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書的開頭讓人有看完整本書的衝動?
因為看到問題「哪些書的結尾語讓人印象深刻?」,在那裡就回答了現在還隨時會翻翻看看的兩本書,遂覺得有必要來問問這個問題了。之前有次機會,同學給我推薦一本書,愛爾蘭約翰·康納利的《失物之書》,介紹說是寫給大人看的童話書(怎麼有點讀《小王子》的趕腳呢),開頭是這樣的:
從前——故事都這麼開頭——有一個孩子,他失去了媽媽。
很熟悉的感覺有木有,小時候我們聽故事、長大後我們講故事,都是這樣開頭的——
- 從前……
- 在很久很久以前……(怎麼是齊秦的 外面的世界 了,好吧,齊秦也是講故事的高手)
那麼,還有哪些你看過的書,單單只是讀過開頭第一句、第一段、第一部分就有看完整本書的衝動呢?
? 物理選修3-1.人民教育出版社 · 致同學們
曾有一位旅行者在遊覽杭州西湖後寫過一首打油詩:
昔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
今日打從湖上過,畫工還欠費功夫。
「我二十一歲時,正在雲南插隊。陳清揚當時二十六歲,就在我插隊的地方當醫生。我在山下十四隊,她在山上十五隊。有一天她從山上下來,和我討論她不是破鞋的問題。那時我還不大認識她,只能說有一點知道。她要討論的事是這祥的:雖然所有的人都說她是一個破鞋,但她以為自己不是的。因為破鞋偷漢,而她沒有偷過漢。雖然她丈夫已經住了一年監獄,但她沒有偷過漢。在此之前也未偷過漢。所以她簡直不明白,人們為什麼要說她是破鞋。如果我要安慰她,並不困難。我可以從邏輯上證明她不是破鞋。如果陳清揚是破鞋,即陳清揚偷漢,則起碼有一個某人為其所偷。如今不能指出某人,所以陳清揚偷漢不能成立。」
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婊子合該在床上有情,戲子,只能在台上有義。
每一個人,有其依附之物。娃娃依附臍帶,孩子依附娘親,女人依附男人。有些人的魅力只在床上,離開了床即又死去。有些人的魅力只在台上,一下台即又死去。
一般的,面目模糊的個體,雖則生命相騙太多,含恨的不如意,糊塗一點,也就過去了。生命也是一本戲吧。
折子戲又比演整整的一本戲要好多了。總是不耐煩等它唱完,中間有太多的煩惱轉折。茫茫的威力。要唱完它,不外因為既已開幕,無法逃躲。如果人人都是折子戲,只把最精華的,仔細唱一遍,該多美滿呀。
帝王將相,才人佳子的故事,諸位聽得不少。那些情情義義,恩恩愛愛,卿卿我我,都瑰麗莫名。根本不是人間顏色。
人間,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臉。
就這兩張臉。
《霸王別姬》李碧華
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傲慢與偏見》
盜墓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 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 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 那樣溫良恭儉讓,盜墓是一門技術,一門進行破壞的技術。
——天下霸唱《鬼吹燈》
眼熟不?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所謂「過分」的問題·第二)
由此可以看出,在小說創作中如何將借鑒用的巧妙。
——————————
謝謝大家的贊,分享我寫的東西回報大家~
如何評價網路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 - Sigh的回答 - 知乎
文章頁評論區更精彩:《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網劇與原著有哪些出入?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不請自來。世界上好書很多,有趣吸引人的書也有很多,現在網路小說拼流量,開篇就必須吸引人的例子實在不少。
但你要分清,從一開頭就緊緊的抓住你,同時又流傳百世的文學巨著,少之又少。
恰巧最近開了專欄讀書俱樂部,先說十來本吧,這也算是我的一個必讀書單,收藏很多年了。
找時間讀一讀吧,會改變你的認知。
Ⅰ、《雙城記》查爾斯?狄更斯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同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Ⅱ、《我的名字叫紅》奧爾罕·帕慕克
