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入門級古書值得推薦?

在知乎上也搜過類似的問題看了,不過好像對我這種小白沒什麼多大作用,所以只好自己來提問了。對於古文的理解水平也就停止在高三的那個夏天了~但是還是想看那種古文帶點注釋的,也好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想看為人處事,陶冶情操的,希望能有人推薦入門級的幾本書!多謝!


update 2
問題中要求推薦書,但是問題說明中要求推的是讀本。說明題主是個初學者,初學者經常混淆這兩個概念,很正常。但是分清這兩個概念,有利於省下很多閱讀方面的無用功。

書和讀本是兩個不同的東西,還有一些相關聯的概念:整理本、版本
書和版本側重於信息的形成和聚合過程。比如說,《史記》是「一種書」,但是《史記》在歷朝歷代,有很多整理本(註解、加句讀等,都屬於古籍整理,只有難度、層次、形式的區別而已),比如最重要的裴駰《史記集解》、司馬貞《史記索隱》、張守節《史記正義》,都是不同的整理本,有人將裴氏、司馬氏、張氏三家註解捏合在一個讀本中,又創造了一個新整理本,是為史記三家注本。《史記集解》的宋刻十四行本,則是《集解》的其中一個版本;而著名的杏雨書屋藏本,則是十四行本的一部印本

讀本側重於信息的接受過程。普通讀者只需選擇某一口碑較好的整理本的最易得的印本,作為自己的日常所用讀本;文獻專業研究者才需要講求不同整理本的各個版本,甚至細化到某個刊刻者主持的印本,這就是他們的研究所用讀本

題主要求的,也是當代讀者經常能見到的那種「中華、上古等各大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帶注釋的古文」,指的是:當代古籍整理者,接受一種書的整理任務之後,排比該書不同時代的多種版本,調閱各版本的印本,參稽異文和注釋,研發出來的一種適合市場上最多讀者的閱讀水平的整理本,試圖兼具研究性和普通閱讀功能(自然,業內研究者不一定需要這種產品,他們可以選用中華再造善本等其他產品),與前面提到的《史記》三家注本,都算整理本,只有時代的不同。所以,推薦時一定要分清楚:需要推整理本?還是要推書?

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看,對於沒有目錄學修養的初學者,應推薦其閱讀某一特定整理本,庶免貽誤,這也是update1里談到的「初學要講版本」的意思。如果發問人還覺得太難念,就要推薦王力《古代漢語》一類的有引導性質的參考書打基礎,再讀這種整理本就較為容易了。具備目錄學和版本學常識的較為高階的閱讀者,才可以僅推薦某種書,讓對方自己查找合適的讀本。黃侃老師那句很出名的「八部書外皆狗屁」,或者讓讀《書目答問補正》,也是為有程度的讀者說法,初學者慎不可聽。

update 1
在圍脖上看到某同專業比較牛的老師和學長也就此發表了看法,說讀《史記》入門最好。這種看法不對。

首先,高中語文的文言文教育,識字關其實都還沒過,基本辭彙都不具備就讀難度太高的書,那不叫讀書,那叫書玩兒你。推薦王力《古代漢語》是拿來攢辭彙量用的!繁體字不適應的話,找本港台武俠小說,或者民國淺近學術書猛讀三天,他書不觀,有效驗。

其次,就高考訓練見識的那點兒閱讀材料,就大學語文扯的那點兒選段,根本不足以讓人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閱讀專題。推薦朱東潤的書是攢最起碼的泛讀量用的!成年人,不先泛讀,一上來就讓自己練習精讀,指定了讀本又不提供引導(俗話說的給雞湯不帶勺),很快就會有抵觸情緒的。朱氏選集過重文學,也是一大缺點,不得已,用周予同的中國古代史文選配合一下。

再次,哪怕是中文系本科,不刻意訓練(老師帶讀和自學都算)的話,能保證大學四年里真的能讀完一整部重要古籍並且這種練習的作用能持之長遠?選段和一整部書的訓練價值差可大了。推薦《論語》《孟子》是訓練讀全書用的!《史記》包括十表八書全讀,和抽著列傳里最blingbling的段子讀,是兩回事。能讀《禮記》難度的材料和已經讀完《禮記》,更是兩回事。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看到自己能讀某個書的段落,就以為自己能刷整部書,N部書也在向自己招手,只是興趣還沒提升,方法還沒學到而已,才會問出「給推薦點閱讀書目讓我提升提升興趣唄」的問題。於是一群過來人給推薦他們自己以為很好玩的書,至於提問人能不能以此為津梁,路上會不會跌跤,就沒人關心了。我不是題主也不認識題主,只不過自己當年也是這麼彎路走過來的,深知給初學者亂推書目之虛妄誤人,看到這個問題有感而發而已。

最後,沒踏踏實實讀完至少五部書,書影都沒見過幾個,清代刻本都沒摸過實物(這是最起碼的),校勘活兒都沒做過,就別學人家聊「版本」了。「入門要講版本」這個提法,準確的解釋是,剛讀一個書的時候要找個好的整理本,沒有好的當代整理本,清代人做的整理本也可以。什麼是好的整理本,對於不同水平的讀者可就不一樣了,但至少要保證能幫著你連滾帶爬都要看完這部書,而且有所收穫。你能用目錄了,懂校書了,才能接觸到真正的「版本」之學。而實際上大部分讀者讀書只是為了增加點文化修養而已,不是當文獻民工或者古籍玩家,犯不著一上來講這麼高階的東西。不是叫你非宋本不讀,讀了逼格不夠高的本子更不會導致大腦爆裂。有了好的整理本在手,你也得憑著先前練出來的一副好牙口才能啃下去。翻來覆去啃不下去的話就別硬來了,換個軟點兒的練硬了牙口,再戰不遲。

——————————————原來的正式答案————————————————————

上面有些答案中光開書單不說讀法的做法,對初學者來說,太不厚道了,連我這種文獻專業出身的都看不下去了。說點兒誠懇的經過親測的建議吧。本人偏重經學一點,這裡就不推薦韻文類讀物了。

題主透露的個人信息,是這麼幾點:已經高中畢業,能看帶注釋的文言文,希望看了以後能受到啟發,提升為人處事的水平,順便陶冶情操。希望推薦幾本入門書。
這些信息,意味著題主

  • 在一個注意力時段內,能藉助現代注釋的幫助,粗讀難度不超過前四史的小段材料,大致理解語段內容。——接下來應該選擇的主要讀物的特點是:單冊書的裝訂篇幅不能過大,版面要乾淨,注釋難度不能超過高中語文課本太多,形式也應接近,注釋水平應當是業內主流,但不需要涉及業內前沿。
  • 具備高中程度中國古代文史常識,但長久不接觸已經深埋在大腦中,需要提示才能激活。——還需要補充一兩種系統講敘古代文史常識的普及書,才能把主要讀物捋下來。
  • 高考語文科目,平時訓練所讀的是經部的四書選段,史部的正史選段,子部的先秦諸子選段,集部的經典唐宋詩若干(可能還有一點漢魏古詩和清詩?)——推薦的讀物難度應該比這個高一點兒
  • 可能學的是那種和文科交集很少的理工科專業;甚至已經工作。所以不會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正襟危坐地讀書。——這些書應當常見易得,排版盡量接近日常讀物,已經電子化,便於通過實體書、手機、平板、kindle等多種方式隨時隨意閱讀,盡量降低形式上的門檻。
  • 要求是很大而化之的「提升為人處事水平」和「陶冶情操」,說明題主尚無特殊興趣點。——選書應該避免以下情況:主題非常特殊、冷門,趣味過於黃色暴力陰暗,雖然號稱思想性強但讀起來很費勁。
  • 要求推薦幾種書就夠。——推書種類,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巴掌能數過來的數,能在一兩年內讀完且有收穫。


前面的答案粗略看了一下,有這麼幾類推薦:
第一類,傳統開蒙型。也就是先讀蒙書,再上孝經語孟,再刷五經前四史(幸虧沒人推《文選》,謝天謝地),甚至連《說文》都算上,而且最好用豎排繁體讀本。這種讀法優點是路子正,缺點是回報周期很長,如果沒有教練耳提面命,能堅持一個月算久的了。參考古代人上學從開蒙一直到科舉,學習的書籍或者接受的訓練的順序是什麼?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第二類,刷論文參考文獻型。比如前面有人說「因為概率上很多人喜歡讀《三國演義》,題主你大概也和大家一樣喜歡三國吧」,就推薦讀《三國志》入手。這種做法看似講究趣味,有主題導向,其實和導師或者領導砸個項目讓你做,本質有何區別?在不了解中國古代史的方方面面,並且發展出自己特別的關注點的前提下,直接砸專門書讓讀,沒準當事人翻一陣子就會想摔書:「這些內容跟我有P關係啊。」 這種讀法僅僅適用於某一專題的狂熱愛好者。
第三類,八卦文摘型。各種偏門各種重口,反正能勾起趣味就夠了。什麼《世說新語》、《大唐西域記》、《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笑林廣記》、《浮生六記》(坐等推《初學記》、《古今圖書集成》或《雙梅影闇叢書》內選目的)都來了。請問,八卦勾起興趣以後,下一步讀什麼您知道嗎?讀完了以後能看思想密度更高的書嗎?要看這種東西,直接上網搜馬親王、梁惠王等老師們的帖子就好了,重口味搞笑的內容多得是(當然我不是說他們寫的東西不好),甚至直接買本《東晉門閥政治》之類,都能現學現賣,何必自己和古籍死磕?如果題主要認認真真讀點古籍的話,最好先暫時不接觸這類讀物。

特別要反對推薦《世說新語》。要讀通這書,語言和史料的門檻不低。以題主的基礎,只怕是花了老鼻子勁讀完,就看到點魏晉風流,計算投入產出性價比,相當不划算。題主要求的是費力不多但所獲不少,這種書不適合。

建議題主照著中文系本科生課程的縮水版來走。所謂縮水版,就是遵照這麼幾個原則來選書和閱讀:

  1. 讀簡體橫排帶注讀本開始都沒有關係。
  2. 先爆完基礎書,再根據自己的精力啃硬貨。
  3. 每天都讀一點,但是不要停。一天讀兩三頁也行,興緻來了有空了一天刷個十幾頁也好。
  4. 如果不是從小讀經史,就把文言文當一門熟悉的外語來學,不妨借鑒英語學習方法,積累辭彙、語法、相關文化常識必不可少。
  5. 一定要親自從頭到尾,完完整整地讀完至少一部書。

————————————下面推書————————————————

一,先讀王力的古代漢語(第一冊) (豆瓣),(一共四冊)
選段篇幅適中,比高中課本長一點兒。繁體橫排,字大。注釋簡明扼要。非常符合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讀的時候先不靠注釋「素讀」,注意幾個方面:是否適應繁體字,自己以前積累的古代漢語辭彙量夠不夠用,基礎語法是否過關。如果能讀,就過。如果不能讀,抽點時間,像背托福單詞一樣直接背基礎辭彙表,別每看到一個不懂的詞都要查。英語閱讀訓練怎麼做的,大學畢業的同學應該都有體會。
配套練習冊:王力《古代漢語》同步輔導與練習(配第一冊/第二冊) (豆瓣)
嫌四冊太多的話,郭錫良的也可以:古代漢語(上) (豆瓣)(一共兩冊)
課外讀物: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豆瓣)
古典文獻、古代漢語專業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也一樣要複習這些書的。

二,再讀朱東潤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 (豆瓣)(一共六冊)和周予同編的中國歷史文選(上) (豆瓣)(一共兩冊)
段子和王書比有點長。也是繁體橫排,排版略密,比較考驗人的目力和耐心,這也是訓練的一部分,請耐心忍受。可能因為這套教材的定位是古代文學,而非古代漢語,有些注釋有可商榷之處,大略讀得過去就行,不要深究。(本科上古代文學課時,正好古代漢語課也同時講同樣的篇章,我們幾個同學較真兒,拿著王書和朱書的矛盾之處去請教古代文學的老師,收了兩個衛生球。╮(╯▽╰)╭)
這書的作用是讓讀者在短時間內過目大批中國古典文獻的樣本,體會語感。王書選篇不如朱書多,更側重語言標本的代表性。而且選目也比較經典,不必擔心被奇怪的段子帶到溝里去,一個字:「正」。所以讀的時候要自己注意總結一下有沒有感興趣的專題,以後可以拿著這個專題去請教達人再開進階書單,就不用還說「我要讀點有利於為人處事的書」了。
之所以沒推薦《古文觀止》,是因為以前見到的整理本都不符合當代讀者習慣,直接上來就是豎排繁體黑乎乎一片,很容易嚇跑初學者。聽說近年葛兆光老師的整理本還好,題主姑且去書店翻翻再定。

三,接著讀論語譯註 (豆瓣),或者論語本解 (豆瓣)
兩種都是典型的古籍現代整理本,前面的王力和朱東潤的選輯,都只是給你當閱讀練慣用的,不是書。到了《論語》,才是一部完整的書。在這個階段,才開始練習怎樣耐心地讀完一整部書很重要!是打底子用的。不要怕花時間,一定每天讀幾頁,讀不下去了就只讀一段,十分鐘總能熬住的。一個字一個字從頭到尾讀完。過了這個階段,才能說真的進了門。
至於《老子》這種先秦經典,並非全不可取。篇幅短小,放在袖子里隨手拿出來讀一段也是好的(這段開玩笑的)。但是不適合當作給大多數人用的、第一種完整地讀完的古籍。需要提前積累一定的生活閱歷,或者有關的哲學方面的學術訓練;工作有年的普通工科同學未必能有,一開始就上《老子》,恐怕堅持不下來。更別說《老子》整理本爭議眾多,難以取捨了。不妨找來翻翻,看看是否投眼緣再決定,書店翻翻又不要錢,更不會大腦爆炸對吧XD。
再讀孟子譯注 (豆瓣) ,鞏固一下之前讀完整部書的體驗。有這兩種書墊底,就能知道如何磕完一整部書,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波動,如何應付日常瑣務的干擾。這種經驗,以後只要不是讀體量超大難度超高的書(讀五經註疏要另說,史部書我沒有很好的經驗,就不瞎寫了),一般夠用了。
讀過論孟,才能和很多古書的作者有起碼的共同語言。

