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的摘抄記錄習慣對你有何影響?
覺得自己閱讀時不夠精細 想掌握書中內容 最近在讀《美的歷程》 於是每天都要花一個小時做摘錄 以前也做過一些美句的摘錄 但是發現好像作用不大 過於碎片化 對於素材積累和知識擴充並沒有太大作用 如果是大量的反覆閱讀和閱讀加上長時間摘錄(降低了閱讀量)你更傾向於哪一種 ?你有長時間摘錄的經歷嗎? 是怎樣做的 ?對你有何益處?
2017年7月19日更新
現在已經在工作了,會保持讀書習慣,讀紙質書,kindle,有時也會用微信讀書。
現在的讀書筆記長這樣,左上部分準備列印書的封面貼上去,哇,真是越來越有儀式感了。
本子是sigel,鋼筆是百樂78g,墨水是百樂色彩雫孔雀。
=============分割線============
2017年5月1日更新
一年前寫的答案了,到目前為止都還有人在點贊,非常感謝。
我現在重新開始做了摘抄。
我這個是沒有利益相關的讀書摘抄,是一種看到了能觸動我的句子就想抄下來的衝動。讀書真的很有趣,人有空還是要多讀書,你說呢?
我會用黑色的筆摘抄,紅色的筆在旁邊做批註,大致就是抄下來的這句話我是怎麼理解的,有什麼觸動我的,就很隨意的跟隨自己內心想法的批註。最開始的地方會寫下這本書的相關信息以及自己閱讀這本書的時間,怎麼說呢,給自己的生活加點儀式感。
讀書如果不摘抄,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哦,對了,我沒有考研。
=============分割線============
2016.3.10.很抱歉不能再更新了
畢竟我從一隻單身狗變成了一隻
考研狗
(??ˇ?ˇ?)
=============分割線============
先佔個座,明天如果能找到以前的摘抄本再來回答。
=========摘抄本沒有找到=========
摘抄本是找不到了,如果我要去回答目前為止有什麼讓你後悔的事,我一定會回答高三畢業之後把那些書、筆記、摘抄本、錯題本全留給奶奶去處置了。那些經年累月的嘔心瀝血的東西,換成了14塊錢。
找不到就算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1.你有長時間摘錄的經歷嗎?
答:有
高中的時候。我們學校會安排專門的自習時間來讓同學們看新聞看書做筆記做摘錄的。所以我之前所讀的很大一部分的書都是用這個時間來看的。靜下心來看,周圍的同學也在看,更有氛圍。而且當時遠離手機等一切能夠分心的東西,看書,真的要靜下心。
2.是怎樣做的?
答:是這樣做的。
我當時就是很普通的在看書的時候覺得寫得好的統統都抄下來。無論是搞笑的、深沉的、幽默的、有哲理的、優美的、「污」的我都統統抄進去了,摘抄本是留來給我看的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16.7歲的年紀,一旦喜歡就是喜歡了,很純粹的喜歡。我不喜歡折書頁,所以我每次結束看書時間的時候都會把最後一句話抄下來,在摘抄本上寫下來這是誰的書什麼書第幾頁第幾行。偶爾碰到有好的,剛巧我又背過,不是可以裝個逼嗎?
關於「污」的。
如果你是高中生,當時我們是流行寫議論文的,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老師說可以用在最後兩段裝逼。
我現在還能記得其中的一句話,當時就是端端正正寫在摘抄本上的。
看見一個美麗的女人,你怦然心動。你目送她楚楚動人地走出你的視野,她不知道你的心動,你也沒有想要讓她知道。你覺得這是最好的:把歡喜留在心中,讓女人成為你的人生中的一種風景。
或許你並不覺得污,還有這個
風流場所有一些極美的女人。可是,我無法把美女和賣淫聯繫起來,不能想像如此天生麗質會讓許多齷齪的男人任意糟蹋。
這句只不過是我隨便翻一翻看到的。
其實我很推薦看著一類的書,還有詩集、散文集都是我覺得用來摘抄的好書。而且,這些內容是分散的,不會像我小學時候看金庸的小說一樣停不下來。
3.對你有何益處?
答:
(1)裝逼。
原諒我把這個放在了第一位。確實用來裝逼的用處有很大。當時我調戲小姑娘的時候,張口閉口都能說得嫵媚溫柔、高深莫測、瀟洒倜儻。
你的眼睛裡真的有些東西柔情似水。
(2)提高寫作技能。
說到底,還是裝逼。用在議論文的最後兩段真的能提升逼格,當時我看著我們那些優秀作文,就是本校學生寫的。寫得~~嘖嘖嘖,還以為出自名家之手呢。
3.提高自己的素養。
我覺得讀書的好處也不需要我再贅述了。
4.練字。
摘抄摘抄,除了摘還要抄嘛。當時我就是在摘抄的時候字越寫越好越寫越好。
上兩張對比圖吧。
高一的時候
大一的時候
看在我寫了這麼多的份上,各位客官,點個贊吧。
=============================
如蒙不棄,還請關注
http://weixin.qq.com/r/PDj07MPEvZ7CrYeP920u (二維碼自動識別)
讓我變的有「點」聰明吧。
高中全日制寄宿,作息管制嚴格。
晚上十點半,全校熄燈;之後得忍受老師和值班學生的樓道巡查,直到半夜十二點。我很少在十二點前睡著,即便累,也要等門外的幽靈們死寂了才安心入眠。
看窗外夜明星稀,想到此良辰美景,不能把盈餘的腦力以及富餘的情感折兌成活力,熱情投入早戀事業,而只能宥於這板寸床卧間,心思局促難耐;想來想去,沒辦法,最後我就把這蕩漾的春心閹割在——寫筆記——里了。進校月余,筆記相關的活動就開始豐富我的夜生活......
晚上沒燈......
我就「瞎」寫!
我在筆記本上「瞎」寫——沒光的情況下,閉眼書寫和睜眼沒什麼區別。手循字跡的凹痕就能換行。有趣的是,第二天早上雙手往往是墨污,而滿紙字跡也歪斜得很。現在想來也蠻可笑;有月光的晚上最好了,借著光能看一看本上的字有沒有寫重疊。
我都記了些什麼呢?
