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玩知乎,它能帶給你什麼?

你,是怎麼看待知乎的?它怎樣影響你的生活?


因為我現實中朋友很少,或者說聊的來的,有共同話題的,很少。少到幾乎可以說沒有。
看到朋友圈裡別人曬合照,他們有很多的朋友。
而我呢,剛看完一部電影,覺得很酷,可我翻遍了整個好友列表都找不到能給誰說「哇哦這電影好酷」,然後給他balabalabala一堆。

這一點都不酷。

知乎不能說有多好,帶給我甚至改變我什麼。但是我挺喜歡這裡電影話題里的一些回答,能讓我迅速找到共鳴,我感覺我不是一個人。

喜歡就夠啦,對吧:p


我在知乎的生涯完全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看」的階段。我認為知乎上的絕大多數用戶都沒有利用好知乎。如果你只是把知乎當作睡前無聊的翻閱讀物,那麼知乎就只能作娛樂消遣之用。但是如果你真想從知乎中得到點什麼,你得學會以下幾點:

1、知乎的真正作用,是告訴你,優秀的人的做事標準是怎麼樣的——當你僅憑自己的思考能力,已經無法突破現有的瓶頸的時候,這時候知乎就可以幫助你打開視野。

一個聰明人想進入一個領域,他會先問:這個行業中做得最好的人是怎麼做的?這就叫「後發優勢」,它可以幫助你減少自己的探索成本。

別以為小小的「標杆」沒有什麼作用,人類探索未知的所有困難,就在於沒有一個先行者告訴他們到底他們應該怎麼努力——如果你還在迷茫,不要自己瞎想,看看別人到底是怎麼做的。

2、知乎只是一個窗口,而不是全部的內容。

一個良好的信息收集者,不應該只是慶幸於眼前收穫的這一點點內容,而是去發現窗口背後的平台,或者說「那個更大的世界」。差距就發生於:當你看到一個非常好的內容的時候,你會不會去再多花一點時間去翻閱一下相關的書籍,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當我拿起一本書時,我會感謝知乎讓我遇到這本書,但是我知道:真正的改變才剛剛開始。

三流的讀者找樂子,二流的讀者愛收藏,一流的讀者不會滿足於只是粗淺地知道,他想知道更多。知乎是一流的資源網站,二流的內容網站,三流的娛樂網站。

3、認清現實:知乎不會改變你,知乎只是讓你「更自己」。

假設存在「信息勢能」這麼一個東西:如果你覺得眼前的信息足夠好了,那麼你就不會去繼續尋找,但是如果你覺得你想要更好的知識,你的「信息勢能」就會讓你逼近更好的信息。

知乎會成為你人格的投射,你關注什麼,你對誰點贊,都會朝著你原有的傾向(disposition)發展。通過網路,一個人可以篩選出和他「理想中的自己」最為匹配的信息——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只是在尋找自己的影子罷了,你終將會將所有自己不相契合的東西阻擋在心門外。

-

第二階段是「寫」的階段。

當你開始寫答案後,你的視角就會發生奇妙的轉換——從「讀者視角」,變成「作者視角」,你會思考之前不會去想的問題:這篇文章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點贊?他用了什麼排版使得文章讀起來如此舒服?我的下一個回答應該從哪裡尋找?……

1、從讀者到作者,從輸入到輸出,學習的方式在改變。作為內容的創造者,知乎是你前進的一個「起點」——你要為自己出題目,建立項目,為了回答一個問題,要學習自己沒有學過的內容,要努力地突破自己的邊界。總之,人越主動,就會學得越好。

回答問題的時候,會精心地搜索、整合一下相關的內容,至少把下面的主要回答看一遍,避免與其他答主內容重複。慢慢地學會如何去查閱文獻,如何去修改答案,如何去面對人生的第一份正兒八經的事情。

2、知乎的答案不僅是寫給別人看的,也是寫給自己看的。

作為一個答主,我們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把自己暗地裡的小情緒藏起來。但是把自己的東西公之於眾的人事實上是很慘的,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有時候你會被評論區犬儒的情緒影響,覺得寫什麼都沒有什麼用。

反饋也許很重要——你需要不斷地根據贊數和評論去改進自己的答案——但是什麼是更重要的東西?你自己的原則。一個不知道絕對方向的人,一定會淹沒在反饋的海洋里而感到迷茫。對於我來說,知乎不僅僅是我尋找大眾興趣點的一個實驗基地,也是我記錄自己心路歷程的一個工具,我認為這是我更重要的出發點,我不可能讓別人毀了我自己。

