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做讀書筆記?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閱讀 50 問,更多「文學」「閱讀」討論歡迎關注。
讀書筆記,不就是閱讀體驗當中的一種么?

相關問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703234


分享一個懶人筆記法:關鍵詞→過濾→主動召回記憶。這個方法花費時間極少。放棄耗時耗力的思維導圖、綜述框架吧,做筆記比讀書花的時間還多。需要指出的是,我所說的,是人文社科類著作、文學作品等書籍的做筆記方法。其他類書籍,應該也有可借鑒之處。此文略長,認真讀完,受益終生,哈哈哈哈哈。

閱讀紙質書時,遇到我所陌生的知識點、新穎的觀點、論證過程等,用筆標記出來:

① 只標記重要的關鍵詞
② 標註出我的問題,或者我的其他想法:與其他事實、現象、觀點是否有相似之處

為什麼這樣做:

① 在看書的間隙,用筆標記關鍵詞,更為省時間,且簡潔乾淨。
② 在複習時,好的做法是不去看大段完整的闡述和論證。而是選擇,先只去看關鍵詞。選對了的關鍵詞,會成為這一塊知識點有效的觸發鍵。關鍵詞所起的作用,是「主動召回記憶」,這是高效記憶的要訣所在,這樣的話理解會更深刻。

劃線整個段落的不足之處:

人文社科類的論點類書籍,一般在涉及到論證時,相對比較長篇大論、細緻繁瑣。這在我們初次閱讀的時候,會便於理解,容易被說服,認為其邏輯嚴密、論證謹慎、材料詳實。但這種閱讀體驗,僅僅是增加了我們的資訊、信息、知識儲備,而且,其中多半信息是我們所熟悉的——不熟悉的話,我們是無法做到很好地理解書本的。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之中,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指出,「所謂吸收資訊,就只是知道某件事發生了。」然而,知道某件事發生,並不是我們讀書的本質目的。若是做筆記時標註了整個段落,我們會停留於自己已經擁有了這段知識的錯覺之中,並未加入任何自己的斟酌、取捨和判斷。

而且,這一段落即使我們多次閱讀,也無法在腦袋中留下過多的印記——我想,有過相關閱讀經驗的人,會明白這種情況。那麼,我們要把它背下來么?這絕非人文社科類書籍的正確打開方式。

關鍵詞的作用:過濾及主動召回

而關鍵詞式的做筆記方式,不僅在閱讀時省下劃線標註的筆墨和時間,且在當時便做出了對一些知識點和信息的「過濾」(這個詞是受到知友的啟發)。這個「過濾」包括的是:冗言贅語、連接詞之類;我們所熟悉的邏輯;以及所熟悉的知識點。舉例來說,如果一段話中談及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其他工農兵方向等知識點,那麼我們只需標記《講話》二字即可,其他有關於時間、內容、影響之類,都是不言自明的東西——它們已經成為我們的「元認知」(再次感謝知乎評論區的知友,也是我校友啦)。

而關鍵詞在我們複習時,會起到「主動召回記憶」的作用。我們粗粗瀏覽一遍所做的「關鍵詞」筆記,主動回想這一段講述了怎樣的觀點,大腦中的「記憶重現」和「回想」,是比重新閱讀段落,快上許多的。主動召回,意味著記憶和理解的加固。

而且,如果僅僅停留在重新閱讀段落之上,不過是重新吸收了作者所介紹的知識和觀點,不加思索的「吸收資訊」,是低效的讀書。我並不提倡把段落背下來,即使是考試,也不需要我們把段落和觀點背下來,而是提倡我們靈活地引用材料和觀點,作為自己推理論證過程的支撐素材。

而關鍵詞的有效使用,會真正做到對此段內容的融會貫通。材料和觀點,會在需要用到的時候,浮現出來,做到靈活運用。

為什麼不做思維導圖、綜述框架?

我從未做過思維導圖,或者試圖將一本書條分縷析地做出一份綜合、精簡、規整的框架筆記。這極其浪費時間,而且,我們並不需要知道這本書究竟是怎麼寫的,我只需要理解,以及能夠運用——包括事實材料和有效觀點,就可以了。

大腦是個精密的儀器,遠比筆記系統精密得多。在標註出關鍵詞,以及此段觀點、素材與何相似,可作何種思考之後,一切交付於大腦,它自會建構出錯綜複雜的思維網路。重要的是,你要對每一處觀點認真思考,主動建構出關聯性。如果只是做筆記、綜述,始終停留在記憶的層面,而不是被啟發、主動理解的層面。讀的書,只有在真正用到時,才意味著真正理解。

喔唷,如果對你有用,既然都收藏了,別忘記順手點個贊啊,答主答題的認真是很明顯的哇~但是貌似求贊就不會關注了……好難選!

————————

開了個微信公眾號:高冷冷。內容包括:學霸養成丨心理丨思維丨方法論。後台回復「讀書」,教你1小時讀60~100頁書的方法;後台回復「早起」,教你:我是如何在沒有鬧鐘的情況下,十年如一日六點起床的。


很早以前我看書不做筆記,後來發現時間長了,就會忘記書中的內容,相當於白看了,開始強迫自己慢一點,養成做筆記的習慣。經過不斷的改進和調整後,目前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下面這四種:
1、簡評
閱讀完一本書之後,盡量寫幾個幾百字的簡評進行總結一下。給這本書打分,盡量用幾句話把全書的框架給表達出來。有的書很容易,有的比較難。把這些筆記放在EverNote上,加上Tag,用的時候一搜索就能找到。經常把這些簡評分享在微博、豆瓣上,跟大家進行討論和溝通。
2、摘錄筆記
把書中對我有用處的部分,摘錄下來,歸納下重點,這個Blog上分享不少這類的筆記。為了方便一點,平時經常用手機或相機把書拍成圖像,如果是電子版就直接抓圖,然後使用OneNote或漢王進行Ocr,把圖象轉成文字,再最終排版下版,保存在OneNote里。
3、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不是一成不變的,我自己做筆記的時候,不會嚴格按照規則來做,基本上不加圖片,但會不斷的進行調整,但不管哪一些,一定記得,思維導圖是對內容的重新整理和歸納,而不是簡單把書的內容羅列出來,最好把閱讀的心得加到思維導圖,並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 第一遍開始把書中所有的要點都做出來。現在一般把這類導圖直接分享在:讀書筆記http://www.write.org.cn 這個博客上,估算了一下,一個月最少能做二、三本書吧。
  • 第二遍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做出的思維導圖要點做成整合和調整。
  • 有時直接在閱讀時做思維導圖,順手把產生的想法都記錄下來,放在思維導圖中,閱讀完成之後,對這些想法進行進一步的分類整理,形成筆記
  • 第三遍開始進行刪減只保留對自己有用的部分。
  • 第四遍把這個導圖按照7W3H的方式從新做一個思維導圖。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分析模型,幫助自己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和歸類。
  • 第五遍把這本書的內容放到自己個人行業的知識樹,進行補充和擴展。這個知識樹通過閱讀、實踐和自己的反思積累而完成。

一般情況下,是根據實際情況和時間對這幾個部分進行相關的調整和整合,按不同情況可能保留二、三個版本。
4、讀書心得 記得在一本書中看到,能用自己的話把書中的內容說清楚才能看出來到底掌握到什麼程度。我基本上每次閱讀之後,都會從新修改一下心得體會,並記錄上閱讀的時間。一次重複2-3次之後,就能寫出一篇不錯的書評,目前這類書評寫的不少,但分享的不多,以後需要在加強在豆瓣上的分享。
我讀書很少只讀一遍,一般都是讀二、三遍,如果書的內容好一些,次數會更多。基本上每次閱讀完成之後,都會對筆記做些修改和調整,經常會調整的面目全非,然後匯總或鏈接到一個大的知識樹中。

不是每本書把這四種都做完,不同的書、時間和環境用不同的方法。
做筆記是一種習慣,一旦培養成了之後,並不是太難,但確實比較花時間。


似乎沒太有人講如何做紙質讀書筆記,我來講講——


我相信,在這個電子媒介充斥的時代,有很多人會像我一樣有一顆裝逼或者文藝的心,不甘心筆記只是電腦里的二進位,而希望是自己一個一個字寫在本子上的。

那種捧書燈下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這樣的筆記有什麼好處呢?

  1. 比直接用電腦Ctrl更加印象深刻;
  2. 能夠隨意在紙上寫,更能突出內容間的關聯,比思維導圖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3. 更有成就感,裝逼更加得心應手。

這種讀書筆記,在我看來,和讀書一起按療程配套服用,味道比AD鈣奶更好。

比如下面這一段,如果在電腦上碼字,很難體現出自己當時體會到的段落間的關聯:

以下講一些我做筆記時有用的小技巧,但這僅僅是拋磚引玉,還需大家多讀書,多寫筆記。

對於比較難的文本(或者初次涉獵的文本):

  • 如果不太了解作者的思想,建議先不急著做筆記,多讀幾遍再開始做筆記

如果自己讀了幾遍還很難吃透(或者文本實在精彩):

  • 以摘錄+評註的形式做筆記

留出邊欄,寫下自己對這段文本的理解;

這樣的好處是,如果你沒啥話說還可以賣個萌:

對於稍微簡單一點的文本(簡單與否依自身水平而定):

  • 梳理文章的線條脈絡:分點陳述時間順序

這一點極其重要,這也就要求:你一定不能讀第一遍就做筆記。

作者在文中可能並未按照點列出,這就需要你提煉出他的內容要點,並分點陳述。

當然可以對敘述順序做一些調整,但建議儘可能按照作者的敘述順序進行。

這是一個示例【按照作者的敘述總結了i)ii)iii))】:

  • 學會使用箭頭:邏輯結構

這一點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我認識的很多人做筆記都不會用箭頭!!!!!

箭頭的使用絕對是紙質筆記最重要的地方,它可以比你用word or Onenote or mindmanager 更完美地表現出內容間的邏輯關係。

當然如何用箭頭表現之間的邏輯結構,也是需要不斷熟練和總結的:

多用箭頭表示邏輯鏈條!

多用箭頭表示邏輯鏈條!

多用箭頭表示邏輯鏈條!

多用箭頭表示邏輯鏈條!

這麼重要的話我要說四遍。

  • 學會使用著重標記

如果是一本你認為有紀念性的本子,建議你在添加著重標記的時候不要使用熒光筆!彩色筆!等等亂七八糟的元素!!!某一天你回首會low哭的!!!!

你可以使用的是:下劃線著重號

當然啦,記筆記這種事情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提高的,我原來也只能把筆記記得跟小學一點通一樣:

這是需要勤加練習的。

為了裝逼更成功,我一般會在一篇札記開始的時候,留出6行左右的距離,在讀完了整本書之後,填上本書中(或者聯想到的書中)最令你感觸的一段,然後完工(黑框框里的就是啦):

最後,作為一個強迫症患者給大家一個小建議:

買本子的時候多買幾本一樣的,不然可能以後買不到之前那款筆記本而覺得強行插入一本風格不同的本子接受不能。。。


最後的最後,祭上曾經抄寫的帕斯卡爾大人的經典:

諸位加油!開始盡情地裝逼去吧!


注1:本教程僅適用於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專業課程等需要隨時用到其中知識的筆記建議使用word建立系統的文獻大綱;

注2:本教程最佳的使用範圍是做一些經典書籍的筆記,暢銷書類型請自行考量。

(之後再談談用Onenote和思維導圖做筆記的一些我的技巧,給大家以供參考。)

謝謝閱讀。

硬廣:

本文來自:讀書時,紙質筆記怎麼做?

我的專欄:鄧鄧鄧的乾貨倉 - 知乎專欄,更多使用小技能歡迎關注。


謝邀@穆纛讎

咦?真的不是自邀自答嗎?

雖然看起來不像個愛讀書的人,雖然字歪七扭八的,但這些從來都沒影響過我對做筆記這事兒的狂熱之情,畢竟我的偶像可是妹尾河童呀!

看小說是不做筆記的,巴不得看完立馬忘得乾乾淨淨,下次看依舊精彩,要的是個過程。看工具書100%會做筆記,當成了工具看待,圖的自然是個結果。

筆記以摘抄為主,也有特例。比如大學時在圖書館借過本原動畫基礎教程,實在太贊,贊到再買一本都無法表達我對它的喜愛,於是用了整個寒假把這厚厚一本從頭到尾抄了個遍。

做筆記是件很好玩的事,在於它並不見得會給你帶來預期效果,卻又一定在別處給予你種種意想不到。抄完這本【動畫人生存手冊】也沒靠動畫生存,但做筆記時copy書的速度大大提升,草稿不用打,連圖帶字兒抄起來也沒比人家慢多少。

學化妝時更有意思,老師在講台上演示編頭髮,我就拿著小本子站旁邊蹭蹭蹭照著手法記步驟圖,後來老師都開始自覺配合我記筆記的速度,每完成一步都要探頭問下「記完了嗎?」課後筆記被大伙兒爭相拿去複印的時候,覺得自己真是個酷炫少年!