記我親眼目睹之校園怪狀,如某男女生自習之後樹下的曖昧
寫我暗戀老師,直到第二年她懷孕了,與我沒有直接關係,我很遺憾。。。。hhhh
這麼幹了一年,日記、心情筆記,小說、思考、想像等等……
這算第一階段的筆記。
高二,我看到了李熬的讀書方法——
我李敖看的書很少會忘掉,什麼原因呢?方法好。什麼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書給分屍掉了,就是切開了。這一頁我需要,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類別分開來。那背面有用怎麼辦呢?把它影印出來,或者一開始就買兩本書,把兩本書都切開以後整理出來,把要看的部分分類留存。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分屍掉了。這就是我的看書方法。
那分類怎麼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夾子,夾子我寫上字,把資料全部分類。一本書看完以後,全部進入我的夾子裡面。我可以分出幾千個類來,分得很細。好比說按照圖書館的分類,哲學類,宗教類;宗教類再分佛教類、道教類、天主教類。我李敖就分得更細了,天主教還可以分,神父算一類。神父還可以細分,神父同性戀就是一類,神父還俗又是一類。修女同性戀是一類,修女還俗這又是一類。
任何書里有關的內容都進入我的資料里來。進入幹什麼呢?當我要寫小說的時候,需要這個資料,打開資料,只是寫一下就好了。或者發生了一個什麼事件,跟修女同性戀有關係,我要發表對新聞的感想,把新聞拿過來,再把我的資料打開,兩個一合併,文章立刻就寫出來了。
換句話說,我這本書看完之後,被我大卸八塊,五馬分屍。可是被我勾住了,這些資料我不憑記憶來記它,我憑細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緊,放在資料夾子里。我的記憶力只要及這些標題好了。標題是按照我的習慣來分的。基本上都翻譯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來,偶爾也有些中文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領告訴大家,李敖知道的那麼多,博聞強記,記憶力那麼好。我告訴大家,記憶力是可以訓練的。記憶力一開始就是你不要偷懶,不要說躺在那裡看書,看完了這本書還是乾乾淨淨的,整整齊齊的,這不對。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就大卸八塊,書進了資料夾,才算看完這本書。
今天我問大家特別亮一手,把如何看書的招告訴大家。不要以為這本書看完了,乾乾淨淨的新的算看過。那個不算看過,因為當時是看過,可是浪費了。你不能夠有系統地扣住這些資料,跟資料掛鉤。可是照我這個方法,可以把你看過的書,都把它的精華抓出來,扣在一起。這就是我的這種土法鍊鋼的治學方法。
有句話說: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又恐有聞
我是好學生,立刻用此法代替摘抄。雜誌、書本和書大卸八塊。當時慘不忍睹,但事後來看,我認為這麼做是值得的。
剪下來的東西黏貼在筆記本里。比起摘抄,這種方法很省時。
這是第二階段。
到大學,圖書館藏書豐富,我讀了點書。
看了什麼書都不記得了,不過大一那年我記了一書包筆記,多少本也忘了……筆記背到青島,後來連書包也都忘在青島,等我從濟南回去找已經不見蹤影,我當時懊惱呀——這可比丟了5塊錢痛的多了!
大二,又讀了一年書,又記一年筆記,這回沒丟,有圖為證:
《歌德爾、艾舍爾、巴赫》這本書厚吧?以此給個厚度參照:
以上算是純粹的手寫摘抄以及筆記。
此是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筆記載體主要由手機移動端擔當了,QQ收藏、空間收藏、微信收藏文字、微信錄音筆記收藏、印象筆記……
著重提語音摘抄:書上看一段文字,不能夠複製黏貼,用語音摘錄簡直比一字一句抄寫快得多。
現在還有些軟體直接可以掃描變成文字,那就更加方便了。
回到問題,做摘抄的筆記,給我什麼影響?
有幾點感想:
1.字沒變好看,這點我很沮喪;練字還需要專項練習。
2.和人說話比較靈活,聯想豐富——有時候,對方的思路跟不上你。你得停下來解釋。(很煩)
3.手工摘抄比較浪費時間,也阻礙閱讀體驗。
4.好筆記是可以當做一本書來讀的,尤其是筆記本裡面不全是死板的摘抄,還有大量的自己的思考的痕迹。別人在讀別人的書,你卻讀自己的「書」,當然很快樂。
有時你會問,讀了那麼多書都忘了有什麼用?我會去翻一翻自己的筆記,它們都在,這些筆記本讓我踏實。
謝瑤。
可以去微信公眾號搜索---「白詩詩」,為什麼呢,因為我也轉移陣地了。
以下是我的值得一看的答案:
1.怎麼背書最有效率? - 知乎
2.
如何成為記憶高手? - 知乎3.
應屆大學畢業生面試中有哪些「黑技巧」可以提高面試成功幾率? - 白詩詩的回答
4.我所依賴的記憶方法 - 知乎專欄
5.給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學習方法 - 知乎專欄
6.那我就靠這篇文章賣錢了 - 知乎專欄
好吧,只貼幾個
以手邊十餘本讀書筆記算,每本兩三百頁,每頁兩三百字,鄙人摘抄字數有望百萬,此間蛋疼溢於言表。堪稱是個胡亂摘抄界的頭牌psycho,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典範idiot,焉有不答之理。
摘抄的習慣是從大學畢業兩年後開始的,之前也算小有所讀,無奈都是囫圇吞棗,一本書讀完了,就明白個大致情節或者說中心思想,種種細節或是有趣之處,轉頭就忘。長此以往,總覺得可惜,於是漸漸習慣於讀書時拿個筆記本在一邊放著,看到感興趣又易忘的內容就抄錄下來。
至於摘抄些什麼,我斗膽說一句幾乎無所不包。真是什麼鳥玩意都有。詩詞歌賦、音律格調、歷史趣聞、政治見解、理化公式、數論圖表、哲學名詞、騷人八卦、佶屈聱牙的典章文、常見常新的生僻字、分門別類的知識點……文字難述的,簡筆畫塗抹出示意圖。具體來說,有算命的訣竅、看風水的法門、性愛的姿勢、夸克的分類、常見病的中西醫療法、雪萊詩作的英文原版、列級到星庄的紅酒產區、古代服飾的特徵樣式、搖滾樂的流派分支、中世紀歐洲大學的課程名錄、二戰期間各國主戰飛機的參數……我知道,不用你說,我都覺得自己有病。