「如今我已是一個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屍。」
Ⅲ、《局外人》加繆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養老院的一封電報,說:「母死。明日葬。專此通知。」這說明不了什麼。可能是昨天死的。」
Ⅳ、《安娜·卡列尼娜》列·托爾斯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Ⅴ、《審判》卡夫卡
「一定是有人誣陷了約瑟夫·K,因為一天早上,他沒有犯什麼錯,就被捕了。」
《變形記》卡夫卡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
Ⅵ、《布萊頓·諾克》格雷厄姆·格林
「黑爾抵達布萊頓還不到三個小時,就知道他們要謀殺他。」
Ⅶ、《查太萊夫人的情人》勞倫斯
「我們根本就生活在一個悲劇的時代,因此我們不願驚惶。大災難已經來臨,我們處於廢墟之中,我們開始建立一些新的小小的棲息地,懷抱一些新的微小的希望。這是一種頗為艱難的工作。現在沒有一條通向未來的康庄大道,但是我們卻迂迴前進,或攀援障礙而過。不管天翻地覆,我們都得生活。」
Ⅷ、《老人與海》海明威
「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逮住。」
Ⅸ、《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
「尼采常常與哲學家們糾纏一個神秘的「眾劫回歸」觀:想想我們經歷過的事情吧,想想它們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無休無止地重演下去!這癲狂的幻念意味著什麼?」
Ⅹ、《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
「很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馬孔多是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布石頭的河床流去,河裡的石頭光滑、潔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ⅩⅠ、《茶花女》小仲馬
「我認為只有深刻地研究過人,才能創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認真地學習了一種語言才能講它一樣。」
ⅩⅡ、《情人》瑪格麗特·杜拉斯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ⅩⅢ、《虛構》馬原
「我就是那個叫馬原的漢人,我寫小說。我喜歡天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麼一點聳人聽聞。」
ⅩⅣ、《了不起的蓋茨比》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有關注再更吧,我的知乎讀書專欄:
世上最孤獨的讀書俱樂部
http://weixin.qq.com/r/FDonP2rElzforS5c928G (二維碼自動識別)
當然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性愛著作《素女經》。
-
一開篇,黃帝問素女曰:「吾氣衰而不和,心內不樂,身常恐危,將如之何?」
-
我的天啊,黃帝就是黃帝,幾千年前竟然能提出了「亞健康怎麼辦」的偉大問題,還說生怕自己會掛掉了。
-
緊接著,性愛女神素女驚艷出場,第一句就雷爆了。
-
素女曰:「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傷於陰陽交接之道爾。」
-
什麼意思呢,她說,所有人之所以亞健康,都是因為搞得不好啊。原來房中之術乃是救國的良方啊!怪不得當年魯迅要學醫呢……
-
再看下去,發現她說:「禦敵,當視敵如瓦石,自視如金玉,若其精動,當疾去其鄉。御女當如朽索御奔馬,如臨深坑下有刃,恐墜其中。若能愛精,命亦不窮也。」
-
讀到這裡,讓我佩服不已。「朽索御奔馬」,形象啊!貼切啊!我怎麼想不到!這寥寥五字,把我在實戰中的那種極樂又惶恐,不可言說的狀態表達得有血有肉啊!
-
看到這裡,難道你沒有往下把九淺一深看完的衝動?
