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簡單實用的經濟學原理可以分享?


講一個小眾但十分有趣、萬分實用的理論。
註:答主患有污癌晚期,十八歲以下知友請在父母的陪同下閱讀。

討價還價理論與可信威脅

在微觀經濟學下,有個大大的組成部分叫做博弈論;博弈論中有個小小的分支叫做討價還價理論(Bargaining Theory):在任何一個人與人之間的長期關係里,人可以使用內部威脅和外部威脅兩種方法來使自己獲得更多利益。(其中,內部威脅是指在不終止長期關係前提下的威脅;外部威脅是包含了終止長期關係可能性的威脅。)然而,只有可信威脅對討價還價是有效的。

嘖。我上面那段自己都快把自己寫睡著了。真無趣。
那我來舉個栗子吧。

小紅有個男朋友,叫做小明。
他們性福的生活在一起。
他們的戀愛關係是一種長期關係。但是小紅覺得,小明對自己的愛,還不夠。她想要重新切分蛋糕,讓自己在這段感情中付出更少,獲得更多。

這時小紅可以有兩種辦法來刺激小明的愛。

小紅可以使用內部威脅:
「小明小明,你帶我去吃燭光晚餐嘛,不然今晚我不給你睡了。」
如此,在不終止兩人情侶關係的前提下,小紅以性生活的質量作為威脅,為自己謀求來自男友的更多的愛。而小明在錢包和小小明之間,權衡過後選了犧牲前者。

小紅也可以使用外部威脅:
「小明小明,有件有趣的事兒,我單位的小吳最近總對我頻送秋波,你說他是不是喜歡我呀?」
如此,小紅用小吳的傾慕側面反映了自己的異性吸引力,進一步暗示了自己若終止與小明的情侶關係,還有更多的外部選擇。小明以此有了競爭的危機感,決定多愛小紅一些。

而什麼是可信威脅呢?
很多時候,如果人給出的威脅會使自身受到大量的損失,那麼根據理性人假設,這些威脅是空洞且不可信的,不具有討價還價效力。

比如說,在小紅的內部威脅中,如果她提出:
「小明小明,你愛我多一點嘛,不然我就在妹妹里抹老乾媽,辣死你個大渣男!」
這個威脅多半無效,因為小明知道,此威脅殺敵一百自損三千,小紅不會真的這麼做。所以小明也沒有必要受此脅迫,付出更多。

而在小紅外部威脅的例子里,威脅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給小紅送秋波的「小吳」長得像吳彥祖、吳宗憲還是吳孟達。外部威脅的效力在於,如果長期關係中的利益分配不能使威脅提出者感到滿足,她會終止關係,接受外部選擇(小吳),而自己不會因此受到損失。

小紅外部威脅的潛台詞是:
「小明小明,如果你對我不好,我就甩了你,跟長得像吳彥祖的吳總在一起。」
「小明小明,如果你對我不好,我就甩了你,跟看門的吳大爺在一起。」
威脅力度,高下立見。

(大家談戀愛的時候,都喜歡扯ex和存在的其他追求者,其實是基於人在無意間會不停給出隱藏的外部威脅來使自己獲得更多討價還價的話語權。)

這個理論適用於基本所有的長期關係,從感情到職場,從外交到民主政治(帶著這套理論體系重新看一遍《紙牌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嘛,如果贊多我可以不厭其煩的帶圖詳解【嘛,看出來沒有,我上面那句話就是一種騙贊的內部威脅】)。


下面是【自由討論時間】:
如果你想要老闆給你加薪,應該給出怎樣的內部外部威脅?
A. 老闆,你不給我加薪我就在你的座位上放圖釘。
B. 老闆,如果我能租得起離公司近一點的房子,我就可以每天多加班一小時了。
C.?……
D. 在茶水間閑談的時候,無意間說出自己收到了獵頭公司幫四大給自己發了offer…
E. 吹噓自己某處尺寸驚人,大不了辭職不幹去日本當特型演員。
F. ?…

(不是課後練習,你們不要問我正確答案(′?Д?)」…根據本理論,大家在評論區一起開腦洞、坑老闆嘛!我會把有趣的貼到正文里的喵(((o(*?▽?*)o))))

最後,是貓球特色的【家庭溫暖雞湯時間】。
小時候,每一次和媽媽吵架,我都鬧著要離家出走。
我媽就一臉冷漠的「你走啊小賤人」的Doge樣挑釁地看著我。我每次都是下樓遛一圈就自己慫慫的回家了。

(假裝這裡有圖:Doge臉.jpg)

後來我長大了,在國外念書。有次電話里被我媽念叨煩了,怒道:「你啰嗦死了,我乾脆聖誕節不要回家了!」
我媽趕緊說:「寶貝,你不愛聽媽媽就再也不念你了,你千萬要回來。」

所幸那時我已經學了經濟學,我知道當我的威脅從不可信變成可信的背後,隱藏的事實是多麼令人心酸。
寫到這裡鼻子就酸了,不想多說,點到為止。

手機打字太累了。有個非常想寫的理論。
預告片:
自從我學了計量經濟學,無比清晰的知道因果關係和正相關關係的區別後,我就懂了一條處事的道理:【只有因果關係所起的禍事可以遷怒於人,其他我選擇寬容】。

(真是特別不好意思,貓球忙的快要飛起成為一隻網球或者籃球……更新推遲…喵嗚歉意地鞠躬。)

Tbc.


