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校友在歐洲留學生活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吉林大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校友眾多,2000年合校以來,每年畢業的學生有一萬多人,但是感覺出國留學的卻很少,所以比較關心在歐洲吉大校友的生活狀態。
終於可以用上「謝邀」這個知乎特有辭彙了,第一次回答,樣本為1,主要是主觀描述,應該會有偏差,還望海涵。
本人在德國讀碩,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城市,亞琛,好像如果不是機械,不留意德國,都不會知道這個地方,好吧,它離科隆只有近一個小時的路程(火車)。
記得以前吉大有句著名的宣傳語:美麗的長春坐落在吉大美麗的校園裡。我想這句話同樣適合亞琛:亞琛坐落在亞琛工大里。然而由於這裡大學不像國內一樣有校園,有時候隨便一棟樓就是個亞琛的一個辦公樓,我也搞不清一共有多少,我自己的檢驗方法,就是通過校園網,能連上的時候附近應該就有教學樓辦公樓或者研究所了。
本人本科在吉大讀的車輛,我知道我們學院一直很有去德國的風氣,「隨遇而安」如我,一直就沒有想過北美這種可能,等出國後才接觸了一些信息,加上自己個人的生活感受,確實覺得當初應該至少考慮一下北美。不知道美國和加拿大的差異有多大,鑒於我對加拿大有些了解,我會寫的時候做一些對比吧。
1.生活
我想德國的生活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學語言的時候,第二種是上課的時候。因為我選擇的是英語授課(後面會講一些蛋疼的體會),所以直接跳到第二個階段。身邊大多數同學都是到德國後讀語言,考DSH,然後入學。一般來說讀語言會耽誤至少半年的時間,也就是說不能本科畢業就入學(除了我本科班上一個大神,從大一就做留德規劃,然後畢業後沒幾天就去德國了,暑假搞定了DSH,10月正常入學!)讀語言的他們,生活看起來很美好,每天半天的課,有大量的時間去感受生活,而且學語言的時候也是交朋友的大好時機,總是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一起聚餐,一起旅遊,一起玩耍。。。。。之所以感覺特別美好,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都是「朋友圈」里看到的,也不排除別人只是展示了生活的美好而已。所以,想玩耍的趁這個時間趕緊玩,然後多交朋友!多交朋友!!因為接下來的上課的生活,我個人認為,肯定是不如讀語言的時候多彩的。上課之後的生活可能由於原先的小夥伴們分散開來,你平時接觸不到太多人,會變的單調而平靜。需要學會一個人獨處。
為了思路清晰一點,從衣食住行用玩6個方面來說吧:
1)衣。
這點好像可講的不多,關於時尚神馬的我也不懂,只能說這裡的衣服真心不好看,個頭不高的同學不如自己從國內帶衣服吧,可能人家的設計就是為了他們那種骨架,加拿大倒還能有些不錯的選擇,但也不多。這個地方順便說下奢侈品吧,確實便宜不少,特別是打折村,牌子比我在加拿大逛的那個要多些,而正價的商店裡的東西,應該就和楓葉國差不多了。
2)食
四個字:糟糕透了!特別是跟北美對比一下!提到德國吃的,估計就是啤酒,烤腸了。我猜想這樣的結論是不是和他們別的食物相比的?反正雖然有中國超市,但沒有北美的唐人街,雖然也有幾個中國餐廳,但是選擇真心沒有北美多,加拿大一個商場的地下美食廣場,總會有不少中國人開的,這邊,沒有這樣的氛圍。所以,不習慣西餐(不是中式「西餐」)可能就要自己做飯了,懶惰如我,都已經無聊到天天嘗試不同的菜了。其實除了大學裡,稍微住遠一點,基本就看不到啥中國人了,這密度,和北美不能比啊,也難怪蘇學長另個問北美留學體會的帖,有那麼多人回答!