上述書利用業餘時間都讀完,以高中起點計,大約兩年讀畢。(我自己用非常少的業餘時間,就是每天十五分鐘到三十分鐘不等,讀《論語》朱注用了兩個月,《孟子》朱注用了三個月。僅供參考。所用讀本見下段。)應該能夠克服對文言文的畏懼感,建立起初步的自信心了。而且這些都是樸實常見的讀本,要買實體書,或者找電子版,都很方便。

順便安利一個重口味一點的,字大如錢,版式疏朗,完全符合「豎排繁體」,連什麼是魚尾什麼是書口什麼是烏絲欄都能順便學習一下喲,歡迎自取:四書章句集注 (豆瓣)

再後面,讀什麼、怎樣讀,就看題主新發展起來的個人興趣了。有前面的書打底子,你應該不會像現在這麼無從下手了吧。
如果,萬一,對經學感興趣的話,接下來可以這麼讀「四書五經」的最佳閱讀順序是什麼?每種經書的已出版的口碑較佳的譯註本有哪些?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偷偷夾帶一點另類的推薦:說苑校證 (豆瓣),或者說苑譯註 (豆瓣),一定要在王書和朱書讀完之後再看。只讀正文,當故事看,不要讀註解和校記,計日程功,讀完為度。選擇的段子大多富有經典性和故事性,篇幅和難度適中,又不算很蔓衍支離,行文也較為雅潔平暢。實在提不起勁讀《論語》這種議論文字的話,《說苑》也是個不錯的替代品。
我個人的意見,讀古書還是盡量先讀點先秦兩漢文字墊墊肚子,入門雖然較難,但有了這個基礎,掃中古、近古文章則勢如破竹。從明清時文或者唐宋古文倒卷而上地讀,看似平易,但越到後面越艱難。

別過度追求豎排繁體,這是一個政治正確的閱讀門檻,但卻是小節。現代整理本還用豎排繁體,有特殊背景,簡單說說,有些是因為原書中正文夾有雙行小字注,排版需要;有些出版社為了節約製作成本,沿用上個世紀的版子,甚至更糟糕的,直接掃描上版。
身為文獻黨,早就習慣了豎排繁體,但並不覺得這種排版天生就是正確的。要克服的話也不難,拿個一星期,專門讀一種豎排繁體讀本,民國書甚至老版武俠小說就可以了,一天能讀書的時間都讀這個,可能不到一周就克服了。要不要買豎排繁體,要買平裝還是精裝,和讀古書這事本身,關係並不是很緊密。它們只不過是通過某一特定形式,讓讀者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畢竟古代文獻和現代文獻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差異都很大,沒有好的習慣,長久下來真的會被書玩而不是玩書,最後就習慣於讀現代譯作了。如果純為玩票的話,其實沒必要這麼大費周章,直接去書店抓一本就行,何必來知乎詢問?夜小紫的答案,一方面我很贊同,一方面也覺得重點偏離,答非所問。


之前問過老師,他只推薦一本:「古文觀止」。關鍵是在於,二話不說,開始讀。


讀書這件事,如果你不是做研究的,無所謂入門。通讀「二十四史」,「資治通鑒」也好,沒事翻翻「世說新語」、「笑林廣記」也罷,只要枕頭邊經常有本書,可以隨時拿來看看,你就是個種高人,比所謂的入門,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


說來,我真正的古籍入門書,是一本名叫「說吷」的文人筆記中的一本小冊子,繁體、豎排、手抄、紙都發黃了,帶著很濃厚的防腐劑味道,據說這本書的獲得,還頗有一段傳奇故事。


這是某位老師發給我我們作為古文閱讀教材之用,再也不會想看到第二次,雖然我之後類似的書看的太TM多了……


對了,你想要陶冶所謂的情操,研究所謂的為人處世,一定要看各種「文人筆記」。至少看得多了以後,在飯桌上你絕對是一流段子手,這情操、這為人,哪裡都學不來。


你們……真是……夠了……
一個書籍推薦類問題,能讓你們撕逼成這樣……
看不下去鳥,我也來參與一下233

傳統分類里的精子,啊不,經子集部分,本人研究不深,不能不敢也沒資格多言。不過歷史方面,我覺得我還能稍(jiu)微(shi)說(tu)說(cao)。

——————————————————
再次聲明:我這裡僅僅討論中國古代歷史初學,不涉及古典文學,不涉及訓詁、音韻等小學,不涉及經學等內容。因為這些學科與歷史的學習方法不同。請評論區討論的各位知友也不要涉及以上學科。另外,評論區討論禁止人蔘公雞和爆粗,勿謂言之不預。 這裡只討論歷史初學,只討論歷史初學。
——————————————————

看了這麼多答案,有很多知友直接開正史的書單……別忘了,從問題備註里看,題主算是標準意義上的尚未入門的「初學者」(沒有嘲笑題主的意思),你們這麼給他開這種虎狼葯的方子真的好嗎???
整套的「前四史」、《資治通鑒》甩題主一臉,你們這樣裝逼真的大丈夫??且不說「《史記》八書」就能讓專業學者們研究一輩子,就是有些列傳也真的是詰屈聱牙,直接讓題主看這些,你不怕題主被嚇跑??《資治通鑒》?你們不怕《資治通鑒》大量平白敘述的溫吞水把題主熱情學習的小火苗給無情地撲滅??
更有甚者,某些知友居然給題主推薦《太平廣記》和《太平御覽》兩大部頭……我真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您這「宋四書」直接推薦出了倆╮(╯▽╰)╭這就好比你對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說:「來來來,幹了這碗佛跳牆!」您這算謀殺您知道嗎!!
記住,題主只是一位尚未入門的「初學者」。

文學上的學習方法我不敢說。但是歷史方面,不是說正史不讓初學者讀,得看你選什麼讀,會讀不會讀。讀正史,應該先選擇淺顯易懂的章節來讀。比如初中課文《陳涉世家》就節選自《史記·陳涉世家》,初中課文《將相和》就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初中課文《隆中對》就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高中課文《鴻門宴》就選自《史記·項羽本紀》,高中課文《赤壁之戰》就選自《資治通鑒》,高中課文《伶官傳序》就選自《新五代史》……還有就是,找來歷年各地的語文高考卷,裡面的古文閱讀部分幾乎全部選自「二十四史」中的列傳。這些類似的章節,作為文言文只有高中水平的題主來說,不算難吧……
這些章節,文章既淺白,又能讓題主學學為人處事(世),陶冶陶冶情操,多好!多好!

這裡提醒一下題主哈,這個問題下相當一部分人給您推薦的書目都是他們自己裝逼用的……不信您可以私信問問他們那些書目的具體內容,看他們能不能答得上來233333

其實嘛,裝逼誰不會?來來來,看這裡!

這本書,你們估計聽都沒聽說過吧?《說郛》,趕緊百度一下去~

再來:

裝嘛,要裝狠一點才好。

另外,有學習歷史興趣的知友,可以看一下我的這個答案:
如何系統地自學中國歷史? - 李超字子越的回答

最後,關於書籍版式上的撕逼本人謝絕參與,畢竟版式問題是個人口味或學術要求問題。


謝不邀。
多圖預警。

古文理解水平停止在高考備戰水平實則是比較高的水平了,古文閱讀無障礙是看古書看出來的。

題主想看為人處世,陶冶情操的,那麼我強烈建議你看一看《菜根譚》。
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幾十遍。
說實話,我頗為反感一些人總是說「要帶著批判的眼光去閱讀」,以我等屌絲之境界,居然總是要將真名士駁得體無完膚,古謂之蚍蜉,俗謂之中二。
這本書裡面,有相當一部分句子我在初讀的時候覺得不可理喻,但若干年後,才曉得真他媽是至理。
光風霽月,草木枯榮,小家碧玉,大冶洪爐。
它讓你知道:

勢力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而不用者為尤高。

於是我們才曉得,許多所謂的清高是假清高,也明白了,那些在沒錢的狀態下說我若為官必清官的人多半是假的。
它讓你知道: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作人要存一點素心。

誠然如此!
但如果理解無能,則會誤解作者的本意。初次看罷,覺得做人要憑俠義,果然被坑。後來才知,所謂三分俠氣,便有七分世俗。所謂一點素心,便不必為自己有些心計而懊惱。
才知古人誠不我欺。
它讓你知道:

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污瀆之不能容納。

這意味著,狗屎的存在居然可以滋養我們,於俗世之中開出一朵美麗的花。
看完了《菜根譚》受益匪淺,於是便再翻《圍爐夜話》,再看《小窗幽記》,再看《幽夢影》。
深刻的道理。
美膩的句子。
這種程度的古文,不建議你再看翻譯。講真,看過幾個版本的翻譯,有些完全是理解錯誤,有些真的是不入世也不出世。

再說入門級的,那便是《經世奇謀》,明代學者俞琳編著,你要看的話,一定要買綠皮的。
(有私信和留言問哪個綠皮的,我看了一下,是我記錯了,應該是棕色的。)

綠色的是《菜根譚》:

《經世奇謀》主目錄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如何優雅地工於心計?
如何識破自己有沒有被人當槍使?
如何快速地領會領導意圖?
如何通過細節察覺未來的困難?
如何反駁一個噁心到我的賤人?
油嘴滑舌是怎樣一種體驗?

總之,好看。
好看才是初讀最大的興趣,能讓古文不太好的人看進去的閱讀才能循序漸進地提高其古文的水準,其他都是扯淡。
於是你看完明朝的《經世奇謀》,就想著看其他版本的《經世奇謀》。於是你才曉得,《讓子彈飛》里真假黃四郎的橋段,早就在《經世奇謀·偽擒李密》裡頭上演了。那時,王世充找了個長得很像李密的傢伙,硬跟人說俺已經把李密抓住了,王世充軍山呼萬歲,李密軍在李密的帶領下潰不成軍。
看,如果你想當個編劇,這是多好的梗。
如果你不當編劇,想當個高級黑,那就硬說本拉登還活著,他們只不過是殺了替身而已。
如果你不想當高級黑,想當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那麼,你去二龍山剿匪,便把二龍山認出你是條子的那個傻逼整死。你可以把白的說成黑的,是的,這就是楊子榮幹掉欒平的奧義。

好了,進階完《經世奇謀》,就該更上一層樓了,我猜你的最終目的,是想寫出古文一樣的語句,在勾搭妹子的路上無往不利。以及,在未來的人生中碰見任何事都可以胸有成竹。
太難。
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看看蒙學。
是的,古代幼兒必背。
不要小瞧蒙學,以魯迅、胡適等新文化領導者的文字功力,也都在幼年時期學過這些東西。

當然,像《三字經》什麼的,如果你不想再看,只是想迅速提高古文的理解力和創造力,我建議你看《聲律啟蒙》和《增廣賢文》。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鬧里有錢,靜處安身。
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淺顯的精髓。
深刻的道理。
如果讀起來不快樂,那就不要讀。
如果讀起來覺得很興奮,那就繼續讀。
興趣有了,古文水平水漲船高。於是你可以開始看《世說新語》《資治通鑒》《史記》甚至「二十四史」,古人筆記,散文,諫議。於是你會知道,現在發生的,就是過去發生的,將來發生的,現在在發生著。智者的預言是基於自己的學識,而庸人的言論也是基於自己的修養。但既然讀過這些了,你也不會因那些惡俗的評語而感到憤怒,早在此之前,你就曉得了大自然容納得了鮮花,自然也容納得了糞土。如果你輕易就被人激怒,很容易就懷疑人生,周圍總發生你理解不了的事情,只能說明你不夠自然。

最終的最終。
你可以看《易經》。如果覺得沒什麼興趣,建議你先看一下曾仕強易經的智慧全集 曾仕強視頻全集。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包羅萬象,讀懂了它,便讀懂了宇宙。
讀不懂是因為自己程度不夠,運用起來不對,那是因為自己理解錯誤。

總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踐行著書中早就寫過的知識,只是,相對於沒看過古籍的人,看過的人會少走許多彎路。能流傳下來並在小範圍內廣受讚譽的古籍,幾乎每一條都是前人智慧的精華。就好比「如何更加順利地拼裝這個玩具」的說明書,自己瞎雞巴走那些彎路是沒有必要的。
時間太瘦,指縫太寬。
人生很短,別把精力浪費在走彎路上。
直接拿來用吧。


從 《笑林廣記》 開始看吧
很多文言葷段子
各種影射
文字水平嘩嘩提高
看完嘎嘎笑
心情格外好
盡顯咱們知乎文藝青年風采


呼不好
一新婦初夜,新郎不甚在行,將陽物放進而不動。女呻吟曰:「哎喲,不好,脹痛!」夫曰:「拿出罷?」女又呻吟曰:「哎喲,不好,空痛!」夫曰:「進又脹痛,出又空痛,汝欲怎麼?」女曰:「你且拿進拿出間看。」

洞房佳偶
一佳人新嫁,合歡之夜,佳人以對挑之曰:「君乃讀書之輩,奴出一對,請君對之。如答得來,方許雲雨,不然則不從也。」新郎曰:「願聞。」女曰:「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你愛不愛?」新郎對曰:「洞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你怕不怕?」


蘇人遇一友云:「昨日兄為何如此興奮,在家狠干。」友云:「並不曾。」其人曰:「我在府上親聽甚久;還要賴么?」友曰:「騙兄非人,我昨日實實不在家裡。」

僧宿娼家,以手摸娼前後,忽大叫曰:「奇哉!妙哉!前面好象尼姑,後面似我徒弟。」

老僧往後園出恭,誤被筍尖搠進臀眼,乃喚疼不止。小沙彌見之,合掌云:「阿彌陀佛,天報。」


看到樓上說看古籍能找到繁體必須看繁體巴拉巴拉,這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這輩子也就只能當個業餘的業餘愛好者了——好像姿勢水平這輩子都提不上去了呢!


