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合理的理財投資,有哪些書可以學習閱讀?

這個問題是兩個,求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論指導,求書籍推薦

為邀請@水湄物語而問,期待優質答案


嚓,終於找到可以回答的問題了,謝謝奶爸。
我先回答一些,慢慢修改哈。

1、時刻記住,風險和收益成正比

如果說理財投資是一個遊戲的話,那麼這個遊戲當中有一些基本的規則。
最重要的一條,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條就是:

收益和風險成正比。
大部分人眼裡只看得到收益,而且是越高越好,很容易忘記風險。在理財投資當中,利用槓桿和一時運氣,是有可能達到10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請看這位樓主和一樓(一年投資穩定 100 萬還有必要工作嗎?)但是不要忘記,風險也同比增長。

以下是各類投資的常規收益率(美國數據)。有一張圖的,找不到了,下次補。

銀行存款2.5%,1年期國債3%(基準利率),5年期國債4%,10年期國債5%
抵押公司債6%,標普指數7% 無抵押高收益公司債8%,小盤股12%,房地產15%,風投25% 。

這幾個數字是常識,請牢牢記得。一般來說,這些投資對象的收益率會在這個附近波動,小幅波動,可能是機遇,但如果過分大的背離這個數值,就很可能是騙局。

2、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其實在剛開始資金量小的時候,不用太在意輸贏,應該在意的是「為什麼輸」「為什麼贏」。如果說投資跟做科學實驗有什麼相同的話,那就是「實驗結果可重複顯現」。

舉例來說:在真空條件下,
羽毛和鉛球從高處往下扔,應該是同時落地的。這是自由落體運動。
只要滿足在真空這個條件,
無論你在哪個地方扔,扔1次還是500次,結果都應該是一樣的。

所以,如果你今天穿紅襪子,你買的股票漲停了。然後你得出結論說,只要穿紅襪子,買股票就會漲停。
大家不要笑,這種例子實際很多。

所以當你贏的時候,你要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你贏,而且要反覆檢驗這種「贏」是否是符合邏輯的,是否可重複。
當然,你「輸」的時候,也不要過分沮喪,更不要把原因歸結為「中國是政策市,沒法投資」之類。

實際上,投資理財並不像專家們鼓吹得那麼難,保持合理的心態,尋找合理的邏輯,學習相關的知識,你是有可能會比身邊的人贏得更高的收益率的。投資是一種技能,跟學習英語沒什麼兩樣,只要有正確的方法,持續的練習,總是會看到效果的。


以下是書單部分,評語是我先生加的。


聰明的投資者
五星
我大概看了五六遍吧,每一次都有新的體會。這本書是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的心血之作,包含了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的精髓,也包含了小熊最喜歡的量化的精髓。當中還有個插曲,當時小熊和水湄新婚旅行去尼泊爾,把這本書落在尼泊爾的長途車上了。回來心痛不已,馬上重新買一本。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五星
這本書其實才是巴菲特投資思想的精髓,當中很多的段落都值得我們反覆的思考。建議看上十遍以上。

安全邊際 五星
小熊最喜歡的兩個投資者之一,塞斯卡拉曼的唯一一本書。這本書,第一次看小熊覺得很平淡嘛,沒什麼稀奇的。但是以後每一次重看都有更深的體會。在ebay上,這本書的簽名版被炒到了1000美金一本。

你能成為股市天才
五星
這 本書,恐怕是小熊看的最多遍的書了,我一直放在床頭反覆的看。當中的充滿了喬爾格林布拉特公司分析的精髓。根據裡面教授的投資,小熊這兩年也在慢慢拓展自
己的能力圈。說實話,比起巴菲特,喬爾是很願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投資分析和心得的人。這點也感染了小熊,多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投資技巧心得。

偉大的博弈 四星半
不 知道有多少人學習投資,或者學習價值投資開手的書竟然是這本。當時選這書作為第一本道理很簡單,這本是我第一本找到和下載的,而且書的內容通俗易懂,就
是講故事。但是這個無心之舉,反而受到了奇效。就像是楊威利元帥學習軍事史成為一代名將一樣,學習金融史,也能夠幫助我蔑視一切市場反常的波動,不論多麼
大的波動華爾街歷史上都經歷過了。那時恰逢2007年底到2008年,美國股市正好是自由落體下跌的時候,我心理承受能力倒是因為這本書好了很多。

價值投資者文摘 四星半
一 共厚厚五十本,放慢了我家書架的兩層。當中的文章大多數都是從美國的《傑出投資者文摘》翻譯過來的,都是很好的文章。有些乍一看和投資沒有任何的關係,但
是增進眼界是投資的一大要素。而且常言道,功夫在詩外,不同的學科可以讓我們有不同的感悟。當然,投資的基礎教材還是首位的,因為就算功夫在詩外,那也得
先學好作詩了,然後在開發外面的功夫吧。

股票投資大智慧 四星半
這本書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投資書,但是他勝過大部分投資書。他講述的是芒格的柵格思維方式,幫助我們鍛煉我們思考各種問題,包括投資的能力。

怎樣選擇成長股 四星
另一位大師費雪的名作,也是他唯一一本書。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定性分析無敵,費雪的問題當然也在於這裡,過分強調定性分析而忽視定量。當然書中介紹公司的定性分析方法還是很精彩的。

約翰.聶夫談投資
四星
這本書恐怕沒多少人聽說過,就像約翰聶夫沒多少人知道一樣。約翰聶夫是著名溫莎基金的基金經理,他執掌溫莎基金31年,22次跑贏市場,投資增長55倍,年平均收益率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率達3%以上。他開創了低市盈率投資方法,是價值投資法的一種表現形式。

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
四星
美 國著名長壽投資者鄧普頓的投資課,讀起來生動有趣,又能給我們感悟。鄧普頓爵士在價值投資的時候,價值投資這個詞恐怕都沒有發明了。但是這不妨礙他做投
資,鄧普頓爵士本能的能夠察覺到哪個公司,甚至是哪個國家被低估了。他的名言 – 「買入最好的時機是在街頭濺血的時候」,也是小熊最喜歡引用的。

股市穩賺 四星
小 熊最喜歡的兩個投資者之一,喬爾格林布拉特的投資教材,整本書更像一本故事書。但是因為喬爾想要讓這本書連他的兒子女兒都能看懂,導致的問題就是過分簡單
了,屏蔽了很多的細節,所以通俗有餘而深刻不足。不過裡面至少介紹了喬爾分析公司盈利的思路,小熊已經把它吸納進我的投資體系中,也在進階課第一課做了介
紹。

賭金者 –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隕落
四星
這也是一本值得反覆玩味的書,講的是美國金融史上很著名的由兩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幾個數學教授組成的大型對沖基金,最後破滅的故事。比起他們來說,高盛操縱大宗商品市場和巴克萊操縱短期利率顯得小兒科了很多。

股市真規則 四星
也是我一開始看的幾本書之一。這本書最強的地方就是把幾乎所有的行業都點評了一遍,每個行業注意的要點啊什麼的。但是問題也是流於廣而不精,這當然也是沒辦法的。看完這本書,你會覺得自己似乎每個行業都懂一點,但是真正要投資的時候,卻又不懂了。

巴菲特的護城河 四星
晨星公司投資部主任寫的書,詳細分析了各種護城河的成因,判斷方法,以及如何量化。小熊也將他納入了自己的投資體系,初級課中的護城河理念就是從這裡來的。

芒格的各類演講 四星
芒格比起巴菲特更出世,所以他的演講也更深奧一點。但是如果你能夠耐心思考他所講的內容的花,你將會發現芒格的思想是一整個體系,而投資只是當中一小塊。

魔球 四星
這書也齣電影了,布拉德皮特主演的,不過電影沒書精彩。整本書講述的就是,棒球界從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一個過程,值得我們思考。


大錢想得小:富達基金Joel Tillinghast 的投資思想

文/陳達

本文是 Big Money Thinks Small 的讀書筆記和感想,不算文後的彩蛋,閱讀此文大約需要十到二十分鐘時間,希望能為您省下讀書的8個小時、書錢30美金、且此書尚未有中譯本。當然,一如既往地,還是非常推薦讀原作。關於書名,我覺得翻譯成《大錢想得小》就比較通俗貼切,當然有人覺得逼格不夠高,建議我翻譯成《基金巨頭,細微入手》,我覺得也很不錯;但如果實在要逼我,我會把書名翻譯成《縱千金裘之裹身兮,慮磅礴之不吾與》。

The curious task of economics is to demonstrate to men how little they really know about what they imagine they can design.

——Friedrich Von Hayek

先不管 Joel Tillinghast (以下簡稱T神)的才情如何,這哥們從長相上就可以在投資界驕傲行走 —— 他長得特別像大神巴菲特,兩人演個兄弟肯定沒問題;要是你稍微臉盲一點,他們還能演個絕代雙驕的雙胞胎。

T神名氣不算很大,但是他管的基金非常之大。他是富達低價股基金(Fidelity Low-Priced Stock Fund )二十八年來的掌舵人,該基金規模已達到400億美元以上。自從1989年成立以來,他的基金取得的年化回報率為13.8%,大幅跑贏其基準的羅素2000指數(該小型股指數的回報為9.6%),也跑贏了標普500的9.7%。

(綠色線是富達低價股基金,黃色線為羅素2000指數,藍色線為標普500指數;來源:Bloomberg)

T神命中的貴人是彼得·林奇。當時他剛過而立之年,有一段時間他不斷用美國中部農民伯伯一般和風細雨的調調給林奇的助手打電話,進行持續的騷擾,並終於如願以償地爭取到與林奇通話五分鐘的機會。結果這個五分鐘的電話打了一個小時。掛了電話後林奇對他的助手說:我們必須把這哥們給搞進富達。

籠統一點地說,T神基本上算是個價值型的投資者。他的選股策略(當然也受到其基金招股說明書的限制)的要點非常簡潔明了:小型股,價值型,低波動,雖然感覺這幾個詞放在一起看有點弔詭;但是與之相比,他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哲學要深邃得多。他將他的投資理念與數十年管理基金的經驗都寫在了一本書里,名叫《大錢想得小》(Big Money Thinks Small),此書於本周剛剛出版。

本文就想來簡單談談這本書里一些閃光的投資思想。

一、 從我們不怎麼靠得住的大腦袋講起

T神謙虛地說他的這本書並不能讓你成為一個好的投資者,但是卻可以幫你有意識地少犯一些錯,尤其是始作俑者的 系統1 所帶來的偏誤。首先他重點講到人類的兩種認知偏差。

  1. 馬後炮認知偏差(Hindsight Bias)

馬後炮認知偏差,就是很多事情你在事後看都會有一種無可避免的宿命感。這種認知偏差在比特幣和騰訊股票上表現得最淋漓盡致,很多人以為自己與成功投資騰訊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個港股賬戶。於是你的投資史就變成了一部漫長的悔恨史——天吶我怎麼錯過了京東,明明當初十分看好;天吶我怎麼沒買阿里巴巴,明明我那敗家娘們每年在淘寶花二十萬;天吶我怎麼沒有買房,明明知道房價會漲;天吶我怎麼……,明明......。

我要告訴你一個真相,其實明明並不明明。

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人講其慧眼識貨,當年一看騰訊就知道小企鵝最終不可避免地要一統江湖,所以買入騰訊並持有多年。對於這種人我只想說:天上繁逼皆乃閣下所裝,雖歷歷在目但卻不可盡數。即便我也持有騰訊多年,但是咱摸著我這顆不算太乾淨的良心來說,我當時的投資初心與目前騰訊的現狀中間已經差了有兩部修仙小說的距離。

你每天可能會對一百個公司起意,其中可能大約有兩三個公司最後能牛到了姥姥家;但是官人你怎麼就把剩下九十七家公司給忘在了腦後,而選擇性地去懊喪那些絕少數的錯過的機會;從概率上而言,你其實更容易投資到不牛的公司。

至於如何抗擊馬後炮偏差 —— T神的書里支了一招,就是做投資筆記,為你自己做過的交易(或者極度想做但是最後沒做的交易)詳述投資(或不投資)的理由。如果你有這個習慣,你會發現你投資的初衷往往會被新的想法所代替;或者你會發現某些沒有趕上的火箭股,最後與其擦身而過其實並不是命,而是自己的智商不夠閃亮。這樣你至少不會太苦大仇深。

我個人反正是有這個習慣的,做一些私底下的筆記,做一些公開放在網上的筆記,我可以回頭看看。比如特斯拉,我一直矢志不渝地黑她——黑她的公司治理啊交付能力啊估值高企啊,結果然並卵這個股票就是要坐火箭,打得我的臉每天都在發炎。但由於我之前黑得那麼投入,我對錯過特斯拉並不後悔,我有筆記為證啊;如果我違背自己的信念而追高結果卻成了接盤俠,我會更痛苦。

