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看經典到不敢隨意閱讀的書籍?
對我來說,這樣的書籍/作者在我人生中出現的次數極少。小學的時候是青鳥,初中的時候是金閣寺太宰治鬼吹燈,高中微暗的火三體魯迅霍金,大學umm超喜歡的就Heidegger和raymond, 其他看得太雜所以沒有最愛額。。。。現在書荒所以在此求推薦恩.....並不是說只局限於這些書籍和作者,而是它們和我之間特殊的化學反應讓我無法自拔,具體的感受就是:有沒有這樣一本書,你看了又看,還想再看,即使封面早已破舊不堪,內容也諳熟於心,但只要想起書包里有這麼一本書,這麼一個作者的名字,心中就是滿滿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內容方面:你迫不及待地翻看著它,在某個瞬間,有一種心急火燎想要了解後續情節的衝動,但又不得不放慢節奏細品行間意味;有時你大概能夠猜到後面作者要說什麼,但是又滿心期待作者將會以什麼樣方式表達,並且每一次重讀,都有初次閱讀時的激情;喜愛之極,甚至到了一種想看而不敢看,捨不得看的虐戀境界。嗯。
對於大家來說,這樣的書籍/作者有哪些呢?方便的話,請分享一下吧~~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這書不一口氣讀完,難眠。
我很難想像已作古的孔飛力教授當年是如何磨穿一國家歷史館地板寫出這本明清史研究標杆的書,搜集如此翔實的小人物史料並將其聯網成一個整體,運用令人驚嘆的文筆講述一場「莫須有」的群體無意識恐慌和一個「集體性投射遊戲」。
正如同作者開篇的話「1768年,是中國悲劇性的近代前夜」,瘋狂過後,盛世的表象下,整個朝代卻在一步步邁向墳墓。
孔飛力教授寫史不同於諸多學者,擅長從社會現狀出發理清事件發酵背後的脈絡與痕迹,再不斷深入,剖析更深層次的原因,比那些徒於鋪陳材料的史書(點名羅布),高明了太多。
個人認為在《萬曆十五年》之上。
我倒是一直當懸疑小說看來著,每一次翻都能興緻勃勃,故事簡單背後的道理卻不簡單。
具體介紹貼一個大神級豆瓣讀書報告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659208/
(本來就貼的讀書報告你們還問我講了什麼也是……)
時代變了,叫魂的戲法也變了,但是依然存在,盛世之下的社會戾氣也總不會壓抑住。
現在,「盛世戾氣」愈演愈烈,一如許多人所願。
新版譯本兩位譯者寫了札記,拿來結束這個答案,再合適不過:
「孔飛力所討論的全是歷史,對於現實並無半點影射,我們之所以在讀此書時感到似曾相識,那是因為現實中還常常有歷史的影子罷了。」
(三聯書店兩個譯者的版本,其他版本不太好)
最近一次回顧是在今年春節,大家忙著走親訪友的時候。
更新:
大家不休息的呀我十二點睡六點起你們這麼多贊……也歡迎大家分享自己喜歡的書。
這個答案也能噴起來,醉了醉了。不友善評論直接刪。
1k贊2k收藏_(:з」∠)_
4K贊7k收藏_(:з」∠)_
《百年孤獨》當你讀懂了這本書之後,很難再有勇氣去面對第二遍。
故事在一開始就意味著終結,一個百年孤獨的家族,脫離孤獨的方法卻將家族從歷史中抹去。
正如《紅樓夢》,璀璨的家族落幕的唏噓。看完第一遍難那種梗在喉嚨難以下咽的悲涼一般。
經典到不敢隨意閱讀,每一次閱讀,更加深一次心中的悲涼。弗洛姆《健全的社會》
最早知道這本書,是我讀研期間,想了解一些關於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我的導師推薦給我幾本書之中包含著這本。我大致通讀完畢後,覺得,這本書對我的觸動最大,所以推薦。(以後也會發其他幾本書的介紹,今天主要來介紹這本啦。)
這本書說的什麼?
從書名中就能看出一些梗概,作者說「健全的社會」,那麼就意味著,當時的社會是不健全的。作者一開篇就拿出了一個初看起來有些意外,細思一下又很正常的數據:
西方世界的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是:舒適的物質生活、相對平均的財富分配、穩定的民主和持久的和平;但是,正是最接近這個目標的國家表現出了最嚴重的精神不平衡的癥狀!
由個人的不正常推演到社會的常態病理研究。進而,在人類本身、社會環境,到工業社會下人們的狀態,作者進行了深刻地解讀。我僅摘舉作者對民族主義的表述,如下:
(對於書中某些觀點,我是覺得有失偏頗,可能,西方知識分子都有這種聖母情懷,包括寫歷史的也好,還是搞研究的也罷。雖然說屁股決定腦袋也不是完全真理。我始終覺得非黑即白的世界觀應該不屬於成年人,應該考慮場景、情境來具體看待)
不止如此,在書的後半部分,作者對如何「通向健全之路」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這也是這本書飽受指責的一個方面。
作者先分析了健全的社會是什麼樣子:要達到精神健康,以及要有配套的文化有助於精神健康。
接下來,從經濟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來分析如何建設有助於精神健康的文化。
在這裡就有人說他的理念是烏托邦。對此,豆瓣有位大神闡述了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覺得非常值得一看。弗洛姆的烏托邦
我極其同意這位大神的將弗洛姆與孔子進行對比,兩人都是理想主義者,對社會的改造有著自己的見解,雖然失敗,但其精神尤為值得學習。
最後,說一些,我的感受,對於個人而言,我們沒有必要上升到社會的層面,而且也不實際。那麼,像弗洛姆所說,做一個健全、健康的自己終歸是一件切實可行的事情,除了身體的健康之外,精神的健康更顯重要,就此摘一段作者對精神健康的人的定義,供大家參考:
精神健康的人是富於建設精神、沒有異化的人;他與世界友好地聯繫在一起,用理性客觀地把握現實;他體驗到自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存在,與此同時,又感到同他人的聯繫在一起;他不屈從於非理性的權威,而樂於接受良心和理性的合理的權威;只要活著,他就在不停地自我完善,並且把生命這以贈禮當成他最寶貴的機會。
——————————————————————————————————————————
對於這本書,我的建議是先看一下電子書,看你對它的接受程度是什麼界限,在考慮是否入手紙質版。不過,如果對於理想主義者沒有潔癖的話,我的建議是一定要看!
ps:公眾號後台獲取下載。名稱:陸大都督的學習小屋,裡面還有其他的書籍下載哦,主要偏向於歷史類書籍,像這些→→業火的陸伯言:細讀中國歷史,有哪些歷史書推薦?