在一個冬日的晚上,你攥著201塊私房錢出門約會未曾謀面的異性網友,心潮澎湃。由於女朋友管的太嚴,這錢是你連葯都停了省下來的。

可是在經過那條無人小徑時,意外發生了。妖風起處,手裡的錢都被吹走了。你當然連女網友都顧不上了開始撿錢。

第一個小時,你先撿大票,找回來了150塊。你稍感心安,不想尋死了。
第二個小時,你再接再厲,又找回來了50塊。雖然仍有損失,但已經可以接受。

已經熟練掌握撿錢技巧的你,確信自己再花一個小時,肯定可以找回剩下的一個塊錢。如果按照之前的情況,兩小時找到200塊,每小時100塊,再找一小時很划算啊!但是你並不傻,知道要算上眼下的投入,那麼就是三小時找回了201塊,一小時也有66塊,也應該接著找啊。

但實際上,你最後要投入的一小時,只得到一塊錢的回報,而女網友也覺得你放了鴿子,把你拉進黑名單。而我一邊安慰著流著淚的你一邊分享給你一個經濟學原理:

「理性人計算邊際量」

這是曼昆經濟學十大原理的第三條。邊際量包含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也就是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額外成本和收益。簡單來說,就是你在日常決策時,只應計算下一個行為是否合理。

由於女性天生的不符合邏輯的恐怖直覺,你跟女網友聊天東窗事發,被女朋友甩了。獨自來到麥當勞買醉時,發現這裡一杯10塊的飲料,第二杯半價。這時已經是單身狗的你,考慮的不應該是飲料變成了7.5元一杯很便宜,而是你第一杯獲得的幸福感值10塊,強行喝第二杯會不會讓你獲得價值5塊的幸福?如果把這5塊錢去買別的,會不會比逼自己喝兩杯飲料更舒服?因此,在決定是不是買兩杯時,你就不應該再考慮第一杯的10塊錢,只應計算第二杯的邊際成本和收益。問題就變得很簡單,即 5塊錢買「已經喝了一杯不太想再喝的」第二杯飲料劃不划算。

生活中,很少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情。更多的情況是,你在土地中投入的前5公斤化肥,可能為你多帶來10公斤的糧食,第二次投入5公斤的化肥,可能只為你帶來多5公斤的糧食,第三次投入同樣的5公斤化肥,只多產了1公斤的糧食。又比如我和我條女剛開始約會的時候,我信口說個段子她都會哈哈哈,現如今我醞釀半天的梗卻只能換來白眼。(人生已多風雨,往事不要再提。

這個邊際收益遞減理論在學習中非常明顯。你在剛開始複習時,只需投入兩個小時就能讓你不掛科,之後再學兩小時,就會為你多加10分。再往後,每一點分數的增加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從99分到100分,可能需要你花一整夜去追究細節。

由於沒有吃藥又同時失去女網友和女朋友,你一整個學期都無心學習。於是在期末5門考試前你只有20小時來複習了。在了解邊際理論之前,你可能會手忙腳亂的不知道如何分配時間,而現在,幡然悔悟的你大概會先每門課複習2兩小時,然後。。。刷個十小時手機。

講述這個問題,我想不出幸福的故事,所以只好麻煩讀者大老爺承擔這悲慘的安排。你說我怎麼不上?我一個一線帥比兼十八線經濟學家,經歷這樣的苦惱會讓劇本顯得很不真實。

通過理性的規劃時間,我從來不曾整日呆在圖書館或者通宵學習,我曾為此沾沾自喜。我也因此從來不是分數最高的那一個。同樣,不論是吃飯,旅行,讀書,戀愛,在成年之後我做所有事都會不斷權衡。畢竟經濟學就是一個研究如何「做決定」的學科。

做事只做到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就停止,再多一分的努力似乎都有些浪費,有時候,我明明知道再多使用多少精力就可以做到最好,可是還是會滿足於最高的「成本/收益」比。如果理性的看那些在自己領域裡靠著熱情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人,他們的廢寢忘食是往往不划算的。然而,我真的很羨慕他們,羨慕他們眼中只有一個目標,羨慕他們的用熱愛增加了自身的邊際收益。因此,我會在將來教我兒子邊際主義時告訴他

「在追求任何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最頂端的最後一小段路的邊際成本是最高的,關山修阻,難以成行。但是邊際理論只能帶你到那裡,最後一段路上請你務必忘記它。」

當然了,我自己並不一定會去實踐,這段廣播腔的熱血對白只是為了在他的邊際收益里,加上一塊名為「爹的期待」的砝碼。


簡單實用的經濟學原理?首推曼昆的十大原理。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資源是有限的(稀缺性),因此人們只能在在一定的約束條件的作出權衡取捨。如一個名人,一定時間內接受的採訪者是西方記者還是香港記者,這就面臨著取捨,需要比較一番。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它放棄的東西
某件東西的成本,不僅包括它本身的成本,還得考慮為了它不得不放棄其它選項。這就是機會成本,在生活中經常存在。比如說,一個人決定到中央從政可能就要放棄到地方大學做教授了。

3要考慮邊際變數
邊際量是用來衡量自變數的變動引起的因變數變動的關係的。而實際上,存在邊際變數遞減的規律,即一個物品的供給越多帶給人的心理效用逐漸減少。比如說,問問題沒有錯,但是問來問去的,就可能使人反感了。

4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人們的行為,與預期收益有關。所以可以通過正面或負面的激勵方式,給人們帶來預期收益,影響人們的行為。比如說,不想回答別人問題的話,直接回答無可奉告能預期到對方不高興,所以不可取,不會直接這麼說。

5貿易能使每個人的情況都變好
貿易可以提高分工和專業化,因此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國民福利。因此,在以貿易著稱的城市,能夠保障該城市貿易持續活躍的地方領導人,想連任的話有知識水平的人是支持的。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好方法
市場通過看不見的手,通過價格機制引導經濟活動,能使得經濟達到自發的均衡。因此,如果一個非市場經濟國家的領導人,卻在重重努力下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這樣的貢獻也是很大的。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經濟狀況
市場並非萬能,有各種缺陷。可能會導致市場失靈,所有有時候需要政府的干預。所以說,市場運行當然要按照市場的基本法(商法和經濟法),但是他們政府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

8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看他生產商品和勞務能力
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取決於他生產商品和勞務的能力,也就是生產水平。因此,一個優秀的執政集團,應當代表該國家該民族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9當政府發行過多貨幣會引起通貨膨脹
如果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市場所需貨幣量的話,就會貨幣貶值,物價上升。因此,要適度發行貨幣,悶聲發大財,避免超發貨幣對經濟造成不利。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的短期困境
這就是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線,短期內通貨膨脹和失業率是反向變動的,政府只能在較低的通貨膨脹和較低的失業率之間做出取捨。如果忽視這條規律認為兩者可以得兼,那麼想的就太簡單幼稚了。


為什麼地上掉一塊錢懶得撿,微信搶1毛錢紅包玩得起勁手速飛快?

