在社交網站上挑評論回復的主人和回復所有人的主人有什麼區別?

經常看到有人在空間里或者微博或者人人里發了狀態後有很多人對他評論。
有的人會對所有評論都回復。
有的人則會選擇人回復。
有的人有時會回復別人有時會視而不見。
有的人則徹底視而不見
請問這四種人分別是什麼心態。?

補充問題
我補充一下。有的朋友說是看心情。我當然知道。但是我不知道是他的當時是什麼心情。我稍稍修改一下問題。
同一個人為什麼在不同時間出現
對所有人回復
選人回復
視而不見三種情況。。
請大家不要說是看心情。
不要忽略最上面四種情況中的第三種。謝謝大家!

第二次補充問題
居然會有這麼多人回復。。真是不敢相信。謝謝大家。看完了大家的評論我再更新一下我的問題好了,為了讓它更精準的定位。
我上面說的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出現的三種情況,指的是髮狀態的人,有時群回,有時不回,有時挑人回,而且,並三種情況是交叉進行,並不是很多朋友的回復那種,我以前怎樣,後來怎樣,現在怎樣。等等。
最後還是謝謝大家!


謝謝 @水箭龜 同學的邀請。一下子收到不少問題的邀請,受寵若驚,很多問題(如英法德等一些國家關於古籍數字化的標準有哪些,有哪些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網站? - 圖書情報
)在我掌握的知識領域之外,不是我能回答和解決的,在這裡給 @歐陽名揚 同學抱歉。


就這個問題而言,從網路用戶行為的角度分析,我們感興趣的課題有兩個:一是人們在不同的社交網站上對他人評論進行回復的特徵是否會有所差異?就是說,對於同一個人而言,他可能會在某一個社交網站上挑評論回復甚至不回復;但是在另一個社交網站上會表現出回復所有人評論的特徵。這裡體現的是社交網站之間的某些差異對人們信息交流行為的影響。


二是在相同的社交網站上,有的人挑評論進行回復,有的人會回復所有人(或大部分),而有的人甚至從不進行回復。那麼這些人之間有什麼區別呢?答案是肯定有區別。這裡涉及到網路用戶間個性特徵上的差異,對於個性特徵差異的解釋使用較為廣泛的理論是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Inventory
。五因素模型將人的性格特徵劃分為五個不同的維度,分別是外向性(Extraversion)、開放性(Openness)、情緒不穩定性(Neuroticism)、親和性(Agreeableness)和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在這五個維度下面,又有相應的個性傾向描述和子維度的性格表現特徵。心理學家認為,五因素模型可以全面描述人的性格特徵,每個人在這五個不同維度均有相應的不同得分,這五個維度在一起共同反映人的個性特徵差異。

關於「五因素模型」的詳細解答,在 性格是否真的能被分類? - 方浩磊的回答的問題中 @方浩磊 對Big Five 有詳細的解釋和回答,由於心理學方面我屬於比較感興趣的「門外漢」,我覺得他的解答更為專業和可靠。

性格分類哪怕在嚴肅的科研活動中都存在,只不過心理學內部對分類的理解和非專業人員有分歧。下面以五大人格問卷(Big Five)為例:
1,問卷的形成過程:我在這個問題下做過簡要回答,可以看這裡: 一份正規的心理測試量表是如何編製的? - 方浩磊的回答
一句話總結就是:心理學量表的編製過程比你想像的要複雜的多,同時它是要經過同行審核的。 像Big Five這樣的量表在學術界應用多年,是具有其可信度的。

2, Big Five是怎麼給人格」分類「的?
先給出BFI的鏈接:http://fetzer.org/sites/default/files/images/stories/pdf/selfmeasures/Personality.pdf
裡面也有相關validation的文獻。

簡單的說就是:類似於BFI這樣的人格調查在科研中是a)面向群體不是面向個體的,往往在一定的樣本容量下才具有其統計學意義(power),b)分類不是」粗暴「的,是根據原始問題的回答,通過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既然是工科生,應該知道這是什麼)得到的5個方面:extroversion, agreeableness, neuroticism, conscientiousness和openness。 這些分類標籤是根據EFA的結果人為命名的,來賦予這些因子(factor)以意義。於是發表出來的問卷就有了」分類「這個感覺。

回到我們的問題上來,我認為用戶的個性特徵會影響其在社交網路中的表現。以Facebook為例,用戶的使用頻率、朋友數量、參加群組、娛樂應用、日誌相冊、留言服務等行為與用戶個性特徵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相關性。


