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

我看完後,認為柏楊的論證並不是很到位,整本書也並不顯得深刻。我覺得它的實質不符於其盛名,這是為什麼?


案例:房頂漏了,大家都在等著別人去補,最後沒人去補。

哈丁(Hardin):公共物品因產權難以界定而被競爭性地過度使用或侵佔是必然的結果。這就是「公地悲劇」。
哈丁於1968年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公地的悲劇》論文。

奧爾森(Olson):當集體規模足夠大時,容易出現集體成員不作為等待「搭便車」的現象。
奧爾森於1965年完成《集體行動的邏輯》著作。

納什(Nash):博弈的納什均衡落於「每個人都不作為」這個點時,理性博弈的結果必然如此。
納什成為博弈論的重要開創者,並因此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奧斯特羅姆(Ostrom):樓上三位說得都很有道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主張「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論。
奧斯特羅姆成印第安納學派代表人物,並因此獲得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柏楊:這是中國人的劣根性!懶惰、貪婪,中國人自古如此!!
柏楊將此說收入《醜陋的中國人》

哈丁、奧爾森、納什、奧斯特羅姆:你TM在說啥??

案例:路人摔倒了,很多路人不去扶。

拉塔尼( Latane )和達內(Darley):1964年在美國發生過類似的Kitty Genovese事件,我們通過對這個事件的詳細研究,發現了「責任分散效應」。

巴格拉斯(Berglas)和瓊斯(Jones):我們發現每個人做出消極選擇時都存在極力給自己找借口的心理傾向,我們將其定義為「自我妨礙」。

達內(Darley):繼「責任分散效應」後,我又做了「慈善的撒馬利亞人」實驗,實驗結果表明,現實中大部分喊著口號號召拒絕冷漠幫助他人的人,現實中也不會這樣去做。

以上三種理論被收入《社會心理學教程》,被諸多心理學研究領域引用。

柏楊:這是中國人的劣根性!冷漠、自私,中國人自古如此!!
柏楊將此說收入《醜陋的中國人》

拉塔尼、達內、巴格拉斯、瓊斯:你TM在說啥??

柏楊所處的年代,由於世界學術水平、信息化水平,以及其所處時代的教育水平所限,寫出這樣邏輯混亂的書也算情有可原。

但今天不用你費盡親自做研究,動動手指就能在網路上找到前人理論文獻的時代,如果還像某國師一樣將柏楊的書奉為聖經的,那就只能認為是學識太淺。


我覺得白楊的書簡直和《狼圖騰》一樣優秀


@馬浩寧 的回答真的是讓許多人多了一個看問題的角度。

我就此思考的是,其實之所以別的國家會有許多學者去從更科學的角度去看問題,而我們出一個柏楊還很多人去追捧還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的。

就像知乎上有很多情感類的回答,比如有一個好兄弟/閨蜜是什麼樣的體驗。下面有許多超高票回答全都是我有個一兄弟/閨蜜,不管我怎麼對他,他一直都在默默為我付出,我出來闖蕩,沒工夫照顧家裡父母,沒事兒,他偷偷給照顧了,父母生病了,他提前去看過了,我破產了,他把買房子的錢給我了,他自己有個什麼忙都不麻煩我,甚至自己結婚了怕我忙,沒時間回來,也不通知我,也不問我要份子錢,這才是真兄弟啊!反正就是不管我怎麼樣,你得先做出表率,你得先不計回報地對我好,這些回答總之就是在說一件事,我旁邊有個默默為我服務的奴才般的朋友,那才叫兄弟。

反過來,如果我幫了你一次忙,結果有一次哥們有困難了,你沒照顧上,後來也沒來解釋,那你就是忘恩負義,千刀萬剮的小人,枉我曾經當你是個兄弟。儘管有可能你幫人家那忙不算什麼,人家之後也回報你了,但是有一次沒合你的意,你就開始瞬間忘掉別人對你的好,想起來當年他餓肚子的時候,你給了他一個饅頭。

