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哪些書值得我們去讀?
喜歡紙質書,19歲,不喜心靈雞湯,網文。現在在高中到大學之間的暑期。求推薦書目
更新:
介於很多人評論和私信我美麗閱讀下載不了,對於這個問題,已經找到了方法解決。
http://yuedu.io/invite。這是一個通用識別跳轉鏈接,iOS和Android的用戶可以跳轉到相應的商店的美麗閱讀app頁面,解決搜不到的問題。
-------------------------------------
謝邀。由於我看的書相對比較雜,我會把我讀過的、認為比較經典的書進行分類。這樣大家看起來也會比較舒服。
【多圖、長文,看完需要20-30min。最好用wifi看,土豪自動忽略。】
說明:下面的每一本書我都從頭到尾讀過,而不是隨便地複製粘貼豆瓣的書單和評論。引用豆瓣的截圖僅僅是為了讓大家能更好地去看到這本書的外形。
國外文學
1、殺死一隻知更鳥
推薦理由:
《殺死一隻知更鳥》獲得1961年普利策獎,而由其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則獲得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
畢加索在小的時候能把牛畫的栩栩如生,而經過幾十年的藝術沉澱後轉型成抽象派,寥寥幾筆就能把牛的靈魂和精髓定格在紙上。哈珀的文字也是,平淡直白得如同白開水,但是字字珠璣力拔千斤。她能把小女主人公(抱歉我很久之前看的已經忘了他們的名字了)和黑人保姆的拌嘴寫得令人忍俊不禁,小主人公和弟弟捉弄怪人時的場景讓我們又好笑又無奈,而最後怪人救了熊孩子以後的描寫讓我們感動又深思。
這本書里存在著反對種族歧視、反對性別歧視、反對殘疾歧視的觀點。而這些高深的政治學觀點都是通過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女孩兒的角度進行描寫的,也就是說,哈珀把政治敏感的議題和一個兒童天真的行為語言結合起來,你可以想像下哈珀駕馭文字的能力有多麼可怕。
這是一本必讀,而且值得反覆讀的小說。她教會了我什麼是真正的貴族精神(阿蒂克斯律師),真正的貴族精神,是包容,是正義。
2、燦爛千陽
推薦理由:
我對小說的要求不低,價值觀、文筆、情節、敘述……這些都要考量進去。燦爛千陽從我打開的那一刻我就放不下手,而且我還記得我是在飛機上看完的,然後找空姐要紙巾擦眼淚。小說的末尾對兩個女人的描寫(我記得好像是有一個死了)在當時的我看來就像是一個電影片段一樣, 在我腦海里慢慢地過,我不停的想像出這些畫面,然後感動得淚流滿面。
當然譯者的水平也十分強大,我從頭到尾都驚嘆於譯者文字那種如同毒癮一般的感染力。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知道政局動亂給人民帶來的傷害、性別歧視給婦女帶來的痛苦。胡塞尼用精鍊純熟的文筆把這一個個鮮活的血肉之軀呈現在你的面前,痛苦延綿不絕,而你在絕望之時卻能看到那一絲人性的光環。
這本書太過於成功以至於當《群山回唱》出來後我迫不及待地買來讀,結果大失所望,敘事的手法過於混亂,我甚至還懷疑自己是不是買了盜版書……
3、達芬奇密碼
推薦理由:
你需要這種哥特式的小說,來告訴你自己,原來這個世界還有這種組織,還有這種東西。,從而保持自己旺盛的好奇心。
與前面兩本書不同,丹·布朗的小說(尤其是哈佛教授系列)沒有太多的思想性,但他小說的魅力在於,他具有以假亂真的超現實主義魔力。他的書千萬不要在期末考試的時候看!!!千!萬!不!要!因為太吸引人了你看第一頁就想一直看到最後一頁。
布朗先生的書對我的幫助還是非常大的,就算他的書沒有太多的思想性,但是,第一,作為一個純粹的文學作品來欣賞,他的敘事手段,場景描寫無可厚非(人物刻畫依然不足),看他的書對自己寫作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第二,他的故事都是根據歷史上真實的組織進行改編的,但因為我們都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所以不清楚整個故事究竟文學加工到了什麼程度,但是也就是這種以假亂真的手段,賦予了我極其強烈的好奇心,做了更多的further research,也學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這種further digging的習慣其實對我們的成長幫助不小。
4、荷馬史詩
推薦理由:
荷馬史詩只是希臘神話里特別小的一個片段,整個古希臘神話是一篇非常恢宏壯麗的圖景。希臘神話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小覷(支撐西方文化體系的三大支柱:古希臘的民主制度、古羅馬的法律制度,基督教文明),希臘神話不僅僅是一部文學價值非常大的著作,更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途徑之一。
另外推薦這本書,非常新,全彩印刷,語言生動,可當作希臘神話的入門書來讀(中信出版社的書質量還是非常有保障的!我是心甘情願地給作者打廣告因為寫得確實不錯)
小總結:文學的特點在於,它不會給你帶來太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它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你獲得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你置身於另外一個世界,去體驗,去感知一個完全不同於你眼中的世界的世界。
中國文學
1、三體
推薦理由:
三體所獲得的成就我就不多說了,我想著重說說三體這本書所表達出來的思想。
很多評論家都會說大劉是左派,我個人是不太喜歡把文學作品完完全全用政治去解讀。但是,我覺得大劉的作品已經可以被稱為史詩小說了(像《權利的遊戲》那樣),大劉的整部小說是在採取一部分史實的情況下,在綜合了物理、天文、哲學的思考下,構建出了一個全新的哲學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並由此推導出一系列的事件和連鎖反應。這種磅礴的寫作手法真的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嘗試的。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導致大劉的文筆沒辦法支撐起那麼龐大的世界,生動的描述,有,但是深刻的描述,很少。
但我依然要推薦三體,因為人性是共通的。從人類前後對智子態度的轉變,就算荒唐,但絕非虛妄。
2、圍城
推薦理由:
我個人非常喜歡兩位中國文學家,一個是魯迅,另一個就是錢鍾書。如果說魯迅的語言像一把柳葉刀一樣把人體進行千刀萬剮的剖析,錢鍾書的語言就像是寶石一樣,清透、空靈,但是不失力量。
錢鍾書和楊絳先生一樣,文字都有一種特別難得的乾淨(本想說「身上都有一種難得的清凈」,還是改了,說得我好像見過兩位泰斗一樣QAQ)。一個文學大家骨子裡的乾淨、純粹,那種渾然天成玉石一般的優雅,不是一個心懷世俗和雜念的人能達到的境界。
我會經常看這對文學CP的作品(楊絳的《我們仨》適合在機場看,不信你試試),有時候心氣浮躁,看完就會好很多。所以我推薦給你。
這個時代,缺乏的是沉澱。
3、魯迅全集
推薦理由:
魯迅的作品,過去不會過時,現在不會過時,未來也不會過時。
現在中國很多社會現象,都可以從魯迅的作品裡找到蹤跡,魯迅對中國人的洞察毒辣得精準。但是他的作品與其說讀,不如說是需要細細品嘗,因為他的作品以散文見長,而散文的邏輯性並不強,很多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他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所以需要品。
我們很多人初中的時候絕對學過長媽媽,孔乙己,那時候覺得雲里霧裡,你現在回過頭再讀,感受不可能不會變。我現在看長媽媽都會熱淚盈眶。
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魯迅值得用十年去讀。
社會學
1、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推薦理由:
這本書爭議不小。我自己看了覺得非常受用,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後,他們的回答是,這本書說的東西我都知道啊。
然後問他,那你能像他這麼一步一步地推導出來么?然後我的朋友就不說話了。
我認為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他說的中國文化,不管是中國集體主義文化,還是酒文化,還是柴靜的「繁殖戀」,都是我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但孫先生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能從兩千年的中國文化,一步一步地推導出這些現象,形成他自身的一套理論。
看完這本書,我相信你會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會了解現在中國的這些文化現象都是深深植根在兩千多年的傳統下,經過漫長的變化和演進固定下來。當然,我需要事先提醒的是,孫先生是接受過非常正統的法律教育的,外加上是台灣人,使用繁體字(當然中信出版社的版本是簡體字)。所以他的行文非常具有邏輯,非常嚴謹,讀起來會特別燒腦,精力一旦不集中就會失去邏輯主幹,then focus on the branches.
2、公正
我不清楚有多少人知道這本書。先說下這本書的影響力吧,擼主我是某985高校法學狗,身邊同樣是帝都的法學狗,都會被他們的法理學教授要求去看這本書,或者去聽這門課。
這本書是對桑德爾教授講課的摘錄,不是特別全面,翻譯也不算完美,所以還是建議感興趣的朋友去看視頻:公正 網易公開課
這本書可以讓你從生活中最小最小的細節去理解法律、個人自治、社會公正的概念和彼此間的衝突,桑德爾教授講課的邏輯清晰得嚇人(畢竟哈佛教授),聽下來是特別爽的。讀完這本書,我相信你的思考力會得到提高,也會有更強烈的慾望去做further research.
3、自私的基因
推薦理由:
之所以不把它放入科學的範疇是因為我覺得這本書融入了很多利用生物學理論去分析社會現象的描述。這種跨學界的書還是非常新穎的,所以剛出版的那會兒引起了生物學界和社會界的驚嘆。
4、人類簡史
推薦理由:
這本書應該是我目前為止讀過最震憾的社會學書,讀完我感覺我整個人真的就顱內高潮了,被作者的行文、邏輯、學識折服得五體投地。
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龐大,討論的是整個人類歷史,但他的文筆(也要感謝中信出版社的質量,翻譯水平真的太牛)又可以支撐得起這麼龐大的架構,思維空遠,把哲學和社會學的思考融入到對歷史的討論中。
我記得我當時看完這本書後渾身顫抖地跑到書房,恬不知恥地奉到我爸面前說你一定要看這本書一定要看!!!一定要接受我的安利,然後過了一個星期我準備回學校後我爸說你重新買一本啊這本就送給我了。
科學
1、普通生物學
推薦理由:
這本書應該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我高中讀了不下五遍,現在上大學學法律學文科還是會特別想念這本書,想念那個時候上能解遺傳題下能背有氧反應。
陳老可以說是生物學界的元老級人物了,他的這本生物學通論非常適合入門。生物學的魅力在於,你理解了一些的基本信息後,能夠讓你對更深層次的理論(比如心理學)打下非常好的基礎,而且平時多積累一些生物學知識其實能讓你避開迷信的陷進,成為合格的中共黨員。
2、《上帝擲骰子嗎?——量子力學史話》
推薦理由:
非戰鬥人員請火速撤離!!!!!這他媽不是小滑塊兒,而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我前後看了有十本左右的書,對我這種物理渣(高中物理從來沒有及格過,一看到小滑塊兒就泛胃酸)來說,量子力學真的是一種非常不同的物理學範疇,跟我們之前學過的小滑塊兒完全不一樣,量子力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更是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和哲學觀。我看完量子力學後整個人差點走火入魔,開始質疑這個世界的本質(比如:我喝的水到底是水還是空間!?另一個我在另一個空間以光速運動!?)我非常佩服量子力學家,他們都是超高智商的精神病和藝術家。
這本書作為量子力學入門書籍再好不過了,文筆親切(親切得讓我覺得有點啰嗦,調侃態太多),例子生動,看完開天眼。
真的,人這一生一定要開一次天眼才不算白活。
3、藝術的故事
推薦理由:
這本書非常厚,而且貢布里希(我覺得這個名字叫著特別順口特別爽)寫了不僅僅是這一本,還有其他的比如秩序感、象徵的意象,比較高深,藝術的故事最親民。
之所以把它列入科學的範疇,是因為我這裡科學的分類是廣義的分類,所有體現了人類智慧的理論都能被納入其中,藝術儘管非常抽象,但是藝術理論並不抽象,是理論化的。
這本書能夠讓你對人類的藝術史和藝術流派有一個非常宏觀的把握,精美的圖片鑒賞也能增加你的審美能力,一個人的審美能力上去了,不管是談吐舉止,還是穿衣打扮,或者是社交質量,絕對會上一個檔次。所以推薦它。
我是把貢布里希一整套書都買了,讀完還覺得不過癮,專門去英國旅遊的時候千方百計地買回一本原版的the story of art,專門作為一個紀念。
4、語言本能
推薦理由:
每個物種都會交流,但是發展出一整套語言系統的只有人類這個物種,也正是語言系統,讓人類的信息和思想得以快速交流,提高生產效率,人類才能夠在這短短的幾百萬年里從猿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智人時代。語言就是具有這麼強大的力量。而平克作為語言學界的杠把子,寫出來的著作絕對值得拜讀。
人類本身就非常奇妙,所以我才去看生物學因為我想弄懂人類大腦運作的機制,所以我才去看心理學因為我想弄清楚意識的形成,人類身上獨一無二的東西太多了,人類本身就是一座待開發的知識寶庫。
法律
1、西方法律前史
推薦理由:初級版法律文學
作為一個法學狗,這本書是我接觸到的第一本法律文學。
為什麼說是法律文學?
作者整個內容是建立在古希臘神話、神曲、北歐神話的框架下,用法律特有的邏輯推理文風,一步一步地推導這些神話里難以察覺的細節。作者的思維非常靈敏精準,察覺細節的敏銳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大哥你這麼關注細節怎麼不去當偵探!?),他的文筆細膩得不像是出自一位男人的手,看這本書的時候,像是有一個精靈飛在你的身邊,自帶光環地照亮了石牆上的壁畫,帶你去細細品味沉澱了千年文明的神話。
這本書就像一副藏寶圖一樣,先帶你看看一個小細節,之後在這個小細節旁邊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然後利用無懈可擊的邏輯和輕盈靈動思想帶你一步一步揭開這副藏寶圖的剩餘部分,等你跟著作者的思維探索完整個藏寶圖,你會發現,真正的寶藏,就是整個探索的過程。
你絕對會陶醉其中。Trust me.
2、生命的自主權:關於墮胎、安樂死以及個人自由的論辯
推薦理由:進階版法律著作
法學狗對德沃金教授應該不會陌生。美國著名的自然法學派的教授,NYU法學教授、人本主義思想。德沃金的書我都看完了,這本書是相對比較大眾的,法律術語不多,而且思想容易理解(認真對待權利這種書建議前期非法學狗別看,思想太深奧)
這本書主要是從人權的角度對美國的墮胎、安樂死、種族歧視、LGBT等法律灰色地帶進行,名家的行文水準和邏輯水平我就不多說了,主要是看完後我相信你整個人會變得比之前包容,你會開始改變對墮胎的看法,你會開始由一個歧視gay的人轉變成設身處地地站在gay的角度想問題,你甚至可能會把你手機的今日頭條和騰訊新聞換成澎湃新聞和BBC。
這本書討論的都是灰色地帶的現象,所以會擴展你的知識面,讓你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一種東西,這麼一種思想存在,所以,還是會回到我的中心思想:恭喜你解鎖旺盛的好奇心。
3、The Invisible Constitution.
推薦理由:核能式開天眼系列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對法律書的推薦是從入門到精通?看到這裡我建議非法學狗或者看到英語就頭疼的朋友可以跳過,法學狗可以繼續看,當然如果你想看看我為什麼把它稱為「核能式開天眼系列」你可以接著往下看。
這本書是美國著名憲法學家Laurence寫的,就是他起草了美國的憲法修正案。目前國內好像還沒有翻譯版。
這本書為什麼被我列入開天眼系列呢?
因為他把憲法幾何化了。
是的,你沒看錯,他把抽象的法律,拆解成一個又一個的幾何元素,並利用數學的定義來重新定義憲法。
我給你們上幾張圖感受下被幾何化的憲法長什麼樣,注意,要開天眼了。(別關注我的微博我幾乎不用微博,沒有價值,放微博截圖的目的是給大家看彩頁)
我不知道大家看了這些圖有什麼感受,反正我當時看完反應如下:
究竟是怎樣的天才,才能夠把如此抽象如此文本的法律進行量化,像金融那樣建立基模並寫出這麼一本書。
所以看書是刷三觀的方式之一。
小總結:我認為當代人多多少少要讀一些法律的著作。因為,1、法律是一門說理的學科,它崇拜邏輯,而鍛煉你的邏輯,其實對你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都非常具有幫助。2、政治、經濟、法律,這三者是不分家的,而這三者是我們去理解社會現象的最好標尺。與其從今日頭條、朋友圈或者知乎去看別人怎麼罵房價,不如真的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經濟和法律,解讀一系列政策背後的邏輯是什麼。自己推理出來的東西對自己的幫助才是最大的。3、法律需要討論非常多的灰色地帶(強姦男人、LGBT、墮胎、代孕等等),而且這種討論是雙向的,既有支持的討論也有反對的討論,能夠讓你的思維不那麼狹隘,不會人云亦云,什麼事都跟別人的思路走。
歷史
1、全球通史
推薦理由:
這本書已經被北大出版社獨家買斷了版權,到今天是已經更新到了10版(我沒記錯的話)。
很多時候我們討論歷史是從一個特點的時間特點的地點割裂開來進行討論,就像我們初高中上的歷史課一樣。但斯塔夫採用了全新的史學觀,將整個世界看作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從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各地區文明的產生和發展。
這種寫法有一個直接的好處,就是你一開始就會形成一個非常宏觀的邏輯鏈,在牢牢抓住這根邏輯主幹後,你回顧整個人類史就像在看電影一樣,所有的一切都具有因果關係,而掌握了這個邏輯主幹後,你收穫的不僅僅是歷史,你收穫的還有理解人類發展的內在邏輯,甚至預測未來的能力。
這個思想也是花了我很久才能總結出來。尤其在看完《美第奇家族興衰史》後(給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出錢的那個義大利家族,誕生了米蘭公爵和法蘭西王后),再回顧現在的羅森柴爾德家族,會發現歷史是如此驚人的相似。
歷史的邏輯是可以打破時間的。
2、五百年來誰著史
推薦理由:
這本書我當時是跟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一起看的。說實話,當時教授推薦我們去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內心是拒絕的,因為我覺得,一本只討論明清財政的書看了也沒什麼價值。
然後看完後我就自己打臉了。
先說說這本書的文字。北大教授手筆,文風大氣磅礴,結構緊密,頗有憂國憂民的文人傲骨,這在現在的時代還是非常少見了。
其次說說內容。韓教授應該是能夠把明清財政體系研究得那麼透徹的唯一一人了。這本書的中心詞是,國家能力。中心思想是:近500年的世界史邏輯,都是建立在國家能力的強弱之上。
所以他運用了非常豐富的案例和精準的筆觸,一步一步地推導出「國家能力」這個概念,再一步一步地推導出近500年世界的邏輯,再一步一步剖析,中國現在的體制究竟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3、論美國的民主
推薦理由:
推薦理由我就一句話帶過:這本書是除了五月花公約、聖經和獨立宣言外,對美國歷史最好最好的解釋和濃縮,也是美國的預言之書。
不那麼小的總結:辛苦大家看到這裡了。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在說歷史書的時候,高頻辭彙是不是歷史,而是邏輯。
讀史而知智。這裡的智,指的就是邏輯。這也是我讀了很多歷史書,聽了老師的指教才得出的結論。大家在讀歷史的時候眼光一定要放大,千萬不要像高中那樣focus on the detail,一定要注意,歷史是文科的數據和模型,是可以預言未來的,而預言的工具,就是從歷史抽象出來的邏輯。
所以我在上外交課的時候,我的教授經常對我們說,想足不出戶地了解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看這個國家的經典小說,因為特定時期的小說是整個社會背景的濃縮。另一種方式就是讀這個國家的歷史。
很多人會說,歷史就是勝者的一家之言。這種說法就是像我剛剛說的,focus on the detail。沒錯,一些歷史的細節絕對會受到公關喉舌的篡改,但是整個大趨勢是不會變的,人類根本沒有能力去阻止大歷史的發展(寫到這裡,又想到一本書:黃仁宇《大歷史不會萎縮》)。
邏輯就沉眠在大歷史里。
邏輯、邏輯、邏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心理學
1、身份的焦慮
推薦理由:入門級的心理散文
阿蘭德波頓有些書還是非常值得看的,比如《哲學的慰藉》,比如這本(他的《工作頌歌》我實在看不懂,不知道他到底想表達什麼,硬著頭皮看了一半,棄……),這本書在我看來應該屬於發展心理學的範疇,但幸運的是阿蘭並沒有用高深的專業術語賣弄知識,而是採取一種講故事一樣的親切去詮釋「身份」的前世今生,阿蘭的文字非常生動風趣,看著會特別輕鬆(我記得我當時一個下午就看完了)。這本書作為一本心理學入門書還是非常不錯的。
(所以你的《工作頌歌》為什麼寫得那麼爛……)
2、24重人格
推薦理由:進擊的精神病,為未來的心理學研究準備好你的好奇心!
我想了很久,還是決定把這本書放上來,我的備選方案有《天才在做瘋子在右》、《自我與本我》、《公眾輿論》等。
最後還是決定放《24重人格》,我解釋下我為什麼不放《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在左》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標準的機場書,就是那種不需要太多思考,寫得不錯,也能消磨時間的書。這種書具有如下特點:思想性不強,從哪兒看都可以、不需要花費太多記憶。事實上我就是利用候機的時間看完的這本書。
所以它可以拿來消遣,用來長見識,但不適合作為心理學第二階段的進階書。
《24重人格》並不是嚴格意義的心理學作品,它是一本心理學紀實小說,記錄了一個具有24重人格的男士受到了如何的煎熬、治療的過程又遇上了怎麼樣的障礙,愛情的包容對他的病帶來了怎樣的治癒效果。這本書對多重人格的描述還是挺生動的,至少能讓我想像出來人格切換的那種場景。
看完你能對真正的多重人格精神病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也會開始好奇心理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一個人會有多重人格。所以,如果對心理學感興趣,希望有further research,這本小說可以幫到你。
3、心理學與生活
推薦理由:心理學經典專業而又親民的書籍來了!