從上圖中我們不難發現,外向性、開放性和情緒不穩定性特徵的用戶會傾向於選擇使用社交網路,並經常和網路上的朋友互動。而盡責性用戶傾向於不使用或者少使用社交網路,與網路上的朋友互動也不頻繁。


用戶在社交網路上回復他人的評論可以理解為用戶之間的一種信息交流行為。盡責性的人對於回復他人評論表現得更為謹慎,偏愛於網路的私信功能;情緒不穩定性的用戶偏愛於使用社交網站上的留言服務,通過相對間接的交流方式來減少直接溝通中感受到的壓力;而外向性的用戶會經常在社交網站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信息;開放性的用戶在社交網路上與他人的互動更為頻繁,在言論上很少有所顧慮;親和性用戶在社交網路上表現較為溫和,既不像開放性和外向性用戶那麼頻繁地使用社交網路,也不像盡責性用戶那樣處處都表現得小心翼翼。

所以,在社交網站上挑評論回復的用戶很可能屬於盡責性的那一類人,回復所有人的用戶外向性或者開放性的特徵則較為明顯;情緒不穩定性的人則可能介於這兩者之間,表現為有時候會與人互動,回復他人的評論,有時候又會表現的謹慎,選擇性回復或者不回復;而親和性的用戶對於他人的評論表現得較為中庸一些,既不過分親昵也不太過冷淡。


至於我們每個人屬於哪種性格特徵,可以參考Costa McCrae(1992)兩位學者寫的關於人類性格特徵五因素理論的著作。在知乎上,也有知友對於性格測量做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可參考心理學裡的智力和性格測量有得到普遍的認同嗎?它們是否科學?心理學方面有沒有其它得到較廣泛認同的測量方法? - 匿名用戶的回答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每個人在上述五個維度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只有五個維度綜合後的結果才能反映每個人準確的個性特徵。


參考文獻

  • Amichai-Hamburger,
    Y., Lamdan, N., Madiel, R., Hayat, T. (2008).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ikipedia member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11
    (6), 679-681.
  • Bawden,
    D., Robinson, L. (2011).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formation-Related
    Behaviour: What Do We Know About Information Style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1, 127-158.
  • Correa,
    T., Hinsley, A. W., De Zuniga, H. G. (2010). Who interacts on the Web?:
    The intersection of user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media us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6(2),
    247-253.
  • Costa,
    P.T., McCrae, R.R. (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 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
    .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 Marcus,
    B., Machilek, F., Schütz, A. (2006). Personality in cyberspace: personal
    Web sites as media for personality expressions and impress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0
    (6), 1014.
  • Ross,
    C., Orr, E. S., Sisic, M., Arseneault, J. M., Simmering, M. G., Orr, R.
    R. (2009). Personality and motivations associated with Facebook us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5(2),
    578-586.

我覺得更多的取決於你能不能忙過來……如果是明星,再熱情再脾氣好也沒法發個微博然後回復幾千條評論的,連看都不會看的,人再怎麼高端也就一雙眼、一個胃、睡一張床、那麼一點點性慾


曾經是什麼評論都會回,現在是多數評論不回,有選擇性地回復。
當然,現在的評論也少了。

什麼評論都會回的話,對方注重的是交流,也就是處於「認識」的階段。見過有的評論能夠用表情刷一排的情況。
挑評論回復的,說明對方注重的是討論,處於「交換意見」的階段。底下的評論,如果是詢問,或者是有價值,有討論的必要,自然就會回復。但如果見到那些很水的評論,自然是連想回復的慾望都沒有。

看人回復的話,不熟悉,外加沒有價值的評論,當然就不想回復了。
徹底視而不見……這種情況就比較特殊了。要麼是某個「女神」發個狀態,一群DS在下面跪舔,當然是不回復了。要麼就跟上面說得一樣,在裝高(bi)冷。


會對所有評論都回復——難得發條狀態有人回復喔;
會選擇人回復——對部分人在意,對部分人不在意;
有時會回復別人有時會視而不見——部分人的回復是提問性質的,值得回復;部分答案只需主人看到就好;這就跟 和有些人聊天你會感覺有源源不斷的話題可以進行下去,跟有些人總是感覺會冷場,你得感謝前者中跟你聊天的那個人,是他一直在用心維持談話。
有的人則徹底視而不見——發表的東西是發給自己看的,作為生活點滴的記錄。