在銀河系西螺旋臂的末端那片未曾標明的寂靜虛空中,懸掛著—顆不被人注意的小小的黃色太陽。距離它大約9800萬英里的軌道上,運行著一顆完全無足輕重的藍綠色小行星。這顆行星上由猿演化而來的生命形式原始得令人吃驚,他們居然還認為電子錶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設想。
這顆行星上存在著——或者說曾經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大部分的居民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都感到不開心。針對這一問題曾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但其中大部分都是緊緊圍繞那些綠色小紙片的運動來著手的——這很奇怪,因為實際上並不是這些綠色小紙片不開心。
於是,問題依舊困擾著這顆星球。所有的人都感到不自在,其中大部分簡直可以說是凄凄慘慘,甚至包括那些擁有電子錶的人。
不過這與我們這裡要講的故事無關。
我們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場可怕而又愚蠢的災難,以及它的一系列後果。
同時這個故事也是關於一本書的,書名叫做《銀河系漫遊指南》,這不是一本地球上的書,它從來沒有在地球上出版過,並且一直到那場可怕的災難發生之前,沒有任何地球人見過或者聽說過它。
然而,這絕對是一本非凡的書~abandon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
嚴寒把大地凍裂了。
老的人,一進屋用掃帚掃著鬍子上的冰溜,一面說:「今天好冷啊!地凍裂了。」
—— 蕭紅《呼蘭河傳》37歲的我端坐在波音747客機上。龐大的機體穿過厚重的夾雨雲層,俯身向漢堡機場降落。11月砭人肌膚的冷雨,將大地塗得一片陰沉。使得身披雨衣的地勤工、呆然垂向地面的候機樓上的旗,以及BMW廣告板等的一切的一切,看上去竟同佛蘭德派抑鬱畫幅的背景一般。罷了罷了,又是德國,我想。
——《挪威的森林》
紅海早過了。船在印度洋面上開駛著。但是太陽依然不饒人地遲落早起,侵佔去大部分的夜。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著酡紅。到紅消醉醒,船艙里的睡人也一身膩汗地醒來,洗了澡趕到甲板上吹海風,又是一天開始。這是七月下旬,合中國舊曆的三伏,一年最熱的時候。在中國熱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後大家都說是兵戈之象,因為這就是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
楊百順他爹是個賣豆腐的。別人叫他賣豆腐的老楊。老楊除了賣豆腐,入夏還賣涼粉。賣豆腐的老楊,和馬家莊趕大車的老馬是好朋友。兩人本不該成為朋友,因老馬常常欺負老楊。欺負老楊並不是打過老楊或罵過老楊,或在錢財上佔過老楊的便宜,而是從心底看不起老楊。看不起一個人可以不與他來往,但老馬說起笑話,又離不開老楊。老楊對人說起朋友,第一個說起的是馬家莊趕大車的老馬,老馬背後說起朋友,一次也沒提到過楊家莊的賣豆腐也賣涼粉的老楊。但外人並不知其中的底細,大家都以為他倆是好朋友。
這是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也是我最喜歡的文學作品,因為它把我打動的夠徹底。
記得牛愛國和他媳婦沒話說,然後他找話誇自己媳婦。找到話了,說的著了,也就不尷尬了罷。
而牛愛國他媳婦恨恨的說:牛愛國,你真毒,求求你,不要再折磨我了。
是啊,頻道不同的兩個人,對方多說一句話,都是在拿起刀愣愣的割對方的肉。
書里說:
世上最難吃的是屎,世上最難尋的是人。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的著的人千里難尋。
這輩子,就是在和孤獨起舞,若賦予孤獨一個使命,那就是尋找另一份孤獨。
窮盡一生,都是在覓尋那個肉體上和心靈上都說的著的人,太難了。
可是步履從不停歇。
我之前把這部作品推薦給一個學姐,學姐在kindle上看了一半和我說:這本書在我kindle上,我永遠也不會刪。
沒有人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嗎.....?
特意去把這本書翻出來了...
在我年紀還輕,閱歷尚淺的那些年裡,父親曾經給過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這句話仍在我心間縈繞。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他對我說,「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分割線----------------
經評論區@小滿兒的提醒第一章的前面還有一首詩
好,那麼,詩來啦~
苟....哦 不對,咳咳
是這首~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一麗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
—《洛麗塔》納博科夫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一見鍾情。
—《第二十二條軍規》
每一個現在活著的人,身後都站著三十個鬼,因為自有人類以來,死去的人恰好是在世的人的三十倍。
—《2001:太空漫遊》
「世間的事物,還有許多未被寫下來的,這或出於無知,或出於健忘,要是寫了下來,那確實是令人鼓舞的……」
—《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
生活改變很快。
生活瞬間改變。
你坐下來吃晚飯,而你熟知的生活結束了。
自憐的問題。
—《充滿奇想的一年》
你講。不,您講!要不,就由你講吧。
—《狗年月》
—《黃金情侶》
(ps:後面接下來是 他的心在狂跳著,他的身體覆蓋著一層細密的汗珠,在夜色里閃閃發亮……;-)
好久沒答題。
東野圭吾的處女作《放學後》。
開篇是這麼寫的:
九月十日,星期二,放學後。
頭頂上方咣當一聲,我條件反射地抬起頭,看見從三樓窗戶飛出一個黑色物體,從我正上方墜落。我慌忙閃開,黑色物體砸在我剛才站的地方,啪地碎了。
是一個種著天竺葵的花盆。
接下來便是簡單敘述三次差些遭到謀殺的經歷。小說開篇簡單粗暴,卻讓人慾罷不能。因為東野圭吾從一開始就提出了強有力的故事問題:
1.花盆是怎麼回事?
