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自己看過的知識保持長時間的記憶?

我想問問大家有什麼類似的經驗,就是當你看過很好的一篇文章或者一個很好的新知識的時候,怎樣將它變為自己腦海中固有的記憶,讓它變得深刻,一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就可以浮現出來呢?


我就是傳說中學過的知識都記得的人,在大學畢業七八年以後,我還能背下來元素周期表的前二十位,金屬活躍性排序表。電路圖,力學分析圖。生物的分類法,常見的遺傳特徵,細胞分裂的過程,減數分裂的過程。可以手繪大致的世界地圖,準確地說出全球大部分知名城市的大致位置,氣候,氣候的成因。隨便知道兩個地方的位置,就能大致判斷出當地的情況。能說出各朝代的關係和開國皇帝,滅亡的原因,鼎盛時期等等。政治也能說出常見的社會結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關連,唯物和唯心的區別。比較著名的哲學家和他們的主題的哲學思想。
我覺得最好的長期記憶的方法就是應用。
我們學的大部分知識,特別是高中以前的知識,不僅僅是為了高考用的。而是為了在生活中應用的,高中以前的絕大多數知識,都是可以直接在生活中遇到的。
生物可以用來判斷那些網路轉發的段子是不是靠譜,大多數段子,基本的邏輯都沒有。
化學可以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應用。酸鹼中和,清潔劑的原理,金屬器具,傢具等等的保護。
物理就更廣泛了,怎麼搬東西省力,家裡面帶滑輪的傢具的修復,電路的安排,開關的布置。放大鏡的原理,作用。太陽能的原理作用,怎麼擺放更好。
地理可以幫人辨別方向,看地圖,了解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地方的氣候,了解自然環境對社會,飲食,人文的影響。天文可以讓人理解日月運行的規律,星辰的變化,能夠在野外快速定位和確定時間。也可以讓人站在一個更大的角度來看自己,體悟了宇宙的廣闊,就不太容易因為一點蠅營狗苟而煩惱。
歷史可以讓人擁有更大的歷史觀,可以站在更高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當前所發生的事。出去旅遊的時候,可以了解到很多文化背景。即便是自己的家鄉,也一定會有很多歷史故事,可以了解到當地的人從哪裡來,很多風俗的原因是什麼。讓人少了很多不解和痛苦。
政治也同樣有價值。真正的屠龍之術阿,反倒有很多小年輕自以為自己很懂,完全不學。本朝的政治課雖然略有偏向,但整體還是很靠譜的,裡面講的社會學,政治學,哲學常識都很有用,可以讓人更加理解當前國家政策的目的,以及更好的判斷社會和政策的發展方向,在做生意,人生規劃的時候,都非常有用。
所以如果學習到了新知識,想辦法把它應用到生活中去,就不容易忘了。


答案是「過度學習(overlearning)」,即在你已經熟練掌握的情況下,再繼續識記幾次。(這是一個心理學理論)

出處是哪本書我確實忘記了,給你引Wiki的文字吧,也挺靠譜。

Memory researcher Herman Ebbinghaus performed classical overlearning studies in the late 1890s. He noticed that memory for learned material decreased over time (see also forgetting curve). Ebbinghaus recognized that lists of nonsense syllables became more difficult to recall over time, and some lists required more review time to regain 100% recall. He defined overlearning as the number of repetitions of material after that material can be 100% recalled.
Overlearning

忍不住多說一句,不要教條的使用Ebbinghaus的另一個理論,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中的時間間隔,因為這個時間間隔只是根據「Ebbinghaus個人學習簡單的無意義音節」算出來的,實際學習的內容比這複雜多了,記憶情況也因人而異,因記憶對象而異。


記憶力往往會隨著歲月而減退,可是我有一位伯父年屆八十上歲高齡的時候,還能背誦詩篇,能引證哲學,能正確記起歷史,以及能引用許多現代的資料。一般的成年人或是不認為有必要保持敏銳的記憶力,或者只是選擇性地記住某些事情。


你在看文章的時候必須先有個看文章的習慣,這樣下來你才會對自己的知識有個準備,才會記憶!就像你打仗需要一個策略一樣。
形成習慣,我分為了5步給你說明:

  1. 閱覽——先大概知曉你所接觸到的文字信息內容,知道在說什麼。這步可以快些。
  2. 思考——對你所看文字中的信息進行思索,是否認同?否,就直接關掉不用繼續瀏覽,那樣浪費你的時間;是,就進行下面幾步。
  3. 觀察——文字中的觀點是怎樣被表達出來的,這樣有利用你對它進一步的熟悉,同時也可以掌握價值信息傳遞的方式。
  4. 認識、了解——對文字中你贊同的內容進行再品讀,這次好好看看裡面你認可信息,加強記憶的過程。
  5. 吸收——將文字信息中有價值的信息嘗試著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或者記錄在某個地方,消化它們。

長期樣成這樣的一種看書閱讀習慣,有助於你克服掉目前泛濫的碎片化的信息。這裡也在提醒你,做任何事情你都得有自己的一個策略,不是一下子就做,張口就說。說話是這樣,做事也要有這樣的習慣,這是形成你自己觀點和立場的關鍵。


談談自己的方法 由於是個人研究課題 若獨斷請提建議.
-------------------------------------------------------------
首先就我個人而言,本篇回答純屬我個人的研究,肯定有被網友說成民科的地方,所有研究均以我本人作為參考對象,倘若發生個異性,請諒解.我先列舉一下題主的條件並且加以詳述解釋一下,這樣可以更好使文章富有邏輯性和參考性.