為什麼花30 元買的星巴克咖啡灑了很心疼,不小心丟了30 元只是懊惱一下?

為什麼有人願意花大價錢歐洲游,而有人卻更捨得買各種奢侈名牌?

上面是我們生活一些常見的例子,用「心理 賬戶」就能很好地解釋。

【所謂心理賬戶】就是人們在心裡無意識地把財富劃歸不同的賬戶進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賬戶有不同的記帳方式和心理運算規則。而這種心理記帳的方式和運算規則,往往與經濟學和數學運算方式並不相同,因此經常會以非預期的方式影響著決策,使個體的決策違背最簡單的理性經濟法則。人們在進行各個賬戶的心理運算時,普遍特點是並沒有追求理性認知範疇中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層面上的「滿意最大化」。

生活中,簡單實用的經濟學原理還有很多,比如:

●假設你去電影院的路上,情景一:坐車的時候,你發現丟了30元公交卡,這時你還會按照原計划去電影院花30元錢看嗎?情景二:坐車的時候,你發現幾天前花30元買的電影票丟了,這時你還會繼續去電影院重新花30元錢看嗎?情景一中,大部分人會選擇繼續看電影,情景二中,大部分人放棄了計劃,因為他們覺得手機看也一樣。

●超市裡3元就能買到的汽水,在電影院賣10元,在旅遊區買15,在高檔休閑會所買30,你都大方的買了。我們無法讓一個人從生活必要開支賬戶里掏30元來買普通的汽車,但是,從情感維繫賬戶里掏卻很容易。

●上個月獲得了500元的獎金,你可能拿出400元去買包包,把剩下的100元吃一頓。但是如果獎勵了5000元,反而不會去買400元的包包,可能是將5000元錢存入銀行。

●很多情況下,打折等促銷帶來的交易效用是刺激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很多人的衣櫃或者鞋櫃里,都有不少因為打折而買但卻幾乎很少穿過的衣服或者鞋子。對於很多女性購物愛好者來說,她們並不缺衣服或者鞋子,但是打折這種交易效用給她們帶來的購物快樂卻無法抵擋。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認識到心理賬戶,了解非理性的效應。人們心中存在著一個個隱形賬戶:該在什麼地方花錢,花多少錢,如何分配預算,如何管理收支,大體上總要在心中做一番平衡規劃。當人們把一個賬戶里的錢花光了的時候,他們就不太可能再去動用其他賬戶里的資金,因為這樣做打破了賬戶之間的獨立和穩定性,這會讓人感到不安。錢是等價的,不同來源、時間、不同數額的收入一視同仁,才能做出一致決策。

【經濟學理論不是教條,而是一種方法、一種智力工具、一種思維技巧,有助於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

1、擇偶觀,假如把男人、女人分為甲乙丙丁四種優秀程度,情況分別是,甲男想找乙女,乙男想找丙女,丙男找丁女,所以丁男就剩了。反之,女人方面卻不同,即是,甲乙丙丁女都想找甲男,最後結果是剩下甲女和丁男。

2、結果比動機更重要, 話說有一富豪到華爾街銀行借了5000元貸款,借期為兩周,銀行貸款須有抵押,他用停在門口的勞斯萊斯做抵押。銀行職員將他的勞斯萊斯停在地下車庫裡,然後借給富豪5000元。兩周後富豪來還錢,利息共15元,銀行職員發現富豪帳上有幾百萬,問為啥還要借錢.富豪說:15元兩周的停車場,在華爾街是永遠找不到的。

3、快樂痛苦四原則,假設走在路上一次撿到70元,和先撿50元後撿20元,選哪個?一次丟70元,和先丟50元再丟20元,你又會選哪個?通過實驗我們能夠證明,多數人選分開撿70,一起丟70。再比如說,N個好消息要分開發布;N個壞消息要一起發布;一個大的壞消息和一個小的好消息,分別公布;一個大的好消息和一個小的壞消息,一起公布。

4、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要為午餐所付的那個「費」,就是機會成本。現在有兩個工作機會,一是年薪10萬元的大學教職,二是年薪50萬元的投行交易員,那麼在不考慮非貨幣利益的前提下,選擇去大學任教的機會成本就是50萬元。在現實中會比較複雜,在選擇時要考慮很多不能用貨幣衡量的因素,機會成本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種主觀的判斷。

5、自由交換的互利性,交易自由是雙方都獲益的前提,不得強買強賣。假如有一瓶水,對我而言它值1元,對方認為這瓶水對他而言值2元。那麼,如果我用1.5元把水賣給你,我們雙方就都相當於賺了0.5元錢,這場交換活動讓我們雙方都獲益了。


比較優勢。
這個概念最初來自於國際貿易。舉個例子,挖掘機技術英國強,1個英國人一分鐘就能造出一台,一個葡萄牙人卻要一小時。葡萄酒技術英國強,1個英國人一分鐘就能釀出一瓶,1個葡萄牙人卻要半小時。所以英國完勝葡萄牙。但是葡萄牙在葡萄酒的生產上卻有比較優勢,因為葡萄牙生產一瓶葡萄酒犧牲的成本是半個挖掘機(半個小時本來可以用來生產半台),而英國人生產一瓶葡萄酒犧牲的成本是一台。所以分工的結果是葡萄牙人生產葡萄酒,英國人造挖掘機。

但可以給人的啟迪就多了。比如職業選擇上,你需要關注的是你相對於你的競爭者的比較優勢。你可能各方面都能碾壓別人,但是你和別人的時間一樣,專註於不屬於你的比較優勢的事情意味著你的犧牲也更大。同樣,你可能各方面都被別人碾壓,但是別人卻不可能在比較優勢上全方面優於你,這意味著即使從最庸俗的功利主義觀點出發,每個人也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隨手寫幾個,有空想想再補充。

