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為什麼在中國十分流行?

在小說銷售排行榜上總會出現 百年孤獨。這和中國人的心裡狀態有什麼關係?--------------------------------------說實話知友的回答大部分讓我很失望,

這是2013年6月全國最新暢銷小說閱讀推薦排行榜,數據來源圖上有。在噹噹網2013年《百年孤獨》也是小說暢銷榜第三,所以說它流行於中國是有道理的。而票數第一的答案讓人很心疼,只有@秦亞冰 的答案是我想看到的方向。我很喜歡《百年孤獨》,也能感受到一部分中國人對它的喜愛。期待能有更精彩的回答!


知道名字就算流行了嗎?買回來當枕頭就算流行了嗎?下載到kindle里就算流行了嗎?
有見到大規模的討論嗎?有很多人沒事兒就跟人聊百年孤獨嗎?有見到人把網名取做「馬孔多的烏爾蘇拉」什麼的嗎?
這頂多就是知名度高而已啊。
------------------------------------------------------------------
題主增加了描述,也就再認真說兩句吧。
實話這個吐槽有這麼多贊同(對一個贊同數總是個位的人而言已然很多了)實在不是我預料到的。作為在校大學生我認為自己是對什麼都不能算懂的,所以在知乎也基本只是潛水。這次之所以吐槽這個,是因為馬爾克斯是我很喜歡的作家,百年孤獨也確實是相當優秀的作品。然而題主以及一些強調百年孤獨有多麼多麼好、你們說國人裝逼是因為沒看過的知友似乎沒有看清楚的是,一部作品有多麼被一些人喜歡,和其是否大眾、流行是沒有多少相關的。暢銷書榜並不能說明多少問題,因為不可否認很多人就是買了書積灰的。至少在我所能接觸到的圈子裡,對百年孤獨也就是停留在知道、讀過、挺經典的這樣一個層面,不會有很多人想要深入討論、四處安利。這確實不能算是「流行」,而對這樣一部傑出的作品,它是否暢銷流行,又有什麼關係呢。


很喜歡這本書,看到排名第一的吐槽覺得真是蛋疼。 有沒有認真看過這本,看評論就看得出。

私以為,從一本書里能看到什麼,取決於你認真看和看得懂的程度。很多書即使我們認真看也看不懂,大多只是因為我們閱歷不夠。我第一次看《小王子》就當成長版童話故事看的,後來再看的時候看哭了,不矯情,。

看《百年孤獨》第一次看了一半因為名字的原因棄了,第二次認認真真的看了,還把族譜整理出來幫助理解。後來再精讀做摘抄,(順便提一句,做摘抄寫日記本是個特有趣的習慣,我現在都常常拿著以前的日記和摘抄本笑得死去活來,我都不能理解自己連跟人打架都要詳細的記錄誰先一拳誰後一腳的幼稚段子,額哈哈,答主是個女漢子,當然,打架事件也是發生在小學哈)

離題了,回來回來~
寫這個沒有邏輯,也不談大背景,大社會,只從小我來說。
書里好多地方讓我如鯁在喉,即使很久了,我還記得一些特別深刻的地方。
「馬孔多在下雨」是我看到最沉重的地方。我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都能理解為什麼如此平常的一句話會壓的人最重。
描寫上校回家對破殘變化熟視無睹的那一段,像在我的心裡錘了一鎚子,力量恰到好處。對人性的剖析屬於眼冷心亦冷,不帶色彩,入木三分。可你對你那些惡卻充滿同情和理解,即使你恨不得立馬就澆聖水貼靈符,把那些把他們推向滅亡的邪惡靈魂一把桃木劍戳死。看到最後密卷里說,家族裡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被螞蟻吃掉的時候,真是久久合不了書。

看完此書的感覺特別壓抑,就跟看《走向共和》里搖搖欲墜的清王朝一樣,你能清晰的預感到結局要走向黑暗和毀滅,對於那一點點光亮卻忍不住希望它能星火燎原,可只能眼睜睜的看到最後一點人性光輝湮滅在妒忌瘋狂慾望的醜陋中,光明的力量是如此無能為力。

不同的人的觀感不同,同一個人不同時間的觀感也不一樣,也許十年以後能引起我觸動的地方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來提供一個觀點。
這是開卷網2013年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開卷2013年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TOP30
和題主的數據差不多。
這是非虛構類的開卷2013年非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TOP30
為什麼《百年孤獨》在中國這麼受歡迎?
因為這本書有受歡迎的資格。個人意見,在這榜單上,除了《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外,沒有一本書的價值超過《百年孤獨》。


