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短篇小說集?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閱讀 50 問,更多「文學」「閱讀」討論歡迎關注。


謝邀。

按想到的來,不分前後。

浙江文藝出過的馬爾克斯短篇集《超越愛情的永恆之死》,當然裡面最有價值的篇目是《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胡安魯爾福的《烈火平原》。當然偉大的《佩德羅巴勒莫》算中篇你得另找來看。
譯林社卡爾維諾那套都很好,尤其是《命運交叉的城堡/飯館+看不見的城市+宇宙奇趣》,另外台灣出過馬克瓦爾多全集。
還是浙江文藝出版社,納博科夫《菲雅爾塔的春天》。
上海譯文的海明威短篇集,雖然我是建議直接讀原文的,尤其是前49個短篇小說。
浙江文藝出過的博爾赫斯集子。
譯林的歐亨利集子。
人民文學出版社記得出過一套很好的契訶夫集子。
托爾斯泰的中短篇集,好像也是人民社的。
天津人民社出過一套綠封的川端康成。雖然許多人都在說葉和唐的翻譯一般,但還是看吧。
麥克尤恩的《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忘了哪個社的了,反正國內應該找得到。
喬伊斯《都柏林人》,建議看原文。
莫泊桑的集子,我印象里除了傅雷先生之外,鮮有好譯本,但傅雷先生譯得不全。法語有心得的話,直接IBOOK書庫里下吧。
人民文學社出過一套灰綠封面的巴爾扎克中短篇集,是《人間喜劇》里收的短篇,純當故事看很好玩的。
愛倫坡和霍桑,國內應該都出過短篇集吧。不過愛倫坡似乎鮮有好譯本,建議讀原文,這廝的韻律太難翻了。
屠格涅夫《獵人筆記》算短篇集吧,挺好的。
巴別爾《紅色騎兵軍》篇篇出色。
浙江文藝還出過皮里尼亞克的一個短篇集,《不滅的月亮的故事》。
科塔薩爾有個口袋本《南方高速公路》,該有的都有了。
卡彭鐵爾和富恩特斯分別出過同樣的口袋本,《歐拉》和《追擊》,建議收。
卡佛的集子近來國內很紅,就不說了。村上春樹的集子很零散,一般《旋轉木馬鏖戰記》和《東京奇談記》都不錯的。
芥川龍之介的集子不曉得有沒有,我都是看的網上零散文章。
厄普代克和菲茨傑拉德記得譯文社都有出,而且菲茨傑拉德選本很分散。
塞林格《九故事》名氣太大不提了。

魯迅《故事新編》。
汪曾祺的小說集,他的都是短篇。
張愛玲的小說集,她的都是短篇。花城社《傾城之戀》收得較齊吧。
余華有不少選本,建議照篇目抓,比如《現實一種》。
朱文《人民為什麼需要桑拿》——是這題目吧,一整個集子蠻好玩。
蘇童的香椿街系列其實寫挺好,但我不是太喜歡那風格。各有所好吧。
《世說新語》其實可以算短篇小說集來著……
灕江社出過一個沈從文的集子,開頭裡有《丈夫》那就對了。


單篇推薦。依然是個人喜好。
喬伊斯《阿拉比》、《死者》。
馬爾克斯《流光如水》、《巨翅老人》、《瘋狂時期的大海》。
卡爾維諾《恐龍》、《月亮的距離》。
海明威《雨中貓》、《白象般的群山》、《殺手》。
博爾赫斯《第三者》、《無禮的掌禮官上野介》、《南方》。
納博科夫《菲雅爾塔的春天》、《奧勒留》。
昆德拉《愛德華和他的上帝》(似乎是這篇名,忘了)。
村上春樹《盲柳與睡女》、《象的失蹤》。
川端康成《睡美人》(這玩意更像中篇了……)
莫泊桑《項鏈》、《首飾》。
契訶夫《農民》。
麥克尤恩《立體幾何》。
巴別爾《鹽》。
皮里尼亞克《紅木》。
塞林格《捕捉香蕉魚的季節》和《給艾斯美的故事》名氣極大,但如果非要我選,《木匠們,把房梁抬高些》最好。
卡佛的《真跑了那麼多英里嗎》很好,但我很鐘意他寫他父親那篇,非常真情流露。
魯爾福《烈火平原》。
魯迅《鑄劍》。
汪曾祺《受戒》。
張愛玲《鴻鸞喜》。
余華《朋友》。
沈從文《丈夫》。

