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浮躁?怎麼樣才能叫浮躁?年輕人浮躁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多第一份工作或多或少都有些不適應,工作過程中沉不下心來去做事,表現為眼高手低,不願從事重複無腦力消耗的勞動,不願做沒技術的工作……但是當前社會給了大學生太多的「定義」(各種條條框框就是大學生本來應該怎樣),包括現如今的社會風氣(男的結婚女方父母要求必須有車有房),包括現在很多人說的30歲之前必須在某一行業某一方面或者說專業技術上有所成就……就這樣種種問題、壓力驅使剛畢業或者說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浮躁安不下心來去踏踏實實的做好一件事,容易多想,是不是[浮躁]是這個年紀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


打開電腦。連上網路。對著屏幕發獃半個小時。看手機。忘了要幹嘛。想讀點書讀了一頁又覺得有點累。決心好好工作。被微信打擾。又忘了要幹嘛。工作了十分鐘覺得是時候去淘寶買點東西。有所收穫,又想看點書。讀到一半,去亞馬遜買了十本書。期間給郵箱刪掉了 58 封垃圾郵件。再次忘了要幹嘛。要睡覺了,一天過得充實又快樂。

是你吧。


浮躁……
大概就是覺得,自己和身邊的芸芸眾生不一樣吧。
再一個,知乎風氣有點不合實際。現實吧,就是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不可能有不被代替的技能。所謂的行業真正的大牛,根本不會告訴大家要拚命努力才能不被替代。真正的強者,一般都是告訴年輕人,踏實幹事就行,人活著凡事看的不用太重。
再有個問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就行了,往往踏實工作的好過天天都說自己要學習提升的,一般學習提升的,人家根本不說,偷偷就提升了。好好寫作的,都在說怎麼寫文。好好做生意的,都在談怎麼和別人接洽,怎麼做好這個項目。有很多錢的,都說掙錢不容易。聰明的富二代,都說自己條件也很一般。
所以,天天給你講怎麼看書怎麼考證能成功的,怎麼做生意能掙錢的其實都很有問題。因為,沒有什麼是一定的……
我除了在知乎見過,各種掙錢容易的。我還沒在現實中,見到任何一個有錢人,開口就是,掙錢很容易么……


知乎問題:

「大學生如何一年賺一百萬?」

「月入十萬難嗎?」

「有哪些暴利的項目?」

「如何白手起家賺到一百萬?」

「有哪些暴利的灰色項目?」

浮躁就是寧可花很多時間上網搜賺錢的方法讀雞湯成功學也不願意靜下心讀一本名著學一點本事。

浮躁就是大家聚會談論的都是誰誰誰買的新房新車,誰又去哪旅遊了又買了什麼東西而不是坐下來喝杯茶談談人生。

浮躁就是有些大v回答都是為了給公眾號吸粉而不是靜下心投入感情好好寫一篇文章。


其實年輕人浮躁很正常,我們生活在一個節奏很快通訊很發達的時代。地鐵是4分鐘一班,人跟人的距離只有一個微信視頻這麼近,「快餐時代」。
微博微信朋友圈這麼普及,誰家發生了一點事情馬上就可以眾人皆知。「王小二又買了一套新房子好幾百萬哎。」「李四換的新車看起來好酷炫喔。」 在微博知乎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人們不吝嗇的分享著自己的幸福和成就,動不動就是幾百萬幾千萬的,彷佛好像成功離所有人都很近唾手可得,能不浮躁嗎?

先不說這些人里很多人zhuangbility值很高,畢竟曬出來的事情中間摻雜的水分有多少誰也不知道,光一個知乎就打假打了多少回了。而且即使我們看到的那些是真的成功人士真的富二代,我們跟他們的距離也很遠。並不會因為我們曾經是同學或者我是他們的粉絲他們下次發財就會喊上我了,我把他們崇拜的再狠還是他們過他們的生活我們過我們的生活。網路世界只是看起來把我們的差距縮小了,其實只是讓我們窺探到了他們生活的一角,距離依然是天差地別的。

所以有浮躁的時間,不如靜下心去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要是真有門檻低無風險高回報的賺錢項目,誰會分享到網上或者分享給你?一個市場進入的競爭者越多,在裡面的人的利潤就越低,大家也都不是傻子。還有很多寫成功學的人7分靠哄2分靠騙,剩下一分靠你們貢獻的閱讀量賺點錢。

實在迷茫了無聊了,還可以關注我看看我寫的東西啊,至少我肯定不會瞎忽悠你,就是作為廁所讀物,也會比一些別的雞湯更有營養些。


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行為和思想
身體是思想的體現
1我們年輕人會在無意識的拿東西的時候不小心撒一地
2我們年輕人看到大篇的合同就看不下去了,自行腦補忽略後面的內容
3想讓我靜坐?不可能!我胡思亂想根本坐不住!