  • 時效 即記憶保存時間要長,我認為對此最佳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普通重複暗示,例如記住某件事物後以客觀世界為載體或者以自我提醒為載體,反覆進行暗示以延長記憶時間(部分人在多次暗示後潛意識可以將其轉為半永久記憶),第二種為選擇性暗示,即自我意志的選擇暗示,原理和第一種暗示相同,但是完全有主觀進行控制,前者往往是由潛意識不由自主的進行暗示,對於我本人來講後者比前者更容易做到(因為我根本沒發現前面是如何產生的,但是卻有這樣的情況).

  • 脫口而出 人在潛意識存有某種(目前未探明)泛式模型的情況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事件會出現三個流程,第一為表現和直觀的輸入,第二為主觀的判定(倘若具有思考性則會重複第一流程再返回,倘若為"理性"或為"直接性"將進入第三流程)第三為觸發並得出原有結論,通常第二流程容易被人無視,因為人們相信潛意識是直接流程,但是我覺得第二流程是一個不可以被無視和不研究的流程,潛意識很難進行判定,因為必須需要經驗分量,我個人常喜歡將潛意識比作計算機而將主觀比作量子計算機,當然這不符合題意了,我們暫且不談.

說了這麼多民科語氣的話,以下才是正文:
談談方法,我個人的最佳效率的記憶方式(同時符合題主要求)的是嚮導記憶,這個我個人定義的名詞,即通過某種嚮導物來以類似書籤的形式記憶,通過存儲一段複合記憶來達到最佳效果.首先將直接經驗(即結果)以普通形式記憶,慢慢將會轉為隱形記憶最終遺忘,而這時需要一組顯性記憶,即記住周圍的某種嚮導物,比如鳥/花/桌子,亦或自己原有的記憶(前提是具有固有性質),嚮導物需要帶有一定的特徵,這樣兩組記憶進行銜接,便可以完成複合的效果,前者將會停留在隱性記憶,而後者一組會複合於前者,這是會有人提問,這樣的存儲是否會更麻煩?比那些更難記憶?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複合記憶可以互相牽扯,使得記憶處於一種傾向穩定的狀態,不會更複雜反而會簡單,好比如你是吃一個完整的蛋糕還是吃一堆蛋糕材料一樣,嚮導記憶推屬於一個普通重複暗示的記憶方法,因為通常你在家讀書,所以選擇的嚮導事物不是家裡就是想想就知道的東西,所以嚮導記憶比較適合題主的情況.

就這樣....如果有疑問歡迎評論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的課題 不具備學術認可性
-------------------------------------------------------------


如果是理科:
把知識系統化,找到新知識與熟悉知識的最直接邏輯路徑。如果新知識不能從舊知識中構造,那麼就要找到二者最基本的差異。
用邏輯壓縮需要記憶的內容。丟掉一灘水中的一滴很容易,丟掉一塊冰就不容易。
這是個習慣,需要刻意訓練,見效很慢。最好的機會就是上嚴肅的數學課,數分之類的,然後把這種感覺遷移到其他領域。


推薦「有道雲筆記」把提綱或具體內容存在上面,圖片或文字都可以,任何地方沒事拿出來看看,手機和電腦可以同步更新,一直看到你再也不會忘記。


反覆複習,要產生長期記憶,平均需要7次遺忘和7次再記憶


Remember as little as you can. Save your 「memory」 to understand. Just like pointer, what you need is to be able to keep the pointers and find knowledge when you need them.

前兩天計導老師說的 希望沒記錯…


融會貫通,知行合一


遺忘曲線


學而時習之。


一直在用


沒有任何辦法。

找本本子把看過的知識記下來吧。


把它記到隨身帶的小本子上,沒事就看看,過幾天你就想忘也忘不了了。


只要你感興趣,隨手記下,花時間反覆記憶,並形成知識體系。


推薦閱讀:

當人足夠聰明時情感是不是會消失?
神經網路激勵函數的作用是什麼?有沒有形象的解釋?
西部片里的牛仔為什麼一定要對峙很久以後才拔槍射擊?
變得會吃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達芬奇睡眠,真的那麼神奇嗎?

TAG:記憶 | 大腦 | 神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