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好想回看《山海經》啊~一本正經胡說八道那種~
申明放到前面來,防噴:有很多書中描繪的人、物都可以找到類似的實體(以上也不能保證一定是古人所見,當作獵奇看看罷)
6.24更新:
大家期待已久的類似刑天的圖片終於要到了,下面貼圖:
給圖的朋友還科普了這種傳說的生物叫Blemmyes,應該是眼睛長在肩膀上,嘴長在胸口,和答主的記憶有些偏差。
答主找到了一些資料:Blemmyes: The Headless Men of Ancient and Medieval Mythology
Blemmyes 維基百科。
有記載Blemmyes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3世紀的非洲東北部(今蘇丹地區)曾經和當時的羅馬打過幾次仗。有學者認為可能是當時的貝都因人(Bedouins)和其他游牧民族的服飾導致了被誤解成 Blemmyes的形象,也有的認為可能Blemmyes是當地人種,只是肩膀出奇的高。
另外傳說當時還有一些奇怪的生物也生活在Blemmyes的附近,貼幾張圖你們感受下:
有獨腿巨足的、獨眼的、雙頭侏儒的、狼頭(狗頭?)的、香蕉(彎月?)下巴的。。。。。。合起來就是非洲東北部的獵奇馬戲團了。。。。扯遠了。大家看個熱鬧吧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下。順便感謝這位朋友的支持!(未經本人同意,就不貼名字了)
6.23更新:
很多知友問到類似刑天的那幅畫,暫時真的沒有要到,答主給那位網友留了言,並在她的貼吧發了貼,但一直沒有回復。等聯繫到她,拿到圖會第一時間傳上來。
----------------------------------------------------------------------------------------------------------------------
下正文: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無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諸毗之水。其中多滑魚。其狀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圖:黃鱔)
郭璞注「鱓,魚似蛇。」據《康熙字典》注釋,鱔同鱓。又據《爾雅翼》註:「鱓似蛇無鱗,體有涎沫,夏月於淺水作窟。」在《本草圖經》中描寫得更詳細:「鱓似鰻鱺而細長,亦似蛇而無鱗,有青黃二色,生於岸泥窟中。」
(有一推測說應該是類似黃鱔的鰻類,因為其狀如鱓,並不是說就是鱓,但答主沒有找到赤背的鰻類,是所以還是上了黃鱔的圖。)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陽多玉,其陰多鐵。伊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獸多橐駝,其鳥多寓,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圖:1草泥馬2.雙峰駝3.蝙蝠xia)
1.橐駝:橐(音陀,tu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說:「駝能負橐橐,故名。方音訛為駱駝也。」一般駱駝有單峰和雙峰駝,《漢書西域傳》記載:「大胝出一封橐駝。」所以這裡說的應是雙峰駝。
啊,不好意思,放錯圖了。
2.寓
《方言》云:寓,寄也。《廣韻》云:「寓,鳥鼠,鳥名,謂是也。」郝懿行註:「此經寓鳥,蓋蝙蝠之類,唯蝙蝠肉翅為異。」故很多人以此推測,此鳥為蝙蝠了。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魚.食之殺人.(圖:江豚)
郭璞云:「魳音沛;未詳。或作鯆。」 畢沅云:「即[魚匊]魚也,一名江豚,《康熙字典》解釋為:鯆?,魚名。或作 。亦作 。【類篇】魚名。尾有毒。【本草】江豚別名鯆魚。又【廣韻】【集韻】【韻會】 普胡切,音舖。江豚別名,天欲風則見。亦作 。
話說江豚這麼可愛,為什麼古人要吃它?但貌似還是嘗了它一口,卒。江豚不知道,河豚是有毒。。
其他有空再補。要去敷膝蓋了。
6.17更新:
@雁落 說到古代各國經常贈送本國珍奇異獸作為外交手段,下面貼兩個軼事:
榜葛刺國(今孟加拉)王分別於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兩次派使臣來中國忽悠進貢「麒麟」,這可把明成祖皇上朱棣高興壞了,詔翰林院修撰沈度作《瑞應麒麟頌》:西南之陬。大海之滸。實生麒麟。形高丈五。麕身馬蹄...曠古一遇。昭其神靈。登於天府。
群臣歡慶拍溜,朱棣皇上自也沾喜道:我中華睡獅曚醒,麒麟自來朝賀啊!又命禮部宣傳幹事畫下麒麟圖,昭示眾臣。
這個嘛,是什麼你們都知道的。
事實上,這裡所謂麒麟,就是產自非洲的長頸鹿。據法國學者費琅考訂,麒麟是索馬利語giri對音,即giraffe即長頸鹿,那麼原產非洲的長頸鹿為什麼會從榜葛剌進貢給明朝,一種認為也許是榜葛剌的使者發現中國人非常重視麒麟,便從非洲買來長頸鹿將它當作麒麟進貢給永樂皇帝;而另一種猜測,是中國人在下西洋的時候發現長頸鹿長得很像傳說中的麒麟,於是告訴了榜葛剌國王,國王才決定用長頸鹿作為貢品。
鄭和親自立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記載,永樂十五年,鄭和下西洋時,各國都爭著進貢了本國的珍貴動物,其中「木骨都束國進花福祿並獅子……」
中外專家經考證指出,「木骨都束國進花福祿並獅子」,其中的「福祿」是索馬利亞語「faro」的音譯,英文譯為「zebra」,是「斑馬」的意思;花,則是意譯,指花紋.條紋。「花福祿」指的就是「斑馬」。「
6.16更新:
其實個人覺得,書中所寫的諸如「人面獸身」、「音如嬰兒」、「其狀如XX」等等都是古人詞窮用的描繪,比如人面,可能是一些五官和人接近的動物,如猿類,如果再加一個「善投」,多半是猿、猴,畢竟它們現在還喜歡丟石子兒打人。。。但是往往後人配圖,就喜歡直接畫一個人臉上去,才導致了其他答主覺得像黑科技的轉基因生物。(好像哪位答主提過這個觀點)
續答:
中次經十經之首,曰首陽之山,其上多金玉,無草木。……又西二十里,曰又原之山,其陽多青雘,其陰多鐵,其鳥多鸜鵒。(圖:八哥)
鸜鵒:郭璞注「鴝鵒也。傳曰?鴝鵒來巢。?,音臞。」《正字通》曰「又名八哥。幽明錄云:五月五日,翦其舌端使圓,教令學語,能人言。」李時珍曰:「此鳥好浴水,其睛瞿瞿然,故名。」
又東五百里,曰鬲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白珉。蒲(薨鳥)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江,其中多白玉。其獸多犀象熊羆,多蝯蜼。(圖:仰鼻猴)
蝯蜼:蝯,古同猿字,《廣韻》曰:「蝯猴五百歲化為玃」,玃,就是大猴子。汪紱註:「蜼,猿屬,仰鼻岐尾,天雨則自懸樹,而以尾塞鼻。」
又東三百里,曰陽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
赤尾,其頸(腎?)(shèn),其狀如句瞿,其名曰領胡,其鳴自詨,食之已狂。(圖:瘤牛)
領胡:,(音身,shēn)郭璞注:「言頸上有肉;句瞿,斗也,音劬。」郝懿行註:「說文云:?領,項也;胡,牛顄垂也。?此牛頸肉垂如斗,故名之領胡與?
諸懷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囂水,水中多鮨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圖:海狗)
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穰。(圖:野豬)
《駢雅》云:「當康,牙豚也。」
又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有獸焉,其狀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其鳴自詨。(圖:角馬)
《駢雅》曰:「獸似牛而馬尾,曰精精。萬曆二十五年,括蒼得異獸,其角雙,身作鹿文,馬尾牛蹄。」
----------------------------------------------------------------------------------------------------------------------
很多人看過之後都認為有點根據。那麼即使假設當時是盤古大陸,都連在一起,要跑完大小山川,順道吃一吃特產,這群祖宗們是徒步?那得走多少年。。。還有山間礦產都描寫得非常詳盡,見座山遇條河就要挖開看一看?我估計這是銀河系資源調查小組在地球僱傭的土著勞工們寫出來的。
----------------------------------------------------------------------------------------------------------------------
以下原答:
北次三經,有獸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圖:鼯鼠)
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涮氵昬澤。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其名曰軨々,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水。(圖:肯亞林羚)
中次十二山,柴桑之山,其上多銀,其下多碧,多汵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獸多麋、鹿,多白蛇、飛蛇。(圖:飛蛇,金花蛇屬)
又東南三百里,曰 豐山 。有獸焉,其狀如蝯,赤目、赤喙、黃身,名曰雍和,見則國有大恐。(圖:赤禿猴)
中次三經以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圖:四角羚)
竹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圖:豪豬)
北次三經,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音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帝](音提)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圖:娃娃魚)
北二次經, 北囂之山,無石,其陽多碧,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白身犬首,馬尾彘鬣,名曰獨俗。(圖:縞鬣狗)
中一十一次山經,又東三百五十里,曰幾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獜,見則天下大風。(圖:非洲野豬)
補一張像的
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獄法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如山[犭軍],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圖:狒狒)
註:狒狒會投石,齜牙(見人則笑)代表挑釁示威,特別要提下山魈。下圖
最後放個大招!
山海經 海外南經 讙頭國在其南,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一曰在畢方東。或曰讙朱國。
山海經 大荒南經 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頭。鯀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頭。驩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維宜芑苣,穋楊是食。有驩頭之國。
還有記得山海經中的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以前有個朋友發過一張印第安還是北歐神話的圖片,兩個人物和刑天一個模樣。(最近在聯繫她,要圖片)
彩蛋:
《海外東經》 「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大荒東經》 史書中記載,九尾狐成就了「大禹」與「塗山氏」的佳緣,傳說中人吃了她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氣,抗拒蠱毒。
九尾狐在《山海經》中出現了三次,後來成為祥瑞和子孫繁榮的象徵。現在的話大家都知道的,九尾去了瀛洲,結果被四代火影水門封印在鳴人的體內。聽說最近他們在打大筒木輝夜。。。。
又北三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疏,可以辟火。
說起?疏那就屌了,之前人家就客串歐中神話各種獨角獸,現在在美帝簽了孩之寶公司,主演《My Little Pony》,火的很哩!
總會告訴你吃它們的味道和後果
《山海經》——西山卷——西次三經——第六段: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
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
是多文鰩(音搖)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
常行西海,游於東海,以夜飛。
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音瓤)。
—————————————華麗分割線—————————————
這一段經文記錄了一種魚,一種名叫「文鰩」而且會飛的魚。
毫無疑問的是,按照經文的描述,我們在現實中確實可找到與之高度類似的魚,也就是:
飛魚。
不過我說這麼多重點不是在這裡。
而是經文中對於這種「文鰩魚」的一個真正細思極恐的設定——「常行西海,游於東海」
但凡是真正閱讀過《山海經》的人就知道,
五藏山經在南西北東四個方向都是達到了大海的。
而此處的這個設定,隱含的意義是:
山經里的這四個海當中最少有三方是互相貫通的,
否則的話文鰩魚是絕對做不到既行於西海,又游於東海的。
那麼現實中的飛魚又是個什麼狀況呢?
首先飛魚的種類很多全世界約有40多種,
而其中有數種飛魚確實是會隨著洋流在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太平洋之間洄遊的。
也就是說現實中的飛魚確實「常行於西海,游於東海」,只不過這「海」字要改為「洋」字。
據此反推回山海經的話,五藏山經的世界最少要有整個亞洲辣末大才行。
我不是說某一位,而是說樓上所有的答主,這才叫細思極恐。
———————————————————————————————————————————
難道非要親口我說出:
自 古 以 來 !
四個字你們才肯點個贊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沒想到這個答案居然破千了,撒花慶祝一下。
我沒什麼別的本事,就說個山海經小知識,權當感謝大家的支持吧。
山海經其實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五藏山經和海內外大荒經兩大部分的合體。
也就說山經和海經都是自成一體的。
五藏山經部分主講山川地理動植物礦物以及各地圖騰崇拜體系,順帶講點遠古神話傳什麼的,因為它談的是「見聞」,所以山經的內容里其實有相當部分可信度很高。
而海荒經部分,其實又可以分為海經和荒經兩小部分。這兩小部分,其實內容有很多相似重合的地方。
原因很可能在於這兩者都是針對同一張「山海圖」的描述和講解,只不過講解人不是同一批人或同一時代的人。所以海經的內容偏重談「見識」,這就註定了這部分經文經常有強行解釋的情況發生,於是很可能是把好經給活活念歪了。不過海經有大量的遠古神話、各種奇異種族、各種人物傳說。對於想寫玄幻小說的童鞋來說,實在是太好了~!
所以如果把山經的地理配上海經里的人物故事說不定就能寫出一部很贊的小說來了!
順便說下,我正打算這麼干呢!大家一個個來,不要和我搶哈~
鄭重強調,這完全是胡編的故事~~~~~~~完全興趣使然~~~~~從頭到尾胡說八道,諸位看過一笑即可~~~
其一 窫窳——神的墮落
《山海經·海內西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
《山海經·海內西經》:「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葯以距之。」
《山海經·海內南經》: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山海經·北山經·北次一經》: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魚.食之殺人.
這是分散在《山海經》內的四個不同的記述,把他們聯繫起來,你會讀到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窫窳的古代漢族神明,還有一個神名叫貳負,貳負有一個叫危的手下。不知道因為什麼,貳負和危一起謀殺了神窫窳。然後保管著窫窳的屍體。他們為什麼要殺他?然後對屍體做了什麼?
在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巫妖團(巫醫),其中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和巫相,六大巫妖王,他們合力偷出了窫窳的屍體,妄圖使用不死葯來複活神明窫窳。他們為什麼要復活窫窳?目的是什麼?
