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足夠聰明時情感是不是會消失?

剛看完《超體》這部電影,中間提到一個情況隨著腦力的開發,女主角的情感在消失。
於是想到個問題隨著智力的提高情緒的感覺就會減少嗎?


題主,你五歲的時候知道什麼是失戀嗎?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智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然後呢,喜怒哀樂也越來越多。

我覺得情緒是可以學習的。比如孩子看見母親哭了,也會跟著哭。
而越聰明的孩子,學習模仿情緒的能力應該越強。

正所謂少年不知愁滋味,不是因為別的,就是笨啊。

所以我認為,人越聰明,對情緒的理解就越透徹。


準確的說----隨著智力(智慧)的提高, 「情緒化」會減少,情緒的感知能力增強,不受外界影響的喜悅增強。

情緒化,基本上是因為現實跟期望不一致時,心中有「不應該如此」的想法,無法接受現實而產生負面情緒,並無法把負面情緒表達出來而造成情緒化。

隨著智力(智慧)的提高,自我的認知局限會逐漸去除,從而更了知萬事遵循其自有規律,不根據『期望』進行。則心理上更能接受現實,不產生負面情緒或情緒化。(注意區分心理上和行為上,舉例,被絆倒時,可以憤怒的站起來,可以憤怒的不起來,也可以從容的站起來)

隨著自我的認知局限逐漸去除,對自我的執著逐漸降低,對思想和概念的依賴降低,而感知能力提升(其實是顯露,以前被思想蓋住),對他人情緒和外在變化的感知變得更敏銳。

隨著智力(智慧)的提高,了知一切無常,並了知喜悅是可以不需要條件的----是本具的,只需要去除覆蓋物就可獲得(可以憤怒的站起來,也可以從容的站起來)。


XY,這問題提的不錯,我傾向於認為是的,宋理學裡有一種「以理化情」的說法,因為宋朝嘛,儒家宣揚的是「存天理,滅人慾」,就是說你一旦對事理通透了,就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會再引起情緒上的波動。比如小孩子的布娃娃丟了,成年人會想再買一個一模一樣的不就行了,可是小孩子已經將情感賦予了上面,他不能夠理解和認同布娃娃只是工業批量生產的商品而已。所以仍舊會哭鬧。
你養的寵物貓死了,悲傷之餘你可能會想到,貓狗的壽命本就不長,老死也是難以違抗的自然規律,反正大家遲早都要死的,這樣也就能從某種程度上化解一點悲傷的心情。
基本上,人類是用理性來解釋和預測這個世界的,隨著理性的增加,能夠理解和預見的事情越來越多,那麼事情到來而引起的情感波動也會越來越小。最終甚至連想要造成一些情感體驗都很難,聽音樂,你可能會開始分析這個調式這個和聲其實是和某某旋律一個套路的,看小說,你可能對情節預測的比作者想的都多。
那麼如何破解這種困境,我覺得聰明人是可以隨時切換狀態的,有的時候,人也可以做到主動關閉理性,選擇情感模式,以此來獲得某種情感體驗,就比如演員,瞬間入戲瞬間又能齣戲。在進行審美的時候也是如此。
知乎上有個挺著名的答案是一個匿名人士自述自己作為高智商人士的體驗,從答案中你可以明顯感覺到那種平淡,無謂,冷眼旁觀的態度,這是很多高智商並且學識豐富的人的共性,當然,這並非最終形態,更完美的狀態應該是內聖外王,隨心所欲,既入世又出世,如水一般順應萬物而又不失本心。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智力和智慧達到一定程度,可以獲取常人沒有的情感體驗,比如心理學裡有個名詞叫高峰體驗,佛教里也有描述當人進入某種境界之後心中那種大歡喜的感覺。
我擦?沒必要贊這麼多吧?又被哪個大V贊過了?其實我只是懶得打字,所以隨便說點常識而已,甚至這個常識本身還很片面。希望有真的高智商人士可以出來現身說法一下。


人越聰明,情商智商越高,對感情的把控能力越好,藏匿感情的能力越好,但體悟感情的能力不會消失不會下降,只會提升。
———————10*31———————

看了下各種答案,大概是因為對「足夠聰明」這個詞的理解引起的答案有些分散。
首先,情感不會降低是前提。
其次,「足夠聰明」被大家理解為兩類:一類是智商上天生聰明;
一類是指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逐漸變得聰明。

