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你讀了哪些好書?


看到這個問題,決定在知乎提前曝光第二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的提名名單。
這是來自全國100家獨立書店的經營者推薦的年度好書的精華、綜合版本。這些書面對銷售終端、面對讀者的過程中都經歷考驗,同時它們也代表著全國獨立書店的品味和趣味。第二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的年度書單也將從這裡產生。到時候單讀會再來更新的~

有47本好書,歷史、政治、哲學、小說、文論幾乎每個類型都有啦。而且覺得最珍貴的是,這個應該是一個比較綜合的書單,而且是以作品內容的思想性、文本的文學性為首要評選標準。同時考量作品的多元性、時代感與國際視野。

《二手時間》

作者:S.A.阿列克謝耶維奇

譯者:呂寧思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我腦袋裡的怪東西 》

作者:奧爾罕·帕慕克

譯者:陳竹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


《阿城文集》

作者:阿城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我的應許之地 》

作者:阿里·沙維特

譯者:簡揚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一百年漂泊 : 台灣的故事》

作者:楊渡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邊緣人」紀事 : 幾個「問題」小人物的悲劇故事》

作者:楊奎松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歲月滄桑》

作者:錢理群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東京本屋》

作者:吉井忍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


《里爾克詩全集》

作者:里爾克

譯者:陳寧、何家煒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旅行與讀書》

作者:詹宏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活著是為了講述》

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譯者:李靜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伍迪·艾倫談話錄》

作者:埃里克·拉克斯

譯者: 付裕、紀宇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絲綢之路 :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作者:彼得·弗蘭科潘

譯者:邵旭東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奧斯維辛:一部歷史》

作者:勞倫斯·里斯

譯者:劉爽

出版社:理想國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望春風》

作者:格非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古拉格之戀》

作者:奧蘭多·費吉斯

譯者:李廣平

出版社:理想國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北鳶》

作者:葛亮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造房子》

作者:王澍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術出版社


《哈佛中國史》

作者:(加)卜正民 等

譯者:王興亮

出版社:三輝圖書/中信出版社


《再度覺醒》

作者:普里莫·萊維

譯者:楊晨光

出版社:三輝圖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


《龍頭鳳尾》

作者:馬家輝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眼前 : 漫遊在&<左傳&>的世界》

作者:唐諾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繭》

作者:張悅然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情史失蹤者》

作者:阿乙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評語:青年作家阿乙最新短篇小說集,收錄其7篇新作,在近幾年創作實踐中,阿乙逐漸突破小鎮青年的視角,將其拓展到從一個更高的高度審視中國民眾的人格形態與思維邏輯,這種普遍的生存狀態,本就是大眾的一種原生狀態,作者獨特的經歷使其描寫眾生百態時格外真實,鋒利又深刻。

——貓的天空之城

《史詩》

作者:哈羅德·布魯姆

譯者:翁海貞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思慮20世紀》

作者:托尼·朱特

譯者:蘇光恩

出版社:三輝圖書/中信出版社


《科雷馬故事》

作者:瓦爾拉姆·沙拉莫夫

譯者:黃柱宇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神聖家族》

作者:梁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從歷史中醒來 : 孫機談中國古文物》

作者:孫機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孤獨深處》

作者:郝景芳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水印》

作者:布羅茨基

譯者:張生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鱷魚街》

作者:布魯諾·舒爾茨

譯者:楊向榮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慈悲》

作者:路內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


《歷史的本色 : 晚清民國的政治、社會與文化》

作者:桑兵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倫敦傳》

作者:彼得·阿克羅伊德

譯者: 翁海貞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作者:谷川俊太郎

譯者:田原

出版社:雅昌文化/人民文學出版社


《書旅人》

作者:鍾立風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自在獨行》

作者:賈平凹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我們的中國》

作者:李零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北歐,冰與火之地的尋真之旅》

作者:邁克爾·布斯

譯者:梁卿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評語:紮實的小幽默隨處可見,籠罩在童話世界下,為你揭開白雪皚皚的北歐不為人知的面紗。——止間書店


《愛欲與哀矜》

作者:張定浩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佩拉宮的午夜》

作者:查爾斯·金

譯者:宋非

出版社:單向空間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曼蒂克消亡史》

作者:程耳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我的瘋狂世紀(第二部)》

作者: 伊凡·克里瑪

譯者:許澤紅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想像共和國》

作者:阿扎爾·納菲西

譯者:楊曉瓊

出版社:三輝圖書/中信出版集團


《我悲哀地望著這一代人》

作者:朵漁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第二本書》

作者:娜傑日達·曼德施塔姆

譯者:陳方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再叨叨兩句,什麼是書店文學獎:

書是寫作的歸宿,書店是永恆的思想之家。單向街·書店文學節由單向街公益基金會主辦,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我們向文學、藝術、電影、時尚、設計等領域的個人與組織開放書店空間,邀約最富活力的創作者,舉辦不同維度的跨界討論。在這裡,我們重塑公共空間和知識共同體,與世界的演進和社會變遷互為映照,在每一次巨變中竭力捕捉新的時代精神。


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在這場思想嘉年華的尾聲,隆重頒出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這個獎項的評選範圍涵蓋年度書單、青年作者、文學翻譯、網路寫作,由中國本土書店提名候選,由權威學者、作家、藝術家、建築師聯合終審,評選出華語出版界在過去一年中最值得關注的聲音。


心的成長2016十本讓你長大的書

十六歲的列夫·托爾斯泰過著渾渾噩噩的公子生活:除了應付必要的課程之外,他的最大理想是成為世界第一大力士;無事則在家中各個房間遊盪(尤其愛去使女室的走廊);還愛照鏡子,之後「懷著灰心喪氣,甚至厭惡的沉重心情走開」。

直到有一天,一種思想忽然「以那麼朝氣蓬勃的精神啟示的力量湧上我的腦際」,托爾斯泰為自己浪費掉那麼多大好光陰而深感震驚,他希望把力求人類道德完善的思想「運用到生活中去」,並且下定決心永不改變。

在《青年》的開篇,托爾斯泰寫道:「我認為這就是青年時代的開始。」

借用康德的定義,所謂成熟即是指「理性將自己從自我招致的不成熟狀態中解放出來」。

在今天這個「巨嬰時代」,幾乎所有人都曾有意無意地迴避長大,害怕長大。人們普遍認為成年就意味著放棄自己的希望和夢想,逐漸習慣屈從現實。那些在二十、三十歲上就死了的人,一天天重複自己,最終「變成了自己的影子,」羅曼·羅蘭語。

接下來的這10本書,絕大多數討論的主題都非關「成長」,但相信讀過之後,我們都或多或少會長大一些。

第一部分:「心的成長」

1、《加繆手記》 加繆

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秋冬之夜,這三冊《加繆手記》,每每讀得心意滿滿。體貼的箴言,犀利的批判,至誠的告白,樸素的雙眼久久地注視世間的大小景物——摩納哥的夾竹桃,燦爛宣洩的陽光,馬賽旅舍房間里的灰色地毯——隻言片語並沒有因為零碎而失去魅力,相反它像一柄柄匕首牢牢扎進那些充滿荒謬的人生幻之中。

三冊手記,數千條箴言,就像是三堂關於人生、情感、文學、政治乃至死亡與美的加繆課程。但加繆並不是呆板說教的老師,相反他以他自己的脆弱、憂傷、愁苦和歡愉,告訴我們誰都有不得不面對的人生困境,不得不越過的情感障礙,重要的是「還有力氣去愛著並創造一切」。

摘錄:

年輕時,我會向眾生索要他們能力範圍之外的:友誼長存,熱情不滅。如今,我明白只能要求對方能力範圍之內的:做伴就好,不用說話。

舔舐自己的生命,彷彿那是一顆麥芽糖,塑造它,磨利它,愛它。

一個人在追求他的愛好時,同時也在體驗他的痛苦——這就是愛好的砝碼、訂正本、平衡物和代價。

2、《抵達之謎》奈保爾

在一段抑鬱幽暗的時間裡,遇到了奈保爾。這位桀驁不馴,漂洋過海,依靠一己奮鬥,最終在倫敦取得文壇巨擘地位的印度人,似乎一輩子都在邊緣與中心、飄零與歸鄉、權力與壓迫之中掙扎沉浮。

他在比斯沃斯先生的房子里探問命運的無處安放,在印度的行程中批判智識萎縮的祖居之地,也在米格爾街上窺看芸芸眾生的悲喜百態,但如果要在奈保爾的眾多作品中選擇一部作為代表作,會毫不猶豫的挑選《抵達之謎》。

遠離塵囂,棲居在一座鄉村莊園,奈保爾觀察平凡生活中被忽視或遺忘的人和事,觀察死亡和離去,觀察更迭的四季、盤旋的烏鴉和映襯在藍天下的奶牛——「我看到世界在流動,人的生命是一系列偶爾交織在一起的輪迴。」

哦!生命的細節,綿延的記憶,人世的變遷,奈保爾說寫作是特定的感受力和觀察方式的產物,而《抵達之謎》正是關於觀察、關於感受的典範。

摘錄:

我孩童時期最早的觀察是關於貧苦的謊言,貧困迫使人撒謊。我們那兒是一個處在世界大蕭條末端的極度貧困的農業殖民地,有錢人很少;氣派的莊園被迫低價出售,錢稀缺;勞工遭受的是深重的苦難。但我從小就看見大家向老闆、向每周付工錢的人裝出一副有錢的樣子;每天或每周領工錢的人,每天工作八小時甚至更久換來一塊錢不到,同時假裝自己有秘密的收入,乃至整個秘密的生活。

3、《為什麼長大》蘇珊·奈曼

在哈佛大學哲學教授蘇珊·奈曼看來,長大意味著要學會保持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平衡。這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任務。但在今天,長大變得越發艱難——權力需要長不大的順民,大公司需要長不大的消費者,媒體需要長不大的受眾。各種延長童年的玩具製造出來——從智能手機、夢幻電影到沒有成就感的工作——潛移默化地讓我們貪嗜快樂,放棄思考,讓我們習慣依賴比我們強大的力量,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

但問題是,「一個從根本上否定成年的社會不可能培養出非常活躍且有責任感的公民」,而「如果沒有相當數量的有責任的成年人,也不可能創造出另一種社會」。表面上我們擁抱了童年的快樂與安寧,實質上卻消滅了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的可能。

摘錄:

成長意味著尊重並進自己最大的努力達到這些要求。儘管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完全成功,但不會屈從於教條,也不會絕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周遭的世界更貼近應然,但也不忽視它的真實面目,這是成年人應該做的事。

看到嬰兒睜大眼睛,興奮地看著一切事物,我們羨慕他們的坦率、天真,卻忘記了成長的每一步,從站立到能畫人物線條,都伴隨著恐懼與挫敗感。最有害且廣為流傳的理想化觀點是認為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是16歲到26歲之間。這十年間男人肌肉最發達,女人肌膚最光滑。這是由荷爾蒙引起的,進化論生物學家可以解釋其原因。但是,不管你的基因如何,你的目標不是增強生殖能力。

4《事物的味道,我嘗得太早了》 石川啄木 著 周作人 譯

兒時天天騎弄的小木馬,屋宇上空飛翔的白鴿,還有向晚時分鄰家阿姨幾乎每天準時傳來的飯菜香……成長往往意味著告別過去,但就像木心所說,我們與青春的告別總是不告而別。

閱讀石川啄木的短歌,就像是在觀看一部致青春的默片,尋常的小東西,樸素的小感情,但這個26歲就英年早逝的詩人,正如一杯高濃度的烈酒,人生的歡愉、辛辣、悲傷、無奈,都蓄藏在這杯酒殘滴之中。

且飲盡這一小杯烈酒,透闢的力量,簡練的詞句,無端的歌哭,一口飲下,那嘗得太早的事物的味道,那無可言說的人生的慘淡,穿喉而過,也穿心而過——「嘩啦嘩啦的雨落下來了,看到庭院漸漸的濕了,忘記了眼淚」,「輕輕的叫了自己的名字,落下淚來的
那十四歲的春天,沒法再回去呀」。

摘錄:

無緣無故的覺得寂寞了 就出去走走,我成了這麼個人, 至今已是三個月了。

像一塊石頭,順著坡滾下來似的,我到達了今天的日子。

比人先知道了戀愛的甜味,知道了悲哀的我,也比人先老了。

5、《讀書與旅行》 詹宏志

我知道今天是一個所有人都唯恐被人看不起的時代。我們在乎成就,忽略代價,尤其是那些看不見的代價,性格的代價,生活方式的代價。因此,當詹宏志跟我說他是四十年始終如一的書獃子,跟我說他無論多晚睡,四點必定準時起床看書的作息規律,跟我說他讀書、藏書、用書的故事,這時,我眼裡的詹宏志其實並非一個書獃子,一個工作狂——我看到的是一個人多年來如何小心翼翼地守護自己的生活方式,守護自己的愛好,守護自己的性格,盡量不被事業的成敗、時代的轉變、人事的聚散所影響,所破壞——一個懂得如何葆有自己的人,一個懂得如何拒絕各種梅菲斯特之約的人,即便他做再多的事,這些事都不會成為消耗、瓦解甚至毀滅他的力量。相反,那些旁人眼裡各不掛搭的事業最終都成長為四下伸展的根系,牢牢扎在現實的土壤里,潛滋暗長,為他那高飛的理想供給最充沛的營養。

摘錄:

旅行方式一直在轉變,也許要花更大的氣力去選擇避開而不是選擇探索;也許很多地方已經變成了觀光景點,但是生活中和風土民俗中的細節,是一直在變動的,仍然可以找到一道菜,一個角落,是自己的體驗;也許再也沒有到不了的島嶼了,但抵達的過程和心情仍然是百分百專屬的。

旅行里讓我留下深刻印記的經驗往往發生在最無目的的時候與場所,樹下小酒店的一杯沁涼白酒,迷路崎嶇城區偶遇的小麵包店,異國鄉間等待公交車窺見的鄉民日常生活景緻,這些無意間得來的吉光片羽反倒成了日後反覆咀嚼的旅行滋味。

第二部分:智識的成長

6、《莎士比亞的動蕩世界》尼爾·麥克格雷格

莎士比亞時代的人們怎麼看戲?下午兩點,開戲,觀眾將錢投放在劇院門口的箱子里,一個上著鮮亮綠釉的、類似今天豬仔儲蓄罐的小錢匣。劇終後,打碎箱子,這就是「票房」的由來——而一便士可以買到一個站位。

莎士比亞時代的人們看戲時吃什麼?牡蠣是那時的爆米花,麥芽酒是那時的可樂,此外還有葡萄、無花果、梅子、梨子、櫻桃以及河蚌、海螺,乾鮮都有,葷素不忌。場間還有小販兜售小食酒漿,如願破鈔,自可提神填飢。

貢布里希曾說:「如果你想知道埃及到底在哪裡,我建議你去問一隻燕子。」而如果你想知道莎士比亞的時代是怎樣的,我建議你去大英博物館找尼爾·麥克格雷格聊聊天,擔保你眼界大開,滿載而歸。

摘錄:

在任何社會,一起喝酒都是鞏固友誼、建立共識的方式。這是國際通行的儀式。這個場合可以很歡樂,可以很正式,也可以很危險。關鍵在於你喝的酒,還有酒伴。在莎士比亞的時代,如果主教或者國王賜酒,並命你喝下,你面對的很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死關頭——人生和劇場中都是如此。

7、《絕對批評》羅伯特·休斯

「構成文化的事物是通過內心敏感性來理解、記憶和欣賞的」,美國文化史學者雅克·巴爾贊面曾如是說。在他看來,「文化」是智性和精神產生的傳統事物,是思維所形成的興趣和能力,更是一種自我修養的努力。恰成反證,我們正身處一個文化活動越來越多,文化本身卻日趨衰落的時代:學者越來越多,學問越來越少;藝術家越來越多,藝術越來越少。

因此,重要的不是休斯對形形色色的藝術家究竟提出了何種褒獎與批評,而是經由他的評論,我們是否能重拾對藝術的敏感性,是否能從各種專家的殘唾餘沫中逃脫出來,重新擁有對事物進行總體評判的能力,以免淪為尼采口中那種可怕的「長著1000根觸角的動物」。

摘錄:

沒有一種暴政,能比得上看不見傑作的暴政。

卡拉瓦喬是藝術史上的一個樞紐:他之前有藝術,之後也有藝術,但這些藝術不是同樣的藝術。

康斯太布爾的風景正好是英國人在大型廣告牌和混凝土鵝頸管之間的旁通支道上,躲躲閃閃地規避過往大卡車時感到思鄉的原因。那是以樹葉和麥穗所寫就的保守主義。

8、《了不起的褲褲》 布麗吉特·戈維尼翁

時至今日,或許很難有人想像穿內褲其實是很晚近的人類行為。西方風化史研究學者傅克斯就講過,整個17、18世紀,歐洲都是禁止穿內褲的,只有垂垂老矣的老太婆例外,或者騎馬時,女士才會穿上內褲。而相傳在中世紀的德國,如果半夜裡突然打雷下雨,人們通常會把屁股伸出門外,以避雷祛魔。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魔鬼無臀,只要把屁股亮給撒旦看,就可以讓他想起自己的弱點,倉皇逃遁。

薄薄一條內褲藏著太多的人類故事。人類文明史上最早出現也是最負盛名的一條內褲理應算是《聖經》中亞當夏娃拿來遮羞的葡萄葉了,這一刻開始,人類開始懂得了何為羞恥。古埃及女性已經穿著1.0版本的「丁字褲」了;十字架上的耶穌,那腰上的一條「纏腰帶」也是歷代名畫中一處最為人矚目的所在;中世紀的男性襠袋,除了裝著男人那活兒,還一物多用,可以裝幾枚硬幣、一塊手帕,甚至一個水果——想想這些東西上的味道吧,令我震驚!