剩下的想到再答~


年輕的的浮躁

前幾天看到一個調查報告:有三分之一的應屆生會在工作第一年內跳槽。而在一些流動性比較大的的行業,比如互聯網、廣告公關、新聞媒體、快消品等行業,一年內離職率甚至接近50%。

看來,現在的年輕人,真是浮躁啊!

而我,就是浮躁的典型代表,畢業三年,跳槽三次。然而我這頻次和我朋友圈裡的老司機們一比,我在跳槽這件事上實在只是一個小學生:我的很多朋友們,不僅是常常三個月換一份工作,而且每次換工作都直接換了一個行業,甚至有一個朋友畢業不過四年,卻在這四年里干過廣告,當過編輯,賣過保險,創過業,現在是一家青年旅舍的合伙人。

很多過來人,聽起他的職業經歷,都會搖搖頭說:「辭職窮一年,轉行窮十年啊!」可是我的這位朋友轉了這麼多次行,貌似也不是很窮的樣子啊!這就讓這句所謂的至理格言顯得很尷尬了。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這麼喜歡跳槽呢?大多數人都會認為90後們浮躁、怕辛苦、怕加班。但其實並不是啊!我身邊有很多天天加班的朋友,整天樂呵呵精神好極了;也有很多準點下班的朋友,對自己的工作吐槽的不行,分分鐘想離職。

而且,在我看到的那個關於90後跳槽的調研報告里,也確實只有不到9%的人,覺得工作最難以忍受的是加班。


個人的的價值

所以90後們超高跳槽率是因為錢少不夠花嗎?是因為公司離家遠嗎?是因為同事關係相處不好嗎?其實都不是,真正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這份工作里,我無法實現自己的價值。

價值比價格可重要多了。我有幾位朋友,在他們喜愛的公司里從事著他們所喜愛的職業,並且這份工作能夠完完全全地展現出他們自己的價值,所以哪怕別的公司給他們開出兩倍的薪資,他們都不會選擇離開。

90後們對於工作的預期很高:他們需要公司與自己有相同的價值觀,需要所做的事被人們所認可,他們還需要完成某一項工作後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榮譽感——而這,比物質回報更為重要。

90後的年輕人們,不斷地跳槽、轉行,他們就是在為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而努力。

當然,這種努力是我們的父輩們無法理解的。因為在三十年前,當我們的父輩們還是年輕人,初入職場的時候,他們所面對的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樣的機械式的工作,他們的所有工作只是為了完成指標和任務,成為整個生產計劃中的一個數字——所以他們的工作毫無個人價值可言。也因此,我們的父輩們,那些過來人,無法理解現在年輕人的「浮躁」,因為在他們的那個年代,根本沒有「浮躁」的可能性。


時代的的產物

這種「浮躁」,是好是壞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我們的「浮躁」,只是時代的產物而已,沒有好和壞,它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標誌,個人主義時代的標誌。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美國的未來作家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中就預言: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將會通過技術平台自由流通,企業等組織形態將會消失,個人將成為商業社會的基本構成。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知識的鴻溝越來越小,獲取知識的難度越來越低,每個人展現自我、直接通過互聯網出售服務和技能的方式越來越簡單,人們的工作漸漸地不再依靠某一個具體的組織,個人的價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現實。

在這樣的現實之下,年輕人的「浮躁」就可以清晰理解了。90後們不斷換工作不是因為他們浮躁,而是因為他們擁有著前輩們從來沒有過的「自信」——他們自信自己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哪怕離開了任何一個組織,都可以活的很好。

