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平凡的世界》的有什麼感想?


  三本書,100餘萬字的刻畫,把這一個故事,10年光景,一群人,寫活了,每個人的形象都是那樣清晰可見。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作者把他們刻畫的幾近完整,之所以用這樣一個模糊的概念,絕無任何貶義的意思,只不過每個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對於《平凡的世界》,作為讀者我只想說一些自己讀完後的感受,大家可反駁,可討論,可贊同,也可抨擊。

  不可否認,這是一部佳作,值得流傳的作品。這本書對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從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穿插城市、農村、家族、政治仕途、愛情這些元素,還加入了人性、人格、自尊、軟弱、剛強這些營養。書中的每一個刻畫過的人物都值得我們喜歡,即便他們自身有著某種瑕疵。


  一、愛


  我們不能簡單的把這本書定義為悲情或圓滿,儘管那些主要的人物結局不是我們大多數人所期盼的。就像雙水村哭咽河那個悲戚的傳說一樣,在讀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讓我們心痛。

  好多人說,如果少安一開始就選擇潤葉多好;如果秀蓮和曉霞沒死多好;如果少平選擇了秀兒多好……

  如果少安和潤葉在一起,潤葉未必不能像秀蓮那樣把家過日子,吃苦耐勞。如果秀蓮沒有死,他和少安的幸福生活將持續下去,即便再遇到什麼挫折,哪怕是破產,秀蓮也能一次次擔當少安的賢內助,強大後盾。如果曉霞沒有死,他們的愛情未必過不了世俗的一關,田福軍是開明的,曉霞是執著的,少平是有涵養的。如果少平最後選擇了秀兒,未必不能像當初與曉霞那樣被他們與我們大家祝福~~

  我只能說,生活本來就有無數種可能,選擇哪一條路我們都會艷羨沒有選擇的那一條。這山望著那山高,人的弱點就在於無法滿足於自己的現狀,我們總是看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而生活哪來那麼多如果呢。

  愛情是個很難理解的東西,儘管在當下社會大多數人仍然無法逃避世俗的偏見。

  ①少安與潤葉——少安哥,我願意一輩子和你好

  少安是因為自卑而沒有勇氣選擇潤葉,他和潤葉幾次的陰差陽錯,並不是和潤葉擦肩而過的真正原因,而是世俗本身。他和潤葉不能在一起,是小說帶給我的第一次悲傷。青梅竹馬怎樣?兩小無猜又能怎樣?潤葉那句:少安哥,我願意一輩子和你好,是那樣叫人歡心又心疼。

  ②少平與曉霞——不必見怪,不必見外

  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是共同的追求與理想使他們走到了一起,我和大多數讀者一樣,是多麼希望他們最終能在一起啊。曉霞是那樣的富有個性,那樣可愛。就像他說的:她放縱她的天性,守護她的愛情,她為她的掏碳丈夫感到驕傲。這種愛情是超越世俗的,但最終因為曉霞的犧牲而讓人心碎。

  歪著頭的微笑,野花,古塔山,杜梨樹,大牙灣,在淚水中交織、模糊……

  ③潤葉與向前——等你回心轉意

  對於這對愛人一開始的悲傷氣憤,但凡有人不理解的話,也只解釋說,愛情是複雜的。即便一個人在外人看來千好萬好,三個字「不喜歡」,也不能讓這樣一個好人被自己接受。向前對潤葉的感情是不容置疑的,一開始會覺得向前多餘,後來慢慢的開始可憐他,儘管最後失去了雙腿,但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潤葉,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幸福。

  潤葉接受向前,一開始無法排除內在的自責與憐憫之心,畢竟夫妻一場,一起生活了,愛情便不難到來,最起碼,這種愛情,比起那個時代大部分先結婚後戀愛的愛情讓人欣喜,因為,向前對潤葉的愛,從來沒有變過。

  ④蘭香與吳仲平——實至名歸

  這對人在書中的描寫不是很多,總算是書中一對比較圓滿的。在他們身上,我們不妨用「知識改變命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話來形容,真心祝福他們。縱然也有社會地位的懸殊差距,但歷來擺在我們眼前的是,灰姑娘走向王子都是順其自然,而窮小子走向公主就會受到多重阻撓。所以,姑娘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涵養,不是說目的釣個金龜婿,而是自身的涵養會使自己進入一個嶄新的人生篇章。

  ⑤金波與藏族姑娘——在那遙遠的地方

  (在電視劇中金波這個人物被刪去,和潤生合二為一了)

  這一對人的愛情讓多少人唏噓不已啊!有人說這一愛情故事是本書中最最出眾的插曲,浪漫,像童話一樣浪漫!最終金波不能逃避自己的內心,時隔8年後再去找藏族姑娘,卻也沒有結果。但是,這一愛情無論對金波本人,還是作為外人的我們,都是一種心靈上的滋養。

  ⑥少平與金秀——今非昔比

  少平比金秀大4歲,年齡差的一點也不大,曉霞犧牲後,秀兒完全可以被讀者們接受的。只是,少平心理上的抗拒使他無法選擇。我想,不僅僅是一貫就有的「兄妹之情」的干擾。而是少平臉上那道抹不去的疤痕,讓少平有心理上的暗影,儘管他還是那樣上進,他的精神世界還是那麼豐富,但是今非昔比,少平累了,對於命運的宣戰,他無法再像以前那樣付諸全部的熱情。

  ⑦少平與郝紅梅——青澀的欣賞

  在我看來少平與郝紅梅本身就談不上什麼愛情,只是青少年時期對彼此一種單純的欣賞罷了,或者更為直接的說,是因為彼此都家境貧寒,內心深處一種暖暖的共鳴。他們之間沒有結果是不難理解的。

  ⑧少平與惠英——最好的時候走到了一起

  在小說的最後,少平婉拒了金秀,放棄了在省城工作的機會,而是義無反顧的回到了大牙灣,迎接他的是惠英,明明還有狗狗小黑。這似乎在像我們暗示,最終少平會選擇惠英,這也不是沒有可能。惠英是個賢惠的女人,也不乏漂亮與善良。少平剛來礦區的時候就遇見了她,後來還做了惠英老公的徒弟,惠英老公受傷犧牲後,少平自動承擔起了照顧孤兒寡母的責任。儘管一開始他們之間彼此都沒有動什麼男女之情,但是生活本身不正需要這種相濡以沫嗎?平凡的礦區,平凡的工人,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心靈慰藉,他們在一起,彼此都會暖暖的。


  二、人


  ①孫少平

  少平追求書籍的經歷似乎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人,但是他最終也沒有擺脫社會底層——煤礦工人的命運。少平這個人是讓人心疼的,自尊心強到了極限,他渴望改變命運,酷愛讀書,在自身社會地位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在只能出賣體力換取金錢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讀書。他努力擺脫農民的身份,竭盡全力使自己的眼界不被束縛,縱然處於社會的底層,他也一直要求自己處於讀書人的行列中。他的認知不輸於那些上過大學的人,但他並不給人一種學究派,他並沒有常常口出名言,或者給人一種極不舒服的文縐縐的感覺,他說話都是平常白話,但總滲透著常人無法理解的道理。

  儘管沒能和曉霞浪漫到最後,但一生那樣刻骨銘心的愛過就已經足夠。

  ②孫少安

  如果少安當年有條件上學,一定也能學出個樣,即便生不逢時,在學校學不了什麼東西,仍可以做一個讀書人。

  少安的經歷也不難叫我們明白,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即便做了農民,仍然可以鶴立雞群。

  少安是幸運的,他遇到了潤葉與秀蓮。一個陪伴他窮苦的童年生活,一個幫扶他艱難的創業歷程。

  ③田曉霞

  一個可愛的、任性的、聰明的、智慧的女孩兒,她在書中是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甚至讓人懷疑她真實存在的可能性。有人說曉霞大可不必死,也有人說曉霞是作者心裡的一個理想,不得不死去,其實未必,生活中不乏那樣天真,有些虛幻的完美人,一接觸起來也是那樣的平易近人。

  ④賀秀蓮

  秀蓮是一個完美的妻子,結婚時不要彩禮錢,不管窮家薄業,只為少安這個人。結婚時,少安家借了200塊錢操辦婚禮。少安帶秀蓮到集上做兩身新衣服,秀蓮怎麼也不肯的那一幕,讓我回味無窮,新生漣漪,多好的娃娃啊!只怕眼下社會這樣的人兒太少了。秀蓮一切都是為少安著想,少安娶到秀蓮是少安的福氣。但是好人不長命,最終積勞成疾,少安一輩子恐怕都要欠秀蓮的了。

  ⑤田潤葉

  美麗、善良、知性,敢愛敢恨,她告訴我們除了愛情還有生活,這才是人生。

  潤葉是有品性的。在那個年代,她曾經堅持過追求愛情,她不想錯過少安,不想違背自己的心愿。但是最後為了所謂的「二爸的前程」,潤葉妥協了。還是在那個時代,潤葉接受了一切,儘管曾經她是那麼不情願,但我們不能說她是不幸福的,畢竟除了愛情,她還有生活。

  ⑥孫蘭香

  人窮志不短的小丫頭,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全國重點大學,並憑藉自身的優秀贏來了自身的幸福。其實這點在蘭香小時候就不難看出來,從小就知道體量別人,心疼父母,那個小時候不爭好吃的早早躲到外表去的小女孩,那個背小框撿柴火的小女孩,那個勤工儉學到工地幹活的小女孩,都讓我們刮目相看。蘭香是整個故事裡最圓滿的人吧?!

  ⑦金波

  一輩子都值得交的朋友,少平與他的友誼是不會隨著時間的轉移而消磨的。為愛痴狂的少年,我們也希望他最終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⑧郝紅梅

  郝紅梅之前一直都是灰色的色彩,地主家庭背景,衣衫襤褸。急功近利的虛榮之心,使得她和少平還有顧養民的愛情都不被看好。最後,經過生活的洗禮,還是保住了那顆善良之心,潤生應該是他最好的歸宿吧,總算是苦盡甘來。


  三、理


  ①閱讀是一種習慣

  《平凡的世界》啟發我的第一點就是:一定要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道理我們從小就知道,但相信很多人並沒有把讀書當作一種習慣,這也是十分可惜的。

 挪來其他讀者總結少平讀過的書大致如下:
 

 書中提到少平看的第一本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初中時候在潤生家裡發現的。第二本書是《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在高中的時候在班會上看《紅岩》被班主任發現了。第三本是他借給郝紅梅的《創業史》。和曉霞認識後讀的書就多了起來,《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各國概況》和《馬丁伊登》、其中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這本連偉大導師列寧都非常喜歡的書,對少平的影響是很大的。重要的是這個時候曉霞給少平介紹了《參考消息》。在少平高中畢業後曉霞也一直給少平寄《參考消息》。在少平看完《參考消息》後看省報的時候發現了自己最愛的人死的消息。在文革的時候他看了《天安門廣場詩抄》在少平回村後基本沒看什麼書,在他出去黃原攬工時候在賈冰的家裡借了《牛虻》一書。後來他讀了一些《馬克思傳》、《斯大林傳》、《居里夫人》等傳記文學。等少平分家後回到黃原遇到曉霞又開始給了少平許多書象《艱難世事》、《簡.愛》、《苦難的歷程》、《復活》、《歐也尼.葛朗台》,其中重點描述的是《白輪船》。這本書曉霞非常喜歡。後來他們兩個在麻雀山的唱的裡面的歌是他們兩個對雙方心思的試探。而《熱妮婭?魯勉采娃》則讓兩個人確立了戀愛關係。這本書男女主人公的最後結局也暗示了少平曉霞兩個人的情感結局。「剎那間我真想令時光停住,好讓我回顧自己,回顧失去的年華,緬懷哪個穿一身短小的連衣裙和瘦窄的短衫的小女孩……」書中的主人公少平後來是這樣想的:「是的,命運將使他重複這個故事的結局。在這個世界上,在人的生活里,常常有這樣的巧合。這不是藝術故事,而是活生生的人的遭遇。」人為的戰爭讓平凡世界裡的人失去了心愛的人,而自然災害的洪水則沖走了少平的愛人。在第一部的雙水村的傳說中哪個仙女和姓金的後生的愛情悲劇,我看也多少預示了書中幾對人物的愛情結局。少安對潤葉的因為家庭和身份地位的不同的默默拒絕;到後來秀蓮的肺癌。潤葉婚後的痛苦到最後的生活轉變。金波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的軍旅愛情。一直到郝紅梅遇到潤生前的遭遇。書,讓少平從農村來到了黃原,從黃原來到煤礦。他是真正的知識改變命運的幸運者。是書讓少平身上的氣質吸引了曉霞也吸引了後來的金秀。更重要的是書讓農村出來少平有了思想的飛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來到煤礦後作者提到的《紅與黑》多少有點諷刺的味道,是作者想從一個側面描寫了少平的生活狀態和他所面對的工友們。在去黃原找曉霞時候給惠英嫂買的鐵鍋時候提到了《讀者文摘》也就是後來的《讀者》。在《平凡的世界》的最後少平買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書名叫《一些原材料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②人窮志不窮

  這一點在少安、少平、蘭香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儘管少安還是農民,少平仍然處於社會底層,但是也從根本上得到了改變。少安改變了孫家幾代人窮家薄業的情況,少平擺脫了農民的身份而成立一名工人。蘭香更是考上了重點大學,找到了好的歸宿。

  ③婚姻的前提不是物質,而是人本身

  秀蓮是明智的,她不在乎少安家有多困窘,她只是看重少安這個人。是啊,即便是家產萬貫,人沒有能力又有什麼用呢?好的生活可以靠自己創造,好的光景也可以因為雙手而毀滅。不必在乎世俗的眼光,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吧!