過猶不及:樓上兩位已經提到,邊際效益遞減,隨著消費一種物品增加,人從多消費的單位物品中中所獲得的滿足感遞減。這就是羋月傳為啥每天兩集抻著你播。也可以解釋男人為什麼貪新厭舊,當然女生也是……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為了做某事已經付出並收不回的代價為沉沒成本,理性人在做決策時不考慮沉沒成本。比如我今天買了海鮮,回來一吃發現不新鮮,退已經不可能了,那麼我賣海鮮的花費就是沉沒成本。如果心疼自己花的錢,可能會硬著頭皮吃完,忍受味道不好和承擔潛在的健康損害風險,但其實還有另一種選擇:倒掉海鮮,忽視沉沒成本,吃些別的(switching cost)。從經濟學角度後者更為明智。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看似不付出任何代價輕而易舉,背後其實飽含了機會成本,精力成本等等。只是不勞而獲人之劣性,多少騙局由此而生。

為什麼「你存在,我嬸嬸的腦海里,我的夢裡……」? 因為你的邊際效益還沒達到最大化就「從我生命中悄悄地消失」了。反正,我一直覺得,大道至簡,所謂的法則理論,都是生活常識的抽象。


【選課學十大原理】Based on Mankiw【經濟學十大原理】
1.學生每時每刻都在面臨權衡取捨
2.機會學分是為了選這門課必須放棄的學分
3.理性人考慮課業負擔
4.選課者會對課程評價做出反應
5.拋課可以讓每個人的情況都變得更好
6.正選是一種組織選課的好形式
7.置入課有時可以改善選課結果
8.當一門課開設較多時,預選量下降
9.學生在選課期間對學校的滿意度取決於課程提供水平
10.學生面臨多選課與掛科風險上升的權衡取捨
我是分割線,我不分割觀點
滿十贊更【選課博弈論】
高仿波士頓矩陣,答主手繪,版權所有,使用私信

手機黨發圖,請橫屏觀看
第一個圖根據選課人數和課程熱度把課程分為四類:「明星」「瘦狗」「新貴」「硬骨頭」

第二張圖根據課程熱度與開設數量再次分類為:「鑽石」「銀子」「檸檬」「土豆」
1+2:請各位結合實際將各種課程對號入座
下面是各種假設:
1.學生素質正態分布假設
2.課程需求偏好假設
基本需求:學生希望通過選擇有用課程獲取足夠學分
謹慎需求:學生會選擇易選課程保證正常畢業
投機需求:學生傾向選擇明星鑽石課程以減輕課業負擔
1+2:學生學神傾向越高,對課程差異度敏感程度越小,反之越大
假設3:選課是一種非序貫的逆序非零和博弈,不存在GPA高先選課的一類傾向
圖+假設:請結合自身實際選擇課程組合
我是分割線,我不分割觀點


※※小時候去一位住在省會城市的親戚家。在政府機關工作的親戚剛從單位領來福利品,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親戚在盤點東西時惱火的說,又是海飛絲,就不知道換個別的(牌子)!

  在那個年代,像我生活的十九線小城市,海鷗洗髮膏是普通人家的標配。能用上蜂花洗髮水的,就算是日子過得不錯的了!農村的親戚們,一塊肥皂(不是香皂),洗臉、洗頭、洗衣服。像飄柔、潘婷、海飛絲,也就是在看電視廣告時想一想,以後掙錢了,大概也能用上吧。這樣的「奢侈品」,反而遭到了親戚的嫌棄。因此,這件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學習經濟學,對小時候的記憶有了新的解讀——

  單位投入到這位親戚身上的福利,不但沒有獲得期望中感謝,反而遭到了怨恨。是因為邊際收益遞減,以至於成負數了。

  邊際收益遞減,指的是隨著不斷的投入,相同投入所能獲得的回報發生遞減的現象。

  假定自己是一個萌妹子,就像這樣:

  有一天早上,給學長帶了一份早餐,就像這樣:

  學長感動的淚流滿面,就像這樣:

  發誓用自己的生命,守護這個充滿愛心的萌妹子!

  之後,每天都給學長帶早餐。學長會因為愛心的積累,回報萌妹子的願望和籌碼會越來越大嗎?

  缺乏戀愛經驗的人,把男女之間的交往簡單的看作交易,期望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回報越多。當得不到期望中的回報時,會歸咎與對方的薄情寡義。實際上,是邊際收益遞減效應,支配著我們每一個人的主觀感受和選擇。

  假以時日,學長會將萌妹子早餐習以為常。這個時候,萌妹子的邊際收益是零。

  如果有一天,萌妹子早餐不合口味,學長反而會抱怨。這個時候,萌妹子的邊際收益已經成為了負數。

                   ※這是神馬!

  皮特·蒙德里安在《Korte Verhandeling Van God, de Mensch En Deszelfs Welstand》中說: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正是因為在戀愛過程中,隨著雙方不斷的付出,邊際收益越來越小,直至成為負數。這是很多人從戀愛到婚姻的寫照,甚至等不到婚姻,就親手埋葬了自己的愛情。

  怎麼辦呢?

  假定萌妹子早餐邊際收益成為負數,用了30天的時間。送給一個學長30份早餐,最終收穫了抱怨。如果萌妹子把這30份早餐分別送給30個學長,對於每一個收到早餐的學長,都會收穫一份生命守護,共計30份。顯然後者更划算。

  早年師從美國聖地亞戈大學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大師William Boss。大師以對「邊際收益和戀愛」的研究,在古稀之年獲克拉克獎提名。

  威廉伯爵的主要研究成果是——

  戀愛資源(金錢、時間、精力等)有限,考慮到邊際收益遞減,應該將每一份資源投入到回報最高的標的。也就是說,為一個人付出所有,不如平均為N個人付出,能夠獲得最大化的回報。

