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有哪些展現「大神」本色的事迹?
除了眾所周知的,拍出影史最高票房的前兩名電影(《阿凡達》和《泰坦尼克號》)的神跡,以及成為史上單人下潛到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的第一人以外(建造潛艇的團隊也是他出資的),有一件事我印象一直很深:當年加州有一場大型火災,所有住在 Malibu 豪宅里的明星權貴們都紛紛逃離,而卡梅隆老師自己穿上專業的消防服,把自己的房子噴上防火泡沫,然後坐在院子里看滿山遍野的大火撲來。
他說,「那感覺就像看到世界末日一樣。」
來源:
http://www.vulture.com/2009/10/the_truth_about_james_cameron.html
卡神在義大利拍他的第一部電影《食人魚2》(或類似名字倉促之間不及求證了)時,因為被剝奪了剪輯權,所以他每天晚上用信用卡撬開剪輯機房去剪片子。
對於一個新導演來說,能幹到這一步,以後必能有所成。
————聽說一個段子————
某台灣年輕新秀導演,被某強勢監製剝奪了最終剪輯權。於是,該新秀也學習卡神,深夜潛入後期製作公司的機房,打算修改影片版本。然後,他被後期公司的保安抓了……
卡梅隆在倫敦松林製片廠(Pinewood Studios)拍攝《異形2》的時候遇到個巨大危機:片場的員工和卡梅隆團隊相互仇視。片場員工習慣於慢節奏的工作,看不起年輕的卡梅隆,卡梅隆的人則認為那些英國人又懶又粗魯還傲慢。雷厲風行的卡梅隆解僱攝影師迪克-布希後,敵對徹底發展為全面衝突,松林的員工罷工。
《異形2》的進度本來已經拖慢,現在拍攝工作,停滯了。
卡梅隆首先坦率地對松林的員工闡明《異形2》對自己的重要性(該電影是他給大公司拍的第一部電影),給出時間讓松林的員工們發泄情緒,然後作出妥協,允許他們的工間茶歇習慣。這些舉動換來了一些支持,電影得以拍攝完成。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卡梅隆是個圓滑的人。不過故事還沒結束。
拍攝結束後,卡梅隆又一次對松林的員工講話:"這是一次漫長而困難的拍攝,充滿了各種問題。而我之所以能堅持過來,就是靠著一個信念:有一天我終會走出松林的大門再也不回來,而你們這群可憐的混蛋們仍然得待在這裡。「
卡梅隆是個意志驅動的人。為了心中所想,他可以作出讓步,可以長期每天工作14個小時,甚至可以親手打掃停屍房中的人血。以後的《泰坦尼克號》,深海探險,《阿凡達》無不出於這種意志。【論詹姆斯 卡梅隆之「大神」風采——《泰坦尼克號》篇】
(拉片多圖)
Part 1.
世界範圍內最流行的電影之一(看熱鬧):
此片在1997年上映後獲得超過1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加上2012年3D重製版的3.44億,全球總票房超過21億美元,票房紀錄曾保持12年之久,後被《阿凡達》超越。
...
話說,《泰坦尼克號》的奇蹟是這樣發生的:雖然在北美的第一周票房只有不顯山不露水的2800多萬,但第二周便逆增長到3546萬,而第三周仍有3332多萬。最初的20多天的平穩運行已經初步顯示本片強大的防跌能力。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影片繼續以每周不少於2000萬進賬的堅挺表現甚至逆市上揚,一次次的顛覆著著一部電影在影院公映本應遵循的票房規律。
這是一部有著超高「回頭率」的尤物影片,一般觀眾重看兩三遍可謂稀鬆平常,一位澳大利亞的骨灰級影迷居然在影院看了76遍《泰坦尼克號》,成為坊間熱議的談資。
《泰坦尼克號》奪獎該年創下了奧斯卡頒獎禮收看人數的歷史之最。
...
