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是忍讓;什麼時候是修養;什麼時候是懦弱?


同住一個寢室,學校要檢查衛生,其它幾個室友要麼忙,要麼懶,為了不被扣分,你成為了保潔擔當,這是忍讓。

乘坐電梯,門打開時,你擋住感應器,讓其它人先走進電梯,你最後進去,這是修養。

當有人威脅你性命,搶奪你財物,侮辱你父母,如果你不給出最強硬的反擊,這就是慫。

如果是這三者比較的話,忍讓是為了共同利益,修養是讓出利益,慫是沒有底線。
————————————————


有人指出我的例子舉得不好,我也尋思著修改修改。

你女朋友要你陪她去逛街,你想和基友打擼,但為了女朋友,你強忍遊戲癮,陪著她去瞎逛。這是忍讓。

你女朋友和你吵架發脾氣了,從政治正確的角度來說是她不對,但你心平氣和,不吵不鬧,也不冷戰,而是溫柔的和她商量怎麼去面對和解決問題。這是修養。

你發現隔壁老王和你女朋友有一腿,且證據確鑿,你沒去教訓隔壁老王,反而把你女朋友打了一頓。這叫慫。


犧牲部分自身利益換取集體利益為忍讓


犧牲自身利益被他人以強權獲得利益為慫


不以自我利益為原因干擾他人,也不介意擔待一些他人的干擾,為有修養。


面對衝突時,同樣是退讓。
出於利益最大化考量的,是忍讓。
出於對弱者的憐憫和對自身的絕大自信的,是修養。
出於恐懼的,是慫。

以武俠小說為例子的話,張無忌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為了避免明教被滅教,對昔日仇人點到為止,即使被侮辱也不下殺手,這就叫忍讓。

風波惡被挑糞農民潑了一嘴大糞,他有足夠的能力殺了後者,就算不殺人,打得他媽都不認識他也是在正常不過,但他不需要用暴力證明自己的強大,反而在挑糞農民要掉進河裡時救了他,這就叫修養。

花鐵干平時人五人六的,到了絕境就投降血刀老祖,這叫慫了


忍讓是關於可為之事。
修養是關於不可為之事。
而慫,是關於不得力之事。


我們來舉一個事件的例子。
熊孩子在街上打打鬧鬧踩了一腳你的新鞋子,你雖然生氣但是沒有表現出來,這就是忍讓。
熊孩子踩了你一腳以後,你的女朋友沒有生氣,還保護熊孩子不被路人和車輛撞到,提醒他在街上打鬧很危險,這就是修養。
熊孩子的媽媽看到你女朋友在熊孩子旁邊指指點點,表情嚴肅,誤以為是在欺負她的孩子。跑過來辱罵你的女朋友,叫你女朋友不要碰她的孩子。你礙於周圍那麼多行人的眼神,沒有去保護你的女朋友,沒有第一時間去解釋,處理這件事,這就是慫。



謝邀。

同樣讓步了:心底不服叫忍讓,心裡滴血叫慫,心平氣和叫修養。


我覺得是對一個結果從不同角度的解讀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舉個例子,我上完初中之後,就很少動手和人打架了。
當然主要我性格上也不太喜歡與人多事,能夠和平解決的就盡量不要失態升級。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知道以我的力量一出手,對方多半就要受傷。
這樣反過來最後連累到我自己。
有些人會覺得這樣很慫,但是如你所看到的那樣,我有我自己的理由。
所以忍讓與認慫關鍵的區別在於,你有沒有正當的理由了,也許別人不能夠理解,但是你自己心裡清楚。
至於修養。。。那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建議修改標題。


謝謝邀請.

什麼時候被稱為忍讓,什麼時候叫做有修養,什麼時候是慫?

忍讓, 自己內心剛強,強大, 作對的事情,不去抗爭和爭辯, 選擇捨棄自己的自高的勢頭,這叫忍讓.
有修養,是凡事做的得體,不因自己的不足對他人造成不便,也不因我自己的多做的讓自己在人前顯得另類不討人喜歡.
慫,許多時候是自己內心不夠強大,有受傷的情緒存在,繼而的糾結反而陷入更大的思想糾結之中.

許多時候的慫是成長必需的代價, 認慫不見得不是好事.反而是自高自大,內心的苦毒造成的傷害更甚於別的傷害.

每一個人性格,脾氣,出生成長的環境都不一樣.但是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卻是一樣的.

