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之初性本惡是誰提出的?在什麼時候?

比較糊塗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戰國末期。

荀子認為人性只限於食色、喜怒、好惡、利慾等情緒慾望,不論「君子」 「小人」都一樣。所以荀子說:「人之生也固小人。」 「人之生也固小人」 就叫作「性惡」。至於仁義,則是由後天所學、所行、所為而獲得的。

荀子所論及的人性,其本質恰是無所謂善惡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轉化為惡的可能,也有發展為善的機會,強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人之初,應該是,惡善兼備。惡更多些。 孔子說是人小時候的環境影響一個人(這個是現狀不是主因),是大謬。那麼人類社會最開始的惡又從何而來。。。從這個角度證明了,人的本性並非只有善惡,個人更傾向於智力的人越高,對於道德標準而言,人更容易惡,但不是絕對。


人之初性本善 或者是 人之初性本惡。 在話本身就已經給出了這句話的初始條件吧。而且要驗證的話就必須讓實驗體不受任何思想或行為的影響下被觀察,貌似這有點不可能 但如果死扣字眼的話就必須這樣做。
大家都是從童年走過來的 那麼請大家好好想一想 自己能夠記得的童年往事,然後給出一個比較自然的猜想:如果是你是實驗體 你會怎麼做 怎麼想 怎麼對待另外的實驗體。


外:還有那些讓別人提高知識水平的人 我本身不知道你是個什麼樣的生存狀態,也無意評價 但我想告訴某些人 就答問題而言 並非你的分數高 或者
受的教育高就指摘別人 做一個知乎的大V。如果是那樣 知乎不如實名認證,誰職稱高 對社會貢獻高 誰的答案就排第一位唄 少次一些的第二,再次第三。
多簡單明了啊。

也許知識是能回答問題的條件之一 但絕不是主要條件 甚至不是必備條件。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貓湯>?
如何讓自己表裡如一?
人性究竟可以多善良多美好?
無官不貪本質 還是 命運,人性,制度 大方位問題的單一反映?

TAG:人性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