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產生「他(她)也喜歡你」這種錯覺?
喜歡上一個人之後很容易從對方的一舉一動中解讀出「他也喜歡我」的含義,這是為什麼?
2015.3.5更新
謝邀 @劉柯
如 @張方方所說,每個人都有提高自我認同的機制。所以,當我們喜歡上一個人時,雖然是帶著「TA喜不喜歡我的」問題去解讀對方的行為,但實際上我們更想證明「TA喜歡我」這個命題(藉此提高自我認同),我們往往有證明自己命題的傾向性,在這裡就會存在證實誤差,我們往往只關心那些能證明我們的結論是正確的證據,而對那些可能推翻我們的結論的事實視而不見。這個現象在推理劇中廣泛可見,由劇情所提供的線索當然能做出精彩的推理,因為編劇的把別的可能的線索都忽略掉了。「排除不可能,剩下的就是可能。」雖然福爾摩斯是這麼說,但在現實中即使排除掉不可能,剩下的可能還是有一大堆。
另外眼見不一定為實。在行為上,我們所見的TA的行為是對於一個外部事件的知覺重組,知覺本身包含著感知著的需要、期望、態度、價值觀、信念等主觀成分,這種主觀性很多時候都是對人不利的,就像這個問題中我們知覺到「TA也喜歡我」一樣(一言蔽之,就是錯覺)。馬斯洛認為:「我們有意識地渴望一切實際可能獲得的東西。」少數人由於一些因素(例如自卑)不容易知覺到「TA也喜歡我」,但大部分人還是認為自己能跟TA走到一起的。由於注意(TA在幹什麼)、先前經驗(EX、身邊的事例)、動機(自我實現)的作用,個體會有準備地一種特定的方式(傾向)去知覺,有時就會因此產生知覺錯誤(TA也喜歡我)。
從認知偏誤那兒引述一個概念
注意力偏誤
平時經常想的事情,會影響我們的感知。當我們喜歡上了一個人,我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到這個人身上,總是想「TA吃得好嗎?」、「TA睡得好嗎?」、「TA現在在幹嘛?」或者「如果TA在和我一起幹什麼什麼,我會怎麼怎麼」等,當這些想法充斥在我們的腦海里時,伴隨著情緒的變化,我們的感知就會受到影響,越來越無法理性地去思考(解讀TA的行為)了。
————————————
【題外話】
首先,雖然問題所描述的現象是我們普遍認為的三大錯覺之一,但是!目前沒有任何奇葩研究指出這種現象中知覺錯誤的可能性比是客觀事實的大!所以,在討論該如何面對時,大家自己認真想想,這種感覺對你個人而言是否有不利影響?(例如經常胡思亂想使工作不規律,注意力太分散等……)這種感覺對他人而言是否有不利影響?(例如由於過分關注對方導致擾亂了對方的生活規律等……)除了個別極端的情況(例如媒體報道的那些……),我認為這種感覺對我們大部分人 來說都是無害的,甚至會是有利的(使我有去追求TA的慾望)。想清楚後,我們再來討論如何面對(而不是評論中一些知友所說的「去掉」或「處理」)。
如何更好地去判斷這種感覺是客觀事實還是知覺錯誤?我們可以留意一下:TA對待他人時是否有過跟對待你一樣(令你YY)的行為,他人對待你是否有過跟TA對待你一樣(令你YY)的行為,這些對比都能提高我們知覺的準確性。還有,嘗試站在相反的角度去理解她的行為,例如TA有幾次跟我打招呼時不太熱情,我只是個路人甲(喜歡著TA的你心裡應該明白,面對著喜歡的人,你總會盡量了表現出最佳狀態)。
最後說一下,了解這些回答並不是沒有用的(有知友覺得知道這些後自己還是一樣會產生錯覺),當我們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怎麼會產生這些想法時,有助於我們保持一定限度的理智,防止自己做出一些令自己後悔的行為。
好啦,東扯扯西扯扯就想到這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D
————————————
焦點效應人類往往會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力。我們之所以覺得「TA也喜歡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覺得「TA的注意力在我身上」。
基本歸因錯誤
我們通常認為他人的行為就是其內在性格意圖等內部特點的直接反映,實際上,當我們解釋他人行為時,我們會高估個人的特質和態度所造成的影響,而低估環境造成的影響。有時候TA對你變得熱情了,可能是因為某些小確幸是他心情變得特好;有時候TA對你變得冷淡了,可能是因為事業遇挫是他心情跌入低谷,諸如此類。而且當歸因涉及到我們自己的個人利益時,基本歸因錯誤會表現得更為明顯。
確實如 @Tfifthe 所說
這兩個概念引用得過於草率,雖然我認為歸因受到旁觀者需要的影響(這是我覺得歸因涉及個人利益時歸因錯誤表現會更明顯的原因),但這僅僅是我的理解,在證明上缺乏證據,另外應用於基本歸因錯誤實在牽強,抱歉。
