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字圈長期行用寬泛意義上的象形文字,而非表音文字?如何看待西方稱拼音文字的出現是文字的民主革命?


如果考察一下全世界的文字,就會發現,凡是自源文字,都是表意字;凡事表音文字,都是借原文字[1]。

所謂自源文字,是由使用這種文字的民族自行創製,並發展下來的文字。如漢字、蘇美爾楔形文字、古埃及聖書字、克里克島文字、瑪雅文字。

借原文字,是借用或部分借用別的民族的文字記錄自己的語言,並以此發展下來的文字。如希臘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文、朝鮮文、日文假名等。

一般認為,文字是有原始圖畫發展而來,所以,古老的文字一開始都是象形字,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表意字。但是每一種語言中都有一些詞語,無法通過圖畫或圖畫組合的形式表示,比如虛詞。於是產生了同音假借的現,如漢字中的「其」,他的本意是簸箕的「箕」,後來假借為代詞「其」。在其他古文字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由於人類的生活越來越複雜,所需要的語詞和文字也越來越豐富,這就需要一種高效便捷且便於記憶的文字形式,於是產生了形聲字。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形聲字,現代漢字中形聲字的數量更是達到了97%,可以說形聲字的出現是一種文字走向成熟的標誌。因此說漢字是表意文字其實是不科學的,有些學者傾向於將漢字稱為「意音文字」[2]。其他古老文字由於沒能傳承下來,中斷了發展的脈絡,所以並未體現出形聲化的趨勢。但古埃及文字在其消亡之前,已出現了少量形聲字。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一些低文明的民族與高文明的民族接觸,使他們直接學習了現成的文字,而沒有自行發明。然而每一種文字都是為它的母語量身定製的,用它來記錄別的語言,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適應。比如漢語是孤立語,沒有形態變化和豐富的詞綴,而日語是粘著語,通過大量的詞綴來表達語法意義。使用漢字的日本人感到了不適,為了記錄大量無法用漢字表達的虛詞和詞綴,他們發明的單純用來記錄讀音的假名。再如楔形文字,巴比倫人承自蘇美爾人,亞述人承自巴比倫人,波斯人承自亞述人,他們都感到與自己語言的不適,都對這種文字進行了表音化的改造。

崛起於西奈半島的腓尼基人,處於尼羅河文明於兩河文明的夾縫之中,通過溝通兩大文明的商業貿易強大起來。他們的文化水平很低,沒有自己的文字,於是借用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中的一些字形,記錄他們語音中的一些音位,發明了字母文字。字母文字是由字母拼合成語言中的讀音,所以也叫拼音文字。這種文字形式被希臘人學會,產生了希臘字母。又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兩大體系。其他表音文字的情況也大體相同,如中亞地區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是在阿拉米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蒙文和滿文是在回鶻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兩河流域和環地中海地區,適合耕種的土地不多且分布不集中,所以無法形成一個強大的農耕民族。因而呈現出遊牧民族林立的格局,再加上匈奴人、雅利安人、突厥人等強大游牧民族的遷入,造成了歷史上各種文明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無法形成東亞地區一種文明穩定的向心結構。因此,拼音文字的產生,是地緣文化的產物,而非文字發展的方向。

最後回答你的問題,漢字中有象形字,但漢字不是象形文字,它是一個由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文字形式構成的,系統完備,歷史悠久的文字系統。並不只有漢字,任何自源文字都是表意文字。之所以現代的表意文字只有漢字,是因為其他的自源文字民族,要麼在古代被游牧民族消滅,要麼在近代被游牧民族發展而來的殖民者消滅[3]。只有漢字成為萬世一系,貫穿古今的自源文字系統。

========================

[1] 借源文字並不都是表音文字,如契丹文、西夏文都是使用漢字的筆劃、部件和結構原則創製的表意文字;越南的字喃是使用獨體漢字和漢字部件創製的半音半意文字。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人所使用的楔形文字,雖然出現表音化的傾向,但整體上還是表意字。

[2] 「意音文字」這一概念尚未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可,漢字雖然意音兼顧,但總體而言重於表意,且表音成份也不同於表音文字的表音符號,所以我們可以寬泛地稱之為表意文字。

