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超過 1000 本個人藏書,是種怎樣的體驗?
替我爸答。
我爸常說,這些書以後都是你的,你想怎麼看怎麼看。
所以也可以說是我擁有上千本藏書嘛^_^
這是我們家二樓的過道,老家和他辦公室的很多書還沒搬過來。我們家最誇張的時候到處都能看到書,連廁所抽屜都是。
我爸就是一普通的大學教授。他的愛好,每天就是看書,最近年紀大了還多了個攝影。雖說他的專業是經濟類,但他在五十之後,主要研究越文化,王陽明,中國哲學。最近好像還拿了一個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關於會稽山文化……當然世上大牛有很多,我爸不過是個普通的文化人,但是在我眼裡他就是我的偶像。我看著他這些年一步步研究,到實地探索,每天都是看書、寫書,他付出的努力,都是為了他熱愛的事業。這是很多人一輩子做不到的,我爸常和我說,做學問,最重要的是毅力。哪怕你現在做的事只為謀生,也要相信有一天,你可以研究你真正熱愛的。
他做到了,我為他驕傲。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我爸特別支持我買書看書,這方面從來從來沒有受過什麼金錢限制,我甚至都沒有概念,只要有看中的很理所當然就會和爸爸說;二,我爸會限制我買書的種類,而且會過目我要買的書,如果他覺得太淺、太幼稚或者不符合我的年紀,他會勸我不要買。我都挺聽我爸的,因為實際上我從小買書的時候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這本書我們家裡已經有了……
我爸現在也時不時買書,有時候因為他在搞研究,一天家裡會有幾次快遞。報刊雜誌他幾十年前就開始訂閱,一直在更換,印象較深的是前年他棄訂了《南方周末》,說是越來越沒意思了。這本報刊,他從我初中一年級就讓我閱讀,現在想來其實有點誇張。不過我爸在我還不成熟的時候為我做出的決定,現在想來基本都是正確的。
他說在大學的時候知道了《讀書》,這是我們家數量最多的雜誌,也是我爸唯一遲遲不肯轉賣的雜誌。每年購買的新書,他有許多都從該刊的書單上得知。
對我來說,我爸就是我的男神。無論是他對於學術的追求,還是他閱讀量的廣度和深度,我不知道我這輩子可不可以追趕到。他的精神領袖是哈耶克,他看詩詞文學,也看量子物理。他算得上半個古典音樂發燒友,買了一柜子的CD。
最後正經回答下…擁有上千本藏書是怎樣的體驗?
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偷炫一下我爸的朋友圈畫風
曾經問他要不要開個公眾號,他說不要了,他平時寫的、拍的東西不過為了自己開心,想到則與他人分享罷了。
再補點兒我爸的事兒吧。偏題哦,大家可以忽略。。。
小時候誰都有個叛逆期,我爸呢屬於挺不在意那些浮誇的東西,這樣一人兒,所以直到我初中,他還是騎著一輛破自行車接我上下學。據他說,我出生的時候,自行車就有二十歲了。他一直不換,也只是破了修。
當時大家都有些攀比的心思,我在學校被人嘲笑了,有點不愉快,就挺抵觸我爸爸來接我的。那時候我羨慕別人家有司機,開名車。
我覺得我爸都知道,但是他從來不明著提起。他那麼聰明的人,大概明白得很,有些道理,在成長過程中,閨女自然會領悟。
有一天我在一個爸爸的朋友面前一不小心表露出了這種心思。我到現在都記得那個叔叔和我說的話,他同時也是我好朋友的爸爸。他說,你說,是像這樣有錢但從來不著家的爸爸好,還是像你爸,每天來接你,又很勤懇做學問的這樣一位學者好?
現在我在台灣讀大學,時不時會懷念起爸爸騎自行車載我在城市裡溜達,和我散步聊天的日子。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分享音樂,他聽我聽的許巍,我聽他聽的莫扎特。可能有些人沒法相信,我們散步聊天的話題,從政治體制,到宇宙星空,爸爸總是有比我成熟的觀點,又能夠尊重肯定我的想法。
我念書從高中起,一直讓爸爸媽媽失望,不過現在努力重新開始,我們都相信不晚。我爸媽讓我也夢想做個大學老師,希望能做自己喜歡的研究,有物質的保障,不受世俗過多煩擾。
我爸媽也挺浪漫的,感情特別好,當大學老師認識的,自由戀愛。這幾年老是出去遊山玩水╮(╯▽╰)╭我好多餘哦哈哈哈終於又有機會炫耀媳婦的書架了!
家裡的書很少有全套書,除了卡夫卡全集、劍橋的世界現代史。
什麼體驗?
1. 兩個人經常五六天不出門在家讀書,邊讀邊聊,結果總有說不完的話。
2. 藏書多什麼都不能說明,只是藏書多而已。
3. 很多書,根本不值得放在書架上。需要定期扔掉一些。
4. 目前已經主要在kindle上讀書。這是大趨勢,而且做筆記、便攜上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5. 目前主要藏書是英文小說、文學、宗教、哲學類書籍。數量很少的「實用類」書籍都是我的。唉。
6. 讀書多的人一定要關注執行力。切忌思考過多而行動上惰怠。這一條是自勉。
7. 讀書只是學習中一個環節而已,不可缺乏但是只是一部分。讀完之後,更重要的是思考、總結、聯想、寫作和分享討論。閱讀、包括學習,都是為行動服務的。
謝邀。
我在無錫和上海的兩個住處,應該都有超過一千本書吧。
我父母從小對我別的事稍微會控制,但買書事上,不會有二話。
偶爾也會有「這次期中考試只要考雙百就給你買大部頭」這類。
加上朋友也知道我喜歡書,要送就是送書。所以積少成多。
體驗?
