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制購物慾?
還是忍不住要買衣服或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雙十一來答一發。
每年一到個時候,幾十條簡訊都在提醒你,「雙十一」又到了。你登陸網上超市,本來是因為家裡的洗手液或者紙抽用完了。結果,看到撲面而來的促銷信息,還是忍不住在購物車裡放了一百件東西,儘管它們並不在你的購物清單上。
而這個時候的新聞里則會報道瘋狂購物導致的千奇百怪的例子。我們經常會用「購物狂」、「剁手黨」來稱呼那些衝動消費的人。在心理學裡,這樣的行為被稱為強迫性購物(Compulsive Buying)。
什麼是強迫性購物?
在正常範圍內(不過度、不影響社會功能)的購物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
? 你經常在沒有思考自己在買什麼、為什麼買的情況下,就花了錢;
? 在花錢時,你根本不會去想自己還有多少錢;
? 你習慣將購物當做產生快樂,或者獎勵自己的方式;
? 想到你的某個朋友已經擁有了某樣商品,你就止不住地想要擁有它;
? 你隱藏起自己買的東西和小票,在自己的真實花銷上撒謊;
? 很多買回家的東西一次都沒有用過;
? 每次買完都很後悔,但還是停不下來……
那你可能是一個強迫性購物者。
在一個世紀以前,德國心理學家Emil Kraepelin就提出了 Oniomania(購物癖)的概念。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後,這一現象才真正開始為精神健康領域所研究。
強迫性購物障礙(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目前未被列入DSM-5診斷條目,根據Kellett和Bolton在2009年的定義,強迫性購物是「由不可抗拒、無法控制的衝動引發過度的、價格高昂的購物,並在購物上花費大量的時間——通常由負面情感引起,最終導致社會、人際和經濟上的困難」。
雖然從字面看上去很像是強迫症或者衝動控制障礙的一種,但心理學界的研究都傾向於將其劃分為成癮類(Addiction),也就是說,強迫性購物更接近酒癮、物質濫用等行為,因此也會被成為消費成癮(spending addiction)。購物狂在買買買的瞬間產生的欣快(euphoria),和有賭癮的人在放下賭注的那一刻的大腦活動類似。
在需求層次理論中,衣食住行本來是5個需求層次中最基本、最低層次的需求。但強迫性購物者會混淆需求(needs)和慾望(wants)的區別,他們會錯誤地認為,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也都是自己「需要」的。當你對購物的狂熱到達一定程度,狂熱便只聚焦於「購買」這一行為本身,而與真正所購買的物品無關。
根據今年發表在Addiction雜誌上的一則對涉及32000人的研究數據的分析,發現強迫性購物行為的一般患病率約為5%,即20個人里就可能有一個購物狂;在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間差異不顯著,但以年輕人(20歲前後)、女性較為高發。
為什麼買買買的女性居多?神經科學研究表明,這是由於女性血清素受體較男性更多,製造的血清素總量又不足,分泌去甲腎上腺素相對較少,因此,她們需要藉助購買商品這一外部刺激來感到快樂。這也是為什麼,除了購物的慾望外,女性對於美食特別是甜食的慾望更高,抑鬱症也更為高發。
對號入座,你是哪一種強迫購物者?
在沒有到達強迫性的程度時,購物的確是適應性行為的一種,能夠起到提升情緒的作用,甚至會有人開玩笑地提出使用「購物治療法」來處理情緒問題。但當你的情緒存在深層次的問題時,購物便只能對你起到暫時的麻木作用。有時候,我們戰勝了一種障礙,它又會被另一種代替,這可能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叫做癥狀替代(Symptom Substitution)。這也是為什麼數據顯示,強迫性購物多發於已有進食障礙(如神經性厭食症、貪食症)的女性,以及多發於從酒癮、毒癮、物質成癮中恢復的人。而這多半是因為,在強迫性行為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並沒有被發現和處理。
要說到強迫性購物形成的原因,童年還是無法迴避的:當我們幼年的時候,如果遭到父母或他人的漠視,便會轉而尋求替代性的安慰——如玩具、零食等。這種匱乏感會持續影響著我們,在成年後同樣要尋求情感的支持,這時,購物便取代了玩具和零食,成為替代性的安慰品。
此外,研究表明,買買買的背後,可能是以下這些心理狀態,不知道你是哪一種情況呢?