當然,這種自信的前提是「有能力」。,所以我又想起了在那份調查中所說的到的:90後離職的原因,除了「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排名第二的就是「不能從現在的工作里學到東西」。

現在的90後們抗拒枯燥、單調的工作,抗拒沒有牛人指導的工作,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能從中學習到什麼新的知識,不能提升自己在職業上的能力——而不能提升職業能力則會導致他們的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憂慮,所以他們必須逃離。

有人說90後不好學,不聽話,其實90後是最好學的人群,他們每時每刻都在通過互聯網學習著,雖然只是碎片化的學習,但他們所攝取的知識量卻也是超過他們任何一代的前輩。

無論你贊不贊同,這就是現狀,這個時代中的年輕人,又浮躁又好學,又自卑又自信。


時代的亮光

之前我讀到新世相的一篇文章,題目好像是《如果你壯志在胸,就得反覆試驗去哪座城市生活》。世相君說,折騰、反覆、嘗試才是年輕的主題,這些折騰、反覆、嘗試即使最後被證明只是徒勞無功的,即使被證明是年少輕狂一場夢而已,但卻依舊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我覺得職業也是如此。

這些屬於90後的浮躁,曾在80後的身上也短暫地出現過,曾在日本戰後黃金時代的青年身上也出現過,曾在美國70年代的嬉皮士身上也出現過,曾在那些在矽谷年輕人的身上也出現過。這種浮躁是時代所帶來的,而且是偉大的黃金時代所帶來的。這種浮躁總會消失的,但需要漫長時間去撫平。

當時間撫平了這種浮躁,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也就結束了。這反覆無常、不斷嘗試、個性張揚、自我實現的浮躁,正是我們這代人的青春,也是這個時代中最閃亮的東西啊!


轉一下 @妙僧無花 的回答

浮躁

所謂「浮」,就是下無根基,上不求索。
與其討論成年人和年輕人的區別,不如說是成熟的人和不成熟的人的區別。人活著,不論混得好不好,都需要一種力量支撐自己走下去:不成熟的人靠「自己比別人強」維繫生活,成熟的人從「自己與偶像/目標尚有差距」中汲取力量。
這種差別,表現為「上不求索」——看不到自己和高層次人的差距,沒有更高的、能為其不斷探索的人生目標,而根源在於「下無根基」——不成熟的人根本沒有足夠的知識和閱歷來意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為自己提出合適的人生目標。
上面說的太空洞,舉栗子好了。我這一代人小的時候大多看四娘、安妮寶貝的書,稍微大一些,開始讀韓寒,然後翻過頭嘲諷四娘幼稚,認為韓寒簡直是天才,堪比古往今來的大家耆宿。因為, 年輕人根本看不出區別啊!看韓寒,新奇啊,原來他懂這麼多我們不懂的道理;看《論語》,也是我們不懂的道理——有什麼區別?韓寒的語言還詼諧,不是比孔老二強上百倍?!
只有讀的書多了,有了根基,才能發現,「伏波娃」原來是「波伏娃」——而不是「法文那麼假文藝,Beauvoir是個什麼東西?」
我一向喜歡把西方哲學史拿來與人生做類比,人長大的過程和哲學發展的過程真的很相似。隨著科學的發展,近代哲學從笛卡爾開始積累,到了康德這裡,根基足夠了,才意識到了「理性」的局限性,才開始走向成熟。人生這個過程也在所難免。借用海德格爾的表述就是,視點決定標尺。

因為「浮」,所以會「躁」。
突出表現在容易自大又容易自卑。惟我獨尊,不肯認真聽完別人說的話,不肯認真思考前人留下的經驗;發現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遇到比自己強很多的人,先是會酸溜溜,然後馬上開始自我保護,把那些歸於「裝逼」的行為,一併開始批判。「中二」少年們無條件地反對大人,是自我意識萌發的表現,是好的;但由於還是「浮」著,對自我還沒有認識,因而幾乎不可能對自我之外的人和物表現出合理的尊重,「躁動」不安,不但不肯聽父母老師的話,而且經常對所有外人都嗤之以鼻。
家長們對這個現象很頭疼,太在意孩子們的「躁」,而忽略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浮」。
每個人都不同程度經歷過這個過程。不要以為這說的只是年輕人,其實有多少人,活了一輩子都躁動不安,看不起和自己社會地位相當的人,百般鄙夷以顯得自己高貴,面對高層的人又陽奉陰違,扶著自己圓鼓鼓的肚子,使勁兒把噴薄的酸水壓回胃裡,終於面色平靜地說:「我家裡沒條件啊,年輕的時候沒有人家那麼鑽營,當然比不上人家。」
你看,這就是「浮」啊——沒有根基,因此看不出差距所在,才會顯得粗鄙躁動。