3、花那麼多時間、精力去運營一個賬號,只是希望關鍵的時候會有用處。

迄今為止,知乎仍然是我的一個未完成的實驗。我不知道知乎有什麼用,但這是一個機會:我所相信的是,最幸運的人,是那些最會搞事的人,是那些願意嘗試的人。

當其他人還在為自己的前途掙扎的時候,你又能做什麼,和他們一起競爭嗎?在中國,無論你做什麼,都有無數的潛在競爭者,你拼不過他們,你需要建立自己的壁壘,最好讓別人意識不到你在製造自己的壁壘。室友還在刷知乎、刷微博的時候,你在寫答案,你在思考,這就是壁壘。

-

你問我「知乎到底有什麼用?」對於有些人,我感到真的很無力:你說了一大堆,他說你做人累不累,做什麼事情都想著要「有用」,這樣有意思?

所以,知乎的用處再大,也只能你自己去發現,別人幫不了你。它能帶給你什麼,取決於自己的眼光和澆灌。


我是個軍人,整日被困在一艘幾千噸的大鐵盒子里,自由對於我是渴望而不可及的美好,而手機就是我窺探這個世界的舷窗,可我是軍人,骨子裡的自干五屬性讓我對像某易某浪等等里很多的評論和看法怒不可遏,但再有道理的反駁也總是被更多幼稚的叫囂掩蓋,知乎對我來說是詩和遠方,在這被頂在前的永遠是最理性的聲音,即使是反對也有理有據,毫無邏輯的嘲諷會被更有力的反駁扳倒,噴子們的無腦謾罵根本無處發出聲音,這樣理性客觀的和不同意見之間的碰撞就是知乎最吸引我的地方,同時及時的提出問題並分析問題也是我們應該學會的方法。
可知乎在我身邊的人中普及似乎不是很高,轉念一想這或許就是知乎能維持理性的原因吧,當水軍湧入知乎的時候可能就是噴子漫天廣告遍地(如微博一般)的時候,希望知乎在尋找盈利模式的時候可以兼顧,願那天來的晚一些。

最後說說感受吧,
在部隊的日子很枯燥,每天早上有空時刷刷日報看看大家抖的機靈,寫的所知所學或是經驗感悟是我很滿足的時候,雖然有的人很裝x有的人很欠打但大都是他們真實的經歷,人生,感受,很可愛,很羨慕他們的故事,有時我想我的人生或許也就這樣平凡拘束著度過了,可身後保衛的是這樣的人們和他們的人生,那犧牲的一切就開始有了意義。

p.s1答主已經退伍所以也不避諱暴露自己的「身份」了,想必大家致敬的也不是我,而是我曾經所在的集體。
2 即便我已經退役但我想在不泄密的前提下讓更多的人了解部隊,認識部隊,我覺得這是有益的,因為矛盾和衝突往往都是建立在不了解的基礎上的。
3我不了解全軍但我曾所在的單位已經允許在遵守某些條款的條件下適時開放使用智能手機了


我是大一的時候開始玩知乎的。
那時候特別迷茫,在一個不合群的地方,更加看不見未來。
我是個異類。

我不在乎韓劇哪個更好看,不關心誰和誰撕逼,我也不了解名牌不名牌。
我只是想找個地方呆著,想知道一些過來人的看法。
或許就是知乎的發現更大的世界吧。
於是我來到了知乎,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一天十四個小時的玩手機時間,我十四個小時玩知乎。
像是渴了好久的人,我差點嗆死自己。
還是很迷茫,和舍友格格不入,被欺負,然而沒有勇氣。
只有在知乎上我才能有一點點喘息的餘地,我喜歡看別人討論國家大事,我喜歡看別人分享自己的經歷,難過的不堪的過去,但是已經爬起來的現在。

我想知道我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才讓我一直在深淵裡呆著爬不起來。
看了很久很久。
我現在還記得那個答案,他說不要怕。
於是我去表白,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好結果,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喜不喜歡,我只是想要一點點的改變,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變化。

表白,三個月後分手。
想要改變,於是去跑步。
第一次跑步,四千米,一周又放棄了。
在知乎上看到很多人都遇到了朋友。
我很迷茫,我的朋友呢?
加群,閑聊,太無趣了,又退出。
遇到了很多人,對我好的,不對我好的。
想要勾搭,之後又發現沒什麼話,大概是太積極了吧。
小心翼翼,他們可是很厲害的。