有百年孤獨,月亮和六便士,源泉......
個人認為,優秀的小說在細細品味、鑽研之後,不僅可以體會到更豐富的情感,得到精神上的洗禮,還與經管、心理類偏乾貨的書一樣,能夠幫助我們擺脫個人思維局限,開闊視野。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不自覺地將自我代入書中人物,變成一隻心靈蟲,潛入其中了解個體的個性、態度、價值觀,內心深處的恐懼、慾望。
通過解讀小說人物,你對人性的理解也加深了。
--------------------------------------------------
百年孤獨
第一本正兒八經閱讀的外國文學恰好是傳說中閱讀障礙五顆星的百年孤獨。
我向很多身邊的朋友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問題是我從沒有遇到過的:「百年孤獨是什麼?」
很好,看來大家都是文化人,那就可以愉快的交流了。但就在我想深入的時候,對方不是抱怨:「這本書很難啃誒」。就是:「啊,我只聽說過書名,沒有看過啊。」
先說前者的評價,靠譜,確實十分難啃,在我翻開它的第一面,剛看到第一個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的名字,我就跟我朋友說了,太難記了,真的是撲面而來的孤獨感。但是這都只是開始啊朋友們,要是你想的百年孤獨只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小說,那還是等著它出青少年插畫版吧。這本書不看到結尾最後一個字,真的無法感嘆。
對於沒有看過或者即將要看的讀者們,我還是本著推薦的心態來跟你們分享這本書。
很慚愧的是這是我看過最厚的一本外國文學,一想到我以前年少無知,看書比寫題還不情願,甚至一度覺得外國文學讀起來別彆扭扭。但是,我還是覺得這種自我過渡的感覺是很奇妙的,真正感受到自己在成長,在面對,在享受讀書的過程。
這是一個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的故事。很多朋友覺得難啃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作者重複命名的寫法真是太!燒!腦!了!
說到這個家族的第一個人,名叫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的妻子是烏爾蘇拉?伊瓜蘭。他們的大兒子取名何塞?阿爾卡蒂奧,小兒子取名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很尷尬,這些名字我到現在還讀不順)是不有沒有一絲絲的懂了重複命名是怎麼回事?對,他們的子孫後代將會把奧雷里亞諾和阿爾卡蒂奧這名字無休止的蔓延下去,直到這個家族滅亡為止。
相同的名字給我們的瞬間記憶增加了難度,因為我在讀這本書的這段時間裡去西安旅了個游,導致我的閱讀時間整整持續十天,每次我打開書打算繼續接上之前故事的時候,狀態完全是懵逼的:這是哪個何塞?這個兒子是誰和誰生的?這個女人是誰的妻子?這個阿爾卡蒂奧是哪個阿爾卡蒂奧?這個奧雷里亞諾是第幾個奧雷里亞諾?(家族人口密度最高的時候,整整出現了十個奧雷里亞諾)
不過幸好,其中並沒有奧雷里亞諾?阿爾卡蒂奧這個組合體,(圍笑臉.jpg)
一開始我看到書名的時候,比較會去重點解讀『百年』,腦子裡構想的是出一代一代四六八世同堂的時間軸,但悲劇不斷發生只剩下一個孤獨的老人一次又一次送走黑髮人的故事。
而直到你讀完最後一頁,你會恍然大悟,原來,沒有『孤獨』的『百年』是不值得回味的。
整本書的全部人物都孤獨的活著世上,並且孤獨死去(甚至放了升天的大招)。同一個家卻各自守著天地,金銀作坊屬於奧雷里亞諾,後院的泥土和斑駁的石灰牆跟卻蜷縮著吮指的麗貝卡,秋海棠的長廊坐著繡花的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精神抖擻的打掃著新家的各個角落,而他的丈夫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被綁在栗樹樹榦上,蜷縮於棕櫚葉頂棚下的一張小木凳上,飽經日晒雨淋已失去血色。
這是一個關於愛情,關於孤獨,關於追求的百年故事。
但卻沒有一個人有幸福的結局,沒有一個人有愛人陪伴終老。
重複命名將時間線無線延伸著,似乎這個家族的第一個人一直活著,活在子孫的姓名里,活在每次我翻開書時的回憶里,直到烏爾蘇拉死去,才發覺已經一百一十年過去了。