內褲掩藏的是我們的身體,卻無意間揭開了人們對所在社會的道德問題的看法:我們真的了解自己的身體嗎?我們有感知過身體的需求嗎?我們喪失了對貼身衣物的想像力了嗎?至於那些在這個時代還忙不迭擔當衛道士的人,倒是讓我想起西方人老早就有的說法,「凡是上帝自己創造而不引以為羞恥的東西,我們也不應當引為羞恥而不說」


9、《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 (英)傑里·布羅頓 後浪出版公司

所有書籍中,地圖或許是公認的最客觀、準確、中性的一種。我們依賴地圖指明方向,助我們從甲地到乙地,一旦行至終點,地圖就功成身退,悄然收卷。但英國學者傑里·布羅頓卻告訴我們地圖從來不僅僅是一張單純的位置集合,它更是偉大歷史時刻的縮影,是政治權力的強大手段,既可以給人們美好的願景,又可以是極具毀滅性的政治勢力的工具,使世界扭曲變形。

在這部智慧無比的著作中,布羅頓精選了十二幅來自不同歷史階段,出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中的製圖師之手的世界地圖。通過解讀地圖背後的觀念和動機,我們可以窺見製圖師所處時代的風尚與精神。每一幅都蘊含著某種重大主題,從科學、政治、宗教、帝國,到地理大發現、民族主義和全球化,皆為世界史發生重大變革的關節點。

就此而言,這本書提醒我們或許所有的地圖都是一張人類的「慾望之圖」,反映著人們迫切渴望了解那些「所有可能的世界」的企圖。在那些看得見的標記的背後,藏著太多太多不同時期、不同國度、不同信仰的人們的看不見的內心。

摘錄:

地圖並非單純地反映世界,更是對世界的一份提議。

從來不曾存在精確的世界地圖這種東西,將來也不會有。吊櫃之處在於,我們不能不依靠地圖來了解世界,卻又無法用地圖完美地再現世界。

10、《模仿者》 V·S·奈保爾

奈保爾說:「十八歲以前,我所了解的全部世界就是位於奧里諾科河口的那個小島,生長在這個狹小的殖民地社會裡,活動範圍限於小島上亞裔印度人群中,常年見到的就是我的家人。在這小之又小的生活環境里,我對世界的認識怎麼能不是抽象的呢?」

也就是說,對身處世界邊緣的人們而言,受局限的生活環境往往也就意味著受局限的文化環境,生活簡單,思想簡單,要不與周圍封閉狹隘的世界相處融洽,把自己關在一個黑屋子裡,要不就是在幻想與回憶中舔舐自己,安慰自己。

在《模仿者》中,奈保爾為我們清晰準確地刻畫了一種人——「模仿者」,刻畫了一種病——殖民地人的精神分裂症。抽象的理解,抽象的世界,但真正讓從殖民地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奈保爾感到痛心的還不止這些,而是殖民地人如何對自己撒謊,如何成為善於「模仿」的人,模仿那種成熟狀態的宗主國人民,模仿那些根本不存在的生活——每個人都在學習如何遺忘過去,如何將虛假視為真實,如何通過模仿完成自我身份的移植,以便成為那個想像的但其實無力成為的自己。

摘錄:

我從來不給人第二次機會。讓你失望一次的人就會讓你再次失望。

光亮緩緩隱去,一抹藍色依依不捨,由淡轉濃,華燈初上前,整個世界如在水中一般,我們彷彿浸在深沉的海底。夜間天空低垂,人們彷彿在天蓬下散步,城市的燈光猶如困獸般猛烈地燃燒,有時陰濕的街道上灑著星星點點的光。

(文:顧文豪)

【關注公眾號:yiyinyizhuotv 】


謝邀。雖然感覺其實沒什麼好說的。
還是只讀了文學類。17年應該會嘗試拓展一下閱讀範圍。
說那些覺得特別想推的。不過也都是些大路貨。沒什麼偏門的。
提供書名和個人閱讀建議。

小說 (感覺有整整三個月都在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納博科夫…)
《微暗的火》-不可靠敘事和如何嚴格固定敘述者的位置。
《卡拉馬佐夫兄弟》-感覺對於老陀沒什麼建議可說只能說寫得太好了你們快去看。
《午夜之子》-時間詭計歷史詭計,可與巴爾扎克配合閱讀。如何將歷史和虛構、奇幻自然交織。(還使用了電影分鏡寫法呢)
《撒旦詩篇》再推薦一遍-神話和宗教經典的重構及戲仿的力量。
《純真博物館》-不要當愛情小說讀!不要當愛情小說讀!不要當愛情小說讀!
《霍亂時期的愛情》-這個可以當愛情小說讀,但還是建議多注意注意「愛情」這個概念是怎麼在這個小說里不斷被重新定義的。從某種狂熱純潔的維特之愛,到殘酷的現實之愛,浪蕩人之愛,到最後的衰老疲倦之愛。非常自然。
尤瑟納爾的幾乎所有小說-感覺暫時想不出理由只是尤瑟納爾我能讀十年。
霍夫曼故事集-配合愛倫坡或佩雷故事集閱讀,conte這個體裁如何在一個結構內作用。
《2666》-有人覺得這是本被高估的作品我很不樂意…小說的體量也是有功能的,篇幅控制節奏、重量及讀者的感知。三四章那個大篇幅看似重複的敘述,其實都在影響讀者的態度和小說的氛圍。況且,退一萬步講,全篇寫法近詩,技術上就相當了不起。

還有一堆上學讀的書就不推薦了。

詩歌:
基本在讀老東西,策蘭曼傑施塔姆茨維塔耶娃阿赫瑪托娃什麼的,沒什麼好說的。
Ghérasim LUCA:語言是某種塊莖樣的東西。口吃的詩,被壓縮於一個物體卻將時間、空間和情緒無限打開的詩。
張棗不錯。

文論或隨筆或其他:
布羅茨基《小於一》-非常幽默哈哈哈哈
蓬熱:中文應該只有《採取事物的立場》-建議配合《克羅諾皮奧與法瑪的故事》閱讀,如何清透地寫物,剝離過度象徵而單純地寫物。蓬熱特別清澈,我想當喜歡。
本雅明評論卡夫卡、波德萊爾的文章-這種文學評論是創造性的。不是模仿也不是簡單分析,而是用舊有文本為材料進行另一種體裁的創作。十分好看。
德勒茲寫卡夫卡-卡夫卡難以被分析,但能被更細緻地感受。
保羅瓦萊里的隨筆-法語寫作樣本:)


哦,以及我覺得斯通納又難看又肉麻,但這也是個人喜好問題。

沒了。
新年快樂。


謝邀,因為看了偶像和王老師的訪談,就去重看了《都柏林人》,看了很長時間,睡前一篇一篇醬紫。可能因為看得比以前慢,那種輕盈的明滅讓我感到很傷感。我覺得它很優雅。不是因為它描寫的內容或是意思,但能覺察到那些東西的寫作,有一種天才的優雅。很多東西都只是一瞬間的東西,把瞬間把握得那麼好,真的好了不起。明年再看。

今年好開心讀到了羅斯,謝謝唐老師。《遺產》真的好喜歡,然後《凡人》,老年不是一場戰鬥;老年是一場大屠殺。《遺產》寫的是羅斯陪著走父親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的一些事。在地鐵里讀完哭了一路到單位,很多自尊、親情與無能為力感。傷心又動情。在年紀輕輕的時候穿越著看了看老年生活,為人子女,百感交集。

也看了特雷弗。特雷弗今年也過了世。偶像寫了評述。特雷弗我也是跟著偶像看的。看特雷弗的時候也在學習短篇小說。今年看的好像都蠻生活的。奧康納也看了點,我覺得蠻有趣的。

因為今年白銀殺人案破了很流行,我就順便去看了《冷血》。本來應該早就看的但我對非虛構神馬的一直不太感冒,但《冷血》很精彩,顧了很多角度。我看的時候室友去外地幾點,半夜躲在被子里看看覺得很驚悚,但又停不下來,做了噩夢。其實冷靜想想又沒什麼驚悚的元素,作者也不是懸念式寫作,但可能太逼真了吧,又太冷靜,就好怕。但是好看。還看了《印度三部曲》,感覺很嫻熟地處理了很大的信息量。《河灣》也是今年看的,很宏大,雖然好像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真的蠻好看的。

看蔣老師今年的《四季紅》的時候,順便把第一部《百年好合》也看了(一直放在家沒看,買多了一本所以以後買書要及時看掉,不然很容易買重233)。我很喜歡看這種風格的故事,很喜歡好命,很喜歡悲歡離合又有情,兜兜轉轉最後總能兜得出乎我意料,熱鬧的孤單。我喜歡聽團圓的故事,哪怕團圓其實也就是團圓。我是不是好中國,haha

還有我挺喜歡的略薩,今年看了《天堂的在另外那個街角》。大半年前了,快記不起來了,就記得很自傳,好像一個交代。

唐老師還推薦了《小說機杼》,看了之後學習了很多東西。

年初的時候看了《遙遠的星辰》,很喜歡,是《美洲納粹文學史》最後一章,但《美洲納粹文學史》又不喜歡。感覺波拉尼奧讀得點到為止好一些。《遙遠的星辰》我真的很喜歡那一刻「我」見到卡洛斯·維德爾的感覺。

我坐在那兒看著漆黑的灌木叢,枝條隨風搖擺相互纏繞交織出了一幅畫。羅梅羅的腳步聲逐漸遠去。我點了根煙,開始想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比如時間,地球變暖,越來越遙遠的星辰。

寫了很多好似都是鋪墊,為了這一刻縹緲的幻滅。

年初還讀了菲茨傑拉德的《崩潰》,很喜歡的散文,非常敏感細膩。心裡很堵的時候就重新去看一篇。這種自我剖析的散文,很容易讓人轉粉的。

話說我也跟風看了斯通納,hahaha。


一本冷門的,我買了兩年多才翻開讀的犯罪小說。

前犯罪記者與前罪犯搭檔合寫的犯罪小說,迄今為止我讀過最黑暗、最真實的卧底故事,各種與犯罪有關的細節極其翔實,大師級的洗鍊文筆,沒有俏皮話做噱頭,異常冷硬,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卧底罪犯-硬漢警探雙主角的結構能力。強烈推薦!


說多了沒意思,所以只說這一本。我看的譯本是劉遼逸的五十年代初的一部老書,定價好幾千塊錢(幣值改革前),草嬰的譯本叫《哈吉 穆拉特》

老托爾斯泰的中篇,最好的,當然是《伊凡 伊里奇之死》,不過《哈吉穆拉特》絕不容小覷,布魯姆特別推崇這部,我也是因為他的特別推崇,才注意到《哈吉穆拉特》的。

閱讀時我最感到驚訝的,是關於沙皇的那一部分,他怎麼敢這麼寫?老沙皇固然死了,新沙皇難道容許他這麼寫老沙皇嗎?這也能發表出來嗎?
後來看了一點資料,才知道:「1912年,托翁去世兩年後,小說才作為遺作發表,遭到俄國書報檢查機關的大量刪改。」」這才解釋了心中的疑惑。不過仍然感覺俄國書報檢查要比我們現在寬容多了。(做一個類比,從年代上講,老托那時寫到的老沙皇,好比現在的作家寫到毛太祖。我是沒有見到哪本書里敢於這樣寫毛太祖的。)

關於藝術方面的,在穆黑風潮瀰漫天下的當今,你能想像一個漢族作家去讚美一個穆斯林的戰士嗎?而老托肯去寫俄羅斯民族的一個穆斯林死敵,在很大程度上,把他當成一個英雄、猛士,而非小丑、惡魔來寫,這是極其可怕的才能和勇氣。對,首先是才能。

上面說,老托「把他當成一個英雄、猛士」來寫,然而,他並未因此就將穆拉特的敵人小丑、惡魔化,他們也都有極其豐富的人性,其中包括僅僅因為偶遭穆拉特就被殺掉的哨兵,對於那些不是托爾斯泰的作家來說,如果要寫到哨兵,哨兵永遠只是哨兵,一個礙事的角色,一刀捅死或者勒死就是他們的結局,他們不會有名字,不會有自己的生活,作者不會為他們多寫幾個字。只有在托爾斯泰的世界裡,哨兵才獲得了自己的生命,有家人,有生活,在任何程度上,他並不比穆拉特更不值得活下去,他一點都沒有干擾情節的發展,沒有影響穆拉特的命運,然而哪怕是在一部叫《哈吉穆拉特》的書里,他也有自己的位置。

就說這些吧。楊同學說莎士比亞的台詞「」單獨拎出來常常顯得很唬人很不明覺厲,但是聯繫前後文就沒什麼特別的「」,我覺得老托恰好相反,每一段拿出來都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放在原文中就有巨大的力量。所以我也就不摘錄了。


瀉藥。
今年寫論文比較忙,沒有看什麼書,推薦幾本匆忙間還有印象的。

太史文《中國中世紀的鬼節》,原來叫《幽靈的節日》,我很喜歡這本,《情關西遊》裡提到過。
上海人民。

《思想等待思想者》,台版叫《等待思想者的思想》,很好看,關於比昂與夢。也是一個新版。因為不夠暢銷,寫錯作者國籍要到7年後得以更正,譯者的序很感人。
中國輕工業。

蒲慕州《歷史與宗教之間》,香港三聯。
雖是舊文,但新書囊括了蒲慕州多年來多方面的研究觸角,包括了魏晉南北朝宗教、漢代墓葬、睡虎地秦簡、中國古代「鬼」論述,及古代宗教與政治的關係等。埃及學的背景與年鑒學派的研究方法是蒲慕州研究的獨特之處,以專題方式呈現的專著上海古籍、中華書局等社均有引進,但蒲慕州的研究成果首次以跨學科的方式呈現於同一本書中,讀來十分有趣,畢竟當社會科學所依賴的客觀數據與古代鬼魅神魔同台共舞,本身就展現了學者個人複雜多元的精神世界。對跨學科歷史研究有興趣的讀者可收來。

其他一些台版書寫了:歷史與幻覺的囈語 -上海書評-東方早報網 for 東早-上海書評,其實漏了不少,年末還有一些好書,買了還都沒看。

陳嘉映《何為良好生活——行之於途而應於心》,上海文藝。

李澤厚《什麼是道德》,華東師大。

坎貝爾《千面英雄》,浙江人民。
經典重出了不知道多少次,不知道為什麼又出,就看了一看。

赫伊津哈《遊戲的人》,北京大學。
也是經典重出了不知道多少次。

卡什丹《女巫一定得死》,機械工業。買過台版,發現這本書是因為看到黃培青的一片文章《樹妖一定得死?》還有一篇《杏仙一定得死?》,在圖書館看到這本就覺得作者也許看過。但徵引文獻裡並沒有~「一定得死」是個好課題,一個猜測,不一定對。

小說的話??基本沒時間看。因為特雷弗過世,寫了一篇和《山區光棍》密切一點的評論:
文化 _ 他重新定義了被學界輕視的生活史 for《文匯報》

因為很喜歡《一把青》電視劇,對照了《台北人》當中的短篇和黃世銘的劇本(很厚兩本)。
簡體字出過《一把青》命名的小書。

以及不能免俗看了一下《斯通納》。

新年快樂啦~


這個問題出現在我的時間線上很久了,今天回答一下吧

2016年,我開始認真地讀書。

經管社科類書籍居多。比起以前,現在看書我開始寫書評了,這個方法非常好。之前有回答【2016年讀過的值得推薦的書籍】這個問題,大家都挺喜歡的。

2016年的加上2017年的,我一共寫了57篇書評。度過了一年的四分之一,接下來的時間希望能看更多好書。

看過的書這麼多,有好有壞,我把自己認為很不錯的書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做出好決定》[美]斯蒂芬·P·羅賓斯(Stephen P.Robbins)

美國的經管類書籍比較好,因為書中有大量的實驗統計數據,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倖存者偏差這類情況出現。

做出理性的決策能夠幫助我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所以請在意當下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最後得到的是一串珍珠還是一堆石頭,我們做的選擇很重要。

這本書我逢人就推薦,一直是我最最看重的一本書。


2. 《零秒工作》 [日] 赤羽雄二

其實在工作過程中我發現,如果只是做事情的話,花不了多少時間。可這根本不可能,因為有總是有各種人、事來干擾:爭論半天沒有結果的會議,意味不明的通知,掉鏈子的同事…

工作,重要的是效率。工作效率較高,也就意味著在短時間內能夠取得較大的成果。

書中提出了 「PDCA管理循環」 法則( 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改進) )和 8項提升工作速度的原則 ,對於工作遇到難搞狀況的人很有幫助。

3.《小道理,方寸之間》

這本書是馮侖( 創辦了萬通地產和中國民生銀行 ),關於生活、工作、情感的一些感悟,思想果然是辛辣,用詞也大膽,諸如

「理想就是把牆上的美人變成炕上的媳婦」、

「要想尿得遠,就得站得高」、「朋友之間就該人走茶涼」…

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文字背後,是馮侖充滿智慧的生活之道。其實還有類似的俞敏洪寫的《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看看也不錯。現在大家壓力都挺大的,有成功人士講講他們的故事,聊聊人生,多少還是有收穫的。


4.《成功心理學》 [美] 丹尼斯?韋特利

最出彩的一本書!

千萬不要被這土土的名字給騙了,大概是市面上的成功學書籍泛濫,所以在看到這本書時會本能的反感。其實大可不必,書中很多的自我分析題,職業規劃測試題,性格愛好測試,時間金錢管理,人際溝通,等等。

成功是屬於個人的,它不是由其他任何人所賦予的,也不會被其他任何人所剝奪。自然,成功也沒有辦法由別人教給你擁有。


5.《寫作完全指南》[美] 勞拉·布朗

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 !

書的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教師,有三十年教學經驗,教授各種文體的寫作,開專欄辦講座。

書中舉出的 寫作的六大步驟: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寫初稿→修改

無論是想學習文案寫作,還是應用文(求職簡歷、申請書、失物招領、大學論文、書評......)都能在書中找到。

比起網路上動輒好幾百上千塊的叫你一個月寫作的付費課程,這簡直就是良心之作啊!

6.《橫向領導力》[美]羅傑·費希爾(Roger Fisher) / 艾倫·夏普(Alan Sharp)

第一本為普通員工定製的領導力課程,不是主管,如何帶人成事?

這本書最有用的三點在於

1.改變關於領導和領導力的觀念;
2.提供一種從個人技能到團隊技能再到影響他人的領導力提升的實現路徑;
3.將五項工作要素分類,四象限分析圖便於個人和團隊工作改善。


7.《BBC世界史》 [英] 安德魯·瑪爾 ,譯者: 邢科 / 汪輝

作者帶我們重遊了那些熟悉的歷史重大事件,從古希臘羅馬到拿破崙加冕,再到21世紀的環境與人口危機,然而他向我們介紹的卻是圍繞在這些事件周圍鮮為人知的故事,地域橫跨秘魯、烏克蘭、加勒比地區。

,這類紀實類書籍,最講究真實嚴謹,從書的內容來看,作者確實是耗費了很多心血才完成的。


8.《深閱讀》 [日]齋藤孝

長期碎片化閱讀會讓你的思維變得狹隘,難以進行複雜的思考。

作者齋藤孝,讀過很多的書也出版過讀書心得的書籍。他認為讀書能夠教會我們「深潛力」,在混亂的信息海洋中一直向下深潛,就能夠找到清流。

不讀書是無法培養個人的思考能力的,沒有思考能力就不會有進步。唯有向著深處潛入,找到一片混沌下的清澈。


9.《不完滿才是人生》 作者: 季羨林

季羨林老先生用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樸實簡潔的文字表現出來,感覺就像家裡的長輩坐在對面給我敘說,很值反覆翻閱。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

然而,自古至今,一個百分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真正理解到這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10.《巨人的隕落》[英] 肯·福萊特

這本小說在2016年火遍全球,真的太火啦!

故事背景設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出身貧苦的礦工少年和他的女管家姐姐、充滿抱負的美國總統的助手、窮困潦倒的俄國兄弟倆、家境優渥性格迥異的英格蘭伯爵兄妹、忠於愛情的德國特工。

因為戰爭,使得每個人的命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翻開書的每一頁都有故事發生。最新的續集《世界的凜冬》已經上市,期待~

11.《孤獨小說家》[日] 石田衣良

是的,這是一本關於孤獨和夢想的書!