  附,另一篇關於需求彈性和戀愛的答案:有哪些經濟學理論可以用在談戀愛上? - 花間十六聲的回答

  ※參考文獻
  1、Y RNAs: recent developments. Adam E. Hall, Carly Turnbull, Tamas Dalmay. Biomolecular Concepts. 2013 January; 4(2):103-110. doi:10.1515/bmc-2012-0050.
  2、 Lerner, MR; Boyle JA; Hardin JA; Steitz JA. Two novel classes of small ribonucleoproteins detected by antibodies associated with lupus erythematosus. Science. 1981, 211 (4480): 400–402. doi:10.1126/science.6164096. PMID 6164096.
  3、3.0 3.1 3.2 3.3 3.4 Christov CP, Gardiner TJ, Szüts D, Krude T. Functional Requirement of Noncoding Y RNAs for Human Chromosomal DNA Replication. Mol. Cell. Biol. 2006, 26 (18): 6993–7004. doi:10.1128/MCB.01060-06. PMC 1592862. PMID 16943439.
  4、4.0 4.1 Zhang, AT; Langley, AR; Christov, CP; Kheir, E; Shafee, T; Gardiner, TJ; Krude, T. Dynamic interaction of Y RNAs with chromatin and initiation proteins during human DNA replication..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Jun 15, 2011, 124 (Pt 12): 2058–69. doi:10.1242/jcs.086561. PMC 3104036. PMID 21610089.
   5、5.0 5.1 5.2 Stein, AJ; Fuchs G; Fu C; Wolin SL; Reinisch KM.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RNA quality control: The Ro autoantigen binds misfolded RNAs via its central cavity. Cell. 2005, 121 (4): 529–537. doi:10.1016/j.cell.2005.03.009. PMC 1769319. PMID 15907467.
  6、6.0 6.1 Teunissen SW, Kruithof MJ, Farris AD, Harley JB, Venrooij WJ, Pruijn GJ. Conserved features of Y RNAs: a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ly derived secondary structures. Nucleic Acids Res. 2000, 28 (2): 610–9. doi:10.1093/nar/28.2.610. PMC 102524. PMID 10606662.
  7、Green, CD; Long KS; Shi H; Wolin SL. Binding of the 60-kDa Ro autoantigen to Y RNAs: evidence for recognition in the major groove of a conserved helix. RNA. 1998, 4 (7): 750–765. doi:10.1017/S1355838298971667. PMC 1369656. PMID 9671049.
  8、Biogenesis of Y RNA-derived small RNAs is independent of the microRNA pathway. Francisco Esteban Nicolas, Adam E. Hall, Tibor Csorba, Carly Turnbull, Tamas Dalmay. FEBS Letters. 2012 April; 586(8):1226-1230. doi:10.1016/j.febslet.2012.03.026.
  9、Reinisch, KM; Wolin SL. Emerging themes in non-coding RNA quality control. 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 2007, 17 (2): 209–214. doi:10.1016/j.sbi.2007.03.012. PMID 17395456.
  10、10.0 10.1 Chen X, Wurtmann EJ, Van Batavia J, Zybailov B, Washburn MP, Wolin SL. An ortholog of the Ro autoantigen functions in 23S rRNA maturation in D. radiodurans. Genes Dev. 2007, 21 (11): 1328–39. doi:10.1101/gad.1548207. PMC 1877746. PMID 17510283.
  11、Christov CP, Trivier E, Krude T. Noncoding human Y RNAs are overexpressed in tumours and required for cell proliferation. Br. J. Cancer. March 2008, 98 (5): 981–8. doi:10.1038/sj.bjc.6604254. PMC 2266855. PMID 18283318.
  12、Are the Ro RNP-associated Y RNAs concealing microRNAs? Y RNA-derived miRNAs may be involved in autoimmunity. Verhagen AP, Pruijn GJ. Bioessays. 2011 Sep;33(9):674-82. doi:10.1002/bies.201100048
  13、13.0 13.1 Perreault J, Perreault JP, Boire G. Ro-associated Y RNAs in metazoans: evo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Mol. Biol. Evol. 2007, 24 (8): 1678–89. doi:10.1093/molbev/msm084. PMID 17470436.
  14、Van Horn, DJ; Eisenberg D; O"Brien CA; Wolin SL. Caenorhabditis elegans embryos contain only one major species of Ro RNP. RNA. 1995, 1 (3): 293–303. PMC 1369082. PMID 7489501.
  15、Boria I, Gruber AR, Tanzer A, 等. Nematode sbRNAs: Homologs of Vertebrate Y RNAs. J Mol Evol. March 2010, 70 (4): 346–58. doi:10.1007/s00239-010-9332-4. PMID 20349053.
  16、Chen, X; Quinn AM; Wolin SL. Ro ribonucleoproteins contribute to the resistance of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to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Genes Dev. 2000, 14 (7): 777–782. doi:10.1101/gad.14.7.777. PMC 316496. PMID 10766734.

       ※我的理想是娶一群溫柔善良的美女,然後過一些頹廢的生活。


經濟學能讓人致富嗎? 不能,其內容本身不能保證富裕;但是忽略這門學科,你將很難擺脫貧窮。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賺取真正財富的唯一方式,仍然是個體能力、幸運,再加上艱苦的腦力體力 。

我想到什麼寫什麼哈。你如果說她是雞湯,也是可以的。

1:機會成本,得到某種東西的成本=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這個世界, 有什麼是白得的?)

2:經濟學從來都不是單純的數據,而是一種人性的遊戲。發生厲害關係時,我們應該考慮的是「邊際量」,而不是「我不能吃虧」。

3:只有產生了交易(產生了共同愛好),有了共同利益關係(共同興趣),才能讓每個人的狀態更好。沒有共同利益,或者,一方只想占另一方的便宜,這種關係都不長久。靠感覺說話的關係更不長久了,因為又沒有信任還不是利益共同體。
有了共同利益,對方才知道保護你的利益,因為保護好你的利益就是保護他的利益。(當然,我更同意,沒有利益關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只是,說到利益,對於有些人來說,他要為了你付出的社交貨幣,對於他來說比錢更值錢,時間比錢更值錢。有些人寧可付出錢讓這個人 這個事情「過去」,不一定願意付出「社交貨幣」。有些人卻不懂。)

4:女神赫本說:女人有三張王牌:美麗,婚姻,事業。如果第一張牌沒打好,後面的都是爛牌!美麗,是事業的敲門磚、愛情的保鮮劑、婚姻的防盜鎖。你若高貴,一切都便宜;你若便宜,一切都很貴!(注意「美麗」這個關鍵字,不是指漂亮。)

-------女神這句話,暗藏經濟學:「漂亮貼水」,我想男人同樣適用。所以,快去健身,讀書,學一些什麼技能吧!


