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率的提升,是壓力變大了,還是孩子變脆弱了?
家長和學生都變焦慮了。
我爸初中畢業,我媽小學沒畢業,對上學的認識能有多深刻,我再怎麼吹,你們也是不信的。我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日子,那叫一個爽翻天,這麼說吧,前天我媽給我打電話,提到一個叔叔,我都沒什麼印象了,我媽說,你可真是忘恩負義啊,這個叔叔在你上小學的時候,連續7,8次在路邊撿到你的書包_(:з」∠?)_,真正的純放養狀態。
到初三開始面對比較大的升學壓力,這時候自己已經有點懂事,也不需要父母的管束了,但因為性格已經養成,反正勤奮的程度也就那樣了。
今年過年回家看了一下上二年級的小侄子,我了個去,大年初三已經開始在書桌前正襟危坐,讀書寫字了。他的父母要遠比我的父母要焦慮,兩個普通工人,沒有過硬的技術,也沒有什麼資本,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而且,他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很難給孩子做出榜樣,更多的是強制性的管教。這樣的家庭,在中國的一二三線城市恐怕佔了絕大部分,太多的父母把生活的壓力轉移到了孩子頭上,尤其是在這一輪經濟危機裡面,他們意識到自己存在著被裁員的風險,進而把這種危機感轉移到了孩子頭上。他們希望孩子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體面的行業,不要像自己一樣勞累,還沒有保障。
我很慶幸自己的父親還算是一個有些本事的男人,對我甚至有些溺愛,反正我以往考不好,被我媽打的時候,我爸總是說,別打了,實在學不出來就到廠里幫我幹活_(:з」∠)_。
而知乎上這些中產階級,恐怕比小侄子的父母還要焦慮,小侄子家裡好歹有一套新房,就是江蘇南部常見的那種別墅。而知乎的中產階級,很多還要背負著沉重的房貸,對孩子的要求也更高,從本司的報班數據就能看出來。
而學生同樣也面臨著極大的焦慮,我的小學是一所鎮級小學,一個幾萬人口的小鎮設立的小學,好在本鎮還算富裕,小學的設施相當不錯,天文望遠鏡都有。入學遵循就近原則,升學反正對門就是一家初中,總體上相當素質教育。每天的生活,那是非常的開心,直到六年級才意識到要和其他的學校一較高下了,當然以小學生的心智也沒當回事。
但是現在的小學生,知道的太多了,他們知道這個城市裡還有其他很好的小學,他們要和這些同齡人去爭取稀有的名校入學名額。到了初中,更懂事了,又要去爭取稀有的名校入學名額,廣州一年有10萬學生中考,但前六所名校才能招多少人?一個初中生要打敗30幾個同齡人才能拿到入學的資格。
進了名校,挑戰才剛剛開始,更多更難的課程,更厲害的同學,這些都會給學生極大的壓力,我見過很多學生,初中的時候順風順水,到了高中幾次考試落於人後,然後就陷入了巨大焦慮中,更大的付出,更大的焦慮。
相比於成長於信息時代之前的學生,現在的學生除了學業上的焦慮以外,還因為獲得了太多的信息帶來了新的焦慮。比如知乎上,你看到了很多很多活得精彩的同齡人,年少有為,把成就堆在你的眼前,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渣渣。你接受了很多新的價值觀,卻發現在學校里,身邊的同學和老師並不認可,但你又沒有辦法說服他們,繼續焦慮。
從這個角度講,知乎上這些編故事賣雞湯賣雞血的傢伙,都是有罪的。
算了,不點名。
認知發達了,很多家長、孩子都想跨越階層
看到回答里很多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答案,決定強答一發。
「活著才是最大的勇敢」這句話,我反對。
首先現在青少年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他們是什麼樣的心理感受,只有他們才有發言權。很多成年人站在其立場和角度來看問題,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卻無法代表青少年的想法,也無法解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會自殺。
因為你們不知道青少年到底在想什麼。
答主本人高三,本市最好的重點中學之一就讀,是眾多學霸里的小學渣。
我想過自殺。
但是沒敢。