比如T神組合里的大牛股Monster 飲料(NASDAQ: MNST),當初他投資是看好 Monster 全天然果汁業務的前景,結果這隻野獸後來的爆發卻是因為功能飲料,牛頭不對馬嘴地就坐上了這場華麗上天的火箭。但是如果你沒有投資筆記,你可能會忘掉當時投資的初衷,然後馬後炮地認為自己又做了一筆無可避免要成功的投資。

其實沒有任何投資是無可避免會成功的。

(Monster 飲料 monstrous 的股價,來源:TD Ameritrade Thinkorswim)

2. Anchoring(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是說人類在做判斷時會極其看重某些初始位置的信息碎片或者參照界點,並將自己的認知小船沉錨於此。比如我們做一個實驗,讓一組實驗對象在五秒內估計1x2x3x4x5x6x7x8 的結果,然後再讓另一組實驗對象在五秒內估計 8x7x6x5x4x3x2x1的答案,實驗結果持續顯示第一組給出的估計會顯著低於第二組。因為第一組的人以最先見到的一為錨,而第二組的以最先見到的八為錨。

下錨是人的本能,茫茫世界裡你不下個錨很容易飄成斷線的風箏。作為一個原始人,我無論是打獵還是拿著我打到的兔子去跟隔壁部落換個姑娘,我都需要憑第一印象來下錨,要不然我怎麼知道一個姑娘值幾隻兔子。但當進入了現代社會,我們亂下錨的本性就容易起到負面作用而讓人智障,這在投資中尤顯猖獗。比較常見的就是對成本下重錨——不漲回成本堅決不賣。此時成本之錨就變成了決定賣與不賣的最重要的信息,而不是股票此時此刻的內在價值。

還有一些投資者雖然心水某個股票,但是一看到之前雄壯豪邁的漲幅——比如半年內漲了一倍—— 就慫了堅決不敢追高,這又是對一個不重要的初始信息下了錨—— 前期的漲幅和目前的內在價值其實木有關係。彼得·林奇建議我們選股票的時候應該自帶腦補修正液,把股票之前錯過的漲幅在腦子裡給抹掉,然後才能心平氣和地看看眼下這個機會值不值得投資。

還有一些其他看似重要的數據都有可能成為那一隻下錯的錨,比如某個股票的歷史價格區間、歷史的估值比率等等。很多時候拿一家公司當前的P/E去與歷史P/E做比較就沒有太大意義,比如一家公司從成長股長著長著就變成價值股了,P/E自然也就再難回去。

所以投資時切莫過於相信第一印象,這是一場令人智熄的操作。

二、 賭博、投機、投資

這是個老話題了,但T神引進了一些原創的想法。

首先我們要說賭博、投機與投資之間肯定不是涇渭分明的,投資總是帶一點投機性,甚至帶一點賭博性;而且賭博未必一定邪惡。賭博就像大夥們的啪啪啪生活—— 名聲上都有點不方便放在檯面上說,但是卻被被廣泛的實踐,乾的時候你還會覺得巨爽,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也離不開這倆貨,所以嫖賭皆是情理。而至於某一筆交易,你說你是完全在投資,而不帶一點點的投機更不是在賭博,我是不信的。

但是賭博、投機與投資又肯定是彼此有別,但要如何區別?T神首先把人類押注的行為分成了事件性押注和整體性押注,如果你對某個事件(比如兩家公司合併)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而押注,這不能稱為投資,可以叫做精明的投機;如果你只是做了泛泛的研究,那就叫輕率的投機;如果你根本不做任何研究就赤膊上陣,那就是賭博。

而投資只存在於整體性的下注,比如基於你對一個行業長遠發展的判斷。如果你的研究通透,那就叫投資;如果你的研究泛泛,那也是投資,但這是風險較高的投資;如果你完全不做研究、又是把眼一閉蒙TM一把算逑——這地就沒得洗了,仍然是在賭博。

(來源:Big Money Thinks Small)

所以在投資過程中,對於一些事我們免不了要投機。問題是我們要知道什麼值得你去投機。比如你去投機某公司的下一個季度財報,這就很不值嘛 —— 第一,正直的你肯定沒有內幕信息,你也很難比市場更準確地預測財報表現;第二,就算你能準確預測財報,你還要再猜准市場對這份信息的反應,財報beat但股價被beat down的事情屢見不鮮。我經常對客戶說,賭財報基本上就是一個五五開的賭局(50/50 chance game),你要是算上交易傭金、機會成本這些明的暗的開支和成本,你連五五開的勝率都沒有。

那哪些方面值得你花點精力去投機(預測)呢?T神認為是這些方面:

1. 管理層能不能在關鍵時刻里作出英明的決策;

2. 行業是不是將會遭遇或者正在遭遇這些估值殺手—— 大宗商品化(commoditization)、行業過時淘汰、槓桿高企。

3. 股票的合理內在價值區間。

三、到底如何控制投資風險

對於一個僅僅做多(long only)的組合,控制風險基本上有兩種南轅北轍的方法:1. 多樣化;2. 精選化。多樣化很好理解,通過配置相關性較低的資產來降低組合的波動性,成本最低的方法是投資低收費的指數基金。多樣化的另一種解釋,就是在一個龐大系統中利害總是可以相抵—— 油價跌了,能源業遭罪了,但航空業卻撿了便宜,從整體來看系統沒有崩潰。所以持有廣泛多樣化的指數的投資者僅僅面對系統風險的敞口。

不過組合多樣化肯定不等於風險零負擔,比如多樣化殺不掉系統風險,或者說得直白一些,殺不掉「你買貴了的風險」,因為你買的指數完全可能估值高聳 —— 指數里的大量成分股估值貴了。組合精選化可以降低買貴了的風險——但是無法去除非系統性風險,每一個投資者都必須在這之間有個取捨。

我想回顧一下耶魯基金掌門斯文生,他認為資產組合的變化(variability)90%以上取決於「資產配置」,而「證券選擇」卻不是太重要;如果調整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和回填偏差(backfill bias)並減掉費用,大多數主動型基金並不能提供正數的阿爾法。所以我相信對於一般人而言主要精力應該費心在資產配置上。

但總有一些人致力於成為非一般的人,畢竟現實證明了長期碾壓指數是可能的,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是一個最好的活證。如果你覺得自己不一般,那麼關於證券選擇, T神有這麼一些意見:

熟悉(familiarity)不等於知識(knowledge),雖然兩者常相伴。熟悉是通向更深層次的知識的玄關—— 舉個例子,彼得·林奇就經常在她老婆身上搞靈感,比如他曾饒有興緻地談論起黑絲的生意,他老婆當時對一種叫L"eggs的黑絲襪產品讚不絕口。最後林奇投資了生產銷售L』eggs的Hanes 公司並賺了10倍,又撈到了所謂的 ten bagger。但是她老婆對黑絲的「熟悉」與林奇對Hanes的「知識」之間 還差了一個扎紮實實基本面研究的距離——林奇曾買了幾十雙Hanes競爭對手的絲襪產品,然後逼著他的手下交出黑絲誘惑的試穿報告,無論男女。

僅僅靠「熟悉」去投資肯定遠遠不夠。比如來做個實驗——標普500指數中權重最大的公司(目前是蘋果公司)肯定是老少咸熟,但如果從1972年到2016年里你的策略就選標普最大的公司投資,你的年化收益僅有4%而已;如果你僅選標普最大的十家公司投資,回報率也差球不多。市值最大的公司不一定是業務最大的公司,但十有八九是最具知名度的公司——市值為啥大,因為人氣高大家都熟嘛。

那這深沉的知識到底是啥?T神認為你至少能回答這麼幾個問題:客戶或者消費者為什麼會購買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什麼情況會使客戶停止購買或者變節於競爭對手?這家公司與其競爭對手相比到底牛逼在哪裡?公司如何盈利?有什麼會讓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增或減?是什麼推動了這家公司的業績增長?關於這家公司五年內的前景我有多大把握?我能否在該行業里發現一個絕佳的機會?云云。

除了以上這些問題,T神心裡其實一直裝著一個最鍾愛的問題,而這問題一問就是數十載。文化是會傳染的,以至於當一些公司派代表來覲見富達基金,在十四樓的會議室里富達大多數經理都會亦步亦趨地學著問出這個問題:什麼會讓你所在行業的公司一敗塗地?

What causes companies in your industry to fail?

所以就來到T神投資的核心之一:對行業的嫻熟把握。與巴菲特一樣,T神也是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的信徒 —— 不熟悉的行業不碰,不看好的行業不碰,尤其避免步履維艱的行業。通過對「什麼會讓你所在行業的公司失敗」這個問題的深究可以引出許多投資的關鍵信息,比如行業是否競爭激烈產品是否商品化同質化,行業是否面臨一些外行人難以覺察的潛在風險,行業是否已經過時等等。有些人認為能力圈會嚴重限制自己的潛在投資目標的選擇範圍——但問題是你的能力圈是可以受教育被拓展的嘛,又不是天生的;你看T神治下的基金就持有了八百多個公司的股票。

所以下次你作為天使或者風投召見創業者時,或者作為大股東召見管理層時,你也可以扔出這個逼格頗高的問題:是什麼會讓你所在行業的公司失敗?(為了讓逼格更上一個檔次,第一遍最好用英文提問。)如果公司高層對這個問題表現出一副卧槽這是什麼鬼的懵懂表情,那麼這種公司不投也罷。

四、大錢想得小(Big Money Thinks Small)

之前提到了《大錢想得小》是T神本周剛出版的新書的書名。作為一個管著400億美元基金的掌舵人,T神很有資格寫一本叫這個名字的書。

但是,啥叫想得小?

(來源:知乎)

先來談談什麼叫想得太大。大家請看上面這張股票投資知識結構圖,我曾說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圖上大多數的知識學了不如不學。雖然我沒有把話說死,並沒有做絕對否定,但還是被三種人給怒懟了:1. 技術分析分子;2. 宏觀經濟分析分子;3. 一切仇視公司基本面分析分子。第一和第三種我一般是無視的,咱不活在同一個世界裡有必要強行溝通嗎;但第二種其實懟得貌似還很有道理:炒股不看宏觀經濟你不等於瞎子在雷區里裸奔嗎?

但如果你認為宏觀經濟能告訴你股市會如何發展,你可能把關係弄反了,股市一般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在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The Conference Board)發布的經濟先行指標指數里(包含十個指標),標普500指數常年上榜。但很多人卻硬要逆反這個順序聯繫,硬要在宏觀經濟里去找到投資股市的祥瑞。

比如很多人投資美股就緊盯利率,天天在美聯儲是否加息這件事上躁動不已。但是利率這事哪是如此容易看穿。我並不是說你投資不需要懂利率,恰恰相反,利率反映了市場的血液——錢的價格,所以這個必須懂;我的意思是深度研究利率未必對你投資股票有什麼幫助,尤其是在短期上。比如降息這個事件——完全就可以有兩種解讀,降息可以讓公司增加利潤,也可以合理化高企的市盈率,有可能提高資產的回報;但通脹調整後的利率的下降,也會降低金融資產的回報。這是兩個互相矛盾的結論,何解?

