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努力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籃球編輯?

我是個大三的學生,喜歡籃球,喜歡NBA,也時不時寫一些文章,但是自己本科專業和籃球毫無關係,所以對於當一個籃球編輯應該要怎麼做,自己還是很茫然,所以求知乎各位大神指教。我的夢想是想進新浪,虎撲或騰訊等主流體育平台當一名籃球編輯,雖然很遙遠,但是我還是想試試。


我來覥著臉回答一下吧,因為被問到的次數還挺多的。

是的,我是一個優秀的籃球編輯。準確點講,我是一個優秀的NBA編輯。

不,我雖然偶爾自戀,但並不是個自大狂。相反,大多數時間我是謙遜的,生活中熟知我的每個人都可以作證。

如果題目是「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籃球解說員」,我會夾起尾巴躲起來,假裝沒看到——當初在騰訊NBA做解說的時候,不用你們罵,我對自己就不滿意。

但既然說的是籃球編輯,又偏重NBA方向,那我自認為還是有資格來說一下,畢竟在已知範圍內,國內比我(當初)更出色的NBA編輯並沒有幾個。

我沒在新浪、騰訊或者虎撲干過,我供職過的是傳統媒體,先是《籃球先鋒報》,後是《體壇周報》。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的工作內容及方式會有差別,但差別基本在皮毛,是「術」而不是「學」。人們對於什麼是好內容的認定標準是大體一致的,你在報紙上寫爛稿子、編爛版面,到了網站也還是寫爛稿子、做爛頁面。

對年輕人,特別是像題主這樣還在校園裡的小盆友來說,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籃球編輯,應當在如下幾個方面,有意識地去努力:


(一)熱情

人總會高估自己的熱情,特別是這一行。

球迷都覺得,我超愛NBA啊,我天天關注NBA,恨不得泡在裡頭,我對NBA這些隊這些人如數家珍,我身邊沒有小夥伴比我更了解NBA了,如果能天天看NBA還能掙錢,這工作簡直太棒啦,我的熱情肯定沒問題,絕對沒問題。

廢話,如果只是這樣,當然沒問題。

問題是,遠遠不只是這樣。

如果你每天上班的工作內容就是改頁面、改稿子、改標題,忙得只能偶爾抬頭瞄兩眼電視里的比賽畫面,你還能保持熱情嗎?

如果你根本沒機會去比賽現場看球,偶爾在夏天見兩個來中國做商業活動的NBA球員,還只能在10米開外遠遠拍照,你還能保持熱情嗎?

如果你身邊同事每天做騎士、做勇士、做火箭,而你只能做籃網、做鵜鶘、做魔術,氣人的是,明明你是騎士球迷而他是個詹黑,偏偏領導還總是把騎士的活兒派給他,你還能保持熱情嗎?

還有如果你同事的工作成果總能上頭條、變熱門,而你做出來的東西只能充充數、當分母,同時你每個月掙的錢都不如你同事多,你還能保持熱情嗎?

最後,如果過五年、過八年、過十年,你終於想明白,你乾的這個根本就不是一個掙錢的行業,你身邊做銷售、做產品、寫代碼的同齡人都比你收入高,你還能保持熱情嗎?

認真模擬一下上述每一種情境,想清楚了,再來說你的熱情肯定沒問題,絕對沒問題。

當然,如果你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籃球編輯,以上所有問題也許都只是時間問題。你總會走到你們行業的頂端,你總會得到你夢寐以求的機會,你總有一天能被派去NBA現場看球,你總能拿到相對而言比較理想和有尊嚴的薪水……

可你也總得經歷那些你不想要的。

太多人在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籃球編輯之前,就已經把熱情消磨得差不多了,然後就開始混吃等死,然後就永遠成為不了優秀的籃球編輯,然後還不知道自己是死在當初以為「肯定沒問題,絕對沒問題」的熱情上。


(二)中文

把中文放在英文之前,是因為你終究是要做東西給中國人看的。

往極端了說吧,就算你英文不大靈光,靠著金山詞霸或者百度翻譯外加英漢辭典,也能忽悠人,甚至沒人會在乎。但如果中文功底不好,爛稿子就是爛稿子,寫東西不好看就是不好看,沒救。

所以,除了看籃球,多看書。別看完比賽就只讀那些寫籃球的文章,更別沉溺在網路口水之中。去看小說,讀名著,要是能在古文上下些功夫就更好了。

另外,慢慢養成寫作的習慣。不管寫得怎麼樣,先寫起來。平時不動筆,下筆就是好文章,哪有那種好事兒!