現在我在看的《校對女孩河野悅子》,裡面就有關於小說家的生活以及小說出版相關的事情。

河野悅子滿滿的正能量和這本書中作者人到中年窮困潦倒,但依然堅持夢想的生活態度,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12.《12個工作的基本》[日]大久保幸夫

「一開始請以漂流的方式行動,過段時間再切換成登山型。」這句話讓我眼前一亮,是由作者大久保幸夫提出的。

初入社會,沒有在一開始就確定自己職業發展的長期目標,可以在不斷摸索中發現自己喜歡的事業。就好比「漂流」一樣,不知道前面是什麼情況,先解決即將撞到石頭的問題再說吧。

等到具備能力以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經驗,找到真正喜歡的事業,然後像登山一樣直達頂峰。


13.《微習慣》[美]斯蒂芬·蓋斯、Stephen Guise

從2012年末開始,斯蒂芬?蓋斯每天至少做1個俯卧撐,這成了他培養的第一個微習慣。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

微習慣策略比 他用過的一切習慣策略都有效,於是便有了這本書。我覺得以大多數人的行動力之低,根本輪不到拼意志力的地步

14.《我們內心的衝突》[美] 卡倫·霍妮

心理學優質的進階讀物,是國際著名心理學家卡倫?霍妮所寫。作者發現很多人口是心非,平時的語言行為不是真實內心所想,可能是經過了一番激烈的人格鬥爭。

我們內心的矛盾衝突,讓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無比糾結,最後乾脆隨大流,看別人怎麼做就怎麼做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知道我們想要的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情感。


15.《不煩不累掃一屋》〔日〕新津春子

新津春子,京羽田機場清潔「職人」。

1997年,參加日本「清掃技能選手權賽」,成為該競賽記錄里最年輕的冠軍,日本第一打掃工。

2013年~2016年,羽田機場四年內三次被評為「世界最乾淨機場」,新津春子是這一殊榮最大的幕後功臣。

目前,新津春子持有日本「國家建築物清掃技能士」資格並已成為公認的清掃專家。

嗯,真正的匠人

我以為和《斷舍離》一樣的內容,不過看書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實用小技巧,對不愛打掃屋子的我有很大幫助。

===============

看的書種類多,沒有限定在某一個領域,我喜歡多種風格的融合在一起,然後自己再好好琢磨琢磨。希望列舉出的這是來本書,能對你有所幫助。

歡迎點贊交流~~~~


讀了60來本吧。

現在新書讀的少,以往讀過重溫的多。讀太多也記不住,就少讀點。

選幾本說說。

1、《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談些什麼》。卡佛短篇小說集。

近些年來,文藝青年言必稱卡佛。國內出的幾本作品大多看過。我有個要不得的習慣,對於第一印象並不喜歡的作家,如果不太拿得准,會時不時拿來看看。不過每次讀卡佛,我讀不出文藝青年們所說的那種無盡玄妙的感覺。挺樸實的一個作家啊,簡潔得有點簡單了。


2、一個人的聖經。高行健。

看了大半本,寫得相當好。不知道為什麼,我讀國內某些作家的作品,總覺得怪怪的,不是太油滑,就是太聰明。我更希望讀到有誠意的作品,而不是想讓讀者驚嘆——哇,太油菜花了!你看他多會玩元敘述,多懂得製造懸念!因為這個原因,我覺得高這本書非常了不起。當然,後面太重複了,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意思。

3、 活著。余華。
十多年前讀過的,現在想看看他是怎麼寫對話的。而不巧的是,余華的對話寫得最差。他的對話都是情節性的,都是推動故事的零件。這麼寫,好看是好看,但我不欣賞。


4、 白老虎。

這本書拿過布克獎。布克獎的書都非常好看,也許是文學和市場兼顧得最好的獎項吧。


5、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順便多讀一本布克獎的書。比白老虎寫得更好。和電影比較看,會覺得很有意思。電影里的重頭戲海上飄流景觀,在小說里恰恰不是最吸引人的。我覺得開頭寫他對動物的描述寫得最好。最後的結尾也很好。


6、 夥計。馬拉默德長篇小說。

我今年讀到的最好的作家之一,就是馬拉默德了。猶太作家非常了不得。猶太人有宗教意識,這個意識我覺得對寫小說很有好處。寫小說怕油滑,怕聰明,怕世故。而有宗教意識的作家,恰恰是不太有這三點的。馬拉默德最好的小說,我覺得是《修配工》,同時拿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和普利策獎的,在兩獎的歷史上也不多見。


7、 無聲告白。
我不知道這麼平庸的一本書,怎麼會被營銷得那麼厲害。現在的出版社確實很了不起。


8、 奧斯卡瓦奧短暫而奇妙的一生。

這本也算是近些年的新書。作者是教創意寫作的,所以寫得很匠氣,有點拉美魔幻現實小說的元素,有點後現代的拼貼。平庸就是平庸。沒有內容的形式再怎麼花樣翻新,也沒什麼價值。


9、 晃來晃去的人。索爾貝婁。
索爾貝婁自然是大作家了。這是全集里的一本,國內大概沒出過單行本。作為長篇小說處女作,非常了不起了。有點老陀早期小說的影子。


10、管錐編。錢鍾書。

讀了第一冊。錢老的學問非常深厚,我的古典文化修養不夠,覺得自己是在以管窺天。但我替他可惜,一輩子讀書做筆記,本來想寫幾部曠世巨著的,結果都耽誤了,到了晚年只能把筆記整理一下。


11、地下室手記。陀思妥耶夫斯基。

也是重讀。這本書是繞不過去的。


12、我的帝王生涯。蘇童。
我覺得很矯揉造作,文藝腔太重了。蘇童的中短篇寫得非常好,我記得十五六歲時讀到他的《桑園留戀》時的感覺,就像被什麼銳器打中了,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這就是小說,這就是小說。

在我讀了很多小說後,看這一篇並沒有當時以為的那麼好了。不過我還是很喜歡。可是帝王生涯寫得是什麼鬼呢?如果說是郭敬明寫的,也許我也會相信。當然,郭老師在想像力上是不如蘇童的。


13、 荒野偵探。波拉尼奧。
是一位文學教授推薦我看的。五百多頁長篇小說。內容很雜,野心很大,想寫出一代人的感覺。文體主要受凱魯亞克影響。我喜歡他的直接、幾乎沒有修飾的敘事。但我不喜歡他的主題,那些詩人在我看來太矯情了。小說最大的缺陷還在於一盤散沙的結構。但我不能肯定,對文學而言,最大的規則也許是沒有規則,誰說這麼寫就不是好作品呢?


14、 我的米海爾。 奧茲。

聖經一般簡潔的語言。


15、 革命時期的愛情。王小波。
寫得不怎麼好,我覺得王小波寫得好一些的是中篇小說。
至少在寫這部小說時,他的技巧還是很不成熟的。我向來對王小波提倡的「有趣」美學不太感冒。有趣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不應該努力提倡。當然王小波有他的時代意義,這是另一個話題。


16、 問題的核心。格雷厄姆格林。
這是我目前看過最喜歡的格林的小說。


17、 鹿鼎記。金庸
重讀一遍。金庸在類型小說里確實是大師級的。王朔說金庸的語言差,他是從文學角度來說的,金庸的語言確實不是個性化的語言。語言在他小說里,只承擔講述故事的功能,他的強項在於故事性。世上有兩類作家,一類是語言和美學上的探索型作者,還有一類用最傳統的文字寫故事的作者。不見得探索的就一定比傳統講故事的好。作為武俠這一門類,最大的問題是真實性,如果喪失了真實性,整部小說的基礎就立不住了。金庸的方法是結合歷史事件,盡量給事件一個真實的背景,再通過巧合,奇遇等,整個故事顯得真實感很強。寫武俠最難的是人物沒有煙火氣,什麼動不動就飛劍取人頭,這種是很蒼白的寫法。金庸高明就高明在,他的人物武功再高,也大多數情況下也沒卵用。


18、歌德談話錄。

歌德真是一個睿智的人。我應該很願意和他聊聊天。

他關於藝術和人生,有很多見解放到今天也不過時。我們文化傳統里,缺少這麼一本書。論語勉強算是一本,不過也太早了,和現在生活的關聯性幾乎沒有了。近一點的我只想得到木心文學回憶錄,對這本書其實也不用太當文學史看,當文學史看會發現很多問題,當成和一位博學的老者聊天看,就能看出趣味來。


啊,到最後了,估計沒人看了吧!


畢業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的時間正在縮減,身邊的朋友都在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書籍。2016,對我而言發生了不少大事,畢業、結婚、讀了XX本書......臨到年終總結的時候,我才發現有些大事正在解答我是什麼人,而讀書可以幫助我成為什麼樣的人。在今年讀過的所有書中,我把自己最喜歡20本書推薦給大家,當作對時間的一種紀念。

《你就適可而止吧》 :同事說,你就適可而止吧,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好像說出來很難的樣子啊!然後我就徹底喜歡上這本「超級好笑」的書了。書中的故事寫的都是作者身邊發生過的事,從整體來講的話,雖然簡單,但是戲劇性就隨著時間在不斷地衝撞,荒誕便出來了。跟我們的生活一樣,「他怎麼能這樣呢,她怎麼能這樣呢」 這就是我們的位置和角色。一天24個小時裝著每個人的「不可思議」。在書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春。看完後,我的青春便結束了。

《優秀的綿羊》 :如果我在大學就看到這本書的話,現在的我絕對可以走的更遠一些。本書講的是教育,但也從側面告訴我們大學生應該幹什麼,內容真的是太好了,所以我的「後話」才敢說得這麼理直氣壯。對於每個人來說,大學中所談的「找到自我」應該是在校園的框架之外認識自己。那時的我,應該花時間修整或者放慢腳步,跳出永無止境的名利追逐的陷阱,脫離無時無刻的被管理的狀態,去探索學校之外的世界,去發展自己一直以來沒有機會獲得的技能。可惜,我剛畢業,這本書才出版。

《與神對話》 :它讓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看書中的內容,然後不斷地梳理、關照自己的價值觀。如果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別害怕,更不要放下它。它可以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如果倘若功利性的閱讀這本書,不但吸收不到太多精華,還會覺得神神叨叨。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發生了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愛人見我在看,他就搶過來了,仔細翻了一會兒,慢悠悠地說道:我以前看過它,但現在一點印象都沒有了,或許是因為我當時就把書中的內容全部吸收了吧。於是他把這種閱讀稱為讀書的最高境界。

《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它可以解決生命中的問題,我把它稱為生活之書。書中的文字很直觀,內容不難理解,但可能就是因為直白,就在心裡蕩漾起一絲漣漪來。把它放在枕邊,在生活中感受到乏味和麻木時,就隨手翻一翻。寫了長評《沒有什麼是無意識的》 ,都抵不過它的副標題總結的精闢,「日常生活就是我們本身,既絕望又禪意」。

《慢思考》 :幫助你管住自己的好書。這個時代不缺那些焦慮的人,他們每天忙忙碌碌的,一年快過去了,自個兒都不知道在忙些什麼。想要從信息洪流中抽身,就得學會如何思考,本書教你保持專註力,讓自己的時間「慢」下來。我們多一點專註,才能夠認真地做事,更容易產生智慧。這本書看完後,便推薦給了身邊的朋友,寫過長評《為什麼我們要談專註力?因為這個時代稀缺》。

《如何在愛中修行》 :在評論區看到不少這樣的評論,如果我早一點看到這本書就不會離婚了,如果我早一點看到這本書就不會分手了。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想先提醒各位,不要覺得戀愛不愉快就分手,不要覺得婚姻有問題就離婚,這麼下去,你怎麼能幸福呢?、我記得我當時看完,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如果你的愛情觀是錯誤的,那麼你的愛情就一定會失敗。這本書不光跟你談理論(教你樹立健全的愛情觀),而且跟你談技術(愛的能力)。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收穫簡直太多了,於是寫了長評《為了學習這本書,我讀了三遍》。

《把小日子收進手帳里》 :我跟同學提起這本書時,她突然問我:做手帳還需要技巧?不是開心就好?她可能不知道,很多喜歡手帳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手帳的人,對待手帳也只是看了又看,我就是其中一個。經常看別人做的手帳,卻提不起勇氣自己做手帳。本書製作精美,裡面有許多關於做手帳的技巧,比如排版構圖、手帳配色、工具選擇等,對於手帳小白來說,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無論是做手帳,還是彈吉他、繪畫等,這些興趣愛好都給我們工作之餘的生活找了一個出口,不再是缺失狀態。

《吳哥之美》 :帶著這本書去吳哥,它讓我懷疑自己以往的旅行經歷。雖說旅行是一種自我選擇自我消遣的方式,但是蔣勛的智慧指引著我們走了一程,我感覺旅行時不能做個夢遊者,走到哪算哪。有了理解,你對景物的美將不局限於眼睛看到的美,而是那種深層次的美,這是一種穿梭在世俗和藝術、平凡和偉大之間的美。用感受到的這種美,「相信柔軟的力量,可以從恐懼里升起如蓮花初放的微笑,可以手舞足蹈。」

《玄奘大師傳》 :每一年都會要求自己看幾本傳記,這本傳記尤為喜歡。當年玄奘為了求法,獨自西行五萬里,整整十七年,終於求得真經返回長安。圓寂前,跟弟子交代後事說:「我死了以後,你們要簡單儉省處理,只要用—張粗的竹席將我卷好埋在偏僻的山水邊即可,不要靠近宮寺,以免為此不凈之身所污穢。」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想起玄奘大師,「我聽說乘疾風者,造天池而非遠;御龍舟者,涉江波而不難。」這是一種精神。

《萬物靜默如謎》 :辦公室的書櫃里放著這本書,有空了經常拿來翻閱。在這個焦灼的時代,不知道是否還有人沉得下心去讀詩。「我了解,愛無法理解的事物,我原諒,愛無法原諒的事物。」我相信,詩的背後,更多的是孤獨。這個波蘭和敘利亞的詩人,想必是個極其有趣、極其豐富的人,用許多時間與自己對話,欣賞他人之美和生命之美,這種圓融的狀態,讓她的孤獨變成了一座花園。

《可愛的詛咒》 :這本書解決的是大多數人都在面對的問題:如何舒服輕鬆地說「不」。案例背後有深刻的剖析,輕鬆又好讀。痛苦分很多種,大部分痛苦也都來自於別人。若想解決問題,最正確的答案是一開始就不要製造問題。局限為聖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的《可愛的詛咒》,透露了一個解決痛苦最好的秘訣,理性且清晰的教你如何把自己當回事。

《金錢有術》 :這是我一拿到書就到處推薦的金融書,裡面談到了關於金融、理財和投資,對於對金錢沒什麼概念的我來說,首先就從裡面學到了很多思維方式。本書讓我很直觀地明白了如何改變金融理念,如何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不過,經歷了2016年的房價大漲後,我倒是有了一個新的觀念:錢不斷地在貶值,最佳的實物投資,也就是投資回報最大的是孩子。而房子確實最有名的資產,可不是最佳呀。

《野蠻生長》 :我從前年開始閱讀盛可以,相繼把她的書看了個精光,今年又把這本書讀了一遍,依然把它列為我最喜歡的書當中。在新書發布會上見她本人,溫婉之餘內在的一股韌勁流於外表,她是聰明的,她用傳統、常見的寫作手法寫出叫人驚嘆的故事。盛可以只忠實於自己。盛可以大概說了這麼一句:我們像一棵樹,努力地往上延展,卻不知上面就是虛空,我們要面對的也是虛空。

《蔣勛說紅樓》 :蔣勛說紅樓共八輯都看過了,現在回想起來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潑辣的尤三姐。雖然生活充滿充滿無奈,但是她們活著就是為了實現自我、感受世界。尤三姐會把持久持久以來的壓抑和委屈爆發,她也會和男人們風流地打趣兒,讓他們「欲近不能,欲遠不舍」。但她卻深愛著一個男人----柳湘蓮,愛他五年,說不出口,沒人知道。最後柳湘蓮找她退婚的時候,她自刎相別。心上人把自己想的如此不堪的時候,她選擇了毀滅。

《錦灰堆》 :大師學識淵博,造詣深厚,懂的玩、玩的好,作為富貴玩家,偏偏鍾情民間智慧,並且為人謙恭忠厚!嘆為觀止,叫人敬仰。看看我身邊的富二代,每次閑聊談的都是自己,狂妄、傲慢,美女、跑車.....完全用錢來標榜,沒勁!

《解決衝突的關鍵技巧》 :一本專門講社交衝突的書,這本書的板式設計真的是太獨特了,我看了兩遍才整明白。為了檢驗書中的方法是否實用,我當即就跟同事發生了衝突......按照書里方法,一步一步來,沒想到衝突真的可以避免、解決掉。別覺得解決衝突可能沒什麼,不過它也能從側面幫助你提高自己的情商哦。

《築巢記》 :書中有句話,我始終記得: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但對於好不容易找到的愛好,我想要堅持到底。書中的文字很踏實,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想起作者岩崎朋子,她用了八年的時間,才明白自己想做的是什麼,然後慢慢地把生活過過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所以啊,我們不要著急著成功,慢慢來,時間唯一不會辜負的,就是你的學習和知識。

《笑傲江湖》 :看過無數遍影視劇版,還是第一次看原著,最大的感受就是,白紙黑字會引發你的思考。而影視劇版,對於我們來說,也只是看看熱鬧罷了,無法體會到深層次的感情。文字的力量,就在於此。

《慈悲》 :故事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我想是因為作者早就考慮好了世界觀和故事邏輯吧。花一下午一口氣讀完,故事情節飽滿,沒有水分,世界觀太多,缺失了靈魂。但是這本書寫的太像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了,太真則會顯得虛假,那麼我們就記住這兩句話吧: 只有活著,終會有好事發生。慈悲,則會讓我們獲得免於恐懼的自由。

《鏟屎官手帳2017》 :是我見到過所有的日曆中製作最用心的,我把它送給了愛人,問他:《鏟屎官手帳》使用起來,與其他筆記本感覺一樣嗎?愛人眯著眼睛笑了笑,怎麼會一樣呢?感覺工作壓力都減小了呢。針對這本書,寫過兩篇長評,《論如何為你家的喵星人拍出文藝范兒大片》和《論如何提高一枚鏟屎官的藝術修養》。

這些就是我今年讀過的印象最深刻的20本書,或多或少的能讓我的生活起一絲波瀾。好書就是這樣吧,能讓你感受到「有聲的迴響」,每本書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每本書都很珍貴,讓原本枯燥的日子多了幾分清香。

感謝。


1、黑塞:荒原狼

黑塞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作品多以人的內心世界的探索和思考人生的真諦及存在的意義為主。

#讀荒原狼1#這個神經衰弱的德國作家,敏感細膩,之前看過他的《悉達多》《年少彷徨時》《羅斯哈爾德》《蓋特露德》都非常喜歡,純粹的心靈追尋之旅。而今,斷斷續續每天看一兩頁《荒原狼》就能感到自己極度的愚昧空虛和無知。在我被物質沖昏了頭的時候,讀一兩頁真是提神醒腦,感覺人又回歸到精神世界。而他的這個精神世界的領域實在太高深,常人難以理解。正如書中所說的:通往不朽之路,要付出極度苦惱,寂寞得讓他心痛的代價。在人與狼之間徘徊的荒原狼,敏感孤獨卻還是缺乏走向不朽的勇氣,因為偉人需要忍受常人難以想像的苦難和極致的孤獨。極致的孤獨,你體驗過沒?你能忍受嗎?每個人也許都有雙重性格和兩個以上的靈魂,狼也不例外。人自誕生之後就不可能再單純,只能不斷複雜下去,因為他被拋進存在的臟污水流中,無法溯流而上,沒有退路,只能通往更重的罪孽和更深的人性之中,走過漫長痛苦而艱難的路,只有你把全世界納入你那痛苦,擴大的靈魂中,好讓你有一天能夠結束,能夠到達安詳。成為神意味著靈魂擴大到可以將全體再度包容在內。《荒原狼》就是對人的市民性和狼性,人性與神性的探索和研究……

#讀荒原狼2#我非常困惑,我不知道精神和物質哪個更重要,固然兩者兼得是最好的,最好是相輔相成,又不被它們所左右。然而文學作品裡的主人公常常貧困潦倒,精神世界是極大的豐富,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孤獨荒涼和無助,像是被這個世界拋棄一般,非常可憐,非常孤獨,其實他們也許也不想這樣被世界孤立,生活在邊緣處,走向毀滅或者自殺。黑塞在荒原狼里探討的很多讓我有點什麼想法,但是很難懂,很難說清楚。我知道不朽是很難得的,他們經歷過苦難,付出過昂貴的代價,然而最後是什麼呢?!發現自己被這個世界遺棄,刻骨的孤獨寂寞,最後走向死亡、毀滅,用自殺來結束自己孤獨的生命?我覺得精神世界的偉人不該如此的下場,不該看起來比物質極大豐富的人痛苦孤獨很多。我希望他們在頓悟的時候是幸福的,像佛陀一樣,拈花微笑,是超然獨立又不孤獨的,是非常圓滿而自足的,而不是悲慘的痛苦的。然而,正如曲高和寡的道理,因為人們對物質與金錢趨之若鶩,所以關注精神和心靈的人少了,精神上極大豐富與圓滿的人是極少數,因為稀少,不得不孤獨,因為常人難以理解並與之相處,而可憐的是,人是群居動物,孤獨會讓他覺得荒涼寂寞,會讓他難過。即使他能享受自己的那份孤獨,也是在經歷過各種煎熬或者付出了相當沉痛的代價後才得到的一種釋然或者自我慰藉。我想知道,這個世界,人類社會是否存在這樣的可能:那個人他不懼怕孤獨,他從誕生就不需要通過任何痛苦的煎熬就享受自己的那份孤獨並且泰然處之。我想知道:人,是否可以非常自然地孤獨下去,不需要任何幫助安慰和妥協以及自我化解?!我覺得沒有!不可能!每個最後釋然的人都是經歷過期望失望絕望最後才達到那種境界的。就像貝殼裡的珍珠是用眼淚和痛處孵出來的。然而,這樣的真相太殘酷,太痛苦,令人無助。即使我知道這只是一本小說,一種可能性的探討,一種虛擬的寫作,但我還是非常悲傷,為書里無處不在的孤獨、憂傷、悲涼和無助感。無論荒原狼的精神境界多麼高,或者像莫扎特一樣不朽,我都懷疑他的生命里,快樂佔有多少比例,如果人生來是為了經歷痛苦悲傷絕望無助,然後對世界死心,那這樣的人生意義何在。到最後選擇自殺的荒原狼,他經受的一切苦難和孤獨的意義何在?還是說,孤獨的人到最後不是成為不朽的神話就是通向自我毀滅?!孤獨,是個永恆的話題,跟時間一樣亘古不變。讀來真叫人絕望啊!無處不在的孤獨啊……