同時也指出了我分析上的問題,十分感謝。
盧梓齊的答案說出了一部分原因,集中於信息收集的問題。但我認為還不是最主要的,尤其基本歸因偏差的應用是不恰當的。
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喜歡對方。基於人們社會交往的基本原則,就會產生一個期望:我希望對方也喜歡我。社會心理學一般認為,預期會對社會知覺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個期望造就了很多種心理過程,也在悄悄地影響我收集對方的信息,解讀對方的信息,也使我更傾向於形成「對方也喜歡我」的印象。
信息的收集。
我們不可能收集對方所有的信息,而是有目的地去收集特定的信息。有些目的我們自己都察覺不到,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能驗證自己假設的信息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她對誰都經常微笑,但是你會更注意她對自己的笑容;她也可能對誰都是冷酷,但你會更注意她對別人的冷酷,因為事先預期(prior expectations)提供了信息的框架,收集到的信息都要整合到這個框架之中。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在於,積極的情緒狀態會讓自己更多的積極信息得到回憶(信息的使用)。一天的忙碌過去了,可你還浸潤在單戀的喜悅當中,躺在浴缸里,更可能回憶起對方的笑容,而不是皺緊的眉頭。
信息的解讀。
單純的收集信息對我們形成印象毫無用處,一台攝像機就能做到這一點。我們不會滿足信息的收集,還是要對信息進行解釋,她為什麼昨天抬頭看我一眼呢?她為什麼故意在我面前玩頭髮?她為什麼老是買甜筒,是在提醒我第二杯半價嗎?信息本身是沒有情感的,你對它們的解釋卻添加了主觀的烙印。
同樣還是你的預期在引導著信息的解讀。比如錯覺關聯的產生,對面的她可能不小心碰了你的腳,你卻覺得這是在暗示什麼。在這裡,你不僅將碰腳解讀成某種主動行為,而且你將「觸碰腳」與「對某人有好感」聯繫了起來。諸如此類,還有自我服務式的信念:堅信好事情會發生在自己頭上。
但這恐怕還不夠,因為以上我們只把主體和客體分別放在了靜止不變的知覺者和行動者的位置,實際的情況則是人與人是要進行互動的,是會相互影響。
互動情況最經典的就是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我們期望對方會喜歡自己,於是在她面前小心翼翼,無微不至,穿最帥的西裝,戴最好看的帽子,一出現就是在談笑風生。這時,你的行為也明顯影響到了她的行為,因為你溫柔地對她笑,她覺得不好意思,也回笑了一下,你心想,卧槽,她竟然對我笑了。這種自我預言式的心理過程,個體很難察覺到,就像很早以前人們認為那頭名叫漢斯的馬很聰明(此效應的來源),就是把對方的反應當做了對方的自然表現。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只是更容易形成這種「對方也喜歡自己」的印象,但這是不是錯覺,誰知道呢?
---------------
盧梓齊的答案有個別地方我不太贊同。
1.為什麼我說基本歸因偏差的應用不恰當呢,因為基本歸因偏差本身不涉及信息的正面或者負面,只涉及到了觀察者與行動者的歸因偏好。
她對某人變得熱情了或者冷淡,行動者和觀察者會對此事作出不同的歸因,而不是同一個人對兩件事情作出不同的歸因。
2.焦點效應中,過度的關注自己並不代表周圍的某人具備特殊性。換而言之,僅僅用焦點效應來解釋問題,可以自我感覺到有很多人注意著你,但無法說明只是她在注意你,還需要引入期望對知覺發揮的作用來證明。
之所以補充這些原因,只是想說明我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盧梓齊的答案值得尊重,比如指出了收集信息中的證實偏見是非常合理的。我的慘痛經驗告訴我,應該是出於一種心理暗示的效果。
說白了就是腦補太多自作多情了。
用自己來舉例子吧:
①我眼中的他:在我裝作不經意瞥他的時候,發現他在盯著我看,媽呀媽呀趕緊掉頭,都被抓現行了怎麼辦啊啊啊啊啊,心裡卻不由得冒出了一絲絲甜蜜,他是不是也正在看我?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我鼓起勇氣再向他看去,我的媽媽呀!!!!真的還在看我!!!!再看一眼!!!哎喲他還在看我!!!!再看一眼!!!媽蛋他還看!!!看什麼看我都不好意思了!!!!別表現這麼明顯啊是不是!!!這麼多同學都在呢!!!!
