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一、官職
1、怯里馬赤
元朝有個官職叫怯里馬赤,放在現在叫翻譯官。有一次忽必烈先生問孔子是什麼人,有人告訴他:孔子是老天爺的怯里馬赤。忽必烈先生很滿意這個回答,曰:善。
出處:葉奇《草木子》卷四下:(北人)立怯里馬赤,蓋譯史也,以通華夷言語文字。昔世祖嘗問孔子何如人。或應之曰:「是天的怯里馬赤。」世祖深善之。
2、伯顏
元朝權臣伯顏,有個很拉風的官銜,一身兼三十八職,通長二百四十六字,喚作「元德上輔廣忠宣義正節振式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秦王、答剌罕、中書右丞相、上柱國錄軍國軍事、監修國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萬戶府都總使、虎符威武阿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奎章閣大學士、領學士院知經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戶哈必陳千戶達魯花赤、宣忠干羅思扈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提調回回漢人司天監、群牧監、廣惠司、內史府、左都威衛使司事、欽察親軍都指揮使司事、宮相都總管府、領太禧宗禮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鎮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調宗人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事、提調哈剌赤也不幹察兒、領隆祥使司事。」
3、達魯花赤
我一直很好奇達魯花赤應該對應現在什麼職務,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靈光一現,感覺最適合的,是今天的市委書記/縣委書記。
二、制度
1、刑罰
元朝的刑罰很有意思,大宋的「脊杖六十刺配滄州」、大萌的「廷杖四十」,放在元朝就有有意思了——有整有零:笞杖十減其三,故笞一十減為七。也就是說打人的時候大喊一聲「拉下去打七十七/八十七大板」。忽必烈制定這事的時候,說是天饒他一下,地饒他一下,朕也饒他一下。可問題在於唐宋時候打個七十就算重罰,到他這裡上限成九十了,這不是減了三下,這是加了七下啊……
成吉思汗大札撒第四十八條規定男子之間雞姦的,並處死刑。
《元史·刑法志》:諸強姦幼女者,處死;雖和同強,女不坐。
這裡多說一句,強姦幼女這事,放在元朝之前的宋朝,按《慶元條法事類》判,是「諸強姦者,女十歲以下雖和也同,流三千里,配遠惡州。未成,配五百里。折傷者,絞。」元朝則細分很多,年老者姦淫幼女,杖責一百七十,不許以財物贖罪;十五歲以下的未成年男性,與幼女和姦,也按強姦罪論處,但免去死刑,改為杖責一百七十,幼女無罪。而強姦十歲以上的女性,處罰也都是杖責一百七十。倘若三名男性強姦一名女性,則男子皆處死。《大清律例》則明文規定:強姦十二歲以下幼女,因而致死,及將未至十歲之幼女誘去強行姦汙者,照光棍例斬決;其強姦十二歲以下、十歲以上幼女者,擬斬監候。解放後我朝的法律如何,我忘了。
三、生活
1、食物
豆腐的出現,在漢朝,淮南王劉安的祖師爺。喝茶這事從中藥里單獨拿出來玩,唐朝陸羽開的先河也。糖霜始於宋,宣和年間四川遂寧州入貢開始。至於傳說中高大上的葡萄酒、答剌吉酒,據說元朝開始的。不過這事是元朝人自己說的,我很好奇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說的是啥。
四、軍事
1、我非性命耶?!
至正十二年,大佬脫脫的弟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加上衛王寬徹哥,帶著三十萬兵馬攻打劉福通,結果看到劉太保聲勢浩大,於是駐紮沙河前線按兵不動。有天晚上炸營了,馬背上的漢子也先帖木兒果然弓馬嫻熟,二話沒說搬鞍認蹬就要跑路,手下人一看趕緊攔著:大佬你這一走,這裡的三十萬性命就交待了!也先帖木兒抽刀來了個夜戰八方式:我非性命耶?!老子的命不算命?!結果……諸軍皆潰散,軍資山積,悉為福通所有。
2、白長那麼大個子1
北京市有個阿蘇衛村,這個阿蘇衛來源於元朝阿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阿速是蒙古語,意為守衛。說到這支兵馬,那是孩子沒娘說來話長,南宋嘉熙三年,蒙古太宗窩闊台率師征服了阿速部落,南宋寶佑元年,憲宗蒙哥汗派人搜括阿速人戶東遷中原,大多從軍,組成阿速軍,在元朝中國服役,由於他們捲髮碧眼,也稱「碧眼回回」或「綠睛回回」,在當時是諸色目人之一。這幫大個子算是蒙古國的外籍軍團,不過說到戰績就有意思了,至元十一年,阿速軍「從下沿江諸郡。戍鎮巢,民不堪命,宋降將洪福以計乘醉而殺之。」、「鎮巢軍降,阿速軍戍之,人不堪其橫,都統洪福盡殺戍者以叛。」盡殺之……
3、白長那麼大個子2
還是阿速軍的故事。至正十二年,元廷遣逯魯曾率兩淮鹽丁五千人,知樞密院事月闊察兒、樞密同知赫廝虎赤,率阿速兵六千攻打紅巾軍。結果紅巾軍十多萬人往前面一站,赫廝虎赤揚鞭麾眾,曰:「阿卜!」阿卜者,華言走也。於是所部皆潰,又一次近乎全軍覆沒。
4、日治戰馬
紅巾軍北伐,中路關先生軍九月陷大同,十月陷東勝,十一月陷中都,十二月陷上都,又陷全寧,第二年正月連克懿州、遼陽,轉戰遼東。左丞相太平認為紅巾軍千里奔襲,此次雖攻佔遼陽,不久定會轉向他方,於是力請讓他兒子也先忽都率軍東征遼陽,滿以為可以撿個大便宜的也先忽都進抵遼陽左近後,發現關先生、破頭潘一幫人「日治戰馬,一無退意」——用現代術語講,就是天天檢修坦克——顯然一時半會兒不想走,也先忽都越想越害怕,走一步退兩步,逗遛不前,「師遂潰」。
五、其他
1、人名
據清朝魏源的不完全統計,《元史》中有124個帖木兒,有80個不花,8個買住,23個伯顏……
1.1、伯顏
感謝 @馬晨曦 童鞋指出:伯顏就是個有趣的知識。
這個確實是。
據不完全統計,比較著名的伯顏,列舉如下:
追封淮安王謚忠武的蒙古八鄰部伯顏;
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顏而已的蔑兒乞氏權臣伯顏(二百多字官銜的那位);
被紅巾軍活捉後堅決不投降而死的哈剌魯氏伯顏;
洪武十二年做《七哀詩》哀悼國破家亡飲毒藥自盡的畏兀兒人伯顏;
名臣賽典赤之孫回回人伯顏;
後來的準噶爾部綽羅斯氏瓦剌首領伯顏;
第三十一代高麗王伯顏帖木兒;
明朝開國將領鄧愈原名鄧友德,字伯顏……
1.2、帖木兒/鐵木耳
元成宗鐵木耳
元文宗圖帖睦爾
元惠宗妥懽帖木兒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
元世祖平章鐵木耳
世祖朝課考工匠帖木兒
營王世祖孫也先帖木兒
成宗平章也先帖木兒
英宗朝親王也先帖木兒
英宗朝樞密使也先鐵木兒
泰定帝陝西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
文宗朝雲南叛臣卜顏帖木兒
惠宗朝權臣脫脫的弟弟也先帖木兒
惠宗朝太監野先帖木兒
惠宗朝奎章學士帖睦爾
惠宗朝黃梅縣主簿也孫鐵木兒
惠宗朝樞密使卜顏帖木兒
惠宗朝江浙平章卜顏鐵木兒
拖雷曾孫月魯帖木兒
文宗朝齊王月魯帖木兒
英宗朝諸王月魯帖木兒
仁宗朝河南平章月魯帖木兒
惠宗朝陝西平章月魯帖木兒(疑似惠宗朝河南平章也是他)
張無忌的老丈人察罕帖木兒
張無忌的小舅子擴廓帖木兒
王保保的死對頭孛羅帖木兒
其他的還有孛顏帖木兒、博羅帖木兒、達識帖睦邇、禿堅帖木兒、禿魯帖木兒、禿魯哈帖木兒、塔失帖木兒、完者帖木兒、忽都帖木兒、伯帖木兒、燕帖木兒、別帖木兒、明裡帖木兒、赤因鐵木爾、赤斤鐵木爾、忙哥帖木兒、速哥帖木兒、玉昔帖木兒、普化帖木兒……等等等。
1.3、不花
下面請欣賞寶塔詩:《不花》
不花
朴不花
月古不花
帖木兒不花
雷帖木兒不花
趙伯顏不花
也先不花
顏不花
不花
1.4、「我的名字和我的捷豹一樣長」系列
鎖咬兒哈的迷失(英宗朝御史)
愛育黎拔力八達(元仁宗)
巴而術阿爾忒的斤(高昌王)
沙不丁朵耳只八剌(北元平章)
公哥羅古羅思監藏班藏卜(元帝師)
公哥列思八沖納思監藏班藏卜(元帝師,我曾用這個當QQ群名片,被人踢了……)
1.5、驢/馬/狗
元朝很多人叫這驢那驢、這馬那馬的的,有的其實就是音譯的問題。比如:
知樞密院事買驢、中書舍人買驢、萬戶買驢、亦列失的兒子買驢、遼陽行省平章政事買驢、江浙行省左丞相黑驢、安陸知府丑驢、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洪丑驢、少保平章張驢、給事中咬驢、桓國公拾得驢、甘州守將上都驢……
鐵木迭兒的跟班馬兒、世祖朝攻打泰州的將領烏馬兒、鐵木真時代伐金的將領黑馬……
世祖萬戶石抹狗狗,元初孝子郭狗狗、元初孝子寧豬狗、宦官中政使黑狗者……
農貿市場的節奏……
1.6、和尚
世祖朝跟著伯顏伐宋的宣撫使,叫和尚。
文宗朝跟著燕鐵木兒起兵的副千戶,叫和尚。
惠宗朝鎮南王寬徹普化的兒子,叫和尚。
1.7、無語類系列
惠宗朝太尉蠻子(評:人貴有)
惠宗朝御史丑的(評:要是字一逼就一顆賽艇了)
仁宗朝王爺丑漢(評:人貴有)
泰定帝丞相倒剌沙的兒子潑皮術(評:倒剌沙外號老潑皮?)
世祖朝宦官咬住(評:別撒嘴)
仁宗朝伶人曹咬住(評:你也別撒嘴)
鐵木迭兒的兒子鎖住(評:別開門)
本以為朱重八、張九四這種名字夠可以了,直到我看到以下三位:
惠宗朝監察御史五十九
世祖朝諸王塔海的弟弟六十
惠宗朝平章七十
真省事啊……
1.8、一股清流
同同:元統元年右榜狀元,蒙古那歹氏
雪雪:元順帝的寵臣
咬咬:河南平章(好像放在上一個系列更合適)