怎麼改進呢?雖然「浮」是本,「躁」是末,但和所有改革一樣,倘若一開始就從最根基開始,不但很困難,而且往往很危險。不妨從末開始做起。
首先,強迫自己學會尊重,對於自己不了解的東西,哪怕內心極端鄙夷,也不要在行為上作出判斷。選擇自己還算感興趣的方向,比如文學,哪怕對經典名著有著「韓寒式」的不屑,也別停留在這個階段:拿起來讀吧,告訴自己,如果要批判對手,先要了解對手,不是么?
慢慢地,就會發現,原來大人說的話,前人寫的書,還是有那麼點意思的嘛!再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原來還有那麼多東西是自己根本不知道的。後來,你就會覺得恐懼,我TM什麼都不知道啊!!!再後來,就不會恐懼了,我在踏踏實實地往前走——我知道自己有什麼,知道自己缺什麼——這大概就告別了「浮躁」,算是走上成熟的路了吧。
這個時候,也就不會「看不慣」年輕人的行為了,反過來對比你年輕的人就會有一種尊重——我們只不過比他們多吃了兩年飯,等到他們過了這個坎兒,成就很可能不可限量。這大概是教育過程中最應該有的互相尊重吧,然而要打心眼裡互相尊重,就不是說說這麼簡單的事情了。


我貼一篇以前我寫過的小文,是在2013年寫的,那段時間,剛入社會,是我最浮躁且不知天高地厚時候寫的,現在過了4年,雖然時間不久,但是回想那段時間,也是一段往事罷。

-----------------------------------------------------------------------------------------------------------

致最近惶惶不可終日且基本一樣的我們


近一年來,本是我應該安靜沉靜,獨自坐家一小會,安安心心玩電腦,看書,喝茶的日子,可是並不如此。

莫名其妙,這也成為了3分之一人生最浮躁的一段時間,心態時常焦慮,處事比以前更不冷靜,平常的愛好,似乎也只成為吹噓的聊資而已。一切,一切,獨自審視自我時候,發現,自我似乎早已過去。

開始給自己貼標籤,開始自信心膨脹,開始目空一切,開始吹牛,開始不切實際,開始不能自我。本不該如此。

最近讀史的時候,漸漸覺得所有看起來不可能發生和可能發生的東西都有其必然性,為什麼我們中國是個自我封閉的農耕型社會,那要從地理和人種遷徙說起。為什麼歐洲能在15世紀開始全球擴張,那就要從穆斯林的擴張和地緣政治解釋。所有看起來困擾我們精神和想法的問題,都有其合理的解釋,同理,為什麼我們年輕一代浮躁的不可復加,那是因為我們缺乏除物質以外的奮鬥動力。生活不是遊戲,不能帶給你及時的樂趣反饋,安靜,修禪,思考,閱讀,這些也不能帶給你快速的收益,於是,我們就更加傾向於用短時間的投入去獲得與之相等的回報。惶惶不可終日,最終沉迷於此。身邊的人似乎都是如此,我們就像飛蛾一樣,明知道過去以後是幻滅,但還是不可控制的一頭像它栽去。這其實都是本能,我們的本能都是選擇更少的勞動去獲得更大的收穫,哪怕這收穫看起來是短暫和盲目。

雖然年紀不大,但也不小了,見過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和同齡人比起來也算尚可。我始終覺得一切像一個個漩渦一樣讓人呈螺旋型的趨勢不斷的讓人墮入那觸手可及的快樂之中。看看身邊的人,身材,條件,性別各有差異,本質上,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物理的基本定律不可逆,生物進化的定律也不可逆,我們人生的定律,其實也是不可逆的。我們的基本需求,我們的悲歡苦樂,我們童年的懵懂,青春的莽撞,青年的肆意,中年的收斂,老年的淡泊,其實都是貫穿在每一個人生命中一成不變的。