當然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再有人嫌棄你弔兒郎當時,你可以抄一把筆記本照其面門痛擊之。

「看!老子可是不務正業的學霸!」


筆者在博士一年級、二年級期間曾擔任清華大學Mooc課程《大學歷史與文化》的總助教、以及《大學歷史與文化》《大學精神之源流》《學術之道》三門本科素質課程的小班課程助教,並且參與了課程設計。以上三門課程均要求每個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完成15本近400萬字的閱讀量。在此期間也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華女子學院帶班輔導。故而,經手批改過的讀書筆記作業至少有上千份,涉及到不同教育水平的學生。在不斷的批改作業、演講、帶班,以及培養學生如何讀書的過程中,漸漸發現高效的讀書筆記大多需要三個層次——積累、整合和提煉。

1.第一個層次——積累

先來談談書寫讀書筆記的初衷。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畢竟個人記憶有限,但是需要學習的知識是無限的,那麼將無限的知識儘可能的轉換成有效的材料。最起碼的如何讓日常所讀的文章、書籍為寫作論文時添加必要的引注備註方為正途。

最基礎的讀書筆記,便是大量原文摘抄語句、語段,但是在摘抄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註明文獻來源的出版信息如作者、文獻名稱、出版地點、出版社名稱、來源期刊、出版年月、以及具體頁碼等。這樣在查閱過程中,方便回想。

(這是我2015年在印象筆記裡面完成的牟復禮《中國思想之淵源》一書的目錄化讀書筆記)

書寫讀書筆記並不僅僅是給讀書一個交待,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大量的閱讀,完善個人的知識體系,那麼不是只有讀所謂的課程專業書才去做讀書筆記,平常讀小說、看隨筆這些也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靈感。

比如大多數人並沒讀過狄更斯的名著《雙城記》,但是本書的第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卻如雷貫耳,我們可以在書寫很多文章時,利用到這句話。那麼像這精彩的語言在各種著作中也有很多,只要細心留意閱讀材料中的每一個細節,你的閱讀效率一定會更高效。

當今信息化發展飛快,電子化閱讀勢在必行,越來越多雲筆記軟體的出現方便了學習者記錄筆記,只要將一切的讀書筆記錄入電腦文件、或者雲筆記客戶端之中,以後再次查找自己所讀所學的知識會更加方便。

(掃描全能王官方提供的OCR識別效果圖)

另外,目前手機端、平板端也有一些如掃描全能王等可以直接將所拍攝的紙本書籍文章,通過拍照OCR文字識別功能,將圖像中的文字轉換成純文本的文檔,這些電子化的筆記錄入方式可以節省學習者大量的時間,從而更加高效提升其讀書筆記的效率。無論是通過手寫,還是電子端錄入,如此將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中的有效語段錄入自己管理的知識網路系統,僅僅是完成了讀書筆記記錄的第一個層次——積累。

2.第二個層次——整合

在以上敘述的讀書筆記的第一層次中,你的讀書筆記還僅僅是碎片化的集合,應付一般論文中的簡單引注可以,但是如果想要更加透徹的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讀書筆記的第二個層次——整合,是希望每個學習者可以按照書中的目錄來排列值得記錄的關鍵信息。這樣可以將作者的邏輯思路更加透徹的領悟。當我們按照目錄排比摘抄的筆記語段時會發現三個有趣的現象。

其一,在一本書前半部分的重點難點,由於被作者在書中反覆提及,最終整理時此段知識已經內化於心,並不需要再強調,就不必加以多次記錄。

其二,自己覺得難點重點的地方的筆記量不一定是最多的,而經過目錄排布之後,自己會在不經意間發現一些新的亮點或者重點。

其三,有的章節筆記量非常少,但是這些章節回想起來卻並不是稔熟於心。因為有些有難度的書籍不是一次就能讀懂,並能夠熟練掌握的。

當我們按照作者的邏輯排列讀書筆記之時,就需要再次去閱讀筆記量與閱讀難度不匹配的章節來整合讀書筆記,最終讓自己的讀書筆記串聯出一個整體。即不看書,只看筆記就能完整回想出全書的內容。這一筆記整合的過程,就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提及「讀書的真功夫在於『既能把薄的書讀成厚的,又能把厚的書讀成薄的』。」

通過自己記錄與批閱他人大量的讀書筆記,筆者發現即便是精讀的書目,整理出來的筆記容量一般是原書字數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這就是華羅庚眼中如何「將厚的書讀成薄」的真功夫。不過有的時候,閱讀材料的難度很大,如何補充缺環還需要更多的學習一些背景知識,需要閱讀更多的材料,那麼這就是所謂「把薄的書讀成厚的」另一種真功夫。

做到第二個讀書筆記的層次就比第一個層次要耗費的時間與精力多上幾倍,一般而言,只有在精讀書目的時候,我們才會採用更高階讀書筆記層次。畢竟每個人的基礎不同,閱讀速度不一樣,其整合信息的能力也不一樣,如何定義精讀與泛讀的區別,主要在於其書寫讀書筆記的時間與閱讀時間的比例。

據筆者多年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閱讀訓練發現,精讀一本書目做讀書筆記的時間,一般是閱讀時間的2-4倍。尤其是在第一次訓練時,即使是清華大學學堂班的高材生也普遍反應,第一本精度書目整理讀書筆記的時間一般是閱讀時間的6-8倍。之前,我們已經介紹了可以用OCR識別軟體提升書中目錄整合讀書筆記的時間,那麼,其餘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哪裡呢?這主要是一個腦力思辨的過程,即讀書筆記的第三個層次——精鍊。

3.第三個層次——精鍊

《論語》中的一句至理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前兩個層次的訓練都是只是讓我們在高效的學習,只有經過高效的思考之後,知識才能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以之前所說的讀書筆記的字元量為例。一般的學術專著以30萬字的居多,那麼精讀書目的筆記量以十分之一為例,即3萬字。在大學教學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基礎課程需要學生提交2000-8000字左右的讀書報告作為主要的課程作業,那麼我們還需要打破書目原有的目錄體系,在其之上再精選出十分之一的內容,即用3000字甚至更少的字數去提煉全書的內容及其邏輯體系。

並不是每一個作者的思維都能呈現出體系化的知識系統,更不是每一個作者縝密的目錄系統符合每一個閱讀者的思維慣式。只有相當少的書目會將全書分部分陳列,而作為一個嫻熟的閱讀者,應該將書目的知識以自己習慣的方式,高度明煉出其大綱,打破原有系統,運用自己的思維拓展創造新的知識體系。

在這個思考過程中,可以運用一些媒介新科技,如思維導圖軟體、書評類網站(如豆瓣網、亞馬遜官網以及英文書評網站Goodreads)等等,通過腦力激蕩,或者對比前人的學習筆記,從而促進自己的思考,完成知識整合提煉的全過程。當提煉過的知識內化於心之後,將所學所讀侃侃而談並非難事。


當你的讀書筆記完成了以上三個層次的提升,一篇精品讀書筆記就形成了。據以往教學經驗與個人的讀書經歷總結,一般學生在精讀一本書的過程中需要泛讀5-10本書輔助精讀。在練習完成5-10本精讀書目的三層次讀書筆記之後,其閱讀速度均會飛速提高,因為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每一個人的知識反饋能力與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都能得以蛻變。


作為一枚筆記狂人,本人對一切關於如何記筆記的話題都非常感興趣,也非常樂意分享自己的心得。


在超過10年記筆記的生涯中,我自己構建了一套記筆記、管理筆記的方法體系。在它的幫助下,我現在幾乎所有的圖片、文字資料都已經實現筆記化,並且基於筆記搭建了自己龐大的知識庫和素材庫。在過去2年多時間裡,我出版了兩本書,目前第3本即將出版,第4本也已經簽約。在這個過程中,本人認為自己的筆記系統功不可沒。


通過這套方法體系,你將能了解到:

1、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筆記工具

2、如何構建自己的筆記體系

3、如何通過筆記系統來構建自己的知識庫、素材庫

4、如何有條理、高效率地管理自己的筆記

下面的內容會很長、很具體,但強烈建議你認真讀完。通過它,你能夠學習到一套系統的記筆記和管理筆記的方法,大大提高未來的學習效率,甚至可以將你的筆記系統作為你的第二大腦,完成很多以前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

如上圖所示,我會從4個方面來說記筆記這件事情:

1、工具的選擇

我們應該選擇紙質筆記本,還是電子筆記本?不同工具的優劣性如何?

2、筆記體系的構建

我們應該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一套筆記體系,方便後面的整理、檢索和使用。

3、記筆記實操

我會以一些具體的例子,從感性的層面介紹自己是如何記筆記的。

4、筆記的整理和檢索

當筆記庫越來越龐大之後,如何方便地進行整理和檢索?

下面正式開始:


一、工具的選擇

筆記的載體可以有很多,比如紙質的本子,又比如像有道雲筆記、Evernote之類的在線筆記工具。假如你是一個重度筆記使用者的話,我的第一個建議是:


請一定要使用在線筆記!

請一定要使用在線筆記!

請一定要使用在線筆記!


我知道這個觀點肯定會得來很多紙質筆記愛好者的強烈反對。而且確實有些時候,我們也不方便記電子筆記:比如有時候在外不方便用電腦和手機,又比如有些人不喜歡看紙質書的時候打開電腦記電子筆記,而喜歡在紙上記筆記的感覺。


這樣其實也沒有問題。大家可以先按平時的習慣記紙質筆記,在後面我還會介紹如何將自己的紙質筆記數字化,更加方便後續標註、管理和檢索。


之所以強烈推薦電子筆記,是因為紙質筆記的缺點太多,而電子筆記的優點太多!


紙質筆記的缺點:

1、記錄速度慢

無論如何,寫字的速度是很難比上打字的速度的,假如你每天記筆記的量比較大,採用紙質筆記無形之中會增加很多記筆記的時間。

2、不方便攜帶

紙質筆記本時代,我一年下來記錄的筆記最少都超過10本,幾年下來隨便幾十本。假如你外出的話,顯然是不可能將這些筆記都隨身攜帶的,萬一在外要查找某些筆記資料,基本上就不可能了。

3、不方便檢索

筆記的量一旦大起來,如何快速從中檢索出所需的資料就會成為一個很大的難題。紙質筆記本你當然也可以製作各種檢索工具(比如標籤條之類的),但整體還是非常麻煩。


電子筆記的優點:

紙質筆記的各種缺點,恰好是電子筆記極具優勢的地方。電腦打字(甚至是手機打字)的速度要快過提筆寫字,而基於雲端的筆記,可以很方便的在電腦和隨身設備(手機,iPad等)之間實時同步,並且數字資料的檢索天然佔據優勢。


除此之外,電子筆記還有以下天然的優勢:


1、記錄的形式更加豐富

除了單純的文字和手繪表格、圖像之外,我們可以用電子筆記來記錄照片、錄音甚至視頻等多媒體資料。

2、防丟失

就算保管的再好,紙質筆記本也有可能遺失或者損壞。而現在主流的雲端筆記工具,只要你別腦殘地忘記密碼,資料永遠都丟不了。

3、協同和分享功能

現在大部分電子筆記工具,都可以很輕鬆地將筆記內容分享給他人,有些工具甚至可以在團隊內部進行協同編輯記錄,這點是紙質筆記很難做到的。


所以我下面介紹的所有內容,都是基於電子筆記這一工具來開展的,尤其重點介紹本人最喜歡的Evernote(印象筆記)這個工具。


說到這裡,大概也說一下,現在好用的筆記工具其實蠻多選擇的,比如說:有道雲筆記、為知筆記、Onenote,乃至一些強大的Markdown工具如MAC上的Ulysses等等都是非常棒的工具。這些工具大部分我都使用過,最終選擇了Evernote,是因為它在整體滿足性上程度最高。


對這些筆記工具,我簡單做了一下對比總結:

因為很多工具都是早期用的比較多,只靠記憶難免出錯,假如哪裡不正確還麻煩大家提醒我。


之所以說Evernote整體滿足性最高,是因為我特別喜歡它的如下特性:


1、全文檢索(貌似需要付費會員才有)功能:用來檢索資料絕對是必需的一個功能

2、圖片文字OCR智能識別:這個功能的意思是,假如你的筆記中有圖片,而這些圖片中有文字,那麼Evernote可以智能識別圖片中的文字,用這些文字作為關鍵詞,你同樣可以檢索出這些圖片資料,簡直不要太好用。

3、強大的碎片知識和素材搜集功能:利用Evernote的剪藏功能(需要安裝拓展),可以非常方便地將電腦瀏覽器的文章或者部分內容保存到自己的筆記裡面。利用微信公眾號的「我的印象筆記」這個服務號,我們在微信看到喜歡的內容一鍵分享到「我的印象筆記」即可永久保存(微博裡面則只要@我的印象筆記即可)。此外,基本上所有的主流APP都有將內容保存到Evernote的功能選項。利用這個功能用來搜集網路上碎片化的文章和素材超級方便!

