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在今後的戰爭中還有多大意義?會不會退出戰爭舞台?


個人覺得,坦克的優勢在於他是一個移動的碉堡,可攻可守。
簡單地說,坦克的作用,輸出攻擊和吸引仇恨。
對於步兵來說,輸出攻擊的手段很多,但是吸引仇恨,還真就是坦克比較方便了(你要學PLA四十年代不停的挖戰壕就當我沒說)。

當然,這裡先要說說大量使用坦克的步兵的作用。
步兵相比於其他兵種最不可替代的任務,我覺得就是打掃戰場(不是掃地,而是消滅所有敵人的戰爭火力同時避免傷害平民)。就算海空軍如何發展、遠程打擊技術越發牛B,都不能將一個區域的戰爭火力全部掃清(不考慮上大殺器進行區域滅絕的)。只要打掃戰場的任務存在,步兵就存在。而步兵就需要類似坦克這種東西。

雖然現在有各種手段來消滅坦克,依然沒有哪種其他的戰爭兵器可以代替他。

所以,我覺得,除非戰爭技術有重大突破(比如配合以自動瞄準技術的機器人),坦克都是步兵最理想的重火力輸出和仇恨吸引的手段。


美國從來不是陸戰專家,美國陸軍武器的發展趨勢不代表世界陸軍武器的趨勢,即使在最輝煌的二戰當中,與海軍空軍的顯赫戰績相比,陸軍的表現都乏善可陳,攻克柏林的賽跑,明明出發點離目標更近,最後也輸給了蘇軍。後來在中國內戰當中,美國軍事顧問訓練出來的國民黨軍又輸給了土法和蘇式戰術結合的共產黨軍,朝鮮戰爭,美軍挾海空軍絕對優勢,仍不能戰勝解放軍,足以說明美軍陸戰的實力和指導思想都不是世界一流水平。因為美國的地理優勢,只要海空軍強大,就足以保護本土安全,所以陸軍也遠遠沒有海空軍受待見。美國的新戰略是空海一體戰,也沒陸軍啥事。
坦克是陸戰的主戰武器,美國以世界最強的科技綜合實力,雖然也研製出過世界領先水平的坦克,單車作戰能力超過前蘇聯產品,然而並沒有經過大縱深,寬正面的坦克大決戰的考驗,在大規模陸地戰爭中有多少優勢還不好說。在陸戰這個領域,沒必要跟在美國人屁股後面亦步亦趨,把美國人的想法當作趨勢。
相比美式產品,蘇式坦克重量輕,車型低矮,構造簡單,成本低,便於大量製造,在大戰場中,以數量取勝是很有效的作戰原則。現代戰爭中雖然產生了號稱坦克殺手的強擊機和武裝直升機,消滅坦克的效率很高,但是對付這些殺手的殺手也越來越成熟,低成本單兵防空武器就可以有效對付這些威脅坦克的殺手,只要合理配備和使用,就可以使得戰損比向坦克方面傾斜。
美國在伊拉克地面戰的勝利,也並沒有證明他們的坦克和裝甲戰術有多麼高超,因為地面戰完全是在一邊倒的空天電優勢之下進行的,坦克說實在話,只是最後擺到佔領區嚇唬人的,抗住幾隻RPG能算什麼成績?伊拉克坦克部隊基本都是被疣豬阿帕奇之流幹掉的,直接坦克對坦克的公平較量少之又少。如果雙方衛星情報基本對等,C4I基本對等,空優基本對等,美軍的坦克部隊能夠活著回來多少真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對於坦克未來的發展,俺有幾個猜測:
小型化,40噸成為主流,車體不超過1.8米,乘員2人,無人炮塔。
車載火控高度綜合,實現戰場全景態勢感知。
具備基本的防空能力,屁股後面垂直掛幾個改良的小型防空導彈,和車載火控集成,技術上沒多大難度,可有效威脅武直一類目標。
更小口徑,更高動能的火炮,口徑不會超過120,電化學炮甚至電磁炮,初速極大提高。電磁炮由於是逐級加速,避免了過大的瞬間加速度,因此可以得到很高的初速,同時不需要對彈丸強度有特殊要求,電磁炮發射更短粗的彈丸,而不必像現在的穿甲彈做成像釘子一樣,降低了對穿甲彈的生產工藝要求,便於大量製造。
自動化程度極高,可在無人模式下工作,遙控或者自主完成簡單作戰任務。
車體標準化,武器系統模塊化,主炮,導彈,激光等都是可以快速更換的模塊,配備不同的模塊就具有了不同的作戰能力。

————————————————————————
2016首更

直升機相對於坦克真正的優勢是什麼呢?一個是視野,一個是速度,然而這兩個優勢正在被技術進步抵消。直升機的視野是坦克的數倍,因此可以在坦克視距之外發起攻擊,並且利用速度優勢,佔據有利陣位發起攻擊。即使在坦克視距之內,直升機因為速度快,使得人類操作的直瞄武器很難命中,必須使用制導武器才能有效反制。如果坦克編隊攜帶數架小型無人機,掛載觀瞄設備,接入編隊實時數據鏈,就能解決視野問題,拉平與直升機的視野差距;小型廉價的單兵防空導彈,經過一定的改造,接入車載火控系統,利用無人機探測到的目標諸元,就可以進行有效的反直升機作戰。這樣的措施雖然不一定能完全抹平直升機的優勢,但是肯定大大影響交換比,拉低直升機反坦克效能,這個解決方案價格很低,現有技術基本能夠達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08更

以上出自

還是要多讀書啊


先給出我的結論,然後慢慢地說。

結論:在可預見的未來內坦克不會被淘汰,只是使用方法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形態和性能側重也會發生不小的變化。

一、防禦和進攻

出於簡化的目的,我把軍事行動分為2類:進攻和防禦(當然是陸戰)。然後分別看看坦克的角色和作用。

1、防禦

在防禦中,坦克的作用就是一個碉堡。和一般性的碉堡比,它有2個好處,一個是可以移動,另一個是有1門炮,是一個重火力點。就好像在一條防線內,不可能只有1個孤零零的碉堡一樣,防禦中的坦克也不能只看坦克本身,而是需要考察整條防線。一般來說,構築防線會利用一定的地形,構築各種工事,搭建各種火力配系,包括縱深的遠程火力支援等等。不過因為打起仗來很多事情不是單方面說了算的,所以很少有防線能夠擁有鋼筋混凝土碉堡這種高級貨,即使有也有一個致命缺陷,就是不會動。此時坦克就是一個好東西了。

首先這個「碉堡」是會動的,你把防線設置在哪裡,它開過來就可以了,而且馬上就可以用,不用扎鋼筋也不用等水泥干,立刻就能頂著子彈開火,把對方的步兵幹下去,擋擋一些小炮彈也不在話下。其次,還是因為這個「碉堡」是會動的,你的防線變成了「活」的了。鋼筋混凝土碉堡是肯定不能搬的,用原木和土壘的碉堡雖然簡陋但是一樣也不能搬,而坦克可以搬,而且還是自己把自己搬過去,省力氣吧。不要小看這個搬碉堡的能力,這個能夠提供大量的戰術靈活性的。如果你是一個步兵,和你的兄弟們一起被派去進攻一條防線。等你和防線正面交上火了,這時候你一定不會希望你的側面和後面有敵人的火力點,更加不會希望這個火力點是高度防護的。就這時候,突然對面的防線裡面開出2輛坦克,一左一右正好把你們夾在中間,不開炮只是用並列機槍朝你開火,呵呵,交叉火力啊,一戰中間最著名的機槍交叉火力就到位了。大家一起趴著吧,誰不趴著誰死,趴著也不一定能活。好了,你說你很猛(開始胡扯),要把這2輛坦克幹掉(至少要把左邊的幹掉),然後你兄弟們湊了6件防彈衣保證你打不死(巨扯),然後你就發現你的目標居然在800米之外(誰說7.62mm的一定是輕機槍了,坦克的並列機槍妥妥的是重機槍),你的RPG夠不到。然後你又小宇宙爆發真的就接近到坦克400米範圍內了,呵呵,然後你就看見坦克冒了一陣煙,往後又退了400米。別跟我說你能追上,最慢的坦克跑個30km時速肯定沒問題,你確定你能跑出這個速度,還是在機槍火力之下?好了,不胡扯了,遇上這情況就趕快撤吧(如果還沒有被打死的話),要知道人家還沒有開炮呢!