元朝的法律體系較之前朝沒啥突破性的進展,估計是天天打仗,時間緊張,有空就吃涮羊肉了,沒時間好好修律……

但其中一條律法,被寫進了法制史里,作為一個里程碑事件:


那就是元代罪名體系最為顯著的變化,是強姦幼女罪的確立…………

一朝之大,最大的罪名變化給了幼女……

我殺人,我放火,我屠城,我不是個好男人,但我願傾國修律保護幼女。


「諸強姦幼女者,處死;雖和同強,女不坐」——《元史·刑法志》


也就是從元代開始,通過律法把姦淫幼女罪和一般強姦罪分開,「合依律處死」,對姦淫幼女罪從重處罰的規定,是立法的一大進步。

而在七個世紀後的今天,某些地區還試圖將強姦幼女免罪化……

若是說人類文明總體一直在進步,我是不信的。我看到了有些文明的進步,也看到了有些文明在歷史的垃圾堆中沉渣泛起,瘋狂倒車


水一發,講幾個。

一、忽必烈的董大哥

董文炳是蒙古時代大將董俊的長子,俊有九子,皆元初要人。董氏可能是忽必烈在番直宿衛(怯薛)集團中最為寵信的家族之一,元初組建侍衛親軍負責皇城的軍事防務,「帝曰:親軍非文炳難任。即遙授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佩金虎符」 ,任命董文炳為京軍統帥。 忽必烈愛稱董文炳為「董大哥」,成宗鐵木爾稱董文炳之子董士選為「董二哥」(《元史》其本傳):

