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民間科學愛好者」?



民間科學愛好者有兩類,一類遵從主流科學的規則和科研方法(注意我沒有提理念),自己購置儀器進行力所能及的、嚴謹的研究,這類人對於科學發展也有著很大貢獻,和主流科學工作者無異。這類民科從事的領域比如天文學,生物學(出於經費限制,主要集中在生態學研究,普通光學顯微鏡能夠完成的研究等)。這些實驗學科門檻相對較低,發燒友即可上手,做出發現需要的是耐心和運氣。當然不排除這裡也存在因為經驗不足、技術不好而把假象當作發現,並且堅持己見的人。

另一類就是讓@陳浩同學頭痛不已的天才型民科了。圍觀各種關於進化論的爭論時,我多少可以想像@陳浩同學的痛苦。他們的特點是以為自己比幾代主流科學家都聰明,堅守自己的邏輯,憑藉對主流理論的一知半解提出質疑。這群人是讓人不屑的民科。

總結:既然認為自己在做科研,請遵從主流科學規則和嚴謹的科研方法,進行力所能及的科研。


PS:「力所能及」四個字,不是我首創,是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在《致青年學者》中,給剛剛開始科研工作,條件不夠好的青年學者們的建議。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247329/


我所在的數理領域民科似乎最為泛濫。
「民科」在我是貶義詞,這一點非常明確。

我先給出我的定義:
科學愛好者是對科學有興趣的人。他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科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是天文觀測和新物種的發現等工作。
「民科」不是科學愛好者,而是「民間科學家」。這不是科研機構外的科學工作者,而是未經足夠科學訓練,卻試圖實現重大科學突破的人。

與科學愛好者不同,「民科」的主要領域一般是理論物理,數論這樣容易忽悠,離普通人有一定距離,對公眾來說頗有神秘感的領域。實際上這些領域不經過大量的學習和訓練,一般很難入門。
其他領域就鮮有民科問津,比如同調論,光鬧清定義就累死他;再比如凝聚態,做的人多,實驗或模擬也快,不好忽悠;還比如數學上很多鮮為人知的重要猜想,做了沒有影響力。

由於在思維方法和嚴謹性上缺乏訓練,民科一般不需要(也沒有能力)使用高等的理論工具,比如僅用初等數學就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僅用伽利略相對性就能推翻相對論,甚至不用數學語言,僅用「哲學思考」和大量自創術語,解決世界難題。民科中有人算是經過了自學,但教材一般是《時間簡史》這樣的科普讀物。

由於對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缺乏了解,在民科眼裡,重大科學突破是顛覆前人,而不是前人工作的積累和發展。因此民科喜歡用「推翻」,「證明XX是錯的」這樣的語句。民科宣稱的成果一般都是革命性的重大發現。他們如此自信,以至於會認為古今中外的科學家,要麼智商全有問題,要麼都別有用心。

由於科學的可證偽性,對主流科學家來說,自己的理論多少會有缺陷,因此會虛心接受各種建議慢慢完善。而對民科的理論的任何駁斥,都會被歸為「謬論」;如果主流科學對其不予理睬,則被斥為自我封閉,或是打壓民間「天才」。本人年少無知時也在北大物理版上和民科交過手,其邏輯實在太過彪悍,自愧不如。

我因此旗幟鮮明的鄙視民科。


我來舉幾個例子說說我覺得什麼人是民科什麼人不是民科吧。

我在百度貼吧上曾經見過一個人,宣稱自己發現了三元數。一開始我也覺得他是民科,後來和他聊了聊,發現他懂基本的抽象代數,知道什麼是Clifford代數,也知道那個「R上可除代數只有R,C,H,O 4種」那個著名定理,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構造的三元數不滿足「乘法非退化」這個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我判斷他不是民科,只是我不認同他的發現的學術價值而已。就算他構造出來的東西是garbage,但只要他懂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能和該領域的專業學生/科研人員正常溝通交流,我也覺得這樣的人不算民科,算「業餘科學愛好者」

