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弘一法師的「愛就是慈悲」?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書13:4~8】

顯然這是把盡未來際、三輪體空、究竟涅槃、正等正覺,無人我終生壽者相都包含了……
要說這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我也實在找不出任何理由來反駁啥……
要說普賢菩薩行願品,文殊菩薩凈行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三大部加一起講的就是這點兒事兒,也真真的是實話實說……


如果這麼定義愛,除了慈悲,我也實實在在想不出愛還能是啥了……


我們必須再進一步地升華,使每一個人自己逐漸地提升、進步,最終使自己完整了,自己就可以獨立、解脫,不再需要被愛或者愛。現在我們沒有解脫,沒有達到一個高級的程度,我們自己內在是無明的,是殘缺的,對於未知會恐懼,往往需要別人來安慰、關懷和保護,所以就需要別人的關愛。

我們學佛了,要以佛為師,時時刻刻要得到佛的關愛。因為佛具足能力,他可以關愛我們,那我們要多念佛,多做功課。同時,我們人和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不能夠互相傷害。那麼一直從愛提升到清凈,提升到一個高度,達到清凈。清凈以後到達一個空相,具備慈悲的特質了,那麼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升華了。

慈悲它具備了愛的特點,但是超越了愛的局限。慈悲不會像愛那樣,有可能就又變成恨。慈悲,它是在我們自身能力提高,自己境界提高,對宇宙看明白了,對事物搞清楚了,不再執著的情況下產生的雙方之間的關係。看一切如夢如幻,那麼我們就不會執著於狹隘的這種愛了,而超越愛成為慈悲。慈悲的這種關愛關係,它是清凈的、長久的、永恆的,不會變化,不會變成仇恨,不會變成傷害,它是對愛的一種提升、提煉,是愛的一種升華。

所以,慈悲它一定包含愛,但是超越愛,把愛恨這一體兩面完全地解放開來了,那麼愛和恨就沒有落腳處了,無處可立,所以,愛恨自然消失了,就提升為一個整體的慈悲。佛法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佛法它對愛的認識,它是從一個整體來觀察的。所以佛法,它不怎麼特別地說「愛」這個字,不怎麼太提。為什麼呢?因為愛有缺陷,它是在一種低級階段的一種狀態,是在我們人無明狀態下一種比較好的一種追求。

那麼對於這種狀況,佛同樣分析清楚了,告訴我們,在這個狀況用五戒十善作為依據我們就能夠具備愛,基礎的愛就能具備,而且能夠具備全面的愛。但是這種愛不能作為目標,不能作為長久,而應該升華,應該升華。擺脫了人這種界限了,擺脫人這種狀態了,那麼心突破了,達到了一個高級的狀況了,自然對愛就明白而超越它。

我們看佛菩薩他們對誰都關愛,用他那慈悲關愛一切眾生。這些眾生可能互相之間在打架,互相傷害,但是對佛來說,他都是平等看待,對誰都是關愛的,他不起分別。所以對於佛菩薩來說,對於高級階段的慈悲來說,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才是超越我們世間、超越我們種種束縛的一種大愛。

摘自網路


推薦閱讀:

如何確定自己適不適合戀愛?如果不適合,如何控制自己不愛上一個人?
是不是搞文藝的人也很容易搞不清男女(男男)關係?
愛情保鮮的最好辦法?
兩個人相愛,在一起。真的有配不配這個問題嗎?
人為什麼一般不會喜歡上自己的兄弟姐妹?

TAG:情感 | 佛學 | 人生哲學 | 愛情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