又開始刪人,因為很失落。
好像朋友沒那麼容易找到。
在某個大v的評論下遇到了第一個朋友,那個朋友剛開始很積極,我很內向,她不知道說什麼,就一直講八卦。2333
後來發現是一個很好的人。

因為對朋友的標準太苛刻,所以也刪了很多人,沒話說,失望,就刪了。
當初的回憶,放在那裡就好了。

剛開始一個人都沒有的微信,也漸漸多了起來。
加了一個健身群。
伴隨著我分手,戀愛。暴食,減肥,胖,瘦。
裡面的人從陌生到熟悉,人來了又走。
還剩下一些人。
一直都是那些人。

在這段期間,我開始改變,匿名寫下第一個答案,發現有人贊我。
不匿名開始寫答案,發現可以幫到別人。
原來我可以幫人。
在這段期間,自己也開始關注減肥的心理。
開始鍛煉,也開始改變。

知乎給了我一個視角,我要對自己負責。
我可以的。
先改變自己。

今年開始接觸無氧,遇到了一個更好的自己。
還是迷茫,但是謝謝知乎。
有很多人在裝逼,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分享。
就不知道你看到的是什麼。

對於我而言,那些成為我想要成為的人告訴我,是有可能的。
是可能的。
只要我願意,對自己負責。
我可以的。

而我現在也做一個分享者,可能很不起眼的發現,也是可以幫到別人的。
我在路上了。

總有些希望執在前人的手中,照亮後來人的路。
當你孤獨時,回頭一看,才發現是接連不斷的火把,不曾黑暗。

我經歷過黑暗,而如今的我想成為照亮別人的光。
大抵如此。
—————————————————


不用私信了,答主不加人了。


讓我學會了魔法……
讓我學會了使用TG一詞……
讓我看到了更多秀智商然後被反殺的實例……
讓我讀到了比故事會上更多的故事……
讓我見識到了如何利用虛假信息成為大V……
讓我學會用藥丸和吃棗藥丸……
讓我了解到如何秀優越……
讓我明白了腦子是個好東西,可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道理……
讓我學會了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謝謝 @6666 的提醒)
讓我懂得如果靈活的使用瀉藥……
也讓我看到了一些真實……
也讓我看到了一些溫暖……
也讓我感受到無私分享知識的氛圍……
也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
也幫我建立了比較健全的三觀……
也讓我拋棄了不是對就是錯的理念……
也讓我學會更好的與世界相處……
也讓我感受到了思想的交鋒……
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也讓我更好的學會了尊重一些事物……
也讓我內心的迷惑解決了一些……
也讓我了解綠教,反對綠教(謝謝 @我持盾 的提醒)……
也讓我更加的幽默風趣……
也讓我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人
也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生活
也讓我遇到了可以交流的朋友們……謝謝
加一條,也讓我在意版權問題,尊重別人的成果,侵刪O(∩_∩)O

這便是我身為一個準大學生加入知乎不到一年的感觸,我和很多其他知乎er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但他們中的一些人成為了我奮鬥的目標,而且這些目標比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更真實,我覺得這對我作用最大

共勉(雖然還是收不到多少贊)?笑話

破50贊了,承蒙各位父老鄉親抬舉,鄙人謝謝了
過100了,驚到了……

該睡覺了各位,明天再贊吧,熬夜對身體不好,早睡早起身體好哈~(≧▽≦)/~

天了擼過500了……我都不知道說啥了……
謝謝各位,夏日注意防晒蛤!呱

700…………ヽ(*。&>Д&<)o我要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了……-_-||
800……點贊有毒,似乎到整百就很一顆賽艇和
印吹絲挺……

1k……我已無力,兩天看著贊數一直在長,自己心裡很高興,也沒能力做什麼,就只是寫寫自己的感受,竟然收到那麼多贊,每個評論我也都回復了,謝謝各位看的起小子我(*ˉ︶ˉ*)[抱拳]

版權歸陶華碧所有,侵刪


對我就兩點,一是消耗一些沒法坐在電腦前集中打遊戲的碎片時間,二是滿足下我好為人師的裝逼需求。


人生是一次單程旅行,無法回頭,我只能走自己的路。

有時候,不免覺得單調無聊。

所以,很好奇別的路上都有怎樣的風景~


朋友。



給我帶來了很多碎片化的知識,以及每天必看的瞎扯-如何正確的吐槽,尤其是後面這個,因為 N 年以前還在 BBS 年代的時候,我的個人版面就叫扯淡,哈哈。
但是這個其實沒什麼用,只是休閑。