其實都是看個人閱讀習慣啦!簡體繁體橫排豎排真的那麼重要麼?
好吧,簡體橫排訓詁確實有影響。

只要是能找到,那麼必須看繁體,繁體的話最好看豎排。熬不住繁體豎排,就別想繼續在古籍這個方向讀更多。當然沒有繁體本的書,可以看簡體,但是要記得訓練自己讀繁體的能力。

雖然我讀的古籍大部分都能找到繁體,但我還是盡量看繁體橫排(貌似也就商務印書館和三聯喜歡做這事?),沒有的話就看簡體了。我沒有反對諸位看繁體豎排,只是我個人不習慣而已。

我對豎排不習慣到了什麼地步呢?
對於只能找到繁體豎排的書籍,我選擇第一遍看繁體豎排,並手動鍵盤輸入成繁體橫排,以備二次閱讀,如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這是我手錄的,不僅排版習慣,而且加深印象:(當然我這種排版也就我個人喜歡而已,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閱讀需要,讓閱讀古籍的時候會有更大的愉悅感)

善本,注釋詳細,最好沒有譯文。譯文是最坑人的,我見過很多人買了帶譯文的什麼家藏四庫本,最後把翻譯看完了,原文沒動。

我也喜歡買有前人批註的善本,但偶爾也看譯文,畢竟姿勢水平還是不夠嘛。我回答歷史類問題大多是靠原文加翻譯我會亂說?

還有,我沒有給該問題下任何回答點反對或者沒有幫助。

利益相關:橫排簡體、橫排繁體資深閱讀愛好者。


(最近修訂150515)
推薦《二十四史》《四庫全書》的還有各種晦澀詭異的書目的,下面這張圖表達我的心情。

人家題主明明就說了自己文言文截止到高考了,甚至還忘了不少。現在想拾起古文,肯定要從很簡單平實的內容入手。放到今天的話,假設你要推薦一個人外國人讀中文書,肯定不是先推薦《中國共產黨歷史》《馬克思列寧主義》《2015年國務院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這種高大上偉光正的文章吧,而是推薦一些修辭不多但是不俗的耐看的輕小說,或者是一些寫寫自己吃了啥,看了啥電影,和幾個好朋友喝茶聊天有啥感悟的博客乃至一些微博段子吧。

好多回答,你們這麼拚命地曬自己讀了多少經史子集是個什麼心態 = =
還有限定版本、排版、繁簡的,這年頭真是逮著機會就裝b啊。你看微博還要分平板端手機端網頁端?

我讀的書不多,不如你們有文化。我就只知道從哪裡扔下的就從哪拾起來。
天朝教育系統雖然是坨臭狗屎,但是語文教材的編撰還是比較嚴謹的,裡面選哪篇文章,出於什麼樣的立意,還是經過慎重考量的。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裡面出現的古文,他們的出處,必然讀來還是很有價值的,相對難易程度大概也適中。有這麼幾個我覺得蠻有趣的

1.《浮生六記》沈復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童趣》,節選自《浮生六記》裡面的《閑情記趣》。
第一段: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又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當時就覺得這開頭寫得生動,看到夏天半空中成群的蚊子(有的時候鑽過蚊子堆還蠻可怕的~)想成是仙鶴(多像啊,都是細長腿!),用煙吹他們就變成了「鶴唳雲端」,看到大蛤蟆把兩個蟲子吃了,就「鞭數十」,然後「驅之別院」。小孩子什麼都覺得好玩,這種想像力寫出來覺得超有趣,一篇古文但是讀起來一點也不累。
所以就可以去翻翻《浮生六記》其他的篇目(可惜5、6失傳了,只剩下1-4)。http://zh.wikisource.org/wiki/%E6%B5%AE%E7%94%9F%E5%85%AD%E8%A8%98 都是沈複寫的身邊事,或者是兒時趣事,或者是與親人的對話,或者是自己去哪玩了看到什麼景,不就是「沈復的博客」嘛。

2.《陶庵夢憶》張岱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記得當時讀,覺得「痕」「點」「芥」「粒」這幾個兩次都巧極了,還有大荒之中遇到「痴似相公」的知己,這種心情也寫出來,多像現在走遍互聯網人很多,但是真正的知己卻很少的慘狀。
這麼短,兩片微博夠不夠?整本書就是張岱先生每日的小微博選集。
《陶庵夢憶》全文,維基文庫:
http://zh.wikisource.org/zh/%E9%99%B6%E5%BA%B5%E5%A4%A2%E6%86%B6
張岱還有一本《西湖夢尋》也出名,收錄了西湖周邊各個景點相關的詩文,杭州的朋友戳: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8%A5%BF%E6%B9%96%E5%A4%A2%E5%B0%8B

3.《震川文集》歸有光
人教版語文高二上冊、魯人版語文必修三等多教材收錄了《項脊軒志》
對項脊軒的描寫: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好生動!
還有最後一句,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這句話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啊!也是整篇的點睛之筆。
《思子亭記》《世美堂後記》等等也都是蠻好看的篇目,《吳山圖記》《滄浪亭記》也被收錄在古文觀止裡面。這些文章語言不晦澀,沒有什麼天花亂墜的描寫,但全是歸有光的生活感悟。
《震川文集》整本不好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過,網上倒是能搜到電子版,但是恐怕涉及版權問題,我就不貼了。
附上豆瓣:震川先生集(上下) (豆瓣)

4.《閑情偶寄》李漁
我們的正式課本里沒出現過具體篇目,有些出現在選讀課本里的,但是我忘記了。據說有個版本的初二語文教材里有過一篇《芙蕖》。
總體來說,這本書分為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 、種植 、頤養八個部分。放到現代來看,就是一個文藝青年,寫了本書,描述了:當下豆瓣得分最高的100部電影都是怎麼拍出來的(從燈光、表演、配樂、攝影等多個角度)、當下流行的30種居室裝修風格、大柵欄潘家園淘寶指南、八十道食譜教你吃遍大江南北山珍海味、陽台花草打理小指南,還有活到九十九的獨家竅門……
你說好玩不好玩?
《閑情偶寄》全文,維基文庫:
http://zh.wikisource.org/zh/%E9%96%91%E6%83%85%E5%81%B6%E5%AF%84%E5%85%A8%E9%9B%86

5.《世說新語》劉義慶等人
前面四個都是明清散文,這個比較早,是魏晉風流。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詠雪》《陳太丘與友期》
《詠雪》裡面的思辨精神蠻有趣的,寫了大家族謝家的才女謝道韞小時候的才氣。
具體的介紹我不多說了,《世說新語》好像上面也蠻多人提到,讀古文的話還是蠻適合用它開頭的。
維基文庫: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4%B8%96%E8%AA%AA%E6%96%B0%E8%AA%9E

&<150515補充&>
6.《武林舊事》【南宋】周密
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觀潮》
其中有句子,描寫錢江大潮之勢: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周密乃南宋舊臣,不願為元朝所用,隱居在臨安,回憶南宋都城的前朝往事,寫下這本《武林舊事》,如今是南宋市民生活的重要參考資料。
維基文庫: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6%AD%A6%E6%9E%97%E8%88%8A%E4%BA%8B
與之對應的是南宋初年,孟元老寫的《東京夢華錄》,寫的是北宋故都汴梁的風景故事。雖然沒有收進語文課本,但也值得一看。
維基文庫: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6%9D%B1%E4%BA%AC%E5%A4%A2%E8%8F%AF%E9%8C%84

7.《古詩十九首》多人作品
說了那麼多文章,來點詩歌吧。《詩經》其實蠻好的,就是太早了點,四言的也相對要晦澀一些。無言的《古詩十九首》就還蠻不錯。
選入課文的是魯人版語文高中必修三《行行重行行》
裡面的名句是: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古詩十九題材內容包括羈旅行役、羈旅愁懷,遊子懷鄉、居人念遠;鄉愁閨怨、閨人怨別、離別相思;自傷所遇、宦途失意、遊宦無成;抒寫友情,慨嘆人生短促,亦有追求享樂名位和服藥求仙。詩歌思想感情複雜,共同特徵是對人生無常和歲月易逝,表現出無限感傷。
維基文庫: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8F%A4%E8%A9%A9%E5%8D%81%E4%B9%9D%E9%A6%96
&<150515補充完畢&>

我能想起來的中學語文裡面有意思的篇目暫時就這幾個了,歡迎補充,謝謝評論。順手點個贊也是極好的。

對了,想起來一個最近剛發現的公益網站,由個人維護,免費下載內容,上面是各種有趣的古書,不過跟這個問題可能不太相關就是了:
書格 | 有品格的數字古籍圖書館


在推薦書籍之前,我先說一堆題外話。

我看到有人推薦王力《古代漢語》,我的古代漢語是中華書局四套這個版本古代漢語(第一冊) (豆瓣),是繁體,我不推薦。
雖然這本書,真的很好,但是我不認為一個平常人(此處是指對古文沒有極大興趣的人)會有耐心看完,甚至看一本都費勁。
我認為要培養興趣,得有兩個最低要求。簡體,橫排。

不然我敢保證,讀了三五天就已經沒興趣了。不信可以看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的那本《道德真經吳澄注》道德真經吳澄註 (豆瓣)。或者網上搜《新編諸子集成》新編諸子集成 (豆瓣)感受一下,這套書我也不是全讀過,我只讀過部分的,畢竟人的精力有限。我在此隨便列舉一本,孫詒讓的《墨子閒詁》墨子閒詁(上下) (豆瓣),我一天最多也就看兩三頁。我是真佩服那些對繁體豎排仍能手不釋卷的人,我覺得我的空閑時間夠多了,但如果讀繁體豎排,我依然覺得時間不夠用。

綜上,我認為看繁體豎排完全沒必要,畢竟不是做相關研究的。我的書架有幾本就是諸子集成某些書的簡體橫排版。說到橫排豎排,我曾經想買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周易集解纂疏 (豆瓣),一看是繁體豎排的,就沒買。說實話,我還真的看不下去。後來買了李鼎祚《周易集解》周易集解 (豆瓣),。

讀書,是讀裡面的思想,不是去讀那些繁體字。畢竟不是專業搞研究,沒必要讀繁體。
知乎上應該沒有做史料研究的人吧?如果有也不會太多。
所以就沒必要硬讀,也沒必要推薦別人去硬讀,真的。
而且,不做研究的人,可能永遠也不會碰到那些只有繁體的書。世人皆知的一些著作,基本上都有簡體橫排。就算做研究,人數方面也不多,百里挑一都難。(民科自認為研究除外)
真的有很大興趣的話,即使那本書是繁體豎排,也一樣會有人去看的,所以推薦繁體豎排沒必要。

其實說白了,個人喜好罷了,你愛讀你的繁體就讀繁體,我愛讀我的簡體就讀簡體。我不會來說你是裝,你也別說我什麼。
但是明確一點。讀書,不是為了做出這個樣子給人看,也不是洋洋洒洒列了一大堆書讓別人誇獎你一番,而是真真切切自己能學到什麼,悟到什麼。
舉個例子,有一次去喝喜酒,有個男的(近30歲)居然拿出報紙在看,仔細一看還是英文報。那你說,旁人是怎麼看他的?所以讀繁體豎排本來就屬於小眾了,那就很自然會被別人說啊。

退一萬步講,關鍵是初學者,培養興趣入門用的。
我們的中國史料學教授也是這麼說的。他說,不是專業搞研究的,讀繁體豎排沒什麼必要。
有簡體為何不讀簡體呢?有了電飯煲,你還會鍋里煮飯嗎?
有些人說,簡體以後某些字就變成一個字了,影響意思。這種話,我只想聽專業研究人士說,非專業人士隨便說說的,不聽。因為非專業人士可能只知道這句話,不知道其他的了。正如一些人用雙盲抨擊中醫、用周易和易經兩個名詞抨擊別人(具體可參照無腦中醫黑、中醫粉以及一些諸如在易經高級總裁班之類的人)。他們只知道這些東西、這些個名字,不知道這些東西代表了什麼東西、是什麼意思。

培養興趣,我個人認為,最低要求,簡體,橫排。我也看過一些繁體豎排的古籍了,但是還是接受不了繁體豎排。有簡體橫排我還是會買簡體橫排的。
滿足了上述的要求,接下來就是一段段、一章章盡量短小,篇幅不要太長。

不過我是不會推薦《太平廣記》這種書的。推薦這本書的人,不知道看過沒有,還是只聽過這個名字。這本書有多少量知道嗎。
順便先提一下我不推薦的書。
在此不推薦《聊齋志異》、《山海經》、《閱微草堂筆記》、《資治通鑒》等。

總結一下,我推薦的書有這麼幾個特點。
1.簡體
2.橫排
3.篇幅短
4.模式為原文、注釋、譯文
5.出版社/作者還可以,一般也就是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
———————————————————————————————————————————

接下來推薦書。我分個類,甲乙丙丁。建議按照甲、乙、丙、丁這個順序。

甲類
一、《菜根譚》
很多人說這本書是雞湯,不知道這些人有沒有看懂、看完。見過這麼金玉良言的雞湯嗎?鏈接是隨便找的,我認為這本書什麼版本無所謂,因為本身就不難讀,完全可以看原文。
版本推薦:實在推薦一本,那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菜根譚 呻吟語》呻吟語·菜根談 (豆瓣)。