這裡順便多說一點:絕對不要自我催眠,認定「我是個評論家,我不做那些普通的報道」。在你知識儲備達到一定程度之前,你不可能會是個「評論家」。你自以為的那些所謂「觀點新穎、視角獨特、語言犀利」,都不過是嘩眾取寵。

以前在《籃球先鋒報》的時候,有個小孩來面試,張嘴就跟總編蘇老師說「我擅長寫評論」。我從旁邊經過,一臉黑線。我們這兒基本只有三位領導才寫評論呢。

並不是說寫評論的就比寫報道的高級——也有一些報道寫得特別好的老師不擅長寫評論,而這並不妨礙他們無可取代的價值——只是,在你的知識儲備、文字能力、寫作風格達到某個高度之前,你不可能寫出像樣的評論來。

這個圈子最頂層的那些大V們,也有理解不對、胡說八道或者個人偏見的情況,你怎麼能保證你與眾不同的觀點就是真知灼見而不是嘩眾取寵呢?

寫好報道,把故事講得讓人愛看,是幹這一行的基本工夫,也是最終評判你是否優秀的一大關鍵。


(三)英文

剛剛說「靠著金山詞霸或者百度翻譯外加英漢辭典也能忽悠人」,並不是說英文水平不重要。那些英語不好又想干這行的小盆友,如果剛剛鬆了口氣,請重新把它緊回去吧。

我把英文擺在中文之後,純粹是因為題主是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籃球編輯

如果你並不是非要當一名駐美記者,並不是非要去前線採訪,並不是非要和球員對話,那麼,即使英文口語和聽力略差一點,也是可以做好一名籃球編輯的。坦率地講,我的英文就遠不如那些整年整年在美國工作和生活的同行們。

但是,如果連英文閱讀都有很大障礙,如果在脫離金山詞霸、百度翻譯、英漢辭典的情況下你連ESPN一篇報道都無法正常閱讀下來,那是不可能當一名NBA編輯的,更不用說優秀了。

道理很簡單啊,如果英文閱讀不行,你連信息的獲取都做不到,要如何寫作?如何指揮記者和作者幹活兒?如何判斷他們寫得對不對?如何把他們的文章改得更好?

你至少要能閱讀英文,這是門檻。


(四)技能

不同崗位需要不同技能,這些技能的高低也會決定一個籃球編輯的水平。

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進入某一個特定媒體的某一個特定崗位之前,我也不確定你需要具備哪些技能。事實上,部分技能等到了具體崗位上再具備也是可以的。不過總的來說,這些技能掌握得越多越早越熟練,對你成為一名優秀的NBA編輯也就越有幫助。

比如找材料。美國媒體發達,NBA材料來源很多,卻也不是所有素材都擺在桌上,任由你挑選。實際上,我剛入行的時候,在《籃球先鋒報》早期,評價編輯們水平高低的一項核心標準,就是「找料」的能力。有人總是能找到別人找不到的好材料,有了好材料就能做出好文章,你服不服?

比如取標題。沒有哪個編輯是不用取標題的,標題的水平在極大程度上反映了編輯的水平。這方面,紙媒和網路媒體的要求天差地別,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網路媒體取標題的那一套開始統治世界。不管你喜不喜歡,你需要去研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去迎合。我們都厭惡「標題黨」,可我們沒法擺脫人性——同樣的內容,好編輯換一個好標題,就能讓文章被10倍、20倍甚至更多的人看到,你敢低估編輯取標題能力嗎?

比如挑圖片。這又是一項重要性被嚴重低估的能力,因為照片是前方NBA攝影師拍的,而中國的NBA編輯又指揮不到美國的攝影記者,所以挑NBA的圖片往往被認為是看天吃飯,有好的就用好的,沒好的就湊合。可實際上,在我的NBA編輯生涯中,因圖成版和因圖毀版的例子都太多了。另外,挑圖片不僅僅是「挑」而已,還包括裁——很多照片不是拿來就用的,要不要裁,怎麼裁,都大有學問,這有點類似攝影當中的構圖藝術。你說這項技能,在校學生要怎麼練?我想,多看,多琢磨,總歸是好的。

再比如剪視頻,做GIF動圖。這些技能我也不是都具備,我在報社上班的時候也用不著這些,可它們在新媒體時代越來越重要,我就不細說了。

(五)原創力

你需要明白的一個尷尬處境是:在中國做NBA,大部分角色是「二道販子」,這和做國際足球以及國際其他體育運動項目是一樣的。

一方面,你沒有辦法生產那麼多完全原創的內容。

另一方面,國際媒體(特別是美國媒體)之發達,也會讓你懶於生產那麼多原創內容。

在無法擁有強大運動員資源的情況下,你玩了命也做不到人家本土媒體那麼好。久而久之,玩命的人就少了,做「二道販子」的時間就更多了。

既如此,我在這兒空談什麼狗屁原創力呢?