低自尊
從小遭受漠視的人,往往也會自尊水平較低,渴望得到表揚。因此,他們會將消費和他人的尊重感掛鉤,往往會吹噓自己的消費,迫切地與他人分享和炫耀,希望華麗的衣服和首飾能夠得到別人的讚美。但是這種消費帶來的自我價值提升感轉瞬即逝,於是,他們不得不繼續購買更多。
孤獨
孤獨也是購物的催化劑。研究表明,當你在一段時間內感到非常孤單、空虛時,大型商場里明亮的燈光、彩色的招牌、歡快的音樂都給人以愉快的刺激。美國的一則研究還發現,老年人中存在大量通過電視及網路進行過度消費的情況,這和這一人群的性質有關:孤獨、無聊,經濟實力相對較強。他們沒有地方可以去,沒有人說話,就呆在家裡買了大量無用的東西(即便是在兒女已經給父母購買了充足的生活必需品的情況下)。因此,許多欺騙性消費都把目標瞄準老年人群體。
焦慮
你可能還記得,在經歷了一場失敗的面試,面對一件無法完成的任務,掛掉一個難纏的客戶的電話時,有多麼想要買點什麼來分散注意力,釋放壓力,安慰自己。
2012年針對美國和加拿大人群的研究表明,有強迫性購物行為的人,對情感的認知能力和對痛苦的忍受力都比較低,也就是說,他們比較「脆弱」。有一些購物狂是焦慮水平非常高的人,並且無法解決和控制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產生的問題和壓力。一些「被動攻擊型」的人也是強迫性購物者,他們無法發泄出負面情緒,會用過度購物來表達不滿。
當然,在購物的狂熱過後,那些焦慮、憤怒、緊張的情緒並沒有真的消失,它們還在那裡。你可能反而會感到深深的失落、空虛和負罪感,並最終可能引發羞恥感。
抑鬱
你可能很難相信,那些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的抑鬱病人,會是強迫性購物者。1997年法國學者的研究證明,抑鬱症與強迫性購物的共病率非常高,在參與調查的抑鬱症患者中,近三分之一(31.9%)有強迫性購物行為。他們往往年紀較輕,以女性居多。這些人的抑鬱症複發率也比其他患者更高。
誰都想快樂起來,而商業廣告上那些笑嘻嘻的面孔、溫情或歡樂的畫面都在傳遞一種信息:購買我們的產品,能夠讓你快樂。當我們不夠快樂,又無法找到能夠讓自己快樂的有效方法時,看到貨架或網頁上琳琅滿目的商品的那一刻,你會產生一種錯覺:買下來,我就會快樂。
完美主義,過分在意自我形象
「我太在意他人怎麼看待我了,我想要每個人都喜歡我。」因此,有一部分購物狂是社會屬性很強的人,他們希望在別人眼裡的自己是完美的,並且總想再完美一些,這也是引發過度消費的原因。
因此,完美主義者在遇到一些讓自己難堪的狀況(比如發胖,覺得自己不再吸引人)時,往往會提高購物的頻率,因為總希望能夠買到一些「魔性」的衣服和配飾,讓自己的形象變得更好,提升對自己身體的正面情感。
強迫性購物怎麼辦?
我們活在一個高度促發強迫性購物的時代里。信用卡等現代付費手段就是一個例子。正常情況下,花錢時的「肉痛」感會抵消一部分購物的快感,但是信用卡的延遲還款功能將消費者的這兩種感受分離開了。購物上癮的人往往一味沉浸在購買行為帶來的好心情中,因為他們可以下個月再面對花錢的痛苦。——在心理學上,這被稱作「鴕鳥效應」,因為我們傾向於更關心好消息,同時下意識限制自己對壞消息的注意力。網路購物、一件購物更是移除了購物狂們面前的一切障礙。
那麼,當你發現自己有過度消費的問題時,應該怎麼辦?