「不要以為資本主義就沒有思想交流的東西。」——中央領導對《泰坦尼克號》的商業運作及藝術價值給予高度肯定,不僅在客觀上大幅的提升了影片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也加大了影片引進的尺度與速度。1998年4月初,有記者向中影公司詢問《泰坦尼克號》是否會刪減時,時任中國電影總公司進出口分公司經理張潤昌明確表示:「《泰坦尼克號》這次不會被刪剪!」
雖然此前的最高政治禮遇、審查優待以及半個月前的奧斯卡的多項加冕已令這部超級大片風光無限,但《泰坦尼克號》似乎註定是一個慢熱型選手,在中國的掘金方式仍然是細水長流式的。今天,我們已經無法獲知該片登陸中國最初幾周乃至幾月的具體票房數據了。但逆市飄紅的神話再一次由世界範圍複製至中國。
從春到夏,由秋到冬,在1998年的大半年時間裡,中國電影市場處處瀰漫著《泰坦尼克號》的悲壯氣息,影院里淚流成河,無數痴男怨女腫著眼睛、擰著手帕從影院湧出的一幕,成為當年廣播、電視、報紙等大眾媒體津津樂道的談資。
票房數據衡量影片的流行程度而非影片質量,所謂流行程度即影片的受眾人群或影響力。根據《泰坦尼克號》上映時的票房走勢(引文中劃線處)我們得知,這部影片絕非是在狂歡式的炒作與宣傳下取得成功,更多的是在觀眾的交相反饋中積累起來的一連串共鳴,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口碑效應,這是叫好又叫座電影中的佼佼者,資本主義式的狂歡。
那麼本片何致以獲得如此數量極的受眾和影響力?《泰坦尼克號》到底「熱鬧」在哪?
通俗淺顯、完成度極高的故事主線、觀眾喜聞樂見的情感內核和毫不造作的宏大背景是本片取得空前成功的主要原因,三項似鼎立缺一則難成:
1、面對不同層次不同文化水平的觀眾,通俗易懂是電影作者最聰明的表達原則,這也是最能體現作者能力、最能衡量影片內涵的指標,就是說,把故事拍得讓每個觀眾都看得懂並且能看出個所以然來,這個電影就是成功的(用試聽語言展現故事走向、表達人物所思所想絕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無論讓你如何感動如何痛哭流涕如何拍案叫絕,它都只是淺顯得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游輪上的愛情故事——就是這麼簡單。
2、在決定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述後,選取一個最抓人眼球的故事內核想必是極好的。不管你承不承認,大俗大雅其實是同一類物質:追求高品質生活難道不是解決溫飽的高逼格糖衣?追求愛情難道不是繁衍生息的華麗轉身?努力學習不就是為了探索未知嘛——這世間最世俗的東西何嘗不是最高雅的。如此說來,人與人之間最高雅又最世俗的關係當歸愛情莫屬了,我愛你,你愛我,當然劇情還需要你死我活(篇幅限制所以不能得癌症)——就是這麼俗套。
3、足夠簡單的故事配合足夠俗套的內核,足夠具有普世性了,還需要一個叼炸天的賣相才行。把一艘豪華游輪搞沉行不行?正好歷史上也有這麼一艘沉掉的豪華游輪,直接套進去不就變成講述歷史事件了,這也是個大賣點嘛。花大價錢還原游輪再把它搞沉讓你看到幾千人落水的震撼場面,當然這可不是重點,它只是為那個擁有俗套內核的簡單故事服務的背景材料,「大神」才沒無聊到專搞破壞給你看——就是這麼純粹。
有了這三項流行要素,電影不成功也難。
「呵呵呵,人家投資變現都多少年了你還在這紙上談兵,不過我看《阿凡達》里又是科幻又是愛上藍臉婆又是跟外星人打仗的好像是更成功呢,你說的還是蠻有道理。」
Part 2.
世界範圍內最難搞成的電影之一(看門道):
福斯公司買下了墨西哥羅薩斯托40英畝的土地,還另購置60英畝以備不時之需。在搭建包含蓄水槽的大型攝影基地前,劇組在地上炸出了一個人工湖。
為了保險起見,福斯公司將其在美國的發行權以6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派拉蒙電影公司,以攤薄風險。
...