這種回答能得到這麼高的認同,一方面是對那個有奉獻精神的奴才兄弟的點贊,因為他們深知自己做不到那樣,但是你們也不必因為自己做不到那樣而慚愧,因為那樣的關係是不正常的,升米恩斗米仇,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在於你扯得那些無償付出,做朋友本質上講也是利益的交換,一個沒有任何利益交集的人靠過去的感情,最多就是我和閏土的結局。另一方面就是感嘆自己身邊為啥沒有一個這麼給力的兄弟呢,我勸你們剛才別慚愧的同時,現在也勸你們不要有這個奢望,因為這不可能,所有你得到的過分的好處,有一天都會加倍被索取走。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就是當年給老幹部服務的司機和保衛員,老幹部退休後都還得被他們推到各個飯局上去騙錢。

我說這麼多和柏楊有什麼關係呢,我就是有那麼一個時期忽然就想到,柏楊有可能也是這麼一個人,他也是想,別人都那麼醜陋,怎麼就沒有一個有大公無私精神的人呢?實際上他忘了,人人都是這個樣子,不是人的錯。

而為什麼柏楊的書還有那麼多人在推崇呢,我想說的就是,那些我有一個奴才兄弟/閨蜜的帖子有那麼多人點贊,他們的心理和推崇柏楊的書的人的心理都一樣,反正都是賴別人,跟我沒關係。


1967年夏天,柏楊接下《中華日報》家庭版翻譯《大力水手》漫畫,有一幅畫的是波派和他的兒子流浪到一個島上,父子競選總統,發表演說,開場時,波派說,「Fellows……」,這個詞,被柏楊信手拈來,譯成「全國軍民同胞們」,此為當時蔣介石發言中常見的對民眾的稱呼,留下聯想空間。1967年1月2日,《中華日報》刊出這幅漫畫,最終觸怒台灣當局,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於當年3月4日,從家中「帶走」柏楊。
因言獲罪的柏楊當時對蔣經國仍心存幻想,他在給倪明華的信中一度提及,「蔣經國主任是非必明」。在被調查局調查時,柏楊的口供「無法使特務們滿意」,最凄慘之時,他曾遭毒打、誘供;他並不清楚自己犯了何罪,看到起訴書後,終於明白,「蔣經國要殺我」。
入獄後,倪明華終與柏楊勞燕分飛,兩人結束十年婚姻,柏楊為此曾絕食21天。他感悟,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現在什麼都沒有了,過去四十年,只是一場漫長的夢」。
入獄是考驗,亦是分水嶺,讓柏楊對政治、世相、人情冷暖等均有瞭然領悟。

《醜陋的中國人》一書於1985年在臺灣林白出版社於《島嶼文庫》叢書列中首刷出版

柏楊(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1])

一個男人在47歲的時候飛來橫禍,就因為說錯幾句話就被拷打,被行刑,被判無期徒刑,妻離子散,要永遠過這種生活,看不到希望(最初是無期徒刑)。大家覺得這樣的人寫出《醜陋的中國人》是不是挺正常的。現在一幫年輕人,買不起房都要喊階級固化,國家要完。柏楊遭受了如此的不白之冤,受到如此的虐待,寫出這樣的孤憤之言,實在是人之常情。

以前讀唐詩宋詞,老師都要把詩人和他寫這首詩的背景介紹一番。因為知道了背景,才能夠更好的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同時也能夠理解,有些東西不見得是事實而是作者因為自身經歷而產生的一種情緒。

讀《醜陋的中國人》一定要了解柏楊坐牢的這段經歷,有過這種經歷的人對人性的惡見識得應該比別人更多也更深刻,但是畢竟他也沒有看到全貌,也有其局限性,或者也有其強烈地個人情緒。知道這些背景對我們的閱讀大有裨益,如果一個人受到不白之冤,虐待,那麼讀他的文字就需要對偏激的言論降低一點權重。


早期的標題黨罷了。

我90年代初就讀過全文,雖然那時候是沒什麼見識的少年,也沒覺得有什麼了不起。

就是炒訊哥的冷飯,有這功夫不如看魯迅雜文。

書中有一段至今還記得,說以後電腦普及了都是英文打字,漢字打不出來,所以要取消漢字,是中國人就說英文。

且不說這論調五四的錢玄同早提出過,就理由而言也太牽強了。

再沒幾年,我學五筆了,一直用到現在。

再後來,全世界知名電腦廠商的電子產品都會出中文版的,無一例外!


