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為什麼記憶力這麼好?


XY,這個基本上要靠兩點,缺一不可,一個是大量的閱讀量,另一個是節目前的功課。
實際上,你所認為的他對一個領域完全不了解,其實人家確實早已有所了解,我在另一個答案里說過,高曉松出自高知家庭,家學淵源,從小到大積累下來的閱讀量應該是很驚人。
但是,高閱讀量可能對具體的人名地名時間術語之類記不清楚,那麼在節目之前就應該做過功課,重點是重溫一下一些東西,這個過程是一個把記憶喚醒的過程,已經不需要像接觸新知識的時候那樣記憶了。
除此之外,有一些知識如果經常使用,也會造成如數家珍的效果,比如說起蘇東坡我會想起江城子定風波念奴嬌水調歌頭云云,已經幾乎形成條件反射了,拉起一個繩頭後面可以拽起一大堆。
還有,有時候這種表現只能唬唬外行,普通人知識面窄,聽別人說什麼都是新鮮的,稍微多說兩句就覺得對方是專業的,這也是一種錯覺,再通過一些技巧,更能加深這種印象。
關於知識的記憶問題,是這樣的,當你閱讀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發覺這世界上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這叫做觸類旁通,到了這種程度,知識越多反而越容易記,比如電場和磁場都遵循手性原則,數學定理有「強」「弱」之分,越強的定理越難證明,價值也越大,再比如說起法國盧浮宮都知道,然後貝聿銘是個世界著名的華裔建築師,二者有何聯繫呢?法國盧浮宮的金字塔入口就是他設計的。這根本就不用記,第一次聽說的時候會覺得有一種「哎呀這麼巧」的感覺。
關於知識的表達運用,並不是非得拉個人給他講一遍,事實上,也沒法跟人講,因為講了他們也聽不懂,很多時候光是在腦子裡把記憶隨意排列組合就很有趣,所以內向的人為什麼不覺得無聊?因為他們可以沉浸入自己的精神世界裡,走路的時候,坐公交地鐵的時候都可以走神。知識的價值不僅僅是拿來用的,也可以作為娛樂。
關於如何進入新領域,前面說過,這世界上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有時候接觸到新的信息,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好像「這還用說嗎?」,就好比你學象棋,肯定是要打譜,那麼你學圍棋的時候,自然而然也知道應該多看棋譜。牌類遊戲,翻來覆去也就那幾個元素,無非就是價值、交換、組合、先手等等。
以上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是廢話,真正的重點是:還是得有個好腦子


只是你看過的真牛人和真專家太少才覺得他牛。他在絕大數方面也只是泛泛而談的入門水平而已。只不過他比較能侃,優酷當年又給了他平台。


你再看梁宏達,更牛逼


為什麼沒有人提到 「提詞器」。


團隊支持


如果有團隊給我找資料,我也能就著資料一句真一句扯的做幾十期節目。


記憶力其實是不會衰退的 老了一樣靈活 我爺爺就是個例子


照你的道理,梁宏達記憶力更好


這個問題他自己有講過,一個是記性確實好點,積累多點,可能同齡人在玩泥巴時人家就諸子百家了;還有就是建立起知識網,框架系統建好了,知識面廣,剩下的往裡面加材料,觸類旁通,容易多了。這倆點也是相輔相成的,所謂 博學、廣識


主要有這麼幾點。一,曉松本來智商就高,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從小耳濡目染,閱讀量廣,也經常出國遊歷。二,準備工作做的好,比如下期講朝鮮戰爭,那就要把更為詳細的資料都記一遍,之前可能只了解個大概,甚至知道的還是錯的。因為知識再淵博的人也不能把那麼多細節記住。三,分段錄製,節目中經常發現,兩段聲音都不一樣,其實不是同一時間說的,後來有修更


還是讀書,讀書,讀書,沒有個一千本的閱讀量很難達到他的水平


你所看到的他半個小時的視頻,是由幾百段拼起來的


我覺得這就是他的天賦。經歷豐富,恰好還記憶超群,都記住了。然後才有了加工和思考,獲得今天的成就。我也算是個記憶不錯的人,很多時候他引用的東西我也見過,但記的卻明顯不如他清楚。所以我的感覺是單純因為他天生記性好。腦殘粉一枚,所有曉說曉松奇談奇葩說都看過~


基因好加成長環境好再加教育好


有家裡的傳授,自己的積澱,還有興趣,智商不得不考慮,天生帶了外掛了,經驗刷的太快


我記得夏洛克裡面有提到記憶宮殿這麼個東西。感興趣tz可以深入研究一下。在下讀書少,但是也不會騙你。


推薦閱讀:

如何有效提高讀書的效率?
大學過得很苦惱,一直覺得很孤獨,怎麼辦?
如何閱讀《二十四史》?
越來越沒有耐心讀書和看長段落的文字,怎麼樣才能克服?

TAG:記憶力 | 高曉松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