我們通常說的天才即瘋子,是智商上天生的聰明。我想題主說的應該是第二類情況。那麼請參看我第一次的答案。好了回頭詳細寫。


這是個神經科學的問題。但是看了看答案好像沒有從這方面答的。

我只有一些粗淺的知識,但是我想糾正大家對智力的一個看法。
並不是智力高了就意味著理性高,亦或者能明白大義之類,智力只是「變理性的能力」高了,愛不愛走理性這條路,走不走理性這條路,還是個人意願的問題。


我們可以把情感看成腦子應激產生的化學物質,這是人類進化千萬年產生的,而智力看做大腦的運算速度,辨識能力(智商_百度百科)。

再牛逼的人腦子也是「人」的腦子。
另外,即使是探測到智力高的人對情感遲鈍的話,也沒辦法證明智力升高會導致情感降低。因為也可能是情感遲鈍的人受那些詭異的化學物質影響小,導致了智力高,亦或者有一個第三方的原因同時導致兩者。

綜上,覺得不會。希望神經科學大神來深入解答


謝瑤
智力的發展或者說腦神經系統的發展不是單指智商或情感這種單一又模糊的概念,計算系統複雜化的結果是能力提高,同時適應性增強,依賴性減弱
打個更容易明白的比方,小孩子依戀媽媽,是因為不得不依戀,依戀對小孩子的生存成長有好處,但是青春期來了,孩子要長得更大更成熟更獨立,就翻毛腔了,嫌媽媽煩跟媽媽對著干,其實親代這時候也會對子代產生排斥
再打個不容易理解的比方,人類原始時候圖騰崇拜,崇拜自然,後來呢,征服自然,糟蹋自然,現在呢,追求和諧共處,這都是力量對比下的發展需要決定了觀念
再說個不那麼靠譜的,人工智慧開始是為人類服務,隨著其能力增強結構複雜化,為人類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對人類的危險也越來越大,如果社會系統演化到不需要人類參與而能自行發展,人類就會被邊緣化,如同珍惜瀕危受保護動物一樣
如果你變身超人,你還會像原先那樣看待你身邊的人么?親友愛人與你的關係平衡被打破,你們不得不改變方法,採取另一種態度去對待之前的人際關係
我們所有的情感和理性都是感知一體下的分配方案,沒有永遠的敵人或朋友,只要有需求,就自然產生相適應的理智、情感和觀念,什麼樣的理智對應什麼樣的情感,所謂感性的人認為理性的人沒感情,是因為笨蛋理解不了聰明人的情感,反過來只能是聰明人為了進化不斷改造愚昧,明明孩子大了還要抱在懷裡餵奶,那哪成?!這個意義上的情感只能算一種滯後延遲的習慣性條件反射,沒有愛該放手,有愛更要學會放手
綜上,情感不會消失,而是和理智一樣,隨著系統功能升級變得更加複雜化,難以回到小貓小狗那樣的單純,把思想單純當成情感豐富的人們,和草履蟲比你們的情感太淡薄太朝三暮四朝九晚五了!


題主的問題:當人足夠聰明時情感是不是會消失

答:

此問題牽涉人類的精神活動。雖然科學突飛猛進,但對人類的精神活動知之甚少。表現在大的方面:在物質與意識之間有一條還沒有逾越的鴻溝,不知道意識的本質是什麼;小的方面,對嚴重精神疾病的治療療效差,美國許多精神病院倒閉。基於此現狀,下述回答是粗淺的,供參考。

1.心理學將人的精神活動分為:認知、情感、意志三方面,俗稱知、情、意。此三者有一定關聯,但區別大於聯繫。

2.足夠聰明沒有公認的定義。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是:智商在100以上或更高,表現在學習、知識、技能等認知方面優於常人。如果理解不錯,這樣的人情感可以是正常的,表現於具有較好地情緒管理的能力或技巧,知道適時適地適宜地堅持或妥協;當然他也可能大致正常,表現為孤僻、偏激、書獃子氣,科研能力較強,社交能力較弱;足夠聰明的人的情感也可能不正常,甚至精神失常,如尼采。

