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被稱為最好看的奇幻小說有哪些?

就沒有中國的嗎?


截至2014年8月,前100名奇幻小說排行為:


Fantasy 100 - Top 100 Fantasy Book Series

前10本的都是耳熟能詳的著作:《指環王》、《冰與火之歌》、《哈利波特》、《時光之輪》、《納尼亞傳奇》、《碟形世界》、《波西·傑克遜系列》、《黑暗物質三部曲》、《暮光之城》、《遺產三部曲》。


《指環王》太經典,不說也知道。同時位列BBC The big read書單的榜首(BBC - The Big Read)。話說作者托爾金(J. R. R. Tolkien)與路易斯(C.
S. Lewis,納尼亞的作者)是牛津校友。路易斯1917年入讀牛津大學,1925年在牛津執教英國語言與文學,托爾金同年進入牛津教授盎格魯撒克遜語言(Rawlinson and Bosworth Professor of Anglo-Saxon)。1950年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第一部《獅子、女巫與衣櫃》出版,這時托爾金也完成了指環王。從1937年至1950年創作時間十二年,托爾金自己說這部書是他生命與血的凝聚。《指環王》比《納尼亞傳奇》晚了幾年,於1954年出版。我們熟悉的《指環王三部曲》電影(The Lord of the Rings (film series))與2001~2003年推出,最後一部獲得奧斯卡全部11個獎項的提名,歷史上僅賓虛和泰坦尼克號有此殊榮。關鍵一點,《指環王》極大的刺激了市場對奇幻小說的需求。感謝《指環王》,才有了今天奇幻小說的繁榮景象。

《冰與火之歌》老馬丁準備寫七本,現在寫了五本,馬丁本人早期從事劇本創作。在冰火系列開始使用POV手法寫作。每個POV只專註一個角色,從這個角色的視角和內心想法來寫作。另外馬丁借鑒了大量中世紀歐洲歷史,盡量讓人感覺有歷史的真實感。只是帶主角光環的出場人物死了不少,看到狼族死了一地,還能更虐心嗎?最後祝福老馬丁洪福齊天萬壽無疆早日把坑填滿。

《哈利波特》羅琳姐(J. K. Rowling)早年很窮,後來靠這部作品發家致富。1990年羅琳準備乘坐火車從曼城到倫敦,結果列車延誤,就是在這趟延誤了四個小時的列車上,一個小孩去魔法學校上學的構思在羅琳的大腦中成型。但是在接下來7年里,她過得並不順利甚至是窘迫。她經歷了母親過世、家暴、離婚、單身帶小孩以及窮困的打擊,並且患上抑鬱症並一度試圖自殺。那段時間她一直靠國家救濟過日,基本上每天就是帶著小孩去咖啡館用手動打字機寫作(看著都讓人流淚),直到1995年寫完了第一部《哈利波特》而且在愛丁堡大學找到教職。1997年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面世,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08年5億英鎊的身家讓羅琳姐在英國最富的女人裡面排名十二。

《時光之輪》(The Wheel
of Time)在中國並不被人廣泛熟知,英文版十四部史詩巨作。作者羅伯特·喬丹(Robert Jordan,本名James Oliver Rigney, Jr)本打算只寫六本,結果從1984年開寫到2007年一共出版了11本。在寫最後一部(第12部)時光之輪時羅伯特因病逝世。2007年羅伯特·喬丹的妻子決定由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根據原作者留下的錄音與情節設計續寫完這部史詩般小說的最後一卷,結果續寫過程中發現內容太多,一本無法容納,於是最後一部分拆為三部The Gathering Storm, Towers of Midnight以及A
Memory of Light。至此全部十四部時光之輪全部完結。喬丹屬於慢熱型作者,第一部花了6年才出版,但是從第8部開始到最後第14部,每一部時光之輪都登上過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原版文字很優美,英文有聲書的聲音非常動聽。有人認為內容有宗教暗喻,主要一些Christians認為是獅子犧牲自己拯救他人的橋段類似於Bible裡面的Jesus(參見Religion in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仁者見仁。納尼亞系列第一部《獅子、女巫與衣櫃》(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名列BBC The big read書單的第9位(BBC - The Big Read)。1939年德軍轟炸倫敦,大量小孩到鄉下躲避空襲。家住牛津附近的路易斯也接待了三位小女孩,這個場景直接出現了《獅子、女巫與衣櫃》的第一章的第一頁,而第一章的末尾的場景是一個Faun(羊蹄半獸人)手拿雨傘,另一隻手夾著箱子站在飄雪的森林中。這幅場景從16歲開始就一直出現在路易斯的腦海中,這些小孩來到家中避難時,路易斯已經四十多歲,他決定就這個場景開始寫一個兒童故事,於是在一張廢紙上《納尼亞傳奇》的手稿誕生了。同名電影前兩部(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和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分別與2005年和2006年上映,吸金7.4億和4.1億美元。

《碟形世界》(Discworld)出了四十部,翻譯成37種語言銷售了8000萬本。大陸知道這個系列的人並不多。設定是世界由一頭大龜托起一個遼闊的世界,這個世界在宇宙中漫遊。其中四本入選BBC的Big Read書單(BBC - The
Big Read)前100位,分別是Mort(Mort), Night Watch(Night
Watch (Discworld)), Guards! Guards!(Guards!
Guards!!)和The Colour of Magic(The Colour of Magic。另外作者Terry
Pratchett(Terry Pratchett)還有一本與尼爾·蓋曼(Neil Gaiman)合寫的作品《好兆頭》(Good
Omens)同樣位居BBC的Big Read書單(BBC - The Big Read)第68位。Terry大哥是家裡的獨子,小時候喜歡天文學讀了不少科幻小說,影響了後面的創作。之後進入社會從事記者職業,磨練了他的文筆。Terry現年66歲,2007年宣布自己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一種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隨後捐贈一百萬美元給阿爾茨海默研究基金(Alzheimer"s Research UK)。他說如果自己不能繼續寫作了,女兒Rhianna(Rhianna Pratchett)會把故事寫下去。Rhianna自己的職業就是為遊戲配寫小說和劇本,常獲各種獎項併入選歐洲遊戲名人堂,是兩款《古墓麗影》(Tomb Raider)遊戲製作的首席作家(Lead writer)。

《波西·傑克遜系列》在三十五個國家賣出了2000萬本,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達223周(四年多),但在中國並不出名。寫作該書的起因是作者Rick Riordan有一位患有閱讀障礙症兒子Haley。每天晚上爸爸都會給兒子講睡前故事。兒子上二年級時學到了希臘神話,他就要求爸爸給的故事,要和希臘神話有關。父子情深,於是爸爸就自己開始編故事給兒子講,講著講著作者就開始了整個書的創作,最後有了這部暢銷書。因為面對小朋友講的故事,所以原版英文簡單易懂,六級水平足以應對。該書第一部於2010年拍攝上映(Percy Jackson the Olympians: The Lightning Thief,波西·傑克遜與神火之盜 (豆瓣))。

《黑暗物質三部曲》(His Dark Materials)獲獎無數。雖然第一部《黃金羅盤》改編的電影反響一般(The Golden
Compass (2007)),但是該書位列BBC The big read書單的第三名(BBC - The Big Read),僅次於《指環王》與《傲慢與偏見》。作者Philip Pullman(Philip Pullman)入選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評選的「1945年至今最傑出的五十位作家」,2009年牛津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2013年成為英國作家協會主席。1968年Philip從牛津大學威斯敏斯特學院(Westminster College, Oxford)畢業,隨後在中學給9-13歲學生教書和給學校寫適合學生表演的劇本。1986年離開中學專註寫作,只是1988年之後在牛津大學兼任教職,直到1995年《黑暗物質三部曲》的第一部《黃金羅盤》出版(Northern Lights (novel))。內容設定大概是19世紀晚期到一戰以前這段時間,但是又掌握了比我們現在還先進的科技,比如量子物理學等,所以有些分類會把該作品歸為科學奇幻類(Science fantasy),同時擁有科幻(Science fiction)和奇幻(Fantasy)的特質。另外Philip
Pullman與納尼亞作者路易斯互噴的那一段就不提了。

《暮光之城》截至2011年11月在全球賣出了一億兩千萬本,翻譯成38種語言。該書主要面對青少年,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兒童類的榜單上牢牢佔據了235周。五部電影(The Twilight Saga (film series))大家都很熟悉,獲得了巨大成功。至於從文學方面來說,有人把作者Stephenie Meyer(Stephenie
Meyer)與羅琳姐進行了對比,結論是:「哈利波特教會了我們直面恐懼、尋找內心的力量,並且在面對矛盾的時候選擇做正確的事。而暮光之城的經驗就是談戀愛比任何事都重要。」

《遺產三部曲》的作者Christopher Paolini(Christopher
Paolini一看就是義大利家族的姓)1983年出生,一直在家接受教育,15歲獲得美國高中畢業證明。因為他年齡當時太小,未滿十八歲因此不能去念大學,所以他就在這段空餘時間,從15歲開始創作,並在2001年18歲時出版了第一部奇幻小說《龍騎》士(Eragon),2011年出版完了全套四部書。第一部拍攝成同名電影(Eragon),IMDB(Eragon (2006))評價一般。

以上書籍除了《冰與火之歌》和《時光之輪》, @惡魔的奶爸 在他的書單有哪些易讀的英文原版書?中均有推薦或者提及。


《黑暗塔》(第11位,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Dark_Tower_(series))是史蒂芬·金花了三十年完成系列作品,一共八本共4250頁。原本作者準備重寫一遍,修改裡面的一些錯誤,但是重寫完《槍俠》The
Gunslinger
(The Dark Tower: The Gunslinger)以後,他就放棄重寫計划了。

《地海傳說》(第27位,http://en.wikipedia.org/wiki/Earthsea_(book_series))六部曲的世界設定是無邊大海的世界上有無數的小島,作品中能感受到英倫島上濃濃的綿羊味還有水手文化,當然還有歐洲大陸野蠻人入侵英國的寫照。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生於1929年,父母都是學者,從小鼓勵她大量閱讀並經常參加父母的學術圈子聚會。在家庭環境熏陶下,Ursula大姐9歲開始寫奇幻小說,11歲投稿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雜誌(被拒)。1951年在劍橋的女子文學院(Radcliffe College)獲得法國與義大利文學的學士學位,1952年拿下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1953年獲得獎學金繼續在法國深造博士學位,一看就是整個學院派的標準簡歷。但是該系列的第一部《地海巫師》(A Wizard of Earthsea)只到1968年才出版。從托爾金、路易斯還是這位大姐的經歷看,一部傳世的奇幻小說通常要到作者中年開始才有可能成型。作者文學功底深厚,小說行文優美,獲獎無數。

《龍槍編年史》(第57位,Dragonlance
Chronicles)的影響力巨大。1974發布的《龍與地下城規則》(Dungeons
Dragons)對於未來電視和遊戲的影響意義深遠,影響了一大批遊戲甚至一代人。大量遊戲或多或少都有該設定的影子,包括《暗黑破壞神》、《博德之門》、《無冬之夜》等等不勝枚舉。基於《龍與地下城規則》衍生出眾多戰役設定集(Campaign setting),其中《龍槍》(Dragonlance)、《灰鷹》(Greyhawk)、《被遺忘的國度》(Forgotten Realms)等設定集都非常出名。有趣的是射手座的作者Tracy Hickman僅高中畢業,做過超市貨品管理員、劇院經理、電視執行導演等很多職位。Tracy當時帶著一家人開車從猶他州橫跨美國去威斯康辛州,準備去TSR公司面試。在路上,Tracy設想出了龍槍(Dragonlance)這個神戰役設定集,之後至少190部小說採用了該設定集。Tracy Hickman和JK羅琳大姐的簡歷就是勵志片。

《黑暗精靈三部曲》(第60位,The Dark
Elf Trilogy)的受歡迎出乎作者預料。本來作者RA Salvatore寫黑暗精靈Drizzt是作為《冰風谷三部曲》(The
Icewind Dale Trilogy)的一個輔助性角色,結果配角太搶鏡頭大受歡迎。於是作者把Drizzt作為主角寫了《黑暗精靈三部曲》,最後一本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哈爾的移動城堡》(第65位,Howl"s
Moving Castle)出名是因為2004年宮崎駿的同名電影(Hauru no ugoku shiro (2004))。作者Jones在序言里說她很感謝當時在學校裡面遇到的一個小男孩,因為她遇到的那個小男孩請她寫一部小說,名字就叫《移動的城堡》(The Moving Castle)。當時她把小男孩的名字寫在紙上,結果後來再也找不到那張紙條,也再也想不起那個男孩的名字,但是男孩的這個提議卻一直深深印入她腦海,於是她創作了這部奇幻小說。

以上奇幻小說,其中《地海傳說》、《黑暗精靈三部曲》、《哈爾的移動城堡》受到 @惡魔的奶爸 推薦,具體可以參看他的書單:有哪些易讀的英文原版書?。


讀過經典之後,可繼續看下面,他們有可能在之後會逐漸被大陸所接受

《回憶,悲傷,荊棘》(第62位,Memory,
Sorrow, and Thorn)的第一部作品《龍骨椅》(The
Dragonbone Chair)講訴一位十四歲的廚房小弟Simon(Seoman Snowlock)有幸成為學徒受到魔法師指點,學習讀書寫字並逐步成長起來。隨後Simon的偶然地牢經歷讓他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憶,悲傷,荊棘》是標準傳統的史詩奇幻小說,有奇幻小說該有的大部分元素:劍與魔法、龍、精靈、矮人、愛情、神話、還有大口喝酒。如果你需要讀一部類似於《指環王》的作品,這是一個不錯選擇。