想要系統地了解並學習一門全新的學科,有兩種方法(親測有效):第一種,去準備與這門學科相關的資格考試!比如ACCA能讓你對金融有基本全面的了解,第二種,去看這個學科最權威最經典的教材。
這本書是斯坦福多年都在用的教材,也是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這本書把主流的心理學流派(認知、發展、社會心理學等)做了一個全面的介紹,寫得非常流暢,深入生活,例子生動,當然也會有非常專業的部分(比如前面會有專業的生物術語)。
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這本書作為第一本教材恰到好處。
政治
1、無處可藏
推薦理由:
一部紀實文學。作者曾經是衛報的記者,被美國《外交政策》評為全球百名頂尖思想家。(同樣獲得過此殊榮的還有斯蒂芬·平克,就是我前面說的《語言本能》的作者)我記得這位帥哥好像跟他的丈夫(是的,丈夫)一起移民去了澳大利亞。
這是揭示美國稜鏡計劃的書,全球範圍的監聽使得所有人暴露在機器的監視下,我當時看完大腦一陣冰涼,我不清楚這本書的文學色彩有多濃厚,但至少激發了我further research的慾望。
話不多說,感興趣可以看,絕對會震驚到。
2、世界秩序
推薦理由:大家出品必定精品
亨利·基辛格,哈佛教授,美國前國務卿,20世紀最著名的外交家。有豐富的外交經驗背書,基辛格寫出來的書絕對是極具思想性的。
《世界秩序》這本書非常、非常厚,六百多頁,我斷斷續續看了兩個月才看完。這本書相對是比較新的,15年出版的。他從宗教、地緣、文化等方面主要外交關係的發展,解析了當下時局的挑戰和機遇。我相信你看完這本書,以後在討論政治的時候絕對不會用「美國支持日本因為美國和日本是好朋友啊」這種話來表達你的觀點。
另外,政治類的書籍,生命周期特別短。它不像文學一樣亘古常新,一般1-2年一本分析政治局勢的書就要被淘汰了。基辛格這本書也不例外,尤其是川普當選和英國脫歐後,裡面很多理論都沒辦法復用了。
所以,如果你要看政治書,看準兩點:第一,作者學歷或者背景一定要夠深刻,寫出來的觀點才夠具有思想性。第二,完稿時間一定要短。十年前的政局分析對於今天是沒有借鑒意義的。
感謝你可以看到這裡,這就是我從我所讀過的書里挑選出來的,一些對我幫助很大的書。接下來我響應評論的要求,介紹我的讀書管理系統,不過我還是想小小做一個總結,以方便大家更能理解我的想法,以及我為什麼要花這麼長的時間去創建這個答案。
總結:
1、See one, do one, teach one.
這是一句流傳於美國醫學院的話,意思是萌新醫生圍觀一個老醫生操作一個病例,然後萌新醫生親自操作這個病例,最後萌新醫生傳授這個病例給另一個更萌新的醫生,讓自己成功進化成老醫生。
這其實就是一個學習的思路。
我看完了這本書,我做了讀書筆記,我現在再通過這個答案把當時的感動和想法分享給你們,我自己也能總結出很多東西。吸收、理解、反思,這就是我的學習思路和讀書之道。
2、不同領域的書,找的方法不同,讀的方法也不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讀歷史一定要看作者論證這段歷史的邏輯,而不是專註於年代和事件。讀政治一定要找最新的書來讀。
每個學科它的背後一定會有一個自成邏輯的體系去支撐它成為一個系統的理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閱讀去發現這個邏輯。
再來跟我念一遍:邏輯、邏輯、邏輯。
3、把你的好奇心培養起來,你的閱讀量自然會上去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我前面說的內容,很大一部分都在說一個詞,好奇心。
很多人會制定一個計劃,規定自己要在一個月內讀完多少本書。我不否定這種做法,但在我看來這種做法具有一定的強迫性,會有一種把讀書當成一項KPI去完成的感覺。
大家可以看到,我在推薦書的時候,有意按照入門——進階——專業的順序進行排序。我的建議是,從入門書看起來,小說也好,紀錄片也好,只要能培養起你對書的興趣,就去做,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師。
4、書荒?善用引用
很多人會說,我不知道該看什麼,我書荒。
我解決書荒的方法如下:先確定我以後要看什麼領域的書——找一本書——看完這本書——記錄下這本書用到的主要的引用書籍——利用豆瓣去查引用書籍的情況(出版年、作者、主要內容等)——確定延伸閱讀的書籍。
我之所以看書雜,很大程度是因為我最先接觸的書是法律和社會學的書,而這方面的書都會融合非常多的領域的書或者理論,然後我就記下來,去找這些書看,這些書又有引用,再記,再看,再記,再看。
如果你還是跟我說書荒,希望接下來我的書籍管理系統可以幫到你。
接下來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介紹。(聲明:我跟接下來提到的app或者網站沒有任何利益關係)
我都會利用什麼渠道找書?
我是怎麼快速記錄我想看的書的?
我怎麼利用我的碎片時間讀書?
我選書的標準是什麼?
一、我都會用什麼渠道找書?
1、線上:豆瓣
豆瓣找書還是相對精準的,只要選擇好你的標籤,它就會自動推送給你相關的書,曬一張我找到的書籍列表吧。
豆瓣的有一點功能我還是很喜歡的,就是有一個想讀和讀過的記錄,這點可以成為我們未來書單管理的主要app。
建議不要用騰訊讀書,網易雲閱讀這種app找書,因為這種app自身的定位就是娛樂性的,看娛樂小說可以用,但找比較正經的書,還是上豆瓣吧。
2、線下:書店+速記
我會固定抽出時間去逛時間,因為書店的書一般都會很新,時效性還是可以保證。
有時候我看到了一本非常想看的書,但是又打算回家上網買或者以後再看,但用豆瓣記錄又太慢了,我會怎麼做呢?
接下來,推薦一款神器(絕對不是廣告!!!):美麗閱讀
它長這樣。
打開後,是這樣的。
看到最底下那個橙色的,像是掃碼的按鈕了么?打開後,是這樣的。
是的,相比起豆瓣要一個字一個字手打去找書,這個app只要掃描書籍尾封的條形碼就能自動識別出來,識別出來的書是與你手上拿著的書一模一樣的版本!!!而且識別率極高,能夠一鍵加入到你的書單里。我用到現在還沒碰到識別錯誤的現象。
這是我逛書店識別出的書,還能生成一個報告,你們感受下。
雖然用戶體驗並不完美,但對於一個良心的小app來說,絕對良心。
二、我是怎麼快速記錄和尋找我想看的書的?
1、平時速記:奇妙清單
如果我是在地鐵里看kindle,沒有信號上豆瓣,也沒有條形碼掃描,那我該怎麼記呢?
接下來就推薦一款我用了三年的app,微軟出的奇妙清單。
只要一看到喜歡的,想看的書,馬上記下來!然後買回來看。
看,記錄下來長這樣!
而當你看完了,打個勾勾
它還可以創建子任務,比如我有一個任務是:畢業前你還需要讀完100本書
點進去:
是不是非常方便?
打個比方:你想系統學習心理學,你可以創建一個任務,叫,心理學大師養成計劃!然後創立子任務,我需要看心理學與生活、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自我與本我、夢的解析……
這樣分類管理就會非常的方便。
2、Kindle mobi資源尋找
這裡我著重介紹一個網站,鳩摩搜書,專門找電子書。百度下就能出來
它長這樣:
搜一本書做個示範,搜《看見》吧
結果是這樣:
這個搜索引擎非常強大、收錄的書非常全面。當然對於特別新的書,我們還是乖乖地去網上買吧。
三、我怎麼利用我碎片化的時間讀書的
有哪些地方哪些時間可以讀書:地鐵、候機、飛機、等男朋友(女朋友)、上課覺得老師講課水。
對了,我去健身房的時候,也會聽書,能聽很多書呢!
適合讀的書:小說、紀實性文學、社會學
裝備:Kindle(別用ipad,干擾性強,而且看久眼睛會酸),養成隨身帶著一本紙質書的習慣(相信我,養成這個習慣,你會對書會培養出一種自然而然的親近)
四,我選書的標準是什麼?
哪些書是我絕對不看的:網路小說、黃書(並不是自命清高,而是覺得看了對我的個人提升沒有幫助)
我會主要選擇哪些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社科、經管、人文和政治類質量普遍不低,北京這邊有很多書店都專門給中信另開一個書架),上海譯文出版社(翻譯水平堪稱國內一流)、機械工業出版社(我會學一些IT技術,他們家的IT書不錯),北京大學出版社
選書和買書的主要衡量標準:
封面的設計是否美觀,紙質如何。
這個需要另做說明。我喜歡設計,喜歡建築。我在書店裡買了這本書
作為一本關於設計和建築的書,這種封面設計正是我想要的,不會太花哨,簡潔,當時看到了就立刻買了。
紙質是那種很光滑的紙,因為設計類的書需要經常上圖,而這種紙列印出來的圖會非常鮮活飽滿。
作者是否權威?學歷是否高?經驗是否充足
思想這種東西是需要長年累月地磨練才能沉積下來,又需要長年累月才能把它完美地表達出來,所以想看比較有思想性的書的話,作者至少要是相關領域的大家。
譯者的水平如何?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翻譯特別特彆拗口,看了幾頁直接棄了,後來我朋友跟我說,作者還是非常厲害的你去買原版看看。然後我就買了英文版的看,果然思想新穎,值得拜讀。
從這點可以看出,翻譯的水準同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
所以或許《工作頌歌》寫成這樣是翻譯的鍋?
一本書看下來,它應當至少能給你提供一些真知灼見。如果你很認真地看了,但是並沒有收穫,那麼可能是你選書選錯了
我曾經讀過中信出版的《上癮五百年》,講美國的煙草大麻酒精史的,看完我完全不知道我到底看了什麼,因為在我看來這本書就是放了一堆的歷史事件和時間點,並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
所以我看完後會覺得浪費了我的時間。
非常感謝你可以看完。歡迎對內容提出指正,歡迎評論和私信交流。
有人問我為什麼讀那麼多書,我的回答是,我想長見識,畢竟You only live once,所以儘可能用你有限的生命多多體會無限的知識。
放上我另一個回答:人為什麼要多讀書?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69271/answer/144927153
伸個懶腰,好累,期待你們的點贊啦啦啦
以上。
對英文有需求的朋友可以看我另一個回答:有哪些易懂的英文著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27190/answer/153884111
謝邀,另有幾個類似問題下已經回答過了。
不喜歡雞湯的話,很可能會喜歡我推薦的書--有一定的深度又不至於艱深晦澀,而且沒有專業限制哦。
以下書籍都是我親自看過,並且覺得還不錯,值得推薦的! 我還特意篩選了下,盡量形成一個合理的知識體系,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用。
一、社會、人類
- 《人類簡史》[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一部世界史竟然能夠暢銷,確實不容易,注意認清作者,有一本名字一樣的)
- 《人類學透鏡》詹姆斯·皮科克(入門書籍)
- 《社會學入門》詹姆斯·漢斯林(都說是入門了,給你一個更寬廣的視角吧)
-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盧梭(不介紹了,經典書籍)
- 《國富論》亞當斯密
- 《功利主義》穆勒(這裡的功利主義真和我們生活中常說的功利不一樣)
- 《1984》、《動物莊園》不解釋,細思極恐。
- 《自私的美德》安.蘭德( 作者力倡個人主義,認為不能使個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張的社會,就不是理想社會,我覺得在我們國情下尤其具有啟發意義。 )
- 《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有人評論「 如果一生只讀一本心靈雞湯,就要讀這一本。」)
- 《帕斯卡爾思想錄》( 12歲獨自發現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 ,17歲時寫成《圓錐曲線論》的神人 )
二、心理
- 《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最好的作品,我覺得沒有之一)
- 《愛的藝術》弗洛姆(網友評價:書薄,但是分量重)
- 《生命之愛》弗洛姆(很喜歡這個心理學家的書)
- 《心的出路》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 (其中的核心理念挺認可的)
- 《心靈簡史》[英]喬治·漢弗瑞等(心靈成長的通俗詮釋,可讀,易讀)
- 《幸福之路》羅素(聽書名就知道了)
- 《進化心理學》巴斯(讀完對婚姻和擇偶有更深的認知)
- 《親密關係》莎倫.布雷姆(和上一本搭配著看,有意思)
- 《常識》潘恩(李玉冰譯版)應知友@騎鯨者建議,替換《烏合之眾》
三、文化
-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孫隆基(可能不是很好讀,我讀了幾遍)
- 《素書》(據傳是黃石公所做,沒做考證,但我覺得很好,耐心品味)
- 《菜根譚》洪應明(中國傳統文化還是有很多不錯的,不過少部分內容辯證看待吧)
- 《智慧書》巴爾塔沙·葛拉西安(一本小冊子,據說曾經風靡歐洲,還是要自己悟吧)
- 《人情與面子》黃光國(對於中國人際關係的劃分是經典)
- 《權經》馮道( 五代十國的傳奇人物,一生歷經五朝十二帝,可謂真正的官場不倒翁 )
四、思維
- 《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文森特?魯吉羅(批判性思考,個人最提倡的)
- 《尼採的鎚子》[英]尼古拉斯·費恩(小故事中有哲理,我覺得挺有趣的)
- 《思考的力量》理查德保羅(個人非常喜歡的一本,但是有點晦澀,需要耐心)
- 《像心理學家一樣思考》[美] 唐納德·麥克伯尼(相對淺顯,易讀)
- 《我們如何思維》約翰杜威(實用主義的典型代表杜威,理論和乾貨多)
- 《有效思維》[英] L. S. 斯泰賓(讀的人應該不多,我印象最深的是有關自我中心主義)
- 《身邊的邏輯學》伯納·派頓(前面幾章看的很爽,後面好像印象較淺)
五、教育
- 《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教師》肯·貝恩(推薦中國的大學老師好好讀,好多大學老師是不合格的)
- 《給教師的建議》[蘇] B.A.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界有人說話必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以,不解釋,推薦所有老師看)
- 《光有愛還不夠》克洛德·阿爾莫(真正的父母之愛,是幫助孩子構建自我。)
- 《教學設計原理》加涅(老師、培訓師建議看,課程設計與開發經典之作)
- 《民主·經驗·教育》約翰杜威(杜威,大牛,不解釋)
六、職業發展和求職
- 《適合比成功更重要》[美] 布朗溫?盧埃林(有測評,不過僅供參考)
- 《富爸爸,窮爸爸》
- 《快樂富有過一生》漢斯·雅各比(個人認為觀念上的引導還是不錯的)
- 《聘之有道面試讀心術》王新宇(看看企業招人的邏輯、逆向思考)
- 《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和解決問題的邏輯》[美] 巴巴拉·明托
- 《首先,打破一切常規》(識別優勢,準確自我定位)
- 偶的知乎專欄,裡頭有大量職業發展相關文章(職業探索、面試官要求、求職技巧等)
吾生有涯而知無涯,然則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誠心建議有心人收藏此文,並且裡頭的書有時間都找來看看,大學時光別浪費啊。
書單好不好我不評價,從中隨便挑幾本看看:
你要真全部看了,吸收、理解,並在生活中反思和踐行,一定有所裨益。
文章來源,我的專欄:
吾生有涯,而知無涯|怎麼選書(文末有彩蛋) - 知乎專欄
不過看書千萬不要貪快、貪多,過猶不及,貪多嚼不爛。
一年看幾百本書我覺得完全沒必要。真正好的書值得你細讀,不值的書,花兩個小時都嫌浪費。
怎麼讀書?
可以參考我專欄的另一篇文章:
怎麼讀書? - 知乎專欄
今天是高考最後一天,考完就解放了。
不過,個人還是建議,上大學之後繼續好好讀書,而且多讀點好書,不要聽人忽悠,大學還是要好好學習的,真正有效地學習與提升永遠都需要。
最後強調一下:書本不會讓你有思想,讓你有思想的是你對身邊經過的那些人,經歷的那些事的思考。叔本華曾說:「書獃子學究就是閱讀書本的人,但是思想家、天才、照亮和推動人類進步的人卻是直接閱讀世事人生這一部大書。」
1200多人收藏,200多人點贊,果然我的回答都是收藏的遠多於點贊的,我厚著臉皮想,可能是因為我的乾貨多吧,哈哈~
思維燈泡(微信公眾號:思維燈泡)
用思維之光,照亮職場前行方向
不少人推薦的偏文學,題主是准大學生了吧,這個階段的青年,不要只讀小說。
高中學習已經偏向於文學,進入大學更重要的是對問題的思考能力。
我推薦可以讀一些人文社科類的書,一來拓展知識面,二來訓練思維邏輯以及看待問題的深度。
說好的過百更奉上:
《公正》
當我們遇到生死抉擇的時候,為什麼我們常常違背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而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可是,當我們口口聲聲說生命至上時,為什麼某些企業卻會給生命貼上價格標籤?如果我們尊重個體的權利,但為什麼大多數人又會反對同性戀婚姻?我們認為法律必須保護合同的有效性,但為什麼一些雙方自願簽訂的合同卻被法院推翻?
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思潮、我們的正義觀,正陷入尷尬的兩難選擇當中。我們甚至懷疑法律是否是公正的,因為法律無法迴避個人的道德判斷,無法做到中立性。我們能否找到另外一條道路,讓我們的社會規範即體現人性,又體現客觀性?
「世界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的邁克爾·桑德爾教授尋找的,正是我們期待的有關公正的第三條路徑:培養我們每個人的德性,做出有道德的選擇。
《鄉土中國》
「鄉土中國」一書是費孝通的著名著作之一,他嘗試對中國鄉土社會的結構進行深層剖析,深入淺出地討論了結構之構成、功能、運行體系等等,展現了社會結構是如何支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語言流暢,淺顯易懂,但是所蘊含之道理髮人深省,時至今日仍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社會學著作。
《為女權辯護:關於政治及道德問題的批判》
第一部偉大的女權主義著作。2005年,《女權的辯護》與《聖經》、《物種起源》等一同入選英國著名作家梅爾文·布拉格評選出的12部影響世界的作品 。
《女權的辯護》出版於1792年,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或許也有助於視「女權主義」為洪水猛獸的人破除這樣的偏見,因為作者寫作的年代,根本還沒有「女權主義(Feminism)」這個詞語,她所使用的說法是「女性的權利(Rights of Women)」。
書中談到了教育、婚姻以及生活中最常見的那些對兩性的區別對待,及其造成的對男女雙方的不良後果。而「女權主義」追認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為先驅,也因為這種種基本「權利」的不平等,正是女權主義的出發點。 「她國」系列精選了西方關於女性主義的經典作品,如果你對性別議題感興趣,不妨一讀。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何今天卻只剩下了我們自己?我們曾經只是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上生態的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者水母相差無幾。為何我們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我們真的了解自己嗎?我們過得更加快樂嗎?我們知道金錢和宗教從何而來,為何產生嗎?人類創建的帝國為何一個個衰亡又興起?為什麼地球上幾乎每一個社會都有男尊女卑的觀念?為何一神教成為最為廣泛接受的宗教?科學和資本主義如何成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信條?
理清影響人類發展的重大脈絡,挖掘人類文化、宗教、法律、國家、信貸等產生的根源。這是一部宏大的人類簡史,更見微知著、以小寫大,讓人類重新審視自己。
這算是今年最暢銷的歷史書了吧,觀點新穎,解讀幽默,作為一本科普讀物已經算是非常優秀了。
《未來簡史:從智人到智神》
這部是《人類簡史》作者的另一部著作,作為姊妹篇,進行探討的是人類未來篇。
進入21世紀後,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智人面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在解決這些新問題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將顛覆我們很多當下認為無需佐證的「常識」,比如人文主義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將面臨嚴峻挑戰,機器將會代替人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更重要的,當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發展的日益成熟,人類將面臨著從進化到智人以來最大的一次改變,絕大部分人將淪為「無價值的群體」,只有少部分人能進化成特質發生改變的「神人」。未來,人類將面臨著三大問題:生物本身就是演算法,生命是不斷處理數據的過程;意識與智能的分離;擁有大數據積累的外部環境將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這三大問題,以及如何採取應對措施,將直接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展。
以下為原答案
————————————————————————————————————————
列出部分書單,以供參考,過百更新:
《單向度的人》
赫伯特·爾庫塞(Herbert Marcuse,1989-1979)是法蘭克福學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這本書是其最負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當代發達工業社會型的極權主義特徵。
他通過對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語言等領域的分析、批判,指出發達工業社會是如何成功地壓制了人們內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這個社會成為單向度的社會,而生活於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這種人喪失了自由和創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與現實生活不同的另一種生活。
《反脆弱》
《黑天鵝》告訴我們,發生概率極低的事件和無法預測的「黑天鵝」事件,在世界上幾乎每一種事物的身上都會發生。
在《反脆弱》一書中,塔勒布告訴我們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則,他找到並定義了「反脆弱」類事物:每一個事物都會從波動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損失,脆弱性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反脆弱性則是指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從混亂和不確定中獲利。
《娛樂至死》
《娛樂至死》初版於1985年,是尼爾·波茲曼的代表作之一。《娛樂至死》想告訴大家可能成為現實的,是赫胥黎的預言,不是奧威爾的預言;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憎恨的東西,恰恰是我們熱愛的東西!