很簡單的去思考古代的例子. 一個功成名就的將官,衣錦還鄉,遇到早年受到胯下之辱的市井之徒, 當日是忍讓還是認慫? 只有捨身處境去思考面對人生之中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所當有的怎樣的態度,這樣我們讀人讀事讀史才會真的對我們的人生造成正面積極的影響. 因為不成熟的人面對不成熟的人總是會有跌跌撞撞,彼此傷害,彼此沒有修養,卻以為有修養,彼此慫包卻爭強好勝,以為自己是忍讓確是自欺的情形.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能夠複製. 在人生各樣或者是艱難或者是順利的境遇之中, 有生命的智慧, 生命練達和有成熟的身量是每一個人立於天地之間的人都當面對的一個成長的過程.

在我別的答案之中,提及過一個孩子禱告書中的禱告. Dear God, every day there are choices to be made. I want to make good choices and make you happy. Please show me right from wrong and help me know what I should do. Amen
大家在信基督的路上遇到最大的征戰是什麼?最後是怎麼解決的? - LifeIsCampus 的回答

人生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面臨各樣的選擇, 有的選擇關乎你一天是否衣著單薄寒冷或者大汗淋漓,有的選擇關乎你的身體慢性健康,有的選擇可能關乎生死. 我們所處的環境可能使我們以為上帝只是在宗教之中的上帝, 確實在不明白,人立於天地之間,正是從造物主承受生命的恩典的最實際的明證. 而在需要面對選擇的時候, 如同學生考試做選擇題時一樣,不被錯誤的誤導選項而蒙蔽,做出最合乎情理和最合理的選擇,這就是智慧.

身旁有人在極端困難需要救助之中, 把握自己的處境,不使自己內心的良知的呼喚蒙蔽,這是智慧,無關於修養,也無關於忍讓,也不是認慫. 一種福氣是人願意像飢餓乾渴的時候尋找食物和水源的時候,尋覓什麼是對的選擇,一種福氣是人願意為作對的選擇,並且持守對的原則,承受屈辱甚至是失去生命.這也是無關修養,也無關忍讓,也無關是否認慫.

身旁有人碰瓷,一個內心充滿大愛的人,不懂得察言觀色,凜然主動進入騙局,這不叫生命智慧,也不懂得棄惡向善. 身旁有老人婦孺弱勢群體,陷入跌跤,摔倒車禍之中, 你蒙蔽內心之中的良知,選擇視而不見,不去行義舉義事,這是認慫還是忍讓?

如果每一個人的人生,如同我們可以觀察的樹木或者昆蟲的生命的話. 造物主將人類安置於天地之間,也有祝福生命的旨意. 樹木根據春夏秋冬,按照時令發芽,吐枝,開花,結式,各個季節有各個季節的風景.小毛毛蟲,努力囤積食物,努力成長,直至有一天進入痛苦的蛻變,退下一層外殼成為一支忽閃的翅膀飛翔的漂亮的蝴蝶.人生的經歷也是如此.

一句外國的成語說的沒錯, 我們都成長的很快,但是成熟的很慢.或者是老去的很快. 在各樣的困境和難處之中,不被情緒,衝動甚至是負面受傷的情感,自責或者是別人言語的傷害主導,這個過程似乎也是一番蛻變成長的人生的經歷. 做的的事情,忍讓又能如何, 作對的事情,別人以為認慫也又能如何?

各人要負責的是自己的生命,和自己在生命的旅程的終點所要面對的自己的生命的唯一要負責的主宰.智慧面前, 無關修養,也無關認慫. 人的成長過程之中,誰都會犯錯, 當我們面對別人的過錯,選擇原諒和饒恕, 對自己的過錯,選擇正視自己的錯誤的結果, 得罪人的去道歉,尋求別人的原諒. 學習理解別人, 自己被人誤解的時候,不去爭辯即便認慫,當真相大白之時,我們收穫的是義的果實.

忍讓也好,認慫也好, 年輕是好的. 或許許多年後,當你回首人生的道路之時,你會發現在人生的軌跡之中, 我們所有從造物主領受生命之恩典的人都在走同樣一條從愚蒙到練達,從懵懂到不惑的人生的道路.

願每一個閱讀我答案的朋友,收穫碩果累累的人生. 願你全家蒙福!