  ④婚姻的幸福在於真心相對

  浪漫是屬於戀愛的,婚姻中也可以有,遺憾的是大部分人沒有。在很多人來說,連基本的優質生活都滿足不了,談什麼浪漫,但這一點絲毫不能阻止生活的幸福。幸福可以是秀蓮的善解人意,是惠英的勤奮,是向前的操持,是蘭花的堅守……

  ⑤家和萬事興

  縱然王滿銀有一萬個不是,但蘭花依然把他看做她的丈夫,只要不離婚他就還會回來,他在家就在,最終蘭花也是苦盡甘來,等到王滿銀的洗心革面,生活換來了另一個光景。

  沒有什麼比和睦的家庭更讓人覺得幸福的了。哪怕是窮家薄業,哪怕是眼前困難重重,但請相信,只要有愛,家就會完整,生活就會圓滿。

  ⑥不必過分艷羨別人過得有多好

  潤葉當初有多羨慕杜麗麗與武惠良啊,但這段令人羨慕的婚姻卻因為杜麗麗的出軌而宣布結束。我不想說愛情會變,人心會變,只是想說很多事情不一定是我們看到了那個樣子。也許你羨慕的別人遠沒有你幸福,你看不起的人卻比你過得好。

  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不要艷羨別人的生活,踏實的做好自己,過好自己的人生吧。

  ⑦性格決定一切

  儘管李向前在長者看來是個完美的女婿,為人老實可靠,待人寬厚,尊重長輩,但是他也是軟弱的,缺乏一種男子漢的氣魄,這也是潤葉一開始不肯選擇他的原因。

  金秀和蘭香能考入大學,就是骨子裡那種不肯向命運低頭的姿態。

  儘管孫玉厚也如兒子那般憨厚老實務實,但是缺乏一種像命運挑戰的魄力,他一生只能做一個本分的農民了。

  秀蓮能幫扶少安過好日子,不僅是靠她的勤勞持家,還有她的膽量,那個年代誰敢貸款借錢「走資本」?誰敢在折本的情況下再冒險貸款?現在的社會也是一樣,成功不可複製只能參考,走別人走過了路是不可能成功的,敢於第一個這樣做才是能力的體現,才有成功的可能。

  ⑧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最後,很想說一下自己的特殊看法,也許會招來很多指責與抨擊,但我還是想說自古忠孝難兩全,魚和熊掌真的是不能兼得的。

  就說少平吧。少平給人一貫的印象就是精神世界豐富、敢於挑戰命運、有追求。但是,仔細想想,少平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自私的呢?少平「捨棄」自己的老爹老母,遠走他鄉,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在另一種精神上,少平盡不到一點孝道。難道不是嗎?除了每月寄來幾個錢,少平幾乎沒有回過雙水村,只有分家那次,只有和曉霞約定約見後打算回雙水村(未果)。

  追求精神世界沒有錯,追求理想或愛情本身都沒有錯,孝順父母一輩子不出雙水村也沒有錯,因為魚和熊掌真的不能兼得。

  ……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極其厚重的書,它所反映的那個時代的變遷,社會風貌,政治仕途在這裡不做過多評論,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平凡的世界,都有一個孫少平、田曉霞、孫少安、賀秀蓮……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愛著的人……


新中國建國以來,最好的十年,是八十年代。那是真正青春的中國,經濟的開放,引發了強烈的人文「地震」。表現在文學上,就有兩個我們非常熟知的派別:先鋒文學和朦朧詩。正是在這樣一個社會大環境下,路遙創作了他的不朽史詩巨作:《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第一、二卷,集中展現的是文革末期的社會;三、四卷則是80年代初,農村社會自身的抉擇; 五、六卷,則夾雜了農村向城市突圍的夢想,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困惑。在文革末期到改革初期的這段歷史中,整個社會環境風雲突變,田二這個瘋瘋癲癲的人,經常說的「世事要變了」就是這個故事發展的基調。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的命運是很難自己把控的。書中有個小角色,曾任職柳岔公社主任的周文龍,是文化大革命的偏執擁護者,後來社會風向大調整,他向田福軍請求去黨校學習,學習完之後,履職原西縣縣長,不被信任,遭到田福軍曾經的好友張有智的各種制約。另一個書中的重要人物田福堂,和周文龍的遭遇非常相似。集體時代,「運籌帷幄」不可一世,後來經過土地承包責任制,頃刻間就垮了下來,最終尷尬寂寥地落幕。

這本小說的背景是非常殘酷的,但體現的人所噴薄出的「力量感」躍然紙上。在書的最後一卷中,這樣寫道:

青年,青年!無論受怎樣的挫折和打擊,都要咬緊牙關挺住,因為你們完全有機會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喪氣,每一個挫折就不過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塊普通絆腳石,而絕不會致人於死命。人啊,、韌、仁.....

這句話是對孫少安、孫少平兩個人一生的概括。兄弟兩人,走的路不同,少安堅持在農村,少平被打破頭都要回到城市,但兩個人的秉性是非常相似的。讀完《平凡的世界》,會發現,兩個人如果處在對方的環境,作出的選擇應該不會有太大的不同。假設少平待在農村,以他的眼界和魄力,成為孫少安、金俊武、田福堂這樣的「強人」沒有任何難度。又假如,少安能夠讀完高中,他的視野就不會困在了雙水村。整部《平凡的世界》人物非常多,但兩個主角在性格特點上的相似,也說明了,在中國,無論社會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最值得被人肯定的性格特質就是:忍、韌、仁。

與孫少平相比,路遙的另一名著《人生》中的主角高加林就不同,他在城市和農村裡不斷的徘徊抉擇。《人生》發表於1982年《收穫》雜誌,《平凡的世界》於1986年第二稿修改完畢。從創作年份和主人公的命運可以看出來,雖然經過了短短的四五年,反映在路遙的作品中,農村人在對待「進軍」城市的態度上發生了巨大變化:高加林是徘徊猶豫,孫少平是毅然決然,時間僅僅前進了四年,農村在城市面前就全面潰敗,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抬起頭。

時代的特殊性,路遙筆下的人和農村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我們所熟知的大部分知名作家同樣如此)。在《平凡的世界》里,真正的「城市人」,都是重要性不足的配角,比如:暗戀孫少平的侯玉英,和郝紅梅、金蘭秀談過戀愛的顧養民,孫蘭香的戀人吳仲平.....那些閃亮的主角:孫少安、孫少平兄弟二人,田潤葉、田曉霞姊妹,田福堂、田福軍兄弟,孫玉厚、孫玉亭兄弟,則是「徹徹底底」的農村人。即使身份已到省會所在地市長兼省委副書記的田福軍,其根性還是農民的。

《平凡的世界》所構建的「雙水村」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可以說,它是一個非常完善的農村社區模型。這個模型適用的時間也不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這個小說里的時代,而是到今天都可以。至少,我仍然能夠通過《平凡的世界》看到我所身處的農村的樣子:有強人,有二貨,有傳統,有迷信,有族姓間的鬥爭,有鄰裡間的幫扶,有陰謀,有情慾。最重要的一點是,有對土地無限的崇拜。

在社會學的範疇里,緊密的族群關係往往被標成農村社群的第一特徵。這一點在這本小說里也能夠明顯看到:金俊斌死後,媳婦王彩娥和孫玉亭「吃腥」,被侄子金富、金強兩人圍住,後王姓後生傾巢而出,先「幹掉」了金姓的幾戶人,再直接去了田福堂家。基於農村道德的這種暴力,恰好我小的時候就經歷過。

在我們當地,將這種暴力形式稱之為「打人民」。大概在我念初中的時候,鎮上出了個偷豬賊,到外地去偷豬,被人當場抓住,在寒冷的冬天被剝掉了衣服,綁在樹上一晚上凍死了。這下,我們作為鎮上的大姓,後生們群情激奮,組織了上百人,拿著傢伙什就浩浩蕩蕩地去了那個小村莊。後來我爸告訴我,對方的陣營由於人少,直接派人去了縣城求救,但援兵還沒到,已經被「我方」殺死了三四個人。這事兒後來是這麼解決的:殺人的幾個後生,賠了些錢,關了兩三年,就放了出來。其他人,什麼事兒都沒有。幾個被關的後生回到鎮上後,還受到了老人們的熱烈款待。

以上我所說的故事,就是典型的農村族群關係。在《平凡的世界》里,這種特徵被刻意弱化了。首先,雙水村不止一個姓氏,有田、金、孫三大姓,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就不是純粹的族群關係了:孫少安磚廠搞砸了,孫玉亭反而雪上加霜向他要工資,無怪乎,孫少安感嘆「狗屁親戚」。其次,集體運動再次將這種關係弱化,政治意識形態凌駕於農村傳統之上;最後就是城市的深刻影響,孫玉厚的四個子女:蘭花一輩子在農村窮苦,少安在農村致富,少平在城市窮苦,蘭香如無意外將在城市致富,這四個人的命運就是農村人世代進軍城市的路線圖。人要進入城市,但在城市裡族群不再是第一元素,人只有靠自己。

先回應一下@安康 在答案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86352/answer/12649829中所體現的不解:

憑什麼一個個的牛逼人都看上孫家的人,都要跟他們好呢?

孫玉厚的四個子女,勤勞堅毅長得也不賴,就是家裡窮。瞧不起這樣的人,就足夠證明自己的鼠目寸光了。
先說蘭花吧,在農村娶媳婦,這種女人是所有男人夢寐以求的,她和少安的老婆秀蓮有一種農村婦女最樸素的品德:唯夫是從。試想一下,王滿銀這種二流子,愛上蘭花,有哪點說不通呢,更何況,蘭花這種女人還對他死心塌地:不做事都行,只要晚上能和他睡在一個炕頭。王滿銀這種女人都看不上,那隻能是腦子都問題了(雖然他腦子確實有那麼點「問題」)。

然後是孫少安,先後愛上他的有田潤葉和秀蓮,兩段情都是悲劇。與田潤葉的愛情最讓人動心不忍。分明是兩個彼此傾心的人,卻礙於身份沒有走到一起。這種理想的愛情挫敗於現實之間的例子太多了,這也再一次反映出了集體運動的形式主義本質。

與其嘆息田潤葉和孫少安的悲劇,還不如欣賞秀蓮的可愛。農村姑娘的愛情,就是非常俗氣的嗎?路遙是這麼回應的:

有文化的城裡人,往往不能想像農村姑娘的愛情生活。在他們看來,也許沒有文化就等於沒有頭腦;沒有頭腦就不懂得多少感情。可是實際也許和這種偏見恰恰相反。真的,正是由於他們見識不多,精神不會太分散,對於兩性之間的感情非常專註,所以這種感情實際上更豐富、更強烈。

上面也說到了,秀蓮和蘭花非常相像,和我們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農村婦女形象一樣。秀蓮是非常有主見的一個人,所以當初看不上很多當地的男人,反而慧眼識珠一下子看上了孫少安。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人的未來是可以通過長相管窺出來的。孫少安所展現的出來的體魄和氣質,就吸引到了秀蓮。而秀蓮吸引孫少安的核心一點就是:不要彩禮。所以說,他們的最初結合不是愛情導向,而是經濟導向。書中說到兩人的夫妻生活,有一段非常幽默:

當我們懷著如此莊嚴地心情談論少安和秀蓮在痛苦中這美好感情的時候,不得不尷尬地宣布:由於他們頻繁的兩性生活使秀蓮的節孕環出了點問題,結果讓她懷上了娃娃。

雖說,兩人的結合經濟的動因更多,可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他們也產生了忠貞的愛情。這種基於生活的愛情,才是最真實的。
最後說說帥哥孫少平。
喜歡過他的一共有四個人:郝紅梅、侯玉英、田曉霞和惠英(推測)。侯玉英是一廂情願,郝紅梅是「棄暗投明」。真正在孫少平生命中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田曉霞。這段悲劇愛情和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如出一轍,都是貧男富女。大概是礙於故事雷同,所以田曉霞死了,而田潤葉和李向前走到了一起。(故事和人物形象的部分雷同,是《平凡的世界》存在的一個問題。路遙也曾說過,他並不認為《平凡的世界》是他的成熟作品,他還有其他的創作計劃,可惜.....)