給我帶來了稍微寫點東西的習慣。
從最開始的只是看知乎,到大概兩年前寫下第一個回答,慢慢的培養了一點寫東西的習慣。
再回過頭去看自己的第一個答案,簡直沒法看。
高中語文不好,作文更是很差,高考之後更是沒寫過什麼東西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因為知乎又重新學習寫一些東西,自我感覺還是有點進步的。
兩年時間寫了 34 個回答,被編輯推薦收錄了 10 個,也算是一種肯定吧。


更大的肯定是有時候幫助到了別人。
我自己在從金融領域轉互聯網領域的時候從知乎了解到了很多相關知識,所以後來也一路分享自己的心得。
不時會收到知友的諮詢,有時候過段時間會收到對方的感謝,認為我的分享對他/她職業發展很有幫助。
這個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認識了很多牛人和朋友。
比如說有的是知乎上的各路大 V,如果我是三無用戶,沒有分享一些東西,積累一點信用的話,估計對方是不會理我的。
比如有的是業界知名人士,作為一個行業新人我居然也有機會聊幾句。
比如發現我們公司某個大 manager 也上知乎,哈哈哈哈

雖然很多還只是網上聊聊甚至只是私信了一下或者加了個微信什麼的,但是通過分享自己的知識,能認識這些牛人也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

還有就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會有人先從知乎或者別的地方看到我寫的東西,然後再認識我,也還是有點小虛榮的,哈哈。


其實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寫東西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寫東西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懂的實在太少了,所以不得不查很多資料。
雖然寫的東西還是挺差的,但是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
Airbnb 的聯合創始人在跟斯坦福學生講創業課的時候提到過,不管是在大公司還是中公司要做到管理層,要麼需要很強的公開演講能力,要麼需要寫東西的能力。
公開演講的能力不好練習,寫東西這個相對好練多了,還有這麼多編輯(讀者)幫我挑刺提高呢,多好的事情。


