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把設計繼續下去?每次做設計都糾結的要死,嚴重的時候沒信心到對未來都失去希望了?
其實原本很喜歡建築設計,自己的設計能力也得到一些認可,可是這幾年越來越覺得特別力不從心,越來越覺得自己欠缺的知識太多,做起設計真的特別頭疼,而且沒有信心
寫了很多都刪掉了,就留這一句吧:
妹島說過:精通之前毫無興趣可言。早上起來又想了想自己的回答,好傢夥,還是一碗雞湯。這種道理屬於聽聽覺得極是,然而除非自己悟出來,總像一陣輕柔的風飄過去了。
最近也在糾結作業,每當頭疼放不過自己的時候,我一定要想想我的外國同學們純真的笑臉。
來之前以為建築是藝術,是聖殿,是神聖不可侵犯,想想,在國內看到過的建築學生臉上,是飄渺著怎樣不可捉摸的光啊~張口一聊,絕對是國計,民生,天人,合一。來了之後才發現,這裡有想來德國混張文憑好養活自己的,生了孩子邊打工邊充電的,做電影布景沒出路想轉行的,退休以後來實現自我的,當然也有理想是建築師的年輕孩子。建築,不就是建築嘛。
見識過的人中,有傻乎乎跟著組員混的,有連作業要求都不仔細看的,有一根筋的,還有狂拽酷炫霸,一路不聽tutor勸阻做到最後,被教授批了依然對自己方案很自信的。教授也好玩,期末的時候捧著一酷炫方案說我好喜歡你啊~可是你不牢固啊~但我還是好喜歡你啊~。。。所以跟這幫人玩,身為深思熟慮的中華民族,必須冷眼看穿,熱腸hold住,你好我也好。
有沒有學霸型的人物?當然有,可是做出來的設計也是簡單的,腸胃無負擔~
真的,每次想想他們純真的笑臉,我的心情就輕鬆了好多。
-----昏割線-----
瀉藥。看到這個題目原本以為是初入學的學生,想著我可能還能根據自己的經歷聊一聊。看了描述發現不妙,是學長學姐級別的人物,而我還沒到這樣的屈服極限,尚未能體驗到這樣的痛苦。所以我在這裡說的話,權且當作是一種陪伴吧。
因為題目描述隱含的信息量頗大,於是手賤翻看了題主資料。首先關注對象不多,大多都是建築相關的人,然後微博頁數也不多,大多都是轉發的關於建築的資料和關於設計的喃喃自語。所以可以猜測是一個愛這個專業,並且現在深深為本科畢設而苦的姑娘吧?
「自己的設計能力也得到一些認可」、「欠缺的知識太多」、「對未來失去希望」——親愛的姑娘,你有很多學建築愛建築的人都會有的那一點脾性,自負才華、追求完美、理想主義、又清醒到認識到我們在建築面前的無力。你滿腦子都裝著方案,又背負著畢業設計的壓力,不得不一遍又一遍高頻率地面對來自自己和他人的拷問。這些外在因素都在加深設計本身給你施加的痛苦。你會感覺越糾結越不清楚,選擇都是模稜兩可,越是臨近評圖這種感覺越加明顯,對不對?這個時候如果有誰給你一個反對意見,那簡直就是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對於你所說「越來越力不從心」,我就要打個問號了。你確定在自己過去的設計中,沒有過自我欣賞與滿足的時候?不是快樂和痛苦的交替?
再加之你提到做作品集,不禁想起自己不管是學建築之前還是學建築之後,每當回看以前做過的東西之時都是一股厭惡之情油然而生。不知道這是不是我自己的怪脾氣,看了無數遍改了無數遍的東西,就是沒有了新鮮感,再也愛不起來了,反倒是缺點們一個個像快脹開的青春痘一樣無比明顯無法直視。而你,是不是在做這討厭的作品集的時候,越發懷疑自己曾經有過的自信?
我猜想,如果單單只是想繼續把設計做下去,有好多碗雞湯可以灌下,等到負面情緒過去一點了,可以為自己打氣,可以定下詳細的計劃,去學習各種各樣跟建築有關無關的知識。歐,不,怎麼會有知識跟建築無關呢?從人生到物理,建築簡直無所不包不是么?是不是只有學到了這麼多這麼多東西,才能真正做出好的設計呢?那種有內涵有靈氣的設計?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眼看著新一輪的恐懼又要席捲而來。
可惜,我們常常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要驚慌失措地上戰場,在深感渺小的時候,還得去馴服貪心的野獸。
真的從來沒有發現過自己的貪心么?
把剛孕育的點子想像得很美好,卻在十月懷胎之後不得不接受分娩出來的臉還皺成一團,毛髮稀疏的小肉團。這種感覺我一點都不陌生。可是嬰兒,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呀。
接受這個嬰兒,也接受自己,平靜地對待孕育的過程,不管富養、賤養,孩子總有一天都會長大的。你不能保他光芒萬丈,總能保他健全快樂不是?