沒有人知道。
也沒有人知道窫窳神是否還活著。
直到很久以後,人們發現了一種吃人的怪物,龍頭、人面、牛身而馬足;怪物不會說話,只會像嬰兒一樣叫喚。人們看了他的臉,才發現是神明窫窳。
不知道是貳負和危把窫窳屍體破壞得只剩下臉了,還是巫妖們幹了些什麼。也不會有人知道了,神和巫妖都不知了去向,窫窳也只會嚶嚶地叫喚了。
窫
對了,窫窳為什麼開始吃人了?他為什麼要吃人?
這會牽扯到巫妖團真正的意圖,之後會慢慢展開。
《窫窳》 感謝作者大大超帥氣帶感的繪畫~~~~~ @五月病的逃生
======================================================================
其二 比翼鳥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山海經·海外南經》:「比翼鳥在其(結甸園)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日在南山東。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長恨歌》
青介於綠色藍色之間--某度百科
有一種鳥叫比翼鳥,雌雄各有一個翅膀和一個眼睛,必須相依在一起才能飛行;彷彿是一生一世不能分離一樣~~~~
然而你注意過他們的顏色嗎?
雄鳥是青色,雌鳥是紅色。
青色大體是藍色,多好自古紅藍多CP嘛
。。。。。。。。。
。。。。。。。。。
然而青色,其實是藍中帶了一點綠!
======================================================================
其三 食人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有獸焉,其狀如彘而人面,黃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嬰兒,是獸也,食人。
。。。。。。
在那個洪荒的時代里,一旦你在走夜路的時候聽見了嬰兒的哭聲,那麼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我曾經很好奇為什麼叫聲如嬰兒的怪異,多半是要吃人的。山海經是道聽途說記述,是真實事物在流傳中的隱喻,所以我以為曾經確實有過這樣一種怪異,徘徊於神州大地的陰暗之所,發出嬰兒的叫聲,窺視著落單的旅人。
突然我反應過來一個問題,大家還記得窫窳嗎?就是那個遭遇暗殺後,被巫妖團復活為怪異的神;他也在像嬰兒一樣叫,他也吃人!
而他被不明原因的殺害,被不明原因的復活,被不明原因的變成了像嬰兒一樣叫喚的食人怪物。
我唯一知道的是,背後的黑手是巫妖團。
他們在幹什麼?誘騙神殺害了神,然後把神的屍體進行某種實驗,試圖在神的屍體上復活出一種上古的怪異,野獸的怪異,吃人的怪異,有著嬰兒叫聲的怪異。
那是什麼?
巫妖團成功了嗎?
為什麼後來巫妖團消失了?
我們彷彿離真相近了一步。
=====================================================================
其四 不死之民
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一曰在穿匈國東。——《山海經·海外南經》
有員丘山,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郭璞
古者巫彭初作醫--《說文·酉部》
黃帝命巫彭、桐君處方盄餌,湔浣刺治,而人得以盡年。——《路史》
當最早看到不死之民的時候,我以為他們是長生不老,郭璞也這樣說,他說有一種不死樹,不死之民吃了那樹上的果子,就不會老死。
然而仔細閱讀文本,是這樣說的:其為人黑色,壽,不死。這就有意思了,壽和不死是分別列出的,這意味著什麼?這裡的不死,不是長生不老,而是理論上的不死化,恐怕是強大的自我復原能力和再生機制。
然而我又注意到了一點,其為人黑色,活人不是黑色,倒是某些形式的屍體是黑色的。
屍體,復活,殭屍,不死化。
我又想到了巫妖團的作用。不死化的研究需要生物學和醫學研究,果然,巫妖團的大巫妖里有一個被稱作巫彭,是醫學研究的鼻祖,應該擅長此事。
而在查閱巫彭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黃帝命巫彭湔浣刺治,而人得以盡年。
巫妖團為什麼要做這些實驗,他們想看到什麼?
巫妖團背後是誰?
有一個令我恐懼的回答——黃帝。
這個漢族最偉大的君王,這個英雄王,在暗中命令巫妖團研究著什麼,屍體,復活,不死化,神和上古的怪異。
不對,黃帝知道食人和窫窳的事情嗎?那是黃帝的意願嗎?
繼續感謝作者大大超帥氣帶感的繪畫~~~~~ @五月病的逃生
======================================================================
其五 名叫夸父的巨人
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山海經·大荒北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桃林。--《山海經·海外北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山海經·大荒北經》
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山海經·大荒北經》
從小學知道夸父逐日,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個立志而悲壯的故事。年幼的我一直忽略了一個問題,夸父是什麼?
山海經說,后土生信,信生夸父。也就是夸父是后土的孫子。后土,就是皇天后土的后土,是大地之神,是蓋亞神,就是大地本身。
在任何一個其他神話體系里,夸父都是古代巨人一族,是希臘神話的泰坦,是北歐神話的冰霜巨人。而且看夸父的形象,珥兩黃蛇,把兩黃蛇——蛇,在《山海經》里,拿著蛇的多是古代漢族神明,再結合出身,夸父應該是屬於古神的巨人。
那夸父為什麼要逐日?賽跑?被開玩笑了,夸父是在豁出性命的追趕太陽;一個神格的所有者,大地的孩子,無儘力量的巨人,卻拚命地想得到太陽。為了什麼?
還有夸父之死,有意思。夸父死過兩次。第一次是在逐日的時候,未至,道渴而死。第二次,則是被極北之地的應龍所吞噬。
什麼東西都不可能死去兩次,除非第一次死後又復活了。是的,夸父,這個古神被複活過一次。夸父只被複活過一次,因為第二次被吃了,被吃了,就沒有屍體了,自然不能復活。
神,屍體,復活;我想到了巫妖團,他們起了什麼作用?為什麼要復活夸父?
應龍,吃了夸父和蚩尤,古代巨人和叛逆的英雄。那夸父和蚩尤為什麼在一起,他們的聯盟是何時建立的,是在夸父復活之後嗎?
最後,應龍在吃掉蚩尤和夸父之後,就不再被囚禁於極北之地,而去了南方。
我們彷彿看到了這其中有很多的交易,背叛,復活,結盟,殺戮,釋放;我們知道,黃帝的位置問了,古代巨人和叛逆英雄都被吃了,再也不會復活了。
======================================================================
其六 女丑之屍
丈夫國在維鳥北,其為人衣冠帶劍。--《山海經·海外西經》
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山海經·海外西經》
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山海經·海外西經》
海內有兩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山海經·大荒東經》
在西北,人跡罕至的區域,不為人知的群山深處有一個巫咸之國。巫咸既是巫妖團十個大巫妖之一,也是群巫的代稱。巫咸國,就是巫的國度。
不過對於巫妖團而言,還是叫學院來的合適。這裡是巫咸國,是巫妖團學院,是巫妖世界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學院的中央的山上,有一個被稱作「登葆山」的傳送之門。
那天,那個在歷史上被稱為「女丑」的少女,來到了學院的中心。她騎著巨蟹站在「登葆山」上,她從極東的無盡之海來到了這裡。
「女丑」多半是個化名,沒有人知道她真正的名字,就算是十巫也不例外。然而大家都知道,她是巫妖團的一員,是最偉大的巫妖之一,甚至有傳言說她是巫妖團的締造者。然而和靈山十巫不同,女丑的名字里卻並沒有巫字,由此,女丑和十巫遠遠不在一個級別上。
女丑是比大巫妖們,更上位的存在。
女丑,來到了巫咸國,是因為這件事情只有她能完成,她也必須做完這件事,或許是為了他?
少女,把巨蟹送回了無盡之海,在十巫的跪拜中,孤身一人來到了城外南邊的山上,山上有一座神廟,也是一個祭壇。少女將在那裡完成她漫長生命中最偉大的儀式,那是多半會搭上自己性命的儀式。
沒有人知道少女祈求了什麼,十巫跪向少女的方向禱告。不久,人們看到了巨大的火光和蘑菇一樣的雲彩,一切都被照亮,彷彿有十個太陽那樣。天和地,都害怕了。
待一切平靜後,人們跑到神廟裡,少女的屍體已經完全焦黑了,依稀能看到她用右手當著臉。
人們稱之為「女丑之屍」。
「女丑之屍」這個名字本身就有所隱含,在甲骨文中「屍」字和「人」字是十分相近的,《禮記》說:「祭必有屍」,這裡的屍,是神主,是祭司,是巫妖;再進一步講,屍也是人柱。用自己的性命祈禱或者封印著什麼。
那這個巫妖之首的少女究竟祈禱還是封印了什麼?
還記得那個叫「夸父」的巨人追逐的「太陽」嗎?這個古代巨人在追逐「太陽」的過程中竟然「口渴」而死了。
那個男人知道了少女的死訊,沒有流露出任何的情感,所謂王者的男人,是不應當哭泣的。他調集了最精銳的戰士去守護神廟和少女的屍體。
不知為何,神廟附近已經不能住人了。
於是,戰士們在神廟的南方組建了守護聖殿的騎士團,世代鎮守於此。因為裝備精良,隨身攜帶武器,被後世稱為「丈夫之國」。
哦,對了,如果女丑是化名,那麼少女究竟是誰?
巫妖團的首領,能夠使喚巨蟹那樣的強大怪異,必定是地位極高的,怕是不比黃帝差;而作為一個大巫妖,那必定是精通巫術的,比如藥物和生物研究方向。
而且這是一個高尚的靈魂,會為了眾人獻出自己的生命;她在之前的藥物研究時,怕也是有一種為科研和蒼生的獻身精神。
少女和黃帝關係緊密,在其死後,這個君王竟然會派一國的兵力去守護少女的遺體。這樣想來,估計這個英雄王恐怕也會傾盡一切復活少女吧。
最後
你們當真覺得兩個男人生的出孩子?會有現在16億的子孫後代?別逗了!
(火焰——紅色——大姨媽~~~~)
======================================================================
其七 我
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以夢中所為者實,覺之所見為佞。」——《列子·周穆王》
我後悔了。
我本不該寫這個故事的。
愉快地和女朋友玩耍逛街之後,昨天晚上,我一個人回到了宿舍。
畢業了,室友們都走了,整個樓道都變得空蕩蕩的。
我覺得很困,很累,躺在了床上。懵懵懂懂中聽到走廊傳來了像是嬰兒的哭聲,是貓在叫春嗎?不對,現在是夏天。
叫聲越來越近,直到那個東西就站在我的門外,"哇--哇" "哇--哇" "哇--哇" 的叫著。我困極了,居然在這叫聲里睡著了。
我做了一個夢,我走到了山和海的深處,那裡有個龐大的廢棄宮殿,燈光忽明忽暗,宮殿里到處都雕刻著我無法描述的紋飾--骨頭、觸手和蛇。什麼東西在宮殿的深處吸引著我,我走了過去,我看到了我的女朋友,是她,但我看不清臉,她跟我講了食人的故事,然後說,她想起了一個成語,叫「鳩佔鵲巢」。
「鳩佔鵲巢?」我問「是暗示人類的大腦被怪異替換了嗎?」
她看著我,然後說:「人類把嬰兒放入怪異的巢中,將怪異的幼崽弄死,嬰兒會模仿怪異的聲音,慢慢長大,人類再偷偷的把嬰兒帶走。。。。。。」
那誰是人類?誰有是怪異呢?
我看不到女朋友的臉,卻感覺她在笑,那是一種露出牙齦的微笑。
接著我就醒了,凌晨三點,我看到室友趴在床頭看著我,露出牙齦微笑著,他看我醒了,就出門了,把門關上,躲在門外模仿嬰兒的哭聲。
然後我又睡著了,有一個很可怕的夢,我卻一點也記不起來了。
我現在頭腦很混亂,我很害怕,我應該就此打住了。
我不想看見真實
======================================================================
其八 日逐夸父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桃林。--《山海經·海外北經》
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山海經·海外西經》
我們已經知道了女丑之屍的故事,即便是《山海經》,那也是要講基本法的,地球上沒有十個太陽;三體人那麼皮實,還能脫水呢,三日凌空不就送了。
所以十日,肯定不是十個太陽,而是像十個太陽那樣發光、放熱的東西,可以把巫妖之首--「女丑」烤得不成人形,也能殺死古代巨人夸父。
巨大的火光和蘑菇一樣的雲彩,一切都被照亮,彷彿有十個太陽那樣。
這應該是一種我們很熟悉的武器,但比現有的該類型武器的威力要強的多,這不是地球文明的造物,這是外來的東西,為了方便,我們姑且稱之為「日」吧。
那麼夸父為什麼要去追「日」呢?送死?有病吧,雖然他最後確實送了。
我突然反應過來記述出現了偏差,觀察者看到的是夸父和「日」離的很近,夸父追著日跑。其實是這樣的,夸父和「日」確實離的很近,但是是「日」在追著夸父跑。
絕對強大的古代巨人從本能上察覺到了這個從未見過的「日」的可怕,他便開始躲避這個超科學的毀滅武器,他拚命的奔跑,直到精疲力盡,倒在了地上。日,追上了他,河、渭的水都被蒸發乾了,地上出現了一個像桃樹一樣的雲彩。。。
那麼,是誰使用的「日」?