首先,要接受自己的問題。其次,試著從更深處尋找原因:是什麼使你止不住地花錢?在購買的背後,你真正想要逃避或不願面對的情緒是什麼?所有的負面情緒都不會因為買買買而消失,如前文所述,欣快感只是一時的。
最後,改變自己的一些習慣,比如,不要獨自購物,而是和朋友一起;使用現金、借記卡而不是信用卡消費;在每次消費前列出清單,絕不買清單以外的東西;避開折扣店、網店和電視購物頻道;不要在很餓、很渴或者非常疲倦的時候購物。同時,在每一筆下單之前,都讓自己先等待20分鐘等。
以上。
原文:剁手黨為何無法停下買買買|你是哪一種購物狂?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
「KY教主」將於近期停止更新,我們已經搬家到機構賬號「KnowYourself」。歡迎關注新號「KnowYourself」查看更多相關文章及回答。
本文內容首發於微信公號KnowYourself(knowyourself2015)
心理學領域逼格最高的公號,做有審美、有態度的先鋒學術ICON.
在知乎上看過幾句話覺得很有意義,影響了我的消費觀念。
1.如果你猶豫要不要買一件東西只是因為它比較貴,那就買下來;如果你想買一件東西只是因為他非常便宜划算,那就不要買。
2.在買任何東西之前牢記九字箴言:你喜歡,你需要,你適合。 PS:適用於很多事,包括感情也一樣。
不懂為什麼很多人說忍不住購物慾。
如果你的經濟條件很好,購物支出再多應該也不需要擔憂,不會關心這個問題。
如果經濟條件還沒有達到消費無憂的程度,還有救。
雖然錢放在其他人手中,或者設置各種障礙,有一定的效果,但我不推薦這種做法,那樣只是施加外部限制,僅僅實現了短期目標,到頭來你還是學不會自製。
大多數衝動購物的原因是,你不明白為什麼要買——你不了解你自己,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你也不了解客觀事實,不了解心儀的商品。
誇張地說,這是一種認知失調。
- 是的,我可能需要這個商品:明確自己的準確需求是什麼。
嘗試問自己這些問題:
這個商品買來幹什麼?
我需要在這些方面使用嗎?
我能夠用好它,發揮出理想中的功效嗎?
一開始你也許會想,我買這件衣服就是用來穿的啊,穿上去又好看又顯氣質,讓人信心百倍,當然值得買下來啊,或者,我買這台相機就是用來拍照的啊,拍的照片又漂亮又凸顯我的文化內涵,當然值得買下來啊。
這不是回答上述問題的好榜樣,請對自己更狠一點:
買這件衣服穿的話,和你已有的那麼多衣服擺在一起,你穿它的幾率有多高?(現實點,盡量往低估計吧)
衣服本身也許不錯,但適合搭配其他服飾嗎?如果不好搭,穿它的幾率再降一點。
衣服適合你的風格嗎?你是熟女風格,這件衣服是不是只能用來扮嫩?
你適合衣服嗎?是不是幻想自己是美女或型男過頭了?
這台相機成像質量是不錯,但夠便攜嗎?你帶它出去拍照的機會夠多嗎?
你最想拍什麼題材和場景的相片呢?自拍、人像、掃街、風景、近景靜物、長焦偷拍或打鳥、追蹤動物或小孩、夜景或弱光……鏡頭、感光材料和面積、快門、光圈、操控、體積和重量、介面、續航能力等等符合這些應用的要求嗎?
什麼,你對這些都不太懂?那你自己的攝影水平配得上這個相機嗎?
不要怕打擊到自己,你的問題通常就在於自我美化和幻想太多。
- 也許,我需要的不是商品:區分購物時滿足心理需要或逃避痛苦的快樂,和使用時滿足實際需求的快樂。
有的人購物不是沖著商品本身去的,購物這個行為本身就給他/她帶來足夠的愉悅。
可惜,購物發生之後,伴隨而來更長期的後悔和失落。
原因歸根到底是,購物者需要用購物行為本身滿足某些當時的心理需要,而不是真需要商品,這導致在購物時,對購物的評價超過了使用的評價,而且,無論買多少,都緩解不了購物慾——因為始終迴避了待解決的問題。
所以,不妨先問自己:
你是因為鬱悶、生氣、無聊、孤獨、虛榮、騷動、X蟲上腦等等非理性的情緒原因而來購物的嗎?
如果不購物的話,有沒有其他方法緩解這些讓人難受的情緒呢?