田曉霞和孫少平的愛情故事源於惺惺相惜,更像是革命愛情,所以他們的愛情存在著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聯想起時代背景,就會產生鮮明的對比:在窮困的時候,社會充滿了夢想;富足之後,連愛情都折翼了。路遙的這部現實主義巨作,從這個角度來看,更像對當今時代的諷刺小品。正如有評論說:

這個時代喜歡輕鬆和美好,這個時代不喜歡艱深的路遙。

http://culture.ifeng.com/huodong/special/luyao3/wenzhang/detail_2012_11/18/19275432_8.shtml


《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
路遙著 103萬字
筆記:吳應時

閱讀時間2008年12月11日-2009年1月13日
一、人物關係(來自互聯網,供全書閱讀中參考)
故事的中心雙水村,在行政區划上屬於陝西省、黃原地區、原西縣、石圪節公社(鄉)、雙水村大隊(村)。哭咽河和東拉河兩條小河從村中穿過,故此得名。兩河相連,大體上把雙水村分隔成兩個部分,靠東拉河這邊,叫田家屹嶗,是雙水村大隊下的第一生產隊,生活在這裡的主要是田姓人家以及解放後從外地遷來的少數雜姓。
  孫玉厚一家:老祖母,多年卧病在床;孫玉厚夫妻;(長女孫蘭花嫁到臨村罐子村,女婿王滿銀不務農事,土地承包後,長年在外閑逛)長子孫少安,小學畢業,一隊隊長,妻賀秀蓮,山西人,(孫少安與父母分家後,遷至金家灣);次子孫少平,高中畢業;小女孫蘭香,1982年考如西北工業大學。
  田福堂一家:田福堂,雙水村大隊黨支部書記;妻;女田潤葉,孫少安青梅竹馬之好友,高中畢業後在原西縣城教書,後調至黃原地區團委工作;子田潤生,高中畢業,與孫少平同學。
  孫玉亭一家:孫玉亭,孫玉厚之弟,雙水村大隊黨支部委員、農田基建隊長、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委員會主任;妻賀鳳英,大隊婦女主任;三個女兒,長女孫衛紅。
  田海民一家:田海民,大隊會計、黨支部委員;妻銀花。
  靠近哭咽河另一面,是金家灣,除了少數幾家雜姓,大都住著金姓人家。
  金俊武三兄弟:老大金俊文,妻張桂蘭,兒子金富、金強,老母親金老太;老二金俊武,大隊黨支部委員、二隊長,妻劉玉玲;老三金俊斌,妻王彩娥。
  地主成分的金光亮三兄弟:老大金光亮,妻,三子大鎚、二錘、三錘;老二金光明,在原西縣供銷社工作,妻姚淑芬為雙水村小學教師;老三金光輝,妻馬來花。
  金俊山一家:金俊山,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子金成,雙水村小學教師、負責人。
  金俊海一家:金俊海,黃原地區運輸公司汽車司機;妻在家務農;子金波,孫少平之同學、好友;女金秀,孫蘭香之同學、好友。

二、全書閱讀線索(應時邊閱讀,邊寫而成)
卷一
1.1975年,縣中學,男孩孫少平過著艱苦的學習生活;2.班長顧養民是城裡人,少平是農村人→自卑;3.跛子侯玉英→愛管閑事→認為所有人都不完美→心理安慰;4.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喜歡上看書,少平的生活豐富了;5.沒有語言的語言——「視言」,郝紅梅進入少平的世界;6.大隊書記的兒子田潤生叫少平去他姐田潤葉二爸家吃飯;7.孫少平和金波一同回家,得知少平的姐夫王滿銀勞教了;8.回憶:少平姐孫蘭花十年前被混混王滿銀追到手;9.少平去送被子給姐夫;10.雙水村要開批判會,由孫玉亭主持;11.孫少安牽公社的牛去外縣看病;12.看病歸來,家人視少安如救星;13.少平告訴哥少安,潤葉找他;14.回憶:潤葉和少安青梅竹馬的童年→人小時,人與人的區別不大,即使家庭狀況相差很大,膽大了就像相差很大了;15.田潤葉二十二了,她二媽張羅她相親,介紹司機李向前,潤葉不喜歡,這讓她想到了少安;16.徐大爺生日,潤葉只得去慶壽,中途藉機退宴回學校,少安終於來城裡找她了;17.潤葉和少安在城中相聚,各自內心有事,葉是想向安表白,安是想要葉找人幫忙放人;18.少安潤葉回雙水村,幫少安辦了事,自己對少安的愛戀沒有表達,獨自回城;19.潤葉的父親田福堂奉命釋放王滿銀,在去的路上有段關於他對少安嫉妒的心理描寫;20.少平的學習生活中發生了一場關於他和郝紅梅的感情風波;21.少平自作多情,其實紅梅已經愛上班長顧養民了;22.少平的兄弟金波策划了一場打擊報復,打了養民一頓;23.少平、金波、紅梅、田曉霞都被選上宣傳組了,少平、小霞又調去黃原城;24.潤葉兩次找少安無果,向前那邊攻勢很大;25.少安自己明白他配不上潤葉,故意躲她,葉又找了他一次,這被葉的父親知道了,專門去城裡找葉的二父母商議,覺得向前這種高幹子弟也不適合潤葉,想找個一般的;26.支援第三世界國家以豬,村中有上交任務,苦,國家補貼飼料耕地,少安大隊故意多劃分土地給村民,被田福堂揭發;27.被批完的少安與父親的一段傾心交談;28. 孫玉厚尋思給二十三歲的少安找個媳婦,經介紹,少安隻身去山西見姑娘;29.少平和小霞在文化方面有了新的交流;30.孫玉厚去少平學校找他回來頂哥哥少安的勞動;31.天大旱,上游幾個村子的壩蓄水,雙水村於晚上去「偷水」——挖壩放水;32.決堤,金俊斌被淹死,全村哀傷→人死,相關一大堆事牽扯出來;33.村民開追悼會,追認金俊斌為革命烈士。
卷二
1.少安帶回山西美女賀秀蓮,忙於親事;2.全家四處借錢借糧籌辦婚事;3.雙水村一年一度「打棗節」;4.送賀秀蓮回山西;5.話至柳岔公社,主任周文龍簡直不是人,搞勞動隊什麼人,田福軍和張有智去考察,放了人,發了糧;6.馮世寬召回派下去的田福軍和張有智二人,批判之;7.少安和秀蓮結婚;8.從潤葉角度寫少安去山西→結婚的感受;9.潤葉散心,去好朋友杜麗麗家→聊周恩來總理去世後發生的天安門動亂;10.少平在學校勞動時,在山洪突發之際捨身救跛女侯玉英,她執意請少平吃飯;11.孫玉厚家的小女兒孫蘭香本欲退學,但仍繼續讀著,金波參軍→毛主席逝世,「四人幫」粉碎;12.潤葉違心答應向前的追求→生活悲劇的發生不僅歸為人之命運,還應歸為各種矛盾衝突;13.向前潤葉結婚;14.少平和秀蓮如膠似膝地生活,秀蓮心疼少安,給他舀稠飯,拿白膜,但少安不領情,在少安眼裡,親人永遠都是最重要的→秀蓮懷孕;15.少平要畢業了,小霞請他吃飯;16.郝紅梅偷手巾被抓,少平在跛女侯玉英的告知下,不計前嫌,搭救之,畢業之際,侯玉英向少平表達愛意;17.畢業,田潤生回到雙水村,他的勞動能力是個問題,孫玉亭出主意,辦個初中,當老師,少平也當了老師;18.潤葉與向前的不幸生活;19.田福軍下到被遺忘的村落考察,為斷糧操心;20.原黃原人、京官老高回鄉,全方位接待;21.田福堂一心想在雙水村干出名堂,決定炸山修水壩;22.王彩娥和孫玉亭勾搭;23.一場鬧劇,玉婷和彩娥被金家抓姦,王族二十多人來金家打群架,又把田家打了;24.要炸山、修壩了,把金家勸搬,劃安全區,傻子田二跑進危險區,被活埋,死;25.少安當爸爸了;26.少平的一些瑣事——學校工作、跛女求愛、小霞傳情、金波復原;27.少平終於盼來了小霞的光臨;28.少安以隊長身份試圖搞生產承包責任制,被禁;29.正月十五熱鬧會之盛況。
卷三
1.新任省委書記喬伯年關心農民生活;2.喬書記與市領導擠了次公交車;3.田福軍調至省組織部已多時,現無工作,留在省里;4.潤葉借麗麗男友之力調至省委少兒部;5.喬伯年任田福軍為原西行署專員,回去促生產;6.地委書記苗凱去省城看病,田福軍走馬上任→大搞單幹;7.從苗凱的角度寫田福軍上任前後;8.苗凱回鄉;9.田福堂搞的「大壩」垮了;10.一隊搞生產承包,二隊集體;11.田福堂的官沒意思,兒子潤生也不願教書;12.幸福生活向他們招手,少安與秀蓮趕了趟集,劉根民拉著少安介紹他一個貸款買騾拉磚賺錢的活;13.少安貸了700元款,去山西秀蓮老家向丈人借了400,買了頭騾子;14.克服艱難幹活;15.金家一個參軍(地主成分,牛吧),一個不正經發了財(金富);16.包干放開了,少安凈賺了兩千五→修一個燒磚廠;17.少平二十二了,長大了,決定去黃原城闖→抵達後茫然不知所措;18.少安之妻是個好媳婦,但為了「小家著想」,建個新房;19.田福堂與孫玉厚的思想狀況,感嘆世道變了;20.少平在外打了兩個月的工了,和僱主關係很好,但得罪了遠房親戚;21.少平找金波後又去做小工了;22.少安磚廠找了田二的傻兒子憨牛,又與父親分家,儘管不願意;23.少平被第一個僱主曹書記「內定」為女婿,要他回去,家裡也為分家之事要他回去;24.正式分家;25.少平找妹妹蘭香以告別,卻偶遇侯玉英,她已是人婦,孩子四個月大了;26.少平回城,仍回第二次工地;27.大雨,停工,少平尋思看場電影,偶遇曉霞;28.每周六晚少平找小霞借書;29.田福軍升為地委書記,張有智為專員,他們去黃原考察;30.田福軍公務繁忙,撥款給醫院;31.黑白作家和賈詩人來黃原,他們接待;32.潤葉去她二爸辦公室,正見曉霞和少平,互相問好;33.麗麗與惠良結婚;34.曉霞、潤葉的外公徐國強的貓死了→寫人在孤獨中之於貓的感情;35.少安作為冒牌「冒尖戶」參加誇富會。
卷四
1.蘭花和貓蛋、狗蛋盼王滿銀歸家過年;2.王滿銀做生意虧了,交上好運,賣手錶;3.王滿銀帶回賣假手錶的女人,全村風波,蘭花自殺,好在未遂,王滿銀又出去逛了;4.少平回來過完年就又回黃原打工——思考著自己的人生,偶爾去曉霞那兒借借書;5.少平發現包工頭強姦做飯的女孩,便和小女孩結賬不幹了,並把自己的錢也給了小女孩;6.少平無路可走,又去找金波,金波說起當兵時愛上藏姑娘被複原的事;7.金波題父親跑郵政,路上遇上李向前和潤生,向前車壞,他們便一起喝酒消情愁;8.潤生專程找潤葉做她的思想工作;9.潤生跑長途,中途休息逛廟會,偶遇郝紅梅,她已為人婦,可丈夫打土窖被壓死了;10.潤生經常順路買柴米油鹽給紅梅;11.金波、少平、曉霞、養民四人聚餐,畢業各奔東西,傷感,惆悵;12.孫玉厚他媽肚子疼,劉玉升這個曾今通風報信惹彩娥家和金家打群架的假神仙,去瞎治了兩次病,騙錢,原來是蛔蟲;13.少安的磚廠有起色,賣磚只靠請銷售人員的客每塊磚就能多賺一厘錢;14.少安去找親妹妹蘭香,給她錢居然不要,貧窮使人痛苦,怎麼有錢了又不見得幸福;15.蘭香長成大姑娘了,很漂亮,她晚上做苦力,白天備考;16.少安進城找少平,邀其回來合夥辦磚廠,無功而返;17.田曉霞為少平買了床具;18.徐治功和王彩娥鬼混,被抓,但被王彩娥保密,還升了官;19.潤生愛上紅梅,遭家人反對;20.李向前在跑長途中想潤葉分心出了車禍,雙腿截肢;21.從李向前角度描寫心理變化,想死→一個人活著的全部變成了等死時還或者幹什麼;22.潤葉盡妻子的責任,照顧起李向前來了;23.田福軍在官場被高鳳閣誣陷,好在上面調查,福軍也去醫院看望李向前;24.曉霞要當記者了,約了少平出來吃飯,定了兩年後老地方見面的約定,平抱住霞;25.少平工期結束,來地委組織夏令營;27.曹書記想少平當女婿,於是到處找工作——挖煤→進入公家,關節由曉霞打通;28.蘭香、金秀雙雙考上大學,少安送妹妹來城,金孫兩家大吃一頓以示慶賀。
卷五
1.介紹孫少平將到的地方——銅城;2.一群人被拉至大牙彎礦,幾乎全部失望,而少平很適應;3.身體複檢,少平緊張,血壓不過關;4.果斷採取行動,送禮、喝醋,終於降了下來;5.玩命幹了一個月賺了一百三,少平寄給父親五十;6.雙水村會計田海民挖池塘養魚,父親田五欲「入股」遭拒,劉玉升造謠說會有魚精;7.農村貧富差距拉大,少安不忍心看別人受窮,決定擴大規模;8.少平工作半年了,很多人都逃、調走了,他最能吃苦,工資最多,買了室友很多折價的東西;9.下井後,由於要等炮爆炸才能幹活,此段時間便讓少平講故事;10.少平病了,王師傅帶他回家;11.想曉霞→不可能在一起;12.奇蹟出現了——曉霞居然來礦找他,和他體驗了一回下礦,複雜;13.蘭香也戀愛了,曉霞找她,買了條裙子給她,給了她五十元,金秀和養民好了;14.少安去河南貸款買了近萬元的設備;15.請縣長及眾多幹部參加磚廠點火儀式,幾百村民全來,好不熱鬧;16.田福堂的內心思考——不能讓官,不能讓潤葉去找寡婦;17.紅梅等了一年也不見潤生回,村中有很多光棍打她主意,其中一個強姦未遂;18.潤生出現在紅梅眼前,幸福死紅梅;19.少平師傅在礦下為了救人犧牲了自己;20.少平幫扶嫂子和明明,嫂子成為正是職工,少平買了條「小黑子」狗給明明;21.少平乒乓球全礦第二,雙打第一,得了獎金,放了幾天假,去北京看看,找妹妹、金秀、養民玩了會,曉霞出差;22.少安雇的河南騙子把他的磚廠搞垮了,只得先借錢支付工資;23.金富一夥賊落網;24.金光亮的兒子金錘立功,送喜報,用蜂蜜招待;25.金強和孫衛紅好上,金孫兩家都有愁,金家又是賊窩,孫自然不肯;26.金俊武幫侄兒做孫家工作,敗,找少安求援;27.冬至後一場雪,金老太太謝世,那一代僅存孫玉厚的母親了,少安無法做通玉亭工作;28.大辦喪失;29.金強和衛紅結婚;30.少安走投無路,在妻子的鼓勵下去縣上找縣長貸款,縣長開會不在,找到徐治功,無人擔保,貸不到;31.麗麗和詩人古風鈴好了,被惠良發現;32.惠良找潤葉訴苦,向前敏感;33.向前自殺未遂,潤葉懷孕,吃醋害死人。
卷六
1.田福軍忙公務——國務院副總理走訪,省委書記喬伯年告知田福軍將擔任省委副書記兼省會城市的市委書記;2.黃原一班人去北京做報告,很成功,解決很多問題;3.省會城市在大躍進時期搞過水壩,移民,現在水壩成了農場,過去移民欲回來,原書記由於移民鬧事而撤職,田福軍接任;4.洪水來臨,本省的幾個城市被淹沒,曉霞作為記者去採訪,為救人,不幸犧牲;5.少平找田福軍,領曉霞的日記本,去兩年前相約的地方;6.少安一年日子過得都不好,妻子意外懷孕,決定要之,還好「誇富會」上遇到的胡永合給他送來了希望;7.磚廠重新開工,幸福終於來臨;8.少平思戀曉霞成疾,產生幻覺——見外星人;9.少平從一班調至二班當班長,生活又忙了起來;10.蘭香這邊戀愛也談得不錯;11.黑白要省委副書記吳斌幫忙搞錢支持文化事業;12.苗凱欲吳斌支持為兒子辦婚事耽誤抗洪的高鳳閣;13.吳仲平帶蘭香回家見吳斌;14.田福軍任市委書記很盡職;15.田海民家養魚也發了,但村裡人對他和對少安的評價相反;16.海民送魚給村民,欲提高名望,卻讓大夥被魚刺卡了;17.金光亮的蜜蜂跑了;18.田福堂開了很久以來的一次黨支部會,金光亮的媳婦馬來花告金光亮;19.潤葉生了一子,全家歡心;20.李向前開了個修鞋鋪;21.少安磚廠紅火,為父親建了新窖,又承包了鄉磚瓦廠,把原廠包給河南師傅,胡永合找他為《三國演義》冠名;22.張有智這個不稱職的縣委書記被罷免,胡永合找到馬縣長說《三國演義》之事;23.少平去領「青年突擊手」的獎後為明明買了很多禮物,去明明學校為他參加校運會加油;24.金波去青海找心愛的姑娘,無功而返;25.「流浪漢」王滿銀徹悟,回家,在少安磚廠做飯;26.胡永合騙少安投資一兩萬,和他一起去省城,少安找弟弟少平,少平勸哥不要投資;27.劉玉升捐資修廟,孫少安出錢建校;28.少平喝了酒在惠英嫂家睡了一夜;29.少平受傷,金秀在醫院實習照顧他;30.少平在蘭香男友仲平的幫助下可以調去省里工作;31.金秀向少平示愛;32.小學落成儀式;33.紅梅來當老師;34.秀蓮確診肺癌;35.少平回到煤礦。
全書完
準備1982-1985年 一稿1987秋-冬 二稿1988春-夏