以前我讀初中時候,一眼就可以看出高中生,讀高中時候,一眼就可以看出大學生,讀大學時候,一眼就可以看出應屆生,畢業時候,一眼就可以看出社會生。其實,我覺得,在每人都覺得自己獨一無二時候,其實永遠也擺脫不了和他人一樣的標籤。真的,每個人似乎都要經歷和他們一樣的情緒。我們自以為世界屬於我,其實,我們都只是後世歷史書中能準確用階級框下的一類人而已,並且,上面還能註明我們這種集體的意識形成的理由。

前段時間看一本書《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法)謝和耐著。裡面大致洋洋洒洒介紹了南宋的基本社會情況。但是我看後只有一個感覺,其實這麼久以來,我們一直未曾改變過。南宋的階級構成,人民的思想狀態,官辦經濟的主導地位等等一切,幾乎和現在一樣,我們脫去了一層又一層皮,我們換了一個又一個朝代,我們經歷了無數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1000多年以後,我們都在儘力的爭扎和自以為改變狀態和生活。但是我們一直仍然受著文化和政治牽連,一直未曾變過。社會規律,就這麼死死的將我們困在這個可怕的圍牆裡面,限制著你,囚禁著你,哪怕你擁有了整個世界,其實他還是陰魂不散。

因為我們幼兒時就接受基本一樣的教育,讀基本一樣的書,看基本一樣的電視,養育我們的是基本一樣的父母,交著基本一樣的朋友,朋友有著基本一樣的話題,玩著基本一樣的遊戲,干著基本一樣的傻事,抽著基本一樣的煙,最終,畢了業,接觸基本一樣的社會,跟著基本一樣的領導,找著基本一樣的老婆,生下基本一樣的孩子。讓後孩子接著重複你基本一樣的經歷。

我們有著基本一樣叛逆,有著基本一樣的憤怒,基本一樣的彷徨,基本一樣的傲慢,基本一樣的醒悟,基本一樣的瘋狂,然後基本一樣的想尋找基本不一樣的自己。最終卻發現大家基本一樣。

我們多麼可笑,我們多麼可悲,其實我真的只想成為和你們基本不一樣的我,但是我發現我無論如何基本不一樣,最終還是基本一樣。

---------------------------------------------------------------------------------------

時間過去了4年,如今我29歲,回望四年,自我感覺也安靜了很多,很多時候,報出自己年齡時候,大多都會嚇別人一跳,可能大多人都會覺得我有點和年齡不相符合的成熟吧(又也許是禿頭所致)。

其實現在想來,每個人大約都有一個特別浮躁的階段,這個一方面是進了社會以後,突然而來的信息量太大,亦或者是其他什麼事情,助長了自己一些不切實際的自信,才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和不怕死的勇氣。

那個時候,剛剛進社會,我們都對社會了解太少,一廂情願的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實,並且覺得自己已經勝券在握,掌握了所謂的社會運行規律,所以啊,當時候,自我總結一下,越是無知,則越是無畏,越是無畏,則越是懵懂,越是懵懂,則越是浮躁。

浮躁不可怕,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這段時間,那個時候我們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皇帝拉下馬,所以自古以來,造反者都是年輕人,往近了說,文化大革命時候,那些歇斯底里的人,大多數也是年輕人,也是浮躁的人。

每個人都要經歷從懵懂到無知到無畏到畏懼的階段。

如果有個時光機器讓我回到過去,我希望對我說,一個人,什麼階段就要什麼樣,童年就該放肆的玩,青年就該放肆的狂,儘管我們年輕時候都想趕緊成熟,好穿上大人的衣服,但是真正成為了大人,卻只敢偷偷摸摸的在周末時光才穿下自己年輕時候留下那五顏六色的回憶啊。

所以,該浮躁就該去浮躁,別擔心,你肯定會受挫,肯定會內斂,肯定會穩重的,但是,從某個方面來說,那一天越是晚的到來,則越是幸福。


浮躁就是——無法推遲滿足感,不能忍受成功前的等待時間,把自己的失敗和處境的困窘歸因為出身,情商,宣傳,平台等外顯原因,而不是知識儲備,智力,思維方式,涵養修為,耐性等內化原因