——跟許多家裡書多,而且愛讀書的人一樣,書會放得家裡滿處都是。枕邊、洗衣機上、案頭、寫字檯上、洗手間衣架上。俯拾皆是,當然會被老媽罵。
——跟許多家裡書多,而且愛讀書的人一樣,不會將書架擺得多整齊,最多大致分個門類。
——假期,尤其喜歡坐在儲藏室里讀書。周圍全是書,背靠臂側都是書,信手拿就是一本。背靠著書架坐在地上看書的快感次之。
——有種奇怪的能力,即,「基本記得哪本書在書架或儲藏室的哪裡」。別人會覺得很奇怪,因為既無索引又無編次,完全是因為看書看得順。
——雖然書多,但基本不肯借書。為了怕被借時的尷尬,基本都不帶朋友看自己的書架。我認識許多愛書人都是如此。有個朋友,父母擅自借了他本書給親戚,他跟父母差點吵起來。
——書況很兩極分化。有的翻得極爛,有些簇新。經常會在儲藏室翻書時,「哎,這不是某某書後面翻爛掉下的那十幾頁嗎?」就跟撿到寶似的。
——書很重。是真的重。我2012年離開上海時,書裝了十六個大箱子,非常重,推到樓道口真是要斷氣。後來的經驗是:
世上兩個東西,似乎輕,其實重。一是水。一是書。
——去志同道合的朋友家去時,大家可以不拘禮,而且彼此明白。
往地上一坐,人手一本書開始讀,讀著讀著目不斜視說幾句話,可以這樣折騰一個周末。
因為知道人家不肯借,也不為難人家,看爽了算。
——以及最重要的。
一個人的讀書習慣乃至內涵,是可以從書架上看出大概的。
因為人的讀書習慣,包括版本新舊,是看得出究竟真愛讀書,是否有所偏好,還是其他的。
越是那些書新舊不一,擺放看著亂但自有邏輯,有些珍貴舊版書的,我越會佩服。
某些書架上會放些典型的裝修書(裝修隊擺書架時建議放的書),許多本叢書類按順序擺放,一塵不染的,感覺就會差一點。
說個真事。
我在巴黎有位長輩,做生意的。
初次到她家吃飯,看到她家的書架。我嚇了一跳。
「這都是您讀的書?」
「我先生的。」
「啊?叔叔是寫東西的嗎?還是做老師的?」
「哪有啊,跟我一樣做貿易的。」
我簡直不太相信,因為那書架上雖然書不多,而且舊,但品味非凡,是內行讀書的脈絡,而非「聽說這本書很牛叉我讀一讀」那種。
最後我跟那位長輩說:
「叔叔以前應該是文藝青年吧。」
「我不覺得他怎麼文藝啊!」
前段,跟那位長輩再聚餐。她說了,她自己後來也問了她先生,說她先生出國前,確實是文藝青年。以前他自己不肯提。
「你不提,我不問,他都不說!」
「做什麼的呢?」
「攝影師,說是拍過個電影,還得過獎。」
我回去查了下。那位長輩的先生,擔當攝影師拍攝的,是這部電影。
候補隊員 (豆瓣)
算是吳子牛導演的處女作。有跟《四百下》致敬的部分。
雖然大隱隱於市,連自己太太都看不出來。
但書架還是出賣了他。
當書超過一千冊時:
「啊太好了,終於有一整面牆了逼格滿滿噠要趕快炫耀炫耀!」
(對,然後迫不及待地在家裡做了一整面牆頂天立地的巨大書架而且為了裝bi效果都沒裝玻璃很快就會後悔死)
當書超過兩千五百冊時:
「糟了好像這輩子不可能看完自己所有的書了怎麼辦啊怎麼辦啊」
(然後羨慕科幻電影里那些冬眠艙壞了醒過來發現只有自己一個而且有生之年到不了終點的人,因為不會再有任何東西打擾我看書了)
當書超過五千冊時:
「書我買得起,房可買不起啊」
(一開始存放在各種咖啡館裡供別人裝bi用可是發現文藝青年果然還是很喜歡「借」書的)
(最後租了一間毛坯房放滿書架然後安裝了恆溫和除濕系統)
當書超過八千冊時:
「一不做二不休反正肯定看不完看到想要的書統統買買買以報復嫌書貴的童年」
我覺得,起初,你會隨著書越來越多而快樂。
接著,就會越來越悲傷。
書越多,年紀越大,越是悲傷。
「糟了,我有生之年還能看完《四部備要》嗎?」
「糟了,我有生之年還能看完《二十四史》嗎?」
「糟了,我有生之年還能看完《歷代史料筆記叢刊》嗎?」
「糟了,我有生之年……」
……
直到有一天我擔心我有生之年是不是連Osprey的軍史畫冊都看不完全套。
書最有趣的一點就是,當你擁有越多,就越是絕望。
對整個人類文明所創造的財富的浩瀚,和人生的短暫,深感絕望。
那種絕望的感覺在你每次看到新書出版信息的時候湧起。
在你每次為稻粱謀而消費了時間的時候湧起。
在你每次抬頭看到沒看的書的時候湧起。
世界上最奢侈的一句話,原來是「小窗閑坐讀周易,不覺春去已多時」。
如果算上所有的過期雜誌,我現在大概有9000冊書。
分散在四個地方、37個書架上。
還有大概數百冊永遠不會還回來的「外借」書。
因為非常錯誤地把創作當成了職業,只希望有朝一日不用寫一個字,只要不停看書看書看書就好了。
人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可以在書堆里死去。
可以安靜看上十年之後死去。
可以看完下一本之後死去。
我買書還算理性,只購買語言文字學和文獻學的相關圖書,用作學習和工作。其他方面的書統統歸入「閑書」,除了個別特別喜歡的,都靠借或下載電子版。
藏書上千冊以後,需要認真考慮存放問題。我的大部分書放在書房,書房比較小,只能放下兩個書架,我想添一個書櫃,可是空間不允許。放在書房的都是工作用書,「閑書」挑幾十本好的,放卧室,其他統統堆放在儲藏室。
書多了書架要好好選,以前曾想過用宜家的,可是據說不夠牢固。木或板材書架如果擱板太長,中間容易墜,乃至整個脫落下來,價格也較貴。最終選擇牢固而便宜的鐵皮書架,長寬各2m,還可以根據書的高度調整書架層高,十分便利。
書多且久放需要考慮幾個問題:
第一是除塵,這關係到人的健康。開架和蒙塵是一對矛盾,可總不能把書放箱子里。現在我還沒有很好的辦法,只是勤撣勤掃。買個掃地機是個好選擇。
第二是防潮,在潮濕的空氣中書容易發霉,尤其是帶函套的線裝書,潮濕會帶來其他更嚴重的問題。現在對普通書沒太多辦法,只是保持梅雨天不開窗,勤開空調除濕。線裝書我用無酸紙包裹,放樟木箱,加乾燥盒。
第三是防老化,長期日照容易造成書籍褪色發黃老化(太陽直射情況下一本書明顯褪色只要短短十多天),部分書籍甚至會出現書頁變脆,膠裝老化等問題。平裝書書脊裂開很討厭的,一本變倆,書頁也會散出來。窗帘要買雙層不透光的,避免陽光照射。
第四是精裝書的存放,大厚重的精裝書一定躺著放,精裝書的書體和封殼之間實際上只有幾張紙連接,長期久放書會變得鬆散下墜,書脊脫膠。
第五查找和管理,書多不容易找,所以上架時預先規劃好那些位置存放哪類書,不過不必太精確,畢竟也就那麼幾本,等上萬再考慮吧。書買到及時登記,用excel,記錄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第一是便於查重,以免重複購買,窮讀書人錢要花在刀刃上,用最少的錢買到儘可能多的資料;第二是列參考文獻時方便,直接複製就好了。有足夠的藏書會很方便,家在小城鎮,圖書館儘是通俗讀物,意味著如果沒有書也沒有電子版工作無法開展。即使在大城市,也免去了跑圖書館的勞累。我熱衷於購買少見和網上沒有電子版的參考書,再配上兩塊硬碟,完美。看書和寫東西遇到問題,轉頭一查就好。買到一本書,盡量找到電子版,這樣出門也不會有太大麻煩。
目前為止,實體書仍很有必要,需要大量查找帶索引的工具書時,有一本實體書會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而如果是電子版,我只能盯著屏幕發獃。平時閱讀也是紙質版看著舒服,不怎麼傷眼睛。我只在校對和應急時才用平板,而kindle並不適合我的電子版圖書,拿來看看小說倒是挺好的。
當然麻煩也很多。
書其實很髒的,即使是新書也是過了很多人的手,更別提線裝書了,要常洗手。我聽說有看線裝書不洗手生病的。
書也很重,搬家不用人靠自己的話會很累很累,所以在學校屯書要謹慎,畢業帶回家得付出一筆不菲的運費。
我是不外借書的,因為借我書的人沒一個知道還的。所以工作用書一律不借(也沒人借),有些無關緊要的直接就送了。
謹防親戚家孩子,尤其是5歲以下的孩子。他們有進書房特權,拿到書就扯,說又說不得。所以書房常備幾本繪本,專門打發小孩子,很有必要,也不貴。
有人說看書一定要做筆記,看完書還跟新的一樣很可恥。我也信過,不過看著畫得花花綠綠的書總覺得不舒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何必學別人呢。現在我看書,買一堆筆記本,分門別類,筆記記在本子上,書還是乾淨的,完美。我鄙視在圖書館的書上也寫寫畫畫的人。
很多親戚朋友問我買那麼多看沒看,當然沒看。但是我不能這麼說,這麼說很沒面子。我就說,這些書我是用來查的。
恩,這是個炫耀性質的答。
謝好基友莫名其妙的邀。
我大概初中就坐擁千冊書籍了,單純我的書。現在大概有個一兩千冊吧……畢竟現在作為一個理科高中女,一個星期能看一本書已經不錯了。
先說說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書吧。原因如下:
一,我有一個中文系的媽
二,我有一個法律系但中文超強的爸
三,我有一個教中文系的姨
我家就是一個由中文系構建出來的強大世界啊!就是出了我這樣一個學理科的奇葩( ????? )
但更重要原因還是自己。小的時候因為搬家,脾氣古怪又任性還叛逆,成績單又非常難看讓我在小學朋友圈和小區朋友圈中雙雙被孤立,只能在家裡翻爸媽本就特!別!多!的藏書。
所以小學三年級就看完了四大名著,背了一堆諸子百家詩詞歌賦,《十萬個為什麼》和《上下五千年》都翻了N遍。當然這並沒有什麼X用,我的小學成績依舊門門不及格。但通過閱讀,我有了一個更大的世界。
我的父親,因為見我成績單難看,認定書讀不好的原因就是讀書少。每個月給我兩百元錢作為購書基金,讓我在名牌大學教中文系的大姨給我制定書單。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到現在仍未間斷(只是現在購書基金大都買了教輔資料)。
也不知道是我爸這招真有用還是我茅塞頓開了,初中以後的我成績突飛猛進,語文成績更是笑傲全年級。幾乎滿分的語文試卷讓我成了年級里的神話。毫無成績的壓力讓我開啟了每日一到兩本的刷書之路,那些百萬字的大部頭們我幾乎都是在初中的時候吃完的。
上了高中讀書速度開始放緩,大概兩天到三天一本。但學校幾萬藏書的圖書館又打開了我新世界的大門,我開始接觸到除了文學歷史法律和經濟以外的書目。那些深奧難懂的專業書開始成為我的課餘消遣,英文原著和喜歡的心理學著作撕開了與世界對接的裂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下面放圖,只能拍部分了。還有不少書留在老家和寢室。
儘管知道認真答題也沒人會點贊,但我還是要任性的認真答!