電視時代蒸蒸日上,電視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政治、宗教、教育、體育、商業和任何其他公共領域的內容,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而人類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願,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群體性孤獨》
這本書將電子文化的兩大趨勢在過去15年中的新變化、新發展進行了新的闡釋,將焦點集中在年輕的「電子土著」身上,這一代人的成長伴隨著手機和智能電子玩具。
如今的我們既缺乏安全感、卻又渴望親密關係,因此才求助於科技,以尋找一種既可以讓我們處於某種人際關係中、又可以自我保護的方法。
作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如果我們既要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又要擺脫信息技術導致的孤獨,就必須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一方面,我們要學會獨處,體會獨處帶給人們的好處;另一方面,朋友、親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對面談話、討論。
《奧斯維辛:一部歷史》
本書力圖以一個具體場所為切入點,對人類歷史上最深重的罪行進行最透徹的詮釋,這就是奧斯維辛。歷史不是劇本,真相永遠不止一個。
奧斯維辛並不是專門用於殺害猶太人的滅絕營,也不僅僅與「最終解決」有關——奧斯維辛,是集中營指揮官霍斯等納粹官員的奮鬥史;是波蘭人、吉卜賽人、蘇聯戰俘、耶和華見證人的情感煉獄;它是一個八歲德國女孩一天起床,突然發現自己成了吉卜賽人,被扔進奧斯維辛的故事;它是戰後倖存者回到家鄉,卻發現外面的世界比奧斯維辛更糟的故事……
這部書沒有孤證,每一個說出來的字,都出自兩處以上的歷史記錄,包括蘇聯解體後的解密檔案和親歷者訪談。「人們問我,你在奧斯維辛學到了什麼?我想我只能確定一件事:沒人真正了解自己。」
《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成功的現代自由民主制,將強大的國家、法治和負責制政府三種機制結合在穩定的平衡中。那麼,這三種機構最初來自何方?是什麼力量驅使它們誕生?又在何等條件下得到發展?建立的順序如何?彼此間有何關係?
當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弗朗西斯·福山,為我們提供了一幅今日政治機構是如何從歷史中發展出來的全面畫卷。
這本書把對政治秩序的探討向前延伸到人類的靈長目祖先,然後依次講述人類部落社會的出現,第一個現代國家在中國的生長,法治在印度和中東的開始,一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問責制政府在歐洲的發展。這是一次嚴密的嘗試,力圖通過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形成對人類歷史的概覽,建立一個理解政治制度演化的宏大框架。
《槍炮、病菌與鋼鐵》
為什麼是歐亞大陸人征服、趕走或大批殺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亞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為什麼小麥和玉米、牛和豬以及現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現在這些特定地區,而不是其他地區?在這部開創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實上有助於形成歷史最廣泛模式的環境因素,從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毀了以種族主義為基礎的人類史理論,因其突出價值和重要性。
這本書是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方面的一個重大進展,它記錄了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關於全世界各民族的歷史,是對人類生活的完整一貫的敘述,娓娓道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禪與日本文化》
這本書由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在美、英各大學講授「禪與日本文化」課程的講稿整理而成,旨在向西方人士闡釋禪宗如何深刻影響了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內容涵蓋了代表日本民族文化特點的藝術、儒教、武士道、劍道、俳句、茶道以及對自然之愛。
鈴木大拙認為,禪在日本人的性格塑造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整個大和民族的文化都與禪息息相關,離開了禪,也就無法真正理解日本文化的精神內涵。
除此之外,我之前還回答過的部分書籍推薦也一併送上:
有哪些十分驚艷的書值得推薦? - 知乎 →《詩經名物圖解》
有哪些耐人尋味的短篇小說? - 知乎 →《契訶夫小說全集》
有哪些書適合每天睡前讀,有趣又能學到知識的? - 知乎 →《唐詩的博物學解讀》
有哪些好的名人傳記值得推薦? - 知乎 →很多,自己看
讓閱讀變得有趣
歡迎關注知乎機構號: @掌閱讀書
掌閱讀書微信公眾號: ID:iReader1548089400
我的弟弟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明年高考,和題主的情況應該相仿,每次看到許多嘆為觀止的書時,我都強烈的想推薦給弟弟,可是卻忘了他沒有走過我曾走的路,年齡未到,閱歷未到,未必對我喜歡的書感興趣,因此,總是隔一段時間就送一本書給他,因為送多了他不會讀,名著大塊頭他又嫌俗,因此給弟弟的書單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既要顧及到他的少年心性,又要暗地悄悄給他傳輸一定的價值觀……
我自己的閱讀興趣和 @呂芳敏類似,我喜歡一些探尋內心的書籍,因此,如果有一天,你開始拷問人生究竟有何意義,你可以開始讀《卡拉馬佐夫兄弟》《荒原狼》《刀鋒》《月亮和六便士》《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書中人物都曾在追求中迷茫,當你曾有類似經歷,你便會與之產生共鳴,理解他們為何做出那樣的選擇,這類書籍都是用別人的故事來觸動我們,讓我們開啟自己內心的覺醒。另一類書就是直接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找到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如《悉達多》,紀伯倫的《先知》,《菜根譚》,《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少有人走的路》這幾本書都言簡意賅,直接講為人處世的方法,如果能真正讀懂並實踐之,我們便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而不會煩惱於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失意與不幸。這類書,通常可以再焦慮、失意、迷茫、煩惱的時候讀,它們更似一劑良藥。
而給弟弟的書,我總是偏向於先給他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書,路線如下:
1、歷史類書籍: 《明朝那些事》——《柏楊版資治通鑒》《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君主論》《長短經》
總的原則是第一步先讀有意思能吸引注意力的小說,讓他先明白大概是什麼東西發生了什麼事;第二部再找一些考究性的書讓他去懷疑之前看的書;當他開始有興趣時再回頭翻正史的記載,這個時候他對正史就不那麼抗拒了;最後再看總結性書籍,讓他掌握其間規律,從而達到我最初讓他看書的目的。尤其是《君主論》《長短經》講透了如何做帝王,怎樣保持天威怎樣用人怎樣避開諂媚者,再放在史書中進行實際討論,非常的有意思,也是在暗中執行《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說的主題閱讀。
2、醫學類:《心外傳奇》——《眾病之王:癌症傳》——《囚徒健身》
《心外傳奇》是一本很有意思的醫學史小說,不像課本上那麼枯燥乏味,很吸引人讀下去,一來可以了解心臟外科的發展史,二來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為科學奮不顧身的人,這種精神可以感染弟弟,三來可以讓弟弟珍惜自己的健康;《眾病之王:癌症傳》則告訴我們人類是多麼的渺小,根本不足以與病魔相抗衡,暗中讓弟弟明白健康、健身的重要性。
3、科普類:《上帝擲骰子嗎》——《基因組:人種自傳23章》——《時間簡史》《宇宙的結構》(若不喜歡看書可看格林的紀錄片)
讓弟弟看這幾本書的目的是希望他可以了解更大的世界,量子的深奧一次又一次提醒我們保持謙卑,從宏觀宇宙到微觀基因,了解我們為什麼成為這樣子,我們的起源在哪裡?哪些東西是寫在基因里的?哪些是我們能改變?哪些是我們不能改變的?我希望我的弟弟永遠不要妄自尊大,保持謙卑和勇氣,因為我很喜歡那句「祈求上天賜予我平靜的心, 接受不可改變的事。給我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 並賜予我分辨這兩者的智慧」。
4、旅行、藝術:
歐洲:《帶一本書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筆記》——《昨日的世界》《伊斯坦布爾》——《我的名字叫紅》
因為愛上一座城,所以願意去尋找城市的歷史與記憶。《帶一本書去巴黎》是很好的導遊書,講巴黎的興衰與變遷,還有城市背後的故事,當然如果是推薦給妹妹,那我會寫《時光里的歐洲》,這本書文采更得女生的喜愛。帶著對歐洲的興趣,《昨日的世界》《伊斯坦布爾》也不是那麼枯燥了,這兩本書都是作者在回憶故鄉,成長的碎片,以及迷失在歲月的東西。前面幾本是散步,《我的名字叫紅》是小說,既充滿懸疑又細細繪出失落的文明。
中國:《故宮的風花雪月》——《美學散步》——《浮生六記》——《宋詞鑒賞辭典》
《故宮的風花雪月》是一本書畫導讀,主要講幾幅著名書畫的產生、背景及鑒賞,很有趣味性,適合入門;《美學散步》是宗白華大事的藝術理論書籍,卻並不怎麼枯燥,可以帶我們一起領略國畫之美。《浮生六記》是飽讀詩書的才子寫的愛情筆記,其文真摯感人,也可一窺古人的日常生活。
5、經濟、管理:《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時寒冰的書,《別做正常的傻瓜》《免費》《一課經濟學》,《大敗局》
現在社會,經濟應該屬於常識,我覺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應該懂一點,所以給弟弟的書單里也列出了,我多看吳曉波和時寒冰的書,給弟弟可以讓他看《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樣趣味性更強的書。我希望培養弟弟的大局觀,戰略永遠比戰術更重要。
6、個人成長:《拆掉思維的牆》《學會提問》《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別獨自用餐》、《學習之道》、《暗時間》、《非暴力溝通》《小強升職記》
溝通能力、時間管理、批判性思維、高效學習,這幾種能力應該是大學生必備的,所以我會慢慢培養弟弟養成這些受益一生好習慣。
7、苦難與責任小說:
中東:《追風箏的人》《三杯茶》《項塔蘭》
我偷偷想告訴弟弟的是,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許多悲慘的事情在發生,但即使在那樣的地方,也會有溫暖與愛。我希望弟弟可以做一個無論在任何地方都有責任和擔當的人。這三本書的作者都是男性,(妹妹可以看《燦爛千陽》),《追風箏的人》大家應該很熟悉,僕人哈桑為富家少爺追風箏而遭遇不幸,富家少爺因自己的懦弱逼走「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最後懺悔贖罪的故事,阿富汗有許多兒童,卻沒有童年,《三杯茶》是登山家因被救而承諾要建一所學校,歷經千辛萬苦實現承諾的故事,《項塔蘭》更是無比傳奇的傳記小說……這三本書其實都不算一流的小說,之所以推崇只是因為書里有最真實的苦難,我想讓弟弟珍惜我們擁有的和平,並成為如書中主人公一樣即使犯過錯卻依舊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我希望弟弟堅強勇敢,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8、寓意小說: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局外人》,《一九八四》,《動物莊園》
也許他再長大一點才會開始看,推薦弟弟是希望他擁有思辨能力,並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考。
9、短篇小說:芥川龍之介、博爾赫斯
最喜歡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諸神的微笑也不錯,這些書中有很多短小精悍的句子,讓人回味無窮,越讀越有深意。
10、日本小說:三島由紀夫《金閣寺》《春雪》《潮騷》
他的書很唯美,也很精緻,他甚至都可以把毀滅和褻瀆寫得優雅晶瑩,讓人不忍多加責備,而是去理解他為何犯下罪孽,更重要的是他的書中體現了日本的精神與文化,會因為愛他而愛上一個國度。他的書既有文采,又有內涵,很難能可貴。
11、中國小說:《活著》
推薦這本書,同樣的原因,不長,能讀下去,且經典。
12、詩歌:聶魯達、普希金、拜倫、葉芝等……還有其他小眾詩人
弟弟雖然成不了會寫詩的才子,成為會抄情詩的才子也是很不錯的呢~
其實,我最想告訴弟弟的是,要有包容的心態,讀書、做人都是這樣,我很喜歡那種「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理念,多嘗試一本你從來不會拿起的書,多放下一些自己固有的成見,不要帶有色眼鏡去看人看事,多理解別人的處境,也許自己在那個位置還不如別人呢。世界這麼大,看再多書也是知也無涯,希望弟弟和我都可以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多學習。
PS:我很喜歡《道德經》,可是我不敢推薦給我弟弟,還有許多好書,只能自己在心裡慢慢的嚼,也許在給弟弟推薦書的過程也讓我更加理解紀伯倫那句「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其實書籍和感悟是同步的,很多書都是要配合自己的經歷才能讀下去的,每一次讀也會有新的體會,因為我們在書中讀的都是自己。
答得不對的地方,還望大家修改指正。來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吧,Erich Fromm (埃里希·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先來段語錄:
- 他也許認為,自己是因為很愛他們而想要統治他們。而事實上,他是因為可以統治他們,才「愛」他們……他也許給了他們一切——唯獨除了一件事:自由和獨立的權利。這種情況最經常出現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
- He may think that he wishes to dominate their lives because he loves them so much. He actually "loves" them because he dominates them…He may give them everyhing——everything except one thing: the right to be free and independent. This constellation is often to be found particularly in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民主社會主義者。弗洛姆被尊為「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奠基者之一。《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是弗羅姆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本書中弗羅姆討論了納粹主義的成因。簡單來說,他指出,和我們的常識不同,人們並不享受自由。有時,人們願意放棄自由,從而逃避承擔自己命運的責任。
--------
我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這部經典之作《逃避自由》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導讀,在這裡分享給知友們:「你們之間是真正的愛,還是只是一段施受虐關係?」
在這些章節里,Fromm用他的理論為我們講述了,為什麼有的人會在情緒上虐待別人?又是為什麼人們不離開讓自己痛苦的人?受虐和施虐背後的需求是什麼?一個人會在關係中始終是個受虐者嗎?如果施虐-受虐只能帶來虛假的安全感,那麼在Fromm看來,什麼是能讓我們獲得真正的快樂和滿足的愛呢?
受虐與施虐:一體兩面的共生關係
在闡述施虐-受虐的關係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它們的定義。
1. 什麼是受虐傾向?什麼是施虐傾向?
受虐傾向指的是一個人通過主動地追求痛苦來感到愉悅的傾向。在日常生活中,受虐者往往會表現得極度依賴於他人。受虐者總會自我貶低,覺得自己比起別人來渺小得不值一提,並認為他們無力為自己做出選擇。因此受虐者迫不及待地希望能找到一個比自己強大的人,好把自己交出去,讓對方來主宰自己、折磨自己,並在這個臣服的過程中感到快樂(p.108)。
受虐傾向有多種形式。有些受虐者喜歡在性行為中受虐,這些人被稱為虐戀者(「受虐倒錯」),他們能通過被施加痛苦來感受到性愉悅。還有些人只有精神受虐傾向,他們不會將受虐和性聯繫在一起,被虐也不會引起性快感(p.110)。
與受虐傾向相對應的是施虐傾向。施虐傾向指的是一個人通過對他人施加痛苦來感到愉悅的傾向。Fromm認為存在不同類型的施虐傾向。第一種是統治型施虐,即使用自己的權力去統治和驅使他人,讓他人僅僅成為自己手中的工具,剝削他人的物質、情感和精神,讓他人感到痛苦和耗竭。
第二種是折磨型施虐,施虐者會主動對別人施加折磨,或者是觀賞他人經受磨難,並且會因為看到他人狼狽不堪而感到欣喜(p.102)。Fromm認為施虐者往往會同時表達出兩種類型的施虐傾向:Ta既想利用他人,又會因為折磨他人而高興。
人們往往將施虐和破壞欲(destructiveness)混為一談,認為施虐就是要徹底地毀壞他人。但實際上它們是不同的。破壞欲的目的是讓自己免於被傷害,於是為了避免任何受傷的可能,破壞者選擇毀滅一切他們認為有威脅的人;而施虐的目的是通過主宰別人,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強、來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因此施虐者不會希望徹底消滅對象,他們希望保留那些受虐者。不然,施虐者就失去了讓自己感到有力的途徑(p.128)。
2. 受虐與施虐互為表裡、一體兩面
受虐傾向於施虐傾向看起來是截然相反的,但實際上,它們之間存在共同點:施虐者和受虐者在關係中,都放棄了各自的獨立性,變得依賴彼此。此外,受虐傾向和施虐傾向不可分割,它們總是會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如果一個人是受虐者,那麼在一些情況下Ta必然表現出施虐傾向,反之亦然。
a. 施虐與受虐存在共同點:雙方都放棄了獨立性
施虐者與受虐者在關係中都喪失了自由和獨立性,彼此依賴和需要。受虐者依賴於施虐者里為自己做出決定。他們捨棄了自己的自由,依附於施虐者。從此由施虐者來決定受虐者的快樂、痛苦、目標等等(p.111)。
這種依賴的程度越嚴重,受虐者就越發將施虐者變為自己生活的中心。受虐者的生活目標變成了如何留住施虐者、以免失去一個依靠的對象;或是試圖操縱施虐者,讓對方繼續心甘情願地為自己承擔責任(p.125)。
另一方面,施虐者同樣在關係中喪失了獨立性。雖然表面上施虐者很強大,主宰著受虐者,但實際上,他們依賴於受虐者。施虐者需要他們施虐的對象,因為他們需要通過對受虐者施虐,來證明自己優於受虐者,感受到控制和力量。如果失去了受虐者,施虐者失去了證明自己的途徑,變得好像什麼都不是。
施虐者可能自己都意識不到對受虐者的依賴,但在兩人的紐帶瀕臨斷裂時,依賴感會突然爆發,施虐者會千方百計地試圖挽留對方。比如在一段關係中,丈夫惡劣地對待伴侶,並總是恐嚇拋棄伴侶、逼迫伴侶離開,但是當伴侶有一天真的決定離開時,丈夫又會表示「離開你我沒法活」,哀求伴侶留下(p.104)。
b. 施虐和受虐傾向會體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Fromm指出,人並不可能是一個完全的施虐者或者受虐者,而是常常搖擺於兩者之間,「很難確定某一時刻究竟是受虐面還是施虐面在起作用」(p.113)。一個人在關係中,可能大部分時間覺得自己是受虐者,但有時也會感到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去操縱對方;一個人也有可能大部分時間認為自己是施虐者,但偶爾也會在關係中意識到自己對受虐者的依賴。
如果受虐者仔細地去體察自己的感受,會發現自己的內心中潛伏著強大的控制欲;同樣地,如果施虐者用心地發掘自己的感受,也會發現內心深處濃厚的無力感。施虐傾向和受虐傾向,實質上是互為表裡、一體兩面的關係。
3. 施虐-受虐關係≠愛的關係
Fromm認為施虐-受虐關係並不是真正的愛,他將施虐者和受虐者締結的紐帶稱為「共生性結合」,認為施虐-受虐的雙方只是生活在一起(共生現象),在關係中彼此依賴,互相需要。
「共生性結合」與愛的關係存在兩種不同。首先,愛的關係中,雙方不止是關注自己的利益,也會真心地關注和理解伴侶的需求,支持對方實現自我。而施虐-受虐雙方在關係里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期望和需要。一旦對方不再能滿足自己的期待,他們就會選擇離開。比如受虐者往往將自己的伴侶理想化為一個「全能的幫助者」,期待對方滿足自己的一切需要。然而,人不可能每時每刻都是無比強大的,所以施虐者終究會讓受虐者失望。等幻滅之後,受虐者會離開自己的伴侶、去尋找下一個「全能的幫助者」(p.126)。
其次,施虐-受虐中雙方都喪失了獨立性,而愛的關係中,雙方依然保持了個人的完整性。愛人們在關係中允許對方保留自己的個性、擁有自己的空間,他們在關係中依然可以做到獨立地追求快樂,不會要求對方來為自己的快樂和滿足負責。
不過,在愛的關係中,依然可以有施虐-受虐的元素:如果施虐和受虐的慾望只在性的過程中體現的話,雙方依然可以是一段安全、平等、自願的關係。因為伴侶們可以通過事前約定等方式,確保兩人在過程中不受到非自願的傷害,而在溝通過程中,兩人依然是平等的。這時,施虐-受虐只是關係中追求性快樂的一種情趣。
人為什麼會選擇施虐-受虐關係?
1. 個人因素:滿足個人需求
人們為什麼會依賴於施虐-受虐關係呢?Fromm認為,施虐者和受虐者在互相依賴中滿足了他們各自的需求。
a. 受虐者通過交出自己逃避了責任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索夫兄弟》中寫到,「最迫切的需要是找到一個可以(向Ta)投降的人,儘快地把他這個不幸地受造物與生俱來的自由交給那個人。」它精準地指出了受虐者試圖用自由為代價,換來對責任的逃避(p.108)。
受虐者在內心深處往往覺得自己微不足道,不能也不願意去為自己承擔責任。他們時常懷疑自己的選擇,焦慮於選擇可能帶來後果。受虐者意識到,如果他們能將自己貶低得十分渺小,如果能放棄個人的獨立,就可以把自己從責任帶來的恐懼與自我懷疑中解脫出來。因為一旦他們交出自我,他們就不用再承擔責任的重負,無需再去思考自己需要做什麼、自己是誰,Ta自己的痛苦與歡樂都將由Ta依附的對象來決定(p.111)。
b. 施虐者利用受虐者來逃避無能為力感
Fromm指出施虐者對主宰他人的追求源於自身的無能為力感。正因為覺得自己很軟弱,施虐者才迫切地希望證明自己的力量。施虐者證明自己的方式是選擇找到一個對象,通過折磨和統治對方,他們證明了自己的優越,擺脫了無能為力感(p.115)。
c. 受虐者和施虐者都在施虐-受虐關係中逃避了孤獨
在施虐者與受虐者結成共生的紐帶中,雙方都將個人自我與另一個自我合為一體,逃避孤獨。
一方面,受虐者通過將自己交給對方的方式,在放棄了獨立的同時,把自己融入自身之外的對象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受虐者擺脫了難以忍受的孤獨,同時因為成為對方的一部分,而得以分享對方的力量。Ta分享到的力量,能幫助自己對抗孤獨引發的無力感。
另一方面,由於受虐者願意交出自我,施虐者才有機會通過吞食他人的自我,來形成聯結抵禦孤獨(p.113)。
然而,施虐-受虐的結合帶來的安全感與滿足只是假象,它只能暫時掩蓋人們的焦慮和恐懼。因為自我的產生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現,就不可能完全消除它,就像人們一旦出生,就不可能再回歸子宮。因此,希望藉由施虐-受虐關係來放棄自我是徒勞的。即使是看似完全放棄自我的受虐者,潛意識中也會因為個人被奴役而產生反抗與憤怒。雖然為了維持紐帶,受虐者會壓抑反抗,但憤怒積累到一定程度還是會爆發出來,提醒受虐者自我的存在(p.100, 126)。
Fromm指出,既然人們不可能徹底消除自我,那麼,要獲得長久的安全感,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反其道行之:不是放棄自我,而是積極地實現自我。而一種實現自我的途徑是在不放棄個人獨立的前提下,與他人建立愛的聯結(p.100)。我們將在下個部分談論如何從施虐-受虐關係轉向愛的聯結。
那麼,怎麼樣從受虐-施虐邁向真正的愛?