[3] 中國納西族的東巴文字雖也是自源發展的表意字,但未盡脫原始,且已自棄不用,故未算在內。

………2017.11.9更新………
關於修改後的問題說一句:所謂「拼音文字的出現是文字的民主革命」,這是玄學,不在學術討論範圍之內。


世界上所有的原生文明(其實主要也就那幾個)最初所創造的文字,無一例外都是象形文字
表音文字因其天然的容易與其他語言結合的特點而成為世界泛圍內的主流
從這一點上說,表音文字是非常容易學習的造字系統

針對題主的問題,華夏文明產生象形文字而非表音文字,確實是歷史必然
因為華夏文明是一個原生的文明,倉頡們在造字的時候,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範例,他們必須依著他們的歷史和思維的慣性,憑藉他們的直覺,用最低成本的方式,去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一套表達概念的符號系統
——這樣的一套符號系統,一定是最直觀,最簡單,最省力,學習成本最低的
——這就是象形文字
你可能覺得荒謬:簡單?省力?學習成本低?拜託,這些字眼都是用來形容表音文字的好嗎!象形文字恰恰是比表音文字複雜,耗力,學習成本高的文字。
——不錯,現在確實是這樣的,然而在文字草創的年代,事情完全反過來了。
試想,咱們大家都是一群沒有文字的野蠻人。現在,我想記錄一下我牛圈裡有幾頭牛,我想用符號表達「牛」這個概念,我該怎麼辦呢?
有兩種方式對不對:
第一,畫一頭牛。
第二,我先用超群的智力與自覺性對我的語言的發音進行系統的分析,然後,發明一套奇奇怪怪的符號去對應我的語音,而這些符號與語音之間是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的,我只能死記他們的對應關係。接著,我終於可以用我新發明的這套語音系統記錄「牛」這個發音了!
那麼你覺得對於這樣一群只需要表達一些有限的概念的人而言,他們會選擇哪套系統?
毫無疑問他們會畫一頭牛,因為最直觀,最省事,不但省事,而且我只要畫出來了,別人不用怎麼學習,大概也能看懂。相反,哪怕我當真有能力發明一套表音系統,試想,這套系統對於他人而言那是完完全全的鬼畫符啊,學習成本簡直高昂。

對不起,前面我用了「選擇」這個詞,實際上對於倉頡們,他們是沒有選擇的,那時候的人們,可能還沒有能力去產生這樣的概念:「原來我們可以用書寫的符號去記錄聲音!」
對於先民們而言,文字可能是繪畫的延續,至少書寫天然地與繪畫更接近,符號的聲音之間的關係,可能太過遙遠,遠到他們沒有能力去將二者聯繫起來
用符號去記錄聲音這個飛越性的概念的產生,是象形文字的發展過程的一個產物!沒有象形文字的這個發展過程,先民們可能永遠不會產生用符號記錄聲音這種瘋狂的念頭
事實上當象形文字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面臨一些棘手的問題:如何用圖畫去表達抽象概念?
在這一方面,甲骨文的創造者們充分發揮了他們超群的想像力,用指事,會意等方式表達出了許多的抽象概念,想像之奇令人嘆服。然而終究會有難啃的骨頭,抽象概念的符號化依舊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這時候,用同音字代替成了最方便的手段
抽象概念無法表達?用同音字代替不就行了。我猜想,這極可能是 「符號—語音」 建立聯繫的開始。
在此之前的先民們,他們或者並沒有意識到存在用符號記錄語音的可能性;哪怕他們意識到了,依然有一個大問題擺在面前——用什麼符號去記錄語音?憑空創造一套符號?不,現在的人們想起來簡單,當時的人們做起來難。可是,對於使用象形文字的文明而言,這個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就被解決了:他們原本可能永遠也想像不出可以用一個符號去代表「niu」這個發音,但當他們畫下一頭牛,那麼,代表牛的這個圖形與「niu」這個發音的聯繫可能因此開始間接地建立起來了。圖象與聲音原來可以交合,這樣的概念可能正是因些第一次在他們的腦中滋生出來。這樣,當他們開始需要用符號去刻畫一個發音的時候,他們不必憑空生造,一切資源早已經在那裡靜靜地等著他們:他們早就有了一堆符號可供挑選,這些符號原先是用於表意的,現在,他們用來表音,很方便,很簡單就完成了這個過渡。
而這,對於還沒有發明出文字的人們,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務。別忘了,當時有文化的都是使用象形文字的文明,連文字都沒有的野蠻人,憑空創造一套符號這種事情,且不說有沒有那樣的意識和覺悟,只說能力,他們哪有那本事?