《真理之劍》(第13位,The
Sword of Truth)的第一本《巫師第一守則》(Wizard"s
First Rule)寫得太好,以至於有人說可以只看第一本,然後無視該系列其它小說的存在。Terry
Goodwind是幸運的,作為奇幻小說作者,他的第一部小說《巫師第一守則》在寫就10周後就賣出去了,而且賣了27萬美金,是有史以來奇幻小說作家第一本售價最高的作品。《巫師第一守則》被ABC
Studio(ABC Studios)拍成了美劇《探索者傳說》(Legend of the Seeker),目前出了兩季。

《刺客正傳》(第36位,The
Farseer Trilogy)又是三部曲,奇幻小說三部曲很多,托老開的好頭,當然後面還有《刺客後傳》(Tawny Man series by Robin Hobb)。女作家Robin在第一部《刺客學徒》(Assassin"s Apprentice)中將主角虐得要死,從一名淪落街頭的皇族,最終歷經磨難逐漸訓練成了一名刺客。

《沙娜拉原始三部曲》(第41位,Original
Shannara Trilogy)在奇幻小說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為該作品在1977年衝進暢銷書榜,是首部進入暢銷書榜的現代魔幻小說,值得紀念。Terry Brooks雖然在《沙娜拉原始三部曲》中大量參考或者借鑒了托爾金的許多概念,比如索倫變成法術士王、魔戒幽靈換成了骷髏隨從,但是在後面的作品比如《沙娜拉遺產四部曲》(Heritage of Shannara)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現在美國八零後是讀他的書長大的。Terry老哥有23本作品進入過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

《弒君者三部曲》(第16位,The
Kingkiller Chronicle),作者Patrick Rothfuss(Patrick Rothfuss)在威斯康星大學斯蒂芬斯角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先讀化學工程,然後轉臨床心理學,最後以華盛頓大學的文學碩士畢業,在校學習時間達9年,然後返回斯蒂芬斯角教書。該三部曲只完成了前兩部風之名(The
Name of the Wind)與智者之懼(The
Wise Man"s Fear),最後一部石門(The Doors of Sone)還在撰寫。2013年21世紀福克斯宣布選擇《弒君者三部曲》作為電視劇藍本。作品內容是客棧老闆用三天時間講述了他作為的法師與音樂家傳奇歷險經歷。他講述的一天時間就成為一本書。

《瑪拉茲英靈錄》,(第51位,Malazan
Book of the Fallen)共10本,每一部都是瑪拉茲帝國的一段描寫,前五本完全可以作為獨立的小說閱讀。故事並不是直線進行,而是多線同時進行的故事,所以常被拿來與《冰與火之歌》進行比較。托爾金之後奇幻小說模式比較固定,但是《瑪拉茲英靈錄》算是革命性的開創,這部奇幻小說適合看了很多年奇幻的老手閱讀,可以克服新鮮感缺失。作者Steven Erikson讓他的作品中出現幾百個角色、上千年的歷史跨度、宏大的史詩戰爭。相對來說《冰與火之歌》的設定和場面還要小一些。

《提嘉娜》(Tigana,Tigana)與《阿拉桑雄獅》(The Lions Of Al-Rassan,The
Lions of Al-Rassan)在後面奇幻小說分類簡述部分有提及,該作家Guy Gavriel
Kay雖然沒進Top 100,其作品仍然值得欣賞。


下面排行內容

Rank Author Title Year
1 J R R TolkienThe Lord of the Rings1954
2 George R R MartinA Song of Ice and Fire1996
3 J K RowlingHarry Potter Series1997
4 Robert JordanThe Wheel of Time1990

5 C S LewisThe
Chronicles of Narnia1950

6 Terry PratchettDiscworld1983

7 Rick Riordan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2005

8 Philip PullmanHis
Dark Materials1995

9 Stephenie MeyerThe
Twilight Saga2005

10 Christopher PaoliniThe
Inheritance Cycle2002

11 Stephen KingThe
Dark Tower1982

12 Jim ButcherDresden
Files2000

13 Terry GoodkindSword
of Truth1994

14 Cassandra ClareThe
Mortal Instruments2007

15 Charlaine HarrisSookie
Stackhouse2001

16 Patrick RothfussKingkiller
Chronicle2007

17 Brandon SandersonMistborn
Trilogy2006

18 Laurell K HamiltonAnita
Blake Series1993

19 Anne RiceThe
Vampire Chronicles1976

20 Eoin ColferArtemis
Fowl Series2001

21 David EddingsThe
Belgariad1982

22 Diana GabaldonThe Outlander
Series1992

23 Patricia BriggsMercy
Thompson2006

24 Kim HarrisonThe
Hollows2004

25 Gregory MaguireThe
Wicked Years1995

26 Rachel CaineThe
Morganville Vampires2006

27 Ursula K Le GuinEarthsea
Cycle1968

28 Cornelia FunkeInkheart
Trilogy2003

29 Brian JacquesRedwall
Series1986

30 Raymond E FeistThe
Riftwar Saga1982

31 Maggie StiefvaterThe
Wolves of Mercy Falls2009

32 LaHaye JenkinsLeft
Behind1995

33 Kristin CashoreGraceling
Realm2008

34 Kelley ArmstrongWomen
of the Otherworld2001

35 Christine FeehanCarpathian1999

36 Robin HobbThe
Farseer Trilogy1995

37 Piers AnthonyThe
Magic of Xanth1977

38 Garth NixAbhorsen
Trilogy1995

39 Darren ShanCirque
du Freak2000

40 Marion Zimmer BradleyAvalon1983

41 Terry BrooksOriginal
Shannara Trilogy1977

42 Tamora PierceSong of
the Lioness1983

43Jasper FfordeThursday
Next2002

44 Jonathan StroudThe
Bartimaeus Trilogy2003

45 Jim ButcherCodex
Alera2004

46 David EddingsThe
Malloreon1987

47 Joe AbercrombieThe
First Law2007

48 Angie SageSeptimus
Heap2005

49 Anne McCaffreyThe
Dragonriders of Pern1968

50 Lloyd AlexanderChronicles
of Prydain1964

51 Steven EriksonMalazan
Book of the Fallen1999

52 Brent WeeksNight
Angel2008

53 D J MacHalePendragon2002

54 Roger ZelaznyThe
Chronicles of Amber1970

55 Susan CooperThe
Dark Is Rising1973

56 Maria V SnyderStudy2004

57 Weis HickmanThe
Chronicles Trilogy (Dragonlance)1984

58 Suzanne CollinsUnderland
Chronicles2003

59 Jacqueline CareyKushiel"s
Legacy2001

60 R A SalvatoreThe Dark
Elf Trilogy1990

61 Patricia C WredeEnchanted
Forest Chronicles1990

62 Tad WilliamsMemory,
Sorrow and Thorn1988

63 Holly BlackThe
Spiderwick Chronicles2003

64 Piers AnthonyIncarnations
of Immortality1983

65 Diana Wynne JonesHowl"s
Moving Castle1986

66 Anne BishopBlack
Jewels Trilogy1998

67 Jenny NimmoChildren
of the Red King2003

68 Christopher MooreA Love
Story1995

69 Laini TaylorDaughter
of Smoke and Bone2011

70 Orson Scott CardTales
of Alvin Maker1987

71 Holly BlackModern
Faerie Tales2002

72 Naomi NovikTemeraire2006

73 Stephen DonaldsonThomas
Covenant - The Unbeliever1977

74 Weis HickmanDeath
Gate Cycle1990

75 Trudi CanavanBlack
Magician Trilogy2001

76 Simon R GreenNightside2003

77 Robert Lynn AsprinMyth
Adventures1978

78 Frank E PerettiDarkness1986

79 Juliet MarillierSevenwaters
Trilogy1999

80 Robin McKinleyDamar1982

81 Joseph DelaneyThe
Last Apprentice2004

82 Brandon SandersonThe
Stormlight Archive2010

83 Mary StewartThe
Arthurian Saga1970

84 Glen CookThe
Chronicles of the Black Company1984

85 Mary NortonThe
Borrowers1952

86 Scott LynchGentleman
Bastard2006

87 David EddingsThe
Elenium1989

88 Darren ShanThe
Demonata2005

89 Rachel CaineWeather
Warden2003

90 L E Modesitt JrSaga of
Recluce1991

91 Michael MoorcockThe
Elric Saga1972

92 Diane DuaneYoung
Wizards1983

93 Steven BrustVlad Taltos1983

94 Lian HearnTales
of the Otori2002

95 David GemmellDrenai
Saga1984

96 Charles de LintNewford1993

97 China MievilleNew
Crobuzon2000

98 Mercedes LackeyThe
Last Herald-Mage1989

99 Obert SkyeLeven
Thumps2005

100 Amelia Atwater-RhodesDen
of Shadows1999


(看到這裡,你還猶豫什麼,請點贊吧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說是吧:D)


下面按小說時間和類型分類,基本是每個類別裡面較好的奇幻小說。

1、開山鼻祖類(The origins of fantasy)(公元前8世紀-1840)

《奧德賽》(The Odyssey,Odyssey)兩部荷馬史詩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亞特》。《伊利亞特》記載了公元前十二世紀初,邁錫尼與希臘各城邦組建聯軍渡海遠征特洛伊,聯軍將領奧德修斯安排了木馬計智取特洛伊城;而《奧德賽》則是特洛伊一戰之後奧德修斯的十年漫漫歸鄉路。《羅馬人的故事》(羅馬人的故事1 (豆瓣))稱這兩件事應該是歷史上的真事。《奧德賽》出現了風神、女神雅典娜、獨眼巨人、戰友的亡靈、海妖、忘憂果等不符合現實世界的事物。現代奇幻小說就發軔於此。

《貝奧武夫》(Beowulf,Beowulf)用古英語寫就的最早長篇史詩,講述斯堪地納維亞的英雄貝奧武夫為了幫助Hrothgar國王抵抗怪物Grendel侵襲,渡海前來相助,先後三次擊敗了怪物Gredel,Gredel的媽媽,還有一條龍的故事。最後貝奧武夫返回瑞典,成為了Greats的國王。該小說對照的歷史是公元6-7世紀盎格魯撒克遜民族遷徙到英國的過程,具體參見錢老的論述(英國文化模式溯源 (豆瓣))。

《地獄》(Inferno,Inferno
(Dante))Inferno在義大利語的意思是地獄,是著名的《但丁神曲》(Divine
Comedy)第一部,後面兩部是煉獄篇(Purgatorio)與天堂篇(Paradiso)。但丁、彼特拉克與薄伽丘並稱為文藝復興文學三傑。但丁在佛羅倫薩被沒收家財並被放逐,是在流放的途中他用義大利方言寫下了《神曲》,表面上講的是但丁遊歷天堂與地獄的描述,實際上是對當時宗教統治的諷刺,為後面文藝復興的思想解放做了先驅的作用,《神曲》可稱為中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之一。

《亞瑟王之死》(Le Morte Darthur,Le
Morte d"Arthur)廣為人知的一部亞瑟文學。講訴聖杯之旅(the Quest of
the Holy Grail)、朗斯洛(Launcelot)與桂妮維爾(Guinevere)之間那些事兒、圓桌騎士的內部紛爭等故事。真實的情況如錢乘旦所說(P7-8,英國文化模式溯源 (豆瓣)),雖然亞瑟孔武過人而且擊敗了敵對部落甚至建立起一個強大國家,但他毫無韜略、對詭計毫無辦法,最後王位都差點被侄子所奪。當然該作品因為廣為流傳,內容被大量後世作品所借鑒。

《仙后》(The Faerie Queen,The
Faerie Queene)創作於1596年,正是都鐸王朝的王權登上了巔峰的時期,當時的文學作品都流行讚美國王或者女王,包括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結尾也奉承了一段伊麗莎白公主(P21~22,英國文化模式溯源 (豆瓣))。《仙后》則號稱書名就是獻給女王的,把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歌頌為天國的「仙后」、「光明的女神」和「海島上偉大的女性」。這部長篇史詩對了女王胃口,作者Edmund Spenser(Edmund
Spenser)因此獲得女王每年50英鎊的終身獎勵。

《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A Midsummer Night"s Dream),莎翁出品,經典喜劇。情節包括錯點鴛鴦譜、有情人終成眷屬。大師的作品極受歡迎,據報道9月份在上海演出的三場《仲夏夜之夢》演出售票率超過95%(《仲夏夜之夢》受追捧 90後是觀劇主力)。

《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Gulliver"s
Travels)屬於英語文學中的經典作品,以前有小人書,動畫片從1939年到2010年各種版本任君選擇。該作品的用詞Lilliputian被多國吸收用來形容非常小,而Brobdingnagian被收入牛津詞典中用以表示巨大。