一百多年來,馬孔多——這個見證了整個家族繁榮和衰弱的村莊,被改變,被征服,逐漸回復平靜。但新的村人幾乎完全遺忘了建立這個村莊的偉大家族,沒人知道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甚至不敢相信他的存在,就像對香蕉公司工人的那場大屠殺一樣,從世人記憶中根除。梅爾基亞德斯的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月亮與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是我第一篇手寫書評的外國名著,因為它給我的感覺,還真是有點不一樣。寫百年孤獨的時候我說過,我起初不太喜歡外國文學,因為讀起來生澀又深刻,但《月亮》給我的感覺就是閱讀起來很流暢,人物形象複雜卻鮮明。很適合文學初讀者(比如我)。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先生用第一人稱敘述了整個故事,「我」是一名作家。
作家先生初識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時,還是在他妻子舉辦的晚宴上,那時的他是這樣描述斯特里克蘭的:
「他比我料想的還要高大,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以前想像他身材瘦小,其貌不揚。實際上他生得魁梧壯實,大手大腳。笨拙地穿著晚禮服。難免給你這種想法——一個馬夫為了這個場合特意衣冠楚楚了一番」
毛姆以他幽默風趣的手法很輕易的刻畫出一個憨厚老實的大個子男人,而他接下來的描述,更是讓我覺得斯特里克蘭脫離不開這種形象:
「他有四十歲,不好看,也談不上難看。因為他的五官還算端正,但是似乎都比一般人大了一號,所以看上去有些粗笨。他的鬍子颳得精光,那張大臉看上去光禿禿的,讓人不怎麼舒服。他的頭髮是紅色的,剪的很短,他的小眼睛是藍色或者灰色的,他看上去相貌平平。」
這時候的斯特里克蘭還是一位正正經經的證劵經紀人,作者鋪墊的實在太好了,雖然對於斯特里克蘭「逃跑」之前的模樣描述的並不是非常多,但是足以讓我們對這個男人起初的樣子印象深刻,足以讓我當時就產生疑惑:「為什麼這個家庭事業全都有的普通男人會跑偏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畫家?!」
「他是個微不足道的人,他可能是一個有價值的社會成員,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一個誠實的經紀人,但是沒有理由在他身上浪費時間」
在他的普通形象深入人心的時候,任何人都沒有理由相信就是這樣一位好丈夫好父親會毅然出走,離開穩定工作和美滿家庭,離開他的妻子和兒女,他甚至非常喜愛他的孩子們。
而他只為四個字「我想畫畫」。
他不在乎周圍人的非議,哪怕他們把他描述成「我們碰巧知道你和一個女人私奔了。」他把愛情視為疾病,女人是他享樂的人工具。他說當孩子們已經長大了,他對他們就沒什麼特殊感情了。他相當冷靜的接受作家先生說他是世界上最卑鄙的男人,眼角一直保持著嘲諷的微笑,反而讓作家的一遍遍詢問變得毫無意義,甚至有些愚蠢。
這樣的斯特里克蘭與之前完全不一樣了,他變成了在酒館裡讓妓女滾一邊去的粗野男人,變成了毫不顧慮別人感受,而且以刺傷別人的感情為樂的傢伙。說到這點,也必須講講作家先生可憐的老朋友——一個蹩腳畫家——迪爾柯?斯特羅伊夫。
一個定居在蒙特馬特爾區娶了一位賢惠溫柔的英國女人的禿頂藝術家,是個矮胖男人,兩條小短腿,臉滾圓,面色紅潤,皮膚很白,雙唇很紅,眼睛又藍又圓,帶著一副大的金邊眼鏡。簡直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板。如果可以的話,我很想問問他:「你後悔認識斯特里克蘭嗎?」
我知道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我很想知道對於一個毀了他生活的男人,一個搶走他深愛著的妻子並且導致他妻子自殺的男人,他到底有著怎樣對生活的看法才能在發現斯特里克蘭故意留在他家的一張妻子的裸體畫後從發瘋到沉默,並且意識到它是一幅偉大的,絕代的畫作,甚至當他去見斯特里克蘭的時候,請求他跟自己一起回到荷蘭去。
「他的話讓我有點目瞪口呆,我只能傻呵呵地看著他」
毫無疑問,在斯特里克蘭性情大變以後,我對他把他給斯特羅伊夫的造成的苦難看做對方的自作自受,並且對斯特羅伊夫太太的死毫無內疚之情表示很容易接受。我明白了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
「別人的人生是在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蘭德拒絕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國人」,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脫去一層一層衣服,最後一抬腳,赤身裸體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里去。」
斯特里克蘭最後患了麻風病死在了塔希提島。
他最後的那三年,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光。他接受了鮮花賓館的女老闆約翰遜太太給他找的老婆,他們房屋在大山的山坳里,有種伊甸園的美,一處遠離塵囂的幽靜之所,頭頂藍天,四周是種類繁多,鬱鬱蔥蔥的大樹。他又有了兩個孩子,有了從不干涉他永遠聽從他的妻子。他每天在簡陋的畫棚作畫,閱讀,晚飯之前下到溪流中去洗澡,捉魚。他在踏上塔希提島的那一刻找到了家的感覺。