問「別人憑什麼」多過「自己怎麼做」

他們覺得自己這瓶酒已經很香了,只是因為巷子太深,所以沒出名。假如宣傳炒作跟上,他們早就出頭了。

他們覺得自己應該立刻成為同齡人里的佼佼者享受上位者的感覺,如果自己目前不如別人,那就是因為別人沒眼光,自己家裡沒資源,不給力,公司平台太差,阻礙了自己發揮。

「我不就是高考一鎚子買賣砸了,沒臨場發揮好么,我能力強只不過學歷不好看,憑什麼他們能去大公司,我去了我也一樣」。他們覺得自己發展不好是因為領導和公司太差,如果自己換一個地方,到騰訊阿里,肯定不比別人混的差。

他們覺得自己智商和知識儲備是同齡人和朋友圈裡最好的,比別人差一定是因為情商不夠。

他們看到帥哥美女,就覺得他們是整容的;或者萌生想立馬變成那樣的迫切慾望。立馬下單奢侈品,流行服飾或者辦健身卡,想一夜改變


他們做一個自媒體或者公眾號,剛寫幾天就覺得自己的內容完美,比別的公眾號好多了,離大v只差引流運營的差距。他們關心怎麼拉人關注,怎麼製造爆款標題,怎麼吸引眼球,怎麼刷ip怎麼做殭屍粉。不關心怎麼錘鍊文筆角度思維。


1無事情想做
2半途終止去做其他的事,無恆心
3做事馬虎,無負責任的態度
4對人沒有尊重無禮貌
5把自己的青春時光浪費在睡眠中
6得過且過
7無目標無動力


怎麼定義浮躁。看不完一本書是浮躁,不能進入一部安靜的電影是浮躁,表達得太用力是浮躁,沒有想法的旅行是浮躁。我們生活在信息前所未有的大爆炸時期,每個人都很見多識廣,每個人的夢想都是環遊世界。


我今年就要畢業了。身邊的人一部分已經安定下來,簽好工作等著畢業就去上班;一部分人考研考公務員,考不上,再考;一部分人刷托福雅思準備出國,剩下一部分包括我,繼續找工作。但無論哪一種,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極大部分人,都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才是浮躁的根源。努力的人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努力,準備努力的人不知道自己該向哪裡努力,不努力的人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開始努力。

我看過很多書,很多文章,他們都用很篤定的語氣告訴你,只要願望足夠強大,全宇宙都會來幫你。我也就這麼相信了。可是根本就沒有人提到你要知道自己要什麼這碼事。於是那段時間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躁。周圍的人最忙碌的時候,我不得不停下來,我拚命挖掘自己,把自己剖開想要看清自己。雖然一邊頂著同學們漸漸找到工作的壓力,我仍然覺得這些思考是值得的,比起不知所謂的努力,我更想要看清前方的路。不過很快我就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根本不可能知道前面的路是怎麼樣的,也不可能只憑藉「思考」就能做正確的選擇。正是這種對未知的不安讓我迷茫。既然有那麼多不可控的未知,我現在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切都會好的。


很多人一生都不會弄明白或者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有一些人甚至會誤會自己。我覺得這是我們時刻都要思考的一個問題。現在的我也還在努力中,認清自己,認真生活。


如何定義浮躁?怎麼樣才能叫浮躁?年輕人浮躁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前兩問不敢妄言,謹以我所見回答第三問:

  • 剛工作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看不到同事長處,浮躁!
  • 剛工作就巴望掛證、找私活,浮躁!
  • 剛工作就喜歡打聽別人工資和職位,包括且不限於在知乎上,浮躁!
  • 剛工作就內訓時不好好聽課的,浮躁!
  • 剛工作就熱衷於討論產業大局、市場動向,可做基礎事務卻漏洞百出,浮躁!
  • 孔子曰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意識不到的新人,浮躁!
  • 再瑣碎無聊的小事對應屆生也有益處。感覺一無所獲的新人,請反省是工作思路出了問題,還是心態浮躁。
  • 整天抱著考證題庫和網路教程紙上談兵,不落地實操的,浮躁!