不過有幾種書我是不抄的,比如本身就是總結性材料性供人查閱的純乾貨書籍,《世界旗幟圖鑑大全》、《簡明現代物理名詞解釋》,抄這些那真閑得沒治了。比如專供「三上」(枕上、車上、廁上)的輕淺讀物,例如某學者的散文冊、某名士的雜文集之類,豈用得著邊讀邊抄這麼隆重的待遇?另外小說等文學讀物(詩除外)是不抄的,再好的作家寫了再牛逼的句子,我也不抄。抄來做什麼?拾人牙慧不是這麼個拾法,語言的光彩靠想像力賦予,藉助語境展現,照抄搬用只謀其皮,往往畫虎不成反類犬。
筆記就不曬了,貧道先前冒昧曬過,已被罵成狗。我那字大氣時猶如盤木朽株,內斂時彷彿殘屍敗蛻,橫看像藏獒癲癇,豎觀似秋石落溷,再不獻醜了。
話到此處,人便要問了,花那麼多時間摘抄,何用之有?噫,其實挺煩別人動輒「有用」、「沒用」的來衡量一切,說到底,千金難買我樂意,就愛浪費時間怎麼了?就愛XJB摘抄犯著誰了?咬我啊?為表善意,我且編幾條用處吧。
主要是用來寫作。當我有寫作慾望但還沒有寫作頭緒的時候,拿起筆記來一通亂翻,看到一句話或一個故事,就像黑暗中火花一閃——可以破題了。我不需要像個中學生抄意林讀者那樣僵硬的挪用,只需要這些積累的素材給我靈感。
其次就是用來神侃。愛讀書的人,都是內向而悶騷的,所以沒什麼可聊的時候我顯得甚至有點木訥,畢竟人生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廢話的交流,完全不需要智力。「你吃飯了啊?」「嗯哪。」「今天中午菜怎麼樣?」「還行吧!」但是和有趣的人,聊到感興趣的話題,那就好玩了,畢竟多少都略知一二。
還有就是有助於讀書。比如《莊子·齊物論》一句:「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啟態」,我抄下來,後面四個字分別寫下注釋,「輕浮」、「放縱」、「張狂」、「作態」,之後在古文里再遇到,就記得很清楚。有時候,抄一次可能沒什麼印象,比如很久以前學英美文學批評時,寫下T·S·艾略特一種觀點:客觀對應物(objective correlative),忘了,直到最近看陸建德的書,又碰上才想起來。
人這一生接觸到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瑣碎的生活總會幹涉細微的記憶,特別是那些看似無用的、或是日常少用的知識,就像一位萍水之交,可能相遇後再無來日,但筆記可能會給你一個重逢的機會。當沒有充足的時間拿起一本書時,我通常會翻起筆記,讀幾首詩,看一段維特根斯坦或是拉康的驚人之語,就是這些卵用沒有的東西,維持了我的另一種存在,不僅限於消化管道和社交動物的存在。
很多人重視一件證明其身體旅程的物品,就是相冊,以前是實體,現在多是數碼,視若珍寶般收藏於硬碟專區。其實筆記,斷斷續續的記下了你的興趣、你曾經的疑問、你的信念和嚮往,又何嘗不是一個人心路旅程的相冊?有人學問沉著精讀細究,有人胸襟曠達過眼煙雲,就像旅途,既可考據鉤沉深度游,也可走馬觀花自由行,做不做筆記,實在是件很不要緊的事,關鍵是要找到自己的樂趣。
就這樣。摘抄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摘抄從不是一件孤立的事。
看到這個問題很有興趣寫一下。
我們在談論閱讀。摘抄源於閱讀本身,終於對於書本的深度記錄、學習、總結。
我們在談論思考。摘抄的過程,是對信息的發現、判斷和取捨。
我們在談論記憶。摘抄最初是為了鞏固記憶,最後確是幫助我們擺脫對記憶的依賴。
當你培養起「花式摘抄」的習慣時,摘抄真正帶給你的是一個閱讀結構化、思維可視化、以及靈感集成化的全方位訓練。
想從【摘抄的目標】、【摘抄的方法】和【摘抄的心態】三個方面,分享下自己的一些摘抄經驗。
一、摘抄的目標:我們為什麼要摘抄?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摘抄只是一種手段,它最終服務的應該是閱讀的收穫目標。一個方向性的思考應該基於閱讀和摘抄的前沿:最終我們想獲得什麼?
基於這個思路,閱讀可以產生三個指向,也由此產生三種不同的摘抄思路:
1、趣味閱讀與趣味導向摘抄
閱讀和摘抄的目標都是獲得趣味,獲得愉快的審美體驗。
所以不妨找一本心儀的手賬,找一隻順手的筆,懷抱著好心情謄抄下兩三行文字,再隨喜添上兩句感想,就足夠了。
(手賬、筆是深坑,就不推薦了。)
2、資訊閱讀與使用導向摘抄
閱讀的目標是增長知識,獲得資訊,降低信息量級的不對等差。
摘抄作為資訊儲存的途徑,應該是「好用」的。它最優先的功能應該是【易於歸類和調用】。因此,摘抄可以使用【縮略圖+關鍵詞】的形式。
→通過縮略圖來快速瀏覽筆記:用目錄或者框圖的形式,建立一個內容的縱覽框架。
→通過關鍵詞搜索定位筆記:使用活頁紙或便利貼,按照關鍵字主題將它們分門別類。分類和整理的方法遵照:從問題分類到主題分類。
●問題分類:收集的摘抄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用幾個關鍵詞來給摘抄的文字做概括性的標籤。
●主題分類:幾個同類問題合併成一個大的主題。
不一定是書籍,微信、微博、知乎這類的碎片化閱讀集散地,那些不超出理解能力、看完後只有一種「漲姿勢」感覺的文字,都僅僅只是 「資訊」。在這個記憶體外化的時代,用大腦去背誦知識和資訊是十分低效的。
3、行動閱讀與結果導向摘抄
有一些閱讀提供的是具體的方法論,這類閱讀的目標,是獲得閱讀延伸出的行動力。
這一類的摘抄,應該變成你的TO DO LIST,變成你的行動清單。
將記錄在紙上的字排進日程,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學習任務和目標。這裡可以建議大家,把日程本變成行動閱讀的摘抄簿,關注行動學習完成的進度和實踐的反饋。
App的話可以選擇Gtasks、Any.Do這些,本機可以用excel直接做to do list,在線可以用http://todoist.com,都很好用。
二、摘抄的方法:我們怎麼摘抄?