2.誰要殺「我」?
3.為什麼要殺「我」?
看完開頭便想馬不停蹄地讀完整本小說的慾望,原因概括起來有兩點:若非作者從一開始便提出了強有力的故事問題(懸疑推理小說往往如此),就是作者的文字從一開始便打動了你。或兩者皆有。
又比如我非常喜歡的約翰·歐文的《蓋普眼中的世界》,開篇這樣寫:一九四二年,蓋普的母親珍妮·費爾茲,在波士頓的電影院里,因殺傷一名軍人而遭逮捕。當時日本剛轟炸過珍珠港,社會大宗對軍人特別包容,而且忽然間,所有人都變成了軍人,但珍妮仍堅持對所有男人(尤其是軍人)的劣行絕不寬假。她在電影院里接連換了三次位子,但每換一次,那個軍人卻反而湊得更近,最後她被迫緊貼在散發陣陣霉味的牆角,正放映新聞短片的銀幕,也大半被柱子遮住,這麼一來,她打定主意,絕不再起身換位了。但那名軍人卻再一次挪過來,湊坐在她身旁。
故事問題:為什麼珍妮對男人如此苛刻,尤其是軍人?電影院里究竟發生了什麼?珍妮是個怎樣的人?
如果你往下讀,會發現,雖然小說的主角是蓋普,但首先是他的母親珍妮讓你對這本小說產生了不可割捨的興趣。
我的朋友梅爾·麥克吉尼斯不停地說著。梅爾·麥克吉尼斯是個心臟病醫生,有時候,這種身份給了他這樣說話的權利。
故事問題:他們在談論什麼?
至於另外一種原因,我想用村上春樹作例。
比如他的處女作《且聽風吟》,開篇這樣寫: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這是大學時代偶然結識的一位作家對我說的話,但我對其含義的真正理解則是在很久很久以後——雖然至少能給我以某種安慰。的確,所謂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
儘管如此……
比如《海邊的卡夫卡》
離家時從父親書房裡悄悄帶走的不僅是現金,還有一個舊的金制小打火機(款式和重量正合我意),一把尖頭鋒利的摺疊刀。刀是用來剝鹿皮的,往手心裡一放沉甸甸的,刀身有十二厘米長,大概是在外國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另外還拿了桌子抽屜里一個袖珍強光手電筒。太陽鏡也是需要的,深天藍色的,要用來遮掩年齡。
他的很多書,故事性都不是很強,我個人覺得,是屬於第二類。
說不出哪裡吸引了我。可一旦讀了開頭,便想接著讀下去。
村上春樹有的書甚至拖沓無聊,但還是能讓我津津有味地從頭翻到尾,比如《尋羊冒險記》。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喜歡這種無聊還是那隻一直在噗噗噗放屁的老貓?