不會是黃帝,英雄王不會使用「日」去殺害心愛的人(女丑),那就是黃帝勢力的敵人——蚩尤。
夸父在見識過「日」的威力而被複活之後,率領古巨人與蚩尤聯盟;他們以為依靠這種外來的武器就能挑戰黃帝及黃帝背後的勢力。
他們太天真了,機械化部隊和強大的火力變得一無是處;軍團被那個東西輕易的毀滅,就像捅破一個肥皂泡那樣,英雄和巨人也被抹殺了個乾淨。
值得注意的是,有個勢力使用了十「日」來破壞女丑的儀式;可見他們是極度恐懼這個儀式成功的。當然,也或許他們誤會了這個儀式的意圖。
======================================================================
其九 古神
凡北山經之首,自單狐之山至於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山海經·北山經》
北次二經之首,自管涔之山至於敦題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山海經·北山經》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山海經·海外北經》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山海經·海內西經》
《山海經》里出現過三種神明,一種是以夸父為代表的巨人一族,是大地的後代,是由地球而生的;一種是人類拿著蛇的樣子,一般都和君王有些關係,比如四海之神和巫妖團。最後一種,則遠比前兩種強大得多,他們人首蛇身(人首龍身),卻都呆在極北之地。
他們在《山海經》里,很多成了所謂的山神,不能移動,一直都在睡眠,人類祭司他們,就他們被封印在了冷冽北方的群山之下一樣。
人首蛇身,是一個值得玩味的意象。人類形象的神和巨人族,都有用拿著蛇或者踩著蛇來表現神格的習慣;很有可能是對這類神的模仿。
人首蛇身的神,是最早的神,甚至比大地都要早,比大地都要久遠的東西,肯定是不屬於這片土地的。他們是古神,是絕對強大的存在,在北方大地的深處睡眠著。
所謂應龍,就是吞噬了夸父和蚩尤的,是龍首龍身,很像是人首蛇身那個民族的寵物,就像我和同為哺乳類的狗一樣。
大家還記得盤古、女媧和伏羲嗎?他們都具有人首蛇身的形象。比如說,女媧,女媧創造了人,並給予了這個人類的繁殖能力,讓他們在地球上越來越多。
女媧為什麼要造人?
我們知道,盤古為人類創造了一個適合生存和繁殖的能力,女媧則在這片土地上飼養著人類,讓他們越長越多。
就像是在養殖牲口一樣。
就像是我在實驗室飼養大腸桿菌一樣
養殖牲口是要吃的,飼養工程菌是要用的。
P.S.窫窳可是蛇身人面啊。
=====================================================================
其十 「比翼鳥」
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山海經·南山經》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山海經·海外南經》:「比翼鳥在其(結甸園)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日在南山東」
《山海經·海外西經》:「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先從另一種叫做?的異獸開始,這是一種很像羊的動物,沒有嘴,不進食也不會餓死。再強調一遍,《山海經》也要按照基本法,比如說,能量守恆。所以?既然蹦躂來,蹦躂去,那麼?就一定要獲取能量。不進食如何獲取能量呢?
光合作用。將光和系統導入動物細胞,這時動物可以像植物一樣光合作用,從恆星的光獲取能量;那麼為什麼會有樣的動物?
導入光和系統的動物是在宇宙空間航行的好食物儲備,只要恆星,就會有食物,基本能保證宇宙航行過程中的營養和口味。
?是一種作為宇宙航行食物儲備的改造生物。
是隨著一艘飛船來到地球上的。
「日」是一種超科技武器,是外來的。那麼是誰把「日」給了蚩尤部落?使得蚩尤部落敢去挑戰黃帝和黃帝背後的東西?
比翼鳥在天上飛,沒有望遠鏡等觀測設備的話,按理說是不能正確記錄顏色的。但這裡卻說得很明白,其為鳥青赤,所謂青赤,更像是發出了紅色和藍綠色的光,是一會青一會赤,而不是一半青一半赤。
藍色就像是這樣
紅色,是穿越大氣層的顏色;藍色發青,估計是到地球之後燃料不夠了。
見則天下大水。洪水,是一個可怕的意象,從《吉爾伽美什史詩》到《聖經》,大洪水都是毀滅及的災難。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山海經》也要符合基本法,一個小鳥怎麼能引發大洪水呢?不過一架高等文明的母艦卻可以。
「比翼鳥」為毛要引發洪水?可能是在試圖和什麼交戰產生的破壞,也可能是巨大母艦墜入海中引發的全球性大洪水。
他們在和誰交戰,又在躲避這誰?這就不知道了。
總之,他們和蚩尤文明完成了接觸,給予了蚩尤超科學的武器。
當然,這在古神的寵物面前,是不值得一提的。
======================================================================
其十一 巫妖團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山海經·大荒西經》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葯以距之。--《山海經·海內西經》
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山海經·海外西經》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山海經·大荒西經》
第一 少女團
首先要澄清一個事實,巫妖團的巫妖全部都是少女。
《國語·楚語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日覡,在女日巫。」而《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巫」的--「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古時候的巫,全部是由女性擔任,這很像是一種母系社會的遺留。
所謂的巫妖,全部都是由少女擔任;包括十巫和女丑。
我是一個平權主義者,而根據我二十二年的觀察,女性群體的內部暗處鬥爭比男性群體要激烈的多;男性,更喜歡暴力。
那麼全部由少女組成的巫妖團,也不例外。
第二 十巫和六巫
《山海經》出現過兩次大巫妖的稱呼,一次是「十巫」,一次則是「六巫」。那麼「十巫」和「六巫」究竟是什麼關係?是兩個派別嗎?
神話學大家袁珂先生,給出過這樣的解釋:「十巫中有巫彭即此巫彭也,余巫禮,郝懿行以為即巫履(禮之義履也),巫朌即巫凡(盼與凡音近),巫謝即巫相(謝與相聲轉),十巫與此六巫名皆相近。」也就是說,六巫就是十巫,不過是少了四個人。
矛盾,理念的不同,少女之間分道揚鑣。
這一切都應該是在首領死後發生,就是姐姐大人--女丑。
第三 巫妖團的理念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巫妖團,自然也要受命於帝王,黃帝。但巫妖團也有自己的宗旨,《大荒西經》說:「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女媧之腸,應該是巫妖團早期的雛形,他們祭拜著被稱為巫妖王的古神——女媧。
巫妖們,明明不是在模仿神明,少女也害怕蛇,然而後世的巫妖們都手裡拿著蛇,就是對女媧古老信仰的表現。
第四 傳送門
巫妖們掌握著一種技術,「從此升降」、「所從上下也」,巫妖們可以通過一種方法快速移動,甚至去往另一個世界。
升會到哪裡?上又會去哪裡?
他們是藉由什麼技術實現超距離移動的?巫妖們信奉古神,他們多半會使用一種非常規科學的手段,像是亞空間傳送門。
巫妖,都是有靈能的少女。
而亞空間是危險的,那裡會有古神的低語,像是嬰兒的哭聲;甚至,過度接觸亞空間和亞空間技術,會發生血肉異變,成為不可名狀的怪物。
======================================================================
其十二 結局
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西山經·西次三經》
大蟹在海中。大鯾居海中。--《海內北經》
女丑死了,沒有復活。
巫妖團研究似乎成功了。
夸父在復活後被應龍吃了。
蚩尤被應龍吃了。
黃帝的位置坐穩了。
巫妖團將神明變成了怪異,
巫妖團消失了。
黃帝變成了肉球一樣的怪物,沒有臉,六足四翼;卻似乎能聽得懂歌舞。
古神並沒有收穫這個星球——我們還活著。
哦,對了。大蟹回到了極東的無盡之海,活的很開心,交到了新朋友。
還有,在打字的時候,嬰兒的哭叫聲和敲門聲就沒有停過。
======================================================================
附錄:簡表——我已經中二的不行不行了,羞恥心什麼的都去死吧!
盤古之夢 洪荒世界出現
女媧造人 並賦予了人類繁殖的能力,開始飼養人類
古神被不明原因的封印;女媧沉睡。
「女媧之腸」建立,十個少女在夢境中獲得了知識和力量,並自稱巫妖
后土生信,巨人一族從大地上誕生
十巫修建傳送門
女媧之腸逐漸壯大,第一代十巫去世
人類出現部落
信生夸父,第二代巨人出現
又有十個少女在夢境中獲得啟示,第二代十巫出現
人類國家壯大,人口上升
第二代十巫試圖蘇醒古神,全滅,第二代巫咸逃出
第二代巫咸被少年所救,改稱」女丑「
「女丑」將女媧之腸改為「巫妖團」,建巫咸國,「女丑」亦被稱帝
第三代十巫出現
少年成為人類部落的王,英雄之王黃帝
「第一次洪荒之戰「人類各部落聯合清繳怪異,人類大勝
「巫妖團」歸順人類部落聯盟
黃帝和蚩尤得知古神的存在
女丑歸隱東海
「比翼鳥」進入地球,與叛逆的英雄蚩尤發生接觸,並提供武器「日」
蚩尤叛亂
「第二次洪荒之戰「爆發,黃帝軍失敗
黃帝試圖解開古神封印
「女丑」回歸巫咸國,以人柱加強古神封印
蚩尤以為女丑試圖解開古神封印,傾全力襲擊女丑,封印未完,女丑死
黃帝命士兵守衛女丑之屍,建丈夫國。
黃帝命十巫開始進行不死化研究和復活研究
不死之民誕生
十巫分裂,四巫投靠蚩尤
蚩尤襲擊夸父,後復活夸父;蚩尤與巨人一族聯盟
黃帝喚醒應龍,蚩尤巨人聯盟全滅;四巫死
六巫蠱惑人類部落領袖貳負殺害古神窫窳
六巫背叛黃帝,試圖使用屍體復甦女媧;怪異層出,民不聊生
黃帝至女丑之屍,以自己為人柱加強封印
復甦過程中六巫死
黃帝封印古神,自身血肉異變為怪物;
巫妖團消失
--------------------------------------------------------------------------------------------------------------------------------------------
咱看評論里有打算拿這個腦洞當小說題材的,歡迎至極,希望完成後能讓我看一下~~~
然後,剛剛跑步的時候居然在補完小說情節,不行了,太有意思了,根本停不下來:
《洪荒》
第一卷 《盤古之夢》
故事發生在十年浩劫期間,孤兒王庭考上了北大中文系,並醉心於甲骨文研究。因為不善言語,沒能搞好同學關係,王庭被定性為壞分子、反革命,被派去勞改。勞改的牛棚是一座古代廟宇改建而成的,王庭在勞動時找到了一個寫著甲骨文的石板,石板上還有很多奇怪的花紋和不可識別的文字。
王庭暗地裡開始研究石板,發現石板講述的是中國神話的創始故事——盤古開天地,但和現有的傳說完全不同,那是一個令人絕望和恐懼的故事;故事中還參雜著詭異的咒語,王庭把咒語翻譯成漢字抄在日記本上。
「社會主義者不怕牛鬼蛇神!」豎著長辮子的骨幹少女搶走了石板和日記本,開始大聲朗誦起王庭翻譯的咒語。
1976年華北大地震,王庭趁亂帶著石板和日記逃走了。接著,好像有什麼東西從地下蘇醒了,軍隊大規模集結,人民被空無一物撕得粉碎。
王庭決定解決這一切,他拿出了傳家的撬棍,在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滿了毛主席語錄。
故事的結尾,王庭從廢墟中走了出來,他用僅剩下的一隻眼睛,看著地上殘存的觸手和粘液和昆蟲的甲殼。一隊穿著生化防護服的士兵圍了上來,一個年輕的軍官走上前,對王庭行了個禮。
「歡迎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調查部」
第二卷 《女媧之卵》
故事回到2016年暑假的五道口,劉盲是最近一直在做同一個夢,他夢見自己在一個宮殿里遊走,那是一個廢棄的宮殿,柱子上雕刻著熟悉的花紋,劉盲能聽見四周傳來嬰兒的哭聲和不能理解的低語。
宮殿的中央有一個巨大的卵,純白色的,能感覺到它在呼吸。每當這時,劉盲就會醒來。這個夢,劉盲打小就做過,不過最近越來越勤了。
劉盲是T大大四的學生,生命科學方向,主要從事人類癌症細胞研究。劉盲養了很多的癌症細胞,他每天晚上都會在實驗室觀察;一天晚上,實驗室只剩下劉盲了,他在檢查一盤不知道那裡來的細胞,在顯微鏡下,劉盲驚奇的發現這一盤細胞排成了一種詭異的花紋,正是夢中宮殿柱子上的花紋。
劉盲開始偷偷的養這盤沒有任何標記的細胞,夢也越來越清晰;劉盲開始把細胞注射近自己的身體,幾周之後,劉盲的身上長出了很多白色的卵,那些卵都彷彿有呼吸一樣,
劉盲把自己關在細胞間里,像大腦注射了細胞。劉盲覺得自己就要升華了,卵開始動的厲害了,就像要孵化出來那樣。
細胞間的門被踹開了,樓下傳達室的王大爺走了進來,劉盲想給王大爺也打一針細胞,王大爺拿著撬棍。
結尾,王大爺洗了洗手,開始喝茶,一邊用剩下的那隻眼睛端倪著手中的石板。石板上有著奇怪的花紋,和劉盲夢中的一模一樣。
第三卷 《伏羲之卦》
趙三卦姓趙,他配姓趙,因為他本就是個趙家人;然而趙家人的趙三卦卻在回國後做起了算命的行業。趙三卦從出生就能看見很多別人看不見的東西,壽命啊、血槽啊、技能啊、等級啊什麼的,有人說趙三卦的人生像是遊戲,趙三卦卻總是笑一笑,並不置可否。
1983年的一個冬天,趙三卦發現所有人的壽命都只剩下17年了。趙三卦開始獨自調查這件事情,在潛入一群寫著「古神信仰者」的黑衣男子的聚會時,趙三卦目睹了驚人的一幕,信徒們被不可見的怪異吞噬。
危機時,一根撬棍救下了將死的趙三卦,趙三卦看了一眼那個獨眼的壯年男人,他的名字叫「王庭」。「社調部」最強組合結成,撬棍和八卦的冒險之旅由此開始。四川殭屍、貓臉老太、沉睡之龍、吸血婆婆、沒有稜角的房間和黃帝陵中焦黑的屍體,趙三卦和王庭一邊消滅怪異,一邊看清世界崩壞的真相。
結尾處,是王庭流著淚用撬棍敲打著趙三卦的屍體,趙三卦則在血肉模糊中微笑著。王庭辭去了「社調部」的工作,回到大學當了門房大爺。
當然,依舊帶著撬棍。
第四卷 《巫妖之國》
這是一個以少女為主角的百合日常故事。怪異襲擊村莊,年幼的農家女孩姬宓,被一個路過的少女所救,家破人亡的女孩跟隨名叫巫鹹的少女前往巫妖之國生活。
姬宓進入了巫妖學院上學,立志成為像救命恩人一樣的大巫妖,「我是要成為十巫的少女!」;學院的生活,和同宿舍另外三個少女的搞姬日常,還有嫉妒少女認識巫鹹的傲嬌貴族少女對手。
日常漸漸地崩壞,一種怪異從登葆山出現,學院里發生了離奇的失蹤案;少女大神經地捲入了陰謀的核心。
「我要成為像巫咸姐姐那樣強大的人,親手奪回我們的日常!」
加油吧,少女!