如果真的有人贊我我就分享一下我閱讀的小方法啦(????ω????)
下面我就說說一些關於我閱讀的小技巧啦,在知乎大神面前班門弄斧我的心肝兒都在顫抖……
我的閱讀技巧是建立在
你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如果您根本就不愛看書,見了書頭疼,那多少奇巧妙方都是無用功的(????ω????)
一:閱讀時帶上鉛筆一隻。隨時隨手將你閱讀至此處的所思所想記下來,等到你看完了這本書再寫你的突發奇想會來不及的!那些你突如其來的觀點時常都是十分微妙卻過後即忘的,所以及時留下筆注既能幫助你深入了解這本書,又能方便以後翻閱時聯想和反思。
實用度?????
適用範圍 所有書籍(尤其是專業性和思考性較強的書)
二:閱讀時帶上筆記本一本。做書摘是一個看上去極麻煩但實際上極有用的東西。但我建議是先將喜歡的句子情節等畫好,在閱讀結束後進行一次書籍清理,將那些句子段落做好摘抄和寫一些感想之類的。當以後翻閱筆記本時,能便於回想書中的大致內容和了解書中的經典語句段落和情節,更重要的是,翻閱那些感想真的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你會感嘆這些感想是多麼的神來之筆或是幼稚)
實用度????
適用範圍 詩集,散文,小說等文學性較強的書
三:及時複習。好書不厭百回讀,有些書真的值得一翻再翻。我看過三遍紅樓,小學時看故事情節,初中時看人物悲喜,高中時看詩詞細節。遍遍有新知,處處有收穫。
實用度????
適用範圍 專業性較強的書,英文名著原本,各類名著,魯迅。
四:寫書評。寫書評能夠幫助你更清楚的認識這本書,尤其是一些細節。還有助於情節脈絡行文邏輯的梳理。書評不在於長,更在於精。讀必有所思,思必有所悟,悟則需下筆。
實用度???
適用範圍 文學性較強的書籍
五:由點到面,由面到體,由體到點。這個就是純粹的個人偏方了。是我讀書的習慣。全書閱讀後,先梳理情節,再反思人物,然後思考全書的意義,最後返回書中的具體細節。
再說一個閱讀習慣,就是我習慣用一段時間去閱讀一個主題或是一個作者的書。比如這個月我看王小波,我就把王小波的方方面面都先來看,長篇短篇盡量一個不落。或是這幾個星期專看荒誕小說,那就把經典的荒誕小說都翻翻,看到想吐再換主題。(這只是個人習慣啦,我也不知道對不對)
~(≧▽≦)/~~(≧▽≦)/~分割~(≧▽≦)/~
有種一夜成名了的感覺……面對突如其來的關注本小透明還是有點心慌啊(&>﹏而且本寶寶是一個苦逼的高中理科狗,讀書永遠是第一的,評論和私信不能及時的回復也請見諒。而且我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早六晚十二的學生而已,並非什麼牛人,更沒有多少閱歷。只是努力用著赤誠之心寫些不成熟的東西,謝謝大家的欣賞,更歡迎批評和指正,謝謝~(≧▽≦)/~
因為我打算做一個很棒的書單,所以接下來的幾天每天都會分步更新,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和給我必要的指正。為響應知友們的要求,制定了各種難度和類型,而且讀書常常是一個我之飴糖你之砒霜的事情所以如果書單太過青澀也請各位笑納了⊙﹏⊙
書單:
中國文學
入門級(針對閱讀能力強的初中生和小學生及閱讀能力較弱的其他年齡段人群):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a 散文 冰心,梁實秋,張曉風,龍應台等散文大家的散文集 這幾位作家的散文篇幅較短,生活感也強,讀者容易有帶入感。首推《繁星 春水》《目送》和《雅舍談吃》,《雅舍》千萬千萬不要晚上讀,容易餓……
b小說 四大名著 《西遊記》《水滸傳》原本,《三國演義》《紅樓夢》可先閱讀青少年版
《邊城》這是一個字裡行間都帶著湘西味兒的故事,沈從文筆下湘西的山山水水都像是畫卷一樣徐徐展開,講述著少女翠翠那個美麗又帶幾分憂愁的故事。
《狼圖騰》野性和人性的交匯。細節的塑造特別棒,故事性情節性都很強。(故事真實度可能不高)讀起來爽啊!
《駱駝祥子》老舍的巔峰之作之一。把祥子面臨一次次打擊從抗爭到墮落的過程描寫的驚心動魄。大概……能教會你別墮落。
《紅高粱》莫言名作 可先看電影(姜文那版)再看書,會有更深的感觸的。
《聊齋志異》雖是文言,但勝在短篇。閱讀難度不算太大,即有助於日常文言辭彙和表述的積累,也能了解那些天馬行空神神鬼鬼的故事。
《四十一炮》卧槽這本書黃暴啊不要問我為什麼推薦,這本書打開了我新世界的大門啊!這本書的雙線敘事方式很經典……但這不重要(? ??_??)?