有篇文章對柏楊評論的很好,建議大家看一看

【奇文共賞】駁《醜陋的中國人》之中華文明大反攻

柏楊:台灣作家,據說是基督徒。16世紀,基督教毀掉了瑪雅文明,瑪雅人亡了。20世紀,柏楊又興沖沖趕來消滅中國文化。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柏楊指出了中國人的許多缺點。他大罵和孔夫子,批評中國人窩裡斗、和稀泥、臟、亂、吵、大聲喧嘩、說話不算。。。認為很多缺點是中國文化造成的。這本書曾經引起轟動,很多人都稱讚柏楊敢說真話。然而,我對他的書興趣不大,卻對論證「柏楊是狗」感興趣,現論述如下:

先罵WG,再用WG思維反孔子。

上午罵WG,下午卻用WG「批林批孔」的論調罵孔子,好像是一種病,柏楊就染上了這種毛病。他曾經痛斥:「『反右』之後接著又來一個『』WHDGM」,「最大的損失是對人性的摧殘和對高貴品德的摧殘。」 「十年浩劫使許多人都成了禽獸。」可是,他又鬼使神差的認為:中國人「臟、亂、吵」,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濾過性病毒」。 那麼,國民素質差究竟是什麼原因?是「WG」?還是「文化」?
我查閱了WG版《論語批註》(1974年第一版),發現柏楊的言論與之很相似。《批註》上說:孔子讓奴隸主給人民「一些小恩小惠,以此腐蝕勞動人民。」孔子「投機鑽營,撈取厚祿。」儒家「所謂重義輕利」是「虛偽說教」;孔子「培養恭順和能幹的奴才」,使人民「甘心情願的忍受」。《醜陋的中國人》中說:「仁是當權派對小民的一種憐憫」、「施捨」和「賜予」,儒家認為「只有富貴功名才是正路」,孟子講「不曰利」屬於「仁義的假面具」,孔子「向當權派提供了統御之術」,使他們的江山「成了鐵打的」。
原來,柏楊就是「摧殘高貴品德的禽獸」。中國沒錢,所以他把、文化一起否定。

反對中國孔子,卻「支持」日本孔子。

一會胡亂批判中國文化,一會卻對日本、韓國的民族精神讚嘆不已,好像是一種病,柏楊也有這種病。傳統文化有凝聚民族的作用,他卻認為:「中國人的窩裡斗,是中國人的劣根性。」原因是「中國的文化中,有濾過性的病毒。」而「日本人的團隊精神所向無敵!」
笑話,窩裡斗怎麼會與中國文化有關?在教育方面,日本戰前是「道德之學,以孔子為主」(《教育大旨》),是「人倫性理之德,根植於我邦天賦,其功夫次第具在四書五經,不可求之西洋。」(《為學之要》)在戰後,日本遵循的是「儒學資本主義模式」 ,是「把民族主義、自由主義的思想和孔子的教導調和起來!」(中曾根康弘在1983年講話)原來誰有錢,誰家孔子就是好的。