真實的他:哎呀好無聊啊。然後……盯著我身後牆上的鐘錶發起了呆。
②我眼中的他:男神就在前面啊,哈哈哈哈,每天看著男神背影回家不要太好啊,話說男神以前不是這個點回家的啊,以前根本都就見不到的,最近貌似碰的頻繁了許多,而且走路還超級慢,啊哈哈哈哈果然是在故意等我,男神為了等我所以改變了自己的規律,這種感覺不要太好啊!!!!
真實的他:最近那條小路在重修不能走,唉,只能走這邊了,車還這麼多,我還是走慢點好。
回想起來簡直是一把心酸淚,想想之前把腦洞開出銀河系的自己也真是醉了,還寫什麼「自作多情必自傷」「你給我希望,卻告訴我那只是我的多情」之類的話……
③突然想起一件搞笑的事,男神名字縮寫是LR,然後有天聽歌發現耳機上竟然一邊有L一邊有R,當時覺得這特么是天意啊!絕對是天意啊!這是老天對我的暗示吧!然後一個人喜滋滋高興好久,還把耳機拿到學校去和好朋友炫耀……後來的結果大家應該都能猜到,我朋友一臉懵逼看著我:「這特么不是區分左右的left和right嘛?所有耳機都有的你是不是傻?!」
真的,我真傻,我覺得我一臉笑容都僵在那裡了,心疼自己。
對兩年前的自己絕望了T_T
所以說啊,什麼「他的種種行為都在告訴我他也喜歡我」之類的誤解,大概都是來源於自己盲目的亂想亂開腦洞不吃藥。
不要問為什麼 這是多麼年輕又美好的事情啊
"什麼時候才算是喜歡上一個人呢?"
"在你感覺他也喜歡你的時候。」
喜歡一個人不管怎麼藏都是藏不住的你會想要一直看著他
會想知道他的所有
會在課本的角落輕輕地寫下他的名字
一個眼神就讓你臉上沾染彩霞
雖然我有慘痛的回憶
但是至今都認為再也沒有比暗戀更加美好的喜歡了。
你喜歡她,所以你也覺得她喜歡你
你看她對我笑了耶,她肯定對我有意思,要不她怎麼不對別人笑,她在對我暗示
你看她幫我添水了,她肯定有點喜歡我,要不她為什麼對我這麼體貼,她開始關心我了
你看她剛去廁所的時候好像碰了我一下,她喜歡我我肯定,要不她怎麼故意碰我一下,哇,她開始勾引我了。
你們不信就算了,我剛給她說如果她不做我女朋友我就去自殺,她當時就給了我一巴掌,還罵我神經病,你們看,如果她不愛我,她為什麼這麼在意我去死,要這麼關心我,還勸我不要自殺,神經病就是證明。她喜歡我,肯定因為害羞,不敢直接表現出來,我明天準備再去約她,估計晚上就可以啪啪啪了,哈哈哈
她氣惱的回到家,在朋友圈發了一條說說,尼瑪,一大早去相親就碰到個神經病,人長得丑不說,還一直對我傻笑,喝水跟水牛一樣,還老猥瑣的盯著我看,最後還說不做他女朋友就去自殺?你們見過這樣的人嗎?這世界敢不敢正常點,我是一位有素質,有禮貌的好姑娘,蒼天就不能開開眼嗎?讓這些人死遠點好嗎?再碰到這樣的人,我一口鹽汽水噴死他。
前面是為大家講的一個玩笑故事,只為大家娛樂,現在說說為什麼?
愛情不僅是美妙的還是奇妙的,很多事情根本容不得我們解釋清楚,元好問尋找一生都沒有答案只留了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個問題直到現在都沒有答案,我肯定也不知道答案,不用看我。我只是來回答題主的問題的。
為什麼產生錯覺,我帶大家進入剛剛故事的場景,我們坐在他或她對面,重要條件你喜歡他(她),然後你開始以自己為中心的幻想,給自己暗示他(她)也喜歡你,你不停暗示直到自己完全相信他(她)也喜歡自己,不停尋找的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來證明他(她)也喜歡你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發現什麼沒?你是以自己為中心的,也就是說你是以上帝的視角在操縱著一切,你可以清晰的看清他(她)不喜歡你,但你操控著自己的大腦,給了自己一個強大的幻覺,而你就在自己的幻覺世界裡自由自在的行走飛翔,即使真實的世界並沒有你想的那麼樂觀,但那和你無關,因為那不是你想要的答案,而你就是自己的主宰,你想要的他(她)也喜歡你對你來說不是易如反掌嗎?而他(她)也喜歡你不就是你要的答案,何樂不為呢?