恰恰相反,在這樣的背景下,原創力正是拉開從業人員水平差距的核心能力。

面對同樣一篇材料,不同水平的兩個人可以寫出不同水平的兩篇稿來;如果再把整合多篇材料、有目的地搜索不同材料的能力算進來,那麼不同水平的兩個人就有可能呈現出天差地別的兩篇稿。這跟前面講的中文素養有一定重合,跟技能也有一定重合,跟後面要講的大局觀還有重合。

為什麼原創力對一個NBA編輯特別重要呢?

因為你的工作不全是自己寫稿,大部分時間要面對其他人的稿子。

有的作者/記者非常出色,交回來的東西,你簡單掃掃錯別字,做做標題和小標題,就可以直接用了。

也有的作者/記者,會讓你頭疼不已。這當中又分兩種:一種是爛,這倒好辦了,下回你不找他或者儘可能不跟他合作就是了,久而久之他也干不長;另一種(多為記者)更難辦,因為他不爛,相反,他能拿到好多有意思的東西,稿子里有各種亮點,只是他不擅長行文(也就是前面說的中文素養略欠缺),文字不流暢,結構更是一塌胡塗,這時候你就得重寫——用他的材料,寫出一篇你的文章,然後署他的名。

編輯沒有原創能力,你把稿子發出去試試?


(六)大局觀

如果你已經讀到了這裡,請特別留意我扯出來的又一個懸乎玩意兒。

這個圈子裡雖然很多人能做到上述這些(當中的大部分),有的人這方面強一點那方面弱一點,有的人這方面弱一點那方面強一點,大體上過得去。但是 ,他們只是個「還行」的NBA編輯,而不是個優秀的NBA編輯。

優秀的編輯,一定要大局觀特別出色。

「大局觀」是借用了籃球場上的一個說法,它包含的懸乎東西很多。

比如結構能力。小到一篇文章的結構、一個版面的結構、一個專題的結構,大到一個大型賽事期間總體報道方式和報道節奏的結構。什麼東西應該多寫,內容不足也要玩命撐大;什麼東西不能做大,有料放在那兒浪費也得控制規模;什麼東西應該在什麼時間點推出;什麼東西在版面上往下放一點兒都不合適。這些,統統關係到大局觀。

比如把握題材重要性的分寸感,以及我自己喜歡說的——歷史感。有些大事件發生了,不管當天有什麼狀況,你得立刻興奮起來,還得逼迫你的作者/記者興奮起來,告訴自己和他們:今天這個東西必須得做好了,不做好不行,對不起自己乾的這份活兒。

2012年總決賽,我和《體壇周報》同事王寧在前方。我是跟著西部一路上來的,所以我主寫雷霆。王寧是大半個賽季都在邁阿密呆著,所以他當然主寫熱火。第四場,勒布朗·詹姆斯第四節大腿抽筋,換下去又重新回到場上,投進關鍵球,帶領熱火贏下奪冠的決定性一勝。賽後採訪完回酒店,我倆分頭熬夜寫稿,都特別困,王寧一度有崩潰之感,我(雖然也困得跟傻B似的)就在旁邊鼓勵他說:這是你跟了一個賽季最重要的一場比賽,詹姆斯打出了生涯代表作,你也得寫出生涯代表作來。我還下載了比賽錄像,供我倆共同還原比賽細節。那天我先收工睡了,王寧還在寫,後來他果然交出一篇結構特別棒的詹姆斯大特寫來,廣受好評。

是的,其實我在誇自己。當時人在前方,但我協助後方同事起到了非常好的編輯作用。我自己平時就是編輯,我知道那天需要一篇怎樣分量的詹姆斯稿,必須要,沒得商量。

與記者/作者溝通,幫記者/作者梳理,最好是事先梳理,確定採訪和寫作提綱,是一個編輯大局觀的突出體現。

甚至,什麼樣的題材,應該讓哪一個作者/記者去寫,也是一種大局觀。作者水平參差不齊,而且術業有專攻,未必最好的那個作者就一定去寫最重要的那個題材,編輯對此都要有把握。在NBA領域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大家都有各自喜歡的球隊,也有兩三個人喜歡同一支球隊的情況,出了什麼漲臉的事兒,大家都搶著寫,這時候編輯就得有那種使命感,就得把最重要的活兒交給最靠譜的那個人。