時丞相完澤用劉深言,出師征八百媳婦國,遠冒煙瘴,及至,未戰,士卒死者十已七八。驅民轉粟餉軍,谿谷之間不容舟車,必負擔以達。一夫致粟八斗,率數人佐之,凡數十日乃至。由是民死者亦數十萬,中外騷然。而完澤說帝:「江南之地盡世祖所取,陛下不興此役,則無功可見於後世。」帝入其言,用兵意甚堅,故無敢諫者。

士選率同列言之,奏事殿中畢,同列皆起,士選乃獨言:「今劉深出師,以有用之民而取無用之地。就令當取,亦必遣使諭之,諭之不從,然後聚糧選兵,視時而動。豈得輕用一人妄言,而致百萬生靈於死地?」帝色變,士選猶明辨不止,侍從皆為之戰慄,帝曰:「事已成,卿勿復言。」士選曰:「以言受罪,臣之所當。他日以不言罪臣,臣死何益!」帝麾之起,左右擁之以出。

未數月,帝聞師敗績,慨然曰:「董二哥之言驗矣,吾愧之!」因賜上尊以旌直言,始為罷兵,誅劉深等。世祖嘗呼文炳曰董大哥,故帝以二哥呼士選

攛掇元成宗南征煙瘴也是號稱 「能處之以安靜,不急於功利,故吏民守職樂業,世稱賢相雲」、 「一薦完澤,天下享和平清靜之樂餘十五年」 的完澤一生的污點......

「江南之地盡世祖所取,陛下不興此役,則無功可見於後世。」

說好了「能處之以安靜,不急於功利」呢!!

啪啪啪打臉

不聽二哥言,吃虧在眼前。


二、元朝的朝陽仁波切

21世紀有很多崇藏佛的文青和藝術工作者,覺得這玩意很神秘,認個仁波切當師傅非常有zhuangbility。前幾年混跡於帝都的仁波切多如牛毛,多兩眼無神,操滿洲、幽州口音,說到交錢zhuo法和雙修時才有精神,故有朝陽八十萬仁波切之號。21世紀的朝陽仁波切不過是騙財騙色,然而元朝的假仁波切藝高(並不高)人膽大。

至元十九年三月十七日夜,怯薛官員高觿正在禁宮當執,忽然中書省門口來了兩個喇嘛模樣的人,說今晚上皇太子和國師要回來做法事。高觿一看這倆和尚以前沒來過啊,遂起疑心,用藏語問他們:

「皇太子及國師今至何處?」

兩個極為業餘的朝陽仁波切做夢都沒想到,眼前的這個東北漢子(渤海人)

居然會藏語...

居然會藏語.....

居然會藏語......

徹底慌了神了,我滴媽呀,沒想過有這出啊!二僧失色,高觿「又以漢語詰之」

你倆干哈玩意的!說,聽見沒!

二僧「倉皇莫能對,訊之皆不服。」

高觿,字彥解,渤海人......十八年,授中議大夫、工部侍郎,行同知王府都總管府事。十九年春,皇太子從帝北幸。時丞相阿合馬留守大都,專權貪恣,人厭苦之。益都千戶王著與高和尚等,因構變謀殺之。三月十七日,觿宿衛宮中,西蕃僧二人至中書省,言今夕皇太子與國師來建佛事。省中疑之,俾嘗出入東宮者雜識視之,觿等皆莫識也,乃作西蕃語詢二僧曰:「皇太子及國師今至何處?」二僧失色。又以漢語詰之,倉皇莫能對,遂執二僧屬吏,訊之皆不伏。觿恐有變,乃與尚書忙兀兒、張九思集衛士及官兵,各執弓矢以備。頃之,樞密副使張易亦領兵駐宮外。觿問:「果何為?」易曰:「夜後當自見。」觿固問,乃附耳語曰:「皇太子來誅阿合馬也。」夜二鼓,忽聞人馬聲,遙見燭籠儀仗,將至宮門,其一人前呼啟關,觿謂九思曰:「他時殿下還宮,必以完澤、賽羊二人先,請得見二人,然後啟關。」觿呼二人不應,即語之曰:「皇太子平日未嘗行此門,今何來此也?」賊計窮,趨南門。觿留張子政等守西門,亟走南門伺之。但聞傳呼省官姓名,燭影下遙見阿合馬及左丞郝禎已被殺。觿乃與九思大呼曰:「此賊也!」叱衛士急捕之,高和尚等皆潰去,惟王著就擒。黎明,中丞也先帖木兒與觿等馳驛往上都,以其事聞。帝以中外未安,當益嚴武備,遂勞使遣亟還。高和尚等尋皆伏誅。

比起藏語都不會說的朝陽仁波切,假太子這邊演的走心多了,正經騙了不少人,還騙到了樞密院直屬的京城禁軍:

十九年三月,世祖在上都,皇太子從。有益都千戶王著者,素志疾惡,因人心憤怨,密鑄大銅錘,自誓願擊阿合馬首。會妖僧高和尚,以秘術行軍中。無驗而歸,詐稱死,殺其徒,以屍欺眾,逃去,人亦莫知。著乃與合謀,以戊寅日,詐稱皇太子還都作佛事,結八十餘人,夜入京城

遣二僧詣中書省,令市齋物,省中疑而訊之,不伏。及午,著又遣崔總管矯傳令旨,俾樞密副使張易發兵若干,以是夜會東宮前。易莫察其偽,即令指揮使顏義領兵俱往。著自馳見阿合馬,詭言太子將至,令省官悉候於宮前。阿合馬遣右司郎中脫歡察兒等數騎出關,北行十餘里,遇其眾,偽太子者責以無禮,盡殺之,奪其馬,南入健德門。夜二鼓,莫敢何問,至東宮前,其徒皆下馬,獨偽太子者立馬指揮,呼省官至前,責阿合馬數語,著即牽去,以所袖銅錘碎其腦,立斃。繼呼左丞郝禎至,殺之。囚右丞張惠

樞密院、御史台、留守司官皆遙望,莫測其故。尚書張九思自宮中大呼,以為詐,留守司達魯花赤博敦,遂持梃前,擊立馬者墜地,弓矢亂髮,眾奔潰,多就禽。高和尚等逃去,著挺身請囚。中丞也先帖木兒馳奏世祖,時方駐蹕察罕腦兒,聞之震怒,即日至上都。命樞密副使孛羅、司徒和禮霍孫、參政阿里等馳驛至大都,討為亂者。庚辰,獲高和尚於高梁河。辛巳,孛羅等至都。壬午,誅王著、高和尚於市,皆醢之,並殺張易。著臨刑大呼曰:「王著為天下除害,今死矣,異日必有為我書其事者。」

一切進行的太順利,以至於很多人懷疑這些人本來就是太子一黨的死士,真金等人才是除阿合馬的策劃者......