我們又要發揮馬太福音的智慧了:讓經濟學家的歸經濟學家,讓上市公司股東的歸上市公司股東。著名的經濟學家裡投資做得比較成功的我就知道凱恩斯大師一個,雖然在大蕭條中也是虧出了翔;而同其絕代雙驕的哈耶克聽說把諾貝爾獎金都虧在了股市裡。

比較諷刺的是,凱恩斯的投資履歷上有一個明顯的變調:前期他憑他在宏觀經濟上的卓絕造詣做自上而下的投機與投資,結果業績稀爛,以一腔孤勇戰鬥在大蕭條的最前線;後期他開始關注微觀的公司本身,做「想得小」的投資,結果終成一段佳話。

除了凱大師以外,經濟學家裡當然也有賺錢如麻的,但總是花無百日紅。比如 Robert Merton 教授 (就是BSM期權定價模型裡面的那個M),他是個諾獎傍身的超級大牛,曾經也業餘兼職成為過一個很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但是再後來搞出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這個爛攤子,晚節就有點沒保住。

凱恩斯不是說過么:靠譜的一定能讓你發大財的知識是不存在的;因為如果存在,那麼這個學科就會被汪洋人海前赴後繼地研究個爛,然後只要智商超過平均水平就能變成土豪。這怎麼可能。

而T神想要告訴你,大資金想得都很小。啥升息降息立正稍息,啥M1、M2、M16,這些就讓專註於老年人朋友圈的微信公眾號去鑽研好了,你別把投資想得那麼大。當然諸如GDP這種信息你仍然要關注,但是不值得花太多精力。經濟是一個抽象的群體性想像,除非你是就是自詡為思想者或哲學家,你對一個抽象概念去廢寢忘食,有違你最初僅僅想賺錢的動機。

T神想得就比較小,與其去陷入之於整體經濟所產生的信息的汪洋大海,你不如就多研究一下專屬於某個公司的信息,分析一家公司可比分析一個經濟體所要面對的信息和變數要少太多太多了。誠然,無論是宏觀投資者(macro investor)或是 選股者 (stock picker)都必須要全力探尋真相,而在這過程中也必然會犯錯;但是小錯誤更容易得到糾正,或者你更願意去糾正。

這怎麼理解?比如在一個大理論上你站了隊——比如你是奧地派而反對凱恩斯派——只要下定決心成為了某個理論的信徒,你就很難回頭。對於很多人而言這TM動不動能歸究到信仰問題。但如果僅僅是個小問題——比如你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率取得不合理——你會立馬虛心接受並改正錯誤。

我就有這個體驗,比如當前的美國市場,一些人憑藉某些宏觀面碎片化的信息就認定市場在短期內要崩盤,這樣的人我很難讓他改變他的——我不敢說完全錯誤——但至少是片面的想法。他可能會完全將資金抽離股市,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從2013年、2014年就開始了所謂的空倉之旅(可是你全倉了現金啊北鼻,利息多高?),有些甚至還要強忍凌遲之苦去做空標普500。這些人一旦形成了一個超出他們認知水平的大判斷,就很難迴轉,因為這已經上升到信仰問題。但是要讓某一個投資者打消對於某個公司的不切實際的執念,相比而言就要容易得多。

用T神自己的話來總結吧:小錯誤總是更容易彌補。想得小不僅能減少錯誤的嚴重性和頻率,還能讓你有更好的思維框架去預期並修復它們。(出自:Big Money Thinks Small)

-------------------------------------------

文後彩蛋

巴倫周刊採訪 Joel Tillinghast 的翻譯稿(陳達/譯,來源:Barron』s Magazine)

巴倫周刊:管一個400億美元的基金感覺如何?

JT:我試過做一隻跳舞的大象、或者做靠著浮游生物存活的巨鯨;我也嘗試盡量不要過快地換倉,而以大量人力的支持和長期投資作為策略。彼得林奇是個奇人,他可以做短線,然後快速切換到長期投資。但是我做不到這個。

巴倫周刊:你仍然像25年前一樣對選股票興緻盎然嗎?

JT:是的,雖然人不可能完全精確地預見未來,但如果我能比其他人看得稍微准一點,我仍然很高興。

巴倫周刊:投資者怎麼會被割韭菜?

JT:作為一個謹慎的人,我可以理解你為啥會說:挖,馬斯克真帥。但是這不等於他的股票就值得買。你能預計未來會發生什麼嗎?電動車的銷售多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還沒有的基礎設施?他們解決了續航里程的問題嗎?什麼是特斯拉能做但是通用汽車不能做的?如果你住在像麻省那樣電費高企的地方,你的單位里程成本跟汽油車相比如何?你如何將這些轉換成對未來現金流的預測?儘管如此,馬斯克確實是個很帥的人。

巴倫周刊:從管理基金的經驗里,有哪些關鍵教訓你寫到了書中?

JT:找到並執著於能力圈很重要,比如在金融危機中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去理解AIG公司。另外一個是管理層的質量,我經歷的騙子實在是太多了。再另外一個是過時被淘汰的風險。我曾經投資Baldwin鋼琴公司,我姐姐要搬家的時候,她要處理掉鋼琴,白送都不行—— 她必須倒貼錢讓人把鋼琴搬走。

我想要讓我的讀者看到如何別犯傻,而不是如何變聰明。我希望我的書能讓一個平均水平的人成為一個平均水平以上的投資者。

巴倫周刊:主動型管理基金現狀如何?在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後,一個好的主動型基金的經理會怎麼樣?

JT:主動型基金經理的角色就是不要感情用事去投資。機器人投顧(robo-advisors)可能是一個好主意,但是在我們看到即便股市下跌40%時人們還能夠不變初心之前,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主動型基金應該執於其所知,並知其所有,平常有意識地多想想這一點。他們也要評估公司管理層的品質及其配置資本的技能。一次量化的掃描篩選會告訴你兩個盈利增長20%的公司一樣好,但主動型基金經理能告訴你其中一個是強周期而另一個不是,或者其中一個的行業出現衰退甚至面臨淘汰——主動型基金經理可以評估盈利的可持續性。大多數的量化交易基於流動快、頻率高的數據,它們不太關心五年後的盈利水平。而這就需要主動型基金經理介入了。公司到底值多少錢其實是打了馬賽克的,不清不楚。市盈率或者市凈率並不能告訴你到底價值幾何,只有人類才能夠去評估。主動型基金經理的角色是去考慮過時淘汰與價值的問題。

讓我們來談一談FANG。

FANG不在我的基金的基準(benchmark)里,但是她們讓很多小型股投資者的無比懊喪。在九十年代,當蘋果公司迎來一個巨大的產品周期時,有很多的關聯股票你可以選擇。但今天我只有一個——富士康[2317.Taiwan],一家代工服務商。羅素2000指數里充滿了亞馬遜的受害者。我要如何參與亞馬遜?也許可以通過物流服務提供商如UPS。但是亞馬迅把他的供應商玩弄於鼓掌之間,讓她們慘烈競爭來壓低價格。如果Facebook、亞馬迅、特斯拉這樣的公司能掌控全局,那小型股確實相對沒啥吸引力。

巴倫周刊:你對目前的市場怎麼看?

JT:你如何描述一個眾人皆醉但無人盡興的派對?人們關注於一個非常短的名單上的股票,而這些股票的創始人靠賣傳記就能發財。人們紛紛買入指數ETF,以示看多市場。然後有一些被08-09年大衰退嚇過的人,他們就苦心孤詣地尋找收益率,但是找不到;於是他們就只能去考慮那些高槓桿的煙草公司的股票。與其說這是狂歡,不如說這是絕望。

巴倫周刊:你持股的期限如此久,以至於為你工作十年的人都不知道你賣出倉位的策略?

當我認為一個股票已經到了她的內在價值,或者當我對自己在這個股票上的評估沒有信心的時候,我才會賣掉股票。我持有Ansys公司(NASDAQ: ANSS),如果你想知道颳風下雨會對飛機機翼會產生什麼影響,你就要去問Ansys公司的軟體。她是一個高速成長的行業里的龍頭。但是她的市盈率是32X。我還沒賣掉她的原因,就是飛機的跑道足夠長(雙關俏皮話,請自行理解)。

巴倫周刊:當今世界你還在哪裡能找到價值?

JT:日本市場有最大的價值股群,部分原因是雖然日本人口只有美國的40%,但是上市公司的數量比美國少不了太多。我們持有DVx公司 [3079.Japan],十三倍的市盈率,這家公司分銷心血管病產品。她的資產負債表上完全沒有負債,有大量現金,收入和利潤增長得都不錯,老齡化的日本人口也需要更多的這家公司的產品與服務。我們還持有中央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 [8117.Japan],這家公司分銷汽車清潔和塗料的專用產品,也有適度的增長。她的P/E是11倍,2.3%的股息率,現金佔了市值的三成。

在韓國我們看好Nice信息技術公司[036800.Korea],主營業務是信用卡支付網路。這家公司無負債,以7倍市盈交易。我們還看好韓國端子工業株式會社[025540.Korea],其成長性很好,而且也會受惠於汽車電子配件與物聯網產業,目前11倍市盈率,同樣無負債。

歐洲也有一些價值型機會。比如在愛爾蘭,我們持有一家叫Abbey[ABBY.Ireland]的房地產公司,市凈率 1 倍,市盈率 7倍。他們基本也是沒有債務,Gallagher家族持有她非常多的股票,所以我們利益一致。我們還比較看好挪威的儲蓄型銀行,比如Sparebank 1 ?estlandet [SPOL.Norway],他們是一家保守的承銷商,貸款/價值比(loan to value ratio)非常低,資本狀況非常好。從二戰以來這家公司就從來沒有一年虧過前。這家公司目前估值就將將高過賬麵價值,11倍市盈,每年提供5%的股息率。

巴倫周刊:美國有什麼機會嗎?

JT:在美國基本上所有的股票都像零售業,死亡率高過了我們能承受的範圍。大型零售商的破產也許會引發下一場衰退,比如Sears,這家公司目前的僱員仍然比整個煤炭行業的僱員都多。一些零售業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和一些小城鎮的就業可能會首當其衝。

在美國折價的價值型機會太少了,如果你能找到的同時你也能懂的最好的機會都以110%的內在價值在交易,你還要去買嗎?

巴倫周刊:你對想要從事投資管理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JT:除非你對股票市場真的著迷,你最好不要選這一行;除非你不怕堅持一個不得人心的觀點並頂撞人群,你最好不要選這一行。你確實能夠在這行賺很多錢,但是如果你不具備前面說的兩種特質,你會很心力交瘁。如果你不能堅持很固執的、有些時候甚至是錯誤的觀點,你在這行不會很成功。而且就算你收到了好的反饋,也不能證明你做了正確的事情。

資管業其實在收縮,但人腦仍然是有一席之地的。量化交易者不太關注於長期,這就是個機會。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仍熱會幹這一行,但如果回到25歲,我會想得再更多一些。

我仍然能從我犯過的那些錯誤里吸取教訓。當二十五年前我在奧蘭多,我看到馬路邊上一個廣告牌寫著:「蹦極!完美的安全記錄。80美元。」然後我走了幾步路又看到一個廣告牌,寫著:「蹦極!40美元。」 作為一個價值投資者,我至今仍然不知道哪個更好。


一時手癢,不請自來。輕拍勿噴

我對「投資理財」的觀念做一些補充說明。

1、投資理財實際上應該分為「投資」和「理財」兩種,實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投資、理財這兩種在普通個人眼裡是一碼事,都是用錢購買某產品,獲取其衍生的利息。
但在實際中,這二者的關注點是完全不同的。
舉個例子:
——用錢買了房子,準備過幾年升值後賣掉。這是投資,其關注點是買賣的差價,升值空間。
——用錢買了房子,準備幾年後自己用,目前先出租。這是理財,其關注點房子要保證,順便賺點錢。
2、因此可知
投資就是關注利潤,願意為此承擔相應風險。
理財就是關注適度安全,在此基礎上實現利益最大化。
-----------------------------------------
目前很多銀行的客戶經理在銷售時,都會被強調要「了解客戶需求」,意義便在於此。而由此衍生出來的「投資理財規劃」或者「投資規劃」或者「理財規劃」,都需要站在客戶個人情況下進行分析、提出建議。
因此在未能準確了解「普通個人」基本情況下,而提出「投資理財」並不恰當也容易出現偏頗。對於大多普通個人而言,將投資與理財混為一談基本是出於方便。在實際操作中,我個人經驗是:談到「投資理財」字眼的,基本都是指「理財」。


----------------投資建議----------------------
1、投資關注的是差價、升值空間。因此也就意味著你投入的資金肯定是你所能承受風險的範圍內。沒錢別投資,一輩子的積蓄別投資
2、可供選擇有:房地產、股票、期貨、股票型基金、黃金買賣、外匯、擔保公司融資、民間借貸等。


----------------理財建議---------------------
1、保本、保本、保本
2、可供選擇:收藏品(古董、玉石、黃金現貨、書畫.......)、貨幣型基金(這2年還可以購買,建議謹慎點)、銀行自己發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國債、保險產品之類的。


-----------------延伸說明--------------------
1、肯定有人總結出來了:投資就是高收益高風險,理財就是低收益低風險。在實際操作中,其實不是的。有客戶不適合做投資的,但我仍然向他推薦了股票,原因很簡單某些股票長線(5年)內其收益率仍然不低,風險很低。有些人適合投資,但我仍然推薦收藏品,原因是短時間內有很大升值空間。看出來了嗎? 投資與理財是要考慮時間價值的!