慫,是膽怯吞聲而讓步

忍讓,是有所忌憚而讓步

有修養,是不願爭執而讓步

然而以上三條並不一定總是成立,講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

小學時候,我有一個不愛學習,四處打架的表哥,是當地幾所學校的小頭目,很罩我,後來去當了兵,就讓一個也是混混的朋友繼續關照我,但我當時是一個好學生,也不在外惹事生非,所以也沒什麼機會被關照到。

直到有一天,我在操場上和另一個關係一直不好的同學因為打球起了衝突,被打了一拳,愣在了那裡,不知所措。那個混混朋友剛好也在場,看到了,主動走過來,停在我身旁,給我撐腰,他人高馬大,一個高年級學生,當時就把我那個同學震住了,不敢動彈。

他示意我打回去,並且說有他擔著,不用害怕。我猶豫著,難以抉擇,這時突然看到了那個同學的眼睛,裡面害怕的目光,是面對強權而不敢反抗的畏懼。在那一刻,我決定算了,原諒他,然後就和那個混混朋友說不用了。

他很不屑,罵我慫,都有人撐腰居然連打架都不敢,也就是從那一次開始,我被他們踢出了隊伍,因為被認為沒有動手的膽量,是個草包。

不過其實我不介意,因為當時我那個同學目光里的感激,後來他見了我,都會繞道走。

第二個故事是發生在身邊人身上的。

我在讀中學的時候,有一個同班的學生是個死胖子,學習成績好,但生活不能自我打理。他的生活能力差到什麼程度呢?課桌永遠是亂的,亂糟糟地塞滿了紙和書,身上也是一件T恤加拖鞋,夏天散發著許久沒洗澡積攢起來的汗臭,連他的寢室也是一樣的風格,發黃的床單,每個月還要他媽媽過來收衣服回去洗。他也不怎麼和人交流,每天只是做題。

這樣的一個人是很難引起別人好感的,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他被孤立,同時也被欺負,大家不和他說話,周末也不會約他出去玩,更有甚者,看他好欺負,就侮辱和嘲笑他的行為,罵他像豬。

他只是默默承受,並不回應,這更加助長了欺負他的風氣。校園欺凌發生了,然而當時大家都還小,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欺凌,性質其實是非常惡劣的。最後事情發展到什麼程度呢?他的床鋪被人洒水,書本被人亂畫,別人在黑板上寫辱罵他的話。

最後,衝突終於爆發了。在吃飯的時候,別人往他飯里加東西,他被激怒了,站起來怒視對方,手裡拿著盛湯的碗,作勢要潑過去,對方也挑釁地看著他。他們就這樣僵持著,局勢一觸即發,我們在旁邊都捏了一把汗。

然後他忽然主動退讓了,放回了碗,坐回了位置,繼續安靜地吃飯,矛盾也沒有激化,對方也悻悻然地走了。知道老實人也不好惹後,欺負他的人也都收手了。

再後來遇見他的時候,已經是大學時代,他已經在國內某知名學府,打扮也變得新潮又帥氣,幾乎認不出來。有時候我會想,如果當時矛盾激化,打了起來,鬧到政教處,事情又會變成什麼樣?

第三個故事是在書上看到的。

在聖經中,是這樣描述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經過的。

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
當下耶穌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
百姓站在那裡觀看。官府也嗤笑他說、他救了別人.他若是基督、 神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吧。

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就被震撼了。這是一段讓人感動的話,一個人即將被釘死,卻依然選擇原諒那些要殺死他並嘲笑他的人,這是一種多麼博大的愛,一種多麼深沉的悲憫和智慧,讓人動容。

三個故事講完了。

慫,不一定是膽怯吞聲,也有可能是有同理心
忍讓,不一定是有所忌憚,也可能是有所追求
有修養,除了不願爭執,也可能是懷著悲憫心愛著世人

其實何必在意別人的看法,被人認為你慫,忍讓或者有修養又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看自己,追求什麼,想做什麼,自己覺得自己這個時候是慫,是忍讓,是有修養,那就是慫,就是忍讓,就是有修養。


一個路人莫名其妙打你一拳,你看著他,沒有還手,這是忍讓。接下去他又朝著你用難聽的語氣說「看你*看」,你為了不把事態擴大,心平氣和下來講道理,這是修養。他還是沒理你,對你進行人身攻擊,你看他很兇悍,就低下了頭,尷尬地笑了笑,這是慫。
一言以蔽之:忍讓一兩次是修養,忍讓多了就是慫。
有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一個男人要學會隱忍,要學會算總賬。


個人認為,你面對的是弱者,就是修養。面對和你差不多的人,就是忍讓。面對的是強者,就是慫。


你在忍讓,有修養的人認為你是修養,沒修養的人認為你是慫。


忍讓是你理解對方的想法,並主觀上願意犧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而成全對方和自己的利益。因此,忍讓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操之在己的權利。