另外進攻方總是會有一些重型的直射火力的,以便精確地打掉防線內的堅固支撐點。此時坦克依託陣地的掩護進行機動,快速前出用自身的遠程直射火力打掉這些重火力點,然後立刻撤退到陣地內,一次短促地反擊就完成了。是的,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防禦戰中,防禦方可以靈活地使用坦克進行反擊,對對方的軟目標進行快速地打擊,這樣可以破壞對方的進攻準備,打亂對手的節湊。而且這個過程會得到陣地上步兵的全程的火力、情報支持。

欺負完步兵和小炮,我們再說一些不那麼理想化的。首先,如果可以的話,進攻前炮火準備是一定的,此時坦克可以撤退到二線陣地(也許還有掩體呢)以躲避這些大口徑的炮彈,等到對方步兵推進了再重新部署到一線。這就為防禦方保存了大量的戰鬥力,這又是固定碉堡無法做到的。其次,當進攻方也有坦克時,這些坦克就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可以依託陣地和對方的坦克硬撼。千萬不要迷信反坦克導彈啊,其他的都不說,反坦克導彈火力點相較於坦克至少是沒有機動力和防護力的(但是會有數量優勢)。沒有機動力就沒有辦法換髮射陣地,戰術靈活性就小;沒有防護就意味著可能對方坦克還沒有上來,你就掛了。而坦克就要全面得多,攻守兼備啊。

最後,步兵也可以利用坦克在防線內進行機動,是的,坦克也叫坦克車,真的是車啊,可以搞運輸的。拖個設備啊,運點兒給養啥的也都可以。這肯定是空軍的攻擊機不能幹的事,也是陸航的直升機不方便乾的事。等撤防線的時候,無論進攻還是撤退,步兵們和彈藥給養也可以搭載坦克進行快速機動。

2、進攻

進攻比較複雜,得分成戰役級別和戰術級別的。在這2個級別裡面,作用是不太一樣的。

在戰役級別的進攻中,坦克充當的是無敵霸王的角色。怎麼就無敵了呢?其實這個無敵是指坦克利用其機動性快速突破敵方的前沿,進入敵方縱深,然後仗著一身裝甲滿世界找軟目標欺負,把敵方的後勤、指揮體系徹底攪爛,摧毀敵方的工業基礎,戰爭潛力。蘇聯的大縱深戰役理論基本就是這個意思,為什麼是「大縱深」?就是為了打擊對手的軟肋,軟肋都在「大縱深」藏著呢。在敵方縱深,面對敵方的大量無防護目標,此時坦克不就是「無敵的霸王」么。為什麼蘇聯的坦克不是最好的,卻打贏了,因為大部分的戰鬥都是T34在欺負軟目標呢;為什麼數量優勢那麼重要,因為突入敵方縱深肯定是有損失的,沒有數量不行,而一旦突入了,要快速地消滅那麼多的軟目標,坦克的質量不是關鍵,數量才是關鍵(要是不能及時打完的話人家就跑了)。

在戰術進攻中,坦克的作用是「鎚子」和「盾牌」。說它是鎚子,就是要在進攻過程中,把進攻路線上所有的硬目標敲掉。什麼火力點、建築物、掩體、裝甲車輛,還有對方的坦克,見一個滅一個,不客氣。說它是盾牌,就是步兵可以跟著坦克進攻,坦克把槍林彈雨給當掉,保護步兵的安全。其實坦克運用的花樣還是很豐富的,不是說一定得讓步兵貓在坦克後面衝鋒。坦克可以作為移動炮台,移動機槍火力點,兼職做點運兵車也行。

好了,你還是一個步兵。你的指揮官比較時髦,所以你現在在打巷戰。巷戰是坦克的墳墓嗎?不是,戰術錯誤才是。巷戰中坦克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你進入戰場的時候,如果有其他交通工具那麼坐坦克確實不是好的選擇。可是如果沒有呢?你是背著幾十斤裝備跑呢,還是坐坦克呢?好了,你坐著坦克接近了戰場(注意不是進入戰場,那是找死),然後進入。接下來你發現你要去的地方需要穿過一條大街,呵呵,可是街那頭有一個狙擊手的火力點,直接跑過去的話,肯定得死人。這時候把坦克排成一列,橫在路上成為一道鐵牆,你們這一群幾十個步兵靠著這個掩護,一溜煙就能過去。同時把坦克炮口對著狙擊手的方向,那邊都不見得敢開槍,他敢開槍就排炮的給,轟不死他也嚇死他。到了目的地,你要攻佔一座鋼筋水泥建築,那裡有敵人的一個火力點,你是抱著步槍和RPG上,用手榴彈解決問題呢,還是遠遠地用坦克炮轟,傻子也知道怎麼選,對吧?這個時候,你和你的兄弟們就該散開了,把周邊建築都佔領了,確保坦克在幹活的時候,側後不會遭到突然襲擊。然後就是炮火準備,等轟得差不多了,派上一、兩輛坦克掩護一組步兵上去清剿,但是別傻,其他的坦克遠遠地瞄著,靠太近了就沒法開炮了,因為炮口抬不上去,仰角有限,可是離遠點不就行了,又不難。其實,巷戰中坦克的損失一定是深入敵群而又失去步兵保護(步兵被干光了),然後被圍毆致死的,要是穩紮穩打地,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幹掉的。

3、坦克在攻防中的作用

最基本的陸戰單位是步兵,稍微擴展一下就是由幾個步兵構成的戰鬥小組。說實在的,步兵能使用的武器還是挺多的,從最基本的突擊步槍、輕重機槍、狙擊步槍,到手榴彈、槍榴彈、RPG、無后座力炮、小口徑迫擊炮、單兵反坦克導彈(對了還有火焰噴射器之類的),這就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步兵戰鬥小組。但是由於人體的極限,步兵的防護是有限的,武器的重量也是有限的,而攜行的彈藥補給更加是有限的。這就導致了步兵的戰鬥力貧弱。

這個貧弱可以分為4個方面:火力、防護、機動力、自持力。

A、火力

突擊步槍在黑社會手裡肯定算重火力,可是在軍隊這是最起碼的輕火力。要提升火力,就是「鳥槍換炮」,槍不行就用炮,炮不行就用更大口徑的炮,總之真的很邪惡啊。很明顯,要提升陸軍部隊的戰鬥力就需要加強重武器。哪怕在排隊槍斃的年代裡,隊伍里拖上一門前膛炮也是很好的,裝上散彈能搞出機槍的效果。革命年代裡,TG只能拿著炸藥包上,那就是因為沒有炮,有炮誰會拿著炸藥包上啊(向革命先烈致敬,連炮都沒有一門,楞是和小日本抗了八年,真是拋頭顱撒熱血啊,不服不行的說)。

坦克能提供重火。它有一門炮,還有一挺並列機槍和一挺大口徑的機槍。對步兵而言,這火力很舒服了(敵方的話就是很恐怖了),絕大部分步兵很難搞的目標,它都能輕鬆敲掉。有人說了,我可以呼叫遠程火炮支援,那就不用坦克了。不好意思,遠程火炮一般是曲射炮,彈道和坦克的直射炮是不一樣的,而且一個是按照坐標打,一個是直接瞄準了打,所以雖然都是炮其實幹的活是不一樣的。RPG什麼的雖然是直射,但是威力和射程都遠遜於坦克炮,而反坦克導彈則是一種昂貴的武器,你未必有足夠的數量,這還不算可能會被抗干擾的情況。好了,如果你承認在戰場上直射炮是必須的,那麼坦克就是一個選擇。

B、防護

在外骨骼系統列裝之前,步兵能得到的防護就是鋼盔和防彈衣了。這兩樣東西根本就不是防子彈的,而是防低速破片的。不是真防不了,而是太重了,影響機動性,長時間穿戴也非常受罪。當然機械化步兵可以依賴車輛機動,這樣就能通過增加硬質防彈板的方式來防子彈了。但是不管如何,炮彈肯定是防不了的,哪怕打不穿,震都震死了。

但是坦克天生就是防彈的,那一身的裝甲啊(我錯了,拿坦克跟步兵比裝甲實在是太欺負人了,嗚嗚)。就像古代士兵會持盾一樣,坦克能為步兵提供一面鋼鐵盾牌,士兵可以依靠它免除大量的打擊。有人說了,反坦克武器那是一大堆啊,分分鐘就讓坦克身首分離。但是實際戰場上最多的還是各種輕武器的火力,以現代輕武器的發達水平,槍不見得成林,彈一定是成雨的。這些火力對坦克是無視的,但是對步兵肯定是致命的。換而言之,坦克提供的防護不是絕對的,但是肯定是實用的。盾牌肯定防不住床弩,但是不拿盾牌就去沖對方的箭陣那就是腦子有病了。其實,武器的防護力從來是不追求絕對防護的,就像上面的防彈衣一樣,哪怕只能防低速破片,那也是能大幅度提高士兵的生存概率的。

從替代方面看,在防護力這個方面能替代坦克的似乎只有重型步戰車了。但是防護水平最多也就跟坦克持平,所以坦克在這一項上也能得分。

C、機動力和自持力

步兵是用腿機動的,每小時4公里的步行速度,跑起來么10公里吧(全副武裝啊),要提高機動能力就得用交通工具。說到交通工具,無非就是車、船和飛機,陸戰時咱們就不談船了,跑題。剩下的就是車和飛機,很明顯最容易得到的就是車,至於飛機么,好是好,可是得不到也就是一場空。其實在各種車輛中,坦克的機動性是不太好的,運載量和乘坐的舒適性也不好,可是坦克也是車啊,跑起來肯定比人快,那就決定了沒有步戰(或者卡車)的時候你能搭乘一下。

不要小看搭乘一下啊。這裡涉及自持力的問題。也許一個士兵可以攜行1000發子彈,但是炮類的彈藥就絕對多不起來了,RPG榴彈、小口徑迫擊炮彈每個都是死重死重的,一個人背個幾顆就是極限了(專管運輸的士兵自然可以多背些,但是他們就不能帶槍了,等於放棄自己的防護,也不能做很多的戰術動作)。你能搭乘坦克的時候你不止能跑得快,而且不用背著這些壓死人的武器彈藥,還能利用坦克的運力多帶一些。說句不好聽的,別說能坐的車了,哪怕是一輛得你自己推的板車也能讓你省掉非常多的體力。戰場上體力就是命啊。