這是我的在《荒原狼》時候自己的感想,一種讓人切膚的痛苦、難過,深入骨髓的孤獨好像要把你窒息。在精神和世俗生活中之間如何選擇?我想好的文學作品不僅僅是個故事而已,而是讓你感受到更加深刻的東西,讓你難受又讓你思考。

五星推薦。

2、 阿來:塵埃落定

《塵埃落定》講的是藏族最後一個土司和土司傻兒子的故事,中間穿插了整個土司領地上的歷史變遷,算是這幾年讀過的中國小說里最好的之一。

一個時而聰明時而犯傻不像傻子又像傻子的傻子。時常道破天機,正因為他是傻子,所以說錯話沒人責怪,說出了真理卻讓大家驚奇。

漢人黃帶來的罌粟種子,造成麥琪土司的強大,也造成他的衰亡。

傻子問:「我是誰?」

一個傻子,總是為麥其土司帶來好運,成為人們心中的福氣和天意,和命運一樣。

「上天叫我看見,叫我聽見,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為了這個目的,才讓我看起來像個傻子。」也許最聰明的人恰恰是這個「傻子」,也是他促成了土司的滅亡和轄區內走向進步和現代,比如邊境貿易的開展和戰爭的避免。

因為講的是藏族最後一個土司的故事,和常見的中國小說還不一樣,頗有點異域風情和奇幻的味道,但是又沒那麼強烈的儒家氣息,反而叫我喜歡,像是開了不一樣的門。

像《塵埃落定》這樣比較不苦不市井不儒化的小說在中國其實不多。

《塵埃落定》因為一個傻子主人公的存在而顯得更加自然和可愛,讀來也更加流暢。

它遠在青藏高原,有著藏族人的彪悍和奔放,沒那麼多禮教的束縛,很少看到裡面出現一些儒家式的教條語言,很少看到裡面出現一些中原大陸的陳規,雖然封建的奴役制在那裡還存在,但一切都顯得野蠻淳樸而自然。

四星半推薦。

3、陳忠實:白鹿原

《白鹿原》和《塵埃落定》一起看的,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對我來說更偏愛《塵埃落定》一些,因為沒那麼苦沒那麼難受。但是《白鹿原》恰恰最好地描畫了中原大地上非常中國式農村和農民的形象,雖然難以接受卻無法不承認是事實。

《白鹿原》里處處是中國文學式的典型人物,白嘉軒,踏踏實實在土地上耕耘一輩子,不說閑話不管閑事,以儒家學說立身立命,最後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安度晚年;朱先生,溫良恭儉讓的教書先生,不問世事讀聖賢書,心中澄澈,不愛榮華富貴,只要粗茶淡飯,淡泊名利,為人稱道、被人尊敬的「聖人」;鹿子霖,無論生活的遭遇如何突變,都可以憑自己的雙手再次雄赳赳氣昂昂的人,他活著就有無限的精力,他沒有原則沒有理想也沒有立身的標準,吃喝嫖賭樣樣精通,他可以墮落到衣不蔽體,也可以登堂入室成為一介地方官;白孝文,一開始以仁義要求自己的好人,後來經不起誘惑不斷墮落,並達到一種越不要臉就越自在的境界,然後完全擺脫了儒家禮教的束縛,可以心安理得地幹壞事的人……

白鹿原是中國式的、接地氣的、市井的,充滿了濃厚的中國文化氣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都代表著一類中國人,除了教書先生朱先生是孔子式的代表人物,有著高雅的精神生活,其他人一生都在土地上鑽營,捨不得金銀田地,拋不下七情六慾,更放不下榮華富貴,他們的精神家園幾乎是荒蕪的,由此顯得沉重但也深刻。

四星半推薦。

4、喬治·奧威爾: 一九八四

早就想看《一九八四》,今年才看完。

讓我想起一部電影《竊聽風暴》。在一個沒有任何自由、隱私、無處不在的監視的專制主義瘋狂到極點的國度會產生什麼樣的人?

感受到的是:無處不在的恐懼!

只有思想是你自己的。幸而,他們無法監視你的思想。所以你在監視器底下在黑暗中還能有片刻的思想的自由。然而,大部分人已經被教化了,無法再有思想了。

說話言不由衷,日記可能是罪證,所有的報紙、電報、文字宣傳都由一個人說了算,沒有過去,不存在真實,一切都可以被篡改,直到最後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什麼是真實,一切都在「老大哥」的監視下。

哪怕最後他們以為找到了「同道之人」,在小屋裡有了片刻的自由,最後還是在恐懼之下毫不猶豫地說出了對方的名字。

你沒有任何自由!

令人膽顫的恐懼!

《一九八四》配《竊聽風暴》服用很搭,然而《竊聽風暴》到最後還有溫情動人的一面,還有一個人良知尚存做了偉大的事情,即使最後只是默默無聞的一個人。

然而《一九八四》的恐怖卻無處不在,它描畫了一個沒有任何自由的世界卻沒有為你提供出路,完全沒有希望的恐怖,我想也是某些黑暗時代的反映吧,可見,生出和平年代、尚有自由的我們何其幸運。

四星半推薦。

5、村上春樹:奇鳥行狀錄

時隔五年才又看起村上春樹,大學時候特別喜歡他,還記得《挪威的森林》里的語句:

最最喜歡你。

什麼程度?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春天的熊?什麼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正一個人走著,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好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說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塊打滾玩好嗎?」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說棒不棒? 太棒了!

還有: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奇鳥行狀錄》寫得很魔幻,一些突如其來的人和事件,通過時空的交錯而完成的殺害,名字怪異的人物,突然長出來的青痣,通過交合完成的新生,獨坐井底的思考……各條線發展還穿插對戰爭的回憶和敘述,可見作者野心龐大,雖然有點錯亂的感覺,但不失為一部魔幻的小說。

其實村上春樹的文字雖然很溫情,但是很多故事都很奇幻,比如《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1Q84》……主人公是平凡的中年男人或青年,卻闖入一個未知的奇妙的世界,發生一連串奇怪的事情又牽扯出許多情節,既有故事情節上的吸引人,也有文字上的動人之處,村上春樹的書大都值得一讀。

四星推薦。

6、 羅曼羅蘭:約翰克里斯多夫和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

《悲慘世界》之後很少看大長篇,今年用kindle讀了這兩本長篇,許是狀態不佳加上是電子書,並不像從前那般感受深刻,戰線拖得久了,到最後竟不及《荒原狼》帶給我的感受深刻。可見,讀書這件事真的很需要狀態、專註和機緣。

然而,這兩本書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和推薦的好書,雖然我讀後算不上特別喜歡,還是推薦給想看的人。

四星推薦。

7、 王朔:動物兇猛

一直都比較喜歡王小波、王朔這一類的寫作風格,好幾年前看過王朔的《和我女兒們的談話》覺得非常有趣。上周翻來這本《動物兇猛》還是暢快淋漓。大學時候看《陽光燦爛的日子》也是印象深刻,加上前段時間看的《老炮兒》、聽《曉松奇談》講的「北京老炮兒」才更加理解那個年代的「老炮兒」們的生活是怎麼回事,而《動物兇猛》將的其實是那些「小炮兒們」,生動的文字讓我這個南方姑娘也感受到北京小炮兒們熱烈的青春期,文字簡練犀利,很好地把青少年們的情緒和心理刻畫了出來,我個人很喜歡。

四星推薦。

8、汪曾祺:受戒, 巴金:家,魯迅:彷徨

《受戒》一個小短篇,但是很可愛。

《家》是小長篇,能感受到當時進步青年內心的苦悶和想要變革的希望,然而又有很多悲劇發生,可見,革命和戰爭時期的中國是有很多「新青年」想要救國的,又不斷地和封建的「家長」反抗,民國和革命時期這樣的小說很常見,然而巴金很生動地描寫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對我來說讀起來還是很好的,至少能有那種共鳴。

魯迅的文章因為中學時期常常被要求背誦而產生了抗拒心理,然而年久日深之後再看他的文章確實是一個振聾發聵的「鬥士」,每篇都反映出當時中國的愚昧、落後或者無奈之處,但也看得出作者的殷切希望,希望這個國家好才會痛心疾首地去「罵」去說出來,為了警醒世人。也許每個時代都有這樣的鬥士吧。

四顆星推薦。

8、 劉慈欣:三體和怪誕心理學

《三體》確實打開了一個不同的世界,一個極大的腦洞,科幻的世界觀和宇宙觀。

對於常年讀文學小說的人來說,有時候看看科幻小說和《怪誕心理學》等社科類的書換換胃口也是非常不錯的。

四顆星推薦

9、毛姆:面紗

毛姆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可以自如又準確地刻畫出任何一個人的醜陋,也可以描摹出一個人的美麗。他可以寫一個人的虛榮愚蠢自私,一個人的風流墮落低俗,又可以寫一個人的崇高純潔無私,一個人的無奈難堪竊喜……關鍵是每個刻畫的人都跟現實中的人一樣,把那些看得出、揣摩得出但不會說出來的都寫出來,實在是暢快淋漓。

相比於《月亮和六便士》《刀鋒》《人性的枷鎖》,《面紗》不算是多好,但是毛姆的犀利和對人性的洞察實在讓人佩服。

三顆星推薦。

10、 川端康成:雪國、睡美人、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給我的感覺和沈從文很像,大概就是那種一個下雨的午後坐在家裡慢慢品味的那種文字吧。穿透內心的清麗哀婉和淡淡的憂愁,人物和風景彷彿洗凈了一般在你面前,內心底又有許多的困惑、矛盾、掙扎和無奈。

人生的虛無感啊,用美麗動人的文字呈現出來,雖然無奈卻叫你覺得生尚有可戀。

四顆半星推薦。

11、木心:文學回憶錄下冊

去年看了上冊,今年看的下冊。

木心也是一個儒雅的文人,沉靜、從容。

要讀多少書才能寫一部《文學回憶錄》啊,閱讀之路也是漫長,需要熱愛之心。

木心說:文學是人生的武器。叫我們要讀文學啊。

《文學回憶錄》四顆星推薦。

12、遇見蘇格拉底,我的人生睡醒了:我的人生哲學

明明是本叫《philosophy for life》的書,愣是被翻譯成《遇見蘇格拉底,我的人生睡醒了》。雖然本書講了許多哲學家和他們的哲學觀,然而最有價值的部分在開頭部分:蘇格拉底和街頭哲學的藝術。

認知行為療法對於治療我們的焦慮和憂鬱或許有用,對此我也受益匪淺,試著去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有些事情不是我能控制的,這不是我的錯。然而,正文開始就不知其所要講的核心思想是什麼。雖然介紹了很多哲學流派和在今天這個時代的運用,但有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感覺。

如果真的要尋求內心和寧靜,還是讀保羅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和《朝聖》比較好。

然而,前半部分還是很值得一讀的,好像別的出版社以《人生的哲學》之名又出版了,豆瓣上亦有推薦。

三顆星推薦。

13、你今天真好看和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當時風靡朋友圈的插畫,非常有愛的小漫畫。

無聊的時候翻來看看多麼愉悅啊,有時候我們也需要有一顆可愛的童心和一點點天真。

三顆星推薦。

PS:知乎沒辦法開專欄,自己有個公眾號,叫:滿舟清夢,寫了一些小故事、書評和隨筆,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哈。

http://weixin.qq.com/r/lkQAGFPEaw4UrRd79xG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幻想文學方面,除了之前在專欄中寫的《科幻世界 譯文版》短中篇,長篇大致看了這些:

五本一套菲利普-K-迪克長篇系列,包括《死亡迷局》、《倒數第二個真相》、《泰坦旗手》、《帕莫·艾德里奇的三處聖痕》、《血錢博士》。其中《泰坦旗手》和《帕莫·艾德里奇的三處聖痕》在《譯文版》登載過,所以我買了另外三本。我很喜歡PKD,他是我最喜愛的科幻作家之一。這套系列依然具有典型的PKD特點:有頭無尾的線索、痛苦內省的人物、互相折磨的夫妻關係、宗教和神話暗喻、藥物和精神問題、多次反轉的故事和結局、猶如「騎著自行車從坡上衝下來」的敘事節奏...這套系列中最好的是《泰坦旗手》和《死亡迷局》,《死亡迷局》甚至帶有賽博朋克影子,當然PKD志不在此。希望國內出版社除了PKD知名度較高的作品,能多引進其他作品。

四本一套喬治啊啊馬丁早年長篇系列,包含《熱夜之夢》、《風港》、《光逝》、《圖夫航行記》。這些作品寫於七八十年代,那時的老馬有明顯的浪漫主義傾向,炙熱情感快從書頁中溢出來了喂~~~其中最好的是《熱夜之夢》,上一次看《熱夜之夢》還是在十年前的《譯文版》上;現在重看,發現譯文版作了刪節。《熱夜之夢》是「冰火」系列前老馬的最佳作品,同志們趕緊去買一本好嗎?

「獵魔人」系列前三卷。借著《巫師3》的成功,原著小說終於陸續引進。我看完小說讚歎道:CD Projekt Red真是厲害,從書中挖掘的細節都放到遊戲中。比如,傑洛特第一次到香草旅館尋找失蹤的丹德里恩,調查旅館時會發現一把魯特琴,這把琴的出處來自第一卷,由精靈女王贈送給丹德里恩。傑洛特陪葉奈法完成「最後的願望」任務,兩人在船上聊到金龍,這條金龍也來自小說,傑洛特跟一群冒險家狩獵金龍。當然,還有獨角獸……(污!污!污!)總之,你能在系列遊戲中找到很多彩蛋。單就小說而言,「獵魔人」系列節奏明快,作者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擅長以活潑生動的對話描寫人物,不僅主角,配角也栩栩如生。前兩卷是短篇集,第三卷開始系列成為長篇:傑洛特救下希瑞,帶入獵魔人的基地撫養,頗似中世紀蘿莉養成計劃啊不對我是說「吾家有女初養成」...目前中文版第四、五卷已經出版,但想到搬家的麻煩,實在下不了決心買。重慶出版社何時能像讀客那樣出電子書啊...

《瑪拉茲英靈錄》第一卷《月之花園》。我之前聽說《瑪拉茲英靈錄》系列晦澀難懂,拿到小說一看,果然;翻譯問題也很突出。但...我很喜歡它,我必須解釋一下。「瑪拉茲」系列是新史詩奇幻,《月之花園》的故事主線不是「英雄集結,打敗黑暗勢力,拯救世界」,而是一群普通人(有些是法師,但也沒那麼神通,一樣會死)被政治陰謀驅使。故事一開始,帝國皇帝被暗殺,篡位的新女皇登基,一邊推動侵略戰爭,一邊清洗皇帝舊部。小說中勢力繁多:女皇的部下、倖存的舊部老臣、抵抗女皇的黑暗精靈、面臨帝國侵略的城市、城市中的政治派系...甚至連神祗都要插一腳。這些勢力互相糾纏,產生龐雜的線索。而最後小說將所有線索匯成一線,漂亮的收尾。作者斯蒂芬-埃里克森是人類學家出身,並非專業作者,因此文筆很「硬」。小說中的人物多為形勢所迫,行為頗為被動,猶如牽線木偶。這也是小說的一大特點: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無力感。多年來,我厭倦了史詩奇幻「打敗黑暗勢力」的套路,《月之花園》令我耳目一新。但考慮到銷量,中文版引進可能會爛尾。亞馬遜有全十卷英文版電子書,三百多大洋。上帝啊,請賜予我勇氣把小說啃下來吧!

通過電子書補充了幾部經典。羅傑-澤拉茲尼的《光明王》、《光與暗的生靈》,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浪遊者》、《零伯爵》。羅傑-澤拉茲尼是「科學奇幻」類別的祖師級作者,他偏愛將神話引入科幻小說,《光明王》是印度神話,《光與暗的生靈》是埃及神話,科幻和奇幻的分界很模糊。去年《量子竊賊》也是科學奇幻風格,我曾以為它的風格類似羅傑-澤拉茲尼。但看了威廉-吉布森的作品,才發現《量子竊賊》更似威廉-吉布森筆下的世界:各種名詞、設定,沒有解釋就直接甩到讀者臉上;猶如魔法般的技術;對世界/設定的刻畫超過對人物的描寫。「科學是某種魔法」,在《量子竊賊》和《神經浪遊者》中得到充分體現。《科幻世界 譯文版》將陸續引進《量子竊賊》三部曲。《量子竊賊》是近年表現最佳的科幻長篇系列。

今年《譯文版》登載的最佳長篇是羅伯特-里德的《星髓》。我說過我不喜歡具有明顯類型傾向的科幻小說,而《星髓》...真的沒有明顯類型傾向。一艘由未知生物建造的飛船在宇宙中遊盪,這艘飛船如同行星般巨大。人類佔據了飛船,將其開拓為適合各種星球生命居住。飛船接待各種生命,帶領它們旅行。人類是飛船的管理者,管理者稱為「船長」,最高管理者叫「首領」。有一天,首領的第一副手接到一項任務:飛船中心別有一番洞天,被稱為「星髓」,第一副手奉命帶領一批船長至星髓勘察,然而在勘察中發生意外,星髓與飛船之間的橋樑斷裂,船長們滯留星髓...如果你認為這個故事講述船長在第一副手帶領下重回飛船,那就大錯特錯了。在故事推進過程中,走向幾經改變:有陰謀、有背叛、有分裂、有政治鬥爭...甚至連最終boss的身份也一再轉換。反正你完全猜不中故事接下來到哪一步。通過《星髓》可看到作者野心:一個部族的文明史詩。我知道羅伯特-里德是個好作者,但不太喜歡他,通過《星髓》終於知道原因:他總是與筆下人物保持距離感和隔閡感,彷彿置身事外冷冷觀察人物命運。好在《星髓》故事波瀾壯闊,非常精彩。希望能出單行本吧。

非虛構類書籍,今年大部分時間花在威爾-杜蘭的「世界文明史」系列。大學時偶然在圖書館看到這套書,斷斷續續花了兩年時間讀完,受益匪淺。今年發現系列電子書特價只要49.99元,趕緊買了一套——全套紙質版價格將近4位數,而且住處也沒地方放...威爾-杜蘭是哲學學者出生,師從杜威。《世界文明史》是他的代表作,他本打算寫為三卷本,後越寫越長,構成十一卷皇皇巨著。說是「世界文明史」,其實只有一卷聚焦東方,其後各卷都是西方文明——這套書直譯名是「文明的故事」,「世界文明史」實是誤譯。全書以東方文明始,至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理性時代,後四卷聚焦於法國(以路易十四、伏爾泰、盧梭、拿破崙為代表人物),結束於拿破崙的崛起與失敗。威爾-杜蘭曾有其後的寫作計劃,終究不勝歲月威力。全書為通史,涉及政治、社會、經濟、戰爭、藝術、宗教、倫理、哲學、科學...事無巨細。威爾-杜蘭作為哲學學者,對時代思潮頗為關注,在哲學家身上花費不少筆墨。他的文筆精鍊簡潔,清晰流暢,議論適可而止,作者與作品的距離保持得極好。相比之下,「羅馬人的故事」系列作者鹽野七生文筆之拖沓,情感之泛濫,令我不勝其煩。《世界文明史》是我最喜愛的歷史書籍,今年慢吞吞的看到《宗教改革》,希望明年能看完吧。

A.司各特·伯格的《天才的編輯:麥克斯·珀金斯與一個文學時代》,關於著名編輯麥克斯·珀金斯的傳記。麥克斯·珀金斯的成就在於發掘了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歐內斯特·海明威、托馬斯·沃爾夫等文學超級巨星。該書既關注麥克斯·珀金斯的個人生活(比如他與一位女性數十年的柏拉圖友誼),也描寫了他的工作——他與幾位明星作者的友誼,以及這幾位作者的形象。書中暗示了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對自身才華的揮霍:他在經濟上的支出無度、生活上的放縱(他是個酒鬼和派對動物,人盡皆知)、不斷拖延新書寫作計劃、向麥克斯借錢和預支版稅...如果在現實生活,碰到這號人物我一定繞著走;而麥克斯以驚人的耐心等待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把新書寫出來。海明威自戀自負,著作受到批評便暴跳如雷,麥克斯沒有簽下福克納就是怕海明威嫉妒。麥克斯投入感情最多的作家是托馬斯-沃爾夫,兩人相處幾個月,逐字逐句的修改《天使,望故鄉》,可以說麥克斯相當於《天使,望故鄉》的另一個作者。但也因為兩人關係太過親密,最終導致分道揚鑣。今年好萊塢上映的電影《天才捕手》即根據《天才的編輯》改編。電影中規中矩,乏善可陳,科林-費爾斯飾演麥克斯,裘花飾演托馬斯·沃爾夫。現實中的托馬斯·沃爾夫是個身高超過一米九的壯漢,裘花這身板兒...