2、那麼我們可以調整下對投資、理財的理解了。(有人會耐心看到這裡嗎?)
投資通常是在短時間(通常2年以下)內,以承受風險為代價,獲取不確定的差價。
理財通常是在長時間(通常3年以上)內,資金的多元化安排,獲取合理的利益。


------------- 回到題目--------------------
題主說:普通人如何合理的投資理財。並推薦相關書籍。
那麼題主是否首先明確了你的資金是屬於什麼情況?
投資類書籍:上面說的夠好了。不補充啦
理財類書籍:好像沒什麼合適的書籍。多跟銀行客戶經理聊聊,多看看各類產品的說明書,多上知乎,多思考。

-----------------最後廢話------------------
個人認為: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生活更幸福,讓一切更美好
不要為了「投資」「理財」,而刻意的去大幅度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投資、理財的結果是讓自己」身無分文「,讓自己痛苦,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千萬別自我安慰說:熬一陣子就有錢了之類的。就算你熬到了,你會發現還有更好的投資、更好的理財,你又要繼續熬。不值得。

建議可以將投資,理財跟自己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

再舉個例子:有個朋友喜歡玩音響,為此月光族。後來為了攢錢,戒了這個癮,搞的很痛苦。我建議他買音響,改裝,玩好了再賣出去,即可以不倒貼錢又可以緩解癮(只能是緩解,好像象他這樣的人都捨不得賣自己改裝的音響,更願意收藏)。
PS:這個例子中朋友的做法屬於理財,不是投資。因為他的關注點不是資金買賣差價,而是獲取合理的利益(緩解自己的音響癮)。

差點忘了求贊了,呵呵


關於投資和經濟類的書,市場有很多,經典的大部頭也不少,但是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卻並不太推薦,比如《聰明的投資者》。這是一本好書,但是應該很多人都沒能讀完吧?另外,還有推薦各種教材的,比如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這兩本書也好,但也同樣不適合普通人。

普通人學理財,沒法正襟危坐,把各種細節都了解的清晰,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一開始看的書應該是通俗易懂的,可以很快給自己一個完整的譜系和相對正確的觀念,而不要涉入太多的細節。

基於這個目的,這裡給大家推薦三本書:

1.《小島經濟學》

如果不想無腦投資,那麼在進入各種資產和企業的細節之前,先了解全球經濟的運作方式,從一個最簡單的個人決策、企業決策開始,到一個經濟體的運行方式,再到經濟體之間的交互。

這本書講了一個小島上的故事,並且用這個故事展示了經濟運作的方式,包括各種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國際貿易,是很好的經濟入門書。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再去看各種宏微觀,感覺應該好很多。

2.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上面很多人推薦的書都是外國人寫的書。當然,美國的資本市場比中國的資本市場歷史更為悠久,積累下來的好書自然不少,然而缺點就是和中國的現實有點脫節,舉的例子都是國外的企業。

這本書的作者邱國鷺,多年海外從業經歷,回國後就職於南方基金,旗下的基金表現堪稱卓越,偏向於價值投資。書中不僅闡述了很多投資理念,也結合市場的實際情況談了很多行業的看法。

作為一個科班出生的人,我坦白說,教科書是不適合普通人學習的,因為教科書是一本拼拼湊湊的大雜燴,並且出於客觀的目的,各個流派散落一地。而這種非教科書式的有個人傾向的書的優點則在於,它會自己的邏輯去打通各個流派之間的關係以及各個流派背後的核心邏輯。

3.《走出幻覺,走向成熟:從學生股民到系統交易專家》

上一本書講的是價值投資,是投資的流派之論,而這本書講的是系統交易。當一個人意識到投資是一件玩概率的事,一切投資的守則和方式,都是一個跑概率的機器,他就有了投資最基本的素質,不以漲喜,不以跌悲,盈虧同源。

這本書的優點就是通俗易懂接地氣,並且駁斥了很多市場上錯誤的觀念的和思路,值得每一個人看。

在看完這裡推薦的三本書之後,基本的投資的理念以及投資是怎麼一回事的觀念應該有了。那麼就可以再進一步去了解一些投資中的細節和操作。

希望大家都能賺錢~


理財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構建一個最基層的財富觀,這個財富觀告訴我們什麼叫做真正的富有,告訴我們怎麼樣才能積累財富,進而幫助我們實現從財富積累的負數人群到正數人群的質變。

對於理財來說,儲蓄習慣很重要,儲蓄是理財的第一步!

人沒錢的時候存下來的一萬元存款,和有了一百萬時候的一萬元存款,有著截然不同的作用。第一個一萬,第一個十萬,第一個一百萬,會打開不一樣的機會之門,而在沒有這些儲蓄積累時,很多事情你是不會去想,也不可能去做的。就好比同樣是剛剛出來工作的人,一個是月光族,一個是有自己儲蓄習慣的,雖然那一點看似不多的儲蓄,可它帶來的不只是表面的金錢數字,重要的是它還可能是一次擺脫現狀的機會。這樣的算計不僅僅只是表面的大錢小錢問題,更深層次是人生的機會成本問題。

這一筆儲蓄,可能能夠支撐一個人辭職半年,甚至1年,而這段時間對於這個人來說,可能是改變一生的轉折點。可如果連一點儲蓄都沒有的人,他不敢去想辭職,不敢去想著要換一份自己真正熱愛的行業。或者失業後,一定會焦急地尋找下一份工作,即便這份工作極有可能完全不適合自己。

如果這筆儲蓄是幾十萬,它可以是一套房子的首付,如果是100萬,可能就會讓這個人開始思考創業或者投資項目,思考與某個牛人合夥創業是不是靠譜之類這樣的問題。這些就我所說的人生機會成本。

我們生活中有大量的這樣那樣的決定,這些決定有的很重要,但大部分都很瑣碎,甚至有些是在我們不經意間,靠潛意識就做出來的決定。

比如—要不要買房?唉,這款新車很酷要不要買?要不要出國深造?要不要參加某個培訓班?要不要買某個名牌包包?要不要買最新款的手機?甚至要不要買某牌子出的一款限量版球鞋等等。

面對前面所說的諸如此類的問題,有人可能會說這樣對自己會不會太殘酷了?適當而非過分的勤儉,是不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但稍不留神的超前消費或者浪費,就很容易埋下財務拮据的隱患。

對於大部分人,哪怕收入不高,相信每月少花20%並不是太難的事情,更多時候我們其實是不願意存錢,其實是看不起每月存的那筆小錢,20%對於一個月入4000的工薪階層,也就是800塊,800現在能幹什麼呢?什麼事也幹不了,於是乎我們開始連800塊都懶的去算計了。畢竟每個月多花800跟少花800,其實是很容易的事情,就像一個胖子和一個瘦子,可能也就是每天多吃了一口跟少吃一口然後在日積月累下形成的差距。

對特定階段的人而言,少買一台手機,少買一個名牌包包,少買一件衣服或少買一雙珍藏版球鞋,對「儲蓄」的增長可能要遠比每天研究股票或者其他投資要來得更明顯。

這裡有個簡單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1. 甲與乙的區別就是,在沒有資本的前提下,乙這5年的要為20%收益而付出的更多的努力,而這些努力就相當於甲每月多存500塊錢,年終再多存2000。

而連續5年20%收益,恐怕是任何一個基金經理,都不敢保證能做到的,你我自然也不能。

2. 甲與丙的區別是,丙比甲少了五年的積累,那麼後續的若五年內,即使比別人過得更拮据,也很難趕上甲的長期儲存。

然後要做好相應的財富防範措施--保險。人為什麼要買保險?打個比方,有個人每天都會吃8個饅頭,吃完後會覺得很飽,但他吃的第一個饅頭,跟最後吃的那第八個饅頭,作用是不是截然不同?而對於一個快要餓死的人來說,這第一個饅頭是用來「救命」的!

花錢配置保險其實也是一樣道理,買保險雖然單純從數字上來看是虧的,但保險的真正意義,是用平日里豐衣足食的第八個饅頭,去換快要餓死時的那一個饅頭,從邊際效用的角度去看,這是很划算的!因為越是接近0的資產,所產生的收益和效用越大。就好像以前的農民,他們遇到天災後,最需要的就是那平日里豐衣足食留下來的種子,或者一筆錢,然後拿去去買種子和肥料。

所以說如果能用到我們平時里年景富裕時的一點錢,去換大災年的這筆錢有著最高的收益和效用。這也是我所說的人生機會成本。

記住,不同人群,財富水平的第一次分化還不是收入的高與低或者投資能力的強與弱之間的分化。不是說你的工作比我好,一年賺個三四十萬,你就一定比我更有錢,或者我的投資能力比你強,懂得股票期貨投資,我就一定比你更有錢。
學會不斷利用自己的收入與儲蓄去積累未來可以為我們帶來收入的資產,減少將來可能給我們增加支出的消費與負債,保持收入大於支出,實現被動收入能夠覆蓋基本生活支出。這也就是如何通過理財達到我們常說的「財務自由」

推薦理財入門書籍《窮爸爸富爸爸》


作為一個曾經至少看過300本投資類書籍的投機者,我只想說,看得越多傷害越大。

投資太專業了,書太不專業了,有好書基本也都過時了,不過時的你也不見得能正確理解。基本上讀一本書,你學到一個正確的知識,至少要學到五個錯誤的知識。然後用很長的時間意識到那
些錯誤,花費高昂代價後改掉它們。

補充1:
書是好東西,但是不能對讀書抱有過高的期望,如同不可能通過讀書學會游泳。更多的情況是只有你知道如何游泳的時候,才能看懂寫游泳的書在講什麼。

補充2:
塔勒波在《反脆弱》中提到了「教鳥飛行」這一現象。交易員在實踐中總結理論並憑此交易,而學術界發現公式並聲稱交易員用這些公式交易,新的交易員對此信以為真,結果就是爆倉。因為學術界的理論實際上並不如交易員實踐得出的理論那麼有效。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從實踐中學習,或者是學習那些實踐者的經驗。可以堅持這樣一個原則:非實踐者的書一律不看


如果每個月都有一筆閑錢,可考慮開個股票賬戶,搞指數基金的定投操作:股海藏經樓「價值投資」方法


具體就股票期貨方面的書籍推薦一下:
1.期貨與期權市場導論(第5版)
2.期貨市場技術分析:期(現)貨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利率(債券)市場之道
3.公司理財
4.大癲狂: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
5.手把手教你讀財報
6.投資學
7.股票作手回憶錄
8.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


高票的回答,書都太難了不適合普通投資者,我還是推薦張華僑,彼得林奇的書。


作者:馮龍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千塔之基:經濟學和金融學。雖然學院派的思想很多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是錯的,但是還是需要學習一些基本的經濟金融常識。

推薦書籍:

1.《經濟學原理》(宏觀+微觀) 曼昆 北京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很簡單,會裡面的東西就夠投資用了。再複雜暫時沒有必要。)

2. 《貨幣金融學》 弗雷德里克 S. 米什金 機械工業出版社

3.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基礎》 弗蘭克 J. 法博齊 機械工業出版社

4. 《國際經濟學》 保羅 克魯格曼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 《行為金融》 威廉 福布斯 機械工業出版社

6. 《貨幣銀行學》 易剛 格致出版社

7. 《財政學》 羅森,蓋亞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 《組織行為學》 羅賓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 《博弈論》 Jean Tirole 讓·梯若爾 弗登博格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0. 《投資學》 博迪 凱恩 馬庫斯 機械工業出版社 (這種書只能放在這個地方看,不能當成真正的投資類書籍看,算是了解一下學院派的理論。)


進階之路1:管理。

1. 《管理:使命、責任、實務》 彼得德魯克

2. 《營銷管理》 菲利普科特勒 格致出版社

3. 《競爭戰略》 邁克爾 波特 中信出版社

4. 《定位》 艾·里斯,傑克·特勞特 機械工業出版社

5. 《人力資源管理》 加里?德斯勒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進階之路2: 會計財務。這裡剛開始只要學習一些基本的財務會計常識就可以了,之後弄懂後有一定的投資知識了可以深入學習CPA的教材。

1. 《會計學原理》 約翰 懷爾德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財務報表分析》 張新民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網上有張新民講課視頻)

3.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 唐朝 中國經濟出版社

4. 《財報這麼有趣》 鍾朝宏 機械工業出版社

5. 《公司理財》 斯蒂芬 羅斯 機械工業出版社

6. CPA考試教材和配套習題 《會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審計》《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有了上面的一定基礎知識後,可以開始看一些投資類書籍和學習黃老師課程。

投資初步:

1. 黃老師課程 http://blog.sina.com.cn/u/1397808774

2. 雪球系列叢書

《理財不用懂太多》 《投資第一課》 那一水的魚

《投資的本源》 宋軍

《超額收益》 劉哲

《股市進階之道 一個散戶的自我修養》 李傑

《聰明投資者的成功之道》 陳曉虎

《低風險投資之路》 徐大為

3. 價值投資經典書籍

《聰明的投資者》 格雷厄姆

《證券分析》 格雷厄姆 多德 巴曙松譯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彼得林奇

《巴菲特之道》 楊天南譯

《一個投資家的20年》 楊天南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股市長線法寶》

《投資中最重要的事》 霍華德馬克斯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邱國鷺

《奧馬哈之霧》 任俊傑

《安全邊際》 賽思 卡拉曼

《隨機漫步的傻瓜》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4. 反面教材

《股票作手回憶錄》 利夫莫爾

《期貨大作手風雲錄》 劉強

《賭金者: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隕落》


最後是我在我的永嘉投資東師交流群(457648953)里的聊天記錄,也順便是一個小的投資課程。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永嘉flnankai !