當然啦,我們不主張把坦克當作交通工具來使用,畢竟坦克的機動性主要還是體現在戰術機動上(就是拖著那門坦克炮跑,防禦段說過了,這裡就不重複了),所以只得半分吧。

D、綜合考量

要替代坦克並非不可以,但是誰來替代坦克把上面那些活給替了呢?新的東西只有能把上面幾件事情都幹得更好,那麼才能把坦克給替代了。我們先從現有的其他武器開始吧(太科幻的後面說吧)。

a、步兵炮(反坦克炮)也是一個增強步兵火力的辦法,可惜機動力太差(靠人拖),而且沒有防護。所以坦克是有防護的自行大口徑直射炮,坦克勝出;

b、重型步戰車,這個好,機動防護都不缺。呵呵,就是沒有炮。所以坦克是有炮的重步戰,坦克勝出;

c、卡車,這個機動性肯定好,運輸能力還強,但是你確定要把它開上戰場嗎?沒有防護、沒有火力的。坦克弱弱地說了一句:人家又不是搞長途貨運的。好吧,這就不是一類東西;

好了,其實大家只要反過來看,就會發現坦克其實還是很全面地,和其他的典型武器比較,人家的強項它不弱,它有的特性別人沒有。所以綜合起來總能壓別人一頭。所以要替代坦克有點難。

4、伴隨

打仗 也是過日子,只不過是在地獄裡面過日子而已。在地獄裡面過日子除了要應付各色鬼(子),也有很多的生活瑣事要處理。歸攏在一起主要有這麼幾樣:搬家(機動)、打仗(攻擊)、紮營(防禦)。這些事情基本上是進了戰場就會不斷地要做了,上午搬家,下午打仗,晚上紮營,然後又是新的一天。這時候,身邊有輛坦克就非常美妙了。

首先是搬家。因為是戰場,所以你們這個步兵分隊一定很願意帶上一門炮,不說坦克那門炮比步兵炮的炮筒子明顯要粗一大圈,最低限度你不用自己拖啊,坦克自己就能搬著跑。就算你不喜歡搭乘坦克,但是也是省了老鼻子力氣了。其次是打仗,好吧,在戰場不打仗難道是來旅遊的,那麼「老王,那個火力點來一炮」,「老王,掩護我們往上沖」等等就是很酸爽的事情了。等晚上紮營了,起碼可以當掩體用啊。要是坦克多的話,圍個圈,這簡直就是一覺到天亮啊。那要是坦克少呢,你可以睡坦克底下么,啥狙擊手都是浮雲(老王說:你真的不怕我壓著你?)。最起碼的,就算鬼子摸上來了,也是先對著坦克干,然後才輪到你,這簡直就是多了一條命啊(老王說:我勒個擦)。

這就是伴隨的好處了,隨時在身邊,想用就可以用到。不要小看「伴隨」二字,這意味著可靠和及時,想用了就有,乾的事情未必有多高大上,但卻是踏踏實實的。哪怕是破個牆、拖個重物也是很實用的,更加不要說什麼擋子彈、敲火力點了。如果說步槍是士兵的老婆連睡覺也要摟著,那麼坦克(及各種陸戰車輛)就是步兵分隊的老婆(有點重口味,NP啊),去哪都得帶著。

相對眾多坦克的替代者, 我覺得坦克最最無法被替代的就是「伴隨」這個特性。因為對敵方坦克擁有極好的殺傷能力,飛機總是被反覆提及可以用來代替坦克,具體而言就是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我們就以武裝直升機為例子來講吧,反正攻擊機的問題和武裝直升機是一樣的,就不再重複了。

武裝直升機。綽號:飛行坦克,所以飛不起來就是渣。紮營的時候就肯定沒戲了,它不飛起來就啥用沒有,可是要飛起來呢?呵呵,你確定營地上面掛這麼大個的燈泡是好事?你當敵方的遠程火炮是吃乾飯的啊,這不是找死么。機動的時候呢,呵呵,就這速度差,你肯定不會想去追的,哪怕你是開著車的。只有對上對方坦克的時候才有點意思,可是在戰場上遇到坦克、裝甲車的機會並不是那麼多的,主要還是各種軟目標和掩體、建築之類的低價值目標。對這類目標,用武裝直升機是不合適的,太貴(飛機和導彈那真的是很貴啊)、持續力不強(低價值目標太多而飛機的載彈量又不高),最關鍵的就是太費油,要做到伴隨的話,直升機一直等在你頭頂上盤旋啊。最後,記住嘍!戰場上支援永遠都是不足的!戰場上支援永遠都是不足的!戰場上支援永遠都是不足的!(重要的話吼三遍)。對於陸航和空軍而言,一架直升機/飛機可以支援和覆蓋的範圍遠遠要大於一支機械化陸軍分隊,而它們的高速度完全可以同時為多支分隊提供支持。玩伴隨的話,實在是太浪費了。所以么,還是老王和他的坦克比較好,價格便宜量又足。

對於陸軍來說,其實在戰場上飛機就和召喚獸似的,遇上自己實在搞不掂的,呼叫一回,然後人家過來搞一下,成不成的不太好說(不管是沒有炸彈了,還是沒有燃油了都只能立馬回去)。二戰的時候,德國人的坦克集群大閃電戰時就是這麼乾的,陸軍以坦克裝甲車為核心裝備自己往前突,遇到步兵用G34搞掂,用到機槍掩體用坦克炮搞掂,當然戰鬥工兵的炸藥包不是吃素的,實在搞不掂了,召喚召喚獸,不對是召喚斯圖卡,然後一聲呼嘯之後一顆500KG炸彈就下來了,要是沒有搞掂,最多再來一顆,然後不管有沒有炸到都得回去,沒有辦法啊,一共2顆500KG炸彈。要是換成坦克,本身的備彈數是幾十,要是打光了,後勤可以往上送,而且沒有炮可以用槍,機槍子彈說不定還和你的重機槍是通用的,可以勻著用。總之自持力好很多。另外一方面,飛機沒有油了就掉下來了,坦克沒有油了至少是一個支撐點,總之它不會自己跑路把你們這幫步兵給撂在那了(被指揮官調走那是另一回事)。


綜述以上,飛機伴隨肯定是沒戲的,要伴隨還是得坦克(和其他的裝甲車輛)。

5、坦克、裝甲車,和陸戰核心戰術體系

坦克是矛、是盾,但是也不是沒有缺陷,作為車輛它的運輸能力是不行的。為了能夠讓步兵能夠和坦克的速度協調一致,所以裝甲車就應運而生了(其實我記得裝甲車是比坦克先發明的,但是確定地位肯定是和坦克一起的)。裝甲車主要是通過削弱火力(甚至放棄火力)來換取充足的運輸能力,也就是能夠大量搭載步兵。由此,坦克和步兵這對搭檔就被很好的粘合在了一起,一個戰術體系也就搭建起來。

這個戰術體系在攻擊力、防護、機動力、自持力這4個最重要的方面都有相當優秀的表現,構成了一個均衡體系。在攻擊力方面,那是有槍有炮。扣除了坦克和步兵這2個體系中的基石(火力的種類比較單調),裝甲車也提供了火力的多樣性,裝上機關炮就是超級機槍火力點,裝上大口徑迫擊炮就能提供強大的曲射火力,裝上(重型)反坦克導彈就可以參與遠程反坦克作戰。這些武器共同構建了一個遠近結合、輕重搭配的完備火力體系。防護能力就是全面裝甲化,比較單調,MD,都全面裝甲了,還想怎樣?!機動力則是全面提升,從人的步行速度一下子提高的車輛的速度,就是4KM/H提高的40KM/H,整整一個數量級啊。這不但加速了戰爭的節湊,也使得同樣兵力的控制地域大大擴展,兵力使用效率也大大提高。自持力方面也因為車輛的承載力大大高於人(畜)力,而獲得大幅度提升(不過因為戰爭節湊加快,消耗速度也加快,所以被抵消了。呵呵,後勤啊,永恆的主題)。

這就是當代陸戰核心裝備-戰術體系,以坦克和步兵和核心,以裝甲車輛為紐帶,彙集了強勁火力、堅強的防禦,以及敏捷的反應,堪稱攻防兼備,戰力強大。鑒於坦克在這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就像被拱衛在中間的王者一樣,所以也就被稱為「陸戰之王」了(呵呵,陸戰之王指的是在體系中的地位,不是單看本身的,皇上要是沒了帶刀侍衛,和普通人有兩樣嗎?)。

二、坦克的對手


上面講了一大堆,主要是為了闡述一些基本的原理。這些原理其實一戰時就有了,二戰的時候就已經定型和發揚廣大了。二戰德國的閃擊戰基本上就把這些個原理性的東西實踐了個遍,呵呵,確實蠻好用的。可是作為敵人就不太高興了,所以總是不斷地挖空心思尋找對抗的手段。

1、坦克 vs.坦克

都說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呵呵,武裝直升機表示很傷心啊。不過,很顯然當兩個都是用坦克作為主戰陸戰兵器的軍隊而言,在戰場上遇上對方的坦克實在是太正常了。講到坦克打坦克一般而言就是庫爾斯克會戰,不過我不打算講這個,因為我想講的是坦克本身,而不是坦克戰。所以我選擇講講冷戰背景下的坦克,雖然最後沒有打起來(佛祖保佑,哈利路亞,還好沒有打起來啊,老百姓傷不起啊)。

這個舞台的主角有兩個,一個是北約坦克,例如:美國的M1、德國的豹、法國的勒克萊爾等等;另一個是華約坦克,例如:蘇聯的T系列、蘇聯的T系列、蘇聯的T系列等等(怎麼沒有啥區別呢?)。前者的特點是:重、貴;後者的特點是:輕、便宜,所以我常常會稱它們為北約的重型堡壘和蘇俄的小車大炮。要看明白這兩種風格迥異的坦克,必須要看冷戰的戰爭想定。簡而言之,對冷戰的戰爭想定就是蘇聯會派出它的坦克集群從東歐平原一直推到大西洋邊上,把不服氣的全部搞服氣了,堅決不服氣的全推海里,而北約希望做的就是別被推海里去,然後讓美國的飛機來把蘇聯炸平。陸軍的角色一目了然,蘇聯陸軍是進攻方,北約陸軍是防守方。所以我也喜歡把北約的坦克稱為戰略防守型坦克,把蘇聯坦克稱為戰略進攻型坦克。