所以有人說愛情是盲目的,愛情是最會欺騙自己的事,我們都如此的不由自主,心甘情願,因為那是一場我們為上帝的遊戲,那是我們所勾勒的美好幻覺,結局我們無法掌控,只能掌控自己喜歡她(他),產生他(她)也喜歡你的錯覺。
心理學中有一個叫性意向錯覺(misperception of sexual intention)的領域專門研究人們的——尤其是男性的——「會錯意」和「自作多情」。
第一個關於性意向錯覺的研究發表在1982年。在這研究中,Abbey把144名參與者分為兩男兩女的四人一組,並確保同一組的參與者互不相識。實驗時,一男一女擔任表演者(actor),被要求進行一個5分鐘的關於大學生活的對話;一男一女擔任觀察者(observer),被要求在單面玻璃後觀察這場對話。表演者並不知道觀察者的存在。對話結束後,讓所有人填寫問卷評價對話質量和對兩位表演者的感受。結果如下:(1)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察者,男性比女性更認為女表演者濫交和誘惑。(2)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察者,男性比女性更受異性表演者吸引。(3)和女觀察者相比,男觀察者更多地認為女表演者被男表演者吸引。在女性認為自己只是在表現得友好的時候,男性卻認為她們表現得濫交,Abbey認為這實驗說明了男性傾向於在女性的行為裡面解讀出性意味,即使她們只是想表現得友好。
對這種情況的解釋非常多,而且一直在發展當中,目前最高票的答案講的「投射理論」,即「我有這個意思以為對方也有這個意思」,只是其中的一種。詳見:
Lindgren, K. P.,
Parkhill, M. R., George, W. H., Hendershot, C. S. (2008).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sexual intent: A qualitative review and
integration.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32(4), 423-439.
Farris, C., Treat, T. A., Viken, R. J., McFall, R. M. (2008). Sexual coercion and the misperception of sexual intent.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8(1), 48-66.
Haselton, M. G., Galperin, A. (2013). Error management in relationships. Handbook of close relationships, 234-254.
Perilloux, C. (2014). (Mis) reading the Signs: Men』s Perception of Women』s Sexual Interest. I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Human Sexual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pp. 119-133). Springer New York.
是不是很久沒有認真照過鏡子。
因為我是他,沒理由不喜歡自己。
喜歡你的人對你發 「晚安」你覺得只是客套。你喜歡的人發個「在嗎「你就以為她要愛上你了。
因為你喜歡他
空虛,寂寞,傻。
解讀出的「他不喜歡我」不夠強烈,就會出現「他喜歡我」的幻覺。
因為太自戀~~
所以後來喜歡上別人我都不斷告訴自己,他不喜歡你他不喜歡你他不喜歡你…
說白了就四個字: 腦補太多
人家不小心碰了你一下 是不是他想牽我手?
人家隨口客氣了你幾句 是不是他在暗示我?
人家........ 是不是.....?
諸如此類 不勝枚舉 真喜歡你 你就不會產生錯覺了 因為你會很肯定
因為你希望他喜歡你啊
因為你放大了他所有的小細節,有一點小曖昧就想好了你們的未來。
真實的情況是他(她)希望你喜歡他(她)。而不是他(她)喜歡你。
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兩種人。
第一種人謙和謹慎,不太相信自己能吸引到異性,除非對方明顯示好,不然就按兵不動。第二種人心想,可是她剛才明明有對我笑啊,去他媽的,上了再說。
慢慢的,一代又一代,異性就被第二種人搶光了,第一種人的基因滅絕在了歷史長河裡。
所以,我們全都是第二種人的後代,血液里流淌著第二種人的基因,我們天生就有高估對方好感的本能,這個本能激勵了我們幾十萬年,一直到今天還在激勵無數的人們為自己的基因得以流傳而果斷出手。
推薦閱讀:
※「不上相」是客觀存在的,還是一種心理安慰?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捐助(幫助)陌生人而不喜歡捐助(幫助)身邊人?
※被 AI 「解放」的生產力,會被拋擲到哪裡?
※進化心理學是科學嗎?
※人們聚在一起笑點會變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