4、離線收藏功能(貌似需要高級會員才有):舉個例子,微信是自帶收藏功能的,我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好,就將它收藏。但是假如原作者將這篇文章刪除的話,我們就打不開了。而Evernote的離線收藏功能,相當於將文章新建一個備份保存到你的筆記裡面,即便原內容被刪除了,也不影響我們自己筆記的內容。(這也是為什麼後面我不用Pocket這個稍後閱讀工具的原因。雖然Pocket也提供離線收藏功能,但一年的服務費很貴,並且它的功能太單一了不划算)。


這裡再簡單說一下Onenote,作為微軟家出的筆記軟體,其實Onenote也是非常強大好用的。但是它對內容的組織方式是「筆記本+頁面」,這種組織方式適合用來撰寫組織架構非常明確的內容(比如寫一本書),但是用來記零碎的筆記,特別是碎片知識整理就不好用了。


所以我現在的習慣是:寫自己要出版的書的時候我會用Onenote,其他時候更多是用Evernote。


其他諸如有道雲筆記、為知筆記等,因為後期實在沒有用,所以沒有發言權。用過的朋友也可以介紹一下。


二、筆記體系的構建


選擇了一個好工具,接下來我們就需要構建自己的筆記體系。這種體系,宏觀來說就是我們如何分類筆記、管理筆記、使用筆記的方式。


每個人記筆記希望達到的目的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有些人的筆記就是用來記錄生活中的瑣事(就是記日記),有些人只記讀書筆記,還有些人把筆記當成待辦事項來用,等等。


就我個人而言,主要通過筆記來完成如下工作:

其實之前我還用Evernote來記錄待辦事項以及撰寫書稿、記日記。但是後來發現其實有更好的獨立工具來完成這些事情,比如現在我用Wunderlist來記錄待辦事項,用Dayone來記日記,用Onenote來寫書。靈感記錄方面,第一首選工具也變成了Clear。


下面分別簡單說說上面的這些分類:

讀書筆記:這是我記筆記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實讀一本書,內容很快就會忘記,這時候我們回頭再看一遍又太浪費時間。通過讀書筆記的方式,把書的精華內容和閱讀心得記錄下來是非常好的方式。

運營心得:因為現在在運營一個公眾號,中間會有很多成功和失敗的操作。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次我都會及時寫運營筆記,然後時不時回過頭去複習,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講課講義:經常會收到邀請,給網友做線上分享。我會先在Evernote里寫好講稿,並且記錄下每次分享的時間點等關鍵信息。

文章搜集:這是我的筆記裡面最多的組成部分,沒有之一。每天都會通過網頁、微信、APP等渠道把大量的好內容收藏到Evernote裡面。

語音記錄:現在參加培訓或者重要的洽談,你一直在電腦上打字或者手機打字是很不禮貌的,用錄音筆又不方便後期管理。現在我都是打開Evernote裡面的錄音功能來進行聲音記錄。

掃描資料: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掃描或者拍照的方式,將紙質的資料數字化,非常方便後續的管理。這點後面我也會詳細說。

素材搜集:和文章搜集其實差不多,只不過是把可能以後會用到的圖片、文字片段等建立一個單獨的分類管理起來。

生活信息:就是私人相關的一些有必要記錄的信息。

了解了這些筆記需求,下面我們就可以進入到「構建筆記體系」的環節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Evernote是如何管理筆記的(因為個人筆記涉及比較多敏感內容,下面臨時建立了一個賬戶來演示,僅作示意):

我們看到,Evernote裡面最基本的內容單元叫「筆記」,然後主要通過筆記本、標籤和地圖集3個屬性來管理筆記。


這3個屬性,地圖集是我用得最少的,它主要是通過地點來管理筆記。比如某條筆記你是在廣州記錄的,另外一條是在北京記錄的,那麼可以集中查看某個地點記錄的筆記。


我個人用的最多的是筆記本和標籤兩個功能(其實也是不得不用)。


筆記本是一種強組織屬性的筆記管理方式,適合將某一類強共同屬性的筆記放在一個筆記本裡面。同時,一條筆記只能同時歸屬於一個筆記本。


標籤是一種弱組織屬性的筆記管理方式,適合將具有某些共性的筆記打上同一個標籤。同時,一條筆記可以同時有好幾個標籤。


了解了這種筆記組織管理的方式,我們就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來構建體系了。


構建的核心理念:筆記本儘可能扁平化組織(數量儘可能少),標籤儘可能立體化組織(數量儘可能多且具體)


以讀書筆記為例,我們看的書可能五花八門,種類很多。那麼每一類書假如都新建一個筆記本的話,筆記本的數目就會急劇增加,以後我們一打開筆記軟體,裡面密密麻麻都是筆記本,根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所以最適合的方式應該是:我們就建立一個筆記本,名字叫「讀書筆記」。但是以後每寫一條讀書筆記的時候,都要儘可能給它打上具體化的標籤。比如說我們讀了KK的《失控》,我們的筆記大概可以記成以下樣子:

又比如文章搜集,因為還包括了:新媒體運營、營銷推廣、活動策劃、公眾號相關等細分類目,但分類又不是很多。這些文章假如只新建一個「文章搜集」筆記本,以後閱讀起來就會稍微有些雜亂。所以比較好的方式是根據這幾個子分類,各自建立一個筆記本。但是每條筆記,可以打上更加細化、具體化的標籤,如下圖所示:

其他體系的構建與此類似,不再一一細說。


通過這種方式,相當於給我們的所有筆記搭建好了一座存放內容的大樓,大樓里有很多房間。以後我們記錄內容或者搜集的內容,只要分門別類地存放到房間裡面即可。


這樣做的好處是:

1、有條理:很多人喜歡記筆記,但是所有的內容都不分類的放在一起。這樣的話以後瀏覽起來亂七八糟,也很難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這樣的筆記效果就不好了。

2、使用方便:以後溫習筆記的時候,我們既可以按照筆記這種強屬性統一瀏覽某一分類的內容,又可以通過標籤瀏覽同一細化屬性的文章,效率倍增。

這裡有一個非常需要注意的點:雖然標籤是弱屬性的組織方式,但我們還是應該盡量避免標籤數量太多。所以在新建標籤的時候,最好還是給自己制定一些原則,避免以後標籤多到完全不可用。


我建議的方式是:標籤記錄到比筆記所屬的分類層次再下一個級別就可以了,不要太過具體。


舉個例子:「讀書筆記」是頂層分類,再下一個層級可能是「科技類讀書筆記」或者「小說讀書筆記」,但你如果新建一個「《失控》讀書筆記」那就太具體了。讀的書一多,你的標籤就會多到不得了。


三、實操技巧


下面我會以讀書筆記和網路知識搜集整理兩個分類為例,具體介紹如何記筆記。


A、讀書筆記


很多人讀書的時候喜歡一邊讀一邊記筆記,我認為是不好的習慣。畢竟人的思維是單線條的,很難同時做兩件事情。你閱讀的時候記筆記,相當於打斷了閱讀思路,這樣讀起來就會斷斷續續,效率很低。


我個人的閱讀習慣是這樣的(僅限於比較重要的書籍閱讀,如果是小說之類娛樂類書籍另說):

第一遍:快速瀏覽目錄和書籍內容,內容不必深究,主要建立起對書本內容的整體認知

第二遍:根據第一遍的快速瀏覽,我認識到了書籍里哪些章節是重要的,哪些章節是次要的。哪些章節對自己有用,哪些章節可以忽略不看,哪些章節是次重要的。哪些章節的內容自己之前已經了解了,哪些章節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然後按照重要程度排個優先順序,重點閱讀優先順序高的內容。

第三遍:根據實際需求和自己的時間,閱讀次優先順序的內容。

第四遍:如果有必要有時間,再完整閱讀一遍全書。

這4次閱讀,也會對應我們讀書筆記的不同組成部分。一般來說,我的讀書筆記會包括下面幾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主要是對全書的框架和核心內容做一個梳理,讓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對一本書建立整體認知。這張圖,其實在第一遍「速讀」階段就可以畫好了。


第二部分:重點內容總結


羅列全書的重點章節和推薦閱讀章節信息,以及簡單總結這些章節的核心知識點,以及自己閱讀這些章節和知識點的個人總結。


這部分內容是在第二遍「重點閱讀」階段完成的。


第三部分:書評


第二遍或者第三遍完成後,自己寫的對這本書的簡單評價和核心總結。


以小米的《參與感》為例,我當時閱讀完後做的讀書筆記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的:

這是第一部分的思維導圖,這部分內容即和原書的目錄有些相似,又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判斷做了一些刪減和提煉。一般我的習慣是只記錄下自己需要的核心內容,把相對沒那麼重要的部分去掉,同時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總結對內容進行二次總結提煉。


有了這張圖,不管什麼時候看到,我們馬上可以在腦海里快速建立起對《參與感》這本書的整體認知,並且知道每個重要部分的核心內容。

這是截取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核心內容的精要提煉。


基本上這種非精細化實操的書籍,我都會把每個小章節的內容提煉成幾句話的內容。這樣溫習的時候,你一看這些話,馬上就Get到了最重要的東西,也能回想起書里的內容。實在有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翻原書進行高效率的快速複習。

這是截取的第3部分,主要是從頂層角度對全書內容進行簡短精鍊的總結。假如書中有些觀點自己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寫下來自己的反面意見和思考。


通過這種方式寫出來的讀書筆記,質量和可用性都是非常高的。有總體框架、有精華內容、有全面總結,該具體的具體,該精鍊的精鍊。即便是從未讀過這本書的人,只是閱讀這篇讀書筆記,都能夠快速建立整體認知,並且Get到精華點。假如先看了這篇讀書筆記(比如發給朋友),再去看書,效率絕對得到極大的提升。


B、網路知識搜集整理


Evernote提供了多種手段,幫助我們可以非常輕鬆地將瀏覽器內容、微信內容、微博內容以及APP內容分享到自己的筆記裡面。


以瀏覽器為例,假如你使用的是Chrome瀏覽器,可以安裝Evernote的剪藏插件,利用這個插件就可以很方便的保存網頁內容了,如下圖所示:

一般我的習慣是這樣的:建立一個筆記本,名字叫「網路文章暫存」,所有的搜集的內容先保存在這個臨時的存放地。保存好後,集中一段時間閱讀這些文章,並且給每一篇文章打好相關標籤,再移動到相應的筆記本裡面去。


這種集中處理的方式效率更高,特別適合集中搜集整理大量同類信息。


在微信上,只要關注「我的印象筆記」這個公眾號,並且綁定你的Evernote賬號,微博上關注@我的印象筆記,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將內容保存到自己的筆記里,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

四、筆記的整理和檢索


如果你希望將你的筆記打造成你的「第二大腦」,那麼除了記筆記之外,一定要做好筆記的整理工作,並且善於利用筆記的檢索功能。下面是我個人給的幾個建議:


1、所有的筆記都要有分類,有標籤


一旦你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那麼你的筆記數量一定是飛速增長的。很多朋友喜歡記,但是卻不喜歡嚴格地按照分類存儲筆記,以及給筆記打上精準的標籤,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你的數字筆記就相當於一座你私人的圖書館,而你記錄的筆記就相當於一本本圖書。任何一座圖書館,如果不建立起良好的分類存儲系統和檢索系統的話,實際上都是不可用的狀態,想要從海量的存儲中找到你要的那一本書是件不可能的任務。


我們記筆記和建立圖書館其實是非常相似的一件事情,記筆記固然重要,但是管理好這些筆記同樣重要。因為Evernote之類大部分筆記工具都不提供樹狀分類管理功能,所以我們去建立自己的分類索引系統的時候尤其要用心(這點上面也提到過)。什麼分類適合用筆記本,什麼時候適合用標籤,一定要提前設計好。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養成這樣的習慣:每天清理你的筆記,把暫存筆記本里的內容分門別類移動到相應的筆記本裡面去。每閱讀完一條筆記,都要給它加上相應的標籤。


這個過程一開始可能你會很不適應,但一旦習慣了一定會愛上它。說實話,看到自己的知識庫分門別類,井然有序,本身就是一件超級有成就感的事情。


2、將你的紙質資料數字化


儘管數字筆記已經很普及了,但有時候我們還是不得不面臨在紙質材料記筆記的情況:比如有些課程老師是不允許你用電腦的。此外,我們在過去的歲月也會積累大量的紙質筆記資料。


如果我們同時要維護紙質筆記和數字筆記兩套系統,其實是非常麻煩且效率低下的。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將你的紙質資料數字化。這樣統一在一個入口管理,彌補了兩套系統管理的割裂感。同時利用Evernote的OCR圖片文字識別功能和PDF標註功能,紙質筆記數字化後管理起來其實更加方便。


將紙質筆記數字化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掃描儀,二是拍照。

假如你有掃描儀的話,可以定期將紙質筆記掃描成圖片格式或者PDF格式,然後分門別類導入到Evernote裡面。假如你沒有掃描儀,也可以用相機拍下來導進去。在這裡再安利一下Evernote的智能拍照識別功能,只要將相機對準要拍的材料,就能夠自動識別文件邊緣,拍照後還能進行銳化等處理,拍出來的效果非常好,強烈推薦!