再想想吧,不要簡單地回答「沒有」。
還是你只是在逃避什麼不願意麵對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呢?購物有助於解決這樣的困擾嗎?
再想想吧,如果你在逃避什麼,它不會馬上出現在你的腦海中。
- 是的,我真的要買這個商品:把自己變成完美主義者,挑剔、比較和等待,直到筋疲力盡,失去購物的興趣。
好吧,現在你戰勝了自我懷疑、剖析和批判,就要出手了。
但是慢著!我的信息足夠全面嗎?這個商品足夠好嗎?其他地方或者未來還會不會有更好的選擇?
那麼繼續問吧:
它有哪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得了吧,沒有什麼完美的商品,也沒有唯一的缺點是貴的商品)?
在你的想像中不斷擴大它可能造成的影響。
是不是還有其他商品可供選擇?
儘可能多地搜集它們的資料,學習、比較、分析,想像一下同樣的金錢,能夠買到的同類商品也許還有其他吸引你的特性?又或者買其他不同類型的商品也許受益更多?
最終你可能變成這些方面的專家,但鈔票至今還躺在荷包裡面。
它的缺陷是不是在不久的未來會解決?
如果你能說服自己耐心等待,「永遠的下一代」會永遠地解決你衝動購物的煩惱——商家想靠擠牙膏來不斷賺錢?不要給他們任何機會!
是不是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要對現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信心,只要市場上的需求夠強烈,你總能找到復刻或足夠好的替代品——至於害怕錯過某些「北歐班尼路」之類的快銷成衣品牌的某些再也買不到的中意商品,請說服自己應該提升品位。
曾經的我也是這樣啊! 買些亂七八糟的,宿舍都要滿啦。13年進步很多,東西變少,花錢也少。表揚自己~~
以下是一點點經驗
1.收拾房間。把屯了很多的東西記下來,比如打底褲、紙巾、衛生棉……。這種打死也不能再買。
把不需要、三個月都沒摸過的東西處理掉,斷舍離。
點評網有一個閑置區,可以賣一賣。家裡清清爽爽心情會好。
2.下一個APP。開始記賬。我從五月開始的,到現在7個月。記賬之後,會開始約束自己。觀察兩個月,就會知道自己的花費模式。可以定一個合理的標準,之後都控制在範圍之內。不過,記賬的副作用就是會變小氣噢。
3.如果你是愛逛街買東西,一定找朋友一起去。一個人去,有時候會尷尬,導購略強大。沒人陪,就別去了,商場東西貴的離譜,可以試是唯一的好處。
4.如果是網購多,看中了,先在購物車放著(優惠啥的放心,這家沒了,別家有。
去做一點有輸出、有營養的事情,認真工作2小時,背2個LIST單詞,看本書,寫一篇文章之類吧。
有入有出才平衡嘛,花錢不忘投資自己。多好。
第三天,再去看,還需要就去買。
5.真心需要就盡量買貴的,一分錢一分貨。質量換數量。
過簡樸的生活,心靈環保。
可買可不買的就不買!!!
可買可不買的就不買!!!
可買可不買的就不買!!!
-價格便宜或者折扣大,但暫時用不上的東西:不買,堅決不買
-有一天我能用上的東西:不買,堅決不買
-已經有類似的東西:不買(比如同樣顏色的外套,同樣質地的外套)
但是如果有決心回家就把類似的東西處理掉:買
-十分需要的東西:買品質最好的那個(質量相比於同類的要高,做工更精緻,價格略貴讓你猶豫的那個。這個不等於只買貴的)買功能單一的自己需要的
舉個栗子 :比如你要買印表機 「彩印+掃描+傳真+複印多合一噴墨印表機」正在促銷原價888現價99,但是你只需要列印和掃描就可以了,那就買「黑白+掃描(可複印)的激光印表機」售價259的。解釋:首先多出來的幾樣功能對你並沒有什麼用處,其次買幾次墨盒省下的錢就都沒了。
-網上看到的東西突然衝動要買的東西放進購物車,第二天早上還想要:就再等一天,拖到不想買的那天,痛快刪除
-逛街的時候不在購買清單上的東西,在你穿上或者拿在手裡的一瞬間就有,這就是我的東西的感覺:買(其他諸如看起來挺好的,還挺便宜的,看到別人用過這個,以後有可能會用的上等等等等的想法:不買)
-逛商場超市結賬排隊的時候,翻翻你的購物車,一樣一樣的看,不在購物清單上最近不急著用的,剛才想買現在沒感覺了的,打折但是可買可不買的,搞促銷送了一堆贈品的:就從你的購物車中拿出去吧!