對文化的雙重標準。

「只許洋人性解放,不許中國人隨地吐痰」,是一些怪人的潛意識,柏楊就是這種怪人。他認定:中國人臟、亂、吵、嗓門大、窩裡斗是文化造成的,可是他卻說:「中國人有這麼多醜陋面,只有中國人才能改造中國人,但是外國人有義務幫助我們,不是經濟幫助,而是文化幫助。」「在座的美國朋友,請接受我們伸出的雙手。」
柏楊這段話,是1984年在美國愛荷華大學說的。而早在60年代,美國就掀起了嬉皮士運動,性亂和抽大煙是其中兩大內容。《聖經》里有羅得之事(創19:30—38),我請問:性解放是「基督教文化劣根性」嗎?對亞當說:「。。。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7)後來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精神振奮、眼睛明亮,卻折了壽命。我再請問:吸毒是基督教文化造成的嗎? 對於柏楊來說:中國沒錢,不拘小節就是文化問題。美國有錢,性亂和吸毒都可以忽略。當然,如果只許張三偷盜,不許李四佔小便宜,佔小便宜是改不了的。

左嘴罵中國人不道德,右嘴誹謗中國道德。

人類跟爹媽學道德,可是有一些人,他們一面中國傳統道德,一面和洋人學類似的道德。近百年來,這種混蛋茁壯成長,柏楊就是其中的一位。
柏楊指責中國人素質差,希望美國人幫助我們。可是,他不僅用類似的言論批孔,還在《中國人史綱》里說:儒書「是專門記載古代繁瑣複雜禮儀的書。」孔子希望「貴族、平民、奴隸,都各自固守自己的名份」,「好比說,奴隸如果不妄去追求他名份所不應有的自由權力」,「就會永遠和平。」
儒書中很多道德,有利於提高素質,翻閱《四書五經》(民出版社)中的《禮記·曲禮上》,可以看到一些內容的白話注釋:
「到人家拜訪,不要粗魯要懂禮貌」,「凡是跟客人一同進門,須讓客人先行。」「和別人坐在一起不要橫著膀子。」這是「繁瑣禮儀、奴役人民」嗎?柏楊批判臟、亂、吵,《禮記》上講:「凡是給長者掃除席前。。。灰塵不要污及長者」。柏楊批判嗓門大,《禮記》上講:「不要粗聲大氣地答應」。柏楊誹謗傳統道德,卻批判中國人不道德,轉而又讓美國人幫我們講道德,他思維混亂,究竟想表達什麼?
答:美國有錢,柏楊就舔,中國沒錢,他橫罵、豎罵!

關於「包容」的雙重標準。

在美國肯尼迪機場,飛機沒有按時起飛,原因是鬧。柏楊說:當時「旅客秩序很好,大家談笑自如。這如果發生在我們國家」,「旅客准跑去爭吵」,因此,「美國這個國家的包容性很大」,「甚至包容了我們中國人的粗野。」
可是,柏楊又批評中國人「不曉得什麼是自己的權利」,「每遇到一件事情發生,總是一句話:『算了,算了。』」既然如此,如果我們中國人在飛機場,就是對的,屬於捍衛自己的權利,美國人的「包容」則是妥協。原來,對於柏楊來說:美國人和稀泥叫包容,中國人和稀泥叫和稀泥。

左嘴罵中國人窩裡斗,右嘴罵中國人和稀泥。

柏楊先罵窩裡斗,又罵和稀泥,洋奴多有這種病態心理。他們看見有人打架了,就說:「哼,中國人喜歡窩裡斗。」看見有人勸架了,又罵道:「和稀泥是中國人的劣根性。」。按照他們的邏輯:如果我買了二斤豬肉,回家一稱少了半斤,那麼我千萬不能去爭鬥,因為窩裡斗是中國人的劣根性,我要學習美國人,吃點虧算了。但我千萬又要去爭鬥,因為「算了」「算了」也是中國人的劣根性。那我提著一斤半豬肉該怎麼辦呀?中國沒錢,所以他們橫豎都反。

什麼是當權派的施捨?

柏楊批判儒家說:「『仁』似乎並不是『愛』」,「『仁』是當權派對小民的一種憐恤和同情,乃施捨的焉,賜予的焉。」原來皇帝推崇過儒家,「仁」就成了施捨。而《聖經》上講的是「愛」:「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哥林多前書13:4—7)羅馬的君士坦丁、德國的奧托一世、英國的阿爾佛雷德。。。這些帝王以基督教治國,那麼,「愛」是不是「當權派對小民的一種憐恤和同情」呢?就算看見西方君王的名字,柏楊也會裝啞巴。

怎樣看待多災多難的民族?