所以,方便使用電腦或者手機的時候,我們盡量記錄電子筆記。不方便不習慣的情景,我們可以記錄紙質筆記,但是可以通過上面的方法將自己的紙質筆記數字化存儲管理。


比如之前曾經記錄過一頁化學專業的紙質筆記,我用Evernote的智能拍攝功能拍照後存儲下來效果是這樣的(僅截取部分):

我們會看到,經過智能處理之後,整個部分顯得非常清晰,很像掃描儀掃除來的效果(以上截圖是用iPhone版的Evernote拍攝的),以後使用是非常方便的。比如說我們可以利用標註功能,很方便地在圖片上添加箭頭、方框、高亮、文字注釋等元素:

標註的界面和樣式:

由此可以看到,將紙質筆記數字化後,在後續溫習、標註、更新上也是很有好處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圖片資料,只要字跡不是很潦草,後面我們都可以通過相關關鍵詞找到圖片,這點會在下面部分詳細介紹。


3、定期清理和更新筆記資料


如果我們的筆記庫永遠「只進不出」的話,很快就會變得非常龐大臃腫,而且裡面很多信息可能是重複的、陳舊的、不可用的。所以,我們需要定期清理和更新自己的筆記資料。


清理的情況:有些知識已經過時了、不適用了;又比如有些過去需要,但現在以及以後都不再需要了(比如你換工作、換行業之類的);再比如有些內容高度重複的。那麼我們應該及時把它們清理掉。


更新的情況:比如第二次讀書有了新的體會,可以及時更新你的讀書筆記。比如有些技巧出現新的版本和應用情況;再比如你在使用某個方法的過程中有了新的感悟,都可以及時更新你的筆記。


最後說說筆記的檢索:


Evernote裡面,主要通過筆記、標籤和搜索功能來完成筆記內容的檢索。如果你買了付費會員的話,提供全文檢索功能,否則只能標題檢索(其實付費會員也不貴)。

可以按筆記本瀏覽特定分類筆記內容。

可以按標籤分類瀏覽筆記內容。

全文關鍵詞檢索功能。

只要平時整理工作做的好,利用這3個功能,基本上可以快速地找到我們想要的內容。


下面說下Evernote裡面比較逆天的一個功能:就是通過OCR技術,我們可以搜索到含有特定關鍵詞信息的圖片。


舉個例子,我有這樣一張圖片(隨便截取的):

新建一個筆記,把這張圖片保存進去:

保存之後,需要過一段時間(Evernote要識別圖片,並且建立索引).

我們查看筆記信息,如果發現狀態時「全部圖片已添加索引」,表明就已經識別完成了,可以索引了。


我們嘗試用「這樣用Word」作為關鍵詞,進行筆記搜索:

發現搜索出來的第一條就是這個筆記,並且Evernote還自動在圖片里高亮顯示了你的關鍵詞,是不是很逆天呢?


這也是我之所以強烈建議:將你的紙質筆記本數字化的主要原因!


我現在最期待的,是Evernote推出音頻自動識別功能,能用關鍵詞搜索到相關音頻~

以上便是我分享的個人關於記筆記的一些方法和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我們每個人讀了這麼多的書,真正記住的內容有多少呢?一味讀下去,等於沒有讀過。讀書亦是一門藝術,書中自有黃金屋,可是否能融入身心,變成無形的財富?我們所期待的讀書效果,便是在讀書過後,甚至十幾年後,那些內容依舊不斷發酵,還會因為一些觸動被重新回憶起來,讓人再一次受到感動,再一次想要擁抱那本書,重溫當時的情感體驗。

讀完每一本書,都能有紮實的收穫。這是人人所期待的。想要達到這一目的,讀書筆記是制勝的不二法寶。


筆記本中的四大勝地


在你喜歡的筆記中,可以記錄下以下四種:


1. 隨想日記——平時的感悟:走在街道上、與朋友聊天、讀書看報,甚至刷微博時都可能因為外界的信息刺激而獲得思維的靈光一現。正如葉聖陶先生在《文心》中所言的「觸發」一般。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腦海中閃現的點點滴滴都是別具一格的素材,它們飄忽不定轉瞬即逝,只有把它們記錄下來,像是放置在布袋中牢牢地紮緊,這樣想用的時候便能信手拈來。

2. 購書清單——筆記讀書法的第一步,便是選購真正想讀、應該讀的書。為此,你可以利用Excel製作表格,將書名、作者、出版社等記錄下來,這樣,不管你是在地鐵廣告還是報刊末端、友人推薦下發現好書,都可以隨時記錄下來。不會出現「之前好像發現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如今卻怎麼也想不起來」的情況了。

把列清單的過程也作為讀書方法的一部分的好處,一是培養我們帶著目的去讀書的目的意識。而非毫無計劃地站在書架前發獃,或者被暢銷書的海報所誘惑,衝動之下購書。二是它能幫自己找到真正想讀的書,在不斷列表的同時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


3. 各種報道的剪報——在《學會學習》一書中,介紹了16種牛人獨特的學習方式。其中便有剪報學習法!作為一代文豪的魯迅先生,印象中該是滿腹經綸、天賦異稟之人。直到閱讀了高信先生的《魯迅的剪報》一文,才知魯迅先生做學問、寫文章也使用剪報,這個習慣也被妻子許廣平證實。


魯迅先生的剪報內容,包括重要的社會事件的報道、社會各方面對這些事件的反應,還有文壇信息以及敵友對他的作品的評論甚至攻擊,再就是一些光怪陸離的市井新聞等。這些剪報大多為寫作雜文之用。事實上,亦正因為魯迅雜文「所涉事實,剪報為證,宗宗件件,有案可稽」,故「文章所論,則有的放矢,彈無虛發。嬉笑怒罵,風水生起,搖曳多姿中,顯現嫻熟的鬥爭藝術和強大的戰鬥威力」。


4. 讀書筆記——當你讀完一本書後,你可以隨意地在筆記本上進行照抄、寫下感想,或者在上面貼一些象徵這次讀書體驗的小物件。像是一座未經修飾的花園,等待著你的裝飾與開墾。與寫日記一般,讀書筆記最重要的便是堅持下去,即便是寥寥幾語,也留下你當時最直白坦率的感受。沒有思路時,不妨翻看筆記本中的剪報、相關主題的書評、隨想,一連串的思考或許能讓你茅塞頓開,完成思想上的飛躍。


對於讀書筆記,分享了幾個實用的小竅門:


1.筆記本一元化


打個比方,如果同時用三四個錢包,即使認真整理,你也可能想不起哪個錢包放著醫保卡。而相反只用一個錢包,便簡單多了。只要把所有東西都倒出來,就一定能找到醫保卡。同樣,為了能夠長久地堅持,而不被繁瑣的整理或搜尋嚇跑,筆記一元化是最符合人性的方式


1. 可以書寫任何內容(作品主題、台詞、書名、研究者作家名字等)

2. 按時間順序書寫

3. 附上日期(六位數字格式,年月日)

4. 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化繁為簡,首字母縮寫等)

5. 可以粘貼(剪裁報刊有用部分,粘貼)


2.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寫完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便可以加些料:


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用○表示

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用表示


如人與人的相遇,人與文字也會有相見恨晚之感。看到那些讓你或怦然心動、或為之一怔的文字,摘抄便能長久地保留那一瞬間的美好體驗。在摘抄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加深對書的記憶和理解,日後某個瞬間,你會不自主地回憶起當時文字描述的場景。


在摘抄過後,趁著還有回味的餘韻,可以寫下自己的感想。不一定是系統成形的東西,幾句感嘆「好棒!」「什麼?」也未嘗不可。值得一提的是,那些顛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人事發生動搖,每讀一次讓人信服或是感覺震撼,這種摘抄才是有意義的。

我自己做的蔥鮪火鍋式筆記

正如我讀波德萊爾的《惡之花》,發現完全打破了古典主義美學原則,不似傳統詩歌、作家把美和美好的事物當作讚美和歌頌的對象而貶斥醜惡的事物一般,他背道而馳,從惡中發掘美,以丑入詩。這種新的詩學和美學原則的詩歌讓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絕。


3.做好標記,重讀筆記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每一次重讀,都摻雜著新的經歷、見聞、心情,因此重讀筆記也是一次嶄新的旅程。正如畢淑敏在《常讀常新的人魚公主》中所言,8歲時傷感於美麗的公主化成了大海的水泡;18歲時情竇初開,被人魚公主對王子堅貞濃烈的愛所觸動;28歲做了母親,開始將心比心,體諒人魚公主母親的悲傷心情;38歲開始寫小說,目光不自覺地放在小說技巧上;到了48歲知天命的年齡,開始懂得這是一個悲壯而凄美的尋找靈魂的故事……


同樣,我們可以在重讀讀書筆記提高自我。


1.在固定場景中重讀筆記(選擇一個重讀筆記時間)

2.養成重讀的習慣(一周一次,或三天一次)

3.在重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隨著時間的積澱,你的閱歷增長,過去覺得美好的文章會更加美好,過去一知半解的語句現在可以徹底理解了。


1.簡單回顧——重讀筆記

2.回憶更多——參考書中的重點段落

3.從頭開始看起——重讀原書


當你通過讀書筆記「厚德載物」,不僅充實了自己的生命,更可以幫助他人。這一切都來源你的興趣,讓你樂在其中,怡然自得。江蘇有一名用文言文寫高考作文的學生王雲飛,其父母均為農民,但憑藉對古文的熱愛,自購《史記》、《尚書》,狂熱到曾把《資治通鑒》翻爛。他的文學修養和造詣甚至讓古文專家汗顏。


對於真正熱愛的事物,雖會疲乏,但絕不會厭倦。真正熱愛讀書之人,閱讀便是一場饕餮盛宴,讀書筆記是回味無窮的香茗。日復一日的積累,不斷的回顧,會讓書籍中的那些思想鐫刻在你的腦海中,在生活的每一個畫面自然地跳躍出來。


籍和生命相融在一起,從此生命有了質感、浸潤了書香。而所有的一切,都基於堅持和勤奮的根基上,心動遠不如行動,願讀書筆記在這條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作為一個凡事都...看臉...
噢不 ,是對美好事物保持欣賞態度的寶寶
一個好看的【筆記本】是必不可少的

選擇的原則就是:方便、小巧、紙質好、保存久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復古文藝好裝逼
(這個本子A5的尺寸,嗯...就我的小爪這麼大)

我做讀書筆記屬於比較【呆萌】的那一流派的
說白了,就是純摘抄

這些都是我上學期沒什麼課
獨得「紫外線」恩寵地泡在圖書館沙發上...
得到的一本
讀!書!筆!記!

雖說,好馬配好鞍
但.......................這麼漂亮的本子背後
我就是配著 【一支0.5全針管的黑色水性筆啊】
記住!
還必須是0.5!全針管!黑色!


接下來
請欣賞!!
個人獨奏曲目《狗啃般字體的讀書筆記》

咳咳咳咳咳!認真點(嚴肅臉)
我看書的類型一般就是
【人物傳記】【名家隨筆】【國內外文學】

「答主,你看愛情青春小說嗎?」
我這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女孩紙......
...
....
......
.........
............
...............
...................
.......................
我當然!早就看過了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都20+的人了
沒看過我好意思說
我曾也是【青春懵懂無知小可愛嗎】


接著。
請欣賞今日的壓軸節目《讀書筆記的擺拍》

最後。
感謝我們今天的台前幕後工作人員。

辦公室里一朵無名小菊花

造作的我...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
搞得凌亂的辦公室.....