1. 對伴侶:關注對方的需要,學會真誠地付出
之前提到,施虐-受虐關係中,雙方都出於自己的需要而向對方索取;而Fromm認為,真正的愛意味著對被愛者的肯定,意味著能關注被愛者的需要,去真誠地分享與付出,來幫助對方實現他們真實的自我(p.83, 114)。
要做到這一點,人們首先要尊重對方的獨立性,放棄自己奴役他人/被他人奴役的渴求,認識到他們和我們一樣有自身的需求,並且會因為無法實現需求而遭到挫折。為了更好地從對方出發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需要在溝通中了解和傾聽他們的需要,而不是憑藉主觀臆測來提供幫助。最後,關注需要不意味著縱容,而是支持對方通過積極、健康的方式來實現自我,如果發現對方使用不健康的方式來逃避痛苦,我們也應當有勇氣去指出這點,力所能及地提供支持。
2. 對自己:學會自愛
Fromm指出,施虐-受虐源於人的自私,而真正的愛的基礎是人的自愛:只有人們能做到愛自己,才代表他們能夠去愛別人。許多人會排斥自愛,因為他們認為自愛就意味著自私,認為如果在關係中考慮了自己,那麼他們的付出就顯得不夠純粹。
Fromm認為人們之所以會混淆自愛和自私,是因為人們搞錯了愛的本質。人們往往認為愛是因為遇到「對的人」才產生的情感,在沒遇到對的人之前,我們是不會有愛意的。同時,他們也認為愛是排他的:如果我愛一個人,我就沒法去愛其他人;如果我選擇了愛自己,我就沒辦法去愛別人。
但是,Fromm將愛看作是一種人們內在的去欣賞和肯定對象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只是依靠對象來實現。對象更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有愛的能力。自我和他人都能成為對象。如果一個人做得到去愛別人,證明Ta有支持和肯定的能力,那麼Ta也一定可以用這種能力去愛自己;而一個人如果做不到自愛,那麼也一定沒有辦法真正地愛別人(p.83)。
自愛和自私的區分就在這裡。愛是肯定和支持,自愛即是能做到自己肯定自己、去支持自我的發展和實現;而自私正是因為人們做不到自愛,沒有辦法進行自我支持,才會傾向於通過依賴他人來填補自身的需求。
那麼,怎麼捨棄自私、做到自愛呢?自愛並不能通過伴侶給予愛來實現,而是要依靠自發的努力。去學著尊重自己的獨立性,將自己視作一個有力量的個體,意識到我們需要為自己的需求負責,並嘗試去承擔責任。
最後,可以從一些不那麼重要的選擇開始,試著為自己承擔責任。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有承擔責任的能力,而且這個過程也並不可怕。
以上。
原文發表於 你們之間是真正的愛,還是只是一段施受虐關係?|導讀:《逃避自由》章節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我拿出箱底貨推薦給大家,不多,三本。
像《白夜行》《百年孤獨》之類的被推薦爛了的再推薦也沒啥意思。
Ⅰ:馬丁.布思
非常值得年輕人去讀,讀完保證你連煙都不想抽了,情節中立,各國面對鴉片的態度,以及鴉片對各個國家不同程度的侵害,都描寫的比較詳細。
其中部分描寫比較震懾人心,比如當罌粟的危害還沒普及的時候,父母白天去工作,孩子交給保姆,保姆為了高收入,會同時照看很多孩子,孩子太多不好照看,為了讓嬰兒安靜,就用罌粟來使嬰兒入睡,嬰兒白天睡了一天,晚上交給父母之後變得很精神,父母累了一天,沒有精力哄孩子,用同樣的方法使嬰兒入睡。一直處於睡眠狀態的嬰兒最後發育成什麼樣子不難想像。
Ⅱ:
全書共六卷,此書曾流落民間地攤,被一位愛書人士後發現,可惜只有前四卷殘本,後兩卷未曾得以傳世。
書商為了發行全本,找人捉刀續寫了《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兩卷!
這本書雖然是文言文,但是很好讀,並且相對比較好理解。有趣,暖心,百年老湯。
不建議購買電子版,因為這本書值得你反覆看!
遲子建憑藉本書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講述了中俄邊界額爾古納河右岸一群東北少數民族鄂溫克人的故事,這批原始民族與馴鹿相依為命,在現代文明的衝擊和干擾下,最後不得不離開森林。
本書世代迭更的很頻繁,信息量巨大,故事相當精彩,本人措辭欠佳,無法描述它的精彩,只能強烈推薦!(個人觀點,如有瑕疵,望指正)
如果只推薦五本:
大前研一《思考的技術:培養有競爭力的思維方式》。推薦理由:向麥肯錫學習邏輯思考;打動人心的要點;洞悉本質的過程;線性思考行不通;互聯網時代的大前法則;跳出古老思考方式的方法;能預知五年後世界的思考邏輯。
馬斯洛《動機與人格》
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當時花了三天把這本書看完,非常激動。輪子是腳的延伸,媒介是人眼睛耳朵的延伸,互聯網是人意識的延伸。這是多麼具有顛覆性的視角。
彼得德魯克《個人的管理》
托夫勒《未來的衝擊》。未來正以指數曲線速度襲來,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了應對。後工業文明和工業文明、農業文明的社會制度、法律制度、家庭制度都是不同的。這世上存在一種以未來視角看世界的思維模式。
-------------------------------------------------------
未來知識圖譜,這是一群醉心科技、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組成的社區。在這裡,拒絕空話套話。每周2~3篇更新,解讀未來科技,判斷前沿趨勢,思考智能產品。
http://weixin.qq.com/r/70jRye-EHrJhrauq9x39 (二維碼自動識別)
2017.9.8更新 每次更新都會標註 也歡迎小夥伴給我推薦書,(*/ω\*)
如果有問題也歡迎評論私信問我(≧ω≦)/
題主你好,我是比你年長几歲的學姐,你有閱讀的慾望,我非常支持你!
加油↖(^ω^)↗
而且大學也一定要抓緊時間多看看書,多泡泡圖書館!因為你上班之後,其實很難再找到一個下午,可以坐著安靜捧著一本書看了。如果讀書一定要有什麼的目的話,我分幾個模塊給你安利~
「以下書籍都是我和你差不多大的時候讀過的書。如果有人看的話,答主會不斷更新的。」
「關於生死」
《最好的告別》
這本書是改變我生死觀的一本書,以前我是一個特別怕死的人,比起自己的死亡,我更害怕親友的去世,我曾在父親嘆氣說爺爺奶奶歲數大了,直接在飯桌上嚎啕大哭,因為我太害怕失去他們了。看完這本書之後,對於衰老和死亡我能更加平靜和坦然的面對了。而且站在醫學的角度上分析,更理性,理性到我覺得等我老了要把這本書拿出來再看一遍,給自己準備後事,哈哈哈…
《此生未完成》
作者已經離我們而去了,願她在天堂安好,這本書看得我是哭的難受壞了,是癌症病人在生命彌留之際對父母,對丈夫,對尚未懂事的孩子深沉的愛與不舍。
「我想給兒子土豆留下些什麼」。正是帶著這樣的信念,于娟在病中也堅持輔導孩子。而在生命日記中展現她的喜憂,寫下她的感悟,不是矯揉造作、不是宣傳作勢,而是一個母親要給她的孩子留給一份禮物。——《人民日報》
《白事會》
這本書文筆就大不如之前兩本了,作者的職業是「大了」(為死人操辦喪事的人) 整本書集合了作者職業生涯中各種各樣的故事,有些心酸,有些憤恨,有些悲傷,有些讓人唏噓不已,甚至有些讓人啼笑皆非。有點故事會的感覺,但是其中有些故事確實打動我了。
「關於愛情」
《怦然心動》
這本書所改編的電影也是值得看的,原著也很贊,看的純純的戀愛感覺,不會覺得很瑪麗蘇,「有些人淺薄,有些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但是總會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如彩虹般絢爛的人,她會讓你覺得以前遇到過的所有人都是浮雲。」(當年答主的男朋友就是用這句泡走答主的(*/ω\*))馬上步入大學了,再也沒人說你早戀了,看一下這本書蠻好的。
《查令十字街84號》 答主也是在電影的安利下買了這本書,故事很巧妙,更多的是細細品味兩人書信中的語言,有關於愛的解讀,更多的是兩人對書認真的愛。
「關於動物」
《遇見動物的時刻》
克雷格?查爾茲的大半生都在荒野中探險。他寫下自己與30多種動物的偶遇過程——在美國大峽谷被大角羊追逐,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海岸與鯊魚一起淺游,在空中觀看游隼以每小時二百英里的速度表演特技,在水洞邊與美洲獅展開激烈的對峙,在猶他州的沙漠感受一隻灰熊的孤獨與足跡……他了解每一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動物王國中蘊含的野性之美。每一次相遇,他都將自身還原為生命的原始狀態,去感受自然界的生存、繁衍、搏鬥與死亡。他的優美文字深深喚起了人們對失去的天空、原野的記憶以及對生命的好奇和敬畏。
——摘自豆瓣該書簡介,也是我想說的。
我們也許不能去探險,無法親身領略自然的野性之美,但是通過這本書,我們也許可以了解到。我很喜歡動物,這本書所能帶給你的,是異於動物園和百科全書的角度來領略的美。
《我在雨中等你》
這本書是以一隻狗的視角來描述他的主人身上發生的故事的,如果答主有寵物的話,看這本書也許會更有感悟。
「關於戰爭」
《鋅皮娃娃兵》
本書記錄了阿富汗戰爭中蘇聯軍官、士兵、護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淚記憶,是20世紀紀實文學經典作品。每一個故事都殘忍,更殘忍的是,你閱讀的時候,知道這些殘忍的事情是真實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所以我看的時候特別揪心。摘錄一段:
「我的朋友們躺在墳墓里,他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被騙去參加那場卑鄙的戰爭的。有時我甚至羨慕他們,他們永遠不會知道這一切,他們也不會再次上當受騙。」
《我不知該說些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我前面安利的書也許你們都可以不看!但是這本書你一定要看!真的,比上一本《鋅皮娃娃兵》更揪心,講述切爾諾貝利難民的故事,「科學家摸上帝的鬍子,可受懲罰的卻是我們。」 猶豫核泄漏,孩子腦瘤去世,婦女無法再當媽媽,她說她甚至看到燕子哺育雛鳥都會嫉妒,切爾諾貝利的人被外地人帶上有色眼鏡看待……看的很揪心,也值得我們深思,正因為知道這些殘忍的事情是真的發生過的,所以更加難過。
「關於國內名著」
《紅樓夢》
作為紅迷,必須強推這本書啊!!但是這本書就是能看進去的,愛到不行,看不進去的,怎樣也看不進去。但是其中真的值得回味,值得研究的地方太多了,涵蓋了美食,服飾,藥理等等各個方面,其中詩詞也是極美的。不一定要去研究,但是看過一遍也是收穫頗豐(答主最近在看第三遍……精讀中~)
關於紅樓的批註,答主比較推薦脂硯齋批註的。
《白鹿原》
茅盾文學獎中我最愛的就是這本了,我讀這本書的時候還沒有翻拍的電影和電視劇,單憑自己的想像,就能還原「城頭變幻大王旗」下,黎民蒼生的眾生相,一個家族的變化,折射整段歷史,每一個角色都是立體的,我的語言太蒼白了,實在不敢對這本書妄加評論。真的一定要看一看!
《南方有嘉木》
可以看做是與《白鹿原》同樣時期下,發生在杭州的故事,家族在社會大環境變化下的興衰。《南方有嘉木》是「茶人三部曲」的第一部,感覺開卷,就有滿滿的茶香,因為這本書真是拿茶貫穿了家族的故事,並非拿茶作為噱頭。(後兩部曲答主實在沒時間看,我保證2017年之內給看完!(*/ω\*))
「關於國外名著」
《百年孤獨》
這書我就不多說了……別人安利的比我好多了哈哈ヾ?≧?≦)o
《1984》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脊背發涼,毛骨悚然,那種恐懼感不是像恐怖片那樣,而是發自內心的懼怕萬一書中描寫的一切成為了現實,我甚至在打這些字的時候,都怕有思想警察的突然出現給我帶走……
《月亮與六便士》
這本書也是別人安利的比我好多啦,我看這本書,感覺豆瓣有一句書評特別好,你有低頭撿六便士的時候,也有抬頭看月亮的時候,你有你的生活,也有詩與遠方,這時候你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關於思考」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真的特別好這本書,每一個故事都有意思,也是這本書教會了我,凡事換個角度想想,當我不能理解別人的想法時,也能更加寬容。隨時保持獨立思維實在太重要了!凡事多想想自己怎麼看,別看別人怎麼看。
這本書爭議挺大的,但是我不想人云亦云,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沒太考究是真的是假的,或者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價值,但是瘋子的思維有些確實震驚到我了,這是我讀這本書的意義。有意義,就是好的,不是嘛?
《烏合之眾》
這本書真的一定要看一看!我是專業課老師介紹的,看完這本書我的收穫就是,不管網上再怎麼帶節奏,我都會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人云亦云,其實微博很多熱點話題都是帶的節奏,何苦讓自己給別人當槍使……
《娛樂至死》
同樣也是專業課老師叫我們看的,封面畫的太好了,很多人接受信息的時候,是不帶腦子的。現在也是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這本無可厚非,你我皆是凡人,只是娛樂過後,能想想充實自己也是好的。電視的一般表達方式是娛樂。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動物農場》
這本書極具諷刺意味,是奧威爾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則入木三分的反烏托的政治諷喻寓言。(摘自豆瓣) 我是看完《1984》去看的他這本書,再也分不清是豬臉,還是人臉。
「關於懸疑類小說」
東野圭吾的三本書我放到一起講了,因為我怕我一安利給劇透了就麻煩了……(捂臉(/?\*))他的書也是和很多人推薦,思維縝密,情節不拖沓,看書的感覺畫面感特強,感覺像是在看一部優秀的電影一樣。如果喜歡這類書的小夥伴,東野圭吾的書千萬不能錯過!這三本絕對是經典,他還有《幻夜》《放課後》等等……我還沒來得及買,看完就和你們安利~
《無人生還》
這本書就一個詞,刺激!我是捧著kindle屁股都沒挪的躺床上一口氣給看完的,情節特別緊湊,看的人冷汗直冒,最後結局讓人驚訝,《十個小士兵》的寓言印證了每一個人的死亡方式,最後竟然……
「關於國內小說」
《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 這三本是我讀過余華大多作品之後,最推薦的三本,看完余華的書讓我思考了很多,說實話我是被爸媽保護著長大的,不諳世事,典型的溫室的花朵,連大學也是在本地念書的,他的書讓我了解了不一樣的人生。
以下是答主至2016.11.29的藏書(是上次收拾書櫃的時候留影)
感覺如果將來嫁人,搬書會累死吧……
喜歡紙質書真的沒救了沒救了沒救了!
答主不是想炫耀什麼,只是偶然幾個回答攢了幾百粉絲,希望能以自身的行動,呼籲大家一起看看書。不論是kindle也好,微信閱讀也好,實體書也好,毛姆曾說過,「養成讀書的習慣,就給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幾乎所有不幸的避難所。」
這個是我關於「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的回答,如果你們也有這種感覺,不妨看看我是怎麼做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06717/answer/182978980
還有,不得不說,我媽真是太酷了
微博:一隻睡不醒的瘋貓
會隨時分享電影和讀書的打卡,還有手帳和日常,歡迎你們來找我玩(*/ω\*)
首先,講一下歐洲文學,也是我最喜歡的文學之一。
對我來說,歐洲文學是群星璀璨的太陽系,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還有其他各國誕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家,而他們又寫出了世界性一流的作品,對於我這個讀者而言,這是一種巨大的恩賜和幸福。
先講英國文學,雖然不是我最喜歡的,但卻是繞不開的。我覺得英國文學就像是太陽,也許你最愛的不是太陽,而是其他星辰,但對你而言,它就像空氣和水一樣不可或缺。
英國文學我最先接觸的是狄更斯和勃朗特三姐妹,相信很多人都從中學課本上知道了他們,也讀過他們的書,狄更斯的《霧都孤兒》、《艱難時世》、《雙城記》;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尼絲·格雷》,組成了我最初的文學閱讀體驗。那個時候,我是個高中生,讀小說更多的是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對書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更深刻的東西並不能領會。但它們至少讓我枯燥的高中歲月有了色彩。
如果讓我推薦,我也會讓高中生從他們的作品讀起。
後來我讀了更多英國作家的作品,發現英國作家都是現實主義的寫法,他們關注現實生活,描寫十九二十世紀的英國貴族或平民的生活,從中引發對現實的思考,讓我隔著幾個世紀去感受去了解那個時候的英國和那裡的人民的生活。
英國作家裡我最喜歡的毛姆,因為他的筆觸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虛榮、物質和世俗的一面。
《月亮與六便士》裡面,滿地都是格言警句,要說俏皮話,說一針見血、揭露人性的話,沒有人比毛姆更準確到位的了。
不管男人女人,他三言兩語就把人性給剖開了,直白地露給你看,你看了再想想自己,只能點頭,哎,是啊,講的真對,咱們人就是這副醜態!