前面說到摘抄的目標以閱讀的目標為導向,那麼不同的摘抄方法則是由不同的思維鍛煉效果,下面介紹幾種方法,推薦大家混合使用。
1、 寫批註或彈幕——關注思考的共時性
在給摘抄的內容加上自己的批註,可以是感想、可以是思考、甚至可以是幾句吐槽的彈幕,與寫下的文字產生實時的互動,書籍會因為跟自己生活的關聯而變得有趣。
摘抄幫我們深刻吸收書的內容,最終的目標是磨練出更好的原創性思考。筆記不應該帶給你對記憶的依賴和知識的崇拜,它真正的饋贈是獨立思考的品格。
2、 使用不同顏色的筆區分不同時期的思考成果——關注思考的歷時性
如果你感到哪本書實在是一本好書的話,那麼請隔一段時間重新讀遍,而且每遍都用不同顏色的彩筆畫上線,在空白處記下閱讀時的雜感。這是一種有益的讀書方法。
——大江健三郎《在自己的樹下》
摘抄也是如此。記錄每一個時期同一個問題想法的迭代,並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很多書只是乍見之歡,而很多書是通過時間來體現價值的,在摘抄筆記中引入時間這個維度,不斷地篩選摘錄、沉澱思考,把閱讀和思考當作一項長期的投資來磨練心性——更有耐心去等待長期的才能獲得的回報。
3、 幾種筆記法——不同思維方式的鍛煉
摘抄其實也是做筆記的一種,是一個集合閱讀、思考和提煉的構成。不同做筆記的方法,記錄的側重不同,實現的功能不同,鍛煉的思維方式也不同。下面給大家推薦幾種筆記法:
(1) 吉卜林5W1H筆記法和曼陀羅筆記法
摘抄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尋找答案,我們需要鍛煉的更多是發現問題的能力。畢竟愛因斯坦說,製造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不同的思維水平。所以給大家推薦兩種幫助你提出問題的筆記方法:吉卜林5W1H筆記法和曼陀羅筆記法。
● 吉卜林5W1H筆記法
5W1H是結構化思維的一種,在尋找問題的時候,應該從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為何(WHY)以及怎麼辦(HOW)這六個方面入手。
● 曼陀羅筆記法
曼陀羅思考法提供如魔術方塊般的視覺式思考的過程,它基於下面的假設:靈感的產生不是閱讀,而是凝視;注視與凝視是由右大腦負責,是一種圖像的而不是線性的過程,曼陀羅圖觀想法正是這種基於右腦的筆記形式。
(放射式:如果點子不斷的時候,也可以把九宮格當中周圍八個格子的想法繼續向外擴散)
(圍繞式:比較適合用來做為流程性質的思考。這是一種順時針的思考順序,在中心格上列出主題以後,便可以開始以逆時針的方式安排行程。)
(2)、康奈爾(5R)筆記法
(3)三線筆記法
三條線筆記法倡導的學習步驟正是:知識學習、複習整理和回顧記憶。
(一區是學習過程中的全貌掌握區;二區是學習過程中的重點摘要區;而三區則是記憶區或背誦區)
筆記法的核心在於過程,形式必須和過程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康奈爾筆記法強調的是5R過程,而不是強調將筆記本劃分成不同的空間。三條線筆記法的精髓是概括和提取,三步驟思考過程是逐步求精的總結過程。
4、思維導圖法——形成思維的可視化
嘗試用框圖、箭頭和線條來代替純文字,通過更有邏輯、更簡潔、更有條理的方式,使思考的過程可視化。
本文的思維導圖已經為大家畫好啦,歡迎摘抄。
5、 使用app筆記工具——借物也是一種能力
摘抄不是累手的「筆」和「記」,善於使用工具,能夠讓體驗更加美好。
有很多書,內容優質到幾乎值得全文背誦。這時大段落的手抄很容易讓人感覺厭煩,那麼不妨藉助工具的力量。選編原文內容的精華段落,拍照、掃描,或是用文字識別工具把圖片轉成文字。將重要內容變成一張張卡片,可以打上主題標籤,標註好原文出處和頁碼。就像我們常說的那樣:把書讀薄。
(推薦下自己用的有道雲筆記吧。)
文檔掃描挺方便的,拍下要做筆記的書,之後用ORC識別功能將圖片里的文字提取出來,就可以成為文本,也方便日後的檢索,對於實體書籍摘抄真的太方便了,我第一次用ORC功能真的是驚呆了,也太好用了。
語音速記功能也非常方便,很多碎片閱讀的時候可以語音記錄下自己的靈感和想法,回頭再慢慢整理思路。
摘抄的主要功能是學習或者備忘。文字、圖片、錄音、手寫、塗鴉,用更豐富的方式,讓學習和備忘這樣枯燥的小事變得輕鬆有趣,自己也會變成一個輕鬆有趣的人。
三、摘抄的心態:如何看待摘抄?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點,從摘抄這個行為本身,所闡發的思考吧。
1、 把摘抄作為思考的停頓和自省的節點,從過渡閱讀的瓶頸到審視性格的天花板。
不是每一次閱讀都能順利流暢的進行,在閱讀中我們時常會遇到讓我們心生畏懼的山丘,也許是某個難以理解的點卡住了閱讀的進程,也許只是煩躁的情緒打亂了閱讀的心境。
這時,摘抄是一個極好的調整自我感覺的工具,通過摘抄這樣一個動作,把手、眼、心的注意力同步集中在閱讀這件事上,能夠幫助你迅速地進入一個穩定的閱讀狀態。更重要的是,用摘抄來自省一個很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問題:是什麼在妨礙閱讀?