自從我媽拿走了我這本書以後,就沒還回來過,她一直在看,我只能網上下一本了。這本書值得回味、值得重複看,因為每次你回頭看的時候,都會有新發現、新感悟。
當然還包括菜根譚另外四兄弟。
《小窗幽記》、《圍爐夜話》、《幽夢影》、《呻吟語》

二、《笠翁對韻》
這本書同樣的,什麼版本無所謂,它是蒙學範疇,說白了,培養語感之類的。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樣,我是從小就特別愛讀押韻的東西。我已經看到好多家長讓孩子背這個了,這個確實不錯,至少比《弟子規》有價值多了。還有他的兄弟《聲律啟蒙》。
版本推薦:都可以

三、《增廣賢文》
當一個人讀著讀著,發現文章是自己熟悉的東西,或者是讀到以前看到過的話時,就會有看下去的勁頭。記得以前做暑假作業的時候,喜歡跳著做,先把感興趣的、一下就能反映出來的先做了。等到假期快結束趕作業的時候,做的時間長了會疲勞,然後突然看到,咦,這裡已經做過了,就會有做下去的動力。不知道有多少人這樣啊。
這書雖然都是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語句了,但是都是民間智慧的結晶,值得細細品味。
此處包括其他蒙學,《千字文》之類的,但是《弟子規》不算。
版本推薦:都可以


乙類
一、《古文觀止》
這本書,我估計人人都會推薦的吧,理由我就不說了。好文章基本上都收錄了。而且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這一套上下版,真的很不錯。
版本推薦: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觀止譯註》古文觀止譯註(上下) (豆瓣)

二、《世說新語》
讀這本書,得看你是什麼角度、什麼目的。此書背後有大量的時代背景,需要豐富的歷史知識作支撐(我個人感覺),不然只能讀到一些風流而已。
版本推薦:
入門類版本推薦:上海古籍出版社《世說新語譯註》
進階類版本推薦:《世說新語箋疏》世說新語箋疏 (豆瓣)


三、《人間詞話》中華書局
這本書和之前甲類一樣,沒必要看譯文,並不難懂,可以配合王國維的《人間詞》一起看。很多人朗朗上口的「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就是出自人間先生。
另外推薦一本《人間詞話疏證》人間詞話疏證 (豆瓣)

丙類
一、《論語譯註》楊伯峻 中華書局
這本書淺顯易懂,也不失大家風範。還有那本《孟子譯註》,也可以看,這兩本我認為初學者看非常好。有注釋、有譯文,而且也不是那種亂七八糟的人寫的。
楊伯峻的這兩本書,比其他亂七八糟出版社的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三、《荀子譯註》張覺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文有介紹

四、《莊子今注今譯》陳鼓應 商務印書館
下文有介紹


丁類
一、《孫子兵法》中華書局
很多人問過我諸子該怎麼讀,通常我會推薦《孫子兵法》為第一本書。因為相對每一段篇幅不長。

二、是我下面引用的答案中提到的那些書,版本為中華書局橙色本的,都歸為丁類。其實橙色的那套中華書局的書,都可以算是入門級的,普讀本。
比如橙色本的《春秋繁露》,就是入門級的,進階一點的可以看《春秋繁露義證》春秋繁露義證 (豆瓣)
再比如橙色本的《呂氏春秋》,就是入門級的,而且我建議可以看看,寫給皇帝看的嘛,每一篇盡量短小精悍,一字千金還真不是吹牛擺闊啊。進階一點的可以看《呂氏春秋校釋》呂氏春秋校釋(上下冊) (豆瓣)。

———————————————————————————————————————————
我也不貼鏈接了,整個引用過來,以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當然引用的同時適當做一些修改

既然是古書,那我來強行回答一個。

註:
1.答案中所列的書均是我完完整整讀完的。此外,例如《公孫龍子》、《太玄經》這種強行讀完但一知半解的、或者是不容易解釋的,答案中不會列舉。
2.因範圍涉及比較廣,時間跨度較長,所以有些書籍就不放進來了。
3.諸子百家雖然讀過不少,但我只列舉我喜歡並潛心研究過的,不然太多了。我推薦的版本是普讀本,並不適用於搞中國哲學研究,先打個招呼,以免某些專業人士來回復。
4.不喜勿噴。某些人我真的吃不消。別跑過來說都是一堆垃圾,一堆糟粕。不喜歡可以不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問的就是古書。

——————————————————————————————————————————
一、《老子》
看過我答案的都知道,我是喜歡並研究道家哲學的,所以第一本放《老子》是必然的,當然這並不是說《老子》就一定是中華千年長河中最好的一本書,書是沒有最好的,只要是能受用的,那都是好書。
有些人可能會問版本問題,不必過分拘泥於版本,我們是來讀書的,不是去研究史料的。各個版本中有一些出入很正常,不影響主要的意思。
與版本問題同樣的問題就是成書年代問題,這個也不是我們的事。很多人看過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裡面提到了《老子》的成書年代,限於年代問題,所以馮友蘭先生的論點不能說他是錯的,畢竟郭店楚簡是1993年才發現的。
關於為什麼我會推薦《老子》,這裡有我一個答案,抱歉我又要推薦自己的答案了,我不是存心的。
《道德經》講了什麼?為什麼它廣受推崇? - 沐清居士的回答
雖然不是什麼真知灼見,但是,我認為還是以比較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讀了一部分。

版本推薦:《老子》版本很多,王弼注、河上公章句、吳澄注等,
作為入門級,在此推薦中華書局橙色本《老子》。很多人看的是陳鼓應的《老子今注今譯》,我個人認為啊,陳鼓應的《老子今注今譯》不是特別好。
作為進階的,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注釋,比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的《道德真經吳澄注》、中華書局出版的《老子道德經注》王弼 樓宇烈、《老子正詁》高亨《道德經講義》黃元吉等,不過《道德經講義》這本書他看問題的角度和其他的不同、

二、《莊子》
現在看到的《莊子》主要是由郭象整理過的,但是我認為,只是一般讀讀的話,郭象的《莊子註疏》就沒必要讀。莊子內篇外篇有諸多爭議,目前主流觀點認為,內篇是莊子作而外篇是其他人作。還是那句話,我們要了解的是《莊子》的思想,而不是去糾結到底是不是莊子本人寫的。而且根據《史記》記載,《莊子》原來是不分內外的。
莊子是神遊的,逍遙遊中就有這層意思。
《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比如坐井觀天(《莊子·秋水》)、邯鄲學步(《莊子·秋水》)、螳臂當車(《莊子·人間世》)等。莊子繼承了老子的部分思想,並注重一個人作為一個人的內心境界,而不是放到社會中去討論,所以莊子的思想比較飄逸,閱讀理解起來會有點困難。
說到螳臂當車,以前香港出過一個動畫片,叫《成語故事動畫廊》,小時候的零花錢全買這個了,不得不說,我後來作文屢屢得獎,和這個動畫片有一定關係,如今再回過頭去看,裡面其實配音的就這麼幾個,而且是tvb那幾個熟悉的聲音。動畫適合小孩看,因為生動形象。
說到寓言再提一個呆若木雞,《莊子·達生》和《列子·皇帝》中都有提到,現在意思和古代的意思不一樣,至少和庄列想要表達的不一樣。《列子》是本神書,現在學界主流觀點認為它是偽書。如果列子真有其人,那真的是個神人,他的想像力可謂無人能及啊,列子可以御風而行,我等凡人做不到。他御風的這個應該是和呆若木雞所要表達的是一個意思。
呆若木雞意思就是,視萬物為一物,萬物沒有界限,都是一樣的東西,在它眼前是混沌一片,所以雖然像塊木頭,可是它是最強的鬥雞,因為任何外物都不能對它產生作用,達到了最高境界。

版本推薦:商務印書館《莊子今注今譯》陳鼓應,這個可以作為入門級。中華書局那本橙色本也可以。
作為進階級,就是中華書局出版的《莊子集釋》郭慶藩 了,或者《莊子註疏》郭象 成玄英莊子註疏 (豆瓣)

三、《荀子》
荀子生活的年代,人們都渴望結束動亂。儒家三個代表人物,我最喜歡的就是荀子,其次是孟子。荀子是現實主義的,而且他的思想是積極的,他推崇的是性惡論,我比較贊同的也是性惡論,但是性惡論不是消極的,也不完全是和性善論對立的。荀子認為,雖然人性為惡,但是人有變善的可能,這是荀子的出發點。
他的學生韓非子就不支持這個出發點了,法家不管你是誰,你爹是誰,你有什麼關係,一律賞罰分明。但是《韓非子》我沒有全部讀完,所以不做評論。
《荀子》都是比較積極正面的內容,不光如此,荀子還對他前面出現的諸子進行了簡要的點評,出現在《荀子·解蔽》一篇中。

版本推薦:入門級的可以看看《荀子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進階級,可以看中華書局出版的《荀子集解》王先謙

四、《周易》
在說《周易》之前忍不住想說一段不太好聽的話。
很多人喜歡抨擊別人《周易》和《易經》分不清楚,說實話,我就是經常混說的。大眾所謂的《周易》就是《易經》,說這個大家都能想到是這部著作,你非要扯一些連山、歸藏,很好奇,有些人除了知道連山、歸藏兩個名詞外,還知道啥?一部分侃侃而談的知友,真的把這本書讀完的又有幾何?我經常周易和易經混說,也從沒人說過我:你連這兩個不一樣都不懂!

這就很像非要去爭論道可道非常道和道可道非恆道、淵兮似萬物之宗後面四個短句到底是不是第四章的,還是後人傳抄的時候添加過去的之類的問題一樣,整天糾結這種牛角尖事物,有啥意思。
舉個例子,群龍無首,現在意思和原本意思不同,大家都認為群龍無首是這個意思了,你非要說,不是的,他原來是怎樣怎樣的,你看看會有多少人聽你的?
再比如差強人意,多少人是用錯它的意思的?你會到處指出別人的錯誤嗎?

整本書概括起來,總體意思其實就是一句話:一陰一陽之謂道,出自《繫辭傳上》。《周易》並不是一是一,二是二這種簡單的邏輯,「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易·繫辭傳上》。關於《周易》我認為有幾個必要的思維方式必須轉變過來,比如居安思危等,一部分先前已寫過答案,在此貼一下。如何讀懂《周易》? - 沐清居士的回答

主要有一點強調一下,就是學這個一定要陰陽結合起來看。比如看乾必看坤,我就拿這個舉個例子好了。
乾。元、亨、利、貞。某一種解釋是開始,亨通,收穫,保持,就像春夏秋冬四德。這是一種訓詁,但是我認為還有一種解釋,當然不一定對,畢竟這東西你再怎麼解釋只是你自己的東西,不是古人寫的意思,古人寫什麼意思已不得而知。我只是開闊一種思路。

周易原本是卜筮之書,古代是沒標點的,但是我們看坤卦,元亨,利牝馬之貞。逗號在利前面是無疑的。
乾坤都是比較好的卦,貞是什麼呢,占卜的意思。
也就是說可以這麼解釋,元亨,利於占卜(占卜的對象,那件事)。坤卦相對屬陰,所以利於母馬,那乾卦就相對來說是公馬。那可以這麼斷,元亨,利貞,省略了利(公馬)貞。

版本推薦:作為入門級的,可看中華書局橙色本《周易》楊天才 張善文。在此不推薦南懷瑾 徐芹庭《周易今注今譯》以及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人的書,比如什麼《劉君祖破解周易密碼》,要學就學路子正的,別學些亂七八糟的。
進階級可以看中華書局的《周易注校釋》,或者我上文提到的《周易集解》《周易集解纂疏》周易集解纂疏 (豆瓣)

五、《壇經》
壇經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部經,由六祖慧能及其弟子整理而成。裡面禪宗的觀點我非常認可,我也很推崇,即人人皆有佛性,佛性是自性,人人皆可成佛,頓悟即可成佛,不必歷經幾世修鍊才能成佛,只要能夠開悟,當下就可成佛。
也不強調坐禪。提倡「無念」、「無相」、「無住」。無念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不為念所束縛
所以如果人要成佛,只能是向內求取,不是向外索取。樂土並不在西方極樂世界,而在自己的心中。「本性是佛,離性別無佛」《壇經·般若品》;「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壇經·決凝品》
不多說了,佛家心性不是我主要研究的方向,難免說的不到位。

版本推薦:中華書局《壇經》尚榮,其他的我沒看過,歡迎看過的人來推薦。

六、《黃帝內經》
說到黃帝內經我說一個事,總有人過分誇張黃帝內經,宣揚一些類似邪教的東西。我某天去聽某大搞的一個什麼高級總裁班講座,課前做什麼操,先搓手心,問我們是不是感覺到手心發熱?那是因為手上有勞宮穴,勞宮穴是心經的穴位(其實是心包經),勞宮穴熱了,心熱了,人就熱了,然後讓我們搓完了拍打面部,為什麼呢,面部連通五臟六腑,多拍打好。然後做三次,為什麼呢,因為一生二,二生三(真把別人當猴耍啊),全部做完還要雙手合十感恩,因為什麼什麼我沒聽。
易經也是被這幫人搞臭的,整天不離嘴邊的就是誇讚易經的話,學個紫微斗數說在學易經,易經真好玩,易經真好用,易經真厲害,還說我看了易經知道今天我該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什麼都能通過易經指導,真好。後來我問他,你讀過嗎?他說,聽老師講就行了,讀什麼。
搞得現在國學是過街老鼠,怪不得這麼多人看不起自己的東西了,就這樣搞下去,遲早完蛋。