因為我身邊沒什麼可以經常一起吃飯的朋友。

~~~~~~~~
所有點贊和評論的道友都握個爪!
知乎還是給我帶來了很多歡樂的,是個挺不錯的讓我來吐槽我的生活和經歷的地方,看看別人的經歷經驗也挺好的。

我不知道傳說中「從前的知乎」是什麼樣的,據說乾貨巨多大V很強用戶素質也好,開放註冊以後抖機靈啊釣魚啊越來越多了,但是我真的挺喜歡這樣的知乎,吃飯時最好的朋友。


我是在微博上各種營銷號上知道知乎的。
來知乎之前,我還在微博上關注著幾百個營銷號,刷微博看段子看的不亦樂乎。
後來發現一些營銷號經常有知乎上回答的截圖,大多是抖機靈的答案,覺得挺好玩,就註冊了。
最開始很長一段時間是不上知乎的,因為最開始我非常單純而且裝逼的選擇了關注物理,生物,科學,音樂,美術這種學術類的話題,那時我還沒有上大學,自以為自己學習挺好的,挺聰明的。
所以那個時候點開知乎都是各種看不懂的高端問題,尤其物理生物啥的,問題描述裡面十個字有八個字不知道講的是啥。
後來開始慢慢關注一些文化,道德,社會,大學,化妝一類大眾的話題,內容才終於能看懂了。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知乎的各種答案給我最大的影響是讓我看到了更豐富的生活。
這裡的人年薪幾十萬幾百萬,他們覺得幾百塊的衣服很便宜,他們可以隨隨便便出國旅遊,他們好像學什麼都一學就會,他們要做什麼事總能堅持下來。
我就突然開始覺得,自己以前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太渺小,眼界還是太短。

後來看的多了,發現其實只是因為知乎的用戶群體大多是中產階級及以上吧,所以才有這種學歷最低211,年薪不過幾十萬的都不好意思說的現象。
放眼全國,這些人終究是少數。
但至少給了我拚命的勇氣,給了我努力的目標。
或許最終我也達不到人家那麼優秀,但只要比我最初要優秀的多就好了。

並且在知乎上最大的收穫是竟然有粉絲啦~
雖然到現在只有700連小小V都算不上。
可是最開始答題的時候我根本沒有想過竟然會有人點贊同,畢竟前面很多幾千幾萬的贊的答案了。
更沒有想到有人會關注自己,會給自己留言。沒想到 有一天自己的答案也可以有好幾百個贊同。
這真是超級意外的驚喜啊~


這問題好有趣,一下把我拉回了15年初。

那時 大白 剛上映,我第一次線下與網上認識的男生見面。我對他有些不明的好感,但後來聊天時,在對感情這個話題中產生了一些分歧,我記得他跟我講,讓我上知乎看看,他喜歡王諾諾和倪一寧這種女生。當時我手機端還只有知乎日報。

彼時傲驕如我,一臉不屑地告訴他,切,我就是我,我不會去改變自己的本質,我不羨慕別人。/笑

當然我不服氣地下了知乎,刪了他微信。我從來都是在哪跌倒馬上必須找杆子爬起來的人。嗯我也就是這麼小心眼哈哈。我就不@你了,反正你也關注了我。

知乎一下子吸引住我了,因為我第一次看到在網上碼的字後面還特么有參考文獻,當時就震驚了。後來知乎上的那些認真,理性,共情,淵博,深深吸引了我。

後來開始自己寫東西,也有了自己的一些關注者。我覺得在這裡我收穫最大的,反而是

將自己看得更清楚。

在知乎學習系統知識不現實,但能明白自己能從哪裡開始,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吸收了各樣的三觀,從喜好分析了解了自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每次發言,寫答案或評論,漸漸了解自己是真懂,還是在發泄情緒,是什麼東西讓自己產生了什麼情緒。
看到了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多了太多自省。
看到了太多別人的人生,從感性羨慕到懂得分析背後的東西,對自己想要的也愈加明朗。
以及經知友提醒發現自己長得像王思聰。。。ˊ_&>ˋ
我恨你們。


不過,最大的改變還是
在這裡,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謝謝那些無私分享的人們,通過他們的文字,我才不似無頭蒼蠅般亂撞。那些轉行經驗,書單,技巧,真正地為我的生活帶來了價值。工作第二年,終於清晰了自己的定位,薪水也翻了倍。

雞湯熬完再扯兩句,至今對知乎的粘度沒有以前高了。一是需求少了,二是懂得了

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