《格林童話》(Brothers Grimm Fairy Tales,Grimms" Fairy Tales)提起仙履奇緣(Cinderella)、白雪公主(Snow White)、睡美人(Sleeping Beauty),小紅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的故事,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是一本德國童話的故事集。格林兩兄弟Jacob(Jacob Grimm)和Wilhelm(Wilhelm Grimm)在1812年首次發表《格林童話》,包含70個故事;到了第七版的時候,增加到了211個故事。最初的版本的語言其實並不太適合兒童,在後續版本中陸續進行了多處修改,比如白雪公主原來有一位惡毒的媽,後來改成了後媽。德國哈瑙市的城市廣場上還有格林兄弟的雕塑。

2、奇幻小說先驅(Pioneers of fantasy)(1840-1900)

《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A
Christmas Carol)大文豪狄更斯作品。最大的影響是在英國形成了歡度聖誕、互贈卡片與禮品的風俗,然後這個風俗迅速傳遍了全球,包括有名的Merry Christmas都是從這部作品開始流行起來(Christmas and holiday season)。

《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太有名,愛麗絲鑽兔子洞的故事被改變成影音作品無數,在BBC的Big Read書單(BBC - The
Big Read)名列第30位,並且或多或少對Disney都有一定影響。

《亞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國人》(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馬克·吐溫著作,來自於他夢見自己成為一名騎士的夢。講訴一個康涅狄格州美國人穿越到亞瑟王朝,並將19世紀的科技帶到古代去的穿越劇。與馬克·吐溫同期也有幾部穿越時空的小說,馬克·吐溫這一部算是最出名的。

《道林·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是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出品。內容簡單來說就是主角所有的罪都不必自己承擔,由畫像來承受。逐漸地,畫像居然變得又老又丑,主角自己卻一直保持青春年少。最後因犯錯過多,主角無法承受精神折磨,選擇用刀刺向畫像。結果就在刺向畫像的那一刻。主角自己卻反被刺中自己胸膛,而畫像變得光彩依舊。《道林·格雷的畫像》算不上王爾德最好的作品,卻是王爾德唯一的一部小說作品

3、二十世紀早期(The early 1900s)(1900-1930)

《綠野仙蹤》(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太有名。

《五個孩子與沙精靈》(Five Children and It

《星期四人》(The Man Who Was Thursday)

《柳林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中國亞馬遜上有Kindle免費版。

《彼得·潘》(Peter Pan and Wendy,Peter and Wendy),太有名。別名又叫《長不大的男孩》和《彼得與溫迪》。因為該作品大受歡迎,原本並不被人常用的女性名字Wendy(Wendy)也開始流行起來。作者(J. M. Barrie)死前將《彼得·潘》著作權益捐贈給了倫敦奧蒙德街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值得敬佩。

《遺失的世界》(The Lost World,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Lost_World_(Conan_Doyle_novel))作家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大家都知道的吧,1912年出版的《消失的地平線》在奇幻小說里同樣精彩。南美一塊沒被發現的高原,恐龍、猿人部落、寶石等橋段在當時來說還是引人入勝的,因為當時在柯南道爾家附近剛發現了恐龍化石腳印。

《人猿泰山》(Tarzan of the Apes),其實是一部非洲叢林肥皂劇,奇幻元素並不算多,只是流行文化中大多熟悉《人猿泰山》。反而作者埃德加(Edgar Rice Burroughs)的另一部作品《火星公主》更出名,名列科幻小說排行榜(Sci-Fi Lists)第73位,而且是20世紀低俗小說經典樣板。

《小熊維尼》(Winnie-the-Pooh),該作品周邊很多隨處可見,愛吃蜂蜜的維尼熊憨態可掬。中文是叫他維尼熊,原版一般簡稱Pooh Bear。作者米恩(A. A. Milne)在1953年過世以後,米恩的太太授權迪斯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改編維尼熊故事,之後維尼熊的電影和周邊產品在全球獲得了巨大成功。

4、指環王前期時代(The road to the Rings)(1930-1945)

《蠻王柯南》(Conan the Cimmerian)

《霍比特人》(The Hobbit),位列BBC的Big Read書單(BBC - The
Big Read)第25位,最開始是爸爸給三個孩子在爐邊講故事。講故事是為奇幻小說開頭的好辦法。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是法國作家寫出來的最暢銷的經典書,法文原版適合法語初學者閱讀。《小王子》翻譯成250種語言,自七十年來一共銷售1.4億本,被大量改編為有聲書、廣播劇、舞台劇、電影電視、芭蕾等。截至2011年,大陸與寶島一共有大約50種不同的《小王子》翻譯版本。故事中飛行員墜落撒哈拉沙漠,遇到從小行星來的小王子橋段,取材於作者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在撒哈拉沙漠當飛行員的經歷。在1935年安東尼也確實發生了墜機,因為當時他和副駕駛像打破飛行速度記錄,贏取15萬法郎的獎勵,結果未能如願但兩人皆奇蹟般生還。後來1940年國土淪喪、巴黎陷落,他和家人隨即去了北美繼續抵抗運動,併到處演說鼓動美國參加二戰。安東尼當時在美國身體欠奉、壓力較大。他老闆伊麗莎白(Elizabeth Reynal)建議他寫一本兒童故事來緩解緊張壓力。於是安東尼於1942年在紐約和長島寫下了《小王子》並於次年出版,隨後該作品大獲成功。令人印象深刻的猴麵包樹(Baobab trees,Adansonia)確實分布於非洲、阿拉伯半島以及澳洲。有人稱猴麵包樹象徵了正在毀滅地球的納粹實力,所以作者安東尼不斷在書中提醒要警惕猴麵包樹。

《偽裝》(Ficciones (Fictions))

《動物農場》(Animal Farm,), @惡魔的奶爸 推薦的小說。作者George Orwell (George Orwell)還有一部大作《1984》(Nineteen
Eighty-Four)。在BBC The big read書單中(BBC - The Big Read),《1984》排名第8,《動物農村》排46。反烏托邦、老大哥等概念被廣泛傳播。

5、奇幻小說黃金時代(Fantasy"s golden era)(1945-1960)

《瀕死的地球》(Tales of the Dying Earth,Dying Earth)作者Jack Vance(Jack Vance)參加過二戰,任職美國商船隊,《瀕死的地球》就是在這個期間寫就,講訴許多年之後太陽即將耗盡能量,而魔法重現取代了科學,末世的氛圍籠罩其間。《瀕死的地球》跨界奇幻與末世文學(http://en.wikipedia.org/wiki/Dying_Earth_(subgenre)),而末世文學從屬於科幻小說。所以奇幻與科幻兩界都很尊敬Jack老爺子,該拿的榮譽都拿了,無憾此生。

《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已進Top
10,參見前文。

《地板下的小人》(The Borrowers)

《指環王》(Lord of the Rings),已進Top 10,參見前文。

《戴帽子的貓》(The cat in the hat,The Cat
in the Hat),蘇斯博士(Dr. Seuss)在西方家喻戶曉,內容奇思妙想、篇幅短小適中、韻律流暢優美,被大量用於兒童啟蒙教育。蘇斯作品通常以繪本與有聲書被廣為傳播,並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包括《格林奇偷走了聖誕節》(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在2000年改編成了由喜劇之王金凱瑞(Jim
Carrey)飾演的同名電影(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 (2000))。因為蘇斯博士對兒童教育的巨大貢獻,美國將蘇斯博士的出生日期2月2日定為全美讀書日(Read
Across America)。在好萊塢星光大道(Hollywood
Walk of Fame)上,第6500的星星就印有他的名字。

6、皇室紛爭類(Royal ramifications)

《安柏志》(The Chronicles of Amber),Top 100中名列第54位。

《提嘉娜》(Tigana,Tigana)作者Guy Gavriel Kay與托爾金家有淵源。托爾金老人家實際上有不少未發表作品只是做了筆記。《指環王》作者托爾金的最小的兒子Christopher Tolkien(Christopher Tolkien)需要整理這些未發表的作品,他選擇的助手正是Kay,後者於1974年搬到牛津專心協助Christopher Tolkien整理托老遺作,最終整理成冊命名為《精靈寶鑽》(The Silmarillion)於1977年出版。Kay自己返回加拿大,拿了一個多倫多大學的法學學位。1981年獲得安大略省律師資格。1984年他的第一部奇幻小說出版,即《夏日之樹三部曲》(The
Fionavar Tapestry)的第一部《夏日之樹》(The Summer
Tree)。從這部作品可以看出,天蠍座的人感情是熾熱的,文字也是一樣。《提嘉娜》是《夏日之樹三部曲》系列作品之後出版的第二部作品,背景設定取材中世紀的義大利半島與伯羅奔尼撒半島,小國林立分為七個省,卻面臨強敵壓境被各個擊破的困境。與現實的不同是這個世界有兩個月亮。

《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Fire),已進Top 10,參見前文。

7、經典史詩類(Classic Epics)

《沙娜拉原始三部曲》(Original Shannara Trilogy),進Top 100,參見前文。

《黑暗精靈三部曲》(Dark Elf Trilogy),進Top
100,參見前文。

《時光之輪
》(The Wheel of Time),進Top 10。

8、戰爭類(War Conflict)

《龍槍編年史》(The Chronicles Trilogy (Dragonlance)),進Top 100。

《阿拉桑雄獅》(The Lions Of Al-Rassan,The Lions of
Al-Rassan)同樣是Guy Gavriel Kay。該作者的作品在中國有了中文版,同時因為寫了蒙古帝國與唐朝,也逐漸開始被大陸讀者


只說西方奇幻
魔戒,這個是最好的,沒有之一

魔戒(不只是三部曲和霍比特人,包括精靈寶鑽、失落的傳說等等等等)
它的最大優點,是構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托爾金筆下的中土世界。
這種完整近乎極致:
1.完整的創世傳說(接近聖經和失樂園)
2.完整的歷史(三個紀元橫跨近7000年的歷史,詳細到70%年份的事情都有記載)
3.不同種族的語言(至少14種可以進行簡單交流的語言,甚至重要的幾種精靈語、矮人語都有完備的拼寫和發音規則,比如用辛達語可以完整的把魔戒和精靈寶鑽重寫一遍)
4.完整的地圖(包括中土世界、努曼諾爾島、阿門洲等)
5.很多的歌謠和傳說
6.近乎完整的家譜(從精靈家族到人類家族、矮人、重要的霍比特人都有)
像大部分奇幻小說描述的冒險故事、戰爭故事,單獨的魔戒三部曲都已經涵蓋,但是蘊含在這三部曲描述的短短2年之間的故事,背後有完整的三個紀元的歷史作為支撐。(就像是現在國內的穿越小說,沒有五千年的歷史,這些小說都不會出現)
其次,即便是文筆,單純的魔戒三部曲也是非常出眾的。包括先前出版的霍比特人,雖然文風接近兒童化,但仍是頂尖之作。不過由於作者托爾金是語言學教授,對古英語了解甚多,導致整體風格上與現在的大多數歐美作家相比要節奏略慢些。
第三,基於中土完整的世界,其實有很大的後創作的可能。中土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很多都輕鬆地擴展成單獨的小說。其實魔戒的故事就只是中土第三紀元結束時那幾年的事情,前三個紀元中有太多的故事,像胡林的兒女、貝倫和露西安、剛多林的陷落、努曼諾爾的興衰等等,很多都比魔戒本身更精彩。

托爾金其實是魔戒這類小說的開山鼻祖,只是這個山實在是太高,以至於後世的作家實在難以超越。
托爾金的小說,《納尼亞傳奇》系列和《地海傳奇》系列是現代奇幻的源頭。
從對後世的影響來看,魔戒直接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人進入奇幻創作領域,包括小說、電影、遊戲等等。這個價值是最難以估量的。
托爾金對於Elf(精靈)、Hobbit(霍比特人)、Orcs(半獸人)等等的設定深入人心,在魔戒之前,精靈並沒有這麼優雅,而霍比特人和半獸人這兩個詞更是起始於托爾金。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曾經說過:
讀羅伯特·霍華德的時候,我暗下決心,總有一天我會寫出像他那樣棒的故事;
讀林·卡特或約翰·賈克的時候,我認為自己將來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會比他們好;
等拿到托爾金的書,媽呀,我絕望了,我怎麼努力也達不到他的成就啊!甚至連接近也做不到。直到今天,雖然我還有很多年可以繼續努力,但我認為我最多也就是羅伯特 霍華德的級別,我從來沒有想過去追托爾金,他是真正的大師。

於是和托爾金的魔戒系列相比,下面這些西方奇幻小說都略有欠缺,但是仍有其獨到之處。
哈利波特系列——J·K·羅琳
冰與火之歌系列——喬治·R·R·馬丁
碟形世界系列——特里·普拉切特
黑暗塔系列——斯蒂芬·金
納尼亞傳奇——C·S·路易斯
地海傳奇——娥蘇拉·勒古恩

當然,獲得過雨果獎和星雲獎的各大奇幻小說(長篇、中篇、短篇)也都很優秀。
另外,在中文世界裡能有巨大影響的《魔戒》《冰與火之歌》《哈利波特》,除了原著的出色之外,朱學恆、屈暢、馬愛農和馬愛新等譯者的貢獻也是非常巨大的。

————————————
補充:
評論里還有提到《龍槍》
另外還有《時光之輪》、《荊棘與白骨的王國》


補充另一個獨立於魔戒世界的奇幻系列——克蘇魯神話。

wikipedia的介紹:克蘇魯神話 在此不多贅述,建議有能力者中英對照著看。

畢竟掛著神話之名,所以其實定義這個系列到底算不算是嚴格的奇幻。

克蘇魯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共享一個完整的設定,有完備的歷史,但是沒有什麼體系。差不多類似DC或者Marvel的超級英雄世界,但是又沒有那麼亂。基本在該世界架構下的故事(排除德雷斯硬加進去的二元論世界觀及其擁躉,現在很多克蘇魯愛好者都很反感他的設定)都會遵循Lovecraft老爺子最基本的價值觀設定:

在宇宙中人類的價值毫無意義,並且所有對神秘未知的探求都會招致災難的結局。

總之呢,在克蘇魯的體系里,不管是舊日支配者,還是外神,還是舊神,還是其他超自然力的存在,對於他們而言,人類就是宇宙中的正常現象,毫無特殊性,如果人類自己作死,那他們也絲毫不會手下留情。這麼一說我倒是覺得可以把就是《守望者》里的Dr.Manhattan往克蘇魯裡面安一個角色了……

這是個鬆散而龐雜的世界,也沒有一條所謂的主線劇情發展,基本就是一群人拿著這個設定各寫各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完善這個世界。所以,想要了解它,得先讀一遍那些七七八八零零散散的不同作品,把各條線整理清楚。這個挺費時間,但是很有意思。

不得不說,在魔戒以及其一眾小弟當道的今日,讀一讀克蘇魯系列還是別有一番風味的。當然,憑著它宏大的設定和深刻的影響力(尤其對ACG圈),我認為它毫無疑問能跨進「最好的奇幻小說」行列(如果將之歸入奇幻類別的話)。

話不多說,有興趣的自己搜,也不算啥大冷門,網上各種資料都很全,別當伸手黨。


既然寫了科幻小說有哪些堪稱偉大的科幻小說? - 丁勾的回答,就將奇幻小說也補上(預計這又是一篇長文...

