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的知識能在需要的時候快速回憶出來?

在一些重要的場合或談話中,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提到一個話題時,對於這個話題我的頭腦里有這類知識的儲存,但是不能快速地在腦海中閃現。當話題結束後一會兒我才把自己想表達的重要的內容回憶起來,然而往往在回憶起來的時候這個話題早已經過去了。這令我很苦惱,明明自己具備這方面知識,卻不能快速回憶並表達出來。比如在面試中如果臨場回憶不起來,事後想出來又有什麼用呢……請大家幫我想想怎樣克服這個問題,謝謝大家!


來看看 @劉未鵬 在暗時間 里的這篇文章:
如何有效地記憶與學習

這篇文章前半部分說的是記憶的機制、為何記憶的質量有高低、什麼樣的記憶和學習是更有效的。後半部分則是一些具體的實踐方法,關於如何更有效地從日常經驗中總結知識,以及如何能夠真正學以致用——使知識能夠在你需要它們的時候自動從大腦中「蹦」出來,而不是搜腸刮肚半天還是沒有頭緒。
摘錄:

1) 養成習慣,經常主動回顧一段時間學到的東西(老生長談了):這不僅有利於鞏固長時記憶,而且一段時間之後的回顧你可能已經因為新的知識學習從而對原先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看法,通過回顧,可以整合新舊知識,得到新的啟發。
2) 創造回憶的機會我知道第一條不頂用,沒有人(好吧,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堅持執行。所以有了第二條——創造回憶既有知識的機會。具體來說就是通過:
2.1) 經常與別人討論,或者講給別人聽。經常和朋友討論交流,說說一段時間總結的東西,這樣別人也學到新東西,你也從別人那裡學到新東西,並且彼此在表達的過程中都強化了自己的記憶和理解,雙贏的事情。除了面對面的交流之外,一個好的郵件列表和BBS也是不錯的途徑。(詳細解釋可以參考《為什麼你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寫博客》第三節:」教是最好的學「) 2.2) 整理筆記:經常整理你的筆記——如果你沒有做筆記,現在就開始——整理之前的筆記一來鞏固已經淡化的記憶,二來給你重新審視知識的機會。我常常發現對知識的首次記憶往往是有偏頗的,或者只看到了一個方面,或者只關注了一個點,一段時間之後再回來看往往能夠和這段時間以來的一些新思考和知識結合起來,得到更多的東西。留心一下你會發現記憶實際上是很脆弱的東西,而且我們對事物的首次理解幾乎肯定是不深入的。Tip:我知道你懶(我也是),所以為了更好地創造整理筆記的機會,你可以使用一個不整理就難以檢索的電子筆記軟體,這雖然乍看上去是麻煩了一點,但他迫使你對知識隔一段時間就進行重讀,並分類——你的記憶同樣如此:良好分類的信息更容易提取。
2.3) 書寫:將一段時間學習的知識按照一個主題系統地「串」起來大大地豐富了知識之間的關聯,平添無數提取線索。我經常做這個事情,這個博客上的文章幾乎都是此類文章,例如我始終關注一個主題:學習思維相關的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等)如何能幫助我們進行更好的判斷、決策、學習、記憶和生活,我將這個大的主題分為一些小的主題,例如「逃出你的肖申克」主要是總結思維中的盲點,以及如何避免這些盲點從而成為更好的獨立思考者,作出更好的判斷與決策。「BetterExplained」系列則是按照小主題總結一些思維相關的知識,目的仍然是如何成為更好的獨立思考者,對事物進行更理性的判斷;這些小主題都歸結在「思維改變生活」這個大的主題之下。(關於書寫的好處,詳細解釋可參考《書寫是更好的思考》)
3) 設身處地地「虛擬經歷」別人經歷過的事情:我們的自傳式記憶似乎是有某種單獨存儲機制的,一個證據是一些因基因上其他缺陷而導致所謂「天才綜合症」的傢伙具有超強的自傳式記憶(注意,不是超強的一般記憶,而是自傳式記憶)。另外我們在日常經驗中也知道,我們的記憶中關於哪些是自己的性格或做事方式,哪些是我們所了解的朋友的性格或做事方式,我們可是分得清清楚楚的。我們可以在不同場景中非常快速地揣測「某某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想」(這被稱為 theory of mind ),卻不會將其與「我自己會怎麼想」混淆起來,證明在我們的記憶中,關於自己的知識和關於別人的知識是涇渭分明的。
對於經驗知識的學習來說,光是看著別人做或者聽著別人說還不夠,往往到了自己就想不起來,結果就是你雖然學到了知識,它卻不會在恰當的時候從你大腦中蹦出來,屬於「死」的知識。為什麼會這樣,可能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也許是「別人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在大腦中的加工方式是不一樣的,別人撞牆你也許不僅不疼還會幸災樂禍,自己擦破皮就齜牙咧嘴了;別人的糟糕事情似乎永遠不會發生到自己身上。所以我們總是難以從別人的經驗中獲得自己的教訓。一個彌補的辦法在於努力設想自己處於別人的境地,經歷別人所經歷的事情,感受它們使它們和你的情緒記憶掛鉤(進化賦予我們的情緒是提取的絕佳線索,也是強化記憶的最佳催化劑),雖然仍然不夠親身經歷那麼深刻,但似乎已經是我們能做到的最好的辦法了。由於我們真切地設想了自己處於這些場景中,在我們設想的場景中我們是第一人稱視角,所以當以後遇到類似場景的時候就更容易回憶起當時的感受。