三、拳打官吏腳踢王妃嘴罵皇帝的元朝喇嘛......

褒崇藏佛可謂我國之老傳統,元明清三朝對喇嘛們均禮遇有加,然元時寵溺釋教最甚。元朝的喇嘛控制了皇帝的精神,甚是猖狂:「 為其徒者,怙勢恣睢,日新月盛,氣焰熏灼,延於四方,為害不可勝言 」,元帝對喇嘛為害之縱容有時也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元史 釋老傳》):

又至大元年,上都開元寺西僧強市民薪,民訴諸留守李璧。璧方詢問其由,僧已率其黨持白梃突入公府,隔案引璧發,捽諸地,捶撲交下,拽之以歸,閉諸空室,久乃得脫,奔訴於朝,遇赦以免。 二年,復有僧龔柯等十八人,與諸王合兒八剌妃忽禿赤的斤爭道,拉妃墮車毆之,且有犯上等語事聞,詔釋不問。

上都喇嘛直接衝進留守司衙門把留守李璧痛打一頓,拽回寺里關起來,留守廢了好大勁才跑回去,又有喇嘛與王妃爭道,把王妃拽下車毆打,甚至邊打邊罵皇帝.......

武宗詔釋不問........

詔釋不問......

詔釋不問......

我還能說什麼

我元乙烷


所以「臘雞」這句罵人話,元朝就有了。


元世祖忽必烈訓練了一隊能跑善行的禁軍,喚作「貴赤」,也叫「貴衛赤」或「貴由赤」,在蒙古語中意為「快跑者」。

這支部隊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北京和內蒙古正藍旗的警衛工作,並肩負兩地之間緊急公文的傳遞任務。

傳遞的方式為:每隔7.5公里設一個傳遞鋪子,每個鋪子配備數量不等、身體強壯的士兵,一旦遇有緊急軍情或重要公文,士兵們就腰系皮帶,腳綁響鈴,懷揣文書,腳底生風,一個鋪子挨著一個鋪子將公文傳遞下去,直至到達終點,一夜急行里程達到200公里。

為提高這些特殊士兵的長跑技能和身體素質,元世祖平時除了對他們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外,每年還要不定期地舉行一次長跑比賽。比賽的起點一般設在河北的河西務,終點則在北京,全程90公里,時間為6小時。

比賽結束後,元世祖會根據比賽結果,對前五名的佼佼者獎勵數量不等的金銀,對六至十名的成績優秀者,每人則獎勵兩匹質地上好的綢緞。

元世祖的這項「馬拉松運動」,不僅比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馬拉松項目早了近600年,也比全程42.195公里的馬拉松里程長了一倍多。

摘自:中國社會科學網,作者:張達明
鏈接:元世祖的「馬拉松運動」:每年比賽 里程為90公里-中國社會科學網

評論我就不強回了,我也沒研究過,只是在網上看到了這篇文章。


伯顏遍地走,脫脫多如狗
郭守敬的四海測驗曾在黃岩島設觀測點


說一個:元跨革囊。即元朝先攻佔雲南,而後才佔領四川和南宋腹地。結果是元對雲南的統治比內地早18年。

上圖的進軍路線,蒙軍借道吐蕃由川西越過南宋防地進軍金沙江,而後滅亡大理國,從而對南宋完成戰略包圍,西南東北兩個方向進攻襄陽。

?大理國地圖

?元代中國地圖元朝前期,川西歸陝西管轄,雲南接壤陝西,便是元跨革囊的後果所致。


元朝的科學:
扎馬魯丁(很清真的名字)最早在中國製造地球儀、最早翻譯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兀忽列的四擘演算法段數十五部》)。
涮羊肉據說是忽必烈的廚師發明的。(吃貨表示:這也是科學!)

元朝皇帝的聖旨:萌萌噠
泰定帝即位詔書:薛禪皇帝可憐見嫡孫、裕宗皇帝長子、我仁慈甘麻剌爺爺根底,封授晉王,統領成吉思皇帝四個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都付來。依著薛禪皇帝聖旨,小心謹慎,但凡軍馬人民的不揀甚麼勾當里,遵守正道行來的上頭,數年之間,百姓得安業。在後,完澤篤皇帝教我繼承位次,大斡耳朵里委付了來。已委付了的大營盤看守著,扶立了兩個哥哥曲律皇帝、普顏篤皇帝,侄碩德八剌皇帝。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謀異心,不圖位次,依本分與國家出氣力行來;諸王哥哥兄弟每,眾百姓每,也都理會的也者。今我的侄皇帝生天了也么道,迤南諸王大臣、軍士的諸王駙馬臣僚、達達百姓每,眾人商量著:大位次不宜久虛,惟我是薛禪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長孫,大位次里合坐地的體例有,其餘爭立的哥哥兄弟也無有;這般,晏駕其間,比及整治以來,人心難測,宜安撫百姓,使天下人心得寧,早就這裡即位提說上頭。從著眾人的心,九月初四日,於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里,大位次里坐了也。交眾百姓每心安的上頭,赦書行有。
到了大清朝修四庫全書的時候,奴才文人義務把這篇萌萌的聖旨翻成文言文,署名權仍然是大明朝的宋濂……
浙江鹽官縣學教諭黃謙之的春聯:「宜人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妄議皇上沒文化,大元朝有關部門做出了嚴肅處理,開除黃謙之的公職。