三、讀後感悟
1.總體感悟
《平凡的世界》是本難得的好書,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全書100多萬字,實已很多了,但是看完後大呼不過癮,總覺得路遙老先生還應該繼續寫下去才是。
在這個發生在上個時代的故事中,我領悟了很多關於生活的道理,在這本書中我獲得了很多的人生閱歷,這些寶貴的人生經驗定會助我更好的體會人生。
全書內容層層相扣,是中國城鄉的全景式展示,讀罷,迴腸盪氣!
2.感悟人生
⑴人窮志不能窮,以自己的勞動改變命運。雖然孫玉厚他們家很窮,但要戰勝自卑,少安靠勤勞、奮鬥,終於開創了自己的天地,改變了他們一家貧困的命運;少平不靠哥哥,自己去工地做苦力,這種為了理想而在外面闖的精神值得學習。
⑵對待終身大事一定要認真。不能在處於熱戀中時就立馬結婚,這是很不明智的,必須看清楚對方是不是真的會對你好,是否適合你。像孫蘭花嫁了王滿銀就不好了。
⑶愛情的意義是讓對方成為更完美的人。真正的愛情是從兩人相互了解而互相欽佩才發展起來的,所謂一見鍾情是表象,回憶一下大學剛軍訓時對人的認識和現在對全班同學的認識可知,所謂「第一印象」很重要的理論是多麼荒謬啊,一開始掩飾得越多,到後來給人的感覺越虛偽。日久見人心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啊!之於愛情更是如此,必須在兩人有共同的生活經驗中互相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知道誰才是最適合你的,是最適合你的,而不是最好的!我希望的愛情是建立在「強者相互吸引的基礎上」的!再就是之於愛情,我相信緣分!
⑷人心險惡。這個世界不會如你想像中的那麼純潔,做好不一定會討好,風言風語是正常的,做事之前對之要有正確的認識。
⑸人生的意義是不斷的奮鬥。這個既是我的感悟,也是路遙老先生親筆寫在本書中的,是的,不論我們出生是農民之子也好,是地主、富商之子也罷,只有不斷奮鬥的日子才是值得珍惜與回憶的,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老師在博客中告訴我們,最值得他懷念的日子是當年沒有錢、沒有名氣地苦練英語的歲月!
⑹家庭才是永遠的歸宿。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只有當你真正有個家時才擁有無限的歸依感,才能體驗源於內心深處的幸福。一個人只有把自己放入一個集體中才能爆發無限的力量,身處於一個幾十人的大集體,想要和每個人都搞好關係,親如兄妹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而家庭三人是多麼值得你全身心的投入,全身心的愛護!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為了事業,終身未嫁,退休後的感覺好嗎,我不得而知!
⑺農民具有固有的狹隘性。這個狹隘性並不是個貶義詞,在本書中,路遙老先生既表現了它的優點又表現了它的缺點。本書在情節的設計上表達了路遙老先生對狹隘性的排斥,這點通過蘭香進入大學褪去農民狹隘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與這種人交往有個原則,可以同吃苦,不能同享福。
⑻不貪圖安逸。少平的闖勁讓我很是敬佩!我要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滿意,在這個基礎上快樂地奮鬥!
⑼生活不會盡如人意。人生充滿不定之事,盛世需要危言,居安也要思危,車禍、天災等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除了買保險還要努力奮鬥,增強自己的抗災病能力,增強自己的幸福感、成就感!


1. 人生生來不公平。而很多時候你無能為力。真的白手起家的人,需要比別人多好幾倍的勇氣。


2. 故事不一定有好的結局,好人不一定有好報,能做的只是慢慢接受現實,繼續生活。重新站起來,接受人生。

3. 處在困境的人並不一定會比成功之後更快樂。客觀條件上的限制壓抑了人的慾望,根本沒有資本和時間去思考,自然就選擇不去計較。
少安剛有錢的那段時間就曾感嘆,有錢了妻子鬧著要分家,還不如之前一家人窮苦奮鬥地過日子齊心協力。

4. 最敬佩少平。不像勵志故事,最後主人公都成為了一代梟雄,少平知道自己並沒有很富裕的出生,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做成大事,知道曉霞永遠不會回來,但他依然對他的生活保持完全的努力。

艱苦的生活,偉大的理想,這兩者在他身上一點都不矛盾…可能這就是現實吧。

引用馬丁路德金的一段話:
If it falls your lot to be a street sweeper, sweep streets like Michelangelo painted pictures, sweep streets like Beethoven composed music... Sweep streets like Shakespeare wrote poetry. Sweep streets so well that all the hosts of heaven and earth will have to pause and say: Here lived a great street sweeper who swept his job well.