讀過好幾遍『百年孤獨』,愛不釋手。對於此書的流行,除了源於隨處可見的各種力推,對書本身,個人覺得有兩方面原因,隨便答答。
一是因為名字容易引發共鳴。
『百年孤獨』,乍看能與孤獨掛上鉤,且是一本名著,彷彿注滿了本時代豐富的憂傷與寂寞。這四個字的引用時常可見,容易激情購買者的共鳴,願意為滿足某種文藝情懷而掏錢收藏。雖然沖著名字買此書的群體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會閱讀,包括我,當時翻開這本「鴻篇巨製」也鼓足了勇氣。
二是內容本身易讀生動。
其實『百年孤獨』在「難以讀下去的書籍」中排名靠前,完全是因為——名字太難記了。
但是如果讓你閱讀『白鹿原』,能夠順利么?那是毫無疑問的。
個人認為,兩書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在此拿來比較。譬如開頭的「白嘉軒一生最引以為豪的事是娶了七房老婆」,和「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 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那個遙遠的下午」,時間上的穿越呼應用了許多,以及人物的命運類似,仙草與烏爾蘇娜,梅啥啥啥吉普賽人與朱先生。
所以,就以讀『白鹿原』的心態來閱讀,靜下心來,憑著「記不住也無所謂」的洒脫姿態磕著瓜子欣賞文字本身,就能更為輕鬆的感受到馬爾克斯筆下這個略魔幻的世界的美妙之處。
我在向人推薦『百年孤獨』時,一定會備註一句「就把他當成一本普普通通的喜劇小說來讀便可」。
也可採取前幾日日報吐槽上的方法,把「何塞阿卡爾帝奧布恩迪亞」(我感覺我好像也記錯了)換成「劉能」,絕對省心省事兒。
不管是如今通行的譯本還是早前並不正式的譯本(把烏爾蘇拉 譯為 烏蘇娜)此書的文字親民性遠遠高於同時期的其他名著,將本可洋洋洒洒寫幾百萬繁瑣文字的內容,塞進了精巧絕倫的26萬字中,讀來酣暢淋漓,毫無拖泥帶水,也難怪令真正閱讀過的人都發自內心的喜愛了。
一點拙見,還望指正補充啰


我先說我是看完了全本的,於我而言打動我的是神秘莫測的命運和厚重的歷史感,還有光怪陸離的文字和敘事,是完全不一樣的新鮮體驗。

至於為什麼能在中國流行,我覺得應該分為個人和社會兩個層面,就像上面我說的新奇體驗打動了我一樣,也許還有別的同好也是因為這些共通的體驗被打動。而社會層面可能就是題主的問題所指了,我認為《百年孤獨》引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知識界的迷思與書中所意指的南美有很多共通之處,中國經歷了一百多年匪夷所思的滄桑巨變,從鴉片戰爭始到改革開放這一段時間,你方唱罷我登場,人民和思想被裹挾著、亂鬨哄的,還沒有想清楚就投奔向下個運動,知識分子從文革里剛剛擺脫,發現近代史的荒謬和沉重都積壓在8090年代,經典的經史子集、中外歷史都對此無可借鑒,無可言說。
正值此時,《百年孤獨》被引入進來,就如一本模糊晦澀的預言書,南美讀者能夠讀到風雨如晦,中國讀者能夠讀到百年中國的求索。

(一群沒看完甚至沒看過的人都敢大言不慚?天雨流芳。)


為數不多的在高中時代喜歡的語文教科書文章


「葉公好龍唄!」

意思是,「你們他媽都看不懂,就老子一個人懂,你們買它裝逼用啊!」

後來有人看到了,點贊點贊必須點啊,「除了我們倆你們都裝逼啊!」

二生三,三生萬物...