混數學類貼吧比較多的人大概對strongart比較熟。我覺得他也不是民科,最起碼他懂基本的代數群理論。。他的黑點主要在於在網上坑蒙拐騙,和民科這種「連現代科學的基本理論到底長什麼樣」的人還是不一樣的。

所以,真正的民科是什麼樣的呢?他們大概只懂初中數學甚至小學數學,自己寫下來的句子、寫出來的公式沒有任何意義,他們的文字裡面充斥著「周易」這種東西或者自己發明的各種不知所謂的名詞。用一句話來說就是Not Even Wrong。他們可能連「命題」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又如何能指望他們寫出來一個有意義的陳述句呢?又談何「證偽」他們的理論呢


我所遇到的民間科學家,有推翻相對論的,有推翻宇宙紅移的,有創立宇宙大統一理論的,有造出永動機的,卻沒有一個會微積分的。


我所在方向通常上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民科非常集中的一個場所, 其實這是個錯誤的印像, 可能是 Weil 還是誰說的, 數論並不是數學的一個分支, 而是一種做數學的方法, 本人深以為然.

先講自己的事. 大概初一或者初二的什麼時候, 在做奧數題時得到一些關於不等式的念頭, 對一類輪換對稱多項式證明了一類不等式, 發現非常有力可以用在很多不等式問題上, 然後自己學 LaTeX 打成了文章, 覺得挺了不起的嚷嚷著跟老師說要投稿, 可能老師不太相信就說他有時間再讀, 後來又找了他幾次, 最後他說他想我的證明應該是對的, 但他相信這些東西早就有人知道了根本沒有投稿的價值, 說的我難受的快哭出來 XD... 但是後來我果然在另一本書上見到了一個更一般化的結果, 對很大一類對稱函數都證明了這一類不等式, 而且與我的證明相比, 他寫的更清晰完全沒有引入多餘的稀奇古怪的符號和概念, 我記得很清楚那是葉軍早期寫的一本奧數書, 紅白封面的非常厚的一本書, 當時應該就絕版了是在舊書攤買到的. 那個時候突然覺得, 哇, 原來人們早就這麼厲害了, 雖然對自己有點失望但還是很慶幸知道這樣的結果, 然後就想知道越來越多... 我曾經也很 "自豪" 的說過, "本人對民科零容忍". 後來出國前整理家裡的文件的時候, 發現小時候的那幾頁文章, 才想起自己也如此二逼過, 扶額... 那位老師非常潔身自好 (而且相當衣冠不整), 可能也因此跟學校其他老師關係不太好, 後來就離開學校去做職業家教了.

對於這個關於民科的問題, 我覺得既存在定義的差異, 也存在判別的差異, 是 ill-posed 的問題. 很不幸我沒見過也沒找到滿意的對民科的定義和判別, 這裡非常贊同@雲天外的回答中的感受.

我覺得, 幻想美好奇妙的事情是人性的了不起的非凡的一部分, 我絕對不會認為這是種錯誤. 有的人願意多付出一些去探索這種幻想, 有的人自己覺得一定是對的還覺得別人都是錯的但又不花足夠的功夫去驗證, 我也不會認為他們選擇的人生是種錯誤.

對待宣稱推翻 XX 證明哥 XX 之類的人我確實會表示不屑並避開, 這是我對討厭的人的一貫態度; 但是很高興有知乎這樣的場所能讓我說出上面的話.


民間科學家是指那些沒有得到官方的資格認可與資源支持(包括文獻資源、設備資源、人力資源等)的科學相關愛好者。我們得保留這個名稱不褒不貶的中性意味,讓科學成為諸多「我只有這一個小小的愛好而已」的其中之一。社會若普遍對民間科學家加以鄙夷與排斥,無非是限制了人的愛好可能性,限制人們一定得拿除科學以外的其他事物作為愛好對象。這是不必要的做法,民眾對科學的興趣達到一定的強烈程度就會將興趣升華為愛好,這是正常且自然的心理過程。