找不到未來的路的時候,不妨回頭看看,一路上已經經歷了什麼,獲得了什麼,就不用急著趕路。你看著前面的果實,看著身邊經過的滿懷果實的人而著急。可是懷裡的果實不是自己的,胃裡的才是。自然,好的設計需要積澱,不過積澱不是從設計中來么?
實在累得受不了了,暫時忘記要趕的路,停下來看看別處的風景,想想晚上吃什麼,並沒有什麼壞處。
共勉。
我接受設計教育到現在,我覺得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你要有自己的觀點跟看法」
而你要有自己的觀點,就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思考模式,
有了觀點,你就能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的切入點
而有了觀點與切入點,觀點就成了你的中心思想,
你做設計所有的考量都是在這中心思想上打轉
這不僅僅是在建築設計上可以做訓練,你可以開始試著去評論所有的藝術作品,
電影,小說,繪畫,影劇,工業設計,建築, 開始問自己
「我覺得這東西哪裡好,為什麽,哪裡不好,為什麽?」
問久了,你就會開始有了自己的品味,有了品味,表示你有了自己的標準,有了自己的標準就表示你其實已經有了觀點,
了解你自己注重的細節在哪
需要繼續死磕,
那說明你還不夠喜歡。或者說你的喜歡更多依賴於外界評價機制。
對大部分人來說信心源於外界的反饋,一個訥於言辭的人最後能在公眾面前口若懸河,揮灑自如是因為聽眾給了他信心。就像岳雲鵬說相聲,開始在德雲社死活不讓他上,就是害怕底下觀眾沒有反饋,沒有笑聲,甚至喝倒彩,這樣只會越來越不敢上台,越來越沒有信心。你有可能是項目進行中沒有給你足夠的發揮空間,或者方案經常被否定,或者被業內前輩壓制打擊,被甲方強制反覆修改,或者投標沒有中標,或者沒有別人那麼有金光閃閃的獎項等等,如此種種都會讓人失去信心,自我評價低。
但如果你是真的熱愛,那會靜下來心來仔細審視自己最深的那個自我:有沒有做到足夠的投入?各方面知識技能都有儲備?如果你最深的那個自我足夠強大,你的堅持足夠有力,不會輕易放棄,也不會太計較結果。一個項目的建成和運作,很多時候不由自己做主,建造體系太過複雜,每個人起的作用是微小的,給你發揮的空間也許很少,近乎沒有,但如果你足夠堅持,總會有機會。
你現在的迷茫是正常的,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很難精進,又找不到方向,還經常被否定。建築這個學科就是這樣一個體量極其龐大的特點,需要太多年的積累和磨礪,工作十年只能是剛入門。而且評價機制模糊,有時哪怕專家的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值得借鑒。如果你還是學生,就更不必太自責了,如果實在做不下去,就放一放,先去看看外面已經建成的好作品,仔細體驗,自己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套思考方式和表現方式,信心是積累出來的——不是別人給的。
送你一句我很喜歡的話:在做出你今生驚世駭俗的巨作前的所有的作品,都只是草稿。
這個解決了我完美主義的糾結症,幫助我從完美主義,轉變成完成主義。畢竟,你是無法用畢生的精力去雕琢一件作品,但你能夠辦到的就是把現在積累的經驗用到你下一個設計上。
「精通」是個狡猾的說法,因為「精通」是沒法定義的,美是無法「極致」的。一個完美主義型設計師,會死磕在於對「完美」的追求中,然而完美是不存在的。
另外,我的經驗是,不要妄圖在一個設計中解決所有問題,或者實現所有目標。通常有這種想法的人都會設置一個龐大又無法完成的任務給自己,卻發現自己現階段能力不夠(很正常,誰不是先學爬再學跑?難道現在還在爬,就能說一句「好吧,我還不夠精通「,然後忽視現在的狀態了嗎?)。檢視現階段的能力很重要。每一次任務,你只需要告訴自己,我這一次是為了提升我的某個能力,或者搞清楚某一個問題就夠了,下個問題留著下個任務解決,不然即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又導致拖延症的產生。
顧全所有方面的設計是不存在的,必須有重點排序以及捨棄的氣魄,特別面對什麼都想要,卻又什麼都不懂的客戶,設計師要有「我是設計師,我就是比你懂」的自信。
很多設計目標聽起來有必要,有道理,而實際上卻會相互牽制使設計變得平庸,就如同頭腦風暴有時候會為了遷就所有人的意見、顧及所有人的感受,反而讓最後的決定變得中庸。
選兩個原則(pick two)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好的、便宜的、快的設計。這三項中你只能選兩項達成,要不然又好又快,但必然貴。要不然又好又便宜,但必然慢。要不然又快又便宜,但必然不好。(good, fast, or cheap, pick two。)類似的例如:便宜的,健康的,好吃的,你只能選兩項達成(Cheap, healthy, tasty.),面面俱到是不存在的。