自從上世紀西方思想進來以後,人們開始變得理性了,以前沒人敢批判孔子啊,因為古時候孔子已經被吹的神乎其神了,就算敢批判也不敢說。後來就出現了幾波批孔的浪潮,把古時候的一些以前不敢提的看上去有問題的都批判了一番。
要了解中國學術體系,先秦是繞不過去的坎,因為古人都是在先秦的基礎上加上注、疏、集解等,就算有自己的思想,也是放在注里的。

版本推薦:作為入門級,中華書局橙色本《黃帝內經》姚春鵬,中華書局還出版過一套小黃本,是刪減過的,好處就是便於攜帶。其他的我還沒看過。

七、《四聖心源》
這本書估計知名度沒有前面幾本高了,但這本書絕對是中醫領域的經典之作,當然了,覺得中醫荒謬的那就沒辦法了。

版本推薦: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四聖心源》孫洽熙

———————————————————————————————————————————
古書是看不完的,窮盡一生也看不完的。入門級的古書也是浩如煙海,這麼一個答案是列舉不完的,此答案旨在拋磚引玉。
我還有很多常見的古書還沒看過,比如《管子》、《商君書》、《鹽鐵論》等,如有說的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

我比較喜歡的一些古籍整理學者。他們是比較有良心的學者。
楊伯峻、高亨、陳奇猷、張雙棣、張覺、李零、陳鼓應等

我不太喜歡是這些學者。
南懷瑾等

根本不會看的是這些「學者」
于丹、曲黎敏、錢文忠等

———————————————————————————————————————————
最後,說一句最重要的話。

書,不是人人都能讀的。在什麼層次讀什麼書。
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智慧覺悟、意識層次不到那一層,那麼看那一層的書就容易走偏。

有些人,只適合看地攤幾塊錢的袖珍言情小說;有些人,根本都不會去理會那些書;有些人,你跟他講老莊,他可能沒興趣往下聽,甚至不耐煩;而有些人,自己就會去買這些書來看。
不過硬讀《周易》、《老子》而變得奇奇怪怪、鑽牛角尖的人不計其數,請量力而行。

看到評論中有人提到修道,我個人的修道觀是,還是那句話,心遠地自偏。該幹嘛幹嘛,該結婚結婚,該吃肉吃肉,正常結婚生子,真正的修行,其實出世入世是一樣的。如何評價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值得一讀嗎? - 沐清居士的回答這答案中也提到了。

如果為了所謂修行,刻意躲到深山裡,或者裝出一副清心寡欲、八風吹不動的樣子,那肯定是走歪了。不過請注意,我指的是裝出一副,刻意躲到。評論中有一位說的很到位,那不是修行,那是演戲。

不管做什麼,首先是要能帶給你快樂,而不是帶給你無盡的痛苦與孤獨。
如果讀書讀到了痛苦和孤獨,那趁早別繼續了,硬讀既沒有價值,也容易出偏。


這個回答,可能會把我在知乎上認識的這幫基友得罪完了,但是我還是要說。
首先,就題主的問題,我認為非學術研究的話,所有書籍都應該推薦簡體橫排,沒有簡體的才推繁體橫排,沒有繁體橫排才推繁體豎排。
------------------------------------------------------------下面逐次論述-------------------------------------------------------
我們讀書究竟是在讀什麼,讀古籍又是在讀什麼?
以我觀察,我們讀書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裝逼吹水刷書單,那麼,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思想,一是技藝。要麼,我們從書中獲得作者的思想,也許接受也許反對,但總能引發自己的思考,從而獲得思想。又或者作者只是講述了一個故事,而你從故事中思考從而獲得了思想。《論語》《莊子》這類書籍,是獲得思想的典型。要麼,我們能夠習得作者的技藝,從而掌握某種技能。大量理工科書籍屬於此類,而古籍中,我認為各類詩詞選本亦屬於此類。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既接受了思想,又獲得了技藝。
那麼,對於讀古籍來講,如果你的目的是了解《論語》中反映的孔子思想,那麼是簡體還是繁體,又有什麼差別呢?即使我們不知道某些字繁體簡體的區別,甚至看的乾脆就是白話翻譯,但如果對於思想的理解並沒有出現偏差,你得到了你想要得到的,那看什麼書又有何妨?我讀古籍,並不是為了知道「後,與後同」,而是要知道「惟名與器不可假人」,知道「學而不思則罔」。不妨礙理解的「後」無論寫做什麼,對我來講沒有任何意義。
反之,如果你要學的是文言文,是技藝,甚至你要學的是考據能力,是訂異箴訛,那麼你肯定需要看繁體,看古人的手抄本,甚至對比不同版本。
再深入地講,即使著眼于思想,如果非繁體不能見其本意,那麼自然也要看繁體;即使著眼於技藝,如果只是學賦比興之法,起承轉合之法,就算是簡體的唐詩三百首,又有什麼關係?

形式永遠不能凌駕於內容之上。
簡體繁體,都不過是形式,而我們看書,主要是看內容。形式永遠不能凌駕於內容之上。老同志們看繁體豎排的《對聯話》、《楹聯叢話》,我看簡體的《對聯話》,最後我成了我,而他們寫出了繁體版的老乾體。看繁體的價值又有幾何? @務酒者寫答案愛用繁體,難道其答案的價值是在於繁體么?


知識從來不應該有門檻。
人類總結出種種知識,並不是為了束之高閣的。知識天生就應該選擇更容易流傳的方式,在古籍上,更容易傳播的就是簡體橫排。這好比英文原版書之於理科。原版好不好?很好。但是否一定要讀原版?未必。或許你覺得很多中文版的渣翻譯毀了原著的神髓,然而這些翻譯讓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了解了西方的科學。一本簡體的《對聯話》,讓無數騷年(主要是我)入了坑爹的聯壇。
的確,很多古籍文獻沒有簡體橫排,甚至沒有繁體橫排。但這並不是簡體橫排的錯誤,反而是文獻整理的失敗。在對聯界有一幫人正在將大量的古籍文獻整理出版繁體橫排版,我認為這是利在千秋的事。如果同時也能出簡體橫排版,則更善莫大焉。

簡體造成的信息缺失,傷害遠小於繁體豎排造成的閱讀障礙
古籍簡體的確有一些問題,尤其是某些簡化後合併的字。但就我和我身邊的人的經驗來看,簡體造成的信息缺失,其傷害遠小於繁體造成的閱讀障礙。很多人看到繁體豎排直接就pass了,但簡體橫排則有可能看下去,甚至認真研究。事實上,我認為漢字簡化是非常成功的,信息的損失很小。無論是對於獲得思想,還是掌握技藝來講,都不會造成很大的問題。讀簡體的唐詩三百首也能成詩家。
@夜小紫所說很多古籍沒有繁體豎排,的確是一個問題。但是,如我前面所說,這是文獻整理者的失敗。並且,我認為「有很多人的集子只有繁體豎排」這個問題,答案還真就是:可以不看。一來簡體的文獻已經足夠豐富,窮其一生也是看不完的;二來當某作品集的吸引力大到可以戰勝繁體的障礙之時,自然會有人看。
即以學詩而論,我甚至認為,學律詩只看杜集是可以的,不看杜集也是可以的。我就不曾專門看杜集,雖則各選本裡面的杜詩不少。專門看的集子,只需要取其所好就行了。沒有哪個人的作品,是非看不行的。而即使只看一家之詩,也未必不能通詩法,立宗派。
我個人的情況,繁體不是問題,但豎排於我而言的確是很大的閱讀障礙。只有《王荊公詩注》這樣特別對胃口的,我才有動力忍受豎排。

白話譯文不好不是因為白話不好,而是譯文不好
前面還有人說到白話譯文的問題,從現在市面上的白話系列來看,的確是閱讀體驗不佳。但這不代表這條路是錯的。這跟我前面說的中英文翻譯一樣,是翻譯質量的問題,而不是翻譯這件事本身有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讀原文更帶感,是因為翻譯只注意了意思的準確(有時候準確都達不到),失去了文字的張力。如果某一天,某位有大才學的人能做出非常牛逼的白話翻譯,我認為其功不下於原著。

貪圖輕鬆不是一個問題,更不是一個原則問題
再說所謂「想貪圖輕鬆就不要碰古籍」的問題。在我看來這不是一個問題,更不是原則問題。讀簡體不是規避困難,而是規避非必要的困難。如前所述,簡體造成的信息損失遠不如繁體豎排造成的閱讀障礙大。千萬別說沒障礙,有這麼多人認為繁體豎排看不下去就是明證。這是客觀存在的,不因為古人習慣豎排而改變,不因為專業研究者習慣豎排而改變。

對於「儀式感」的觀點
專業的研究需要保證文獻的原貌,需要讀繁體豎排甚至需要古本善本。但於普通人而言,我對於所謂「儀式感」是持有深深的懷疑的。一個真的想讀某書的人,不會因為繁體豎排的儀式感而開始,也不會因為簡體橫排的低逼格而放棄。難道夜小紫同學看書竟然要依賴繁體豎排么?

總而言之,我非常,強烈,並且鮮明地反對「只要是能找到,那麼必須看繁體,繁體的話最好看豎排」的說法。正如夜小紫所言,沒有繁體版的,可以看簡體;而我的觀點是,沒有簡體的,才需要看繁體。《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十三經註疏》,《全唐詩》,《全宋詞》都有簡體橫排版,此外還有大量的歷代簡體詩詞選本,筆記,小說,札記,有紙質也有電子書,沒有人能把這些全都看完。其實,窮我們一生,《二十四史》也未必能看透徹,能認真看完,得有所悟,已經足以做一個非常有深度的人,跟繁體簡體,橫排豎排,毫無關係。


對於題主的問題,上面推《古文觀止》之類的都很靠譜,不過我喜歡更簡單粗暴的推薦:
王力《古代漢語》。


古文觀止


先答問再掐架。

0. 中學全套課本,文言文部分
題主表示,"對於古文的理解水平也就停止在高三的那個夏天了",對此略感懷疑。那個笑話是怎麼說的來著----我發現高三才是我人生的知識巔峰,當時配得平方程式算得了加速度,解得了立體幾何說得出政治局名單,中英八股談笑風生,現在除了玩手機就是廢物一個----其實如果仍然保持住高三的古文水平,讀史部各種傳記,子部、集部各種淺顯的文字並不難。畢竟,中學課本文言文部分是編者和教者的無數心血所在,兼取經史子集四部的中學文言文課程,選篇或暢曉明快深入淺出,或婉約輕靈洪鐘大呂,本就是學習古文的最佳入門磚。
就怕題主已經從那個夏天倒退了很多。不過沒事,有底子在,重新撿起課本複習一遍還是很快的;就怕課本也扔了:)不過不管課本扔沒扔,都請接著看:

1. 《中學文言文助讀(增訂本)》,楊振中 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課本是入門磚,楊老師的這本書,則是中學文言文的上好教輔,入門磚周圍的鋪路碎石。

2.《古文觀止》,中華書局2008年版,葛兆光、戴燕 題注。
書本身不必多說。當代版本很重要,中華書局的牌子還是有保障的。
012都是選本性質,輯錄各部古文中的名篇助人入門。

接下來的讀書路徑有很多種了,可行路徑之一是:

3. 《三國志》簡體字本,中華書局1999年版
3.1 《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任意一版
3.11 《三國演義》電視劇,央視老版
《三國志》作為紀傳體史書的缺陷是沒有書、表,但是對古文入門者來說就是少了兩塊石頭,而且入門者讀三國志的大大方便之處是,可以和《三國演義》的書和電視劇對著看,很多典故似曾相識,入門輕鬆。
以及,初讀的話,不必求通讀;可以揀選自己感興趣的人物章節下手。紀傳體史書,尤其三國的紀傳體史書,就是這個方便~
P.S.《三國志》成書近一千七百年後,1959年才由中華書局出第一個標點本,四十年後再出橫排簡體本,紙張好字體合適,在在都體現了書局的編輯出版工作者普及傳統文化的苦心。

4.《史記》簡體字本(三冊),中華書局1999年版,橫排簡體,收錄集解、索隱、正義。有電子版
同前。第一遍不必硬著頭皮通讀,跳開艱深的書、表,去啃本紀、世家、列傳。在下高一開啃的第一本正經古書就是中華書局1982年版的繁體豎排十冊史記,當時上手也不覺得多難----書、表例外

5.《漢書》簡體字本(三冊),中華書局1999年版,橫排簡體,主要錄顏師古注。
讀法參見4

6. 《大唐西域記》,中華書局2011年版,董志翹 譯註,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千古風猷,一人而已,玄奘大師的眼界、見識、文筆,都是一等一的,翔實的西域天竺風情,和大量佛教腦洞怪譚,大師筆下栩栩如生,書本身有趣又有料,這個版本的註解詳盡,排版好,正文讀來不難,前面兩篇駢四儷六的序,硬著頭皮伴著註解啃下去,也有助於駢體文的閱讀。

7.《洛陽伽藍記》,中華書局2011年版,尚榮 譯註,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同6,有趣又有料。

題主問的是入門級的幾本書,那我列的這幾本看個年把大概問題不大。
我在這裡沒有列經部,是覺得開卷經部要慎重考慮。經部凝聚的是中國先賢先哲的思想,知識密度遠過於史子集;伴著馮友蘭、葛兆光李零等當代名家的研究著作來讀可能好些。史部是先人的事功言行(以及史家微言大義),入手稍稍方便……當然也是一家的看法。

