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公正的評價朱元璋這個人?
並不覺得是毀譽參半。
中國自古以來功勛堪比朱元璋的不過數人。這寥寥數人奠定了中華千秋之功業,以其功業而言,這些人的共同點也是劣跡斑斑,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偉大。
古人講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三代以將,任何有功於統一的領袖都堪稱偉大。
就統一而言,還是有不同的,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漢族統一還是少數民族入住中原的統一是有區別的。
眾所周知,元朝是第一個滅亡漢族政權的少數民族,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四等人嘛,說句壓迫主體民族不過分吧?
就如同抗日戰爭時的平型關戰役一樣重要,那時的漢族太需要一場勝利來證明,其象徵意義比實際意義大的多,以此證明漢族並不差或者中國人可以戰勝日本人。
這是無論付出多少都應該做的,提振士氣鼓舞民族信心。
而朱元璋做到了。也就現在提倡民族團結把蒙古劃入中華民族了。
就當時而言,蒙古族與抗日時期的日本人有區別么?同樣的外國侵略者,同樣的亡天下,同樣奴役本土中國人。
這種情況說成中華民族的危機不為過吧?是朱元璋將元朝從江南逆推到大漠,隨後父子兩朝幾次深入漠北,肅清北元勢力。他給了漢族消失百年的民族尊嚴。
憑著這件事,躺在功勞簿上啃老本也沒問題。
說句題外話,朱元璋的亂殺無辜也是殺貪官,反正我讀史看見只要百姓反對官員就可以把官員押解進京且不用掏路費就被圈粉了。
朱元璋的殘暴從來沒有對自己的人民,而是朝著滿朝官員開的槍。5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孟森
匹夫起事,無憑藉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自古以來以草根出身得天下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他們兩個都無深厚背景,最初也不過是亂世中求生存,並沒想著當皇帝,兩人推翻的都是一個暴虐的朝代。
相比較其它開國皇帝,晉隋宋都是篡位,唐李是門閥大族。
所以說這2人得國最正。
而朱元璋與劉邦比,他又比劉邦更加「屌絲」,一個要飯的比一亭長還是差太多了。真可謂屌絲逆襲的典範。
同時又多了份民族的因素,華夏正統被胡人竊居百年,「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另外,朱八八可謂自古居南(南京)向北方完成統一的only you。(炮黨那個統一還是呵呵吧)
從這些因素講,朱八八的經歷堪稱傳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以題主的問題開說,朱八八的所謂毀譽參半,都需要從朱八八以上不平凡的經歷講。
歷史上對八八多詆毀,詆毀的原因就是朱八八的出身是八輩貧農,乞丐和尚。試想一下,一個曾到你家門口討過飯的和尚突然有一天要你跪在他面前磕頭,你是什麼心情?一定是日了狗的心情吧。這個心情基本上代表了元末明初那些所謂元遺民的心態,以及後代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心態。如元遺民葉子奇寫《草木子》,裡面直指張士誠陳友諒韓山童劉福通之流是盜是寇是妖人,反正不是好人,然而朱八八本就是這其中的一員,只不過八八統一中國了,否則草木子里大概就會多一句話,鳳陽無賴乞僧朱八八。
簡單說,就是全天下人都看不起做了皇帝的朱八八,哪怕他已經是皇帝。
這種背景下,朱八八要想坐穩皇位統治天下必然會採取非常的手段。
正因為朱八八的出身問題,使他統一天下後不得不做很多維護統治的舉措,以證明朱家繼承天命正統的合法性。例如在《諭中原檄》中宣揚天命所歸,君權神授的思想;取締白蓮教明教等元末宗教。
因為他的出身導制身居皇位的八八很小心謹慎敏感,甚至猜忌,八八對任何可能威脅皇權的因素容忍度幾乎為零,為此不惜幹掉承襲千年的宰相制發動胡惟庸案。特務制度也可以看做是這種心態之下做出的維護皇權的措施。所以,如果能理解八八出身問題給他帶來的身份危機和政權合法性的隱患,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八八會做出很多被後世詬病的作為。
另外也不得不說中國的段子手自古就有,朱八八的野史八卦就特別多,例如著名的歌詞"家住廬州並鳳陽,鳳陽原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實際上明代廬州與鳳陽毫無關係,直到清代才設立廬鳳道將廬州鳳陽一併管轄,換句話說這個歌詞是清代才出現的。大概清代鳳陽真的不是什麼好地方,因為文字獄的原因百姓不敢罵當朝只好讓八八背鍋了。
以上並不是個例,細究很多八八的野史八卦多出自清代。清代因為文字獄的原因,使百姓不敢直叱當朝得失,將很多事情張冠李戴給了朱八八,讓八八當了背鍋俠。繼續更新:
先說題主提到的海禁。談到海禁,一般都會想到海禁禁絕了海貿,阻礙了此後的商業發展,進而有人將明代海禁與清代的閉關鎖國聯繫起來。開了上帝視角的今人就會批評朱八八怎麼會搞這麼個敗筆。
朱八八建立明帝國後為了維護統治施行了很多措施,特別要強調,我們現在看八八是開了上帝視角的,你能看見八八採取各項措施的弊端僅僅是因為你得知了後世的情況,多了幾百年的認識,並不意味你比八八智商高,更不能因為此後數百年出現的各種問題而將黑鍋丟給八八,當代人僅能對當代的事負責,沒聽說過要為幾百年後負責的,所以各種將明後中國發展落後的責任甩給明的甩鍋黨還是省省吧。
然而這裡朱八八隻會擺出黑人問號臉,你說的是啥?
首先,八八頒布海禁之策並非考慮的是貿易,而是出於明初的國家安全,時「張士城、方國珍餘黨導倭寇出沒海上,焚民居,掠貨財,北自遼海、山東,南抵閩、浙、東粵,濱海之區無歲不被其害。」而相對的,明初海防力量卻極為空虛,並無力防守漫長的海岸線。出於國防安全的需要,海禁政策才得以實施。其效果也比較顯著,且隨著明軍沿海守備力量的增長,從八八到永樂,明朝沿海寇患幾乎得到解決。
另外,明初百廢待興,並不具備貿易的基礎,實行貿易的基礎是吃飽飯後還能有足夠節餘物資,也就是剩餘價值拿來交易。八八立國面對的是已經打爛了的各地區,首要任務是恢復生產,讓百姓吃飽肚子,而不是夠買各種商品。因此明初實行的國策是「重農抑商」,這幾乎是所有新朝代初期都會採取的政策。在這項國策的指導下,朱八八徹底改變了元末農民吃不飽飯的情況,也因為百姓吃飽了飯,各地農民起義暴動的事也逐步減少。因此,這也是海禁得以實施的一個關鍵背景。
當然,海禁是個雙刃劍,隨著長期的執行,弊端也開始顯現,那些靠海吃海的地區百姓的經濟利益確實受到了損失。但是…有人想過那些飽受海寇掠奪的百姓生存權利嗎?