他不問世事到麻風病導致他的五官腫脹都全然不知,在他死去的前一年,他瞎了,當他變瞎了以後,他就坐在那兩間畫棚里,坐上一個又一個小時,用已經失去視力的眼睛看他的作品,他看到的東西也許超過了以前生活中曾經看到的一切。
當醫生最終得到一個別人捎來的信息並趕去小屋看他的時候,他已經死了。但他在屋子裡留下了他的世界:
「好像突然進入了一個魔幻世界,恍惚間他好像看到了一大片原始森林,還有赤身裸體的人們在樹下行走。隨後,他看出來了,這些原來都是在牆上畫的畫。」
「它是一個人的傑作,這個人已經鑽研到大自然最隱秘的深處,洞悉了大自然既美麗又讓人恐懼的秘密,它是一個人的傑作,這個人知道了一般人所不了解的邪惡的東西。畫里還透著原始和可怕的東西,是不屬於這個塵世凡間的。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了模模糊糊的黑色魔法世界,既是美麗的,也是下流的。」
到了死亡的最後時刻,他的思想保持著安詳和不受外界干擾,他讓妻子做出承諾,在埋葬他以後,一把火燒了房子,什麼也不要留下,直到一切在地上化為灰燼,不剩一根木棍。
「他已經取得了想要的成就,他的生活圓滿了,他創造了一個世界,看見一個世界很美好,隨後,在驕傲和蔑視當中,他又親手毀了他」
他不失為一個自私薄情的男人,但他更是一個偉大的畫家。
源泉
「人為什麼不能把世界讓給他所鄙視的人。」
距離看完源泉也有一些日子了。但是洛克在高崖上的放聲大笑,他全身強健有力的肌肉和掠過脊溝的風好像依然是那麼犀利。
他注目著花崗岩,想像著岩石切開堆砌成牆的樣子;他打量著一棵樹,想著割據樹木築成椽子的樣子;他的眼神略過岩石上的銹斑,心裡想著可以挖掘到豐富的鐵礦,然後熔煉成鋼樑,橫陳於天地間的樣子。
他所到之處的所有,零零散散著繪成建築的草圖。
「假如我還要活六十年,在這六十年里,我的大部分時間要花在工作上。我挑選了我想要做的工作,如果從中找不到快樂,那無異於給自己判了六十年的刑罰,而且,只有當我以最可能適合於我的方式做我的工作時,我才能找到快樂。可是所謂『最好』只是個標準問題——我也確定了自己的標準。我不要繼承什麼,也絕不沿襲任何傳統。或許我就是某種傳統的開端呢。」
洛克是一個「不太正常」的建築師,他隻身追隨當時被唾棄的現代主義建築師凱麥隆,被享譽全美的斯坦頓建築學院的開除。他在採石場遇上美麗孤僻的多米尼克,他們的愛情相互渴望卻又以傷害為樂。他因為埃斯沃斯·托黑的所宣揚的「美德」,受到全紐約知名建築家的抨擊。他是彼得·吉丁才華之後的影子,是採石場上紅髮肆揚的苦力,是人類精神神廟的人形化身。
他一生所愛多米尼克,與他相匹配的心性,使他們的感情在暗黑中緩緩流淌。她為了懲罰自己對洛克的渴望,嫁給了彼得·吉丁。又因為覺得華納德比彼得·吉丁更令人深惡痛絕,而再嫁華納德。她在公開場合極力摧毀洛克,在心裡卻篤定全世界都不配得到洛克所給予建築的才華。她和洛克的愛情是神秘難測的,這源於他們共同追求的自由。
「我選擇我唯一嚮往的東西——那是一個人真正可以允許自己得到的東西。自由,愛爾瓦,是自由。「 」那就叫做自由嗎?」 「無物可求,無望可待,無所依傍。」
「倘若你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怎麼辦?」
「我不會找到我想要的東西的。我會選擇對它視而不見。它會是美好世界的組成部分。如果我選擇看見它,我將不得不與你們其餘的人共同分享,但是我又不願分享。你知道,我從來不再打開我所讀過和深深喜愛過的巨著。一想到別人的眼睛已經讀過它,一想到讀那本書的是怎樣的人,就讓我痛苦。這樣的東西是不可能分享的,不能與那樣的人分享。」
「多米尼克,對事物的如此強烈可不正常。」
「那是我能感受的唯一方式。否則就根本無法感受。」
安?蘭德筆下的霍華德·洛克堅毅,自由,擁有滿腔的才華和洞察世界的眼眸。他一生都活在建築里,倔強又孤僻,難能交到幾個朋友,深愛的多米尼克,一直支持他的海勒,施工隊的平凡工人邁克,朝托黑開槍的雕刻師馬勒瑞,或許還有華納德。
整個故事流暢又極其的深刻,最初的閱讀讓我始終不能明白為何多米尼克要和托黑一起幫助彼得?吉丁接下大量的建築工程,為何吉丁恐懼著洛克。但在深入閱讀的過程中,我慢慢清楚了吉丁內心的懦弱,他雖有一定的刻板才華,但是他也清楚的知道每一次毫無思緒時洛克給予的援手,是一股極為可怕的力量。當全世界都在讚揚那棟出自洛克之手署以吉丁之名的考斯摩-斯勞尼克大廈時,只有他和洛克知道,這一切都是假的。「他需要別人。別人成了他首要的動機.」
「《源泉》之所以具有如此恆久的魅力,其中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是對青年志氣的認可,同時它歌頌了人類的光榮,顯示了人類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回答的其他教育相關問題:
-給大學生擬一份通識教育書單,哪些書可入圍?