-把自己長時間不用的東西(買回來很長時間就用了一兩次;之前用了很久,現在買了類似的新的東西):清理掉,清理掉,清理掉(賣,送,捐)
-同學同事朋友間流行的新東西,淘寶爆款:不買,堅決不買
-買新的從來沒有用過的東西:一定要買小包裝的,小包裝的,小包裝的(比如女生最容易種草的面膜,護膚品,洗髮水等等)
-帶贈品的促銷品:不買,堅決不買
舉個栗子 :我以前很喜歡買超市帶贈品的促銷商品,但是時間長了家裡堆了一堆塑料的杯子盒子,印著難看花紋的或者商品名稱的東西,扔吧,都還能用,用吧,還覺得沒什麼用的上的地方。贈的保鮮盒密封性也不好。所以基本只買贈透明玻璃碗的促銷酸奶。其他促銷除非贈送的和買的一樣,或者某合某華買一定量的日用品增的購物小車之類正好缺一個且質量好方便使用的,其餘全都不買,堅決不買。
時間長了,你身邊就都是品質好的,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會看到類似的新品就有想買的衝動,不會輕易的換掉。
可買可不買的不買,買品質好的,功能單一的,不佔小便宜,不囤貨,不跟風。
東西的價值在於利用,再便宜的東西,再心儀的東西買回來用不上浪費錢還浪費東西。
發了工資,一部分定存,一部分投理財,一部分吃飯和日常用,讓自己沒有多餘的錢拿去亂花。忍是忍不住的。
第一步,要整理,把身邊所擁有的物品品種數量弄清楚;
接下來,做出一份購物清單,掌控物品增加的過程和結果。
製作購物清單的方法
購物清單製作起來十分容易,可以用簡單的紙筆列出清單,購物時隨身攜帶就行了。
1、我平時習慣在印象筆記中建一份筆記,專門列出所需物品名稱,價格及照片,購物時打開手機就能參考。
2、如果要購買大件家居用品,像是去宜家的話,手中沒有購物清單,就只能漫無目的的閑逛,非常容易在1萬種商品的迷宮中迷失,又浪費時間還浪費金錢買回了原本不需要的物品。5年前,我曾經在宜家買了一件專門放在沙發扶手上用來收納各類電視、空調遙控器的帆布收納袋。原本是希望將來有了新房子、新沙發時候用的,結果5年後,我依然沒有使用這件物品的環境。最終在一次閑置物品交換活動上送了出去。並不是東西本身不好,而是自己沒有作好規劃。現在我要去宜家之前,一定會使用在手機上下載的一款APP應用,名字就叫宜家。我會在家裡把需要買或者在現場看實物再作判斷的產品加入APP裡面的購物車中。到了宜家後,根據APP中的購物車逐件選購就可以了。
3、淘寶網上的趁早小店(我並非刻意推薦,只是剛好在閑置物品交換會和朋友交換到這件,我推薦也沒任何商業好處,網上同類產品到處都是)可買到一款將購物清單與冰箱貼結合的創意小產品,也能幫助大家提前做好購物規劃。
購物技巧
帶著購物清單逛街,還是可能會出現購物失敗的情況,這時候怎麼避免呢?請大家參考以下幾條技巧:
1、吃飽飯後再購物
從心理學上講,身體有了飽足感,會降低購物慾望。反之,肚子很餓的時候去買東西,看什麼都想買,特別容易超支。無論是市場買東西,還是在淘寶上購物,本技巧屢試不爽。
2、不主動索要或拿物品(贈品)
在商業街路上或超市裡面,常常有服務人員向你手裡塞免費紙巾包和雜誌的。如果順手一接,就會造成雜物越來越多的負擔,最終還是要找地方扔掉。我們要鍛煉成就算看到贈品,也得在心裡告訴自己,免費來的東西質量很低廉,不值得長期擁有,堅決不要,堅決不佔小便宜!