閱讀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與這個世界溝通的途徑,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產生更多的認識。但是這種外向的闡發仍然需要一個內向的回歸,就是我們更需要了解我們自己。了解自己的對未知的渴望能否戰勝畏難的心理,了解自己就能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控自己的情緒,讀懂自身閱讀行為的瓶頸,亦是讀懂自身性格的天花板。
2、 定期整理摘抄,也是一種「斷舍離」的修鍊。
斷——中斷沒興趣、沒價值的文字摘錄。摘抄久了你會慢慢發現,哪一些東西帶給你的興味可以歷久彌新,哪一些東西帶給你的思考能讓你百讀不厭。
舍——捨棄那些不能帶給你新啟發的摘錄。這說明它們已經完成了幫你突破認知局限的任務,它們已經無法帶給你新的體驗,幫助你完成新的成長。
離——閱讀和摘抄的真正目的,是幫助你遺忘,而非記憶。張三丰教張無忌太極劍法,最後讓他修鍊的卻是「忘掉」。
過分在乎摘抄所帶來的「致知」和「致用」,就會猝不及防地走進這個時代所盛行的知識焦慮之中。知識說到底也只是工具,工具是為我所用,而非為我所累。
摘抄能夠最真實地記錄下你成長的歷程,直到有一天你真正愛上摘抄這件小事時,它帶給你的樂趣讓成長這件事都變得微不足道。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摘抄不僅僅是一個讓人充實的過程,也是一個讓人放空的過程。我們在摘抄的過程中,收穫到常讀常新的文字,真正的饋贈是收穫到久處不厭的自己。
以上。
先上了圖,這只是我一部分的摘抄本。我是那種看一本書非得把好句子寫下來,必要寫讀書筆記讀書感受的人。不然就覺得白讀了,內心特別慌。
只有摘抄完寫完觀後感,才覺得痛快,像是內心的一次整理,像是和自己的一場對話。如果你問我,為什麼這麼做,就只是為了內心的愉悅。至今為止,是我做的堅持得最久並非常肯定會一輩子做下去的事情啊。
有時候回去翻翻,還是會覺得,對啊對啊就是這麼好的句子,當時就是這樣的心情啊。
我會一直留著,反覆看,直到有一天他們給我的滋養全部滲進肌骨,讓我覺得內心終於真正寧靜。
補充回答:
我一直認為讀書應該是,心頭書要多,案頭書要少。貪多嚼不爛。
讀一本書,你要充分吃透的話,僅僅摘抄是不夠的,我建議要對摘抄的書或句子寫感受,印象才會更深刻,畢竟讀過與讀過並深深領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天差地別的。
另外,摘抄過,要反覆重溫。若是碰上那種很撼動你的書,多次回讀都是很有必要的。只不過要隔一段時間,再看,再感悟,然後對照從前,你會發現,時間修改了你的答案。
我說過贊數超150,會更新上圖我具體的讀書筆記內容,這就來了。
首先,我摘抄會分書類和雜類。書類就是完整看完了一本書,進行摘抄,並寫點什麼。有時候是摘抄完所有再寫,有時候是摘抄到一半,有那麼幾句話寫完旁邊就想寫點什麼。具體如下圖,我選了金庸的《天龍八部》來作代表,因為這部分摘抄兼具上述兩種。
[圖片未上傳成功]
雜類則是在雜誌或者微博啊某一個作者的某段話啊或者看了個節目有某句話打動了我。我就會摘抄起來。如圖
大概我的字太草,很多看不出寫了什麼,我就是提供個摘抄的樣式給你們看。過癮了嗎?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這麼做,做了近4年了。因為喜歡呀,因為快樂。再送大家一段關於讀書的話。如圖。
如果對我的文字感興趣可關注我新浪微博@窗前傘
這個問題前面回答的人都說的很不錯了,我再補充下吧,因為摘抄對我而言,至少有兩個影響,是前面答案所沒有提到的。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我的摘抄從時間上大概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半是讀大學,我那時非常頹廢,每周時間幾乎全部用來玩遊戲,白天從中午開始、晚上則通宵,有三年的時間,我眼裡除了遊戲畫面,幾乎沒有別的東西。
事實上,我和很多知友交流時說過,這種玩遊戲不僅不會感到快樂,反而會在過後感到深深的空虛、疲憊、內疚、自責,甚至是痛苦。
這個時候,能緩解這種空虛和痛苦的,大概就是抄書了。
每一次通宵遊戲之後再睡醒的次日下午,我洗完澡都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然後去圖書館抱回一摞摞厚厚的書,一本本打開,開始抄。
一開始,是抄佛經,抄叔本華、薩特、海德格爾……希望能用這種純粹的思考來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會這樣,人為什麼會痛苦。
然後,抄魯迅全集,我至今仍記得抄到那句「人就苦於不能將自己的靈魂砍成醬,因此能有記憶,也因此而有感慨或滑稽」時的悲哀;
再然後,抄《世說新語》,抄到「阮籍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嘔血數升」時我還不能理解,等到幾年後父親去世時,我終於能理解了。
(《世說新語》是我最喜歡抄的書,用繁體字反覆抄了多次。請忽略這字兒吧。)
讀大學的這幾年,除了這些,我還抄過諸多歷史、筆記小說、敦煌詞……我有個很奇怪的偏執,一旦決定要看什麼東西,一定是將能找到的相關東西全部看一遍才算完,看完魯迅全集,還得看所有研究他的書;看筆記小說,我甚至動用各種關係折騰了半天把古籍館裡的宋朝筆記也借來看過。
但所有的這些,我當時都不知道有什麼用。
我只知道,在那頹廢的日子裡,只有做這麼一件事情,我內心才能稍稍安歇。
然後,我開始工作了。
這個時候的摘抄目的性就更明確了,但因為不怎麼看紙質書,所以多數時候都是專項性地在網上查資料,然後存電子版。我理解,這也算是一種摘抄。
一開始在人事部門實習時,我看了許多關於人力資源管理的電子書和資料。
後來做企業文化,老規矩,繼續看、繼續整理。
再然後,為決策層做決策分析,需要全面了解各類企業時,更是看了不知道多少書和資料。
甚至,有許多知友好奇我的PPT是怎麼提升的,其實,也是一個字:抄。我從各個論壇、文庫、博客甚至付費商城搜集整理的PPT估計有幾十個G,看得多了,做的多了,當然生手成熟手了,熟手成專家了。
所有這一切最大的作用,大概就在於無論什麼工作,無論哪個方面,只要我接手了、參與了,就一定要短時間內切入,盡量成為單位里這方面的專家。
我有個高票答案,堅持每天讀人民日報是怎樣的體驗? - 李栩然的回答,很多人很好奇我是怎麼寫出來的,其實也是這樣看了很多,抄了很多,然後有合適的地方整理下就發出來了。
在我另一個答案談談你們的第一次晉陞經歷,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得到升職機會的? - 李栩然的回答後面,有很多人問我是怎麼做到的。其實,借用一句很俗的話:我只不過把有些用於刷微博、看娛樂節目、玩遊戲的時間用來學習罷了。