- 如何使自己不怯場?- 20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Live:
《經濟學人》的正確打開姿勢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這樣管理時間,一年當三年用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如何三年掌握英日西三門語言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
更多語言學習筆記見微信公眾號 瀟峰學長,ID:xuxiaofeng600。
回復英日西語言(手寫)學習筆記即可獲得。
專註語言,效率,閱讀,追求真知,一周一更,讓每一篇擲地有聲。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無論你是否讀過《圍城》,對這句話都不會陌生。
這樣的「金句」在《圍城》中隨處可見:
錢鍾書寫「婚姻」,是「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瓦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子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寫人「失戀」,是「有人失戀了,會把他們的傷心立刻像叫花子的爛腿,血淋淋地公開展覽,博人憐憫,或者事過境遷,像戰士的金瘡舊斑,脫衣指示,使人驚佩。鴻漸只希望能在心理的黑暗裡隱蔽著,彷彿害病的眼睛避光,破碎的皮肉怕風」;
寫「面相」是「中國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減料的結果,潦草塞責的丑,西洋人丑像造物者惡意的表現,存心跟臉上五官開玩笑,所以丑得有激化,有作用」;
寫「人丑」是「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
錢鍾書總是有辦法用文字表達日常生活中那些幽暗的心思。
《圍城》的故事並不複雜,以歐洲留學回國的方鴻漸為中心,講述了一群留學生與大學老師在生活、工作和婚姻戀愛等方面遭遇的矛盾和糾葛,但《圍城》種涉及的留學、婚戀話題,卻是至今仍不過時。
《圍城》中學術界的「虛偽」之相難免讓人聯想到某些身邊的「我你他」,比如克萊登大學假博士學位的方鴻漸,偷吃烤地瓜的李梅亭、用行政院、外交部歐美司信封唬人的陸子瀟、用字句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贈書給自己的范小姐等,這些不僅存在於書中,而且也是民國當時確確實實存在的知識分子圈的亂象。在當下去重讀《圍城》,仍然會為他能寥寥幾筆就撕開這些所謂知識分子粉飾過的面具而叫好。
《圍城》中的婚戀話題更是引發幾代人的思考,男主人公被鮑小姐引誘,不懂得拒絕蘇小姐,被最愛的唐小姐拋棄,最後又要和平庸的孫小姐將就一生。方鴻漸在戀愛和婚姻中遭遇的曲折,就像《圍城》最後說的那樣,「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在談到婚戀的時候,自然少不了金句,「結婚無須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資本了」等觀點,更是寫出幾代人在婚戀中的情感掙扎。
《圍城》故事與錢、楊夫妻的「反差萌」
除了金句與話題,《圍城》能夠反覆被人們提及,與錢鍾書、楊絳二人的真實生活所呈現的「反差萌」不無關係。
雖然錢鍾書在《圍城》里對有學問的女子反覆挑剔:「女人念了幾句書最難駕馭。男人非比她高一層,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學畢業生才娶中學女生,留學生娶大學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則男人至少是雙料博士」;「女人有女人的聰明,輕盈活潑得跟她的舉動一樣。比不了這種聰明,才學不過是沉澱渣滓」。
但眾所周知,錢鍾書現實生活中所尋得的夫人,恰恰就是書中百般嫌棄的「」有學問的女子「,楊絳先生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數十年;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
天知道錢鍾書是怎麼寫下這句話的:「有頭腦有才學的女人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向她顛倒的,因為他自己沒有才學,他把才學看得神秘,了不得,五體投地的愛慕,好比沒有錢的窮小子對富翁的崇拜」。
錢鍾書與楊絳的婚姻生活實則與《圍城》中所描述的迥乎不同,書中的毒舌作者,其實有著自己的「痴氣」。
楊絳先生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一文中寫到:
「《圍城》的作者呢,就是個『痴氣』旺盛的錢鍾書。我們倆日常相處,他常愛說些痴話,說些傻話,然後再加上創造,加上聯想,加上誇張,我常能從中體味到《圍城》的筆法。我覺得《圍城》里的人物和情節,都是憑他那股子痴氣,呵成了真人實事。」
或許就是這樣的「反差萌」,更加讓人感慨於二人幾十年風雨,幾十年相守,他們低調、不慕名利、淡薄從容,專心經營自己的小日子,從事學術研究。
人們不斷翻閱著這本《圍城》,探討著那座「圍城」,城裡城外來往熙攘,關於它的話題始終在沸騰。但在掌閱宣布獨家引入《圍城》電子書之前,很多人還不知道:《圍城》首印70年來,今年是首次推出電子版,之前流傳的很多「《圍城》電子版」,都是盜版。
正因如此,《圍城》首次推出正版電子書意義非凡。
《圍城》被稱為「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亦是最偉大的一部」,多年來可統計的紙書版本有20多版本,有些版本多次印刷,還被列入語文新課標名著必讀書目之一,每年售出上百萬冊,橫貫各大暢銷榜小說榜,不難想像,它在推出電子版之後,又會影響一大批習慣閱讀電子書的年輕人。
重點!
戳鏈接來看:《圍城》在線全本閱讀-掌閱小說網
本人爬取了這個問題下的1100多個答案,並對答案進行數據分析,根據每本書的提及次數對書籍進行排序,盤點出以下清單。
只是提及次數整理出來的一個清單,沒有排名之分。
第一份清單
這份清單里的書籍是提到次數靠前的。
註:文末有我整理的清單福利
第二份書單
相比於第一份,提到的次數會少一些。
這兩份清單里大部分都是小說,
有一些散文隨筆。
例如
1.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
這本書的思想是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意境深邃,就像是個智慧的老人,閃現哲理靈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樣的境界。
書中記錄了作者隱居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異歷程。讀本書,能引領人進入一個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
瓦爾登湖已不單指那一片湖,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不一樣的「瓦爾登湖」。
2.德國作家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這本以散文詩體寫就的傑作,以震聾發聵的奇異灼見和橫空出世的警世招語宣講「超人哲學」和「權力意志」,橫掃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譜寫了一曲自由主義的人性壯歌,在這本書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讓「超人」出世,於是近代人類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異彩虹。
「上帝已死」,在當時盛行基督教的西方國家,這絕對驚世駭俗。
尼採用他的「超人哲學」回答了我們「人活著究竟是為什麼」。
3.中國作家史鐵生《我與地壇》
作者以地壇作為寄託自己情感與發泄情感的地方,抒發了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對親情的歌頌。
小說多,類型也多。
例如
4.中國古典名著曹雪芹的《紅樓夢》
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主線,以四大家族的榮辱興衰為背景,描繪出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專制下新興資本主義民主思想的萌動。結構宏大、情節委婉、細節精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聲口畢現,堪稱中國古代小說中的經典。
5.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小說主人公渡邊以第一人稱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
講述一段動人心弦的、平緩舒雅的、略帶感傷的三角戀故事。
還有童話故事
6.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
法國兒童文學短篇通話,卻贏得了成年人的喜愛。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個學生。
冒險故事
7.巴西作家保羅·柯艾略作品《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牧羊少年聖地亞哥接連兩次做了同一個夢,夢見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寶藏。少年賣掉羊群,歷盡千辛萬苦一路向南,跨海來到非洲,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期間奇遇不斷,在一位鍊金術士的指引下,他終於到達金字塔前,悟出了寶藏的真正所在……
如果你喜歡《小王子》的話,你也會喜歡這本書的——《牧羊少年神奇之旅》。
8.科幻小說劉慈溪的《三體》
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為中國科幻確立了一個新高度。
9.喬治威爾的寓言小說《動物莊園》
用動物對人類抗爭後自建家園來再現前蘇聯的整個歷史情形,奧威爾的《動物莊園》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政治寓言。《動物莊園》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流傳,其中的有些語言還變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和《1984》並稱為喬治?奧威爾最重要的代表作。此版本收有小說的英文原文。
作者不同,當時的社會背景不同,小說所表達的東西也會不同。
好看經典的書,別不敢隨意閱讀,放心大膽的翻。
好不好自己去感受。
另外,這個問題下1100多個回答總共提到了600多本書,
需要原始統計Excel表格的老鐵們~
可以搜索公眾號:【胖子lin閑談】閑暇時候談談讀書那些事兒
回復:「清單」即可!選自己喜歡的吧
看到這裡了,動動你的小手指點個贊!!!!!!!