我覺得自殺是非常需要勇氣的一件事情。現在的社會發展和時代背景,決定了青少年更加早熟,決定了人會更早的開始思考自身與這個世界。即使是未成年的高中生,也會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能代表所有青少年,但是可以拿我自己舉個例子。
我從小到大,知名小學知名初中知名高中,在上高中之前學習弔兒郎當的但是成績還不錯,一直是所謂「別人家的孩子」。上了重點高中之後,一切都改變了。
高一我還延續著弔兒郎當的狀態,結果非常慘。幾乎是科科不及格,總排名掉到年級550名(當時年級700人左右)。我清楚的記得,有一次月考,因為在我眼裡卷子太難了,我什麼都不會做,假裝自己身體不適翹掉了考試。
因為我清楚,我無法面對自己可能的成績。
這次之後,我一改之前的態度,換掉了智能機,使用除了打電話發簡訊之外什麼都幹不了的老年機,在高一期末考試里,考到了200名,全班排名第七。
但在後來的高二高三,我更加努力,可是再也沒考到過200名這麼靠前的名次。
很多家長,長輩都認為,你在重點中學,那你一定很學霸。就算不學霸也沒關係,差一點也很優秀了。
但問題就出在,因為我們在最好的教育環境里,所以我們不願意妥協,尤其是,不願意向自己妥協。
之前說到我是學霸里的學渣,現在年排基本在200往下,但是我的夢想是復旦醫學院。憑我現在的水平,是一點戲也沒有的。
但是我很不甘心。我十二點睡覺五點半起床,做卷子刷題看錯題看書總結知識點,的確有效,也的確進步。但還是考不上。
我曾經在一模過後崩潰大哭,用壁紙刀划過自己的手腕和手。其實我沒想過死,也沒覺得這樣就能自殺。我很膽小,很怕疼,但我就是覺得,這樣能讓我轉移一下注意力,讓我得到暫時的痛快和解脫。
也許有人會說你就是吃飽了撐的,就是懦弱無能,我只能說,那是你不理解。你沒有經歷過無論怎麼努力都看不到希望,又不肯降低對自己的期望的這種絕望。
所以,你不能理解前兩天復旦附中的女生為什麼自殺。
摘一個本題下的答案:
「說白了就是玻璃心,老師罵了兩句,家長說了兩句,我不行了我壓力好大我要自殺我要跳樓。」
這句話足以讓所有有過自殺想法的青少年對這個世界更加心寒。
==========待更待更!高三狗還要午睡!
2017/05/26 更新
今天發了高考前最後一次模考的成績。年級名次刷新了高三以來的最好成績。但在班裡前十都沒有進_(:3」∠)_
重點中學,才是虎狼之地。
學校里很多很多人都是有明確的目標理想的。什麼大學什麼專業,大半的學生都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規劃和期望。學校里也有很多學神,神到什麼程度呢,學校不跟區統考自己出卷子,年級平均分比去年高考平均分低7、80分的情況下,依然有人考接近700分。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水準。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更多的是像我一樣,既非學霸也不能算是學渣,年級200-400名之間沉浮的中游區。痛苦之處就在於,我們有追求,但是追求的東西太難了。
我從來沒有跟父母之外的人說過我的理想大學,因為我羞於跟他人分享這樣「不切實際」的理想。在學校里,分數就是資本就是底氣,你可以看到學霸們認真的討論到底去清華還是北大(真事兒啊真事兒),但是你要是問我,我只能勉強笑著跟你說:我啊,考上哪兒是哪兒吧。
這是來自自己的壓力。
還有來自父母的。
我的父母算是很開明的了。高中之前我從來沒上過補習班(是不是很難得了!),也沒有逼迫我一定要考到多少多少分多少多少名。我親眼見過一個學習比我好的女孩子數學考了137,跟媽媽打電話說成績結果被罵。
我也有類似情況。當然我考的是真的很差,我媽在那邊來了一句:「我對你太失望了。」
這樣一句,就足以令我活下去的勇氣少一分。
你可以說我玻璃心,但我作為一個未成年人,父母就是我最親近最信任的人,甚至很多我自己都不相信我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都是在他們的支撐和引導下才能完成的。你知道父母、老師這些我們敬愛依賴的長輩,這樣說一句,給人的打擊有多大嗎?我對自己又能有多大信心呢?
其實,我始終覺得,學生自己才是最在意成績的人。成績不理想,學生永遠是最難過的。有些人可能表面上不表現,還會嘻嘻哈哈的比較誰更低,真的比出來最低的能開心嗎?周圍的人都拿A+你拿B你能笑著堅強嗎?
分數就是我們的底氣啊。
其實學習算是很公平的事情了,你努力,就一定會有體現。
但是你如何努力,也達不到理想值的時候,內心滿滿都是對自己的否定:
我太差勁了。
我為什麼怎麼都考不好。
我連考試都考不好,我將來還能做什麼呢?