《金雀花王朝》,丹-瓊斯。關於金雀花王朝的歷史,和《世界文明史》不同,它聚焦於上層:國王、皇后、王子、貴族。那些歷史上著名人物:獅心王理查一世、愛德華一世(《勇敢的心》把他黑得夠嗆)、「無地王」約翰(《羅賓漢》里討厭的國王)都出自這個王朝;英法百年戰爭源自王朝的法國血統,《大憲章》源自王朝多年內亂;蘇格蘭和威爾士屈膝投降;金雀花王朝結束後很快爆發玫瑰戰爭。全書以金雀花王朝的歷任國王為線索,將王朝變遷娓娓道來,相對而言,對底層則忽略不提。傳奇的歷史是最吸引人的,玫瑰戰爭啟發了「冰火」的誕生;將金雀花王朝歷史稍一變形,便是史詩奇幻極佳素材。

明年...希望繼續沉下心看看書,利用電子書補上幾部經典幻想小說長篇。我發誓,明年除了《譯文版》,絕對不買紙質書;同時祈禱重慶出版社能把電子書提上議程。《時光之輪》中文版電子書有了,500多大洋;英文版電子書更便宜,480多。我,我還是把《地海傳奇》系列補完先吧...


大部分是產品,設計,創業相關。

---

TL;DR

如果只讓我推薦五本的話,分別是(排名不分先後):

  • Hatching Twitter: A True Story of Money, Power, Friendship, and Betrayal
  • Designed for Use: Usable Interfaces for Applications and the Web
  • Getting Real(或者Rework)
  • Validating Product Ideas
  • Sprint: Solve big problems and test new ideas in just five days

---

1. How Great Products Get Made 4.0/5.0

很實用很接地氣的書,沒什麼理論,生動易懂,對反思和整理心得有幫助。推薦。

-

2. Designing Design 4.5/5.0

聊設計的,和下一本一樣,大師不屑於跟你談術和器了。大部分都是思考,中間有一章寫了各大設計師如何redesign最常見的東西,比如廁紙,比如抓蟑螂的房子,也可以看出他們的的設計理念。

-

3. 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4.0/5.0

這與其說是一本教創業的書,不如說是一本聊創業的書。如果對創業了解不多的話,建議先把How to start a starup看完再讀這本。

-

4. Hatching Twitter: A True Story of Money, Power, Friendship, and Betrayal 5.0/5.0

我覺得Twitter的創始故事比FB有趣多了,啥時候才能齣電影呢。有段時間地鐵上都在讀這個。有台譯本,國語譯本不清楚可能有。推薦。

-

5. Just My Type: A Book About Fonts 4.0/5.0

挺有意思的字體歷史故事,推薦茶餘飯後作為興趣閱讀。

-

6. TED Talks Storytelling: 23 Storytelling Techniques from the Best TED Talks 3.5/5.0

這個總結起來就是,要講故事。以故事開頭,更有親近感,更吸引人,本書分析了一大堆TED演講,都是用了這個技巧。

-

7. 11 Questions To Start A UX Project: A step-by-step guide to make UX work since the first meeting 3.5/5.0

好像是Kindle包月的那種免費書,實操性比較強,但不夠深刻。Kindle的包月書大多是這個問題,精品比較少。

-

8. Job Interview Preparation and Interviewing Techniques: How to get a Design Job and kick-start your UX Design Career 3.5/5.0

同樣是Kindle包月免費書,還行。

-

9. The $1 Prototype: Lean Mobile UX Design and Rapid Innovation for Material Design, iOS8, and RWD 4.0/5.0

還是Kindle包月免費書。這本比前兩本好一點,不過篇幅有點長。

-

10. 顛覆性思維 (Disrupt: Think the Unthinkable to Spark Transformation in Your Business) 3.5/5.0

不知道為什麼,覺得這本書太過於賣概念……隨便翻翻吧。

-

11. 幻夜 4.0/5.0

又看了一遍,我看小說不走心,所以一會兒就忘了,有時候會再看一遍……

-

12. 浪潮之巔 (On Top of Tides) 5.0/5.0

這個應該家喻戶曉吧,從早期的通信公司,到軟體公司,再到互聯網公司……基本上是科技領域的必讀書了。

-

13. Non-Obvious: How to Think Different, Curate Ideas Predict The Future 3.5/5.0

這也是強調怎麼創新,怎麼與眾不同的,我感覺和顛覆性思維差不多……概念比實際內容更華麗。真的想站在公司策略的角度看創新的話,我更推薦The Innovator"s Dilemma。

-

14. What Every BODY Is Saying 4.5/5.0

哈哈特別民科的一本書,美國FBI超強閱人術,讓你第一時間看透對方……挺有娛樂性的,也能學到那麼一兩招。

-

15. Design for Hackers 4.0/5.0

好多理論,好多歷史,價值是有的,只是不是特別好讀。內容偏重平面設計,和hackers。

-

16. Insanely Simple: The Obsession That Drives Apple"s Success 4.5/5.0

從「極簡」的角度解讀蘋果的各種策略和決定的一本書。當然「極簡」不是蘋果成功的唯一原因,但是精簡啊,專註啊,確實是值得學習的地方。又是一本能當蘋果公司傳記來看的書。

-

17. I"m Feeling Lucky: The Confessions of Google Employee Number 59 4.0/5.0

這個我在專欄里提過,推薦一本四級水平的原版好書:Google第59號員工。英文沒有難度很大的詞,但句式和表達還蠻豐富的,也能從非程序員的角度了解這家公司。

-

18. Designed for Use: Usable Interfaces for Applications and the Web 5.0/5.0

這個特別好,尤其推薦給對設計感興趣的程序員盆友。現在絕大多數的設計書都是設計師寫的,對程序員思維的人不是很友好,但是這本就會從一個技術者的角度來看用戶體驗。

-

19. 科技想要什麼 (What Technology Wants) 4.5/5.0

著名的KK所著。我個人喜歡第七章和以後的章節,前面太多鋪墊了~

-

20. Inside Larry and Sergey"s Brain 4.0/5.0

谷歌創始人的類傳記式作品。

-

21. How to Measure Anything: Finding the Value of Intangibles in Business 4.0/5.0

名字起得特別吸引人,在數據科學越來越流行的今天,如何度量那些看起來無法度量的東西?可惜內容稍遜,太抽象,從「能讀」到「能用」還有段距離。

-

22. Mobile design book of trends 4.0/5.0

不算書,UXPin出的一個小冊子,圖和例子很多,閑暇時候可以翻翻。這個是所有電子書的鏈接:https://www.uxpin.com/studio/ebooks

-

23. Web UI Design Patterns 4.0/5.0

也不長,同樣是UXPin的,讀了好多他們的免費電子書哈哈。在所有UXPin電子書里,這個質量算中等偏上吧,後面我還寫了幾個更好的。

-

24. 檀香刑 4.5/5.0

之前抱著獵奇心理看了行刑的段落……寫得真生動,放在整本書的context里讀又是另一番感受。建議只讀過段落的,去把全書都讀一下。扣了半星是因為寫得太重口了,不一定適合大部分人。

-

25. The Innovator"s Dilemma 4.5/5.0

挺經典的一本書,我們上課的時候有些內容是圍繞著本書組織的。這個困境就是大公司漸漸失去了把握創新機遇的能力,甚至有時大公司會抗拒創新,因為創新是殺死自己(比如柯達不願意跟上數碼攝影的趨勢)。相反的,小公司體量輕,轉型迅速,貼近用戶,往往更夠突圍繼而成為下一個大公司,成為了大公司又要陷入困境……扣半星是因為初入職場的小菜鳥很難實踐,本書內容太高層了。

-

26. The Guide to Wireframing 4.0/5.0

UXPin的電子書,依然熟悉的配方,圖+例子。適合用戶體驗新手。

-

27. 思考,快與慢 (Thinking, Fast and Slow) 4.5/5.0

這本書說思維有兩個路徑,一個是直覺性的,一個是加以思考的,第一個系統常常替第二個做決定,然而並不都是對的。裡面有超級多例子,以經濟學為主,討論了很多常見的心理和錯覺。作者似乎拿過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也是很有名的一本書。

-

28. The Ultimate Guide to Project Management 5.0/5.0

這個是UXPin系列裡非常良心的一本,把各種項目管理的方法的來源和應用都講了一遍,的確是個ultimate guide。

-

29. Guide to UX design process and documentation 4.5/5.0

這也是本好冊子,同樣出自UXPin,你看我為了湊數讀了多少本小冊子哈哈哈……適合用戶體驗初中級選手~

-

30. Contextual design 4.0/5.0

經典書,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的早期思考。有點長,不是很好讀,可以看到它就跟盤古似的,提出來的概念和思維都幻化成了現在各種體驗設計和服務設計的方法。

-

31. Getting Real 5.0/5.0

著名的37 Signals團隊把自己對產品設計和開發的經驗和感悟都分享了出來。如何踐行敏捷開發?為什麼要做被用戶熱愛的產品?適合一切小而美的產品公司~免費下載:The bestselling book by 37signals

-

32. Rework 5.0/5.0

和上本書有很大重合,但也有少許不同,有空可以兩本都看看,這本需要購買。

-

33. Lean In 3.5/5.0

FB COO Sheryl Sandberg的書,本來以為會有比較多的女性職場內容,其實雞湯為主哈哈。不能把它當某某某升職記來看,但是需要精神鼓勵的話,也可以翻翻。

-

34.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4.0/5.0

名字很神奇的一本書,應該挺多人知道的,但不一定很多人看過。怎麼說呢,瀰漫著一股樸素的哲學觀,一邊騎車上路,一邊通過修車反思,這個角度是挺奇特的。百聞不如一見,可以看看。

-

35. Principles of visual consistency 3.5/5.0

湊數噠。啦啦啦。寫得一般。

-

36. Validating Product Ideas 5.0/5.0

同類書應該不少,都是講用研的能差到哪兒去對吧。這本呢結構特別清楚,每個方法也都非常實用。我當時去聽了作者的一個講座,他的presentation水平也很好,講的就是本書的一部分內容,挺有收穫的。

-

37. Sprint: Solve big problems and test new ideas in just five days 5.0/5.0

這應該已經在設計領域家喻戶曉了,雖然還算挺新的。這裡有個要翻牆的網頁,就是google的「衝刺設計」的濃縮版:https://developers.google.com/design-sprint/downloads/DesignSprintMethods.pdf

-

38. 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 Creat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and Devices 4.5/5.0

中文好像叫交互設計指南。經典教科書。

-

39. Designing Web Interfaces 4.5/5.0

特別豐富,特別有細節……略長,一本寶典。

-

40. Interaction Design Best Practices 5.0/5.0

一個小巧的冊子,從幾個維度講了交互設計。不是教科書式長而全的講解,很好讀,像一篇高質量的長答案。

-

41. An Overview for Modern Designers 3.5/5.0

這個主要講的是style guides,就是設計規範,那些樣式啊,配色規定啊什麼的。名字起得很大,其實內容好少啊,看在免費的誠意上,給個三星半吧。

---

人美也要多讀書,祝大家外在內在都更好。


《斯蒂格勒自傳》

這是我看斯蒂格勒寫的第三本書了。這本書我邊讀邊笑。斯蒂格勒真段子手,不停黑,書里透著和弗里德曼滿滿的基情。

他說弗里德曼是天才。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弗里德曼感冒了,兩天後回到教室他就帶了一篇論文,後來發到了QJE,當時弗里德曼研一,23歲。更為關鍵的是,弗里德曼這篇論文是駁斥庇古關於家庭需求彈性的論文,而當時庇古在經濟學界的地位,相當於如今斯蒂格利茨,是經濟學界的一把手。

斯蒂格勒在書里不斷的強調弗里德曼的才華。比如經濟學家納特坐飛機去羅切斯特大學講「科斯定理錯在哪裡」。起飛後發現旁邊坐著弗里德曼,兩個人就科斯定理聊了起來。飛機降落後,納特把演講題目改成「科斯定理的又一種證明」。

再比如斯蒂格勒和弗里德曼二戰後同去法國參加經濟學會議。當時法國進行外匯管制,斯蒂格勒開玩笑說這輩子唯一一次在貨幣方面幫了貨幣專家弗里德曼。他怎麼幫的呢?他問服務員小哥:「哪裡有外匯黑市,我想換點錢。」小哥說這裡就可以,然後和斯蒂格勒換匯了。。。

在捧弗里德曼的時候,斯蒂格勒不忘自黑,特別是自己數學差。有一次他和熊彼得喝酒,熊彼得問斯蒂格勒對數理物理學的看法。斯蒂格勒說自己當時沒敢說話,不過回頭一想,熊彼得估計也沒看過。。。

當然,他還黑經濟學研究方法。比如自己做研究的時候,有時候數據得不到結果,總要想辦法讓數據符合自己的假說。比如給數據取對數,去掉某年的數據,如果這些都不行,就看看還沒用的那17個變數。。。

總之這本書很有趣,人物自傳很少會把筆墨更多的給朋友。


讀過一本好書

——我的2016年書單

和往年一樣,今年我也讀了近50本書,差不多一周一本的頻率。
給自己做個總結,覺得這一年其實很長。
時光就在讀書的日子中悠悠過去了。不是很成功的日子,收入沒有增加,體重沒有減少,年紀一天比一天大。從前總討厭被人叫大姐,現在主動跟快遞小哥說「小伙,幫姐發個件」。
但至少讀了一些好書。

【是2016年讀過的書,而不是2016年出版的書。】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都是我覺得可讀性很強、很有趣的書。】

1.
《南華錄——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
趙柏田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這是一本很精緻的書。裝幀和印刷精緻,選題和文字也精緻。作者趙柏田在上世紀90年代是寫小說的,作品多見於《長江文藝》,風頭很勁,是先鋒小說家。

他的個人愛好是研究明史,尤其是文人。

從1995年起,他就開始斷斷續續寫文人階層,《岩中花樹:16至18世紀的江南文人》、《讓良知自由》都是十年前的作品。
如今又是十年過去了,《南華錄》中,趙柏田的文章更加豐富、更加自由和幽深。
本來小說家寫歷史文章,就不會太難看。更何況趙柏田做這件事,做了二十多年。
《南華錄》的「南」,是指南方,「華」,是指晚明時代有關雅緻、風流的一切。包括人,包括器物、花草、戲曲、華服等等所有艷麗頹靡的東西。
那是一個二百多年的帝國最後積累的一點精氣神,很快這些東西就會被清人的鐵蹄踏碎,大雅最終風流雲散,馬蹄踏過,半為灰燼。
《南華錄》的所有文章,前邊是不厭其煩的敘述精巧雅緻,趙柏田的文字花團錦簇,好看至極。然後到了尾聲,他一定會把悲劇的地方寫給你看。不動聲色地、平鋪直敘地,告訴你這些大文人、大收藏家、大詩人、大豪妓,以及和他們有關的瓶瓶罐罐、花花草草,最終皆是雨打風吹去。

讀這本書的時候,讀到那些美好和精緻的時候,總會有一點憂傷,因為你知道,它們是終將零落的。

偏偏趙柏田又寫得那麼美,那麼好。

史料非常紮實,有主線人物,也有各處勾連。從一個人扯到另一個人,又從另一個人扯到一件東西,再從這件東西,扯到某個小故事。

是歷史,是人物,也是小段子。

可以拿起來認真閱讀,也可以隨時做消遣。
《南華錄》就是這樣一本書,我反反覆復看了幾遍,仍舊放在案頭,準備來年再翻幾回。

2.《東京本屋》

[日]吉井忍 著
出品:世紀文景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買這本書是想做參考,因為明年我也要開書店了。買下的商鋪只有82平方米,正好符合《東京本屋》里,「本屋」的概念——小小的獨立書店。

但看著看著就覺得這本書很好。
作者花了六年時間進行觀察和追蹤。六年寫出來的書,自然可以看出其用心與花功夫。
世間所有事,要做好,離不開「花功夫」三個字。

另外這本書雖寫的是東京的小書店,但作者也說了,她希望通過日本小書店的介紹和採訪,讓中國讀者感受文化差異之餘,獲得超越國界的有關經營書店的思考。

就我而言,得到這本書,是受益匪淺,就像上了一場付費888的營銷課,而不開書店的人,看了這本書,就好像逛了十幾個個性的獨立書店,也有一番趣味。

3.《千江有水千江月》

蕭麗紅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今年看了二十多本小說,以現當代女性作家居多。

很奇怪當我想挑一本作為推薦時,這本薄薄的、不到20萬字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打敗了蔣曉雲的《桃花井》、鍾曉陽《停車暫借問》、包柏漪《春月》、紫黎書《野菩薩》、瑪琳娜·柳薇卡《烏克蘭拖拉機簡史》等等我讀完覺得還不錯的,成為我2016年讀過的、印象最深刻的小說。
蕭麗紅也不是太知名,是個1950年出生的台灣女作家,這部《千江有水千江月》寫於1980年。
故事也很簡單,甚至都沒有講完。就寫了點日常。
一個女主生活在小鎮上的大家庭、和一個男孩戀愛、最後不了了之的故事。
但我偏偏就幾次看得濕了眼眶。

讀完它在夏天,現在是冬天,想起故事裡的一些情節,仍然很有感觸。

它講的是家。

中國人可以沒有宗教,不信神明,離經叛道、明哲保身、冷血圍觀、坐山觀虎鬥等等一系列醜陋劣根性,但一談到家、家庭、家族、先人祖宗,是很有傳承的敬意的。

中國人講家國情懷,講千秋家園夢,不管什麼,家是放在第一位的。
不管多叛逆、多新潮、多新銳,一提到家,是做不到像外國人那般淡然從容的。
《千江有水千江月》,講的就是一個大家庭的日常。雖然是台灣的布袋小鎮,但好像是我們自己的家。我們的二舅媽,我們的表妹,我們的三舅媽的表弟……
中國人就是這樣,誰家都有一堆親戚,有那麼一兩個還是極品。但是出了事,還是要找他們。心胸狹窄的人看到的親戚都是勢利眼,都是分分鐘要撕逼的對象,但心胸寬闊的人看到的親戚,是親人,打斷了骨頭也連著筋,是永遠割捨不下的。

蕭麗紅的文字很清淡,沒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什麼精巧的結構。她就是淡淡地講了一個故事,感情卻是真摯的,是細膩的。

分隔幾十年的夫妻,一朝見面,丈夫卻帶了一個日本女人回來。
蕭麗紅通過女主的視角寫大舅媽,家族裡最受器重的兒媳,寫她如何哭,寫她如何笑,寫她如何跪在公婆面前、阻止公婆要打死不孝子。
她就哭著說了一句話:「我只要他活著回來!」
我這個具備現代思維、對小三二奶無法相容的人,一剎那間,竟理解了大舅媽。
她二十年沒見過大舅,以為他早就死在了日本。二十年後她的男人平安回來了,是被那個日本女人救回來的。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她的那點嫉妒、不容,又算什麼呢?
所以她哭著對公婆說:「他只要活著,只要活著就好了啊。」
書外的我,也差點哭了。
這是多麼偉大、樸素的愛,出自一個不識字的女人之口。
一剎那間你會覺得,這個故事如果變成了大舅媽和日本女人撕逼,才是沒法看了。
日本女人也很明事理,她在賓館不肯跟著大舅回家,即使她服侍了大舅二十年。她一定要得到「姐姐」、也就是大舅媽的認同才可以,否則她不肯接受自己的身份——哪怕她為了跟著大舅,和娘家決裂了二十年。
大舅做得也很好,沒有拋妻棄子,給了大舅媽最大的尊重。把他和日本女人的命運,交給了大舅媽。
雖然故事的後半段,大舅媽還是出家了。沒有人逼迫她,是她自願的。只因她在神佛面前許願,只要大舅平安歸來,她願意吃齋念佛,了此一生。大舅真的回來了,她信守承諾,要去還願。
她婆婆哭得稀里嘩啦的,一個勁罵她憨,她也哭得稀里嘩啦,但不肯改主意。