現實中,歷史正是這樣發展的,無論甲骨文也好,埃及聖書字也好,瑪雅文字也好,都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些符號開始用於表音。沒有辦法,這樣太方便了。而事實上,表音文字也從來不是無中生有發明出來的,表音文字正是從象形文字發展而來
所以,對於華夏文明這樣的原生文明而言,並不是說不可能產生表音文字,而是,不可能一開始就產生表音文字,它必然要走過象形文字這條路,至於這樣一直走下去,會不會走向完全表音,那就是另一個問題,至少對於漢字而言並沒有。
那麼,為什麼漢字最終並沒有發展成為一套純粹的表音文字呢?
我的答案是:因為漢字並不是某個只說一種共同語言的民族的內部文字,它最終成了華夏文明圈內操著各種不同語言(當然,後來都成了方言)的部族們共同交流使用的文字,這樣的文字是不可能完全轉向表音文字的。


西方稱拼音文字的出現是文字的民主革命——胡說八道


首先,漢字不叫象形文字,而是以意音文字為主的綜合文字
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

從世界文字演變來看,整個過程是這樣的
原生的文字,如埃及字、漢字、蘇美爾字,都發展到了大量形聲字的階段
其中,埃及語由於語言特性,發展出了只表輔音的聲旁
到了這一步,其實跟字母就只有一線之隔了
然而不論是埃及語還是漢語,都覺得部首是有用的,所以始終沒有轉變為純表音文字

腓尼基人把源於埃及的輔音聲旁,在改造字形後,變成純表音的字母,
可以說是偶然,也可以說蘊含著必然
必然性在於,一般二手文字,都會更傾向於表音化,比如日文假名
偶然性在於,二手文字雖然會更傾向於表音,但多數情況下並不會把表意的部分全部去掉
==&> 比如楔形文字,從蘇美爾發源,傳給巴比倫、亞述、赫梯,傳了N手了,結果到了赫梯還是有一大堆部首
==&> 假名雖然純表音,但是基本用於虛詞,只是為了輔助漢字,日本還為很多辭彙製造了土漢字

腓尼基人把埃及的輔音聲旁變成輔音字母,希臘人又把用不到的腓尼基輔音變成了母音字母
整個體系就這樣形成了。這個體系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
所以對於屈折無比複雜、輔音變形極多的閃語和印歐語來說,是非常非常的合適
字母體系反過來大面積吞噬了楔形文字(當時蘇美爾已經消亡,剩下亞述、赫梯和波斯幾個二手三手的玩家)

埃及字則比較堅挺,可能是因為與早早消失的蘇美爾人不同,埃及人一直存在
埃及字也經歷了 聖書體、僧侶體、世俗體等字體變遷,
最後埃及字消失,是因為基督教戰勝了埃及多神教,而基督教徒使用的文字是希臘字母改裝的
==&> 19世紀,傳教士也給中國方言編了一大堆拉丁字母向文盲傳教

所以說到這裡,大家會發現,這個東西是沒有辦法以優劣來論的
漢語自從接觸佛教開始,就一直在接觸表音文字
歷史上用 印度字母、西藏字母、阿拉伯字母,甚至蒙古字母 來寫漢語的都很多
但是他們完全無法撼動漢字
不是因為漢字有什麼魔力,而是因為華夏的文化一直如巨輪一樣自我演進

到了巨輪出現危機的19世紀,漢語、日語的語音卻又偏偏已經簡化到不適合用表音文了
(北宋之後,入聲-p、-t、-k 消失,中原漢語音節數量暴跌到1500以下,再無表音化可能)

而到了21世紀,現在人類有一個趨勢,就是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
聽覺處理信息的能力,已經被視覺大大甩開了
你去朗讀一篇論文,不管用哪種語言,聽眾都很難聽懂了,只能用看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漢字的後勁開始出來了,連帶惠及日語

表音文字 最終被證明只對掃盲有優勢
然而即便是這個也取決於其他因素,台灣和菲律賓,誰掃盲快呢?