我們在討論武器之前先把戰場鋪開展示出來,畢竟脫開戰場談武器就是耍流氓啊。首先是地形,這是前提,東歐大平原啊,往西的平原也不少,歐洲的山地在南邊啊,所以東西向的推進坦克是個好武器,兩方面都是對坦克投入很多的。對蘇軍來說,雖然不可能不打防禦戰,但是戰略層面就是進攻再進攻,一層層地敲開北約的烏龜殼,然後把北約的軟肋攪他個稀巴爛,直到大西洋邊上。而北約陸軍呢,雖然不可能拒絕反攻(實際是會鼓勵反攻,戰術級的,戰役級的),但是戰略防禦在宏觀上總也脫不開依託縱深、層層抵抗的模式。對進攻方的坦克而言,它需要能夠快速突進,跨越多個戰場,在保持必要的打擊力的前提下,用最快的速度插進敵人的軟肋,然後攪碎它。速度就是生命啊(這點連火雲邪神都知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簡而言之就是能打能跑。而防守方需要的是盡量把防線(烏龜殼)建設得更加堅固,不要被輕易擊破,即使被擊破了也能有效地遲滯敵人,把對手的速度降下來(還是速度啊),這就需要坦克更加能抗,最好能起到一夫當關的效果。為什麼需要這麼極端的效果呢?因為攻擊方有主動權,可以選擇戰場和開戰時間,進而就可以在戰場局部集中更大的數量優勢,而在攻擊方突然發起快速突進的情況下,防守方很難及時集中陸戰兵力,畢竟坦克不是飛機。此時,要求防守方的坦克具有質量優勢,以此部分彌補數量的劣勢。

既然上面這麼強調速度這個概念,那麼我們就先討論一下坦克的三大要素裡面的機動性吧。這裡得講一下戰略機動性和戰術機動性的差別,戰略機動性就是跨越戰場的能力,能夠不斷地前進,在遇到的每個戰場投入作戰,然後再抵達下一個戰場,直到擊敗敵人。而戰術機動性則具體的多,例如瞬間加速能力、原地轉向能力(就是0轉彎半徑,這個T系列好像就沒有實現過,除了最近的T14)等,都是在戰鬥中的實用功能,以此構成實際戰鬥力的能力。戰術機動性在戰鬥的時候非常重要,卡個位閃個炮彈啥的都靠它呢,這點上北約坦克做得尤其好,蘇聯這方面比較差些,基本也就是個夠用的水平。T系列好的是戰略機動性,實現的手段一個是「輕」,另一個是「便宜」。先說「輕」,別小看這個輕啊,因為輕,所以各種地形都能通過,敵方坦克去不了的地方它能去,各種戰場都能適應,一路打到大西洋沒問題,不挑。再說「便宜」,便宜的意思就是量足,打起來人多勢眾,也禁得起損失,補充起來方便。要知道,說是拿坦克打到大西洋,但是沒說是同一輛坦克啊,而是同一型坦克,一輛坦克在戰場上活不了多少時間的,等戰爭打完了,車早就不是開戰時候那一批了(估計人也不是了)。北約坦克正好相反,基本放棄了戰略機動能力,反正是防守方,那麼守住了,那麼被打死,基本就是個原地站著打的架勢,基本不用換戰場。

再說說防護力。北約的重型堡壘最大的特點就是重,60多噸啊奔著70噸就去了,雖然被叫做主戰坦克,可是比二戰時候的重型坦克還重型。固然這主要是因為發動機的性能增長,可是增長的動力好多都被裝甲吸收掉了,也就是換成防護了,就為了能扛。蘇聯那裡有數量優勢,也有戰爭(陸戰)主動權,所以打起來肯定就是十個打一個的那種群毆,要多不講理就多不講理。在這種環境之下,坦克基本上在預設戰場(戰役級別的)里作戰,坦克的活動範圍比較小,補給也更為強有力,此時對坦克的戰略機動性要求就高不到哪裡去,此時的機動性主要集中在戰術機動性上。而厚重的裝甲就意味著和敵人正面硬扛時更具優勢,單台坦克可以對抗(交換)更多的敵方坦克。戰場上哪怕只能多扛那麼一下,交換比都能上去不少。塊大也是戰鬥力啊,畢竟身大力不虧。

當然再重的裝甲也做不到絕對防禦,蘇式坦克就走的是另一條路子。首先是小,就賭一個打不著,其次是外形,就賭一個跳彈,最後才是裝甲。好吧,雖然蘇式坦克輕,但是坦克啊,40多噸也不輕了(比二戰時候的中型坦克重),裝甲其實也是下了大功夫的。當年T72出來的時候,不管火力還是機動,連防護都壓北約一頭,把北約嚇得啊,腿都軟了。後來就直接導致北約坦克齊齊地超了60噸。


在坦克的三大要素裡面,最沒有看頭的就是火力,無論是火炮還是火控。因為火力的標準最簡單,就是能擊毀對方的主戰坦克。對於火炮而言,就是能夠(在特定距離內)有效擊穿敵方坦克正面裝甲。這不是廢話么,打不穿就等於沒有啊,所以就必須能打穿,沒得談。所以北約坦克的120炮比蘇聯的125炮葯含蓄點,只是因為蘇聯坦克的防護差些(不過不能反過來說,蘇聯坦克的125炮肯定是因為俄國人好這口)。火控呢,就是越快越好,越准越好,只要錢上沒有問題,火控就沒有問題。北約要的是質量優勢,所以火控總是盡量地好;蘇聯要的是數量優勢,所以為了省錢,差點,但是也沒有差哪裡去。

2、飛機vs. 坦克

總算是寫到飛機了。毋庸置疑,坦克的天敵就是飛機。為什麼呢?因為飛機滿足天敵的條件。首先,就是攻擊是單向的,飛機能打坦克,坦克打不了飛機。當然啦,你一定要用坦克炮打飛機(直升機還是能瞄的,固定翼飛機么當我什麼也沒有說)我也不能說不行,真打上了那也肯定有效果,只是這個命中率吧實在是無限接近於零。這也是個兔子蹬鷹的買賣,蹬上了還可以吃午餐,蹬不上別人的午餐就有了。其次,戰鬥的主動權是單向的,飛機想打就打,坦克那是逃也逃不掉,不想打的話坦克一點辦法也沒有。去追?別說肯定追不上,追得上也不追啊,好容易人家走了,還送貨上門,有病啊!這情況和古時候的步兵碰上騎兵有點像,交戰的主動權是單方面的,騎兵也是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只是坦克對上飛機其實更慘點兒,因為步兵至少可以結陣,然後強弓硬弩的伺候,可以和騎兵打得旗鼓相當,甚至戰而勝之。可是坦克對飛機連還手的能力都沒有 。

從歷史上看,飛機打坦克也是有傳統的。二戰的時候,交戰的雙方就大量使用對地攻擊機來反坦克。德國突擊蘇聯的時候,就是在一開戰時通過突襲機場獲得了制空權,然後陸軍就是一路平推。那時候的蘇聯坦克其實也不差,至少和德國的三號、四號比不差,可是為什麼被摧枯拉朽了,就是因為沒有了制空權,坦克失去了保護,讓斯圖卡給炸光了。後來美國人反攻歐洲,德國的豹啊、虎啊、虎王啊,也是這麼個情況,為什麼好多車就因為故障給扔了,因為美國人的飛機在屁股後面攆著呢,再不走連人都走不了了。

坦克有個非常著名的戰術,就是大裝甲集群衝擊戰術,集中大量的坦克/裝甲車組成突擊集群,往敵方縱深突破,見神殺神,見佛殺佛。二戰初期,英法都是把坦克分散使用,而德國是集中使用坦克,玩了個閃擊戰,在敦刻爾克把英法給趕下了海。庫爾斯克更誇張,蘇德雙方集中了海量的坦克在那裡對撼,也是集中使用坦克。不過,現代的幾場戰爭這個辦法就不好用了。伊拉克戰爭時候,似乎好像伊拉克軍隊也有一次集中了一千多坦克裝甲車什麼的,然後……,然後就沒有了。我也搞不清楚是根本沒有開出來就散夥了呢,還是開出來了讓美國人給炸光了。總之,集中大量裝甲力量集中突擊的時代是過去了。