隨著液壓泵的調整,餐廳慢慢傾斜,海水漫入,水位越來越高,在這個下沉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場瘋狂的追逐戲。這場戲在拍攝的時候其實非常危險,如果真的有工作人員滯留在這個場景里,就真的會被淹死。
船頭下沉的戲中,整個船頭幾乎在一瞬間下沉40英尺,上面有200多個特技演員,其中包括一些專業救生員。這場戲非常危險,如果有人位置沒有站對,那麼他非常有可能就被捲入一個門中,隨著整個場景下沉。
...
典型的好萊塢商業製作,從組織系統到範圍管理,從進度、成本管理到人力資源、風險管理等等之間環環相扣,均以為保證影片質量而服務,沒有一個成熟的工作流程想必無法保證資本的高效運作。
然而只有流程作業顯然不夠,還需要一個為影片內涵負責的靈魂人物——導演。有人說給他2億美元和一個成熟的製作團隊,他能拍得出比《泰坦尼克號》更好的故事,於是我們便看到了諸如《海神號》、《太平輪》這樣的優秀影片。同樣是沉船,我們看到的貌似不是同一層面東西吧?
在這種大製作中導演必須保證絕對的權威,否則觀眾不會知道這到底是誰的作品。詹姆斯 卡梅隆之於《泰坦尼克號》就好比喬布斯之於蘋果公司,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眾所周知我們「大神」是個技術狂人,他以導演的身份干著技術人員的活,會畫畫能編劇、會裝燈具能纏電纜,一邊指揮幾百個演員一邊指點一堆攝影師,嘮叨煩了還能自己上......凡是親力親為,事無巨細地參與所有工作。項目預算嚴重超支進度一拖再拖,各大媒體爭相嘲諷叫衰,他交出自己的導演片酬,頂著公司高層和輿論的巨大壓力,最終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在數字圖像技術還不盡發達的年代,為保證真實性,「大神」同劇組人員絞盡腦汁,結合傳統特技與數字特技將一部現實題材的電影用聲光影表達到極致,其中許多鏡頭就是放到現在也足夠令人拍案叫絕:成百上千個演員的集體戲中找不出一處硬傷、船身解體的恢弘鏡頭以假亂真、大全景與大特寫轉換絕妙......要知道這無關炫技,數字特技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省錢。
故事的情感內核完全不受技術層面的干擾,從對兩位主角的引入到相識再到離別可謂絲絲入扣,情感元素拿捏得不輸任何一部文藝愛情片。人們提及本片的反饋首先是愛情,然後才是災難,這是一部真正做到了技術服務於內容的大製作電影。
如此,你可能會為一個「粗人」竟拍出如此細膩的情感戲而叫絕,可能會為他在技術層面上的能力驚嘆不已。然而即便如此,你依然覺得他其實只是一個除了玩弄技術就只會編爛俗劇情的「大神」,就好像對會帶妹子開黑的人都叫大神一樣嗤之以鼻。
所以說稱他是「大神」的都是些人云亦云的low貨嗎?
Part 3.