顯然,對經曆元末大亂的社會而言,八八需要考慮的並不是沿海百姓能否發大財,而是沿海百姓能否不被借人頭。
因此,一項政策的實施往往是基於當時的社會背景採取的應對措施,當這像政策的基礎改變不在存在時,這項政策就需要檢討是否還需要執行,或者改革。八八作為明帝國的開創者,他並無能力預測他的政策幾十年乃至百年後產生的後果,這需要他的繼任者根據形勢發展去改正。
然而,我們也知道,中國古代社會的痼疾就是喜歡「尊祖制」,所以八八的後代並未隨著形勢的變化而修改政策,繼續尊祖制實行海禁。
只不過這裡繼續實行的海禁實際也出現了變化,如朱棣實行海禁的目的就不僅僅是國防了,而是希望壟斷貿易,朱棣通過嚴禁民間貿易而壟斷了明朝對外的貿易權,如鄭和下西洋就從各國帶回來很多統治者所需的奢侈品,到明英宗時,因下西洋活動終止,戶部的官員就明確說「國用不足」。鄭和從原產國以較低的價格收購蘇木等商品,回國以幾十倍價格轉賣。在看似厚此薄彼的朝貢貿易的表面下,是各朝貢國統治者通過貿易賺了大錢,而朱棣這個皇室也賺了莫大的貿易利益。當然,朱棣在這裡做了個比較缺德的事,拿蘇木胡椒等物資抵官員工資,強行賣給官員。等於同時剝削了一把各級官僚。這最終導致官員們集體反對下西洋的活動。
「官方壟斷貿易不是大明一家的專利,而是在同時期的世界各國王室對海貿都曾出現過的常態思路,比如葡萄牙王國曾經嚴禁普通商人前往幾內亞,違者死罪,奧斯曼帝國禁止黎凡特-埃及的商人私自參與紅海與波斯灣的貿易,暹羅的大城王朝甚至完全禁絕本國屁民出海,海外貿易分別被交給回回和中國人來壟斷。各國壟斷海外貿易的手段儘管程度各異,但最終也都經過了中央控制力下降而私有經濟抬頭的過程。」——引用
朱棣之後,海禁實際並沒有很好的執行下去,形同虛設,地方走私貿易猖獗,違禁的多桅大船(兩桅以上違禁)到處都是,當葡萄牙人到達東亞時,甚至形成了一個以雙嶼為中心的走私貿易樞紐,連通了日本江浙福建和東南亞的貿易路線。直到隆慶開關,私人貿易變為合法,海禁政策終止。
以上就是明代海禁的基本情況。
從海禁這個點看,並不是朱八八腦子進水禁絕貿易,而是八八所處的時代貿易並不是優先選擇,禁絕沿海寇盜,維護海防安全才是重心。問題出在八八後人未能因形勢變化而放棄海禁,尤其是明明已經不具備實施海禁條件,並實質上形同虛設的明中期。
但總體而言,海禁並未斷絕中外交流,尤其是科技的交流,葡萄牙第一次到明朝遺留下的火繩槍和弗朗機就被明軍迅速仿製,拿為己用。充分說明明代中國並未因海禁而變得迂腐閉塞,視外來物為「奇技淫巧」,明代中國顯然更加具備實用主義的特質。英雄事迹不多說了,我要給老朱洗個地哈,有一些後來導致明王朝滅亡的政治因素被歸咎於老朱身上,我覺得很無理取鬧。老朱定的規矩被踐踏的還少了?本來老朱設計了文武相制的政治制度,結果到宣宗的時代五軍都督府就成了擺設。本來老朱明確宦官不得干政,結果大明還是內書房+司禮監,公公政治滿天飛,好的不學,壞的全留下,還有臉往老祖宗頭上甩鍋。
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兒,指望一個政治制度被設計出來就完美無缺千秋萬代,你怕不是瘋了心。
評論區有人替朱元璋設立內閣,我大明果然人才輩出
原回答:功勛最被低估的一位皇帝,其雄才大略不輸秦皇漢武,改變自五代十國以來漢人積弱的局面。東抵張士誠,南擊陳友諒,手下將帥多如過江之卿,謀士如雲,收復燕雲十六州,把蒙元南下的心扼殺。生於微末,起於草莽之中,最終一統天下為漢人帶來276年的最後的帝國榮光絕對的千古一帝,如果從個人成就看,第一名。因為從乞丐混到大一統帝國開國國君的,老朱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劉邦好歹還是派出所所長兼聯防大隊大隊長呢。
毀譽參半不好說,覺得老朱怎麼也是功大於過。
說過,無非是嗜殺,政策傻缺
先說政策傻缺。為一個皇帝,老朱因為個人經歷關係,制定的政策具有強烈的小農思想。這一點不值得讚揚,但可以理解。畢竟當時和今天已經截然不同。思想里的「何不食肉糜」萬萬要不得。
老朱屠戮的也是功勛貴官。相反老朱非常善待貧民百姓。洪武年稅負還是很低的。我家祖上八輩貧農,指定沒有被老朱咔嚓的。所以老朱願意咋屠都隨意。
說功
今天我姓張,而不是耶律狗蛋, 乞顏沒錢, 兀良哈中二。我是謝謝老朱的。復我衣冠,還我族裔,老朱大功。
再就是起碼對待貪官污吏的高壓力度真點贊。挺好奇當時的府縣官員坐堂審案的時候是有多大一顆心臟。
————————————————————————————————————————
很多朋友都對千古一帝的說法表示質疑,這裡說明下。首先千古一帝並不是什麼褒義詞,我更認可這個詞是中性詞。因為千古是年限,一帝是指特殊性。所以綜合來看千古一帝是說這個皇帝在歷史長河中做了其他皇帝沒有的事情,而事情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始皇第一次大一統了華族的基本盤。廢分封而立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從這個方向看他是千古一帝,但換個方向看,老贏家都多少代的積累了,而兼并戰爭從始皇太爺爺 秦昭襄王 就發動了。一直打到始皇晚年。難道換個方向看,始皇就一點功勞都沒了么?
大家不妨這麼理解。千年封建史就是一場電子遊戲,這場遊戲里,有輸出第一,有承受傷害第一,還有奶量第一。當然也有空大第一,送人頭第一。你去糾結輸出第一的奶量不夠,所以不算第一,不是跟自己找彆扭么。對不對?
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大明皇帝、中國紅巾軍、大明帝國的主要締造者,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朱元璋同志誕辰六百八十二周年。
朱元璋同志是偉大的平民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元帥,是古代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他出身貧寒,給地主放過牛,早年投身革命,在長期艱苦的革命鬥爭中成長為紅巾軍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他為中國農民革命的勝利、大明革命的成功和大明王朝建設的進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振興、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朱元璋同志畢生最突出最偉大的貢獻,就是領導我們的軍隊和人民找到了推翻腐朽元政府的正確道路,完成了反歧視,反迫害的任務,建立了中華大明帝國,並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建設新的王朝的道路,為古老的中國闊步走向繁榮昌盛創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在舊中國這樣的漢人受盡蒙古人歧視的東方大國,朱元璋同志等中國紅巾軍的締造者,面對著漢人和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分散的小農經濟、小生產廣泛存在,又遭受著腐朽的元政府侵略和壓迫的特殊國情,中國革命的條件與唐朝,宋朝等朝代進行革命的條件極為不同,必須緊密結合當時的中國國情和時代條件,尋找適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並作出科學的理論概括。這是關係中國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極為關鍵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革命史上極其複雜的新課題。朱元璋同志創造性地運用郭子興主義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國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經過艱苦的實踐和探索,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和動力,提出通過農民革命走向帝王革命兩步走的戰略,制定了農民革命的總路線,開闢了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朱元璋同志和他的戰友們締造了一個用郭子興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軍隊、一個團結全體漢族絕大多數人共同奮鬥的統一戰線。我們軍依靠這法寶,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頑強奮鬥,終於奪取了建立大明王朝的勝利,實現了古代以來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大明王朝的建立,徹底結束了97年來中國大漢民族受壓迫、受奴役、受侵略的黑暗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歷史,徹底結束了在中國蒙古族欺壓奴役其它民族的專制統治的黑暗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的發展開啟了新的紀元。