3)住
亞琛的房源很緊張,別的城市不大清楚,但是看相關的微博總是轉發求房帖,可能哪哪都差不多,所以剛來的時候基本別期待能找到可以常住的房子,僧多粥少,搬家就當鍛煉身體吧。學生宿舍很便宜,不過很難申請,需要提前再提前,據說會照顧女生,工科嘛,也可以理解的。具體的怎麼租房可以搜到很多貼。與此對比的是加拿大的房源很多,很多樓房一年都掛著待租的牌子,選擇很多,個人感覺比德國的租金貴。環境方面也許不如德國。
4)行
德國的大學一般都會有學期票,就是公交、火車(非快車且在某州內)通票,有效期是一個學期,每學期前寄到,夏季學期是4.1-9.30,冬季學期是10.1-3.31,這個福利真心贊,把票帶著,只有查票的時候再拿出來,公交是賓士(意淫一下自己每天是坐著加長賓士去學校的),火車也跟等公交一樣,沒有檢票口這回事,而加拿大就跟國內沒啥區別了,也許乘客相對少點。。。
5)用
就是想吐槽一下時常有人問德國的電子產品是不是便宜啊,化妝品啊便宜不啊。。。。答案是否定的!不知道最近匯率跌成狗一樣,是不是有所變化,反正美帝最便宜!!!
6)玩
其實這點我體驗很少,常聽一個說法,歐洲好山好水好寂寞,其實可能是文化很難融入吧,他們的很多活動都是偏運動的,挺健康的,不過我很少體驗過,就不瞎歪歪了,懂的人可以補充,我也想知道。
簡單的說,我感覺加拿大的生活更接近國內,剛好介於歐洲和中國,很多地方要麼和德國差不多,要麼和國內差不多。換句話說,德國和中國的生活差異也許有更多不同吧!
。。。
有點混亂,總而言之,就是很單調吧,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多了,總要考慮怎麼去分配,你可以多交朋友減少孤獨感,也可以把時間花在自娛自樂上,或者充實自己。我覺得德國留學和別的國家(特別是國人很多的國家)最不同的一點,就是你自己要學會獨處!
-------------------------------------------------------------------------------------------------
2.學習
都說德國畢業難,好吧,是的,難,我覺得是難在考試的「變態」,如果遇到要實習,那麼找實習和論文都是要花時間的。還有個規定是,同一門課如果掛三次,那麼德國所有大學含該課的專業就不能讀了(準確度待定,反正在亞琛至少要面臨退學的)。因為自己沒有經歷實習和論文,就分上課和考試來寫吧。
1)上課
上課基本都是國內大課那種,你來,或不來,老師也不會點名,偶爾碰上有平時小測試的課,那分數還只是個bonus,所以不去上課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對於自覺性不高的同學來說,比如我,根本做不到按時定點地乖乖聽課,當然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還是努力聽課的!相比之下北美的課程會需要平時課上的presentation之類的作業,應該還是有一定的督促作用,畢竟有平時分嘛。然後上課的課件真心是贊的,就是沒有教材!一門課下來,會有很多老師,我會感受到「集體的力量」,與之對比的是,加拿大的課程是教授開講,似乎模式和國內差不多(待指正)
因為我是英語授課嘛,就順便說一些吧,其實剛入學的時候我挺擔心英語授課的教學質量,後來發現,課程的設置沒有太大區別,相應的課程,就是開課的單位把這門課的課件翻譯了一下(所以課件里偶爾還有德語出沒,但沒啥影響,忽略),和德語的課程冬夏學期交替開設,然後考試是一樣的題(因為剛剛過去的某門考試,一個教室里德語英語混著在考)。不過英語授課的專業太少,而且生活總歸是要用德語的,上課的同學也基本遇不到德國人,所以不是特別推薦,還不如去北美讀呢。當然好處也是有的,比如德國的教育感受到了,比如肯定是要學些德語的(畢業對德語有一定要求),比如不會把英語徹底丟了吧,比如不要花時間先讀語言班,等等。