說到這兒想起《體壇周報》原來的二版編輯魏寒楓老師。我們經常笑說,他跟每一個牛B的作者約稿,都說「這稿子天上地下全宇宙就你一個人能寫」,其實作者們都知道他在扯蛋,可又心裡都暗爽,同時有一種要給他把這稿子寫好的使命感。

體育是一種情緒充沛的東西。在適當的時候調動起作者激動的情緒,這很重要。

你可能會覺得,大局觀這東西需要靠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吧,什麼都沒幹過的學生,要怎麼去練習這所謂的大局觀啊?

答:知識儲備。

經驗是急不來的,但知識可以努力搶先儲備。你至少要大體了解NBA的歷史,要知道每一個年代有哪些重要的人,他們大致干過些什麼,要知道喬丹、魔術師約翰遜、拉里·伯德、天勾賈巴爾、比爾·拉塞爾、威爾特·張伯倫、傑里·韋斯特、大O羅伯特森等等等等這些名字分別意味著什麼,這樣當NBA發生一件新事情時,你才能把握它在NBA歷史上有著怎麼樣的意義,才會有我所謂的「歷史感」。


好啦,已經寫太多了,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就這樣吧,希望對題主和其他年輕的希望進入這個行業的人有幫助。

不知不覺,我都是要被後浪拍到岸上的老傢伙了。


【微信公眾號:段旭的後仰跳投】


謝 @鐵男 邀……不過……我只是一個合格的籃球編輯……NBA 接觸的比較多,因此所有內容只針對 NBA 來說。

如果只是入門的話,其實沒有這麼難,英文不能太差(看推特、看外媒報道)、具備一定的中文表達能力(翻譯成中文)、願意學習、肯吃苦(半夜守新聞),那就具備成為 NBA 新聞編輯的基礎條件了。


謝邀。

作為剛進入這個行業不久的新人,寫不出多高深的答案,就給題主一些自己的體會吧。

我跟題主一樣,大學專業跟現在NBA編輯這份工作沒有半點聯繫,能夠有機會從事這份工作,靠的全是畢業之後做的一些補救工作。

先說我做了什麼。

1、翻譯。

我的英語水平並不高,勉強能看一些外文報道,長篇大論基本就是一頭霧水,全得靠有道、Google才能完成翻譯的工作,有時候弄的頭疼,但還是堅持下來的,這些事不一定會在日後的工作當中經常用到,但你得去做,做了才能有體會,才能了解其中的一些東西,把自己放到那個環境里,才能更了解那個環境是怎麼樣的。

2、寫文章。

說實在的,編輯更多的指責在於「編輯」,而不是寫,對於門戶網站而言,會有很多固定的寫手,在正式的工作當中,可能都用不著你寫什麼東西,但在入門前,你得首先學會寫,看著別人的文章去寫,跟上面的一樣,你得把自己置身於那個環境,你才能夠看到更多你之前以球迷身份看不到的東西。

3、多看。

無論是比賽,還是別人的文章,又或者是外國作者的作品,「多讀、多看、多寫」一直是我不變的原則。

如果題主能夠做到這些,並堅持一段時間,你大概就能夠分辨自己是真的熱愛這個並願意把未來託付在這份工作上,還是只是自己喜歡這項運動,而一時腦熱覺得每天上班就是看球這樣的生活會很爽了。

如果是前者,那麼恭喜你,如果你堅持了一段時間,並且足夠出色,一定會有網站會來尋求與你合作,到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考慮是否要真的從事這個行業了。

那麼,如果選擇了這個行業,要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編輯呢?