《金瓶梅》里有這麼一段兒:告發王六兒和小叔韓二通姦的時候,市井鄉民群情激昂振臂高呼,其間有個老頭高喊:"叔嫂通姦,兩個都是絞罪!" 這時鄉民用胳膊肘懟了懟老頭奚落道:「喲,您老人家深通律條,這小叔養嫂子的,便是絞罪。那公公養媳婦的,卻是什麼罪。」 後麵包袱一抖開,您就看到,這個正義滿滿的老頭,正是爬了三個兒媳婦的陶爬灰。我就想起幾個知乎網友,口誅筆伐我中文不好英文也太差,只因為我答案里混了一個英文字sarcasm,以區別irony,satire。啞然失笑點進主頁一看,英語90多分,咬著牙高考考了120。還有大批不懂行業規則的人盲目點評大學專業。明明連英語工具性的基礎技能都沒掌握好,就先來說英語專業的工具性low,而搞不low的語言學和文學研究又沒用。還有啊,嚷著要把王六兒和韓二送官的潑皮街坊鄰居,是勾搭王六兒失敗,現在趁機告發見義勇為呢。《金瓶梅》何以成為世情小說巔峰?它把人的生活寫到了極致。

知乎不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因為碎片閱讀。知乎不是學習經歷的地方,因為真假難辨。但真要說學習到了什麼,那就是了解了社會形態吧。知乎讓我看到了真實的社會形態和人的形態。

原先以為知乎不過是個社交網路,但馬上就發現,虛擬世界比現實世界更現實世界。網路匿名的保護傘更讓人暴露了沉默禮貌的外表下的真實面目。

社交媒體的留言,本質上是一種一次性社交。人人都可以口無遮攔地表達,不用顧及對後續交往的影響。但這樣很好,這种放肆可以讓我清醒地了解到人與人之間如此不同的觀念,了解到階層和生活的撕裂。

和沒理想的人談錢,和沒錢的人談理想,
和追求「有用」的人談「喜歡」,和追求「喜歡」的人談「有用」,
跟生存的人談選擇,跟選擇的人談生存,
跟「迷茫」的人談興趣,跟談「興趣」的人詢問「迷茫」,
跟孤獨的人談「與自己相處」,跟專註自我相處的人抱怨孤獨。

這個世界,人和人是不會實現真正的相互理解的。

當你說,文學是有框架、標準和門檻的,會有人跟你說,不過是文人妄想過多。

當你說,外語專業是研究語言、文學和文化的,不要當成一門工具,會有人跟你說,英語不當工具當啥,當爹?

當你說美國生活哪裡好,會有人跟你說,你被洋大人C爽了。

當你說,選擇留學只是學習選擇的一種,並不神化,會有人跟你說,我好容易LSAT140考上了JD,你們這些留學生都是富二代,你們有錢談【選擇】,你們不眾籌資助我學費就是自私:http://m.weibo.cn/3177527181/4110492328525931

當你說生存和選擇的艱難,會有養尊處優的人說,是你不夠努力。

當你說任何事,只要是他人或不可企及(或高或低)的一種狀態、或不同軌跡的思路、或不包括他的一個圈子、或一種沒能【讓】他看懂的表達方式,總是會有人反對+沒有幫助並且在評論里告訴你的。這是發現了所在的社群【不同】,勉強地用反對維護著最後一點自卑的存在感,是阿蘭·德·波頓講的身份危機焦慮(identity crisis)。

不少同學說知乎是個毀了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地方。我倒覺得知乎讓我看到了很多社會學裡的活例子。

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里引了休謨的《人性論》(1739):「產生這種妒忌的不是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遠遠不成比例,反而是我們的互相接近。人們也許會以為越是不成比例,則在比較之下所感到的不快必然越大。但是我們可以在另一方面考慮,遠遠的不成比例,就切斷了關係,或者使我們根本不與我們距離很遠的人物比較,或者就減弱了比較的效果。」 妒忌可能不是核心,核心是一種看到別人很好而自己不受關注的身份焦慮。同樣是英語專業,你學的那麼開心,老師文學水準高,而我讀的這麼無趣,我一定要反對你。

知乎"變成"(本來就是) 大眾論壇挺好的。這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真實的一面。雞同鴨講,夏蟲不可語冰,五十步笑百步,這些本來就是語言交際的常態,只不過面對面的交流中有很多禮貌的沉默罷了。至於為什麼會有這些聲音——知乎讓我直觀地看到了所謂的共同體的邊界,「社群」之間的巨大鴻溝,還有community這個詞的複雜性。

了解這種社會形態,明白我們的社會對【不同】的包容度很低,明白簡單地貼標籤的愚蠢,知道今後該有的發展方向,是我在知乎、社會語言學、文學同時學到的東西。太多現象與理論,是知乎讓我看到了活例子。

—————————————————————

還有,有關英語專業 / 語言文學類專業的種種問答和討論,也讓我了解了這個社會對這個學科和領域的尊重程度,了解了今後我教的學生可能持有的種種觀念。了解這些語言觀和語言意識形態,我明白了今後工作的難點。


錢。

玩豆瓣的時候文筆稚嫩不成形,偏偏有野心,為了掙一百塊錢,通宵達旦熬那兩千字,不停寫,不停改,縫縫補補,殫精竭慮,嘔心瀝血,錢到賬的一瞬間,沒有多少喜悅,反倒委屈得鼻頭髮酸。