2)考試
考試的機制是和上課完全分開,不上課也可以考試,不考試也可以上課,記得按時註冊就行。之所以描述考試為變態,其實是吐槽啦,吐槽課件里所有的都是重點,題量大,考的細,不過過不過也是看大家的整體水平啦,也不需要過分擔心。只是有時一門課,會涉及自己本科學過的好幾門課,你懂的,學渣這會就不能不心塞了。。。就像最近一樣,考試期間,不想複習,來答知乎了。。。。所以如果來德國,本科還是多少學點吧,混是不大好混下去了。聊考試一定要提下考試月,是的,是月不是周,也還好是月,不然掛的更多吧!考試時間一般是2月中-3月低,7月中到9月底,看運氣吧,看老師願意啥時候設考試吧,一般時間都很固定,選課的時候一般都安排好了,甚至出分數的時間也規劃好了!至於什麼時候放假,考完最後一門後就是假期。唉~應該各個學校都差不多吧。
再談一下科研吧,雖然沒經歷過,但是就看到的情況,這邊讀博的更像工作,申請研究所,所里一個大牛帶一群小牛,所里項目很多,貌似大牛不會來督促你進步的,但是也可以約時間討論,具體細節就不清楚了,只是想對比一下加國,加國是老闆帶學生,和國內是一樣一樣一樣的,當然,我只是說模式差不多,比德國更接近中國的模式。
換句話說,可能大多數人都要延期畢業,難以克服的拖延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吧~
-----------------------------------------------------------------------------------------------------
不知道還可以寫啥,以後再補充吧~晚安~
說說我在英國的求學經歷。
我2013-2014年在劍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專業是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學習:
劍橋大學每學年有三個學期,每個學期八周。每個學期有三次和導師單獨見面的機會,討論你的論文、研究進展情況。每次討論大概持續1-1.5小時。在學術上,劍橋大學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強調批判性思維。我所在的教育系非常重視 literature review 部分。Literature review 不僅僅是對以前文獻的一個總結 (這其實只是一個體力活兒),更重要的是你要分析,批判性地分析以前的文獻 (這是一個腦力活兒)。這也是訓練嚴謹思維的一個過程。
此外,一開學就有詳細的課程安排計劃,你需要根據要求要閱讀指定書目。閱讀量比較大。課堂討論挺多的,要求英語好。不然就算有好的觀點,無法用英語表達也是徒勞的。
住宿:
和其他很多大學不同,學院制是劍橋大學、牛津大學還有杜倫大學的特色。對研究生而言,學院可以理解為給你提供食宿的地方。所謂的好學院,就是房源充足,房價低廉,飯菜可口的學院。一般而言,學院會給你提供住房,都是單人單間,幾個人共用廚房和洗手間。如果你不想住在學院提供的房間里,可以自己在外面找房租房。關於飯菜,英國的食物我不是很喜歡。可是上課學習忙的話,還是會到學院食堂吃,不貴。平時會自己做。
休閑:
劍橋的風景環境特別優美,經常在寫論文或者看書看不下去的時候,到河邊或者是各大草坪上走走。非常不錯。
購物:
在劍橋,一般我去 Sainsbury"s 購日常水果和蔬菜。如果想吃中國食物,就去稍遠一點的中國超市。物價不算貴。至於衣服包包之類的 (英國女生打扮還是不錯的),可以去市中心,那裡有各種商店,可以好好淘淘逛逛。
出行:
平時出行的話,一般是騎自行車或者是走路或者是公共汽車。很方便。如果去倫敦的話,有直接的火車從劍橋到倫敦 King"s Cross Station,快車50分鐘就到了,慢車也就一個多小時。
祝大家學習進步!