暫時這樣,想到再補充。


謝謝邀請。

我想了一下,索性列一下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一些作品或作家吧。

1、汪曾祺

初讀汪曾祺,是在高中。在烏漆墨黑的高中書庫里,找到了我第一本的汪曾祺,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說選》,綠色封面,窄窄的一冊,翻開一股霉味。在此之前,我對汪曾祺一無所知,但竟然打開書就放不下來了。記得一回在數學課上,偷偷在課桌底下讀《黃油烙餅》一篇,讀到結尾,竟然眼眶隱隱有點濕潤。後來讀《歲寒三友》,也是胸中一股子感動在流轉,想說點什麼,終究說不出口,只得推門而出,平復一下。

此後,我就追讀汪先生的書。那時復旦旁邊還有不少書店,其中一家有一架子的三聯精選叢書,叢書里就有一本汪先生的《晚翠文談新編》,編選得真是很好,印象中應該是三聯老領導范用先生編的。收錄的都是汪先生論文談藝的文字。怎麼說呢?一讀就知是行家之言。

所謂行家之言,在我看來,就是不提假問題。比起提不出問題,假問題更可怕,後者尤其在所謂學術圈中泛濫成風。汪先生談文章,就是直接,很通透的直接,並且沒有學者通常具有的「知識的傲慢」,那種智力上的優越感,輕盈,體貼,並且有風度。恐怕這都源自汪先生平日的涵茹積漸。其中又尤以汪先生談語言令我印象深刻,譬如裡頭記一故事,有兩個遠洋輪上的水手,特別想念上海,想念上海的泡飯,說回上海首先要「殺殺博博吃兩碗泡飯!」汪先生說,這裡的「殺殺博博」四字真是過癮,替換不得。

我也從那時認定汪先生是一個有趣好玩的人。他能在最凡俗庸常的日常生活與語言中,找到靈光閃躍處,我常想,汪先生的文章也恰比這「殺殺搏搏」四字,雖然總是跳脫溫情,時有春陽暖照的感覺,但讀來照樣別有一種快感,好像炎炎酷暑里飲下一碗綠豆湯,甜滋滋,涼沁沁的。

但汪先生不總是三月春風般的。我有收藏舊書舊雜誌的癖好,曾在一本《收穫》上讀到汪先生一篇很短的小說《醜臉》,真有一種上海人說「辣辣一記耳光」之感,收煞處堪比陳小手。

推薦篇目:陳小手、八千歲、受戒、歲寒三友,異稟,金冬心,鑒賞家,聊齋新義,大淖記事,釣魚巷,小孃孃,醜臉。

2、阿城

《晚翠》里有一篇是評價阿城《棋王》的文章。由此也就知道了鍾阿城。

最初是一位女同學跟我提及的這位作家,我茫然不知,至今還記得當時這位女同學一臉的得意樣,好比發現一個獨家寶藏。

我的書緣挺好的。但凡喜歡某位作家,即便此前無甚知曉,也總能柳暗花明給我覓獲。阿城就是這樣。還是在那家復旦旁的書店,我記得有一排半價的《閑話閑說》,6.9元,現在想想後悔沒都買了下來。之後,在上海天津路的一家鞋店——這家劣質假冒鞋店竟然有一架柜子賣舊書——我剛踏進店裡,就直覺會買到阿城的書,果然,《威尼斯日記》豎著躺在那裡。

最初讀的還是幾本阿城的隨筆集。很久之後才買到台版短篇小說集《遍地風流》,讀得驚心動魄,想來想去,只得用這四個字。印象最深的是「火葬」一篇,郭處長死了,知青架起火焚屍,柴一點點塌下去,郭處長倒「開始坐起來」,「弓著腰又側躺下去」,不到半個時辰,大肚子的郭處長肚子爆了,「油濺到知青的臉上,溫溫的」,一旁四個知青則另生一堆火,烤花生黃豆慢慢吃。記得當時讀到這段,目瞪口呆,有點匪夷所思。

日後親見了這位大神,才曉得為何只有他寫得出來這些「傳奇」。阿城就是有這樣一種本事,再普通不過的事物,一張口,就能幻化出一則傳奇。但你也不見他添油加醋,只是平平說來,也是在他身上,我明白了一個文章之道——樸素的東西最有力量,但樸素也可以如巫術般繁花萬千。

推薦書目:《遍地風流》

3、張岱

上世紀80年代,施蟄存先生寫過一篇小文章談張岱,說根據他數十年中國古典文學的閱讀經驗,披沙揀金,刪汰淘洗,最終經得起一再重讀的,唯有張岱張宗子。

我很高興施先生有這樣的結論。

張岱的《陶庵夢憶》,我是一向視為短篇小說的。有古來史書紀傳的影子,雖然外表看似小品文。前朝夢華,筆底瀾翻,較之旁人,張岱的夢憶不是作文章,而是實打實的回憶錄,所以有人,有風景。他是少數古代作家中能將人寫活,將風景寫活的,《金山夜戲》里那個半夜起來打著呵欠,困得要死的聽戲老僧;《湖心亭看雪》里相與風中對坐,看雪,看天,看雲,看水,看小舟的金陵公子;《寧了》中有一新娘子善睡,黎明輒呼曰:「新娘子,天明了,起來吧!太太叫,快起來!」不起,輒罵曰:「新娘子,臭淫婦,浪蹄子!」新娘子恨甚,遂置毒藥殺之。