《活著》我是一個晚上看完的,被這本書壓抑著的慘烈和悲痛嚇得睡不著覺。腦海里續寫著福貴和福貴的故事,好幾天都緩不過來……建議先看電影。
《城南舊事》這是一本很小清新的書。以一個小孩子的筆調記錄著童年在北京城南發生的那些事。
《平凡的世界》大部頭,我大概看了三天左右吧。我認為這也算雙線故事了,畢竟少平和少安兩兄弟的故事關聯性不強。雖然這本書在知乎被黑的有點慘,但這本書無論是故事性和連續性都很強。情景結構較為完整,歷史跨度也大,是一個挑戰性的閱讀了。看完差不多就可以進軍進階篇了 ⊙﹏⊙(最後那個結局我真的呵呵呵呵呵呵了)不建議先看電視劇。
《人生》說它是路遙成名作應該也合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不同,這是是一本發生在城市裡的故事。由高加林對土地的守望到遠離最後選擇回歸的故事,講述了一部厚重的人生。儘管這是一部悲劇,可它依舊是美的。
諸如此類有:《第七天》《在細雨中呼喊》《許三觀賣血記》《俗世奇人》《我與父輩》《傅雷家書》
c詩歌 《唐詩三百首》這本真的超有用,我初中的時候每天背一篇,儘管現在能記住的不夠原先的十分之一,但也足夠我每回寫作文用上不重樣的了。
現代詩的話,把席慕蓉,冰心,戴望舒,北島,余光中,毛澤東(是的你沒有看錯)的經典名詩都看看,就算進階了。
d 歷史類書籍 《明朝那些事兒》《清朝那些事兒》《X朝怎麼那麼有趣兒》這類通俗說史咱先過過。推薦作家:袁騰飛,當年明月,霧滿攔江。
e 雜誌 《讀者》《格言》《青年文摘》是初階同學們的首選這都不用解釋了好么,開拓眼界積累素材bingo!
進階篇(針對閱讀能力強的高中生和其他有一定閱度基礎的人)
A 散文 散文方面主要還是以推薦作者為主作品為輔。
進階的你們還記得宗璞么,紫藤蘿瀑布的作者。她是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家,作品有著很深厚的文化質感和底蘊。(她的短篇小說也很好看)
再說說余秋雨,儘管知乎對他不太友好,但是語文老師們對他確實很友好。他的散文很像是遊記,卻又比遊記更有底蘊。推薦書目《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千年一嘆》(要注意他的抒情常常過度,動不動就「我幾乎要掉淚了」)
季羨林的散文則更加富有人文氣息,抒情之處不多且往往恰到好處。推薦《季羨林散文選》《人生絮語》
郭沫若的散文則磅礴大氣與清新秀雅並存,夢和現實常常難以區分。
史鐵生我在初高中時看的最多,大約是實在無法忘卻那個地壇公園裡搖著輪椅看著夕陽慢慢下移的身影吧。
B 小說
《白鹿原》陳忠實 這是一本很厚重的史書,絮絮叨叨著50多年白鹿原上令人驚心動魄的變遷。
《圍城》雖然這本書我小學六年級就考完了,但真正看懂還是在高中。儘管錢鍾書只有這一本書偏文學,但《春江花月夜》不也是「孤篇蓋全唐」么?
《儒林外史》是一本十分精妙的諷刺小說,儘管後半篇寫的有點兒莫名其妙,但並不影響這書我在心中的地位。這書篇幅不長,適合進階閱讀。
《三言二拍》這貨活脫脫就是一花邊雜誌啊!簡直是古代白話交雜的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啊(&>﹏《金瓶梅》(? ??_??)?這本書真的很好看!(不要亂想!!!)這是一本色香味俱全的書嗯。
《兄弟》這本書的評價頗為極端,喜歡它的認為它深刻而經典,厭惡它的則覺得它價值觀扭曲而黃暴。你要怎麼評價就看你咯。
《我的帝王生涯》這篇的文風很郭敬明(?_?)我知道這個形容不太恰當。我應該用文字迷幻虛中有實霧裡看花來形容它,但是真的很好看啊摔!虛構出了一個帝國那裡純凈和血腥同在。
《家,春,秋》巴金巔峰之作,激流三部曲。秋天馬上就要過去了,春天總會來的……
《子夜》依舊是巔峰之作,你們自己感受下。在民生凋敝的大時代下的故事。
《手機》這本書我最近在看。一個由落在車上的手機引發的心驚肉跳的故事。可以先看電視劇再看。
《半生緣》我是愛極了這本書的,這是我看的第一本張愛玲的書。裡頭那個糾纏而纏綿的故事,成了我無數個午夜夢回的遐想。
同類書推薦:《傾城之戀》《海上花開》《小團圓》《妻妾成群》《一句頂一萬句》《一地雞毛》《鏡花緣》《四世同堂》《京華煙雲》《隋唐演義》《寒夜》《呼蘭河傳》《生死場》
C 詩歌 我終於要說顧城和海子了。儘管顧城的詩質量有點參差,但有些詩真的美到都想哭啊。雖然小孩兒都能背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海子不是只有這首詩好不好!推薦《土地》
D 歷史類書籍 推薦《中國歷史常識》睡前來兩頁,開拓視野又助眠!
《聽馮友蘭講中國哲學》這本書簡直不能更棒!全面剖析諸子百家,由淺入深,有條有理。我有一回給同學上課一本書就搞定了。
《苦難輝煌》這本書也是我近來在翻閱的書,講述的是中國共產黨由苦難走向輝煌的路上經過風雨。我尤其喜愛它封面那句「歷史是興衰,也是命運」。
E 雜誌《散文》《文藝風尚》《鯉·想生活》這類雜誌既有點逼格又有點深度,已經進階了的你們,還在等待什麼!!!
高階篇:
A 散文
記住魯迅。記住《朝花夕拾》和《野草》,中國近代哲思性散文的歷程碑。
記住蘇軾。記得王國維說過:「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屈原)、淵明(陶淵明)、子美(杜甫)、子瞻(蘇軾)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坦蕩磊落蘇東坡,一洗萬古《赤壁賦》。
記住韓愈。韓愈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書畫文章功底暫且不提,就單其議論文的氣勢磅礴奇巧善喻剛勁有力就夠我等膜拜了。
記住賈誼。《滕王閣序》中的「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說的就是他,《過秦論》《吊屈原賦》的作者也是他,勸告皇帝「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是他,「賈生」這個多少古今名人都紛紛吟詩作賦的對象也是他。他的政論文寫的一級棒,是漢賦之先驅。
現在在公眾號上更新書單和日常哦,快關注吧!愛你哦!
http://weixin.qq.com/r/SSrN1S7E2nOlrWq2939b (二維碼自動識別)
今天把前兩天的書單再做了修訂和補充大家可以去看看????ω????知乎這個評論的查看和回復真的很!不!方!便!啊!如果大家有什麼想和我說的用私信吧(????ω????)
全手打快點贊(?????)っ
時隔一年更新一下寢室現狀,看來寢室的書遲早也會千本了......