6:我記得是毛姆建議的,為了使靈魂安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你不喜歡的事。 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 有人在看月亮,有人為了六便士還在加班。

------毛姆這句話,同樣暗藏經濟學,人類的變現並沒有想像得那樣崇高,但也沒有那麼邪惡。我想,這才是領悟經濟學和其他科學的中心,也是理解各種矛盾的、錯綜複雜的現象的根本。我們過 去習慣與用「道德」來否認人性利己的論斷,但現實中許多醜惡的行為又讓我們困惑。這種人性的兩面性的論述則有助於我們在困惑中找到一條正確的認識事物之路。

7:如果「交換」是經濟學的本質。那麼,在每一個「交換」中,最寶貴的資源不是「優質」而是「稀缺」。所以,那麼努力讓自己做個優秀的人,不如發現自己的長處,培養自己做一個「無可替代」的人,因為「優秀」永遠不是稀缺資源,總有人比你更優秀。一個你自己才知道的經驗,你堅持用他30年又如何?

8:促銷是為了讓用戶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如果你買一樣東西,只是因為價格(便宜),請你不要購買,如果你不買一樣東西,單單只是因為價格(太貴),請你一定要咬牙買回來。
--你因為便宜才買的東西,你能有多喜歡她?便宜是個貴。喜歡一樣東西,只是因為「貴」就放棄了,你放棄的事實上是:「我配得到」的心理暗示。


多健身、注意儀容。在職場上,即使具體工種對相貌身材沒有要求,好看的人更容易獲得高收入,這就是所謂「漂亮貼水」(beauty premium)。

可翻翻紐約時報上這篇科普文:

簡單說起來就是,美女帥哥的顏值為他們帶來的自信,導致其工作能力被僱主(錯誤地)高估,從而獲得「漂亮貼水」。


【先動優勢】
在博弈中,假定一個領導者A首先作出了決策,其他的博弈者B則成為跟隨者, 此時B想要做出其最優的決策就不能不考慮A的選擇,即B的決策是考慮了A的選擇的最優。顯然,在這場博弈中A獲益更大,因為A不用考慮他人決策的影響,所謂先發制人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要想獲得先動優勢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那就是A必須要做出不可更改的承諾,以讓B確信A未來會按照其所宣稱的決策那樣行動。也就是說,A必須要保證B被震懾且深信A的決策,否則,如果B不相信A的承諾,則B在制定其最優策略時就不會考慮A的影響,進而A的利益就可能受損。
這樣講還是太抽象了,講一個生活中的實例吧:小紅和小明馬上就要結婚了,小紅希望婚後所有的碗都歸小明來洗,那麼,對於小紅來說,婚後的第一餐就格外重要了!要獲得先動優勢,小紅就應該拿出最堅決最不可妥協的態度(不顧小明如何威脅/討好)表明自己絕不洗碗,讓小明相信小紅這個人就是非常地討厭洗碗,要她洗碗比登天還難,這樣的話,小明今後的洗碗決策里,考慮到小紅的態度,小明也只好選擇自己洗碗,從而成功達到小紅的目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婚後第一餐,還是別在自己家裡吃比較好。)


以下內容摘自張維迎(北大國發院教授,原光華學院院長,現教授經濟學原理一課)新著《經濟學原理》一書(很榮幸第一次上張維迎老師的課經濟學原理用的是這本書):


1、人的行為是有目的的


在現實中,人的各種行動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其實現目的的願望就是行動的動機。因此,行動就是改變現狀,而之所以要改變現狀就是由於對現狀不滿,其中必然有對於某種價值的追求。


經濟學關注人的行動,不僅要關注人究竟採取了怎樣的行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他們為什麼採取這樣的行動。只有這樣,我們對於整個經濟現象才能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2、只有個體才有能力決策


只有個體,也就是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意識的生命體,才有目的和行動能力。人要行動,就必須思考,需要搜集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然後做出決策。這些活動只有個體才能完成。


我們常常使用群體、集體、政府、國家等概念,說它們做了某某事,這讓我們以為集體似乎是能行動的。但這種說法只有在隱喻意義上才是對的。


事實上,集體本身不可能行動,只有集體裡面的人才能行動。一些經濟學家在分析問題時,習慣於把集體、國家作為一個獨立的分析單位,並把它們想像為沒有自身利益訴求、完全大公無私的。


如果是這樣,很多問題就很難理解,例如為什麼政府會有腐敗,為什麼所謂的集體決策經常沒有效率等。而一旦我們摒棄了這種集體主義的分析角度,用方法論的個人主義來重新審視這些問題,一切困惑就迎刃而解。


3、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曾說過,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經濟學,那就是「沒有免費的午餐」。這裡,要為午餐所付的那個「費」,就是機會成本。


我們知道,人類無論是在動物性上還是社會性上,都有很多的慾望。但不幸的是,相對於人們的慾望,在任何時間點上,用來滿足慾望的資源卻總是稀缺的。


比如,我們常說的錢不夠花,就是指擁有的錢不足以支撐花費,因此相對於花費,因此相對於花費而言,我們擁有的錢就是稀缺的。也許有人會說,大富翁們總該不受稀缺的困擾了吧?