他對上流社會的虛榮、女人的虛榮、男人的虛榮講的最精確,描寫得最生動,但是他不僅僅是會說這些俏皮話,不僅僅是會幽默嘲笑,他的故事引人入勝,十分深刻,刻畫的人物入木三分,把主人公所有的弱點解剖來給讀者看,毫不留情,即使那是他的自傳。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最好,其次是《人性的枷鎖》《刀鋒》,看他的《作家筆記》就知道,他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是這樣敏感刻薄而又智慧的。
其次,簡·奧斯汀是英國最出色的作家之一,她寫了《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不過我認為最好的還是《傲慢與偏見》和《理智與情感》,簡奧斯汀有著作為女人的敏感和脆弱,但又有著男性一樣的理智和堅強,理智與情感里描寫的就是一個理智的女性和一個感性化的女性,是我最喜歡的簡奧斯汀的作品。。
英國作家還應該讀一下哈代:還鄉、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他的作品多描寫19/20世紀的英國鄉村,作品往往帶有宿命論的悲劇色彩。其中對人生去往何處的思考也值得我們深思。
康拉德寫了黑暗的心、水仙號上的黑鬼;他17歲開始當水手,後升大副、船長,其航海生活達20餘年。康拉德擅長描寫海洋生活,多寫他在航海過程中的見聞,特別是在印度英屬殖民地的黑暗現實,比如《黑暗的心》和《水仙號上的黑鬼》,描寫了英國資本主義在殖民地的掠奪和殘酷,探討了道德與人的靈魂問題,表達了他對殖民主義的憎惡。
這也是我認為反映了人性之惡的作品之一。
另外,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寫的書包含著一些哲學的思考,讀者又很輕鬆愉快,又可以引發思考,我推薦他的愛情筆記、哲學的慰藉。
最後,英國的作家,怎麼能不說莎士比亞呢,人人都將之稱為最偉大的作家,排號當頭第一,我也是近來才看了他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我覺得很好,但我可能無法完全讀懂他,他的戲劇都很短,大家可以買一本放在家裡,常常讀一下,就像放本詩經在床頭常常讀一下。
英國文學就講到這兒,下面講一下法國文學,我認為法國文學就像太陽系中的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因為法國有很多很棒的一流的作家,寫出了許多一流的世界性作品,就像金星一樣閃耀在歐洲文學的殿堂里。
法國出了很多世界名著和優秀作家,俯拾皆是,雨果、大小仲馬、司湯達、波伏娃、薩特、加繆、紀德、波德萊爾、莫泊桑、巴爾扎克……數不勝數。
法國文學中我最欣賞的是雨果,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作家。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在他的作品中也表現了法國社會的革命和重大事變,他死後法國舉國誌哀,超過兩百萬人參加了他的從凱旋門到先賢祠葬禮遊行。他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碑的「先賢祠」。
我最喜歡的是他寫的《悲慘世界》,也是我認為與紅樓夢比肩的世界性一流的作品。每本一流小說的優秀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只是一本小說,它是一本百科全書,裡面包含了人性、世俗、愛情、信仰、現實、革命、時間、衰老、死亡、真善美……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因此每個人去讀它都可以讀出不同的東西。悲慘世界就像是一本西方社會的百科全書,包一切美好的醜惡的,它都有。但更多的是作者道出了信仰和人性的光輝,讓你看到在苦難之中人的信仰之堅定和內心的道德與善良。
雨果為人說熟悉的作品還有巴黎聖母院,雖然敲鐘人的命運值得人同情,其善良也讓人動容,但是和悲慘世界比起來,我認為巴黎聖母院的水準還是與其相差了一個等級。巴黎聖母院是作者29歲時發表的作品,而悲慘世界是其60歲時發表的作品,期間間隔30年,作者的閱歷不斷增加,對人生的思考也不斷增加,歲月的積累加上十八年的寫作和不斷的修改,讓悲慘世界必然地比巴黎聖母院的水準高出很多,至少我在看完悲慘世界後再看巴黎聖母院就能明顯地感受到這種差異。
在我看來,沒有一個小說人物的境遇和命運可以超過冉·阿讓,他是我看過的最令人憐惜、遺憾、心疼並為之覺得悲傷的小說人物。小說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一種人性覺醒的力量,一種真善美的情感吧,而這是最能打動人的地方,也是所謂的普世價值所在,這也是我認為西方文學作品高於中國文學的主要一點。中國文學多囿於自己的小家族,思想狹隘,主要講人性和世俗的生活,而西方文學喜歡探討真善美和人性,從故事從引發對人性和真理的思考,讓人在最終看到真善美的力量,像是一種固執的信仰,而中國的小說多是悲劇性的結局,像《活著》,感覺人已經不像人了,而是像條狗一樣活著,連基本的尊嚴也沒有,這也許也是舊時代中國人的生活現狀。在被生活的重負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人已經無暇顧及信仰和希望,只是任生活蹂躪。而西方的文學作品即使是悲劇結尾,總有一股希望之光在你心裡照耀著,給你一種相信善的力量,也許是因為西方人一直秉持的信仰吧。
當然在我讀雨果的悲慘世界之前,我讀過很多法國作家的作品,像最早時候讀的巴爾扎克的《歐也伲·葛朗台》《高老頭》,反映了十九世紀法國社會中個別市民形象,其現實主義的寫法把葛朗台的形象刻畫的惟妙惟肖,以至於高中的時候我們都取笑小氣的人叫葛朗台。巴爾扎克一生寫出了91部小說,可以說著作頗豐,但是這些著作並沒有讓他擺脫貧困和累累負債,但他由於早期的債務和寫作的艱辛,終因勞累過度而死。巴爾扎克每天工作16至18小時,從半夜到中午寫作,從中午到下午4點校對校樣,5點鐘用餐,5點半睡覺,到半夜又起來工作。
另外一個讓我對法國文學神往的作家是紀德。木心在文學回憶錄里也非常推崇他。紀德的《人間食糧》真的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他用散文詩的形式寫出神啟似的語言,教你用赤子之心和大地的眼睛去觀察,用敏銳的觸角去感受這個世界和大自然,我覺得有些作家就是有異於常人的天賦,比如對自然和生活的敏銳和細緻入微的觀察,他就是像一朵花一樣去欣賞大自然。他的《人間食糧》和《新食糧》都太美了,他寫的不是故事,他寫的就是美,美的自然,美的心靈,跟一首詠贊詩一樣,這樣的人肯定是有著一顆善於發現美的心靈和眼睛才能寫出這許多的美啊。我就是喜歡這樣散文詩一樣的文章,就像是山谷里田野里兀自盛開的花兒一樣。
其他法國作品像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湯達《紅與黑》;大仲馬《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小仲馬《茶花女》;左拉《娜娜》《萌芽》;莫泊桑《羊脂球》《漂亮朋友》;羅漫.羅蘭《約漢.克利絲朵夫》;聖愛克蘇佩里的小王子;波德萊爾:巴黎的憂鬱、惡之花;都是非常好的作品,波德萊爾的詩寫的真好,巴黎的憂鬱讓你隔著書頁都能感受到幾百年前他那來自法國的憂鬱,而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又將人世間的醜陋撥開給你看,像羊脂球,每每讀到都被那個善良、軟弱又被人嫌棄和遺棄的妓女所打動,又感動很傷感。基督山伯爵等長篇小說都非常吸引人。
說到法國作家,我相信很多人會提到杜拉斯,當然她的《情人》的第一段已經被人們背的滾瓜爛熟,到處引用,「相比起你年輕時的容顏,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貌。」我也鍾愛這本小說,但她的《寫作》一書更值得一提,我相信每個作家都有他的關於寫作的一套想法,不是看了作家們如何寫作我們就會懂得如何寫作,但是他們如何寫作的書中會發現他們的思考和靈魂,以及寫作到底是怎樣一種心靈的旅程。即使無法像她那樣寫作,但你可以更了解她為什麼寫出這樣的作品,從而更了解這個和你相隔千萬里的作者。
法國還有許多出色的文學家兼哲學家兼,像德斯鳩、伏爾泰、盧梭;更有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薩特《噁心》《牆》《蒼蠅》《存在與虛無》;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繆(西緒福斯神話、局外人、鼠疫);
還有波伏娃,她是薩特的終身伴侶,也是二十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女性之一,她不僅是個女權主義者,寫了《第二性》,也是個哲學家、文學家,她寫的《人都是要死的》,這是一本700多頁的長篇小說,探討一個人如果得到了永生,那會怎麼樣。我從書中才發現若我們得到了永生,並不會快樂,只有永恆的寂寞和孤寂,而這種永生不像是一種恩賜,而卻是一種天罰了,因為你的孤獨是永恆的,不會隨著死亡而消逝,而你的生命也不會因為短暫而顯得格外珍貴,即使你得到了永生,你也無法完成任何偉大的事情,只有消除不了的孤獨,因為所有人都死了,只有你永遠死不了。所以,也許長生不老並不是好事,我們也可以藉此思考生與死的問題。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法國文學。
接著說說德國文學。
德國文學是太陽系裡的土星,它像土星一樣龐大、沉重,日耳曼民族的可靠、嚴謹、有條不紊,盛產哲學家、思想家,善於思考,具有理性批判思維,其文學作品也有很深的思想和理性的批判,引導你思考人生的終極問題,鍛煉你的思維,激發你生鏽的大腦,讀完又值得玩味。
德國最著名的作家有歌德和席勒;歌德的浮士德是嚴肅文學必讀作品,正如莎士比亞的悲劇一樣,而他二十多歲寫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簡單易讀,但我覺得他寫的不僅僅是一個少年的愛情和失戀,更多的是這個少年對生活、愛情、現實和未來的體悟,至少可以看到我們身為年輕人的想法,但我佩服的是20出頭的年輕人在寫愛情的時候,寫的不僅僅只是愛情,其實還有更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這是很難得的,也是國內許多言情小說根本無法達到的。
喜歡德國文學更主要的是因為德國有赫爾曼·黑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荒原狼,我還沒看荒原狼,但我看過他的悉達多、蓋特露德、羅斯哈爾德和辛克萊的年少彷徨時,這幾本書就讓我對這個慈祥的小老頭心生敬佩。最喜歡他的悉達多,講的是主人公悉達多一生的修行,最後得到了屬於自己的道。有點像老子寫道德經的感覺,黑塞的作品大多關注人的內心和精神世界,主人公都是彷徨的青少年,在一生中對於自己的天命、靈魂和內心世界不斷追尋,最後得到了自己的體悟。他的作品讓你拋開塵世的羈絆和物質的慾望,沉靜下來,審視自己的內心,這是現代作品很難得的。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去讀讀他。
我喜歡黑塞,我相信一個作家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也代表著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黑塞常年居于田園,自己畫畫寫作,除草種地,生活簡單純樸,正是他心靈如此純凈,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而我相信他內心的寧靜也是經過許多曲折的路尋來的、走到的。什麼樣的人才能寫出什麼樣的作品,不能想像一個心浮氣躁的人能夠寫出如此靈性的作品。對一切向內尋找靈魂的故事和小說,我都喜歡,因為它們會給我的心靈帶來一次清洗,讓我看看自己污濁的心靈是否被世俗蒙蔽了許久。
另外德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赫塔米勒,代表作呼吸鞦韆、托馬斯曼的魔山、死於威尼斯都是德國文學的代表,赫塔米勒的呼吸鞦韆寫的是祖母在蘇聯集中營中的飢餓年月,看了以後才發現,原來飢餓可以被描寫得這樣具象,好像你都能感到那種飢餓的蟲子就咬在自己的身上,看了之後,不用再經歷飢餓,你就會知道那種集中營的生活有多麼難熬,而歷史又是多麼殘酷而相似。德國納粹集中營之後,蘇聯竟然也搞起了集中營,而且其迫害與苦難絲毫不亞於那些納粹集中營。她寫的童年的苦難生活和其小鎮中的壓抑狀態以及對國家、政府的抨擊使其遭受逮捕和審訊,後來移居德國,她是個很有勇氣的女人,堅強果敢。文字簡練但是透露著一股堅韌和不會屈服的態度。
德國是個盛產哲學家的國度。幾乎哲學史上有名的哲學家都出自於德國。像康德,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尼采;黑格爾;叔本華;萊布尼茨;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維特根施坦;哈貝馬斯,法蘭克福學派;阿多爾諾=阿多諾,法蘭克福學派 ;謝林,精神哲學;胡塞爾,創立現象學;費希特;卡西爾,符號形式哲學;伽達默爾;馬爾庫塞,法蘭克福學派;費爾巴哈;斯賓格勒;萊辛;霍克海默爾=霍克海默,法蘭克福學派創始人之一;齊美爾;哲學家兼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我覺得德國真是個彪悍的民族。
歐洲文學的另一頭是俄羅斯,俄國文學自成一格,橫跨歐亞大陸的第一大國,跟歐洲各國不一樣,跟亞洲文學更不一樣。他的文學多講述北歐農民,有著濃厚的俄羅斯民族的特色。那片土地上的農民在各位作家的筆下顯得可愛至極。俄羅斯文學對我而言是火星,生命力旺盛,不愧是彪悍的民族的代表。
俄羅斯文學的三座大山,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我最愛托兒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都是經典,戰爭與和平太巨幅,還沒看。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個高產作家,又是文學家裡的哲學家,我最喜歡的他的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人,罪與罰和卡拉馬佐夫兄弟雖然名氣更大,但是我不喜歡,因為很難懂。他的小說都長篇巨幅,且較為晦澀難啃,沒有濃厚的文學興趣的就別看了,因為看完了你也白看。屠格涅夫最簡單易懂,獵人筆記,父與子,羅亭,貴族之家,長篇不是很長,容易看。我喜歡他講的俄羅斯農民的故事。再說說蒲寧,我更喜歡的作家,其選集,描寫的農村更得我心。
我之前幾乎沒有看過俄國的文學作品,好像大學的時候看過高爾基的一點點,但是根本沒印象了。一開始看的是屠格涅夫,他的《初戀》《春潮》《父與子》《貴族之家》,雖然屠格涅夫和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文學的「三座大山」,但是我覺得屠格涅夫的作品和後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後兩者寫的小說都偏長,特別是陀君,他的小說好多本,而且每一本都很長。
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中,有很多表達了他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復活》講的是人性的復活,宣揚真善美,對上帝的信仰等等,總之,托爾斯泰等俄國作家的作品似乎永遠都離不開上帝和他們的信仰。
托爾斯泰的思想可以歸結為三點:一是道德的自我完善、二是不以暴力抗惡、三是博愛。這簡直就是基督精神,和聖經宣揚的是一樣的。
在俄羅斯,其世界觀所倡導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道主義,而是基督教人道主義、神人型和上帝的內在線。在托爾斯泰那裡,表現為道德的自我完善。另外,在復活里,托爾斯泰反覆強調的是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堅定的利他主義。
看到這些宣揚真善美,教人要行善愛人的文字,我常常審視自己身而羞愧且萌發一種懺悔之心的。確實,世界上沒有比真善美更好的東西,也沒有比愛人行善寬恕他人更應該做也更能使得世界變得美好的舉動了。如果你想要什麼樣的世界,你就去創造出這樣的世界,如果你想要這個世界美麗善良真誠,你就要這樣做,這樣去待人。
屠格涅夫的小說都偏向於中篇,長篇的小說也並不長,一百多兩百頁而已,與托君和陀君相比,他的小說中談到上帝的就會少一點,不過當然也有,只是不那麼熱烈罷了。他的小說以文筆和情節取勝,他寫的故事往往讓我為其情節感到驚奇,當然他的小說都很精彩,只是相較於陀君和托君,哲思內容比較少,所以看得時候也較為輕鬆。不過他的故事也多以悲劇收場,有幾個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個哲學式的作家,他盛產高產,所有的作品都是百萬字的篇幅。沒有人會懷疑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但他的文章不是輕鬆讀物,還是最嚴肅的文學,非常的難讀,甚至讀完都不明白他到底支持的是哪一方。事實上,他不支持哪一方,他既不承認上帝的存在也無法否認上帝的存在。他的作品表現了上帝死後的怪誕世界和荒謬人生,但又深切地洞察到沒有上帝,整個基督教文化將要面臨巨大的價值危機。
陀君一直不放過談論上帝的問題,《卡拉》裡面最為精彩的兩章是關於「宗教大法官」那一章的辯論,還有佐西馬神父死前的那段論述,應該是小說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當然,看陀君的書,你必須有耐心,因為很長,而且故事情節很單調,故事展開的很慢,比如你在一開始就知道作者要講的是什麼故事,可是他竟然能寫幾十萬字就寫那麼個簡單的事情,這就是作家的偉大之處了,而且陀君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一直在思考可是還沒答案的矛盾的思想家,他說他總是被上帝是否存在的問題所困擾,他有時候信上帝,有時候又反駁自己;他對社會主義和革命分子進行無情的抨擊;他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和中心人物很隱蔽,我以為《卡拉》要表現的是阿廖沙這個真善美的人物,但是一看書評,原來作者更想突出的是他的二哥伊萬。總之,陀君的思想紛雜,小說篇幅長,內容龐雜,要消化不僅要有深厚的功力還要有時間慢慢地反覆讀那幾段。
接著我看了他的《群魔》《罪與罰》,鮮明的陀氏風格,寫的主人公都是窮苦人民,社會底層人民,但是具有一定覺悟和思想的人,他借小說人物之口表達了許多他的思想,當然每本書都離不開對上帝問題的探討,《群魔》很雜亂很瘋狂,依然關註上帝的問題。
我不得不佩服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了這麼多這麼長的小說,而且都很深刻,深刻到一般人都看不懂(包括我,因為我也是一般人)。
索爾仁尼琴寫了愛病房、紅輪,都是長篇巨著,還有一本《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並不長描寫的就是勞改犯集中營里的一天,我覺得人是神奇的,因為在無論多麼困難的境地中,他總能存活下來,而且盡量以使自己舒服一點的方式存活下去。主人公舒爾霍在一天的勞動之後躺在自己單薄的床上,摸著衣服裡面的一篇麵包,心滿意足地準備睡了,因為今天沒有被抓去關禁閉,午飯的時候還多喝了一碗湯,晚飯的時候又多拿到一份麵包,明天早上可以吃到多的麵包,這是多麼幸福的一天啊,總之,他是多麼的滿足,就這樣的一天對那些勞改犯來說,真的是太幸福了。這就是逆境中的樂觀吧,人總是這樣的神奇,無論多麼糟糕的境地,久而久之也能尋出些幸福的秘密。
除了以上大家以外,我認為寫短篇小說最厲害的契訶夫也是俄羅斯文學的瑰寶,他的《變色龍》《小公務員之死》《萬卡》《套中人》,用短短的篇幅讓你看見社會和人類的現實面目。特別是短篇萬卡,實在是讓我感動又心酸。
歐洲各大國的文學就是以上這些國家我涉獵的比較多,另外再重大推薦一個作家,義大利的卡爾維諾,他寫了樹上的男爵,分成兩半的子爵,通向蜘蛛巢的小徑、看不見的城市;他的小說世界是奇幻的、荒謬的卻又合情理的。我覺得他就像一個充滿想像力的騎士。作出許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來,讓你驚訝又敬佩他的勇氣。
那個生活在樹上的男爵,他的思想,他在樹上所看見的風景肯定和我們不一樣,而他之所以要生活在樹上,不願再下來正是因為對現實世界和地上世界的失望,這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反抗,也是一種莫大的勇氣。我相信卡爾維諾的腦袋和我們不一樣,因為他寫的東西實在太amazing了,太奇妙了,我們想都想不到,但是再想想,好像也可以是那麼回事,也許這就是我們的慣性思維和他的奇特思維的差別所在吧,這也是有天賦的人的表現之一,我們普通人很難寫出這樣的東西。
另外歐洲其他國家的許多出色作家像太陽系裡的其他行星一樣,閃耀著,等待我們去發掘,像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玩笑》《笑忘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朽》;
奧地利德語作家:茨威格:一個女人最後的24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都是我很鍾愛的作家之一,而古希臘羅馬的哲學家也可以去讀讀他們的作品。像柏拉圖:對話集、理想國
帕斯卡爾:思想集;馬可·奧勒留:沉思錄;學一學思辨和理性批判思維。
歐洲文學之外,世界文學的一朵奇葩當屬美洲文學特別是拉美文學。拉美文學:奇幻、怪誕,拉美大陸的奇幻與美妙都在他們的筆下蒙上了一層神話怪誕故事的面紗,令人稱奇,描寫拉美大陸的風土人情,帶給世界的卻是奇幻的國度。拉美文學有我最喜歡的小說家馬爾克斯和詩人博爾赫斯。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本傳奇史詩一樣的故事小說,講的是奧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幾乎都讀過。每個作家都有其自成一家的風格,而馬爾克斯便是風格分明的作家,我們稱之為魔幻小說的代表。其實,我認為他寫的並非魔幻,只是因為他所寫的故事和風俗是我們所未曾認識的,所以覺得很神奇。百年孤獨里的故事是怪誕的魔幻的,我以為那都是作者的想像,然而,不是的,那都是作者和父輩祖輩們的真實經歷與生活,可見,他們與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是怎樣的不同,也許,文學正是讓許多在不同角落裡的人看見了別樣國度中人的生活方式。也許對於外國讀者來說,莫言所描寫的中國農村也是怪誕的魔幻的,難以想像的。每個社會和國度都存在在不能為外人所知的風俗與生活方式,正是這樣的不同讓世界變得更加的多樣和精彩,而那些文學作品才能如此吸引異域的讀者。
然而當我以為《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的巔峰之作時,我又讀到了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如果《百年孤獨》是經典,那麼《霍亂時期的愛情》對我來說則是驚艷、驚奇!愛不釋手,兩天十二個小時讀完,摘抄筆記一本,看完之後,心潮澎湃洶湧,想找個人分享,卻找不到人,那種驚喜和喜悅實在難以言喻。《悲慘世界》在我心中是第一,是感動,是神聖;《霍亂時期的愛情》在我心中是特別,是驚艷,是獨特的存在。霍亂給我的第一次閱讀體驗是那樣的驚奇和喜悅,我甚至按耐不住馬上告訴我的好朋友,一定去讀,當時,真的好想有個人和我一起分享那種美妙的體驗。那些關於時間、愛情、衰老的語言實在又美又奇妙,讓我心中腫脹。
《霍亂時期的愛情》在主題、思想等宏觀內容上或許比不上《百年孤獨》,但我卻更喜歡《霍亂》的那種溫情和清淡。不要宏篇敘事、不要主題思想宏大……要的就是慢慢的日子中對生活最真切的感受,然後像個年邁的老人,坐在院子的杏樹下,在寧靜的午後的陽光里,娓娓道來。
我感謝馬爾克斯這麼一個偉大作家寫出了不止《百年孤獨》這麼偉大的小說,還寫出了《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樣一本,我極度喜愛的書。我感謝每一本偉大的精彩的好看的小說,帶給我的喜悅、震動和想法。
馬爾克斯的其他中短篇小說都很好,比如苦妓回憶錄,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枯枝敗葉、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等等,大家都可以去讀讀。
阿根廷的博爾赫斯是拉美作家中的另一個偉人,他的小說小徑分叉的花園、惡棍列傳、虛構集等等簡直就像在和時間捉迷藏,他總是探索時間的秘密,他的小說很難懂,但有些小說可能不需要你完全理解,只需要知道小說有這樣一種可能性和寫作方式。另外,對比他的小說,我更喜歡他的詩歌,他自己也說自己是個詩人。他的詩寫得很好,揭示時間的神秘,和那些抒情詩完全不一樣,我推薦大家去讀一下。
拉美的其他有名的作家比如秘魯的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代表作是《城市與狗》和《綠房子》;阿根廷的胡利奧·科塔薩爾,代表作是跳房子、萬火歸一。
不過我要推薦的是巴西的保羅·柯艾略,他的書大多是以追尋內心,守護靈魂和朝聖為主題。他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又名《鍊金術士》,是一部心靈休養與靈魂追尋的書,給我許多啟迪,我想我們所處的社會下,很少有人能夠寫出這樣的作品,你能夠鮮明地感受到他的神、他的信仰始終伴隨著他,他一直在尋找,在投入,在進步,在回歸,為的是找到那真正屬於靈魂的東西。
他的《朝聖之路》寫了他的一次真實的朝聖之旅,以及其中的各種修鍊,無論最後他是否達到了他想到的境界,那一路的朝聖已經使得他的靈魂與內心得到了很大的升華,雖然我沒有自己的信仰,但是那些關於信仰的故事總能讓我感到作者的神是那麼地崇高,而他們的信仰又是那麼地堅定,也許正是因為信仰的存在,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他總能從容應對。這是一種難得的境界,而在中國很少作家會寫這種關於敬畏神明、洗滌靈魂的故事,這也可能和我們的信仰缺失有關。
美洲文學的另一端是美國文學,美國是崇尚獨立自由的國度,它的文學也有此特徵。美國文學就像是崇尚自由的女神,拯救世界的英雄。野心、熱情、奔放、獨立、自由的美國文學,炫耀人性的獨立自由,讓你看見生而為人的各種可能性與驕傲。
馬克·吐溫是中學課本最長提到的作家,他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應該是大家所熟知的。而我第一本看的美國作家的書是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書里有那麼多髒話的小說,但很奇怪讀來卻很暢快,主人公的叛逆、迷惘和最後的覺悟和青少年時的我們如出一轍,可以說塞林格的名聲全都是是靠這本書得來的。