第三代巫彭的成長經歷,跨越生死的巫妖,年輕時代的故事。為後來的復活計劃和十巫分裂埋下伏筆。
第五卷 《禁忌之祀》
這是一部以詩歌形式講述的作品。
主視角是第一代巫彭
講述少女的夢境
掙扎
相遇
女媧之腸的建立
最後的禁忌的祭祀舞蹈
和怪異
第六卷 《部落之王》
承接上一部《禁忌之祀》的故事
少女被黃色頭髮的少年救下,神廟就要崩塌,少年抱著少女一邊躲避著巨大的觸手,一邊逃離傾塌的廟宇。二人站在廢墟之外,突然,巨大的觸手衝破了廢墟,在陽關下掙扎,然後逐漸消散。
這時,黃髮少年的朋友趕了過來。黑髮的美少年和巨大的肌肉男組合。
「我不關心那是什麼。我只關心你,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
「我。。。我沒有名字。」
「唔,失憶了嗎?看你這幅灰頭土臉的樣子,就叫你女丑好了。」黃髮的少年看著抱在懷裡的少女,夕陽把少女的臉頰映得緋紅。(完全無視蚩尤和貳負)
接下來以女丑的視角,講述那個黃髮少年的故事。
這裡少年黃帝的性格是極端聰明的,他對人類感到無聊的。少年帶著少女和夥伴在洪荒大陸上遊走,抱著遊玩的心態聯合各個部落。
重點講述少年黃帝的陰謀計策,穿插著炎黃的情感線路。要突出黃帝的聰明,把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玩弄於鼓掌之中。計謀要精心設計。
另外,蚩尤和貳負的戲份也很重要;突出以下少年們日常的友情而不同,為之後三人的決裂埋好伏筆,也能增加悲劇性。
結局就是黃帝聯合了各個部落,成為了人類的領袖;女丑又開始做夢,她在一個夜晚,不辭而別,決定建立巫咸之國,研究詛咒和古神。
第七卷 《聯盟之心》
第八卷 《比翼之鳥》
這卷偏向科幻向。著重表現比翼鳥文明的高科技、毀滅和浩瀚的宇宙。
比翼鳥是一個由兩棲類進化來的文明,和現今人類的發展很相似,大約先進個100年左右。比翼鳥的最高領袖被稱作長者,長者個體的壽命極長。
先展示比翼鳥文明近未來風格的首都,然後是國民日常生活。比翼鳥文明已經完全探索了所在星系,在人工智慧、激光武器和合成生物學等方面也已經有了很大進展;然而比翼鳥文明卻由於飛船速度問題,難以真正地航行向星辰大海。
直到那天,比翼鳥文明稱之為崩壞紀元的開始。
{一段excited的對話,防和諧,見評論}比翼鳥文明觀測到亞空間網道的存在,在評估不充分的情況下開始了亞空間航行的研究。
作死一定會死,從實驗室的亞空間網道里鑽出了很多不可名狀的怪物,比翼鳥的武器收效甚微;開始方舟計劃。
比翼鳥行星文明消亡。
母艦出發,所有船員開始進入冷凍睡眠;設定目的地——地球。
第九卷 《巨人之盟》
第十卷 《逐鹿之戰》
就是描繪逐鹿之戰的場面,史詩,浩大,悲壯。主角可以是一個蚩尤聯軍的士官長,比如危的父親。
故事發生在蚩尤和巨人聯盟之後,在逐鹿和黃帝聯軍的大會戰。蚩尤軍有比翼鳥的支持,主要是激光武器和實彈,黃帝軍則偏向冷兵器和魔法,有巫妖和馴服了的各種怪異。
戰爭場面一定要描繪的壯美和殘酷,CG特效加上對於死亡的特寫。各種法術和外星兵器的交鋒,魔獸和戰士的弒殺;要突出巨人的力量,比如夸父衝過去手撕了一個巨大的魔獸。
一開始是蚩尤軍優勢,然後黃帝在六巫的蠱惑下接觸了應龍的封印。
接著凜冽的風從北方吹來,應龍怒吼;蚩尤軍將電磁炮和「日」(核武器)投送到北方,爆炸後寂靜了幾分鐘,然後又是應龍的怒吼,應龍衝到了戰場上。
蚩尤軍隊節節敗退,各種武器對應龍沒有作用。
結尾處是蚩尤拿著RPG,夸父舉著巨大的激光錘沖向了應龍。
「九黎人永不為奴!」「巨人永不為奴!」
第十一卷 《應龍之怒》
九黎族人危是一個誠實而陽光的少年,自幼跟隨父親學習戰爭的技巧。逐鹿之戰時,被父親以性命救下,成為了應龍口下僅存的九黎族人;少年發生要殺掉應龍和古神來為族人報仇雪恨。
在「比翼鳥」的飛船里,少年換醒了AI伽馬,接受訓練和人體改造手術。走出飛船的危,已經有了弒神的力量;危的武器里寄宿著AI伽馬。於是,兩個民族的最後倖存者踏上了尋找應龍和古神的旅途。
「九黎人決不投降!」
「我只看到我想要毀滅的東西」
「戰爭永不停止!誰當,就讓他死在我身後!」
這是真正的戰神的故事。
P.S.會涉及到應龍消失的緣由和危如何被巫妖團利用。
(斯巴達人決不投降!)
第十二卷 《將死之人》
巫咸國在利用屍體進行禁忌的研究,其中有一個巫咸國特殊近戰部隊——屍。「屍」由少女和其操縱的不死屍體組成,負責剷除怪異和危害巫妖團的因素。
故事的主角是「屍」部隊中的少女黑和其操縱的無名之屍。日積月累的情感,逐漸恢復的記憶,黑與屍之間--兄妹、主僕和生死的三重禁忌愛戀。
真相浮出水面,巫妖團一手策劃的悲劇,正體不明的怪異-----正統的BG故事在荒誕的時代能否順利進行下去?少年和少女的愛戀會走向何方?
「九黎人決不投降!」
「抱歉,不過,我也有不得不守護的東西!」
擺脫了控制的「屍」憑藉意志當下了壯漢的光劍,長發和披風舞動著少年的決意。
你們要是看過《屍姬》就好懂了。
最好再看過幾本少女漫~~~~~~~
第十三卷 《湮滅之舞》
第十四卷 《時間之錮》
完結
外傳:
《騎士之團》
《大蟹之旅》
大蟹之旅是一個少有的歡樂向故事。在極東無盡之海的深處,有一個死庫水海灘,大蟹和好基友大鯿的智障日常;猥瑣的氐人族老闆,總是一臉不爽的紅唇蝙蝠魚,剛剛失戀的鮟鱇小姐,喜愛賽艇的鮯鮯魚和一對莫名其妙的怪異。
海底有個糖果之海,海底深處有糖果力量傳送門,很多正作死亡的角色都經由這裡進入大蟹和大鯿的生活。
荒誕,歡樂,政治諷刺和一點點成人玩笑~~~~~
海綿寶寶加上南方公園就挺好。
腦洞向,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存粹胡說八道,僅為娛樂~~~
--------------------------------------------------------------------------------------------------------------------------------------------
倉鼠生氣了~~~~~轉載的請著名作者和條件,在前面寫清楚了,這就是胡說八道的,題目要求就是想看胡說八道的腦洞!!!
想看考據的話我能給你寫一本書出來~~~~不是文不對題嘛~~~
大家要是非要考據的話
其一 窫窳
清代汪紱《山海經存》卷首《漢劉秀上山海經疏》中有言道:「孝宣皇帝時擊磻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縛盜械人,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言此貳負之臣也。詔問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經對其文,曰:『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上大驚,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者。」
所以@生薑先生說的這一段,不好判定是山海經的內容,很有可能是後世添加或者流傳的故事,但也確實是一個依據。
照我個人的理解,危殺窫窳與鼓殺葆江兩個故事同源,甚至前者可能是後者的流變。這個有學者做過研究,我不多說。而進一步理解,葆江很有可能就是不死葯的擬人化形象。也有這一故事是鯀竊息壤故事的變異的觀點。
再進一步,這一故事其實和印度神話乳海攪拌事件中毗濕奴殺羅睺很像。
有學者列出過這樣的表:
看到很多胖友覺得山海經就是單純的神話小說。覺得還是有必要說幾句。
4200年前的人,對於整個地球的了解程度還是很低的,很多生物都沒有約定俗成的稱謂,所以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沒有見過的動植物都很神奇。所以就記錄下來。當然還要對其進行解釋,這些強行解釋在我們現在看來就很神話了,那是那個時候的人類對於眼前所見未知的理解。
書里記載的各種神獸,還有山川地貌,其實很多在今天都還有。
不止有國內的,更多美洲和非洲生物,以及地貌。
這裡舉例東山經,裡面提到的扶桑根本就不是日本,記載的山川走向以及生物情況是在墨西哥附近無疑。還有后羿射日,不要單純把故事當神話看,十個太陽同時落下流金鑠石的場景其實在地球上並不是看不到——大峽谷。
而且始皇帝焚書的時候,山海經是被燒毀了的,後來是藏書者根據記憶復原了這本書。之後各朝代數次修書,刪改,遺失了很多卷,修改了很多卷。大家都知道比劃幾個動作,讓別人跟著模仿,多經過幾個人之後,都會變成各種奇奇怪的東西,更何況這是一本典籍,還經歷了被焚毀的過程。本身的山海經,應該就如他的名字,山川和海洋的記錄,是一本非常詳實的地理著作,不是中國地理,而是世界地理。
不要覺得只是單純的吹牛,你可以對比一下東山經所描述的地理特徵,山脈走向,當地物種,去地貌圖裡面找,在美洲實實在在的能找到,誤差範圍不超過一公里。因為4200年前,記錄這些地貌的人靠的是他們的雙腿,在荒山野嶺走出來的路。應該是最牛逼的一批侶友了。
………………………………
最近翻完博物雜誌裡面各路網友的提問,發現現代人在描述沒見過的動物的時候,用詞與古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某網友描述,見了一隻動物,長了雞的身體,孫悟空的腦袋。
能猜到這是什麼嗎?
紅腹錦雞
目前所能見到的根據《山海經》中的描述,而能較精確找到原型的動物,多數都在非洲,這是非常恐怖的。
譬如前面有答主提到了「刑天」,刑天的形象在中國人的認知里是這樣的:
而在 @NickBackNow給出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刑天一族似乎並不是只有古中國人才認為他有: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這種叫做Blemmyes的生物,在公元前數世紀,生活在非洲東北部。至於其他動物,如當康,《山海經》記載:
欽山多金玉而無石,師水出焉,而北流注於皋澤。其中多鱔魚,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當 康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
這東西的形象是這樣的:
後人說當康是一種神獸,並不見於現實,然而等世界通訊發達了以後,人們知道,它明顯是非洲的一種動物,疣豬:
如前面答主 @Galaxy Rover提到的戴勝和女法老。《山海經》記載戴勝如此說: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
人們總是想像西王母是禽獸和人的結合體,實際上西王母在是非洲北部,即對於中國來說,是泰西之國,以女為王。
而西王母,即埃及女法老形象是這樣的:
戴勝是啥呢?
是一種鳥:
如《山海經》中知名的鹿蜀:
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壯如馬而紋路如虎,有人指出這就是斑馬:
而斑馬分布在哪裡呢:
分布於波札那、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肯亞、馬拉維、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盧安達、索馬利亞、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尚比亞和辛巴威。
是非洲。
還有人指出,這東西可能不是斑馬,而是一種叫做狓的東西:
好吧,也有這種可能。而狓這種東西的分布區域也很明確,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東北部」。
當然,除了上面列舉的這些,還有相當大比例的動物出自非洲,大家可以自行查閱本問題下的各類神獸與現實動物的對比,看是否多數出自非洲。那麼,回頭再看這個問題下的回答:人類都起源自非洲嗎? - 人類學 - 知乎 《山海經》似乎也並非一日成書,或許是先秦時期的古人,根據更加遙遠的傳說和資料整理而成。這些傳說的來源,或許就是人類的祖先在遷徙的過程中,通過某種方式記錄下來的自己的所見所聞。
2016年9月13日更新:
最近在讀皇甫謐的《帝王世紀》,其中皇甫謐引用了山海經的數據並加上了自己的評語,比如在講周人祖先后稷冢的時候,他說「冢去中國三萬里」。這裡當然不是虛指,因為後面他還提到「四海之內則東西二萬八千里。」由此可見,周人祖先根本就不在以中原地區(中國)為中心的四海之內。
然後我把皇甫謐的數據驗算了一遍,嚇了一跳:禹使大章步自東極,至於西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又使豎亥步南極北盡於北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四海之內,則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
這裡有兩個難點,一個是一億是多少,我按照一億=萬萬算了下覺得這個數字太荒誕了,但是仔細看二億後面直接跟著是萬,再查資料,古代的億是十萬。另一個是一里是多少公里,據《春秋》,古代一里是300步,可以估計為約0.2km,億是十萬,折算後大約4.6萬km,這個數據與赤道長度很接近了!也就是說南極到北垂、東極到西垂差不多是整個地球大陸!而四海之內大概是5600km!后稷冢去中國三萬里,大概是6000km!在地球儀上划了條線,大概到非洲!!!