-------------- 以下掐掐掐 ---------------------
當然實名反對@夜小紫 的裝逼答案。讀入門古文修身養性,「熬不住繁體豎排,就別想繼續在古籍這個方向讀更多。」裝X裝到天上去了…
此君及其站隊者表示熬不出性子就表讀古文,這是拉高古文入門門檻,負分滾粗,實乃高貴冷艷的大人之道;
在下則認為,中華書局、上海古籍的編輯和出版人員,在對許多中華典籍標點句讀之後繼之以橫排簡體,就是為了降低古文入門門檻發揚夫子的「有教無類」精神和澳洲大儒文概偉的遺澤,最大程度地接納題主這種有興趣的人們踏入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之門;
何去何從,更應該接納誰的苦心,題主看著辦……

這些橫排簡體本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的絕大部分古籍普及閱讀需求;需要在古籍方面專精一個方向讀下去的,自然要和歷史、中文的大本狗一樣先過繁體豎讀關,但這和普及是兩碼事了。需要過繁豎關的,自己主動會去過;根本不必過這關的,強推他們爬著樓幹嘛?吃飽了撐的。

@夜小紫 說的讀書法,對準備研究詩詞一路的人來說也許很好;但,不是只有傳教士姿勢才能爽到,不是只有這種讀書法才是讀古文的唯一正道;@夜小紫 及其站隊者的腔調,大約是只有傳教士體位才合法,或者必須會寫四種茴字才能吃茴香豆……

在下高一時啃書局82年版繁體豎排十冊本史記,不覺其難(當然繞開了書表),近年拿著中華書局橫排簡體電子版各史在iPad上沒事翻兩卷,幾千頁下來也沒覺得多low;中國古書千千萬,讀書的路徑萬萬千,回到那句古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只要下對功夫,選好合適的版本和書籍,開卷必有益。


想讀古書就得先了解中國古書的分類,張之洞謂之曰 求學「階梯之階梯,門徑之門徑」。所以《書目答問》當時你的上佳之選。

不過《書目答問》對於入門級來說可能看不太懂,退而求其次,呂思勉《為學十六法》。先看這本書,明確你是否真的對心目中的「中國古書」有興趣再做決定不遲。

明晰興趣之後,再確定自己的興趣是在所謂「古書「中的哪一類,四分法如經史子集,其實界限也不是那麼明確,讀中國的古書,就是要雜。當然,題主所謂的」古文功底「當屬小學,是基礎。打好基礎,由小學而入經,其經可信,由小學入史學,其史可信,以經學、史學兼辭章者,其辭章可用。這些內容,以上推薦的兩本書里都有介紹。一為入門級,一為進階級,你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選擇。

如果只是業餘隨便看看的話,一部《論語》、一部《史記》足矣,論語讀楊伯峻的,千萬別讀于丹的

=====萌萌噠的分割線=======

吹了那麼長的逼,其實我想說, 要不然你先把王力的《古代漢語》找來看看好了,神馬目錄學,見鬼去吧= =!


這個題目下出現的很多人,真是讓人絕望。本人寫這個答案,是本著客觀嚴謹的態度,希望為真正需要的人帶來一個指引,畢竟我是過來人。作為一個理工科的,我學這些摸索了很多年,這個答案所說的,都是自己實實在在的心得,我不希望大家在這個問題上走我走過的彎路,如是而已。

而至於題主問什麼,我覺得並不重要。因為知乎寫答案,並不只是給題主一個人看的,題主想做票友,那麼能看到我答案的人很可能不是這樣。我不是大V,好歹也有近八千粉,如果這其中有一個人看到我的答案,取徑取對了。我覺得我就功莫大焉。

為什麼讀繁體,為什麼還是豎排。很多人說我拿自己的專業秀優越,是在裝逼。對於這個說法我只能說我很絕望。為什麼要讓大家一開始就讀繁體豎排,是因為你要在這個話題繼續走,那麼百分之九十的書,都是繁體豎排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等,有幾本其他版式的呢?開始不好好用簡單的書適應,那麼永遠也不好適應。這是我的教訓,改過來下了大功夫。

以後不再答這類推薦書的題,嫌我裝逼,那我知趣。

謝謝。某些人不要糾纏我了。

我的道理,是我自己的經歷,回王丹兄的一段話,貼在這裡,願後來人能看到:

還是那句話,道理上,你這個更近人情,更有道理。

我那個,看著蠻橫無理,簡單粗暴。

但是,日子長了,往往能看出差異來。因為,興趣其實不是個事兒,趣味也不是。學起來,任何東西都是很苦的,很乏味的。

我說的煞性子,不是我一個人的觀點,過來人自然知道。屯了一堆書,每本翻了不到五十頁的經歷,我有,而且很長。

如何煞性子,自然大家可以說有很多方法,但是我的經驗是,別信那些。讀書做事,要想把自己從拖延中拯救出來,非得把自己拉離舒適區不可。惰性有多大,身體有多誠實,各位想必都心知肚明。

剛才看一個談論拖延症的題,和我這個說法很接近。舒適著學,看著好,但是永遠別太高估自己在舒適狀況下的意志力。這玩意,是在不舒適的境況下鍛鍊出來的。

很多事情,不是近人情就對,不是有道理就對。兩人分別按君、我的路徑走下去,十年為期,到時候試驗二人之學力,便知端的。

很可惜這個實驗無法去做了,但是憑我這些年閱人閱事,結果我是知道的。

---------------------------------------------------------------------------------------------------------------------------

被實名反對了好幾次,那我說話就不客氣了。我說在最前面的是:

讀古籍,和知道古籍說了些啥東西,不是一回事。

不知道啥意思,我舉個例:說讀二十四史,是讀古籍。那麼讀《白話二十四史》,知道二十四史說了些啥,那不叫讀古籍。

先搞清這個區別。讀古籍這個事情,是幹嘛。

既然點名了要讀古籍,那就要煞性子,煞不住性子,一輩子都只是票友。而對於票友,我提不出什麼具體的門徑,因為已經自我很放縱了,貪圖輕鬆了,那麼讀啥都一樣唄,乾脆去讀白話翻譯算了。

而如果你不想做票友,那麼我下面提出的門徑,大抵是實用的。因為我舉出的書都不是hard模式的,而是最簡單的東西,古文觀止很多文章是初高中文言文水平,難的文章不是很多,而且覆蓋的是見面是最廣的,可以通過讀這本書,獲得全景一樣的視野。四書以前小孩子也要背,一個成年人,看四本小書,我還提了三本譯註作為讀的輔助,這也叫hard,那麼乾脆永遠別提古籍這倆字。至於基本詩選,都是最簡單的本子了,再簡單沒有了。

至於下面幾位說的什麼讀道德經,讀漢書後漢書,我覺得我和你們讀的不是一本書。

而繁體豎排的必要性,不在於你讀得懂讀不懂,這個障礙是讀古籍必須突破的。因為古籍就是那麼樣的,你再進階一點,譬如學詩,很多人的集子,沒有簡體版,那不讀了?況且很多無良的簡體本,繁簡轉換有誤的多了,轉化成簡體後不清晰的也多了,四書章句集注,開頭裡有:後,與後同。搞成簡體是什麼意思?後,與後同?

再來談談讀書的目的,有位朋友寫了答案說,是為了內在修身,外在處事,這道理不假,讀書永遠不可忘記目的。但是我為什麼不提這個目的,而一直在強調門徑呢?為什麼門徑還不低呢?

修身不假,但是既然是讀【古籍】,先得能讀進去。讀于丹論語心得,也可「修身」,讀南懷瑾,也可「修身」。當然這自以為「修身」,是真修了么,我看未必。讀一遍白話論語,道理都看到了,修身了么?又如現在很多富人好佛,出去陪領導吃飯,滿桌都是談某法師某居士如何如何,如何辟穀,如何算命,他們自以為也是在「修身」,真的。

我的體驗是,沒有。這是我之前的教訓。現身說法而已。我家裡還有很多家藏四庫帶譯文的所謂古籍,讀了么,讀了,有用么,沒用。這是實話。

難度不在於彰顯逼格,而在於路數之正,正這個字是有儀式感在其中的,儀式感是什麼?心理暗示。這種正向的心理暗示,是能幫助人沉靜的,靜而後能得。入口高是高,但是這是一個篩選。

若說簡單,那現在網路上隨手一搜,什麼古籍的電子版也能找到。但是搜到電子版的,往往不會去讀,我手機里電子版的二十四史放多久了,沒翻過,反倒是京東某年光棍節活動買了3家注史記,才真正讀下去了。

很多時候,不是說一個門徑底就入得了門。

--------------------------------------------------------------
原答案:

入門煞性子,坐不住冷板凳,是看不了古籍的。

所以有幾個基本點在前面:

1,只要是能找到,那麼必須看繁體,繁體的話最好看豎排。熬不住繁體豎排,就別想繼續在古籍這個方向讀更多。當然沒有繁體本的書,可以看簡體,但是要記得訓練自己讀繁體的能力。

2,善本,注釋詳細,最好沒有譯文。譯文是最坑人的,我見過很多人買了帶譯文的什麼家藏四庫本,最後把翻譯看完了,原文沒動。

煞性子,又不難的書,我可以推薦幾本,請注意我選擇的版本。

1,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繁體豎排 套裝上下冊)》([清]吳楚材,吳調侯)【摘要 書評 試讀】

這本是入門最好的東西,首先不難,其次都是好文章,用這本煞煞性子,每日看一篇,因為文章很多並不難,所以可以不用額外查太多東西。

2,四書章句集注。

《四書章句集注(繁體豎版)》([宋]朱熹)【摘要 書評 試讀】

這本就進階一點,四書必須讀,必須讀好,因為這是很多其他書的基點。這本書我讀了很久,很多背景知識需要額外自己查,才能讀透徹。這一步鍛煉你讀古籍檢索信息,自己注釋理解一些東西的能力。可以配合這幾本書來讀:

《大學中庸譯註》【摘要 書評 試讀】
《論語譯註 楊伯峻  中華書局》【摘要 書評 試讀】
《孟子譯註(簡體字本)》(楊伯峻)【摘要 書評 試讀】

這一套是簡體字本,也有譯註,但是為啥我推薦呢?因為這是最好的輔助。譬如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可以告訴你朱子哪裡搞錯了,可以告訴你一些別處不好檢索查詢的解釋。但是記住,正餐是上面那一本,這三本是用來幫你下飯的。

3,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近三百年名家詞選

《唐詩三百首(繁體本)》【摘要 書評 試讀】
《宋詞三百首箋注》【摘要 書評 試讀】
《龍榆生詞學四種:近三百年名家詞選》【摘要 書評 試讀】

詩不可不讀,因為中國一部文學史,半部都是詩史。唐詩宋詞為冠冕,近三百年作為一直以來被忽視的部分,也應該予以重視。這部分量不大,但是每一首都應當讀透。


以上。搞完了這幾本,我可以說你基本具備讀古籍的能力了。

如果熬不住,那麼肯定就告別古籍了,不必用什麼家藏四庫裝點門面,不如徑自去讀點其他。知識的海洋很廣闊。


@夜小紫同學的脾氣吧,有時候是挺較真的。所以我聽說他「不友善」的時候,覺得理固宜也。
但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時。我覺得吧,他還是太溫和了。

有些人覺得實名反對好酷炫吧。
建議您使用該技能之前,確定這叫實名反對而不是實名丟人。

既然題主要求 「古書」「文言文水平」,那麼我們隨便挑兩個答案,看看富有人文關懷的大師們都提了什麼建議:

1*如果是小白,建議從簡單的看起。比如道德經,論語。這些其實都非常的容易上手。因為其中很多在你生活裡面是常聽到的。讀著讀著就很親切。同時字句一點也不深奧。既押韻也上口。然後是千字文啊,顏氏家訓這一類寫實大白話型。先樹立對古文有一點信心。古文也分好理解的和故作深奧的。所以培養信心是第一重要的!

【三玄之一道德經讀著就親切一點不深奧 (╯‵□′)╯︵┴─┴
王弼個腦殘注老子很了不起嘛 (╯‵□′)╯︵┴─┴
然後千字文竟然成了道德經的進階 (╯‵□′)╯︵┴─┴
顏氏家訓語涉北朝音韻校勘部分叫寫實大白話 (╯‵□′)╯︵┴─┴
古文的分類竟然是「好理解的」和「故作深奧的 (╯‵□′)╯︵┴─┴

你造你有多流弊嘛,我覺得我的自信心要爆炸了!】

2*讀書不是工作,可以是消遣,可以是愛好。直接的說,能享受到樂趣很重要,所以,建議題主還是從簡單有趣的古書開始吧。比如古文觀止,這個的確是了解古文的入門好書。再比如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這兩本我覺得比聊齋更有趣,還易懂。再比如太平廣記和太平御覽,這兩本是宋太宗想看古書,召集群臣編著的,裡面是宋以前光怪陸離志怪傳奇的各種雜學和故事。如果要系統了解一些東西,那麼,經部看看四書,史部看看史記和資治通鑒。

從簡單有趣的古書開始吧 ╭(╯^╰)╮
先給你開本太平御覽╭(╯^╰)╮
一本好像不夠啊,再開本太平廣記 ╭(╯^╰)╮
經部不給你們開十三經註疏了,四書看一下減減負 ╭(╯^╰)╮
史部直接上資治通鑒二十卷吧一步到位╭(╯^╰)╮

乾脆我再加一本四庫全書好了,多麼簡單有趣又愉快!】

都這樣了,你們還不肯讀書是吧:)


哎,一遇到這種沒有辦法進行專業技術評判的問題,就會出現各種以回答問題為名,行炫耀自我之實的人出現。。。我自己看了真心感覺浮躁之極。入門是這麼讀的嗎?我希望每個在這裡提供書單的人,是真正的把書單讀了的人,也是真正的想給別人幫助的人。一上來洋洋洒洒的講道理,放書單,介紹書籍,這些書籍牛唇不對馬嘴。我覺得吧,古書不是人人有讀的必要的,目的不同、層次不同,期待不同,讀法不同。諸君讀古書之前也要問自己很多問題之後開始。我的核心觀點是,閱讀古籍之前,一定要有這兩件事情搞明白:

1、一定要十分清楚什麼樣的人、抱著什麼樣的需要有閱讀古籍的必要,自己是不是有需要的人。
2、入門之所以困難,不是難在尋找「讀什麼」(花3塊錢買一本《中學古詩文必備手冊》然後找一下裡面的文章出處挨著讀就行,多簡單。),而是在於拿到一個簡單的入門級文本應該怎麼讀?讀到什麼程度?注意培養什麼素質?