1951年發表的《麥田裡的守望者》獲得成功之後,塞林格變得更孤僻。他在新罕布希爾州鄉間的河邊小山附近買下了90多英畝的土地,在山頂上建了一座小屋,過起了隱居的生活。他雖然從未放棄寫作,但他在1951年之後,就很少公開出版自己的作品。之後的作品都不像《麥田守望者》那麼成功。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美國作家是亨利·戴維·梭羅,他寫的瓦爾登湖深得我心。也許大家都嚮往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的寧靜生活,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梭羅一樣自得其樂,還寫出這樣一部好書的。在21世紀的今天,有誰還能像梭羅一樣,找到一個無人的湖邊,風景秀麗,自己做個木房子,耕田種地,自得其樂嗎?不僅僅是條件不允許,而且是你根本不屬於那種人。現在要找個風景秀麗,無人打擾的湖邊應該也是萬難的吧。
再說說海明威,海明威算是美國作家裡較為多產的,他的書很好讀,也有一種屬於他自身的風格。他的作品也是我們常見的,比如 《老人與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太陽照常升起》
他的作品更傾向於現實,寫的是非常平常的生活,但是透露出一種樂觀和希望。有些小說就是這樣,內容不是很特別,故事也不是特別吸引人,但是作者就是有一種把你吸引住並讓你覺得這是一本好書的魔力,所以,在魔幻、怪誕、豐富的想像力、奇異的故事之外,也有這種平實但打動人的故事,因為它就像是每個人所可能遇見的生活一樣。無論是在戰地還是在生死前線,無論是面對大海還是死亡,最後的結局是很容易想得到的,就像是一覺醒來,看見的還是一樣的房間、天花板和風景,但是,畢竟,他活下來看到了第二天,這就是一種希望,一種感動人的存在。
另外美國的作家還有沃爾特·惠特曼《草葉集》;傑克倫敦(野性的呼喚),凱魯亞克(孤獨天使、在路上)愛倫坡:《烏鴉》《莫格街兇殺案》《金甲蟲》《黑貓》;納博科夫 洛麗塔;比徹·斯托 寫有《湯姆叔叔的小屋》;菲茨傑拉爾德 《了不起的蓋茨比》;威廉·福克納 《喧嘩與騷動》《八月之光》;梅爾維爾 《白鯨》;大家感興趣的話都可以讀一下。
講完歐洲和美洲文學,剩下的就是我們的亞洲文學了,相較於五彩斑斕的歐洲文學和粗獷奔放自由魔幻的美洲文學,亞洲文學是溫婉如玉的東方文學,像小家碧玉一樣值得琢磨、清新哀怨又美麗。
我們的中國文學更多地寫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像是市井氣息濃厚的雜文。中國文學我看的不多,但我重點推薦四大名著,特別是紅樓夢;中國古典哲學:道德經、論語、菜根譚、大學、中庸;經史子集、唐詩宋詞;以及現代文學中的史鐵生:病隙碎筆、務虛筆記、我與地壇;白先勇:孽子、紐約客、玉卿嫂;另外楊絳:我們仨、走在人生邊上;錢鍾書:圍城;莫言:中短篇小說集,透明的紅蘿蔔、檀香刑、蛙;高行健:中短篇小說集;沈從文:湘行散記、龍朱集、邊城;木心:文學回憶錄;余華:在細雨中呼喊、活著。希望大家去讀讀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比我講的這個好太多了,也是文學閱讀的導向之一。
與我們中國文學相近的日本文學像是一首清麗哀婉的詩歌。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村上春樹、三島由紀夫(金閣寺)、太宰治(人間失格)、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集;夏目漱石:我是貓;
我覺得每個民族因為其民族性和風俗不同,也會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上。日本對於我來說,像我們常聽見的切腹自殺,因為其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日本的自殺率是很高的,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太宰治都是自殺而亡的。讀他們的作品,你會發現其作品都有很消極,讀完後有一種人生的幻滅感,由此引發你對生存意義的思考,最後的虛無感也許會讓你喪失對生活的信心。你去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讀完之後會很壓抑很痛苦,你發現作者的觀點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幾乎沒有做人的資格,可見,太宰治的自殺是早有預謀的,從他的作品去了解他這個人,才會發現他自殺一點也不意外,可以說,他一生都致力於自殺。
在投河自盡之前,太宰治有四次自殺未遂的經歷。可以說沒有哪個作家像太宰治一樣,因為頻繁的自殺而成為世人矚目的中心。
我想也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那樣熱衷於自殺。這也許也是其民族性對其文學的影響之一。
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描寫金閣寺的美和美的幻滅。川端康成的文字清麗哀婉,像北海道寂靜的雪原,有一種凄美感。他的文字風格和沈從文相近。但他的文字給人更多的是悲涼和絕望,而沈從文的文字是溫暖的、充滿希望的。這也許也是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的區別之一,那就是中國文學中的人物總是滿懷希望地和苦難作鬥爭,爭取活下去,而日本文學中的人常常因人生的幻滅感而自殺,根本就放棄了活下去的機會。
亞洲其他國家的文學涉獵的較少,但印度文學的話,推薦大家讀泰戈爾。印度也是一個信仰篤定的國家,因而印度文學就像是一篇向內探索心靈聖殿的散文;印度倡導瑜伽、冥想和靈修。像泰戈爾的詩集,就像神啟的語言、先知的論述(飛鳥集、新月集、吉檀迦利);讓你看見他們對神的敬拜和信仰,也滌盪我們的心靈。另外印度的靈修大師克里希那穆提(重新認識你自己、一生的學習);和奧修(沙的智慧)都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看,非常好,引發我們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和生命的內涵,思考真正的人生和教育是什麼,而不只是為了金錢、權力、名聲所奮鬥,也不為物質所蒙蔽了雙眼。我想現代社會中的我們,是應該抽時間審視自己的內心,在這些書籍的引導下進行冥想和內修。
最後,中東的文學像是沙漠中的玫瑰,其中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紀伯倫(先知、沙與沫、暴風雨)的詩集,像泰戈爾一樣帶領我們去尋找神性和人性;有人說泰戈爾和紀伯倫是東方兩個最偉大的詩人。當然,我覺得我們中國也有堪稱世界性的偉大詩人。但是詩歌是很難翻譯的,尤其是漢字的詩歌,一翻譯就變了味道,這也許也是中國古典詩歌難以在世界流行的原因,畢竟泰戈爾和紀伯倫都是用英文創作的,但我們中國的詩歌,特別是古詩詞簡直太美了。這也是我們身為中國人的幸運之一。
知乎沒辦法開專欄,自己有個公眾號,叫:滿舟清夢,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哈。
http://weixin.qq.com/r/lkQAGFPEaw4UrRd79xGE (二維碼自動識別)
王國維認為求學有三個境界。讀書亦是求學,自然也適用。
此段出自-人間詞話-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第一境界可以理解為要明確自己的方向。有目標有方向才可以為之努力。胡亂髮力終將一事無成。
所以樓主19歲年齡正好,正是明確方向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應該廣讀書,讀好書,拓寬視野,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
這個階段推薦閱讀羅素的西方哲學簡史或類似的書。我個人認為一個人一定要先有哲學思想打基礎,才能在將來的路上一帆風順。
這第二層境界,王國維意在強調求學、成大事者,要持之以恆堅韌不拔。那麼放到讀書這裡可以解釋為在既定的方向上發力-- 也就是讀書要開始有深度。在讀完哲學簡史之後會發現自己喜歡的或贊同的哲學理念,或是道德觀點。那麼就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類別發掘好書,多讀好書。讓自己的思想有深度。具體書籍因人而異。
第三層境界可以理解為功到自然成。當你的第二層境界已經修鍊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你的閱讀量已經相當有深度了,那麼你自然就會來到第三境界了。在第三境界你便會有自己的哲學體系,有一套自己獨立的看待世界問題的體系。到那時,走進書店,自然而然就能發現對自己有幫助的好書。
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
如果實在想要一份書單,我推薦可以自己在網上搜索。我簡單說兩句怎麼搜索。
首先還是上面所說的第一層境界,先要找到目標。舉個栗子,你喜歡經濟,你以後要學經濟專業,那麼你就可以上網找到著名的經濟學家的個人主頁,或者是某大學的商學院的主頁。多數情況下,都會有暑期書單推薦。比爾蓋茨就發暑期書單,若是喜歡比爾蓋茨的人生之道,讀讀他給的書單也不錯。說到底,還是先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
手機打字真累 (′?_?`)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美麗新世界》 "Brave New World" by 阿道司·赫胥黎 Aldous Huxley
也可以看看相關的《1984》和 《娛樂至死》
美麗新世界 (豆瓣)
20世紀的一本奇書,1932年出版後影響深遠,很多書中的預測已經/正在發生。
書中引用了廣博的生物學、心理學知識,為我們描繪了虛構的福特紀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會。這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受著控制的社會。在這個「美麗新世界」里,由於社會與生物控制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淪為壟斷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這種統治甚至從基因和胎兒階段就開始了。
這是一個有階級、有社會分工的社會,人類經基因控制孵化,被分為五個階級,分別從事勞心、勞力、創造、統治等不同性質的社會活動。人們習慣於自己從事的任何工作,視惡劣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與極高的工作強度為幸福。因此,這是,一個快樂的社會,這種快樂還有別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學,催眠術被廣泛用來校正人的思維,國家還發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藥物讓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正是在這個「美麗新世界」里,人們失去了個人情感,失去了愛情——性代替了愛,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經歷危險的感覺。最可怕的是,人們失去了思考的權利,失去了創造力。
《娛樂至死》對《1984》和 《美麗新世界》的比較:
**********廣告分割線~~~歡迎參加我的Live :D *********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曾經我也一度以為人生有必看的書,有必去的地方,有必看的電影,有必聽的音樂等等等,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是不是得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才能彰顯你的不羈和洒脫?
是不是得去西藏才能真正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歲月的滄桑?
是不是得去烏鎮、婺源、周庄等江南小鎮,才能表現出自己清新脫俗的本質,小資生活的情調?
是不是一定要看世界名著,才能證明自己是一個文化之人?
是不是一定要看豆瓣電影top250,才能證明自己也是個影劇達人?
我從來都是對那些打著「必讀」、「必看」、「必去」等標題的文章敬而遠之,我也承認他們推薦的內容,大部分都是被社會大眾認同的,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但我一定要被這些標題黨左右?
他們所推薦一定就適合我的胃口嗎?
我搖了搖頭。
我們都習慣了拿別人的葯,來治自己身上的病;習慣遇到問題,能有一劑良藥可以藥到病除,永訣後患。
如果世界可以如此簡單粗暴,我們也不用活的那麼跌跌撞撞。我在大學的時候,搜集了豆瓣top250的書單,看了不少書,但是很多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看書是好事,但是如果能夠把書里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當中,對自己以及身邊的人有所助益就更好了。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很理解大家想要提升自己的願望,今天就整理、推薦一些廣受我身邊朋友、老師好評,並且我也覺得對我特別有幫助的書給大家^_^
希望對你也能夠有所幫助~
一、超級實用
只有對自己特別有用的知識,才會記得非常牢固
1.1 《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讓我打開閱讀的新大門也讓我真正找到閱讀的樂趣。
你知道你為什麼讀不下去一本人人稱道的好書嗎?因為閱讀本身就是有門檻的
這本書可以讓真正你提升閱讀技巧,保持主動的閱讀,戰勝最初的閱讀障礙!
閱讀一本書,應該是你與作者進行對話,達成某種共識,並且提升理解能力的過程
這並不輕鬆,你需要它的指導!
1.2《不上火的生活》
對於一個生活在廣東,本身又容易上火的孩子還是很有幫助的~
1.3《美麗聖經》
1.4《帶著我去化妝品櫃檯》
作者是寶拉珍選的創始人,有著化妝品警察之稱的寶拉所寫的
小姑娘們都應該看一看呀,這兩本書解決了我不少困惑,比如說怎麼改善膚質,化妝品該怎麼挑選,也告訴我護膚的正確觀念,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小仙女不要再盲目的種草拔草,浪費銀子了。
1.4《中國痤瘡指南(2014)版》
毫不誇張的說,這份資料在一定時期解除了我許多困惑和不安,有痘痘困擾的人都應該看一下,就算你看過醫生,也未必對痘痘治療有那麼全面的認識~
裡邊有國內所有主流的(中醫的、西醫的)治療痤瘡的方法。這真的太實用了。
二、學點實用小技能
2.1《Photoshop基礎入門教程》
看完這個,至少幫自己、集體p圖是沒問題的,有興趣再深入學習的話,可以上網淘寶找教程~其實並不難。
2.2《硬筆書法教程》ppt(不是書~)
許多同學提建議說楷書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也覺得是這樣的~練字要一步步來,練好硬筆書法要趁早~每天30分鐘,兩個月後你的字就比大多數人好看啦(子葉就是工作後才意識到寫字好看是一項非常實用的技能)字好看點,自己做的筆記都更有興趣複習啦。
我們的教育只是讓我們知道了很多知識,但是並不重視引導我們形成一個有利於獲取知識、解決問題、自我進步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這一點是在我成為一名教師以後,更加深刻認識到的問題
以下的書籍都是被大家廣泛認可,可讀性高並且對我產生過切實幫助的書籍,希望能夠讓你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更美好~
3.教育、學習類書籍推薦
自我如何高效學習是准大學生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3.1《大學之路》
作者與美國許多大學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並多年來參與 美名牌大學的管理,在書中,他闡述了英美名校的特色和差異,比較了中美兩國在教育上的差異;作者對高等教育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教育乃終身學習;相信重視自我教育的同學看了這本書能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有所啟發。
3.2《如何高效學習》
作者斯科特.揚是一位因為能夠快速學習而出名的年輕人,書中介紹了他 在一年內完成麻省理工學院4年的33門課程的整體性學習方法,並解釋了他能夠高效率學習的秘密,想要提高自己學習效率的同學可以看一看~
4. 思維認知類
在大學的時候,一定要多思考、多學習、學到一套科學的做事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4.1《人生定位》
很努力的工作,很積極的行動並不一定會讓你成功,成功大多數時候與其他因素息息相關,這本書給了我看問題一個新的角度,作者提出人生中有七匹馬,僅僅靠個人奮鬥,就像騎著一匹很危險的馬,到達目的地的幾率很渺茫,成功與你能獲得的幫助有很大的額關係,我們要善於利用身邊的資源
4.2《學會提問》
在美國,這本書被推薦為大學生必修書目,作者應用批判性思維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列舉了許多具體的事例,幫助人們運用批判性思維,對事物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4.3《你的燈亮著嗎》
這本書將許多有趣而又富含深意的故事作為主線,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引導讀者去思考運用什麼樣的思維方式才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是一本可以反覆品讀的書。
4.4《動機與人格》
大家都聽說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吧,被很直觀的畫成金字塔模型的樣子
這本書解釋了「需求層次」模型的概念,也奠定了馬斯洛作為心理學家泰斗的地位
要想真正的得到自我實現,首先接納真實的自我,意識到自己的真實需求,然後用積極的心態去完成目標,是一本很有幫助的心理學著作。
4.5《怪誕行為學》
書中列舉了人類12種常見的非理性行為,看起來很荒謬,卻時常發生,作者並且通過許多的行為實驗進行了驗證和記錄,書中對於相對論的真相、社會規範的價值、所有權的個性、預期的效應等內容。
4.6《烏合之眾》
在少數人的慫恿下,群體會毫不猶豫的做出駭人聽聞的暴行,作者在《烏合之眾》中總結:民眾缺乏理性、依賴於信仰與權威的引導,用想像力來判斷,模仿他人行為,簡而言之,民眾是盲從的。這本書提醒我不要輕易受到某些言論的煽動,群眾有時候是很盲目的。
4.7《人類簡史》
這是一本試圖寫清人類歷史的書籍,但是他又不同於我們以前看的歷史文學作品,作者很有野心的試圖回答人類是怎麼樣走向今天,又將要走向何處,所以本書的視覺非常宏大,可以慢慢閱讀,絕對會帶給你震撼。
4.8《思考的技術》
如果沒有刻意去鍛煉自己的思考技術,人是很容易被迷惑的,思考力的差距造成收入的差距,在這本書中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提出了邏輯的、非線性的全新思考方式,並切實的指出,如何更好地鍛煉自己的邏輯,提高思維能力,洞悉事物的本質。
5.人際溝通類
這一類我推薦的不多,只推薦有用的~
5.1《溝通的藝術》
總是因為言語和他人吵架?你需要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啦,本書列舉了詳細的例子,具體分析提高溝通能力的因素,切實提高你的溝通表達能力。
5.2《蔡康永說話之道》
總是為不知道說什麼而感到苦惱?不知道怎樣和剛剛認識的人進行一場愉快的對話?蔡康永告訴你真誠溝通,打動人心得秘訣,讓你的話語令人如沐春風。
6.文學類
一本好的文學作品是可以打動你的內心,帶給你沒有過的人生體驗,對我來說是很棒的享受。以下的書籍都是可讀性、文學性很高的作品~
6.1《圍城》
這本書真的值得多次翻看,隨著閱歷的增加,每次看都get到不一樣的點,還老是有一種被別人說穿心思的尷尬,錢鍾書的洞察力真是厲害。
6.2《親愛的提奧》
這裡邊收集了梵高寫給他弟弟的書信,梵高作為一個個體,他的一生是不幸的,窮困潦倒,孤獨失落,一生只賣出了一幅畫,明明懷揣著驚人的才華,卻得不到世人的賞識,晚年陷入了精神疾病,37歲就自己結束了生命,但作為一個藝術家,他的一生又是鮮艷熾熱的, 「芍藥是傑寧的,蜀葵是斯科特的,而向日葵則是我的」這個故事只能是梵高的。
6.3《白夜行》
東野圭吾迄今口碑最好的長篇傑作,悲涼的愛情、弔詭的命運、令人髮指的犯罪、複雜人性的對決與救贖,不要在晚上的時候看,會忍不住一口氣看完的。
6.4《人間失格》
是日本著名小說家太宰治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作品,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殺身亡。這本書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他們在童年的時候都得不到家人的疼愛,想辦法藉助扮鬼臉來討自己父親的歡心,他們一輩子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的活著,用一顆極度敏感的心,卑微地祈求著別人的愛,卻又因為性格的缺陷,得不到幸福,看的時候很揪心。
胡賽尼是一位很棒的作家,文風細膩真實,作品值得多次閱讀
6.5《追風箏的人》
這是一本關於自我救贖的書,當一個人面對自己的錯誤時,為了掩飾自己的愧疚,可能會犯下更大的錯誤,但是他終將逃不過內心深處的拷打,他只有付出代價去彌補自己的錯誤,才能得到內心真正的平靜。「為你千千萬萬遍」如果我辜負了一個對我那麼無私奉獻的人,內心真的會很受折磨吧。
6.6《燦爛千陽》
這是一本以阿富汗戰亂為背景,時空跨越了30年,講述了兩個在舊制度、戰亂中苦苦掙扎的女人的故事,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現代生活中幾乎很難體會到的一種沉重的悲哀。
接下來推薦一些比較輕鬆的遊記~讓沒有時間旅行的人也感受那種旅行的愜意和新奇~
6.7《不去會死》(遊記)
作者是一個有著騎單車環行世界一圈這一遠大理想的人~
他認為「既然降生在這個世界,我就要好好看看他」然後就在各種猶豫糾結中踏上了環行的旅途,最後花了7年半完成了壯闊的五大洲騎行,
他最大的感觸居然是:我居然還活著。
哈哈哈,能夠完成自己的理想,真的了不起~
6.8《一個人去旅行》(繪本)
作者是日本人氣繪本天后,高木直子,特別喜歡她的繪本,自從在圖書館看到這一本,就把她其他的繪本都借回來看完了。
畫風特別可愛、細膩,對日本的美食、風俗描繪的很細緻,將一個女生一個人旅行遇到種種事情的小忐忑、不安、驚喜表現的很生動,好像就和直子一塊周遊了日本一樣。
7.經濟類
互聯網行業現在朝氣蓬勃的,同學們不考慮多了解一些嗎?以下許多書籍都是關於互聯網行業的。
7.1《活著就為改變世界_史蒂夫·喬布斯傳》
讓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喬布斯。
7.2《運營之光》
7.3《從零開始做運營》張亮
互聯網運營是一個充滿機會和潛力的職業,如果對運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這本書,對運營有一個初步、全面的了解。
7.4《從o到1》
7.5《精益創業》
有創業想法的同學可以看看這兩本書,提供了一些具體的思路,還是很有啟發性的~
7.6《定位》
這是一本關於營銷和廣告新思維的書籍,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只有找準定位,滿足特定的需求才能讓你的產品存活下去,其實商品的營銷推廣和擴大一個人的影響力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7.7《大數據時代》
我們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利用信息更好的為我們服務呢?數據思維對我們的學習以及工作都是很有好處的。
8.提升效率類(由淺到深)
拖延症、低效率者的自我救贖
時間就是生命, 7本好書讓你真正提高效率。把握自己的人生。
適合大學生,比較淺顯易懂
8.1《自控力》
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事情
明明訂好了計劃卻總是有始無終,你應該看看這本書啦,這是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麼是自控力,自控力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書中的理論都是有實驗依據的,提出的理念糾正了我以前很多不正確的觀念,還有實際的操作手冊,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法,真心推薦給所有受拖延症困擾的朋友們。
8.2《把時間當做朋友》
「心智能力不同,是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境遇時,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得到不同的結論,最後做出截然相反的選擇」
這本書著重講了如何通過開啟心智,更好的把握自己的時間,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本書了。
8.3《如何在大學裡脫穎而出》
穿戴整齊去上課
每個學期翹翹課
用三天時間完成論文
與教授交朋友
這是一本獨一無二的大學成功指南,作者通過對哈佛、普林斯頓等美國一流名校的一流學生進行調查,把他們成功的秘訣75條簡練又有價值的法則,讓你在大學生活脫穎而出~
適合剛開始工作的上班人士
實用性很高!對於規劃時間,提高工作、學習效率非常有用!給於我很大的幫助超級推薦
8.4《小強升職記》
千萬不要被這麼low的書名影響了
這本書其實是《getthing done》(風靡美日的GTD時間管理法)的中國落地版,通過對小強的職場故事,講解了許多提高效率的有價值可操作的好方法
讓我從以前低效率又瞎忙的工作狀態中解放出來,變成主動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提高時間效率。工作畢竟只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規劃時間才是最重要的!