另外,關於古人活動範圍小的問題,上一張本人----非常業餘的馬拉松愛菜鳥--的月跑量,年跑量在2500-3000km左右,而古代的大章、豎亥應該比我能跑的多,理論上一年走個上萬公里不在話下:
===============================================================
9月26日更新:
@人品剛剛的 質疑我的跑量有幾個人能達到,其實我是很弱的選手。放一張我所在的濟南一個業餘跑團的上月跑量,我每月200km左右,排名在100名左右,即便是現在的非洲,仍有原始部落在用耐力跑死對手的方式狩獵,而大章和豎亥則是史書上記載的人類中最能跑的選手,他們達到這個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以下是原答案:
================================================================
不請自來,也來答一發。
結論:《山海經》是一本嚴肅的全球地理志。
先安利一下美國人的一本書:《幾近退色的記錄》,分享我的百度雲盤下載 http://t.cn/R5aQdmQ
上世紀五十年代,有個美國人拿到一本殘缺不全的英譯本《山海經》,然後突發奇想,按照書中記載的距離和方向,在北美大陸上實地查找一下。經過幾次失敗的嘗試後,最終找到了書中記載的路線圖。而這個美國女性探險家拿到的那部分《山海經》正是《東山經》和《大荒東經》。
這是默茨女士在書中畫下的地圖(部分截圖),她測量的距離,與山海經記載的距離,6000餘英里僅誤差107英里。當時還沒有支持GPS的手機。
看完這本書後,我很震驚,然後買來不帶插圖本的《山海經》,開始關注《大荒西經》。看到這裡開始流汗: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在東漢之前,中國是沒有獅子的,所以這個位於西海之南、流沙之濱的人面虎身的神,更有可能是個獅身人面的傢伙... ...
當然看到這裡並不是特別震撼,我又看到在這附近有一個國家,叫壽麻國。
有壽麻之國。南嶽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壽麻正立無景,疾呼無響。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正立無景,景是影的通假字,意思是站在地上沒有影子,嗯,這是哪裡呢?而且還 疾呼無響--大聲喊沒迴音。
這裡無疑是赤道附近的沙漠地區,哪裡最接近呢?再結合那個人面虎身的流沙邊上的神?
說說「此山萬物皆有」的崑崙之丘。很多學者解讀這句話的時候,搬出現在的昆崙山或者中國西部地區的山,但是去過那邊的人都知道,那些荒涼的兔子不拉屎的雪山能叫「萬物皆有」嗎?
如果是這座呢?
乞力馬扎羅山
再來看看西王母,西王母在中國歷史中是個不得了的人物,也就是後來各種神話中的王母娘娘。她的起源是誰呢?有很多學者認為是新疆、甘肅附近的母系氏族的少數民族首領。
但是!!!
神奇的《竹書紀年》(《竹書》目前已經通過殷墟的發掘證明比《史記》更可靠)里有一篇神作:《穆天子傳》,記載了周穆王帶領大隊人馬向西數萬里浩浩蕩蕩去拜見西王母的故事。在文中,周天子完全是以略低一等的一國之君甚至更像臣國之君的姿態拜見西王母的!!!周天子什麼身份?!西王母怎麼可能是少數民族首領?
所以,西王母明明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古埃及的----女法老!!!!!
「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有學者認為這是講的一個妖怪的形象,但是讓我們看看圖坦卡蒙的面具:
再來解釋一下古人為什麼那麼能走,很多人總覺得地球太大了,古人沒有交通工具,怎麼能走那麼遠。首先英國大英博物館的館藏證實,很多古代的科技發明(比如水車)能在幾十年內迅速普及到地球的另一端,古人有我們理解不了的溝通線路。其次從人的跑步能力補充下:
我是一個非常業餘的跑馬拉松選手,每月的跑量在200公里以上,一年的跑量能接近3000公里。這還是朝九晚五抽空跑的結果,一個稍微敬業點的業餘選手,每年5000-7000公里甚至更多的跑量是很正常的。根據史書記載,大禹時代就安排一部分特別能跑的人去測量邊界,這些人一年走幾千公里甚至幾萬公里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儘管那時候沒有現成的路,但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走完相連的大陸也不是不可能。
然後就是航海,與大禹同時代或者略早一些的古埃及留下了他們航海的記錄,而通過讀《孤筏重洋》我們可以知道,即便是獨木舟,利用洋流也能從美洲航行到夏威夷一帶。
比如這個新聞:漂洋近4個月,航程1.6萬海里,途經8個國家,歷經千辛萬苦於18日凌晨登陸福州馬尾「尋根」。 6勇士駕獨木舟到福建尋根(組圖)_網易新聞中心
所以,古人在有生之年甚至短短十幾年,分批次探索整個地球然後回來形成文字材料,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就是我為什麼篤信《山海經》是一本嚴肅的地理志的原因。其實,從我們的祖先走出非洲開始,人類就對未知的地域充滿了好奇心。自從有了國家,人類才被拴住了探索的腳步。
其實【山海經】是本地理書;去看看這本書吧;
《PALE INK》【譯名《淡淡的墨痕》《幾近褪色的記錄》】
作者亨利艾特·墨茲(Henriette Mertz)或亨麗艾特·茉芝
「美國學者墨茲博士研究了《山海經》,試著進行按經考察,默茨背起行囊上路了。她要像中國古代的旅行者一樣,用雙腳去丈量勘測那些山脈。她的方法是:《山海經》中的中國古人讓你向東,你就向東,讓你走三百里,你就走三百里,看看會發現什麼。經過幾次失敗,一英里一英里地依經上記過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與山間的距離考察,結果勝利了。查驗出美國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喀斯喀特山脈,海岸山脈的太平洋沿岸,與《東山經》記載的四條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動植物、山與山的距離完全吻合……
真是令人驚訝:一個美國人,研究了中國學者都難以讀通的《山海經》,並且據此實地勘察,發現了中國古人早已到達美洲!美國女學者默茨博士研讀了《山海經》,並親自踏勘美洲的山水河流之後,由衷的讚歎: 對於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低頭,頂禮膜拜。」 真是令人汗顏!一部中國上古流傳至今的寶貴典籍,卻是由一些歐美學者用盡心力地在進行著再發現。
重現褪色的記憶:美國學者默茨的山海經研究
海洋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了美國學者亨莉埃特?默茨女士的專著《幾近退色的記錄——關於中國人到美洲探險的兩份古代文獻》的中文版(32開,150頁,12萬字,第一次印刷700冊),我國著名學者賈蘭坡為該書中文版寫了序。該書原作於1953年初版,1972年修訂再版,作者默茨女士為美國律師,長期研究人類文化史的疑難問題,特別是對美洲土著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的關係,饒有興趣、情有獨鍾。
為此,默茨深入研究了中國古籍有關慧深對扶桑國、女國的記述,主要有《梁書》卷54「諸夷傳」和卷48「東夷傳」,《南史》卷79「列傳」和卷69「夷貊傳」,《文獻通考》卷327「四夷考」,《圖書集成》「邊裔典卷」41《梁四公記》。據載,齊東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沙門慧深向朝廷彙報了他在扶桑國、女國的見聞。與此同時,默茨對美洲特別是墨西哥的古代文化習俗(包括神話傳說)里的中國文化元素,進行了邏輯嚴密的對比考證。
《幾近退色的記錄》一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論述美洲人傳頌的克克爾干(KuKuLcan)、凱察耳科阿特耳(QuetzaLcoatL),以及「有鬍鬚的白人」(外來的傳授文化知識者),實際上是來自中國的佛教傳教士(比丘)慧深,時間約在公元490多年;扶桑國即墨西哥,扶桑這種植物即玉蜀黍。
該書第二部分論述4200年前大禹派人考察美洲大陸的山川物產,其主要文獻即《山海經》,特別是《東山經》、《海外東經》和《大荒東經》三章(默茨沒有讀過《山海經》全文,因為沒有人把《山海經》全文都翻譯成英文)。默茨女士相信《山海經》(準確說應該是《五藏山經》)是帝禹時期的考察報告,歷史非常古老,理由之一是《孔子家語》記載,孔門弟子子夏曰:「商(公元前1765-1123年)聞《山》書。」
默茨根據《東山經》記述的4條山脈的距離里數(3里摺合1英里),以及相關物產,嚴格與北美洲地圖的諸山峰一一對照,發現兩者有著非常準確的對應關係。
具體來說,東次一經12座山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南北,從北向南依序是(未定)、(梅迪辛波峰)、朗士峰、格雷士峰、普林斯頓山、布蘭卡峰、北特拉基斯峰、曼薩諾峰、布蘭卡山、瓜達盧佩峰、巴爾特峰、秦納蒂峰。
東次二經17座山位於美國懷俄明州南北,從北向南依序是赫特山、穆斯山、石刻文字處、沃爾夫山、(未定)、梅迪辛坡峰、朗士峰、哈佛山、薩米特峰、奇科馬峰、南巴爾特峰、科克斯峰、阿尼馬斯峰、馬德拉、巴馬契克、庫利阿坎、特涼戈羅。
東次三經9座山位於美國西海岸,從北向南依序是費爾偉塞山、伯蓋特山、卡茨?尼德爾山、魯伯特(太子港)、沃丁頓山、奧林匹斯山、胡德山、沙斯塔山、洛?家托斯、聖?巴巴拉。
東次四經8座山位於美國華盛頓、俄勒岡、加利福尼亞一帶,從北向南依序是雷尼爾山、胡德山、孤山、吉爾赫特山、克蘭山、馬霍蓋奈峰、三叉戟、凱匹托爾峰。
對於中國人早在4200年前就來到美洲進行資源考察的偉大創舉,默茨在《幾近退色的記錄》中文版第100頁寫道:「對於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低頭,頂禮膜拜。」
記得之前看見過一個思路,山海經裡面的各種人身、人面、魚身、食人等描述,是因為成書時間太早,先民們沒有那麼多可用形容詞,魚身或許是身上有鱗,但先民們不知道怎麼描述鱗片這一概念,故以魚身代指。人面或許是五官位置、樣貌和人面有某個地方相似。各種形狀形容詞可能是借代的手法。各種奇怪認為,如見則天下大旱,可能是剛好是乾旱動物出現兩件事重合,那個時候人類活動相對來說比較小,動物可以自由活在山林,不用到人類聚集地附近覓食,而乾旱逼迫動物外出到先民聚集地附近覓食、飲水,畢竟人類多聚在水源附近,乾旱是山林深處的動物出來飲水,故以為見則天下大旱。各種預兆、效果可能是先民們的揣測,就好像以前西方人認為番茄有毒(不確定番茄這這是不是謠言,僅僅比喻)
話說,如果現在讓我們形容大熊貓,但不能用目前的顏色、樣貌形容詞,僅僅使用山海經中出現的顏色、樣貌詞,形容出來是什麼樣子的?
重點:這不是我的原創觀點,之前無意中在網路看見,絕無抄襲之意,只是轉述原作者觀點讓更多人了解。(不懂怎麼描述,希望勿怪)裡面描寫的很多動物,在今天的非洲,美洲有相似的。
「三哼經」自古以來就是本令人細思極恐的書。其中最讓我吃驚的,是中原地區自古以來都是強敵環伺,而且這些鄰國的居民沒有一個是正常的。
結胸國
結匈國在其西南,其為人結匈。——《山海經·海外南經》
這個國家的人都長著雞胸,可能是整體遺傳病吧。
羽民國
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鳥東南,其為人長頰。——《山海經·海外南經》
好吧我只是想說我很喜歡玩萬智牌。
羽民國的人身上長著羽毛。
另有記載:
羽民國,民有翼,飛不遠,多鸞鳥,民食其卵。去九疑四萬三千里。——晉·張華《博物志》
我一直對羽民國的人身上有沒有翅膀存疑的。畢竟《山海經》中並沒有明確說明,只是說渾身長羽毛。但從《博物志》來看,是有翅膀的,只是飛不遠。而且歷朝歷代配插圖的人都很糾結這個國家的人身上是羽毛而不是毛。
讙頭國
讙頭國在其南,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一曰在畢方東。或曰讙朱國。——《山海經·海外南經》
人的臉,有鳥的嘴,有翅膀,而且我個人認為這個翅膀很可能是蝙蝠式的肉翼。
厭火國
厭火國在其國南,獸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東。——《山海經·海外南經》
整個國家通體黑色,嘴裡能噴火。
載國
臷國在其東,其為人黃,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國在三毛東。——《山海經·海外南經》
黃色皮膚,弓箭能力精湛。問題為什麼這本書的記載里要把「黃膚色」列出來說?難道作者……細思極恐。
貫胸國
貫匈國在其東,其為人匈有竅。一曰在臷國東。——《山海經·海外南經》
所謂貫胸,應該是種巫術儀式。或者說是種極為特殊的服飾。
交脛國
交脛國在其東,其為大交脛。一曰在穿匈東。——《山海經·海外南經》
嗯,先天畸形吧。在《山海經》中有很多畸形國家都能在現代遺傳病中找到原型,很有可能是近親婚配的結果。
不死民
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一曰在穿匈國東。——《山海經·海外南經》
黑色,長壽。我認為這很有可能是黑人。可能由於皮膚黑不顯老吧。
歧舌國
歧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山海經·海外南經》
這個國家的人舌頭分叉。蜥蜴人?
抑或是前幾年科幻圈很火的恐龍人?
是一種由爬行動物直接進化而來的智慧生物?