——————————————————————
謝邀。
歷史學本科在讀,自小一直把讀書當成個人生活的主要娛樂活動,喜歡看書也喜歡買書。
父母並不喜歡閱讀,但非常支持我閱讀,因此家裡的書基本都是自己買的,或者小時候則是自己喜歡什麼書,父母給買什麼書回家。所以可以說家裡每一本書都是自己的,自己也基本都很熟悉。
這是自己卧室里的書櫃,基本是高中三年的心血:
因為現在的房子是高中才搬進來,所以只佔總藏書量的一部分,根據我之前清點,這個柜子里大概有1200-1300本書。其他的房子還有幾個書櫃,總共加起來應該在2500-3000本之間,大學宿舍還零零碎碎放著三百來本書。這樣算來個人總共的藏書量是3000左右,雖然不算多,但應該算是自己人生的最初十八年一直執著於閱讀的一個結果。
先說種類。
初中到高一,主要興趣在比較文學和外國文學,特別是日本現當代文學上,因此這一時段主要購買和閱讀文學類作品,日本文學是大頭,而個人對上譯情有獨鍾,因此上譯當時佔據了書櫃的大頭,彼時收集「譯文名著精選」和「譯文名著文庫」兩個系列成了我莫大的樂趣。我倒覺得無所謂以後是否做研究,文學作品的魅力確實伴隨我非常愉悅地度過了這一段的時光,至今我仍然非常感謝在這些小說中留下的閱讀印記。到高中以後,個人的興趣完全轉移到歷史學上來,搬家時候小說就基本留在以前的房子里,因而現在手頭也沒有照片。
高中購書與閱讀基本以史學專著為主,諸如陳寅恪的《兩稿》、顧頡剛的《秦漢的方士與儒生》、童書業的《春秋史》、田餘慶的《東晉門閥政治》、布洛赫的《封建社會》、布羅代爾的《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等中國和世界史學研究的經典作品,肯定要儘可能的備入和閱讀。而個人的興趣主要在隋唐史上,很多隋唐史研究專著如今已很難購得,自己在這方面大多數閱讀是通過pdf完成的,不過能購到的隋唐方面的專著仍然是儘可能的購買。對日本現代政治史的興趣也比較濃郁,這方面也是我買書比較關心的領域。
高三時候醒悟到自己在起初就把自己限定在一個狹窄的領域內,並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之後涉獵各方面成了自己的主要意圖,買書也就比較雜了,基本人文社科領域內感興趣的亦或是經典的都要購來一讀。不過可惜高三有五個月,是自己高中階段內唯一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上而是用來準備應試的時期,因此這一時期買來的書不少還沒來得及讀。自己現在寒暑假回家最主要的精力就是把這些書好好讀完。
以上是隨手拍的一些書櫃中的藏書。
到了大學,自己買書和讀書的熱情依然不減,從10月初開始上課到一月中旬放寒假回家,我已經讓自己空白的寢室多了不少書:
其中一部分是從家精挑細選帶過來的,認為需要多次精讀,可以提升個人史學素養的經典作品,而大部分則是自己這幾個月購買的。
自己藏書的情況大致就是如此。
首先說明一點,我買書不是為了藏,不是為了擺著好看。我買書的唯一目的是讀,我買的書,每一本自己都要讀過去。可能有人會質疑,我在中學階段怎麼會有如此多的時間來讀書?其實這點我更要感謝我的閱讀經歷,它可以幫助我極為輕鬆地應對高中本就沒有什麼難度的文科科目,更需要感謝我的各位高中老師,他們寬鬆的態度可以容忍我在課堂上不聽講而是自在地閱讀。因而高中除了高三複習的一段時間內,其他時間我都可以非常愉悅地把時間放在讀書上,保證起碼一天一本的速度。
若說擁有上千本藏書有什麼體驗,我個人的感受就是:
1.擺放書籍、.收拾書櫃非常辛苦。我對自己的藏書比較愛惜,喜歡讓他們放置在一個整潔的環境中。而一個滿置的書櫃,對一層的清潔都需要移動大量的書。整齊地擺放書籍更需要動心思,我個人不會給書籍細緻分類,只會按大類區分,在其中則按大小放置。那麼想要把一些書擺放的整齊,特別是在不斷購入新書的情況下,就需要不斷調整位置,這一過程可以伴隨的就是同時移動上百本書,這對體力和腦力來說都相當費時費力。
2.便於隨手檢索資料,也可以幫助自己在寫文章和說話時更加理性和具有說服力,家中藏書多意味著你可以很即時地從前人留下的富礦中找到有利於自己或有價值的信息,自如地學習或引用。
3.會給自己帶來愉悅感,我高中還在家時,時常盯著自己的書櫃發獃,一想到自己靠著慢慢積攢已經堆起不少的書,會心生自豪感和愉悅感。
4.買書多,會讓你對出版社有一個起碼的認識,會挑選出版社。例如購買一些基本古籍,會直接認準中華和上古,而一些讀書不多的人可能會很輕易地買了一些不知名出版社的什麼「精裝版」「全注全譯本」。多關注中華、商務、三聯、上古、北大等幾個出版社的書訊,這些都是有必要的。
5.大量的閱讀會給人的修養和能力帶來極大提升,這一點我想無需贅言了。
6.也會帶來一些「幸福的煩惱」,現在宿舍里的書架已經要滿了,再買一個的話又會佔據室友的公共空間,而買書又不可能停止,所以我現在非常發愁今後在宿舍怎麼放書。
最近發現自己重拾對文學的興趣,對語言學的興趣也愈來愈濃厚,今年購書的主要目標集中在文學類和語言學專著。或許到了明年此刻,藏書又是另一個不同的樣子了。
這問題 ,我爸來答更合適。
我爸是個書痴,一月工資15元時,就花25元買線裝紅樓夢。工資漲到幾千時,跟他關係最好的就是各種書店的銷售了。老房子里,書都堆地上,書架早藏在書堆後了。其中歷史和文學類書籍是最多的。
老爸買書是必看的,並不純擱著,我媽也看。小時候啊,每天晚上,爸媽都安靜看書,我十分無聊,也不識字,但手邊一摸只有書,只好把書倒著看看。
現在我也有孩子了,書籍也更為豐富了。買書是個重點支出,各類百科,走遍地球,探秘,或各類文學藝術史,又或者四書五經,列傳,諸子之類的。孩子看小半,我看一大半。
讀書多未必如何,我老爸一生極為平凡,但一提書籍滿眼放光,深覺人生有滋有味。讀書的妙處在哪,對我來說,看書很愉悅,可忘卻眼前的苟且,隨時隨地去往詩和遠方。
先上一部分吧,下圖這個書架長6米,高2米3,上面大約有1500冊左右的書(請忽略上面的玩具)。
這種書架我們家有3個,正在考慮要不要再訂做一個。其中2/3是我太太的專業書,餘下是我的專業書以及其他方面的雜書(我是商法律師,我太太是刑事辯護律師。)。
大部分書都是用來查看的,不是通讀的。基本都是需要了解其中某個問題,或者確認一下出處,隨時翻看(所以都做成書架,沒有做成書櫃)
最上面一層需要用梯子(兩步梯,很方便,還能攝影時候用。回頭上個照片)
我太太習慣一旦有書籍新版本上市,就把舊版本送人;我相反,很多書都是第一版(比如羅爾斯的《正義論》,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只要4.8元,第二版價格飆升10倍)
每年購書的費用沒有太計算過,估計5萬元以上。主要是現在的圖書太貴,比如我們購買的一些的專業書(最高法編纂業務指導),動輒一本就2、300元,一套2000都很常見,而且通常不打折。再就是一些外文書籍和畫冊,成本都比較高
我曾經提議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獻著錄總則》(GB3792.1)、《普通圖書著錄規則》(GB3792.2)為依據對全部圖書做一個整理,同時貼上條形碼,再利用掃描槍以加強管理。後來我太太擔心我趁機偷她的書,否決了
我太太有時候會找不到書,她一般的做法就是馬上再買一本……我們家經常發現重複的書,最多時候能有4、5本。不過我太太有買書送人的習慣,她自己看到覺得不錯的書,經常一買10本,然後送給周圍的同學、朋友、同事。
為什麼不用kindle呢?首先是我們需要的書,大部分都沒有電子版。甚至連印刷版都絕版了,要到孔夫子那邊找,實在不行只能到北大圖書館複印。
我們上次搬家時候用專門的裝書箱子(好像是郵政2號箱,50*30*30),裝了100多箱……
先寫到這裡……
因為幾處家裡的書實在是太多,哪一處都有裝滿完完整整的房間的書。因為這樣,前幾年的一段時間內,我已經完全投入了 Kindle 和 iBooks 的購買習慣中,並且也因此開心了一段時間(或者不如說是得意吧),在「果然!還是電子書方便啊」這樣的現代人的複雜心情下,除了一些雜誌外,我已經完全不買紙質書了。
所以在現代社會,至少以我有限度的體驗來看待,擁有大量藏書的心情首先就是很開心終於可以不用買紙質書了。尤其是想想看如今大阪和倫敦的地價,放滿整個房間的書如果全部賣掉騰出來的地方,豈不是可以在泰國買一個游泳池了。作為某星座的我當然不會如此這樣繼續奢侈地購買佔地方的紙質書了。
但是從去年十月開始,某一天我去中國玩,在南師大附近的古南都飯店喝茶,結果喝完茶散步了對面的先鋒書店,抱著隨性的午後般的散步心態卻在書店逛到了天黑,買了快兩千人民幣的書,幾十公斤,硬是全部帶回了歐洲 —— 這下家裡連放 whisky 的地方都全部用來放這批書了。(十五年二十五年的余市宮城峽竹鶴全部被塞進了洗衣櫃里)
於是我又開始了讀紙質書。很熟悉的感覺,原來果然還是紙質書最好。之前一直很有志氣的想說我要做一個現代人,所有的紙質書都是過去的事物了,結果最後還是老老實實的重新開始了閱讀紙質書、將藏書繼續擴大化的生活,回到歐洲後也開始任性地買書了。(我的在泰國的游泳池!)