表意文字是一個門檻很高的玩意兒。農婦學26個字母頂多一個月,要學會之乎者也恐怕要寒窗10年。所以雖然用起來好處多多但上手慢,開局需要強大的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否則很難支撐。埃及瑪雅都是由於外族入侵而隱沒了自己的文字。而征服者用的都是表音文字——畢竟打仗這種事只需要說明白幾個人什麼時候怎麼打就成了,也不會理解每一個字的來歷,庭前垂柳珍重謝春風的美感。
舉個例子,表音文字對於外來語事務一般會直接按外來語發音拼造一個詞,然後就用上了。好處就是快,直接對接其他文化,無需一個強大的原生文化主體去做吸收。比如shampoo本來是個印度語詞,是印度按摩、瑜伽中從腦袋上倒下來的精油,後來被直接音譯進英語了。雖然吸收快,但估計莎士比亞這種文豪或者把26個字母認識全了的農婦都對這個詞一頭霧水。而這種尷尬,在漢語中比較少見。無論是洗髮液這種看透本質的翻譯,還是香波這種信達雅的叫法,乃至於很多精巧的譯名,如韝鞴、摩羯、剎那都是體現出了支撐漢語的強大的、歷史悠久的、穩定延續的文化積澱。所以表意文字雖然沒辦法像表音文字那樣直接了當將外來語拼音化就直接用,但沒辦法,我眼中的漢語就是這種書香世家長子嫡孫養尊處優雍容華貴的天家氣度
中國的漢字能夠傳到現在,最本質歸因於我們的地理環境以及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外族入侵雖然在歷史書上講的老慘,但和印度這種誰來了誰當皇帝統治本土居民,連部正經歷史都沒有的國家,比起中亞游牧部落連自己老祖宗都搞不明白的金戈鐵馬。在大多數年份里男耕女織,粗茶淡飯的生活怎麼說都愜意太多。中國死人最多的基本是饑荒要麼就是內戰,而導致饑荒和內戰的政治遊戲,漢字更是准入門檻。以至於全民以知書達禮登科入仕為榮。所以即使老農在秋天顆粒歸倉後也會在糧倉上用他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用過的,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字鄭重的寫一個「滿」。



英文根本不配稱為文字;漢字才是文字。漢字必將成為世界統一文字

我一直覺得一套先進科學的語言文字系統,是語音與文字是既相關又相互獨立的完備系統。
即使歷經千萬年,人的發音有很大變化,但是用真正文字記錄下來的資料,應該有很強的可讀性。
所以英文根本不算完善的記錄語言的文字系統,只是一堆表音字母。漢字才是科學完善的文字系統。

漢語與英語的比較有很多很多比較細的方面,是從科學角度論證,有興趣去查,我不寫了。我這裡只簡單說幾個宏觀方面。

一,關於漢字的優勢
世界上先產生語言,然後人們對語言進行記錄發明了文字,算是一種編碼吧。漢字經歷幾千年,發展至今,已經是一套完整科學方便的文字體系,基本滿足人們所有文字記錄的需求。
0、漢字屬於自源文字
自源文字包括古中國的漢字、古埃及的聖書字、居住在古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的楔形字和中美洲的瑪雅文字。這些自源文字中,只有漢字福壽綿長,至今健在。
借源文字是指借用或參照其他文字形體或系統而建立的文字,如日文是借源於漢字,英文、法文等都借源於拉丁字母和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又借源於古埃及文。
1、表音又表意
大多文字既表音又表意,一個文字就像是一個二維圖案,人可以直接通過文字獲取信息。表音又表意,從繁體字可看出。如今大陸將漢字簡化後,書寫更方便了些。
2、學會常用文字之後,便可愉快運用。
每個人基本學會兩三千個常用漢字後,就可閱讀95%以上的書面資料,複雜不識的漢字從字形可略知其義。運用常用的文字,與他人交流也絲毫沒有問題,不用考慮英語中時態變化之類的複雜玩意。
3、便於統一,語言不同,也可使用。
漢字是一套完整科學方便的文字體系。每個字通過字形來表達一個確定的意思,而不論它讀什麼。幾乎所有的語言都可以用漢字這個文字體系進行記錄。比如中國有幾十種語言,但是都能對應同一種文字,日語,韓語也能用漢字記錄。漢字文字系統,幾乎適用於全世界所有語言的記錄,可以成為全世界統一的文字。
4、可以跨越時間
用漢字記錄的書面資料,即使歷經千萬年,不論當時怎麼發音,我們都可以理解它的意思,一個文字主要表達的意思,而不是讀音。漢字是與語言讀音既相關又獨立的完備體系。
【中國的易經現在拿來還能讀,因為漢字對應的意不是音】