在大家都知道人生不那麼公平的情況下,我尤其佩服這種人。


看書的時候感觸好多的說。
看到關於一個年代的描述,感覺跟我聽到的父親、爺爺他們那輩的環境很像。雖然我家是在東南農村,不是西北農村。 因為貧窮和物質匱乏,需要那麼節制,放棄那麼多東西。 吃不上好的,穿不起好的,上學、蓋房子、結婚都要借錢,然後一個子一個子地攢錢來還。更不要說先花錢投資點什麼,總要被「窮人思維」限制。但貧苦的生活往往使人糾結於小事,難以變通也是情有可原。 我爺爺和他的兄弟基本都早早輟學,參與勞動。太爺爺是個明理的人,但生活所迫,也只有兩個兒子因為學習得到公職(中學老師和鎮政府職員),其他五個兒子都是農民。 去年我放棄出國的時候,終於也親身體會到了所謂的現實。 除了農民之外,其他出路也再熟悉不過:建築工人、煤礦工人、司機、小商販……我簡直可以各個對號入座。

以上更多提到物質層面,從精神層面來說。農村的思想真的太局限了,從書里看到那些封建思想,包括地方習俗、迷信、為蠅頭小利的錙銖必較…。但的確他們受到的影響來源和信息來源太有限了,而且往往也是經過扭曲的。儘管從現在來說,鄉鎮很近、縣城很近,但是從前他們卻總是走不出這樣一段距離,簡直被困在大山裡。例如:如果身邊的人都覺得「讀書讀不好,不如出來賺錢」,那你要做到例外的概率就小得多了。 我的小學初中同學大抵如此。你很難想像家庭環境有些許的不同將對人生路產生多大的影響。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我小學不在鄉鎮上學,今天的我走的不會是這條路。所以孫少平堅持閱讀書報、獨立思考,是非常不易的,雖然最後他也只是個煤礦工人。

說到小說里的愛情,我覺得最唏噓的是田潤葉。她從苦苦思念到勇敢表白,得不到回應到被拒絕。孫少安很實際地放棄了她,但這种放棄帶來的痛苦很快被完美的妻子抹平了。他本意一定一樣潤葉得到幸福,但他這麼做使得她在婚前婚後好幾年都處於痛苦中。潤葉是固執而勇敢的,也就意味著專一而倔強。她之前拒絕李向前是因為這樣的性格,之後照顧殘廢的他也是因為這樣的性格。只不過中間發生了一次思想轉變,對於固執的人來說,這真是罕見並奇怪的事。 可是生活軌跡不同的人真的不能在一起嗎? 而孫少平,最後沒有選擇金秀,我想他會跟惠英在一起。他與曉霞,是靈魂使得他們走到一起;他與惠英,是生活使得他們走到一起。而金秀不屬於這兩者,所以他不愛她。加上視其為妹妹什麼的原因…… 而麗麗夫婦,最終是因為價值觀不同而分離。總覺得現在看的越多,越覺得有各種原因可以拆散兩個人。緣有限?

小說最後,秀蓮得了癌症,少平又回到了煤礦,這種沒有結局的結局往往使人感嘆生活的無常。生活從來沒有所謂happy ending, 除非你在睡夢中安然離去。


很多人都說被這本書激勵云云,說實在的,我是一點沒覺得這本書勵志,相反的,在我看來書中所有人物(除田曉霞之外)都有濃重的階級意識和自卑心理,甘願囿於自己的階層,不敢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除此之外,孫家的三個孩子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大多靠的也只是作者刻意安排的運氣,而不是自身的努力。所謂勵志,必定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奮鬥,靠外掛過關,無論如何不能算是勵志。
先從最主要的人物孫少平說起,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孫少平最後絕不是一個屌絲,在那個年代,城市戶口也好,工人身份也好,國有煤礦的工作也好,都是普通農村子弟一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單是一個城市戶口,一般除了參軍或者考大學之外,是絕無可能得到的(誰跟我說那個年代的人單純我跟誰急,就我了解,那個年代不知道有多少姑娘為了一個城市戶口就把自己嫁出去了,比例絕對比今天姑娘為了高帥富踹掉屌絲男友要高)。而他居然靠著一個想把他招做上門女婿的人的幫助輕易的得到了,我沒覺得這跟他的奮鬥有任何關係。至於說他的愛情,他愛田曉霞,但是卻不敢主動追求,田曉霞倒追,他也不敢接受,甚至把田曉霞的信燒掉,直到田曉霞到煤礦找他,他才接受了這份愛情,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的自卑心理?一個人,一個男人,連自己的愛情都不敢追求,有什麼資格說勵志?
至於說他的哥哥,田潤葉愛他,他同樣不敢接受,第一次買磚機制磚失敗之後,書里沒有一個字說明他曾經試著挽回,直到上天賜給他一筆貸款,他才東山再起,他最終的成功其實靠的也是外掛。
再說到真實性問題,很多人誇這本書真實,我卻覺得這本書只是在小的方面做到了真實,那便是比較真實的反應了陝北農村的風貌,但是卻不能說真實的反應了那個時代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孫家的四個孩子,除了大女兒境遇不太好之外,大兒子成了腰纏萬貫的大老闆,二兒子褪去農民身份成為國有煤礦的工人,小女兒上了大學還和高官子弟談戀愛。這絕不能說代表了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不僅是孫家,書中的幾乎所有人在最後都至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不要說那個年代,我想即使是今天,中國農村仍有不少地方沒有達到這樣的生活水平。
路遙的作品我只看過《平凡的世界》這一部,給我的感覺作為一個作家,他甚至都不能算是優秀,更談不上偉大,無論是文字還是對小說結構的安排,都顯示出創作能力的匱乏。書中不止一次的出現:啊,多麼真誠的人啊!這樣鋒芒畢露的表達,讓人看了像生吞了一大口白糖一樣膈應。就連寫孫少平和田曉霞見面,田曉霞問孫少平有沒有想她,孫少平與她熱吻,路遙都要補充一句「這也是一種回答哩」,他媽的老子沒談過戀愛是怎麼的?優秀的作家往往寥寥數筆就能勾畫出一個鮮明的形象,例如《挪威的森林》中的敢死隊,戲份極少,但是一個嚴謹、刻板但是善良的書獃子形象躍然紙上。而整部《平凡的世界》出場人物極多,卻缺乏鮮明的形象,在我看來,只有田曉霞的形象給人印象較深,但是也過於高大全,不像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同時,書中存在太多與主線故事無關的支線人物,而路遙顯然沒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好主線故事與支線故事之間的關係,龐雜的人物消解了劇情,使得全書缺乏明確的重點,假如他少寫一些人物,就可以把主線故事寫得更為豐滿,例如孫少安制磚失敗之後可以不用靠貸款,而是自己的努力東山再起;孫少平如何適應煤礦的生活和工作也可以寫的更詳細,我想故事就要真正勵志的多。
此外還要說到田曉霞的死,很多人對此感到不解。田曉霞是書中最為完美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敢愛敢恨,對愛情執著追求,心中也沒有任何階級觀念,故而她的死也最讓人唏噓。我認為路遙安排田曉霞死,恰恰說明路遙本人心中也有著嚴重的階層觀念,內心裡認為田曉霞和孫少平階級差距之大,不可能結婚,但是安排他們分手又會影響田曉霞的形象,於是只能讓田曉霞死去,以此解決這個矛盾。也就由此浪費了一個絕佳的製造情節衝突的題材,他完全可以寫他們兩人如何因為巨大的社會壓力和現實壓力分手了。若干年後再見面,相視一笑,物是人非,白雲蒼狗。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部小說之所以能夠大熱,完全只是因為作者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給政府的政策唱了讚歌,符合了當時輿論導向的需要,絕不可能成為一部傳世的作品。


這是一個很不美好的世界,我討厭這樣的世界。
可是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又有著這麼多美好的人兒,我愛這些人兒。


路遙逝世22周年祭:走近真實的路遙

本人觀點:《平凡的世界》有兩條主線一條暗線,第一條主線是主人公之一的孫少平,一位有骨氣的「屌絲」,他的自尊、自重與獨立思考,種種不安於現狀與實現自己理想的拼搏,第二條是主人公之一的孫少安,一位有闖勁的「暴發戶」,以其來反映當代農民在變革時期的思想、心態和生活,,第三條是一條暗線,並不鮮明的配角田福軍,一位有理想的實幹家,以其來反映當代歷史背景下的幹部隊伍間的變化。

知識份子青年可以從第一條主線中找到共鳴,平民奮鬥青年從第二條主線中找到共鳴,第三條更多是歷史方面的反思,另外女性讀者也可以從細膩的情感部分(潤葉、曉霞)獲得愉悅的閱讀體驗,因此這本書發生在時代背景,卻不囿於時代背景。

以下是一篇上乘的文章

文/王愛忠

在新中國文學的天幕上,路遙猶如一顆流星,在短暫寫作生涯里,給中國文壇留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輝煌。其作品展現出奮鬥不息的昂揚鬥志曾經感染了無數讀者心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征程。可路遙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讓我們走近路遙,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透視其鮮為人知而又跌蕩起伏的內心世界。

  • 終生與貧窮為伴

路遙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北清澗縣,原名王衛國。他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身高只有1.5米左右的父親用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活重擔。為了生存,在路遙七歲時,父親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遠在延川縣的王玉德。對於路遙在父母家的生活,他最深刻的印象是飢餓與屈辱。父親性格軟弱,活得很窩囊,過的是被拋棄的生活。小時候,別人家的孩子把他打一頓,回來後希望得到家裡人的支持,但得到的是父親再打一頓。路遙一直在伯父家度過了他的學生年代。伯父也是農民,沒有孩子,家裡也很窮,他時常為買不起幾分錢一支鉛筆而發愁。當時,路遙衣衫襤褸,褲子破了不敢到別人面前,有人搞惡作劇,專門把他拉到人群里,惹得哄堂大笑。貧困艱難的生活給路遙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印象,他幼小的心靈受到極大創傷。

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里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為了證明自己,他參考了考試,結果從一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可伯父無力再供他上學,就找來勞動工具,讓他砍柴、放羊。他憤憤地把繩子、鋤頭扔進溝里,最後通過與家裡談判,勉強給每月25市斤糧票。不夠吃,學習完後,他在野地里找亂七八糟的東西吃。這段飢餓和屈辱的經歷對路遙的人生和創作心理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困難的日子裡》、《平凡的世界》等都有作者本人的苦難身影和辛酸烙印。我們可以感受到可怕的生活窘境以及少年路遙獨特的心理歷程。

  • 20歲的路遙

1973年,路遙作為工農兵學員被推薦上大學,因當過紅衛兵頭頭,北京師範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都不敢要他,最後延安大學中文系的領導申沛昌冒著風險拍板,路遙才邁進大學校門。大學裡,路遙的生活是很簡樸的。同學白正明說,一身灰的卡服是他的禮服,「老三樣」(白、黃、玉米發糕)吃飯後一碗開水沖菜湯是他很喜歡的美味佳肴。「兒子上大學前靠家裡,上大學後靠的是林達,林達是北京人,家裡境況好,在經濟上給了兒子很多接濟,就連背到學校里去的被子和褥子,都是林達給準備的。」路遙的養母李桂英老人說。

路遙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但他到北京領獎的路費還是給四弟王天樂(當時《陝西日報》記者)借的。路遙曾與朋友說過,《平凡的世界》那點稿費,還不夠他那幾年抽煙的錢。茅盾文學獎的獎金除了應酬文學界的朋友,就是還債。王天樂曾經回憶路遙獲得茅盾文學獎後的情景:「路遙在電話上告訴我,去領獎還是沒有錢,路費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讓我再想一下辦法。」這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是多麼的不可思議……一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沒有路費去領獎,更沒有錢去買自己寫的書!王天樂告訴他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找不來外匯。路遙只說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路遙在陝北農村有兩個家。四個生身父母和養父母,還有眾多兄弟姊妹,都需要他一一幫扶和贍養。何況故鄉的人們,遠親近鄰,七舅八姑,哪個鄉下人遇到難處,能不向這位出了名的作家伸手?在城裡還有小家,他極不善精打細算,日子過的真夠窘迫。路遙為改變自己經濟情況作過不少努力:為了賺錢,他還炒過股,甚至開價5000元給企業寫報告文學。但換來的5000元稿費,卻是在路遙病倒昏迷後才拿到的。去世後只留下1萬元的存摺和近萬元的欠賬。

  • 仕途的失敗與留戀

路遙七歲離開親生父母過繼給伯父,養母靠著乞討供養他上中學。路遙和家人當然是希望他能夠謀得一個公家人的身份,脫離農村進入城鎮,進而出人頭地、建功立業,贏得人們的尊重。但是中國城鄉二元經濟和社會結構、戶籍管理、計劃供應等制度在城鄉之間構築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由於「文革」的爆發,升學毫無指望,惟一的出路只能是回鄉當個農民。這對於路遙來說,是痛苦的選擇。但時代好像為路遙提供了一條更加快捷、輕鬆的道路。出於對毛主席的無限崇拜,他滿懷激情地投入到那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洪流中,依靠其出眾的寫作、演講、組織才能,從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一步一步當上全縣紅衛兵頭頭,晉陞為「軍長」。大聯合後,路遙以群眾代表的身份被結合為延川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成為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但是「好運」轉瞬即逝,在變幻莫測的政治鬥爭中,路遙跌向了深淵。在「清理階級隊伍」的政治運動中被罷免了縣革委會副主任的職務,於1969年年底被徹底趕回老家郭家溝村務農。這個只有十八歲的少年難以承受這種風雲突變的打擊,他哭了,哭得肝膽欲裂……他的干姐、作家劉風梅曾看到路遙在冬天穿一身白,白褲、白衫、白腰帶。後來問他為什麼穿一身白?他說他是給自己戴孝。這足以說明這種政治仕途的無望給他帶來的刺痛。