所以擁有大量藏書的第二個感覺便是,怎麼說呢,請想像一隻突然進了壽司店的貓的心情吧,便是那樣的心情 —— 進了書店之後便無法收手,收手之後又會期待下一個書店。
家裡的書雖然多,但是一本書不讀完,通常便不會開始讀下一本,所以絕大部分的書我都讀過一遍,除非是真的很難讀下去的書,(《1933 年的吐火羅語B即龜茲語考》)。
雖然讀書多了,但是也很少覺得自己長了什麼知識,增進了什麼智慧。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很了不起的體驗,大概是有了更平常的「平常心」了吧。畢竟讀書也是消費,而不是產出。能夠產出的人才是了不起的,能夠寫出書、寫出音樂、設計出用心的雨傘的人才是了不起的,而消費了多少多少書,實在說不上是什麼很值得誇耀的事情。我是這麼認為的。
體驗是:
1 瞧不起學校的文藝類藏書
2 在書房看畫可以待一個月
3 有的時候我買書看完拿回家,我爸就罵我說家裡有,但找一下午他也找不著
4 由於沒有櫃門,每回找書的時候,手都會很臟
像這樣,大黑手!233333
1.當你的藏書超過5000本,如果要維持比較正常的生活,需要100平以上的房子
2.我打賭超過一半的書其實你根本沒看過
3.搬家的時候,你會躊躇紙箱的大小,小了很散,不好計數,大了物流師傅會罵人
4.上一條的物流師傅會詫異你居然住在高層,但這並不影響他們一邊暗暗查你到底有多少個書箱,然後給你他們淘寶大客戶服務的報價
5.會買了一本,隔了一段時間又買了一本一模一樣的書
6.對書真的沒有辦法像最初一樣愛惜了,譬如,會把某些書有意放在下層,變成貓抓板
7.上一條的延伸,看到李敖童鞋那樣撕書做筆記的人,會不自覺暗暗點頭
8.覺得有些書越讀越厚,但有些書卻薄的只剩下一兩頁
9.那些借了書的朋友,你被迫要他們舉著書一起合影
10.家裡的某些書,再次見到只能靠緣分
11.朋友們來家裡最喜歡的項目,是在背景牆前合個影
12.你一定知道有一款app叫做曬書房,並且為了它不至於倒閉,想要個人給他們團隊投喂一些食物
13.接上條,即使有了掃碼入庫的高科技手段,依然對於你藏書的混亂沒有助益
14.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確切擁有多少本書
15.一個苦惱,如果現在的房子是租的,你一定會拒絕房東踏入家門半步,因為只要他看上一眼,一定會漲房租
16.一個每年都要掙扎三五次,但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把每一本書的書脊都露出來
17.你八成更喜歡京東,並且成了鑽石客戶我叫范欽,是一個藏書家。
一個人擁有上千本藏書是怎樣的體驗?
說實話,我真不知道。
因為
我特么有70000多本
容我擺一個得意的表情……
(? ? ?)?
問我為什麼藏那麼多書?
當然是因為——真愛!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書
因為書,我遇到了了大我13歲的好基友——豐坊
當時的我,只是一介窮儒,
而豐坊,卻是個狂放不羈的富n代
有錢有閑還家藏萬卷書
本來我們並沒有交集
卻因為都喜歡書
竟然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他有書,而我有筆。
就這樣,我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批…………「手抄書」。
因為這些書,我從一介窮儒逆襲成功
考上進士,迎娶白富美,富甲一方,走上人生巔峰
當然……有了第一批書就會
I want more!!!
(>д<)
發跡之後,秉承「收書第一,當官第二」的原則
我開始瘋狂的
買買買!!!
(>д<)
「小哥,你這書賣我不」
「賣賣賣」
~ ̄▽ ̄~
「小哥,你這書賣我不?」
「不賣不賣,祖傳的」
「那借我抄一本?」
~ ̄▽ ̄~
「小哥,你這本書……」
「我也有」
~ ̄▽ ̄~
對於那些買不到的書
我還成立了20人抄書小分隊
這些書我都順豐快遞迴老家寧波
很快就塞滿了我的書屋——「東明草堂」
這個時候好基友豐坊的萬卷樓也被大火燒毀了
他無心再收藏,就把倖存的書都給了我。
冷靜下來的我數了數自己的書……
7萬多卷書!!!
艾瑪嚇死寶寶了!
為了放下他們……
我造了一座新的藏書樓
然而我知道,書多並不是牛逼的
運氣不好,你花再多的錢也藏不住
比如我的富n代好基友……
(豐坊: (╯‵□′)╯︵┻━┻ 求別說)
所以藏書拼的不是數量,而是耐力
你藏得再多
傳不下去的話…………
(並沒有什麼卵用)
所以
怎麼藏書…………就是一個問題
為此我是開足了腦洞,用盡了辦法
比如藏書怕蟲
我用芸草辟蠹
怕潮
我用英石吸濕
還怕人!!
借出去的書,是潑出去的水啊
所以到了我手上的書
想要借去看……
不行!!!
╮(╯▽╰)╭書和老婆概不外借
書最怕的…………是火
你防蟲防濕做得再好
一把大火……
比如我好基友的萬卷樓
(豐坊: (╯‵□′)╯︵┻━┻ 求別說!!!我的書都送你了你還想怎樣!!!)
能防火的就是水了
所以我用來藏書的「天一閣」怎麼防火怎麼來
名字「天一生水」 恩~防火
裝飾……一水兒的水波、水獸紋,恩~防火
門前挖個湖,再造條「防火巷」
還有。。。。。。。。
(你們自己去發現吧)
╮(╯▽╰)╭完美得不能再完美了。
「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
我這一輩子辛辛苦苦藏了一輩子書
等我一撒手走了
指不定我下面那幫孫子們怎麼糟蹋呢
於是
代不分書!!!代不分書!!!代不分書!!!
遺言就要這麼留
不管你們家產怎麼分
我的書不能分
不能分還不夠
規矩更是要立起來
第一條就是喝酒不看書,看書不喝酒
為什麼這條這麼重要呢?還是因為我的富n代好基友
那一天豐坊喝得大醉,回家依然上樓看書。
結果呢?
