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豆瓣,新浪微博是怎樣進行營銷的?是怎樣解決冷啟動問題的?種子用戶是怎樣挑選的?


受邀回答。
先說新浪微博,新浪微博推廣採用的策略與新浪博客推廣是一致的,就是邀請名人加入,然後剩下的普羅大眾就尾隨而至了。這個策略是新浪傳媒基因下做出的自然選擇。現在看來,很顯然這個策略是比較成功的。讓新浪第一次獲得了千萬級的用戶。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後來QQ,人人網也開始試著邀請一些國內外明星開通和加入微博。不過對於普通創業者而言,這個基本是沒有可能的,需要非常多的資源。很難模仿。
然後是豆瓣,豆瓣的成長其實算是口口相傳的吧!豆瓣是Web2.0的典型代表。它以其專註的定位,清新的界面讓無數文藝不文藝的青年眼前一亮,繼而不能自拔。就類似於最初Google簡潔界面對用戶的吸引力。
知乎,和豆瓣的成長有點相似。人人樂於把這樣一個非常獨特的產品,一個悉心經營的氛圍來告訴別人。所以你可以看到最初知乎邀請碼被放在淘寶網上拍賣。當然創新工場以及李開復博士的影響力在知乎的發展過程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基本就這些,總結一下,打造一個有吸引力的產品的前提就是能夠為滿足用戶一個非常核心的需求。如豆瓣,知乎。如果產品一般,那麼就需要有非常強大的運營能力,比如新浪微博。實際上追星也算是一個核心的需求了。
綜合前面你的問題,再補充一些。對於普通創業者而言,能夠模仿或者借鑒的就是找到一個專註的方向和定位,打造出一個精緻的產品,通過差異化競爭來贏得用戶。
基本就這些吧!可能沒有多少新意,不過也可能是最實際的建議了。


首先針對豆瓣補充一些我的認識:豆瓣成立於2005年,那一年恰好是博客在中國大行其道的一年。同為web2.0產品,博客用戶比較容易成為豆瓣用戶。最早一批使用博客的用戶相比較而言素質較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後來成為了豆瓣的種子用戶。豆瓣也比較有針對性的對一些深度讀書用戶做了宣傳,廣為人知的一件事是:當時豆瓣在《讀書》雜誌投了廣告。

至於新浪微博,就是和新浪博客一樣的推廣方法,這一點徐臨說過了。我想補充一個有趣的細節:當年新浪博客捧出個徐靜蕾,後來新浪微博就照樣捧出個姚晨。二者真是驚人的相似:原本都是二線女星,都有熟練運用文字的紮實功底,具備了成為典型用戶的潛質,被新浪新產品挖掘出來之後,一躍成為一線女星。而新浪的新產品藉助女星為首的一批名人影響力,迅速打開局面。互惠互利,雙贏。


冷啟動?

是啥吖( ⊙ o ⊙ )!

我也挺感興趣的,就是沒有一個好的回答######


以上的評論都是胡扯,最好通過案例和大家分享以下


新浪有博客的基礎客戶。
豆瓣和知乎沒有。


感覺越來越以興趣為中心,大眾消費向小眾(分眾)消費轉變。


推薦閱讀:

《銀魂》在豆瓣上的評分為什麼那麼高?
豆瓣九點是如何做文章自動分類的?
感覺豆瓣上影視評分歐美日韓的偏高,本質上是什麼心態呢,是不是大家不熟悉外國人正常表現而盲目追捧呢?
豆瓣電影 Top250 榜單中,你認為哪些名不副實?
豆瓣電影的分數和排序是怎麼算出來的?

TAG:知乎 | 市場營銷 | 新浪 | 豆瓣 | 種子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