還有帥帥的我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哈哈哈哈哈哈哈
—————點個贊再走吧——————


愛生活,愛旅行,愛分享。
下面是我個人的專欄【「旅」朋友】
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夠關注我。
http://zhuanlan.zhihu.com/juliezhou


整理@warfalcon的答案,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粗略列了個框架,待以後進一步補充:
我的整理:
Who:閱讀涉及的人
l 作者、引用文章作者、被引用文章作者、讀者本人、其他讀者、潛在讀者

What:閱讀涉及的材料
l 書/原始資料{目錄、思維導圖、摘要、正文、術語索引、參考文獻目錄、序、跋……}
l 公開發表的書評{(豆瓣)評分、帶標題的評論文章……}
l 筆記{思維導圖、簡評(框架摘要、簡要評論)、原文摘錄、重點「總結」(歸納文字列表)、心得體會(散文)、}
l 輔助工具:
n 框架類:思維導圖等
n 筆記類:Evernote、Onenote等
n 網站類:豆瓣(書評)等
n 圖文轉化類:ORC-Onenote,漢王等

How to:閱讀學習的有效方法
l 閱讀前:明確閱讀目標:對自己有用的部分
l 閱讀中:對知識點合併入個人知識樹——對閱讀內容的分析與歸納、轉化與整合、擴充與刪減
l 閱讀後:
n 複述(用自己的話)——能用自己的話把書中的內容說清楚才能看出來到底掌握到什麼程度
n 分享=討論溝通
n 筆記索引與筆記搜索=Tag的系統化

How much:閱讀中的數據
l 閱讀的內容多少和閱讀遍數
l 閱讀花費的時間
l 閱讀速度(內容/時間)

關於框架(知識網路、思維導圖):
知識節點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如同書中顯示的那樣,是線性的,或是金字塔狀的,而是一種多維空間的網狀結構。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具有內在的邏輯關係,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之間的距離要比人們想像的近得多。知識點之間常常會有「蟲洞」出現。

其他問題:
閱讀速度:快好還是慢好?
做筆記的習慣
行業知識樹:積累方法——閱讀(二手知識)、實踐(一手知識)、反思(知識的元加工)
關於遺忘:如何有效降低遺忘的危害?
系統論的視角:Income、Outcome、System、Environment;S-O-R模型
7W3H:(來源:百度百科相關詞條)

what 指目標與內容,包括主體,目標,機能,性能等
why 指原因,包括任務,期望,背景,技術等
who 指人員,包括製造,行銷,流通,負責的主體等
where 指地點類,包括 環境,市場,區域,渠道等
when 指時間,包括期限,時機,預期等
whom 買家,消費者,接收者
which 附屬品
how to 如何做,指方式和手段,包括集體方案,詳實計劃,戰略方針
how much 價格成本,投入產出,綜效成果
how many 負面效益,各種量(問題,業務,工作)


推薦兩個適合讀書小白,簡單清爽又萬能的記筆記方法。

為什麼呢?因為自己很懶,用的都是超容易上手的方法哈哈。

(一)紙質書記筆記

首先邁過一道坎:

紙質書很多人有一道邁不過去的坎,那就是乾乾淨淨這麼好的書,怎麼能往上劃線寫字呢?

跨過這道坎很重要,尤其是對有很多知識與體會的書,比記在筆記本上更加直觀、方便思考。

我們在學校不也是這樣,教課書上勾畫重點與筆記,這也是我們接受知識的重要方式呀。

紙質書記筆記要點:

1、畫底線。

最簡單卻實用的方法。在主要的重點,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畫線。

可以用幾種不同的顏色的筆,給他們賦予不同的意義,比如:

  • 紅:對我們最有啟發的地方
  • 黃:沒太讀懂,有疑義的地方
  • 綠:非常重要的數據,案例,例證


2、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

在引發你感想的地方,記下你的思考,或者是你的疑問與答案,對某段話靈光一現,一定一定要記下來,這是你思維的火花。

以後回看的時候,有了新的想法可以繼續加進去,你會看到自己的思維變化過程,很有意義。

3、做星號或其他符號。

但是這個不宜多用,全書控制在10個左右,是你認為本書最重點的地方。

為以後回看最準備,讓你快速把握回顧這本書的關鍵。

4、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

相當於一種鏈接,你覺得書中的兩個地方可以一起看,或者有關係,可以這樣使用。

另外,這也可以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也有過同樣的論點,或相關要點,或與此處觀點不同的地方。

(二)電子書記筆記

1.筆記軟體

電子書基本上都可以邊看邊記筆記與想法,結合在線筆記軟體進行整理很好用。

我用的是印象筆記,也印象與各類APP的埠做的很好,與多看閱讀,掌閱都有很好的介面,在手機上閱讀後勾畫的重點與筆記都可以很好的導出。kindle導出的筆記也可以直接粘貼到印象中。

以多看閱讀為例:

選擇印象筆記可以直接導出到你的賬戶中,排版也很好看。

2.思維導圖

推薦Xmind和幕布。

01 Xmind

公認功能很強大的軟體,免費版有一定的功能限制,但是一般用處還是夠的。有更多需求的可以用下專業版。用Xmind做了一個本文的邏輯圖,可以參考:

02 幕布

用過之後根本停不下來。結構化的思維方式,要點呈現的功能非常適合做讀書筆記,而且不用擔心排版。

下面是我做的一個筆記示例:

在這裡可以直接開始使用幕布:開始使用幕布 - 幕布

網頁版,Windows版,手機上都可以使用。不喜歡xmind的複雜操作,可以用幕布做替代。

點擊上面的鏈接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它的用法還有很多,在幕布精選里有很多好用的模板。

(三)什麼時候記

很多人會糾結到底什麼時候做筆記,其實這個根據書籍的類型以及個人的習慣。有一些建議可以供大家參考:

1.對於較難、大部頭或結構性較強的書,建議邊讀邊做筆記。

比如《思考,快與慢》這本書,單純的讀過去覺得頭都大了。我會先就全書大標題做導圖,了解全書的框架,這很關鍵,這類大部頭書都是有自己的體系的。

此後,進入某一章的閱讀之前,還會做這一章的小標題導圖。

最後讀完了這一章,再根據在書上勾畫的重點,修改並完善導圖,補充細節的內容。

2.對於簡單、不太厚或結構性較弱的書,建議讀完再做筆記。

這類書信息量小,一般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些作者思維的亮點和乾貨,這時候我就不用導圖了,而是在讀完一遍後,順著勾畫的重點再讀第二遍,讀的過程中在印象筆記上整理寫下筆記。

偷偷告訴你:

xmind我之前在某寶上買過破解版。不許舉報我。

去我的公共號「實說星語」後台回復「導圖」就可以看到了,希望對你有用。

那裡我也常會分享一些閱讀學習的方法和一些總結,歡迎來撩~

絮絮叨叨寫了很多,希望能夠幫到你,有用的話記得點個贊哦


此讀書筆記方法不針對普通讀者,只針對文化藝術專業的讀者。
多圖,不涉及花哨的沒用的那些,純乾貨,純總結,不墨跡。

讀書筆記要求:

*劇本閱讀:

  • 1,劇本梗概(200字以內);
  • 2,分幕分場對劇本主要情節進行記錄;
  • 3,對劇中主次人物進行分析;
  • 4,對劇本的個人理解;
  • 5,對精彩台詞、片段進行摘抄。

*小說閱讀:

  • 1,人物:對小說主次人物的理解;
  • 2,情節:記錄小說的情節,並談個人感受;
  • 3,語言:對小說語言的個人感受;
  • 4,其他。

直接看圖:

書:

理論類圖書

大量線索的相互勾連,形成一個理性思考的思路!!!!看圖學!!!!

《詩學》詩學 (豆瓣)

(圖:我的讀書筆記)

等開心點,再加文學類作品的讀書筆記。(傲嬌一下)


我讀完一本書之後,會寫一篇類似簡評的文字,其中夾雜我自己的觀點,有關於這本書本身的,也有對我自己的啟發。下面直接摘錄一些我這半年的讀書筆記。

蘇童《黃雀記》:剛剛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喜歡上蘇童是從《妻妾成群》(被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開始,他的文筆有一種精緻的美。這部新作總體說來還是挺好看,可惜有種後繼乏力的感覺。本作可以看成是由三個中篇小說構成,第一部分寫得很驚艷,男女主人公性格描寫很出彩,第二部分就勉勉強強了,到第三部分人物性格已經完全崩了,流入俗套。蘇童果然還是更擅長寫中篇小說。小說主題大約就是其題目,「黃雀」是一個莫大的隱喻,三個主人公螳螂捕蟬的過程中,獵人獵手的身份不斷轉化,最後卻被命運織成的網一同吞噬。


張宏傑《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好書。「國民性」這個詞自五四以來說得很多,可到底什麼是國民性,國民性是否是一成不變的,這些問題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作者從中華民族的歷史並結合各個朝代逐一分析我國國民性的演變,隨後重點闡釋其源頭——秦朝,最後介紹了先賢們對我國國民性的改造史。書中很多觀點很難接受,我也有一些不贊同,不過拋下對民族文化的自負,從另一個視角重新審視中國,能看到很多在陰影之中,始終被深深遮蔽著的東西。


尼采《悲劇的誕生》:讀這種書真要要命。誰能告訴我什麼叫「自然本身的二元藝術衝動」,什麼又是「二元衝動的鬥爭與和解」,埃斯庫羅斯的劇作到底怎麼體現酒神本質了,日神精神中美與真的鬥爭及對悲劇的審美快感的審美解釋和藝術的形而上學到底是什麼關係啊?看了十幾頁,好不容易弄明白酒神的狂歡精神與日神精神中理智邏輯的二元對立,同時又相輔相成,筆鋒一轉,突然又開始講音樂了。書中的基本結論我是大概能看明白,至於是怎麼論證出來的是真看不下去。還是老老實實再去看一遍周國平那本《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這陣子看得第一本硬書。思想史大概是「史」這一門類里最難寫的,建築史、服裝史都是有實物、文獻可尋,思想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理出一條線索太難太難了。之前也沒讀過前兩本《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和《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剛開始讀有一些困難。全書以「啟蒙」與「救亡」誰壓倒誰的問題作為基調展開論述,以現代的三次學術論戰為主線,輔之以介紹胡適、陳獨秀、魯迅、毛澤東以及新儒家的思想,構成了整個中國現代思想史的大體面貌。書中很多論斷很精闢,全書都透露著作者對中國現實及外來的思考。


六神磊磊《你我皆凡人》:這是一本通過金庸的武俠小說透析當今社會的書。作者是一名記者,擅長從金庸的武俠世界裡分析今天社會的熱點問題,很有意思,推薦關注他的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我本人是個金庸迷,大一大二讀完了金庸的所有小說,借著在這裡寫一點我自己對金庸小說的看法。金庸的小說是涉及政治的,比如《笑傲江湖》成書於1967至1969年間,日月神教教眾對著任我行山呼萬歲,「千秋萬代,一統江湖」,你聯想到了什麼?偽君子岳不群的形象有何寓意?功則歸主,過則歸己的向問天又有誰的影子?而且這部作品中金庸特意模糊了年代,而且提到讀著不妨認為這裡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年代。再如《鹿鼎記》(成書於69到72年)的開頭寫得是清初的明史案,即文字獄。金庸小說的內涵早就超越了一般的武俠小說。


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戰》:一本通過忽必烈的發跡史分析元朝的書。作者是日本學者,日本人很喜歡研究歷史,自己的歷史太短研究著不過癮,就經常研究中國的。大部分國人對元朝的印象都很壞,歷史課本也是短短几頁,而且沒有考試重點。我對元朝的印象第一次產生變化是讀文學史的時候,不到百年的王朝在文學史上卻留下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彌補了我國文學空白的一頁——戲劇(當然,之前已經出現唱詞講書之類)。這本書讓我對元朝又一次改觀,其最大的特點是著重分析了元朝的商業,以及元的重商主義對我們今天的啟示。讀完這本書,至少可以明白,元朝不是一個簡單的用幾個詞就概括的朝代。


熊逸《周易江湖》:反正看完這本書就能學會用《周易》算卦了,當然,也再也不信算卦了。作者把路邊算命先生那一套神神叨叨的東西完全打破、拆解給讀者看,什麼初六、九二、上九、變爻、變卦、得位、得中、《象》、《彖》這套東西遠沒有那麼神秘。學會了閑著沒事,拿三枚一毛的硬幣也能給自己卜一卦,玩唄。1號那天我給自己卜了一卦,卜一年運勢,上離下艮,六二、九三爻,變卦是未濟卦,卦辭大概是說要堅持又不要太堅持,跟沒說一樣。話說回來,《周易》絕對是很值得讀的,如果中華文明有一個總綱,那就是在這本書里。


高華《歷史的境界》:《革命年代》之後高華教授「可以出版」的第二本書,對我歷史觀影響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張鳴,一個是高華,可惜天妒英才。最近微信上流傳的不少文章都是出自這本書。雖然不知道教授的《紅太陽》和《在歷史的風陵渡口》何時能出版,但這種治史精神永存。
多說一句,一提到高華,總是涉及到左右之爭,左派右派都喜歡拉大旗作虎皮,突然想起來周作人的一句話「野和尚等高台妄談般若,還不如在家譯幾句章法。」