一場大火……
萬卷樓就這樣燒沒了。
豐坊一傷心,也不打算重建了。
(豐坊: (╯‵□′)╯︵┻━┻ 能不能不要啥事都帶上我)
還有其他一些規矩
比如各房分管鑰匙,非各房到齊不得開閣
嚴禁帶外人擅入
Balabalabala……
好吧,咱家的書就這樣傳了下去。
100多年後
我的子孫讓一個叫黃宗羲的大v上了樓
得到了這位大v帶有羨慕的稱讚之詞。
從此能登上咱家這個藏書樓也就成了高x格的象徵。
什麼郭沫若、全祖望、萬斯同呀都來參拜過。。
再後來,乾隆同學還copy我的天一閣造了南北七閣
現在,除了文溯閣還在,文淵閣藏書在台北,文津閣藏書在國圖
文宗閣燒了
文匯閣燒了
文瀾閣燒了
文源閣和圓明園一起燒了
而咱子孫也算爭氣
藏了400多年
整整13代!!!
13代!!!哦。。。
恩納,現在我的藏書樓已經成為了
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
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
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我感覺這個牛逼我還可以吹400年
藏書過萬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完。
視乎在哪裡生活。在香港, 是很大的累贅, 空間不夠用, 每個角落都塞滿書。幾年前搬家, 買新房子, 找朋友推薦的設計師, 對他說」我要規劃多些書架」, 結果他只在草圖上畫了三個書架, 顯示對他來說這已比他所處理過的個案要求多了許多。我笑了。掉頭即走, 因他, 沒文化。
為了藏書, 我在台北有兩個空置的房子, 香港這邊, 則有三個辦公室。書本成為我家的」裝飾品」了。習慣多年, 沒法在一個書本不多的空間居住超過兩個晚上, 酒店除外。
可是, 近年, 我老了, 開始覺得與其讓書本」死」在我的書架上, 不如讓書本在其他人的眼裡重新活過來, 於是, 陸續把書大量送出去, 只保留三類: 有紀念價值的書 (作家簽名本, 珍本, 早年買下的有感情回憶的), 有寫作參考作用的書, 經典文學書。 我把三類以外的書送給圖書館, 送到書節義賣, 送給學生。每回送完, 心裡皆充實而滿足。但, 不知何故, 送出一批, 總有很快有了新的一批, 自己買的, 出版社送的。我心想, 如果這像鈔票便好了, 永遠花不完, 花完便有新的來。
我捨得送書的另一原因是, 我女兒是」漢奸」, 不讀中文書, 只讀洋文, 我擔心日後把書留給她, 變成負擔, 最後書本亦必淪為垃圾。現在先清理了書, 是替女兒的未來日子減壓。
都是正能量的回答,我來表達一點小小的苦悶。
十年前確實有上千本書,但因為經常換城市捐了出去。近年來偶爾也就看幾本生活情調或是碌蠹之書,三四年就送出去一批,儘管如此,目測屋裡仍然有四五百本。重點是,我蝸居在四十平沒有書架的小房子里,他們佔據了太多的空間。
床頭右側——
床頭左側——
床腳——
桌子底下——
知乎上並不都是中產階級,也有我這種家徒四壁的( ??_?? )
書多不是問題,我的書不算多按照藏書管理app說我有1600多種書,但是清稗類鈔、讀史方輿紀要也算一種。真正的問題是你要帶著這些書搬家。
謝邀。截至今天,私人藏書3000+冊。圖就不曬了,書架沒弄好,很多都是打包堆著,一眼看上去還以為是奶茶家倉庫呢。最後附了個今年已買的書單,書友可以參考參考。
先說說幾點體驗:
1、牆裂建議各位書友購買「自粘袋」,可去某寶上搜,幾元錢一百個。沒有或者拆過塑封的書,可以用自粘袋套一下,這樣能夠最大程度把書保護起來,起到防塵防潮防氧化的作用。如果在宿舍出租屋書多又不想堆著,可以買不鏽鋼貨架,二手雜貨店可以淘到,比書架更輕便結實,就是丑了點。
2、很多書買過了都不記得,所以會買到重複的,就算做書單也總有漏網之魚;很多書要看但是找不到,所以不得不買重複的;當然,也有很多書非常喜歡,所以會主動買重複的,一本用來收藏、一本用來閱讀嘛,主要是先秦秦漢史的著作。喜歡的書不捨得塗畫,但塗畫又確實提高效率。
3、經常被人問「買這麼多書看得完嗎」,實在不理解這些人的疑問。書作為實體物,對於愛書的人說,除了閱讀功能,當然還有收藏功能。而且買肯定是買喜歡的,買了再慢慢看不行嗎?當然,看書永遠跟不上買書節奏,今年讀書到今天也才180冊。這其實是電商的鍋。
4、根據這幾年的統計,13年買了200+冊,14年買了400+冊,15年買了700+冊,16年買了700+冊,17年至今買了600+冊,不出意外可以上800。為何不斷再創新高?正和近年電商瘋狂促銷有關,以致有「為了省錢花更多的錢」之感慨。
5、對電商尤其二手東真是又愛又恨。不單是為了省錢花更多錢,而且為了湊單浪費大量時間,每次感覺都有點得不償失,有這時間寫稿也不差省這點錢。但下一次還是會這樣干。另外推薦「缺書網」,裡面有不少電商的最新促銷信息,也方便對某本書在不同電商比價。
6、買書這事其實從小就開始了,中學的時候就喜歡逛各種新舊書店、書攤,甚至還去過廢品收購站淘。現在主要集中在京東、孔網、中圖、噹噹、亞馬遜等電商,書店只能沙裡淘金。大學的時候同學說我「有一元錢會買書,有一百萬也會買書」,確實是很了解我的。
7、從小母親就一直絮叨說:看這麼多書不寫沒用。那就寫唄!於是,14年底出版了《先秦古國志》,15年底出版了《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進入這個圈子後,也結識了很多傳說中的大佬,個個都是人才。能出版一本自己的書,確實也算是對多年買書的回報。
8、因為寫書、讀書結交了很多朋友,也因為買書結交了很多朋友,認識藏書最巨的那位兄弟有6w+冊,每次想到他,就覺得自己買得心安理得。多乎哉?不多也。今後還會繼續買書、讀書、寫書。生命不休,讀書不止;讀書不停,買書不止。只是搬家麻煩點。
9、買書其實不貴,電商促銷平均每本就10元左右;但是藏書成本太高,1k冊藏書全部擺出來,基本就要四室的戶型了;如果上了3k冊藏書,肯定得要個大戶型;如果上了5k冊,不買個房恐怕不行了。所以是有點糾結,但是已經上癮,戒書是不可能戒書的。
10、買書買得多,粗略翻過的不少,當然系統看完也有一些,對於版本比較、圖書優劣還是有一定心得。會時而不時在回答中推薦些文史著作,也一直打算寫篇各大出版社的叢書推薦,立個flag,爭取今年寫出來吧。
不說了,10點搶了兩張券,得要去下單了。
然後附上關於書單的一些回答:
西遊六種+水滸六種:林屋公子:吳閑雲對名著的解讀尤其是水滸和西遊記的解讀是否正確?的確發現了被隱藏的暗線,還是過度解讀?學術界是怎麼看待他和他的作品的?
春秋戰國史十種:林屋公子:春秋和戰國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學者通俗國史若干種:林屋公子:推薦一些非專業人士看的好看的歷史書籍吧?
大家小書若干種簡評: 林屋公子: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書》系列叢書怎麼樣?
春秋史十種:林屋公子:精讀《左傳》,有哪些好的參考書可以看?
三代史十種: 林屋公子: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關於夏商西周三代歷史的專業著作?