青少年是很敏感的群體。
因為太小,所以我們都希望將來過有錢的舒坦日子,也清楚地知道必須有出息才做得到。
別說考上的大學一般但是最後功成名就的例子啦,我身邊的人都不信這個。
青少年心理的確脆弱。我不否認。我沒有經過大風大浪,人生連兩個十年都沒滿,我不敢說什麼大話。
可是有些成年人,你們不也是從青少年過來的嗎?你敢說你們少年時代從沒有過求而不得瀕臨絕望的時候嗎?你一次都沒有過自殺的一丁點念頭嗎?你怎麼能憑著比我們多幾十年的經歷撐著腰桿說,你們就是玻璃心。
這樣是不公平的。
這個社會,缺少真正關心青少年心理的人和機制。
就像這樣,一個重點中學的姑娘自殺了,社會才會開始關注青少年心理問題。
何況還有人不間斷的冷嘲熱諷。
但我認為,青少年根本沒有發泄的空間。
誰也不敢做一個表面上負能量爆棚的人。家長不能很好的開導我們,老師也甚少關心這些,其實,就連青少年之間也互相歧視著有「自殺」念頭的人。
就算是可以分享負能量的對象,大多也是對這個問題手足無措的同齡人。
而繁忙的學業壓抑著,我更不可能找到時間和方式來發泄。
其實我們學校有所謂發泄室和沙盤室的。
可惜從來沒對我們開放過。
我從來不認同自殺是最好的解決痛苦的方法。但我理解並尊重做出了這樣選擇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
自殺是需要勇氣的,你要敢於放下你現在擁有的和將來可能擁有的一切。無論如何,將來都至少是有點念想的吧。
我強烈建議學校等加強心理疏導的工作。
自殺不是什麼令青少年羞恥和遭受冷嘲熱諷的事情。
每個成年人,都是從心理脆弱的青少年成長而來的。
==========2017/05/27 更新
一覺起來竟然有人贊同了我說的話qwq
還有感同身受的人評論了………
真的很驚訝。
那我來說說我現在靠什麼撐著吧。
對未來的念想。
努力有沒有回報?
肯定是有的。
我也確實進步了。只不過離夢想還是很遙遠。
更高的理想有沒有好處呢?還是有的。
舉個例子吧。我同學,上高三之前成績一直比我要好一些,不過他的目標是中傳,對於他來說壓力不如我這麼大。因為我目標更遙遠,所以我在學習上更拚命,結果他已經連續兩次模擬考都比我低不少了。我名次一點一點地往前挪,他基本上還在原地不動。當然也許他高考會考的比我好………但我要說的是,你的努力或許和回報是不成正比的,但至少你可以超越自己,可以超越一些沒有你用功的人。好比我以前差著復旦一百分,那我高考再怎麼爆發也沒有希望。但是我現在就差三十分了,那沒準一哆嗦就很接近了呢=v=至少,也比原來的水平強了一大截吧?
再說,大學考不上我還可以考研,考研考不上我還可以去一日游………
總之,先努力看看吧。誰知道你就一定不行呢。至少,不要因為害怕做不到就什麼都不做。我爸媽一直教育我,做到不會讓自己後悔「當時為什麼不再努力一點」就好。
==========兩個半小時數學課之後的更新(?_?)
小透明知乎首答。沒想到收穫了一些贊。雖然算不上多少但是我也很開心啦!
今天聽到了一些不同的意見,我認為有些東西是很對的,評論里很多是比我更有閱歷的成年人,我很尊敬你們的想法。
但是也有評論完全沒看我好好寫的內容啊。
第一,我從來沒有說我的目標是清北。也沒有非清北不上。我在第一次答案里就很明確地寫道了夢想是「復旦醫學院」(雖然跟清北分差不了多少了_(:3」∠)_),也很有自知之明地寫道了「基本沒戲」,請問憑什麼斷言我是明明資質不過中上卻非要死要活地想上清北不然就自殺的人?
第二,我曾有過的自殺的想法,從來也不是因為我考不上清北或者復交。exo me???那天下人大都該自殺???
感到絕望是因為「無論怎樣努力都達不到理想值」,我的理想值是說,起碼在考試中把我能拿到的、能力範圍之內的分數都拿到。
第三,割腕不疼?(?_?)我就是因為割過,才剛劃破了皮就疼的要死才慫得放棄了……
第四,我從來沒有否定過青少年自殺不是心理脆弱。「青少年心理的確脆弱」是我的原文吧?我在本文試圖從我的角度解釋一部分脆弱的原因。我希望的是,大家給予這種脆弱一定的疏導和關注。評論區某答主的答案我也看了,我從來不否認青少年需要經歷挫折,重要的是,在已經超過了青少年自我調節能力的時候,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心。畢竟我們才都十幾歲,能指望我們什麼事情都看得那麼開、那麼積極嗎?很多成年人都尚且做不到這一點。
第五,我從來沒有把自己跟學霸比較過。我考的最好的時候年級里還有兩百號人碾壓我,我要是真處處和別人比,早就憋屈死了好嗎。我在上一次的更新里也提到了「起碼比之前的自己好了一大截」。
評論區里跟我有不相同的意見,我都會接受。因為本身這個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看法,我也不過是片面之詞罷了。下午從一位前輩的評論里,我甚至學到了很多。
但是,曲解我的意思,完全沒看到我這篇回答到底在說什麼,單純為了批判我而批判我,我就真的很無語了。
應該是最後一次更新啦。謝謝大家的理解、尊重和善意的指教。
以前的人小時候沒想這麼多啊。
或者是基本感覺不到生活的壓力,窮也是和父母兄妹一起想辦法解決。
不信你讓父母輩回想一下他們初高中那個年紀,腦瓜子里能想未來幾十年的壓力么?