元朝的國號問題:
大明攻入大都之後,元順帝北逃之後,《明史》記載鬼力赤篡位,去元國號,去帝號,稱可汗。但是蒙古人並沒有放棄「大元」這個取自《易經》的光榮名稱。後來的「達延汗」就是「大元汗」,很長時期里,草原酋長們頭上都頂著「太師」、「少師」、「知(樞密)院」、「宰相(宰桑)」、「太子」(台吉)、「皇太子」(洪台吉)的頭銜~
後來康熙年間,察哈爾親王布爾尼乘著三藩之亂反清復元。

元朝的吏治:
俺無語,有請大神
古代有冒充官員行騙的嗎? - 土豆燒牛肉的回答

中國歷史上唯一不講究避諱的朝代:
元朝皇帝、大臣名字中鐵穆耳、鐵木耳、帖木兒的,太多了……
明朝的《七修類稿》記載:「元主質而無文,諱多不忌,故君臣同名者眾。後雖有諱法之禁,不過臨文缺點畫……豈如宋室一字而有數十字之避!」

大元朝的正規軍編製,除了蒙古本部四十萬戶,各種漢軍之外,還有色目軍,請看名號:
唐兀衛,党項人,能夠把遼主御駕親征打得大敗,自行百度羅衣輕,大宋能行嗎?
欽察衛:今天的克里米亞韃靼人,當年曾經血洗莫斯科,是東歐最大的奴隸販子。
貴赤衛:當年的克烈部降者。
西域衛,又叫阿兒渾衛:今天的哈薩克和吉爾吉斯人一部分。
康里衛:今天的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卡拉卡爾帕克人的一部分。
阿速衛:當年的斯基泰-薩爾馬提亞人,今天融入了高加索各族。時人稱:綠睛回回。
哈喇魯萬戶府:當年的葛邏祿,今天的哈薩克人。
宣忠斡羅思扈衛:不說啦,妥妥滴戰鬥民族~
最後,N多戰鬥民族、N種語言,匯成一句話:阿卜!阿卜!


世界旅遊家,景教大使,蒙古外交家,東方的馬可波羅 - 列班掃馬
列班掃馬是在大都(北京)出生的汪古部人,有回鶻(維吾爾)血統。汪古部是蒙古部落里信景教的其中之一。1260年左右,列班掃馬負忽必烈之命,和他的徒弟列班馬古斯去耶路撒冷朝聖。兩個人從絲綢之路走,走到敘利亞,發現耶路撒冷在戰亂,沒法去,所以改變計划去了現在伊朗的馬拉蓋。在那裡,他的徒弟,列班馬古斯被選擇成為了新一任的景教「契丹城和汪古部的大主教」,改名雅伯拉哈。

由於列班掃馬沒能去成耶路撒冷朝聖,他被蒙古汗庭委任大使的任務,去促成歐洲和蒙古共同對抗穆斯林重奪耶路撒冷的聯盟。所以列班掃碼開始往歐洲走:

1. 先到了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會見了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II。他很喜歡這個美麗的城市,尤其是聖索非亞大教堂。這個拜占庭皇帝的妹妹雖然15年前就嫁給了蒙古伊兒汗國的阿巴哈汗,可還是拒絕了聯盟的建議。他的政策是在蒙古的伊兒汗國,欽察汗國,和蒙古人的敵人馬木魯克蘇丹之間尋求政治與貿易的平衡。現在的東羅馬帝國已變成了一個城市,不敢再冒軍事上的任何危險了。

2. 然後去了西西里島,看到了埃特納火山噴發。西西里的國王也拒絕了他。

3. 繼續前往羅馬,但為時已晚,教皇幾周前剛死。十二個紅衣主教在選擇新的教皇的問題上花費不少時間。在這裡,拉班掃碼參觀了聖彼得大教堂。

4. 接下來前往法國, 初秋到達巴黎,在盛大的歡迎儀式中進城。法王菲利浦四世年輕有為。他的祖父也當年派遣過使者出使蒙古。菲利普很感動,覺得連蒙古人都這麼關註解放聖地耶路撒冷,歐洲的基督徒沒有道理不響應。可事實還是心有餘力不足。菲利普面對西邊英國的威脅,南邊和阿拉貢國王的糾紛,有和東邊和神聖羅馬皇帝有了爭執。結果得罪了羅馬教廷,對和蒙古人的軍事聯盟無能為力。在這裡,他拜訪了聖丹尼教堂。

5. 列班掃馬又來到了現在法國的南部,當時在英國手裡的波爾多。在這裡會見了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愛德華也響應蒙古人的號召,可最後國內的蘇格蘭和威爾士內亂,無法加入軍事同盟。


6. 又回到了羅馬,會見了新當選的教皇尼古拉四。尼古拉對他也是熱情,可也拒絕了他。

其實,如果列班掃馬早一個世紀去歐洲,教皇和歐洲的君主會很容易就接受了他的提議,因為當時的歐洲還在十字軍東征的宗教氣氛中。到了拉班掃碼的了13世紀末期,歐洲人已經丟掉了在中東的土地,人民不再願意千里迢迢去陌生的地方送死。對蒙古人對抗穆斯林的聯盟建議不感冒了。如果現在的歐洲人有了解到這段歷史,不知道現在面對著isis會不會後悔當初的選擇(開玩笑),要知道當時的蒙古人可是把人人都害怕的恐怖組織阿薩辛派(英文里刺客這個詞的來源)給團滅了...

最後,列班·掃馬前往巴格達,帶回了歐洲各個君主送來的禮物。在那裡他度過了他的餘生,記載了他的遊記。這裡關於列班掃馬和他徒弟的歷史(從敘利亞語翻譯到英文的):The Monks of Kublai Khan


說到元朝,就不能不提元大都。元大都有一個著名的道觀,叫「白雲觀」(沒錯,就是現在北京的白雲觀),白雲觀的建立者就是尹志平——元朝著名全真道士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里的尹志平簡直不可描述。

但歷史上真實的尹志平道長其實是這樣的:

尹志平(1169~1251),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太和,祖籍河北滄州,宋時徙居萊州(今山東掖縣)。生於金大定九年(1169)。年幼時聰穎妙悟,讀書日記千餘言。年十四遇馬鈺,遽欲棄家入道,父不允,遂伺機潛往。後被追還,鎖閉靜室。無何,復遁去。逃之再三,父始從之。初住昌邑(今屬山東)之西庵。可見尹志平入道之心堅不可摧。