柏楊以「災難多」為由否定中國文化,他說:十九世紀,「中國人在南洋島像豬仔一樣」,「二十世紀的中國人比十九世紀的中國人,災難更大。」幾千年來,猶太人厄運頻生。可是,對於猶太人蒙受的巨大災難,柏楊沒有說是「文化劣根性造成的」,反而認定:如果明王朝不被滿清滅亡,「只有越變越壞」,倘若「跟東侵的西洋列強相遇」,「中華民族。。。沒有猶太人那種強烈的宗教感情作為向心力的緣故,將永遠不能復國。」(《中國人史綱》)怪了,猶太人多災多難,怎麼文化成好的了?因為,人家現在有錢。

對閹割與畸形的雙重標準。

柏楊嘲笑和小腳(我們早已糾正的缺點)說:「該一類朋友,有男人的用場,而沒有男人的危險」 ,「老太婆炫耀小腳是一種至死不悟」,而後,他引用一名洋神甫的觀點:全盤否定儒家。
在西方,有四種人被閹割:、藝人、僧侶、同性戀。婦女的枷鎖有:蒙頭布、貞潔帶、束腰架。宦官身為神聖卧室總管,掌握。基督教的聖約翰·克里索斯托姆是誰提拔的?大尤特羅皮烏斯!柏楊拉個神甫來否定儒家,把雙重標準搞了到性器官上,是昏了頭了還是發了瘋啦?

洋奴罵洋奴。

柏楊是廢除方塊字的鼓吹者,他認為:「今天打字那麼快,計算機那麼快」,中國字「必須改成拼音。」可是,在《洋奴之味》一文中,他又批判開了:「本國人對本國人,不用自己的語文,而用外國的語文,除了自炫,還有藏拙以及欺騙的功能。」如果對本國人使用外文,就是洋奴,柏楊豈不成了洋人跨下的騾子?
說到這裡,我提醒洋奴們:即使你們做了鐵杆漢奸,柏楊這種高級洋奴還會辱罵你們。因為,洋奴不能改變種族,而柏楊之流,永遠掌握著欺負華人的「話語權」。

左嘴煽動破壞中國文化,右嘴罵中國人破壞文化。

先長篇累牘的誹謗中國文化,再批判中國人破壞文化,從兩個方面打擊中國人,是洋奴的常見手段之一。
柏楊用思維批判孔子,主張廢除方塊字。秦始皇焚書坑儒,還燒諸子百家的書, 「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史記·始皇本紀》)柏楊卻為之辯護道:「其他學派的著作。。。不在焚燒之列。」秦始皇的「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傳播」(《中國人史綱》第11章),如此看來,他支持破壞文化。
可是,他又指責:「中國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建築,而外國有呢?」(注意「外國」二字是關鍵詞)「原因是,一個新興的王朝興起之後,就會用火把它燒掉。」其實,柏楊就是個「仁政燒」的高手!中國沒錢,他橫豎都咬。
這種精神分裂十分常見。如:作家余J和柏楊相反,他指責中國人破壞文化,看見洋人破壞了,就批判保護文化。劉X波叫囂「要使傳統文化後繼無人」,卻指責使「文化遺產遭到空前的破壞」。教授揚言要挖炎黃陵墓,卻叫嚷要把中國文物送給日本「保護」。當今一些「精英」,左嘴控訴破四舊,右嘴全面反傳統,完全變成一群暴躁的瘋牛。
…………


個人覺得這本書有點類似於人人的釣神一般的存在。

意思是說,這本書本身讀起來簡直讓你止不住吐槽的慾望,舉例偏頗,典型的拿最差去比人家的最好,等等,讀完後很有種盛名難負的感覺。

但反過來看,在當時,柏楊可能是獨一家,吐槽也足夠「粗糙」,可以引起大範圍的討論(對噴)。

事實上,我覺得醜陋的中國人的價值只在於在正確的歷史時間點上吐了一頓讓人不噴渾身難受的槽,引起了當時知識分子界的大討論,使人們得以從一個新角度全面反省自己

我讀的版本里有很多篇針對此書的評論,我覺得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都在這些個評論里,編輯也不傻,見過哪本正經的書,後半本都是書評的?