張岱眼裡有世界,有別人,首先因為他胸中無成見,無陳規,這才能真的看見世界,發現別人。而其它的晚明文章就不免有點為文造情了,為寫人而寫人,為寫景而寫景,結果煙霧滿紙,終是虛空。

中國古代文學基本是一個修辭系統,很多平庸之輩恰恰憑藉對這套修辭系統的多年揣摩,而遮掩了自身的平庸,只有極少數的人,類似庾信、蘇軾、張岱等人,才能穿破這套系統的掣肘,揮泄真靈。

此外,張岱有一條是一般文人萬不可及的——見過世面。出身士族,從小就眼見各種人物登台謝幕,眼界自然不比三家村學究,所以筆下有人情世故,更有飽經滄桑。用他的話說是,「著一毫寒儉不得,索性繁華到底」,繁華到底,也就任性到底了。難怪我旦駱玉明老師說,人生在世,最想當一回「敗家子」。

4、《世說新語箋疏》

我小學時候讀《世說》,讀不下去,當然也是因為那時實在認字太少,總是磕磕絆絆也就沒啥興趣了。但總陸陸續續沒事翻翻,能讀多少讀多少。

小時候有個日本動畫片叫《名人故事》,很好看,每一集講一個歷史上的名人故事,中外都有,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也齊備。印象最深的是一集講阿基米德的,洗澡發現浮力定律的故事。《世說》於我,也就像是一部魏晉名人怪咖的動畫片,一篇篇看,一集集看,如果哪天有人把世說人物弄成個動畫片,或許也很好看。

最大的收穫是,古人有生活的智慧。佛經里有「善巧方便」一說,世說里的人就懂這個道理,也頗能踐行之。最近瞧見宗薩仁波切一篇談「中國人」的文字,他說外人眼裡現代中國青年人的印象大抵不太有禮貌,傲慢,但實際上在他看來,這是因為「他們總是不斷地忽略其他人所給出的信號」。我借用一下這個說法。世說里的一流人物,一大特質就是特別善於接受其他人給出的信號,這種信號有時也不限於其他人,更包含一個時代的信號,所以我覺得精彩的不只是世說人物的行儀雋語,而在於他們特別能識別旁人與時代的信號,由此見微知著,審時度勢,而他們之間聊天大獎賽般的拍案叫絕,只是這種識別力與洞察力的一種外顯。

5、《高僧傳》

早先讀高陽寫張大千,開篇寫到張大千的出家經歷,發了一段議論,大意是世間叢林寶剎,但梵谷僧大德,沒有不深通世故,飽學有才的,甚至可以說,那些高僧大德比世俗還要世俗,而世故周旋之術,也比世俗還要高明。日後聽南懷瑾講座,也說道,佛門看似清凈地,其實一樣要爭名奪利,甚至爭得更凶,奪得更甚。

當然我不是要謗僧,阿彌陀佛,豈敢豈敢,僧乃佛門三寶之一,頂禮膜拜還來不及。我只是說,高僧大德的故事其實不下於尋常小說,甚至特別神奇驚險,這點讀高僧傳時感觸特深。

開篇寫到書名成因,有一句話特別特別漂亮,真是一語洞穿世俗,何為名,何為高——「實行淺光,則高而不名。寡德適時,則名而不高。」

其次,我格外喜歡高僧傳里的文字。中文其實特別姿媚,加之尋常書生,若乏於歷練,難免文字錦繡,實則中無實質,而佛經翻譯對中文的一大影響,在我看來,是增強了中文的質實,特具金石之音,所以尤為耐讀。

6、《閱微草堂筆記》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紀曉嵐是個一等一的明白人。倒不是因為電視劇里的那些噱頭橋段,而是身為四庫全書的總纂官,他到頭來不寫任何一本學術書,卻弄出了這麼一冊神怪故事。在知識的疆界遊歷了一番,紀曉嵐比誰都清楚,假使你覺得自己有什麼新奇的見識,無非是看書太少——世間的道理與學問,古人早已言盡了。所以還不如荒江野老,豆棚瓜架之下,娓娓說些村野傳奇,陰陽故事,至少還有趣一些。