世界範圍內最隱晦的電影之一(看內涵):
「《泰坦尼克號》是一部既沒可能做植入廣告,也沒可能製作續集和周邊衍生品的電影,竟然成為好萊塢不正之風的代表。是的,電影的耗資比我預先估計的多出很多,我不敢肯定她是否會能取得成功。我相信福斯公司同意我去製作這樣一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我想要拍她,即使不賠不賺,大家也會高興。至於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想從這部電影中獲得什麼,從她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將她視作是一件禮物,一件我送給這個世界的禮物。」
《大眾電影》曾刊載過一篇倪震討論《泰坦尼克號》的文章,他從電影工業的角度對本片做了分析,稱《泰坦尼克號》是稱霸世界的好萊塢怪獸的代表,指出這是一種怪相併質疑其可持續性。這應該是在當時也包括現在的大部分知識分子中對《泰坦尼克號》最核心的觀點,他們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這部電影為什麼會如此成功而對影片的內容不屑一顧。
這難道不是《泰坦尼克號》太過成功的下場?一個有空影響力沒地位的傢伙,就好像一個姑娘長得實在太好看太耀眼,人們才不管她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只要她一出現,人們不由自主地覺得她就是個花瓶。
本片的核心是展示社會現實,以愛情為外衣只是為了簡單通俗。
社會結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佔有一定資源、機會的社會成員的組成方式及其關係格局,包含人口結構、家庭結構、社會組織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就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社會階層結構等若干重要子結構,其中社會階層結構是核心。一個理想的現代社會結構,應具有公正性、合理性、開放性的重要特徵。
社會階層: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即具有相對同質性和持久性的群體,它們是按等級排列的,每一個社會階層的成員具有相類似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和行為方式。
出身貧寒、乘三等艙的窮小子Jack和出身高貴、乘頭等艙的富家女Rose很容易讓觀眾看出社會階層的定義,難的是將Jack、Rose二人同泰坦尼克號沉沒聯繫起來:
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川並沉沒有三個原因:1、船造得不牢固(只顧追求龐大與豪華);2、船在首航時鍋爐全開(全速前進);3、瞭望台上的人沒能及時看到冰川。
1、船造得不牢固:在Jack第一次見到Rose的前一場Rose與眾人用餐的戲中,泰坦尼克的擁有者(Bruce Ismay)和設計師(Thomas Andrews)對眾人介紹著泰坦尼克號的特點——
一味的追求龐大與豪華(將安全性的考慮排在了後面),而這正是為了取悅以Rose為代表的權貴階層,所以可以說是Rose所在階層的弊病導致了船體的不牢固,這間接指出造成船體脆弱的原因與Rose有關。
2、船在首航時鍋爐全開:這一幕發生在Jack救了Rose後(二人正式相識),泰坦尼克號的擁有者(Bruce Ismay)向船長(Edward James Smith)要求加速——
在遭到Rose輕蔑的羞辱後,Bruce認為以Rose為代表的階層是不只滿足於龐大與豪華,他需要一個更高的指標,一個更吸引眼球的籌碼——速度。同上,這個舉動也正是Rose所在階層的弊病造成的,這間接指出泰坦尼克號首航加速與Rose有關。
3、瞭望台上的人沒能及時看到冰川:這一幕之前是Rose決定和Jack在一起的戲份(包括在二人在船頭浪浪和在貨倉羞羞),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Rose只是決定和Jack在一起,她並沒有做具體的打算。而就在他們在貨倉羞羞完來到甲班上後,Rose才有了具體打算——同Jack私奔。
在說完這句話,二人么么噠,此舉吸引了瞭望台上的倆個瞭望兵——
Rose告訴Jack她決定要同他私奔後,Jack激動得親吻Rose,這導致了瞭望兵的注意力被轉移從而導致他們沒能及時看到冰川,這間接指代是Rose的決定導致了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川(直接原因)。當然你要說即使他倆不在甲板上,瞭望兵也不一定看得到冰川,只可能是沒有望遠鏡這一個原因。可這不是紀錄片,影片作者明確告訴你望遠鏡就是莫名其妙的不見了,因果關係就只剩下作者想告訴你的這個(瞭望兵注意力被轉移)了。