三首國
三首國在其東,其為人一身三首。——《山海經·海外南經》
這個我實在是編……啊不,解釋不出來了。可能是連體人吧。
周饒國
周饒國在東,其為人短小,冠帶。一曰周饒國在三首東。——《山海經·海外南經》
個頭矮小,穿戴整齊。可能是一個身材普遍比較矮小的族群。
長臂國
長臂國在其東,捕魚水中,兩手保操一魚。一曰在周饒東,捕魚海中。——《山海經·海外南經》
有長臂,能徒手捉魚。
三身國
三身國在夏後啟北,一首而三身。——《山海經·海外西經》
跟三首國正好反過來……
一臂國
一臂國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山海經·海外西經》
這個國家的人就像是比目魚一樣,只有正常的一般。要二者並起來才能行走。
《淮南子》中也有如下記載:
海外三十六國西南方亦有「一臂民」,即此一臂國。——《淮南子》
奇肱國
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山海經·海外西經》
這個國家的人除了令人驚嘆的一臂三眼的長相,更重要的是發展出了高科技武器。跟這個國家打起來估計會很苦手。
奇肱國,其民善機巧,以殺百禽,能為飛車從風遠行。——晉·張華《博物志》
刑天
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經·海外西經》
這個在知乎答案中最火了,答友統一指向了一種叫Blemmyas的生物。
丈夫國
丈夫國在維鳥北,其為人衣冠帶劍。——《山海經·海外西經》
一個酷似中原的衣冠整齊,還帶著劍的國家。
軒轅國
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山海經·海外西經》
伏羲女媧人蛇合一的形象是深入人心的。但是很少有聽說這種人獸合一的動物以國家為單位出現,除非是在埃及神話裡面。不過跟中國正好是反過來的——咱們是人面獸身,他們是獸面人身。
白民國
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山海經·海外西經》
背面的白皮膚的人,我認為很有可能是斯拉夫人種。
無啟國
無啟之國在長股東,為人無啟。——《山海經·海外北經》
傳說這個國家的人死後心臟不會腐爛,死後一百年再重新活過來。因而沒有子嗣。
聶耳國
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使兩文虎,為人兩手攝其耳。——《山海經·海外北經》
這個國家的人耳朵很大,能用兩隻手拿著。
君子國
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山海經·海外東經》
這個國家跟丈夫國很像啊。
黑齒國
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山海經·海外東經》
人黑,且牙齒是黑色的。推測是飲食的遠古,可能位於現今東南亞一帶。
玄股國
玄股之國在其北。其為人衣魚食,使兩鳥夾之。一曰在雨師妾北。——《山海經·海外東經》
大腿是黑色的民族。難道是因為體毛茂盛?也有說玄股國其實是音譯,即現在的朝鮮半島。
勞民國
勞民國在其北,其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為人面目手足盡黑。——《山海經·海外東經》
手和足都是黑的……想不出來。
梟陽國
梟陽國在北朐之西。其為人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手操管。——《山海經·海外東經》
梟陽是種比喻,指的是狒狒一類的動物。這種人一笑,嘴唇翻上去連眼睛都能遮住。哦,大猩猩?
氐人國
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山海經·海外東經》
傳說為炎帝的後代,一副美人魚的樣子。
每天與這樣一群神奇的國家當鄰居,何其快樂啊~
有鳥焉,其狀如雄雞而人面,名曰鳧徯,其鳴自叫也,見則有兵。(這種鳥一出現就會有戰事發生……)
我看的圖文版的山海經……被這種走心的插畫深深吸引。
---------------------------------2016.7.15-----------------------------------------------------------------------------------------------
只歪樓不上乾貨是不好的,所以翻著筆記來更新了,做了簡單歸類。
吃:
看到有回答說,看山海經就像看舌尖上的中國,贊同,但遠不止舌尖上的中國那麼簡單,山海經里的食物有神奇的用處。
高前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漿也,飲之者不心痛。
儵魚:食之可以已憂。
鬼草,服之不憂。
植楮草,治療抑鬱症,吃了果實不會夢魘。
栯木,服之不妒。
黃鳥:食之不妒。
嘉榮草,人吃了它就不怕雷霆。
服飛魚,不畏雷,可以御兵。(防止兵器的傷害)
牛傷草,服了它不會暈厥,還能抵禦兵器的傷害。
冉遺魚:食之使人不眯(夢魘),可以御兵。
耳鼠:食之可以御百毒。
焉酸草,可以用來療毒。
箴魚:食之無疫疾。
沙棠果,可以防水,不會被淹死。
帝休樹,開黃花,結黑果,吃了果實不會發怒。
蒙木,服之不惑。
食荀草,服之美人色。(膚色變得美麗)
榮草,食之已風。(治療中風,痛風)
有嘉果,食之不勞。
服黃棘,不能生育。
蓇蓉:食之無子。
朏朏,狀如狸而白尾有鬉,養之可以已憂。
灌灌,把羽毛佩戴在身上,人就不會迷惑。
峚山之玉,鬼神覬覦,君子將其佩戴在身上,可以抵禦不祥之氣。
獸:
犰狳,見人則眠:躺下裝死。
朱厭:一旦出現,天下就會有戰事。
欽原:像蜂一樣的鳥,螫鳥獸,鳥獸就會死亡,螫樹木,樹木就會枯死。
獂:狀如牛而三足。
狍鴞,食人。狀如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
駮: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食虎豹,可以御兵。
蜚: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駁:狀如白馬,鋸牙,食虎豹。
羅羅:狀如虎,青獸。
馬腹,狀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蠪侄,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窮奇(獸)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
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采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里。
梗:
1.天帝的女兒死在姑媱山,她名叫女屍,死後化為瑤草,服此草結出的果實會使人變得嫵媚而討人喜歡。(服之媚於人)
2.伏羲氏的母親華胥在雷澤之濱看到一個巨大的腳印,因好奇踩了上去,結果受孕生下了伏羲。
3.刑天與(黃)帝爭權,帝斷其首,葬之常羊山。刑天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4.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5.應龍殺了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天庭。五彩鳥,常常相對起舞,是帝俊在下界的朋友。
6.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屍。
7.南害渚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曰不廷胡余。
奢比屍,神,人面犬耳,獸身,珥兩青蛇。
8.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
青丘山,有獸,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9.君子國在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有薰華草,朝生夕死。
白民國,白身被發。有乘黃(獸),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不死民在交脛國的東面,其為人黑色,壽,不死。
10.雲山有桂竹,甚毒,傷人必死。其上多黃金,其下多嶀琈之玉。
然後腦洞來了。
在山海經的背景下,你吃了牛傷草,不會暈厥,還能抵禦兵器的傷害。吃了耳鼠和焉酸草,可以御百毒。把傳說中可以抵禦不祥之氣的峚山玉佩戴在身上。騎著能御兵的駮或者能日行千里的騶吾,在兵器上沾上傷人必死的雲山桂竹汁。
然後,裝備這麼好,你依然打不過交脛國的東面的不死民,因為不死民的設定是:不死orz.
不死民,其為人黑色,壽,不死。
圖文版的舌尖上的中國
裡面記載了一種異獸,人舌能言,名叫鸚鵡
個人開一個答覆,以作為對 @樂泉答主的回復和補充。
由於第一次在知乎上回復,所以有什麼做得不對的請見諒。
我個人理解的遷徙應該是,本土有部落,然後融合外來部落,同時派遣部落出去探索。遷徙本就是有來有往。外來部落告訴你,我來的途中遇到了什麼什麼,然後探索的部落又去證實並且記錄這一切。同時,大部落本身也在探索未知,以應對未來可能的緊急情況。比如這裡物產不夠了?那我們要遷徙到物產豐富的地方?
而部落遷徙的話,記載的必然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吃什麼,喝什麼,自然也就是重點,也就是為什麼山海經里記載了那麼多動植物是否可食用的緣故。
再一個,山海經的描述問題。山海經中對於地理情況的描寫都比較逼真詳實。為什麼?個人以為,這種東西就是實打實的描寫,所以不存在什麼特別的虛構。而為什麼山海經中又有那麼多奇怪的生物和傳說?
個人覺得從幾個方面說明,第一,語言文字上的匱乏。中國的文字也是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才能像現在一樣描述清晰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同時還在不斷新增詞語來描述新的事物。文字是否能完全表達一個人所想表現的一切?恐怕未必。更何況那個年代的文字更是如此。
拿山海經中很多鳥獸的叫聲都是嬰兒叫來說吧。怎麼才算是嬰兒叫?「哇啊~哇啊~哇啊~」「嚶嚶嚶」「嗚嗚嗚」「啊哈~啊哈~啊哈~」是不是都可以說是嬰兒叫?可,這發出的聲音卻完全不同啊。那在古人看來,如何區分?好吧,那隻能都是「如嬰兒叫」。
而古人因為語言文字上的匱乏,無法清晰表達所見所想,而又需要表達的時候怎麼辦?
借用另外一個答主 @我不是石頭 的圖文很充分的說明了問題。
以下
——————————————
比如,某網友描述,見了一隻動物,長了雞的身體,孫悟空的腦袋。
能猜到這是什麼嗎?
紅腹錦雞
——————————————
這是什麼?當你不知道這是什麼,又無法清晰描述它的時候。你的回答很可能也是如此,光憑這個描述,如果沒有圖,外人會怎樣擴展你的腦洞!?會不會根據這個描述,它又變成了一個傳說中的生物?
再接著說傳說,個人以為,在上古之民眼中,傳說就是現實。而在後人眼中,傳說是歪曲了的現實。
再次借用兩圖。
古人眼裡,這就是麒麟,或許是因為它跑得快,奔跑之中帶起塵土飛揚,於是古人認為它奔跑時自帶祥雲?
於是它就是古人眼裡的麒麟,成為了後世傳說中的神獸。可你如果有機會成為古人,以古人的視角去看待它,你會說,哦,長頸鹿啊。不過那時候可沒長頸鹿這個詞兒,笑~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假設。
再一個,我認為傳說不僅和時間有關,還和遷徙有關,回到最上面的話題,古人的遷徙,不是單向的,而是多向的。
——————————————————
假設我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帶領部落成員遷徙,在路途中,會遭遇其他部落,這是必然。我可能會去和他們接觸,並且交流,也可能不會。
先說不交流的情況,如果遭遇其他部落不交流,我也會去試圖觀察他們的行為,並且記錄下來。(當時這些部落都還很原始,所以有可能披著獸皮?獸頭?那麼我可能會誤認為他們非人。也有可能把非人的種群誤認為是人類,比如企鵝種群。
「山海經 海外南經 讙頭國在其南,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一曰在畢方東。或曰讙朱國。
山海經 大荒南經 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頭。鯀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頭。驩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維宜芑苣,穋楊是食。有驩頭之國。」 @NickBackNow)
而碰到可以接觸交流的部落呢?
我在觀察後認為,這個部落是友好善良的,我會嘗試和他們進行交流。互通有無,交流各自的見聞。
可交流大概也不是那麼順暢的。雙方可能語言文字完全不同,在描述的途中,就會產生各種歧義。當然,你也可以說用圖畫表達,可同樣會產生歧義。
對於他們不了解的事物,他們只能理解為「神奇」。或者嘗試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理解。
這段交流得來的經驗,也許在當時就成為了神話傳說也不一定。更何況後人再加以腦洞後的幻想。
在交流過後,我可能會帶領我的部落繼續遷徙,當然,部落里也可能會有人就此留下,融合進當地部落中。
當我遷徙了一圈之後,發現最好的地方也許就是之前的部落,然後我迴轉,融入這個部落。
而在人口,氣候,食物,等等各種環境,情況變化如此快的時代,我的遷徙必然不是個例。
很可能一場瘟疫?一場大雪?一陣獸襲?等等各種可能就讓我必須遷徙。
大量的部落遷徙,大量的人員交替變更,交流。
而華夏,作為一個穩定的融合性較強的大集體,接收來自各方的情報,再去探索,記錄。匯聚成山海經,山海經作為世界地圖也就並非不可能了。
————————————————————
發展到後來,部落就不僅僅是部落了,而是城鎮,城鎮需要什麼?圍牆?圍牆帶來什麼?安全。安全意味著什麼?安穩,不需要四處去流浪,尋找穩定的居住地。這又意味著什麼?各大文明之間的溝通和來往的減少。大家更在意的是在這個地方的生活,這個地方周圍的一切。
城鎮集合為州府,州府集合為國家。各個大文明陷於大文明內小文明的互相融合吞併,無暇顧及其他。
然後大量的時間過去。那些真實的一切,限於眼界,還有與外界溝通的匱乏。這一切成為傳說,成為不可描述。
以上是個人的理解和猜想,希望能得到更多補充。
至於回歸正題細思恐極,我也很想說答主「樂泉」所說的那句,自古以來。
順便來句題外話,地球從來是一家,圍牆給予了安全,也限制了視界。 ——————————————————————
還有一個思考點,古人也未必全部被遮住了視野。
好比鄒衍的大九州論點。以下取自百度百科。
赤縣、神州為天下九大洲之一,神州之下又分九州,即九州中國。
「大九州」學說最早出現在戰國齊人騶衍(一作鄒衍)言論中,謂「中國名 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以借指中原或中國。
天下九州?然而我們都知道,世界是七大洲。
那上古之民的遷徙路上是否又走過了遺失的兩大洲?
大西洲,姆大陸?它們是否也在山海經中?以至於山海經中還有部分地圖和生物完全無法對照上?
嘛,這個純粹胡亂猜想就是。
(這裡申明一下,天下九州是說大九州,鄒衍的理論,但是其他八大州的名字並沒有記載,只有說中國是赤縣神州。而神州又分九州,我們所熟知的九州即是神州九州。也是鄒衍理論中所說的小九州。)
補
最近看了一些資料,更是感覺如此。感覺和服裝都有很大關係。
在古代,人們常用獸皮,獸頭等等作為服裝,裝飾使用。在美洲有著明確記載,具體的部落不記得了,就是有部落,說他們的祖先是狼頭人身,而女人則是雞頭人身,子女長在自己的背上。
具體調查之後發現,其實結果是,這個部落里的男人的習俗是用獵殺的狼頭作為帽子,裝飾在自己頭上,象徵自己的勇敢。而女人,則是用禽類的羽毛裝飾在自己的頭上,以彰顯自己的美麗。至於為什麼說子女是長在背上的呢?其實就是現在所謂的育嬰袋,忙起來的時候,拿個布袋子把孩子放在裡面,背在身後,這樣就騰出雙手來勞作了。
可在傳說里,他們就成了狼頭人身,雞頭人身的動物。
一輩一輩的傳說,傳說的源頭到底是什麼樣的誰又知道呢?