我們知道,所有項目的愛好者中難免有一些特別的狂熱分子;民間科學家並不是唯一的會出現狂熱分子的愛好者團體。「民科」這一簡稱常用以描述其中的狂熱分子,它一般帶有貶義:這種貶義是由群體對這個辭彙在用法上的共識決定的——人們在使用辭彙時若總是將語境營造成鄙夷的、厭惡的,久而久之這個辭彙的意謂就發生了變化(類似的辭彙如「資本主義」,據說該詞意蘊變質後不得不以「市場經濟」作為替代詞。這倒是不嚴謹的題外話了,僅注意「辭彙的意謂如何在集體共識中變化」這個泛題即可)。

我認為民科的可鄙之處不在於他們想法上的荒誕、做法上的偏執;荒誕的想法以及一定的偏執之心人皆有之,我們若偏離真正要點而去鄙夷荒誕與偏執,這就有些缺乏自知之明了。當然,我們可以修改一下描述,去說:「民科的可鄙之處是他們過分荒誕的想法與過度偏執的做法。」這樣暗藏「閾值」概念的描述能使我們在保證自己的正常同時又指出了別人的不正常,是個簡單有效的語言技巧。

可是,語言技巧的加入不能增加論證意義。爭議還是會出現,如:當我們向17世紀的人介紹IPAD這項科技產品時,我們會被認為是怎樣的荒誕呢?小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如果由一個成年人說出來,我們會像諒解小孩子那樣去諒解他的荒誕想法嗎?不可否認的是,科學的發展有一部分因素建立在一些「荒誕想法」之上,而「荒誕程度」卻是難以定量的,不同時代的人、不同年齡階段的人表達同一個想法,有不一樣的荒誕值輸出。若要保持荒誕值在時空中的處處一致,除非設立絕對客觀的上帝視角。造成無法自洽的困境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荒誕」本質上是一個主觀感受。

同理,「偏執、固執」跟「堅持、堅韌」的分別也有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經過一些思索,我們確能找到更加客觀一點的定位民科的因素——學術野心與內容設計。

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沒有學術野心的民科;如果一個人沒有表現出學術野心而僅僅發表了一些與科學相關的荒誕想法,他不能被輕率地批評為民科。他或許是個有潛力的科幻作家。而被學術野心遮蔽了自知之明的人,人們對他的不斷否定即會讓他表現更多、更徹底的偏執可能。從這裡也可以看到,「學術野心」這個因素比之「荒誕與偏執」更根本:由想像力帶來的荒誕想法在學術野心的影響下使人走向偏執的不歸路?

單憑「學術野心」這一因素尚不足夠,即便我們加上了「過分的」這個形容詞,也會遇上一些困境。因而我們輔助以「內容設計」這一因素的配合來共同定位民科——

沒有一點學術野心的科學工作者不會擁有足夠的動力去搞科研,「對科學的熱愛」或許是經過語言修飾的「學術野心」。有學術野心的科學工作者是可以正經的搞科研並且真的使科學有所發展,因為他們的「學術野心」跟「內容設計」是相契合的。

反觀民科,在這裡就顯得有些失調。民科搞「內容設計」時所採取的普遍手法是;1、尋找到權威理論中的公理或定理(如三大牛頓運動定律、三大熱力學定律等),通過一些「概念設計」說他已找到一條更有普遍性、更貼近本質的公理陳述,或者做一些子虛烏有「實驗設計」得出結論(如一個煉鐵廠20年工齡的工人說他多年經驗推翻了熱力學第二定律),認為已直接推翻權威命題。2、尋找到公眾所希冀出現的特殊裝置(永動機、時間機器、全球無線電傳輸等),通過一些簡單的組裝設計(據說磁鐵是最常用的部件之一),揚言已經完成了裝置的發明。(3、他們也會設計一些口號來維繫那種學術野心的熱烈程度,如我已得道、我已推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力學是一個騙局,真相在此。。。。)

事實上,再差勁、再不可行的內容設計(包括概念上與機械上的設計)由一個沒有什麼學術野心的孩童做出來,將值得去誇獎其想像力與創造力。而歸根結底,民科的弊病在於「內容設計」與「學術野心」的高度不協調,因而才被人們厭惡與鄙夷。