一生必讀的投資學經典書籍

1.經濟基礎類

《經濟學原理》尼可拉斯·格里高利·曼昆

只推薦一本書,那就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看完這兩本書(上下冊)對經濟學基本原理也能夠了解的差不多。N·格雷戈里·曼昆(N.

GregoryMankiw「)1958年2月3日出生,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9歲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2003年走入政壇,著有《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等經典教材。

我是大學的時候上宏觀和微觀經濟學的時候讀的這本書,當時我們用的教材是高鴻業寫的,估計大學裡面上過金融、商科、經濟學的這些專業都對他老人家之熟悉。我記得07年大二的時候這位大師離開了我們,是我們學校教授哦。我們用的書都是自己學校出版社出版的,感覺十分親切。當時覺得實在太難懂了,裡面還有很多數學公式。後來老師推薦了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十分簡明易懂,曼昆通過日常生活中人們熟悉的事例、故事經歷、政策分析、新聞摘錄這些素材來介紹經濟學,讓讀者在有趣的閱讀中輕鬆地了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經濟學入門教材,沒有之一。

2.技術分析類

技術分析裡面很多門類,最基本的就是K線,有的人通過K線可以看出股票和公司本身所有的故事。所以我這裡著重推薦兩本技術分析的書:日本蠟燭圖技術和期貨市場技術分析。後面也會附錄一些其他門派的技術分析書籍,供大家參考。

《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

蠟燭圖技術是根據一系列蠟燭線組合而成的不同趨勢形態,針對這些形態分析得出相關結論的數據,以此數據來預測行情未來走勢。利用蠟燭圖技術來分析證券市場中所謂牛市還是熊市。還可看出市場是否發出最佳入場和出場的時期,準確的把握市場動脈。蠟燭圖的起源:蠟燭圖源於日本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7年)米交易,用來計算米價每天漲跌。

這本書是技術分析的入門書,我在讀的時候對書裡面對市場買賣心理和原則講的比較清楚易懂,同時還介紹了蠟燭圖如何與其它趨勢分析工具的結合,淺顯易懂,技術分析最佳入門書籍。

《期貨市場技術分析》 約翰.墨菲

該書是講商品期貨技術分析,主要內容有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道氏理論、圖表簡介、趨勢的基本概念、主要反轉形態、持續形態、交易量和持倉興趣、長期圖表和商品指數、移動平均線、擺動指數和相反意見、日內點數圖、三點轉向和優化點數圖、艾略特波浪理論、時間周期等。

約翰·墨菲作為技術分析界的大師級人物,對於技術分析的境界有獨特的看法,技術分析的內涵遠比用心拼湊的一組專業資料豐富,因為正是不同的研究途徑和專業領域的美妙結合才造就了技術分析。為了講清楚它的來龍去脈,至少要把10多種研究領域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墨菲也在書中了資金管理在投資中的必要性。**丁聖元譯本。很可惜,這本書到目前我只讀了一半,還沒完成。

3.其他技術分析類

《艾略特波浪理論:市場行為的關鍵》

艾略特波浪理論(Elliott Wave Theory)是股票技術分析的一種理論。認為市場走勢不斷重複一種模式,每一周期由5個上升浪和3個下跌浪組成。艾略特波浪理論將不同規模的趨勢分成九大類,最長的超大循環波(grandsupercycle)
是橫跨200年的超大型周期,而次微波(subminuette)則只覆蓋數小時之內的走勢。但無論趨勢的規模如何,每一周期由8個波浪構成這一點是不變的。這個理論的前提是:股價隨主趨勢而行時,依五波的順序波動,逆主趨勢而行時,則依三波的順序波動。長波可以持續100年以上,次波的期間相當短暫。

《道氏理論》《股市晴雨表》

非純技術分析,道氏理論是將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還有演化分析相結合。在技術分析領域,道氏理論是所有市場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包括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的鼻祖。道氏理論的形成經歷了幾十年。理論起初來源於新聞記者、首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和道瓊斯公司的共同創立者查爾斯·亨利·道(1851年—1902年)的社論。在其去世後,由威廉·P·漢密爾頓、查爾斯·麗爾和E·喬治·希弗總結出來。1902年,在查爾斯·道去世以後,威廉姆·彼得·漢密爾頓(William
Peter Hamilton)和羅伯特·雷亞(Robert Rhea)繼承了道氏理論,並在其後有關股市的評論寫作過程中,加以組織與歸納而成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理論。他們所著的《股市晴雨表》《道氏理論》成為後人研究道氏理論的經典著作。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 羅伯特·D·愛德華茲,邁吉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目前還沒有明確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是對股票價格和發行的趨勢利用技術手段進行分析。在這個方面,業界人士和股民都非常關注羅伯特·D·愛德華編著的《股市趨勢技術分析》一書,認為其是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的泰山之作。

本書強調了3條基本原理:股票價格傾向於有趨勢地運動,成交量跟隨趨勢,一輪趨勢一旦確立之後傾向於持續起作用。書中有大量內容討論了常在某一趨勢發生反轉時形成的形態。作者主張交易者跟隨趨勢,而不是在一輪下降趨勢完結之前就試圖抓住市場的底部。它用具體圖表走勢對道氏理論進行了細緻和精彩的描述,堪稱技術分析的巔峰之作。道氏理論是由道、漢密爾頓和夏巴發展起來的,愛德華茲提出模式形態分析、趨勢和支撐一阻力面,將這個理論整理成章,加以擴展,精化為技術分析的原理。

作為經典中的經典、股市技術分析的權威之作,《股市趨勢技術分析》至今仍牢牢處於無法超越的地位。

《江恩華爾街45年》

威廉江恩出生於1878年,16歲開始在火車上工作。後來,他進入一家棉花交易行擔任經紀人。在24歲的時候,江恩做了第一筆棉花期貨合約的買賣,並從中獲利。自此之後的53年,他從金融市場共獲取5000萬美元的利潤,相當於現在的10億美元。1909年,他的交易技巧開始引人注目,在286次交易中,他只有22次受損,成功率高達92.3%。20世紀30年代後期,江恩的興趣從股票轉向商品。1955年6月14日江恩逝世,享年77歲。

《江恩華爾街45年》總結了這位金融先知的投資策略,以及他縱橫市場數十年的取勝之道。江恩的波動法則是廣為技術分析人士熟知的,他的波動法則中非常強調倍數關係和分數關係,當時間和空間產生共振的時候,往往是市場產生重大變革的時候。江恩總結的市場上失敗的三大原因:1.交易過於頻繁2.沒有設置止損單3.缺乏相應的知識。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原因是大多數新手都會犯的錯誤吧。

《專業投機原理》

維克多·斯波朗迪,專業證券操盤手,作了25年的基金管理人。RAND管理公司的投資管理人,是《華爾街日報》、《巴倫財經》雜誌關注的金融焦點人物。維克多被華爾街金融界人士戲稱為「操盤手維克」和被《巴倫財經》雜誌譽為「華爾街的終結者」。他曾在華爾街創下了從1978年到1989年連續12年投資贏利,沒有任何一年虧損的驕人戰績。維克多進行市場預測的方法是:結合技術分析、統計方法和經濟基本三種因素進行預測。

《期貨交易策略 》 《職業期貨交易者》

斯坦利·克羅是美國著名的期貨專家,1960年進入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他在華爾街的33年之中,一直在期貨市場上從事商品期貨交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商品期貨暴漲行情中,用1.8萬美元獲利100萬美元。歲月流逝,財富積累,斯坦利·克羅帶著他在華爾街聚集的幾百萬美元,遠離這一充滿競爭的市場,漫遊世界,獨享人生。5年的遊歷中,斯坦利·克羅潛心研究經濟理論及金融、投資理論,他最著名的兩本專著是《期貨交易策略》和《職業期貨投資者》。

4.基本面書籍

《證券分析》 《聰明的投資者》 本傑明·格雷厄姆

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公認的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之父,他關於證券分析的觀點,奠定了一代投資者的基礎--包括他最出名的學生,沃倫巴菲特。在1949年出版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可以算是格雷厄姆在1934年出版的著作《證券分析》的普及本。它要比《證券分析》這本最常被引用,但卻極少人讀的投資學巨著更具有可讀性。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並沒有教你怎樣去選擇股票,而是教導了一些每個人都可以應用的,可靠的、久經考驗的投資原則。另外一點可以證明這本書頗值得一讀的是,沃倫巴菲特曾經說過:「這是迄今為止最好的投資方面的書籍。」這兩本目前我都讀過。

《怎樣選擇成長股》《股市投資致富之道》 菲利普·費舍

在金融分析領域的另一個先驅,菲利普費舍,則主要影響了現代投資理論。他的一大貢獻是提出了建立在成長潛力上的股票分析的基礎思想。《怎樣選擇成長股》一書正是教導投資者分析某個商業的素質和它的利潤生產能力。雖然本書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版的,但是費舍的理論即使在半個世紀之後依然適用。

很遺憾,費雪的書還沒來得及讀。

《彼得里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 彼得·里奇

林奇出生於1944年,15歲開始小試投資,賺取學費,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林奇進入富達公司。1977~1990年間,他一直擔任富達公司旗下麥哲倫基金的經理人。在這13年間,他使麥哲倫基金的管理資產從20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高29%,幾乎無人能出其右。麥哲倫基金也由此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資績效名列第一。1990年,彼得林奇光榮退休,開始總結自己的投資經驗,陸續寫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轟動華爾街。

《學以致富》是以年輕的讀者為目標,主要闡釋商業基礎知識;《戰勝華爾街》則主要關注彼得林奇在管理著名的麥哲倫基金期間是怎樣著手於選擇成功的股票的(或者是他如何錯過它們),書中精選了21個選股經典案例,這不僅是林奇選股的具體操作,更是分行業選股的要點指南。本書還歸納總結出25條投資黃金法則是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凝結出來的投資真諦。《彼得里奇的成功投資》書中詳細闡述了如何選擇發展前景良好的公司的股票。包括如下內容:如何找到最佳的賺錢機會,在去公司參觀時應該查看什麼、避開什麼,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發揮經紀人的作用,如何使用年報進行分析,如何利用那些能帶來最好收益的其他信息資源,以及如何對待那些經常在股票的技術分析中用到的各種數據(如市盈率、帳麵價值,現金流等等)。

所有的這三本書,都堅持了他的一個普遍傾向,即所有的個人投資者,如果他們能夠花費足夠的時間在對股票的研究上,他們將能夠比那些專家表現得更好。

跟蹤我時間比較長的人,可能能夠發現我的投資風格非常像彼得里奇,我最早讀的關於投資的一本書就是他的《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也是我個人比較推崇的投資經理,他的投資方法和選股邏輯也是我喜歡的,也適合大多數投資人。

5.其他基本面+技術面書籍

《漫步華爾街》 伯頓 麥基爾

伯頓·麥基爾(BurtonG.Malkiel):美國投資大師,華爾街專業投資人、經濟學者、個人投資者。波頓·麥基爾(BurtonMalkiel),是研究證券市場和投資行為的經濟學者,研究成果斐然。任普林斯頓漢華銀行經濟學講座教授,曾任華爾街證券分析師,擔任數家大型投資公司的董事,並曾被聘為美國總統經濟諮詢委員會委員。

事實證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漫步華爾街》是世界證券投資界最暢銷的著述。繼本書格雷厄姆的經典之作《聰明的投資人》(TheIntelligent Investor)之後,最暢銷的股票書籍,被視為30年來最經典的金融投資入門讀物。

《漫步華爾街》是一本為成千上萬投資者所青睞的傳世之作,自從問世以來一直頗受好評。該書不是投機指南,也不保證一夕致富,本書作者的寫作目的在於幫助投資人了解投資理論與實務,以培養健康的投資觀念。此外,他也打破只有專家才能走進華爾街的迷信,在書中鋪陳出一幅地圖,告訴個人投資者如何在各種令人目眩神迷的投資工具中,運用規劃,打敗華爾街專家。該書集理論與實踐於一身,通過作者別具匠心的構思,將二者融會貫通為一個無懈可擊的整體。在《漫步華爾街》一書中,麥基爾基於自身豐富的閱歷,而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為一個無懈可擊的整體,以生動詼諧、淺顯易懂的語言娓娓道出投資的真諦和成功的秘訣。作為一本實用性極強的投資指南,它向廣大投資者講述了琳琅滿目的投資策略和五花八門的金融工具,但對指數基金的推崇備至則構成了全書清晰的主線。