感謝蘇同學熱情邀請。蘇同學一直致力於聯繫並團結海外吉林大學校友,通過各種渠道對吉林大學做出貢獻,他倡議並參與編寫了吉林大學第一本飛躍手冊。
相關問題:
吉林大學校友在北美留學生活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 移民
就讀于吉林大學應該如何準備出國留學? - 人生規劃
去英國留學,要注意什麼? - 留學英國
英國留學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 留學英國
本人在英國留學,側重講在英國的留學體驗。由於本人在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讀計算機,電子工程相關博士,研究圖像處理,人臉識別等,所以內容更多的與計算機和博士相關。
多圖預警
英國留學概括
英國的初中和高中的私校及其貴族式教育是世界最好的。最著名的伊頓公學創建與1440年,是英國乃至世界政界經濟界精英的培訓之地,學校曾走出19位英國首相。毫無疑問,各國的政商名流都想盡各種辦法希望可以送自己的孩子去伊頓求學。
個人認為,英國的大學(本,碩,博)教育是輸給美國的。雖然英國有牛劍這種頂級學校,但平均來看,英國好大學的數量,師資和生源質量弱於美國。英國本科一般三年,第二年結束後為有一年叫placement
year,
就是學校鼓勵學生在這一年出去工作實習一年,將所學的理論落到實處。這也讓大家對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有更清楚的認識,很多人畢業後都去他們原來作placement的公司入職工作。我覺得這個機制非常好,國外教育很重視理論聯繫實際。我在吉大讀書的時候,接觸一些來自長春美國國際學校(首頁--長春美國國際學校)的老師同學,他們學校每年都聯繫各公司,給就讀的學生找1-2星期的實習工作。英國本科生的國際學生比例不高,高昂的學費(我們學校學費大概15W/年)讓大部分人望而卻步。本科沒有獎學金,來讀本科的中國學生通常家庭的經濟條件都非常好。英國碩士研究生一般是1年,通常是授課型碩士,不做科研(國內工科碩士通常要3年,要作研究)。英國這種短平快的碩士學制吸引了大批國際學生,尤其中國學生。我們學校的商學院80%-90%
的碩士是中國留學生。據我所知,英國其他大學的商學院也類似。英國的博士通常需要3年半到4年半,這比美國要快很多,美國通常要5年以上;英國博士通常不需要上課修學分,直接進入科研,但美國的博士前兩年通常要上課,進行系統的訓練,所以,平均來看,美國博士的基礎知識要比英國紮實;英國的博士全額獎學金要遠遠少於美國,尤其最近幾年英國教育經費縮減,全獎就更少了,最近幾年大家來英讀博相當一部分拿中國留學基金委的獎或自費;申請英國博士只有雅思是硬性指標,美國要托福+GRE,很明顯托福+GRE難度比雅思大很多,所以英國博士門檻要低於美國;英國的計算機博士很少出去實習,但美國的計算機博士絕大部分都有實習經歷,一個原因是英國的計算機或互聯網企業非常少,提供的實習機會當然也非常少,英國博士即使實習也大部分去美國實習。答主在博三的時候有幸去美國迪士尼與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聯合圖像實驗室實習過,受益匪淺。英國讀博的壓力較大,
老闆們可能並不硬性要求你發幾篇什麼級別的論文,但他們要求你具有工匠精神,作科研精益求精,弄清楚每一個細節。圖中是我要投的一篇論文,被老闆修改了20+遍,列印出來就是這麼厚(注意這是同一篇論文的所有修改版)。
2. 學校生活
各個大學的基本配置是差不多的,所以很多設施就拿我學校舉例。
校園
英國校園通常很漂亮,一些有歷史的大學如牛津大學,在校園漫步,彷彿回了中世紀,如圖,
難怪牛津是著名旅遊城市。一些年輕的學校建築通常比較現代,在設計上都花了很多心思,力圖標新立異。很多學校都有人工湖,平添一份秀麗,我也附了一張我們學校的圖。
教學
英國教學也基本上是PPT+板書,這點跟國內沒有區別。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如果沒有聽懂,可以隨時打斷老師提問,很注重互動。教學過程中很注重培養學生的演講(presentation)技能,很多作業都要求大家到講台展示你的研究成果。英國教室比國內小很多,學生數也小很多。 下圖為我校教師。
飲食
英國飲食是中國留學生吐槽的重點。西餐分前菜,主餐和甜點。所以學校食堂提供的西餐都包含這些。主餐主要是魚和薯條(英國國菜,fish
and
chips),披薩,漢堡,印度咖喱飯等。下圖是我們學校的Hillside 食堂。這些東西很快就吃膩了,所以中國學生通常自己做飯。大部分出國後的同學都練就了一身高超的廚藝。答主好友里廚藝高超者會作如佛跳牆,東坡肉,八寶鴨等。我出國前沒做過飯,現在輕鬆1小時內搞個4菜1湯:)。 老外們有喝咖啡的習慣,我們校園裡也有兩家星巴克,和若干自動咖啡機。
宿舍
國內宿舍通常是多人間,英國宿舍通常是單間。大家通常共用廚房衛生間。廚房是大家社交的場合,你的舍友(flatmat)來自世界各國,大家一起做飯,吃飯,交流。附圖為我校宿舍圖(外部圖與內部圖).