非常感謝。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哈利波特與密室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都這麼多年了,還是一口氣能背下來書名,也忘不了弗農、達力和德思禮太太,忘不了麥格教授變的貓咪瞪著他們家一整天,忘不了海格騎著小天狼星的摩托轟鳴駕到,忘不了鄧布利多的大鬍子和睿智眼神,忘不了西弗勒斯對鄧布利多說的always……
要是哪天我老得走不動了,一定要讓人再把這套書讀給我聽,那是屬於另一個世界的我的夢:
家住女貞路4號的德思禮夫婦總是得意地說他們是非常規矩的人家,拜託,拜託了。他們從來跟神秘古怪的事不沾邊,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那些邪門歪道。
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好不好看我不知道,倒是經典到我至今不敢隨意閱讀……當然,你也可以將其當成庸俗化的寓言故事來讀,但是如果稍微懂一些哲學常識的話應該知道它有多難讀,建議諸位別輕易嘗試去閱讀。
柏拉圖的《理想國》,本人看了好幾遍,二手評論也看了不少,但是至今還不敢說自己讀懂了多少。據說這本書是政治哲學專業必讀的三本經典文本之一。如果你對政治哲學感興趣的話,那麼柏拉圖的《申辯篇》和《克里同篇》同樣無法忽略,可以說是政哲入門必讀。
其他兩本則是霍布斯的《利維坦》和黑格爾的《法哲學》,其中,相比於《法哲學》,中文讀者比較熟悉的應該是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黑格爾的書籍不太好讀,沒有二手評論幾乎可以說是無從下手。經典就像是沉睡的魔怪,需要清晰生動的評論像電火花一樣把它擊醒,你才能感受到它的無限魅力。如果能有好的老師帶領自己閱讀經典,可以說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紀伯倫的散文詩《先知》,高一班級共同出資訂書時偶然接觸到的,高中時沒多少書籍資源,於是就把手頭上的幾本書來回讀了好多遍,可以說這本書陪伴了本人整個高中和大學時光。這本書除了具有一些宗教意味之外,蠻適合用作道德教化的,畢竟是「東方的《聖經》」,可以說比本世紀炒熱的《弟子規》好一萬倍。與中國人普遍持有的善惡觀有些類似,《先知》里宣傳的也是性善論。《先知》中蘊含的哲學思想與巴哈伊哲學非常相似,而且與傳統儒家思想有不少共性。因此當你閱讀這本散文詩時,很容易產生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畢業很多年後,當我遇到某個問題,總會想起以前的課本。後來才發現當初的教科書真是良心。能把世界上那麼多的知識編在這麼薄的一本書里,簡單明了,不求深但基本面面俱到,讓我後來走在社會上,慶幸自己有一些基本的常識,而這些都是當初恨不得撕了的課本教會的。
可是這時再找課本,回顧一下當初爛熟於心的東西時,課本已經當廢品賣了很多很多年了。後來我來到學校里工作,看見學生們的課本,發現曾經覺得枯燥無味的課文是那麼有趣生動。依稀記得後面講的什麼,但是記憶又模糊,不是那麼確定。
有幾次看著看著,真的渾身哆嗦起來。
因為捨不得看,不敢看。
因為那些課本里,滿滿的都是自己,是曾經同在一屋如今卻不知何方的同學們,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啊。
有沒有這樣一本書,你看了又看,還想再看,即使封面早已經破舊不堪,內容也諳熟於心,但只要想起書包里有這麼一本書,這麼一個作者的名字,心中就是滿滿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你迫不及待地翻看著它,在某個瞬間,有一種心急火燎想要了解後續情節的衝動,但是又不得不放慢節奏細品行間意味;有時候你大概能夠猜到後面作者要說什麼,但是又滿心期待作者將會以什麼樣方式表達,並且每一次重讀,都有初次閱讀時的激情;喜愛之極,甚至到了一種想看而不敢看,捨不得看的虐戀境界。
我想說,畢業之後再看曾經的教科書,要求真的符合。講真,好看的書和好看到全身顫抖的書還真的不一樣。許多答案里確是好書無疑,但有些書寫的十分節制,有些書又恰恰是品出來才越來越有味道的,其實並不適合一見鍾情。好書和好人我覺得可以類比,明知是對方是好人,相處下來也確實不壞,再愛下去可能越來越好,但並不意味著一定是一見鍾情的類型。
書也是的。哪裡有那麼多一見鍾情的書。這還是看緣分看類型吧。我覺得人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讓他要看了又看的書,但不是一定會遇到一本讓他覺得好看到全身顫抖的書的。
而我覺得更弔詭的是,竟然有那麼多人對教材感到全身顫抖。是在後悔沒好好念書的那時還是在懷戀有得念教材的當年呢?但這時你愛戀與全身顫抖的對象卻不是書啊,是你自己。
遇到能全身顫抖的書真的是一種緣分呀。我只記得我讀《大師與瑪格麗特》的時候,真的是在顫抖,到大師沃蘭德還有河馬君他們在空中飛翔,在夜幕中漸漸變出本來的面貌的時候,我的感覺是頭髮絲都被吊起,身上每一個毛孔都在擴張。那種感覺,只是那時有。
後來與之前我讀的好書應該也有一些 ,寫起來的話也不少,但那種感覺我只記得那麼一次。
我不是要把這個書推給你,或許這只是我遇到它的感覺。每個人的緣分都不一樣的。但這種感覺真的值得珍視。
不要濫情。噓。亂世佳人。
這個名字讓我很不感冒,導致我是2015年才撿起它,然後兩三天讀完。
文學史上,貌似,以女性為主角的作品本來就不多,傳世名著就更少了。
我會不自覺的拿這本書和簡愛做比較。當然,我更推崇飄,也就是亂世佳人,因為它格局更大,更讓人熱血沸騰,背景更有時代意義。斯嘉麗,梅蘭妮等女性的形象更飽滿,更像是生活中的人,她倆來自我們身邊的一些堅強有能力的女性,又在其基礎上拔高了一些。