8.5《精力管理》
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提出了通過精力管理來取代時間管理的觀念以及方法
身體與情感都是精力充沛的動力,而思想和精神是精力最大的動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提高效率不僅僅只是從時間層面進行管理,還要能夠合理管控自己的精力,還要能夠平衡自己的生活。是值得多讀的好書。
適合工作有一段時間的人士
8.6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是一本需要一定生活閱歷才能夠對書本的建議有深刻領悟的書
隨著經歷的豐富,漸漸發覺得這本書的妙處,這本書與其說是提高效率,不如說是一本講述生活方式,處世原則的書。
8.7 《奇特的一生》
柳比歇夫,昆蟲家、哲學家、數學家
一個將自己一生都用時間來計劃的人
他通過自己的時間統計法對自己進行了研究和實驗,他每天到底能做多少工作,他總是循著自己能力的邊緣前進,不浪費一點時間和精力,是一個將時間管理運用到極致的人
這本書帶給我深深的震撼,如果我們能夠好好運用時間,慢慢沉澱積累,我們也總會有所成就,不至於年老之時,感慨虛度光陰。
謝謝大家的點贊~
我知道這份推薦的書單確實比較單薄
畢竟我自身的閱歷還比較有限~
但是大家好好把《如何閱讀一本書》看完
應該就能夠快速分辨那本書是不是你需要的,能不能真的幫到你~
學海無涯,我們繼續努力。(? ??_??)?(?′ω`?)
9.這些書籍都挺好看的,圖書館能借到就去借吧
如果借不到的話,
我這裡有整理好的分類書籍,
愛看書的小夥伴可以自己來我的公眾號
【子葉子夜】領取~
有什麼問題以及困惑還可以來問我,希望能和你分享有價值的資訊。
如果能夠幫助到你那真是太好了~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個贊,鼓勵一下辛苦整理的子葉吧~
點個贊再走好嘛~
【子葉子夜】一個認真寫文章的公眾號
鑒於大家都對這本書有些興趣,我把一位大牛的地址發給大家,他評的金瓶梅很好·,大家可以看看。
雨潤齋別解《金瓶梅》_tianyu0598_新浪博客
我就說我個人覺得必看的書吧,
《金瓶梅》,這本書是我看了《紅樓夢》過後看到,因為毛爺爺說是《紅》的祖宗,好好奇就看了。
看這本書的時候,才知道什麼叫巨作,我完全被裡面的細節所吸引了,各種宗教細節,各種市井人物,一一浮現在我的眼前,讀完這本書,會讓人發覺幾百年來中國並沒有什麼變化,想發財掙錢都要開個門面做個生意噹噹官,生日大家都要帶點東西去做禮品,在官場也是,大家表面一套背著一套。還有裡面的方言,也是笑死人,什麼險道神,通泰,這完全就是現在還在用好嗎?好有親切感,感覺又回到了鄉下。
還有就是真正的高富帥西門慶,簡直就是完美的男人!有錢多金,為人耿直。每次給兄弟借錢都不要利息,每次都給兄弟辦招待,又體貼女人。李瓶兒死得時候,西門慶哭的我都傷心了,看見西門慶因物思人,才發覺這真正是個有血有肉的男兒啊!是我我也願意和西門慶做朋友。
還有許多人物值得我捧腹,如應伯爵,真正是一個超級無敵大逗逼啊,黃色笑話大王,每次看見他和李桂鬥嘴,就像小孩一樣,記得印象最深的一次蹭飯,把我都弄無語了,具體如下,
應伯爵到了西門家,正趕上吃飯。西門慶問:「你吃了飯不曾?」(當時西門慶不想請應伯爵吃飯)。應伯爵不好說不曾吃,因說道:「哥,你試猜。」西門慶道:「你敢是吃了?」伯爵掩口道:「這等猜不著。」西門慶笑道:「怪狗才,不吃便說不曾吃,有這等張致的?」油嘴滑舌,油腔滑調,油頭滑腦,想吃不明說,倒是讓人來猜!
就這短短几句話,把一個超級無敵大逗逼寫得活靈活現,真是機智!
順便說一下,應伯爵這個人真是太有魅力了,會一手好廚藝,常常陪西門慶吃飯時給西門慶講解菜肴,又體貼下人,有次陪西門慶吃飯,西門慶打發戲子去旁邊吃,應伯爵不許,說:「這等戲子下人也是要珍惜,要憐香惜玉。」此人真正的極有生活情調啊。
還有潘金蓮也說說,此人真是歇後語大王,髒話大王,可以在背後罵人不重字,有時候真的很佩服她,為了取悅西門慶用了各種招數,不過她也挺可憐的,只能說環境招就了她。
還有許多人物,我就不說了,宋慧蓮,書童,玳安,溫秀才,王姑子薛姑子,總之,幾百個人物每個人物語言風格絕對不一樣,很真實。也很討人愛。
還有其他一些細節,古代官場服飾,禮儀,詔書格式,官職名,也有許多,道教佛教祭祀禮儀,佛經,都可以讓人了解古代的生活。讓人覺得,古代和現代中國其實本質變化並不大。只是西門慶的大白馬變成了現在的保時捷,其他都一樣。
《金瓶梅》這本書,我希望大家都能讀讀,我個人覺得這本書不在《紅樓夢》地位之下,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中國人的書,裡面對道教祭祀的描寫,好多都是現在道教祭祀的依據。裡面對社會人情世故的描寫,現在依然實用。
最後我用書的序來結尾,
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跟題主一樣喜歡紙質書,這些年來看書買書陸陸續續花了有兩三千塊了把,跟一些大家比不值一提,推薦一些我認為比較經典也是值得翻來覆去讀的書吧,書單附上(文末有福利):
列舉10本個人偏愛的,排名不分先後。
(多圖預警)
01.
書名:《人類簡史》
作者:尤瓦爾·赫拉利
豆瓣評分:9.1
一句話點評:一部「瘦身版」人類簡史
如果說給我一本書,不到五百頁,沒有一堆令人暈頭轉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稱號,就能涵蓋了人類如何崛起、影響現代生活甚巨的資本主義、一神教、自由人文主義、基因工程如何興盛的人類歷史重大脈絡……這是僅有的一部!
02.
書名:《自控力》
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
豆瓣評分:8.3
一句話點評:不要總想著「今天犯錯,明天補救」,「今天放縱,明天改變」,不要向明天賒賬 。
03.
書名:《非暴力溝通》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
豆瓣評分:8.5
一句話點評: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家庭成員之間,我們常常陷入一種「輸贏」的思維模式。夫妻之間的矛盾,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往往與別人能好好說話,可是到了親人這裡卻說不完三句就冒火。
這本書為大家提供了實用的方法來避免暴力溝通,在感受自己需要的同時,更多傾聽別人的感受。
04.
書名:《活著》
作者:余華
豆瓣評分:9.3
一句話點評:作為一個詞語,「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05.
書名:《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豆瓣評分:9.1
一句話點評: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06.
書名:《飄》
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豆瓣評分:9.3
一句話點評:每一本名著,都是用無數眼淚和汗水鑄就的,深讀一本名著,便是一次靈魂的洗禮。Gone with the wind 隨風而逝,也許說的是歲月,也許說是性命。
07.
書名:《百年孤獨》
作者:加西爾·馬爾克斯
豆瓣評分:9.2
一句話點評: 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
08.
書名:《月亮和六便士》
作者: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
豆瓣評分:9.0
一句話點評:無論處在什麼樣環境,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都無法阻止追逐夢想的的自由。
09.
書名:《我的精神家園》
作者:王小波
豆瓣評分:9.1
一句話點評:文字是一門藝術,正著來橫著去都是一門藝術。語言也是一門藝術,正著來橫著去也都是一門藝術。在這兩門藝術里,王小波是個天才,因此他的語言、他的文字有一種未經琢磨的"美",有一種盛氣凌人的"威",有一種寶劍出鞘的"鋒"……他的語言及文字技巧發揮到極限,可以讓你正著進來橫著出去。
10.
書名:《三體》
作者:劉慈欣
豆瓣評分:9.3
一句話點評:最出色的中國科幻小說,沒有之一。
看到這裡覺得不錯的話點個贊把!!!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雨齋先生】,準備了一些思維類的讀書筆記,關注並回復「8」,即可獲得。
那必須要來安利一下《莊子》啊!想起從前看到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對莊子的評論——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孔孟墨韓,動輒是些濟世安民的大學問,心想來他們的形象,都略過嚴肅了,唯有嬉笑怒罵、鼓盆而歌、神遊天外的莊子,才能真正走進田園時代中國人的內心啊~孔子病沒世而名不稱,因而著春秋,而莊子純粹就是一個流落在人間的天才靈魂,寫書那就是閑的蛋疼的消遣啊,子不語怪力亂神,莊子呢?什麼光怪陸離、邪魔外道的事都寫啊——肌膚若雪、吸風飲露的仙人乘著雲氣遨遊在四海之外,庖丁踏著音樂的節拍起落著他的刀,朝露的青草叢中,螳螂在巨大的馬車前揮舞著前肢,蝸牛角上的兩個大國之間伏屍百萬的戰爭還未停止,沿著黃河前進不可一世的河伯,正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濠梁之上智者們在辯論,濠梁之下聽見他們對話的魚兒一定在微笑,烏龜拖著尾巴鑽在爛泥中,奔跑在草原上的野馬還沒有戴上鐐銬,三萬二千多年過去,大椿的年輪才划上第一個圈,九萬里之上的天空,大鵬正飛向南海,晉國的夫人在床頭哭泣,古道邊的骷髏享受著他南面為君的快樂。——這是一個多麼宏大的世界啊,我們一起觀看這造化萬千,而這造化萬千也正降臨在我們頭頂。所謂盛世儒,亂世道,幾千年來多少痛苦的中國人的靈魂,是被莊子安慰的啊。
以下書籍可關注【微信公眾號:綿朵姑娘】,回復「書籍」領取!
【互聯網思維類】
《失控》
作者:凱文·凱利
書中提到今天正在興起或大熱的概念包括:大眾智慧、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敏捷開發、協作、雙贏、共生、共同進化、網路社區、網路經濟等等。說它是一本「預言式」的書並不為過。其中必定還隱藏著我們尚未印證或窺破的對未來的「預言」。
《長尾理論》
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商業和文化的未來不在於傳統需求曲線上那個代表「暢銷商品」(hits)的頭部; 而是那條代表「冷門商品」(misses)經常為人遺忘的長尾。 舉例來說, 一家大型書店通常可擺放10萬本書,但亞馬遜網路書店的圖書銷售額中,有四分之一來自排名10萬以後的書籍。這些「冷門」書籍的銷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長,預估未來可佔整體書市的一半。這意味著消費者在面對無限的選擇時,真正想要的東西、和想要取得的渠道都出現了重大的變化,一套嶄新的商業模式也跟著崛起。
《遊戲改變世界》
作者:簡?麥戈尼格爾(Jane McGonigal)
作者指出遊戲可以彌補現實世界的不足和缺陷,遊戲化可以讓現實變得更美好。本書用大量事例告訴我們,遊戲擊中了人類幸福的核心,提供了令人愉悅的獎勵、刺激性的挑戰和宏大的勝利,並用大量實踐告訴我們該如何駕馭遊戲的力量,解決現實問題,並提升幸福感。
《認知盈餘》
作者:克萊·舍基
如果我們將每個人的自由時間看成一個集合體,一種認知盈餘,那麼,這種盈餘會有多大?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的自由時間始終屬於我們自己,我們可以憑自己的意願來消費它們,創造它們和分享它們,我們可以通過積累將平庸變成卓越……
《烏合之眾》
作者:古斯塔夫.勒龐
書中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
《激蕩三十年》
作者:吳曉波
介紹1978年—2008年的中國經濟發展歷史。
《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
作者:彼得·蒂爾、布萊克·馬斯特斯
Paypal創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資者彼得·蒂爾在本書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創業歷程與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競爭、如何進行壟斷、如何發現新的市場。
【做事方法類】
《精益創業》
作者:埃里克·萊斯
精益創業代表了一種不斷形成創新的新方法,它源於「精益生產 」的理念,提倡企業進行「驗證性學習」,先向市場推出極 簡的原型產品,然後在不斷地試驗和學習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驗證產品是否符合用戶需求,并迭代優化產品,靈活調整方向。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彼得·德魯克
如何確定正確的事情,以及如何去做正確的事情,是本書的兩大主題。本書同時涉及「做什麼」和「如何去做」,也可以作為一種自我開發的工具。
《參與感》
作者:黎萬強
本書講述小米公司創業幾年來的內部故事,從公司創立到產品開發,從產品設計到品牌建設,從日常運營到營銷推廣,從服務理念到公司理念等等。
《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麼?》
作者:知乎
一本關於夢想、創新、如何引爆流行並贏得尊重的青年創業手冊。本書的回答者包括:互聯網行業最成功的創始人、創業家、最具創新精神的投資人、最活躍的產品經理、法律專家、財務分析師、網路工程師、連續創業者、無數知乎控,他們推心置腹地回答每一個創業問題,分享自己隱秘的創業經歷,講述創業路上的榮耀和憂患。
《結網》
作者:王堅
本書以如何創建、發布、推廣互聯網產品為主線,介紹了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以及應對每一部分工作所需的方法和工具。
【營銷類】
《引爆點》
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一本談論怎樣讓產品發起流行潮的專門性著作。書中將產品爆發流行的現象歸因為三種模式: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及環境威力法則。
《異類》
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作者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機遇和文化、環境因素,即便是智商超過愛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本書將帶領我們找到了成功的根源,發現了更深刻的成功契機,也為社會變革帶來新的啟示。
《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作者:大衛·奧格威
奧格威以自己的廣告哲學和經驗,充實了廣告人觀念和廣告專業最核心的部分,設定了現代廣告很多最基本的原則和標準。
《眨眼之間》
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在本書中,格拉德威爾通過多樣化的個案,諸如快速約會的過程、流行音樂的運作以及無辜黑人遭警方槍殺的疑案,彰顯了一項重大發現:人們在一眨眼間做出的決策,其內涵遠比表相來得複雜。
《定位》
作者:傑克·特勞特(Jack Trout)/阿爾·里斯(AL Ries)
本書闡述「定位」觀念的產生,剖析「滿足需求」無法贏得顧客的原因,給出如何進入顧客心智以贏得選擇的定位之道。本書擁有豐富的實戰案例解析,指導企業家成功企業定位,獲取商業成功。
如果此回答對你有幫助,那就點個贊再走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開始,先給你們分享我使用的快速閱讀的技巧。
書單在閱讀技巧之後。
這篇文章值得你讀下去,千萬不要只看了前面一點點就給這篇文章定性。
因為這篇文章不是單純講了一個技巧,而是講了我正在使用的信息攝入系統。涉及快速閱讀的技巧、聯想、記憶能力的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方法、金字塔式思維的建立等等多個方面。
以及,前方萬字高能預警。
————————————————————————————————————————
快速閱讀的技巧
第一部分:快速看字的技巧
1.如何做到一目十行?
一目十行,這個成語一聽就是形容天才的。但其實掌握了快速閱讀的技巧,完全能讓你做到一目十行。
大部分人的閱讀方式是錯誤的,屬於線性閱讀:
線性閱讀,是按照字與字之間的直線組合順序,從第一行第一個字讀,讀完第一行後轉到第二行,又從第一個字讀到末尾。
這樣的閱讀方式,是我們小學時所培養的閱讀方式,然而從小學畢業多年,很多人依然用這種初級的閱讀方式來看書。
而要升級為高階的視覺檢索能力,第一階段,不能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第二階段,不能一行一行地讀。
要更正一個我們平常思維所認為的誤區,其實,我們看書時的並不是只能鎖定一個字,而是可以鎖定一個圓形的範圍,大概有一個一元硬幣那麼大。但是最輕鬆的閱讀方式是鎖定一個字,並且由於記憶留存能力與大腦理解能力的限制,導致長期一個字一個字的閱讀,慢慢生疏了這個與生俱來的能力。
- 快速閱讀的第一步,是從鎖定圓形的文字信息開始練習。不要只看一行的一個字,看整個圓形中的字,主要精力也不要放在某一行,而是用大腦去儲存所有行數的信息。
- 快速閱讀的第二步,不要按照傳統的行跳轉來閱讀,也就是不用直線的方式一行一行的看。
快速閱讀時眼睛跳轉的方式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行跳轉的方式不是直線,眼睛鎖定信息的方式是向下的斜線。高速閱讀者是按照一個旋轉三十度的「Z」的順序在閱讀。也就是說,高速閱讀不僅是在進行正向閱讀,同時也進行逆向閱讀。(強調:這個真的不是在瞎扯。)
但需要注意的是,逆向閱讀並非是在倒著往前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而是中間視角停頓,攝取重要辭彙與信息,和之上正向閱讀的信息在腦海里匯合,構建對這兩部分的完整信息。
在這個閱讀過程中,你需要不斷提醒自己:不要讀也不要默讀,更不要在心裡讀,直接看就行了。
2.如何在大腦里進行信息融合?
在視角鎖定書的圓形區域之後,需要兩種能力來配合,以完成一目十行的閱讀效果,如果沒有這兩種能力的支撐,高速閱讀就會成為高速翻頁。
這兩種能力是聯想能力和記憶力。
實際上,記憶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分類法,另一類是聯想法。也就是說,聯想能力是屬於記憶力的。
舉個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我隨意打了幾個名詞,看一眼,然後背下來。
吉他 蘋果 餅乾 麵包 樹葉 電腦 西瓜 書包
記憶這些雖然不難,但是如果我們的腦海中把這些文字轉換成圖片,記憶的難度就會更小一些。
而如果你再轉換一下,聯(瞎)想(編)一個場景,記憶會更加深刻。
假設你有一個女朋友,某天清晨你們醒來,她躺在你的臂彎里,說:
親愛的,待會出去幫我到樓下的琴行里買一把吉他。我還沒吃早餐,回來的路上幫我帶一個蘋果,一個蘋果好像不夠哎,要不幫我帶盒餅乾吧,那家的麵包也不錯,順便幫我帶一塊,還有,我們美術老師說要畫樹葉,幫我路上隨意撿一片樹葉。哦,還有,你反正也要出去,家裡電腦壞了,拿去樓下修電腦的地方修一下,你賣完東西的時候順道拿回來。還有,最近天氣太熱了,路上買個西瓜我們解解暑。
等等,我書包壞了,順便幫我買個新的。
此刻,你需要在腦海里建立一條線路,去書房拿著電腦,到樓下放下,先去琴行買琴,琴行旁邊有早餐店,買好蘋果、西瓜、餅乾和麵包,路上撿一篇樹葉,帶著電腦回家。
這是記憶方法里常見的路徑法,同時也是【記憶宮殿】的基礎方法,它的核心是搭建一個空間,把信息按照自己的分類的方式擱置到這些空間的某一空間里,然後按照線路去走,增強記憶。這種記憶方式最適用於歷史類知識的信息儲存,因為歷史類知識按照時間的順序在進展。
- 而最常規的記憶方式,是分類法:
1吃的:
1.1水果類:蘋果、西瓜
1.2蛋糕類:餅乾、麵包2.玩的:吉他、電腦
3.用的:書包、樹葉
這是快速閱讀記憶力相關的核心能力:用基本的分類法建立金字塔式的結構框架,攝取信息填充框架。
但最重要的,依然是聯想能力,如果用分類法去搭建框架,攝取信息,沒有聯想能力,快速閱讀時很容易遺漏信息,導致攝取片面信息囫圇吞棗。
聯想能力是需要大量訓練的,它的基礎是想像力,也就是創造力。
繼續以之上的例子來說明聯想能力的訓練方法。
吉他 蘋果 餅乾 麵包 樹葉 電腦 西瓜 書包
當我們想像到圖片時,已經完成了一部分的聯想功能了,第一步,是把文字信息處理成圖片信息。
但靜的圖片產生的記憶效應沒有動態大,因此,我們訓練的聯想能力的第二步要讓文字動起來。
也就是想像一個故事。
一位姑娘在用電腦看電視劇,電視劇里正好有這樣一個場景:
A用吉他彈奏著曲子,在女生宿舍樓下向親愛的姑娘表白,一片樹葉落呀落,停留在他的劉海上。此時,樓上的一位姑娘隨手把手邊的蘋果咬了一口,但她恰好剛剛和男朋友分手,看到這種場景很生氣,把咬了一口的蘋果扔了下來,沒砸到,不解氣,又拿起手邊的西瓜,扔了一塊西瓜皮下來。
女主背著書包自習結束,準備回宿舍,路上買了餅乾和麵包當做夜宵,在手裡拎著。走到樓下,恰好看到了暗戀的男孩被西瓜皮砸了。
來,我們回想:電腦、吉他、樹葉、蘋果、西瓜、書包、餅乾、牛奶。
我們可以發現,簡單的聯想法,是按照故事的編排來決定記憶順序的,而路徑法可以讓你記住辭彙發生之間的順序。不是說路徑法更好,而是路徑法也需要聯想能力支撐。
所以,大家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建議從聯想法、分類法開始練習,兩種方法都熟悉之後,可以路徑法和聯想法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要注意的是,想像力和記憶力的訓練並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且大量的練習,訓練的技巧是之上的三種。
訓練的方式是:
- 聯想法的訓練方法:
每天隨意列二十個詞語,四行,每行五個,想像一個故事,手機設3分鐘的倒計時(剛開始可以用5分鐘),記下來他們的位置。(更系統的訓練方式可以參考《我想要的記憶魔法書》)
- 路徑法的訓練方法:
簡單的路徑法在聯想法的訓練中已經訓練了,不用採用其它方式,但高階的記憶宮殿的訓練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而且耗費時間叫久,如非特別感興趣不建議訓練,特別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記憶宮殿:從東方到西方》及其它相關專業書籍。
- 分類法的訓練方法:
分類的本質是搭建思維框架,最完美的框架是《金字塔原理》中提到的思維框架,可以先閱讀《金字塔原理》,了解這種思維框架的構建方式。
在讀完《金字塔原理》之後,每天想一個問題,可以思考「如何快速閱讀?」,也可以思考「不熟的人借錢要不要拒絕」等瑣碎的小事,總而言之,不要讓思考什麼問題成為你的負擔,想思考什麼就思考什麼。
當然,思考不是讓你坐著瞎想,而是用手機設5分鐘的倒計時,列下你關於這個問題的想法,。再設10分鐘的倒計時,對照鏡子,想像你此刻面對著5萬觀眾,發表十分鐘關於你對之前問題的觀點的演講(注意:即使瞎扯也要說夠10分鐘)。
你在演講時,也許會發現論點不夠嚴密,接下來,在網上搜索相關問題別人的看法,也可以搜論文或者看書,把這些觀點添加到你的思維框架中去,完善你的觀點。
每天按照這樣的方法訓練十五分鐘,不僅可以有效地練習分類法,也可以有效地練習你的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而且你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攝取大量的知識,一舉多得。
第二部分:快速看書的技巧
3.閱讀的定義
在大家剛開始看到1小時讀完1本書的時候,大概心裡會想:1小時能讀完的書都是垃圾書!