而所有的這些摘錄,最終,也就像是自己在山中無人知曉練劍時的記錄而已。
那些在頹廢日子裡我因空虛、痛苦而摘錄的那些東西,我從未想過有什麼用處的東西,現在看來,每一本、每一段都成為了我自己的一部分,因為它們最終影響了我對於這個世界、這個人生的看法。
——————私貨的分割線——————
人感到寂寞時,會創作——魯迅
我看了、抄了那麼多的東西,但很長一段時間裡,事實上我什麼也沒有寫過,現在終於下定決心,在工作之餘多寫點東西。但因為目前知乎無法申請專欄,所以,我選擇和好友缺月梧桐(十年前看網文的想必知道他是誰,關於他的故事簡直就是個傳奇,有機會也會寫寫),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史里有毒」,寫歷史。
純私人性質,只寫我們知道的東西,可能對人有啟發的東西。在我看來,歷史不僅有趣、有料,還可能有毒,因為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我們大部分人從不吸取歷史教訓。
而那些善於從歷史裡吸取教訓的人,最終成為了最突出的那小部分人,比如太祖。
歡迎關注、訂閱。
http://weixin.qq.com/r/qzsCGk3EKRBWrQl59265 (二維碼自動識別)
摘抄自己喜歡的東西總能讓我心情愉悅,學到更多悟到更多,遺憾的是字一直不曾進步過。
說說我摘抄的種類:
1.摘抄唐詩、宋詞、現代詩歌。
這是我初高中最經常摘抄的,我會把課本上或者課外書上出現的優美的古詩詞、現代詩歌抄在自己的小冊子里,經常反覆朗誦,如李清照《如夢令》《武陵春》、李煜《虞美人》《相見歡》、徐志摩的《水墨青花》等。
2.以前看過希臘神話的動畫片就喜歡上裡面的人物,但人物的名字太長記不住我就會把他們的身份介紹抄下來,也希望寫作文能派上用場。
3.抄歌詞。
很多女生應該也跟我一樣有把一首首的歌詞抄在小本上的經歷吧。我最早抄歌詞是在小學五、六年級,那時S.H.E、蔡依林、周杰倫、蕭亞軒十分的紅火,當時的手抄本已經不見了,抄歌詞我是延續至今啊,不過現在抄的是英語歌,為了學唱英語歌中英文對照的抄下來。
4.讀書筆記。
現在比較常摘抄的就是閱讀中外名著時把好句、好段抄下來,也算是加深小說內容記憶的一種方式。
5.記生字。
看書時經常會遇見不認識的字,我會單獨把它記在一本小冊子里,反覆記憶,多認識幾個字總是沒有錯的。
對於讀書,我個人傾向於大量的閱讀,做摘抄,最後產出;
閱讀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第一階段,找准一個感興趣的方向進行大量的閱讀,先囫圇吞棗,這一階段,必然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做好記錄,摘抄算其中的一種,儘快構建自己的知識廣度;
- 第二階段,了解你感興趣的東西的全貌之後,再去做精讀細讀做摘抄,挖掘自己的知識深度;
- 第三階段。看了那麼多書,識了那麼多人,經歷這麼多事,最後在自己心裏面留下多少東西,我們需要時長回顧一下,進而寫一寫東西。
以上三部分,其實並沒有去說摘抄有多少益處。對我來講,摘抄主要處於第二環節,了解大概之後繼續深入的結算,現在來具體說一下摘抄的好處:
①摘抄的速度慢!正因為慢,讓我們有很多時間去思考,而不是在很多電子設備上進行粘貼複製,劃橫線分享之類的,後者只需要幾秒鐘,但前者往往需要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做思考是相對應很充分的;
②摘抄的成本大!成本大,只有深深觸動我們的時候,才去做摘抄,從而讓我們去做取捨,這部分我是否真正喜歡、真正了解,這樣的話可以精化摘抄知識;
③摘抄有跡可循!構建自己得知識體系,可以將不同的內容摘抄到不同的地方,當然doc的時代這個也是很方便的,至於閱讀電子書還是紙質書,孰好孰壞我就不做論述了;但這裡的跡很多並不是指的文字,而是當時你身邊的一切,寫過的字很容易讓我們回憶起當時所處的環境;
④摘抄練字練心,不急不躁
以上是我十幾年來自己的感知,讀書、識字、看世界,這是我摘抄我自己心境的話,希望大家也喜歡多圖預警
不喜勿噴
從初一開始寫各種奇怪的摘抄
現在高二
個人認為好處有這幾點
1.練字2.讓作文更加有逼格3.記錄過往時光
我一直是不贊同為了考試作文而專門背某些文字,倒不如多看點書。優秀的文字是不要刻意的去背的,你在看到它的那一刻,就會被他擊中,然後心裡就刻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記。
你可以給自己的本子起個文藝的名字。
初一時期
字不好看但是很工整
小學生似的
然後初二到初三
字似乎順眼了不少
然後是高中階段,畫風突變。迷上了彩墨,所以顏色也不再單一了。
最近買了一本比較厚的本子,準備過段時間使用,試寫了一下還不錯。
摘抄的意義在於,看同一本書,你發現的美麗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就很有意思。……………………
看到有人說我的字,我承認字是不好看,也沒怎麼認真練過。而且我的字是換隻筆就換個字體型。放兩個作業字感受一下。
終於有一個我也能認真回答的問題了~
多圖預警(°ー°〃)
怎麼說呢,小的時候學過很多很多東西,但是你要是問我你有什麼真正堅持下來的事情,那我能回答的,就是摘抄了~摘抄是一件我堅持了八九年的事,以後我還會堅持下去~
我一共有4本摘抄本,還有一本在家裡沒有帶到學校來~4本感覺好少的樣子,有看到前面有人十幾本,噫而且都是比較薄的本子o( ̄ヘ ̄o)
我從小學養成的摘抄習慣,所以小學的那本沒有帶過來~我還記得小學的時候看了一本書,具體叫什麼名字的我不記得了,但是是黃綠色的,那本書真的在當時的我看來炒雞炒雞棒!就是那本書我開始摘抄,因為那本書是圖書館的,借了得還╮(╯▽╰)╭不過現在我還記得,那本摘抄里還有摘過方文山的詩~
然後那一本在小學的時候用完了,就換了新的本子~就是上圖那個左一~我正好升上初中→_→初中的時候格外喜歡夏茗悠,所以這本一大半都是夏茗悠╮(╯▽╰)╭
(那個時候我還覺得自己字寫的好,現在看什麼鬼 )
後面還摘抄了許多非主流(?)的東西,但是也開始摘一些名人名言之類的。
然後就是高中了,高中風格就很多變了
這樣的
還有當時看了很多同人文,有很多真的很棒~
那段時間也很喜歡史鐵生~
還有八月長安~大小姐是從這之後摘抄本的常客~炒雞喜歡她~
這一本從這之後幾乎全是大小姐的摘抄了~(≧▽≦)/~
直到這現在這本,因為它厚一點,所以用的時間也很長,大約從高三一直到現在(現在大一狗)
畫風是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可能你會發現我摘的大多都是一般的文學作品或者是網路文學,很少有什麼經典名著啥,好吧,其實我高中初中看的名著還挺多的,但是吧,摘抄確實很少,上了大學這點還有待改進~但是我摘的都是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或者是可以學著用的句子~
誒,等等,我是不是偏題了?