書目可以有,大都是後期的方向性參考,沒別的實質意義。我記得一個中文系的師姐曾經在微博上這麼說「今後讀書要做好記錄,這樣時間才能稱之為時間」。盲目看了一大堆書,一問三不知,該學的沒學到,事件沒記准、字詞含含糊糊 、行文沒有感覺、地理職官似懂非懂,這樣讀書,讀多少本都不算入門。入門,一本就夠,看的不是讀什麼,而是怎麼讀。
當然,我也會推薦文本,但是呢,希望知友關注如何讀書。

我自己是一個商學院學生,因為學校人文氣息濃厚,旁聽了幾年文史哲課程,自己沒有老師指導,所以真的是一步一步走了過來,關於古籍閱讀有一點點小小的心得,如果你是非相關專業的同學,我倒覺得可以參考參考哈。來池狗!

——————————————分割線,以上吐槽,下不為例———————————————

初學者如何閱讀古籍

在過去的一年中,很多人詢問我如何讀古籍,我以本人的經驗給了大家相關的建議和意見,但是大都十分零散,不成體統。這兩天很多出版社、媒體、公眾欄目都紛紛總結2015年的十大、二十大、三十大以及top100等等的書單,同時,還有很多諸如「2016年一定要讀的20本書」等等,諸如此類,其中洋溢著對知識的渴求以及超越知識的對閱讀本身的追求,讓人感到十分的欣慰。

我發現,其中有不少人的書單里有古籍,最常見的有《史記》、《資治通鑒》,同時有《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再高深一點的,有人要讀《傳習錄》、《周易》、《楚辭》,同時還有一些人喜歡詩詞,所以會讀一些古人的集子。我覺得這都很好,我就將自己方法跟大家分享,同時也要向大家釐清一些問題和誤區。


一、什麼叫古籍

古籍的範圍各有分說,我在這裡所提之「古籍」,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的所有書籍、以及1949年以前成書的文言文撰寫的書籍。我們沿用古代傳統的分類方法,將其分為經、史、子、集。粗略而不負責任的簡單說來,經,專指十三部儒家經典;史,顧名思義;子,除儒家之外的百家諸子;集,各種集成,文集等。細心的讀者會發現,經史子集有的內容會有重疊。是的,就是這麼任性。這就是我所說的古籍。如果你讀的不是這些,千萬別跟別人說自己在讀古籍。


二、非專業者什麼情況下才要讀古籍?

對於非專業者,如果不是有某種需要,讀古籍沒有必要,性價比不高,屬於以下幾種情況的人,可以讀一讀,除此之外,一般不要讀。

1、待人處事能力沒有到達期望水平,希望迅速提高這方面能力的人:

古籍中的歷史內容很多,語句濃縮,時間跨度長,單位時間信息攝取量大。讀史書能夠迅速了解裡面的人如何待人處事,不用記下來主人公、朝代,只要知道曾經有人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做了這樣的決策就行。這比故事會上的內容更精要真實。但別多讀,耽誤工作和社交。

2、希望能夠在茶餘飯後彰顯個人魅力:

這種人需要讀古籍,而且要讀稍微偏僻一點的,文採好一點的,但是比較辛苦,不僅要記故事,還要背誦一兩句名言,不能總是讀聖賢書,應當多接觸諸如此類的:風水、占卜、野史瑣記,再搭配上那種10元一本的「中國歷史上100個文人介紹」,同時讀《曾國藩日記》5篇,背誦其中名句3句,這樣基本上能夠彰顯個人魅力了。這種人一般不會花很多時間在讀書上,但是效果挺好的。

3、了解古代歷史、生活、制度、文化:

這個需要直接讀古籍,當代人寫的白話文讓人花很多時間也構建不起框架。

4、修鍊:

希望能夠養成好的習慣、人格,成就點大事情的人,直接讀古籍能了解別人原汁原味的認識和想法。

5、學習古文:

得讀古籍。

如果不是出於這五種目的,而是有其他目的的話,不建議讀古籍,多花時間看看《貨幣戰爭》、《羋月傳》、《生活大爆炸》、《高級計量經濟學與stata應用》的話可能更好。

這裡1、2中情況建議百度查詢一下書目就直接讀吧,不再贅述。報有3、4、5目的的讀者,古籍可以這樣讀。


三、古籍閱讀的準備

1、四本工具書: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集(譚騏襄著,中國地圖出版社)、歷代職官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歷史紀年表(方詩銘編,上海書店出版社)

2、黑色中性筆(做筆記)、紅色中性筆(寫感想)、鉛筆(畫地圖)、橡皮 讀古籍是一個很累人的事情,因此建議做好提前的客觀準備,然後進行閱讀。


四、我是初學者,我該從哪裡讀起呢?

1、《孝經》:先讀《孝經》,其篇幅短,語句順暢,能夠培養人的信心,讀此書的主要目的有二:了解培養古文語感;初步繁體字和豎排文書。不懂得字查字典。

2、《論語》:了解先秦具體字詞的含義,認真閱讀之後,主要的動詞、名字和形容詞基本都能夠理解了;同時,認真讀此書可以初步了解中國古時的政治文化環境,這樣在接下來閱讀史書的時候能夠理解一些場景中發生的故事以及一些人說的話。

3、《史記》:史記是要仔細閱讀的書。我說的仔細,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 首先,不會的字要能夠查到意思,並注音和記錄;

  • 官職名稱對應的職能得很清楚;

  • 了解先秦歷史上的一些簡單的政治、生活、背景;每個國家記住3個重要的歷史人物和3個重大歷史事件;

  • 對歷史時間形成感知;對於每個國家大致在地圖上的位置要清楚,明白幾條重要的河流、戰場、首都、城市所在位置以及當今的稱呼;

  • 將上述內容記錄在筆記本上;摘抄名段名句,並寫感想;

  • 每個時代先讀《本紀》,而後讀該本紀所在時段的世家、列傳,讀完之後,再換下一本紀,再讀與其相對應的世家和列傳。完成以上內容需要上述的工具書。

當史記閱讀完畢之後,基本擁有了基礎了。接下來可以輕車熟路的讀古籍了。我根據大學生普遍的情況跟大家推薦幾個可以平常看的書,以供興趣愛好者自己學習。


五、有一點點積累了,想繼續學習,怎麼辦?

1、抄寫《岳陽樓記》:

我是說繁體豎排的抄。有心的讀者在做入門筆記的時候已經注意用繁體字了。如果這個時候還不會寫繁體字沒關係,抄寫幾遍《岳陽樓記》。愚儒以為,此篇不長,但相關的繁體字卻較全,基本上常用的繁體字或偏旁都在其中,可以一試。

2、對於想在古典制度、文化、政治根源上繼續探索的讀者:

《儀禮》、《周禮》、《禮記》。三本書選擇簡體橫排、有注釋、有翻譯的文本購買,主要關注其中的典章、制度、服飾、言行、建築等等,愚儒認為,日後能夠提出在思想上有競爭力的意識形態的鴻儒,不出意外應該是從這三本書中走出來的。讀的時候建議畫圖或者參考已有的相關圖示,注意經常和當前社會的狀態進行聯想。

3、對於想深入了解歷史的讀者:

《資治通鑒》《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可以看。後面三部可以看,《資治通鑒》一定要看,同時記得定篇寫感受和議論,切記切記。看後面三部的時候,順序如同讀史記。

4、對於熱愛古代文學的讀者:

《孟子》《古文觀止》兩部書可以看了,這是散文。情況允許的話可以選擇每周背誦一篇古文觀止或者孟子的小短文。若詩詞韻文,翻閱《詩經》,一共就三百出頭篇文章,找有譯文版本,感受一下上古的是個風範。同時建議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詩詞作家。我個人認為從唐、宋、清三朝中選,然後精讀一人的集子,同時試著模仿寫一寫。本人酷愛蘇軾,天天讀他的集子。

5、對於熱衷思想哲學的讀者:

《了凡四訓》最簡單而且最易讀的佛學思想入門級讀物,很薄很好讀;《傳習錄》是王陽明的言行,喜歡陽明心學的同學細讀此書就夠了;《大學章句》、《中庸章句》,這是朱熹的代表作,看文本的同時注意看朱注;《周易》這種書也可以大致翻一翻。同時提醒各位,若想涉獵諸子百家思想,則建議以知名的百家開始讀,如《韓非子》《荀子》《莊子》等,不要一開始就讀生僻的,因為那樣的文本大多都不全,而且缺少註解,耗時而收穫少(《孫臏兵法》、《桓譚校注》等都有此問題,故不讀不熟悉的諸子。)

6、對於喜歡看古代有趣的故事的讀者:

小說什麼的就不推薦了,首先可以看看《山海經》,不長卻極其好看;同時諸如《太平廣記》等短小故事類文章也可一看。


六、讀古籍的極大忌諱:

1、不查詢:

古籍中有可能需要讀者查詢的內容主要有四:職官、紀年、輿地、字詞語義。如果不查詢,整個閱讀收穫極低,而且十分浪費時間,非常不可取。

2、不記錄:

閱讀中,要時刻記錄。記錄查詢結果,繪畫地圖,標註地點,摘要文段,案文感想等。如果不做記錄,則不能夠記住自己所閱讀和查詢的內容,讀罷腦海空空,浪費了時間。

3、求快

古籍一定要慢慢讀,但是要一直讀。每天30min如果做不到,那就每天讀500字,並作簡要的摘要等。但是,斷斷不可求快,千萬不能以讀完一本書作為一個成就,古籍閱讀是一輩子的事情,反正都不可能讀完,不要著急著讀。愚儒本人就定下了通讀24史的時間為10-15年,讀書要慢慢來,讀一段就有一段的長進,這和讀的本數沒關係,只和沉澱總量有關。

4、讀半截:

一本不讀完,不換書。同期只讀1-3本書,如果只讀了一部分的話,那就沒有必要自己找古籍了,直接在暢銷書店找節選就可以了。

讀書這個事情就是這樣,愚儒自己就是這樣讀書的,希望這樣的讀書內容和信息能夠給大家參考。如今是已經12月31日了,明天就是美麗的2016年,愚儒祝願大家舊的一年有舊的長進,新的一年有新的長進。

下面附一張深夜5點愚儒的書桌。

如果讀者還有想探討交流問題,歡迎給愚儒私信哦。


題主是問入門級的書,結果有些人一開手就推薦人讀四書五經,還有人說一定要看繁體豎排的。根據題主的需要,我覺得可以從下面幾類書中任選一本來看:

一、歷史類。〈史記〉、〈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

首先推薦〈史記〉,不要被其名頭嚇倒,〈史記〉並不難讀。看文言文最難是兩個部分,一是古代的辭彙,尤其是先秦的古籍,生僻的單音詞、專有名詞太多,單是描述一部馬車的各個部分可能就有幾十個詞,其中很多詞漢代以後就很少用了。看一本〈詩經〉、〈楚辭〉,弄清楚這些詞的意思就費勁了。所以不要拿四書五經當入門書來讀,有一定基礎後如有興趣可以有選擇地看一下。二是用典。用典是古代詩文一個很突出的特點,而且有些人好用僻典。不看註解看不懂古書很正常,古人就已經看不懂了,所以那些經書、名家文集在古代就已經有了那麼多注本。

〈史記〉的好處就在於它沒有先秦古籍那麼多生僻字,也沒有後代文章那麼多典故。〈史記〉絕對要比唐宋八大家文集更容易看,更不用說賦、駢體文了。如果是入門的話,看〈史記〉不必從頭開始看,選幾篇自已熟悉人物的〈世家〉、〈列傳〉來看就可以了。第一步是熟悉、適應文言文的語感。如果對三國歷史更有興趣,先看〈三國志〉也是可以的。

至於版本,不要看白話本、文白對照本,這不利於適應文言文的語感。可以看好的現代註解本。其實直接看沒有註解的白文本也未嘗不可。

二、詩詞類。〈唐詩三百首詳註〉(金性堯)、〈唐詩選注〉(社科院版〉、〈宋詞選〉(胡云翼)、〈宋詩選注〉(錢鍾書〉

也可以看唐詩宋詞入門。看詩詞一定要看註解本,一上手就看〈十八家詩抄〉、〈唐詩別栽〉就完蛋了。詩詞用典是非常突出的。社科院編的〈唐詩選注〉是不錯的選本,尤其適合初學者看,但已經多年不再版了,市面上不容易買到。

三、小說類。〈聊齋志異〉、〈唐宋傳奇〉

如果對上述兩類書興趣不大,強烈推薦〈聊齋志異〉。故事引人入勝,篇幅易讀,整本書的基調還是揚善懲惡的。如有興趣,也可看看〈唐宋傳奇〉,沒必要看〈太平廣記〉,看看〈柳毅傳〉、〈聶隱娘〉等出名的十來篇即可。

除了以上書本,王力的〈古代漢語〉以及〈古文觀止〉是很好的參考書,可以隨時參看。

不必先看豎排繁體的版本,徒增閱讀難度。繁體不是什麼問題,找兩本港台版本金庸、古龍小說,看完就基本解決。不推薦看筆記類文集,如〈世說新語〉、〈容齋隨筆〉、〈閱微草堂筆記〉、〈菜根譚〉之類。古代雞湯也不見得特別可口,而且這類文集每則筆記篇幅雖短,用典、掌故並不少,並不容易讀。再說文章篇幅太短小也不利於培養文言文語感。