梅蘭妮似乎是完美的女性,善良,但不是現在所含有貶義的聖母,她對斯嘉麗特別好,在遇到壞人的時候用瘦弱的身軀扛起槍狠狠的震懾他們,保護懷孕的斯嘉麗。斯嘉麗從那個時候起完全被梅蘭妮征服,忘了她曾經對她的嫉妒和恨,忘了梅蘭妮搶走她心上人的事。
為啥說飄更好,人物更飽滿呢?就是因為主角,斯嘉麗和瑞德等人,既堅強,有能力,敢愛敢恨,又有好多缺點,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
她們在戰爭年代的飄搖背景下沒有被打垮,沒有放棄人生,不斷的拼搏奮鬥,終於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也給我在人生低谷很大的勇氣。魯迅作品。
看到這個題目就只想到他的名字。
每一次翻閱,要麼憤怒要麼喜悅,是發自內心得到收穫的那種喜悅。
常看常新,會被他的幽默有趣折服到五體投地。
看出來了吧,我就是他的腦殘粉,從初中到現在都是。他是我眼裡最酷的男人,不接受反駁。
金瓶梅,肉蒲團,玉支肌,紅樓春夢,燈草和尚,燕子姬,怡情陣,花蔭露,品花寶鑒,後庭花,秀塌野史…
太多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
初一開始接觸,直到現在,大約看了七遍,書中內容幾乎能完整敘述。
一遍遍地被書中岸邊那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的綠燈吸引,一遍遍地注視著埃克爾堡大夫冷漠的眼睛,一遍遍在耳畔響起最後終結夢幻的槍聲。
每一次看都更了解孤獨的愛情,體會到更強烈的悲憫。
我想答案應該是那些所謂大神之作了。
經典化是一個歷史過程,這裡只簡單提一提現代文學史的書籍。
首先當然是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面對身在西方文化圈內榮格用了三年時間才讀通蕭乾用了五年才譯完的的」天書「,我相信沒有哪個中國人敢輕易說自己讀懂了這本書。這部構思醞釀了10年又動筆寫了8年的偉大作品,費盡周折才輾轉成書,1918年起開始分章節在一家名為《TheLittleReview》的美國雜誌連載,直到1920年連載到第十三章《瑙西卡》時因包含有大量描寫主角行手淫的情節被美國有關部門指控為淫穢。1921年《尤利西斯》在美國和英國遭禁。拋開大量八卦事件,我翻開這本書,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和閱讀挑戰,一頁頁的翻開,意識隨之流動,帶給你真正的「文之悅」。
在這本書中你可以讀到歷史,語言,文學史,神話,音樂,社會,性愛,夢幻······總之可以給你最大的閱讀滿足。如果你是為了閱讀而閱讀,你當然也可以得到無限的技巧性手法,諸如情節結構,神話形式,文體實驗,語言的隱喻等等,知網上也有大量論文。
此書閱讀的主要困難有三點,一是前衛的實驗問題和十幾種文字,二是意識流的風格和技巧,三是大量的典故和化用(不是一般的多,而且雜亂)。很多文本注高達9000條。
但正是實驗性地寫作讓這本書有著文本闡釋的各種可能,所以不要怕,儘管讀,不斷地重讀,才能讓閱讀更有樂趣。
蕭乾譯文共1260頁,其中注釋和序言的解釋部分大概有390多頁,佔全書近三分之一。我的建議是第一次讀不要看注釋直接讀,細讀時再看注釋。人文社也有金隄譯本。
這是一本會讓你有閱讀高潮的書籍,每次我看到布魯姆在妓院的那一段,我覺得那是我看到過的最極致的夢幻。
喬神還有另一本終極神作是《芬尼根的守靈夜》,那是一場關於語言和慾望的盛宴。譯者戴從容也是為此耗費數十年的精力。有興趣也可看。
其他的簡單列個書單。有:
《S》
美國電影人J. J. Abrams聯手小說家Doug Dorst,於2013年10月出版了這本奇怪的書:《S》。目前,這本書的中文繁體版已在中國台灣出版。書的故事永遠無限···
《佔有》(又譯《隱之書》)
A.S.拜厄特(A.S. Byatt)著,曾獲布克獎。廣告是這麼說的:九月某日,上午十時,文學研究助理羅蘭靜靜地坐在倫敦圖書館裡他最鍾愛的小桌旁,桌上躺著一本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詩人艾什的藏書。羅蘭打開這本不曾有人翻閱過的書。第三百頁,一沓對摺起來的完整稿紙赫然露出。他小心翼翼將其展開,是兩封信,出自大詩人流暢的手筆。信的開頭寫道:「親愛的女士……」一個埋藏百年的秘密被猛然揭開。
《幽靈之家》
伊莎貝爾·阿連德著,關於魔幻現實主義,我更喜歡這位。可和《永生之書》一起讀。
《羽蛇》
作家徐小斌的扛鼎之作。只有女人,也只有徐小斌可以寫的來。在迷宮式的文本結構中,流淌著充滿傷痛感的女性生命體驗。雖然深度略微欠缺。
《橋》
廢名之作。被低估的作家,寫出了中國現代文史上最獨特的作品。我們可以讀更多他的書。
旅途所回,有空回補。
看到回答里有說彌爾頓《失樂園》的,但沒有看到說渡邊淳一《失樂園》的。
這兒就是一個純潔的啥都不懂的少女……求輕拍……建議18歲以下的和我一樣純潔的少年少女還是不要去領略了……
讀這本書之前我是真的涉世未深,粗略地了解書本上的「愛情」與「婚姻」,對世事一無所知。後來十五歲的時候,偶然在父親的QQ上看到了他和另外一個我不知道是誰的女人的聊天截圖……故事不說你們也猜到了。我曾堅信父母天生一對、情比金堅,以至於那時候對婚姻和愛情簡直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中二病的少女如是想:童話里的故事全都是騙人的qwq
緊隨其後的,渡邊淳一《失樂園》闖入了我的視線。這麼說吧,它重組了我的婚姻觀和戀愛觀,也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我爹、原諒我爹。
最後祝渡邊先生走好。
——————————2.27更新
考完試回來看見贊數到17了非常開心XD
果斷取匿!