這只是《千江有水千江月》里的一段故事,還有別的,就不劇透了。

總之這是一本感情很真、文字很淡的小說,我很喜歡。

4.《契訶夫短篇小說集(世界文學文庫)》

[俄]契訶夫 著 谷羽、童道明等 譯
北京燕山出版社

我是今年才開始看契訶夫的,所幸還不晚。比那些一聽說契訶夫就只知道《變色龍》的好一點。

契訶夫是少年天才,23歲就成了名。中學課本必入的《變色龍》,是他24歲的作品。那種辛辣的幽默諷刺筆觸,在契訶夫三十多歲的時候,就漸漸放棄了。

可能是因為契訶夫一直在做醫生,卻常年患肺結核,他特別悲天憫人,對愛與美,有一種真摯的憐惜在裡邊。所以他拋棄了諷刺幽默之後寫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想寫的。比如中學課本里也收錄過的《凡卡(萬卡)》,比如《歌女》、《獵手》、《士官普里西別耶夫》等,寫的全是人,大多是底層小人物,也有知識分子、地主、貴族……
各種各樣的人,面臨的各種各樣的處境。
各種各樣的人生。
就是今天看,也不過時。
我們所見過、聽過的所有人,契訶夫都寫出來了。
他寫了九百多篇短篇小說,在他四十八年並不長的人生里,他沒有停止過寫短篇小說。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像釘子,不帶膨脹螺絲那種。
簡潔有力的語言,無修辭、無描寫,偶爾的比喻也是非常精巧的。
往往是一個生活場景,或者是一個矛盾衝突,就勾勒出沙俄年代時,普通人的生活現狀。
這是真正的短篇小說,而不是現在流行的。那些我看來都屬於大綱和故事梗概,不具備短篇小說的獨特風骨。
還有兩個中篇也值得一提,《第六病室》和《草原》。它們深刻反映了契訶夫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世界是苦難的,人生是痛苦的,到處都是不公、欺凌、侮辱、哄騙,而善良、純真、美與愛,則是這個痛苦世界中不斷閃耀的微光。
還有契訶夫三十多歲之後致力創作的戲劇。《櫻桃園》是契訶夫最後的作品,是他戲劇創作的巔峰。我還沒看,列在了2017必看書單里。
了解了契訶夫的生平就會感到,世界上真的有這樣優秀聰明、富有才華,又很善良的人。契訶夫的善良,是博大的。他有感於「美的空費」,擔心美的東西白白在無人問津的地方自行盛開凋落,又苦惱於工業化對自然的毀滅,因此他一生都致力於植樹造林。除了大量作品,契訶夫還留給我們一片樹林。
在革命時期,契訶夫的種種行為,未免顯得小布爾喬亞了。但現在,契訶夫的觀點和作品,正好契合當下的我們。
如果誰想重溫經典,或者重新認識課本上的作家,我建議先從契訶夫開始。

國外著作和優秀翻譯是分不開的。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各家出版社都在出。我在kindle買了十幾個版本,最後挑中了這一套。因為童道明的翻譯非常好,信達雅皆到位,用詞非常精準,不失考究。

我這套是4折進的,準備賣,所以就沒拆封。kindle在挑選版本方面,真的是個利器。

5.《極權的誘惑》

許知遠 著
台灣八旗文化

今年四月份去了趟台北,照例買了些書回來。

挺有意思的。在台灣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看一些政治類的書,回來後除了這本《極權的誘惑》,其他的,包括同是許知遠創作的《偽裝的盛世》,都束之高閣了。

可能是受環境影響吧,或者是年紀的原因,現在反而不大喜歡關注國家大事了。
從書名也可以看出來,《偽裝的盛世》,偏右了。
《極權的誘惑》倒是解釋了一些中國特有的現象,許知遠說的不一定對,我也只是隨便看看。
以前很喜歡看新周刊和三聯出的政治類文集,今年仔細一想,是書的竟然就這本,其他大部分都在知乎看了,省去不少買書的錢。

6.《美國眾神》

[英]尼爾·蓋曼 著 威林 譯
出品:科幻世界雜誌社 出版: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今年看的最爽的一本書就是《美國眾神》。

是被一個資深奇幻迷安利的。看了設定就很感興趣,拿起來一看,果然就放不下了。我熬了三天看完的,總共就睡了幾個小時。
沒辦法,一遇到好故事就撒不下手了。
我就不像《千江有水千江月》那樣劇透了。這書要是劇透了就沒意思了,你們自己看吧。
聽說《美國眾神》被Starz買了要拍劇集了,主創團隊是創作《漢尼拔》那撥人。我很期待。當年《冰與火之歌》,我就是先看了劇,不過癮又買了書,結果成了原著黨。
這次《美國眾神》我跑在了前頭,想一想還有點小優越。
尼爾·蓋曼是奇幻大師,這大師的腦洞實在是太大了,我那資深奇幻迷朋友說他的一些中短篇也很好看,我在科幻世界天貓旗艦店一口氣都買了,還沒來得及。
明年爭取都看完。
《美國眾神》的外封面實在是丑出了天際,簡直像《中國不高興》這類書了。封面上的導語也在極力地往那個方向走,看來是故意忽悠對美國感興趣的政治類讀者了。可見這書銷量有多慘,希望電視劇出了書也能火一波,讓科幻世界雜誌社掙點錢。

7.《心如蛇蠍》

青湘 著
晉江文學網

8.《幹了這碗恆河水穿越印度》
木丁白 著
晉江文學網

今年我也看了不少網文,不想動腦子的時候看網文最舒服了。我一基友給我推薦了尤四姐的《浮圖塔》,我看完了覺得只有半本能看。
京味的文字是很不錯的,可惜故事太崩,尤其是後半段,男女主人公紛紛精分,可惜可嘆。
但實在書荒,只好在kindle把尤四姐的作品都買了,全部都是只能看半本……有的甚至半本都看不下去。
尤四姐紅了之後一年出一本,有些透支了。
反倒是《心如蛇蠍》和《幹了這碗恆河水》,有點意思。
《心如蛇蠍》的女主隨隨便便、懶懶散散的,竟敢在後宮撕逼。
《心如蛇蠍》的作者,也是隨隨便便的文風,竟沒有斷更,寫的故事還挺完整。
《幹了這碗恆河水》就更搞了,是一個穿越印度的網文。難得作者考據了印度的種姓制度,女主落在低級種姓區的生活非常真實。後邊有點乏味了,前邊幾萬字實在有趣。

以上就是我的2016年書單,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瀉藥。
我看書少,只寫書名吧。

《斯通納》看了,覺得不怎麼好看。
里爾克全集翻譯略奇怪。

阿爾都塞自傳《來日方長》
朗西埃文學評論集《文學的政治》
巴別爾《紅色騎兵軍》
紀德《地糧》
薩德《卧房裡的哲學》
夢野久作《腦髓地獄》
漫畫《瘋狂怪醫芙蘭》
周夢蝶《鳥道》

日本文學看多了要注意心理狀態,我覺得茫茫說得對。


我看了下自己今年的讀書記錄,說兩本印象最深的吧,2011年出版的吳軍寫的《浪潮之巔》以及威廉·曼徹斯特寫的《光榮與夢想》

《浪潮之巔》讀書記錄:

內容介紹:吳軍2011年出版的《浪潮之巔》第一版在結構上與埃弗雷特.M.羅傑斯在1985年國內出版的《矽谷熱》有一定相同之處,可以看做美國IT行業興衰史的入門書籍。對於了解矽谷各大明星公司的或長或短的興衰歷程以及圍繞這些公司的整個生態-包括風險投資,投資銀行,斯坦福大學都有所涉獵。

印象深刻之處: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吳軍對於雅虎和百度站在2011年書中時點的判斷:


對於雅虎
吳軍寫道:「也許5年後,雅虎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會不復存在」想起就發生在今年的雅虎48億美元賣身的謝幕,不禁感嘆吳軍對於雅虎預測的神准~

對於百度:

吳軍寫道:「百度只是一個區域性互聯網公司,把他比喻成中國的google,這個比喻並不恰當,google,更多的是一個科技公司,百度僅僅是一個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可以通過不斷創新,開拓新的成長點,而靠運營壯大起來的互聯網公司在主營業務成熟後,成長就成為很大問題。」


吳軍對於好的商業模式的看法也值得借鑒

《光榮與夢想》讀書記錄:

內容介紹:最早接觸到這本書還是聽羅輯思維的介紹,應該算是非常知名的一本書了~自從看《大秦帝國》之後很少看這麼厚的書了~直接上豆瓣對於該書的介紹吧
本書是美國的一部斷代史,勾畫了從1932年羅斯福總統上台前後,到1972年尼克松總統任期內水門事件的四十年間美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全景式畫卷。這是一部場景宏大,又描寫細膩的歷史巨著。作者對這四十年間美國歷屆政府從誕生到終結全過程中的兩黨紛爭和內部分歧,對這一階段全世界所經歷的每一件大事都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和敘述;同時,對這四十年間發生在全世界,尤其是與美國有關聯的方方面面都給予了細緻入微的刻畫。從「補償金大軍」風潮、經濟大蕭條、總統競選、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爆炸、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肯尼迪遇刺身亡、尼克松鄭入水門事件,到美國人的精神風貌、社會時尚、各階層的生活狀況,再到演藝界的奇聞趣事、婦女的流行服裝、青少年的時髦追求,甚至英語辭彙的最新演變和人們的性觀念都做了面面俱到的講述。對於每一位讀者來說,閱讀此書是從本質上深刻了解美國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本書在1979年曾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過,它的面世在當時及以後的漫長歲月里曾在中國讀者中引起過較好的反響,甚至對一大批中國記者的寫作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印象深刻之處:個人來說對通俗化的歷史讀物有種天生的偏愛~無論是故事性的《大秦帝國》還是半故事性的《明朝那些事兒》以及這部《光榮與夢想》類型的敘述史

看多了這類歷史群像的或悲或喜,平淡精彩,歷史事件的偶然與轉折。人貌似也會平和的多。
因為人性未變,世間的事本質來說並沒有什麼新鮮的事~
那麼多所謂的英雄豪傑,妖魔小丑,其實更多的是面目模糊,難有定論,到最後終歸一起歸於塵土,循環往複,不斷上演。
比如這次的美國總統大選,也不算什麼新鮮事,只是精英派被擊敗的一次歷史重現。
《光榮與夢想》這本書里就描寫了美國歷史上最富戲劇性的一次大選-1948年總統選舉的事件,只不過那次是四分五裂的民主黨支持的候選人杜魯門擊敗了團隊一致的共和黨支持的候選人杜威
缺乏個人魅力,性格過於倔強,也難以贏得黨內元老支持的在任總統杜魯門擊敗了出身名門,從名校畢業,舉止大方,談吐優雅,待人彬彬有禮,被新聞界稱為「最適合當總統的人的在任紐約州州長杜威。