這裡面的規律其實也是一道數學題,看的是攻防的力量對比。想當年,好吧,也就是一戰。那時候的步兵得直接去衝擊對方的戰壕機槍防禦體系,雖然有大量的炮火準備但還是被打得和狗一樣,這是因為步兵這個兵種的防護力太差、機動速度也太差,前者導致步兵防不住機槍(血肉之軀擋機槍,難道是義和團?),後者導致步兵長時間暴露在機槍火力之下,不被打吐血才怪了。然後坦克來了,這兩個問題都有所解決,裝甲提供了對火力的防護,而車輛的速度和越壕能力提高的衝擊速度,用起來那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啊。回到坦克和飛機。機動性這個就不說了,根本沒有可比性,倒是防護力有些和直覺不太一樣,需要講兩句。坦克相對飛機的防護力是不足的,扣去早期的飛機不算(那時也沒有坦克啊),正經飛機掛的炸彈都是N百公斤的,例如前面提過的斯圖卡,它有2枚500公斤炸彈。500公斤什麼概念?就算砸下來沒炸,只要砸中了坦克就得掛,畢竟從飛機上往下扔,這個勢能和動能都是非常可觀的,又是坦克的頂裝甲,就算砸不穿,裡面的人都震死了。至於爆炸了呢,呵呵,二戰時德國人虐蘇聯坦克(閃擊蘇聯時),美國人虐德國坦克就是最好的例子,要是坦克的防護力是大于飛機的攻擊力的,那麼根本就不是有這麼回事。那麼反過來呢,飛機對坦克的防護力怎麼樣?直覺上似乎飛機不怎麼樣,畢竟坦克炮的威力不是飛機可以承受的,可是實際上除非飛機是停在地面的,否則坦克根本拿飛機沒有辦法,因為飛機飛得高飛得快,坦克的炮根本打不著飛機,所以飛機對坦克的防護力基本就是100%。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二戰時飛機沒有直接把坦克給趕出戰場,居然來讓坦克扎著堆往前沖呢?因為那時候飛機有2個問題,一個是載彈量太低,另一個是命中率太低。斯圖卡這個著名也就2顆500公斤炸彈(機炮是否能反坦克我還真不知道),一個前線機群一次突擊的彈藥投射量是很有限的。而命中率的問題就更加要命了,飛得快固然讓坦克沒有辦法,但是飛快了自己也不好瞄啊。這兩廂一乘飛機反坦克的效率就不那麼高了,說穿了坦克防飛機就是一靠飛機打不準,二靠天氣太糟糕。可是再看看現在的飛機,這兩個還是問題嗎?!就算是輕型飛機,載彈也在3噸以上,F15、Su27等等這載彈量都蹦著10噸就去了。命中率么,呵呵,自打海灣戰爭後,還有人認為飛機打坦克比打電子遊戲機難得的嗎?精確制導啊!再加上武裝直升機這麼一個專業反坦克手,坦克簡直沒有活路啊。


在這種技術環境下,如果還有誰把坦克/裝甲車集中使用就是個傻子了。實際上,在80 年代上述的技術就已經開始在北約軍隊服役了,而蘇聯的鋼鐵洪流就開始慢慢地失去優勢了。然後坦克的使用就又回到了分散使用的方式了,就和二戰開始時英法這些國家的使用風格一樣了,這也算是一種螺旋式上升吧。

3、反坦克導彈vs. 坦克

對我而言,導彈是個新產品。自打有了導彈,人類武器庫裡面就多了一個新品種。原來的時候有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後來又有了槍、炮和火箭,導彈是最新的加入的武器,以後也許還有激光、電磁炮啥的,不過那是以後,現在不算。有人說了,導彈是火箭的升級版本,但是我覺得還是把導彈單列為好,因為這裡引入一個新的要素,就是「智能」。這個智能能夠完成整個「發射—擊中」過程的控制,使得命中率發生革命性地變化,這是控制論層面的升級進化,與動力無關。從這個角度上講,飛機扔的無動力制導炸彈和導彈也算一類的,因為都可控。補充一句,導彈總是使用火箭發送機就因為可控啊。身管類武器沒法控制啊(實際是控制餘地太小),身管內只能控制一個炮(槍)口初速度(通過設置膛壓,例如控制藥量),身管外能控制個起爆位置 (通過控制起爆時間),要想拐一個彎,這個行,只是要了老命,那麼拐2個彎試試?死了算了,不活了。

對於坦克而言,導彈也是個新產品。不是說二戰沒有導彈,而是二戰沒有反坦克的導彈,V1、V2的目標是倫敦,比坦克大多了,不能算。和坦克在一個層面的導彈是反坦克導彈。大部分人看到反坦克導彈就想到穿深多少多少毫米的裝甲,呵呵,我這裡不講矛(導彈)盾(裝甲)之爭,講矛矛之爭,就是坦克炮和反坦克導彈這兩種打擊武器的不同之處。


現如今的武器首先得講個射程。這個方面反坦克導彈是……,坦克炮又是……,好吧,這個沒法比。反坦克導彈這邊的分類實在太多,輕型的、重型的,射程差出幾倍。抗戰70
周年閱兵,展出的紅箭10重型反坦克導彈,這射程是10公里,呵呵,用來超視距攻擊的,喪心病狂啊。輕型的呢,2公里(AT-4),像陶氏這種呢,3、4公里,差別太大。坦克炮這邊比較還算好,雖然型號繁多,但是畢竟是一類武器。射程么,呵呵,度娘居然查不到,全是均質裝甲穿深多少多少的數據。不過我看看那個口徑、那個初速,估計射程也不短。不管如何,這是一個武器體系和一類武器的比較,很明顯反坦克導彈更具優勢。

現在出現了一種新式武器:皮卡+重型反坦克導彈,這是一個熱門武器,也是一個熱門戰術,是反政府武裝對付政府武裝的裝甲部隊的最愛。皮卡沒有裝甲防護,和坦克對攻基本就是找死,坦克用機槍都能把皮卡打成篩子。所以甲方使用皮卡的時候都得離開坦克炮的有效射程,以距離代替防護,以機動性保證距離,利用重型反坦克導彈的射程優勢確保攻擊力。坦克部隊要追,跑不過皮卡;要打,炮的射程不夠;硬扛,現代重型反坦克導彈的戰鬥部實在不好扛。結果就是光挨打還不了手。

這個戰術和古代的輕裝弓騎兵對上重裝騎士使用的放風箏戰術一樣,也是保持距離,依靠遠程打擊殺傷敵人,就是現在版的放風箏戰術。放風箏戰術其實也是有條件的,為什麼古時候這個戰術在西方很成熟,而在中國則很少見?因為歐洲的馬可以,所以重騎兵可以追著輕騎兵被放風箏;中國的馬不行,主要是步兵(只說大宋),(契丹的)騎兵剛一跑,就看不見步兵了,因為步兵時想追也追不上,所以想被放這風箏也放不出來。另一個更加重要的條件是武器,放風箏的一方必須佔有武器射程優勢。歐洲的弓弩不行(好像重裝騎兵也不配弓箭啊),所以只能被擁有更好的弓箭的敵人活活弔死;中國的弓弩很好,所以在遠距離上佔據優勢,只要一接觸就可以進行殺傷,也不知道誰放誰的風箏呢(中國的重裝步兵怕的是脫離接觸,不怕接觸,真理在弓箭的射程內啊!)

總得來說,反坦克導彈的出現對以坦克為核心的陸戰戰術集群有著強有力的挑戰。因為作為火力輸出核心坦克炮相對重型反坦克導彈失去了射程優勢,處於被壓制的地位。

現在應對這個挑戰的辦法有2個。一個就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在戰術集群中配備重型反坦克導彈,直接抵消對手的射程優勢,只是這樣一來坦克本身的地位就被大幅度弱化了。從火力的主要輸出,變成了輔助火力輸出。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增加坦克炮本身的能力,例如增加口徑,增加彈種,這些都是不錯的辦法,其中最讓人覺得有意思的是炮射導彈的出現。這使得坦克炮的用途被大大拓寬了,即可以精確打擊遠程的地面目標,也可以反直升機。只是限於坦克炮口徑,炮射導彈的射程和威力都有不小的問題,而且挺難克服的。從效果上看,這兩種方法也不太好說,似乎看不出壓制反坦克導彈的趨勢。