其實不然。儘管他們並不缺錢,但他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也受稀缺性的約束。


因為稀缺性的存在,人們在行動時就必須有選擇,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就得放棄另一樣東西。所謂機會成本,就是你為了達成某項目的所要放棄的最大的價值。


舉例來說,如果你現在面臨兩個工作機會,一個是年薪10萬元的大學教職,另一個是年薪50萬元的投行交易員,那麼在不考慮非貨幣利益的前提下,選擇去大學任教的機會成本就是50萬元。


當然,在現實中情況可能會比較複雜,人們在選擇時還必須要考慮很多不能用貨幣衡量的因素,例如親情、友情、自由、尊嚴等。從這個意義上講,機會成本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種主觀的判斷。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人們在個人決策時比較容易理解「沒有免費的午餐」,但在考慮公共福利提供等問題時,卻很容易忘記這一點。


很多人總希望政府能夠多建設公共設施,增加公共福利,彷彿這些都無需成本;但事實上,政府為了增加公共福利,就必須通過徵稅、發行貨幣以及舉借公債等途徑獲得收入,而無論是哪一種途徑,成本最終還是會轉嫁到老百姓身上,減少個人可獲得的資源和產品。


由於相對於私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時效率往往更低,因此那些本想獲取「免費午餐」的人最終得到的往往是一份更加昂貴的午餐。


4、人是在邊際上做選擇


所謂「邊際」,指的是對現有行動進行的微小調整,這些微小調整所帶來的成本和收益分別被稱為「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經濟學所要關注的問題,通常不是極端的非此即彼,而是「多一點」還是「少一點」的比較,也就是對「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權衡。


舉例來說,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在購置食品和購置衣物上分配收入。一般來說,我們不會只買衣服不吃飯,也不會只吃飯不買衣服,而會考慮是多買些食物而少買些衣服,還是多買些衣服而少買些食品,這樣的選擇就是邊際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邊際」概念的引入破解了經濟史上的一個著名難題——水和鑽石的悖論。


19世紀的經濟學家們曾一直困惑於一個問題:為什麼對於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的水價值很低,而對人類生存可有可無的鑽石則有很高的價值?對於這個問題,古典經濟理論並沒能給出很好的解釋,而從「邊際」的概念入手,這個問題這很容易回答。


這是因為,物品的價值是由它帶給人的邊際效用決定的——雖然水很重要,但是由於它很多,因此在邊際上多一滴、少一滴對效用的影響不大;而鑽石雖然無關緊要,但由於它很稀少,因此在邊際上多一顆、少一顆對效用的影響很大。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鑽石的價值要遠遠高於水。


5、自由交換是互利的


人們在資源佔有上可能有豐寡之別,在個人特質上可能有各自差異。這些差異性的存在,給通過交易改進彼此的收益創造了巨大的空間。


舉例來說,我手裡有一瓶水,並且我認為這瓶水對我而言值1元錢,而你確認為這瓶水對你而言值2元錢。那麼,如果我用1.5元把水賣給你,我們雙方就都相當於賺了0.5元錢,這場交換活動讓我們雙方都獲益了。


當然,交易只有是雙方都獲益的前提,如果我強買強賣,非要用5元錢把水賣給你,那就是在增加我的收益的同時,減少了你的收益。


這裡需要澄清一個概念問題。我們常說,市場經濟下是「等價交換」,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如果一件商品對你我的價值都一樣,那麼交換髮生的可能性就很小。


只有我們對某種商品的評價存在差異,自由交易才會發生,交易一旦發生,就為雙方都創造了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自願交換一般都不會是等價的,而是伴隨著價值的創造,也就是財富的創造。


區域貿易、國際貿易,本質上也都是個人之間的交換。同一地區內個人間的自願交換能促進交易各方福利的增進,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的交換就更是如此。


那些阻礙貿易自由的政策壁壘,很多都是打著維護「公眾利益」、「國家利益」的旗號,事實上卻剝奪了公眾改進福利的機會。


6、分工是進步的源泉


分工是和交易相聯繫的。如果沒有分工,人類的交易就會很少。只有有了精細的分工,人與人之間的交易才能更加頻繁地開展。


在《國富論》的開篇,亞當.斯密用很大的篇幅說明了分工的重要性。斯密指出,分工有三方面的好處:


第一,它有助於手的技巧的完善,提高人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判斷力;第二,它節約了在不同工作環節之間轉換勞動的時間;第三,它增加了發明新工具的可能性。正是由於有了這些好處,人們才得以通過分工合作大幅提升自身的力量,完成僅靠單個人難以完成的事情。


分工是市場規模擴大的結果。如果沒有市場就不會有分工,只能自給自足。市場的擴大促進了分工的細化,分工的細化導致了技術進步與創新,進而促進了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反過來又使得市場進一步擴大......如此反覆,就是經濟良性發展的整個過程。


為什麼我國在改革開放後迎來了經濟發函的奇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場的擴大。


一方面,各項改革措施廢除了所謂的「投機倒把」等罪名,為國內貿易掃除了障礙;另一方面,對外開放則開啟了巨大的國際市場,這兩方面都讓市場規模急劇擴大了。隨著市場的擴大,良性循環就啟動了,「中國奇蹟」產生的奧秘就在於此。


7、結果比動機更為重要


人的行動既有動機,也有結果,而結果和動機之間往往存在著不一致。那麼,當我們評價人的行動時,應該更看重動機,還是更看重結果呢?在經濟學家看來,應該更看重結果。


在現實中,人們常常以某項行為的出發點來判斷某項行動的好壞;但經濟學家卻認為,即使一項行動的出發點是利己的,只要它的結果是利人的,那麼這項行動就符合市場道德,值得肯定。


亞當.斯密曾在《國富論》中論述道:「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於屠戶、釀酒師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自於他們的自力的打算。」


這裡,屠夫、釀酒師和烙面師雖然有著利己之心,但客觀上做出了利人之行,因此是值得讚許的。


相比之下,那些利人的動機導致的損人後果倒是十分值得重視。例如,政府希望實現充分就業,讓所有願意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可干,這個目標當然是善意的。


但是,如果政府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規定所有企業一旦僱傭職員就不能解僱,那麼企業僱傭職員就不能解僱,那麼企業僱傭員工時就會更加慎重,反而讓更多的人難以找到哦你工作。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曾說過:「通往地獄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鋪就的。」這一忠告我們應時刻謹記。


8、自由競爭是件好事情


讓「利己之心」產生「利人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由競爭。


如果沒有自由競爭,那麼「利己之心」就只能導致「利己之行」。中國農村有句老話,叫「匠人要發,房子快塌」,意思是工匠要發財,就必須把房子的質量蓋德差一點。只有房子一蓋起就塌,才能不斷有生意。


但這個發財「秘訣」只可能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才有用。如果有競爭,為了爭奪生意,工匠們必須提高建築質量,讓消費者滿意,那些蓋房質量差的工匠就不會有生意。