《笑傲股市》威廉 歐奈爾

威廉歐奈爾是美國的全國性金融商務報紙《投資者商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的創辦人,也是CANSLIM選股模式的建立者。《笑傲股市》的作者威廉·歐奈爾是華爾街經驗最豐富、最成功的資深投資人之一,他21歲白手起家,30歲就買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席次。他創辦的《投資者商業日報》是《華爾街日報》的主要競爭對手。歐奈爾目前是全球600位基金經理的投資顧問,並擔任資產超過2億美元的新美國共同基金的基金經理。

歐奈爾在這本書中總結了他的選股模式CAN SLIM,每一個字母都代表一種尚未發動大漲勢的潛在優質股的特徵。本書包含的買入和賣出規則都是通過對20世紀每一年最賺錢的股票進行深入分析後得出的,反映出股市的真實運行狀況。

6.工具類

《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 約翰·赫爾(John C.Hull)

對期權和期貨一無所知的朋友可以讀一讀這本書,這也是我讀研究生時候學校里的指定教材。

《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對金融衍生品市場中期權與期貨的基本理論進行了系統闡述,提供了大量業界事例。主要講述了期貨市場的運作機制、採用期貨的對沖策略、遠期及期貨價格的確定、期權市場的運作過程、期權市場的運作過程、股票期權的性質、期權交易策略以及信用衍生產品、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希臘值及其運用、氣候和能源與保險衍生產品等。

約翰·赫爾 (John C.Hull),衍生產品和風險管理教授,在衍生產品和風險管理領域享有盛名,研究領域包括信用風險、經理股票期權、波動率曲面、市場風險以及利率衍生產品。

7.經典故事類書籍**

《股票作手回憶錄》《 股票大作手操盤術》傑西·利弗莫爾

傑西·利弗莫爾,生於美國農村,父親逼其子承父業故憤而離家出走,中學沒畢業就進場了,故彼得林奇說:小學畢業就能炒股。他從5美元開始直至身價超過1億,是華爾街歷史上無人能及的傳奇。傑西·利弗莫爾在14歲與人湊了5美元進場,15歲賺到人生第一個一千美元,21歲賺到第一個一萬美元,24歲賺到五萬美元,29歲身價百萬,30歲身價三百萬,52歲身價一億。

本書充滿了利弗莫爾的人生和投資思路。他曾數次大起大落,做多和做空都賺過大錢,一生積攢的經驗,後來歷代的股神,包括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奇等都受其影響,尤其以彼得林奇為最。所以傑克·施瓦格說:「在對當代30位最傑出的證券交易員的採訪中,我向他們提出了同樣一個問題:哪一本書對證券交易員最有啟發?迄今為止,獨佔這一名單榜首的是70年前出版的偉大著作《股票作手回憶錄》。」

該書描述了有史以來最出色的股票投資人——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波瀾起伏的精彩投資生涯。書中的那些真知灼見對投資人深具啟發,影響了數代的投資人,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發現從書中的受益要比從市場和有多年經驗的投資者們教給的東西要多很多。即使在八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適用,使得本書成為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投資經典名著。

《股票作手回憶錄》和《股市趨勢技術分析》出版半個多世紀,經久不衰,並稱「華爾街必讀兩大巨著」。

Cant help it.Things have been bad with me. I am tired of fighting. Cant
carry on any longer.This is the only way out. I am unworthy of your
love. I am a failure. I amtruly sorry, but this is the only way out for
me

《金融鍊金術》索羅斯

《金融鍊金術》是索羅斯的投資日記,讀者可以從中欣賞到索羅斯如何分析個股、如何把握市場轉變的時機、如何面對不利的市場行情並及時調整對策,從而在風雲變幻的金融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的精彩藝術。

喬治·索羅斯也許是有史以來知名度最高和最具傳奇色彩的金融大師。1993年,他利用歐洲各國在統一匯率機制問題上步調不一致的失誤,發動了拋售英鎊的投機風潮,迫使具有300年歷史的英格蘭銀行(英國中央銀行)認虧出場。1997年2月,他旗下的投資基金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大量拋售泰銖,這一行動被視為是牽連極廣、至今尚未平息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開端。當然,索羅斯也並非無往而不勝。

在1987年美國股災中,索羅斯虧損4-6億美元,而他在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中的虧損更高達30億美元之巨。儘管如此,他所經營的量子基金並未因損失慘重而清盤,索羅斯也一如既往地在紐約中央公園旁的辦公室里評判市場,不斷發表令市場為之震顫的獨家觀點。

2015年1月22日,喬治·索羅斯宣布終極退休。以後他不再管理投資,將全力推動慈善事業。

這本書我記得大學時候大概瀏覽過一遍,那時候貌似沒看太懂,最近正在看第二遍。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施羅德

巴老就不用多說了,這本之前看過英文版,太長了,不過是市面上最好的巴菲特的傳記。

這本他生平唯一授權的官方傳記,以從未有過的視角,揭開了巴菲特的真實人生。許多年來聚光燈下高大的「股神」終於走下神壇,以他最平實的語言、最真誠的心,娓娓道來,講述了他78年人生中最觸動人心的故事,分享了他60多年商業和投資生涯中最寶貴的經驗。

說太多也沒意思了,還是看書吧。

《非理性繁榮》 羅伯特·J·希勒

這本以艾倫格林斯潘那個於1996年發表的聲名狼藉的關於股票市場的謬論來命名,發行於2000年的三月書籍,給當時的瀕臨破滅的網路泡沫經濟澆了一盆冷水。希勒,這位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打破了市場是有理性的這一神話,取而代之的是通過情緒,群體行為和投機買賣等方面來解釋股票市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非理性繁榮》幾乎是在市場的頂峰時期出版的。

在本書中,希勒通過大量的證據來說明,如果20世紀90年代末的股市,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中隱含著大量的泡沫,並且最終房價可能在未來的幾年中開始下跌。他認為,2000年股市泡沫破滅之後,許多投資者將資金投向房地產市場,這使得美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產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因此,非理性繁榮非沒有消失,只是在另一個市場中再次出現。

希勒教授描述了金融市場波動的心理根源,並且著力列舉和論述了自由市場經濟中,資本市場所固有的不穩定性。比如,艾倫·格林斯潘著名的「非理性繁榮」演說給人們帶來的影響。

他認為,最終擺脫這種困境的途徑在於社會制度的改進,比如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增加保險品種以保障人們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資選擇。

羅伯特·J·希勒,現為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於1972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同時兼任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紐約聯邦儲備委員學術諮詢委員會成員等職務。希勒教授在金融市場、行為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房地產、統計學方法以及有關市場的公眾輿論和道德判斷等領域皆有著述。2013年,希勒教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8.股市實戰類書籍

《說謊者的撲克牌》 《大空頭》 邁克爾.劉易斯

我比較喜歡邁克爾·劉易斯的書,因為他自己在投行做過,又是記者,所以寫的文章很具有可讀性,很多故事都是真實的。邁克爾·劉易斯(英文:Michael

Lewis,1960年10月15日-),美國當代報告文學作家、財經記者,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所寫的暢銷書包括牌《說謊者的撲克》、《將世界甩在身後》(TheNew
New Thing)、《魔球:逆境中制勝的智慧》(Moneyball: The Art ofWinning an Unfair
Game)和《弱點:比賽進程》《大空頭》等。其中《說謊者的撲克牌》和《將世界甩在身後》同被《福布斯》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20部商業書籍」。

我最早接觸他的書是說謊者的撲克牌,我當時在一家私募工作的時候,公司CFO**了給我這本書,讓我回去讀,然後問我是否從中能發現什麼,還用狡黠的目光看著我。後來我才知道,我當時公司的CEO出現在書中,他叫Scott
Brittenham,後來我再見到他一直都是仰視。因為文章里有這麼一段話:ScottBrittenham Made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trading…

現在我還一直對於沒有接受當時公司的offer後悔莫及,公司不到15個人,我是當時唯一的中國人。

《門口的野蠻人》布賴恩?伯勒的

布賴恩·伯勒的《門口的野蠻人》一書被評為20本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書籍之一。該書用紀實性的報道記述了RJR納貝斯克公司收購的前因後果,再現了華爾街歷史上最著名的公司爭奪戰,全面展示了企業管理者如何取得和掌握公司的控股權。門口的野蠻人被華爾街用來形容那些不懷好意的收購者。

《營救華爾街一群投機天才的崛起與隕落》

營救華爾街,這本英文名叫「When Genius Failed",講的是1998年LTCM如何一步步走下神壇。講述了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美聯儲副主席與華爾街最成功的套利交易者共同演繹金融市場有史以來最扣人心弦的悲劇性故事。

《黑天鵝》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在《黑天鵝》這一堪稱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書中,
Nassim Nicholas
Taleb研究了高度不可能事件以及不可預期事件的強大的影響力,相當精彩且極具啟發性——它很有可能改變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好多我們自以為非常清楚確定的事情,在看過《黑天鵝》之後你會發現實際上我們一無所知。但是也不必悲觀,作者同時還告訴了我們對付「黑天鵝」的訣竅,處理得當的話還有可能變被動為主動,甚至從中獲益。運氣、不確定性、可能性以及認知,是NassimNicholas
Taleb窮其一生研究的問題,其自然科學、經濟學以及統計學背景,在《黑天鵝》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駕馭起來顯得遊刃有餘。

塔勒布因「黑天鵝」理論而被人們稱為「黑天鵝」之父。黑天鵝即指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一切。在塔勒布看來:對於不可預計的突發事件的發生,金融市場是沒有準備的,就連「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這樣的明星基金都忽略發生人為災難的可能。而這些事件的發生又是不受金融市場控制的,各種危險始終存在,隨時可能發生災難。他認為,在「黑天鵝事件」中,人們並不是無所作為的,我們可以通過最大限度地將自己暴露在好的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下,來享受黑天鵝現象的好處。以他本人為例,他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前大量買入行權價格很低、無價值的認沽權證,用一種獨特方式做空美國股市,「9·11」事件發生後而一夜暴富。無獨有偶,他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又先知先覺重倉做空,大賺特賺了一筆。業界稱他是「像買彩票一樣的做股票」,不過要補充的是,他是每買必中,每中必是頭獎。而一般人買彩票,大都只是在做貢獻。

9.人物傳記、軍事

最後**一部跟投資並無關係的人物傳記德川家康,我大學讀了七本,還有三本沒讀完。爭取抓緊時間把剩下的三本讀完。

《德川家康》 山岡庄八

《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萬言,將日本戰國中後期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等群雄並起的歷史蒼勁地鋪展開來。在這樣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德川家康最終脫穎而出,結束戰國烽煙,開啟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現了德川家康作為亂世終結者和盛世開創者豐滿、曲折、傳奇的一生,書中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著智慧與殺伐、謀略與權術、天道與玄機!它不僅成為商戰兵法、政略寶典、兵家必備,更是不朽的勵志傳奇。

本書歷時十八年始得完成,圖書出版後,一時洛陽紙貴,掀起極大反響,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要求日本內閣成員必讀《德川家康》;經營之神、日本松下電器創建人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員工必讀《德川家康》;美國前駐日大使賴世和說:「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須先了解德川家康。」著名史學家、作家柏楊先生則認為:「中國有兩部書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資治通鑒》,一是《三國演義》。

希望這些書能夠伴隨大家投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本文由美股投資MCorleone發表於摩爾金融,轉載請標明出處。


額.......首先吧,先去做一個風險偏好測試。然後我們再談理財的事情。脫離偏好給人談理財約等於耍流氓。
普通人,我就默認為沒有太多投資經驗(和理財還不一樣),沒有太多時間操作,沒有太多錢。
那麼就推薦一本《淡定才能富足》,窮富什麼的,看個書評足已。


加一本:《如何選擇成長股》,據說也是巴菲特很推崇的書
另外,可以讀一讀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轉載]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全集):1957年-2011年,從這裡你才能真正了解巴菲特的投資理論是什麼
另:個人建議,價值投資類的書和技術分析類的書只選一類來讀,同時讀容易干擾思路


像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種比較平民化的入門級工具書就可以


理財真的很簡單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人生里有太多說不清又道不明、需要智慧又要動用想像力才能理解的東西,而錢並不在其中。

錢,與它相關的所有問題就是:流進、支出、時間、規模——就是這四個元素的排列組合而已。對於成年人來說,排列組合一點兒不難,只是麻煩而已。

今天,我們沒有三十年的時間存款,昂貴的房價、超高的育兒成本、亞健康的身體和杳渺的養老金,讓理財成為了一種生活必備技能。但我們要記住,理財的目的是「讓錢動起來」,實現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先確定你的投資消費態度

提前投資優於延後投資,延後消費優於提前消費。所以,這個組合的優先順序就是:

提前投資+延後消費&>提前投資+提前消費&>延後投資+延後消費&>延後投資+提前消費

在投資(流進)和消費(支出)之間的抉擇很容易,再加上時間和規模的組合,同樣不難。如果真有困難,那就是意願度和付出程度的問題。


再確定理財規劃方案

態度問題解決後,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做?