排行榜經典作品就不說了,那些都是蓋棺論定之作。我僅談我看過的印象深刻的奇幻小說,它們都有中文版或者在《科幻世界》上發表過——感謝《科幻世界》!有些小說,比如「哈利
波特」系列或者「暮光」系列,我雖然看過(是的我看過「暮光」系列...)但並不喜歡,略過不談——所以別再問我「為什麼沒有XXXXX」之類的問題了!!!


題外話,《大眾軟體》在1998年曾推出一本增刊,那簡直是一本奇幻文學/遊戲的入門手冊。我第一次知道「指環王」系列、「時空裂隙之戰」系列、「沙萊娜之劍」系列、桌面RPG等等等等知識就是通過這本增刊。可惜搬家時被我處理了,悔之晚矣!!


J R R 托爾金,「指環王」系列。本世紀初隨著指環王電影上映,譯林出版社引進了指環王系列,我也買了一套。作為一部數十年前的奇幻小說,指環王系列節奏緩慢,往往鋪陳大量的景物描寫,看得我很拙計。看原著前我覺得電影太冗長,看完原著後我覺得「啊,電影節奏真快啊...」——但是你不能因為「不好看」而貶損托爾金和「指環王」系列。「指環王」是史詩奇幻流派的奠基之作,它的創作模式可歸納為三點:設定完備、包含魔法和神靈體系的「第二世界」;貫穿始終的中心人物;以世界安危為核心線索,比如正邪大戰或兩個世界的對抗。這就是世界、英雄、命運三要素。其後,無論是「時光之輪」系列這樣的傳統史詩奇幻,還是「冰與火之歌」系列這樣的新史詩奇幻,基本上都不脫離這三要素。不同的是傳統史詩奇幻將三要素髮揚光大,新史詩奇幻則進行顛覆。「指環王」系列影響了後世無數史詩奇幻小說作者;龍與地下城還將霍比特這一種族收為己用,為避免版權官司將其改名半身人(Halfling)。身為語言學家的托爾金老爺子為中土世界作了嚴謹完整的設定,甚至創造數種語言,這為眾多世界創造者所不及。史詩奇幻是奇幻小說中的最重要流派,而「指環王」系列是史詩奇幻中的明珠。即使你不喜歡指環王,或者完全看不下去(看了看書架上吃灰的三大本...),也要承認其歷史地位。譯林出版社的版本被吐槽過翻譯問題(貌似這是國內引進的奇幻小說的老問題了),Elf被翻譯為「小精靈」令我印象深刻。有消息說要推出重譯版,不知真假。


雷蒙 費斯特,代表作「時空裂隙之戰」系列。托爾金老爺子後,大批作家去趕史詩奇幻的趟,其中不乏跟風之作。國內也引進不少作品,比如羅伯特 喬丹的《時空之輪》系列。我僅談「時空裂隙之戰」系列,目前國內引進了《魔法師 學徒》和《魔法師 大師》兩本,它們是「時空裂隙之戰」四部曲的前兩部。「時空裂隙之戰」系列是經典的傳統史詩奇幻,它具有後人總結的傳統史詩奇幻各要素:第二世界及神學體系;一個任務;重要的魔法寶物(魔戒法杖寶劍聖杯盔甲等等等等....);初出茅廬不斷成長的英雄;人生導師老巫師;和英雄談戀愛的女英雄;黑魔王及邪惡手下;不同種族不同職業幫助英雄完成任務的夥伴;英雄與夥伴必不可少的愛情,夥伴有各自的性格和特點;讓世界運轉起來的國王女王皇帝將軍大臣諸侯...把上述要素套用到「時空裂隙之戰」中,你會發現都符合.....作者構建了一個叫「美凱米亞」的龐大世界,《魔法師》兩部曲即講述城堡小廝帕格成長為大法師,並參與第一次時空裂隙之戰的故事,打怪升級啊、招入隊友啊、神秘寶藏啊、戰爭場面啊....一個不少。我看的時候想:啊,真是正統的史詩奇幻啊...


傳統史詩奇幻的另一個特點是「長」。你看羅伯特 喬丹老爺子寫到死都沒把《時空之輪》寫完。為了塑造恢宏的世界,或者為了更方便的騙錢,很多作者在正傳結束後還要寫前傳三部曲、後傳四部曲、外傳五部曲...「時空裂隙之戰」系列也不例外,除了該系列四部曲,還有與系列同一世界觀的」帝國「三部曲、「克朗多的子孫」系列、講述「第二次時空裂隙之戰」的「蛇人之戰」四部曲、「裂隙之戰遺產」系列、「裂隙之戰傳奇」系列、講述「第三次時空裂隙之戰」的「陰影會」三部曲和「暗黑戰爭」三部曲、講述「第四次時空裂隙之戰」的「惡魔之戰」二部曲,以及講述最後一次時空裂隙之戰、相當於大結局的「混亂戰爭」三部曲,它們共同構成「美凱米亞」世界。你覺得「冰與火之歌」七部曲很長?傳統史詩奇幻能要你老命。隨著傳統史詩奇幻逐漸陷入單調的創作模式中,讀者希望出現一位顛覆者。誰能擔此重任呢?就是喬治啊啊馬丁老爺子。


喬治 R R 馬丁,代表作《熱夜之夢》,「冰與火之歌」系列。我在科幻小說問題中寫過馬丁老爺子,在此接著說。80年代後隨著斯蒂芬 金等恐怖小說作家聲名鵲起,馬丁老爺子也改變創作方向,寫起了恐怖小說,代表作就是長篇吸血鬼小說《熱夜之夢》。《科幻世界 譯文版》曾登載全文,後來推出單行本。《熱夜之夢》講述美國南北戰爭前,密西西比河上一艘蒸汽輪船船主與一位善良的吸血鬼「白王」結為好友,兩人聯手對抗邪惡吸血鬼的故事。嗯,如果你把人類主角的性別換為女性,故事結構就很像「暮光」系列了——啊別激動,只是個玩笑...這部小說有生動的人物刻畫,有跌宕起伏的情節,還有恐怖的氛圍描寫,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成為吸血鬼題材代表作——這豈是「暮光」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瑪麗蘇文可比呸!中文版的翻譯很好(我記得譯者是台灣人),各位不可錯過。


八十年代馬丁老爺子還有兩部短篇恐怖小說代表作《梨形男》和《狼皮交易》。前者講述主角被一個奇怪的鄰居「梨形男」逐漸奪走身份的故事,獲得恐怖小說獎項史鐸克獎。後者講述一個善良又膽怯的狼人為了保護自己和人類朋友,拚死反抗邪惡勢力。這兩部小說都登載在《科幻世界 譯文版》上。馬丁老爺子很擅長氛圍的渲染,可以將恐怖小說與各種小說類型嫁接。獲得星雲雨果雙獎的科幻小說《沙王》即是科幻小說與恐怖小說的結合。


《熱夜之夢》後的長篇小說《末日狂歌》(我找不到這部小說的中文版)銷售成績慘敗,幾乎毀了他的作家生涯,正好好萊塢向他伸出橄欖枝,他就跑去當電視劇編劇去了。1991年,他有了「冰與火之歌」的初步構思,但由於工作,直到1993年才安心創作,殺回小說界。1996年「冰與火之歌」的第一卷《權力的遊戲》出版,一部新史詩奇幻經典之作誕生了。


馬丁老爺子是托爾金的粉絲,很喜歡「指環王」系列,但厭煩傳統史詩奇幻單調模式。他也討厭主角光環,曾抱怨托爾金不該讓干豆腐復活,還順道讓他轉了職——你看,「殺人王」的美譽就是這樣來的。他從泰德 威廉姆斯的「回憶、悲傷與荊棘」系列中汲取靈感(這套小說的靈感還是來自「指環王」),收集大量中世紀資料,又整合了過往小說中的內容(類似於大劉的短篇小說集合之於《三體》),於是有了「冰與火之歌」這部集大成之作。馬丁老爺子寫作手法出眾,並對史詩奇幻的要素進行革新:巔峰正邪大戰模式,更注重人物刻畫和人性挖掘;削弱魔法元素,以現實手法描繪世界和人物(讓主角光環見鬼去吧!);POV寫作手法,克服了傳統史詩奇幻節奏緩慢的毛病。「冰與火之歌」既是奇幻小說,也是「架空歷史小說」。它不僅好看,而且賦予史詩奇幻新的生命。馬丁老爺子由此成為新史詩奇幻掌門人。


不過正如讀者所抱怨的,「冰與火之歌」寫的太慢了。相比其他作者一年一部長篇小說的速度,每一卷出版間隔時間越來越長。由於攤子鋪的太大,有傳言「冰與火之歌」將不止七卷,這個消息足以讓粉絲肝膽俱裂。畢竟馬丁老爺子年事已高,能否按時按質完成全系列,讀者難免打個問號。這時候我們就想起了「時光之輪」系列...


布蘭登·桑德森,代表作「迷霧之子」系列,《伊蘭翠》。假如——我是說假如——馬丁老爺子有生之年無法完成「冰與火之歌」系列,能找到一位合格的續寫者嗎?2007年,作者羅伯特 喬丹去世,留下《時光之輪》最後一卷未完成,中生代作家布蘭登·桑德森承擔續寫任務,而且完成得不錯。布蘭登·桑德森的創作方向是新史詩奇幻,他的特點是寫的快,能以一年兩本書的速度寫作。目前他已出版十數本長篇小說,寫作計劃排到未來十年。如果僅僅是「快」,布蘭登·桑德森不會成為中生代的佼佼者,他的小說水準也很高。每部小說都能架構獨具特點的魔法系統,而且象電子遊戲一樣嚴謹,戰鬥嚴格按照系統設定進行,獲勝是巧妙利用規則的結果,而不是突破設定的作弊(嗯我可不是說火影)。再加上他文筆流暢,節奏感強,對長篇有足夠控制力,是中生代中口碑和商業成績最好的奇幻作家。


以他獲得雨果獎的中篇小說《皇帝的靈魂》為例。在該小說中他設定了一種叫「印章師」的職業,印章師可以在製作印章的過程中將魔法灌注其中,從而改變事物的外形乃至核心。這個設定是他在參觀台灣故宮博物館的印章時獲得的靈感。故事講述帝國的皇帝遭遇暗殺,雖然倖存卻失去意識。各懷鬼胎的帝國大臣們軟禁了一名印章師(也就是主角),命令她限期用印章重塑皇帝的人格與記憶,如有差錯小命難保。印章師一邊要完成任務,一邊要應付大臣們的勾心鬥角,一邊要尋找脫困辦法,故事就在主角的重重困境中展開。通過這篇中篇小說,你能一窺布蘭登·桑德森的特點。他可能會成為未來的大師。


蓋伊 加夫里爾 凱,代表作《阿拉桑雄獅》,《提嘉娜》,《天下》。國內已有單行本。蓋伊 加夫里爾 凱是加拿大作家,「仿歷史奇幻小說」的代表人物。他的經歷很有趣,托爾金老爺子去世後,其子整理老爺子生前手稿,凱由於家族關係被選中協助整理——那時他才20歲。在整理過程中他成為托爾金的粉絲,決心投身奇幻寫作事業。