卧薪嘗膽的勾踐,甘願為奴以換得夫差的滿足和自己的復國機會。

修養是你理解對方想法,並在主觀上願意犧牲自己的極小部分的低層利益,換取高層面上的利益。

考利昂老爺子雖然對博納瑟拉不把他當朋友一事耿耿於懷,但還是義無反顧地認可這個朋友,且為他排憂解難。


慫是不論你理不理解對方的利益,你都主動或被動根據他人指示選擇出讓自己一切利益。

比如「安樂公,頗思蜀否?」


一次去交費,我後面有三個女的,第一個夾了個兒,我沒說話,第二個也夾了,我也沒言語,第三個還伸手,我:別伸手啦!我都讓了倆了,還伸手!其中一個女的:我們一塊兒的,我:一塊兒的就一塊兒夾個兒是嗎?誰給立的規矩?女:行了行了,那莫多事兒,我:哪么多事兒,看你那模樣就少教育!(這件事前面我做的叫禮讓,後面在不說話我叫慫)


有實力不吃虧而寧願吃虧,叫忍讓。有實力沾光而寧願不沾光,叫有修養。沒實力去避免不吃虧,沒實力去爭取沾光,叫做慫。


謝 @夏遠艦 邀。
(第一次被邀請,好感動啊,我是不是該裝作老到的樣子?)

……唔……看完題目覺得這個問題有點兒大。
別笑,講真。
好,我回來了。

忍讓,修養,慫。

乍看下去,是同一個維度的事兒,但它們牽扯到的因素實在很繁雜。

比方說忍讓,有人侵犯你的利益,先不管是否有意,你是否在乎,你是否知道對方是否有意,你是否知道對方在乎,對方是否在乎……這些兩個人之間的事兒,單講這個過程讓人看見了,目擊者得到的信息,未必和你,以及侵犯你利益的人所了解的信息相同,且未必完整。

既然得到的信息不完整,那麼根據得到的信息的分布不同,目擊者可能會得出以下結論:
a欺負b,
a無意中觸犯了b的利益,
a無作用於b,
只看到a,
只看到b,
什麼也沒看到……

是的,就是這麼荒誕,你以為是個事兒的,旁人未必覺得是個事兒;你以為不是事兒的,旁人未必覺得就不是事兒,且人在不在乎還兩說。

到了這一步,侵害已經施加,接下來看你的反應。

有如下選項做參考:

無視(……),
裝糊塗(嗯?什麼情況?),
口頭疑問(你瞅啥),
慷慨相助(還來點兒不?),
話術防禦(看個人話術水平,以震懾為目標),
話術衝突(看個人話術水平,以把事兒鬧大,讓對方下不來台為目標),
大打出手(豪~油根!),
法律維護(真相只有一個)……

困了,一會兒再答。


可以簡單用三個詞——利益、情緒和勇氣來區分。
1、出於利益考慮——忍讓。我有做一件事的慾望但由於利益問題我忍住了,這是忍讓。比如:每當下課鈴響之後後桌傳來「動人」的歌聲時我都不禁想回頭一拳,但是明顯要付出代價,我忍了。
2、情緒波動看修養。
知乎上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大意好像是:看一個人成不成熟就看他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比如:每當下課鈴響之後後桌傳來「動人」的歌聲時,我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並盡量禮貌地要求他別吵吵(當然很少有人會這麼做),有沒有效咱先不說,至少他也不愉快了吧?
3、沒有勇氣——慫。在代價不大的情況下又對某事有強烈的慾望而不做就是慫。比如:後桌在我多次要求後不以為然反而大聲呵斥:你tm怎麼那麼煩?!忍無可忍,於是我狠狠地甩(當然不是耳光啦)他桌子一聲,吼:你tm再給我哼一句!(後續自己想像)
而如果他呵斥之後我悶悶轉回來了就是慫。
以上,覺得我的理解可以的請留贊,謝。


很多年前,我正處於焦灼狀態時問過一個朋友類似問題: 怎樣區分「忍」和「懦弱」。他說:「忍後成功就是『忍』,忍後失敗就是『懦弱』。」 結果導向,深以為然。


推薦閱讀:

是不是有相當一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善良的?從而下意識地無視自己的惡?
如果天生個性不是特彆強勢的那種,怎麼培養領導別人的氣場?
對任何人都禮貌會不會太卑微,是不是不具備干大事的氣質?
失去一個你深愛的人是什麼感覺?
恐怖主義活動會產生哪些心理危害?

TAG:人生 | 心理 | 修養 | 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