圖書館
英國圖書館沒有國內那麼嚴肅,裡面除了看書自習外還有休息廳,大家可以在一起聊天喝咖啡。圖書館裡有很多小的自習室,可以容納3-4人,大家可以預定,然後在裡面討論問題。下圖為我校圖書館內部與外部圖。
學生會
英國學生會是大學機構,但不歸大學領導,歸全英學生會領導。所以學生會有的時候會為了幫學生爭取利益而與學校作對。有點像國外工會與公司之間的關係。學生會組織學生活動,如各種文體比賽,旅遊等。我們學生會經營兩間酒吧,所以有穩定的收入。這些收入用於給學生會成員發工資。學生會主席要競選,每年競選季校園裡都貼滿了各個候選人的拉票橫幅,候選人會跑到校園裡攔住你給你講他的理念,讓你選他。很多候選人會贈送你一些餅乾等小禮物。學生會主席一旦當選,必須休學一年,因為這是一份嚴肅的工作。在這一年裡全職作主席工作,工資在學生會經營收入里抽取。由於英國國際化程度很高,學生會主席經常不是英國人。我一個師兄是印度人,就曾經干過一年學生會主席。各大學裡通常都會有中國學生會,中國學生會是歸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管,大使館每年給中國學生會一筆經費供中國學生會運營。我校中國學生會一般一年會組織兩次聯歡,春晚和萬聖節趴。下圖來自中國學聯組織的
春晚和萬聖節趴。
其他機構 大學裡一般還有其他輔助機構,例如我們大學裡有就業輔導中心,校診所,心理諮詢中心等。
---待續
希望明年十月可以答這道題
2016.4.2 昨天收到斯圖的zu!看來可以答這題了~
2017,1,22 來斯圖3個多月了,也認識了一批有趣的小夥伴。在斯圖的吉大的,一般都是南校的。我們南嶺的是不是都去卡魯了啊~ 改日去認親啊看到樓上學霸們的分享,學渣+嚴重拖延症患者僅打醬油路過……現在在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 念碩士研究生,專業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簡稱SCLM),屬於的學院叫WMG(Warwick Manufacturing Group)。來英國念碩士的中國同學超級超級多,很多時候彷彿有種回國了的感覺。如果說我自己稍稍有點不同的話,我大三的時候作為交換生來歐洲交換過,那段經歷在學業上對我基本沒什麼提升,但在其他方面或多或少還是有一些影響,具體的後文再講。
關於在WMG學習的內容等下周不上課了再說(此處暫時省略一千個字……)
先說說生活吧,我是2014年8月8號從瀋陽乘坐德國漢莎航空航班瀋陽——法蘭克福——伯明翰來到英國,之所以這麼走一是因為有家在瀋陽的同學同行,長春到瀋陽又比到北京方便得多;英國這邊伯明翰機場有自己的火車站(Birminghanm International)到華威大學所在的城市考文垂(Coventry)的火車站乘火車只需要15分鐘2.5鎊,如果從倫敦走不論是地鐵+火車還是坐機場到考文垂市的大巴,都要兩個小時以上。所以如果家是東北的同學,如果來歐洲可以考慮從瀋陽出發,漢莎航空從2013年開通了法蘭克福直飛瀋陽——青島的航線,每周一三五有航班,每年八九月都會推出留學生機票,可以多帶一個23kg的箱子(此處不是廣告)。終於體驗到嚮往已久的漢莎航空讓我非常開心,之於為什麼這麼喜歡漢莎後文講交換經歷的時候再說。