拜師丘處機

金明昌二年(1191),參邱處機於棲霞(今屬山東),遂執弟子禮。久之,盡得邱之「玄妙」。此後,又問《易》於郝大通,受籙法於王處一。於是道名四播,遠近尊禮,參道者不絕。


隨丘處機北上覲見成吉思汗

隨邱處機北上燕京,西覲成吉思汗於大雪山,為處機十八隨行弟子之冠。元太祖十九年,隨處機返燕京,居長春宮。當是時,全真道聲名遠播,四方尊禮者雲合。志平曰:「我無功德,敢與享此供奉乎!」


繼丘處機後掌教

邱處機卒時遺命志平嗣教(或雲遺命宋道安嗣教。待處機喪事終,宋以年老請志平代),是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師。之後在長春宮東側建立道院,取名白雲觀。


《大元玄都寶藏》編撰

尹志平掌教後,元統治者之支持如故。全真道的鼎盛局面得以繼續發展。太宗四年(1232),窩闊台南征還燕京,志平迎見於順天,帝令皇后代祀香於長春宮。太宗六年,皇后遣使勞問,賜道經一藏。太宗七年春,去沁州(今山西沁源)主黃籙醮事。九月,達平陽(今山西臨汾),命宋德方率眾編纂《大元玄都寶藏》,志平為之請旨並籌措經費。


全真大宗師

同年,為尊顯其祖師,又去陝西興復佑德、雲台二觀,太平、宗聖、太一、華清四宮,以翼祖庭。「時陝右甫定,遺民猶有保柵未下者,聞師至,相先歸附,師為撫慰,皆按堵如故。」太宗八年秋,奉旨試經雲中,度千人為道士。返燕京途中,「道經太行,山間群盜羅拜受教,悉為良民。出井兀歷趙魏齊魯,請命者皆謝遣,原野道路設香花,望塵迎拜者,日千萬計,貢物山積」。以上所記,難免有所誇大,但表明尹志平掌教時期,全真道的影響是很大的。姬志真《南昌觀碑》云:「長春真人應召之後,大闡門庭,室中之席不虛,戶外之屨常滿。及嗣教清和真人(指尹志平——引者注)作大宗師,寵膺上命,簪裳接跡,宮觀相望,雖遐方遠裔,深山大澤,皆有其人。」


退位隱居

太宗十年春,尹志平年屆七十,將教事付李志常,而歸隱於大房山之清和宮。定宗三年(1249)春,特旨賜「清和演道玄德真人」號,又賜金冠法服。憲宗元年(1251)春逝世。中統二年(1261),詔贈「清和妙道廣化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贈「清和妙道廣化崇教大真人」。


詩文傳世——《葆光集》

他平生所作詠懷、遣興、唱和、勸戒等詩詞歌頌甚多,結為《葆光集》三卷。其弟子段志堅編輯《清和真人北游語錄》四卷,為其平時與弟子講道之言論。其中多勉勵弟子忍讓謙恭、苦己利人、行善遠惡、積行累功之語。告誡弟子於教門興盛之際,尤須努力修行,不能安享其成而無所作為。他認為聖人設教,是為誘人為善,修道者唯有積行累功,克己濟人,方能得道,勿以「小善為無多益而不為,見小惡為無甚傷而不去。」


品行德性

他勤於誨人,嚴於律己。一生不慕榮利,甘居淡泊,連當時人所共慕之掌教職位,亦持謙讓態度。當邱處機居長春宮,四方請謁不絕之時,以「我無功德」,不敢享此供奉為辭,而退隱於僻處;當邱處機逝世,遺命其繼任掌教時,則欲絕跡遠遁,只因眾人敦請,始勉從之;當掌教十一年後,又以年老為辭,請李志常代主教席,而隱居修鍊。這在元代佛道二教「設官如有司」,「道官出入,騶從甚都,前訶後殿,行人辟易,視都刺史、郡太守無辨」的時代,尤為難得。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及騰訊網頁內容。


謝維基大將軍 @安國大將軍邀請
弘安之役元軍遭遇颱風撤退後,來不及上船的17000元軍被日本人俘虜,日本人也按照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漢人和南人排了座次,但是地位反了過來。
他們認為前三類人普遍「嗜血難馴」就殺掉了,2000南人留下來當了賤民,從事日本人不願意做的職業,比如皮革業,屠宰業等


元朝漢化不徹底,不管儲君是皇帝的兒子、弟弟還是孫子,只要拿著皇太子印,一律叫皇太子。


元典章規定,凡是家裡出了妓女的,家族男性的頭巾必須是青色的。。這也是我們所說綠帽子的來源。


說了不算太冷的常識吧

二戰中日本的神風,櫻花,回天對於大家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武器。

櫻花和回天還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含義,而神風的意思似乎不就是大風嘛。

不過神風還是有典故的,在元朝滅了大宋以後,翻翻地圖發現只剩下四個小島沒佔領,就準備磨刀霍霍向倭寇,來一個文明世界大統一。

這日本小國寡民,戰鬥力肯定不如與遼,夏撕逼幾百年的大宋,何況是把遼,夏,榮都滅了的大元。

所以說,日本就慌了。

但是日本慌不慌,元軍可一點都不慌,點起兵馬,造大船就準備登陸日本了。

船造好了,兵馬也齊了,就等船到日本了,結果時間沒趕巧,撞到颱風期全軍覆滅,日本躲過一次滅國之禍,就稱這風為神風。

2.在之前大宋接受過一批穆斯林,並讓允許他們在泉州居住,讓這群穆斯林有了以一席之地。

作為仁厚至極的大宋官家並沒有歧視他們這群蠻夷番邦,用著寬容的心態接納了他們。

並且讓他們掌管了海運的大權(《宋史·瀛國公本紀》景炎元年(1276年)十二月條:「蒲壽庚提舉泉州舶司,擅番舶利者三十年」。)

作為香料商人出身又把持的了官位,這群穆斯林自然繁榮起來,要知道在當時的歐洲,來自中國的香料等價與黃金。(以後有空詳細介紹中世紀歐洲的生活,關鍵字:不洗澡,大糞圍城,屠夫醫生)

這樣,穆斯林蒲家成為泉州第一大家,家裡的僕人都幾千了。(「以善賈往來海上,致產巨萬,家僮數千。」)