當然,自由競爭的前提是自由和平等,弄虛作假、強買強賣都不能算作自由競爭。


儘管自由競爭是好事,但在現實中卻頻頻遭受非難。經濟學大師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曾說過:「『競爭』這個名詞背負惡名,而且還包含某種利己心和對他人的福利漠不關心的意思。」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它顛覆了傳統社會的模式。在傳統社會中,人們和熟人生活在一起,所有的生意、交往只有在熟人之間才能發生,這看起來很有人情味。


而自由競爭讓人們對於鄰居和陌生人差不多一視同仁,這似乎大大沖淡了社會的人情味,因而會招致一些人的厭惡。對此,我們必須看到傳統社會的所謂「人情」,其實是局限再一個狹小的圈子裡的,超出這個圈子時,人們往往相互敵視。


恰恰是自由競爭改變了這一切,讓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從這點上看,自由競爭本身對於推動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對待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9、制度比人強


制度是一種遊戲規則、一種激勵機制,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選擇與結果之間的關係。在長期的歷史中,宗教和傳統道德哲學多以改變人性為目的,但在經濟學家看來,作為人類,我們的人性是很難改變的,但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制度來改變人的行為。


例如,在人民公社時代,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很低,種植的農作物經常歉收。而在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人還是那些人,地還是那些地,但糧食產量卻大幅度增加。


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就在於制度變了,而不是人性變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種新制度給人們提供了新的激勵,使被人民公社制長期束縛的生產力充分釋放了出來。


有一些人說,經濟學家只重製度,而不重人性。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事實上,人性和制度是相互影響的。在制度不健全的國度,往往也伴隨著各類腐敗的盛行;而在制度健全的國度,腐敗就相對較少。這說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的問題,其實歸根到底是制度的問題。


那麼最重要的制度是什麼?就是產權制度和個人自由。只有個人財產得到有效保護,人們才有積極性創造財富,才有技術創新;而只有在個人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人們才會將個人的善變變成社會的善。一個制度如果缺少了這兩項要素,就不能算是好制度。


10、世界是不確定的,企業家是重要的


人的行動是有目的的,但行動與結果之間的關係受許多非行動者控制的因素的影響,其中許多因素是我們不了解的,企管系的複雜性是我們沒有辦法完全理解的。這就是世界的不確定性。


世界的不確定性創造了我們對企業家精神的需求。企業家就是那些最善於對未來做出判斷並願意為此冒險的人。如果沒有不確定性,每個人都有決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決策就只是一個計算程序,就沒有企業家的用武之地。


但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如何判斷未來,如何收集和加工信息,就成為人們做決策的首要任務。正式由於那些最善於判斷未來並願意承擔風險的企業家發現了沒有滿足的市場,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新產品和新技術,過去兩百多年的經濟進步才成為可能。


謝邀
簡單的防騙經濟學原理:高風險未必意味著高收益,但高收益肯定伴隨著高風險,除非對方真的愛你


當你湊夠&<滿88包郵&>時,很有可能買了會使你長胖的東西!


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運用到生活中特別有意思


邊際遞減效應不僅在經濟學裡是個重要定律,在我看來,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金科玉律。

比如通宵打遊戲,前兩個小時,你會覺得是享受,後兩個小時就無感,後半夜到凌晨,你會覺得這是一種煎熬。

再比如,假如你喜歡吃蘋果,前兩個你會覺得很好吃,當你連續吃到第5個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更想吃香蕉。但是過幾天,你依然發現你喜歡吃的是蘋果。

如樓上一位同學說的,這就是過猶不及,適當即可,不要勉強。

再舉一個喝酒的例子,10瓶啤酒,一次性喝完,除了讓你酩酊大醉,上吐下瀉,別無好處。但是你若分幾次小酌,就是享受了。都說喝酒要盡興,但是喝醉的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已經喝不下去的時候,礙於面子不堪勸酒強行喝的時候,這時候喝下去的酒就讓人很煎熬、很痛苦。這就與喝酒讓人快樂初衷背道而馳了,最後的那幾杯酒和剛開始的那幾杯酒的體驗有天壤之別。

過猶不及,適當即可,不要勉強。
這就是邊際效應遞減


決策時不要考慮沉沒成本。

你買了一張電影票,可是買了之後你卻得知看它會是一種不那麼愉快的體驗,而電影票又不能退掉了,你該怎麼辦?

可能很多人會選擇繼續看。

但是,親愛的啊,買電影票的錢在這裡就是一個沉沒成本。不管你怎麼決策,你的錢都收不回來了。

因此,你所應當考慮的是:手裡有一張免費的電影票,可是電影並不好看,我值不值得花時間去電影院去看?

這樣做出的決策,才是理性的決策。

事實上,如果用在感情上,也能幫我們緩解很多痛苦,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你有一個女(男)朋友,你可能花了很大力氣方把對方追到手。可是,後來你發現,對方變了,不再是你愛的模樣了,在一起,痛苦總是多過快樂。

該放手么?

可是,追來不易。

親愛的,故事並不是你想的那樣而應該是:對於你,你很容易就得到了對方。現在,她(他)讓你不快樂了,該放手么?


我來講講「沉沒成本」。定義: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Sunk Cost)。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對於沉沒成本,心理學領域給出的解答是,這是由於人類幾千萬年的進化導致的。關於背後的機理不打算多說,有意願的可以去看《進化心理學》,對提高認識挺有好處的。
沉沒成本的實際意義:根據研究,很多人對某事某物某人付出了一些後,會傾向於繼續付出,即使明知道得不到回報也很難停止。這啟示我們,有時候不要在沉沒成本上糾纏不清。比如,你和對方相愛了很久,對方提出分手。對方已經不喜歡你了,但是,你想到自己為對方付出了那麼多,很不捨得就這樣放棄。你很不甘心。但是,就算你捨不得他也一樣會離開你,所以,理智的放棄她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你發現生活中有任何不均衡的情況,一定是因為自己想錯了


彈性

其實好用的經濟學理論,幾乎都是數學理論


推薦閱讀:

TAG:閱讀 | 生活 | 趣聞 | 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