我讀過的版本中,舊版上海古籍綠色上下冊的不錯,而前些年鳳凰出版社的精裝版也很好,悅目舒心。

7、魯迅《故事新編》

這本短篇小說集實在太牛逼了——民國的魯迅已經是後現代主義的高手了。由此證明了天才的一個最大特質,揮霍,並且懂得揮霍。

8、奈保爾《米格爾街》

外國作家裡,大概要數奈保爾是我最愛了吧。這部《米格爾街》,是奈保爾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真正意義上第一部成功的作品。

十一歲時,奈保爾萌發了要當一名作家的願望。這一想法是在他聽父親時不時念作品的時候逐漸產生的。有時,這可能是狄更斯的《霧都孤兒》、《遠大前程》,或是蘭姆的《莎士比亞故事集》、歐·亨利和莫泊桑的短篇故事,有時又可能是西帕薩德自己的創作。與其說是這些作品的趣味對奈保爾產生了吸引力,不如說是因為父親的講述,使得哪怕是《尤里烏斯·凱撒》中的篇章都「呈現出童話的一面」,沾染上一點「安徒生筆下的故事」意味,因此奈保爾一度發現自己讀書遠不及聽故事來得有感覺,晦澀難懂的書面語言讓他有迷失之感。

這種迷失之感不僅是聽故事與讀故事之間的差異,更將敏感的奈保爾帶入到另一種文化困境上來。晦澀難懂的書本,讓奈保爾「迷失在社會或歷史的細節中」,伴隨著成為一名作家的願望而來的是另一種文化認知:「給了我這個願望的文學來自另一個世界,一個遠離我們原有世界的世界。」也就是說,奈保爾當時所擁有的社會知識——— 如他所言,那是一種記憶模糊的鄉村印度和混雜的殖民世界共同交織而成的經驗印象——— 無法使他成功進入狄更斯、莫泊桑、康拉德的世界,他們之間「有兩個世界的距離」。

就我自己的閱讀經驗,奈保爾是極少數那種擁有極端敏感特質的作家。這種敏感並不只是限於對日常生活的犀利觀察,抑或傷春悲秋的呢喃感受,而是具有對不同文明之間差異以及這種差異之下個人生活的敏銳洞察力。基於這種敏感,殖民地生活通常帶給作家的那種狹隘格局,或是如其批評沃爾科特的將「痛苦」作廉價處理之類的手法,並未成為奈保爾文學開端的障礙,相反如何打破這種限制,如何正視自己與狄更斯、康拉德之間確實存在「兩個世界的距離」,如何在封閉排外、記憶缺失的殖民地生活中找到並且清理出一個自己的世界,恰恰成了奈保爾的文學開端。

但意識到限制並不意味著能夠擺脫限制。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奈保爾的文學開端都是失敗的——— 他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文學聲音,他誤以為寫作就是一種「展示」。愁眉不展之際,他非常偶然地意識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創作素材究竟是什麼:「我們所疏遠的、族群混居的城市街道,以及之前的鄉村生活、記憶中的印度生活方式。」這種困惑,也迫使奈保爾重新思考了小說的定義。雖然虛構是小說不言自明的要義,但奈保爾認為小說又該是真實的,小說是「來自對虛構部分拋棄」,或是「透過虛構作品看到了某種現實」。

這是個令人心折的關於小說的漂亮界定,毫無疑問,這隻能出於行家筆下。但奈保爾關於小說的重新認識,更深刻的意義在於他透過對早年特立尼達的生活記憶的接納,改變了對殖民地居民的身份認知,他接受殖民地居民這一文化身份所帶來的限制,因為「限制也可以是有吸引力的」。

按照奈保爾對於寫作的定義,寫作意指「一種觀看和感受的方式」,而「每一種寫作,其實都是某種特定歷史和文化的洞察力的產品」,即便是最奇炫的幻想,事實上也脫離不了作者所處的社會建制。因此,當奈保爾返過身去,撿拾起自己的童年時光,忘掉牛津和倫敦,不僅意味著他終於發現了切合自己的創作素材,更在於他的文學開端呈現出一種深入特定歷史和文化的意圖——— 重要的不再是寫什麼,而是看到什麼,是如何清理、解釋自己的世界。