答主不樂意了,「靠,只有老子一個人懂,但既然點贊了,老子罩著你吧。」

哪一日見了答主,就要高興地說:「答主你好帥啊!」

「哪裡哪裡,我們都是青年才俊吶!」

「啊,哈哈,對啊對啊」

浮誇的演技


總有真正喜歡的人 也有不喜歡的人 不要把「看過」當做資本 也不要把「不讀」當成談資


自己去看一遍就知道了,不排除有葉公好龍的人,但自己去看過後才知道什麼是一部偉大的作品,無需解釋,解釋再多都會有人出來質疑,你認為好的就夠了。


追溯到1984年百年孤獨被譯為中文,形成馬爾克斯熱,這其中的真相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幾個一二三。
好像跟沒說一樣。。。
但我想說的是1984年這個特殊的語境,其次是百年孤獨本身。(它的偉大之處。)


你不知道它是高考語文範圍內必須知道的知識嘛。。。能不看嘛


因為寫的好看啊。


來吧,俗話說物以類聚,你看看它上下是什麼書,也便能知道它是什麼書了吧。
再看看推崇這本書的人說話的方式也就知道推崇這書的人是什麼人。
大學時讀的機械,淘書攤遇到了班長,他問我:你看過百年孤獨咩?
我說:我看漫畫嘞。
他當時用鄙視而又滿足的眼神看了我,接著便走了。
就好比牛13的人寫了個牛13的故事,另一個牛13的人看出來這個是什麼故事,於是把自己牛13的見解告訴了別人,於是來了一群裝13的,他們看了這本牛13的書,翻了這些牛13的見解,於是乎覺得自己也是個文藝而內涵又牛13的人,以此來滿足自己虛弱的內心。
藝術從來都是小眾的,流行大多媚俗。
它能流行,因為它的藝術性是那些所謂文藝青年裝13用的。


葉公好龍唄。


對於偽文青,他的譯名太吸引人了。按中文思維,百年孤獨是除了人間失格最勾引偽文青和不明覺厲的人。


名字起得好。
百年,聽著象歷史書,在中國,歷史書好賣,
孤獨,迎合中國人逃離人群,希望獨處的心態。
又是外國來的,沒有政治傾向性(或者說有也不會影響現實)
都湊在一起,成了一本都知道但誰也不願意看的書。
說句實話,我還真看過,從頭到尾看的,說起來快三十年了,看的時候還是毛頭小夥子。
什麼情節都記不住了,只覺得什麼魔幻現實主義像一個夢,做完了就忘了,再做一次沒有心情了。


名字好聽


去年暑假看完整本的時候有種想大哭一場的衝動,大概是那種深植在心的孤獨引發了我強烈的共鳴。從此想到這本書就是很感動 意味深長的感覺。
今年暑假再看這本書,覺得寫得實在好了。裡面很多的細節處理,大氣,淋漓盡致,又不失真。
所以真得超愛這本書啊。馬爾克斯永遠是我男神(嚶嚶嚶

好了 入題
為什麼《百年孤獨》會有這麼多人喜歡?
喜歡一本文學類的書最普遍的原因應該都是能引起閱讀者的強烈共鳴。
《百年孤獨》是寫孤獨的,一種讓人深陷其中又不失浪漫的孤獨。
而這個世界上最多的大概就是孤獨的人吧,我猜。


對說葉公好龍的答案表示呵呵,這麼以偏概全,葉公好龍的成分肯定有


不想寫書評。只想說題主問的,流行與暢銷。
暢銷。 誠然《百年孤獨》是一本非常優秀的作品。但一本書再好,你讀過之後也不會再自己買10本放家裡吧,就算推薦給了朋友,他們也不一定買不買,所以我們姑且認定:一本書對一個讀者來說,是一次性消費品。而且《百年孤獨》雖好,但與之不相伯仲的也是大有書在,那為什麼那些好書沒有這麼暢銷?就像前面的答主提到的《百年孤獨》經常出現在微博,微信的各種推薦讀書單里,而且無論噹噹也好,亞馬遜也好,《百年孤獨》都有非常好的推廣位置。書店見狀,為了自己的逼格和銷量,自然也會主打此書。加上名字好,作者叼,自然掏腰包的不會少。
流行。 就像前面說的,媒體輿論加上網站導向造成了《百年孤獨》的銷量斐然,而暢銷好像也證明了它很流行。但作為一本有歷史沉澱的書,我認為用流行來形容不太恰當。而且,「流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如果說「讀書很流行」這沒問題,但「一本書、、一本幾十年前的書很流行」這本身就有問題。說不定我們只是像尼爾 ·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里憂慮的那樣,被娛樂了一把而已。
通過我的名字,就能看出我對這本書有多熱愛。但我卻希望流行的再也不是某本書,而是「讀書」。


推薦閱讀:

你聽過或者寫過哪些黑暗系或者病態的故事?
有哪些書名很 low ,但內容和文筆讓人驚艷的小說?
有什麼你一看到就蹦起來找本子摘抄的句子?
哪些作品表面上是喜劇收尾,但其實是悲劇收場?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歷史小說?

TAG:小說 |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 | 百年孤獨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