如果你是通過理財師要規劃方案。理財師們經常會說「需要了解您的資產狀況和理財目標」,他們不僅想了解「你現在有多少錢」;還會考慮到「你未來會有多少錢?你會花多少錢?你會面臨怎樣的風險?你最擔心哪些問題?」等問題。

在這裡規劃君必須提示大家要明白一點——會負責任問那麼多問題的理財師絕對不是在窺探你的隱私,而是因為對你了解的更多、你的不確定的風險就越小。


把理財當做一門課

理財是門課,是一門從小到大沒有人會教你的課。當它的確是一個值得你學習研究,並且受益終身的課程。如果把理財當做一門課,你要弄清楚下面幾個問題:


你或家庭的真實支出和收入怎樣(財務狀況)?

你或家庭現在及未來的攢錢狀況?

你或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

你或家庭願意/能承受多大的風險?

你或家庭的收益目標和投資組合是什麼?


我們會一一解決這些問題——哦,不對,我們所做的是展示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真正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只有你自己!


下一階段要做的事情是:投資!

大家身邊都有這樣的故事吧?周圍的朋友買房、投資的時候,自己覺得錢不夠或者沒那個意識,過了幾年忽然發現朋友發財了,於是後悔當初認為即使借錢也應該投資的。而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但是,如果這個投資需要承擔50%的債務,它算激勵還是束縛?不是所有金錢上的投資都會獲得超額回報,你至少要在其他投資上有所「布局」。比如規劃君的一位大學老師朋友,天天感慨2003年沒有參與學校的團購期房,那房子當年3500元/平方米,比市價還低800元,現在已經漲過了2萬。我跟他說:「你大概忘了,雖然你晚了5年買房,但卻是同樣教齡的同事中最早升副教授的」。

這個故事什麼都不說明,只能解釋一個現象:早開始一定有收穫。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你對一件事越了解,就越能「接近」它的本質,因為很多事情並不像看起來的那樣。錢也是這樣。


工作涉及金融,這方面的書 看的比較多。不過也都是皮毛,自己平時多聽聽多看看~
推薦兩種類型的書,一種是關於理財的,一種是關於社會及積累經驗的,如下:

《富爸爸,窮爸爸》
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羅伯特?清崎的親生父親和朋友的父親對金錢的
看法截然不同,這使他對認識金錢產生了興趣,最終他接受了朋友的父親的建議,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富爸爸」的觀念,即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要讓金錢為我們工
作,並由此成為一名極富傳奇色彩的成功的投資家。

還有一本是我個人很喜歡的,是一本關於營銷、賺錢之道的,《在星巴克要買大杯咖啡

不同價格的瓶裝茶飲料,我們應該買自動販賣機的還是超市的?

為什麼電視機和數碼照相機的價格不斷降低?

為什麼大片DVD的價格不斷下降?

在星巴克買的咖啡有大小杯之分,買哪種杯子的咖啡最划算?

一元店的便宜秘密何在?——有某些時候,追加成本也能決定價格。

這些生活方面的經濟學在書中都會找到答案。這不僅僅是對星巴克咖啡的一種思忖和探討,更是對生活和社會的深入理解。
其實生活就像營銷,你會精心生活,你也會有耐心的學習理財。

《小狗錢錢》講述的是一個童話故事:有一天,吉婭發現一隻受傷的獵狗,並把它帶回了家。可是,有誰會想到,這隻普通的四腳動物卻是一個真正的理財天才呢?

在這個童話故事中,會了解一些金錢的秘密和真相,以及投資、理財的辦法。其實,學會和錢打交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當你減少了債務,提高了收入,並且每年獲得了12%的收益的時候,你會感到錢給你帶來的樂趣。


還有像《富人的28個理財習慣》、《巴比倫富翁的理財課》、《魔鬼經濟學》、《逃離不平等》

想要改變自己理財觀的,可以加我們的微信,挖財早知道,我們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理財經驗!~


首先可以先從《窮爸爸,富爸爸》系列起,淺顯易懂,是不少國人關於投資理財的啟蒙書。
其次是《鄰家的百萬富翁》認識窮人與富人存在哪些區別
若是還有興趣具體了解一些更深入的東西,可以看看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聰明的投資者》,彼得林奇的《彼得林奇教你理財》,《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等。


投機者的撲克,股票大作手回憶錄,股票的終極思想就是籌碼歸邊,現在就是頂部的海量籌碼沒有割肉,導致大盤無法上漲,等到他們都割肉了(3個月)後,讓我們一起共享人世繁華


我就不說理論了,直入主題吧。樓上說的沒錯,做投資你得懂經濟學,否則就省吃儉用存錢吧。
你知道中國目前最熱門的兩個投資板塊是什麼嗎?
1.房地產,中國房地產20年直線上揚,但是現在門檻已經太高了。最近也有房地產崩盤的言論,我不做預測,我認為房地產是國家經濟政策的集中效應。寬鬆貨幣政策導致了畸高的貨幣流動性,這對於房地產價格產生了循環推動性。目前的樓盤降價潮只是國家略微收緊貨幣投放,銀行收緊信貸的結果。經濟學裡面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這是市場經濟,而中國還有一隻手,也就是政府拉著這隻看不見的手。如果政府拉不住了,也就是房地產見頂的時候了。
2.放貸,這是中國經濟結構畸形的更顯著特徵。銀行的融資成本低,那只是針對國企和上市公司而言的。在中國有個龐大的影子銀行系統,也就是信託和擔保公司。很多人只知道他們擔保收百分3-5%的費用,不知道他們做過橋資金千二千三每天的費用。你把錢還給銀行,銀行半個月再放給你,等於又增加了幾個點的費用。所以很多做生意的更願意拿民間借貸,因為銀行抽貸可以直接導致破產。之前爆發溫州民間借貸問題不是特列,全國普遍的長期百分1%-2%每月,短期2%-3%每月。之前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反而沒這麼高,今年大概應該是最高的時候,背後邏輯可想而知。實體經濟因此深受其害,但是也是沒辦法的事,你沒有什麼更好的投資理財方式能好過通脹。

我再簡單說說其他的投資方式吧。
1.國債,3-5%不等,看時間周期。不過市場利息那麼高,餘額寶都能超過百分之5了。
2.基金,貨幣基金和銀行不保本理財產品是類似的,現在流行的餘額寶也是如此,都是在吃利息差,打時間差。共同的風險就是銀行系統性風險,對於不懂投資的老百姓是最好的方式。股票投資型基金,股市大盤不好也沒幾個基金好的了,哪怕能掙一點也不夠管理費的。牛市自己炒股也是一樣,運氣好掙的比基金多。
3.股市,在中國真正優秀的公司還是太少了,騰訊阿里這樣有前途的公司都跑國外去了。這要說起來題外話就太多了。中國股市只能寄希望中國經濟結構的轉變,陣痛以後再穩固。
4.期貨是投機市場,只屬於極少部分人,大多數人做都是虧錢的,收了十幾年手續費的是最大贏家。現貨黃金白銀以及所有打著現貨投資的旗號的,我只說一句,千萬別做,你只有虧錢的可能。
投機的本質是概率遊戲,加上完美的風險管理。高槓桿的結果就是,你贏十次,輸一次你就一無所有了。如果你長期在一個市場中,交易成本是重要性因素。

最好從實際意義角度說說投資理財吧。
要做投資理財你首先得有本金,所以第一步就是省吃儉用攢錢。然後你身邊有可靠的做生意的親戚朋友,你可以把錢投資給他,或者收一些利息10%左右,再高了,那麼他做的市場可能風險就很大,這樣你的本金可能都有風險。如果你身邊沒有創業或者這樣的人,那麼就只能買買理財產品了,慢慢積累,複利也是很不錯的。最好的投資還是投資人吧,投資你自己或者信的過的人,那些有創業和經營頭腦的人,那些成功的風險投資人都是這麼乾的。


企業管理者的讀書之道

(一)管理理論和經濟分析的價值幾何?

企業界朋友問我,企業管理者應該讀什麼書?我回答說讀經典。他再問,企業管理理論和經濟分析文章不重要嗎?我說,是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企業家是先形成一套管理理論再開始創業,也沒有一個企業家是根據某個管理理論獲得成功的,更沒有一個經濟學家能夠預測經濟危機或未來的經濟情形。

無論是洛克菲勒、安德魯·卡內基(不是戴爾·卡內基)、比爾·蓋茨,還是李嘉誠、王永慶等等,他們當初並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只是有一種衝動,創業的衝動或賺錢的衝動,後來變成全球大企業是他們始料不及的,和他們同時代的企業99%都消失了。

所謂的企業管理理論只是專家的事後總結,一切都在變化之中,隨著時空流轉,這些理論的價值是非常有限的。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過去了,人們開始評頭論足,得與失、對與錯、動輒洋洋萬言,這些似乎滿腹經綸的學者專家口若懸河,一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以一種無可辯駁的姿態闡述著自己毫無價值且於事無補的觀點。

人類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對未來是茫然不知的。一戰和二戰造成了巨大的人類災難,事前無人察覺,事後如雪片般的總結反思,痛定思痛又有何用?是的,總結和反思讓每個人都知道戰爭的可怕和愚蠢,可是,為什麼戰爭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人類的知識和經驗究竟有多少價值?

再看一下前幾年由次貸危機引發了金融危機再發展成全球的經濟危機,有誰預先知道?事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學家們紛紛發表文章總結經驗教訓,凱恩斯主義、哈耶克理論被人們從廢紙簍里找出來,重新賦於了新的價值(當初否定的也是這些人)。

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證明西方經濟學理論都是事後諸葛亮,經濟危機從未得到有效的預測和預防。目前西方主流經濟學思想還是凱恩斯主義,亞當斯密的理論在1929年的經濟危機受到了挑戰,凱恩斯主義就佔主導了。但現在出現的債務危機使凱恩斯主義受到了挑戰,我看有一天哈耶克的理論會佔上風。從經濟學角度看,凱恩斯的國家干預主義和哈耶克的經濟自由主義是死對頭,兩個人也爭論了多年。這樣來回折騰有什麼意義?我雖然感覺哈耶克的觀點更接近真理,但我同時認為有人刻意誇大哈耶克的影響力是荒唐的。哈耶克充其量是個有其獨立見解的經濟學家而已,其地位與弗里德曼差不多。就其整體學說而言,我看他更像個思想家。如果從哈耶克的哲學思想來看,他更接近中國的道家和法家。凱恩斯則有點儒家和墨家的味道。哈耶克藝術,凱恩斯技術。

西方經濟學理論的艱澀難懂絕不亞於西方哲學,讀起來頭大。但站在哲學的高度看經濟學的理性和數學模型會發覺它們是幼稚的。就其對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類似於西方哲學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一樣,都是差強人意的。所以我是敬而遠之的。經濟學、市場學、企業管理理論等等都是遠離真相的,屬於術的範疇,屬於小技。研究它們玩玩可以,但當真就偏離方向本末倒置了。所以它不能作為一個企業家關注的重點,真正的學問在宗教和哲學裡,在經典里,在自己的心裡。

國家用納稅人的錢高薪養著的眾多的經濟學家,他們忙忙碌碌的表面似乎懂得比一般人多得多,而事實上卻是他們並沒有表現得比別人更出色。凡此種種,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對未來幾乎一無所知,那麼可憐的人類到底能確定什麼呢?