路遙是在政治仕途被堵死的情況下才決心從事文學創作的,但是他本人一生都沒有放棄政治。這在作品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來:且不說路遙在《平凡的世界》大段引用《人民日報》等官方報紙的社論,也不說這部作品中對各級官員之間複雜關係的描寫,就說路遙把孫氏三兄妹的愛情寫成都與高幹子女有關、孫氏三兄妹的愛戀者和競爭者的父親無一例外都是官場上的高官大官(而不是金錢上的富有)。這樣的安排,似乎印證了路遙看重的更多是社會地位、社會身份,而不是財富;潛意識裡也流露出他對高官顯貴的認可和渴望。據說路遙「文革」結束後在擔任陝西省文聯主席期間,在文聯大院里進進出出,勇猛而好戰,令他的對手們聞風喪膽。陝西作家賈平凹在《懷念路遙》一文中也曾寫到,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路遙)指著山下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里給賈平凹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然後把尿尿得老高。遠村在《路遙二三事》中曾寫到:「路遙曾說,每個人都無法迴避政治,但政治又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文學與政治從來未分過家。他病情十分嚴重,幾乎看不清東西,還堅持看報、看電視,關心十四大的人事安排,還說等他病好了,要把作協搞好。」這說明,在內心深處,路遙有著對政治仕途的留戀。可惜的是,關注時政的路遙無法成為一個政治家,縱然他具備政治家的天賦和氣魄。仕途失敗的陰影一直潛伏在他內心深處,即使「文學」這個神奇的藥方,也不能撫平路遙心底的傷痛。

  • 苦澀的婚戀

在引導他走向文學之路的好友、詩人曹谷溪撮合下,路遙在人生最為輝煌時刻與北京知青林紅展開了他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戀情。1970年延川縣招工,路遙爭取到了一個指標,但是他把這個名額轉讓給了林紅。生活總有許多說不清的巧合,渾身長瘡,折磨得兩個月不能行走的路遙被縣革委會宣布隔離審查。當天中午,林紅因路遙的「農民身份」而提出斷交,愛上了一位支工的解放軍下級軍官。林紅的離開對他有重要影響,路遙一生都沒有走出這段戀情所帶來的幸福與陰影。在他的成名作《人生》中,走進縣城變為城市人的高加林拋棄農村姑娘劉巧珍可能就是北京知青林紅拋棄路遙的翻版。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曉霞也可能有林紅的影子。

仕途失敗、初戀受挫,路遙痛不欲生、徹底絕望,不得不回到農村。在乾爸、大隊支書劉俊寬幫助下,當了民辦教師,重新過起物質上窮困和精神上孤獨的生活。他只好用寫作來充實自己,因時而在曹谷溪主編的《山花》上發表詩作最後被借調到縣委通訊組。這時,頗具文學才華的另一位北京知青林達走進了他的生活,用愛撫慰了他的創傷。路遙考上延安大學後,大多經濟來源是靠林達資助的,正是因為有了林達,路遙在延安大學能夠安心讀書和進行文學創作。

路遙和妻子林達昔日合照。二人相愛兩年後結為伴侶,遺憾的是在1992年路遙逝世3個月前,兩人簽了離婚協議。

路遙離開延安大學後擔任文學期刊《延河》編輯,到西安工作。後來林達也分配到西安電影製片廠。他倆1978年1月結婚,1979年生下了他們的女兒路遠。遺憾的是,婚後生活並沒有起初想像的那般甜蜜,更談不上和諧、幸福。他沒有享受到夫妻之間真正的恩愛,或者說這種恩愛的時間十分短促。作為「農民的兒子」的路遙希望妻子是一位能體貼入微,對自己學習、工作,都能夠有所幫助的妻子。在潛意識裡,也許只有《人生》中的「劉巧珍」才是他最好的「媳婦」,但林達是一個具有「小資」情調和獨立意識、事業心極強的現代知識女性。讓她放棄事業心甘情願地去做一個家庭婦女,那是萬萬不可能的。而半夜寫作、通宵達旦,早晨從中午開始,尤喜獨處而又時常「封閉」自我的路遙讓林達難以適應、無法容忍。在林達看來,她希望有一個體貼自己能夠保持正常的夫妻生活的好丈夫,而不是一個不管家,甚至一個不管她的貼著各種光環的「聖人」。在生活習慣、性格上的差異也越來越凸顯,一度達到激烈衝突的程度。短短几年時間,路遙和林達就行同陌路。

1980年秋末冬初,回到延安的路遙向自己的好朋友、陝西作家高建群訴說自己的不幸。他在延安呆了三天,為了安慰路遙,高建群在賓館裡陪他住了三天。之後為他寫了一首詩,詩中有這樣句子:「自然,我們的生活無限美好,歌聲總是多於憂愁。但是,誰能保證說,我們沒有被命運嘲弄的時候。有一天早晨一覺醒來,生活突然出現了怪誕的節奏,你的妻子跟著別人走了,一瞬間你是多麼孤獨!」以後的幾年中,林達多時提出離婚,路遙因《人生》小說與電影轟動全國,他怕給自己造成負面影響,更怕給自己親愛的女兒帶來很大的傷害而一直是一拖再拖。在寫作《平凡的世界》過程中,路遙四弟王天樂也是想讓他先離婚,不要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不如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結果還是因為他女兒的問題,又一次放棄了調養身體的機會,繼續過著「二個蒸饃,一根大蔥」,飢一頓、飽一頓的無規律生活。在辭世前三個月,林達扶起病床上的路遙,他在離婚書上籤了字。

路遙和女兒。身為人父,路遙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曾為了讓女兒吃上西餐跑遍全城。

婚姻不幸,路遙深深陷於夫妻感情破裂的深谷之中不能自拔。在他苦難屈辱的心靈深處也埋下絕望與無奈。路遙苦澀的婚戀影響著他的創作,他作品中的婚戀無不具有悲劇色彩:如田曉霞在洪水中喪生,孫少平走進一個孤兒寡母家庭;秀蓮好日子剛開始就得了絕症;田潤葉對愛情苦苦守望並成了官場利益圈中犧牲品,最終守著李向前終其一生;郝紅梅一心想走入上層,卻婚姻不幸嫁給軟弱的潤生;金波因戀愛而被開除軍籍,再次尋找已是物事人非;模範夫妻侯麗葉莫名其妙投入第三者懷抱……作品展示了相對複雜的愛情,結局卻往往具有作者本人婚姻失敗的陰影。

  • 內心世界的孤獨與無奈

路遙卑微的出身、少年苦難屈辱的陰影註定要產生一種無法適應周圍環境的自卑,他性格孤僻,不願接觸社會。從表面上看,是高傲的路遙,風光的路遙。他也說過一些大氣磅礴的話,使人感覺到他生命中的每個細胞都充滿了「天降大任於斯人」的激動。他對國內一些當紅作品很少有溢美之言,經常是流露微詞。對全國的作家,他看上眼的也沒幾個人。在文學界,他基本上沒有什麼朋友,也可能因為他太實在、不善於應酬。他看不見塵世種種,眼睛只盯著自己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他自覺不自覺地傷害著親人,傷害著朋友,傷害著同事,他陷入了思想者特有的孤獨。王天樂曾說過這樣一件事,說路遙骨灰在西安三兆公墓存放了三年後,必須重新安放,墓地選在了延安大學校園。於是第一天他和弟弟王天笑把路遙的骨灰搬到作協院里,可悲的是沒有一個人前來為路遙送行。他說決不為路遙感到悲哀,主要是覺得這個院里的儒士和名流們有失學者風度。是啊,路遙都去世三年了,作協大院里的朋友們還不能放下心中的不快么?

在《平凡的世界》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路遙吐露了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文學圈子向來不是個好去處。……你沒成就沒本事,別人瞧不起;你有能力有成績,有人又瞧著你不順眼。你懶惰,別人鄙視;你勤奮,又遭非議;走路快,說你趾高氣揚;走路慢,說你老氣橫秋。這裡出作家,也出政客和二流子。在這樣一種機關……最不忙的就是文人先生,可以一杯清茶從早喝到晚。……這些地方雖然聽不見槍炮之聲,且有許多『看不見的戰線』。」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心高氣傲的他無法融入當時的環境。路遙是鬱悶的,人們很難讀懂路遙。其實,坐在平房小院里,不停地抽著煙仰望天空,若有所思,憂鬱、寂寞、孤獨的路遙,才是真正的路遙。現實的世界裡,沒有人與之同行,他的靈魂在孤獨與痛苦中遊盪。是啊,他把自己沉浸在文學創作的忘我之中,塑造了一個個寄託個人訴求的硬漢(如馬建強、孫少平、孫少安等)形象,掩蓋著其內心的悲憤與無奈。他想通過自我奮鬥,驅逐那些蟄伏內心濃烈如斯的自卑情緒。不管上天怎樣冷酷無情,他都要認真耕耘這片生活的土地!

  • 文學殿堂的艱難跋涉

無庸諱言,路遙從事創作的動機也有很強的功利性,出人頭地、建功立業的意識遠遠強於對文學的愛好。文學更多的是一塊改變身份從農村進入城市的跳板,他試圖用文學打拚出一條人生新道路。在好友曹谷溪幫助下,路遙憑藉創作才能在延川縣站穩了腳步。1972年8月2日《陝西日報》報道:「城關公社劉家圪嶗大隊創作員路遙同志,一年間創作詩歌五十餘首,其中六首發表在報刊上」。正是由於路遙創作上的突出表現,在一些人的質疑聲中,他進入了延安大學中文系,從此徹底改變了他的農民身份,真正進入了城市。1976年8月,經陝西省作家協會爭取,路遙被分配到陝西省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刊物《延河》做編輯工作。這對於路遙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獲得了從事文學創作的必要條件,文學也成了他今後必走的人生之路。

路遙一直在追求著自己的人生夢想,可他的文學之路並不平坦。當中央還沒有對「文化大革命」作結論,別人還在喊「文化革命好」的時候,他逆風而動,以超常的勇氣與遠見卓識,寫出一篇聲討文化大革命的六萬字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他寄給了在全國的各大型刊物,可都給退回來了。沒有人理解他的小說,也沒有人敢發。他當時很苦惱也很無奈。他說他還要往外寄,如果這次再寄出去不發表的話,那他就把這個作品撕掉了。後來,《當代》慧眼識珠,尤其是得到老作家秦兆陽的欣賞,才得以在這個雜誌上發表並獲全國第一屆中篇小說獎。《驚心動魄的一幕》的獲獎,增添了他前所未有的自信,這部作品奠定了他向更高目標攀登的基石。1981年6月,不到三十二歲的路遙,以頑強的毅力,用了二十一個晝夜,創作完成了十三萬字的中篇小說《人生》。他自己認為可以開創一個時代的作品,寫出來後先後寄給幾家刊物,可還是被退稿。但他堅信並預言:要麼巨大的成功,要麼徹底失敗。結果《人生》果然讓路遙一舉成名。《人生》對於路遙的創作生涯來說,是屬於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在陝西文學界的地位。

賈平凹曾在路遙逝世十五周年時作祭文評述路遙:「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是的,路遙以他苦難掙扎的一生,在廣袤的陝北高原上譜寫了一曲濃烈而滄婉的信天游。

這時候的路遙其實也負載著極大的心理壓力。他無法忘記與他的文學教父柳青的一次談話。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而他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路遙一直為此而感動。而當時,有一種論斷,認為《人生》是路遙不可能再逾越的一個高度。可爭強好勝的路遙很難承認《人生》就是他的一個再也越不過的橫杆。十三萬字的中篇小說,不足以安慰像他這樣懷有遠大抱負的靈魂。他要完成最尊敬的文學教父對他的囑託,在更大範圍和格局上,確立自己的文學地位。於是,路遙背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開始了他文學的遠征。這又是一次挑戰,他要用他的青春、他的生命做賭注去製作屬於他自己的鴻篇巨製!