新王朝成立以後,以朱元璋同志為核心的政府帶領全國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大力懲治貪污腐敗,提倡節約並且以身作則,鎮壓了一批貪官污吏,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通過幾代的建設,大明王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最富有的王朝,無論科技,文化,教育,人民生活水平都處於當時發達國家之列
朱元璋同志在建國後,沒有象其它統治者那樣貪圖享樂,而是以身作則,他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明南京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供給皇宮。這是歷屆皇帝所不能做到的
中國出了個朱元璋,這是中國紅巾軍的驕傲,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為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一生中,朱元璋同志表現出了一個偉大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爐火純青的鬥爭藝術和以身作則的優秀素質。他不僅贏得了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和敬仰,而且也贏得了世界上一切嚮往進步的人們的敬佩。朱元璋同志作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作為皇帝,他勤奮,作為統治者,他節儉,作為官吏的上級,他嚴格要求,作為百姓的愛戴者,他減免賦稅,發展農業,作為丈夫,他忠貞不渝。朱元璋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強大的凝聚力,他的偉大人格具有動人的感染力。朱元璋同志的革命實踐和光輝業績已經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將永遠鼓舞著我們繼續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中學歷史課本中提到的朱元璋,筆墨不多,一個暴戾粗鄙的帝王形象浮於紙面,後來看了明史,看明朝那些事兒,對朱元璋有了天大的改觀。他的生猛,他的才華,他的果斷,他的隱忍,他的深謀遠慮,他的愛恨情長開始變得豐滿而立體。他是我整個明朝三百年最佩服和喜愛的兩個人之一。今天我試著還原一下歷史上的老朱。
先說說他的大的歷史生平:
1328年 出生
1352年 24歲 在寺廟當了兩年和尚,時年投靠伯樂郭子興
1353年 25歲 成家娶郭子興義女「馬皇后」,從郭處出走獨立門戶
1356年 28歲 攻下集慶(南京),佔據重要的革命根據地
1360年 32歲 龍灣之戰打敗陳友諒,絕處逢生
1363年 35歲 陳友諒傾巢而出攻打朱元璋,潘陽湖之戰滅掉陳,奠定稱霸天下基礎
1367年 39歲 滅張士誠,與元朝二分天下
1368年 40歲 集慶(南京)稱帝,隨後派徐達,常遇春北上攻克大都,徹底擊敗元朝
1398年 70歲 崩
老朱出生於窮苦人家,而他的眼界,胸懷並沒有因為出生環境,受教育程度受到限制,這本身就是令人驚訝的事。
一開始,他並不是堅定的反元者,他也不認為自己能在反革命事業中有一番作為,即便他的父母,兄弟因為災荒相繼餓死,他只能到處湊錢草草安葬,然後到寺廟做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當時真是這樣想的,這份「工作」雖然掙不到什麼錢但好歹有飯吃,將來再看有沒有機會娶個老婆(元朝和尚是可以吃酒和肉,娶妻生子的)這輩子就圓滿了——真為小朱的胸無大志捉急,就你這樣,哪個丈母娘會把姑娘嫁給你啊。
當然如果真這麼敲一輩子鐘下去也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了,大元王朝也不缺他一個敲鐘的,缺的是送鍾人。不久,老朱的兒時玩伴湯和寫信過來,讓他過去參軍一起大幹一場,沒想到他絲毫不為所動,偷偷地把信燒掉。為啥?怕死唄!——所以我們有時候不要過度美化那些大人物的歷史,他們只是對的時間做成了一些事情,但並非一直如我們想像中的自帶光環,你看蔣介石30多歲的日記也是這麼個道理:今天為荒廢一天而後悔,明天為起了色念而自比禽獸,懊惱不已。
但歷史爸爸既然選中了你就由不得你,也不知怎麼老朱收到「反革命」人士的信這件事被鍾友告密了,從這裡也看的出來老朱的同事關係處理得並不好。這下好了,很有可能啥事沒幹要被以反革命的罪行殺頭。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老朱果斷做了一個決定:算命——坦白講我要有這樣的一個朋友我是不願交的,簡直爛泥扶不上牆嘛。
算命先生周德興幫他算了一卦,結果是「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凶而不妨」,意思是「逃跑,待在這裡都不行,去革命可能還沒事」,於是,終於老朱堅定的踏上了革命之路。
他投靠的人是郭子興,他人生中的唯一一個伯樂。說起來去見郭伯樂的這次「面試」差點沒過,原因也很簡單,老朱長得太丑,丑的程度你可以腦補落魄加粗加長版的馬雲,關鍵是他不善言辭看著還凶神惡煞,不過郭子興也是有過經歷見過市面的人(那會都50歲了),覺得這人長相如此奇特興許有過人之處,於是把老朱留在身邊做親兵。從這個故事我們也有理由推斷當年面試馬雲的肯德基領導肯定沒有讀過這段歷史。
老朱憑藉著自己的聰明,努力,正直很快在郭子興的隊伍里作出了成績,理論上來說窮苦人家的孩子在有了一些職權後,搞點貪污受賄的勾當太正常不過了,可老朱沒有,很快他做到軍隊的總管,主要監管部隊官員們的經濟收支,他自己剛正不阿,當然對別人也是一視同仁,因此在軍隊里威信很高。
論格局,胸懷,氣魄郭伯樂跟他完全不是一個層次上的,因此不久兩人有了罅隙,有一次在旁人的唆使下,老朱差點被郭幹掉(知乎上有個關於馬皇后給朱元璋送餅的問題就是在這次糾紛中的故事)。
這次糾紛也讓老朱看清楚郭的真面目,決定自立門戶,理論上他積累了幾年有不少親兵,可是他出人意料的只要求帶走24個人,郭子興對此很高興。從這裡也能看出兩人認知上的差距,在老朱看來,人才比人數重要,顯然郭子興不會懂。這24個人裡面有徐達,湯和,周德興…看人相當的准!
靠著這20多個人的能力和老朱的智慧,很快他們在滁州站住了腳,帶的兵也達到數萬人。一年後,郭子興聽說老朱混的不錯,加上在總部老受到排擠,前來投靠朱元璋。這時老朱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把自己軍隊的統帥和軍權通通交給郭子興,這也令郭子興感動不已。
不管老朱的這個行為有沒有作秀的成分,但有一點他確實是感激郭的,他清楚沒有當初郭的提攜,自己什麼也不是,而且還撮合了馬姑娘的姻緣,堪比再生父母,即便當初有些摩擦也不能掩蓋郭對他的恩情。從這裡可以看出老朱是一個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人。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也可以看出他的自信,因為他知道憑自己的本事,再得到這些不是難事,為什麼不表現的氣度大些一方面兩方保持和睦,另一方面還可以做給我的兄弟們看。後者更為重要。
網上有個段子說一個富豪對每一個分手的女友都會補償一大筆經濟費用,更不用提前面幾任妻子,朋友不解,問他補償給前妻這個是法律規定必須這麼做好理解,但是對女朋友完全沒必要啊。富豪笑著說:我是為了營造在情感方面的良好口碑,這樣每次我一分手就會有更多更優質的對象因為我的「紳士」作風找到我。所以你看很多事情的意義並不在做這件事情本身,而在事情之外,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老朱已經具備足夠的政治覺悟了,說到這我有點心疼郎咸平教授,利用自己高超的專業手段撕逼小三成功,據說讓對方拿不到一分錢,但是呢,以後誰還敢跟你搞男女關係呢?