本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國九年義務教育統一教材。
————
1.30修改
居然會有這麼多贊,真是讓我受寵若驚。(能破100嗎?還有點小期待呢。)
1.31
居然這麼快就破一百了,感謝大家(話說第一次破一百居然是這個答案呢。)
————
2.1一大早就看見答案破了200,知乎什麼時候那麼給力了。
不過在下作為高三狗,馬上要回去接受王后雄老師的厚愛了。
在此謝謝各位。
16.14人生中第一次點贊破一千。嚇到我了。
我去了9天,回來點贊過5k你們是不要我認真讀書了嗎?()害怕
17.11.26,高三抖的機靈大學了還在點贊,可怕 。
劉震雲《我不是潘金蓮》的開頭。
李雪蓮頭一回見王公道,王公道才二十六歲。王公道那時瘦,臉白,身上的肉也白,是個小白孩。小白孩長一對大眼。大眼的人容易濃眉,王公道卻是淡眉,淡到沒幾根眉毛,等於是光的;李雪蓮一見他就想笑。但求人辦事,不是笑的時候。何況能見到王公道,不是件容易的事,鄰居說王公道在家,李雪蓮拍王公道家的門,手都拍酸了,屋裡不見動靜。李雪蓮來時背了半布袋芝麻,拎著一隻老母雞。李雪蓮手拍酸了,老母雞被拎得翅膀也酸了,在尖聲嘶叫,最終是雞把門叫開的。王公道上身披一件法官的制服,下身只穿了一褲衩。李雪蓮除了看到他一身白,也瞅見屋裡牆上貼一「囍」字,已經是晚上十點半了,明白王公道不開門的原因。但夜裡找他,就圖在家裡堵住他;自個兒跑了三十多里,這路也不能白跑。王公道打聲哈欠:「找誰呀?」
李雪蓮:「王公道。」
王公道:「你誰呀?」
李雪蓮:「馬家莊馬大臉是你表舅吧?」
王公道搔著頭想了想,點點頭。
李雪蓮:「馬大臉他老婆娘家是崔家店的你知道吧?」
王公道點點頭。
李雪蓮:「馬大臉他老婆的妹妹嫁到了胡家灣你知道吧?」
王公道搔著頭想了想,搖搖頭。
李雪蓮:「我姨家一個表妹,嫁給了馬大臉他老婆她妹妹婆家的叔伯侄子,論起來咱們是親戚。」
王公道皺皺眉:「你到底啥事吧?」
李雪蓮:「我想離婚。」
為了安置半布袋芝麻,主要是為了安置還在尖叫的老母雞;也不是為了安置芝麻和老母雞,是為了早點打發走李雪蓮,李雪蓮坐到了王公道新婚房子的客廳里。一個女人從裡間露了一下頭,又縮了回去。王公道:「為啥離婚呀?感情不和?」
李雪蓮:「比這嚴重。」
王公道:「有了第三者?」
李雪蓮:「比這嚴重。」
王公道:「不會到殺人的地步吧?」
李雪蓮:「你要不管,我回去就殺了他。」
王公道倒吃了一驚,忙站起給李雪蓮倒茶:「人還是不能殺。殺了,就離不成婚了。」
茶壺懸在半空:「對了,你叫個啥?」
李雪蓮:「我叫李雪蓮。」
王公道:「你丈夫呢?」
李雪蓮:「秦玉河。」
王公道:「他是幹啥的?」
李雪蓮:「在縣化肥廠開貨車。」
王公道:「結婚幾年了?」
李雪蓮:「八年。」
王公道:「帶著結婚證嗎?」
李雪蓮:「帶著離婚證呢。」
說著,解開外衣的扣子,從內衣口袋裡,掏出一離婚證。
王公道愣在那裡:「你不已經離婚了嗎,還離個啥?」
李雪蓮:「這離婚是假的。」
王公道接過那離婚證。離婚證已經被揉搓得有些皺巴。王公道從裡到外查看一番:「看著不假呀,名字一個是你,一個也是秦玉河。」
李雪蓮:「離婚證不假,但當時離婚是假的。」
王公道用手指彈了一下離婚證:「不管當時假不假,從法律講,有這證,離婚就是真的。」
李雪蓮:「難就難在這裡。」
王公道搔著頭想了想:「你到底要咋樣?」
李雪蓮:「先打官司,證明這離婚是假的,再跟秦玉河個龜孫結回婚,然後再離婚。」
王公道聽不明白了,又搔頭:「反正你要跟姓秦的離婚,這折騰一圈又是離婚,你這不是瞎折騰嗎?」
李雪蓮:「大家都這麼說,但我覺得不是。」
這荒誕與真實結合的故事,由此拉開帷幕。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
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
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
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我們擁有一切,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雙城記》
================================
補充各個版本翻譯,感受一下語言的不同魅力!