我是從每條必回的人變成現在選擇性的回的人。
以前每條必回是覺得,別人花了時間跟你溝通互動,無論說的是什麼,都應該回應一下,表示尊重和感謝。
現在並非不尊重不感謝,而是能更好的預料和鑒別跟哪些人能更好的聊下去。
比如我發一條心情有關的狀態,有人冒出來回:啊你們天蠍座就是這樣,我早就知道;或者我寫了一篇感傷父母對我操心太多而一直不忍心換一輛喜歡的好一點的車的文章,衝過來回復說,想換XX車真是土豪啊。
作為一個不屑於星座論,而且能夠很好的區分我父母勞動所得和我個人經濟能力的人,我對這位總喜歡這樣的思維回復我的女性朋友總有罵回去的衝動。

但作為一個成年人,我選擇了不回應,久而久之她逐漸識趣,有時候回復了又偷偷去刪掉。

同樣的例子還有一些,於我而言,算是一個篩選的過程吧,在私人的空間里,留下聊得來的人。

當然有時候也是因為懶。


謝謝邀請!

沒什麼太多的心理狀態吧,更多的是主觀去判斷是否是自己喜歡與否,感興趣與否,這決定是否要回復的。
反而,倒是覺得你似乎想的很多!這可能更是你自己該思考的問題。


我的情況:盡量每個人都會回,不管感情的近或遠。

第一這樣做很公正,哪怕對方評論的沒什麼內容,但是如果你看出評論者想和你互動,你可以扯一點。

第二這樣做會讓評論者感覺到你是可以接近的,以後也會繼續評論。我覺得既然你是在社交網站像微博(微信或者空間)上發動態,都是希望得到關注的。

換過來,如果你是評論者,每次你都會發一些有意思的評論,但是對方不回,你什麼心情,就算對方是男神女神,心情也會很不好吧..(我是這樣的)

人都是這樣的吧..我對你不感冒,就對你高冷,所以如果你覺得某人很高冷,說明那個人對你不感冒吧。

我曾經發過一條微博,如果再不回復,我就再也不評論了。不知道那個人看到沒有,於是我就再也沒評論(認真臉)


只是因為懶而已。。。


取決於有多少人理我。


作為一個典型的題主描述的這種人,分享一下我的在做決定時候的思考過程,看看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樣糾結。

首先是原則
必回復的情況有:
(1)回復我的人是我非常想要接近的人(2)回復我的人是我的長輩,上級 (3)TA的回復是一個需要我進行回答的問題。(4)TA的回復需要我需要我進行致謝

再分情況看

一、完全不回復任何人
主要是因為對所有回復都不感興趣,而犯懶了。或者是忘了。

二、回復所有人
多數情況如此。在公開平台,對一個人的回復所有人即使互相陌生也都看得到,我不想因為回復A而沒有回復B,從而給B造成困擾。所以在我對A進行回復時,此時即使B只回復了我一個表情,我也要回他一個表情。在這裡A是我想要回復或者必須要回復的,而B只是順帶的。如果A沒有回復我只有B回復我,我的選擇就會偏向完全不回復任何人。朋友圈沒有人人那麼公開,但我還是會注意,互為共同好友時 A,B,我 三人互為共同好友時,這也是一個原則。可能在這裡我沒有回復C,但因為C不認識A,B,所以此時在C看來,我沒有回復任何人,在A,B看來,我回復了所有人。

三、回復部分人
在第一輪迴復中極少發生。可能的原因:(1)意圖表達厭惡(2)意圖吸引注意(3)回復我的人是完全的陌生人。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存在分歧,我個人一般不會根據與回復人親疏關係或者對內容感興趣程度,在第一輪就挑人進行回復,但實際上很多人從一開始就挑人回復,這樣做偶爾會傷到幾顆敏感的玻璃心(比如我)不過也完全可以理解。在第一輪迴復之後,會開始只對部分人進行第二輪迴復。其主要取決於我對TA/TA的話題感興趣程度以及是否出現之前提到的,必進行回復的幾個情況。


中心思想就是,保持必要的禮貌的同時回復自己感興趣的人/內容。
沒有什麼理論基礎,就是還原了我的判斷過程,希望可以幫到題主。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吧!一般情況下,我發的動態有人評論我都會回復,我覺得首先這是一個禮貌問題!但是什麼情況下我會選擇不回復或者視而不見呢?1.毫無營養的回復,跟我的動態內容毫不相干,或者故意扭曲我內容的。2.回復內容低俗的,即使是朋友,我也不允許回復一些粗俗的話語,我覺得這是對其他看到這條動態的人的不尊重!我甚至會刪掉這條評論!