3.情感消失的人是病人,嚴重殘疾,俗稱行屍走肉,與足夠聰明沒有必然聯繫。


個人覺得,這裡有一個區別,即感情消失和控制感情的區別。

人類的情緒情感是基於腦功能的產物,一個非常重要關鍵的腦結構是杏仁核(amygdala)。從器質上來說,所謂真正的「失去感情」,應當是杏仁核發育不良或有損傷。像犯罪心理上所說的「反社會人格」的人,其本身實際上是存有身體缺陷的:相同的刺激條件下,他們的杏仁核比常人的激活水平要低,因而此類人確實「感覺」不到強烈的感情。所以個人覺得如果腦功能被更好的開發,那必不是讓人失去感情,反倒可能能夠使原本沒有情緒情感的人得以恢復一定的情感能力。神經科學這方面了解的比較粗淺,希望能有大神高論。

而控制感情則是人主觀意志的體現。私以為,真正聰明的人,不是冷漠無情的,而是,能夠體驗到強烈的感情的同時,視情況不讓它們主導自己的行為;能夠以理性駕馭情感,從而避免產生不利的行為後果。


人類進化到一定階段,大家都靠充氣娃娃來滿足慾望,繁衍的問題貢獻生殖細胞交給政府。
回想起來,這樣活著真沒意思。


情緒都是行為無助的表達,無論喜怒哀懼都是一樣的。

負面情緒好理解,而正面的喜呢?因為曾經無助過,所以才會有快樂體驗。


當你無所不能的時候,還有什麼能引起你的快樂?

你知道性快感的構成,可以自己製造性快感的時候,你就對性愛失去了興趣。

你甚至可能厭煩了性高潮,厭煩了性高潮帶來的空虛或滿足(那對你都沒有意義)。

你可能還會自我改造剔除掉性器官,因為你已經厭煩了這種低級的神經刺激。

你沒有任何困難,你想做什麼就能做成什麼,你就失去了完成目標的喜悅。

你若足夠聰明,你就無法欣賞任何東西,沒有什麼東西能征服你。


當你看穿了魔術的把戲,你還會覺得魔術有趣嗎?

生活就是在玩魔術,生活所謂的千般變化,無限可能,當你能看到更本質的東西時,一切都只是一層窗戶紙而已。

所以

當你無所不能的時候,也就不存在無助的時候。


發表個人觀點:不會。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定義「聰明」不是嗎?這個詞看起來很好懂但不進行定義根本無從回答。
私以為,「聰明」可以定義為——
「在意識層面能對外界信息的刺激做出高效的反應。」
我目前都自我沉浸在這個定義中了,這個定義應該還是非常貼切的,坐等評論。
那麼就這個定義看來,暫時是看不出有什麼會影響到「情感」的地方。
慢,慢著,「情感」還沒有定義呢。
通過查閱《心理學大辭典》我們可以知道——「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從中我們看出,情感來自於需要。
那麼問題來了。
滿足需要哪個能?
人的聰明程度直接會影響「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個判斷過程,進而影響人的情感產生。但絕不可能使人沒有情感。
因為只要還是人,就肯定有需要。
人只要有需要,就會對外界事物做出「是否滿足自己需要」的判斷。
只是聰明人,往往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認識得更加清晰準確透徹。判斷出「這個東西不能滿足我的需要」。
而人越是不聰明,就不知道這個東西到底能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但此時自己又需要,那麼他們更容易選擇假設「這個東西能夠滿足我的需要」。
所以人聰不聰明對情感的影響大抵就在於此。

另外我相信很多人認為「聰明後失去感情」是這樣的——

夏超,服裝設計
以觀察者的角度看待任何事情,融入不到任何痛苦與快樂中去,情感能力消失,存在的只有思想,因此也是在個人寂靜的世界裡孤獨著。如同一隻貓。

我認為這是純粹是角度問題,和聰不聰明完全無關。


智商的級數體現的是迴路規模,歸納,模式套用,總結,反饋修正能力,相對可控。
情感是反射級,生理主導,來自概率不可控的隨機體驗。
行為可控,情感不可控,智商只能通過限制行為去間接規避情感。