我們不否認古人記載上的誇張,就是現在的文章一樣也是有誇張手法的。
然而山海經幾乎沒有被修改過什麼,而且通篇簡潔明了,正是傳說的開始。我認為這就是先民所聞所見,只是限於能力,無法清晰的和後人表達清楚罷了。而後人過度理解,兩極分化,要麼真的以為上古時期就有那些事物,要麼開始就認定他們就是胡掰,那怎麼能解讀得了?起碼能做到認真對待,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也好啊。
《山海經》本身就是細思極恐的細節。許多人寧可相信有上帝有外星人有遠古先進文明,就是不願意相信人類自身為了生存不顧一切的力量!
以下是我通過《山海經》進行的猜想:
大冰川期時地球只有冬春(冷暖)兩季,大量水被冰封在兩極和高山山頂,海平面極低,所有大陸幾乎都是相連的,可以徒步達到。但因為寒冷此時人類只能生活在靠近赤道靠近海洋(海水的保溫能力還是很不錯的)的地區,但看赤道附近,只有非洲中部沿海東南亞沿海地區適合生存,最強的人群佔據了這裡,剩下的就只能往其他還算暖和的地方遷徙了,但一旦到了冬天火種沒妥善保管就可能導致大量部落凍死(尼安德特人無奈),但總有人不甘心,發明了鑽木取火,熬過了一個個冬天,舉著火把向世界所有的地區前進,是他們閑得蛋疼嗎?不是,還不是為了在嚴寒中尋找一片溫暖的適合生存的土地?這就是燧人氏時期,人類恰恰是因為寒冷才被迫開啟了智慧。這個時期非常漫長,人類的腳步真的走遍了全世界,當時所有的大陸全是連在一起的,徒步就能走到,甚至走到了南極,因為南極環境並不比青藏高原環境壞多少。
大冰川期結束,氣候轉暖,地球開始四季分明,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逐漸淹沒平原森林地區,而高處上植物開始茂盛,人類被迫往高處遷徙,高處的果實不比赤道平原植物果實好採摘而且果實生長開始具有季節性,再不能像以前那樣餓了就出去摘果子打獵,吃飽了就躺在樹下彈雞雞。同一部落內食物必須要合理分配和貯存,不同部落可能因為一隻羊打得不可開交也可能因為要對付野獸而結盟,要記錄貯存、記錄時令、記錄交流,文字雛形(伏羲八卦)出現。這就是伏羲時期。
隨著氣候變化,海平面繼續上升,原來的平原森林消失,許多被子植物滅絕,食物匱乏更加嚴重,飢餓開啟了人類對食物的瘋狂追求,人類不僅僅吃果實吃肉,還開始吃草了,這就發現了不同植物的妙用,甚至發現了植物繁殖奧妙,由此開始了人類的自主糧食生產。糧食的自主生產,開啟了人類農業化時代,大量的工具產生,如陶,石器,木器等。這就是神農時期。
得益於神農時期農業化大生產,糧食有了大量剩餘,各種副產業(如商業、木工、絲綢、冶金等)也開始發展,有了產業人類開始出現組織化和等級分化。小冰川期不期而至,發生了驟寒,導致某些部落糧食突然不足,不得不向其他部落求援或乾脆發動戰爭,人類的組織化程度繼續加深,不同部落之間或結盟或戰爭,歸根結底是為了獲取更好的地方生產更豐富的食物以求得生存。在這麼一個各產業開始興起,各部落文化大交流時期,文字終於形成。這就是黃帝時期。
驟寒之後就是驟暖,驟暖的結果就是浩浩蕩蕩的大洪水,直接摧毀了原有的生存基礎,人類被迫往高山上遷徙,不同部落不得不團結合作,小部落屈服於最大部落的領導,只為能分得一口糧食,待到洪水減弱消退,就得儘快治理洪水,劃分地域,恢復生產,否則人都擠在山上遲早都得餓死。於是就有了禹定九州,實際上就是給擠在山上的各部落分地方,讓他們儘快恢復生產養活自己!為什麼殺掉防風氏?估計就是防風氏看上了好地方,不服從分配,被殺掉以儆效尤。分配什麼地方,那可是按治水的功勞來分配的,但治水傳說中似乎沒有防風氏的參與,防風氏應該是治水之後想摘桃子,結果被殺掉。分封制開始,國家雛形出現。這就是堯舜禹時期。
把地球氣候變化和人類的生存抗爭結合起來看,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並沒有神明,一切的一切都是人類被迫的現實選擇。什麼神選之子,上帝造人,普羅米修斯盜火等等,全是宗教神話!什麼外星人,遠古先進文明等等,都是無稽之談!只有《山海經》能讓我們一窺早至燧人氏領著部落冒著嚴寒舉著火把滿世界為部落尋找溫暖安棲之地,晚至大禹聯合眾部落奮力抗擊洪水保存部落並及時展開災後自救恢復生產這樣壯闊的早期人類生存圖景。《山海經》就是一部人類發現世界的史詩!它的主角不是神也不是半神,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類先祖!
這就是我讀出的細節。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這是對人類發展史最準確的描述。
————————————
對神的理解,《道德經》說的很明白很現實: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只是萬物中普普通通的一種。在生存延續上,所有生命的潛力是難以想像的。每時每刻的物種演化,本身就是生命最智慧的選擇。
人不到臨死是不知道自己有何種潛力。我們很多人總以為現代人類的智慧比原始社會人類智慧高,其實不然,知識跟智慧是兩回事。人類百萬年曆史幾度大冰期幾度間冰期,在冰期最盛的時候,洪水泛濫的時候,生存極度困難,為了生存那時候的人類爆發出何等智慧根本無法想像,如果把現代人扔到那些時候,說不定幾天都過不下去,可是他們偏偏熬過來了。論知識豐富程度,我們可能比燧人氏、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等強很多,但論生存智慧,我們有什麼可驕傲的?
真正在乎人的只有人自己。就算真有神,在神眼裡,人跟其他動物有什麼區別?人類能躲過數次大冰川發展到今天,靠的是神嗎?呵,君不見消失的人種多了去了,像尼安德特人好歹留下了化石,沒留下化石的人種更多,我們智人能存續下來靠得終究只有自己。就我看來今天這次間冰期不過是人類在為躲過下次大冰期積蓄力量而已,我們每個人也許不知不覺只為自己活著,可是我相信對整個人類整體來說,這個整體覺察到了未來的危險所以才拚命研究核聚變拚命研究星際旅行。每次看工業革命史,我都會深深懷疑到底未來有什麼危險逼迫著人類釋放出科技這種力量來求得生存。人類其實很可憐,什麼大冰期,什麼小行星撞擊就是一道道生物篩選器,是一次次劫難,躲過去就繼續苟活,躲不過去就此滅絕,身死道消。
為什麼要懂歷史?因為知道自己如何來的,才懂的將要去向何方!迷信神的,終究回到神那裡。相信自己的,才會為自己為後代打開一片天。《山海經》中的世界不就是我們人類先祖為自己為子孫後代打開的一片天嗎?而現在的我們又會為後代打開怎樣的一片天?《銀河經》?躲過下次大冰期再說吧。
————————————提供相關網址:
有哪些天文現象影響人類社會的案例? - 歷史 - 知乎
如果海平面下降 500 米,地圖會變成什麼樣?
http://www.sninfo.gov.cn:8083/initSnCommonThreePageList.do?method=initSnCommonThreePageListcolumnId=758articleId=92994uType=navigatePic=kjyw
開腦洞的一個回答,已過百贊,深感惶恐。
感謝各位批評指正。
加更一段:
刑天與夏耕屍。
刑天,即形天,因陶淵明而為世人熟識。
《山海經 海外西經》:「 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於是,刑天被封以戰神之名,為後世所敬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沒人知道他的結局。
繼續讀《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云:
」有人無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屍。故成湯伐夏桀於章山,克之,斬耕厥前。耕既立,無首,走厥咎,乃降於巫山。「
很熟悉的感覺,因為夏耕之屍也是無首、操盾和武器。
刑天與黃帝斗,夏耕與成湯斗。斷首能以怨氣存活,武器與盾並持,應是刑天一脈的特質。
故而夏耕乃是刑天一脈的成員,抑或刑天后代。
只不過,在黃帝時代,刑天以特質存活繼續戰鬥,猛志固常在,乃一路戰神。千年之後,在夏商之戰中,他的後代夏耕卻以特質存活逃跑巫山,苟全性命,一路逃兵。千年以來,這一脈人發生了什麼,不得而知,血性與斗魂被磨滅、消失殆盡。
刑天成就了刑天,夏耕襯託了成湯。
思來想去,不禁黯然。
====================================================================
以下為原答案:
夸父之死與黃帝的為君之道。
從小我們都知道,夸父逐日,半路渴死。《山海經 海外北經》亦有描述: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但如果繼續讀《山海經》,《大荒北經》里卻說夸父是被應龍所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鄉。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那麼,夸父是渴死還是被應龍殺死?也許,夸父逐日也是黃帝戰蚩尤的一場戰役吧。
另作為黃帝蚩尤戰爭的功臣,應龍和女魃卻未得善終,應龍無法回天,只能去南方,為南方帶來多雨季節。女魃因帶來乾旱時常到處流亡,而所達之處當地人都驅逐她。
較之朱元璋殺功臣、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黃帝這一手段更陰損。功臣死、權利失,卻依舊計入史書,流芳百世,為後人景仰,歌功頌德,惹人同情。而黃帝,對應龍和女魃的功勞隻字不提,甚至對於他們的處境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令其自生自滅。
於是,世人只知黃帝勝蚩尤,卻不知應龍殺蚩尤、殺夸父,女魃破風伯雨師。
但凡對《山海經》有所耳聞的人,一定都會對書中所記載的那許多的珍禽怪獸的來歷感到奇怪,無論是混沌無面目的帝江,還是其音如謠的鹿蜀,抑或是人面四目的顒,怎麼看都不像是人間所能有的生物,可是它們在書中的描述卻是那樣的言之鑿鑿。
如果它們是真實存在的,那為什麼我們現在卻一樣都找不著了?如果它們全是古人虛構的,那古人的想像力未免也太發達了點,而且,在經濟、文化還極不發達的先秦時代,有誰會為了記錄一些不存在的事物而如此大費筆墨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書中所記載的這些動物確實曾經真實存在過,但在很久以前就全都消亡了,最初它們是由人們在口頭傳播,後來才被寫入《山海經》內編綴成書,在漫長的傳播過程中,其內容可能會有些誇張和變形,但大致是不會變的。那麼,這些奇異的動物究竟是如何出現,又如何消亡的呢?要弄清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共工。
在山海經里,對共工沒有正面記載,只能從兩條與他相關的記載里來分析他的出身——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音妖),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
在這條記載里可以看出,共工乃是大名鼎鼎的炎帝之後,天生就帶有神族血統。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
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
這條記載里是說,共工有一個叫做相柳氏的臣子,他有九個腦袋,餓了的時候就一起開動啃九座山吃,所過之處大地便會塌陷成溪流沼澤,最後大禹將他殺死。
手下的一個臣子都已經如此強悍,作為相柳老大的共工那恐怕就得是魔王級別的了,而在另一條記載里,和共工同時出現的,還有一個熟悉的地名——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禹攻共工國山。
所謂不周負子,很可能就是不周山的一個別稱,而提到不周山,最有名的傳說,莫過於共工怒觸不周山,史記里記載道【(共工)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絕。】而在這條記載後面,緊接著就是一條【有禹,攻,共工,國山(逗號為斷句方便)】大禹好好的為什麼要去攻打共工?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那傢伙因為生氣拿腦袋去撞不周山,結果把天柱都給弄折了!!!原文前邊有【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都被撞成兩半了啊喂!!!
共工這麼乾的直接後果就是【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問題是由於天塌了一個大窟窿,各種輻射性極強的宇宙射線可以長驅直入照射到大地上,直接導致了各種生物的變異。在以前,地球自帶的大氣層可以將有害射線吸收掉大部分,不會對生物產生什麼影響,可現在天都塌了,哪還有什麼大氣層啊!!!結果就導致了可憐的動物們在有害射線的輻射下紛紛變異,這個長出了六條腿,那個長出了三隻眼,千奇百怪,光怪陸離……而且因為當時的特大洪水淹沒了大部分的平地,所有動物只能往地勢高的山上遷徙,所以在《山海經》里才會幾乎每座山上都至少會有一種神獸,沒辦法,因為山下全是水啊!
而在另一邊,做為華夏創世神的女媧很早以前就已經隱退了,比如《山海經·大荒西經》就記載:「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可見女媧和盤古很類似,在完成造人任務之後自身也就化為了為數眾多的神靈,天天就躺在道路中間,優哉游哉。但在共工怒觸不周山以後,女媧不得不又重新聚攏起自己的魂靈,再度出山,否則自己辛辛苦苦捏出來的那些小人用不了多久就得讓洪水全都給禍禍完了。
這之後,就是婦孺皆知的女媧鍊石補天的故事,而在人間,大禹王也在拼盡全力地治水。終於,天總算補好了,並用巨鰲的腳重做了支撐天的柱子,累得半死的女媧為了不讓那些倒霉神哪天再把天柱給撞折了,乾脆沒收了人間所有三皇五帝的後代這些半神族的神力,把他們降格為人,並同時對原有的天神地祇嚴加約束,禁止他們再染指人類的事物;另一方面,大禹王因為治水有功,天下人望所歸,順理成章地接受了舜的禪位,並在不久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夏。自此以後,轟轟烈烈的神話時代結束,燦爛的華夏文明登上了歷史舞台。
而那些原本就是因為變異才產生的珍禽異獸,在變異源消失以後,因為自身基因上的缺陷,再加上人類的捕殺,日漸消亡,商周之繼的封神大戰,各路神仙對坐騎的苛刻要求更是對變異神獸的生存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周敬王三十九年,最後一隻異獸麒麟被人類獵獲,當孔老夫子得知這件事後,慨然嘆道:「孰為來哉!孰為來哉!」何必要出現呢?何必要出現呢?