然,到了景炎元年(1276年),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時南宋孤忠臣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意欲在泉州成立小朝廷。

但是蒲家早以暗中投敵,絲毫沒有知恩圖報之意,投降也罷了,還殺光了泉州城內的宋朝宗室、官員、士兵數萬人作為投名狀。

在張世傑圍城失敗之後,還把忠於宋室的許、曾、陳三家士族以及南少林屠的一乾二淨,整個泉州城可以說只剩元軍的死城。

元朝自然滿意蒲家的投名狀,又繼續把泉州賞賜給蒲家,為蒲家換來一百年的富貴。

但正義從來不會遲到,天數有變,神器更易,到了元末,蒲壽庚家族又故伎重演,他們勾結當時的提舉泉州市舶使色目人那兀納作亂。

但這次蒲壽庚家族再沒有宋末那麼幸運了,亂兵被元軍強力鎮壓,當地的蒲家乃至許多西域人都被滅門,蒲壽庚等人被掘墳戮屍,遍及泉州城內外的清真寺在戰亂引起的宗教仇殺中除一座外全被搗毀。

而且,蒲氏家族的噩運並沒有隨著元朝的滅亡而告終,明朝開國後,朱元璋特令將泉州的蒲壽庚這一脈的蒲氏舉族全部打入賤籍,世代不得入仕。

正所謂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旭烈兀差不多打到了埃及,但是蒙哥大汗暴斃了,然後他就想回去爭位,留了一點兵打埃及,結果打埃及失敗了,然而他後來也支持忽必烈去了,獲得了伊利汗國。
如果不是成吉思汗的兒孫們喜歡內訌,說不定蒙古軍真能把歐洲,非洲都打得差不多。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紙幣作為官方法定唯一貨幣的朝代。

歷史課上講過,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誕生於北宋年間,即四川成都使用的「交子」;再淵博點的小夥伴們或許能夠說出來,唐代的「飛錢」雖然不完全具備紙幣的功能,但已經有了紙幣雛形。

但到了元朝,準確的說是忽必烈登基之後的公元1260年,紙幣突然成為了唯一的、法定的貨幣。如此激進的貨幣政策,不得不說果然是「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後人。

忽必烈登基後,確定年號叫做「中統」。(陳果夫陳立夫兄弟:?)這一年先後頒行了兩種紙幣作為法定貨幣:以絲為本位的「中統元寶交鈔」,簡稱「交鈔」,和以銀為本位的「中統元寶鈔」,簡稱「寶鈔」。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複雜?原因是這樣的:在此之前,市面上的貨幣非常雜亂,有各種各樣的錢幣、紙幣和貴金屬,而如鹽、絲這樣重要的商品也在一些地方起到等價物的作用。

於是,就有了先後頒行的兩種紙幣,「交鈔」選擇跟絲這種價值貴重、生活必須而有易於計量、儲存的物品掛鉤,「寶鈔」則和銀掛鉤,並以「文」作為計量單位。

「交鈔」以「兩」作為貨幣單位,同時規定,絲鈔二十兩值銀一兩;而「寶鈔」則以「文」為單位,面值定為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貫、兩貫。兩貫寶鈔相當於銀一兩。

隨著經濟活動的進行,面值更靈活的寶鈔逐漸替代了發行數量本就很少的「交鈔」,同時由於「寶鈔」更好的用面值區分了物品的價格,又具有紙鈔的諸多優點,在替代銅錢、金銀等方面也頗見成效,元朝從此一步跨入紙幣時代。

這裡就一定要提一個人:王文統。可以說,元朝初年的紙幣制度,就是這個人一手建立起來的。史書中記載王文統受忽必烈重用,整頓吏治,革除賦稅,並主持發行中統元寶交鈔﹐制訂了嚴密的鈔法。「欲差發辦而民不擾,鹽課不失常額,交鈔無致阻滯。……是年冬,初行中統交鈔,自十文至二貫文,凡十等,不限年月,諸路通行,稅賦並聽收受。」

遍覽中國曆朝歷代的經濟金融史,可以發現紙鈔的思路及其變體非常流行,但難於推行的重要原因在於,是紙鈔不同於本身具有價值的貴金屬,需要朝廷的信用來維持其幣值及使用。而在古代王朝,建立信用並非那麼簡單,否則商鞅立木的故事也不會流傳千古。

王文統確立的元朝初年紙幣的信用主要基於兩點:一、以銀為本;二、賦稅並聽收受。這兩條直到今天,都可以說是一個國家貨幣信用的基礎,甚至可以視為紙幣理論的奠基。

賦稅並聽收受很簡單,就是朝廷在徵收賦稅時准許人民繳納寶鈔,這也就直接承認了寶鈔的價值,是建立寶鈔信用的第一步。

以銀為本其實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準備金制度,核心原則是:中統寶鈔可以與金銀互相兌換,朝廷根據儲備的金銀數量來印製寶鈔,並逐年調整印鈔計劃,同時密切監控市面上的整體物價,一旦發現市面上出現物價上漲等寶鈔貶值的跡象,就向市場投放金銀來回收寶鈔——這幾乎就是近代史上同行的金本位貨幣的做法,這一體系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被布雷頓森林體系所替代。

這兩項措施立竿見影的樹立了中統寶鈔的信用,從公元1260年到公元1275年,中統寶鈔的幣值穩定,流通良好,深受百姓歡迎,甚至「視鈔重於金銀」。而這一時期,忽必烈經歷了和阿里不哥皇位爭奪戰,並被四大汗國尊為「蒙古共主」,成為了蒙古帝國分裂前的最後一任統治者,雖然是名義上的。而背後為其提供財政支持的,正是這一套通行天下的中統寶鈔制度。

「通行天下」並不是個虛擬的形容詞。當時,來自中亞、蒙古以及波斯的商人,都樂於接受中統寶鈔,並對這樣一張紙片就能購買到金銀感到驚訝萬分。在蒙古帝國的疆域內,一個「寶鈔帝國」正在冉冉升起。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專門記載了中統鈔的製作:「他們剝下桑樹的樹皮,做好種種製作準備之後,形成類似紙的東西,他們將這種東西得切成小片,每一片代表不同的價值。於是人們可以用這種紙幣來買賣商品,作用就好像金幣。」並稱之為「點金術」。