關鍵是思維方式和邏輯體系。目前大部分民科的問題都在這裡,容易偏頗。
如果真想走科學這條道路,建議民科還是接受正統的科學訓練比較好。我印象中好像法拉第以前也是個民科,不過他後來去求學了。


漢語「民科」一詞的來源很清楚,就是「民間科學家」的簡稱,這個「民間」就是「民間武術高手」、「民間中醫奇才」的那個「民間」,取的是「高手深藏民間」之意,所以本來就不是和「官辦」對立的。雖然有人樂於強調這一點。比如這科學網上汶川地震大半年之後就有個看地震雲的到處留言,動輒「民間」測震如何如何(言下之意就是吃皇糧的都預報不了地震)。和這個「民間」對立的,實際是「科班」——「民間科學家」缺乏的是必要的科研訓練。

既然「民科」的「民」字本意並非「民辦」的意思,所以這個詞千萬不能錯譯為「citizen scientist」。英語裡面有這個詞,指的是業餘科研人員(公民科學家)。他們的職業雖然不是政府資助的研究人員,但是從事科研活動。方舟子舉過那些觀測小行星、給植物分類的例子。而現在最著名的一位就是「氣候審計」博客的主辦人Steven McIntyre,被2010年的New Stateman雜誌評為「影響世界的50人」中的第32位。

50 People Who Matter 2010


可能是出於這種溯本求源的理由,方舟子認為中國的民科應該叫做「科學妄人」,簡稱「科妄」。這個詞無疑更準確(雖然方舟子本人有些亂用,所以羅永浩老師覺得很委屈)。準確的地方就在於,一些吃皇糧的研究人員,實際也缺乏科研訓練,叫他們「民科」,似乎身份不合。實際上他們就是「科學妄人」。這些人不論其職業是不是搞科研的,缺乏基礎知識、而自以為有獨到見解、胡亂談某一學科的都是。比如汶川地震之後就暴露出很多這樣的研究人員——包括說地球自轉變化造成地震的,說天然氣爆炸造成地震的,這些人可都是拿科研經費吃皇糧的。


「科學妄人」並非中國獨有,這個詞對應的英語應該是"scientific charlatan"。而這個時代全世界最著名最有影響的科妄,大概就是斯坦福大學的昆蟲學家Paul Ehrlich,他從1960年代開始不斷發表生態恐慌的預測,包括人口爆炸、資源枯竭、生態災難(隨便舉幾個例子,他曾預言2000年英國會消失,2020年因為全球變暖會死掉十幾億人Howlin』 Wolf: Paul Ehrlich on Energy (Part II: Failed Predictions))。稍微專業點的,比如否定「進化心理學」的研究結果,理由是「基因短缺」。不過這些可都沒耽誤人家在Science上發公開信。


說到「科妄」,我們盯著的是數理化天地生這些理科學科,其實中國更嚴重的倒是社會科學領域的妄人更多。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的中學到大學教育,除非相關專業,學生普遍沒有現代經濟學和政治學的教育,而偏偏知識分子又喜歡對國計民生的事情扎堆高談闊論,這才是「科妄」泛濫而科妄的知識層次又最高的地方,看了只能讓人搖頭嘆息。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036-453241.html


當年,清華有一門公共必修課,但我現在已經忘了叫什麼名字,其中有一節是講「民間科學愛好者」的。
老師明確說了,「民科」不是說「民間科學愛好者」而已,他們最重要的特點是「反對科學共同體」
也就是說,他們是以目前科學共同體認知外的理論在進行獨立思考和反抗性的思考。
這些人不認可相對論、地心引力、物質守恆,所以在四處宣揚包括「水變油」在內的一系列自己的所謂科學發現。
一個贊同科學共同體主流觀念、運用受認可的科學研究方法、以延續性和科學深度進行研究和思考的人,即使身處民間,他也是科學愛好者甚至科學家。他與「科學共同體」的步調是一致的。