然而現在的小孩子好小就被灌輸不讀好書沒出路的線性思維,而且通常他們都是獨自一人跟學習做鬥爭,給予他們壓力的父母是甩手掌柜,他們因為學習也沒什麼朋友。
一個人像一座孤島一樣活著,能不累嗎,能不想死嗎?
每個人的最脆弱的點都是不一樣的,或許你眼中平淡無奇的事就是別人的痛點。
秉持著自殺者脆弱的想法的人,我希望他們永遠別被人戳到痛點自殺,不然他們的同盟會覺得隊伍里出了個叛徒
是國人還沒建立起健康的現代精神衛生觀
是國人還沒有建立起不媚俗不迷信的死亡觀
是國人還在用工業化之前的糟粕去教育正在經歷飛速工業化變革的孩子們是信息傳播的快和廣了╮( ̄▽ ̄)╭
我們小時候,物質條件差,連正常生存都有問題。飢餓、勞作、缺醫少葯,大家都活得像石縫裡的小草一樣,抓緊任何一個機會讓自己活下來,自殺?根本就不會有。受了氣只有可能是咬牙忍下來,找機會再干一票大的懟回去。(啊,表看我,我不姓馬)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我們那一輩人只知道活著,精神基本上都是麻木的,某些洗腦的機制和雞湯也是毫不遲疑地喝下去。
現在主要是物質條件好了,現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哪個還會感受到飢餓?最起碼最起碼不會有餓死的危險。那麼在這種生存需求被滿足的前提下,精神的需求就出來了。這當然是好事,意味著這一代人從小就開始獨立思考。但與此同時,我們這一輩仍停留在過去,即使成為了師長、長輩、父母,對於精神需求這件事情其實並不以為然,認為這根本不算事。放在自己身上當然根本不算事,但放在現在的孩子身上可能就是大事,有時想不通就真的真不出來了。
自從我有了兒子之後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歸根到底跟孩子相處還是需要溝通。現在儘管兒子只有六歲,但我們和兒子每天都有一個固定的環節,就是每天睡前聊天。回顧一天的活動,特別是要回顧他覺得不對、覺得委屈的地方。確保他對事件的認識不會出現偏差。可以預見這個活動會一直持續下去,讓他覺得父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能為他解決問題,特別是想法上的問題。
有很多答主提到的自殺事件,其實一早就有跡象,就看父母是不是真正上心而已。兒童和少年的表情藏不住事,以父母這種吃鹽多過吃米的人生經驗,只要稍加上心,看一眼他的眼神就一定可以發現異常。所以我認為青少年自殺,有很大一部分的責任應該由他們父母來承擔。父母是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可信任的人。如果父母親自關上了這溝通和信任的大門,連父母都不能跟孩子站在一起,那可想而知在這些孩子心裡是多麼的無助,這也就難怪這些孩子最後選擇過激的手段了。
事實上自殺率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自殺率是公開數據,可以到國家衛生計生委的官網查詢。
這是2006年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
這是2013年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
感覺自殺率升高,可能是因為青少年自殺的宣傳多了,以前根本不關心,而這種宣傳其實也是預防自殺的手段之一。
這個問題問得好,作為一名「00後」青少年,我就說說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好了。
當然,不是說自殺的經歷和感受,而是談談許多回答都提到的一個共同問題——家庭問題。
在我看來,愈發嚴重的家庭問題,確實是青少年自殺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受其家庭影響是巨大的,雖然很多年一來都是如此,但中國這幾十年發展的可以說是越來越快了,青少年和家長等長輩們的生活環境差別逐漸增加,雙方的「代溝」因此而越來越大,互相理解的難度越來越高,好心辦壞事、自以為愛孩子實際卻在害孩子的事情,可以說一日比一日常見。
兩代人的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能不愈演愈烈嗎?