《平凡的世界》這座輝煌藝術大廈,路遙建造的並不輕鬆。第一部全部完稿了,過去發表過他的作品的一些刊物(都是些有影響大刊物),把這部作品看過後,紛紛都給他退稿了(大多認為不適應時代潮流,屬老一套「戀土」派),輾轉了幾個編輯部,最後由謝望新主編的廣東《花城》雜誌表示願意發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問世之後,路遙沒有贏得掌聲與喝彩,相反卻遭遇文學評論人士的當頭棒喝。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描是路遙的摯友,據他回憶:「1986年的冬季,我陪路遙趕到北京,參加《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研討會。研討會上,絕大多數評論人士都對作品表示了失望,認為這是一部失敗的長篇小說。」很多評論家認為《平凡的世界》相較《人生》而言,是個很大的倒退。嘔心瀝血創作的一部長篇,居然沒有得到「主流」的認可,路遙的心情灰暗到了極點。回到西安,路遙去了一趟長安縣柳青墓。他在墓前轉了很長時間,猛地跪倒在柳青墓碑前,放聲大哭。有誰能理解路遙眾人皆醉唯他獨醒的悲愴呢?

在當時中國文學運動中陷入孤立境地的路遙,對此還是有充分的精神準備。因為他堅信,孤立有時候不會讓人變得軟弱,甚至可以讓人在精神上變的更堅強!路遙對白描說他要繼續寫下去,寫第二部,寫第三部。可就在抄寫《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時,路遙本來沒有恢復好的身體再次出現了問題,吐了血。他告訴王天樂,說這輩子是沒吃沒喝,還打了半輩子的光棍漢。王天樂讓他立即停止第三部的寫作,並為此發生過激烈的爭論。路遙說,他已經考慮好了,他要用生命去結束《平凡的世界》。是啊,他不想讓自己的文學夢想同肖洛霍夫、柳青一樣因生命突然終止而成為殘破的遺憾。

六年的文學遠征,流血、流汗。《平凡的世界》終於在他頑強毅力支撐下圓滿完成,並一舉奪得中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這曾經被認為是一部具有內在魄力,具有博大恢宏「史詩般品格」的現實主義力作,應該說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收穫。但此時的路遙已明確感覺到了死神的侵襲,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這位原準備站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台發表演講的作家,又堅持完成了不朽的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而後帶著未竟的事業,離開了這個平凡的世界。

  • 路遙故去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年僅42歲的路遙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醫治無效,走完了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他活得太累了,非人般的勞動得到的全是苦難:屈辱的陰影,仕途的失敗,苦澀的婚戀,環境的掣肘。他的內心的苦衷難以忍受。唯一能夠釋放的渠道和寄託只能是文學創作,可艱難跋涉的文學之路也是充滿荊棘。但他清醒的意識到,作家的勞動絕不僅是為了取悅於當代,而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待。他深信,歷史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因為他認為一個沒有喪失普通勞動者感覺的人,一定會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因此,他要以生命為代價,以血為墨著華章,為我們彈撥一麴生命絕唱——《平凡的世界》!

無論中國當代文學史學界表現出怎樣的冷漠,我們都不會忘記路遙。苦難的人生旅程,詮釋了他「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人生真諦。不由讓我們想起魯訊先生的一句話,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血、是牛奶。這也正是路遙平凡而又短暫一生的寫照。路遙是農民的兒子,他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愛著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平凡的人們。他和他的作品奉獻出的精神食糧,激勵了和正在激勵著平凡世界裡的人們於逆境中自強不息,在苦難中搏擊人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路遙還活著!

轉載自:路遙逝世22周年祭:走近真實的路遙
這些都是一些我很早之前讀過的有意義的評論
馬平:比《平凡的世界》更平凡——路遙筆下的流星年華
評論家李建軍:別用消費主義誤讀《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曾遭退稿 編輯:我個人不可能超越時代
澎湃聯播|黃土高原的兒子,習近平和孫少平兄弟的苦難與命運
《平凡的世界》為什麼這麼火
尋找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揭示社會矛盾的深刻性
為什麼非要《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終評】《平凡的世界》拿什麼與今天對話
每個人都有故事(組圖)_網易新聞中心
[洞見]《平凡的世界》與當下時代的錯位
青年文化論壇


1、言必稱文學!對於文學來說……巴拉巴拉……
嚇死人吆。
將各類知識分門別類是人類無能表現。一旦分門別類後,知識就不再是原本的樣子了。文學……文學是個串串!

2、一本小說的偉大,回到其本身。
優秀文字的中心從來都是人,人本身,從來是生活,生活本身。從來不是什麼結構、視野、時代背景,語言修飾之類的。

3、關於結構及情節。
藝術源於生活,卻未必高於生活。生活的戲劇性,卻超過藝術的想想!
你所不理解的,認為無邏輯的,覺得不可能的事情,無時無刻不發生你的身邊,只是,你不知道。

4、文學……文學和勵志。
文學是脫不開勵志的,不論誰,都會從書中汲取人生的營養。不能端起碗吃飯,放下筷子就罵娘呀。人家喊了一聲娘,你還得一起打了。

5、為什麼是《平凡的世界》?
《百年孤獨》,鄙人不才看了,中文版,英文確實看不懂,所以到底寫得咋地個,不知道呀。中文版看完,覺得故事寫得行雲流水,引人入勝。但是我並沒有讀懂,我瞎猜哈,大家都沒看懂,都說好就是了。
《平凡的世界》,我瞎猜的哈,正負面評價這是一個,一些人讀懂了,另一些人不以為然了,的情況吧。
只是一本書而已,別人說好,又何必非要覺得她那麼不順眼呢。也許,這是文學的規則吧!

6、什麼是《平凡的世界》?
孫少平回到了礦山,他還很年輕。
學習了許多,經歷了許多,思考了許多,他已經成長為一個能夠坦然面對人生的人。
無所求,
即是平凡。
無所求,卻向前走,這卻又是不平凡!


年輕的文學家不會明白,為什麼無所求?
就如同,溫室里的花兒永遠不知道,狂風暴雨猛烈,人畜欺凌可怕。
只有在經歷過,理解了人生規則後,才能走向平凡的不平凡。


思考良久,儘管我知道當我寫下這一段話時會招致諸多人的不滿,但作為一個號稱有獨立思想的人,我決定還是說出來:

《平凡的世界》絕對是一部通俗的平庸之作,它更像是俞敏洪的勵志語錄加上瓊瑤式的自我意淫雜糅而成的,小說塑造了兩個近乎完美的「瑪麗蘇」似農村青年——少平和少安(我也是農民,這裡絲毫沒有貶低農民的意思)

其中一個白天搬磚晚上看世界名著,看的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你確定這不是雷鋒似的上進好青年嗎?另一個帶領鄉親們勤勞致富,你確定這不是華西村的老書記嗎?

通篇對祖國形勢一片大好的由衷讚美,掩蓋不了其思想上的極度平庸,其現實主義風格更是對80年代興起的先鋒文學的「批判」,比起余華的《活著》、陳忠實的《白鹿原》不止差了幾個十萬八千里。


多年沒讀過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是在每天往複的地鐵上讀完的。就像每天穿梭在兩個世界裡,摩肩接踵奇怪味道交織的地鐵早高峰,與遼闊的黃土地上回蕩的信天游。路遙的文字平實沒有屏障,總能很輕易跨入其中。

而這個平凡的世界又常常牽引我走出來,讓我想起父輩作為孫玉厚、少安這樣的角色,回憶起他們的很多想法和行為。想起自己因為文革中途輟學的大爹一直不放棄手中的書,甚至想要與我探討福樓拜,而我曾對此覺得可笑。想起他們窮盡所有積蓄,堅持讓學習並不出色的孩子上學,最後通過各種親戚關係把孩子送進縣城的體制內。當所有兒女都安定下來之後,在村裡蓋起了三層小樓然後覺得一生圓滿,受到村人讚譽,準備享受飴兒弄孫之樂。「崇拜教育、崇拜體制、崇拜財富、小農心態、對美好生活的企望」。他們的影子與小說里的人物交織著,這著實是平凡人的故事。我甚至發現這是我第一次站在農村親戚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生活,開始理解,開始透過少安、少平的故事看到他們對生活的抗爭,看到不屈改變的追求。村裡的「能人」只是缺一個舞台,也許更重要的還有承擔風險抓住機遇的膽識。不是每個安分守己的莊稼都可以有少安般的魄力。

我們的生活不能對比,就像少平第一次面對黃原繁華的驚訝,而我並不會因為身處上海而對這種驚訝嗤之以鼻。相反,已經完全融入了書中的角色,省城的繁華似乎超過了自己剛來上海的衝擊。書中的情節一直跳躍出來與自己周圍的現實存在進行著對比,因而觸碰出更多感觸。而全書留給我最深的關鍵詞是:「勞動」「苦難」「愛情」

勞動。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非常反映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小說,自始至終對「創造價值的勞動」進行的絕對而高度的讚美,村裡倚靠「投機倒把」的人似乎也沒有一人是正面形象。金富以小偷的身份,滿銀以不成器的失敗者形象。在當時的大潮下竟然沒有出現一個「正當投機倒把者致富者」出現。即使是改革尖銳分子,小說所讚揚的都是少安之類倚靠「創造價值的勞動」致富的人。在當時「投機倒把」是犯罪,這是時代下的必然結果,也反映了在轉型年代最主流的價值觀,這正是小說的時代特色而非局限性。 小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平對勞動的追求,也許只有在繁重的勞動中才會讓他忘卻自己的現實負擔,而他也正是通過勞動在自己的平台上一點點改變地位。少平做小工磨爛脊背但自得其樂,想到自己實習白領工資無所事事的空虛。我似乎理解了少平的心態:勞動不僅僅是謀生手段,更是每個人的第一需要。安閑不是上進少年享受的狀態,少平寧願去做小工也不願在和少安合夥燒磚,他渴望用自己的勞動創造自己的天地,即使途徑非常艱辛。對少平來說,更重要的是:勞動是忘卻苦難的途徑。這是相同年齡的我們少有體會的。然而,這對勞動的渴求也終究只會出現在年輕人身上,當少年的激情漸漸退去。這是個沒有結局的故事,在我的結局裡,少安會選擇依靠關係被調回省城,少安的可貴是年輕人的可貴,但終究會屈服於生活。

苦難。時代變遷下小人物的故事,小說的節奏便是在一個個苦難組成的波峰中交錯進行的。總會在我覺得「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時晴天霹靂:少安的破產,曉霞的死,班長的死,少平的受傷,秀蓮的肺癌……相比於《活著》的絕望,這樣的苦難卻總讓我堅信之後的希望。總有這樣的想法:少安、少平、俊武這樣的能人註定會出人頭地,而這些苦難就像《西遊記》里的九九八十一難,一定會有一個happy ending。以看《西遊記》的心態看《平凡的世界》,苦難的意義便是成長。即使面對小說並不圓滿的結局,我的心中依然會繼續之後的故事,少安和少平永遠不會因為苦難一蹶不振,他們的幸福似乎成了我心中的必然。小說會讓苦難中的人燃起信念:我在成長,以後生活的甜蜜是充滿希望的。目前我並不處於這個階段,並沒有太多感觸。

愛情。小說里的戀愛關係實在是狗血,足夠畫出一幅複雜交織的人物關係表出來,堪比偶像劇。「少安+潤葉」組合與「少平+曉霞」組合的對比,兩兄弟對此的不同態度。「門第與愛情」似乎是一個怎樣演繹都不疲倦的話題,特別期待「平霞戀」最後的結局,而路遙卻殘忍地讓曉霞死去,因而巧妙得迴避了這一矛盾。而我甚至一直期待著後面的情節里曉霞被村民救活,能讓讀者這樣的想法的確是作者高超之處,這樣的遺憾似乎勝於一個傳統的「門第與愛情」的或好或壞的結局。繼承小說複雜狗血的風格,我續寫故事裡,少平和惠英嫂結合在了一起,兩者都有情慾,在單調壓抑的環境下結合似乎是必然。覺得各種狗血的愛情關係實在是本篇小說的羅嗦之處,但依舊瑕不掩瑜。

對於我個人來說,小說最大的意義在於「讓我走進那個變幻的時代,站在人物的角度上去思考,激發了我對周圍人的理解。」覺得隨著經歷的豐富,再讀這部小說又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感觸。 《平凡的世界》容納了大背景下太多不同的元素。自己每一個不同經歷與之碰撞會有不同的體會。小說充分博大,這便是其魅力所在。


一部給我力量的小說。


平凡的世界 會是是推薦給孩子的作品。

系統性的解讀可以參考@黑色菠蘿 ,甚至還可以補充更多,但太累了,只有零星的感想如下,推薦給關注人的本質的人:
1,將背景剔除,將故事剔除,你會看見平凡的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慾望,有道德,有軟弱,有堅強,有幸運,有不幸...所以,平凡的世界,看起來美好,實質上暗流涌動;看起來惡欲橫流,實質上善意永恆。

2,本質上的愛情,都是潤葉式的,我們會接受這個世界給我們的;本質上的愛情也是秀蓮式的,由心而生。

3,我堅信:每個中國人,當他年老時,回頭來看《平凡的世界》,一定會在故事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那個時候,你會明白,路遙為什麼會給幾乎每一個人都安排了一個完美的結局,因為那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希望的。

4,在我的閱讀史中,他是和《悲慘世界》在一起的作品:厚重!所以,《平凡的世界》永遠不會過時。當然,我有點兒擔心,它長的那麼土,會有人知道它是和氏璧嗎?