舉個小小的例子:人事部經常大批量錄入或導出身份證號碼,有的人不僅很快做到快而准,而且從網上學到校驗方法,主動協助同事校驗了整個信息庫的數據,最終幫助大家錄入都不再出錯——而另一些人入職十多年,用excel從不上左手,匯總工資得摁計算器校驗——別笑,這樣的人事專員在我們分公司不少見,還總抱怨收入低呢!


遠離網路 重回現實生活。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一日三省。不人云亦云,少拍照,多用眼睛看世界。明確自己作為人的原則,不以小惡而為之,不以小善而不為。在這個世界上道理永遠就是道理,不會因人多而變得有道理,也不會因為人少而變得沒道理。


謝謝小豪的邀請

同是畢業不久,題主說的這些我大致能夠理解,以下是這段時間我的一些個人看法,僅供題主參考。

首先我想說的是題主說的重複無腦力消耗的工作,這些工作被稱為dirty work.是大多數初入職場人的初期工作,等到一定時間後,才能脫離這種內容。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應為很多人初入工作都需要一個過程來熟悉公司的流程。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設想一下,假如一家公司一開始就讓新來的員工做技術較高的工作,沒經驗的新手一般情況下出現錯誤是很常見的,一出錯損失就來了,損失誰承擔?新手承擔的話你能承擔多少的損失?你是來掙錢養自己還是來交錢買教訓?如果是公司承擔的話他們也要考慮成本的,畢竟公司的目標也是盈利。

想通這點你就能理解公司讓新員工做那些重複性高技術含量低的工作來入行,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先把這些事給做好,再圖發展。

關於社會給大學生的定義問題,既然他們不了解情況的話,那為什麼要在意他們的定義?明知道他們的觀點不合適實際情況。

他們不明具體情況,只看得到那些比較光鮮的那群人,對我們的定義自然就高了,拿較好的那一部分要求全部人。而我們自己的情況我們自己清楚,脫離這種被定義脫離別人的眼光,過自己的生活是另一件我們需要做到的事。

至於社會風氣,房子車子三十歲之前一定要怎麼怎麼樣,也是相似的問題。

浮躁怎麼定義是個簡單的問題,簡單到百度一下就能有答案,從這點看得出來,題主的確是有點浮躁和不安。

題主既然發現了自己種種問題,卻不立即著手解決,而是問了這麼一個問題,我覺得不太妥當。假如有人跟你說,是,每一個畢業的學生都會有這麼一個浮躁的時候,題主是不是會心安理得一些?原來大家都一樣的。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說我做得很好,相反,我有和題主類似的情況,不過我更願意稱它為迷茫。這是要迫切解決的事情,題主至少提問了,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

先把手頭工作做好,不確定自己適合哪行就腳踏實地先掌握一門謀生的手段。等到立於不敗之地再想怎麼變成人生贏家。

人生那麼長,不要總想著在二十幾歲就找到影響以後幾十年的決定,概率太小。

而立,不惑,知天命。越努力越幸運。

共勉


太長不看


浮躁的外在表現千差萬別,浮躁之於內心的定義就是著急,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想著下一件事情,恨不得立馬跳到功成名就,妻妾成群。
回歸現實,認清自己,不要逃避。


來自本人微信公眾號:自由碎片

你忙碌又浮躁。

你忙著批判咪蒙的三觀不端正,你積極轉發南海事件的各種段子,你津津有味的討論著趙薇賣國的陰謀論,你為 Fenng 的離職事件一邊痛心一邊八卦。微博和朋友圈的時間線上到處都是你感興趣的東西。你不記得自己贊過誰又對誰做過評論。


你的時間擁擠不堪,你整個人都是浮躁的存在。

你充滿矛盾。


你一方面嚮往著鱈魚躍出水面的阿拉斯加和金絲猴爬上樹尖的梅里雪山,一方面又背著生活的重擔兢兢業業的工作而不敢請長假。你一方面告誡自己要熱愛生命重視健康,一方面又吃著地溝油喝著碳酸飲料拒絕做運動。你一方面信誓旦旦的宣布要給孩子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一方面一轉身又替他報了個 N 個特長班美其名曰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