可以說,忽必烈登基後的十幾年中,王文統制定的紙鈔政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穩定經濟的作用。


然而,王文統本人的結局卻並不很好,中統三年,也就是1262年,王文統因為捲入李鋋謀反案被處死,一同處死的還有他的兒子王蕘。

王文統出身只是一介平民,年輕時讀書喜歡鑽研權謀,語出驚人。忽必烈接受臣屬的推薦,提拔了王文統,任中書省平章政事,甚至想讓他做丞相,但由於王文統出身太低微,被大臣們反對。

王文統在未發跡時成為李鋋的幕僚,李鋋讓他做自己兒子的老師,他也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鋋,這也註定了他日後的悲慘命運。李鋋謀反,他卻在給忽必烈的「說明書」里為李鋋說情;有人截獲了李鋋給他的信,忽必烈大怒:「我把你從一個平民百姓提拔到今天的地位,你居然這樣背叛我!」王文統仍然百般辯解,始終不肯說「臣罪當死」這樣認罪的話。

王文統執掌中樞工作三年左右,不僅是鈔法,包括各項政策,都由他主持制定,《元史》上說:「元之立國,其規模法度,世謂出於文統之功為多雲。」即使他死去,留下的政策也讓元代初期的經濟穩定發展了十幾年。


元朝的杖刑,不是整數,而是以七結尾,比如杖九十七、四十七下等,聽著彆扭吧。是忽必烈入主中原後規定的,原因是「天饒他一下,地饒他一下,我饒他一下」……


前兩年流行雍正的批文,都是口語,看起來萌萌噠,再往上翻,明代皇帝開始用口語白話下聖旨,也是萌萌噠,但這個白話聖旨和公文的流派是元代開創的。

「元代以前的朝代在對待君命文書上都很小心謹慎,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採用文言文的寫作形式,此外還要講究修辭與用典,文意晦澀,往往閱讀起來佶屈聱牙,很難理解。有些時候,君命文書過於追求形式表達,反而難以達到本來的目的。元代的聖旨採用白話的形式,不僅避免了聖旨對形式的過分追求而導致的文意的理解問題,也使聖旨更加貼近百姓生活。

元代的官方語言是蒙古語。官吏普遍不懂當時的漢語, 在漢人的所有北方鄰居和征服者當中,蒙古人受定居文明的影響最小,不管在中國還是在歐亞大陸的其他地方,他們與定居民族接觸時都是如此。在中原,他們幾乎沒有表現出契丹人那樣的對精英文化的適應,更沒有表現出女真人那樣的全面漢化。這使得他們在某些方面是強大的,但也使他們更加依靠色目人的幫助來使自己與其漢人屬民溝通,執行日常管理工作。在成吉思汗以後的將近一個世紀中,很少有蒙古官員學習說漢語,學習讀寫的就更少了,雖然在元朝末年學習的人數有所增加,但元末在中國做官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仍有人不識漢字。元仁宗以後的四個蒙古皇帝中有三個懂一些漢文,但並沒有成為他們人民的榜樣。 這就導致在元代的聖旨中會有直接從蒙古語音譯成漢字的情況出現,如在《免丘處機門下出家人差發稅賦聖旨》中經常出現的「每」即從蒙古語音譯成漢字,表示複數的情況,相當於「們」。 到後期,元代的聖旨格式逐漸走向規範化。聖旨的首稱往往是「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聖旨」,意思是「仰仗長生天的力量,大福蔭的庇佑皇帝聖旨」,猶漢語文言的「上天眷命,皇帝聖旨」;還有在敘述聖旨宣諭的對象時,最常見的說法是:「軍官每根底、軍人每根底、城子里達魯花赤、官人每根底、往來的使臣每根底宣諭的聖旨」,意思是「對軍官們、軍人們、城鎮達魯花赤們、官員們、過往的使臣們宣諭的聖旨」,其中「根底」對譯於蒙古語名詞與-位格後綴-da/-a、-de/-e,表示動作對象,猶「向」、「對」。這也是從蒙古語中得來。」

引自《元代聖旨中的白話文與蒙古語——以《免丘處機門下出家人差發稅賦聖旨》為例 》

以下是例文:

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聖旨,軍官每根底、軍人每根底、城子里達魯花赤
、官人每根底、往來使臣每根底宣諭的聖旨:
成吉思皇帝、月闕台皇帝、薛禪皇帝、完者篤皇帝、曲律皇帝聖旨里:「和尚、也里
可溫、先生,不揀甚麼差發休著,告天祝壽者」么道有來。如今依著在先聖旨體例里,不
揀甚麼差發休著,告天祝壽者么道。河南府路里有的嵩山祖庭大少林禪寺、空相禪寺、寶
應禪寺、天慶禪寺、維摩禪寺,這寺院里住持長老、提點、監寺為頭目和尚每根底,執把
行的聖旨與了也。這的每寺院里、房舍里,使臣休安下者。鋪馬、祗應休拿者。商稅、地
稅休與者。但屬寺家的田地、水土、園林、竹葦、碾磨、店、鋪席、浴堂、解典庫,不揀
甚麼他的,不以是誰,休倚氣力奪要者。
更這和尚每道有聖旨么道,沒體例的勾當休做者。做呵,他每不怕那甚麼!
聖旨俺的。鼠兒年三月十三日,大都有時分寫來。
(《1312年河南登封少林寺聖旨碑》)


大家都知道元朝開創了行政制度,自此,中國的一級行政區稱省,明朝雖然布政使司才是正式行政區名,但仍習稱省
然則,跟一般人想的不一樣,行中書省,不是地方政府,也不是中央派出機構,她就是中央政府
嗯,也就是說元朝包括中書省在內一共11個中央政府……


成吉思汗,對,就是這位牛人稱長春真人丘處機為神仙,寫出了我常念神仙,神仙思我乎?之類的話,並且丘處機去世不久,成吉思汗也逝世。


推薦閱讀:

被鯨魚吞下有存活的可能性嗎,如果有的話要怎樣生存下來?
雪臟不臟?有多臟?
為什麼古代妃嬪首次侍寢要剝光以後,用被子裹起來,再被抬到皇帝面前?
骨頭湯真的大補嗎?
為什麼要給馬釘馬掌?

TAG:歷史 | 冷知識 | 段子 | 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