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陽光型抑鬱症或者是迴避型人格?

額,因為家庭原因從小就很抗拒親密的關係,尤其是親情,跟我爸的關係很不好,但是由於我媽更偏袒於我爸,於是我也就沒再提過,他們好就行,一般在家就更喜歡自己待在房間里。我更喜歡和朋友相處,僅僅是熟悉的那幾個。其實我很慢熱,在陌生人面前說不出話,尤其討厭跟長輩相處,交朋友的時候我時常會暗示自己不要太過於把對方當作朋友,以免受到傷害,所以時常會覺得自己根本沒有朋友,但是對於最好的朋友我也會很依賴,也會傾訴。表面我可以和每個人慢慢熟悉起來打成一片,在別人面前我是快樂的很容易相處,她們也很喜歡跟我傾訴,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心裡的那種孤獨感,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還有偶爾在人群中莫名的想哭。而且我會因為一個人表露出的對我的一點點不好,就開始否定對這個人一切的好感,並疏遠,而且我特別喜歡冷戰。我有一個喜歡三年的女生,我一點點靠近,她的態度也一點點發生改變,好像她也開始喜歡我了。可是我現在卻只想逃,不想面對她。最近變的很沒耐心,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煩躁,之後又懊惱。


作為本身就是重度迴避依戀並努力糾正的人,並且幫助不少小夥伴在自我糾正和迴避依戀伴侶相處的穆先生,對於判斷自己是否迴避依戀的特質,給你提供以下建議。具有迴避依戀個體,通常有以下特質:

1.對於親密關係,迴避依戀者有天然具有不適感。

親密關係包括幼年的親密關係,即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親密關係也包括成年之後的親密關係,即戀愛和伴侶的關係。因為,這兩中親密關係本質都是通過建立依戀行為,選定依戀對象,獲取情感的無條件支撐。首先,幼年的親密關係是成年親密關係的預演。不知道你由於什麼原因,產生了幼年中親密關係,對於父母的疏離。一般來說,由於父母本身對於幼兒的不敏感,異地工作,夫妻本身關係互動不良等原因,都會造成,對於成長過程中,兒女自己主觀對與親子關係中的疏離和分離,產生反抗、焦慮、絕望、哀悼、分離的情緒,進而認為自己不需要親密關係,不需要依賴對象。對於自己的對於親密關係的情感層面的體驗,人為選擇性忽視。從而,在成年之後的,出現無法走入親密關係,或者進入親密關係中出現各種問題,對於其他人來說可以解決的問題,對於迴避依戀的個體來說無法解決。

2.自我建設強大的內心世界,對於外部世界難以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人為隔絕外部世界。

人類的所有關係基礎,是依戀關係。對於在成年和幼年中,都無法實現完全信任,產生安全感的親密關係的迴避依戀者來說,最初的外部世界,就是幼年依戀中的依戀對象,母職角色的扮演者。除了對於親密關係本身,具有抗拒性之外,對於親密關係中的依戀對象,也具有負面的情緒。因為無法享受到無條件的情感支持,所以對於依戀對象,也具有憤怒情緒積累。可是,作為幼年個體來說,完全脫離成年的依戀對象,顯然無法獨自生存。所以,對於最初的外界世界互動的來源——幼年依戀對象,也具有複雜的情感糾葛,即無法信任也無法擺脫,同時有具備壓抑的憤怒和愛的狀態。所以,最好辦法就是做個永遠不同父母交流內心,只共同生活的乖孩子。由此,產生對於外部世界的最初互動也就形成,只保留淺層互動,避免情感支撐這樣的深層次交流。基於這一互動,個體建造了「強大的自我內心世界」,並與外界保持隔絕的狀態。

3.自我評價處於極度自戀或者極度自卑兩極交替的狀態。

按照個體成長的時期,自戀期最初處於剛出生的嬰兒時期。可是,由於在這個階段,也恰好是迴避依戀特質最初觸發的時期,所以迴避依戀者,身上永遠會出現極度自戀的狀態。成年後的個體,自信來源,除了自我認可之外,更大程度依賴於外界間接評價,可是,對於迴避依戀者來說,外部世界又被天然阻隔了,所以這條路沒法走,於是交替出現極度自卑的狀態。其實,無論這兩種哪種狀態,都是非客觀理智的,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同樣不需要過度自戀或者自卑。

4.自我情緒的混亂。

由於對於親密關係和親密對象否定,對於依戀行為依戀對象的情感,主觀上刻意地迴避漠視,可是客觀來說,無論成年還是幼年,對與親密/依戀都是每個個體必須需要的。迴避依戀者只是主觀上的否定,對於情感體驗的刻意壓抑,這種通過理智來實現情緒關係的辦法下,通常會出現情緒體驗的混亂。具體表現,就是對與伴侶的種種言行,很容易產生了莫名的厭惡或者反感,一旦情緒啟動,自己無法忍受,對於情緒觸發的具體對象,做出疏離分離的行為。

5.自我認知的偏差。

1和2中,對於親密關係的否定,來源與幼年的親密/依戀行為的互動和體驗,因此,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認知體系,就會產生明顯偏差的認知體系,具體表現就是,把親密關係中出現的問題,歸因於親密對象和親密關係本身。實際上,迴避依戀的個體,自身認知存在偏差,基於這種偏差,做出錯誤的解讀,進而進行不合適的言行,繼而加劇了親密關係中困難。甚至於產生了多重親密關係或者不斷開啟親密關係的循環之中。


抑鬱就是抑鬱,沒有什麼陽光型的抑鬱。


1. 題主的情況不太可能是抑鬱症,抑鬱症比你想像中的要嚴重得多。如果你長期失眠、胸悶、情緒失控請儘早找個三甲醫院挂號,吃藥也比硬扛著好受。
2. 迴避行為,孤獨感,都可調控,抑鬱症幾乎沒法自我調控。你走在路上,陽光燦爛,小孩子從你身邊嬉笑著跑過,一陣風送來剛割完的青草的香味,你想呼吸,卻突然心口一痛,一瞬間萬念俱灰,眼淚止不住地掉,路過的人驚恐地看著你蹲在地上。劇烈的頭痛之後你站起來像個盲人一樣繼續往前走,口袋裡原封不動揣著早上從家裡拿來的剪刀。比起潮起潮落的孤獨感,那種沉重的無力感和情緒風暴更令人絕望。
3. 沒聽過有陽光型抑鬱症這種病。我們表現的很活潑開朗是因為不想傷害身邊的人。這也是唯一能阻止那些極端行為的理由。面具背後的我靜靜腐爛,只要你們一切安好。


答主,我們交個朋友交流好不好,我和你的人生模式基本相同●_●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抑鬱症 | 迴避型人格 | 迴避型依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