我接觸過一些愛好者。他們對一些問題很感興趣,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欠缺專業素養,大概是因為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術訓練。我倒是不鄙視他們,雖然他們的一些觀點不符合邏輯,根本站不住腳,但我欣賞他們的是在而立之年,職業幾乎固定下來之時,仍有好奇心,保持著對某一領域的興趣和愛好,而不是天天去打麻將鬥地主。有時候,還會有一股愛鑽牛角尖的「傻呼「勁兒,愛和你爭鋒相對。。嘿嘿,挺好玩兒的。在這樣一個知識專業化、大爆炸、等級森嚴的時代,他們當然不可能做出什麼學術成就。他們愛爭論,也許是想獲得」主流「的認同,畢竟,價值感有時就是依附在喜好的東西上。可惜,現代的學術體制早已就將他們拒之門外。。總體來說,我還是挺欣賞這群人的


國外不了解,國內民科的工具一般有兩個,百度和鍵盤(主要是ctrl+c+v三個鍵)。那就是一群神經病


那幫傢伙糟蹋了了「民間科學愛好者」這個偉光正的名稱……

無線電愛好者
航模愛好者
單車愛好者
……
包括我的奇怪愛好:手電筒愛好者
都表明一點,我們在愛好者的範圍里,是強於普通人的,有追求的,甚至有不低的動手能力和技術水準的

偏偏「民間科學愛好者」這個名稱,被這幫混蛋給糟蹋了……


民間科學愛好者、民間科學研究者、民科,這些名詞片語本身僅僅是對一個群體的稱呼(@思揚的回答里已經定義)。這個稱呼並無褒貶,個人希望無論是專業科學工作者,業餘科學工作者,還是非科研人士都可以回歸這個詞的中立屬性。為了避免已經在我們腦中已形成的定勢,我在下文中將用「業餘愛好者」或「業餘」代替「民科」。

科學研究與人類的其他活動一樣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對立性。

因為科學理論的實證主義方法,實驗的能力(如儀器)往往是其主要局限性。所有尚未被實驗證實或證偽的命題,嚴格意義上說只能稱作科學假說,而不是科學理論。在17世紀伽利略(通過自製的望遠鏡觀察木星及其衛星證明太陽是這個星系的中心)之前,從古希臘赫拉克里特到16世紀的哥白尼,日心說並不是科學理論,僅僅是科學假說,與地心說沒有本質區別。

科學假設的提出與科學理論的建立是都是自我辯證對立的過程。

  • 想像力是爭執的關鍵

    無論是提出假說還是建立一個實驗方法都需要強大的想像力。這種想像力要既能天馬行空(隨意頭腦風暴)又能腳踏實地(依據大量數據),最佳狀態是在兩個對立面中找到一個平衡

    想像力往往是「專業」與「業餘」的一個爭執點。「專業」認為「業餘」沒有腳踏實地,「業餘」認為「專業」缺少頭腦風暴。這個爭執不是壞事,宏觀來看,這是整個人類尋求最佳狀態的必然方式之一。只是往往因為「專業」的權威性,使得社會輿論產生對「業餘」的偏見。

    個人看法,由於受教育的不同,「專業」與「業餘」是社會分工在科學研究上的具體表現,二者都是人類科學進步的重要力量,缺一不可。

    另外,言論自由,無論「專業」的還是「業餘」的科普(只要不是詐騙)都是可行的。天圓地方在神州大地被科普了幾千年,並不影響大家生活。

  • 實驗與數據

    「業餘」與「專業」的另一個區別在於設備。「業餘」其實也想有實驗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假說,只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科研對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
    研究設備的購置與維護「業餘」的個人很難承擔,這進一步推動了這個社會分工

    再次個人看法,與其二者互相抨擊,不如彼此虛心交流合作。這樣「業餘」既可以有機會接受科班訓練、使用先進設備和大量數據,又可以通過正規途徑向「專業」提供「瘋狂」想法——雙贏。


民科不等於業餘科學家,業餘科學家著名的有費馬、早期的拉馬努金這些強到變態的人物,業餘科學家只是不以科學研究為業,但其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都是科學的,任何看不起業餘科學家的人是自取其辱。