自此,老朱終於在人格上完成蛻變,不再是那個畏首畏尾,做事猶豫不決的朱重八,而是胸懷大志,自信滿滿的朱元璋。
這一年,老朱27歲。
沒多久郭子興因病去世,老朱也終於沒了情感包袱,放開手腳開始大幹,1356年,他帶領弟兄們攻下集慶(現南京),老朱當時的心情有點像創業公司的CEO拿到A輪融資把辦公室從住宅樓搬到體面的寫字樓,談IPO還為時過早,但終於有了一塊像模像樣的根據地了,要「忽悠」優秀的人才加盟也相對容易些了。
老朱沒讀過什麼書,但是他在一些戰略問題的理解和看法上是天然高明的,比如在他的對手陳友諒,張士誠紛紛稱帝的時候,他卻能按耐住寂寞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樣做的好處是元王朝不會那麼快盯上他,在當時全國到處是「反革命」烽煙四起的情況下,朝廷精力有限只能找幾個最為出挑的典型下手,這就像你滿頭是包,你最先處理的肯定那些最大最癢的。而這為老朱的壯大贏得了時間。
他的死對頭陳友諒可不這麼看,在他眼裡朱元璋雖然現在弱小,將來卻會是最強勁的對手,所以不如抓緊解決。從這也可以看出陳友諒的高明,無怪乎能成為當時最強大起義軍的首領。但這份高明是相對於張士誠,元王朝以及其他人的,和朱元璋相比,顯然還是差了些。
老朱最厲害的還在他對人性的判斷上,以他為數不多的和兩位主要對頭的接觸中,他認定陳友諒志驕因此好生事,而張士誠器小則無遠見,因此在對待兩者的態度上也截然不同:張士誠可以先晾著,而陳友諒則需重點解決。因為以張士誠的格局不會摻和事,反之則不然。
在對陳,張有了如此判斷之後,老朱嚴格按照這個應對數十年的交鋒,並取得最終的勝利。你可以說他對人性理解得很透徹,但我卻認為這只是他對人對事,決策定奪的縮影,這背後是一整套「朱氏原則」在發揮作用。也就說他做事考慮問題是遵循原則的人,據我的觀察牛人們都有這樣的特徵,原則在我們現代被稱為 「方法論」,簡單一點說就是這個事情為什麼這麼考慮,那個事情為什麼這麼選擇?這背後都遵循一定的方法,而不是一時興起的情緒。
這裡展開講一下,會涉及我個人理解的關於人生的一些重要道理:你說老朱懂人性,聰明如陳友諒,張士誠就不懂人性嗎?影視劇里通常容易黑化他們這些反面角色,以致於他們看起來特別傻,其實真實完全不應該是這樣,他們對朱元璋肯定分析的也很透徹(即便自己沒那麼想得周全,身邊還有大把謀士呀!特別是張士誠,以他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財力周邊聚攏的可是當時一批最優秀的知識分子),但這個理解只是一時的,因為他們做事也好,決策也好不如朱元璋有「原則」,更多時候憑藉一時的主觀情緒來,而不是也不會善於總結這些理性的原則。拿我們自己舉例子,我們在面對同事,朋友,戀人時有考慮過相處原則嗎?我相信大部分都沒有,全憑自己的爬行腦和情緒腦(大腦分三部分爬行腦,情緒腦和理性腦)來左右,但是你要知道現代社會有不少和老朱一樣的牛人也會為自己的這些關係處理設定一些原則,所以他們在面對這些問題上永遠比一般人更加遊刃有餘,而且出錯的概率低,天知道我們有多少錯誤是因為一時情緒化而犯下的,簡單說來建立原則並堅定地依照履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去除情緒的非理性控制。還有一個事情也說明老朱是一個做事有原則的人:他很早就認識到守江山和打江山需要的才能是不一樣的,所以更認可大兒子朱標的仁慈寬厚,而不是四子朱棣的軍事天賦和能力才華,儘管大家都認為後者更像他,即便朱標去世後,這個原則也沒有動搖過(也許內心有過糾結但並不能影響他對原則的堅持),所以他又把孫子朱允文立為太子,很多人認為是老朱對兒子的死懷有歉疚所以這樣做,其實如果對他生平了解深一些會知道他才不是這樣意氣用事的人,他只是堅定地執行他所認為的王朝繼承人的原則罷了。儘管他沒料到後面發生的事情,但是他的這條原則並沒有問題,因為他的選擇的確有更大的概率成就一個盛世明君。
所以從這個角度給我們凡夫俗子的啟發是:學會確立自己為人處事工作生活的基本原則並堅定的依此踐行。這樣做的好處往大了說可以避免我們在人生重大問題上少犯錯誤,往小了說可以讓我們少很多糾結,舉幾個例子,如果你建立了自己的消費原則,職業規劃原則,交友原則等等,你就不會再糾結淘寶上100塊3件特價T恤(看起來非常不錯)要不要買?不會在拿到幾個offer不知去哪一家?不會在某個朋友找你借錢為到底借不借而苦惱,因為原則會告訴你。你要知道真正的牛人都是有原則的,所以他們做決策時顯得毫不費力,而且這些原則是不斷成長迭代後的結果,並非一成不變的準則。
有點扯遠了,我們接著說老朱,因為陳友諒很早就意識到朱元璋非池中物,所以他的首要目標便是他,那會陳比老朱強悍很多,特別是水上部隊,號稱六十萬水軍,而老朱才一二十萬,所有人都認為沒得打,當陳友諒來勢洶洶地接連攻克幾座城池後,連老朱也沒有太大的信心。這時候劉基站出來一通高談闊論扭轉了大夥的心智,其實也沒說啥,放在今天無非是一些打雞血的話而已,不過那樣的形勢下顯得難能可貴,而且文化人的雞血必定是有理有據更讓人信服的。其他人有沒有恢複信心不那麼重要,最關鍵是老朱自己有信心了,所以汶川地震時溫總理說信心比黃金重要確實是這麼回事。第一次大型的交戰在龍灣展開,這也是老朱精心設的局,陳有諒上當了,慘敗。這一次也讓老朱士氣到達頂點,以前都認為陳友諒的水軍是不可戰勝的,現在看也不過如此。
陳友諒的脾氣自然是不肯服輸的,他再一次讓情緒左右了自己,如果他有自己的交戰原則的話,可能就不會這麼「上頭」了,可惜歷史不會重演。陳友諒很快在湖北組織所有兵力,傾巢而出,再次殺向朱元璋。這個過程不再贅述,結果陳友諒徹底失敗,自己也命喪潘陽湖,一代梟雄就此謝幕。而老朱以此奠定稱霸天下的基礎。
這裡要說到朱元璋用人確實有一套,潘陽湖之戰若不是他選派鎮守洪都(今南昌)的將領是朱文正,恐怕早就淪陷,陳友諒必定直取南京了,而此時老朱還在安徽遊盪。朱文正依靠極少數的兵力鎮守洪都將近三個月,要知道他抵抗的是當時全天下最為強悍的水軍——號稱60萬的攻城部隊,想像一下這個差距,所以朱文正確實是守城的天才,他在這之前並沒有什麼顯赫功績,反倒小毛病不斷,也不少風言風語,而朱元璋卻敢於用他,並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侄子。
1367年,老朱滅掉張士誠,開始與元朝二分天下,分庭抗禮。當然這種局面他並不會讓它維持太久。
1368年,老朱覺得時機成熟,說白了就是有必勝的信心了,建立明朝正式稱帝,同時派徐達,常遇春兩員悍將北伐。
1368年7月,徐達攻克大都,至此老朱一統天下,創業終於成功,時年40歲,不惑之年。是的,接下來留給他的才是真正讓他困惑的開始。