咳,言歸正傳,摘抄吧,我覺得就是是一個成長過程,樓上也有說到自己的字也練的很好看了,雖然我的並不怎麼樣,但是確實能看出來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我字跡的成長,還有就是思想的成長吧,小學的時候大概就是有什麼不得了的文藝唯美的華麗辭藻,而現在我更喜歡話糙理不糙或者是抖個機靈的詞句~
摘抄對作文的作用也很大~不過為了摘抄而摘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就不能體會到,你提筆親自寫下自己喜歡的那句話的幸福感~我每次摘抄都是當做一個很幸福的事情來做的~
等暑假回家了,再貼上小學的摘抄本~
就先這樣~不知道有沒有人看~為了讓今天的我記住曾記了這麼多無聊的閑散的但有趣的東西……每個字每一筆都有可能有些小心機小想法……
大約就是「泥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為血與肉。」
從小學開始摘抄,一開始只是寒暑假作業,後來慢慢養成了習慣。我做事總是有一搭無一搭,這樣才比較容易長久。隨身帶著筆和小本子。有喜歡的東西就記下來,詩句、台詞、對白都有,搞笑的文藝的都有,中文英文也都有。看書的時候方便記就記,不方便記就簡單寫個頁號。反正我從不借書看,也從不賣書,想起來了就拿出書來翻就是。有時會用手機文檔來記錄。有時會寫一些既短且淺的讀後感,這樣就不僅限於摘抄,也可以記錄感受了。
做這些的時候沒想著有朝一日能用得到,或者能給自己帶來多少益處,就只是喜歡這些文字,既然難得偶遇,記下來不至於再次失散。不過現在回頭看,多少還是有些益處的吧。
沒有影響。
我做這個摘抄主要是用來消耗長時間不用可能會蒸發掉的墨水,以及保持寫字的手感,以免長時間不寫字都忘記了漢字怎麼寫。
大部分都是寫在廢紙上,隨手扔掉了。小部分寫在好本子上的過後也不會去看。
看到這個問題好激動
我喜歡寫字,從自己會看故事會開始,就會抄筆記了。所以,小學時候看過的言情小說,看過的武俠小說,我現在還能記得經典台詞…
小時候每天早上有晨讀時間,我都會讀一遍自己抄的筆記,重複的次數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背了。就這樣滴水穿石,日積月累,長大了成了個雜家,聊什麼都能扯幾句,覺得自己算是王小波說的那種,成為了一個有趣的人……
因為我看書抄筆記,都是摘抄我覺得寫的好的句子,有意思的句子,段落,甚至還有文章。有時候看一本200多頁的言情小說,裡面只有幾句寫的好,我就抄下來。看武俠片,也會抄台詞。像紅樓夢,三國演義,我也還都抄了筆記。所以現在還能背一點紅樓夢裡面的 類似好了歌,12釵的判詞什麼的。三國演義裡面的什麼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之類的句子。就是因為太熟悉 了,所以有時候跟別人聊天的時候,會很自然的帶出這些東西來。只有記住的東西,才是自己的。看過的,不抄筆記,半年就會忘的一乾二淨。所以好看的電影,好書,我都會反覆看,好句子會抄筆記,經常讀。雖然很費時間,但是收穫頗豐。
這麼從小學一直抄,抄在筆記本上的我基本都會背。本來不會寫作文的,因為長期的積累,高二的時候爆發出來,質的飛躍,基本從那個學期開始,每篇作文都被老師拿來當範文念啊。
後來上大學,更多的時間看書,還泡論壇,上網,看電影,學會上天涯,豆瓣,看到好的文章,我都摘抄筆記。更重要的是,我經常花時間閱讀自己的筆記,有時候還會把舊筆記整理。那個時候也還沒有體會到什麼神奇的地方。
直到我工作的前兩年,我讀了南懷瑾的那個十本的系列,什麼易經雜說,論語,老子,孟子,金剛經說什麼,我有一天突然就發現,我變聰明了,我比以前更快的能看清事物的本質,和世事是怎麼運轉的。
以前記的一些零散亂起八糟的東西,好像突然串起來。就像一個人收集了很多顆珠子,有一天給穿了根線,變成了項鏈。
比如,三國演義裡面有一句,潰癰雖痛,勝於養毒。後來看貞觀長歌的時候,岑文本去暗算太子,就是用的這招,裡面的台詞就是這句,潰癰雖痛,勝於養毒。然後左轉的第一篇,鄭伯克段於鄢,也是用的這招。而岑文本之前一直是在史學館當差,用今天的話講就是,他之前的很多年都是在研究歷史。後來特別是看歷史類的東西,都會發現,歷史一度再現。我現在去看一些小說,還有歷史類的書籍,要是看到有些設套什麼的,我都是才看前面的行為,我就猜到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我以前都沒有過這種體驗,覺得真是神奇。
還有心理學方面,我之前看的夢到解析,很晦澀,每天看一點,都有抄一點筆記,後來讀了大概5章,因為經常回顧筆記,我就能用到裡面的東西來分析自己的夢,分析自己的慾望。自控力什麼的,我也是反覆讀,來規避人性的弱點。成為一個自律性很強的人,能夠很好的幫助自己平衡生活。
下面附幾張圖(本來拍了很多,發現這個上圖不好用,就選來幾張),要寫的真多太多了。
圖1:初中時候讀了很多名著,簡愛,還記得嘛,簡愛發火時候的場景,因為抄了筆記,都快20年了,我還記得奧
圖2:暗時間,太適合現在的我看的一本時間管理的書,前年閱讀了很多時間管理類的書籍,這本書非常好,我反覆閱讀,經常會整理一下筆記。這本書里說,善於利用思維時間的人能夠在重要的事情上時時主動提醒自己,將臨時的記憶變成硬編碼的行為習慣。我自己抄的筆記,因為經常會花時間反覆閱讀,反覆抄寫,所以也變成了我的硬編碼,進入了我的潛意識深處,真正印證了那句,你讀什麼,你就是什麼。圖3:這個我記得是大二的時候圖書館翻到的達利的傳記,特別喜歡他畫的奶油時鐘,如果不記筆記,誰還記得10年前一個夏天的下午,聽著土耳其進行曲,欣賞過的一本傳記
從上大學後,我一直保持著做摘錄的習慣,但我不喜歡將摘錄寫在筆記本上,容易丟失,而且浪費時間,所以我一直用的都是雲筆記
這是我四年來做所有摘錄,在學校里學的知識,我所有讀過的書籍,個人的興趣愛好等,都會做好筆記。
在大學期間我大概讀了四五百本書,有時候因為太懶,有些書籍沒有做摘錄,所以現在回想起來,很多沒有做摘抄的書我都忘記裡面的內容了,而那些做過摘抄的書在我偶爾的翻一翻筆記後又能迅速的回想起來。
在網上看到錢鍾書很少藏書,買來的書看過後一般都會送給別人,但是每一本書他都會做好筆記。我個人覺得花一定的時間做好筆記,比反覆多次的看這本書更有效,而且也節約時間。將書本裡面某些感同身受的句子或思想摘錄下來,不僅能提升寫作水平,而且久而久之,當量變產生質變後,你開始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做摘錄,而會帶著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去反思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你也會知道書中哪句話,哪種思想才是有價值的,而到那個時候,摘錄一本書的時間也會大大減少了。
大一的那個暑假髮現從小學抄到高中的幾本摘抄本再也找不到的那一瞬間覺得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忽然之間離開了我,難過了整整一天?_?