陸建東《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這裡的「恪」字最好是讀que四聲,當然把字典翻爛了也沒有這個音,不過多了不說,讀que顯得有文化。陳寅恪是真正的大師。這本書寫大師的晚年經歷,從建國的1949年,到大師去世的1969年,正好是20年。這本書的出版歷經坎坷,寫這樣一本書勢必會得罪不少人,即使今天看到的版本,還是一些地方用了隱筆。大師的著作實在深奧,沒點功底真是讀不了,那不如讀一讀先生的傳記,體會時代與人。


夏目漱石《我是貓》:最近對日本文學比較感興趣,說起夏目漱石,就是那個把「我愛你」翻譯成「今晚月色很美」的作家。據說魯迅在日本期間,最愛讀的就是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貓》是本讀起來很有樂趣的作品,作者以貓的視角冷眼看人間百態,筆調很幽默,很多地方讓人讀起來忍俊不禁。調侃的語氣背後是對這個社會、對人類本身深深的失望。這種辛辣的諷刺在今天的作品裡已經不多見了。


太宰治《人間失格》:人間失格,就是喪失作為人的資格的意思。相信沒有幾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讀太宰治的書,因為它的內容太過絕望。日本文學裡始終有傷感的基因,如果羅列一下日本自殺的作家,那會是一個長長的名單。太宰治也是多次自殺未遂,最終在39時和戀人相約投水自盡。這本書帶有太宰治本人自傳性質。書中的內容充滿了絕望、瘋狂、頹廢與無奈。小說的閱讀感受真是如鯁在喉。這本書之所以成為經典,也是正是應了那句「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納博科夫《洛麗塔》:首先,讀這本書千萬別讀上海譯文出的最新譯本,翻譯的真是不怎麼樣。順手查了一下,原來常說的「蘿莉」這個詞真是源於這本小說。一直對納博科夫這個能寫出《微暗的火》這樣天才作品的作家很感興趣。卡夫卡說「越是虛構的故事,細節上越要真實」,這本書里納博科夫在細節描寫上極為考據。小說的內容很博人眼球,一個戀童癖的大叔和一個十來歲小女孩之間的故事(讓人想起《這個殺手不太冷》),作品的主題很難概括,各有各的理解。在我看來,亨伯特為了追逐他的洛麗塔,傾盡了所有,最後弄得非人非鬼,到底誰才是獵手,誰才是獵物?


薛兆豐《經濟學通識》:很推薦這本書,學點經濟學不是多掙錢,而是為了改變對世界的看法。讀完這本書我至少認識到了以下幾點:一,窮人窮不是富人害得,貧富差距永遠存在;二,面對「福利」、「民生」這些詞的時候始終得記得「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三,很多時候應該警惕「民主」。四,談經濟不要總講道德,道德綁架很可恥。五,大部分情況下,早消費比晚消費好。六,市場能解決的東西政府別摻和。七,很多根深蒂固的觀點,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嚴歌苓《第九個寡婦》:讀得第一本嚴歌苓的小說,很出色的作品。古往今來的經典長篇小說里,以女性為主角的確實不多,寫得如此細膩生動的更是少之又少。當代作品裡有太多關於抗戰史、共和國史的敘述,這部作品在這其中還是挺特別的。一直很喜歡「民間立場」這種寫法,相較於歷史書上的宏觀大論,可能這種從一個人、一個村莊的角度去觀察、體驗歷史才更讓人有實實在在的感覺。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之前讀過東野圭吾的《放學後》和《惡意》,前者講仇恨的理由可能比任何人想像中的更莫名其妙,後者講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但就是有無緣無故的恨。基於這兩本書,我以為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是注重犯罪者的心理描寫。但是這本《解憂雜貨店》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正如一條書評所說「這是本最不像推理小說的推理小說」,讀到最後,只能一遍遍感嘆作者構思的巧妙,如此的不可思議,又那麼合情合理。書中沒有所謂案件,略顯玄幻的劇情,卻始終再讓人感嘆「原來如此」,奇妙的布局下,小說的內核始終還是推理小說。這本書讓我喜歡上了東野圭吾。


余華《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這本書是余華最新的隨筆集,書中的文章大都是余華對當下社會的思考,其中還穿插了不少作者的日記。金庸和余華是我讀的最多的作家,四年本科,幾乎讀完了余華所有的小說,感受著余華由先鋒轉向世俗,由冰冷轉向溫情。他的小說里,我最喜歡的是《兄弟》,儘管這本書人們普遍評價不高,小說的主題和這本《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相似,講的是差距與變化。記得余華在《兄弟》的後記中寫道:「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讀完這本隨筆之後,不禁再次感嘆:何其有幸,我們活在這個時代;何其不幸,我們活在這個時代。

錢穆《中國文學史》:在我印象中,錢穆錢大師是位歷史學家,大師的《國史大綱》和呂思勉的《中國通史》,號稱「國史雙壁」。現在才知道大師除了對中國文學頗有研究,還著有《中國經濟學史》。這本《中國文學史》是大師在課堂講課時,學生葉龍的課堂筆錄,如今整理出版。既然是講課,所以這本書並不枯燥,還穿插了很多名人軼事,還是比較通俗好懂,適合想對文學史有所了解的人讀。對我等學中文的人來說,相當於複習了一遍文學史脈絡。書後附記中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這本文學史,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是一部沉痛而深情的文學史。因此,它值得尊敬。」不過,多說一句,我還是更喜歡木心的《文學回憶錄》,這兩本書的成書過程也何其相似。

克里夫頓 費迪曼《一生的讀書計劃》:這是本給人推薦書的書。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總是在想,為什麼現在才知道有這樣一本書存在。書里介紹了大量的經典著作,一一介紹了書的內容並作了簡單的評價。簡單數了下,作者重點推薦了200多本書,附錄里推薦的書又是這個數量的數倍。作者推薦的書覆蓋各個國家、各個時代、各個領域,唯一相同的是,這些書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書名《一生的讀書計劃》,名副其實。


曾經我也是一個讀書狂,那時候剛剛被分手,世界之大,卻沒有我的容身之地,
每當我看到出雙入對的男女同學,我就能體會到憤懣、崩潰、懷疑、不開心的種種情緒。

於是在被世界拋棄的日子裡,圖書館成為我最後一個退路。

讀書是我從小就開始的事情,小時候為故作深刻,總是讀一些《官場現形記》、《儒林外史》、《孽海花》之類的書籍,再悄悄讀一讀《中國小說史略》,還有些書名字現在大抵已經記不清了,無非是一些鬼神傳說、民間故事、三俠五義之類的中國古代故事會。

當時看雖是看了,卻也不明道理,只知道人間險惡,仕途多艱,讀多了卻也還是一個書獃子。

從書獃子到風流文人之間,往往只差一本「黃書」,武亦姝也是如此,當時的我可能也是,很多人都是這樣,從圖書館的某個角落裡拾得一本「黃書」,才發現人生的樂趣,明白「黃書」就是人文主義,反觀人文,回歸自我慾望,也是正視人生現實的勇氣,讀到大二,老師講《金瓶梅》講一個學期,聽的我驚心動魄,似是而非,一學期結束,才後悔自己沒有記筆記。

從此,我走向了記讀書筆記道路。

1、運指如飛速記法。
為了彌補曾經記筆記的不足,我讀大學的時候,曾經運筆如飛的在電腦上敲下老師的全部課堂記錄,老師以為我全程都在打電腦遊戲,還走過來專門看我的電腦,當他發現是我記錄的筆記時,感動的內牛滿面,他說:我更希望你當場理解,哪怕聽的囫圇吞棗,也不要浪費時間在記筆記上。後來,這種方式逐漸被我拋棄

2、思維導圖法。

只記錄老師講的小說的關鍵詞,中心講義,還有部分延伸開來的花邊新聞,配合我課桌上的長焦鏡頭,對老師的ppt演講內容,進行拍攝,優點很明顯,節省時間成本,而且記憶效果顯著,能夠構架出完整的知識體系,缺點是如果不在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進行複習回顧,很快就會忘記,看到自己記錄下來的陌生的關鍵詞,會感到陌生,人會根據斯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把知識點統統忘記。

3、錄音 or錄像

上課的時候,給老師錄像,錄音,可以最大限度還原當時的場景,對於一些我非常喜歡的讀書課、小說鑒賞課,因為課程重複,我沒有時間去上,就讓別人幫我拿著錄音筆、dv去幫我記錄下來,然後等到晚上,我們再去學習了解這些內容。優點很明顯,缺點就是不方便概覽全貌,內容不易提取,而且文件太大,不以存儲。

後來老師說讀書前,應該先學會如何讀書,做筆記,就屬於【如何讀書】的範疇,如果不弄明白這個,就等於「未知生,焉知死」,稀里糊塗的讀一本書,也沒有什麼長進了。
所以我找到了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突然意識到自己之前根本從來不會讀書,因為我們對讀書本來就抱有著深深的誤解。

讀書正是因為它艱難,所以才會是一件崇高的事,讀口水書從不艱難,也不見提升,所以讀口水書,並不在崇高之列,真正的讀書是手藝活,是工匠精神,有一種「治大國,有如烹小鮮」的精緻耐心,正因為治大國、烹小鮮難,所以才成了一件外人眼中崇高的事,因為讀書可以是一種享受,但做讀書筆記,其實應該屬於管理學。

管理學處理讀書筆記的方式應該符合ltf體系,
l:list,列表。
t:tag,標籤。
f:filter,過濾。

列表可以整理你讀過的書,書中的6w,what、where、when、who、whom、why、以及描述之間關係的how,進行列表。

標籤,可以為列表中的內容進行標註,對內容進行延展,對你想要標註的地方進行延伸,保留住書中的細節,以及對細節的理解。

過濾,可以保障當你在讀書後,對讀書筆記進行重讀,對關鍵信息進行重讀,迅速概覽,提取關鍵信息。

而現在已經是一個快節奏的世界了,新媒體信息、行業信息迅速變革,那些歷史的周期性產物,像類人猿一樣轉瞬即逝,人不光要讀永恆的經典:社科、文學、詩歌,也要去瀏覽行業需求、市場動蕩、文化變遷,尤其是身處媒體社會之中,讀書筆記,已經不再僅僅是讀書筆記,而是成了知識結構的索引系統,以任務管理、企業管理的方式,整理讀書筆記,才是現代人應有的閱讀思維。

所以擁有一部比較適合閱讀的手機,搭配上讀書筆記、用任務管理軟體的方式去記錄讀書筆記,就變得尤為重要了,YOTA3雙面屏手機可以說把手機閱讀的性能做到了極致。

YOTA3雙面屏手機

一面手機,一面紙質書

使用YOTA3閱讀並記錄筆記,使得電子閱讀在擁有紙質版閱讀體驗的同時,擁有更加便捷、舒適的筆記體驗。


在用YOTA3讀書的時候,可以選擇書中的文本進行選擇,標註或是記錄筆記,所記錄的筆記還可以保存至YOTA3自帶的點滴筆記軟體中,方便導出與保存。更令人欣喜的是,喜歡的段落和筆記還可以通過YOTA3的筆記一鍵分享功能,將文字轉換成圖片,然後發布在朋友圈,或是分享至微信好友、微博。將書中的話寫給自己,講述中的道理分享給好友。

比如這樣的分享:

而且YOTA3雙面屏手機,在內容領域有80萬冊圖書可以供挑選,六大平台,與京東圖書、kindle、騰訊旗下最大圖書閱文集團進行合作的,書籍自選,內容非常齊全。
只要你手中有書,任她們多漂亮,未及你矜貴。

YOTA3用實力詮釋了這句話

而且背面手機電子墨水屏不光可以打開閱讀軟體,也可以刷微信。在背面屏用微信,電量僅剩10%,都還能用大半天。

其中微信一鍵收藏的功能,可以把微信文章放在背面電子墨水屏幕上進行閱讀,真正將與文字有關的科技做成了藝術。

我通過京東購買了YOTA3雙面屏手機,結合早早任務、滴答清單這樣的任務管理app,配合手機背面電子屏幕進行閱讀,做知識體系的管理型的讀書筆記,效果就很不錯呢。


YOTA3雙面屏手機真是一部主打閱讀體驗,一部將記錄讀書筆記到極致的手機。深深地懷疑YOTA產品經理是個讀書人,太了解重度讀書愛好者的習慣了。


1、你知道讀書必須要閱讀,「字裡行間的言外之意」,以求最充分的理解。我勸你在讀書過程中做一件同等重要的事情;我勸你「在字裡行間里寫字」。不這樣做,就達不到最有效的閱讀效果。

  2、坦率地說,我認為,在書上塗抹標記不是一種損毀行為,而是愛。

  3、當然,你不應該在不屬於你的書上做標記。借給你書的圖書管理員(或者你的朋友)希望你保持書的整潔,你應該這樣做。如果你認為我說的在書上做標記頗有益處這番話是對的,你就得自己買書。現在,絕大部分世界上的好書都有再版,我們很容易買到,並且價格合理。