接下來我就以自己親身經歷為例,來說明自己為什麼得出了上面的結論。
這事還得從我留學那會兒說起,那時,我有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孤身一人待在海外,也使得我對來自家鄉的東西愈發感興趣,特別是現在風靡全球的中國網文。讀著讀著,我也產生自己也要寫一寫的想法,並且付諸於了實踐,在回國以前,大概寫了40萬字左右吧。
那段時間裡,我除了學習以外,投入時間最多的應該就是在寫小說上面了。我很享受當一位網文寫手的樂趣,為了在有時間寫小說,我不僅很少和朋友一起玩,還把遊戲什麼的也都戒了。
但在回國以後,我所處的環境有了變化,長輩們在本人寫小說的時候在外面大聲說話,動不動就來催我趕緊寫,或者要我去學習、吃飯什麼的,以及不打招呼就會闖進屋送一堆吃的喝的等等,這嚴重干擾了我寫小說的思緒,還不管我怎麼抗議都不改……
雪上加霜的是,我在回國這段期間,除了偶爾出門上課、吃飯和辦其他事情外,基本上全天都呆在家裡,所以很受家裡人影響……
可我也沒對付這種情況的經驗,就乾脆熬夜在凌晨這個安靜的時間寫,結果是因為作息不規律,被長輩們狠狠地批評了不知道多少次。
後來我又嘗試了去圖書館寫等方法,卻因為搬家、圖書館太遠而且人多等問題不得不放棄……
就這樣大概4個月後,我在寫小說前再三說明不要來打擾我的情況下,依舊被長輩們大聲說話被吵到火冒三丈,從那之後我就沒再連載小說,跑去刷知乎、看書、看資料、看動漫、玩遊戲、聊天去了,然後我家長覺得我不務正業,連小說都不寫了,還不學習跑去幹這種事情,就把我的網斷了,搞得我更加惱火……
就先說到這裡,後話暫且不提了。
一開始我還不能理解為什麼會這樣,不過後來就逐漸想通了。這還多虧我對現代史比較感興趣。
比如為什麼長輩們老是大聲說話,不管我怎麼抗議都不改這個問題吧。如果我沒翻錯史料的話,大哥大這樣的手提電話在中國投入使用是1987年,之前有線電話在全國範圍內都不太普及,長輩們就一直生活在這一個「通信基本靠吼」的年代裡,能不養成這樣一種難以改掉的習慣嗎?
本人小學的時候,還因為沒有自己的手機,為了不用上下樓那麼麻煩,有時要與朋友或家人大聲交談呢。
現在我16歲,自己讀小學三年級的表妹就已經有了戴在手上的兒童手錶電話,就再也不怎麼需要大喊著和他人交流了。
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輩,為什麼總是喜歡給晚輩送吃送喝的問題。如果我沒翻錯史料的話,他們很長一段時間都生活在物質並不豐富的環境中,因此覺得物質享受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很正常,他們就把這個觀念付諸於行動,強加在了後輩的身上。
問題是我們這一代青少年不同啊,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大大改善了,因此對精神追求的需要就更多,可長輩們想要理解晚輩談何容易?晚輩光是想通這個問題就夠不容易了……
而本身對於小說是否看重這個問題,雖然我家長里也有看網路小說的,但是她看的小說和我寫的風格相差甚遠,畢竟我受宅文化影響很深。更別說其他壓根不看網路小說的長輩了…估計都覺得是年輕人玩玩而已,甚至是在瞎胡鬧亂寫東西吧……
還記得三四年前,本人看日本動漫的時候,自己一位長輩說不要看這些東西,日本人都是壞的……三四年後,我了解過了日本近現代史,讀過了小林多喜二的文學作品,研究了八路軍對日政治工作史,然後某一天,那位長輩繼續在我看日本動漫時對我說這一套…我也是無語了……
其他關於互相理解的事情也不少。還記得有一天,我看八一電影製片廠片頭視頻演變時,我家長湊了上來,和我聊到了「樣板戲」、「白毛女」。接著,當我告訴她我知道這個時,她不禁感到十分驚奇。
不過,根據本人和同齡人的接觸來看,知道「樣板戲」、「白毛女」那樣「古老」藝術作品的人,連一個都沒有……我這樣沉迷於世界現代史的人只是極少數派罷了。因此我毫不懷疑,數十年前的中國對於許多青少年來說,簡直就像是一個陌生的國度。
誠然,社會發展也使得交流溝通變得更容易,理解對方變得更輕鬆了。
可是,老一輩們有沒有接受日新月異的新事物呢?有沒有學會在新的時代里,進行更好更有效的溝通呢?根據身邊長輩們的情況來看,我覺得這還有待改善。
新一代們呢?他們能不能理解越來越多的歷史名詞?有沒有學會在新的時代里,找到適合與老一代有效溝通的方式呢?包括我自己在內,我覺得這也有待努力。
好好的溝通交流,做到能夠互相理解對方,這是找到合適雙方的相處模式的第一步。
哦對,這個回答也是我熬夜修仙寫出來的,沒辦法,熬夜的習慣一時半會兒改不掉啊……
再稍微樂觀一下,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我相信這個問題總歸能得到解決的。個人覺得,人類步入共產主義社會那一天,這個問題就徹底解決了。因為那時候家庭將不存在,未成年人的撫養和教育將完全成為社會的公共事業,青少年們不再會有家庭矛盾的煩惱,反而能在社會不斷進步的影響下,與時俱進的自由發展了。
至於本人小小年紀為什麼會有上面那段紅色言論,其實也是受自己過去的經歷影響……要不是當年軍訓無聊時只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資本論》可以讀,我才不會對馬克思主義有那麼大興趣呢!