當時的媒體一邊倒的預測杜威必將獲勝,而各項統計預測也支持杜威獲勝的判斷。
書中也詳細記載了這些細節

對於為什麼媒體預測一致錯誤也有詳細的解釋

另外《光榮與夢想》一些時光交錯的關於人物成名之前的一些小細節也會有趣比如下面這段

這類細節給歷史人物賦予了血肉,他們不再是學校教科書里那些那在某某年干過什麼事,有什麼發明創造,偉大的思想家之類的名詞,而就彷彿變成了我們身邊那些觸手可及的朋友,提醒我們其實大家都是凡人~

~~~~~~~~~~~~~~~~~~~~~~~~~~~~~~~~~書籍之外的分割線~~~~~~~~~~~~~~~~~~~~~~~~~~~~~

也許是現在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大家越來越忙,世面上多的是幾分鐘看完***,某書精要等等產品,
對於這類產品和真正去讀書之前的區別
我想借用電影「心靈捕手」中的一段台詞來闡述下~

「你只是個孩子,你根本不曉得你在說什麼。問你藝術,你可能會提出藝術書籍中的粗淺論調,有關米開朗基羅,你知道很多,他的滿腔政治熱情,他與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於性愛,你對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氣味嗎?你沒試過站在那兒,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畫吧?你肯定未見過吧? 如果我問關於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數家珍,你可能上過幾次床,但你沒法說出在女人身旁醒來時,那份內心真正的喜悅。你年輕彪悍,我如果和你談論戰爭,你大可以會向我大拋莎士比亞,背誦「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未親臨戰陣,未試過把摯友的頭擁入懷裡,看著他吸著最後一口氣,凝望著你,向你求助。我問你何為愛情,你可能會吟風弄月,但你未試過全情投入真心傾倒「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親身去感受,去體驗,一點個人的讀書感想與想法,與諸君共享:)


滬江君給大家推薦《紐約時報》評選出的2016年最棒的100本書,包括小說、詩集和散文等。

除了書內容本身很贊外,這些書的封面設計也是值得一看哦!其中,部分書籍的封面已被紐約時報以及Buzzfeed評選為2016年度最佳圖書封面!

100本書,總有一本適合你的!快來一飽眼福吧~

ALLTHAT MAN IS
完美男人
揭露社會現實、荒誕

作者:大衛·斯薩勒
作者斯薩勒在這本書的多個故事裡,描寫了被迫在驕奢淫逸的權威下展露的大男子主義。
用9個小故事講述了來自7個不同歐洲國家男人的經歷:每人都在旅途中,英國青年畢業之後在德國旅行,比利時學者開車去波蘭,匈牙利保鏢陪同妓女和她的皮條客去往倫敦。

Another Brooklyn
另一個布魯克林
親情、青春期

作者:傑奎琳·伍德森
少女時期的回憶錄是這部緊湊、感人小說的主題。這是近幾年伍德森的首部成人小說。
八月的某天,常春藤名校畢業的人類學家從她父親的葬禮那回到自己的家。她的學術主要研究全世界的葬禮習俗,試圖揭示失去親人的真實意義。整篇小說瀰漫著哀傷的氣氛。

THE ASSOCIATION OF SMALL BOMBS
小炸彈的餘波
政治、另類

作者:卡蘭·馬哈詹
馬哈詹這部帶有破壞性的小說,講述了一家德里的超市在遭遇恐怖分子襲擊之後,所發生的的各種反應。
如果你喜歡另類的小說,關於悲傷、死亡、暴力和政治,那就建議你看這本書哦。

該書封面被外媒評委2016年度最佳圖書封面。文字設計,加上一點色彩和線條的聯繫,彩色的放射狀更能獲得更多的注意力的聚焦,同時也暗示小說中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


BARKSKINS
樹皮
毀滅森林、貪婪

作者:安妮·普勞克斯
本書緊緊跟隨兩個家庭,並追溯了他們在造成世界森林毀滅中扮演的角色。
普勞克斯這本最新的小說主題在於目光短淺的貪婪之心。

BEFORE THE FALL
世界末日前夕
媒體追蹤

作者:諾亞·霍利
這本小說講述了私人噴氣機的墜毀引發的媒體大風暴。
與上個世紀70年代的災難片不同,故事首先將焦點放在了主要角色上:飛行員、貝特曼一家、吉普林思、本和薩拉。飛機墜毀之後,故事開始敘述同一時間發生的不同事情:墜機後的搜救、調查。

BEHOLD THE DREAMERS
注視夢想家
小人物、奮鬥

作者:波羅·汶
小說背景慷慨、恢弘。與美國金融危機背景相反,一家喀麥隆人在哈姆萊區創造了新生活。

BLACK WATER
黑水
反思社會現實

作者:路易斯·道蒂
這本小說是一部集合了時代特色的研究。回顧了上世紀中葉,美國公民權利,外國公民政策,現代愛情故事,以及20世紀印度尼西亞動蕩不安的現象。

CHILDREN OF THE NEW WORLD
新世界的孩子們
科技和現實

作者:亞歷山德拉·溫斯坦
這部短篇小說集集中於:對科技的恐懼將奪去我們真實的體驗,也許人類的自我意識會泯滅。13個故事講述對科技的痴迷和現實美好的殘酷。

COLLECTED POEMS 1950-2012
詩歌集
女同、新古典主義

作者:艾德里安·里奇
近70餘年的作品集,展示了作者從新古典主義突破至自由體詩,以及她對女同主義和種族政治的包容。

COMMONWEALTH
共和國
家庭、出軌

作者:安·帕切特
本小說描述了一幅迷人的全家福,講述了半個世紀來6個手足兄弟的生活。
1971年,6兄妹分別從6歲至12歲不等,離開他們自己的家。他們的組合家庭正開車旅行,在河邊的汽車旅館裡住下,兩個女孩的母親美麗不可言喻,而友善而又自私的父親則帶來另外兩個女兒和兒子。

該書封面被外媒評委2016年度最佳圖書封面。整個封面按照「S」形來組織,顏色清爽。「橘子」顯示出了故事發生的地方應該在加利福利亞,在滿足了封面的觀賞性的同時,又揭開了小說故事性的一角。


DO NOT SAY WE HAVE NOTHING
別說我們一無所有
中國人、尋根

作者:瑪德蓮·西恩
這部小說充滿懸念,講述了一名加拿大華人教授在中國十年動亂中,探尋他父親生命的秘密。
作者帶我們深入中國大家庭,為我們展現兩代人的生活。一代人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另一代人則是他們的孩子,後者成為了抗議學生。

DON』T LET MY BABY DO RODEO
別讓我的孩子參加競技
婚姻和家庭

作者:鮑里斯·菲詩曼
來自前蘇聯的一家人登上美國領土,開始了他們的公路之旅。這是這部小說令人歡快的地方:對婚姻和家庭的描述激起大家的共鳴。
文中女主思考她該放棄什麼才能得到什麼,以及探討了人人都知道的問題:我們如何與真實的自己一致,這個世界到底需要怎樣的人。

END OF WATCH
警戰實錄
退休生活、潮流派

作者:斯蒂文·金
這是作者以退休警探比爾為主角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著實符合潮流派這一體裁。

EVERYBODY』S FOOL
每個人都是傻子
幽默

作者:理查德·拉索
這部是《沒人是傻瓜》的續集。10年後的背景仍然在紐約鎮的北部,給大眾展示栩栩如生的角色和暖心的幽默。

THE FORTUNES
財富
美國華裔

作者:皮特·霍·戴維斯
本書是對150年來來,美國華裔種種經歷的深思:成為美國華裔到底有什麼意義?

A GAMBLER』S ANATOMY
賭徒的解剖學
醫學、外科

作者:強納森·萊瑟姆
這本是作者獨出心裁的第10本關於外科的小說,這本主題是對一切可能敞開胸懷。

A THE GLOAMING
末日黃昏
非洲、新生活

作者:梅勒妮·芬恩
在芬恩這部環環相扣的小說里,一名女子試著在非洲重塑她的生活。女主的丈夫因為另一個女人離開了她,她困在了瑞士小鎮里,遭受一場災禍,讓她的三個孩子都死了。為了逃避愧疚感,她逃到了非洲,和擁有自己悲傷過往的當地人成為了朋友。

GRIEF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悲傷是帶著羽翼
浪漫主義、空想

作者:馬克思·波特
這部充滿希望的故事中,父親和兒子在與死亡抗爭。倫敦的公寓里,兩個年幼的男孩正經受著母親突然離世的不可承受之痛。他們的父親,一位學者和衣衫襤褸的浪漫主義者,正幻想著名人學者的到訪以及未來的空虛。

HERE COMES THE SUN(2016)
太陽出來了
公民權

作者:尼克爾·丹尼斯·本
丹尼斯·本講述牙買加,蒙特哥灣貧窮人群的生活故事,為這個島嶼上被剝奪公民權的人帶來一絲曙光。

HEREI AM(2016)
我在這裡
個人危機、四世同堂

作者:尼克爾·丹尼斯·本
丹尼斯·本講述牙買加,蒙特哥灣貧窮人群的生活故事,為這個島嶼上被剝奪公民權的人帶來一絲曙光。

HOMEGOING(2016)
回家
姐妹重逢

作者:亞·戈雅西
該部小說是這名迦納美國人的精彩處女作。兩名素未謀面的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姐妹後代,在西非和美國機遇輪轉故事。

HOT MILK
熱牛奶
母女抗爭

作者:黛博拉·萊維
萊維引起共鳴的這本小說里,女主與多疑的母親抗爭,最終獲得對自己的認同。

HOUSE OF LORDS AND COMMONS
上議院與平民百姓
牙買加、生活

作者:埃西恩·哈金森
來自年輕牙買加詩人的充滿生氣的作品。他的焦點在島嶼生機勃勃的生活與破碎的過往。

I MUST BE LIVING TWICE New and Selected Poems, 1975-2014
我必須活兩次:1975-2014期間新作品和選取的詩集
詩歌

作者:艾琳·邁爾斯
魅力四射和多姿多彩的詩歌,來自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

IZA』S BALLAD. By Magda Szabo
伊薩的民謠
悲傷與歷史

作者:瑪格達·薩博
由喬治·希爾太什翻譯。《門》的作者又一部小說,講述關於悲傷與歷史的匈牙利小說。

LAROSE
拉羅斯
正義、寬恕

作者:路易絲·厄德里奇
一名男子失手殺死了他最好朋友的兒子,讓他自己的孩子在故事中獲得正義和寬恕的力量。背景設在美國北達科他州奧基布瓦族保護區。

THE LIFE-WRITER
生命作家
悲傷、情書

作者:大衛·康斯坦丁
這是康斯坦丁的詩小說。一名寡婦沉浸在早前的情人寄給她已故丈夫的情書里。

THE LITTLE RED CHAIRS
小紅椅
愛爾蘭、鄉村

作者:艾德娜·歐·布萊恩
在這本悲痛而充滿想像力的小說里,歐·布萊恩講述了愛爾蘭的鄉村生活,給大眾展現跳躍而充滿寓言的視角。

LOOK: Poems
看:詩集
軍事詩歌

作者:索爾馬刺·謝立夫
謝立夫的首部詩歌集,充分吸收了國防部的種種軍事術語。

THE MIRROR THIEF
鏡子里的小偷
魔幻、威尼斯

作者:馬丁·西伊
這個充滿魔幻色彩的小說里,用敘事的方式,把威尼斯的不同地區描寫地很透徹。每個故事與故事間環環相扣。

MISCHLING
混血兒
生物實驗

作者:愛芬尼迪·柯娜爾
作者利用跌宕起伏和悲劇般語言,描述了約瑟夫·門格勒對孩子們進行試驗的歷史,特別是針對雙胞胎的實驗,讓她的這部處女秀深得人心。

MISTER MONKEY
猴子先生
改編自兒童小說

作者:弗朗辛·普羅斯
這部契訶夫風格小說以兒童小說為基礎的音樂劇的翻新。以不同的視角講述了一隻失去父母的黑猩猩。

MOONGLOW
月之城
二戰、回憶錄

作者:邁克爾·謝鵬
這部作品裡,他筆下魅力的混血兒,是一名來自舊金山名為麥克的作家,關於他祖父母——二次世界大戰的士兵和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的回憶錄。

該書封面被外媒評選為2016年度最佳圖書封面。在故事中,有主人公在橋上設置炸彈以及暗殺德國火箭專家的情節設置,設計師火柴封面的靈感或許由此而生。


THE MORTIFICATIONS
羞恥
在美國的古巴人

作者:德里克·帕拉西奧
這部是作者的處女作,描述了在美國的古巴人的家庭,關於流放和回歸。

MY NAME IS LUCY BARTON
我的名字叫路西·巴頓
親情、溫暖

作者:伊麗莎白·斯特勞特
獲得過普利策的作者,這部情節環環相扣的作品裡,描述一名作家和她多年不曾聯繫的母親,在經過短暫的見面之後,試圖重歸於好的故事。

NINETY-NINE STORIES OF GOD
99個關於上帝的故事
故事集

作者:喬伊·威廉姆斯
這部微小說的合集,雖然短小,卻也是一部巨作!適合在零碎時間閱讀。

THE NIX
不行!
傳記

作者:南森·希爾
這部風趣的小說,是作者的首部作品。受後現代主義影響,作者經常會有一些題外話。
小說講述了一名年輕的教授,試著給他的母親——政治積極分子,寫傳記。

THE NORTH WATER
北邊的水
船員、抗爭

作者:伊恩·麥桂爾
麥桂爾這部小說有點暗黑,但也很有啟發性。
講述了一群開往北極圈的捕鯨船上的船員們,他們必須考慮兇猛的天氣、人心的邪惡以及梅爾維爾和康拉德的險惡。

NUTSHELL
堅果殼
情愛、謀殺

作者:伊恩·麥克尤恩
這部麥克尤恩緊湊而又著迷的小說里,未出生的嬰兒無意中聽見他的母親和情人合謀殺害他父親。

REPUTATIONS
名譽
指控、小說

作者:胡安·加布里埃爾·巴斯克斯
翻譯:安妮·麥克林
這是一部不長卻情節緊湊的哥倫比亞小說。講述一名政治卡通畫家與一名政治家的對峙,重新審視了對漫畫家的指控。

THE SPORT OF KINGS
體育之王
賽馬

作者:C.E.摩根
一部民族志,在平地賽馬總部里,花了2年時間,研究了英國的賽馬行業。三代肯塔基馬都匯聚於這部如戲劇般的小說里。

STILL HERE
還在這裡
尋找精神自我

作者:拉瑞·瓦彭亞
在這部黑色幽默的小說里,4名俄羅斯朋友試著在紐約找到自己的生活。

SWING TIME
搖曳時光
友誼、夢想

作者:扎迪·史密斯
倫敦北部的2個多民族女孩兒夢想成為舞蹈家(一個天資聰穎,另一個卻沒有)。史密斯這部朝氣蓬勃的新小說講述了友誼、音樂、民族和全球政治。

該書封面被外媒評委2016年度最佳圖書封面。封面設計師利用網格,設計師將封面分割出上下對稱的兩個部分,將「Smith」和「swing」做出鏡像對稱的處理,通過將橫與點的轉化和紅色和黑色的交替,使得整個視覺出現了一種難得的節奏感。


TODAY WILL BE DIFFERENT
今天將有所不同
丈夫的秘密

作者:瑪利亞·森普爾
這部智慧、幽默的小說講述了一名西雅圖的女子遇見了私立學校的父母,了解到丈夫秘密生活以及更多故事。

作者另一部《伯納黛特你該去哪兒?》也很值得一讀。


THE UNDERGROUND RAILROAD
地鐵
暗喻現實

作者:科爾森·懷特海氏
這部懷特海氏的小說布局嚴謹、絕妙驚奇。小說將歷史上的自由網路從暗喻寫至現實里。全篇貫穿鐵路軌跡、火車和站台。

作者也是今年美國國家圖書小說獎的獲得者。

該書封面被外媒評委2016年度最佳圖書封面。封面圖案非常的直白切題,還可以看見主人公在這條網路中尋找著逃生方向。


VALIANT GENTLEMEN
勇敢的紳士
革命烈士

作者:薩拜那·穆雷
這部大膽的歷史小說講述了愛爾蘭革命烈士羅傑·凱塞門。

THE VEGETARIAN
素食主義者
素食、妄想症

作者:韓康
翻譯:黛博拉·史密斯
這部中篇小說講述了主角英慧,她的夢中充滿了殺戮和鮮血。有一天,她突然無法再忍受肉的味道,成了「素食主義者」,然而,這只是她妄想症發病的開端。
小說分成了三個部分,但是每個部分都扣人心弦,充滿寓意。該作品獲得2016年國際布克文學獎。

WAR AND TURPENTINE
戰爭與松節油
回憶、愛情和戰爭

作者:斯蒂芬·赫特曼斯
翻譯:大衛·麥凱
本作品講述了回憶、藝術、愛情和戰爭,故事原型來自作者祖父的經歷。

該書封面被外媒評委2016年度最佳圖書封面。封面正中的畫板剛好說明了書名中「松節油」的含義,同時也點明了主人公的身份。


WEATHERING
風化
母女關係、詩歌小說

作者:露西·伍德
這是作者首部詩歌小說,背景設在一條咆哮而過河流旁的一座潮濕的小屋子裡,探討了母親們和女兒們之間的關係。

ZERO K
零度K
超現實主義

作者:堂·德里羅
小說講述的是在後殖民時期的未來里,神秘的16世紀,一名男子和他的億萬富翁父親決定前往沙漠的某個地方,那裡人們可以被永久保存下來。

ALL THE SINGLE LADIES: Unmarried Women and the Rise of an Independent Nation
單身女性:未婚婦女和獨立國度的崛起
單身女性

作者:麗貝卡·特雷斯特
對史上單身女性的一次深度研究和發人深省的探討。

AMERICAN HEIRESS: The Wild Saga of the Kidnapping, Crimes and Trial of Patty Hearst
美國女繼承人:綁架、犯罪的野性傳奇以及帕蒂·赫斯特審判
權力、女強

作者:傑弗里·圖賓
作者字字珠璣,甚至連策略性訴訟中的公眾都表現出了同情。

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 Freedom, Being, and Apricot Cocktails
存在主義者的咖啡館:自由、存在和杏黃色的雞尾酒
哲學

作者:莎拉·貝克韋爾
本部作品清晰明了的將作者和哲學家對存在主義的理解和闡釋融合在一起。

BLOOD AT THE ROOT: A Racial Cleansing in America
根部之血:美國種族清洗
美國種族問題

作者:帕特里克·菲利普
本書講述了美國的喬治亞州在1912年,如何將黑人市民趕出城市,且只讓白人居住長達80年。是講述美國種族問題的上乘之作。

BLOOD IN THE WATER: The Attica Prison Uprising of 1971 and Its Legacy
水中之血:1971年阿提卡監獄起義和其合法性
美國、警察、種族

作者:希瑟·安·湯普森
本書記錄了阿提卡監獄1300名囚犯因受到虐待而進行的起義,成為了研究警察暴行、大規模監禁和種族歧視不可獲取的資料。

BORN TO RUN
天生就會跑
自傳、運動傳

作者:布魯斯·斯普林斯汀
斯普林斯汀的自傳,闡述他如何從新澤西州的Freehold 走出來為世界所知:直言不諱和滔滔不絕。

CITY OF DREAMS: The 400-Year Epic History of Immigrant New York
城市之夢:400年紐約移民的史詩般歷史
美國移民文化

作者:泰勒·安賓得
本書講述了紐約,這座曾經最熱門的移民城市,400年的歷史。

DARK MONEY: The Hidden History of the Billionaires Behind the Rise of the Radical Right
暗錢:美國右派背後億萬富翁崛起的歷史
商人、政治

作者:簡恩·梅耶爾
本書記錄了美國億萬富翁——科赫兄弟和他的幫派,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取政治力量。

PS:科赫兄弟據說是最讓奧巴馬頭痛的億萬富翁。


THE DEFENDER: How the Legendary Black NewspaperChanged America From the Age of the Pullman Porters to the Age of Obama
後衛:從普爾曼·博斯特的時代到奧巴馬時代傳說中的黑報紙如何改變美國
傳統紙媒

作者:伊桑·米夏埃利
關於有影響力紙質媒體背後強大歷史的簡述。

ELEANOR ROOSEVELT: The War Years and After. Volume Three: 1939-1962
埃莉諾·羅斯福:戰時和戰後 第三卷:1939-1962
總統夫人自傳

作者:布蘭奇·維森庫克
美國總統羅斯福夫人的自傳!期待已久的最終卷終於來了。

THE ENGLISH AND THEIR HISTORY
英格蘭人和他們的歷史
英格蘭歷史

作者:羅伯特·圖姆斯
作者是位來自劍橋的歷史學家。在書中,清楚明了地再現英格蘭歷史,並分析英格蘭人自己對他們歷史的見解。

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
驅逐:美國城市的貧困和利益
城市租房問題

作者:馬修·德斯蒙德
作者是位社會學家,將經濟適用房的不足所帶來的影響娓娓道來。他通過描述把一個月收入基本用來付租房的這群人的生活,從側面反應了租房問題的嚴重性。

滬江君:雖然發生在美國,但也很符合中國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現實。

THE FACE OF BRITAIN:A History of the NationThrough Its Portraits
面對英國:透過名人窺視該國的歷史
英國歷史

作者:西蒙·沙瑪
該書是BBC系列的文字版,透過歷史學家和藝術評論家的眼光看大英帝國的歷史。

FAR AND AWAY. REPORTING FROM THE BRINK OF CHANGE: Seven Continents, Twenty-Five Years
大地雄心——變革的邊緣:25年,七大洲
旅遊散文

作者:安德魯·所羅門
作者記錄了自己30多個旅行片段,組成了一本散文。主要描述了那些處於變革陣痛期的地方。

FROM THE WAR ON POVERTY TO THE WAR ON CRIME:The Making of Mass Incarceration in America
貧窮戰爭到犯罪戰爭:美國的大規模監禁
美國兩黨制

作者:伊麗莎白·幸頓
本書深入研究了美國兩黨在20世紀60年代熱衷於懲治的行為。

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
基因:性關係的歷史
基因、遺傳學

作者:辛達塔·穆克吉
以《疾病之王》獲得普利策獎的作者,以絕妙恢弘的視角展現了遺傳學的科學,並審視其引起的哲學問題。

GHETTO: The Invention of a Place, the History of an Idea
猶太區:創造的地方,想法的地方
猶太文化

作者:米切爾·鄧奈爾
作者向大眾展現他對猶太人文化的研究。這個主題的學術成果,充滿了令人震驚的細節。

HERO OF THE EMPIRE: The Boer War, a Daring Escape and the Making of Winston Churchill
英雄的帝國:玻爾戰爭,大膽的逃跑以及溫斯頓·丘吉爾的養成
英國文化、丘吉爾

作者:坎蒂絲·米勒德

勒德這本充滿故事性,講述了丘吉爾如何回擊波爾戰爭,向大眾展示了帝國主義和勇氣。


HIS FINAL BATTLE: The Last Months of Franklin Roosevelt
最後的抗爭:羅斯福的最後一個月
美國總統羅斯福

作者:約瑟夫·蘭利韋德
這本著作講述了羅斯福在辦公室的最後16個月。

羅斯福總統為創造世界和平抗爭到生命最後一分鐘——因為他同時診斷出患有接受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HITLER: Ascent 1889-1939
希特勒:1889-1939巔峰
希特勒

作者:沃爾克·烏爾里希
這部將時間作為新的希特勒傳記系列第一卷,從策略家和演員的視角,重新闡述這個歷史上毀譽參半的人物。

HOW EVERYTHING BECAME WAR AND THE MILITARY BECAME EVERYTHING: Tales From the Pentagon
所有一切如何成為戰爭以及軍隊如何成為一切:五角大樓的傳奇
軍人、五角大樓

作者:洛薩·布魯克斯
作者不安的探討了戰爭和和平之間逐漸互相侵蝕的邊界。

HOW TO SURVIVE A PLAGUE
如何在病疫中活下來
艾滋病鬥爭

作者:大衛·法郎士
這部著作講述了艾滋活動人士和病患,從原本不情願解決問題的政府那裡爭取到資助的故事。

I CONTAIN MULTITUDES
包羅萬象的我
科學、生命探索

作者:艾德·楊
科學記者的首部著作,絕妙生動的講述了我們神秘共享者包含一切的領域。

IN THE DARKROOM
暗室
父女關係,變性

作者:蘇珊·法露迪
法露迪對她長久以來疏遠的父親進行了豐富而又徹底的研究調查。只因她父親在76歲做了變性手術之後,突然在匈牙利的家裡聯繫了她。

滬江君:76歲做變性手術....不造啥原因,我要去看看!

IN GRATITUDE
感激之情
回憶錄

作者:珍妮·蒂斯奇
在多麗絲·萊辛死前最後追憶錄里,她的養女——蒂斯奇以作者的身份檢視了她生命的起源、羈絆。

AN IRON WIND: Europe Under Hitler
鐵風:希特勒下的歐洲
歐洲、二戰

作者:皮特·弗里切
深度探討了二戰期間文明面臨的道德挑戰。

LAB GIRL
實驗室女孩兒
科學家的日常生活

作者:霍普·加侖
作者是一名地球生物學家,向大家展示了一名科學家充滿歡樂和感動的生活。

THE LIMOUSINE LIBERAL:
富有的自由主義者