而這一次反身的結果,就是《米格爾街》。


乙一 《ZOO》
閱讀的快感來的太強烈,我說的是變態的快感。


前段時間我見人就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短經典」系列短篇小說集。在這裡再推一下。
這套書的優點在於選的好,它選擇的都是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家,而且很多對於中國讀者來說都不算太熟悉。我從這套書中結識了很多老朋友的真面目(比如早就讀過《摸彩》,但第一次系統地讀雪莉·傑克遜),也結識了早就應該認識的新朋友(比如《拋錨》的迪倫馬特,還有《熾焰燃燒》的羅恩·拉什)。目前為止我讀到最好的幾本是《兩次暗殺之間》、《拋錨》和《遊戲的終結》。
關於這套書有一點一定要強調:目前讀到的翻譯都讓人非常安心,一長串值得信賴的名字,當作品來翻的態度。
另外,這套在選文上沒有「套路」,只選從文學價值上講最好的。所以你可能會不喜歡其中的一些篇目,比如我的朋友@遠古之風 老爺會不喜歡其中過於溫柔的幾則,而我則覺得《愛情半夜餐》有些部分太甜;但總得來說,它們總代表著一種成熟的風格,一種值得你把它翻完的文學成就——反正這書也不厚,又都是短故事,翻完不是什麼負擔。
我想這套書可以作為「挑選作家的指南」來閱讀,我已經由它開始跳下了好幾個坑,也經常拿它來喂朋友吃安利。

順便一提,封面都挺素雅的,地鐵上看不丟人。

(地鐵上看丟人的典型是那個鋼鐵伯勞的海伯利安,可bie提了……)


沒有《九故事》?


其他知友寫過的答案不重複了。
《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埃德加·凱雷特
《疾病解說者》裘帕?拉希莉
《克蘇魯神話》H.P.洛夫克拉夫特
《石沉大海》弗·福賽斯
《B級小說》約翰·康奈利
《犯罪一線》邁克爾·康奈利
以及史蒂芬·金的所有短篇


睡前推薦一些我讀過覺得好的短篇小說。

海明威短篇,我印象深刻的是《殺人者》、《白象似的群山》、《大雙心河》、《乞力馬扎羅的雪》《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等。冰山理論魅力無窮。
卡夫卡短篇,特別是《變形記》、《飢餓藝術家》、《在流放地》、《判決》等。
胡里奧·科塔薩爾的短篇集《萬火歸一》。
勒克萊齊奧的短篇集《飆車》。裡面的十一個短篇都如同一個個新聞事件——車禍、輪姦、自殺、失業、移民、搶劫、偷竊、離家出走,但每個邊緣人都被作者賦予了生機與活力。
喬伊斯的短篇集《都柏林人》。我認為意識流的魅力就是,能讀出真實的生活氣息。
魯迅的全部短篇小說。雖然小說篇幅在魯迅全集里頂多只有兩本書的分量,但已足夠說明他是一個偉大小說家。在《孔乙己》里,他用寥寥幾筆勾繪出一個鮮明飽滿的人物。在《示眾》里,他寫出了一個完美的場景。
有一些作者還沒系統讀,但讀過一些單篇,覺得好的。比如尤瑟納爾的《王佛脫險記》、《馬爾戈的微笑》,很迷人。各個作家都極推崇的福克納的《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我至少在三個作家喜歡的短篇里讀過這篇。博爾赫斯的《第三者》、《玫瑰角的漢子》、《交叉小徑的花園》。馬爾克斯的中篇《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和《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手案》太厲害。還有馬爾克斯的師承胡安·魯爾福的《佩德羅·巴拉莫》。川端康成的短篇目前還沒讀,但名篇《伊豆的舞女》至少讀兩遍,是一篇極其優美乾淨的小說,很美。
如果沒怎麼接觸短篇小說,我覺得可以先讀讀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的《百年中國小說精選》和《百年外國小說精選》,雖然有著「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的副標題,但裡面所選篇目真的很經典,可以在這些短篇小說中找出合你口味的作家,然後再系統的讀讀。
人民文學出版社和99書城出的那套「短經典」我還沒讀過,但我感覺是值得讀的。可以從這套書開始讀起。


昨天是世界讀書日,今天列一些自己覺得好的短篇小說集吧。

張公子那個帖子已經很多了。只列帖子里沒有的。

卡夫卡短篇小說集。張公子大概不小心漏了。變形記,飢餓藝術家,在流放地,地洞,卡夫卡幾乎每一篇都是經典。

勞倫斯短篇小說集。我看的是上海譯文的,在一套叢書里,不知道後來有再版沒。勞倫斯的隨筆詩歌和短篇小說,都寫得很好,雖然最出名的是長篇小說。這幾年來卡佛很流行,大教堂這一篇,其實是從勞倫斯有一篇模仿來的。但勞倫斯寫得更好。

俄羅斯的作家,庫普林的《阿列霞》,寫得很有詩意。

亨利詹姆斯,我覺得至少他的幾個小中篇可以看看。尤其喜歡學生和螺絲在擰緊。這位爺的長篇作品詰屈聱牙,但短中篇寫得相當好。

麥卡勒斯。奧康納。韋爾蒂。

三位都是美國南方派女作家,都是一流的。麥克勒斯被讀的最多。前幾年另外兩個的主要集子國內都出了,不在麥克勒斯之下。

還有安波特的《灰色馬,灰色的騎手》。

吉卜林的《叢林故事》,他是諾貝爾獎早期獲獎者里,少有被認為是當之無愧的。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他早期的作品幽默有趣,中後期的卻有點沉重。