我開個地圖炮啊,樓中有好多人看古書看出一身古代人的酸毛病了。


既然牽扯到這個問題了,我來分享個我當年坐繁體功時自己研發的字典吧

唉,好撕逼。其實道理是 @夜小紫對的,確實有正道的存在,跟著學術混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其實是最最速成的方法,當然逼也還是裝了的,但是這個基本上是主觀感受啦。我看著覺得「必要看繁體豎排」什麼的覺得心塞,怎麼辦...我更覺得隨便看啦~反正你要是一心追求最後不管走沒走彎路也能追到的,而且彎路一般也蠻好玩的…鄙人就是一路走彎路,高高興興

IPhone/Pod/Pad的手寫功能和字型檔很大這個都知道對吧?有本很棒的看古文的字典叫《漢語大詞典》,利器,大約37萬個條目。如果非移動端用電腦看的還可以用,漢典,幫助你挑戰噁心的繁體功時期。App store有個不錯的開源辭典軟體叫歐路辭典,題主你去下載個免費版的,然後把我做的漢語大詞典字型檔放進去,然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看注釋。這樣你就不用學五筆或者翻實體字典了。

百度雲 請輸入提取密碼
提取碼:esqe

還有,題主啊,一般喜歡歷史最後又看了一些書的妹紙,其氣質上都有非常不對勁的地方,首先避世是一定會有的特徵,我知道你想修成神仙姐姐那樣,現實是越看書人越丑,逼格狂跌(我媽前段時間痛心疾首的說道,我當年養大你的時候樣樣都是按照小姐的規格養的啊怎麼現在成了這樣!),口味乖張奇詭,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先就是社會功能障礙才去看的書還是看了書才變成社會功能障礙的,確實會變得奇怪,已經無法和正常妹紙交往了,交際圈裡都是段位比我高很多口味比我更奇詭社會功能障礙更嚴重的漢紙,我人生中只認識一個學中國歷史的人最後沒變成這樣,但是他是個美國人...估計他的文化本身的外向性導致他最後沒變成社會功能障礙。

不如去學編程好了....也很好玩的.....也可以學成社會功能障礙,也有很多段位高的漢紙。完了又偏題了。書單大家開了很多了,我就提供個工具書,你好好用。

Banquan別找我= =,我什麼也不知道= =


當然是《古文觀止》啦,在古代這可是古文啟蒙標準教材。
而這也是一位老先生一再推薦的,我在這裡轉推薦給題主。
我個人推薦簡體、橫排注釋詳細的中州古籍出版社的版本。

根據題主所描述的情況推薦完畢。這個答案並不是套用於所有人的,最低需中學。
然後解釋下為什麼要推薦這本書。額,原因主要就是上面兩點,這裡攤開講下吧。

簡單的說就是,在古代這就是專門給初學選編的古文教材,而且經過歷史的檢驗。
其次,現代的出版社也考慮到讀者是給初學來看,做了相應的解說、注音和注釋。

我書桌上有一本,是以前買來看的,中州古籍出版社的,這裡摘錄一下前言部分:

「古文浩如煙海,且佳作與庸品同在,精華與糟粕並存……所以,古代早有各種類型的選本應運而生,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選本,當推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選編的《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之所以能廣泛流傳,家喻戶曉,歷久不衰,不是偶然的。它有明顯的優點:
其一,所選二百二十二篇文章中,絕大部分是古文中的精品佳作,有許多更是大家公認的膾炙人口的名篇。
其二,所選文章題材內容廣泛,體裁、風格也多種多樣,古文的精神和面貌,得到較全面的體現。
其三,所選文章數量,較之古文總量,雖比例極小,但對於入門初學和一般讀者,已足夠了。少而精,正是它的最大優勢。
其四,各篇均有簡明注釋和總評,大都非常精到,對讀者領悟原作頗有助益。」

摘錄一點內容,你會發現,真的很適合中學水平人士閱讀。。。
基本與高中語文教材無差異,而且可以說還是教案級別的。。。
而且特別考慮到讀者的水平,注釋往往占整頁的三分之二。。。

「注釋,則解釋疑難詞語和典故,有時也疏通難懂的句子。
為方便初學,注釋密度較大,力求通俗簡明,不旁徵博引。」

———————————————————————
《古文觀止》讀完之後呢?
需要根據讀書的目的,然後進一步選擇符合目的的書。
根據題主的「為人處事」的入世需求,再讀四書、五經。


實名贊成@夜小紫的答案,反對下面所有反對@夜小紫答案的答案。手都按刀把上了…好像很久沒幹貨輸出了…
晚上吧。嗯。
-------------------------------------------------------------------------------------------------------------------------------------------
久負盛名的知乎第一老中醫@夜小紫又一次犯了嚴重的左傾機會主義和教條主義錯誤,答題不審題,治病不看對象。所以,不管小紫開的是怎樣的靈丹妙藥,被噴肯定是免不了的。
君不見題主的問題里有這樣一些字:

對於古文的理解水平也就停止在高三的那個夏天了~但是還是想看那種古文帶點注釋的,也好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想看為人處事陶冶情操的,希望能有人推薦入門級的幾本書!

以上敘述包含但不僅限於如下信息:
1.題主的文言閱讀水平是中學語文教材培養出來的。
2.題主要「古文帶點注釋的」,並不是要深入學習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學。
3.內容以「為人處事」(搖毛君按:應為「為人處世」)和「陶冶情操」(搖毛君按:古文有敗壞情操的么?好像有,不過不多。別刻意去找著讀什麼大樂賦之類的就好嗯)的為主。
4.要求是入門級的讀物。
所以 @夜小紫請你告訴我你為毛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同時承擔被一群外行輪噴的後果來提出「讀繁體字《古文觀止》」這種在知乎上明顯小眾的觀點?以及人家問的是文言文你又安利詩又滿減詞是幾個意思以及這樣真的好么?
以及 @兩江總督你說你推薦什麼《書目答問》啊......以及你造不造配合你這ID越發顯得喜感......

反對 @夜小紫的是些什麼人呢?又是什麼觀點呢?大致羅列一下:

知友@天瀧叔燏:「我是從來不推薦一個人上來就直接往繁體豎排走,這種排版,對於那些初讀,想讀,略讀的人,簡直就是抹殺興趣,不要說能不能看懂,連想不想看下去都是一個問題。」
這話分對誰說,看怎麼講。對於那些一時興起想換個口味高大上一下的筒子們來說,這話有一定的正確性。但是,這不是內因。追本溯源,看不下去的根本原因不是什麼繁體豎排,而是閱讀動機。這話我就不展開說了,自己讀書前到底怎麼想的,自己最清楚。唐宋八大家高明不?哪一個是娘胎里生下就會讀書的?都沒經過初讀、想讀、略讀的階段?這種觀點屬於看似有理實則經不起推敲的那一種。至於《商君書》的例子,就舉得更不恰當了。首先, @夜小紫舉的例子是《古文觀止》,屬於俗本,不是子書,二者之間難易程度差若天淵,《古文觀止》可沒什麼版本校勘問題。這就是偷換概念以證己意。其次,經典文庫簡體版看上去當然要比新編諸子集成版「好讀」,但那種「好讀」很大程度上並不是簡化字造成的,而是去掉了注釋、校勘後給你造成的錯覺。說白了,讓你覺著讀得很懂,越讀越覺得自己好有文化,其實邊兒還沒摸著呢。也不想想,子部書要真就字面上那點兒學問,讓你一讀就讀出來了,還要什麼王利器楊明照下工夫校注?這種看似方便的書實際上反而最有害。
@岳牧心 輪你了。
「繁體豎排的必要性實在看不到,能讀自然不錯,但說必須,實在不懂。 古籍的本來樣子?難道讀老莊要讀竹簡不成?」
你看不到的事情,世界上還有很多,我表示遺憾。但是你那個自以為聰明的反問還真是問對了。
你知道研究通行本《道德經》、帛書甲種本、帛書乙種本、郭店楚簡《老子》有怎樣的意義嗎?
我猜你不知道。不知道不要緊,口氣別那麼大,不然會顯得很難堪。
「多字並一字的情況我了解,但這只是偶然的會影響閱讀和理解。而至於豎排,更是看不到什麼必要。」
僅僅是「偶然的會影響閱讀和理解」??你了解個毛線!而且又一個「看不到必要」。豎排的好處太多了,不過說多了估計你也不耐煩聽,我舉個最直觀的:如果讀書不認真,很容易看串列,這樣就無形中起到了幫助你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現在統一的繁體字,不過兩三百年而已,之前的古籍又如何?難道我們為了原汁原味要去讀善本? 即使有錢買了宋版書,現在剩下來的也是廖若陳星,而且,宋之前的又當如何?」
首先應當是是「寥若晨星」,倆錯別字。其次,「統一的繁體字」是什麼鬼?什麼你問之前的如何?很簡單,讀就是了啊!什麼叫「難道為了原汁原味要去讀善本」?那難道你不用善本?不用善本你在這兒說個毛線啊!至於「即使有錢買了宋版書」,這實在是一種很腦殘的假設。首先,我確定你沒那個錢,別意淫了。其次,重要的善本書包括宋本都有複製品,雖然我知道你一樣買不起也不會去買,但各省圖書館和重點高校圖書館都至少有一兩套,看不到那是你的問題。
「呵呵,口氣很大。我也不想跟你爭論什麼敢不敢試試的問題。 我就想說,題主是想搞學術? 搞學術的會到這裡來問別人應該讀什麼? 你真夠逗的。」
你先別忙著呵呵 @夜小紫,你先想一個問題:你讀古籍有沒有他多?舊詩功夫比他如何?如果勝過他,趕緊把他條條駁倒,我喊人給你鼓掌。如果不如他,請別繼續丟人,老夫看著你也是於心不忍。

知友 @張佩玉你太壞了,人家想提高文言文水平,你居然叫人家看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也就算了,居然還有《明朝那些事兒》!《明朝那些事兒》也就算了,居然還有二月河!你知不知道你這麼做是很不對的啊?跟著《康熙大帝》學典故?把魏東亭當成典故你負責啊?

知友 @黃粱「我也喜歡買有前人批註的善本」......
你敢不敢再說一遍你喜歡買啥???我膝蓋碎了。
@金小光 :「入門的話,推薦先看敘事題材的。

難度最低的,是各種白話文小說。比如「三言二拍」,《三國演義》、《水滸傳》等。

然後是史書,比如《三國志》、《漢書》、《後漢書》。注意的是,《史記》議論太多,比較難。」

首先,題主要文言文,你上來就白話文,欺負題主傻啊?
其次,欲學文言文,先讀前四史,這種神功大法鄙人確實聞所未聞,莫非和傳說中逆練《九陰真經》也能天下第一是一個道理?可是你不怕題主沒成第一就瘋了么?
第三,不是你說《四書》、《古文觀止》都難嘛?怎麼史漢都出來了?莫非史漢比《四書》容易???
第四,你說《史記》議論太多比較難哈?那我告訴你,黃侃正好不是這麼看的,他說《史記》、《漢書》議論最簡,後代史書越來越蕪雜。(武酉山《關於黃季剛先生》,《求是月刊》1944年8月第一卷第五號)
第五,「如果選擇了「諸子」、《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作為入門,那你就是選擇了"hard」模式。保證你一輩子對古文望而卻步。」
題主,我以親身經歷告訴您,這位朋友基本是在胡扯,講話不負責任。
第六,「對於當前的國人來說,能夠普遍讀完一本簡體版的《三國志》,就已經是中國古典文化復興的重大進步了!」
對於這種無知言論,我只想問一句:你到底懂不懂什麼是古典文化啊?
再舉一個例子:
朱熹說呂祖謙學問不行,原因就在於呂祖謙讀書是從讀史入,以至於「讀得眼粗」了。什麼意思自己想吧。
跑個題:
1.知乎上講歷史的朋友不少,腦洞也頗妙,對於普及歷史掌故、引起大眾興趣甚至是為將來的學術做準備,都是極好的。但是,不是史學。這一節,請讀者們務必搞清楚。
2.@李超字子越的回答最接近史學,希望大家多翻他的回答。
3. @夜小紫說的是對的,大實話,只是大家好像不喜歡實話。我以後會勸他多學著煲大家愛喜聞樂見的雞湯答案,最起碼也得是加了雞精的答案。
4.知乎古代文學版塊最靠譜的答主之一 @務酒者刪了所有回答,大家猜猜為什麼?不懂繁體字重要性可以,麻煩別亂噴。
其他反對者的回答太沒文化了,像什麼說中文系研究生都沒幾個認識繁體字的、什麼學文言文讀《古文觀止》等於學英文讀《莎士比亞》的。我實在不好意思再剁了,手都酸了。
回答題主問題:你需要的書是簡化字版的帶注釋的《古文觀止》,浙江古籍出版社。記得背,從《過秦論》開始。
如果想自學古代漢語,歡迎背誦王力《古代漢語》四冊,包括但不僅限於文選部分、常用詞部分和文化常識部分。通論部分不用背,讀十遍就好。
問題終結請點贊。


推薦閱讀:

我國國內的射電望遠鏡陣分布在哪些地方?
買東西中的東西兩字是怎麼由來的,為什麼不是買南北?
站在雞蛋的一邊就是正義么?
為什麼狗肉不上酒席?
如何認識評論古今名字文化的差異性?如何反駁「古人的名字很有韻味,現在的名字很生硬蹩腳」這句話?

TAG:書籍推薦 | 歷史 | 文化 | 書籍 | 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