以Rose為代表的上流社會階層的弊端導致的兩個原因和以Rose所代表的嚮往更階層的決心,也包括以Jack為代表的低級社會階層對高級階層(Rose)的嚮往最終導致了泰坦尼克撞上冰川;泰坦尼克號代表的是承載所有社會階層的、由社會最高階層集結的社會資源;泰坦尼克號沉沒指代的是Rose所拋棄的社會資源的覆滅;拋棄資源的Rose一無所有,最後Jack將爭取來的社會資源(生存資源、鑰匙)交給Rose後,她才得以逃生。
所以你看懂了嗎?本片的第一個暗藏論點就是——上層社會的詬病和作為是引起社會動蕩的主要原因;社會動蕩所帶來的傷害與社會階層相關,即社會階層越高,傷害越小,社會階層越低,傷害越大(泰坦尼克定律_百度百科)。
而Rose選擇同Jack在一起的選擇包含了本片的第二個暗藏論點——低級階層嚮往的是高級階層,高級階層嚮往的是更高級。翻譯過來就是Jack迷戀Rose,Rose迷戀的是Jack能給她「一把鑰匙」。大白話就是,Jack愛Rose,Rose愛的是更好的自己(其實就是Rose不愛Jack)。
扯淡?可這就是大神給我們所講的社會現實啊。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身所處的社會階層時,其社會階層的根基必然變得岌岌可危,當這種不安一出現,唯一的出路便是進入比現在更高的階層(因為不知道更高一層到底有什麼),原地踏步或後退只可能是固步自封——Rose處在影片所描述的社會階層的最高端,她深刻意識到自身所處階層的弊病卻不知道更高的階層在哪,不肯固步自封的Rose以為自己只剩下了這條路——
Jack救了Rose一命,縱然Jack無法理解她的「階級覺悟」到底是什麼,他也決定要「拯救」Rose(我願意)。
然而社會階層間的資源流動只可能由上及下(下層沒有剩餘資源),所以主動權永遠掌握在上層階級。
當Rose意識到這個處在社會階層底端的Jack擁有她追求的更高階層的鑰匙時,她決心要拋棄曾經的階級身份(Jack是本片最容易引起爭議的人物,人們不相信上層階級能在底層中找到通往更高階層的答案,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相信即使Jack活下來也不可能和Rose在一起的原因。生趣活潑有能力還帥到哭——如此完美的底層人物難道不是全片最大的bug?)。
所謂通往更高層的鑰匙其實就是由「Jack願意主動拯救Rose(雙方都沒想到會犧牲)」這種高度的愛所激發的Rose以為拋棄階級身份從而可以探索更高階層的決心(Rose想拋棄的是身份,卻沒想到拋棄了她所有的社會資源,拋棄資源意味著她同Jack命懸一線)。Rose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得到鑰匙)一不小心被」大神「拍成了史上最浪漫的場景——
Rose只是決定但尚未真正脫離她所在的階層,該階層的人發現後以為是這個底層的小嘍啰盜取了他們的資源,Jack受到這些高層的階級迫害、Rose因為自己的「墮落」受到了階級處分。
Rose進一步認清其身處的社會階層的醜惡嘴臉,決定為Jack和自己平反。
此後Jack才發現Rose同他一起深陷的是泥沼——此時義無反顧的Jack才終於意識到自己身處的社會階級有多殘酷,這個底層社會的窮小子被迫選擇了鬧革命。
然而上層階級畢竟掌握著剩餘資源,即便受迫害的底層階級重獲自由,哪怕是鬧革命也動搖不了上層階級的利益,Jack又一次敗下陣來。
階級鬥爭的選擇權又落在了Rose手上,Rose突然想起那把通往更高層次的鑰匙,此時她才意識到油醬噗愛醬噗的真正含義:只有彼此都義無反顧才能消滅剝削,才能走向更高階層(共產主義?)。Rose這一高尚的覺悟被「大神」一不小心拍成了史上最令人動容的重逢——
面對如此不爭氣的階級叛徒,上層階級氣急敗壞地想了斷這場鬥爭恩怨,不成想讓狡猾的底層群眾鑽亂世的空檔溜掉了。
此時Rose才真正擺脫了上層階級、同Jack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命懸一線)。
上層階級放棄自身利益的後果是可怕的,Rose放棄了社會資源,社會資源當然也就拋棄了Rose——泰坦尼克號沉沒後真正處在社會底層的Rose差點被底層人群按在水裡淹死。
然而Jack的革命還沒有結束,他為自己和Rose爭取到了一線希望(Rose所拋棄的所有社會資源當中也包括Jack原本擁有的生存資源,所以這個希望是Jack鬧革命的果實)。連通上文,Jack在彌留之際將這把通往更高階層的鑰匙交給了Rose(如此才能體現階級鬥爭的純潔性),以此激勵Rose繼續尋找她嚮往的更高階層(祝你幸福)。
根據影片首末我們可以推斷Rose拿著Jack給的鑰匙終於還是找到了她所嚮往的更高的階層,至於這個Rose所追求的更高階層到底什麼樣,只有讓觀眾去猜了。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Rose倖存後過上的是「她努力嚮往的生活」,而絕非是同Jack一樣的生活——
注意上面那兩個劃線處:「Rose積極向上的精神」和「Rose高尚的覺悟」,這是影片最關鍵的兩個轉折點。
「積極向上」是指什麼?「高尚的覺悟」又是指什麼?