3、用掉舊的,再買新的,廢物利用
發現有些物品家中在已經有類似的了,就不需要再重複購買。如果有舊物品還能持續使用,可以通過發揮創意給舊物賦予新的使用意義。比如說不喜歡的浴液,可以用來洗衣服和刷鞋。
4、減少網購、不囤貨
在每年淘寶雙11、雙12,都會被爆出很多散財童子的故事。有的買家,尤其是MM們,趁著商品比平時便宜,一口氣能買下6大箱東西,這麼大的量大概2年以後才能用完。這種購物已經不再是買需要的物質,而純粹變成了囤貨呀。家中成了徹徹底底的倉庫。而在下一年雙11來臨之前,這份買家一定還會繼續買新的東西繼續佔領家中空間。久而久之,非得另外花錢租賃一家倉庫放東西不可。我經常會看台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這檔節目經常會公開討論藝人的生活細節。特別有一期節目是講明星父母的,其中潘若迪夫妻居然只為了他們第一個孩子,就購買了4台昂貴的嬰兒車,又因為其他家中大量生活用品實在在家裡放不下了,特意去家附近租賃了一間倉庫,還得頻繁的往返就家與倉庫來回倒騰要用的東西。一個三口之家,真的需要用那麼多嗎?舊的還沒用完,再添新的,新的再變舊的,主人又去買新的,於是形成了家中物品的惡性循環。
5、不湊合、不合適的物品,要堅決退回
只買真正適合自己的,不為了圖便宜買一些湊合的東西回家。那些我們不喜歡的東西,一定利用率十分的低。我們要知道金錢是由我們的個人資源即時間和精力交換而來的,如果用個人資源換來了不用的東西,等於是浪費了時間。盡量在可以退貨的商家夠米,買到不合適的,要以最快的速度退貨。能退多少錢回來都是好的,相當於退回了自己的個人資源。
6、減少外賣、減少包裝、自備購物袋
在購物時,盡量選擇簡易包裝的產品。一件複雜的產品包含的包裝往往不計其數,我們遇上製作精美的包裝,總是很難忍心扔掉,總想著也許以後會使用,結果這樣的包裝袋、盒往往都沒有用過,一直在家中角落擠壓著我們的空間。圖片中的幾件物品是我老媽中秋節期間在商場購買一條圍巾獲得的贈品,贈品包含精美紙袋、內包裝盒、說明書、塑料袋和4小塊迷你月餅。由於包裝過於精緻,也讓我猶豫了下,心想要不就留一段時間吧,也許用的到,結果半年過去了,壓根沒有使用過,最終以扔掉為結局。
遇到購買食物的時候,盡量選擇堂食,少把外賣盒、杯、袋帶回家。避免帶進來的包裝物滯留家中很久不扔出去。
另外我們出門購物的時候,自備一個購物袋也是好的,一是避免重新購買,二是環保。
關注公微輕裝前行,追求一種人生姿態,
從生活態度,到人生態度,由內而外的放下。
http://weixin.qq.com/r/DUzl-YHE_NyHrcWe9xkf (二維碼自動識別)
購物慾很難控制的,特別是女生,大多數女生,多多少少都會有購物慾,慾望強度不等。我也是啊!
引用不知在哪看到的一個說法,當你買東西的時候:
如果你買它,只是因為它價格便宜,那就不要買它,哪怕它是聚划算,狂打折!!因為如果只是因為便宜,而買的東西,通常都不是你最需要的。而且購買後,你通過這東西得到的滿足感也很低,且多是因為買到划算的心理滿足。
如果是你很喜歡,特別想要的東西,只要在你經濟承受範圍內,那就買吧!因為你得到的滿足感是巨大的,且通常比較持久!有沒有覺得有些喜歡的衣服,鞋子,或者用的東西,就會經常用,經常穿它?