民科則是另一種人,他們分成兩種:
1.精神分裂症患者:我說得都是對的!我的定理(定律)能解決一切問題!前人以及其他同時代的人、凡是和我不一樣的都是錯的!(參考 丁若水老師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47788/answer/14893328)
2.騙子:你聽我說:我這個項目呢,能把水變成汽油——就普通自來水管子接的自來水,只要稍微放上一點我這個催化劑,就能在一瞬間——變成汽油,扔根火柴就著,加到汽車裡車就能跑啊!怎麼樣?要不要投資我這個公司?不多,就八千萬就行。


經過18年的潛心研究,終於揭開了重現土衛六與地球石油天然氣以及發明家王洪成「水變油」真實發明形成機理的奧秘,初步破解了科學研究領域裡的10大難題,包括天然質子衰變、天然氧核冷裂變、正反中微子對稱破缺、微類星體的極高能量形成機制、土衛六環氧乙烷缺失、有機微腔真空工程、油氣藏中氦-3與氦-4同位素的天然形成、天然碳-60(足球烯)中的稀有氣體同位素的來源、和卟啉釩、卟啉鎳、卟啉鋅的天然冷核聚變過程等。也完美地揭示了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化石和共生礦的形成以及生命的起源的新要素。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750875page=11=1#6750875
你自己評價吧。


個人建議先下個定義,目前我自己對民間科學愛好者的定義是"非班科出身的,不以科學普及和研究為第一職業的,但有志於科學普及和研究的人員,"

他門是科學普及科學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

偶爾會爆發幾個猛人推動一把,特斯拉愛迪生等猛人,在其生命的前半段都可以看作是民科愛好者,大部分時間民科都受自身條件限制而無法取得有意義的進展,但民科的優勢在於社會意義上的頭腦風暴(相對於實驗室研究而言).


民科應該是特指自學成才,可以看書,可以上網,但不能上過學吧,民科相對應的應該是教育體制培養出的科學工作者,而不是指官方科學工作者。就好像中醫對應的應該是其他國家的土醫(經驗醫學),而不應該是西醫所代表的科學醫學。

好的體制是可以人盡其才 物盡其用,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壞的體制是可以把人變成工具 螺絲釘 甚至是禽獸的。民科 民科,有民才有科,但是吉里巴斯國 有民嗎?目光所及好像都是奴哦。

不要動不動就和西方比,木啥可比性,j國就是j國,如果非要比,可以和餓了死,曹縣比較一下。

民間科技工作者,其實有其生存的特殊性土壤,第一是民主自由,這可不是我喊高調,想當年科技和宗教矛盾的時候(宗教是規定世界觀的,科技是重建世界觀的),沒有民主自由,多少人被燒死在宗教裁判所里;第二是科技信息高速流轉,非專利保護科技成果全民共享,網路信息化時代給這個帶來了真正的可能性(區域網國家除外);第三是市場化和有效法律法規的專利保護,讓民科可以通過自己的科研成果或者是體力勞動做到衣食無憂甚至豐衣足食。(這一點中國的作家更是深有體會,不但被閹割,還要被強暴,完了還不給錢,連個婊子都不如)


引用一段我非常尊重的程老先生的話——
接觸到的「民數」比較多,他們許多人都很善良、執著。
但他們的共同點是,缺乏近代數學的訓練,邏輯與推理混亂。
最近有兩位網友,做哥德巴赫猜想,投稿被編輯部不審而退,徵求我的建議。
我說:「如果你不是職業數學家,忘了哥德巴赫猜想,該幹麼幹麼。」
對純粹數學的難題,我不行,你們也不行,還是把它們留給純粹數學家吧。

近代數學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沒有專門訓練就無法跟蹤其邏輯與推理。


不然你以為三聚氰氨奶粉、蘇丹紅鴨蛋、皮鞋蛋白醬油都是誰研究噠?


推薦閱讀:

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是科學么?
「鏡面人」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
人對不同食物的喜惡,是由心理決定的還是由生理決定的?
從火星看到的天空是怎樣的?
水母體內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水,如果我向它注射百分之一的水,那麼它是否會完全變成水?

TAG:科普 | 民間 | 科學 | 民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