還有就是大腦當機的時候請停下手中的活,做點別的事情,讓自己放鬆,也讓自己從死胡同,牛角尖里走出來。可以放心的是,此時你大腦並未停止思考設計相關的事宜,只是處於「後台運行的狀態」,任何與設計無關的活動都有可能給你帶來新靈感,所以枯竭的時候不要死磕。
最後,設計師都是清高的傢伙,不屑於借鑒和參考,但是要知道沒有什麼是真正原創的。我又有一句很喜歡話: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該借鑒就借鑒,該參考就參考。當然,聰明的參考是具有總結性的,而不是毫不思考的照搬表面細節。
無論處於什麼階段的設計師,都需要做出心態的調整才能繼續前進。自詡「高級設計師」,認為自己已經「好」到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的人,不過是一直在重複自己之前做的事情罷了,沒什麼好自豪的。
建築表現行業從業者,入行2年。
首先要恭喜你,你遇到瓶頸了。哈哈,就如小說所說那樣,如果突破了這個瓶頸,那麼神功大成指日可待,如果沒有突破,你就從此寸步難進。
先說說我自己吧,剛入行半年時,我總是感覺做不好,做的東西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項目經理總是鼓勵我,讓我多多看看優秀的作品,多做一些作品,心放平靜。那段時間真的很難受,一方面我懷疑自己,懷疑我能不能做好,另一方面我懷疑我的作品,我的作品能不能受到大家的認可。我每天都看好多優秀作品,模仿他們,放棄表現自己的想法。
又過了半年,我對我自己的懷疑沒有變,對我作品的懷疑沒有變,只是我在作圖的效率上提升不少,也有好些大家都說好的作品,但是我不知道那些作品怎麼好了,好在什麼地方,我不知道,我還是繼續努力。又過了一段時間,我開始在我的作品裡加入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把我認為美的東西加入到裡面去,剛開始大家都無法接受,但是我一直堅持。後來,有一天我在接到一個任務後,完全的釋放了我的想法,把我的東西融入到裡面。我想不認可就不認可吧,我不在乎,可是這次卻是得到了一致的好評。
再後來,我把我能表現得東西都表現過了,能有的想法都展示的差不多了,我又回到了最初的階段,因為我開始嘗試新的東西。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經歷,說出來就是想引出下面的答案:
1,多學習,開闊事業。
2,嘗試新的東西,不要怕失敗。
3,多與人交流
4,一定要堅持,不知道為什麼的堅持,沒有理由de堅持。
相信我,你一定會成功。加油!
你肯定是學生或者剛畢業,放心好了,干這行的80%對建築都毫無興趣可言,95%只是為了混口飯吃.以上比例為本人臆斷,不過挺能說明問題的.
同感,也找了一些資料分析我這種狀態,積累的太少,以至於腦子裡沒有東西,
到了另一個境界
建築室內設計一行的性質:(1)改圖修圖趕圖,需要有一副健康能熬的身軀。(2)時間短促方案新穎不超預算,需要效率快搜索與頭腦風暴多變思維。(3)工作量大,物料採購施工進度管理協調現場等大小問題監督質量,需要靈活應變和領導風範的個人魅力。興趣愛好是工作推動力,能否把設計當一輩子吃的飯那就看個人造化,從你的字句我看到是一個給工作洗禮疲憊迷茫的訴苦,我建議,樓主需要一個break time,可考慮遊學放假旅遊換工作,換個適合自己工作環境,或業餘時間留意接觸其他方面,將來另謀出路跨界也有準備。
每個人都有瓶頸期的時候,放下,去旅行……去與大自然這個偉大的設計者交流一下。有的時候,停下,再起航,會更快。
此刻的我,也陷入了這種狀況。自己覺得問題:可能是進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團隊,也可能是自己太過浮躁,再或許是自己看的太多,做的太少!
題主的關鍵詞是「糾結的要死」
我作為一個設計渣的體驗是,每次方案都很簡單,根本沒什麼可糾結的地方,想糾結都糾結不了。
而大神們估計做方案要麼很順,要麼推翻重來,應該也沒什麼可糾結的。
題主應該就是夾在中間的一類吧,想做好東西,可能也能做好東西,但總是因為各種因素被卡住,弄得身心俱疲,最後結果也不怎麼好。
所以主要想勸題主要想開一點,要學會放手。
比如最近設計課老師告訴我們一點,要敢於推翻自己的方案。比如題主可能方案的大部分都定下來了,而一些小細節是怎麼解決都不行,於是糾結。如果題主不想湊合,那就把之前定下來的部分也給改了唄,整個推翻重來,應該也不會沒有結果。
還有一點不知題主也沒有同感,就是有時做一天的方案和做一晚上的方案差別不大(作為一個設計渣就經常是這樣,因為腦袋裡沒有素材可用,方案做來做去總是在同一個水平)。所以這樣算下來,剩下的一個白天什麼都沒幹成,還徒增了煩惱,加重對自己的懷疑。
所以,我的解決方法是這樣的,就留出一晚上的時間來做方案,其他時間完全不要去想方案的事,可以去看書找資料。就算與方案不相關的書,覺得有用就可以看看,這樣比一邊做著方案一邊去找資料要好的多,那種情況下只會找和自己方案有關的,經常是翻來翻去什麼都沒看進去。
欠缺就去學習,大部分人興趣和工作是分離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