辛格怎麼能漏呢,我覺得他是短篇小說之王呢。余華的那篇我沒有自己的名字,就有點像辛格致敬的意思。

門羅。我覺得是她是現在最好的短篇小說家。

加拿大還有一位女作家,比門羅還要知名,阿特伍德。國內出了很多她的小說。

另一位叫迦蘭的女作家,也是以短篇著稱的。國內出了一本叫《多彩的流放》。

果戈里的故事相當好看,熱鬧,早期作家那股活潑的生命力。

蘇聯的普寧,也是短篇寫得比長篇好。

還有安德森舍伍德,《小城畸人》,影響了很多人吧,海明威福克納都是他的受惠者。

舒爾茨,這幾年在國內也算是有很多讀者了。鱷魚街,肉桂色的鋪子。他很會比喻。

弗蘭克·奧康納,特雷弗。這兩位愛爾蘭的短篇小說家,也有集子,也都寫得非常優雅,愛爾蘭作家的特有感覺。

奈保爾的《米格爾街》。這部不多說了。

說起卡佛,還有一位美國作家也值得提一下,布考斯基(總以為他英語特屌,不考四級),前幾年出的《苦水音樂》寫得特別,呃,過癮。

尤瑟納爾的《東方故事集》也很好。

我覺得老一點的作家也寫得相當好,比如寫《最後一課》的那位,都德。

德國還有一位作家,克萊斯特,影響過卡夫卡的。也是寫短篇著稱。

寫《茵夢湖》的施篤姆。

《十日談》裡面的淫穢故事,不讀對不起自己。

聊齋志異,這個必須的,女狐多美啊。

唐傳奇集。霍小玉傳,鶯鶯傳,崑崙奴,虯髯客,篇篇是經典。

林·拉得納那本《有人喜歡冷冰冰》,連塞林格和海明威都表揚過。

白先勇《台北人》寫得非常好,一股子遺老氣息。

福克納的《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

馬拉默德的《魔桶》。雖然我更喜歡他的長篇小說。

吉根是近些年最紅的愛爾蘭女作家,《走在藍色的田野上》《南極》,只有女作家才能這麼寫作。

卡波蒂的短篇小說集,他也是紅作家,短篇集出過很多次。

巴恩斯的《檸檬桌子》,和麥克尤恩齊名的作家,我覺得他寫得更好。

理查德耶茨,《十一種孤獨》。我不知道為什麼現在他的長篇那麼多人喜歡,我的看法是他的短篇好多了,長篇很一般。

索爾貝婁的短篇小說集,《今天過得怎麼樣》,浙江文藝出的。

馮內古特是非常有趣的老爺子,他這人讀書不多,據說他四十五歲才看過福樓拜。這種遊離在文學圈外的身份讓他始終保持生機勃勃,他的作品涉筆成趣,特別好玩,短篇國內出過好幾本,有科幻的背景又有人文的底蘊。

沈從文我最喜歡的是《湘行散記》。發現一個現象,國內短篇寫得最好的幾位,看起來都不像寫小說,沈從文寫寫下鄉見聞,魯迅發發感慨,汪曾祺憶憶舊,他們似乎都不太用心經營結構。

如果為了好玩,錢鍾書先生的那本《人獸鬼》是相當有趣,吐槽大王。雖然我覺得這樣的作品藝術性並不很高,但看著有趣時誰管什麼勞什子的藝術啊。

張承志的小中篇有幾個寫得非常好,比如我十幾年前看到 一篇《西省暗殺考》到現在還記得。不過現在沒人提他了,大概沒什麼人讀吧。

艾蕪其實是相當不錯的作家,《南行記》。

廢名和師陀,周作人的兩位學生,但老師不會寫小說,學生寫得卻相當好,尤其是廢名,算是不可忽視的一位短篇作家。

老舍先生的短篇也還可以的。《斷魂槍》令人印象深刻,算是反武俠嗎?