待續……


短時間內坦克仍然會保留而且地位不會降得太多
原因:
1、雖然導彈什麼的越來越發達,但是炮彈仍然會是地面重裝備的主要彈藥和攻擊媒介,導彈的殺傷手段因為裝藥量的限制主要是金屬射流、特殊裝葯和小當量爆炸物,定點殺傷非常好,但是規模殺傷效應的話就與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榴彈有差距了,而規模殺傷對於反步兵集群是很關鍵的,何況火炮轟出去就沒什麼可以干擾的了
對於不斷發展的反坦克裝備,特別是反坦克導彈來說,它們要面臨的問題有兩個個,一是坦克是綜合支援的,而反坦克導彈、火箭筒等等都是有限制的支援武器,坦克對於步兵來說要比反坦克導彈可靠多了,二是坦克同樣有所發展去反制反坦克武器,而且坦克本身對操作反坦克武器的人就是種威脅,事實上,考慮到導彈易被干擾、成本高、容易遭受坦克火力殺傷還可能被主動防護系統攔截的情況,打坦克最有效的還是另一輛坦克的動能穿甲彈加裝甲,這也是現今坦克存在最大的作用:如果空軍無法支援、武直被抑制,步兵自己對抗坦克仍然是困難的,最可靠的還是坦克打坦克
2、坦克是現代軍隊序列中火力防護機動平衡性最突出的武器,特別是其防護力仍然是地面裝備之冠,一輛主戰坦克出現在戰場上意味著對方必須出動專門的反坦克武器比如重型反坦克導彈才能有效抑制其火力,步兵戰車、突擊炮防護不足以迫使對手出動重型反裝甲武器,一般步兵的攻堅武器比如火箭筒、榴彈發射器,迫擊炮也能有效壓制步兵戰車火力,而坦克對這類威脅就不怎麼懼怕,在城鎮戰中坦克作用也很明顯,一輛坦克可以從容地在迫擊炮和火箭彈這樣的火力下在街頭站穩無視對方的火力壓制,在漫天的小炮彈小導彈(別飛出標槍就好)里一一炮炮敲掉對手或者用自己堅實的裝甲保護步兵,就像梅卡瓦一樣讓步兵鑽進隔艙單挑對手成群的輕火力,而步兵戰車只有以色列「阿齊扎里德」或者美洲獅這類重防護的才能做到這一點,而且它們離第三代主戰坦克改進版也有差距
火力,坦克的大口徑主炮可以在兩千米以上以一分鐘好幾發的射速持續精確潑灑炮彈,快速進攻時也能保持強大的火力一邊跑一邊打,而且步兵戰車的火力對硬目標(掩體、建築等)殺傷力遠不如坦克主炮,步兵戰車的攜帶導彈火力密度、裝填速度、規模殺傷也比不上坦克主炮
機動性,坦克可以在崎嶇地形上跑出四十到六十公里的時速,看起來不起眼,但坦克畢竟是帶著火炮裝甲一起跑的,這意味著坦克可以強行衝過敵占區而不會被輕易壓制,可以在行進中保持完整戰鬥力而不需要作戰鬥展開,突擊炮在遭到火力覆蓋的情況下的機動能力做不到坦克的水準,畢竟裝甲防護的差距擺在那裡,而重型步兵戰車火力又不夠
簡單一句話,假設雙方都沒有陸軍航空兵和空軍支援或者支援相互抵消了,陸戰里坦克綜合作用仍然是各兵種各裝備里的首位
3、陸軍航空兵(直升機)和空軍問題:武直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坦克殺手,哪怕是贖罪日戰爭里敘利亞那小羚羊裝上反坦克導彈的簡易武直都能對以色列裝甲兵造成嚴重威脅,專用的重型武直比如阿帕奇就更恐怖了,而且武直的機動性要遠超坦克,支援步兵能力也差不了太多
武直不能取代坦克的問題在於,無論武直有多強大多快,它畢竟是一種類空軍--這意味著它不可能像一輛坦克一樣一直伴隨著步兵駐守、進攻,當步兵需要火力的時候需要請求增援、武直趕路、到現場、開火---坦克可就在步兵身邊,而且武直畢竟是比坦克更高難度更昂貴的武器,培養武直飛行員要比一個坦克兵難多了
此外武直在戰場上一樣有很多剋星,高射炮、高射機槍、單兵和車載短程導彈都可以反制乃至擊落武直,甚至RPG都會讓武直忌憚,這些防空火力可以在面對武直威脅時很好的保護坦克,而一支完整的現代裝甲兵部隊一般都會有這類防空部隊,在這種情況下,坦克的戰鬥效能會降低,但反過來步兵、步兵戰車等等部隊也同樣會降低,這樣一來,坦克的戰鬥效能很可能仍然保持在其他部隊之上並隨之發揮作用
空軍的問題也是一樣,空軍中對坦克最具威脅的是以A-10為代表的近地支援攻擊機,這類支援飛機對空優機和防空體系下是非常脆弱的,還是贖罪日戰爭,以色列在壓制敘利亞的薩姆導彈之前負責對地支援的A-4被打得頭破血流,而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兩次戰爭中都在一開始就掌握絕對空優,對方防空要麼沒有要麼一開始就被全殲,才造就了A-10的輝煌,但如果是面對一個完整的空軍和防空體系的強大軍隊,這類近地支援機會受到極大限制甚至發揮不出作用,而客串的戰鬥轟炸機在防空空優雙重夾擊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完全瓦解一支裝甲部隊戰鬥力,最後,它們的支援能力,還是那句,畢竟不是陸軍
4、坦克的弱點:現代主戰坦克是種昂貴而沉重的東西,四十到六十噸的重量意味著驚人的油耗、難以運輸抵達戰場、對道路橋樑的高要求和極高的後勤壓力,這導致了在現代的局部戰爭里除非本土作戰否則要在戰場上部署展開一支裝甲部隊所需要的後勤和運輸能力可能能部署展開三倍於它的中裝機械化步兵,而除非是同等制空權下對抗大規模裝甲部隊,否則得到步兵戰車和陸航支援的機械化步兵可能會用遠為更小的代價做同樣的事
另外,現代裝甲兵想要發揮戰鬥力所需要的前線支援和前期準備實在是太多了,一隊坦克必須得到步兵、防空兵、空軍、炮兵等等等等的支援,並且必須經過長期演練戰術步坦協同良好,才能像本答案之前說的那樣發揮火力防護機動性的優勢,否則就會像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敘利亞、第一次車臣戰爭的俄國人一樣損失幾百輛坦克也沒什麼結果,而且即使是以上條件成熟了,坦克也沒法像二戰一樣在戰場上那麼隨心所欲地突破防線、包圍敵軍了,僅僅是裝備了反坦克導彈的步兵就會迫使坦克要有大量的投入和損失才能取得勝利一場坦克大戰的勝利可能被空戰左右甚至空戰的失利會抵消坦克戰的絕對優勢,總體來說,坦克更嬌貴了,更難發揮作用了,而發揮的作用卻越來越小了
5、坦克的替代者們:目前有希望取代坦克一個或者多個能力的武器包括:1陸軍化的武直、2使用大口徑火炮的突擊車/炮(比如美軍的斯特瑞克系統里的炮車),3重型化的步兵戰車,4步兵隨行的戰鬥機器人或者讓步兵輕鬆掀飛坦克的動力裝甲,我想到的就這麼多..........
這麼幾個中,現在已經對坦克形成威脅的是2和3,斯特瑞克的「機動火炮系統」除了防護差一大截、複雜地形通過能力略弱以外其他效能已經能像坦克一樣,重型步兵戰車已經能為步兵提供接近坦克的防護了---而這兩者的運輸成本、對支援武器的要求都要比典型的主戰坦克低,但短期內,這兩者都沒法把完整發揮坦克的功效,突擊炮太脆弱,步兵戰車沒有足夠的火力,在新技術出現----比如完美的主動防護技術,輕量化的電磁炮等等-----之前,給前線步兵一輛坦克仍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1和4----我科幻小說看得多,但這兩者的出現確實會終結坦克的時代,事實上4可能已經不遠了,一輛無人的戰鬥車可能很快就可以提供除了反坦克以外一切步兵需要的支援,而步兵隨行可以帶好幾台,還不需要過多的補給來支援,能讓步兵完爆坦克的外骨骼也是一樣,既然步兵自己就能做到這一切,還要坦克幹嘛?但,在他們出現之前,還是先用用庫存里的坦克吧


誤導人的神論太多了,挖個坑慢慢填,今天先往裡面扔一鏟子土。

說坦克在戰爭中有沒有意義,過時不過時,要從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其一是坦克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和天敵。如果真的像某些人腦補的一樣,是個人都能輕鬆的打坦克,給步兵扔點RPG或者輕型ATGM就能輕鬆把坦克轟上天,那麼坦克確實是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其二是坦克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和定位,是不是有其它和坦克完全不同的裝備能夠頂替坦克在戰場上的作用。那麼今天我就先講講現代戰爭中常用的反坦克方式及其局限性。

幾種常見的反坦克方式
1,最有效的方式:末敏彈。
最有效的方式其一:SPG/MLRS投射末敏彈。
效率最高的方式,基本無解,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開火的時機和之後的轉移。因為不像空軍的智能散布器,MLRS/SPG扔的末敏抵達戰場是有延時的,需要預判對方的機動方向和散布,所以最好是打擊行軍/停止狀態的MBT集群,而不是等待對方MBT集群展開攻擊隊形之後再開火。同時在反炮兵雷達爛大街的現在,MLRS/SPG先行開火,尤其是打出末敏彈這種耀眼得要命的東西之後生存能力驟然下降,需要馬上轉移陣地,短時間內會喪失二次開火的機會。
最有效的方式其一:戰術空軍投擲智能散布器。
同樣是末敏彈,戰術空軍投擲的智能散布器效率會比MLRS/SPG打出的末敏彈效率更高。但實際上這種方式在戰場上不常出現。因為MBT集群在戰術空軍的清單里是一個優先度非常低的目標——除非是關鍵地段遭到對方MBT集群突破以致危害戰局,否則戰術空軍通常都會等到打擊完指揮中心、補給中心、防空節點、機場、交通樞紐這些高優先順序的目標並且尚有不少可出動架次時才出動對MBT集群展開攻擊。

2,最常見的方式:坦克大戰。
一大群坦克在500-3000米的範圍內用APFSDS互抽。這是最常見,也是效率最高的消滅敵方坦克的方式,當然,也很考驗坦克兵和坦克的素質。要知道除了末敏彈和重磅炸彈之外,APFSDS是對坦克威脅度最高的武器。這裡得補充說明,大部分情況下炮射ATGM並不是為坦克大戰準備的,因為這玩意兒相對於三代MBT來說效果實在是太差了。

3,用來應急的方式:機動ATGM平台。
這裡的機動ATGM平台可以是發射重型ATGM的地面載具,也可以是武裝直升機或者攻擊機。當然,如果是我是駕駛員的話我希望我用來打坦克的機動ATGM平台最好是帶毫米波雷達的AH64D長弓阿帕奇,因為毫米波雷達可以穿透熱煙霧(消耗燃油就可以釋放,MBT在戰場上感到危險的時候就會開始噴這玩意兒)發現敵人,防止突然從某個拐角冒出來一台石勒喀河或者更可怕的通古斯卡,並且配套的長弓地獄火帶有發射後不管功能,扔完就可以走人,而不是像發射TOW這種半主動紅外製導或者更糟糕的,某些人在迴路中線導/激光制導的ATGM那樣,懸停在半空中慢悠悠地等上十幾秒等待導彈命中目標。
用機動ATGM平台來反坦克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作為防禦方在預設陣地上布置機動ATGM平台阻擊對方的裝甲部隊,二是在防線被對方突破後扔出去堵口子——反正除了個別帶毫米波雷達的武裝直升機外,這玩意兒不適合在攻勢作戰中使用,因為他們都太脆弱了。