「積極」是指Rose看清所在階層弊病心生厭惡所導致的逃避心理,她並不確定在Jack那裡能找到她真正想要的東西,她只是需要一個離去的方向——
「高尚」只是Rose對Jack「我願意」的回應(「不回應」與她的追求相背),也就是說Rose選擇拋棄一切的決定本質上同Jack無關,她這麼做無非只是在滿足追求更好的自己的意願——
-----------------------------------------------------------------------------------
補充兩個細節:Jack的船票是憑運氣贏來的,這個贏來的船票也只是三等艙、Jack救了Rose後被邀請去頭等艙用餐,Jack一身禮服有模有樣還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歡迎,即便如此到最後他還是只能回到三等艙;Rose的母親說她們已經快沒錢了,嫁給Cal是她們保持貴族身份的唯一途徑——此交代的是兩個社會階層的特點:處於底端的社會階層相對穩定,靠運氣上升的幾率微乎其微(影片中Molly這個角色就是僅憑運氣攀升至權貴階層的鳳毛麟角,可以看出即便在頭等艙,她也不大融得進這個圈子);處在社會頂端的階層相對不穩定,他們常用相互協同(聯姻)的方法來穩固社會地位。
總結一下本片的論點:
1、諷刺你高級追求。
2、可憐我低級階層。
所以你理解為什麼大神說「Jack必須死」了嗎?
-
卡神那個時候還不是導演,只是一個特效師。給好萊塢的三流跟風低端科幻片做布景。
一個大製片人在片場參觀的時候,發現卡神在拍攝一組鏡頭,劇本的要求是一堆外星生物的幼蟲說動就動。說停就停。
卡神用了一堆蒼蠅的蛆來代替,當導演喊開始的時候,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所有的蛆就開始動了起來,當導演喊停的時候,所有的蛆又不動了。這事發生在七十年代,所以製片人被驚呆了,問擔任特效師的卡神怎麼做到的。卡神說當導演喊開始,就給這些蛆通上低壓電流,導演喊停就停止通電。製片人想這個人連蛆都能掌控,更不用說管理演員了。從此卡神從一個特效師一越成為導演,後面就是一部部神作的出現了。
以上內容出自卡神的傳記,天神下凡。
我最喜歡他了。
1977年,喬治·盧卡斯電影《星球大戰》上映時,有一位卡車司機看了這部電影,覺得很不錯,於是也開始拍電影,這個司機就是詹姆斯·卡梅隆
詹姆斯·卡梅隆指導了很多部偉大的電影,他的很多電影都有很棒的特效,然而電腦特效的製作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很多導演對於自己所要製作的特效並不是十分清楚,是讓特效師製作出幾個特效,而導演再從中挑選自己最滿意的,只有少數幾名大師級的導演能夠對特效師描繪出自己腦中的清晰畫面,表達出自己最想要的特效,這少數幾名導演當中就有詹姆斯·卡梅隆
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羅斯畫像出自詹姆斯·卡梅隆之手
在得知卡神以前是個卡車司機的時候,我直接給跪了。
詹姆斯·卡梅隆擁有和眾前妻們保持良好關係的能力算不算。。。
1984年《終結者》大賣老詹事業起步之時和第一任妻子莎朗·威廉姆斯離了婚,1985年他和電影製作人吉爾·安妮·赫德結婚1989年離婚,而吉爾·安妮·赫德後來邀請老詹執導了《終結者2》,還是在1989年老詹迎娶了凱瑟琳·畢格羅----也就是後來《拆彈部隊》和《獵殺本拉登》的導演,1991年兩人離婚,在《終結者2》中飾演彪悍女主角莎拉·康納的琳達·漢密爾頓於1997年成為他第四任妻子18個月後成為他第四個前妻,老詹在拍《泰坦尼克號》時遇到的飾演羅絲孫女的蘇西·埃米斯於2000年成為第五任至今。