郁達夫先生,現在也沒什麼人提起了。大概他小說寫得比較粗線條,不符合現代白領們的精緻口味。但我還是很喜歡,而且很願意推薦,他的那股子熱忱,那股子直白,是中國作家裡少有的。有幾篇寫他去嫖。。娼的經歷,讀著就像窺人隱私一般的滿足,雖然這種滿足也許是不道德的。

國內作家,我還得特別提一句,方方。她早期寫小說有一股子狠勁。我上學時看《桃花燦爛》《風景》《奔跑的火光》看得都很鬱悶,因為太入戲了。前幾年根據她小說改編的電影《萬箭穿心》,電影相當好,小說也值得看。雖然我認為小說不如電影好。

殘雪,沒什麼人提她了,因為她太不好讀了嗎?在女作家裡,她在國內算是很大氣的。

還有寫《美食家》的陸文夫,蘇派的風格。京派的鄧友梅中短篇寫得也很好。

人民文學的短經典系列,我讀過覺得還不錯的幾本。

《愛,始於冬季》 [英] 西蒙·范·布伊。

《母與子》 [愛爾蘭] 科爾姆·托賓

《熾焰燃燒》 [美國] 羅恩·拉什。拿了奧康納獎的。

《兩次暗殺之間》印度阿拉文德?阿迪加。

《父親的眼淚》厄普代克。

《耶穌之子》,丹尼斯·約翰遜。

《拋錨》 ,迪倫馬特。

《死水惡波》,蒂姆·高特羅。
《海的沉默》,維爾高。

《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埃特加·凱雷。兩三頁的小故事,充滿奇思異想。

《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


一不小心列太多了。沒辦法,優秀作家太多了。


阿城《遍地風流》
魯迅《故事新編》
蒲松齡《聊齋志異》


只說推理小說。

乙一《GOTH斷掌事件》,比起《ZOO》來,黑暗程度上升一個檔次,而且這是短篇集連作,什麼叫短篇集連作?就是每一個故事獨立成篇,卻又相映成趣。

小酒井不木《戀愛曲線》,裡面涉及到的心理學,醫學,獵奇和變態真是太爽,而且這逼的感官描寫簡直……

京極夏彥《巷說百物語》,妖怪大師的長篇你看不下去,短篇你也不看一看?

平山夢明《他人事》,嘿嘿嘿嘿嘿嘿嘿嘿……看過的都說好,嘿嘿嘿嘿……

綾十行人《咚咚弔橋垮下來》,他敘述性詭計的大成之作,小品之文,讀起來趣味性十足,享受被騙的快感吧!

暢銷君《超 殺人事件》,東野的書不出現好像總會被人誤以為不懂推理,那就推薦這本吧,比《名偵探的守則》成功的地方在於沒那麼多推理小說名詞,相對易懂一些……嗯,只是相對。


重磅推薦,連城三紀彥《一朵桔梗花》,它一定會改變你對推理小說的看法,誰說推理小說就沒有文學性?!


補幾個沒人提到的: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短篇集,在印度長大的英國人,殖民主義研究重災區,《國王迷》一篇可以和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媲美。他的《叢林故事》雖然是兒童讀物也很好看,我總覺得哈利波特系列有他的影子。

《閱微草堂筆記》。大學士修《四庫全書》之餘寫來自娛自樂的怪力亂神小故事,想像一個道貌岸然的老頭子喝過三杯小酒就開始津津有味地講誰家公公扒灰啦,誰家兒子搞基啦,講完了自己覺得不大好,再裝模作樣地提煉出一點教育意義,聽的人也心照不宣。

《浮世理髮館》《浮世澡堂》式亭三馬。江戶時代浮世繪,單為了周作人的譯筆也值得一讀。印象中譯註比正文還長。

大江健三郎《死者的奢華》,光明日報出版社1995年版,包括《人羊》、《感化院少年》和拿芥川獎的《飼育》,大江就是憑這幾個短篇在日本文學界嶄露頭角。他後來的長篇再也沒有給我同樣的震撼。

為啥沒人提愛麗絲.門羅呢?把如此平淡的人生寫的如此尖銳深刻,拿諾獎當之無愧。


我瞬間想到的是汪曾祺的短篇小說和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


-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羅生門》,(日)芥川龍之介 著,林少華 譯。

書山稗海,文史苑囿,於中沉潛含玩,鉤沒抉隱,一日發而為文,自是信手拈來,隨機生髮,縱橫捭闔,不可抑勒。由廟堂高官到市井小民,由紫宸之深到江湖之運,其筆下無不呼之即來,騰躍紙上。芥川生性敏感,一般來說,他不重描繪而意在發掘,疏於敘述而工於點化,少的是輕靈與瀟洒,多的是沉鬱與悲涼。這點不難從其作品中窺其一斑。

-


萬年-
我的空間
我強烈推薦我自己的短篇小說集,
第一,他真的很短,每篇控制在一千字左右。
第二,我就是作者,如果看不懂還可以問我。
謝謝


推薦新星出版社的短篇科幻集子《大師的盛宴》《獻給阿爾吉儂地花束》《微宇宙的上帝》《全息玫瑰碎片》
還有劉慈欣的幾個集子《流浪地球》《微紀元》《魔鬼積木》
克拉克的《神的九十億個名字》
都是科幻神作級的