4,最無奈的方式:步兵肉搏。
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剛入門的軍迷在感嘆TG對單兵反坦克火力的注重是如何地喪心病狂,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因為TG大量下方給單兵的各種反載具武器並不是用來專職打MBT的——遇到碉堡來一發,遇到樓房來一發,遇到步戰來一發,遇到對面步兵集群掩體來一發……總而言之,來來來,各種趁熱來一發,不來一發還是人?好吧,閑話少說,實質上步兵攜帶ATGM並不像機動ATGM載具那樣適合在野外伏擊MBT集群,因為MBT集群……它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實際上MBT集群突擊的時候都會協同部分自行小口徑高炮/自行迫擊炮(不是52倍徑的那些粗管子SPG啦!)一起前進,而現代火控技術支持下的坦克直射火力反應速度也比慢悠悠飛向目標的ATGM來得快得多。沒有工事也沒有載具機動的步兵ATGM陣地很容易被坦克、自行高炮的火力或者召喚來的曲射火力消滅掉。最適合步兵反坦克的作戰區域是城市。在巷戰中,藉助建築和廢墟的掩護,步兵手中那些對坦克正面裝甲感到乏力的反坦克武器(LAW啊,古斯塔夫啊,各種RPG啊)有大把的機會瞄準坦克的側後薄弱部位各種來一發。

當然了,對於實力相等的作戰雙方來說,這種機會來得並不簡單——步坦協同是各大國軍隊的一個基本要求,當年毛子在第一次車臣中讓人大跌眼鏡就是因為大家突然發現在經過幾年的動蕩之後,那支曾經讓整個西歐睡不著覺的軍隊已經連步坦協同都玩不轉了。在有MBT參與的巷戰中,MBT作為步兵的移動掩體和直射火力支援,而步兵則要作為MBT的耳目(坦克在巷戰中的視野差到令人髮指),同時與坦克配合,消滅任何企圖從側後冒出來攻擊坦克的敵人。

所以想要用步兵在巷戰區重創裝甲部隊也並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這麼做最好還是適當進行一下火力遮斷——厚重裝甲的MBT對近失的大口徑榴彈有不錯的防禦能力,但脆皮的IFV、APC們可沒有那麼堅挺。使用SPG甚至牽引火炮(現代戰場上牽引火炮開火後基本就要準備殉國了)進行一次適時的火力遮斷,打斷坦克和後續機械化步兵之間的聯繫讓坦克在巷戰區中孤立起來,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今天先講到這裡,樓主去工作了,中午吃完飯繼續。


無人化。
把人去掉之後坦克戰力生存力立刻翻番。
從此正式水陸兩用,不再需要防輻射防生化。座艙改成裝甲化防空防爆模塊。

以後美軍戰法估計就是先空軍推平,地面跟進,釘光五四砸下基站,marines24小時環繞保衛,基站裡面坐進幾百個WoT玩家...


未來戰爭的趨勢是精確打擊和對重要目標的控制,戰爭規模的縮小和最終目的的改變會讓大兵團作戰的頻率大大降低,坦克的意義也會隨之減少。但只要炮彈還是主要殺傷武器,坦克的價值就永遠存在。
不過坦克的敵人越來越多,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發展趨勢的話,我覺得搭載武器,信息化和機動性是三個符合常規思維的方向。


類似於象棋裡面的卒,過了河才能發揮威力。
有高票答案說,坦克要被淘汰了,因為有剋星武直在,所以基本派不上用場。這話也對也不對。以美伊戰爭為例,伊拉克的坦克部隊真是干不過美國人的武直,就等著挨打的份。但美帝的為什麼還有坦克部隊?因為武直可以打坦克,但不能打散兵啊。地面部隊推進怎麼辦?美國兵金貴,哪能沒有坦克掩護呢?進了城怎麼辦?一條街道一條街道的拉鋸怎麼辦?這時候坦克的威力發揮出來了。幾十噸的大傢伙順著街道往前推,對方的街壘根本就是道具。
所以嘛,坦克得有啊。但是制空能力太弱,有了等於沒有。
坦克的地位並沒有下降,只是現代戰爭和過去不一樣了。講究的是海陸空還有啥啥啥的一塊上,缺了哪一塊都白搭,短板效應嘛。
各種武器相生相剋。就是一輪迴,缺了哪樣也不行。


從目前來看,沒有任何武器能夠像坦克那樣完美地將防護火力機動三大要素結合得如此緊密。所以坦克一時半會兒還不能退休。


在沒有戰爭背書的情況下坦克絕對不會退出歷史舞台,可預見的將來又沒有需要大規模動用坦克的戰爭。

最近幾年沒看見哪過對坦克比較上心,坦克適用與類似二戰等大規模衝突,當今世界比較平靜,沒人打這仗,坦克也就比較式微了。但不打是不打的,準備還得準備,不用是不用的,但得預備著。

坦克應該沒什麼大變化了,重型坦克都六十多噸了,不能再重了,再重就沒有路走了。也不能小了,小了東西就裝不下了,還得掛裝甲呢。

美國國土威脅壓根沒有,恐怖分子倒是一大把,打完恐怖分子還得控制局部局勢,打的那個是不對稱戰爭,對手別說空中力量,陸地上能有個皮卡就算牛的了, 戰術上也不主張穩扎穩打,倒是對速度有絕對的要求,要快,所以這幾年各種陸戰車發展較快,什麼斯科瑞特的,不用大炮,不用太厚的裝甲,開起來要快,火力要快,得能壓制住敵人,飛機還得上的去。

俄羅斯倒是對坦克挺上心,又是黑鷹又是T95的。

可以預見的是現階段坦克對主動防禦設備需求比較強勁,俄羅斯在這方面也比較牛。坦克炮的口徑還有加大的趨勢。無人砲塔也算一方面,坦克砲塔目標太大,砲塔同車身連接處也是裝甲弱點。其他方面就乏善可陳,修修補補罷了。


坦克的形式和種類將會朝智能化和單兵化發展,成為單兵作戰時候的一種戰場保護。
坦克中重要的大炮會被其他攻擊方式取代,單兵只需給出坐標,該坐標上的目標就會遭到打擊。遠比坦克效果好。考慮到坦克攜帶彈藥數量,機械維護,燃料補給,人員訓練等經濟因素,坦克的劣勢越發的明顯。
坦克的防護能力會被機動性更好的單兵防護器具取代,畢竟坦克的體積太大,畢竟坦克的機動性比單兵差,畢竟坦克越來越重,阻礙坦克的方式越來越多,畢竟打擊坦克的武器越來越多。。。。。。


個人以為,單兵的趨勢就是黑客帝國和阿凡達里的那種可操控的」機器人「


有意義,很有意義,而且在很長時間內都是這樣的。
為什麼?
因為坦克這種武器,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其在陸戰各種戰術中的地位,無可替代 (譬如縱深突擊,與步兵協同作戰等);並且性價比依舊很高,上升空間很大。
放棄坦克這種武器,會使陸軍在進攻與防守上,對很多狀況束手無策,如同去鉗死蟹。
像題主與很多答主為什麼會覺得坦克這種武器該退了?因為克制坦克的武器太多了,坦克將被束縛住。
但我們反過來想,為毛反坦克武器這麼多,坦克還是主力。不正表示坦克作用大,戰力牛,所以重點針對。如果沒什麼戰力,費這麼大勁有什麼用,根本理都不理你好吧╮( ̄▽ ̄)╭。
而且在當今複雜的兵種構成下,對反坦克武器作戰,並不是坦克的作戰任務。你不能要求人家是萬能武器吧。
坦克將來的趨勢,我認為最可能的就是無人炮塔,最終會只有炮管在外,雖然。而兩名乘吊員在車內瞄準。這樣一來,坦克的體積重量會大大節約。其生存能力與防禦力將再次大幅提升。
俄羅斯最新的T14阿瑪塔,也是 無人炮塔 ,但體積依舊。雖然現在這樣作用不大,但也證明 無人炮塔是發展趨勢。


不知道題主對於坦克的了解有多少,所以寫的盡量通俗易懂,不足之處請各位大牛之處。

-------------------------------------分割線----------------------------------------

題主我明確回答你,一定會淡出我們的視線。

首先確定題主對現代戰爭的理解,引用 「在核武器以及其它現代化高科技武器威脅下的以高科學技術的現代作戰工具或武器為主的現代化常規戰爭。」【出自度娘,單位網也只能給你度娘了】 注意,度娘給的理解是,在核武器等威脅下。眾所周知,當今各個大國都或多或少持有那麼一兩顆核彈。鑒於核武器的威懾力,只討論有無,不討論數量如下。

公開承認並擁有核武器國家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印度,巴基斯坦;不公開承認,但已經確認擁有核武器國家:以色列;可能已擁有核武器國家:朝鮮;發展但還未擁有核武器國家:伊朗。

也就是說什麼呢?