蓋伊 加夫里爾 凱的特點是「仿寫歷史」,即取材真實歷史時代為背景,甚至取材真實歷史人物,加以改頭換面的變形,用至自己的小說中。比如《提嘉娜》,取材背景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阿拉桑雄獅》取材背景為中世紀賴比瑞亞半島「收復失地運動」,文中主角羅德里格將軍基於歷史真實人物羅德里高·迪亞茲·德·維瓦爾創作。2010年的作品《天下》,以唐代安史之亂為背景——你可以發現,這些背景皆動蕩不安。小說中的人物置身於亂世之中,甚至為亂世影響命運。他的另一個特點是文筆優雅感情充沛,甚至有煽情之嫌。屈暢(「冰與火之歌」中文版譯者)說他剛看凱的作品,以為出自女性手筆,「語不落淚死不休」。有時過於煽情導致節奏拖沓。凱的作品大多一卷完結,而不是一本接一本的系列化,你可以不帶包袱的閱讀。


羅伯特 霍華德,代表作「野蠻人科南」系列。羅伯特 霍華德是「劍與魔法」流派的開拓者。相比史詩奇幻緩慢的節奏和情節推進,主要刻畫大英雄、突出動作場面的「劍與魔法」看著更爽。「野蠻人科南」系列的主角科南,顧名思義是一個蠻橫無敵的肌肉男,在其冒險歷程中他到過不同的國家,見識不同的風景,用肌肉和刀劍打敗敵人,收穫寶藏、美女乃至王位。與注重世界危機的史詩奇幻不同,「野蠻人科南」系列突出主角形象塑造,為主角設置重重障礙,但最終一切困難都被科南踩在腳下。羅伯特 霍華德所處的20世紀前半期,奇幻小說多發表於雜誌上,所以「野蠻人科南」系列多為短中篇小說。《科幻世界 譯文版》上登載了數篇小說,各位可感受其魅力。


羅伯特 霍華德雖然身材高大體格健壯,而且塑造各種肌肉英雄,卻有病態的戀母情節。1936年他得知重病的母親不久人世,衝動之下舉槍自盡,年僅30歲。但是「野蠻人科南」系列並未結束,眾多粉絲作家參與續寫該系列,其生命力延續至今。


安德烈 斯帕克沃斯基,代表作「獵魔人」系列。「劍與魔法」流派經過發展,誕生了同樣是個人英雄冒險但更適合現代人口味的「新英雄奇幻」流派。《科幻世界譯文版》登載的長篇小說《傳奇》和《卓斯傳奇》,以及「御劍士」三部曲(《鍍金鎖鏈》、《火地之王》、《劍空》),就屬於該流派。而近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新英雄奇幻」小說是波蘭作家安德烈 斯帕克沃斯基的「獵魔人」系列,《科幻世界譯文版》登載了其中一部短篇合集。「獵魔人」講述經過魔法改造的獵魔人「白狼」傑洛特的冒險故事。和科南相比,傑洛特身處環境更複雜,民眾既需要他又害怕他,他還經常捲入政治陰謀。這套合集節奏緊湊,情節常有出人意料的發展,對於主角的形象塑造也很成功。波蘭遊戲製作公司將小說改編為電子遊戲,國內引進時翻譯為「巫師」——完全譯錯了好嗎?!原著系列最終結局為:傑洛特阻止了世界危機,卻死於農民的乾草叉,一代英雄的生涯就此落幕。遊戲開始於小說結局:傑洛特莫名復活,卻喪失了記憶,由此展開另一場大冒險。總之原著和遊戲都是佳作,各位有機會一定要嘗試一下。


H P 洛夫克拉夫特,代表作「克蘇魯神話」系列。很難說「克蘇魯神話」系列小說是科幻小說、奇幻小說還是恐怖小說——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最早登載於科幻雜誌,評論界則視其為具有愛倫 坡風格的古典恐怖小說作家。洛夫克拉夫特一生頗為坎坷,他雖然聰慧早熟,但從小飽受精神疾病困擾,一度精神崩潰,此後經歷經濟困境、失敗婚姻,又受病痛折磨。他有些類似PKD,正因為種種困境和折磨,他創作出獨具個人風格的恐怖小說。


「克蘇魯神話」系列的情節比較單一:主角(採用第一人稱視角)偶然發現神秘事件,在好奇心驅使下步步探索,最終發現沉睡的以克蘇魯為首的邪神「舊日支配者」。發現真相時主角要麼精神崩潰,要麼變成怪物的僕從。洛夫克拉夫特的拿手好戲是以華麗語言對氛圍的渲染,通過蛛絲馬跡逐漸透露真相。他不讓怪物完全暴露於讀者面前,而是勾勒恐怖意象,或者描述對主角的精神影響。如果你對這些細緻的描摹不耐煩,可能會覺得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廢話連篇」。這也是當年他沒有同時期的羅伯特 霍華德受歡迎的原因。


然而時至今日,「克蘇魯神話」成為一大文學現象,無數作者受其影響、向其致敬。比如尼爾 蓋曼,他的雨果獎獲獎短篇小說《綠字的研究》便是基於克蘇魯神話背景創作。根據斯蒂芬 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迷霧》(The Mist)各位可能都看過:美軍進行試驗,意外釋放出異空間的怪物——這些怪物是什麼來頭呢?就是「舊日支配者」啦。《科幻世界》曾經對洛夫克拉夫特進行介紹,並登載了數篇小說。國內也有短篇合集《克蘇魯神話》,也許洛夫克拉夫特的寫作風格不對現代人的胃口,不過我還是推薦一讀。


特里 普拉切特,代表作「碟形世界」系列。「碟形世界」是「喜劇奇幻」流派中英式幽默的代表。在蒼茫的宇宙中有一隻巨龜阿圖恩,背上站著四隻大象,大象馱著碟形世界,這就是故事的舞台。故事背景有中世紀特色:城堡、魔法、巨龍、巫師,一應俱全。它就像《銀河系漫遊指南》,有冒著傻氣的角色,有各種不合常理的突髮狀況,偶爾還有世界危機——但總是以無厘頭的方式解決。我個人不喜歡「利用蠢蛋人物製造笑點」的喜劇形式,所以剛開始對於碟形世界不太能接受——基於同樣理由,我也不喜愛《銀河系漫遊指南》。不過《金字塔》的人物終於不再冒傻氣(雖然故事一貫的無厘頭),故事設計的也很精巧:主角是一位王子,在刺客學院接受訓練時他的父王去世了,於是回國繼承王位(故事背景借鑒了古埃及),不幸捲入大祭司建造金字塔的陰謀中。如果你喜愛無厘頭的英式幽默,不妨試試「碟形世界」系列,國內已有數本單行本。


尼爾 蓋曼,代表作《美國眾神》,《綠字的研究》。當年《科幻世界》引進《美國眾神》時,曾大力安利之,我的書架上也有一本。《科幻世界 譯文版》登載了不少尼爾 蓋曼的小說,短中長篇都有,國內讀者應該對他很了解。我對尼爾 蓋曼的態度很複雜,一方面,他的確是一名出色的「第二世界」設定者,點子多且新奇,一部長篇小說能夠貢獻多個設定。《美國眾神》中「眾神力量來自人類信仰」的設定,讓人拍案叫絕。另一方面,他的寫作技巧很一般,語言平實,結構鬆散,缺乏所謂的「高潮」。短篇還好,長篇小說就覺得「故事不吸引人」。尼爾 蓋曼自己也承認:「我的作品缺乏高潮,不適合改編為電影。」《美國眾神》中主角以嘴炮技能平息新舊神戰爭,令不少讀者吐槽「這樣都行?!」——不過我倒可以接受。最近幾部長篇小說《墳場之書》和《車道盡頭的海洋》都讓我失望——蓋曼大叔眼瞅著要成為兒童文學家了...我個人認為,尼爾 蓋曼最好和別人合作,即他提供創意,寫作任務交由他人。尼爾 蓋曼和特里 普拉切特合作的長篇小說《好兆頭》便是一例,這部喜劇奇幻小說具有典型的特里 普拉切特的寫作風格(換句話說就是「無厘頭」),尼爾 蓋曼大概是創意貢獻者。


《美國眾神》是一部公路小說,除了主角影子,沒有其他中心人物。影子一路走走停停,遇見各路新舊眾神,身邊發生各種離奇事件。這種「用數個中短篇小故事拼湊一個長篇」的表述方式,正好掩飾了小說的鬆散結構。《綠字的研究》則是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說,它同時致敬了福爾摩斯(小說名來自《血字的研究》)和克蘇魯神話,而且有出乎讀者意料的反轉。它是尼爾 蓋曼的代表作,值得一讀。


喬納森 卡羅爾,代表作《歡笑幻境》,《木棍姻緣》。我喜歡的奇幻流派並非史詩奇幻(當我是個「小小少年」時,我是個史詩奇幻迷),也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新英雄奇幻,而是現代都市奇幻——當然不是「暮光」和《陽光》這樣的瑪麗蘇愛情奇幻。尼爾 蓋曼的風格也偏向都市奇幻。近年最讓我滿意的都市奇幻小說是《歡笑幻境》,當年我看完後大呼:「這就是我期待的奇幻小說啊!!!」《歡笑幻境》講述一位狂熱崇拜已去世童話作家的年輕人(就是主角),接受作家女兒的邀請,到作家曾居住的小鎮為作家寫傳記,由此遇到各種不可思議的故事。《木棍姻緣》則是一個有關犧牲與救贖的故事。喬納森 卡羅爾能夠基於現代生活進行想像創作,文筆細膩,語言風趣動人。作品以細節層層鋪墊,設置懸念,至文末揭示真相。不過他的長篇小說敘事結構有一些問題,即鋪墊過長,主線不突出。《歡笑幻境》的鋪墊長達三分之二,令讀者摸不著頭腦(「這到底要說什麼?」),至最後幾章才揭示驚人真相。《木棍姻緣》更離譜,我已經記不清主線劇情了...即使並非盡善盡美,喬納森 卡羅爾依然是都市奇幻流派中的代表人物。


至此,我應該寫寫國內的奇幻作者,可我對此久不關注。21世紀以前國內幾乎沒有成系統的奇幻文學,到21世紀,九州創世。從風格上看,九州很明顯受託爾金史詩奇幻的影響,比如對種族、地理、魔法系統的設定等等,這是國內奇幻作者第一次試圖建立一個設定完備的「第二世界」。「第二世界」是「奇幻文學與其他類型文學分庭抗禮的資本」(屈暢語),因此九州的出現使中國的奇幻文學頓時上了一個檔次。我們不得不承認,國內的奇幻文學有意無意的模範自西方奇幻文學流派:史詩奇幻、英雄奇幻、歷史奇幻、都市奇幻、瑪麗蘇愛情奇幻(正式名稱叫「超種族愛情奇幻」)...而且就風格拓展方面,較西方作者所不及——我到現在還沒看到國內哪個作者能寫出像樣的喜劇奇幻。我的記憶還停留在九州時代,那是中國奇幻文學的巔峰。當它開始衰落時,我便不再關注中國奇幻文學。


Marginal Note Vol.1
Blades in Darkness

Prologue

或許在《魔戒》的影響下奇幻文學於國人已再非一個陌生的名詞,而奇幻文學作家中的佼佼者R?A?薩爾瓦多(R.A.Salvatore)對於國人則無疑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筆下的黑暗精靈遊俠崔斯特?杜奎登(Drizzt Do"Urden)最初是在《碎魔晶》(The Crystal Shard)這部小說當中作為配角出現的,然而這個設定迥異於常規奇幻小說路數的人物引起了讀者的極大興趣並帶動了閱讀熱潮,並一直持續到了今天。現在以其為主角的系列小說已經出版數十本本,包括《冰風谷》三部曲(The Icewind Dale Trilogy),《黑暗精靈》三部曲(The Dark Elf Trilogy),《血脈》四部曲(The Legacy of the Drow series),《黑暗之路》系列(The Paths of Darkness series,《獵人之刃》三部曲(The Hunter"s Blades Trilogy)等等,單單最初的兩個三部曲銷量就已經超過三百萬,其後的一系列作品更是長盛不衰,奠定了「被遺忘的國度」(Forgotten Realm)這一系列的根基,而本文所涉及的是《黑暗精靈》三部曲。

《黑暗精靈》三部曲是建立在TSR公司所設定的這個奇幻時空之上的。被遺忘的國度本身就是一個大千世界,而且是以歐洲中世紀為藍圖,加上長劍,魔法與龍的奇幻時空。」簡單說來,這是一套紙上角色扮演遊戲的世界設定集,同真實世界一樣,裡面包含了地理,歷史,國度,文明等諸多元素。而其所採取的開放式架構則允許眾多小說作者,遊戲製作方來根據自己的需要填充地圖上的空白部分。於是時至今天,其世界設定已經相當完備。筆者此處提及的《黑暗精靈》三部曲所涉及的部分,便是在地表之下幽暗地域(The Underground)以及在其中所居住的黑暗精靈(Drow)一族中的英雄,也是被遺忘的國度中最著名的英雄崔斯特?杜奎登的出生以及其最初的冒險經歷。《黑暗精靈》三部曲由三部小說組成:《故土》(Homeland),《流亡》(Exile)以及《旅居》(Sojourn)。這三部曲是在《冰風谷三部曲》成功之後,薩爾瓦多為了從頭追溯崔斯特身世而作的小說,在內容上最大的特色便是抓住了崔斯特的成長這一線索:不再以冒險為軸描寫人物,而是將人物的成長放在核心地位,以其為軸展開故事。思路的革新使得故事的展開更加自然。為了方便敘述,此處將按照崔斯特的成長之路為線索來進行解析。