平日里,在家裡和孩子爹聊事兒,他總是說:唉,我記憶力不好,比不過你。其實,約莫十年前,我也感到自己的大腦像是豆腐渣了,好些讀過的書做過的事情,想不起來,想要調動的時候腦子裡只覺得是一盤散沙。到現在,反而記憶力似乎勝過十年前。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得益於肯動筆寫。10年堅持練筆,讓我真切地認同了這個真理:最淺的墨水勝過最深的記憶

我的知乎專欄的簽名檔引用了富蘭克林的一段話:

最接近把一個人的生活重新過一遍的事情,是回憶那種生活,並用文字記錄下來,讓這種回憶儘可能地長久。——本傑明.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的這句話,呼應的就是劉未鵬在如何有效地記憶與學習里講的「書寫+創造回憶的機會」。

未鵬在文中提到的「設身處地地「虛擬經歷」別人經歷過的事情」——這一點我也頗有些體會,我在如何找到對的人談戀愛?里,有這樣的心得分享:

小學就開始讀各種文學名著,學會從名著中給自己找戀愛的模子。

家裡長輩是放任我自由看閑書的,所以也就有時間有精力一遍遍在心裏面揣摩體會書中人物的心理、言行,於是也就慢慢養成了喜歡回顧、喜歡在腦海里「回放電影」的習慣,而且這種習慣不僅用在讀書上,也用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上。比如,我的編輯同行里,貌似較少有人會像我那樣一遍遍去讀我心儀的作者的博客和微博,連評論都會仔細看好幾遍。所以我記得住作者幾年前寫的博客和微博的內容,也記得住有趣的評論。另外,我不會只顧著體味有趣,還會思考這對我的生活和工作有什麼幫助

最近,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想要效仿北航等學校的做法,從企業里聘請助教,協助高校的老師完成軟體工程教學。明年春季,可能會有20所學校同時採用構建之法提倡的「做中學」方式展開軟體工程教學,急需來自企業的有熱情有能力的助教人才,我馬上想到了去年微博上互動過的這位朋友:

為什麼一下子就想到他了呢,因為這條微博下的15條評論里,9條都是我留下的。隔三差五就會去這條微博下催曾sir寫書評:) 如今,曾sir的美好願望,由他的老師和來自深圳迅雷的工程師助教實現了:軟體工程(FZU2015)賽季得分榜,第10回合(alpha衝刺)
時隔一年,曾sir被我從微博上邀請到了助教群,故事還在繼續.......

因此,我還有一條體會就是:你能不能平時就多思考一件事對你的生活、對你的工作有何意義,這就意味著你不斷在把你接觸到的知識和信息,從看似發散的一個個地方,聚焦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來思考。和我比較熟悉的一些技術圈的朋友,有時大家會在技術大會的當兒碰面聊天,他們發現,雖然我會海闊天空東扯西拉半天,但最終都會落腳到出版上,然後恍然大悟:啊,周老師,你講了半天,其實還是為了講出版啊! 我會笑而不答,心說:不然呢?

那,會不會太功利了呢? 在我看來,也不好說啊。就我個人來講,吸引我的多半都是興趣,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事情,有意思的書,如果不是我很感興趣的,我是不會輕易投入時間的,但是一旦投入時間,我也不願意只是自娛自樂,轉而會琢磨,這些有意思的人和事,能怎樣轉化成對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價值的東東呢?

就像這個知乎提問,這是我有興趣回答的問題,而這個回答,當然對我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幫助啦。

希望題主和來看回答的你,也覺得有幫助。


「話到嘴邊想不起來」的現象就好像你確定電腦里存了一個重要文檔,但是不知存哪了,就啟動搜索功能,搜啊搜,20分鐘才搜到,這時話題已經結束了。那麼怎麼更快地搜索到需要的記憶呢?

兩個主要方法:

  • 加強」索引「強度
  • 增加「索引「數量

1. 加強」索引「強度
所謂的索引就是指大腦在搜索相關記憶時是按照關鍵詞搜索的,加強索引強度就可以在搜索到記憶時,不會猶豫,記憶會被瞬間調取出來。舉個例子,電腦搜索文件夾時,文件夾越深,搜索時間越久。而索引被加強後,文件夾名稱首字母變成A,會被優先搜索。

方法:
加強記憶的方法很多,包括以下:

增加閱讀次數(視覺記憶)。
增加書寫次數,用筆的,多記筆記或者便箋(肌肉記憶)。
多跟別人討論(聽覺記憶)。
多回憶。
睡前回憶或學習,sleep on it,睡夢中大腦會把短期記憶變為長期記憶。
在學習時,增加20分鐘休息。

2. 增加「索引」
如果只有一個索引那麼大腦只能單線找記憶,一旦記憶隱藏較深則可能很難找到。所以要增加多個索引一起搜索。鏈接到單個記憶的索引越多,則越容易找到這段記憶,即」記憶很牢固「。

方法:

增加該記憶衍生的子內容(縱向)。
增加該記憶相似內容(橫向),比如同義詞,記號語言學。
大腦風暴,包含橫向和縱向的各種記憶聯繫。
增加情緒投入,增加感情聯繫。
諧音記憶(聽覺記憶)。

參考閱讀:
77 Ways to Learn Faster, Deeper, and Better
這個鏈接的方法很全了,只是分類是另一種。


練習,回顧,總結,努力使之成為本能。


推薦閱讀:

在新環境里,怎樣才能快速的交到新朋友?
什麼是「讀寫困難」?有哪些表現可以判斷一個人患有「讀寫困難症」?
怎樣含蓄地表達「我已經被收買了」?

TAG:面試 | 記憶 | 表達 | 表達能力 | 記憶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