而本人軍訓為什麼要帶這倆書?介個么…其實前者是學校規定的必讀書目,後者則是為了裝逼順手帶上的……
最後,我希望自己的回答能幫助到大家,哪怕是一點微小的啟發也好,我真不想再有更多人重演這樣傷心的事情了。就絕大多數人而言,這與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相關。家庭方面的因素:很多孩子嬌生慣養,沒有經受過挫折,又或者因為生活節湊越來越快,父母為生活而忙碌,缺乏必要的體貼關心和嚴厲的教育。這兩種因素導致了青少年自殺率提升,當然還有社會問題,諸如吸毒、青少年畢業即將面臨的就業壓力、生活壓力等。
對於中國人來說,心理醫生的數量是很少的。而且,對於一些國人習慣的思維來說,誰如果被很多人知道有心理問題,就有可能直接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籤。而且有些中國人有一個非常惡劣的習慣,就是造謠言,其實有些人壓力大了,舒緩一下就好了,但被這些人推波助瀾一下,很可能就會病情加重。這些喜歡無端惡語中傷他人的人,實際上,是一種間接的加害者。
青少年,心智還未成熟,當遇到壓力,又無法排解,無人可談,加上被一些人的誤解,有些時候,很容易造成惡性後果。其實,如果發現某個青少年有厭世情緒時,有熱心人能好好幫他疏導一下,會好很多。所以,中國的心理諮詢行業,還需要大力發展。最關鍵的是,每個人對他人是否可以包容一點,生命寶貴,盡量減少青少年厭世悲劇的發生。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讀《爵跡》唱《演員》了。太複雜。
不是更多的青少年自殺了,
而是青少年自殺這種事情更多地被你知道了。
而且,在古代,青少年難道不是更多地死於他殺,而成為行屍走肉嗎?
而倖免於這種災難的青少年,又面臨著落後的治安,公共衛生和醫療,剩下的人本來就沒多少,其中自殺的人比現在要少,總之也很正常吧。是你們讓我放下了心愛的吉他和鋼琴
是你們讓我別選文選更好就業的理科
是你們告訴我除了學習當前不需要做其他任何的事情
是你們讓我考研考研再接著考研
是你們在我毫無打算時帶我奔赴熙攘的相親市場
是你們拉起我的手牽起了並不熟悉的另一半
愛是名義 孝順是負擔
一丁點的爭辯和反抗會招來洶湧的眼淚和「你現在都這樣了我老了你不是要不管我了嗎?」之類的話
那麼多次選擇權都沒了
至少
在繼續在地獄待下去
和通向一個人自由的天堂
這次就讓我選不好嗎
我覺得壓力肯定大了,現在社會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兩極分化嚴重,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有沒有能力是天壤之別。這樣的環境下所有人都會著急,因為能力沒有上限,每個人都清楚提高能力意味著什麼。互聯網更加速了這一切,社會主流(大v們)不斷給你灌輸有能力之後多麼好,要啥有啥,沒能力多麼慘,於是人人盼望著成為他們所說的成功人士。然後他們又指了一條路,就是努力,只要努力夠了就能和他們一樣成功。
但是提高能力和努力,是兩碼事。
提高能力必須努力,這話沒錯,反過來就不對了,或者說只對一半,很多人努力到了能力也有限,遠不足以達到主流認為的成功。按理說這些人安於現狀就完了(不是說不努力,是適度努力,結果也不會太差),結果大v又說了,你必須行,你也可以行,不行的原因全是自找的,什麼無效社交,什麼你努力只感動了自己,導致他們堅信自己能成功又實現不了,這種矛盾的心情,對自我的不斷否定很容易把人打垮。
問題就在於社會給人過高的壓力,正如那句話所說,「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不曾見過光明」,他們給了你一個關於美好未來的願景,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很多人註定不能成為人上人,卻半被迫地往這條路上走,萬一壓力轉換不成動力,就把人給壓扁了。我認為,人是不會變的。
變的一直只是社會。
人還是一樣的人。社會已經變得不像個樣子了。
以前
我奶奶那個年代
她們那時還有人裹小腳
她們小時候還見過戰爭
那是個要人死的時代
是個思想壓制的年代。
人們不敢想,所以思想簡單。
後來,是我父母的年代。
我父親出生那年是三年大饑荒