最後附個今年入庫的書單:
謝邀……
我現在住的房子裡面藏書大概已經破千了,不過我比較懶,沒具體數過。加上放在老房子和爸媽那的書,估計兩千多本的樣子。
書房一角。
近看是這個畫風,機智如我,當初就料到家裡的書會越來越多,所以果斷買了一個超大的書櫃。每個隔斷都可以塞進去兩層,空間利用率滿滿。
唯一不好的地方,是隨著書越堆越厚,有時候翻一本出來極為費勁,所以我又買了個小架子,作為緩衝區。某一段時間會經常用到的書就放在上面,節約時間。比如最近看宋史,順手寫點東西,架子上就全是相關書籍。
(請忽視那本放倒了的……)
當然,隨著我剁手不輟,一個書房已經沒法滿足我了。家裡有老婆約束,還能勉強維持個整潔的模樣,老房子里的書就比較慘,只能堆在地上,就是這麼個畫風:
我讀書的習慣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大概家裡管得比較嚴,打遊戲看電視都被嚴格限制了,所以只好看書做個消遣。於是年深日久,成了個癖好。看書對我來說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娛樂和放鬆的手段,年深日久,看的又多又雜又快,所以屯書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說有什麼體驗,大概最大的體驗就是搬家的時候特別費勁(笑)。結婚的時候我精挑細選,整理出來二十多箱書準備搬到新房子,結果搬家工人談好價錢上樓一看是書,立馬變臉,坐地起價。最後多花了兩倍的價錢搬到家裡,我又花了兩天時間拆箱整理,逐一上架,簡直慘絕人寰。
——家裡幾乎不來外人, 熟人大多知道我嗜書如命的習慣,不會問出諸如「這些書你都看過了么?」「這本書不錯誒,借我看看可好」一類問題。 書如老婆,不外借。
——對哪本書放在哪印象深刻,經常能在各種奇妙的角落裡翻到自己想找的書。
——嘗試過給書分類上架,不止一次,每次都因為搞到一半沉迷看書不能自拔而放棄。
——隨著家裡的書越來越多,開始有意識的控制自己買書的節奏。然而隨著自己看書越來越多,控制力也在不斷下降,只好每次剁手之後偷偷的塞到家裡的各個角落,祈禱家裡人不會發現我又買書了。
讀書改變了我什麼?我很難回答這個話題,因為似乎從我記事開始,讀書就一直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著。我並不認為多讀了幾本書你就會擁有所謂的逼格,或者是變得更加高尚偉大了些。讀書於我,是了解這個世界的一個手段,一個渠道,如果說讀書使我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我只能說看過這麼多書之後,我可能變成了知道一些東西,又能寫的很有意思的人吧。比如說就像這樣:
如何以「面壁者唐納德·特朗普,我是你的破壁人」開頭,寫一篇短篇小說? - 知乎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 知乎韓寒曾說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看出來,我對這話尤為贊同——懷才若比作懷孕,那讀書大概就可以比作懷孕的上一個步驟:能不能懷上才要看運氣,但讀的多了懷才的幾率總會大一點;就算懷不上,單就讀書這件事而言,也算是一件樂事,而且還可以讓人樂此不疲。與這種樂趣比起來,有時候能不能懷上才倒成了一個次要的問題。 所以說屯書的過程,大概就像是古代皇帝給自己選妃,其中樂趣,不足為外人道也。
偶爾推個書單
有什麼優秀的書年輕人是需要讀的? - 知乎以上。
據我媽說,我小時候是這樣的:每天跟著她去書店,她工作,我就坐在一個小角落裡看書,看困了坐著就睡著了,醒來再看。一排一排的書就是這麼看完的。
上大學之前幾乎沒有買過書,因為想看什麼直接從店裡拿就可以,通常是我媽拿回來什麼就看什麼,實際去書店的次數並不多。開書店的人一向不多,那麼這也算是我一個比較特別的經歷了,書的數量自然無法以數字來計。
初高中時成績一般,支撐我度過這麼幾年的基本上就是上課渾渾噩噩和偷看課外書了。學校管理非常嚴,結果我媽還給我買了電紙書,這樣在課堂上看小說就更方便了,被班主任發現了以後也沒有太被批評。這方面真的太感謝他們了。
雖然家裡開書店,但其實自己看書並不是很多的,比起身邊一些愛看書的同學實在是相差甚遠,很多經典書目都沒讀過,很多也只是大致翻翻、記下隻言片語,看過的基本上也都忘了,有的內容甚至會忘得一乾二淨。
然而,時常在書店的書架里遊走,有時會記下幾句打動自己的文字,有時給它們歸歸類,有時挑選出自己喜歡的封面和字體,有時只是單純買幾本回去放在那裡做裝飾。就是喜歡,這個承載語言和思想的媒介,雖然它並不為日常所必需,但每當心神遊離時,它就是個不能再好的依託。
讀書能為你打開不同的視角,這是毋庸置疑的。當有同學問道:你是從哪裡知道這些的?是有誰教過你告訴過你的嗎?答案自然就是,都是從書里看來的。多讀書是可以做到無師自通的,也是自學能力的開始。雖然在校成績一般、也不甚努力,但後來一步步考入理想的學校,跨越了一些難關和考驗,我把一部分重要原因就歸結於那些曾有過的讀書體驗了。
我母親也在做著與時代背道而馳的事情,即使書早已不好賣了,新書店反而又開起來了。滿噹噹的書,頂到天花板,一層又一層。我不希望店是我的,只希望這些書都是我的,哪怕不看,拿回家裝點屋子也好啊。
還有一點,儘管學了很多年現在的專業,我卻依然幻想著有一天能從事和文字有關的工作,如果這真的變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那多幸福啊。
嗯,男朋友也是個十分安靜的書蟲,有了他的存在,很多大畫冊和專業類書籍基本上不用買,看他的就行了。我們一起逛書店,買書,互相交換著看,彼此交流意見(基本上是我絮絮叨叨,他默默聆聽)。總之,書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讀也好買也好放著當擺設也好,就是一種日常習慣了。
最後分享近日讀到的陳丹青《談話的泥沼》里的一段自述:
一、諸位讀書肯定比我多。
二、讀也讀了些,忘記了。
三、但不會因為別人推薦的書,就去讀。
四、所以斗膽告訴年輕人,不必在乎別人推薦的書。
五、我書架上的書,十之九,沒讀過。
共勉。
(下面放幾張自家書店照片)
(廣告)地址:
1.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紅旗樓世貿廣場遇見書店。
2.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長青路理想書店。
看了很多答案,奇怪為什麼沒有人回答這兩個字。
愧疚。
由於做研究的緣故,家裡收藏了一千多本英文的哲學和人文社科系列的書。這些書不比其他,可以說又貴又肥,每每從書架上掃過,都彷彿看到它們搖曳著肥碩的屁股嘲笑我沒有通讀過它們,於是內心總是燃燒著深深的愧疚,覺得辜負了自己的錢包——醒醒啊錢包君!不要被這些書凌辱至死啊!
按照現在的英文閱覽速度,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夠替錢包君報仇……等等,我似乎還和Kindle娘眉來眼去——醒醒啊錢包君!Kindle娘肚子裡面的孩子比那些大肥書便宜一點啊——可錢包君的心靈已經再次被我深深傷害,竟然拖著骨瘦如柴的身體和信用卡君一起私奔了……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推薦閱讀:
※《紅樓夢》中有哪些說話、為人處事的技巧?
※有哪些經驗可以送給 Kindle 新人?
※西遊記有哪些隱藏劇情?
※有哪些初見覺得很厲害,後來才發現沒什麼價值的作品?
※金庸小說中有哪些描寫的很正經但「細思笑尿」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