歷史上朱元璋之所以落得「暴君」的印象與他當政時的「洪武四大案」有直接的關係,即洪武九年(1376年)的「空印案」,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藍玉案」。每個大案殺掉數萬人,當然這些要案都不是憑空而來,也不是朱元璋一時興起,如果仔細分析每個案件發現背後都有老朱的政治目的。
空印案實則是整頓吏治,因為從小就經歷過那幫腐敗,蠻橫,兇殘的元朝官吏,他對官員有著天然的不信任,我相信在空印案之前早就有過幾起類似的官場整風運動,只是波及面不如這麼大而已。我倒認為他內心是相信空印案背後的真實原因的——即只是為了應對不合理的朝廷政策而非某些人的別有用心,因為你看他對待鄭士利(冒死諫言朱元璋希望能對空印案官員留情,因為大家都不是故意欺瞞他的,後被朱元璋下旨流放)的做法就知道了,如果他認為鄭士利說的不對早就誅殺他幾族了。但是他依然執意弄出這麼大的動靜,因為一旦扯上政治,很多就不能以慣常的邏輯來對待了,他希望以此建立自己的絕對威信和不允許任何理由的糊弄,你們今天可以打著正義,效率的幌子來矇騙我,明天就可以借著另外的名頭來侵害我和人民的利益,包括我的位置。越是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大錯,而我朱元璋偏要讓你們付出超出常理的代價,只有這樣你們才會畏懼。從這裡看的出來老朱對心理學也是有些心得的。站在一個皇帝的角度,你可以說他殘暴,但是依然有他的合理之處。因為覬覦這個位置的人實在太多,不得已而為之。
以這個邏輯再去看其他三個大案,就好理解多了,胡惟庸案實際是他對皇權的收攏,這點上你要佩服老朱的耐心。他以前沒有當過皇帝,好不容易當了皇帝後發現自己的權利被制約的很厲害,全因丞相這個角色,很多事情並非完全他一個人說了算,這對於掌控慾望極強的老朱來說顯然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丞相是老祖宗沿襲了一千多年的習俗,哪怕自己是皇帝對於一些原則性問題也不能說改就改。所以他一直在等待機會,胡惟庸成為很合適的人選,其實這麼想老朱對胡惟庸的期待可能並不是你有多能幹或者多清廉,反倒希望你能幹出一些出格的事情,這樣我要放大處理你才名正言順。胡惟庸也不負他望,花了七年的時間從一個兢兢業業的臣子變成一個飛揚跋扈,結黨營私,欺上瞞下的佞臣,最後被朱元璋一鍋端掉,順帶丞相這個職業。
想像一下還是蠻可怕的,這個結果竟是朱元璋謀划了七年之久,別人覺得我老朱年老昏庸,寵信奸臣,實則我在靜靜等待時機而已。當然要想把影響弄的更大,謀反是必然的,這是中國封建五千年君主處置有影響力的臣子最好用的一招,對胡惟庸這樣一手遮天的文臣是這樣,對藍玉這樣戰功赫赫的武將也是這樣。我們說歷史最有意思的就在這裡,不管朝代如何更替,誰做皇帝的寶座,經濟如何發展,一些人的宿命不變。1380年,朱元璋誅殺胡惟庸,罷丞相,廢中書省,並敬告後人不再設丞相一職。自此,皇權完全收攏於自己之手。
我們再看看郭桓案,這個是一個比較純粹的經濟案件,這也與朱元璋年少時的經歷有關,他的父母兄弟就是因為當時的貪官污吏間接害死的,所以從他開創明朝開始,對貪腐管的就異常嚴苛,而郭桓案讓他意識到即便如此高壓的反腐政策下竟然還有如此害群之馬實則痛恨不已,而他又是喜歡做事做絕的人,當然如果不是這種風格,他也坐不到今天的位置,據統計,因郭桓案至死之人有3萬之多,朝廷六部基本就剩一兩個代表存活了,想像一下有多恐怖。昨天還跟你有說有笑上班的同仁明天可能就陰陽兩隔了,說錯了,那會在老朱底下當差應該沒有人會笑的出來的。
藍玉案就更好理解了,我覺得藍玉飛揚跋扈,居功自傲只是一方面,不管怎麼樣,他在朱元璋面前斷然是不敢放肆的,這個老朱也明白,底下的所有人自己都鎮得住。但是接班人朱允文呢,這就沒法保障了,所以他必須在生前幫未來的帝王清除威脅,而藍玉只是抓的一個典型而已,除了藍玉也還有其他的人,這就是政治,有時候他的殘酷超出我們的想像。藍玉不是老朱幫助繼承人掃除障礙的第一個人,也不是最後一個,所以我們看到: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殺江夏侯周德興(還記得四十年前那個幫你算命的周半仙嘛);二十七年,殺穎國公傅友德;二十八年殺宋國公馮勝。至此,開國的功臣和那些能打的將軍已經被他殺的差不多了。
歷史的殘酷就在這裡,有時候我會想假如現在還是君主封建制,這些故事還會不會重演?會不會當代的將軍們更有文化熟讀歷史能清楚這樣的局限,從而儘早上交軍權回鄉頤養天年不也完美?我看過那個天下第一貪官和珅的故事,有學者說嘉慶殺和珅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經濟犯罪太嚴重,實際上也沒有我們想像中貪的那麼多,歸根結底殺和珅還是政治原因。是的,一旦牽扯上政治,很多事情就複雜了,國家是這樣,企業也是這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有鬥爭。明白這些也是成熟的一種表現吧。
一個要案涉及幾萬人的身價性命啊,又不是面對敵人,這需要何等堅硬的心腸才做的出來。可以想像老朱從坐上皇帝的第一天起顯然就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所以他才做的如此決絕。評價一個皇帝的功績,我們不能簡單地以殘暴,仁慈來看待,這跟我們現在評價企業老闆是一樣的,如果這個老闆人很好,從來不主動開除人,底下的員工過的很有尊嚴,很舒服,很開心,很有情懷,但是企業不怎麼掙錢,員工享受不到金錢上的回報(老闆倒是有心),這絕對不是一個好老闆。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提起前東家,前老闆,大部分同事都眼泛淚光,直言這是一家有情懷的好公司,一個有格局的好老闆,但是公司就是不掙錢,待遇福利也提不上去,現在已經瀕臨倒閉的邊緣。而有些以殘酷,狼性著稱的公司,比如華為,也許員工的體力和精神上都有非常大的壓力,老闆可能動不動沒有什麼好臉色,但是他們真的做得好,而且員工切切實實在享受公司高績效帶來的回報,這在我看來任正非就是好老闆。同樣的說到皇帝,如果他能讓百姓安居樂業,收入不斷提高,和平盛世,如果他殘暴一些,私生活混亂一些這都無法抹殺他是好皇帝的事實。從這個角度來講,在底子這麼差的情況下,老朱經過30年的發展實現明朝開國的平穩過度,政局穩定,老百姓的生活有所保障,僅憑這些,我認為朱元璋絕對無愧於好皇帝的稱號。
當然老朱的這些極端做法也給後面埋下了隱患,比如把能打的武將都殺光了,有人謀反或者外地入侵怎麼辦?