實際上,這是對閱讀的偏見。除了高抽象高邏輯的書籍,其它任何書籍都可以1小時看完。但是要達到這種閱讀效果,除了掌握快速看字的技巧,也得掌握快速看書的技巧。
一本書,先看哪、再看哪,有著既定的順序,而對於剛開始訓練快速閱讀的人來說,順序一亂,或者不按這個順序來閱讀,會浪費很多閱讀時間。
閱讀聖經《如何閱讀一本書》提到: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是指:打開一本書,一個字一個字的往下讀,讀到最後一頁。
基礎閱讀本身的意義如字面所說,但也可以反過來理解,基礎閱讀,即閱讀的基礎。也就是:看字。
對於情節性的書籍(小說、劇本等),我們通常是用看字的方式在閱讀:
比如,在讀青春小說時時,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 女主是一個平凡人家的姑娘,一路逆襲,成為了經濟獨立擁有美好愛情和幸福人生的贏家。
我們看到這樣的情節,習得的是翻盤的快感。
- 逆襲過程中,女主被裝清純的女配污衊,男主相信了女配。
我們看到這裡感受到憤怒,是因為不喜背叛的恐懼。
最後,我們攝入的信息是女主的經歷,我們最終知曉了一個故事,而隨著時間繼續往前走,我們忘記了看過怎樣的故事,到最後,我們看到書名時只知道這本書曾讀過,但具體的情節記不清了,只能感懷一下流逝的青春。
這是消遣型閱讀。同時,長期閱讀這樣的書,就會養成一個習慣,在看書時挨個讀字,最後串成句,了解了一個故事,閱讀後殘留的印象成為這本書的營養。
這樣的閱讀,即使運用一目十行的技巧,讀下來也很耗費時間,得到的東西也會很少。
當然,我並非是說小說無用。小說必然是有用的,它是作家最偏愛的文體,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文體,雖然我自己出版過青春類的書籍,但我建議我們在想要讀書時,不要只想到小說,更不要只想到網路或暢銷的青春小說。
因為在小說中習得的力量是有限的,它或許傳達了很高階的人生智慧,讓你明白如何應對當下處境,但它對於知識的增長,沒有主題性書籍有效率。
閱讀不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儀式,並不是拿起一本消遣型的小說翻兩頁,就可以稱作閱讀。
需要聲明的是:書籍所論述的包括事實、觀點、經驗,小說、詩歌、散文等屬於對經驗的講述,這篇文章所論述的讀書方法,是針對事實與觀點的論述書籍,經驗性書籍不在論述之列。
4.快速閱讀的核心:該怎樣看書?
快速閱讀的核心,並不是一目十行。一個一目十行的讀者如果遇到一個看目錄就相當於看了整本書的讀者,論速度自然是比不過的。
快速閱讀的核心是採用一定的閱讀技巧和訓練,達到《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說的閱讀最高層次:主題閱讀。
如書中所說,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這四個過程是閱讀者的必經之路,而完善的閱讀,需要四種閱讀方式共用。
在拿到一本書時,我們起先看到的是書名,一般來說,看完書名和前言之後,我們就能知道這本書的分類及主題。
我隨意網上搜了一本沒看過的書:《簡單的邏輯學》。在看到書名時,我首先知道,它屬於邏輯學範疇,主題是提高讀者的邏輯。
在了解它的主題之後,我們要做的是先拿出紙筆,寫下自己對這本書涉獵的主題的認知。
比如,在我看到知道主題是邏輯學,我就在紙上寫下了我對邏輯學的認知:邏輯學是對信息歸結能力提高的一門學科。第一:在信息歸結時,我們通常用演繹法與歸納法做信息處理(金字塔原理中提到的知識點);第二:邏輯學應該會涉獵信息判定,因此會給出論證方式,論證方式我們高中解數學題時經常用到,比如假設法、替代法、綜合法、分析法、反證法,等等,同時,高中數學也學了與、非、逆否命題等邏輯關係,除此之外,高中寫議論文時也學過一些,它的核心是給出論點或辯駁論點,方式是:論點、論據、論證,而這種論證應該是和邏輯學相關的。
確定自己對整個主題的思維框架之後,下一步是看目錄,填充自己的思維框架。
在看完目錄時,先了解每一章節大概說什麼內容,對整本書的內容進行大致的了解。
比如,第1章說的是前提,第2章是原理,第3章是核心,第4/5章是糾正。
我們瀏覽一遍目錄之後,看書的重心自然就可以確定下來了。下一步是隨意翻一翻書中的內容,看和你預想的是否不一樣,且留意主題的變動。
之上的閱讀過程是檢視閱讀與分析閱讀的一部分步驟。它們的核心是:和作者保持共識,也就是說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大概了解作者要說什麼,作者說的「我」是怎樣之前是理解的,作者說的思想哪些「我」沒想到。
在進行檢視閱讀與分析閱讀時,需要注意三件事:
- 第一遍閱讀的時候不要往回翻。翻到最後一頁了再回翻沒看懂的部分。也就是說,盡量先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範圍內把這本書翻一遍,不能中止,看完為止。
- 在讀完之後,用一段話(140字)之內把這本書總結一遍,告訴自己這本書說了什麼。到後期,最好20字之內總結一本書的內容。能做到這一步是你看懂一本書的必要條件。
- 很多人都有讀書不動筆的習慣,這樣讀書的效率很差,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怎樣記筆記。我建議用畫整本書的思維導圖的方式:在按照之上的步驟讀書時不要記筆記(此處不推薦模仿),在讀完書之後,合上書,畫一個這本書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按照金字塔原理的模型(模型的建立方法見5.2),說明作者用怎樣的邏輯順序闡明了他要表達的主題。
5.怎樣處理閱讀時攝取到的信息?
當我們看一本書時,希望讀完之後可以學到作者的知識並且可以熟練使用。
而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有兩個必要條件:
- 第一,把書中的信息儲存在大腦里,這個是記憶力的功效;
- 第二,我們要理解作者說的內容。想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我們必然要解決一個問題:怎樣把作者的語言轉換成我自己的思考?
在進行檢視閱讀時,我們看到了作者所說的框架,但在分析閱讀時,面臨作者所說的一系列自己的想法,我們很容易被一個個信息砸暈,因此,用思維拆解作者的語言尤為重要,它是分析閱讀必不可少的基礎模型。
處理閱讀時攝取的信息有兩種方法,第一個方法是用批判性思維,進行一系列的提問,從書中找到答案;第二個方法是用金字塔原理,建構邏輯框架,進行信息填充。
1.怎樣批判性思維進行提問?
信息的命題及結論是什麼?
信息推到結論的理由是什麼?
概念是什麼?概念明確嗎?
用怎樣的邏輯推理方式?這樣的方式有沒有謬誤?
論據是什麼?論據有效嗎?
有沒有數據支撐?
有沒有重要的信息被忽略了?
有沒有替代原因?
合理的推論有哪些?
把這些背下來,按照這些方面去尋找答案即可。事實上,思考這些問題不僅可以用來在書中尋找答案,對於邏輯提升也很有幫助。
2.建立金字塔框架的方法
金字塔最主要的東西在上面,從上而下,依次表達。也就是說結論在最上面。這是一種最鮮明的表達方式,省略了思考的部分,不用抽象提取。
構建金字塔模型時,需要掌握兩種關係:縱向關係與橫向關係。
縱向關係是主題與子主題的關係。它是一種隸屬於的關係,在這種隸屬於的關係之中,主題對於子主題具有絕對的權威與柔和的包容性,子主題對主題具有解釋性。
事實上,縱向關係與橫向關係共同組成金字塔結構。
- 縱向關係
縱向關係建立於隸屬規則,橫向關係與縱向關係相反,它是從諸多信息中往上論證,共同闡明信息,它有兩種方法。
- 橫向關係
橫向關係的遵循的第一規則是:演繹法。演繹法具有三條線路,相互獨立。
第一條線路是:現象的表述;第二條線路是:對錶述語句的主語或者謂語進行表述;第三條線路是:說明以上兩種表述綜合所具有的的隱含含義。
比如:高抽象性書籍不可能一小時讀完;《純粹理性批判》是一本高抽象性書籍;《純粹理想批判》不可能一小時讀完。
橫向關係的可以遵循第二個原則:歸納法。歸納法的含義是,所有的點具有某種邏輯共同點,並可以用同一個名詞來表示。比如:星期六我休息;星期天我休息;可以得到結論:我雙休。
事實上,歸納法是我們常用的邏輯工具,可以說百分之九十的人認知到的邏輯是歸納法所闡明的邏輯方式,包括演繹順序、時間順序、結構順序、程度順序。
遵循橫向關係與縱向關係,就可以完成金字塔模型的構建。但在構建時,我們還需要了解它的細小單元,這個單元具備四個要素:背景、衝突、疑問、回答。
我們在構建金字塔模型時,遵循兩種關係,按照它的基本單元思考,即可完成。
6.閱讀的終極目標:主題閱讀
在說完檢視閱讀與分析閱讀論述之後,我們來分析在閱讀神龕中的主題閱讀。
什麼是主題閱讀?
舉個例子,在我剛開始想要寫這篇以「快速閱讀」為主題的書時,我讀了《如何高效閱讀》這本書,印證了一下我經驗的正確性。所以,我讀書的目標,就是了解「如何高效閱讀」這個主題的相關信息。
但是想要了解這一主題,單單靠讀一本書是不夠的,當我總結出我對「快速閱讀」的思維框架之後,還需要了解這個主題的延伸範疇。於是,我搜尋曾讀過的書以及與主題相關的書,又閱讀了參考書籍里的其它書籍。
簡言之,一個主題一本書的論述往往不夠,要搭建你自己的思維框架,必須要閱讀和這個主題相關的其它書籍或攝取其它相關信息,而這個攝取信息的過程,就是主題閱讀。
需要說明的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這四個步驟不是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這些方式的核心是把書拆解成主題、框架、知識點,之後按照閱讀的方法進行針對性閱讀,事半功倍。
第三部分:讓自己去讀書的技巧
7.怎樣才能讓自己專註地看書?
我曾經在做時間管理的規劃時,發現了兩個個萬能公式。
第一個公式是:
做事=發現核心問題+分析核心原因+解決問題。
比如專註地看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讓自己去看書」這件事,而不是解決譬如「我覺得讀書沒什麼用」、「我不知道看什麼書」、「我想看但是工作比較忙」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只會讓你分神,你之所以會記起這些問題,因為你一直在用這些借口在欺騙你自己,所以你習慣性地想到了這些和問題稍微有點關係但不重要的問題。
也就是說,發現的問題應該是「怎麼專註地讀書?」而其他的問題都不應該考慮,相反,如果你不解決核心問題,而去把精力花費在邊界問題上,就很難完成這件事。
也就是說,對於一個你曾面對過的問題而言,你要做的是正視問題,去理智地分析它的核心到底是什麼,而不是在大腦里尋求經驗,因為你大腦給你的信息是曾讓你失敗的信息,它會讓你再次失敗。
接下來,知道核心問題之後,我們要分析之前我們讀書不專註的核心原因。
這裡,引入第二個萬能公式:
去做事=習慣性自我暗示+有效介入+資源分配+風險控制+獎懲機制+期望值管理
- 第一,習慣性自我暗示。
對於「如何專註地讀書」這件事而言,我們要做的是習慣性地自我暗示,比如培養一個看書前的習慣,比如聽一首固定地歌,或者去除耳塞帶上,長期這樣做,可以讓你大腦自動接收去看書這個信號,這種儀式感會幫你省卻很多精力。
- 第二,有效介入。
比如,先完成一件小事,讓自己取得一點成就感,可以先看十頁,或者思考一下書名,等等,從小事開啟做事的序幕,收穫成就感之後你得狀態會更愉悅。
- 第三,資源分配。
資源分配在讀書這件事上包括時間管理與精力管理。這裡的時間分配是指是指將主要時間(80%的讀書時間)花費核心書籍上,比如當我準備同時看《經濟學原理》《西方哲學史》《未來簡史》三本書時,由於我職業和市場營銷相關,所以《經濟學原理》對我更重要一些,因而我主要時間會花費在這一本書里,而不是平均分配時間。
精力分配是指,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期你只能做好一件事(最多做兩件),不可能同時做好兩件以上的事情,因而,你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這一件事情里。也就是說,在某個固定的時間裡,你只能讀書,不能把看電視劇、健身、吃飯這些事的時間和讀書時間混在一起。
- 第四,風險控制。
我的建議是為了避免環境影響,比如聽音樂、看電腦等等,可以帶上耳塞,第一可以避免噪音,第二可以斷絕聽音樂、看電腦這些事發生的可能。
- 第五,獎懲機制。
讀完這本書,自己給自己獎勵一些東西(非物質、非放縱性的東西),比如小憩二十分鐘、或者規劃一下周末去哪裡玩,等等。如果沒看完,可以懲罰自己,比如做100個俯卧撐等等。
- 第六,期望值管理。
如果你練了一周,沒做到一目十行,很正常,比之前有進步就可以,如果你練了一個月,沒做到1小時讀一本書,沒關係,繼續練習,比之前好就可以。當然,我希望你即使管理了期望值,也有著「我一定能做到1小時讀完1本書」的自信。
————————————————————————————————————————
書單部分
書單分為三部分:
1.元認知書籍
包括哲學、心理學、美學、文學等諸多維度,每個維度內有兩本書,培養通識思維。
2.進階性認知書籍
這個板塊的書籍用於塑造思維形態,包括社會形態、自我意識形態、自我邊界域值、自我與世界關係的認知等方面。
3.實用性書籍
塑造實用性技能與思維方式,一方面是自我內在的延伸與思維培訓,包括寫作、閱讀、思維方式、自我包裝方式等方面,另一方面是自我與世界關係處理時用到的技能培訓,比如表達、邏輯思維、處世方式等方面。
01
/
「元認知書籍」
1.哲學通識
【西方哲學史】
【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
2.藝術與美學通識
【西方美學史】
【藝術史方法與理論】
輔助閱讀書籍(可不閱讀):
【「破」後現代藝術】
【藝味說】
【包豪斯理想】
3.經濟學通識書籍
【經濟學原理(曼昆)】(兩冊。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4.歷史通識書籍
【人類簡史】
【歷史研究】
5.心理學通識書籍
【我們的內心衝突】
【心理學與生活】
【自控力】(這本書比較有爭議,很多人覺得是一本爛書,我覺得還不錯,提高了我的自控能力,但不能算是一本好書。)
6.文學通識
【文學回憶錄】
【巨匠與傑作】
輔助閱讀書籍
【盡頭】
【歐洲文化史】
【文心雕龍】
02
/
「進階性認知」
1.對社會形態的認知
【二刻拍案驚奇】
【社會契約論】
輔助閱讀書籍(建議閱讀):
【西方的沒落】
【論美國的民主】
【倫理學】
【政府論】
【戰爭論】
【正義論】
【論法的精神】
2.對自我內在的認知
【「現在全明白了!」你我他的自我認知之路】
【我們的內心衝突】
輔助閱讀書籍:
【坦白書】(文藝范,這本書可以不看,我個人比較喜歡裝文藝,所以比較偏愛。)
3.對自我與世界的關係認知
【追尋生命的意義】
【生命是什麼】
輔助閱讀書籍:
【與神對話】
【月亮與六便士】
【了不起的蓋茨比】
【黃金時代】
4.對自我與周圍邊界的認知
【人性的弱點】
這是一本爛書。卻同時也是一本非常暢銷的書。
【二百萬歲的自性】
輔助閱讀書籍:
【自私的基因】
03
/
「實用性書籍」
1.表達與邏輯
【金字塔原理】
【好好說話】
【非暴力溝通】(不是我喜歡的風格)
輔助閱讀書籍:
【簡單的邏輯學】
【我們為什麼不說話】
2.思維方式
【學會提問 批判性思維指南】
【策略思維】(書還行,不過如果數學不錯的話,去看博弈論吧。 別看這種書了)
輔助閱讀書籍:
【批判性思維】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別做正常的傻瓜】、
3.謀略
【博弈論(施錫銓)】
【孫子兵法】
輔助閱讀書籍:
【資治通鑒】
【易經】
4.自我包裝方式
【科特勒市場營銷教程】
【影響力】(一本一般的暢銷書,不過也算是值得一看。)
輔助閱讀書籍:
【定位】
5.寫作
【故事】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6.閱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
7.想像力與記憶力訓練
【我想要的記憶魔法書】
【記憶宮殿:當東方遇見西方】
8.處世方式
【論語】
【世說新語】
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原因待更新。未完待續。視心情而定,隨時更新。
這個回答寫給一位只看小說的朋友。
大多數人從小就接受閱讀教育,其實,真正會閱讀的少之又少。即使喜好閱讀的人,也未必能夠真正的閱讀。
閱讀有兩種方式。其一為閱讀已知事物(如新聞),可以不加思索,單純過目。這種方式我姑且稱之為「表閱讀」,幾乎人人都會。其二為閱讀全新未知的文章內容。比如這句話:「語言與其表達的事物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此文對中學生而言似懂非懂——雖然每個字都懂,但整體意思卻無法理解,必須進一步去思索才能體會。它說的是:語言就是語言,與事物之間沒有絕對關係。
與表閱讀相對的,我將這種閱讀未知事物稱為「里閱讀」。
現在的學校教育都是教導表閱讀的方法,即「識字(literacy)」教育。幾乎沒人不會表閱讀,縱觀全世界亦是如此。因此人們將表閱讀視為「閱讀能力」,認為所有人理應學會閱讀。即便是大學畢業者,往往也只會表閱讀,對里閱讀則是一知半解。
當然,如果僅以表閱讀的方式,可能連報紙都會看不懂。因為報紙隱藏著很多讀者未知的信息。然而大多數人都是視而不見,只閱讀既知的部分,卻認為自己已經全懂。
表閱讀與里閱讀是完全不同的閱讀方式,即便對錶閱讀極為熟練,都無法自然學會裡閱讀。學校的教育都從學習表閱讀開始,讓兒童從已知的領域開始閱讀。
其實文學作品也可以作為里閱讀的敲門磚。小說和故事乍看之下,並不陌生,其實卻隱藏著很多鮮為人知的事物。或許過去的人深知表閱讀之後才教導里閱讀是無濟於事的,所以乾脆從里閱讀開始教起——小時候的背誦就是一個例子。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將這句話傳授給五、六歲的兒童,現在的人一定認為小孩不可能理解,死記硬背不可思議。孩子們的確不可能明白其意,古人也在明知他們不懂的原則之下,才更要讓兒童閱讀《論語》等古典。如此一來,他們不得不以里閱讀的方式去理解古典書籍。
而成年人往往自以為有相當的閱讀能力,在工作上也不曾因閱讀能力不足而煩惱。即便閱讀,大多也是以網路段子、網路文學或者雞湯文等能以表閱讀進行的內容為主,並稱之為「有趣的閱讀」。
想要讀一些陌生領域書的人並不太多;有些人覺得人生旅途中的困頓挫折,便是一本人生之書,並時常借口自己太忙碌了,根本無法撥出時間讀書。而能夠獨立思考的上班族,也常常都是靠著實際的工作來磨練提升自己。
然而,應該閱讀何種書籍?聰明人早已看出——「光是有趣、淺顯是不夠的。」重讀年輕時不甚理解的書籍,嘗試里閱讀,才是個好主意。
我年輕時讀蒙田的隨筆集,覺得索然無味,因而半途而廢。之後遇到不如意,深感世間無常,再次打開蒙田的書籍用心閱讀,卻有了前所未有的感動。不懂的地方,憑自己的思考也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假如大家都能確立獨一無二的里閱讀,願意多看陌生領域的書,不怕費腦子,不怕看不懂,想必會更加精彩。
我沒有過完這一生,我沒資格評論什麼書必看,什麼不必看。
推薦閱讀:
※吉林大學校友在歐洲留學生活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就讀于吉林大學應該如何準備出國留學?
※如果寫一句話給十年以後的自己,你會寫什麼?
※22 歲開始學 C 語言和軟體開發,為時已晚?
※工作後,你悟出什麼職場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