Background

在背景設定上,作者精心為崔斯特提供了一個迥異於常規思維的城市魔索布萊登(Menzoberranzan),這個城市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與一般人類社會在準則上的截然不同:在這個城市中的蜘蛛女神羅絲(Lolth)的指引下,所有黑暗精靈(Drow)都以對於權利赤裸裸的追逐作為取悅女神的行動。於是暗殺,陰謀,顛覆成了魔索布萊登的主旋律,追求自我利益成了這個社會的最高準則。又由於這個社會是以家族作為單位的,且只有前八個家族可以進入城市執政議會,於是對於執政議會席位的追逐就構成了所有陰謀的動力。而主角的出生便伴隨著他的家族杜奎登家族(Do』Urden)對另一個家族(Devir)的突襲而展開,而他對於此次突襲的間接參與(分娩的劇痛被利用催發主母之力量)也便構成了主角的原罪,他從出生這一刻起,便被捲入了這個城市的權利晉陞體制之中。

這裡筆者所想提出的是,雖然看起來這樣的黑暗城市在現實的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但作者創造它所依據的原型恰恰是我們現實中的社會。這個社會的典型性在於它集合了人類所擁有的一切罪惡,而混亂女神羅絲所代表的,也是人類心靈中的黑暗面:對於自我利益超越一切的追求。這種追求的表現在這個社會的政體,宗教,國體,教育等各個方面。宗教與政體前已述及,分別是執政議會制度以及對於混亂女神的崇拜。國體方面,整個城市由一百餘個家族組成,屬於宗族制。而不僅家族中有嚴格的等級排名,每一個家族中也有著貴族與奴隸之分,而兩性之間也有著嚴格的尊卑之分,不同之處只在於相對人類男權社會為主的狀況,此處女性的地位反而是至高無上的。

再來看教育制度,該社會的教育設施包括進行戰士訓練的格鬥武塔以及進行魔法訓練的術士學院以及進行祭祀的蜘蛛神廟,而最典型的反映其教育本質的段落便是主角剛剛進入格鬥武塔之後教官對新生的為期六個月的洗腦,內容很簡單,便是對於蜘蛛神後教義的無限次重複以及超負荷的勞役。在體力透支的情況下,催眠一般的教義灌輸變得效果倍增。而其所灌輸的,又恰恰是仇恨,對於一切黑暗精靈以外種族的仇恨,他們將其他種族描繪的極其邪惡,從而將它們自身的生存邏輯正常化。從國體與教育制度我們都可以明顯地看到人類社會的倒影,等級制度,奴隸制度,性別歧視,種族主義,甚至是恐怖分子的仇恨教育方式。這一切人類的醜惡只不過是改頭換面地集中於魔索布萊登之中。所謂的幻想世界,其所反映的人類社會種種低劣制度,難道不是比許多自詡現實主義的作品更加深刻以及鮮明么?

在背景設定上,作者不僅別出新意,更重要的是能夠將這創意在各方面細化。從以上各項設定中我們已經可以略窺得一個地下帝國的真容,而真正的細化遠比此更為精細。近到以魔法石柱上的光焰升降作為時制,遠到地底家族們所居住的鐘乳石以及石筍,此外規模浩大的祭祀儀式,乃至此社會與同在地底的其他社會之間的外交關係等等,都進行了細緻而繁簡得當的敘述。而最為關鍵的是對於地底居民心態的刻畫。舉崔斯特進入格鬥武塔第一年進行的戰技大賽為例,Kenafin家族的Kelnozz與主角先是結成盟友,後又為了得到第一而襲擊崔斯特,在崔斯特質問他時,他卻將一切推脫到了蜘蛛神後的身上。再來看在黑暗精靈突擊隊對地表精靈的突襲中,黑暗精靈戰士對於地表精靈的憎惡與仇恨。這一切只是由於他們受到了格鬥武塔教官們的欺騙么?並不完全如此。從崔斯特的姐姐Vierna的一句話:「羅絲並非仁慈之神」(Lolth is not a merciful deity.)道出了其中的一個方面:對於宗族體制的畏懼;而看看黑暗精靈戰士們戰鬥時的瘋狂狀態也可以注意到:他們不僅明知卻接受了這種欺騙,並且以它作為自己邪惡行徑的借口。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實羅絲只不過是對潛藏在人們心底的罪惡進行了栽培,而真正的惡行卻都是由每一個個體所完成的。所以整個黑暗精靈社會的體制的本質恰恰不是罪惡工具,而是培養罪惡的溫床。這一點倒是與恐怖小說神似,其所起的作用不過是故布迷陣,以各種氣氛營造恐怖環境,而真正駭人的,是每個讀者自己記憶中的恐怖片斷,換言之,即心魔。明白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看清楚擺在崔斯特之前的路上真正的阻力在於何處。崔斯特所要對抗的,並僅僅不是一些謊言,而是環境。人與環境對抗的例子在文學史上很多,而所刻畫的角色大多是沒有定論的,舉與崔斯特最為類似的一個角色,凡爾納筆下的尼莫船長(Captain Nemo)為例,他本是印度的達卡王子,受到了現代文明的良好教育,然而當他看到自己的國家受到現代文明的侵略而滿目瘡痍時,反而對於現代文明的一切充滿了仇恨,選擇了隱姓埋名的抗爭,在《神秘島》(The Mysterious Island)中,臨死前他請賽勒斯·史密斯對他進行評價,正是證明了他對於自己人生信念的不確定。從比較我們可以得知,一個人要背叛自己所生存的環境,或者從更高一個層面上來說,要否認外部世界的既定準則,反過來從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來制定自己的人生準則並堅守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與信念。而這種勇氣的產生與發展,便是貫穿三部曲與崔斯特成長之路的核心。

總的來說,背景設定上魔索布萊登這個城市迥異常規的設定不僅僅為作者天馬行空的奇想提供了基礎,也構成了三部曲內在張力的基礎。作為崔斯特所背叛的大環境,其邪惡特性與崔斯特對於人生信念的追尋之間的矛盾也即構成了三部曲的主旨。相比傳統奇幻小說從《魔戒》開始的傳統背景設定,其革新意義不言而喻。

Characters

前已述及,整個三部曲以崔斯特的成長為線索展開,所以其中的角色也便是環繞在他周維的眾生。他們在崔斯特的人生之路上或為敵或為友,卻都對他的成長有著不可缺少的影響。作者對於角色的塑造有著非常明確的目的性,與主題的咬合程度可謂驚人。鑒於此,此部分將以崔斯特為線索,依照眾人出現順序依次作解析。全三部曲角色數量眾多,此處只擷取作者花費心力最多的幾位進行揣摩。

Zaknafein Do』Urden

扎克是崔斯特的父親,在家族中擔任武技長的職位,也曾是前任侍父(在彼母系社會中,一位注目可以擁有多名侍父)。在黑暗精靈社會中,他是一個異質,對於黑暗精靈的邪惡行徑,他並不能認同,然而在生存這一鐵則壓迫下,他卻沒有能夠堅持自己心中的原則:為了取得生存的權利,他在家族間鬥爭中倚仗高超武技殺戮對方的祭祀術士。然而對於這種逃避內心準則的生活,他自己又時刻感到困惑。在《故土》中,關於他最重要的情節是四個。首先,是突襲Devir家族之夜,在聽到Devir家族孩子們被屠戮時的慘叫聲後,他的困惑第一次爆發:「在光芒之下,我看得到自己黝黑的皮膚;在黑夜裡,它燃燒一如白晝,一如我無法疏散的憤怒。」(In light, I see my skin as black; in darkness, it glows white in the heat of this rage I cannot dismiss.)在這一句追問中我們可以看出,種族身份與內心準則的矛盾對於他來說是最為嚴峻的問題。

在崔斯特的成長上,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Malice主母決定將崔斯特送往術士學院的時候,他據理力爭,終於將崔斯特留下接受自己的訓練,從而避免了崔斯特過早陷入黑暗的社會之中。在武藝錘鍊的同時,更與崔斯特結成了導師與弟子之間的感情。這種亦師亦友的感情讓崔斯特感受到了從不曾有過的溫暖。他雖然並沒有直接告訴崔斯特應當為了什麼而使用刀劍,卻以自己迥異於黑暗精靈的行為教給了崔斯特一種質疑的能力。這也是即使崔斯特經歷了格鬥武塔的訓練仍然能夠不受影響,堅持心靈純凈的一個前提條件。但是當崔斯特終究要離開自己接受格鬥武塔的訓練時,那些孩子們的慘叫聲讓他再一次遇到了生活中的抉擇。當時,他曾追問自己,這些黑暗精靈孩子是否從出生起就是邪惡的呢?而他的這一疑問也貫穿於他與崔斯特之間的關係。一方面他時而從崔斯特身上看到了自己所珍惜的品質不斷閃現,另一方面,他又在疑惑這種品質究竟能在這邪惡的社會中堅持多久,是否最終仍將要吞沒,崔斯特是否最終會像他一樣變成一部殺人機器。而如果最終崔斯特會被社會所改變,那麼自己是否應當早一點親手結束他的可怕命運,以免世上又添一具醜惡的靈魂?此處他的疑惑其實正是緣於他對於自己生命方式的不認同以及無法逃避。

在與崔斯特父子相認的時候,他曾經對崔斯特說過,他們無處可逃,因為黑暗精靈的邪惡名聲使得任何地方都無法容納他們,而這個前提也使得這抗爭的悲劇意味更加濃厚。當他運用計謀在與崔斯特的性命相搏時取得絕對優勢時,卻沒辦法下手結束崔斯特的生命。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扎克仍然崔斯特對抱有希望,不論這希望有多麼渺茫。這種希望其實也是扎克對於自己的希望,雖然漫長的一生大多數時間都沒有能擺脫黑暗社會的掌控,但他仍然選擇了對於希望的堅守。而這種堅守也便奠定了他的結局。最後,當Malice主母準備犧牲他來贖崔斯特所犯下的褻瀆時,扎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犧牲自己。這種犧牲不僅僅是父親對於兒子的犧牲,更是為了將自己的人生信念延續下去而作的犧牲。這裡Zak終於戰勝了自己的命運,通過自我犧牲而保存了崔斯特,崔斯特的逃離實際上是完成了Zak一生都沒能做到的逃離。

在《流亡》中,扎克由於其生前的武藝足以與崔斯特持平而被Malice主母用縛靈秘法做成縛靈屍(相當於沒有思想制動遵從命令行動的殭屍),用於追捕崔斯特。Zak一路追蹤崔斯特到了酸湖之上,然而崔斯特的呼喚拉回了他本體的意識。而這也是第二部的主題:靈魂與肉體的關係。簡而言之,身體與靈魂是不可分割的,而殭屍體內仍然保存著的扎克靈魂最終艱難的抵抗住Malice主母的命令,依照自己的意志躍入酸湖,從而結束了對崔斯特的追逐,並間接造成了杜奎登家族的毀滅。從更深一層上來講,至此,他不僅真正完成了自己不同於崔斯特的逃離,更完成了對控制自己一生的家族的報復。這一跳,是他終於按照自己的內心準則進行的行動,同樣也是對第一部中悲劇結尾意義的再次強化。第一步中靈魂已死,身體未滅,而第二部中,Zak則終於徹底的擺脫了困擾他一生的枷鎖,得到了永久的安寧。至此,這個人物才算完成,而他對於崔斯特內心準則的教導也終於在他以生命為代價的實踐中划上了完滿的句號。

扎克這個人物實際上是作為映襯崔斯特而設置的人物,他與崔斯特在諸多方面都是極其相似的:傲人的武藝,對黑暗精靈社會行為準則的否認與背叛。所不同的是Zak一生中都在孤獨地與身處的社會作鬥爭,而在生命的最後才終於戰勝了命運。崔斯特則幸運得多,在扎克的引導下,他走得更遠,沒有經歷Zak的妥協階段而直接走向了逃離。然而對比這兩個人物我們同樣可以發現,更為難能可貴的恰恰是Z扎克納梵,因為崔斯特的生命中還有Zak這個導師能夠為他指引方向,而Zak能在充滿黑暗的社會中堅守自己的心靈才是真正艱難的事。這個人物的存在不僅僅為崔斯特的發展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更是作為一條暗線,描繪著崔斯特如若不逃離魔索布萊登則註定的命運,而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擁有清晰思想,英雄人格的獨立形象,取得了決不亞於崔斯特的人格魅力。如果說崔斯特的逃離給了我們一種明朗的希望,Zak的死,則更有著一種英雄的悲壯。在金庸先生的小說《雪山飛狐》中,我們恰恰也可以發現相似的父子:胡斐與胡一刀。彼書中,真正的主角並非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胡斐,而恰恰是僅僅於眾人口述中出現的胡一刀。但是相比《雪山飛狐》中胡斐蒼白的形象,《黑暗精靈三部曲》中的父子二人寫的均有血有肉,各自思維的發展脈絡非常清晰,尤其是Zaknafein這個悲劇人物的命運,更是在與崔斯特的輝映中顯示出了自己不朽的文學價值。