這個問題老朱早就幫孫子朱允文想好了,不得不佩服朱元璋是個深謀遠慮的人,很早的時候就注重培養兒子們的軍事才能,比如我們熟知的燕王朱棣,寧王朱權,晉王朱棡等都具有極高的軍事才能,主要也是他兒子多達26個,即便啥都不做按照概率也能有那麼幾個出色的。他很清楚那些陪他打天下的將領們確實有很多能力出眾,論抵禦外敵或者清掃元朝餘孽都是個頂個的好手,但是畢竟他們都不姓朱,自己在位時所有人都蹦噠不出自己的手掌心,可等自己百年以後呢,不管是面對那些居功自傲的開國大將還是他們能力出眾的後代,朱允文未必有這個威懾力,這個風險是很高的,所以必須趁著自己還在位把他們一併處理了。而守國護駕的重任就落到這些血溶於水的叔叔們頭上,實在完美。
所以我們看到幾個能打的藩王都被派到離可能的戰爭最近的地方:寧王朱權派到內蒙古赤峰,晉王朱棡鎮守山西太原,而燕王朱棣看住北平。除此之外,我們發現躲過老朱屠刀的功臣也不是沒有,比如耿炳文,比如郭英,這兩個人首先肯定是極度低調和忠誠的,否則絕對也如那些開國功臣一樣早就成了刀下亡魂,另外這兩個人在軍事上都更擅長防守,特別是耿炳文出了名的善守不善功,讓他來做新皇帝的守護神,再合適不過。老朱的算盤果然沒落空,耿炳文和郭英在隨後的靖難之役中確實發揮了他們的價值,儘管最終結果不理想,但主要是他沒料到自己的兒子會造反,如果他提前想到了,必然會提前預備其他的力量來制衡。可見再厲害的人也總會有百密一疏的時候。
老朱是個工作狂,理論上一介農民好不容易把天下打下來,政局經過十多年的謀劃也穩定了,應該好好享受一番榮華富貴,然而並沒有,他還嫌自己管的事不夠多,權力不夠用,因此通過胡惟庸案收攏丞相的權利,但同時也把這個職位需要承擔的義務攬到自己身上,所以為什麼我們說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就是這個道理。忙的時候,他每天要看200多份公文,批複四百多件事務,要知道那會他已經快60歲高齡了,這是何等的工作強度。我們年輕人現在動不動覺得自己壓力大節奏快事情多要出去看看,想想人家作為一國之君還如此兢兢業業,我們還有什麼好抱怨的。也因為每天事務繁多,他對效率是極為看重的,當時還有個好玩的事兒,有個官員上表一篇奏章,廢話連篇,讀了三個小時都沒讀到主旨,老朱氣急敗壞地把他召進宮狠狠地打了他一頓。
老朱還是個嫉惡如仇的人,具體表現在對貪腐的態度上,前面說過這與他年輕時候的經歷有莫大關係,他認為自己的悲慘遭遇很大程度就是元朝的貪官污吏造成的,所以為了遏制貪腐,太祖年間的刑罰是有史以來最嚴苛的,什麼挖膝蓋,抽腸,挖眼珠,凌遲(用刀割肉直至犯人死亡)等。可是我們事後來看,慘絕人寰的酷刑並沒有帶來理想中的官場清廉,反而各種令人噓唏的貪腐現象層出不窮。可見貪腐跟嚴厲的懲處沒有直接的關係。
他還是個有創新思維的人,為了普及法律法規,老朱命人把所有法律的條條框框編撰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編成「大誥」這本小冊子分發給老百姓,但是當時大部分人的文化程度都非常低,壓根不識字怎麼辦?老朱想到了一個「妙招」:如果一個人犯了法,執法人員會去他住的地方搜看是否能找到「大誥」手冊,如果找到了,那你可以在原本判定的罪行上減輕一級,反之加重一級。他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老百姓先重視起來,讓法典的普及先具備群眾基礎,這在當時實屬創新的做法。
老朱有時候太過於專制,喜歡以上帝的視角來考慮問題,特別是在制定一些規則制度上,他沒有考慮社會在不斷變化,他這個時代即便天衣無縫的做法,規則也會在幾十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失效,這是他的局限所在。比如在他剛開創明朝的時候,剛剛結束戰亂,需要民心穩定,所以他出台一系列政策讓老百姓儘快在當地紮根下來,有所產出。他為了社會穩定,還對職業之間流動做了嚴格的限制,這就相當於真如那句俗語所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你家是農民,那你世代都會是農民,你家是經商的,那你也不能幹其他的,這麼做在當時的初期是可以很快的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的,但隨著時代發展,這對經濟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而且造成階層固化,社會矛盾凸顯。
老朱其實是一個重感情的人,當然要看對象是誰,這個世界上他可以負天下人只有一個人他不敢,這個人便是馬皇后,曾經,他人生最大的夢想便是能在地主劉德家辛勤工作掙夠娶老婆的本錢,姑娘長什麼樣,什麼出身都不敢奢求,畢竟自己長這麼丑,沒文化家裡還窮,可是上天賜給他的確是一位如此聰慧,果敢,賢良,仁愛的奇女子:在他落魄危難之時不離不棄,在他意氣風發之時提醒他低調遠慮,在他一統天下之時為他高興分憂,在他暴力兇狠之時以死勸諫,他一直覺得,人生得一如此伴侶足矣。
公元1398年,雄才大略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崩於南京,時年70歲。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中華文明連綿不絕,朱元璋當記首功,僅此一條,朱元璋對中國的貢獻就絕對處於歷史前五。朱元璋最初只是元末各地方流寇的一支,與他同樣有機會競爭天下的還有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如果說為什麼最後只有朱元璋一人勝出,無非因為皇帝只能有一個。而這個人是誰倒是無關緊要的。成功者必定是更加心狠手辣、歷經淘汰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與過去農民軍起義不同,紅巾軍和歷史上的黃巾軍、孫恩起義一樣,帶有濃厚的民間秘密宗教色彩,為廣大傳統儒士不齒,視為邪教,以「妖」呼之。這一原因直接導致了令廣大皇漢十分費解和無奈的明初「元遺民」現象,士人對新政權普遍採取不合作的態度,以至於朱元璋不得不下達千古奇葩的「士大夫不為君用」律,搜捕拒絕做官的文人。
另一點就是關於朱元璋的出身,所謂「淮左布衣」,出於淮西。也就是侉子,剛好就是前陣子美團招人事件里禁招的「黃泛區」。歷史上的黃泛區,即淮北河南的廣大區域,飽受黃河改道之苦,農業收成極不穩定,造成該地濃厚的流民文化。遍尋侉區的地方志,僅有清一朝「人相食」的記載就多達上百次。動蕩的社會造就了黃淮流民為了生存挺而走險的浪人冒險家精神,朱元璋和他的淮泗班底於此異軍突起,亦非偶然。朱元璋的階級出身和早年經歷,與稱帝後的作為,亦有很大關聯。
朱元璋在傳統儒家眼裡不是一個好皇帝,出身貧賤、濫殺無辜、橫徵暴斂,最重要的是不尊重士大夫集團。今天的形象多來自近代的藝術加工,在西方列強的刺激下民族意識開始覺醒,「中華民族」概念的創造者們開始把古典意義上的暴君,秦皇漢武和朱元璋等,重新發明成了漢族乃至全中華的英雄。把他們窮兵黷武、離經叛道的行為粉飾成宣揚國威、振興民族的壯舉。而革命黨出於排滿反清的需要,更是將朱元璋塑造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英雄,成為當今皇漢明粉的主要思想來源。隨著無產階級革命的興起,朱元璋以其根正苗紅的階級出身,又被貼上了農民起義領袖的新標籤。然而,這些新形象都是在西方民族國家概念和近代民主革命思潮在遠東的投射。從儒家裡的帝王形象向「民族英雄」「革命領袖」的轉變,本身就說明了古典文化的式微,這些新形象不過按照西方和近代人的眼光重新塑造的,真實性反倒不如古代士人的記載:明代元並非什麼波瀾壯闊的民族大起義,而是東亞大陸千百年來尋常不過的改朝換代;朱元璋承認繼承元朝的法統來證明自身的合法性,因為流寇+邪教的個人經歷是始終無法抹去的污點;朱元璋對江南的重賦遠超前朝,無論是誰都沒有理由相信明代元後漢人得到了解放,事實上是活得比蒙古人統治時還要艱苦。
當然,朱元璋最引人爭議的還是皇帝任內的作為。朱元璋深知人性隱秘的黑暗,知道被統治者的最大特點就是:賤。所以對廣大歷史發明家的苦心並不領情,寧願依靠坦率的殘暴維持臣民妾婦式的敬畏。
無論是屠戮功臣,還是打擊朋黨,都是為了削弱權貴,加強皇權。相比之下,由於部落貴族的制衡,蒙古的大汗和滿清的皇帝始終不可能獲得朱元璋式的個人獨裁能力。