而今,慢慢摸索到了一些寫作門道,值乎諮詢收入破2k,也因了這個平台,我接到一些約稿,零零散散賺了些碎銀子。

拿著這些錢,我給自己買了一塊ck手錶,那是我三次去專櫃問價,都沒能下定決心的款式。

開心得直在床上嗷嗚打滾兒。

以及,愛。

現實生活中我沒什麼朋友,嗜好寥寥,交際圈狹小,抑鬱情緒紊亂交替。前陣子差點邁不過去了,在知乎寫下一篇文章,詳述了心路歷程。

當天夜裡,私信被無數陌生人的好意填滿了,一封一封看過去,都是些灌滿了奶和蜜的勸慰話語,對於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陌生人,他們真心實意的關切,讓我感慨自己何德何能。

另外,我幾乎每天都熬夜至凌晨,而一旦在深夜寫下答案,無論夜幕低垂到幾時,評論里總有人跟我道晚安,或者佯裝慍怒「可樂你怎麼還不滾去睡覺!」

這是我在現實交際里無可訴諸也無法感知的細碎關懷。

每一次被抓到現行,我都會笑著,無可奈何地回復他們,

「好啦好啦,我這就去睡。」

前天,在充斥著宣洩,叫苦,質詢,駁斥的值乎諮詢里,有人向我提了個問,點開一看,上面寫著,

「請你喝杯檸檬汁。」

我愣了神,囁嚅許久,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只好訕訕地,跟那頭陌生的他道了謝。

曾在知乎看到一位母親說起帶自己的小孩子去寺廟,小姑娘拿了香,認認真真地虔誠許願,

「祝菩薩天天開心。」

就想,那位陌生人施予的好意亦是如此,不願索取,不求回報,只是簡簡單單幹乾淨凈地,希望你好。

我當然比不上菩薩,但我喝了兩杯檸檬汁,也跟菩薩一樣開心。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到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一種活著的態度,一個不願意無知無覺,不願意機械重複的人,總會有所感受,也總會有所表達。
——楊麗萍

2014年,那年我高二。那天有一節語文課,老師給我們讀了這段話。記得當時我在偷偷改試卷錯題,聽見這段話猛然抬起頭,似乎在那時我才開始感受語速的變化,感受空氣的流動,感受草木的盛衰,感受雲雨的翻湧。

2014年,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知乎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上面有很多很精彩的問題和很精彩的答案。當時註冊了一個賬號,那時候我的第一個ID就是張鋒鏑,還記得那天晚上我在首頁看到了一個好像是叫「有哪些有意思的淘寶商品?」這樣的問題,那幾個答案一路看下來,旁邊開著淘寶一直搜不一樣的關鍵詞,還一邊給同學截圖哈哈大笑。後來因為高中課業繁忙不了了之,沒時間上,這個賬號荒廢了近一年時間。

2015年,高考完之後的我在北京自由行,在北京地鐵站里看見知乎投放的大幅廣告,伴隨著地鐵的轟鳴,我重新記起了這個社區的名字。回到住處,從app商店裡把知乎下載下來,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之前我一直以為人生是一條兩面是黑色隔板的路,只能仰著臉才能看見天,低下頭才能看見地,以為生命只有這麼簡單。但是來到知乎社區,看到每一位用戶的字字珠璣,讀到每個人鏗鏘有力的話語和擲地有聲的文字,有時甚至能感動到落淚。

與每一個優秀答案的相遇都像是一次重逢,因為自己靈魂里曾經也有這樣的衝動,這樣的感觸。當曾經有這種衝動和感觸的軀體見到昔日的自己,便產生了共鳴。

當意識到人的一生不可能兩邊被木板所遮擋而是會有怡人的風景時,我的人生已經改變了。

打遊戲可以刪檔重來,玩社交軟體可以建好多小號,這都是我們意識里想要擁有多於一次的人生的慾望的體現。然而很遺憾,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而對於我來說,知乎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能夠在有限的人生中找到無限的可能性,看見別人的同時看見自己,雖然人生本是如此。

如果說地球是一片森林,那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棵行走的樹,穿梭於四季的變幻,行走於自己的榮枯。我們觀賞花開花落、樹影婆娑,也見證細雨潤物,雁去無痕。我們觀照別人的生長,自己也是別人的風景。


來到知乎的契機是曾經的一份工作.
坐在身邊的大光頭問道: "誒你有沒玩知乎?"
我: "呃,沒?"
大光頭: "達達!給他邀請碼!"

然後我就迷迷糊糊加入了知乎.

當時上來一看,滿屏都是乾貨,各路大神齊飛.
嘗試認真答了幾道題,風平浪靜贊數為零.