Clacker

喀拉卡(Clacker)這個人物在第二部中出現,他本身是一隻岩精(Svirfneblin一種精靈,是岩石的朋友),但由於一個邪惡人類魔術師的魔法他變成了一隻怪物:恐爪怪(Hook Horror)。魔法的效果讓他異常痛苦,岩精的靈魂讓他通過不斷敲擊岩石來尋找自我,然而魔法的效果卻不斷的吞噬著他心中殘存的岩精本能,將它變成真正的恐爪怪。這裡我們可以體會到Exile的主題再次閃現,那就是靈魂與肉體的關係。對於喀拉卡而言,當身體變成恐爪怪之後,靈魂的改變無法避免,於是在與崔斯特和Belwar的旅行中,恐爪怪獸性的爆發時時刻刻威脅著他們二人的生命,其中最大的諷刺便是在三人遇到給自己施法的人類魔術師並將其降服之後,由憤怒而爆發的獸性使他殺了魔法師,從而使自己還原的可能將為了零;然而岩精特質的偶而閃現又確實救了他們的命,例如在靈吸怪洞穴中崔斯特第一次遇到縛靈屍時,是喀拉卡的岩精本能使他們逃過一劫。

這種矛盾同時也在喀拉卡的心中埋下了陰影,一方面,他本能的抗拒著蛻變,希望找回自我,另一方面卻又因自己的蛻變可能會傷害同伴而絕望的要求崔斯特在他徹底變成怪物的時候解決掉自己。在這種矛盾中,一個善良的靈魂呼之欲出。雖然最終他死於縛靈屍之手,但在死前魔法的效力終於消失了,他變回了自己原本的模樣。喀拉卡的悲劇不僅僅完美的詮釋了此部的主題,其內心的掙扎以及對於善良的堅守不僅僅對於崔斯特,對於讀者們而言也都是震撼人心的。小說中對岩精的心理描寫細緻入微,巨大的恐爪怪身體與弱小的岩精心靈本身便構成了這個人物內在的張力,而即使在魔法重壓下也不肯放棄自我的弱者的抗爭又恰恰與三部曲中崔斯特對內心準則的堅守相一致。從某種意義上說,喀拉卡的悲劇不僅展示了第二部的主題,也潛在應和著全三部曲的主題。也正因如此,這個人物的命運才如此牽動人心。可以說,正是喀拉卡的悲劇進一步喚醒了崔斯特,使他在Zak死後能夠敢於走上地表,追求自己的生活。

Drizzt Do』Urden

崔斯特是這三部曲的主角,自然是著墨最多的角色。三部曲中他由一個出生的嬰兒成長為一個黑暗精靈的叛逆者,又進而成長為一位遊俠。鑒於解析此角色所需篇幅較多,將其分為三個部分依次介紹。

在第一部中,崔斯特出生並且在黑暗精靈的社會中成長,前已述及,其父對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崔斯特的成長卻遠非此單一因素所能概括。下面將按時間順序依次梳理他人生所遇各種事情,並簡析其影響。

首先,進入格鬥武塔之後,他所遇到的第一件事便是盟友的背叛。前已述及,Kelnozz在第一次比武大會中先假意結盟,後又突襲崔斯特。在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後,崔斯特不僅清楚地意識到了在魔索布萊登中,唯一可以信賴的就是自己的雙刃,更是深刻的理解了黑暗精靈的行為準則:「為達目的,不惜一切手段。」這一次的背叛雖然深深的傷害了他,卻也讓他提高了警惕,不再被教官口中的仇恨所誤導,而是保持著懷疑的態度來看待一切。從而在險惡的環境中得以保持自己的心不受污染。可以說,正是這次背叛讓崔斯特真正離開了Zak的庇護,離開了童年,獨自邁入了黑暗精靈的社會。

從格鬥武塔畢業後,他進行了另一次徹底改變他對於地表世界看法的行動,參加了對地表精靈的突擊隊。之前他一直期待地表示接診的是如他被教導的那樣污穢不堪,因為如果連這一點都是假的,那麼他的身為一個戰士的存在意義便會消失,他也一定會迷失掉自我。然而在那次突擊中,他第一次看到了美麗的地表世界,更見到了生性愛好和平的地表精靈。格鬥武塔教官的謊言瞬間被粉碎,這對於他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當一個人發現自己一直被灌輸的規則都是謊言的時候,他才會開始用自己的思考來理解這個社會,這對於成長是不可避免的一步。接下來黑暗精靈突擊隊的血腥屠殺更像是以及當頭棒喝,直接讓崔斯特看清楚了自己種族的本質:原來黑暗精靈口中其他種族的邪惡,恰恰最適合用來形容黑暗精靈自己。此時對於崔斯特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當一個地表精靈女孩跑向他尋求幫助的時候,他幾乎被自己對於種族的失望與憤怒所驅使,而選擇了自暴自棄將其斬殺,此時女孩的眼神喚醒了他。他將女孩隱藏於死屍之中,救了她的命。而這一行動也是崔斯特命運的分水嶺。從此以後,崔斯特與自己的種族決裂,徹底選擇了背叛者的命運。同時,也真正開始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這個世界並尋找自己內心的準則,儘管此時這一準則還相當模糊,但崔斯特已經明白這準則與自己的種族格格不入。

但是內心的反叛並不能替代行動,導致他最終選擇離開的導火線是與地底侏儒探礦隊(Deep Gnome)的遭遇。在那次遭遇中,雖然他救了日後會成為夥伴的Belwar Disengulp(侏儒探礦隊長)的命,卻不能阻止他的夥伴魔豹關海法(Guenhwyvar)被他殘忍的主人術士Masoj利用作為殺害地底侏儒的工具。黑暗精靈對於殺戮的嗜好再一次刺激了他,而在他被穴釣蟹(Cave Fisher)困住而關海法雖然被Masoj派來殺害他,卻居然抵抗住了魔法遵循自己的本性救了他的命時,他終於決定像關海法一樣遵從自己內心的準則,解放關海法。於是在與Masoj的遭遇戰中崔斯特殺了他。對同族的制裁代表崔斯特終於採取了行動,從隱忍轉向了反抗。而這也代表著他真正的覺醒,相對於扎克納梵的心裡反抗,崔斯特走出了革命性的一步。這也便是二者的不同,扎克雖然同樣不能認同族人的作為,卻只是發出了輕蔑的嘲笑,而沒有勇氣在行動上進行反抗,崔斯特則付諸實踐,對自己不能認同的作為舉起了憤怒的雙刃。雖然心底的善良讓他發誓從此不再殺害黑暗精靈,卻不能阻止他進行這一次偉大的逃離。

在扎克犧牲自己之後,崔斯特終於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離開魔索布萊登,走向了深邃的幽暗地域。從諸上的敘述中不難發現,作者對於崔斯特的命運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有著非常清醒的安排。對於一個黑暗精靈究竟如何可以拋棄自己的種族,而追尋自己內心的寧靜進行了清晰而細緻的解說,從而使得這種改變的邏輯極為通順,而非生硬。而從崔斯特身處一個邪惡環境仍能出淤泥而不染的經歷中,讀者所收穫的也絕非一點點情節的刺激感。

第二部所記敘的是崔斯特在幽暗地域所經歷的冒險。而這冒險的主題便是第一部結尾扎克對崔斯特的期許:「不僅要生存下去,還要找到屬於你的生活!」(Not only survive, live!)。對於扎克而言,生活從未真正展開,他的生命被如何生存下去這一命題所填滿,他希望崔斯特能夠超越自己的生命,不僅僅生存下去,而且要擁有真正的生活。然而這真正的生活,扎克沒有經歷過,崔斯特同樣不知道那究竟是怎樣的,因為黑暗精靈的社會中從來沒有生活。

離開黑暗精靈的城市之後,崔斯特獨身住在幽暗地域,過著一個獵人的生活。這種生活讓他忘卻了自己苦苦追尋的內心守則,甚至在面對圍捕他的家族成員險些將利刃落下。經歷此事件之後,他開始真正思索生存與生活的區別。在漫長的獵人生活中,生命的質量下降到極點。思維也會退化到最原始的水平,這一切的原因是孤獨。第二部里崔斯特在繼續著他的成長,而這成長雖然仍舊在取得內心安寧的框架之內,卻與第一部有所不同。如果說第一部所關注的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形成的話,那麼第二步所關注的,則更多的是一個人如何融入社會。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因此做人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與人相處,崔斯特在黑暗精靈城市中的唯一朋友Zak已經死去,而即便是與他的感情,也並非純粹的友情。所以在與人相處這一點上,崔斯特仍然沒有成長。然而要生活就必須走進社會,卻有哪一個群體可以接受聲名狼藉的黑暗精靈呢?這裡背景設定再一次顯示出了其長遠的影響力。崔斯特機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同,卻無法改變他人對自己種族的認同。此處崔斯特所遭遇的尷尬是來源於他的膚色,而在人類社會中,不僅僅是膚色,各種各樣的歧視與偏見是無時無刻不存在於人們的交流之間的。那麼,崔斯特將怎樣面對這種歧視呢?他曾經救過的Belwar給了他希望。

Belwar是地底侏儒的榮勛探礦隊長,他力排眾議收留了崔斯特,而崔斯特也用自己的行為贏得了地底侏儒的尊敬。並且在崔斯特必須離開的情況下選擇了跟隨他一起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角色的內心,他可以忽略掉崔斯特的種族烙印,將其視為生死與共的同伴,這不僅源於崔斯特的善良行為,更在於Belwar本人評斷他人的標準,既非種族,亦非外貌,而是一個人的內心。崔斯特因為堅守內心準則而被地底侏儒所接受,Belwar也因為堅守內心的標準而選擇了與其同行。這裡作者向我們展露的人物們對於友誼的態度,正是「以心相交」。在與Belwar的相處中,崔斯特不僅獲得了友情,更學到了如何以內心標準評斷他人。於是當連Belwar都對喀拉卡心懷憂慮的時候,崔斯特卻始終相信喀拉卡那顆隱藏在恐爪怪身軀霞的岩精靈魂。至此,崔斯特才真正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

第二部中一個被反覆論及的問題是心靈與肉體的關係,下面筆者就簡要分析一下作者問了這個問題所設置的人物矛盾。首先,縛靈屍中扎克靈魂與身體的鬥爭,Malice主母控制了身體進行追殺,而身體必然附著靈魂,於是我們看到了扎克的自我毀滅。其次,喀拉卡的身體變成了恐爪怪,當靈魂卻仍然是岩精,於是我們看到了他的掙扎與悲劇結尾。最後,是崔斯特本人對於幽暗地域的抗爭,孤獨的獵人生活會吞噬他的內心準則,正是因為人的生存模式會影響精神狀態,這也在一個更高的層次揭示了心靈與肉體的關係。將這個命題與第二部中的主題相對照我們便可以發現,二者是統一的。要生活而不是生存,就必須能夠為自己的內心準則找到相應的生活方式。否則內心準則是無法堅持下去的,因為行為會影響思想,二者的互動註定了只有找到二者的統一才能尋得內心真正的安寧,而這也就註定了崔斯特在第二部結尾的抉擇並不僅僅是出於環境使然,而是為了真正實現扎克的囑託。

第三部的主題承接自第二部,卻又有所突破,雖然仍然是關於崔斯特尋找符合自己內心準則的生活方式的過程,但是這次的活動區域換成了地表世界,而他所要經歷的考驗也越來越殘酷。地表世界居民對於黑暗精靈的憎惡並不下於其他種族,對於崔斯特的憎恨更是如同本能。雖然崔斯特仍然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但是與第二部中Belwar接受了崔斯特的情況不同,在第三部中,問題轉到了崔斯特自己的身上,當因為目睹自己想要融入的一家農戶遇害之後,他對於自己來到地表的決定有一些動搖,人們對黑暗精靈的憎惡讓他感覺到了自己努力的蒼白。這裡,問題不再僅僅是別人是否接受自己,而是變成了一個人怎樣尋得自我的身份定位。黑暗精靈的身份只是表象,而自己真正的使命在何處?一個人要想融入社會必須找到自己在一個社會中的位置,這也是一個人踏入社會後的所要面臨的最重要問題。在第二部中,崔斯特是不過尋找到了朋友,而在第三部中,他的任務是找到自己的社會地位,以及,一個家。家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是居身之所,更是求得心靈寧靜的唯一地點。家似乎應該在一個人出生時便已經確定,但對於崔斯特,在魔索布萊登的杜奎登家族並不是他的家,因為那裡惟一對他有感情的人Zak已經消失。所以在找尋自己社會地位的同時,崔斯特也在找自己的家。

在為農戶一家報仇之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位導師:盲眼遊俠Montolio(Mooshie),這位老遊俠不僅僅教導了他遊俠的技能,也在相處中給了他一顆遊俠之心。這裡最精彩的部分是關於宗教的部分。由於目睹了故鄉被邪惡宗教所控制的惡果,崔斯特對於宗教沒有任何好感。然而在辯論中,Mooshie詢問他內心的準則究竟是什麼的時候,崔斯特卻無法將其命名。Mooshie則告訴崔斯特,宗教只不過是為人們內心準則所找的代名詞而已,遵從某種宗教的實質不過是遵從內心的準則罷了。這幾句話不僅僅深刻地揭示出了宗教的本質,更從反面揭示出了崔斯特故鄉邪惡宗教的根源。真正的邪惡並非宗教,而是人們內心的邪惡。而崔斯特所擁有的一路不肯放棄的內心準則,恰恰是一顆遊俠之心。在森林女神Mielikki名下,崔斯特不僅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更找到了自己在這個社會的職責:做一名黑暗精靈遊俠。