美國右翼

作者:斯蒂夫·弗雷澤爾
一本針對暗喻右翼勢力的種種現象及其影響的發人深省的歷史。

THE MAN WHO KNEW
我們都知道的那個男人
人物傳記

作者:塞巴斯蒂安·馬拉比
本書詳盡的記載了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的升遷之路,講述了他在政治上的「友好」。

NEW ENGLAND BOUND
新英格蘭限制
英格蘭、北美殖民

作者:溫蒂·沃倫
作者運用最新研究和方法,講述了她對早期英格蘭對北美奴役的看法。

ORSON WELLES. Volume 3: One-Man Band
奧森·威爾斯—第三卷:獨角戲
電影傳奇人物

作者:西蒙·卡洛
作者在本書中反駁了那些對威爾斯1948年之後經歷的詆毀。

奧森·威爾斯:美國著名的電影導演、編劇和演員。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6名。

THE PEOPLE AND THE BOOKS: 18 Classics of Jewish Literature
人們和書:18部經典猶太文學
猶太文化

作者:亞當·基爾希
在作者詳細和清晰的記錄下,本書凸顯了猶太人各種變遷的充滿創意的文字。

PLAYING TO THE EDGE
邊緣活動
恐怖主義、情報

作者:邁克爾·V·海登
作者是每股前中情局局長,本書描述了布希在任期中,面對恐怖主義採取的各種安全措施。

PRETENTIOUSNESS: Why It Matters
自命不凡:事關緊要
人性的探索

作者:丹·福克斯
作者探索了人的自負。雖然我們總是反對自負,但不可否認的是,「自負」推動了人類文化前進!

滬江君:「自負」還能推動文化??這個觀點好新奇,準備去看看這本書。

PUMPKINFLOWERS: A Soldier』s Story
南瓜花:一名士兵的故事
戰爭、回憶錄

作者:馬蒂·弗里德曼
作者關於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的一本回憶錄。記錄了在20世紀90年代,黎巴嫩南部的以色列軍隊服役時期的故事。

A RAGE FOR ORDER
專制的憤怒
中東、專制

作者:羅伯特·F·沃特
作者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戰地記者。故事從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開始,該地區陷入了獨裁專制和內戰。

THE RETURN
回歸
尋父之旅

作者:希沙姆?馬塔爾
在這部回憶錄式的家庭史里,作者講述了他對父親的尋覓,他的父親在1990年消失於一座利比亞的監獄裡。

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
美國崛起的沉浮
美國發展史

作者:羅伯特·J·戈登
經濟歷史學家對美國生活標準的過去和未來的權威評價。

SECONDHAND TIME:The Last of the Soviets
二手時間:蘇聯人的最後時光
蘇聯歷史

作者:斯維特拉娜·亞歷塞維奇
作者是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講述了1991年後的俄羅斯歷史。

SHIRLEY JACKSON: A Rather Haunted Life
雪莉·傑克遜:迷茫的人生
人物傳記

作者:露絲·富蘭克林
這部詳盡的傳記,記錄了雪莉·傑克遜作為藝術家的突破,以及她對文學界的重要性評價。

雪莉·傑克遜:美國著名哥特驚悚小說家。1916年-1965年,一共不過活了四十九歲。短篇著作《摸彩》最為人所稱道,盛行不衰。


SING FOR YOUR LIFE: A Story of Race, Music, and Family
為你而唱:賽跑、音樂和家庭
人物傳記、勵志

作者:丹尼爾·伯格納
本書是瑞安·司品渡·戈林的傳記。瑞安·司品渡·戈林是一名美國非裔歌劇演唱家,他克服了他童年恐怖的貧窮和虐待,走向成功的故事。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領土上的陌生人
美國文化

作者:阿麗·拉塞爾
路易斯安娜的茶黨運動,作者進行了廣泛而卻令人不安的剖析,解釋許多美國人現在的生存方式,通常讓讀者大吃一驚。

美國茶黨:是共和黨內部主張採取保守經濟政策的右翼人士,也就是右翼中的右翼。
在美國大選的時候,茶黨最主要的功能是給共和黨幫倒忙,茶黨在有很大的能量,會分流走大量的選票和資金。


TRUEVINE
真葡萄樹
兄弟情、種族歧視

作者:貝斯·梅西
關於兩個患有白化病的美國非裔兄弟在馬戲團供人觀賞的故事,文字直戳人心!

UNFORBIDDEN PLEASURES
唾手可得的快樂
禁忌之樂

作者:亞當·菲利普斯
書中一系列文章探討了本書的核心思想:禁忌的享受能阻礙我們感受自然樂趣的意義。

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
數學毀滅的武器
大數據對生活的威脅

作者:凱西·奧尼爾
作者是前避險基金的數量分析專家。她在哈佛取得數學博士學位,如今活躍在華爾街。她向大家揭示了控制我們生活的運演算法則存在著令人恐懼的風險。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呼吸成空氣
生命和死亡

作者:保羅·卡拉妮
一名優秀年輕的神經外科醫生髮現自己已是肺癌晚期之後,認識到生命和死亡的真諦。一部感動而又充滿勇氣的文字。

WHEN IN FRENCH: Love in a Second Language
在法國:愛上二外
外語對生活的影響

作者:羅侖·柯林斯
柯林斯,紐約客的作家,嫁給了一名法國人。她的這本私人回憶錄講述了愛和語言,巧妙地闡述了語言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WHITE RAGE: The Unspoken Truth of Our Racial Divide
白色恐怖:我們的種族分裂不可言喻的真相
種族問題

作者:洛爾?安德森
作者及時緊迫地呼籲:美國內戰後,各種反對黑人進步的各種勢力猖獗。

WHITE TRASH: The 400-YearUntold History of Class in America
窮苦白人:美國400年不為人知的階級歷史
美國歷史

作者:南希·伊森伯格
關於階級和自卑的概念變遷的一部精巧而又產生共鳴的文化歷史著作。

YOU』LL GROW OUT OF IT
你將蛻變
女性

作者:傑西·克萊因
本書講述了作為女人反覆發生的種種忍俊不禁的詼諧段子。
元旦和春節馬上要到啦,好書可以讀起來啦!


找到正確的讀書方法,比讀書的數量要有用的多。

2016年我一共讀了100餘本書,
開通了一個讀書專欄,
自幼就酷愛讀書,當然也比較雜
然後今年可以說95%以上都是名家名作。

然而數量不是關鍵,關鍵是今年讀書,
大多數時候是抱有明確目的性的。

以今年我的個人經驗舉例
目的上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刻意的擴大閱量
二是像海邊拾貝一樣享受讀書的樂趣

時間上大致可分為上半年和下半年。

上半年大多是kindle看的

下半年大多是紙質書

先說上半年。

我在學習冥想,以及反思自己還是太浮躁之後。
刻意給自己規划了一百本書單。

這些書大多數都是短篇,認真的話一天內可以讀完的。

我認為,一個人的浮躁,是因為失去了初學者、嬰兒的心態。自以為看到了事情的全面,從而想要儘快的脫身得到一個結果。

然而一個人的成熟與成長其實是一個累積的過程。

張愛玲寫過一段讓我印象比較深的話:

今天早上房東派了人來測量公寓里熱水汀管子的長度,大約是想拆下來去賣。我姑姑不由的感慨系之,說現在的人起的都是下流的念頭,只顧一時,這就是亂世。

所寫的都是不必去想它,永遠在那裡的,可以說是下意識的一部分背景。就當它是在一個「月落如金盆」的夜晚,有人嘁嘁切切絮絮叨叨告訴你聽的罷!

——————————

一個人如果只顧一時,就是浮躁。
一個社會如果人人都只顧一時,就是亂世。
然而總有一些偉大的作家,把那些永遠在那裡的東西,在一個月落如金盆的晚上,講給你。

在了解他們的過程中,在他們的書里,我確信我會看見更大的世界。會積累,會平靜,會思考,會總結。

所以我刻意的擴大閱量,同時儘力把自己變得謙卑。

說實話,有些書一見如故。

有些書許是我的欣賞水平太差。。。成為了我助眠的最佳工具

然而讀書不是目的,一開始的目的就是掌握一個方法,增長一個閱量。

在讀完後,明顯就感覺到自身的進步,精神上的改變,而不是和往常讀的那些所有書一樣沒有總結和歸納。除了悵然若失還是悵然若失。

那麼這本身就是一件可喜的事。

第二個也就是下半年小半年按照自己喜好讀書了。

也終於進入了這個問題的正題

2016年讀過那些好書

真的是讀了很多優美的藝術品。

有一本書我拿到手之後,我可以說都高潮了嗎

立刻剪掉序言,因為我覺得序言配不上書

然後抱著一本書聞著書香一下午就看完了

簡直

人生的幸福就是虛度時光呀2333

前段時間「羅曼蒂克消亡史」之後我寫了一個筆記

從繪畫的角度來說為什麼這部電影如此好看

那麼其實讀書也可以套用進去

1
例如馬爾克斯的《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真的是篇篇精品的短篇集

《巨翅老人》,《幽靈船》等,我可以說讀完之後每隔幾天就會在腦子裡腦補畫面感。

2
除此之外,深入挖掘毛姆的書,也是我的樂趣源泉。

前兩年讀了他最著名的《刀鋒》《月亮與六便士》
《面紗》等等著名的作品,還有一些比較經典的短篇,就沒辦法忘記這個傲嬌叔。

今年他的《尋歡作樂》,可能是對我愛情觀改變最大的書了。有時候自由派也好,保守派也好,真正相交的靈魂才是最渴望的不是嗎。

然後還有一本《在中國屏風上》,是毛姆在中國的遊記。也是三年後《面紗》的取材。傲嬌毛姆叔叔來中國遇到那些事,你忍得住不看嗎2333

3
還有一本短篇集《秘密金魚》。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其中那篇,《被雷擊中七次的男人》。就是一個男人被閃電劈了七次,從年輕到年老。

這個小短篇看得我熱淚盈眶。按中國神話就是,就是孫悟空舉起金箍棒直指天穹,一個閃電照亮他的身影。

當然,平凡人,不是齊天大聖。我們最終怎樣面對自己的一生,該如何選擇,卻從來不像童話那樣簡單。

4

《飛刀表演者》

此書在我推數的專欄有介紹,不再展開。

5

伍迪艾倫

無羽無毛、副作用、扯平、亂象叢生、中央西路公園

這五本,我也沒讀完。還是他一貫的風格,輕鬆,忍俊不禁。他邁著輕盈的步子,死亡和悲傷早已被拋在身後。像他這樣有才華的人,加上海量的知識庫,真的讓人喜愛的無以復加。

我覺得推書,暫時就不要推大長篇
並不一定人人都喜歡
短篇又精彩的文
就好比你在沙灘上玩耍蹦跳
一隻腳和另一隻腳交換著踏在灼熱的沙子上
短暫而愉快

所以這個回答
2016年讀過哪些好書
一是講我今年的經驗方法
二呢,大多數推薦的都是短篇

也是這個月開始做書單推薦的專欄之後呢
看到這樣一句話,說短篇小說好像分兩種
一種就是原子彈爆炸一樣的想像力一上來就把你看跪下了

一種是緩緩而行,從細節中猛然爆發讓你大呼痛快
回味無窮

特別喜歡。
希望大家也能在讀書中找到樂趣。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書,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或者公眾號

讀書QQ群:511108568

http://weixin.qq.com/r/FDonP2rElzforS5c928G (二維碼自動識別)


2016年初計劃讀書50本,直到6月中旬一字未讀。鄙視自己一萬次之後,本著不拋棄不放棄覺得自己還能搶救一下的精神終於開始看書了,到11月末讀書45本。本來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完成計劃好牛逼於是翹尾巴了···導致12月就只看了1本書···功敗垂成···

廢話太多啦~從46本中根據不同的類別以及風格選出10本推薦給大家,並附上一些讀後感(好像夾帶了一些私貨和個人感悟,希望不要介意呀~)和推薦語。

長篇小說:《白夜行》《刀鋒》《金閣寺》《鼠疫》

《白夜行》是我看的第一本東野圭吾的小說,實在是太過驚艷,後來又讀了一些,依然覺得這一本是他寫的最棒的一本,暢銷君名不虛傳。
故事的展開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前面四分之三都在不溫不火的描述,如果你不夠耐心可能會覺得有些著急,但最後四分之一解密時刻快感呈指數上漲,直接炸裂,讀完後恍然覺得前面的所有敘述其實是有著多麼大的信息量,並後悔讀的不夠仔細。
東野君如此抽絲剝繭娓娓道來的寫作風格十分精緻!以讀者的視角讀過覺得驚嘆,再以作者的視角回顧便覺得折服!後來又看過《解憂雜貨鋪》、《信》、《秘密》、《嫌疑人X的獻身》,依舊首推這本——《白夜行》。
在某個不想睡覺的夜晚,放空心情,準備一杯咖啡,一包紙巾,開始享受這個故事吧!(關鍵詞:閱讀快感 好故事 寫作技巧)

《刀鋒》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和他另外一部廣為人知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一樣,都是在寫「我是誰」的故事。這本書在魔都9號線上看完,讀罷寫了一個小讀後感,9號線上的「刀鋒」,諸君有興趣不妨一讀:知乎專欄 。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不自覺的想去琢磨這個問題,不妨讀讀毛姆,自然,他給不了你答案,但找,也是找到的一部分了。(關鍵詞:人生思考 )

《金閣寺》不同於我以往讀過的所有的小說,不一樣,真的不一樣。
此書講了一個曠課嫖娼最後一把火燒了古寺的結巴小和尚故事。 絕對不是。 三島文字你無法拿他跟別人比較,見過不同,才知道原來不同就是不同。別人講故事,於是有各種內心情緒思維的描寫,而三島由紀夫是為了寫美而寫,故事只是意外而已。讀此書有一種山裡長大的人突然見了大海的感覺,這海如何是其次,但這是海啊! 很多段落正著讀反著讀一個字一個字讀又一整句一整句讀。關於南泉斬貓的幾段描寫讓我幾乎真實的感受到齲齒之痛,我不得不忍受,忍受美。 廬山煙雨浙江潮。
讀此書將是一次非常獨特的閱讀與思考的體驗,嘗試放下對「小說」的固有印象,看看海。(關鍵詞:獨特 美 感悟)

《鼠疫》和《局外人》是加繆的兩個代表作,《局外人》是大學的時候讀的,篇幅很短,在圖書館借的書,和一個身材超好的小學弟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他說他最喜歡局外人,推薦我看,看過之後便改變了之前對他腿長無腦的印象哈哈哈哈哈。
鼠疫是什麼?不過就是生活。 鼠疫是生活中關於無常、慾望、恐懼、勇敢、抗爭和愛的具象化,人人都有鼠疫,人人在此間生活。贏或者輸不在於你是否在鼠疫中倖存,而是最後你是否能劃掉那些你一生反覆推敲的「形容詞」,真正讀出那簡潔而雋永的一句。
不同的心境下,這會是本時讀時新的書。 另外!看完加繆的兩篇代表作我想說,這斯一定是人格分裂吧!(關鍵詞:人性思考 )

短篇小說:《羅生門》《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

《羅生門》此版本收錄21篇短篇,芥川龍之介對中國古典文化極為熟悉,信手拈來,這些故事寫的真的好啊,就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韻味,很東方,很日本。很適合比較細碎的時間,有空就拿出來讀一兩篇。最喜歡《竹林中》和《地獄變》。
提醒注意的是,選擇版本的時候千萬注意翻譯者,最好選擇名翻譯或者挑一些好的出版社,不推薦我看的這個版本,翻譯較差,真的破壞美感。(關鍵詞:東方 神韻)

歐?亨利,歐?亨利啊! 只有寫過故事的人才能明白他把短篇寫的這麼細緻精巧有笑有淚是多麼的炫酷啊!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果真不是鬧著玩兒的啊! 這是和讀長篇完全不同的體驗,大有大的震撼小有小的震撼。就那麼短短几頁,要抓住多個人物的特徵去描寫,要鋪墊情節,要悲劇喜劇相結合讓人又想哭又想笑,結尾還要反轉!「歐?亨利式結尾」真的好棒啊! 到後來經常讀著讀著就在分析他的寫法了,有空應該把那經典的幾篇拿出來好好琢磨下~這才叫講!故!事! 另外這個裝幀真的棒!和書的感覺不要太配!但是,翻譯依然一般···
有些情節放到今天看可能略顯老套了,畢竟被大家借鑒多年,但是巨匠就是巨匠,值得一看!(關鍵詞:經典 悲喜交加 反轉)

科普:《癌症真相》《自卑與超越》

《癌症·真相》是我讀過最好的醫學科普書(當然是因為我看的醫學類科普書其實很少···)書名看起來俗得很,但是真的是一本100+666分的科普書!!!作者是清華本科杜克博士,抗癌藥的一線研究者,語言精鍊幽默,對癌症整個相關係統知識有著非常完整且易懂的講解。 癌症到底是什麼?怎麼發生的?為什麼難以治癒?目前關於癌症的治療手段有哪些?最前沿的藥物和技術是什麼?分別針對哪些癌症?還有各種傳言的澄清,以及對最新最熱新聞的解讀。 總之!特別棒!強烈推薦!每個家庭都需要都這麼一本書。了解,才不會因為恐懼而愚蠢,如果魏則西看過這本書就不會被騙得那麼慘了吧……
因為特別想把書里的一些知識分享給大家還特地做了純乾貨讀書筆記,發在了知乎專欄和公眾號,在此眨著星星眼跟大家推薦,就算你不去看這本書也好歹看看我的讀書筆記好不好?兩個鏈接內容一樣,一個是公眾號文,一個是專欄文。原諒我的標題有點蠢,只是希望吸引眼球讓更多人點開看一眼而已。關於癌症-知道這些就不會像魏則西一樣被百度騙死!、知乎專欄 。(關鍵詞:癌症 必備知識)

《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的著作,精神分析三部曲之一,很慚愧到今天才看這本書,完全不是想像中的難讀,整本書的語言是非常平易近人的,沒有難懂的理論,主要是作者根據自身經歷所得的理念結合他接觸的很多案例,去分析職業、人際關係和家庭等板塊。初讀此書幾頁腦子裡兩個大字「放屁」,大概是代入感太強,想想畢竟是100年前的理論,而且心理學流派眾多理念無數,需帶著學習了解博採眾長的心態去讀,果然好多了。


關於此書的觀點,雖然阿德勒的理論稱為「個體心理學」,但這個名字讓我一開始帶了一些錯誤的期待。我覺得阿德勒學派最核心的關鍵詞不是自卑和超越,而是「合作」,他強調,人的一生就是在追求與人的合作,而在追求合作的過程中所受到的挫折就是自卑,而克服了障礙最終達成合作從而得到優越感,就是超越。他的理論基礎在於,人是群體動物,人從出生到長大要經歷漫長的成長期,需要別人長期大量的照顧,於是,人必須屬於群體,所以他探討了一個「人」如何通過合作最終融入「人們」的歷程。


這使我想起博爾赫斯那句著名的話「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而阿德勒的理念就像,人從出生走向死亡,就像人消失在人群中。


他把所有的事情都解釋為「合作障礙」的結果,求合作而不得,於是產生了各種問題。難以通過合作而超越自卑獲得優越感的人就會通過其他渠道獲得優越感,這種其他渠道往往就是很多心理問題的源頭。阿德勒的理念太過於「正面」,幾乎否認了人性裡面一切可能存在的黑暗面,所以難免覺得牽強偏頗了。


但是書中很多東西還是非常引起人反思的,讀的時候忍不住去剖析自己,這好像是學心理學的人的通病,特別喜歡剖析自己,至於其他不能認同的東西,想來也是正常的,畢竟是100年前的著作了,人性的很多表象還是在變的,這也是心理學永遠推陳出新的原因。


大概是由於個人原因吧,讀完關於自己的反思感觸非常多。(關鍵詞:心理學 合作 精神分析)

隨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們仨》

大學裡有一位摯愛村上君的朋友,執著的給我推薦他的書,但由於我對日本文化奇異的抵觸心理一直未曾閱讀,沒想到讀村上君的第一本書不是小說,而是他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大概所有跑步的人都能夠在本書得到大量的共鳴,讀著讀著便會心一笑,一下子勾起了太多回憶。想起了大學裡那段瘋狂跑步的日子,想起了那個愛村上的朋友,還想起了很多細碎的事情。


第一次算是正經跑步,拖著要死的身體在操場上跑了十圈,當時覺得自己牛逼的不行,10圈誒!哈哈,想來也只有可憐的4km,後來很快便可以輕鬆跑5km,並且知道自己是個弱雞。在一本書里看到說,能跑下來10km便可以算是跑者了,第一次挑戰10km記得是在颱風天兔登陸那天,剛查了下,居然正好是三年前啊!我喜歡在雨里跑,所以那天一直期待著在我疲憊不堪的時候能在大雨的洗禮中晉級跑者,然而,呵呵,那天傻逼天兔走丟了,沒有登陸珠海,所以我的第一個10km一點兒也不完美。關於那天的記憶分外清楚,一開始有幾個人在跑步,操場中央有一群男生在打橄欖球,後來起風了,人們陸續離開,只剩我,一圈又一圈,等待大雨。


後來跑過15km,20km,但是遺憾的是每次都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去參加馬拉松。倒是參加過一次長距離徒步,戶外圈赫赫有名的「深百」,被所有同伴放鴿子,臨時組建的團隊後來也走散了,於是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獨自一個人,行走整夜,最後每一步都像是走在刀尖上,覺得自己快變成了美人魚,在天亮就要變成泡沫消失了。沒有趕上第三站的關門時間,跪在了50km初,記憶猶新的是向陌生人討一支煙,和打卡站處彈著吉他唱歌給大家加油的志願者。


想起第一次長距離騎行,大概100km,結束後第二天自己可憐的屁股,想起去露營,在溫度零下的潮濕的夜晚被凍的直罵髒話卻在抬頭的瞬間被漫天星斗感動了,想起那一個一個進退兩難的絕望的山頭,那些時候你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爬山這種傻逼的事情,但還是會一次又一次的出發,一次又一次。


運動,說起來是和這個世界以及和自己肉體最直接的交流。村上君的「藍調」我想我是懂的,以及,停歇很久了,還是要再一次出發吧!

如果你跑步,請看這本書,如果你不跑步,看了大概很想開始跑吧!(關鍵詞:跑步 )

《我們仨》其實是一本真正的言情小說,我第一次覺得,養個小孩可能也是不錯的。一家人在一起,那些貴賤禍福、起起落落,只是一陣風一場雨罷了。 兩個人,後來變成三個人,笑笑鬧鬧,倚在一起讀本書,便是一輩子。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可也只有好物才會讓人嘆息其不堅牢,這樣的嘆息也是很美很美的。

悲傷與溫暖,紛繁與寧靜,值得一讀,值得一哭。(關鍵詞:生活 親情 愛情 )

最後附上今年的全部書單。
6月:5本

白夜行 6/12

力量

偷影子的人

解憂雜貨鋪

豐乳肥臀


7月:3本

意志力是鍛鍊出來的 7/8

刀鋒 7/15

關於寫作 · 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7/20


8月:3本

野蠻生長 8/1

失控 8/17

十三步 8/21


9月:13本

圍城 9/1

嫌疑人X的獻身 9/3

這些人,那些事 9/5

我們仨 9/7

第七天 9/8

信 9/9

媽媽的銀行賬戶 9/12

紙上臥遊記 9/16

洗澡 9/16

東方快車謀殺案 9/24

秘密 9/25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9/27

漢尼拔崛起 9/29


10月:12本

紅龍 10/5

2001太空漫遊 10/7

沉默的羔羊 10/11

股票作手回憶錄 10/13

心是孤獨的獵手 10/16

千江水有千江月 10/16

樹上的男爵 10/19

癲狂的醫學 10/20

癌症-真相 10/21

金閣寺 10/25

自卑與超越 10/27

創新者的密碼 10/28


11月:9本

榮格自傳 11/5

漢尼拔 11/6

非是非非 11/8

撒哈拉的故事 11/9

鼠疫 11/11

動物莊園 11/12

羅生門 11/15

性學三論 11/27

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 11/30


12月:1本

包法利夫人 12/8


推薦閱讀:

普通人如何合理的理財投資,有哪些書可以學習閱讀?
關於室內裝修設計有哪些書值得推薦?
學習博弈論,從入門、進階到精通,如何列書單?
求薦書,有關中國古人研究星象月相曆法的書?
有哪些不錯的數學、物理書籍推薦?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讀書筆記 | 讀書方法 | 2016年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