生活窮苦。但社會正在漸漸歸於穩定。
那時沒有計劃生育,還有很多的兄弟姐妹。
他們上學很輕鬆,不需要考慮高考。
他們不用為了文憑而學。他們高中念完就能有一份穩定的國家分配的工作。
他們只需要按著舊社會的規矩。
在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結婚的時候結婚。
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愛情,但他們也算是自由戀愛。
然後,在該有孩子的時候。有了我。
我出生的時候是計劃生育。
我是獨生子女。
我討厭計劃生育
這是一項「迫不得已的錯誤抉擇」
這麼做可以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確是迫不得已,但的確是個錯誤的抉擇。
後來我和他們一樣,上學。
那會學業已經開始變得繁重。
不過也還算輕鬆。
馬馬虎虎過了十八年,成年了。
社會,已經變了
這已經不是我出生時的那個社會了。
資源豐足的社會,解放了勞動力。
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一些「如何活著」之外的東西。
人們得到了很多了。
所以。需要更多。
比如平等,比如人權。
這些都是十年前未曾聽過的東西。
世界發展的翻天覆地
我小時候父親還在用著bb機
十年前還在用著小靈通
五年前還在用著java
現在用著指紋支付
科技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千里之外的親朋隨時可以連通視頻
但科技也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面對面吃飯的情侶。各自玩著各自的手機。
科技同時也讓社會變得冷漠無情
媒體的報道多少也影響著每一個人的內心。
這已經不是那個還能在街上看到一群人喊著抓小偷的社會了。
這個社會變得和我一樣冷漠無情。
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變成的這樣
我也不知道社會什麼時候變成的這樣。
這樣的環境壓的人喘不過氣來。
所以我變得「宅」
「宅」可以不用去面對這樣一個冷冰冰的鋼鐵森林。
網上可比現實熱鬧的多。
對。
網路的出現
也給人披上了一件外衣。
人們摘去了面具,顯露出深藏在內心的黑暗。
有人說過。
正是網路的「匿名性」造就了這樣的一群人。
所有的言論都不知道是誰發出。
對任何一句話都不用負責任。
所以一群人可以在網上赤裸裸的「批判著什麼」
反正不會有人對他橫眼以加
所以一群人可以在網上散布各種陰謀論
反正不會有警察過來把他帶走
所以一群人可以一言不合就人身攻擊
反正現實中也不會被憤怒的對方一拳打趴。
這樣的一個社會
這樣的一個網路黑暗現實冰冷的社會
到底是人變得脆弱,還是外界的壓力變大。
大家應該已經心裡有數。
我也不再多言。
社會不會變得溫柔。
但我們可以去發現它溫暖的一面
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心中總得有光的。
人沒了希望就像是海上暴風雨中的燈塔突然熄滅。
總不能等著別人來點燃它。
得自己去點燃它。
可能暫時不知道點燃它有什麼意義。
但它燃著
總能帶來活著的希望。
死幾個人至於嗎?
我小學就死過兩個,都是跳樓。
一個賠了80萬,另一個賠了100萬。
我初中的學校也死過,就死在學校門口。
剛出門就被拉砂石的卡車給碾死了,場面極其慘烈,賠了40萬,因為已經出學校了。
我高中,這才幾個月又死了一個,據說高考壓力太大,在家跳樓自殺了,學校出於人道主義,給捐獻了2萬哦。
這些事或許你覺得和問題對不上。
但我告訴你,如果你承受不住壓力,那最好死在學校里,這樣家人可以得到一定的賠償,也算是不枉來這世上一遭,順便給學校做做宣傳,讓其他人知道這個學校很厲害,學死過人,那個讓你流過辛酸淚的地方。若是被人問道你怎麼哭了,你只是說眼裡進沙了,不提一句心裡的難過。
這個社會已經變了,死幾個人已經是可以承受的代價了,100萬不過學校一星期的伙食費,如此算來罷是便宜了。
最貴的是人,最賤的,也是人。
…………更新…………
學生自殺的原因大部分是壓力大,
這沒什麼好說的。
1,學校只關心成績和名譽
2,老師只關心自己兜里的錢
3,家長只關心學生能不能出人頭地
學生呢?