以上核彈持有國,一旦發生「大」規模現代戰爭(自行腦補各種二戰電影),很可能會會出現這樣一個場面。

圖片源自網路

對,無論紅方綠方人族神族。。。大家一起玩兒完

所以我對題主的理解,現代戰爭應該是在近幾年,在大家不會互相扔核彈的情況下發生的大規模戰爭

然後我們來說說坦克的由來。

馬克Ⅰ型坦克是1916年英國製造的新式武器,被稱為坦克鼻祖。這玩意兒說是坦克鼻祖,其實就他喵的是一輛大型武裝拖拉機。上圖

對,沒錯,就是這玩意兒。啥?你非要看當年的?好吧

說完了第一輛坦克的誕生,緊接著呢,第一次坦克參與的戰爭也就有了。索姆河戰役中,坦克在歷史上第一次登台亮相,帶給德軍巨大的震撼。隨後各國開始研發自己的坦克,而一戰二戰中的各種裝甲戰爭,也進一步促進了各國對於坦克性能的需求,加快了坦克的研發。

而近些年,局部戰爭還是存在的,可是大規模戰爭卻越來越少,各國對於坦克性能的需求逐漸下降甚至忽視。這是第一個原因

那麼坦克是怎麼打仗的呢?很簡單,坦克最大的作用就是和步兵集團協同進攻。步兵負責保護坦克的側翼和後方,坦克則負責為步兵開路。這是坦克戰的基礎,而後的各種戰術都是在步兵與坦克協同作戰上展開的。

而隨著科技的發展,遠程打擊,信息戰在現代戰爭中越來越普遍,步兵存在的意義已經由原來的二戰時期的戰場決定因素變成了雞肋了。大規模步兵集群作戰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少的出現,當然,如果說你要堅持在戰場上投入大規模步兵,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所以,隨著步兵的漸漸淡出,坦克所存在的意義早已經變質。如今各國的主戰坦克,都是漸漸的轉變成了反坦克坦克(好拗口。。),一門大口徑的反坦克炮,一身能扛住反坦克炮的裝甲。在大規模戰場上的戰略作用越來越小,造價卻越來越高。這是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坦克的戰略機動性能已經跟不上現代戰爭的投送需求。冷戰時主戰坦克的巨型化,都是建立在北約的主場優勢上,更靠前的部署,更簡便的油料輸送,更容易獲取的工事布置,這樣還需要美國把五個師兩千輛坦克埋在荷、比、德的戰備儲藏基地的地下。現代戰爭不會給你這麼充足的準備時間,不會給你這麼熟悉的預設戰場(@穆圖不過吸過毒 這位大哥的言論)

Sum:所以啊慢慢的就會沒有了啊!

最後 附上我心愛的121工程


坦克是打大仗的


如果單兵作戰裝置,就能夠達到坦克的入侵效果,那麼就是坦克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

至於坦克的遠程打擊能力,用空天武器完全取代。

想一想一個個外被外骨骼、手持超重機槍、重狙……每一個士兵都是整個信息化戰爭平台的殺戮終端。當這些人形殺戮機器邁開大步伐前進,頭頂上是密密麻麻的空天母艦……

一派世界末日景象……

坦克,到那時大約成為補給車一類的存在了吧!


坦克會不會退出戰爭舞台得看戰爭的需要,而不是武器自己的本身。戰場可以催生出新的武器,而新武器又可以改變戰爭的模式,但是改變戰爭的根本。人類的互相屠殺。
至於坦克會不會退出戰爭舞台要看戰爭的本身。未來一個世紀(遠的不敢多說)坦克(裝甲類武器)依然是戰場的主角。解決一場戰爭的根本是徹底的消滅敵人的肉體,徹底的佔領敵人的土地(如果只是徹底的屠殺敵人製造種族滅絕的話,也許氫彈更適合,消費比高,一場戰役下來的耗費只需要幾顆氫彈就解決了,而且還沒有駐軍等後續的麻煩。最關鍵是輻射量遠遠低於原子彈。中子彈更是出類拔萃)在這個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坦克擔負著重要的作用(除非以後進化出春哥那樣的變態士兵,雙手生撕坦克)。
任何武器都有自己的弱點,正所謂矛盾之爭。坦克的弱點是無法進行城市戰。歷次戰爭經驗表明城市戰是坦克的墳場(美軍的M1A2SEP重達70噸,城市豹也直逼65噸大關,斯特萊科城市作戰套件也讓斯特萊科超過25噸)。另一個弱點是反坦克導彈的不斷普及。彈甲之爭從坦克的出現一直伴隨著。
當然坦克也不是一無是處。在野戰中,坦克還是有著重要的作用。二戰的德軍已經告訴我們坦克的正確用法。而野戰殲滅戰更是消滅敵對有生力量的最好時候。
總之一種武器無法決定場戰役的勝負,需要多兵種的配合。但是可以加快戰爭的速度。
所以,未來戰爭中坦克還會持續存在只是需要進化使自己更加適應戰爭。讓自己的裝甲更加的堅固以抵禦反坦克導彈的攻擊,讓自己的火炮更加的強大使自己可以在更遠的地方消滅敵人,讓自己的體重減輕下來,使自己可以搭乘飛機第一時間趕赴戰場。增加自己的任務功能使自己適應城市戰,未來的主戰場將會是城市戰。。。。這些都是未來坦克的發展趨勢。
至於美軍陸軍的發展。。。陸軍在海軍和空軍的夾擊下只是保持存在感而已。美國陸軍裝備發展並不代表未來裝備的發展。只是適合自己的使用而已。當然想跟風也不是不可以。自己先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美帝那種強大的空中打擊能力和空中火力支援能力。


從長遠看,正如曾經輝煌一時的石塊到弓箭到火銃一一被歷史淘汰一樣,坦克必然像石塊弓箭一樣被更先進的武器淘汰。不過,就目前來說,十幾年到幾十年內不會。在海空軍打完之後,總是要陸軍來打掃戰場的。在某些特殊地形和氣侯條件下,陸軍還是要做為主力出戰的,所以,做為能夠提供不錯的防護能力、機動能力、火力輸出和通信能力的作戰軍輛,坦克(及其變種多功能履帶車等等)還是很有用的。


坦克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已經越來越低,但是究其原因是現代戰爭的目的性已經開始脫離了「佔領」這個因素。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美國在M1A2之後已經不再研製新型主戰坦克,其原因是美國本土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大陸(加拿大是其堅定盟友),只要保證海軍和空軍的絕對優勢,本土遭受攻擊的可能性非常低,只要保證一定數量的陸軍就足夠了。而美國的對外戰爭其實都是不平等戰爭,海軍和空軍都能夠以絕對制海權和制空權來壓制對方陸軍,以最小的代價(士兵生命)達到戰爭目的。但是美軍也發現了現代主戰坦克的致命弱點,就是完全不適合巷戰。
其他軍事大國如俄羅斯,中國,印度及歐盟都有著很長的陸地邊境線,這些邊境是無法由海軍覆蓋的,而空軍作為高成本,高依賴性的兵種,它的出動能力是遠低於陸軍的。而坦克作為一種集強大火力和強大防禦力於一身的陸戰兵器,雖然面臨眾多來自空中(攻擊機,戰鬥機),低空(武裝直升機),地面(單兵反坦克武器,坦克等)的威脅,它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攻堅利器。
所以大膽預測,未來美軍短時間內不會再研發主戰坦克,而是對現有的M1系列進行升級。同時研發輕型裝甲無人戰車系統。戰鬥全重20噸,C17可運載3輛。主炮口徑小於100毫米,配備多種彈藥,裝備遙控12.7毫米機槍和7.62毫米機槍。並具有反地雷能力。

而中俄印歐會繼續發展主戰坦克。未來主戰坦克趨勢應該是:戰鬥全重60噸,全電驅動,公路時速可達90-120公里/小時,越野時速可達40-60公里/小時。配備130毫米以上口徑電磁炮,無人炮塔。電子設備將配備反武裝直升機雷達和反坦克導彈預警雷達,並配備相應主動反制武器。乘員2-3人,配備信息鏈系統,可作為排級甚至必要時作為連級指揮單位。

總而言之,坦克的未來取決於各國的戰略位置和戰略思想,並不會因為坦克本身的優缺點而導致它的消亡或是崛起。


造了賣個打仗的窮國.


坦克的外號是「陸戰之王」,由此可見其在陸戰中的決定性地位。但是在當今以及今後的戰爭中,陸戰本身所佔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小,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將來坦克所能發揮的舞台也會越來越少。尤其是當今大多數戰爭是大國對小國或者恐怖組織的打擊,空襲為主,即使有陸戰也是在後期。所以,大規模的坦克會戰已經基本不可能再出現,坦克更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是巷戰。特別是打擊恐怖組織這種行動,通常都要一條街挨家挨戶的推進。此時的坦克可以發揮自身裝甲和火力上的優勢,這是其它裝甲車輛現在無法比的。

雖然坦克在巷戰中面臨很多威脅,例如頂部和底部裝甲是普遍的弱點,怕攻頂導彈和火箭彈,地雷,但是目前來看只有坦克這樣的重武器才能發揮作用,問問美軍士兵是願意靠幾輛悍馬在巷戰中試圖推進,還是和艾布拉姆斯一起。預計將來坦克的發展趨勢是會加強頂部防護能力,主動防禦,地雷清掃防護等各方面的改進,使坦克更加適合巷戰。

綜上,將來坦克的舞台會是在巷戰中,並且變得頂部和底部防護更強,主動防禦技術更強,改裝巷戰專用火力及其他設備,可以稱之為巷戰坦克,來與步兵協同作戰。事實上,現在已經有不少國家在改進自己的坦克,使其向這個方向發展。未來數十年之內,坦克還是能發揮作用的,暫時不會退出歷史舞台。


推薦閱讀:

為什麼航母這麼難造?
如果再次發生撞機事件,中國飛行員能否再次成為烈士?
核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中國海軍護衛艦在南海擱淺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在冷戰中的作用究竟幾何?算是決定勝負的砝碼嗎?

TAG:軍事 | 戰爭 | 坦克 | 戰爭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