================================
中國對外翻譯
(宋兆霖 )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個睿智的年月,那是個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時期,那是疑慮重重的時期;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那是黑暗籠罩的季節;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那是讓人絕望的冬天;我們面前無所不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們大家都在直下地獄——簡而言之,那個時代和當今這個時代是如此相似,因而一些吵嚷不休的權威們也堅持認為,不管它是好是壞,都只能用「 最……」來評價它。
譯林
(孫法理 )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擁有一切,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一一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人民文學
(石永禮、趙文娟 )
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壞的年月,那是智慧的時代,那是愚蠢的時代,那是信仰的新紀元,那是懷疑的新紀元,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絕望的冬天,我們將擁有一切,我們將一無所有,我們直接上天堂,我們直接下地獄——簡言之,那個時代跟現代十分相似,甚至當年有些大發議論的權威人士都堅持認為,無論說那一時代好也罷,壞也罷,只有用最高比較級,才能接受。
上海譯文
(張玲、張揚 )
那是最昌明的時世,那是最衰微的時世;那是睿智開化的歲月,那是混沌蒙昧的歲月;那是信仰篤誠的年代,那是疑雲重重的年代;那是陽光燦爛的季節,那是長夜晦暗的季節;那是欣欣向榮的春天,那是死氣沉沉的冬天;我們眼前無所不有,我們眼前一無所有;我們都徑直奔向天堂,我們都徑直奔向另一條路——簡而言之,那個時代同現今這個時代竟然如此惟妙惟肖,就連它那叫嚷得最凶的權威人士當中,有些也堅持認為,不管它是好是壞,都只能用「最」字來表示它的程度。
南方出版社
(曾克明 )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月,那是愚蠢的年月;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絕望的冬天;我們擁有一切,我們一無所有;我們都直奔天堂,我們都直下地獄——總而言之,那個時代和當今時代如此相似,以至當年有些顯赫一時的權威人士堅持認為,無論對它說好說壞,一概只能使用最高級的比較詞語。
長江文藝出版社
(葉紅 )
這是最幸運的年代,也是最倒霉的年代;這個時期信仰與懷疑共存,這個時期光明與黑暗共存;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琳琅滿目,但又一無所有;我們正直達天堂,我們正直通地獄——總之,那同現在是何等相似,某些名噪一時的權威褒貶不一,固執己見,各自在相反的立場上,用最時髦的語言誇大其詞,形成鮮明對照。
哈爾濱出版社
(於曉梅 )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睿智開花的歲月,那是混沌蒙昧的歲月,那是信心十足的年代,那是疑雲重生的年代,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那是黑夜籠罩的季節,那是欣欣向榮的春天,那是死氣沉沉的冬天,那是眼前無所不有,我們都在直升天堂,我們都在直奔地獄,簡而言之,那個時代同現今這個時代竟然如此相似,就連那些在這方面叫嚷不休的權威人士,有些也堅持認為,不管他是還是壞,都只能用「最」來形容它。
中華書局
(《二城故事》魏易1913版)
時之聖者也,時之凶者也。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此亦光明時節,此亦黯淡時節。此亦篤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此亦多麗之陽春,此亦絕念之窮冬。人或萬物具備,人或一事無成。我輩其青雲直上,我輩其黃泉永墜。當時有識之士咸謂人間善惡或臻至極,亦必事有所本,勢無可綰。但居之習之可也。
上海譯文
(羅稷南 )
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前面有著各樣事物,人們前面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總之,那時和現代是這樣相像,以致那時聲名最響的某些作家對於它的批評,說好說壞,都固執地只用最高級的對比之詞
推薦閱讀:
※一分鐘內編出的懸疑但 Happy Ending 的故事是什麼樣的?
※有哪些你特別喜歡的小說片段?
※你聽過或者寫過哪些黑暗系或者病態的故事?
※《百年孤獨》為什麼在中國十分流行?
※有哪些書名很 low ,但內容和文筆讓人驚艷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