我們先分開來慢慢說
就學校死人這事吧,如果不是我同學給我說,我都不知道,先說發生經過。
我同學和我是小學同學,初中在同一所學校。
那天下午,他們照常上課,結果突然聽見一整巨響。他們想從窗子往外看,他們班主任立馬反應過來,說「都不要看窗子外面,給我坐好!」
然後外面一陣哄亂,「死人啊!」「哪個班的?」「快去找老師」。
這樣的。
雖然我沒親眼看見,但是牆上的血是騙不了人的,地上雖然洗過了,但是還是看的見一些影子。
照理來說發生這麼大的事,學校應該開個大會解決一下對吧。
但是啥都沒發生,日子照樣繼續過。
直到家長要求索賠150萬,這事才鬧大。
但是,新聞上依舊沒有,
老師也叫我們不要亂說,不然會對學業有影響。
學生要是被抹黑上一筆,這輩子都完了,誰敢說。
最後100萬把事給解決了。
關於老師,其實老師挺慘,最後那個班主任給批評教育了好久,三個星期沒來上課。
現在的老師,誰不忙著開補習班,
我們學校的老師,
星期六星期天補習兩次,一次兩節課
一個星期200的補習費。
就在學校里,直接用教室。
不知道的來我們學校還以為
我們星期六星期天,都要上課。
就光補習費那兩百,就是我兩個星期的伙食費。
一個班70人,怎麼著也得有60個補習的吧。
學校分一點場地費,保護費,怎麼著也買得起賓士寶馬。
房子?學校給啊!集資房多便宜啊,有的老師不止買一套房,剩下的還可以租出去,反正離學校進。
說完學校老師,就是家長了。
家長也不容易,為了個學校拼死拼活,
孩子進學校了一定會出人頭地的,將來就靠他養我了。
別說誰品質高不在乎這些,你不在乎有人在乎,
我國最偉大的事,莫過於窘困的家長就是死也要讓自己的孩子讀上好書。
想讓他出人頭地。
結果呢,我們生產了什麼。
一排排的站的筆直,傀儡。
他們從小就被這麼教育,十幾年的刻苦學習,就是為了這些,他們放棄太多的東西了。他們已經活的不像個人了!
你會要這東西?
你?
還是你?
沒人可以承擔這麼沉重的責任。
你敢拍著胸膛說:「我會讓他們出人頭地的」
誰都做不到。
人不是機器,更不是為了一個目標就可以犧牲的工具。
如果學生是工具,那麼是誰在使用他,又為了什麼目的而使用他。使用者是不會考慮工具的意志的。
死亡從來不是結束,死亡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一個兩個學生自殺,只是開始。
只是希望你們,不要對死亡感到麻木不仁。
解決方案早已存在,只是誰去做,誰敢做,
誰去承擔這個偉大的責任。
題主一拍腦袋:雖然不知道相關的科學的研究,但是感覺感覺青少年自殺自殺率(御坂也不知道自殺自殺率是什麼意思)應該有所提升了,那就給你們兩個選項讓你們選一選吧
順便御坂御坂這樣的失敗人士應該自殺這是常識
父母那一代過得真的跟簡單,畢業以後有個穩定工作就很幸福,再上一代更簡單,吃飽穿暖孩子有學上就很幸福
我們活在最好的時代,被灌輸了太多奢侈的理念,理想啊,愛情啊,要突破現在的階級啊。理想的世界太美好,我們缺乏的是妥協,退讓,忍辱偷生的能力
針對評論里的反駁,我絕對沒有指責自殺的人禁不起挫折,我只能說我們和父輩們來自不同的年代,從小接受的價值觀念不同,更加優越的環境註定培養出更加優秀且敏感的下一代。我們會在生活和生存之間更傾向於前者。就如同林奕晗,你能說她的死是一種妥協嗎?偏偏我覺得她是因為她的內心世界讓她低不了頭,她是死於信仰的崩塌,是因為難以接受文人背後的下作。信仰越是極致,就越難圓滿
我們對理想,愛情和藝術的追逐不也是一種信仰么?
我真的,有時候無法理解,社會為什麼不要求素質更低的人提高自己的要求而去向素質更高的要求包容。欺負人的人不被指責,而說被欺負的太容易被欺負。強姦的人不被責怪,卻去要求受害者要更好地保護自己。能力更強的人被心機搶了位置則又有一幫人跳出來振臂高呼我們要平等!那些腦袋一拍,隨意改變政策的人不被指責,去說那些孩子「抗壓能力太弱」。「一個巴掌拍不響,你如果足夠強不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嘛~」在這些心中沒有愛只有扭曲的人面前我只想說去他媽的平等社會,去他媽的民主自由!正是因為要時刻提防你們這樣的人所以我們才會活的更累,媽的。
推薦閱讀:
※什麼叫尊重?
※沒教養/素質低有多討人厭?
※如何對一部動畫片進行投訴?
※為什麼魯迅的病句就是不矛盾,錯別字就是通假字?
※四五歲的小孩子可以開始培養閱讀習慣了嗎,可以從哪些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