智商高肯定會讓情感的作用範圍收窄。
但不會降低情感作用反射的強度,並且相對普通人更強烈偏執在很小的點或某種情感。

體驗收窄一定會帶來強度加深。
由於超出常人的敏感性,智商高的人會更傾向把體驗收斂集中在能給他們帶來最強烈情感的小塊領域。
這就是偏執狂產生的原因。


這個問題可以從進化的角度去看。
人腦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爬蟲腦、邊緣腦、新皮層。新皮層是包在最外面的一層。
爬蟲腦、邊緣腦負責情緒,新皮層負責理性,在進化中,它是最後出現的。在此之前,人類的一切決策都由情緒決定,人類完全就是個情緒化的動物。
那麼出現新皮層之後,人類就變得"理性"了嗎?
個人覺得並沒有,因為「上帝是個修補匠」,人腦的基本決策機制並沒有變,新皮層出現只是在情緒機制外麵包了一層而已,理性只是在通過情緒間接影響人類的行為,這世上並沒有純粹的理性。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情緒決定的,理性的行為也不例外,理性的行為來自於理性的情感。


同意枕水的回答。

有答主把智商和理性分開來看,我覺得是不對的。如同人的生產活動不可避免會導致科學的誕生進而反過來得到科學的指導,智商的升高將使得理性成為生命體唯一的選擇,進而在理性的驅使下做出更有利於智商提高的事情。

但是要回答樓主的問題仍然需要考慮兩個因素:1.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處理個體和族群的關係,所以促進個體的行為也需要考慮族群的整體利益,否則族群中最聰明的那些個個體會想要將其他個體都消滅掉。
2.情感在決策中所起的作用。情感不一定會消失,但會從決策因素中被理性思維完全的驅離。另外,還可能在理性的指導下出現偽裝的情感,這也是社會性的體現——除非社會中所有個體都達到這樣的高度,那就是情感被全社會所拋棄,從生物的角度來說人類社會就演變成為了一部可怕的進化機器。人性就是從絕對意義上消失了。

會基於情感因素來做決策,或許這就是人性的本質吧。


倒是覺得剛好相反,智商越高情緒波動會越大。

「智商」是大腦的計算能力,「情緒平穩」是大腦對身體的控制能力。這兩件事,即很消耗能量,又都需要大腦投入資源,所以某些時候,這兩件事是很矛盾的。

一個栗子秒懂,在球場上狂奔的時候,你不可能同時在腦子裡做一道很複雜的高數題。

如果智商無上限,大腦更多的在計算上投入資源,同時消耗大量能量,這個人可能很快就會情緒奔潰。

舉兩個栗子,人非常疲憊的時候,或者非常飢餓,血糖很低的時候,判斷力下降,非常容易暴躁。以及,天才往往也是瘋子。

很多文學作品裡,智商極高的天才,要麼身體脆弱,要麼精神很不穩定,是有事實依據的,想魔武雙休的,只能給自己下面來一刀了。


V 基督山伯爵 ,夏洛克?


當你的智商和情商同步提高時,情感不會消失,只會提升一個檔次。當你的智商和情商不同步,或情商降低的時候,應該會。原因是智商高會使你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因而傾向突破情感的某些規則,逐步導致情感的淡漠。而情商使人認為別人是重要的,即尊重。二者缺一不可。


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是因為自己在全力思考的時候會感到情緒的消失,所以他們覺得思維的極致狀態就是無情。

只是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全力思考而排除情緒的狀態恰恰體現出一個人的腦力不夠用了,只能夠專一於一件事情。如果一個人能夠一邊淚流滿面的看著韓劇,一邊下圍棋戰勝吳清源,那哥們才叫足夠聰明


有研究認為人類做出行動的動力來源於情緒變化,而非理性思考。在實施行動之前,負責理性思考的腦區會將行動帶來的利弊一一窮舉,這實際上是個無盡的過程,但一旦某一個論據觸發了情緒的變化,負責情緒的腦區就會打斷思考的過程,促使個體採取或不採取行動。
如果人腦的計算能力能夠達到窮舉所有可能性,某種程度上相當於可以預知未來的話,那麼情感就是不必要的部分。否則沒有情感,大腦會陷入無限的思考之中,這顯然對個體的生存是不利的。


答案:會。
不過這個「足夠聰明」,目前是達不到的。就像你說人跑得足夠快時間就能停止一樣。


推薦閱讀:

神經網路激勵函數的作用是什麼?有沒有形象的解釋?
西部片里的牛仔為什麼一定要對峙很久以後才拔槍射擊?
變得會吃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達芬奇睡眠,真的那麼神奇嗎?
藥物成癮研究的未來趨勢是什麼?

TAG:生物學 | 神經學 | 聰明 | 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