每年聖誕節老詹和上面的五位都會在琳達·漢密爾頓家裡歡聚一堂。。。囧。。。
不忘初心,拍了一個紀錄片:再見泰坦尼克!(2012)
一個電影導演拍出了ACI紀錄片之NTSB那幫人的風格。在紀錄片里承認自己拍攝的泰坦尼克號電影沉沒特技與後來多次考察判斷的真實情況有較大偏差。
該紀錄片可以在B站觀看。(泰坦尼克號沉船模擬)
除去他拍的電影,我想他的精神就是他大神的所在。他勇於創新,勇於探索,無所畏懼。他不喜歡和正常的人一起工作,他喜歡和瘋狂的人一起追去夢想。他不能原諒人們不去努力,不去向自己的極限靠近。他曾說他導演這份工作只是part time job,因為他付出更多的在探索深海。他的電影就可以反映出來。比如《深海》。
說一個事迹。好像是他50歲的時候吧,記不清了,他曾獨自一人潛入深海,達到一萬多米據說是當時全世界第一人獨自潛入那麼深的地方 (具體的海峽我也記不清了,好像是馬什麼,若有興趣,可以自行Google)。海底的最深處,沒有了陽光的照射,一片漆黑。一個人在那樣漆黑的地方潛那麼久,孤單,時刻面臨的危險,都是難以想像難以預料的,真的值得佩服。
「我經常一個人下潛到泰坦尼克號的海底殘骸,在海底看著這艘沉船,想像當年船上會有什麼故事。」
——《功不唐捐卡梅隆》
這是一個能把事情做到極致,連最微小的細節也不會放過的盡職導演。由純粹內心激動來拍《titanic》並讓之成為不朽之經典,他曾說:拍一部大家都知道結局的電影,我不認為它是商業片。
不僅如此,他還成為第三個到達馬里亞納海溝的人。全世界有12人上過月球,500多人去過太空,然而至今只有3人到過地球最低點——馬里亞納海溝。這裡深度約為11000米,是海洋最深處和地表最深點,這裡的壓力是海平面壓力的1100倍。7年的準備讓卡梅隆最終完成這個夙願,達到海底一萬米。他的夢想,他想要完成的,他想要做到的,已經超越了這個世界能夠提供給他的,所以他只有等,等到這個世界的技術能夠滿足他的需要······到最後還是沒有,他就出來自己來發明創造這種需要·····牛人如是!
我覺得最能體現「大神」級別的事:《阿凡達》被他老婆的《拆彈部隊》在奧斯卡上給滅了
當時泰坦尼克號上映,一撮中國導演在黑屋子裡看完,落幕後有人大喊:有什麼了不起,給我這麼多錢,我也能拍出來。
多年後阿凡達上映,這一撮導演又在黑屋子裡看完,落幕後燕雀無聲。
詹神可以說是目前為止少數可以只手顛覆電影觀眾心理邏輯的人!比如泰坦尼克如果換個人拍,鐵定賠的連內褲都沒了,為啥?因為正常的邏輯應該是,一個男主高顏值並且結局是悲劇的電影,票房不會太高,因為它是面向女性的,女性對試聽特效的敏感度遠低於男性,所以女性不是大製作電影的核心受眾。而男性天生會對高顏值的同性有反感,而樂觀的美國人也不喜歡看結局是悲劇的電影。然而詹神做到了!他愣是讓這樣一部片子衝到了全球票房的頂點,簡直就是神跡。
failure is always an option
but fear isn"t
他貌似是美國空航天局的高級工程師吧(類似的)。事實上,好萊塢絕不只是好萊塢,二戰期間,好萊塢可也是為美軍出過力的。
依然為當年《終結者II》裡面的液態金屬機器人而震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