到考文垂輾轉兩天後住進了語言課的宿舍,因為雅思寫作分數不夠我需要讀五周的語言課程,語言課有單獨的宿舍。記得很清楚搬進宿舍那天下大雨,我和同學每人推著兩個大箱子,心想這該不會真就是英國的常態吧。我們住的宿舍據說是去年新建的,一開門一股濃濃的油漆味撲面而來,我對油漆味比較敏感,英國的八月基本就是秋天了,我也只能每天開窗到睡覺,再加上人體吸收,大概過了兩周多油漆味沒有那麼濃了。廚房空空如也,除了冰箱微波爐再就是一個裡面很髒的電熱水壺,當晚宿舍的tutor給我們開會,順便給換了一個。說到這裡可能會讓人覺得生活很糟糕的樣子,其實學校宿舍的環境還是很好的,只是剛開的時候,都要有一段適應,各種購置廚具用具的時間,等這些東西一應俱全就好很多了。但為什麼當時我們覺得廚房什麼都沒有很鬧心呢,這就要提到華威大學的地理位置了,華威大學真的可以說在考文垂的郊區,因為考文垂的「市中心」在我看來還沒有桂林路的繁華。從學校到市中心坐公交車要半個小時,當然學校附近也有幾個大超市,還是暫時能滿足除時尚服裝和鞋子之外的其他基本生活需求的。出國前收拾行李的時候我媽拚命讓我少帶衣服到這邊買,結果秋天的外套一件沒帶,從30度的長春到十幾度的英國,只好在學校的書店裡買了一件印有學校名字的帽衫。總之剛到這的幾天是比較「狼狽」的,第二個周的周末,我們宿舍一個flat(一個flat若干間宿舍)里的一個男生的女朋友,在曼徹斯特大學念語言,周末過來看他,說她住曼大宿舍樓下就是兩個大型-綜合-商場, 讓我們不禁感慨人生之艱難就不要再拆穿了。
如圖所示,華威大學和考文垂市中心的位置關係。我們說長春坐落在吉林大學裡,華威大學校園面積具體多少我不知道,整體感覺比我們的前衛校區小一些,而且除了學校裡面的餐廳,附近是在沒什麼好吃的。當然其實英國的大學的地理位置,無非就兩種類型,一種是倫敦的繁華高大上,另一種就是我們這種自稱村的地方了。經過了短暫的適應期,到了碩士課程又搬進了新的宿舍,住的時間久了覺得很喜歡這種安靜的地方,每次去倫敦覺得好玩得多好吃的多,但同時人也好多,雖然沒有北京上海那麼多人,但因為在村裡呆慣了,就覺得太大的城市很吵鬧。而且倫敦的房租物價真是貴到逆天,當時通過中介申的五所學校里還有兩所倫敦的,毫無意外地拒了我。現在想來華威是個非常適合自己的選擇,無論是學校專業還是附近的環境。學校雖然稍微偏了點,但考文垂的城際交通其實很方便的,火車快車到倫敦單程一個小時,到伯明翰半個小時,有火車青年卡的話往返伯明翰的火車票錢比從學校到火車站的往返公交車還便宜。周末或者沒課的時候去伯明翰或倫敦逛街,甚至我後來的鞋一大半是網購的,樣子多折扣力度大。而且學校里和周邊各種設施很齊全,校外大型超市後面還有一個健身房(simply gym),我註冊那裡的會員於是就有了一個referral code,如果別人註冊的時候用我這個code她就可以少花一半的joining fee(正常20鎊),同時我免一個月的會員費(16.99鎊),就在昨天一個女生用了我的code註冊,我下個月就不用交會員費了,這種互惠互利的促銷方式很棒有木有。
(擇日繼續……)
報完志願了,八成都在吉大了。已經計劃好明年10月出去讀本科,希望到時候能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也是吉大的!下半年去英國,先佔坑,去了來答
希望2018年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希望5年以後能去艾莫里醫學實驗室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就讀于吉林大學應該如何準備出國留學?
※如果寫一句話給十年以後的自己,你會寫什麼?
※22 歲開始學 C 語言和軟體開發,為時已晚?
※工作後,你悟出什麼職場道理?
※年輕人如何在獨居時有效地保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