至於書本身。。。

我讀書少,別攔著我呵呵


柏楊雖然一直宣揚自己「是為了喚醒中國人」同時又用著更為直觀犀利的筆鋒來試圖靠近魯迅,但不得不說,他跟魯迅大相徑庭。

魯迅批評中國,是拿國人中出現的一些現象行為,將它剝去包裝讓人得見它的本色,這時候人們就知道,這種現象行為好或者不好。旨在國人能往好的方向去發展,亦不要無視中華的脊樑。現象行為的好或者不好,在魯迅的筆下,與國籍族裔是無關的。這之後,這種現象出現在了中國,人們要正視,要反思,要從中提煉。

而柏楊講現象行為的好或者不好,並不根據現象行為本身好或不好,而根據的是行為人的國籍族裔。比方說得過且過,若是外國人,那便是「包容」要反思「為什麼我們缺少海洋般的包容性?」 ;但若是中國人,那便是『算了,算了』。如是這般,更像是為罵而罵。


面對千瘡百孔的祖國
錢偉長:(九一八事變)我聽了以後就火了,年輕嘛。我說沒飛機大炮,我們自己造嘛,所以我下決心,我說我不學文史,我要學飛機大炮。
柏楊: 醜陋的中國人


記住,沒必要評價標題黨


《醜陋的中華民國人》


這本書的引進大陸,記得是在1988年左右吧。

第一遍讀的時候覺得很過癮,等讀書多了,就覺得意思不大。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根據柏楊先生的幾次演講和一些雜文組成,內容比較散碎,立意也不算高。

醬缸文化的提法,比起魯迅為首的五四一代對祖國傳統文化劣根性的批判,水平差得遠。

比如,魯迅說,中國人的瞞和騙。這兩個字是鞭辟入裡的。還有《春末閑談》《燈下漫筆》裡面對傳統文化之中統治術的描寫,對於螟蛉和蜾蠃的比喻,其深刻程度令人震驚。(《失掉了的好地獄》《娜拉出走後怎樣》《未有天才之前》等一系列演講和散文更不用說了)

1980年代,我們看到黃仁宇的「以道德代制度」,1990年代,我們看到吳思的「潛規則」和「血酬定律」,雖然我不喜歡吳思的這些概念,但是必須承認,他的水準也比柏楊為高。

我覺得可以和柏楊做對標的,是龍應台的《野火集》。

我相信,龍應台的野火集,比起柏楊的系列文章,水平上要略勝一籌。裡面諷刺的,是台灣人民在公共事務上面的軟弱,不抗爭。這一點和現在的大陸人民有點像。

當然了,野火集裡面諷刺的現象,可能在目前的台灣已經成為過去了,因為現在台灣人民在公共事務上不是不爭,而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太過於能爭了吧?(這是我的一點淺見,希望有熟悉台灣公共事務的人士指出我的不足)

柏楊先生的作品,尤其是《醜陋的中國人》,主要還是集中在國人生活習性方面的揭露,當然,這些是有意義的,比如小孩子在幾千年的名勝古迹上面刻字。隨地吐痰,大聲喧嘩之類的。但是沒有深入國人精神層面的深處。大多只是停留在現象描述之上。

當然,有些事情他說得沒錯,比如台灣的各種表格,留出的空間狹小之至,字寫大一點就寫不下。2010年我去台灣,在填表的時候發現,柏楊說的對。這毛病幾十年都沒改。

我讀大學的時候,讀到了一本書,裡面刊載的都是當時各界人士對《醜陋的中國人》的評論,記得有兩個人提到了熊十力的《原儒》。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熊十力先生的名字。雖然《原儒》不是他的重要著作。這也算是意外的因緣吧