5,是的,平凡世界裡的故事沒有高鐵和IPAD,但,人,沒有任何不同。
這是我在農村十幾年,在城市十幾年發現的,這個世界上,塵土裡的蒙昧鄉人和光鮮的現代城市人,沒有任何本質的不同。

6,閱讀《平凡的世界》,理解每一個人的選擇,你會理解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然後,有一句曾經的流行語叫:「你會和這個世界和解!」?

7,如果你感覺到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個時候是看《平凡的世界》最好的時候。忍、韌、仁!


看完我的評論千萬不要罵我!(劇透啊,慎入!!)
我看完這本小說最大的感受就是,寫的太理想化了。其實可以把它寫的更現實一點。比如,怎麼少安一想結婚就能找到這麼合適的媳婦,你完全可以給少安找一個性格十分差勁的惡女的,不僅好吃懶做,還就喜歡挑事,讓家裡不得安寧。以當時的狀況少安也得接收;潤葉雖然也很慘了,但是還可以更慘嘛,向前腿斷了,就應該連性生活的過不了!要不就是生個小孩是小兒麻痹。少平常年在煤井裡面,怎麼著也得得個肺癌什麼,蘭香第一次高考生病了,沒考上!金秀遇見壞人,不幸被XX了,郝紅梅忍受不住寂寞,和一個二流子的正在做那事,被剛和父親大吵一架打算無論如何也要和郝紅梅過一輩子的潤生一開門撞見了。。。。
看慣了冰與火之歌的人都有這種感受,僅僅是給角色們一點痛苦是根本不足的,要讓他們知道禍不單行,要讓他們知道墨菲定律。痛苦也要暢快淋漓,這樣奮鬥起來才好看。不然,總感覺軟綿綿的,剛給一巴掌,立即給個甜棗,沒勁透了!


=================================================================================
看看吧,我都說了,看完我的評論別罵我,還是有人質疑我的審美狗血
說什麼書名叫平凡的世界
好了,孫玉厚家很平凡嗎?
一共三個兒女,大兒子成了全鎮首富
二兒子成了國企工人,還和市委書記的女兒談戀愛
女兒成了大學生
你從哪裡來看出來這家人平凡的!!!!
反正直到今天我看到的農村都沒有哪一家是這樣的,更別說是那個年代了,你覺得這叫平凡??
作者太善良了,給的東西太多了,生怕把這些人脆弱的自信心給破壞了
挖完一個坑,迅速就給埋上了,給的還更好
少安不跟潤葉好了,馬上就能找到一個比潤葉更適合自己的姑娘。不僅勤勞持家,還為了少安什麼苦也吃得了,不聲不響就生個大胖小子,娘家也算比較富有,每到關鍵時刻回娘家總能拿到錢,這叫平凡?
少平沒什麼能力,沒什麼背景,不踏踏實實幫助家裡脫貧致富,總是幻想什麼外面的世界,沒有市委書記女兒的幫助很可能要灰頭土臉的回家來,現在不僅成了吃公家飯的,還人模人樣成了領導,這叫平凡?
為什麼作者開掛就行,我期待一下挖坑就不行?


感觸最深的是孫少平的結局。想了很多為什麼他最終決定回到銅城。以下是我的思考。
1.天性——勞動。文中不止一次說孫少平用勞動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用身體的麻痹對抗失戀等問題的精神侵蝕,用身體的勞累體會他看來的書籍中與他相隔甚遠,本質相同的生活真諦。勞動是庄稼人骨子裡不安分的體現,但也同時是他的宿命,他沒有紮實的文憑,是知識分子中的野路子,但是對生活深刻的理解,逐漸讓他正視自己粗鄙的職業,也不吝嗇對用知識創造價值的人(蘭香,金秀,養民等為代表的城市知識青年)投來贊語的目光,所以在他眼裡,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只不過是一種各人創造自己價值的不同途徑,同樣都是光彩的人生,因為在他少年的時候面對養民不告狀金波找茬的事情中就領悟到,平凡不等於平庸,再平凡的事也可以體現不平凡的人格來(書中寫了)。

2.出身——農民中的野路子的知識分子。他對生活的理解深刻,但思想再不凡,沒有上大學,沒有一技傍身,靠什麼活?只能賣力氣!這裡可以對比兩個人,一個是他妹妹蘭香,一個是杜麗麗(估計很少人會想到她)。蘭香繼承了孫家濃厚的家族觀念,小小年紀幫家人減輕負擔,但她是幸運的,高中是正經學下來的,不像少平那兒會天天搞活動分心,她考上了重點大學後,知識開闊舉止瀟洒,毫無農村丫頭的小家子氣,還談了家世學識頗好的男朋友,這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跟少平相比她是正兒八經的高級知識分子。而杜麗麗呢,自命不凡,追求玩味的生活,一心想用浪漫主義洗盡平凡,最後走在道德邊緣而無法自拔,想要不平凡的生活,本質上是對生活的認知處於混沌狀態——她不知道她到底要什麼,所以她又愛那個痞性不羈詩人又愛自己平凡的丈夫。所以孫少平擁有了孫家一貫的天資,和追求人生卻不斷自知自省的品格,但他沒趕上蘭香的時代,卻又比杜麗麗懂得什麼叫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所以他即使擁有思想和追求這兩個特性,卻被「生活的出路」堵得死死的,一個思想不凡的少年,卻沒有技術,沒有文憑,他該通過什麼手段證明自己的價值?他想通過勞動(嚴格意義來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升華自己對生活的認知,倘若留在城市紛繁複雜的人際交往和工作應酬中,就好像雙腳離開了地面,他會不適應的,他樸素的生活就是他的歸宿。

3.結局的意義。孫少平,思想不凡的人,選擇了常人眼裡最平凡的生活,我想這樣的結局是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中建立思考,思索我們生活的意義。14:00


剛看的時候是高中,覺得很激勵很感動。但看完再看別的小說,很快就忘記了。

大學後回頭跟人聊起這本書來,我說了一個觀點讓對方很不認同:我說,作者格局太小了,想像力基本停留在農村村長的水平。舉例:想說明主人公吸引人,就給安排了一個田曉霞這樣的十全十美女朋友,身家高貴長相漂亮又是省台記者,這,也就是農村村長能想到的農村出去男孩最好的結局了。但是,然後呢?他們會怎麼面對逆婚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壓力?這超出了作者的想像力,他不能想,不敢想,不願想,只能安排田曉霞談上戀愛馬上淹死。還有一樁婚姻,時間長了不記得名字了,大意是男高女低婚後女方本來不樂意結果男方車禍壓斷雙腿女方居然回心轉意愛男方了!這違反了人性,非常牽強,但是政治正確——正面人物怎麼能學安娜卡列尼娜呢。

然後……對方就拂袖而去說我心理太陰暗了T.T


既然題主問的是讀完有何感想,那就單純地談一談主觀的讀後感。
我讀這本小說是在高中,當時的感受是:
1. 有力量。力量來自於講故事的方式,這樣全面而細緻的敘述自然而然給人一種厚重感;同時,力量也也來自於書中對人生苦難的追問。
2. 情感動人。親情與愛情的表達很能調動人的情緒,是能讓讀者的心情跟著故事的推進隨之起伏。
3. 對現實的理想化偏重。小說叫「平凡的世界」,對現實描寫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所寫之人所敘之事所表之情都存在於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中。但是,從另一方面,我的主觀感受是,小說把「人」與「社會」的複雜性(或者乾脆說是醜陋的一面)寫的單純了一些,感動之餘會有一點失真感。我突然想到相聲瓦舍的一段對白,開個玩笑
-「你說我是不是把蔣委員長形容的太好了,聽起來怪假的?」
-「我覺得你把中國人形容得太糟了,聽起來怪真的。」

總結一下,我的閱讀體驗是,這部小說很好看,文筆紮實,故事動人,能帶來很多思考,以及正面的、勵志的力量。但也有不認同、認為值得推敲的地方。值得推薦。


對這本書也得好好叨嘮一些:
都說《平凡的世界》是青少年勵志讀物,是傳承的經典,其實兩遍讀下來,我真的感覺一般。
勿噴,以下給出理由:
《平凡的世界》文章樸實不假,但是總過於太過樸實,平凡的人生總有太多的相似處,例如路遙的另一部作品《人生》,再如文章多處「眼中噙滿了熱淚」,好吧,我已經疲勞了。比如後來非要勞燕分飛,死的死,傷的傷,在增添藝術性的同時,就覺得得不那麼真實了。要麼追求樸實的情感,要麼追求跌宕的劇情,一部作品走到兩者中間,要麼你是天才,要麼是一部二流作品。最不精緻的就是語言真的太蒼白了,而且冗餘綿長。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把文字刪去一半,然後再刪去一半,才是好作品。
所以說,如果《平凡的世界》文字壓縮到一半,絕對是部好作品,最起碼現在還算不上傳世的經典。


很早就聽過這本書,一直沒看,後來出來留學了,一開始心裡非常孤寂就把這本書下載來看,當時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因為我自己生在農村,上面有哥哥和姐姐,小時候家裡很困難,父親在國企三年沒發工資,老媽平時靠種地養豬供我們三個上學,當時是2002年,哥哥考上大學,姐姐也要上學,我準備上初中,老爸堅持要讓去縣城的私立中學,學費就是6000元,老媽當時又大病一場,躺在病床上心急如焚,家裡不進一分錢,還要花那麼多錢,只能把以前的舊毛衣找出來翻新,織出一件將來我們就可以少買一件衣服,那段時間的所有事情真的像是刻在心裡永遠不會忘一樣,就這樣老爸去工廠鏟樹皮,老媽餵豬種地撐過了四年,家人終於等到了哥哥大學畢業,當年大四快畢業那個年,家裡寫春聯,他堅持要寫一幅,至今還記得寫的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農村的孩子有幹勁,敢闖蕩,吃了很多苦,也經歷了迷茫,睡過澡堂,吃麻辣燙和二鍋頭躺在馬路上睡著被帶進公安局,買一瓶啤酒坐在觀前街前看街上的美女,一瓶啤酒喝了一天一天沒有吃飯(都是哥哥後來告訴我的)。後來進了這家外企做銷售。正如我那不識字的老媽一直認為的那樣:一定會越來越好的。當哥哥年薪還只有幾十萬的時候,不顧其他人的反對要送我出國讀書,從小家裡雖然很困難但我覺得是最受寵的,不僅老爸老媽寵還有哥哥姐姐寵,一來到很不適應,語言壓根不會,沒有幾個中國人,心裡壓抑,孤寂,然後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就像我被選中了,哈哈哈,開玩笑的,開始好好學習語言,早上早起打工,晚上睡前看一會兒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當時真的是支撐著我。後來用一年整的時間過了日語一級,然後申請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大學院。出來這幾年間,老哥生意越做越好,老爸老媽也開始不那麼忙,我也有了小侄子和小外甥女,一切都像老媽一樣的那樣一定會越來越好。當你看一本勵志書時覺得他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的時候你就知道它有多好了。我想我也應該像書上一樣去努力。


正好前兩天在語文課上做了一個關於《平凡的世界》的書籍推薦。談談自己的感悟吧。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雖說是一部農村題材的小說,而且發生在那樣特殊年代,但這部小說卻給人一種很強烈的共鳴感。無論是對親情的認知,對友情的理解以及對愛情的感悟,即使我們離那個年代已經久遠,即使我們身處優越的城市,但這種對於人生的思考卻緊緊牽動著我們的末梢神經。這種共鳴感也正是讓我們讀罷書後一直在思考些什麼的原因。

這本書的主題是奮鬥。奮鬥這兩個字太重要了,讀完這本書,你會多了很多的正能量。或許是現在的小說動不動就是校園暴力啊社會黑暗面啊。所以這本書,就像是冬日裡的一縷陽光,默默催動著你。我覺得這書比那些所謂的心靈雞湯強多了,它沒有那些陳詞濫調,只是無聲的激勵著自己。
人需要一些正能量。


推薦閱讀:

TAG:路遙 | 平凡的世界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