  4、一個人擁有書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花錢取得財產所有權,就像你花錢買衣服和傢具一樣。但是,這種購買行為僅是擁有書的前提。只有你將它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後,你才完全佔有了它;同時,把你自己融入書中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書中寫字。打個比方可能使這個觀點更清楚。你買了一塊牛排,把它從屠夫的冰箱里移到了你自己的(冰箱里)。但是,從最重要的意義上說,你並沒有擁有這塊牛排,除非你吃下它並將它吸收進你的血液之中。我的觀點是,書的營養也必須應該被「吸收到血液」中,才能對你有所裨益。

  5、對於「擁有書籍」的真正含義的誤解使人們錯誤地崇敬紙張、裝訂和樣式—這是對物質的崇敬—是崇敬印刷工人的技藝,而不是書籍作者的才華。他們忘記了,即使不在封面裡貼上藏書票表明自己對書籍的擁有,人們也可以從一本偉大的著作中獲得它的精神,領略它的美麗。一個好書房並不能證明它的主人學富五車;僅僅說明他、他的父親或是他的妻子有錢買書而已。

  6、書籍擁有者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人擁有全部的標準成套書和暢銷書,—既沒讀過,也沒碰過。(這種人佔有的只是紙漿和油墨,不是書籍。)第二種人藏書很多—其中幾本被通讀過,大部分則淺嘗輒止,但是所有的書都跟新買時一樣整潔光亮。(這種人可能想使書籍真地為其所用,但因錯誤地過分關注書籍的外觀而裹足不前。)第三種人藏書或多或少—因不斷使用,每本書都書角捲起,破舊不堪,裝訂破損,書頁鬆散,全書從扉頁至末頁都畫滿了記號,塗滿了字句。(這種人才是書的真正擁有者。)

  7、你可能要問,將一本印刷精美、裝幀雅緻的書保存完好,難道也是不恰當的嗎?當然不是。我絕不會在一本初版的《失樂園》上亂塗亂寫,就像我不會把一幅倫勃朗的原作連同一盒蠟筆交給我的孩子任意塗抹一樣!我決不會在一幅繪畫或者一座雕像上做標記。、

  8、但是,一本書的靈魂能夠從它的軀體里分離出來。與其說它像下幅畫,還不如說它更像一首樂曲的總譜。任何偉大的音樂家都不會將一首交響曲和一張印刷的樂譜相混淆。托斯卡尼尼非常崇敬博拉姆斯,但他的C小調交響曲的樂譜上畫滿了標記,以致只有大師本人才能看懂。為什麼一個偉大的指揮家會在樂譜上做記號—甚至每次研究都會重複標記—其中的奧妙正是你應該在書上做記號的原因。如果你對華美的裝幀和印刷的尊重妨礙你讀書的話,就給自己買一種便宜的版本,同時對書的作者表達敬意就可以了。

  9、為什麼在閱讀過程中在書上做標記是必不可少的呢?首先,它會使你保持清醒。(我指的不是僅僅神智清醒;我的意思是它能使你全神貫注。)其次,如果閱讀是一種能動的行為,那麼它就是思考,而想法常常須藉助口頭的或書面的語言來表達出來。做過記號的書,通常是讀者認真思考過的書。最後,寫可以幫助你記住閱讀時的思想,或作者所表達的思想。

  10、如果(你的)閱讀的目的不僅僅是消磨時間,那就應該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僅僅讓你的眼睛在書上掃視一遍,你不可能對所讀的內容有所理解。當然,一部普通的消遣小說,比如說《飄》,並不需要那種最積極的思維式的閱讀。作為消遣的書,可以輕鬆地讀而不會有所失。但一本思想豐富、文字華美,試圖提出帶根本性的重大問題並加以回答的偉大著作,則要求你儘可能地進行最積極的閱讀。你不可能像欣賞流行歌曲那樣領略杜威的思想。你要花力氣才能獲得,漫不經心是做不到的。

  11、如果,你讀完一本書的時候,書頁上寫滿了你的批註,你就知道自己的閱讀是積極的。我知道的最有名的採用積極方式閱讀偉大著作的人是,芝加哥大學的校長哈金斯。他也是我所知道的公務最繁忙的人。他讀書時總是拿著鉛筆。有時,當他在晚上拿起書和鉛筆的時候,發覺自己並沒有在做有意義的筆記,而是在頁邊空白處亂塗亂畫一些他稱之為「魚子醬工廠」的東西。一出現這種情況,他就會放下書本。他知道自己太累了以致讀不下去,(再繼續看書)完全是在浪費時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f35ea0102eaci.html


多圖預警!
上面有許多人給出的方法都是手寫版的,我主要寫出我自己的一些電子版的方法。


說之前首先明確,我們做筆記的作用,個人認為有兩點:
1.在做筆記的過程中能夠消化知識,讓自己的理解更加深入化,體系化。
2.做完筆記後難免會忘記,需要不斷地看筆記來溫習。而且這樣也避免了再次翻書的麻煩,有些書可能是借來的,也不是想看就能看得到的。

所以,正如第二點和題注所說,筆記是要有可讀性的,可讀性對於筆記來說非常重要,簡單的說,就是要做得好看點。一下主要從可讀性的方面深入。

試看這樣的筆記:

一種字體一種顏色到頭,你還會有閱讀的慾望嗎?

在介紹相關軟體和方法之前,還有一點對於筆記的可讀性非常重要:編號格式準確!
在做筆記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需要有序號一、二、三……等的標記,編號格式的正確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沒有講究,在閱讀自己的筆記的時候,往往會造成層次和邏輯的混亂。以下是我用的格式:

(一)
1.
(1)


層層遞進
如果要求不是很高的話,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風格來,但是一定要統一而有規律!

以下開始說說電子版的筆記:


一、Xmind思維導圖(很多人說過了,我簡單帶過)

Xmind思維導圖簡直是神器,對於你理解書上的內容非常有用,理順邏輯,條理清晰。個人認為在記編程等文字內容較少的筆記或是層次很分明需要一條條理順的筆記時非常有效,下面上自己的筆記圖:
局部:

總體(看不清了):

總結:思維導圖本身就是一個邏輯性很強,可讀性很高的東西,Xmind里內置了許多的皮膚以及應用場景,二者結合做筆記效果很好。除此之外,Xmind用來做一些個人的計劃也是很不錯的。

二、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電子筆記

上面說到的思維導圖是很好,但是面對字多的時候就不是很方便了,這時候就需要印象筆記這類軟體出馬了。

上面我貼出了一張可讀性很差的圖,那麼在字多的時候,如何讓筆記不至於丑的讀不下呢?
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美化方法:


(一)大小字體交錯
上面說到了要注重序號的統一,其實在做電子筆記的時候,可以用一些特殊的字體效果去代替這些序號。比如大小字體交錯:

(二)顏色標記


對於一些特殊的段落,用顏色區分開來,要注意使用美觀的顏色,而不是一味傳統的用「大紅色」標記重點。

顏色對於整體的美觀性是非常重要的。但顏色也有講究,一般按下面的方法取色會舒服點:
1.對比取色。比如橙藍、黃紫、冷色和暖色等等。
2.相鄰色。如:

3.盡量不要取純度太高的顏色搭配,比如圖中這些顏色搭配:

(三)善用居中、居右
有時候一些內容通過居中後可讀性就大大增加了,突出了居中的內容:

標題的居中也能起到很好的劃分層次的作用,就不上圖了。

(四)巧用背景色

上圖中標題的前面有個矩形,其實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背景色,這樣一標記層次立馬就分明了。

還有更霸道的:

圖中的藍條就是背景色做出的。

(五)巧用特殊符號

上圖就用了橫線符號。

(六)表格不只是表格
表格也可以作為筆記美化的工具,1*1的表格其實就是一個框:

這種「框」可以很好得歸類信息。

(七)綜合利用上述方式
筆記:

工作進度:

技能掌握:

太多可以做的了(上面是我臨時隨便弄的)。

三、PS

PS作為做圖軟體,做起筆記來也是挺不錯的。如果你會PS,或者想學習PS的話,用PS來做筆記也是個很好的選擇。以下是一部分我自己用PS做的筆記。

用PS做能夠將筆記更加的形象化,通過自己繪製一些小圖幫助理解,下次再溫習的時候也很容易消化。但缺點是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不過相比之下PS能力提高了也是個雙贏的結果。(如果想要用PS做筆記又想提高效率,建議記熟所有常用的快捷鍵,會快很多。)

如果PS技術不過關,或者不想花那麼多時間去繪圖,可以做成上面第一種。排版排好了,一般兩種顏色交替使用看起來就會挺美觀的了。


四、PPT


如果不會PS,PPT總會吧?用PPT做筆記也是許多人的選擇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辦公技能。PPT和PS的效果其實是差不多的,我個人沒有用PPT做過筆記,從微博用戶「讀書筆記PPT」那找到了幾張,侵刪。

(詳情自行前往微博用戶「讀書筆記PPT」參看)

以上便是個人總結的電子讀書筆記記法。

By the way,如果想加快記筆記的速度,可以學習「雙拼」輸入法或者是「五筆」輸入法,這兩種輸入法的速度差不多是平常拼音輸入的一倍,如果你之前是用拼音打字的話,學習雙拼會容易一些。


(純手機碼大家湊活看我到時候慢慢修改)

我的讀書筆記總體分為兩部分:手寫和電子

先來手寫吧。

我記筆記一般的順序是:書名,作者,出版社,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也不是每本都寫,小說,文學類的一般都會寫,有的寫的長有的短,這個主要看自己想說的多不多,比較自由,但我建議大家不要覺得沒想法就不寫了,你先試著寫寫往往想法就出來了,有時候不是你沒有而是你不知道)

----------------------------------------------

我很喜歡買好看的本子,因為做筆記心情也好,下面是我自己的用來做不同筆記本子的介紹:
(字丑在練,大家不要在意^_^)

1.小黑

內頁

這個就是專門為做讀書筆記而設計的,排版布局很合理,好查閱,看起來也非常舒心,這張圖就是內頁的樣子,我用來寫寫筆記不是很多的書,筆記多的一頁寫不下

2.小綠

內頁:

這本我用來記Ted 的筆記和公開課,內頁排版就普通,沒什麼特別的,但是好看!顏控如我就是愛用(●°u°●) 」

3.小方格

內頁

這本內頁全部都是方格子,我用來記莎翁戲劇了,目標是讀完全套,然而現在才讀了兩本...
優點是可以自由排版並把字寫平,所以用它來記戲劇的對白,也適合像我這種沒有格子一行字就永遠寫不平的手殘...
總之!把這本寫完也是我的一個讀書筆記目標!

4.蜂鳥

內頁

這本內頁全部空白,適合隨心所欲自由發揮~

5.我的真愛

內頁

這本是我最開始用的,就是普通的橫線本,這本被我記的密密麻麻,全部記滿的第一本筆記本超有成就感!?───O(≧?≦)O────?

6.其他一些我喜歡還沒用的本子

至今沒用的原因是它太貌美我字太渣

這本超愛!吳冠中是我很喜歡的畫家!內頁是他的畫和文字,還有大片空白,總之,我會好好珍藏永遠不會用我的渣字來玷污它的!

筆:

我喜歡用鋼筆寫字,只要是手寫的筆記幾乎都是用這一支,細,手感好,反正我都用出感情了也不打算嘗試別的筆,牌子是英雄的,哪個系列我忘了,墨水我都我都用的藍黑

彩色的筆是必備,muji 這隻低重心本來沒打算買的,隨手拿著試了一下就放不下來了...

彩筆大家都用啦,牌子都沒什麼差,這個便宜好用下水也不多不少剛剛好

----------------------------------------------

第二部分:電子版

圖為用的最多的app

工具:

1.印象筆記:

隨手摘錄/隨時想到什麼就記下來/創作
強烈推薦!真的非常好用方便,圖片,文字,語音,它都可以記錄下來,我現在沒它不行反正。

2.塗書筆記:實體書筆記整理成word時用

點評:總的來說還是非常非常好用的,方便快捷,但需要注意圖片轉文字的時候可能會有錯誤,轉完一定記得檢查一下!我有時候沒檢查後來整理會出現中間銜接不上的情況,"原文說了個啥來著?中間漏掉的詞是個啥來著?",真是一臉的懵逼...