書中很多觀點我也不敢贊同,我覺得意義更多的是體現在他以一種很直接的方法讓大家進行反思。


從時代背景來說,處於東亞各國,日本台灣騰飛的時代,在這個背景下,各國不但在物質上,而且要在精神上急需趕上世界先進的文明。所以出現反思自己文明弊端的潮流。日本在1970年代出版的了《醜陋的日本人》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是承接日本浪潮,出版於1980年代。由於韓國發展較晚,所以《醜陋的韓國人》出版的也較晚,我沒有查到出版時間,似乎1990年代?這和各個國家發展的時間是一致的。

如果是現在寫的話,不應該叫《醜陋的中國人》,應該叫《醜陋的台灣人》了吧?當時台灣人錯誤的認為自己能夠代表中國人。台灣人韓國人日本人素質低下在知乎已成共識。究其原因在於缺乏黨的領導。

中國人有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引,堅持四個自信,擁有五千年的文化,怎麼能夠和日本人、台灣人、韓國人一樣呢?


柏楊這本書,雖然不敢說堪比魯迅,但是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價值也很高。
看了知乎幾個批駁《醜陋的中國》人的答案,感覺到一種自負,剝離時代背景和現實條件去解讀一本這樣的著作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你按照今人的立場去閱讀,就好像你是一個現代北方少數民族同胞去讀岳飛的《滿江紅》,想不開讀得憋屈無比,感到很不和諧,這豈不是笑話?我其實很詫異在知乎這麼一個號稱平均素質較高的社區,這麼簡單的道理卻沒有幾個人點出來。
可見大家心裡都很清楚,《醜陋的中國人》里的種種其實離我們的生活還不夠遙遠,書里批判的劣根,很多人還做不到像看待幾百年前的歷史一樣心平氣和。
至於知乎上這些驢唇不對馬嘴的辯駁,首先是關於到底是人性的鍋還是中國人劣根性的鍋。
各位,劣根性本意就是指不良習性,拿來和人性做類比是不是超維度打擊啊?用人性弱點的普適性論證劣根性也具有普適性?這是概念性錯誤,語文不合格。作為一種習性,根源上脫離不了人性的弱點,但是也深受一個地區環境的影響,不同的生存環境,自然會塑造不同的習性和文化,說劣根性具有經濟基礎特異性、時間特異性、地域特異性是毫無毛病的。
中國人的劣根性也是人性弱點在特定環境下造成的,在不同的經濟水平下,不同的自然環境下形成具有時空特異性的不良現象。如果說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劣根性,根源上是基於同樣的人性弱點,這沒問題。但如果說都是放諸四海而皆有的,那才很不正常。我們不能一談光輝燦爛的文明就用上「獨一無二」,一談劣根性就「放之四海而皆有」。
其次是關於這本書到底能不能如實反映問題。《醜陋的中國人》成書的年代,有很重要的時代背景。國外的大氣候而言,80年代是一個自由主義浪潮席捲全球的年代,這波浪潮的高潮就是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各個地區之間相互交流的頻率和願望達到了當時而言的歷史頂峰。從國內的小氣候而言,正是台灣省經濟起飛的那個激情年代,社會分化劇烈,階層之間的距離迅速拉大。在這種社會變革速度趕不上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出現對變革滯後的社會文化面向猛烈的批判不但必要,而且是合理的。正如同魯迅的年代和魯迅的關係一樣。這本書一出現就席捲台灣,接下來是大陸,聲勢浩大,足以體現出當時的民眾在這一波全球化浪潮潮頭浪尖和台灣自身社會形態劇變節點上面臨的困惑和文化變革需要。
同一時期,大陸也沒有閑著,比如在央視播出的一些紀錄片和政論節目,現在知乎上也許有些人持批判態度,在那個時候卻社會認同度不低,掀起了一股文化反思的思潮,影響深遠。應該說,這是一個時代的現實需要,在一個迷茫、劇變、機遇和危險並存的年代和社會裡,這就是一群特別關心這個民族和國家命運的人發出的吶喊。這樣的書實際上不但有現實指導意義,有思想價值,還很有文史研究價值。
《醜陋的中國人》在大陸真正具有指導意義滯後於台灣一些,因為大陸的90年代才進入類似台灣80年代的經濟起飛狀態。很多不良現象也如同被台灣同胞預言一般冒出來。我們才發現,哦,原來兩岸真是一家親,該走的路抄不了捷徑。
如果現在你再去台灣,和台灣年輕人描繪《醜陋的中國人》里描寫的那個台灣社會,他們會瞪大眼睛表示驚訝,表示這不可能,這絕對是只有大陸才會有的事情,這可能是大陸人抹黑台灣。這就已經是對於歷史完全失去了感知能力。這些年輕人和這個答案下面的一些答主其實是一樣的,用自己的個人經歷去判斷事物,不會得出客觀公正的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醜陋的中國人》里批判的劣根性和相關社會現象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只不過從一線城市被壓縮到了三線城市和城鎮、農村地區。許多在一線二線城市長大的,已經30多歲、為人父母的知乎er基本上可能都沒有體會過這些劣根性,因此做出批評《醜陋的中國人》的姿態也很正常。但是不要忘記,中產階級在中國還是絕對的少數派,柏楊書里的現象實際上並不難找。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任務,這幾年,鐘擺效應之下,反全球化的右翼浪潮也是全球性的。自由主義和文化反思在這種語境下不討喜,很正常,但是用這種立場去批判一本出發點和現實意義都積極的作品,很不明智。