朱元璋後半生最大的「成就」,則是對元朝遺留下來的東亞社會的全面改造。蒙古帝國是歐亞大陸上前所未有的「世界帝國」,第一次實現了東西方的大融合。元朝的開放和交流勢必造成東亞大陸像今天的中東一樣破碎。而朱元璋後半所做的就是用強制力削除這種差異,使東亞重新變回封閉的同質化社會。他用恐怖政治消滅了所有地區和所有族群的上中階級,將蠻族苗裔和前朝餘孽編入錦衣衛和各地衛所,強制一盤散沙的窮人移居被他殺光的地區,強制推行跨族群婚姻,最後實現編戶齊民的吏治國家。儒家士大夫一樣渴望高度同質化的社會,卻不像朱元璋那樣忍受不了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遣責朱元璋的「暴政」,卻歌頌「洪武之治」下的格式化新社會。
還是知乎明白人多。他的功與一定過大家都說了,就不多言。事實很多正史和野史都是滿清改了黑太祖的。最為典型是畫像和弒殺,就是無限擴大他的缺點,來襯托滿清皇帝的完美
朱元璋軍事天分毋庸置疑,幾乎可以算是當時第一人!即使後來徐達藍玉朱棣等遠征北元,戰略都是朱元璋提前制定的!他屠殺功臣,因為他的不信任!他要為子孫後代的江山考慮只能集中皇權!這也很好理解,自己從小受過苦,就只想自己的子女過得好一點,所以他殺掉所有功臣只剩一個耿炳文,因為他擅長防守,不擅長進攻!即使造反也不會有大作為!不過朱元璋畢竟不了解歷史規律,不明白皇權集中物極必反!只能說他是個好父親,好祖父,對百姓來說是個好皇帝,對官員來說不是一個好老闆!朱元璋出身寒微但經過自己多年的經營打拚成了一名響噹噹的大人物,結束了蒙元的統治這一點是無法被抹去的。他鼓勵墾荒大興水利,還減輕賦稅。懲治貪官,雖然手段過於殘忍,但出發點是好的。唯一不足就是太小肚雞腸,不容人,功臣被屠戮殆盡,這也和他出身寒微有很大關係。歷史會銘記他的偉大堅毅,同時也不會忽略他的殘暴不義。
望採納蟹蟹~看到有幾位無腦黑然後一個勁的帶節奏我覺得還真不能忍了。
軍事:
從一個基層士兵坐大到一個地方勢力,幾次決戰親自指揮,後期戰略進攻路線也是自己親自規劃,中後期的後勤有效保障前出部隊的順利進攻,進而統一中原故地,並進一步掃北作戰,大歷史中幾乎唯一克服了北伐怪圈勢力。
轉入戰略防禦時期,對沿海三北西南進行了卓有成效的邊疆防禦。
這一時代的國家建設為永樂時期明帝國太平洋艦隊前出遠航印度洋建立軍事據點進行地區維和與交往貿易提供了前置條件。
內政:
不可否認洪武時期的內政策略是成功的,極大的增強了社會凝聚力,提高經濟水平,改變了元末農業殘破的局面。
但是洪武的政策本身是針對它自身特點特化而產生的,同時因為一些局限性和特殊價值觀影響建立了一些現在看起來難以理解的制度,例如軍戶,低薪重刑養官等方面。
1他期望的是一個秩序主義社會,不論頒布大誥,還是職業戶籍鎖定,他期望的是一種基礎的社會秩序,不被隨機性擾亂的社會秩序,而社會秩序的存在就是社會凝聚力和組織度的基礎。這也許也是其元末赤貧階級身份所造成的。
2仇視敵視士族地主階級,至於這個階級其實我覺得明白人都應該看得出來問題在哪。最簡單一點就是任何王朝興衰過程中他們起初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國家競爭,在通過培植代理人文官之後往往都能達到這一目的,國家在於其的經濟戰中逐漸落敗,產生財政危機,同時因為該階級贏得經濟上的主動地位,伴隨而來的是低稅收乃至免稅,不需要承擔過多社會義務卻可以獲得更多社會利益,在官僚代理人的扶植下,他們甚至在王朝中後期肆無忌憚的吞噬各種民間利益來充盈自身,不論社會環境變得多麼惡劣,只要自身利益未受損,他們就一定不會改變貪婪的態度。
這就是為毛會出現打土豪分田地的狀況,也是為毛明末官僚資本充盈,國家凋敝,任何經濟方向改革都寸步難行,因為這個是在和他們搶蛋糕。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晚明地方資本進一步發展,但是國家亂象叢生,蟻民之苦久矣。而面對國家衰亡,他們自我犧牲喊得最兇,但是王朝更替他們「棄暗投明」做的最快。
元末宋末也一樣,所以作為一個最普通切最具代表性的朱元璋因何不會產生一種對士族地主階級的仇恨呢?(喊打農民軍喊得最兇,結果改朝換代他們跑的最快)----同樣秉持無產階級理想的老毛在這點上可以說和明太祖空前一致。
王朝初創,國家凝聚力是第一位所以第一波是幹掉人多嘴雜的能夠影響社會思潮的文人階層,不為己用自然也要保證不為他用。政權逐漸穩定則開始打壓新進當權派,同時開始清算前朝的地主階級,這個思路絕對沒毛病,不止可以充盈國庫,還能迅速提升國家穩定性。(個人覺得毛的一系列政策到CRG也包含了一種對理想制度的探索。)不過明中期缺乏強力帝王之後,就能看到士族地主配合官僚代理人對明皇室(代表國家)開始的反攻倒算。縱使嘉靖萬曆也再也無法扭轉這種被動的現狀。
外交:
鞏固了宗主國地位,緩解了東亞外交關係,朝日關係正常化(有人說之後猴子怎樣倭寇怎樣那時候室町自己都沒了還管得了那麼多麼),東南亞整體外交也逐步穩定。
北方陸上威脅基本掃除,沒有過度的對外擴張和遷民實邊,即使之後永樂時期也是懲戒戰爭為主,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征服(類似今日美國行為,當然有人非要扯安南緬甸,那麼我其實還真可以反噴死他。。),基本除了西北(帖木兒帝國雖然隔著帕米爾,但是在永樂初年還是行動了雖然事主在行動中死亡)有點問題之外,外部環境上洪武時期都是十分積極主動的。
===================================
最後這個國家和他的創立者不論後世和當時怎麼黑(如果一個國家真的進行嚴格的言論控制和消息管控,你當時還噴得了嗎?台灣戒嚴時期你說孫大砲是死蘿莉控試試就知道。所以我常說看史料要先著腦子),但是他還是存在了超過270年(1368-1644),如果按照更嚴謹的演算法則是逾三百年(至1662,但是我不同意算到1682)。是商周之後第一位,看到一群黑子把這個國家噴到無比黑暗一文不值的時候,我還真懷疑您這樣做不是在侮辱自己祖先的智商嗎?竟然會在一個暗無天日日日提心吊膽惴惴不安的邪惡極權高壓社會中生存下去,而且是三百年,這一定是東亞人種大倒退導致的集體智商低下咯。(當然精神白皮這麼做我倒是可以理解)
從乞丐到皇帝,歷史上獨一個。即使是另一個草根皇帝劉邦發跡前也好歹是個亭長。這也是朱元璋被稱為是得位最正的皇帝的原因。至於朱元璋的功績都可以百度,就說一點,他推翻了異族統治,光復漢室河山就足以為後人敬仰。
只講講題主後幾條的個人看法吧。
海禁這點的確是朱元璋開的先河,但其實海禁並非大家想像那樣閉關鎖國,而是有政府主導進行朝貢貿易,在這點上,不許私人出海可以保持穩定(當時已經有倭寇入侵,雖然此舉限制自由,但的確也維護了海疆穩定),而且官府也可以通過官方的貿易賺錢。說白了其實不是不許出海,而是不許走私。
當然,後期朝貢體系的確被西方的利瑪竇說成「勞民傷財」「好大喜功」,但是明朝初期,通過朝貢來維持外交關係,不能說錯。朱元璋縱使再英明,也想不到後世子孫曲解自己的原意啊。
再談誅殺功臣,其實開國皇帝哪個不防著功臣?心狠手辣,才是做皇帝應該有的素質。劉邦殺七位異姓王如何?李世民弒兄又如何?趙匡胤雖說仁慈,但還是一杯酒把朋友們全部送回家了。為什麼?就是因為不得不防啊。
常言都說伴君如伴虎,可是皇帝最忌憚的就是功臣。功高蓋主可不是玩笑話,這些有能力,有功績,有民心的開國元勛們,對自己的接班人威脅可太大了。在維護穩定,使接班人不至於被功臣立為傀儡,那自然要先下手為強了。
說回朱元璋,其實朱標的去世對他影響極大。本來若是朱標繼位,朱元璋也許還真不會動手清洗功臣。但是朱標去世,朱元璋定下朱允炆接班後,他就必須得為朱允炆鋪好路子。但是以朱允炆的能力與資歷,能駕馭住這些名將功臣么?朱元璋就是怕他不能,才幫他「拔刺」。
不殺功臣的話,也許朱棣不會起兵靖難,但也不會有之後永樂盛世的集權。沒有集權的朱允炆麵對開國大佬,他的位子坐的會很牢固么?參見本朝,恐怕不會很牢固吧。
最後,特務統治,這點的確詬病許久,但還是那話,立國之初,政局不穩,若皇帝不能掌握足夠的信息,那憑什麼駕馭手下人,又怎麼能保證皇位的踏實呢?穩定壓倒一切,實在是自古就有的道理啊。
說白了,一切都得放在當時的時代上來看。現在看朱元璋乾的事,也許會略感愚蠢。但是朱元璋那年代,哪想得了這麼多啊。
開創之功最大,所以,始皇為千古一帝;
創業之功次之,所以,漢武也可去泰山祭天封禪;
自崖山後,漢政實亡,民族也岌岌可危!