然後我再說一下其他人為什麼會有你說的那些情況,僅個人觀點!
1.並沒有想收到回復!就是說他只是抒發自己情感或者說當成寫日記了。只是做個記錄而已。並不需要誰來評論!
2.高冷的人。我就見過真的有朋友從來不會回復別人的評論!我也不明白,暫且就說他高冷吧!
3.例如明星這種的,回復幾千的,根本回復不過來,能挑這回復就已經算是很親民的了!
4.看心情,真的會有這種情況!有時候別人回復的東西跟我想表達的心靜差太遠,我是看心情回復的,因為畢竟跟我表達的東西沒啥關係了!


以前我發東西從不注意互動,發了就發了,別人評論了就評論了,我都不關心的,因為我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寫心情的地方。
後來意識到要互動,然後就給所有人回復,覺得為了對得起所有人。。。


只說自己。基本每條評論我都會回復(忙忘了不算,記性差是痛點…)。而且我很不能理解挑著回復的行為。

因為我會有一種
對方評論我是因為跟希望與我交流,不然完全可以不多按那幾下手指頭。如果不回復一下就會顯得有些不尊重
這樣的趕腳。對方很主動的話只要不是我真的對他很反感那一定會回復的,哪怕隨便應和一下。
只是覺得這是交往時最起碼的尊重而已。
嗯,每條都回復大概就是這種心理吧╮(╯▽╰)╭


知乎真是個裝逼的網站,社交網路分析非得拿Facebook舉例,啥時候能拿最接地氣的QQ空間說事而不覺太low自降身份?當然,可能又要被罵了,知乎用戶都是不屑用QQ空間這種大眾產品的,也不屑使用qq這種工具聊天的。但你不能忽視中國人使用最多的社交產品,再好的理論都要跟實際結合,這不是觀點,是基本原則。


看內容咯 比如有的人回復「呵呵」 根本不好回復吧


就我個人而言,
一開始的時候,我是只要有人回復我,我就會回復下去,常常會變成版聊,原因只是覺得不回復下去好像不夠禮貌。
後來,逐漸開始挑人回復了。因為,總有一些人喜歡莫名奇妙的隊形。可能本來就不是那麼熟悉,也不想回復。漸漸地空間也更新的少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越來越宅了)。
當然,有的人是必須要回的,比如,我哥,和我喜歡的妹紙。前者不回會很麻煩,後者,後者你怎麼可能不回!!!


排名第一的答案幹嘛牽扯到性格心理學。。。。
1,比如ta的哥們(閨蜜)等等熟悉自己的人評價自己某條動態(吃飯旅遊賣萌自拍),我跟「ta」熟悉,有好感的朋友,當然會回復,而有的人只是活躍在網聊社交各種點贊看妹子爆照露胸露腿而已,又沒有現實中去有交集,懶得回復跟你又不熟。
2,真的太忙,人家有好現實的現充三次元生活,沒空刷空間刷存在感。
還有其它原因的話你們評論補充吧。。。。
3,真的單純不想回復……


因為每個人的評論都回復真的會擾民,對這條狀態點贊或評論的人會因為交集多而收到很多條信息提醒。所以基本都是選擇性的回復,把擾民的量級降到最低。
每條都回復的人,對待髮狀態和社交關係的期待是純粹或複雜兩個極端。出於禮貌、顧及他人感受而每條必回,或意在提升自己空間/朋友圈的人氣、顯示自身影響力而每條必回。
選擇性回復的人,可能出於以下原因之一或之n:1、對方的評論讓其無語或無言以對(多為無聊、嘲諷、不對題性質的評論);2、評論太多忽略了其中一些;3、對方是自己不熟識的人或是自己不甚喜歡的人.
時而均回時而選擇性回復的人,主要是心情原因,選擇均回復也可能是因為評論者與評論湊巧都值得回復。
每次都不回復的人,可能是在享受被人關注的感覺而高冷無反饋可以保持這種自我尊貴感,不想去破壞,也可能是只把社交網路當成子說自話的心情日記且他人的評論鮮能給自己帶來共鳴和觸動。


這個還是很複雜的,發布者對評論者有以下幾個分級:
無論如何都會回的人
有空或者評論有價值就回,忙一點或者評論清湯寡水就不回的人
一般情況下不回的人
(屏蔽掉不讓看發布內容的人)

對評論人和評論內容與評論是否被回復強相關,這個等下可以詳細聊一下。


如果我不喜歡那個人,或者我不喜歡ta的那條評論,就不回復,不回復就意味著我是在含蓄地有修養地表達:「滾。」


推薦閱讀:

TAG:社交網路 | 社會科學 | 用戶行為研究 | X是什麼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