看了開頭幾篇雜文覺得哪裡不不對,看不下去了。上了知乎終於找到不對勁的地方了。不是不認可這些問題的存在,而是不認可作者論證的方式和他的歸因。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大v憤青的長微博吐槽集合。以偏概全,論證偏頗,以次比好,邏輯混亂,強行塞結論,對國外文化片面膚淺的解讀和一味的崇拜。有些例子看完就呵呵了,比如乾淨的義大利城,義大利人髒亂差傻白甜全世界人民都在吐槽好么。比如某美國政黨首腦落選立刻祝賀對方以示美國人性優越,這是把讀者當成傻白甜把。最簡單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事物有兩面,可是在這一本盛名之下的書中,卻有種認知偏頗,選擇性屏蔽事實的感覺。
不過80年代的歷史背景下,簡單粗暴,也算振聾發聵,當時的國人,想必有很多愚昧無知落後的想法和做法。
這個答案只是因為壓抑不住內心吐槽的慾望來吐的嘈。


繼《醜陋的美國人》《醜陋的韓國人》《醜陋的日本人》《醜陋的歐洲人》《醜陋的法國人》之後,《醜陋的XX人》系列又一力作。

我局的我佬是時候寫一本《醜陋的地球人》了。


柏楊、魯迅的失敗,在於沒有建立合乎邏輯的理性哲學觀。對此,柏楊本人也坦言,自己不是個哲學家。不是哲學的批評永遠只是批評,不能上升為批判。而只有「批判」——這種理性的、系統的批評——才能轉化為改造國民性的「生產力」。


看來大家都被擊中了


這書就是賣個書名,內容一塌糊塗,不值一提。我曾經懷著崇敬的心情在舊書攤上買了一本,回去翻翻我就丟垃圾桶了。噴的像我這種最激進的後70後都接受不了,而且是沒有基本常識和邏輯的胡噴,基本就是瞎扯淡。我可以封他為網路噴子的鼻祖,反正都一個德行。全書準確說就是一個憤青在罵街。


推薦閱讀:

看不懂《圍城》是不是沒有文化?
如何二逼地使用 Kindle?
說一個你最喜歡的句子?
有哪些有趣的文學哏?
窮學生看盜版書可恥嗎?

TAG:閱讀 | 書籍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