洪武大帝驅除胡虜,收復失地,於民族而言,實再造天地,重現日月,余以為其功德遠大於唐宗宋祖!畢竟,前者是民族內部矛盾,誰勝誰負對民族影響不大,而洪武之勝,關係到當時乃至永遠的漢民族命運!
至於說他的性格,能力,肅貪,煞氣,文化等等,我倒覺得意義不大!畢竟不可與其功勞同日而語。
就好像:地球上有風吹日晒雨淋,有地震火山戰爭,也有風景糧食能源,無論是好是壞,我們都叫地球「母親」,無他,只因他讓我們生存!這個恩賜大於一切醜惡與美好!
個人覺得,論軍事、政治、開創之功是可以與唐宗宋祖一較高下的。
但是人無完人,他的最大毛病就是矯枉過正吧。中國歷史上幾百個皇帝,沒有誰能夠十全十美。即使是功蓋萬古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有或大或小的污點,秦使皇橫徵暴斂,漢武帝窮兵黷武,唐太宗殺兄逼父,宋太祖得國不正。與他們相比,朱元璋也是類似的,他的功業足以永垂不朽,但也遮掩不了在他身上的諸多爭議。總體而言,個人認為朱元璋是功過皆有,但功大於過的。
朱元璋出身底層,卻在明末起義中脫穎而出,實在是一個不能更勵志的故事。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勤政愛民,休養生息,不失為一個明君。在治國上朱元璋走剛猛路線,我想這是他飽受爭議的主要原因。比如他強力反腐讓人拍手稱快,但嚴刑峻法,屢興大案,殺戮功臣,牽連數萬,卻也充滿爭議。
朱元璋最大的功勞莫過於「驅除胡虜,恢復中華」,建立漢人王朝。這裡面主要有兩個意義,一方面他推翻蒙元腐朽的統治,並且重新一統天下,結束戰亂,休養生息,給百姓帶來了安定的生活環境,經濟得到穩步發展。另一方面,漢人王朝的建立意味著漢文化的發展有了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胡化趨勢得到扭轉,漢文化逐步恢復和穩定發展,儒學重新成為社會主流。所以,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無論對於漢民族還是漢文化來說,都有非常正面和深遠的影響,僅這一點,朱元璋就足以彪炳史冊,名留青史。
朱元璋最大的爭議在於對功臣的處置上。實際上,明朝開國的元勛,尤其是武將中,大部分和朱元璋一樣都是泥腿子出身,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很難有效的約束自己,容易居功自傲。這一方面容易觸犯明朝的法律,另一方面當朱元璋駕鶴西去,新皇帝也確實不一定能鎮得住這幫人。所以從國家穩定的角度來說,處理功臣宿將確實有必要,但是否需要採用殺戮的方式則有待考慮,畢竟有光武帝和宋太祖等善待功臣成功過度的榜樣在前,對朱元璋來說,應該有更好的處理功臣的方式。
另外,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為明朝創立了諸多的典章制度,涉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領域,奠定了明朝兩百多年的基調。但這些制度設計中也有諸多缺陷,比如分封制度引發靖難之役,比如海禁政策使中國與外界隔離,比如重農抑商把明朝打造成大農村,還有在《萬曆十五年》中被多次吐槽的稅收制度等等。
實際上,朱元璋是一位很有抱負的君王,他做很多事情的出發點都是給農民好日子和維護自己的統治。但由於農民出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上性格原因,很多事情解決起來簡單粗暴,只求達到目的和不留後患,對後果考慮不足。雖然這裡面也有由於歷史局限導致的認識不足,但他的很多做法確實值得商榷。
當然,無論爭議多大,我們都應該承認他的出發點大多數時候並不壞。而且,再大的爭議也無法掩蓋他所創下的功績,無法掩蓋他的勤政和愛民,我認為,這才是更重要的。
朱元璋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不能認識到這一層就不能說中國已經崛起朱元璋曾經說過:「昔胡漢一家,胡君主宰」,「邇來胡漢一家,大明主宰」。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明朝取代元朝,是普通的改朝換代,「胡漢一家」的局面沒有改變。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令宋濂等文人撰修《元史》,從成吉思汗開始,就承認其正統地位,編寫了《本紀》,《元史本紀第一》開篇云:「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諱鐵木真。」
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下令祭祀從伏羲到忽必烈的16個中國帝王,自稱繼承了他們的大統;洪武21年(1288年),又祭祀中國歷代名臣37人,包括關羽、岳飛等漢族名將,也包括木黎華、博爾忽、博爾術、赤佬溫、伯顏等蒙古族將領。
從明太祖立場來看,元朝理所當然是中國歷史的正統王朝,享有合法名分。某些持殖民說,侵略說之輩,可以休矣!
接下來分析元朝的民生問題。現在很多不明元朝歷史的人都以為元朝十分黑暗,百姓遭受恐怖統治,其實根本就不是他們所想像的,元朝統治相當寬鬆,百姓生活也很不錯。朱元璋曾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相信說這句話的時候他一定抱著感恩的心態說的。
假如這話還不足以證明的話,那麼我們再來看更有力的一句——「朕本農家,樂生於有元之世」——試想,元朝真如某些頭腦不清的極端民族主義者所渲染那樣黑暗,朱元璋有啥可「樂」?
如果這話還不足令人採信的話,再來看《明太祖實錄》里更清楚的朱元璋對元朝的評價:「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
很明白了吧,元朝的民生在朱元璋看來是很不錯的。他還曾再次強調說:「如予父母生於元初定天下之時,彼時法度嚴明,使愚頑畏威懷德,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在民則父父子子夫夫婦婦,各安其生,惠莫大焉……」
朱元璋在講述自己不得已參加起義軍時還鄭重說道:「朕本元民,天下之亂,實非朕始。」他還反覆強調自己「取天下於群雄,不在元氏之手」。為了表明他的民族態度朱元璋還敕諭邊將說:「元運既終,天命歸我中華,凡其遺民,皆吾赤子。」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朱元璋用重刑解決不了貪腐問題?
※明朝前期為何恢復活人殉葬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的大興文字獄是真實的嗎?
※明太祖朱元璋,真如書本上所言的那般不堪嗎?最後想要得到一個最詳細的評價。?
※如何看待韓國電視台節目稱朱元璋可能是高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