我們回顧一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出現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代企業家,他們往往是靠賺政策錢和機會錢發財的,他們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不了解現代經營管理思想和方法。但是我記得當時《企業家》、《經營管理》、《經營管理者》等等雜誌上每期必然有介紹他們管理套路的文章,什麼「經營十八法」「管理八大鐵律」「孫子兵法在某某企業的成功運用」,還有什麼戰略、戰術、理念、權術、謀略等等,令人眼花繚亂,大家紛紛效仿卻從不得要領。後來,我們看到的兩個事實是:1、這些文章全部是由專家或記者拼湊出來的,企業家本人看到後也大吃一驚,但接下來因為虛榮心作怪,他們就漸漸地接受了自己的偉大,從此,他們進入了自掘墳墓的擴大再生產和多元化經營的苦旅,其行為是典型的無知者無畏。2、這些似乎擁有一套套管理理論的企業家都失敗了。除了史玉柱等個別企業家東山再起外,其他的企業家從此銷聲匿跡了。

我們生活在未知中,這是人類的無奈和脆弱。人的行為是思想指導的,而這個思想的形成只是一個人學識和經驗的映射,局限性非常大,它符不符合現實或對不對只有天知道。說起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本質卻是,「謀」的本身也是一種安排。

現實社會的醜陋在於,人們總是以成王敗寇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以北京中關村為例,進入創業的人不是學有所成的海歸就是國內高學歷的人才,他們象徵著勇氣、活力、知識、信心和追求。每個企業都是在躊躇滿志中誕生,然後在捉襟見肘中艱難度日,最後無情的事實是,98、7%的精英葬身商海。這些失敗的英雄人們是不屑一顧的,他們被貼上狂妄和無能的標籤成為人們的笑談。而只有那1、3%僥倖上岸的人才是人們追逐的楷模和羨慕的對象。

由於整個社會的浮躁、貪婪和缺乏信仰,一些獲得暫時成功的所謂「成功人士」也逐漸變得虛榮和膚淺,他們一旦失敗,馬上會歸罪於新技術革命或互聯網思維等外部原因。一旦事成,他們就會大言不慚地宣稱,他當初是如何如何預見到現在的成功,他依靠什麼什麼理念經營管理等等。這就是典型的「自欺」。接下來是「欺人」,他會一本正經地向別人吹噓他的「先知先覺」和忽悠人的「成功之道」。

大家想一想,我們是不是經常在被世俗忽悠的同時還自我感覺良好?至少我經常有這種莫名其妙的自信而忘了蘇格拉底說的「我是無知的」。其實,誰認為自己有知的本身就是無知!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個真正的企業家說過他預知未來或他是按照某個理論獲得成功的,而更多是觀點是,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成功了,當初都是為了生存而創業,根本沒想到會擁有巨大的財富和成了大企業家。那些擁有信仰的人會把財富和成功歸結為前世今生的因果,如李嘉誠、劉長樂、曹德旺、順豐的王衛等人。據說篤信佛教的王衛是馬雲最崇拜的人。智慧者則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使然,如松下、洛克菲勒、稻盛和夫等。

楊絳先生風趣地用「自欺欺人」來描述暮年的生活,那是指個人境界,老了自己騙騙自己玩玩,很貼切和很智慧。

人們對未來的感知往往來源於第六感或神諭,另外,歷史的規律也會告訴我們一些模糊的答案。比如,根據經驗和概率,我們知道在中國創業的成功率是1.3-3%,但我們卻無法預先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更無法預先知道我們因為什麼原因成功或失敗,幾年前我們還在總結柯達、索尼之所以長壽的成功經驗,而今天它們已經和它們的成功經驗一起灰飛煙滅了。今天還活著企業誰能告訴我們它還能撐多久嗎?海爾一面裁員一面阿米巴,華為在收攏散了的人心,新希望一會兒扁平化一會兒合併同類項。哪個是對的?只有上帝知道!企業家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做決定碰運氣。萬一哪個企業碰對了就會成為媒體追捧的對象,總結出一套連企業家本人都難以置信的天才秘訣。真不知道這些時過境遷的東西對別人有什麼用?

很多介紹企業或企業家的書籍和文章也是沒有什麼價值的,這些作者往往是一些從來沒有在企業呆過的專家或記者,出於職業和吃飯的需要,他們會看一些管理理論方面的書籍,熟悉和了解最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對最新經濟方面的名詞如數家珍,頭頭是道,什麼B2B、B2C、C2C、O2O、G11、互聯網+,還有什麼總部經濟、拇指經濟、F1經濟、搜索力經濟、直接經濟等等。他們為了迎合企業宣傳的需要和自身謀取金錢,往往把普通的經營管理方法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甚至哲學和宗教的高度進行總結、提煉、歸納,並冠以秘訣、寶典等神秘字眼,吸引人們的眼球。有人把幼稚的中國企業經營活動上升到哲學高度,並煞有其事地總結了幾個層面加幾個方面,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書店裡充斥著打著比爾蓋茨、巴菲特、李嘉誠旗號的經營之道、發財秘訣、管理名言等等書籍,大家趨之若鶩,可是人們不知道,不要說這些忽悠的書,就真的是李嘉誠自己寫的書,那也是他思考的記錄,是他實踐的總結。他的天資、家庭、背景、資源、所處的時代、地點、市場、個人境遇和經歷與你不一樣,這就決定了他的經驗對你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是人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而不自知。

試圖在中外成功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挖掘經驗是徒勞的,因為這裡面有國情的不同,行業的不同,地域的不同,企業規模的不同,企業和市場的環境不同,時代的不同,企業發展階段的不同,市場競爭態勢的不同,企業文化的不同,投資者的發展戰略不同,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的素質不同,企業的性質和背景不同等等,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照搬或東施效顰那是十分可笑的。

經營管理思想與經營管理模式是不同的概念,如果問有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營管理模式?答案是沒有!但如果問現在有沒有值得推崇和學習的企業管理思想?答案是有!如目前中國大企業都在紛紛效仿的稻盛和夫的純凈靈魂、愛、善、利他、自律,這樣的人生哲學和經營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不僅做人要學,辦企業也要學。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模式是否適合中國的企業就值得商榷了,阿米巴經營模式是稻盛和夫哲學和宗教思想的產物,離開了這一點,阿米巴經營模式就是無根之花,只有凋謝一條路。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的確是有效的,也是很人性化的,我們要模仿稻盛和夫可以,但首先要考慮前面所說的諸多「不同」,我們要問問自己:它與我們的企業文化契合嗎?投資者和管理者的精神境界達得到嗎?員工有這種「哲學共識」嗎?搞「內部市場化」,部門之間能配合嗎?還有成本核算、內部定價、經營會計、分權與集權、預算、利益分配等等問題如何落地?

(二)經典著作是企業管理者的必讀之書

由於人、時、空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那些「事後諸葛亮」式的管理理論書籍對於企業管理者是沒有什麼價值的。還有就是,那些根據事物的表面現象進行數據分析的經濟學理論和預測也是沒有價值的,它們往往是作者的想當然或「馬後炮」式的廢話。

我們注意到,美國100強的CEO的書櫃有超過90%的書籍都和經濟基本無關。著名的金融投資家索羅斯就是學哲學的,索羅斯在商務藝術館出了好幾本書都是哲學書,他關注的是事物的本質。與此相反,中國的分析師卻在股災到來之際還在憑小聰明搞數據分析,他們關注的是事物的表面現象。

有個學者的調查發現,「傑出的企業家,他們不是讀了商學院才成為老闆,是因為做了老闆才去商學院。」顯然,商學院是教不出企業家的。他同時指出:「現在中國企業家越來越不喜歡看企業管理的書,反倒喜歡看宗教類、心靈類、哲學類的書,我自己有一個經驗,跟企業家剛開始接觸時,就會談一些關於經營管理、品牌戰略、系統流程的問題,接觸深了以後,跟我談得最多的是關於身心靈的問題,心智的健康和靈魂的健康,這是他們很關注的。」。我認為,關注心靈或靈魂的企業家才能稱得上是有境界有思想的人,而流連於物質世界和大腦分析的企業人是淺薄而不知根本的人。顯然,中國企業家在進步。

經營企業並不缺乏數據、信息、知識,最缺乏的是智慧。知識和聰明作用是有限的,智慧的功用是無限的,也是最重要的。

也許有人要問,既然是企業管理者為什麼要輕視經營管理理論呢?既然生活在經濟活動中為什麼要忽視經濟學家的分析呢?答案是:這是由企業經營和經濟活動的性質決定的。為了說明此點,我們先來討論一個問題:搞企業與炒股票有區別嗎?

在「漫談讀書」十二~十四里我談到,股票、期貨、彩票等等和拋硬幣一樣,是隨機的,它們只是人類社會的一個賭博遊戲而已。沒有人能夠準確地知道漲落,因為大家都不是神。關於股票期貨有很多專家寫的書籍,而這些書籍對炒股的人來說是毫無幫助的,股災來了沒有人預知,結果就是血本無歸,一切都是運氣而已。那麼,創業、企業經營是不是和股票期貨一樣呢?答案是一樣的。

人們都知道,炒股票是九死一生。而中國企業的成功率按馬雲的說法是1%,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的統計是2%左右,也就是說是九十九死一生,比炒股票更加兇險。它本身也是一個人世間的遊戲。股票因為被太多的因素影響和左右,所以我們無法控制也無法知道結果。同樣,辦企業其實也是如此,企業的經營受制於老闆、合伙人、管理者及每一個員工的身體、心靈和思想、受制於他們的家庭狀況、受制於消費者、受制於政府的政策、受制於城市規劃、受制於企業的周邊環境、受制於行業競爭狀況、受制於科技的發展、受制於國際國內整體經濟的狀況、甚至受制於戰爭、動亂、自然災難、氣候等等。而這些東西都是超出企業的控制能力的,結論就是,股票、企業和人一樣,也有自己的命運軌跡,而這個軌跡是我們把控不了的。

正如我們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活著一樣,我們同樣不知道自己的企業明天會遭遇什麼樣的滅頂之災。如果哪個人認為自己可以把控企業的命運,那麼我們就可以確定這個人是個無知的愚昧之人,他和那些傻乎乎高呼「我的命運我做主」的人一樣愚蠢。

前面談到,經濟學家不能預測經濟危機的到來,軍事學家不知道即將到來的戰爭,我們同樣也無法知道企業的未來。索尼、柯達、《新聞周刊》、諾基亞、sun、摩托羅拉,還有中國的三株、三鹿、巨人、馬勝利、步鑫生、瑞星等等,對於他們的衰敗,人們有可能總結出一大堆原因,如不與時俱進、急於求成、保守、冷水煮青蛙等等,還有戰略、策略、模式、架構錯誤等等。這樣的事後總結有意義嗎?這是真正的原因嗎?為什麼當初我們對他們崇拜有加,學習模仿,趨之若鶩,今天卻棄之如敝履?同樣一個專家,今天在大談索尼的成功之道,明天卻在總結索尼的失敗教訓。人們顛顛倒倒,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今天的人們又在老調重彈,總結學習微軟、阿里、蘋果、小米、阿米巴、360等等,等他們沒了,再同情或嘲笑他們?誰能告訴我,他們將來輸在哪裡?因為什麼而失敗?取代他們的又是誰?如果沒有人能夠回答,那麼談什麼經營管理的理論和經驗的價值和意義何在?

從這裡我們發現,經濟學、市場學、管理學、股票、期貨等等知識以及這方面的書籍的作用實在是太有限的。如果說比爾蓋茨、巴菲特、稻盛和夫、李嘉誠等人的經營智慧對於我們有啟發作用,那麼他們的經歷和經驗對我們的經營管理活動有幫助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時間、地點、環境、人都不一樣,那些特定時空發生的事情對我們是沒有什麼參考價值的。大哲人黑格爾敏銳地察覺了這一點,他說:「人類惟一可以從歷史中真正學到並記住的事情是,人類從歷史中學不到任何經驗或者教訓。」。所以,那些經濟學、管理學等等著作只是總結過往,紙上談兵而已,除非靠這個吃飯,否則研究它們就是浪費時間。

這樣一個結論可能會讓那些熱衷於管理理論和經濟分析的人感到沮喪,遺憾的是,這就是事實。大家要問,既然如此,那麼企業家和管理者們到底應該如何讀書呢?作為一個企業家或管理者應該學習和研究什麼才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呢?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學習和工作呢?

我在談王陽明在格物致知問題上的觀點時提到,王陽明認為聖人不關注各行各業的細節卻能解決各種問題。王陽明打仗不考慮兵法理論呢?答案就是致良知。

王陽明的致良知的學問是哪來的呢?就是修習儒釋道等千古不倒的經典。這樣,我們就找到答案了——學習、研究經典就是企業家的讀書之道,按照經典提出的原理管理企業就是企業家的經營管理之道!經典之所以千古不倒就是因為它不是針對某一個時代或某一個行業而言的,它是所有時代和所有行業的指南針,定盤星。它是超越時空的智慧。


推薦閱讀:

關於室內裝修設計有哪些書值得推薦?
學習博弈論,從入門、進階到精通,如何列書單?
求薦書,有關中國古人研究星象月相曆法的書?
有哪些不錯的數學、物理書籍推薦?
自學PHP有哪些書籍和教程值得推薦?

TAG:書籍推薦 | 投資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