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V.S.奈保爾《米格爾街》

吐血推薦查爾斯 布考斯基的《苦水音樂》


耶茨 《十一種孤獨》
布考斯基 《苦水音樂》
毛姆 《木麻黃樹》


恰克帕拉尼克的《腸子》(又《惡搞研習社》),酸爽、戲劇、重口、詼諧,接受能力弱者請繞行。小舉一例,這本短篇小說集里的代表作品《腸子》,就講述了一個關於…呃…打飛機的故事。
帕拉尼克何人也?《搏擊俱樂部》的原作者,這下能激起一點興趣了吧。


希區柯克的懸疑故事集。每一個都只有幾千字長短,但每個故事幾乎都是結局大反轉類型,急轉直下的推理節奏、短小精幹的篇幅,讀起來無比爽快。有一篇很有名,叫《猴爪》,估計很多人在英語閱讀里都看到過。


村上春樹的《列剋星敦的幽靈》,我認為是村上的書里對孤獨的描述最為詳盡的。從情節本身也很有可讀性,個人很喜歡那篇《沉默》。

史鐵生的《我那遙遠的清平灣》。因為高中學過他的《我的地壇》,還有小學的《秋天的懷念》,一直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史鐵生先生的文字很親切可讀,毫無時代隔閡感,

想到再來補充~


既然是問小說集,就按集子來回答吧。也會寫到一些自己覺得名不副實的,僅供參考。

國內看過的不多,魯迅的《吶喊》《彷徨》,這兩本非常值得看,大先生之所以為大先生是其中道理的。汪曾祺的作品,我說不出到底是那本集子,但是大多都有天真意趣,這點很難得。

余華早年的短篇寫得兇狠野蠻,鮮血淋漓,我一直印象深刻。蘇童的《刺青時代》,這個裡面濕氣很重。近年阿乙寫過《鳥,看見我了》,他的遣詞很有個人風格,這本對比之前的《灰故事》一起看會有驚喜。

國外作者推薦卡佛,但是要看還是推薦看自選集《我打電話的地方》,他的風格非常強烈,而且不會讓人厭倦。與他相似的理查德·福特的《石泉城》,這本集子很規整,體現了一些寫作當中可以精心去營造而不讓人生厭的東西,我認為是短篇小說的典範之作,《帝國》一篇寫得極其精彩。另外還有克萊爾·吉根的《走在藍色田野上》,她和福特有重合的特點,但是因為男女視角不同有微妙的差別,特別推薦其中兩篇《花楸樹的夜晚》和《護林員的女兒》。

無數人推過的塞林格的《九故事》怎麼推都不為過,這算是奠定了我心目中美帝作家熱衷於寫盧瑟的印象。《破碎故事之心》沒有收錄在其中,要單獨去翻。

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種孤獨》,繼承了美帝作家的光榮傳統,寫了孤獨的盧瑟們。

科薩塔爾的《萬火歸一》寫得瑰麗動人,但是處女短篇集《動物寓言集》就非常爛。

奧康納的《好人難尋》,寫平凡的惡,能讓人心底冒涼氣兒。漢娜·亭蒂寫《動物怪譚》,也是寫隱秘的惡,筆力不及奧康納,但也值得一看。

米蘭·昆德拉的《好笑的愛》,他講故事用力很猛,說故事一定說到無話可說的那個時候,稍稍有點兒過。有個形容說昆老師是「講述咱老百姓自己的傻逼故事」,這本集子看上去嚴肅,其實能逗人樂。

人文社出的那套短經典很不錯,有寫得好的,也有些充數的,需要仔細篩選。除了前面提到的《石泉城》和《走在藍色田野上》,羅恩·拉什的《熾焰燃燒》值得一讀,尤其是《荒野之地》《信仰美洲豹的女人》《熾焰燃燒》這幾篇。

麥克尤恩的《立體幾何》寫得很好,但是《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裡面其他所有篇目都非常爛,這個集子強烈不推薦。

村上春樹寫過的《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當做小品來讀可以獲得小趣味。

歐亨利的小說不算一流,其中有些關於騙子傑甫彼得斯的故事能帶來一些愉悅感。契訶夫的短篇我只讀過人文社的《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我覺得非常一般,可能是還沒有讀到真正好的。


舍伍德《小城畸人》
塞林格《九故事》
白先勇《台北人》


推薦閱讀:

有哪些古詩詞是值得背下來的?
你讀過的最不喜歡的一本書是哪一本?
非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想學習市場營銷,應該看哪些書籍或教材?
英文原版閱讀有哪些入門書籍推薦?
有什麼讓你看上癮的英語書?

TAG:書籍推薦 | 小說 | 短篇小說 | 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