我就是!一到打折季,就什麼都覺得划算,失心瘋的亂買一通,當時是爽了,可是很多東西都沒用過幾次,有的甚至沒用過。 以後我也準備遵循這個!希望對你也有用!千萬別辦信用卡
@費妮妮
在買任何東西之前牢記九字箴言:你喜歡,你需要,你適合。 PS:適用於很多事,包括感情也一樣
我喜歡網購的原因是因為我太閑了。
娶個老婆、生個娃
很簡單,把想買的東西通通放進購物車。
然後進行以下步驟:
Step1:看看自己的存款
Step2:打電話給父母,問問他們現在平均每天花費多少
Step3:上知乎,或者看看時間管理的書,干一碗雞湯,看看其他人怎麼利用時間創造更大的價值
如果在上面三個步驟中的一個受到打擊,再打開購物車看看裡面雜七雜八的東西,思考購買的意義。
我不會告訴你,答主就是這樣,遏制一波又一波湧來的購物慾:)
基本款一定要買合乎你心意而且穿著頻繁的,挑多久都沒關係,價錢最好遠超你的經濟承受能力,這樣基本款你基本不會多買。除基本款外,其他的衣服就多試,每個類型試一遍就知道你穿衣禁忌,下次購買堅決不碰,適合你且你也喜歡的盡量每個類型都購買。這樣一般衣櫃衣物都能搭配,就不易多買。雖然貌似也沒說到重點,但我用這種方法比以前好多了,希望能給你一點幫助。
題主的問題會炸出許多斷舍離邪教、「敗家前n種辯證分析」強迫症、「你喜歡、你需要、你適合」九字箴言派喔。答主都試過啦——常年保持三兩旅行箱就能出走的狀態,狂歡節前做excel表格,把商品放在購物車剖析內心幾天······然而,購物癮依然潛滋暗長。
更新於17年7月。
5個月前寫這個答案,邊寫邊拍大腿,「我前面寫的和《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某些觀點可以聯繫起來耶!」 現在看來,不禁覺得提到點子了但很片面耶!
為了寫得更好,這三天獺爾重溫了這本身心靈修行讀物(感覺比第一次還認真~),看了兩遍書中提及的電影《我們懂個X》,希望能為你帶來新鮮的視角~
一、先入個門
人在世間汲汲追求美貌、財富、權力、快樂、他人的愛······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獲取內心的愛、喜悅與和平,這三點就是真我(我們的本色)的本質,每個人在嬰兒時都擁有過的境界。
為了讓孩子停止哭鬧,大人們用盡勸慰、轉移、辱罵甚至暴力等一切方法,導致我們不能好好表達負面情緒,不懂如何與之共處,轉而逃避壞情緒,向外界尋找能短暫地令內心平和並提供快樂的事物。
慾望/癮頭由此而來,一開始不過想給低糖狀態的自己一顆糖,讓甜度替代自卑、沮喪、焦躁或孤獨的壞情緒。怎料所需的糖越來越多,甜度維持的時間越來越短。
失落了真我,為了尋找自我感,我們發展出了小我(ego),並拚命抓取外在的、物質的東西餵養脆弱、虛幻的小我,無休止地累於與他人小我的爭鬥,以延續自我感。
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中,櫥窗娃娃對Rebecca說:「這條披巾可不同,重點是它能準確地刻畫出你的心靈。」尋求根本不能代表自己的外在事物,是因為我們希望重新聯結真我。
二、進個階
要找回內心的愛、喜悅與和平,就要一層層地破解身體、情緒與思想的限制和阻礙,並丟棄不實的身份認同。對此,答主只寫個大綱。
如果能為你打開一點靈修之門,獺爾很榮幸,但修為只能靠你自己。張德芬女士也做過一個比方:「靈性的成長,是需要發麵、揉面這個過程,而不是直接拿一塊大餅來吃。」
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就像一本地圖冊。
? 身體- 聯結
· 「怎麼吃」比「吃什麼」重要;
· 選擇一項非競爭性的、能夠放空腦袋、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運動。
? 情緒- 臣服
· 說給潛意識聽:「我看見我在尋求······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它,並放下對它的需要。」
· 事實最大,接納已經發生的事,不浪費力氣去抗爭,才會有轉機。
? 思想 - 定靜、觀照
· 勇敢面對自己的陰暗面;
· 痛苦來源於你對事實的解釋,檢視負面情緒背後的思想,不再盲從腦袋裡的聲音。
? 身份認同- 覺察
· 你看見自己在向外抓取什麼來餵養小我?