3.kindle mate :kindle 上做的筆記全部都用這個導入電腦再整理成word

這是Blink (●°u°●) 」,因為剛買覺得閃屏略嚴重了所以給它起了這個名字

這個是我整理的讀書筆記word 文檔
每本書的筆記都是整理好後再分門別類放入各個文件夾中,方便查找

大概每3個月會整理一次我看的書,因為我看書挺快的所以工作量還是蠻大的,筆記也是會經常翻的,沒事兒就拿出來看看,畢竟筆記這東西怎麼做的不重要,你能看懂看的舒心就行,記得多少比較重要

暫時就這麼多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_^,想到別的我會來更新噠~

希望你們今天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最後安利一下我的公眾號:Bunny 的讀書時間

在那裡我是一個每天一篇文章,"專註慫恿人類讀書的girl "

http://weixin.qq.com/r/uUNRSVLEQw88rRYq9xa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多圖預警】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樣,每當看到一本好書,無論閱讀之時有多麼心潮澎湃、醍醐灌頂,一旦放下超過一星期,那種激情與啟發就再也回不去了,只能悲催地說:愛過……
為了避免閱讀失憶症的出現,我在大學時養成了趁著激情在趕緊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一直持續至今。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令我欲罷不能的讀書筆記法,順帶著推薦幾本好書。

純文字型筆記這一本楊眉老師的《送你一座玫瑰園》(現已更名《心理關鍵詞影響你的一生》,這一版感覺沒有原來的好),心理學科普書籍。在讀研期間我曾有過一段非常迷惘的時期,這本書就是當時遇到的,閱讀一遍之後就成了我的自救寶典,引領我走出了那段彷徨的日子。當時也是因為太珍愛此書,乾脆就把那些對我有啟發的篇章字句都抄錄在了筆記本里(請叫我學霸)。

實際上有很多頁,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就不一一放出來了。我幾乎從來不看雞湯類書籍,要看也是看這種心理科普類,至少不是在胡扯。如果你問我現在這本書里的內容你還記得多少?我可能根本回憶不出什麼來,但翻開筆記後會驚奇的發現:哇,原來我真的有按照這些去做耶!這才是做讀書筆記的最高境界,totally brain wash!


類似於這種傻傻的單純抄錄方式的筆記還有《筆記本圓夢計劃》,這是在剛開始工作時,給我以實際指點的職場讀物。

這本書,日本人寫的,如果你要問我學到什麼實質性技能?老實說,沒有。但裡面的「理念」算是真正植入了我的腦子裡,加深了我堅持用筆做筆記的信念。如果說這些職場理念類書籍是雞湯的話,那麼我們手中的筆就是舀湯喝的勺子,通過一筆一划的書寫,讓能量真正滋潤進心田。

OK,這些都還是比較實用的書,後來讀了《慾望的教育》、《如何培養美感》等設計、美感類書本,雖然不是實用書籍,卻幫我撩開了「美感」的神秘面紗,所以這類書在單純抄錄之外加入了一些簡單的設計,也表達了書給我的閱讀感受。

除了有簡單的設計之外,這些筆記還會列出由閱讀內容啟發而來的行動計劃。比方上面這頁圖片,記錄的內容大概是「清潔是美感的起點」這個意思,我當時寫完這句就想:可否在我《視覺文化與媒介素養》的課堂上讓學生們領悟到這一點呢?我可以設立500塊錢的美感基金,讓學生自己去發揮創造。後面這個計劃得到了落實,整整一學期的課程都擁有了一個整潔、美好的學習環境。

這一類讀書筆記也見證了我筆記風格的變化,從它們開始我的讀書筆記越變越美,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激起閱讀時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智力交互,才會真正還原甚至增強文字內容本身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才會誘惑自己不斷對筆記進行回味,甚至將閱讀體驗和他人進行分享。


讀書可以成為一種享受,筆記完全可以成為一次再創作。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就對做讀書筆記上癮了。


加入理解,圖文塗鴉

我的塗鴉讀書筆記是從《重來》這本書開始的,因為裡面的文章和插畫都太棒了。只是眼睛看過無法表達我對此書的一往情深,於是每天下班泡在咖啡館記讀書筆記。

也許大家覺得只是抄抄詞句,臨摹插圖,並沒什麼高深的地方。對,外表上看起來是這樣的,但實際上在凝神貫注臨摹、抄寫的那個當下,這些詞句蘊含的理念會深深印刻在我腦海里,與現實的狀況產生激烈的碰撞,並激發出後續的行動計劃。好吧,其實還是自己給自己洗腦。

同時,這種塗鴉風格也會影響到我做其他作品的風格,比方我做課件的風格就從以前的大圖風變成了這樣 同時,我的工作筆記也變成了這樣:

如果說《重來》這本書筆記的形式還停留在臨摹+抄錄的塗鴉層面,下面這一本書就是加入更多自己的想像和創造。

這是一本英文原版書,講教學開發實踐的,我當時讀這本書是為了給學生上課時作參考。無奈英文水平有限,讀的時候雖然能勉強明了作者意思,但合上書本過個幾天那真是粒米不剩,忘得乾乾淨淨!

可是這本書實在寫得太好,對我太有用,必須把它吃透,於是我決定做筆記。對於英文書來講,單純的文字抄錄無法直觀傳遞其內涵,畢竟這是一本講到了操作層面的書,純粹地抄內容用處不大。如果能把行動指南直接畫出來,那就一舉兩得了!於是機智如我,開始塗鴉!

怎麼塗?

先精讀某一部分書本內容,然後標出關鍵詞句,接著把它轉化成形象語言(比喻、聯想)畫在紙面上,再輔上英文備註;如果是邏輯性較強的,那就畫出它的內在邏輯來,類似於思維導圖但比思維導圖更漂亮;如果是帶有操作性的,那就直接畫出行動計劃。嘻嘻,就是把小雪老師做PPT課件那一套搬過來咯(此處可去各大網店搜索《聽故事,學PPT設計》一書)。

什麼?你問這是不是太浪費時間了?


這還用你說!那當然咯!天天上班已經快要被搞死,哪裡還有時間留給自己去做美美的讀書筆記呢?BUT,沒時間也要抽出時間來做啊,不往高處提升自己,難道要一輩子給別人打雜?

anyway,時間寶貴,你要為自己留一點。我當時也是火了,總是沒時間,一氣之下乾脆給自己定了死規矩,每天吃午飯那一個半小時省下來,去泡咖啡館,吃一盤鰻魚炒飯,吃完就做筆記,每天中午一頁,直到把這本書的主體部分都啃完。

所以這些筆記上至今還有鰻魚飯和咖啡的味道。

慢悅讀 繪筆記

看完專業書,再來一本生活情趣的書吧。《茶味的初相》,也是看的時候好喜歡,沒多久忘得乾乾淨淨。好在楊老師對好書總是藕斷絲連,不忍拋棄,索性去年年底翻出來做筆記,算是給這段情的一個交代吧。 這份筆記在形式上,文字抄錄,加插圖臨摹、創作。看上去挺有書香氣是吧?那是因為用了新工具,軟頭勾線筆,毛筆的觸感。

那麼,這份筆記在內容上與其他幾本有何不同呢?不同之處在於,除了書本本身的內容,加入了從其他渠道(百度了啦)獲得的學習資料,一部分繪畫也取材於家里的茶具,一些個人的喝茶感悟也有寫進來。

做這份讀書筆記帶給我的收益就是人整個靜了下來,每次喝茶時,雖然還是同樣的器物,但感受到的心境已經不一樣。

總結

誰說讀了那麼多書,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也許是你沒有讀到對的書,又也許是你所謂的閱讀只是雲煙過眼,蜻蜓點水,根本沒有經過你的思考消化,又談何影響行為、改變生活?


每個人的閱讀習慣不一樣,幸運的是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那一種。對於一個腦袋迷糊的視覺系雙魚座來說,還有什麼把書本閱讀變成美美的筆記創作更有趣的閱讀方式呢?


最後的最後:請歡迎關注我的「戀戀筆記本」公眾號,分享我用筆記改變人生的故事。

http://weixin.qq.com/r/1EMVDX-ELiJRrTtu9xbG (二維碼自動識別)


寫在前面:這才是實打實的懶人讀書筆記,花25塊買個本子,看完填寫即可,每次填寫約15分鐘,可記錄100多本書。

這本讀書筆記的內頁分為4個部分:

一、目錄頁:記錄一段時間內你讀過的所有書:

依次是事件、開始日期、結束日期、備註四個板塊。

二、記錄頁:記錄每本書的信息

分為基礎信息和其他信息兩個部分:

基礎信息

其他信息

自填頁碼可以寫到目錄頁的備註里,一一對應,方便日後檢索。

三、摘抄頁:摘錄喜歡的內容

抄寫自己喜歡的內容,可以撕下後夾到記錄頁後面。

設計理由:每個人每本書摘抄的內容數不一樣,之前也考慮過在每一個記錄頁後放一張摘抄頁,但擔心會不夠寫,或者寫不完。如果想要寫在一起,心得部分也可以做摘抄使用。

四、空白頁

最後還有一些空白頁,可以收納實體書的書籤、貼紙等小素材,也可以隨手塗鴉。

下面是激動人心的買家秀環節,因為這款剛剛改版上市,大多數買家秀是舊版的,給大家做個參考。

圖片|微博@Takki今天拌番茄煮丸子烤鳥串沒

圖片|微博@喵小樂喝牛奶

圖片|微博@-跟我一起來吃山楂吧

淘寶評論|m***7

溫馨提示:這個本子比較適合用來記錄「閑書」,如果是需要大量筆記的專業書,就不太適合了。


產品傳送門:廣博A5讀書筆記本,認準旗艦款。


摘抄+感觸。談不上評論,可能只是對某句話欣賞,某段文字感動,寫些體會或者是聯想到自身。


註:文中提到的所有軟體和服務,均是免費的。
所有的步驟都是自己嘗試出來的最優方法,純正滿滿的乾貨~

第一步:標註式閱讀

閱讀的載體主要有兩種,一是電子文本、二是紙質文本。但是不管何種載體,也不管文本是否重要,我認為做筆記的第一步都是需要「邊讀邊劃」式的閱讀。

以下針對兩種類型的文本分別說明一下我是如何做筆記的:

1 電子文本

1.1 Kindle電子書

我的閱讀工具是 kindle,在讀 kindle 電子書的時候可以直接進行標註


1.2 微信公眾號文章

使用「send to kindle」服務,將文章發送到 kindle 上閱讀。之後直接用 kindle 進行標註。


1.3 其他的網頁文章

使用「簡悅」的閱讀模式進行閱讀,配合「方片收集」進行標註採集。

PS. 當然啦,也有大名鼎鼎的印象筆記採集法,這裡我就不說了~

以下是「簡悅」和「方片收集」的官網,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簡悅:簡悅 ( SimpRead ) - 讓你瞬間進入沉浸式閱讀的 Chrome extension
方片收集:方片收集 | 高效收集碎片化知識的神器


1.4 PDF及論文

我是直接使用MacOS系統自帶的預覽程序進行閱讀的,它支持標註,也支持複製文本。


2 紙質文本

直接在書上做標註即可,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

不管怎樣,第一部都是「標註」重點文本,這個為後來的精讀和整理打下基礎。


第二步:精讀與整理

做好標註之後,就需要整理了。其實整理的環節,也就是精讀的環節。

如果是在kindle上做的標註,直接使用clippings.io進行導入整理就可以了。

clippings 這個工具本身就根據你在 kindle 上的標註自動做了一些整理,使用起來特別方便。

如果是在書上做的標註,就需要你自己再精讀一遍進行整理。用紙質手寫的方法或者用電子版都可以。由於我主要是用電子版整理和記錄資源,所以接下來的部分我會重點說電子版整理方法,紙質文本整理方法,看其他問答已經很充分了…

好了,綜上,目前我們已經用了很多平台和軟體,不同的軟體記錄了不同的標註,有方片收集、PDF、clippings…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把所有的採集匯總起來,做成讀書筆記


第三步:製作讀書筆記

我使用 notion.so 去做這部分的工作,然後我用Notion也不單單是做這部分的工作。在本環節的後續模塊,我還會提到 Notion 的其他用法。

整理的步驟應該不需要多說了,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處理方法,而不管是怎樣的整理方法,Notion都提供的極大的便利:豐富的元素控制項、可拖動自適應的block等等,甚至還包括的分享頁面、協同辦公、評論標註等功能。使用 Notion,會使你做筆記的這個過程充滿樂趣與想像力。

有web端、windows平台、mac平台,上一周也推出了iOS app,特別特彆強大。

具體使用方法可查看少數派的文章:Notion:重新定義數字筆記

當然,我還用它做 TODO List,發現特別高效:


第四步:製作思維導圖

這個步驟對於知識體系比較龐大的書籍特別管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我用的Mac 平台的 MindNode,限免的時候入的。如果想用免費的版本,可以嘗試一下幕布 - 管理你的大腦。


以上都是滿滿的乾貨!

好了,寫了這麼多了,我也要去抓緊時間讀書了。


推薦閱讀:

學習時如何快速平靜內心使自己專註?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哪些興趣愛好可以讓人變得更聰明?
大學看哪些書比較適合?
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學習?
如何學習五筆?

TAG:閱讀 | 學習 | 筆記 | 學習方法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