後來的歷史上,雖然也還一直流傳著關於珍禽異獸的傳說,但那些,恐怕都不過是孤獨的人們對乏味生活的臆想罷了。《山海經》,精怪靈禽甚多,其中可食者大半。
--------割----------------------------
第一卷 南山經
南山一經
這一部記載的珍奇食物(誤)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和福建一帶。此部中可食者最繁,可見今天兩廣一代人民喜歡食用珍奇應該也是一脈相承吧,科科。重要的是,這一部中的異獸奇草吃了功效非常多,居家旅行,延年益壽的必備補品。
1.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
山中有一種草,形狀像韭菜卻開著青色的花朵,名稱是祝余,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飢餓。咦?食之不飢什麼鬼,好像一句廢話喔。感覺就是野生韭菜吧,嗯。
葷食類:2.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山中還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但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名稱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飛快。感覺耳朵會是比較好吃的部分吧。
3. 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復生。食之無腫疾。
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並且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名稱是鯥,冬天蟄伏而夏天復甦,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癰腫疾病。這個我覺得可以試一試。
4.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長著像人一樣的長頭髮,名稱是類,一身具有雄雌兩種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會使人不產生妒忌心。
5. 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無卧。
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雞卻長著三個腦袋、六隻眼睛、六隻腳、三隻翅膀,名稱是尚付,吃了它的肉就會使人不感到瞌睡。deadline前來一發,熬夜黨福音。
6.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與嬰兒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九尾和人一直都是和諧互吃的關係啊,鼓掌。如果是這隻的估計會消化不良 ≧﹏≦
但素,這重食物生長的山呢,叫青丘山。是不是想到了些旖旎的畫面,嘿嘿,比如醬紫的
吃掉太可惜了嘛 ?(? ???ω??? ?)?.
7. 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這個赤鱬,形狀像普通的魚卻有一副人的面孔,發出的聲音如同鴛鴦鳥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瘡。醬紫的。。。
好了,我寧願生疥瘡。南次二經
這個次部主要是湖南到江浙一帶,好吃的不多,食人的倒是有些。。。(? ??_??)?
1. 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這個野獸,形狀像老虎卻長著牛的尾巴,發出的叫聲如同狗叫,名稱是彘,是能吃人的。
2. 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有一種野獸,名稱是蠱雕,形狀像普通的雕鷹卻頭上長角,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我一直很怕嬰兒叫,見到他估計會嚇尿。。。(′°????????ω°????????`)
南次三經
這個次部補充了南山一經,還是兩廣一帶,所以能吃的有多了起來~喵。
1. 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水中有一種虎蛟,形狀像普通魚的身子卻拖著一條蛇的尾巴,腦袋如同鴛鴦鳥的頭,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癰腫疾病,還可以治癒痔瘡。
2. 有木焉,其狀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飢,可以釋勞,其名曰白?,可以血玉。
山中有一種樹木,形狀像一般的構樹卻是紅色的紋理,枝幹流出的汁液似漆,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飢餓,還可以解除憂愁,名稱是白咼,可以用它把玉石染得鮮紅。
圖片Bing,缺圖慢補。稍後再看看西山北山東山中山海外大荒有什麼好吃的!(??ω?)??
創建於 2016-05-2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我個人認為《山海經》應該是一本古代的地理考察報告。而且中國古人的確可能已經到達了美洲、非洲等地考察,不然不會有這麼多的巧合,正好符合美洲、非洲等地的山脈及物產特點。具體的考證工作很多回答里都有,我就不重複了。我就說下古人到達美洲非洲的可能性及可能的方法。
很多人認為古人不可能走到那麼遠的地方,認為以當時的條件,一個人不可能走那麼遠。事實上這麼想的人犯了一個錯誤,這本《山海經》不可能是一個人寫出來的,而是集體勞動和創作的結果,因此《山海經》是沒有作者的。
下面我腦洞大開,推導一下《山海經》的製作過程。
首先,在古代,人類是以原始部落的形態生活的,後來在部落的相互討伐中,強大的部落征服了其他小的部落,小部落就聽命於大部落。大部落就對小部落有命令和統治權。
當部落統一起來後,就在首領的分配下,各個部落會有一定的分工。專門去從事某一些重大的事情。因為在當時的水平條件下,個人壽命短,勞動力有限,因此個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以一個部落或一個家族的形態去一直做一件事,就往往達到驚人的效果。
大家會說,一個部落或家族一直專註干一件事情這個觀點,你這樣想只是猜測,不,我這不是猜測,是有實例的。
例一:
《黃帝內經 天元大紀論》 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臣斯十世,此之謂也。
這段講的是黃帝向鬼臾區請教五運六氣的問題,五運六氣是古代人民總結的一套天地氣候變化與疾病關係的預測理論。文中鬼臾區講:「臣斯十世,此之謂也」。指的是他們這個家族研究這個問題到他這已經有十代人了,按照古代人均40-50歲左右,家傳絕學一般挑選天資聰穎之人繼承,算從十多歲成年開始繼承,一般一世在30年左右,他們家族研究五運六氣已經達到了300年的時間跨度,所以才總結出這套五運六氣理論,這麼長的研究時間在如今都是令人驚嘆的(比美國歷史都長)。
這反映了古代的確是以家族或部落來專門研究一個問題或一件事,並作為家傳絕學的。
例二:
《淮南子.修務訓》:「神農乃始教民,嘗百草之滋味,當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醫方興焉」。
《史記補。三皇本紀》:「神農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大家都有聽過,但這裡的神農不是一個人(如果一個人早被毒死了),而是神農氏這個部落,神農部落是以整個部落的力量去研究各種草藥的治病療效和毒性(多少人成了小白鼠啊),才總結出《神農本草經》上各種藥草的藥性,試驗各種醫療方法,最終總結形成中醫理論。
因此,在古代,很多重大問題,往往是通過一個部落和家族的力量去解決的。
再回過來看《山海經》的形成過程。玩過《文明》的玩家都知道,在遊戲早期,地圖都看不到時,是要派人出去探路的。當年的部落首領也遇到這個問題,他需要人去了解周圍世界的地理情況。那派幾個人去能走多遠呢?走不了多遠可能就被怪獸吃掉了。但如果是以一個小部落或幾個家族的模式出去探路呢?不就可以一邊探路考察地理,一邊繁衍生息嗎?游牧民不就是逐草而居嗎?
因此,可以想像,當時的大部落首領,指派幾個擅長打獵的小部落家族,讓他們承擔往各個方向去的地理考察任務,通過一邊遷徙,一邊考察,一邊記載,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去到達盡量遠的地方考察。最後一直走到不能走的地方了,才最終往回走,將考察報告匯總成山海經。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山海經》中,很多動物,都有食之如何如何的記載。為何?這不廢話么,當然一路走一路吃啊,一個部落這麼多人,指著這些食物填飽肚子,繁衍生息呢。
而且我們在《山海經》中看到了「食之多子」的記載,可以想像,當年的古人發現吃了這個動物後,部落里的人都性趣盎然,慾火焚身,然後……(畫面太污不敢想像)……然後生了很多娃,古人說,好啊,這個必須得記下來。
有人會說,非洲、美洲都有大洋阻隔,古人如何過去?
事實上,在遠古時期,是有寒冷期和暖期之分的,在寒冷期地球的海平面較低,各大陸之間可能有大陸架的陸地相連。
在冰後期一萬年內,萊斯托(O.Leistol)分為四個寒冷期,三個暖期。第一寒冷期距今8000~9000年;第二寒冷期距今5000~1500年;第三寒冷期,在公元前1000~100年;第四寒冷期在公元1550~1900年;暖期在寒冷期之間。拉姆(H.H.Lamb)、竺可楨都做了該時期的研究。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在距今8000-9000年間是寒冷期(公元前6000-7000年),而在距今5000-8000年間是暖期(公元前3000-6000年),在這個暖期海平面應該有劇烈上升,因此世界各地爆發大洪水,因此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地都有遠古大洪水的傳說的原因。大禹正好在公元前2000-3000年間,因此大禹治水你懂的。
因此中國古人應該是通過暖期當時還裸露在水面以上的大陸架陸地到達美洲和非洲等地去考察過的。 這個觀點是有部分科考證據的。
白令陸塊
Beringia一名,有人譯作白令地峽或陸橋,但似更可譯成白令陸塊。據《加拿大百科全書》(1988)介紹,它其實是遠古時代一塊將亞、美兩洲連成一體的面積十分可觀的陸地;其東南迄阿拉斯加半島的南端,東北至馬更些河河口,西北起自西伯利亞的科累馬河口,西南及今日俄國東北海岸的納瓦林角一帶,這一陸塊的南北寬度即達1300多公里。
白令陸塊存在的年代,眾說不一。但對陸塊出現的原因,一般是這樣解釋的:第四紀時,由於太陽光度減小、輻射能量降低等天文原因,地球上氣溫驟降,因而使北半球進入冰川期;現今西伯利亞北部、北美洲的格陵蘭、加拿大直到美國的紐約等地,都為厚達數百米的冰層所覆蓋;大陸冰川吸收大量水分,使當時海洋的水面降低130米,於是乎相當寬的大陸架露出水面,本來就水淺的白令海峽變成了一塊陸地。經過數千年,當最後一次冰川期結束後,地球氣溫又變暖,上述地區冰層消融,北太平洋海面又回升,亞、美兩大洲之間才又恢復現今寬僅數十公里的白令海峽。大陸架在冰川時期是古人類遷徙的橋樑,這在我國黃海、渤海沿岸發現不少考古證據。據說當時在落基山東麓和哈得遜灣西岸各有一條未為冰川覆蓋的通道,古代亞洲獵民便沿這兩條通道獵獸採食,深入到美洲腹地的。
那麼在美洲有沒有什麼證據支持有亞洲人到訪的證據呢?有的,最好的證據就是古印第安人。
對美洲大陸的土著居民,幾百年來人們將錯就錯,沿用哥倫布叫法,籠統地稱為Indians(印第安人)。他們屬於蒙古人種(Mongoloids),即黃種人③,在人類學上列為亞美利加支系。由於迄今為止,在美洲大陸從未發現過類人猿、猿人甚至早期智人的化石或遺址,最古人類遺址僅屬於舊石器、新石器時代,加以對這些早期印第安人的遺骸、獵物骨架及製造的簡陋石器進行測定和分析,考古界才科學地斷定印第安人源自亞洲東北部。西方學者從人體生理學角度,還發現印第安人的牙齒構造與西伯利亞一些民族相同,耳垢乾燥有別於白人,把印第安嬰兒的臀部青記稱作「蒙古斑」,並認定印第安人與北亞居民在血型、細胞酶、蛋白質成分上的差別僅是由於地理隔絕後經過萬餘年的演變才形成的。
上面兩段的資料來源:關於美洲印第安人起源的幾個問題
有國內外學者進一步提出了殷人東渡美洲論:殷人東渡美洲論。有意思的是,中國人(商代,公元前11世紀)最先到達美洲之說,卻不是由中國人首先提出的,而是兩百多年前(1761年),一位法國漢學家德·歧尼在他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國人沿美洲海岸航行及居住亞洲極東部的幾個民族的研究》中最早提出的。近年美國俄克拉荷馬中央州立大學教授許輝的《奧爾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國學者王大有等的《圖說美洲圖騰》進一步闡明殷人東渡美洲論的根據。
1、殷商是中國的青銅時代,墨西哥也出土青銅人頭像,相貌和華夏人相似。
2、奧爾梅克的玉圭刻著和甲骨文類似的圖形,王大有、許輝還根據甲骨文將一些奧爾梅克圖形解讀。
3、奧爾梅克人跟中國人一樣喜愛玉器。
4、奧爾梅克人的玉器上的虎頭圖案和商朝玉器上的虎頭圖案,驚人地相像。
還有很多資料大家可以進一步搜索。
我個人認為,中國古人到達美洲的時間要早於殷朝,殷人東渡是後期的一次大規模逃亡式的遷徙而已,也正是有前人探路留下的地理資料,所以才有集體的有方向的逃亡式遷徙。可以想像,在很遠古的時候,在探索的過程中,部分探路的部落中,可能有一部分人回到了中國,而有部分人留在了美洲繁衍生息,成為了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
因此我的結論是:經過以上理由推測,《山海經》的確是一本遠古的地理考察報告,是中國原始部落通過以多個小部落或家族的方式,通過很長時間的邊考察邊繁衍生息邊記錄,一路走一路吃,耗時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最終總結出來的地理志。
好了,歡迎大家拍磚。
對了,回答下為何細思極恐,在遠古的時候,中國古代的首領就有如此高的遠見和智慧,這還不恐怖嗎?中國古人簡直就是BUG啊!一本《黃帝內經》揭示的針灸,到如今科學如此發達都還沒研究出來針灸治病機理,一本《山海經》,在遠古就已經考察過這麼遠的大陸,這他么還不恐怖嗎?中國古人簡直聰明的可怕啊!!!!!
再加一個其他答案中說過的細思極恐的事,那就是四個字:「自古以來」。呵呵呵,想像的空間好大。
推薦閱讀:
※如何通俗且邏輯清晰地描述古希臘奧林匹斯神話體系?
※請問在各國神話中有沒有哪個海神是以太平洋為管理區域的?
※道教中天庭居於星空之上還是之下?
※龍吃什麼?
※有哪些神話中的不可思議生物,最後被發現是真實存在的物種?
TAG:文學 | 傳說 | 神話 | 山海經書籍 | X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