碰上實在太愛它又不知道如何表達我的愛的那本書,抄它是我唯一想得到的笨拙的表達愛的方式。也許就像第一次碰上喜歡的姑娘,那種滿心喜愛又覺得不知道該給她什麼的焦灼感。
——正經話說完了的分割線——
我第一本抄的書:《隨園食單》,所以你懂了,我是個吃貨。
影響就是.....胖了。
寫的這麼亂的回答竟然有6個贊,受寵若驚中....(回頭看一下昨天寫的真是像條舊褲子一樣皺巴巴的句子啊)
哦,漏,這麼多贊,為了回饋社會,晚上拍一下當年抄的隨園食單上圖。翻了一通也沒找到那個本,拍幾張別的本子上的吧。
首先,我覺得要搞清楚的是,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讀進去,做出來,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讀到好的句子、精闢的觀點將其摘抄於紙,又是另一種加深理解的過程,要將讀到的書真正地讀出效果,一味地追求閱讀量是不對的,畢竟讀書是為了成長,不是為了消遣。怎能像看電視劇一樣看書呢?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我覺得我的抄錄習慣的養成是因為
對於好看本子的熱愛啊
於是停不下來買本子啊
本子空在那裡好浪費啊
我喜歡讀書啊
在書本勾勾畫畫一些感人的,有啟發的,優美的句子
不行
我還想記住它們啊
那就抄下來吧~
因為似乎我抄錄的時候,更多的專註力是在於內容本身而並非文字的樣子~
那麼,
到底有啥好處?
個人覺得其實並不能這麼功利主義,很多事情本身就沒有太大意義。
只是我抄寫的時候,會想起書的前言後語,會想起那些情節,會回味句子。
我會覺得很安靜。特別!是旁邊放著音樂,簡直棒呆。
這個習慣也有好多年了。
抄多了,就會發現,有時候自己腦海里也能冒出很喜歡的句子。這些句子里就有之前本子里那些內容的影子。
聊天或者開導人的時候,我經常會用到:「我聽過這樣一句話」其實哪有聽過這麼多話,都是從書上讀到,感動到,並記錄下來的啊~
你要問我讀書有什麼作用?
我一樣答不上來,除了花了錢,多了一打紙,真沒什麼當下的好處。
但是長遠的影響,絲絲縷縷鑲嵌在你的生活中。默默的影響著你的氣質。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應該是我聽過最好的評價~
你有長時間摘錄的經歷嗎?
有!
大概從十年前開始的吧,一直持續到現在,並且會一直繼續下去。
是怎樣做的 ?
1 自己是個喜歡讀書的人,但是記憶力又不太好,起初開始摘錄是因為發現很多喜歡的段落和文字,自己看完就會忘,於是選擇抄下來供日後再讀。讀的次數多了,自然也就能記住了。人都不是超人,一般情況下,只讀一遍通常過了一段時間就不記得了。
2 我的摘抄本是固定的,不會隨便抄在紙上。一般如果在家裡,遇到喜歡的,就直接把本子拿出來抄上。如果是在外面,就現在記錄到手機上,或者微博上的內容就可以先截圖保存,等回家拿到本子的時候一起抄上去。
3 摘抄的內容很廣,從名著,書籍,到好的文章到歌詞詩詞都有摘抄。只要是符合自己當下喜好的,覺得寫的非常好的,都會記下來。有時甚至是在上網上論壇的時候看到一些人的經典言論,可能只有一句話,只要我覺得好都會記下來。
對你有何益處?
1 可以清晰的記錄自己喜歡的文字的變化。
年輕的時候可能更喜歡情啊愛啊之類的,或者一些雞湯類的內容。
長大一點後更關注專業性的東西,看一些專業的書和文章。(本人是傳媒專業)
再大一點看名著,看小說更多,雞湯也都是咸口的了。
從頭到尾翻閱自己摘抄的東西,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思想的成長。
2可以練字!
這點毋庸置疑,能明顯看出來自己十年前的字體和現在的區別,現在的更大氣一些。
每次摘抄如果你都用鋼筆寫,並且認真去寫的話,絕對對練字有好處。時間長了寫字的感覺就會上來了,現代人寫字的機會太少了。也只有摘抄可以幫助我們多用筆了。這點我認為藝人井柏然做的很好,最下面我有貼。
3對自己寫文章非常有幫助
我上面有說,如果不摘抄我們讀過的書很文章我們很容易就忘記其中的內容。
摘抄本身就是反覆閱讀的過程,如果之後還會經常拿出來自己讀一下絕對對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以後寫文章遇到類似的,很容易引用,也很容易提筆就來,不會覺得思維特別枯竭局限。畢竟所謂千古文人千古抄,摘抄本身就是自我練筆自我提升最好的一種方式。
時間久了,必然會讓你的寫作水平大幅提升。
如果是大量的反覆閱讀和閱讀加上長時間摘錄(降低了閱讀量)你更傾向於哪一種 ?
顯然是後者,我們都不是記憶超人,自己試一試就會知道那種方式會讓你真正獲得知識。任何事情在於堅持,真正的閱讀是需要做筆記做思考的。如果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單純的追求閱讀的數量又有什麼意義呢?讀遍所有依然是大腦空空。
藝人裡面,我很喜歡井柏然的手寫微博,筆尖上的躁動,和自己的摘抄習慣很相似。
他的字也是因此越練越好,想必也是因為某些話某些段落他很喜歡才會落筆去寫。
可以看出來也是一個很喜歡讀書,很喜歡思考的人。
希望對你有用
我的微信公眾號:星言說
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 謝謝
推薦閱讀:
※我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默念才能把文字理解,這是什麼情況呢?難道閱讀的時候人都是這樣的嗎?如何才能改變,提高閱讀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