三、我不只在說購物癮
不管是對某個事件沉迷多時,如貪食、嗜睡、性癮、購物癮等,還是時常陷於某種痛苦感受,如憤怒、沮喪、自憐等,都屬於上癮。是的,人會對某種特定情緒上癮!
人們普遍認為上癮只是心理學問題,其實它是個生物化學問題,想想毒癮!海洛因使用的細胞受體,和情緒對應的神經肽使用的是一樣的!是你的身體需要這種癮頭或情緒!
「神經肽」,是一種蛋白質鏈,每一種情緒都有相對應的肽分子。當我們陷於某種情緒,比如想買東西,下丘腦就會生產和釋放相對應的肽分子,它們隨著血液附著於體內每一個細胞,而細胞表面成千上萬的感應器就會接收這些肽分子傳達的信號:「對自己好點~是時候買買買啦!」
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情緒(或者說特定神經肽)長期持續攻擊體內細胞,這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長期、穩定的聯繫, 細胞表面的感應器就會渴望得到這種神經肽。
如果你不餵養這種神經肽給它們,生理上的化學需要就會促使我們的大腦在接收和過濾信息時,篩選出體內細胞想要看到的東西,好使下丘腦生產相應的肽分子。
比如,一個對被孤立的情緒上癮了的人,人際交往中甚至走在街上,都感覺眾人眼光不友善,怎麼遇到的人都不喜歡自己,都排斥自己呢?然而,這都是大腦篩選出的信息,並不是事實。
所以,人們每天都在重複自己那些特定的情緒模式,比如,感到憤怒、自卑、不被愛、自己是受害者······所有事情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把自己帶到了這樣的處境。
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情緒模式嗎?你能戰勝這些小小的蛋白質鏈嗎?
當你迷茫,不妨去認識人體,認識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認知缺陷,這會幫助你做出更優的人生選擇。
我愛分享,分享讓我進步~
支持規範轉載,轉載前請告知答主?????
買房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了極簡主義 膠囊衣櫥的概念 突然就覺得買衣服這方面一下子開闊了
大概做法是 將衣櫃里的衣服控制在40件 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之後 盡量購買質量上乘的經典必備百搭款 顏色選擇好搭配的
我用了兩天的時間整理了一份自己需要的衣服配飾清單 然後整理出來我必須的 或者是需要升級成更好的衣物 比如需要換一件品質更高的白襯衫 大衣數量足夠且學生黨暫時沒有經濟能力更換更好的 就不需要再買新的 需要一條必備的小黑裙等等
這樣做之後的感覺就是 一下子對自己的需求很了解 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需要買什麼 需要把錢花在什麼地方 並且 因為向經典款靠攏 就不會有為了一件衣服買一堆搭配的情況出現 同時因為經典款 怎麼都能搭 我找到了用舊衣服換著樣搭配的新樂趣…然後逛某寶的頻率一下子就降低了呢(/ω·\*)捂臉
當然也要留一兩件讓自己很心情好的衣服啦 比如我就賣過一件奶油粉的大衣 同學說像草莓馬卡龍來著…但每次心情好的時候穿感覺回到十幾歲的少女時光了呢(? ̄ ?  ̄?)
但我絕對不省的是口紅唇彩唇膏 沒辦法真的有無限熱情 各種品牌各種色都想嘗試下哈哈哈
好像偏題了唉…無所謂咯我就是想答這道啊哼 ???如果要買,就買此類產品的中上等且耐用的,不要怕花錢。再次見到這類產品,曾經滄海難為水,對這些東西也就難以提起興趣購買了。
不要生氣,生氣就要花錢,很生氣就要花大錢。
在付錢之前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這個東西我在什麼時候能用?什麼時候能用一次?
2、考慮一下實用性和替代性:比如跑步機,我多久跑一次,如果用一年,我平均一次花多少,而且很單調?相比之下,辦張健身卡,哪個更有吸引力?
3、這個東西我買回去放哪裡?
4、我以前買過這種同類的東西嗎,現在在哪裡呢?
好了,說說獨家秘笈,,尤其是針對淘寶剁手黨的。。。
先加購物車,不要馬上付款,放個2天,再看看你喜歡嗎!!!
我就是這樣屏掉了很多不喜歡的東西。。很多東西今天看著順眼,,第二天再看,也就那樣吧,不想要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