我自認為還沒有成為一個足夠優秀的編輯,但有一些話,我想應該不會錯。

1、你得足夠熱愛這份工作。

有很多球迷會說:「我很熱愛籃球,我希望成為一個籃球編輯。」

但你得考慮,並且認識到,自己是喜歡籃球,還是喜歡籃球編輯。

作為一名球迷,你會有喜好,我喜歡詹姆斯,我喜歡庫里,我喜歡科比,但作為編輯,在工作面前,首先你得有將喜好放在一邊的覺悟。

我喜歡詹姆斯,但詹姆斯的負面新聞,我一樣得一五一十的把他放在我的網站上,我喜歡庫里,但我必須得在總決賽失利的那天,把所有關於他們好的不好的一一發表出來。在這份工作里,你會遇到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但你都得干,因為這是一份工作,當你把興趣變成工作之後,工作永遠得排在興趣之前。

我想這是成為一名優秀編輯的基本前提。

2、得把握方向感。

跟報紙,跟前方記者不同,門戶編輯,很多時候是「閉門造車」,也就是不出公司,也少有機會走近前方,就是在那一張桌子上完成了整個賽季的工作。

很多創作的工作都會由專門的寫手來代替完成,那這時候我們要做什麼?

就是把握方向。你得今天的熱點是什麼,寫出什麼樣的文章才會最吸引網友的目光,這種方向感很重要。

比如之前羅斯失聯的新聞,出來的第一時間,你就得有這個意識,聯繫前方的記者去詢問羅斯的狀況,然後在第一時間通過微博,通過門戶文章發表,以最快的速度將訊息告訴網友。你得知道事件發生之後,自己第一時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自己該給寫手布置怎樣的選題,然後告訴他們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內容,內容的結構該如何如何,寫出的成品,你得再告訴他們如何修改,是否達到了自己的要求。

這一切歸結到一點,就是方向感。也許你不是親筆在寫,但你得控制好寫手的思路,這與親筆一樣重要。

3、能寫還是多寫。

就跟前文提到的一樣,門戶工作,很多時候可以不用寫,但我的建議還是能寫就多寫。

控制別人寫,不如自己親手上,要的就是那種代入感,這能幫你更好的了解這項運動,也能讓你更多的體會這份工作的真諦,當然,這會花掉你很多的時間,你得有這個心理準備與覺悟。

干好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編輯,首先得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學會對網友負責,對工作負責,對自己的前景負責,等真能做到這一些,我想大概就能成為一個好編輯了吧。


http://weixin.qq.com/r/nkixqe3Eb7AQranK9x2M####17787161 (二維碼自動識別)


按潮流來說,你只要學會類似「震驚!威少竟對KD做如此事!」「13億人都不知道的事!庫里與克萊的故事!」的套路,你就可以去某鵝工作了


個人意見

第一,一定要有一定的專業經歷和專業修養!這裡我指的是籃球。不是指我天天去打球打得還不錯那種,而是實打實在專業隊系統和周期性地訓練。為什麼?是為了讓你從更專業的時間去解讀籃球,從更根本和踏實的態度去分析籃球。新聞,報道,專欄,它的主體都是籃球。如果對籃球的見解停留在一個愛好者,對籃球的認知和理解停留在一個媒體人的層面,那麼最終寫出來的文章最終可能就是單純的文字炫技。所謂的沒有乾貨

第二,不高估自己的熱情。一時興奮,寫出來的文章文章很有可能飛揚跋扈,在忽略籃球本身競技規律和相關的訓練規律同時失去了必要的客觀性。這也是為什麼目前籃球媒體報道總是會出現引戰和口水的現象。實際上也是大部分體育媒體的通病:可能都是很合格的媒體人,但是在專項上缺乏必要的認知和謙虛,想當然。一股熱血來了什麼詞都往外甩。

文字報道和編輯工作,我個人認為一定要摒棄個人情感,先做好報道工作,下一步是專項分析,真正的進階是展開討論。而這一切都建立在第一條,過硬的專項素養上。

第三,其實我覺得這應該是第一條,文字功底。文章的層次,結構,主次分明,其次是加入籃球內容。主觀升華,感慨,讚歎,那是最次要,也是最初級的行為。

僅僅是個人意見。


自身感受,在很多不利情況下,有時候作為自然人的自己會妥協,但作為編輯的自己不會,做這一行,當熱情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使命感和責任感有時候更加靠譜。你必須說服自己,自己做的一切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沒有使命感的人很難干好這行。其實說到底,干nba編輯這種很難掙錢或者說掙大錢(對不起這就是現狀)的行業,就是要想辦法騙過自己。如果你感動不了自己,你也很難感動讀者的。


多看知名體育網站文章。自己多寫,多投稿。


不吹不黑,我和詹科組隊可以合砍90分以上,,


推薦閱讀:

沒有興趣能學好會計嗎?
電工是一個危險職業嗎?
日本有什麼特別的職業?
設計師這樣的工作,可以做一輩子嗎?
百萬年薪的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TAG:職業 | 編輯 | 籃球 | 興趣和職業 | 職業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