你的內心嚮往美好和簡單,但實際行動又顧慮重重。


你失眠。


每當夜深人靜,月亮躲入雲層,你仍然抱著手機和電腦手指翻飛,幽暗的光線照亮了你打了雞血的眼。你搜索著獵奇的帖子,刷著精彩的朋友圈,寫著不求邏輯只求宣洩的長篇大論,追著讓人停不下來的美劇。你太享受這種讓你全身心放縱的時刻。


似乎現實世界太精彩,總是讓你難以入眠,雖然你實際上十分缺覺。


你糾結。


面對生活中的突發事件,一邊倒的聲潮可以迅速形成,你來不及思考就信服,來不及證實就點贊,你大聲的發出主流的聲音,豪不留情的掩埋非主流的看法。你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圈子裡進行套路般的表演,你與他們表情一致頻率一致的面對信息爆炸資訊橫飛的世界。


你發出聲音,控訴現實的不公,為別人的遭遇抱打不平,卻很少停下來抱抱自己面對自己的真心。


整個世界的發條運行的太快,網路更是源源不斷的奉獻著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人們忙著製造忙著消費忙著遺忘忙著表達。你忙碌又浮躁,本身充滿了各種矛盾,很多個夜晚都睡不著,內心糾結又無處訴說。你的心靈需要按摩。


「多看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勤學習勤思考懶叫外賣勤鍛煉」,把它從口號變成實踐有多難?


加油!為我,為你們。

來自本人微信公眾號:自由碎片


描述一下自己:

浮在表面而躁動。

不專註於當下,東張西望,容易被外界所影響。

才華配不上野心,心裡的藍圖很宏偉,但執行力十分低下。

想的多,做的少。


言簡意賅的表述一下再去思考。用賺錢來定義浮躁是最穩妥的。

即使是騙子,小偷,這些伸手就能得到錢的行業,也得經過多少次殘酷的訓練和用心的編排,所以凡是急於求成,往往是失敗的開始。

賺錢是自身付出、價值、和能力的變現。而不是有賺一億的慾望,卻只有一天的耐性。


什麼是浮躁前面有說跳槽頻繁 @炸烏鴉面 有人說不能吃苦····

雖然擦了點邊,但這完全不是問題核心。


所以什麼是浮躁? 急功近利 無計劃性的變化,缺少思考,所產生的行為都可以定義為浮躁。

定義一件事情的核心是發動這個事情的立場和動機。


年輕人的浮躁主要表現。人生規劃迷茫。 見短利而不能深扎。缺少深思熟慮的計劃。


年輕人浮躁很正常。大部分人都浮躁過·····。


@炸烏鴉面 說浮躁是個無屬性的狀態 ,非好非壞···· 。

這我不太認同。 浮躁就不好的。

浮躁肯定會給你帶來很多不好的結果。 會浪費你很多時間。讓你人生中產生很多錯誤。

你會反思 浮躁所帶來的後果。 所帶來的錯誤。 這才是關鍵所在。

人只有在錯誤和挫折裡面才能變優秀。 一帆風順的人是走不遠的······


我最長的工作只做了 一年半····。

如果按照正常的HR來說我一定是很糟糕的簡歷。 但我就是這樣把這些東西寫在我的簡歷上。


換次工作 薪資基本都會提升一番。 每次確定公司前景 和發展不符合預期我都會速度更換當然還有老闆的配合度。每到一個公司我一定會找出她的盈利模式和發展規劃模式。 它的優點缺點並且努力去做每個細節。


直到達我職業規劃的終點, 來開始用別人的錢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工作浮躁,不喜歡現在的這一份工作,這一份環境,不認同領導的想法,給的工資已經達不到付出的勞動力及努力,有種被壓榨的感覺,就會開始反抗,開始拒絕,靜不下心來做一件事情,也不想去做這件事情。事情的根本得不到解決,只會越來越嚴重,就會選擇放棄更多的東西。浮躁到後面就會選擇不上班,最後會演變為辭職。浮躁是不想讓自己受更大的委屈,已經碰到了個人敏感的地方。也許,就是這樣吧。


推薦閱讀:

有什麼職業性別真的是無法跨越的?
如何製作高水平簡歷?
海油工程 設計公司待遇和工作前景如何?
分專業,在學校老牌船海與新設港航之間如何選擇?
如何看待航天博士劉從新「戰死沙場」?

TAG:職業發展 | 成長 | 個人成長 | 浮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