接下來的任務便是找到一個家,面對地表世界居民的冷眼相對,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Belwar已經教會了他怎樣與人相處,無論遇到怎樣的歧視與誤會,他都能夠堅持按照自己的遊俠之心來行事。終於在來到冰風谷這一片蠻荒之地後,他遇到了一個小女孩兒凱蒂?布麗爾(Catti-brie),她以一顆未經世人種族觀念熏染的心接受了崔斯特。相對於其養父布魯諾(Bruenor)一開始的警惕與歧視,她的舉動或許略顯幼稚,但正是這幼稚的舉動給了崔斯特許久不曾有過的希望。這裡作者再次從反向提出了那個熟悉的命題:種族觀念不僅僅存在於黑暗精靈教育之中,更存在於地表居民的教育之中,歧視是雙向的。而這歧視之所以存在恰恰是由於雙方都被種族這個字眼所蒙蔽,而忽視了在不同種族的人胸膛下跳動著的那相同的心。終於,布魯諾敞開心扉接受了崔斯特,並且為了自己曾經的以貌取人作出了道歉。而至此,崔斯特也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接納自己的地方。他終於找到了他的家。

崔斯特這個角色在《冰風谷》三部曲中誕生伊始本來是作為配角出現的,但因為其受歡迎度極高而轉成為薩爾瓦多幾十部小說的主角。崔斯特的魅力究竟在何處呢?從《黑暗精靈三部曲》中我們恰恰可以看到這魅力的來源。從出生開始,崔斯特便走上了一條極為崎嶇的路,不論是在魔索布萊登完全沒有安全感的生活,在幽暗地域為了生存而幾乎變成機器的生活,還是在地表世界受盡歧視與侮辱的生活,崔斯特都為了自己內心的寧靜而一路抗爭過來。首先,以人物成長為主線的小說非常多,尤其以大量的傳記小說,自專題小說為代表,這種寫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代入感非常強烈,讀者們在閱讀崔斯特的成長之路時也一定會聯想起自己成長中的種種辛酸。這種強烈的代入感直接將崔斯特的命運與讀者的命運聯繫在了一起。

其次,崔斯特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並不是幻想出來的,亦非從現實中直接擷取,而是進行了高濃度壓縮。身旁黑暗的環境使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但是很少有像魔索布萊登那樣集合了人性格中邪惡的地方。而在幽暗地域中極其一般的為了生存而拚命的情況對於現代人的高壓生活來說,不僅極為恰當的映照,而且是一種還原到人的生存本質的高度反射。至於他人歧視與侮辱,則是每個人生命中都不可避免的問題,但像崔斯特那樣在所有種族間受到如此惡意歧視的,在現實生活中也同樣難尋。崔斯特的典型性就在於他的經歷上集中了人類生存困境的極致,而正是在崔斯特對於這諸多困難的超越中,讀者也獲得了跨越自己面前困難的勇氣。崔斯特之所以受到如此熱愛,也正是由於他身上有著現代人迷茫的影子。人們在他身上所獲得的,正是他們苦苦尋找的內心的寧靜。這種寧靜絕非靠短時間的刺激就可以獲得,而只有真正像崔斯特一樣解決了生命中如此多的問題之後,才能真正獲得。也正因此,才如此珍貴。

Skills

《黑暗精靈三部曲》的語言有著鮮明的特點。其一,對於格鬥的精彩描寫。作為以在奇幻世界中的冒險為主要內容的小說,三部曲中有著大量的關於戰鬥的描述。如果處理不當,必將導致內容重複拖沓。在這一點上,作者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對於戰鬥的描述每一場與每一場都迥然不同,且扣人心弦。不僅如此,戰鬥僅在情節必須處出現,換言之,戰鬥均是為情節發展鋪路而非為了戰鬥而戰鬥。這與大陸的玄幻小說以戰鬥為主,情節作為點綴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其二,小說有著大量的心理描寫,這些心理描寫不僅僅勾勒出了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同時也為情節的發展理清了脈絡。尤其是主人公崔斯特的心理描寫,更是通貫全書,把個體人物的心路歷程完全而細緻的描述了出來。第三,小說作者的想像力異常豐富,不僅獨立創造了幽暗地域這一被遺忘的世界中完全嶄新的地理概念,更以無數細節將其填充完善。於是我們看到了陰森詭異的Menzoberranzan,充滿團結互助居民的地底侏儒城市,以及那深不可測的幽暗地域。地理上的建構只是表面工程,更重要的在於城市精神的塑造,或者可是說是種族的塑造,這種塑造不僅在於種族外貌特徵,更在於一系列極為精細的設定,以及最重要的,各種族的世界觀設定。創造出外貌迥然不同的種族很容易,但創造出世界觀迥然不同的種族確是一件艱巨的工程。作者在三部曲之中為我們貢獻了十數種種族,而其中刻畫最為精細的是黑暗精靈與地底侏儒,黑暗精靈的陰險毒辣與地底侏儒的勤勞和諧分外鮮明。

《故土》《流亡》《旅居》三部書在內容上遵循了情節相互之間既相關又獨立的原則,各自獨立成書,有著完整的人物設定以及獨立的故事,分開欣賞沒有任何問題,然而書與書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不僅僅體現在主角身上,更體現在核心主題的統一。在分析人物時已經談到了三部曲的主題,其實都可以歸結為崔斯特對於實現人生價值這一目的的追尋。以此為綱,三部曲才能被貫穿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其次,筆者希望提請注意的是全文章節的劃分。在此點上,作者更是進行了精心的結構,每一本書都分為獨立命名的五大部分,每一部分4-5章,而每一部分的名字都是貫穿於這4-5章的主要事件或主要人物。單是這種思路清晰的章節劃分還顯不出作者的結構能力,最有趣的是三部曲中在固定位置出現的崔斯特的獨白。在每一部小說的開頭與結尾,崔斯特會對這一部書故事作提示與總結,並將其核心精神提煉出來,而一本書的每一部分之前,也都會出現他的獨白,對這一部分作出概括,當然,這種概括主要是對於文本核心精神的總結。這種獨白的提示更像是對於自身的解剖,通過自我解剖來對文本中發生的事情作出對比觀察,從而提煉出主角自身的世界觀。這種手法最大的好處便是能夠將在小說敘述時通過各種手法而含蓄表現的主題躍然於讀者眼前。在這種類似談心式的直接交流中,崔斯特對於讀者而言不再是一個小說虛擬出來的人物,而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可以與之交流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換言之,在這種寫法下,作者隱去了自己的身份,而給予讀者一種錯覺,即這本書變成了崔斯特本人的回憶錄,小說的真實感也由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黑暗精靈》三部曲中,薩爾瓦多的思考有著多種層次。首先,作品將內容放在了個體生長的過程之中,然而目的卻是通過此個體成長中的視角來對周遭世界進行解析。即通過不斷成長的崔斯特的雙眼來觀察這個世界,通過他的崎嶇經歷來描繪這個世界,通過他的心來體會這個世界。這種描繪的目的並不在描繪本身,而在於對人類本身進行反思。作家對魔索布萊登這個城市的設定便是明顯的例子,其集中了人類諸多劣根型的特徵正是對於人類世界的映射。這種影射所提升的,恰恰是奇幻小說所最為缺乏的現實性。作者通過一種誇張綜合的手法對人類進行批判,其效果恰恰因為奇幻小說的接受度相較純粹現實小說的提升而一同提升。而為了降低理解作品的門檻,作者同時也突破性地設置了許多崔斯特的獨白來對作品思想進行自我詮釋。同時,作者又通過精彩的情節,細膩的筆法使得故事的敘述一波三折,完美地保留了小說的故事性,使得思想的表述完美的伏於情節發展之中,從而將「文」與「質」這一對矛盾作了和諧而精彩的統一。

在反思之後,作品真正的價值才顯露了出來,那便是引導讀者進行思考,而這思考的內容,便是崔斯特在旅程中遇到的所有疑惑。在這三層次的思索中,作者不僅成功地將自己對於世界的思索傳遞給了讀者,並且為讀者開啟了思索世界的大門。作品的真正價值,恰恰在於後者。《黑暗精靈》三部曲雖然是奇幻小說,但其所關心的,正是現代人所遇到的心靈荒蕪。

Epilogue

近來重新撿起荒廢了許久的閱讀,第一本便是《黑暗之路》四部曲的第一本《沉默之刃》(The Silent Blade),閱讀速度快了,對薩爾瓦多作品的理解也與行此文時有了許多不同,彼時的推崇備至也在經歷了西方文學的洗禮之後,變得有了一點批判。但不容否認的是,我仍然喜歡他的筆法,那充滿空間感的戰鬥描寫以及如同遊戲過場動畫一般精彩的動作描繪,對我而言似乎是永不過時的,而崔斯特的獨白,也往往會在不經意間觸及我的內心。

雖然現在我已經不再寫小說了,但是曾經向著虛構寫作進發,完全是受到《冰風谷》的啟發。與西方經久不衰的奇幻小說相比,金古之後,似乎專屬於東方的武俠小說也走入了一片死寂,縱然有著日產萬字的無數網路寫手,真正立得住的作品,似乎一部也找不到。通俗小說之路要如何走,又是否能夠重返過往的輝煌,看似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但是嘿,看看薩爾瓦多,答案不是明擺著嗎?

https://medium.com/@hongyun198/marginal-note-vol-1-30f6bf73d127

http://weixin.qq.com/r/RENbQ_3EvrDBrakg9x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大多數回答偏向於客觀的、權威的,我推薦三部主觀的、邊緣的。
黑暗塔:野蠻而又睿智的想像力。
守夜人:既黑暗又悲苦的男人式思辨。
美國眾神:令人屏息到底的行文節奏。


大家都說了好多,我推薦一個,《波特萊爾大遇險》,黑暗童話風,作者丹尼爾·漢德勒(Daniel Handler),筆名:雷蒙·斯尼奇。現在中國大陸還沒有引進這套書,要去亞馬遜上買。但是網上有電影《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Lemony Snicket"s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是根據書的前三本改編的,可以先去看看是否對胃口。總之,我很喜歡^^


尼爾·蓋曼 - 《美國眾神》《星塵》《蜘蛛男孩》
喬治·JJ ·馬丁 - 《熱夜之夢》


東方的,樹下野狐的《搜神記》和《蠻荒記》,蕭鼎的《誅仙》也不錯。但總覺爛尾,不算最好。最喜歡的小說是《紫川》,但不知算不算奇幻。
西方的《冰與火之歌》,《哈利波特》都很好。剛看完《黑暗精靈三部曲》,喜歡主角前兩部在地底流浪的情節。
國內有些短篇也不錯。
我的評判標準是小說的筆法,不喜歡單純講故事的小說。


排名第一的大大說的好全好膩害,我只好補充一些自己喜歡的相對小眾一些的作品吧,就~~~~說「精魂火祭」好了!!

此小說可以說一把抓住了我,作者是西莉亞·S·弗里德曼,是一位安靜的美女子,可能是由於作者是位女性,在這部小說里你能看到很多關於性別的思考,我不知道算不算劇透,接下來我要說下這個小說的大致設定,既然是奇幻作品,小說的大背景就是在中世紀,或者說類中世紀,而既然是奇幻小說,那它就自然有魔法,說到魔法也就是這個小說最有趣的地方了,在小說的設定中,有兩種人會使用魔法,法師,和巫師,這個世界使用魔法是需要付出生命代價的,而巫師作為使用魔法的人是燃燒自己生命的,法師是在大陸上比巫師強大,神秘的存在,傳說他們永遠不死,他們每天研究法術,使用法術也沒有巫師那樣的生命為代價,對了,他們沒有女性,所有法師都是男性,他們為什麼不死,為什麼沒有女性,這些就請自己在書里尋找答案吧,對了,這個書的主角,是個女法師,沒錯,女,法師,如果我把你胃口吊起來了~就快去找來看吧~~一共三部,該作品已完結,非常值得一看~


沒有人喜歡羅德島嗎?


竟然沒有桑德森大人的《迷霧之子》!


12國記不錯設定。可惜這個沒有人寫大


如果剛剛看西方奇幻的話,《賓客的魔法》很有意思。
《冰火》寫的深,看起來晦澀。
《龍槍》算是DD的代表作了,看看體系就行了,故事其實沒多驚艷。


不知道《紳士盜賊》算不算?


龍槍系列


九州縹緲錄。

九州里最偉大也是最出名的一部。

曾經的九州……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那段歲月,但我想那一定是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吧。


最好的是《冰與火之歌》和《魔戒》,其他的都要低一個檔次


江南他們的九州其實也不錯,沒有人推薦,我來先推薦下。西方奇幻看人,不是每個人都感興趣的,比如魔戒系列,說實話,看著灰常累。。。


我心中的前三位排名《指環王》、《冰與火之歌》、《龍槍編年史》及《龍槍傳奇》


推薦閱讀:

TAG:奇幻 | 幻想文學作品 | 東方奇幻小說 | 西方奇幻小說 | 小說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