祝各位的爹不上同志網站2333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
「讀史多年,唯一的發現是:幾千年來我們似乎在重複著同一種遊戲——權力與利益的遊戲,整日都是永遠也上演不完的權力鬥爭、陰謀詭計,令人厭倦到了極點。但這件事似乎是個例外,它真正地打動了我。
我們這個古老國度有著漫長的歷史,長得似乎看不到盡頭,但我卻始終保持著對這些故紙堆的熱情。
因為我始終相信,在那些充斥著流血、屠殺、成王敗寇、爾虞我詐的文字後面,人性的光輝與偉大將永遠存在。」
題主在問題描述中舉出的例子大都是經典的文學作品。因此我反對那些發教科書、習題集的答案,說白了都是在強行抖機靈,顯然和題主的問題描述相悖,不知為什麼還被頂那麼高(難道是在顯示X格嗎)……
有些答案已經提到了我心中的幾本經典,這裡再補充幾個沒人說的。
《一朵桔梗花》連城三紀彥
這是一本短篇小說集,在我看來可以稱為「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巔峰,講述了一系列日本大正、昭和年間底層婦女的故事。其文字溫柔、細膩,時而旁敲側擊,娓娓道來,時而一瀉千里,行雲流水,許多敘述在大玩敘詭的同時又極盡唯美,故事本身又光怪陸離,把情節的大起大落蘊含在溫和的文字之中。因為懸念叢生、高潮迭起而讓人渾身顫抖,因為凄凄切切、寸斷肝腸而使人不忍閱讀。
《ZOO》《GOTH斷掌事件》 乙一
天才乙一的兩本短篇小說集,風格低沉壓抑,黑暗而凄涼,幾乎寫盡了人心之惡,但同時又精彩絕倫,好看到讓人渾身顫抖、不能自拔。老實說,這些故事的腦洞讓我感嘆,這位作家究竟有怎樣壓抑的靈魂,才能創作出這種詭譎、迷亂、荒誕的故事。而最「可怕」的是,乙一的很多短篇,都在不知不覺中嚴格遵循著「本格」的原則——公平,即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公平。體現這種公平的手段就是,把絲毫不起眼的線索丟在攝人心魄的恐怖文字之中,在最後一個瞬間聚在一起。這些故事畢竟是短篇小說啊!長篇累牘的文字要想藏線索自然要容易許多,而短篇的簡潔、精鍊,註定了這種「公平」的難能可貴。
《獄門島》 橫溝正史
在我看過的為數不多的金田一耕助探案系列中,這一本無疑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簡潔、洗鍊的筆墨,神鬼莫測的文風,奇絕慘艷的氣氛,讓人實實在在地「渾身顫抖」。除了力薦,我不能夠在內容上多說一個字——這需要讀者自己沉入那個詭譎的世界裡,去尋找真相。
《羅生門》 芥川龍之介
這是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集,《羅生門》是其中的一個故事。芥川龍之介的作品篇幅不長,但筆力深厚、文風冷峻,涉及題材包羅萬象,文字精鍊而深刻,幾乎可以說是觸目驚心。其作品擅長抓住人性的陰暗面,只用寥寥數筆就能勾勒出人性的醜惡,也反映了底層社會的腐朽與頹唐。在這一選集中,我首推三篇作品:《地獄變》《羅生門》《竹林中》。我對《地獄變》的喜愛甚至超過了更為知名的另外兩篇。在讀這篇小說時,你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絕望」二字,這恐怕已經不是「渾身顫抖」所能表達的情感了。
(待續)
Gone with the wind
《紅樓夢》,久仰紅樓大名,但看完另外三大古典名著幾遍之後還是不敢看紅樓。
主要是看不下去,我嘗試過至少三次,每次看到賈雨村郊遊的時候遇到故人,故人和他講了一遍四大家族的人物關係,我就暈了,這人名和關係我哪裡記得住!
每次都停在這裡了,下次也許看到這裡我也許會畫個人物關係圖,希望能看下去吧。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短篇小說集?
※有哪些古詩詞是值得背下來的?
※你讀過的最不喜歡的一本書是哪一本?
※非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想學習市場營銷,應該看哪些書籍或教材?
※英文原版閱讀有哪些入門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