然後我就明白了,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還得跪著繼續修鍊.

這一修鍊,就是2年.
身邊已不再是大光頭,工作一換再換,離對遊戲的夢想越來越遙遠.
期間零零散散寫些東西,贊數不過寥寥200.

直到某一天閑來無事打開知乎.
那時的知乎,已不再是大神齊飛的時代.
各路人馬爭鋒出現.機靈,吐槽,段子,故事,雞湯,比慘,炫富,爆照.
與一開始的知乎相去甚遠.

那時看到個問題,心中回憶湧現,索性一答.
依然記得,我從天亮開始寫回答,寫到天黑還在反覆編輯,修改措辭.
因為那段回憶,在心中思緒數年難以表露.

寫完,發布,睡覺.

第二天,被手機震動驚醒.
那種震動,令我懷疑身邊放了一支震動棒,可我是個男的.
打開手機,刷開手勢密碼.
屏幕上顯示" 500 人贊同了問題【********的體驗?】"

那天,我手機沒停止過震動.
而我則打開電腦版知乎,每一條評論每一句話都不漏過,一一回復.
記得其中一條評論 "答主你這回答的評論數比贊數還多啊!"
幾年來的親身經歷,突然得到一群陌生人的認同.那種感動從未有過.

從那時開始,我認識了不少知乎上的朋友.
慢慢的開始寫點新的東西,開始有人搶沙發.
慢慢的在寫故事之餘.抖點機靈,吐點兒槽,反些雞湯,爆幾張還算能看的手照.

現在我也還是個平凡的人,沒什麼V,沒有乾貨,沒什麼錢,懷念最初那份對遊戲的夢想.

但心中那些思緒已久的話.至少還有個地方能寫出來.


首先能搜到一些專業的知識,各行各業都有,總會有一些專業大咖來做解答。歸根到底是能學到東西;
其次,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廣泛,知乎上基本上已經涵蓋了興趣內容;
再者,想結交一些小夥伴,不必知道真實姓名和身份,僅僅作為溝通聊天的小夥伴~~~


知識^_^
學習使我充實。
學習使我快樂。⊙_⊙


2013年,我想了解一下啥叫社區推廣,就在導航上胡亂點進去幾個社區,分別認真註冊了帳號,開始研究社區類型...

結果第二天,還沒等研究到貴乎,我又覺得我對社區推廣沒興趣了....

是的,我就是這麼的說風就是雨,打雷之後就天晴....

2015年的一天,BOSS讓我解決一個問題,同事建議,去看看知乎吧....

我就去註冊,發現,咦,我竟然註冊過...

於是我找回密碼,看了幾篇首頁推薦...

恩,都是字...
好吧,起碼相關,看下去吧...

第二天,無聊,去那個什麼乎再看一點相關的吧...

第三天,無聊,再去看一點不相關的吧...

第四天,不忙,刷一下隨便看看...

第五天,又忙?!管他呢我要抓緊刷幾下...

原本,我以為在這裡,擅長點贊,收藏夾竟然也按類收藏,那麼我作為瀏覽用戶的價值也就完成了。

作為純瀏覽用戶,知乎給我的是:

「答案不止有一個」的快感以及給了「世界上不只我一個」的認同。

作為知乎用戶,我想今年我是不是可以體驗一下「回答問題」這個功能...

知乎看了那麼久,也許我沒有專業知識,但我認知的這個世界,體驗過某個經歷的感覺,會不會也有人想看看?

...

從三月份開始較為頻繁答題至今。

也許就是一種表現欲,我承認。

知乎激發了我並給了一個表達的出口,感謝。

我作為一個非乾貨輸出者,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知乎的平台也能收到似乎不是很相稱的關注,吃驚之餘,充滿感激。

我不能確切的知道你想要什麼,但在給你答案之前,在問題下面我已經重新認真核對了自己,給出一個起碼有誠意的答案。
關注的人很多,吸引眼球的一千種方式都默默想過,但都棄用了。回答一下別人,記錄一下自己。寫不讓自己臉紅的答案,我要一直堅持下去。

作為答題者

在知乎,我整理了曾經,鞏固了剋制。

最後

生活中的我,依然在生活。


也許知乎的意義就在於,它給旅行愛好者們七大洲四大洋,給喜登山者三山五嶽,給摩登女孩各種變美法寶,給文藝青年無數清新詩行。

在這裡,你只要把自己喜愛的標籤翻個牌,立刻墜入時光隧道,進入最愛領地。

在你感興趣、喜愛、擅長的這片天地里,很容易汲取有趣新知識,發現更大新世界,乃至結交同好,言談甚歡,同路而行,深夜把盞,悲喜與共。

拿我自己來說,可能就是,喜歡了很久的文字的主人,「本來還在遺憾從沒看過動態的你,未曾想卻直接收穫了面對面的飯局。」 :-D


推薦閱讀:

如果要為劉看山做一道菜,你會做什麼?
怎樣畫好劉看山?
為什麼很多人用很長的時間來分享知識?
為什麼知乎不舉辦類似 TED 的活動?
如何看待「知乎上都是裝逼犯」這句話?

TAG:知乎 | 閱讀 | 社交網路 | 知乎社區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