二,下面說說所謂的英文的缺陷。
英文根本不配稱為文字,她幾乎不算文字系統,只是用一堆字母表音。
1、英語不是自源文字。而且借源又只得皮毛。
英文、法文等都借源於拉丁字母和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又借源於古埃及文
從古到今,世界上很多地方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很多地方如如埃及,兩河流文明毀滅,文字失傳。這些地方的人們想用文字記錄語言,他們只能投機取巧用一些字母拼音把自己的語言拼出來。
2、英文不完善,只能時刻修改才能使用
英文文字系統偷懶到只用字母和拼寫規則就來寫字;必須要背數萬單詞;必須將每個單詞與事物聯繫起來;遇到新事物要發明新詞;普通人對學術性單詞簡直不知所云。由於文字是表音的,為避免拼寫過長不使用文字組合。 造成公雞 母雞 小雞 雞蛋雞肉等都是毫無聯繫的單詞,可讀性很差。【比如動脈硬化 中國人都懂 而arteriosclerosis 我呵呵了】
所以英文根本不算完善的記錄語言的文字系統,只是一堆表音字母

3、使用英語這類表音文字更容易造成分裂。
由於表音文字是與語言讀音直接相關的,所以只要各地語言讀音不同,就可以寫出自己的文字。
一個歐洲,就能分裂成那麼多國家。原來同屬於一個語系,但是卻可以分裂成法語,德語,英語,美國英語等。不論哪個國家發達了,都可以根據自己國人語音習慣重新規定文字規則,這根本不是一個完善成熟文字系統的表現。
4、使用英語這類表音文字不利於文明的歷史傳承。
由於表音文字是與語言讀音直接相關的,隨著歷史人的語音一直變化,千百年前人們記錄下來的東西只有鬼才能懂。因為語音文字與事物的意義無關,只跟它的讀音有關,古英語現代人基本只能讀不能懂。讀音本身沒有意義,對歷史來講,記錄讀音有個屁用。【中國的易經現在拿來還能讀,因為漢字對應的意不是音】

總結
在未來,漢字應該作為世界上最科學的文字,漢語應該作為世界上最科學的語言來推廣。
  可是這個世界並不是這麼思考問題的,使用那種語言不是看它是否科學,而是看使用它的人是否有力量。
  所以我們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儘管英語和漢語比是那麼的笨絀,可是我們還是要學.但我只是想讓大家明白,我們自己的語言才是最好最科學的。我們現在學習英語,是為了將來讓全世界學習漢語。


不邀自來
中文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同的事物可以擁有相同的讀音
本來聽演講什麼就容易聽錯
很多時候聽著一臉茫然但是一看稿子立馬恍然大悟
你現在再把寫法都改成一模一樣
是不是真的要死啊!!!
好好的全力一搏
改成quan li yi bo
誰知道到底是博,駁還是勃啊!


倉頡造字時就已經有很多方言了。


拼音化文字,是把金銀變為紙幣的過程,優點是便於流通,本身沒什麼價值,卻有很強的使用價值。漢字的優點就是又有價值,又有使用價值,實際上是一種中和。我是這麼理解的,是適應商業經濟發展的結果。
中國為什麼長期實行寬泛意義的象形文字?可以變成為什麼西方資本主義經濟早於中國,早於的原因就是中國長期使用象形文字的原因。


中國太大了,不能用拼音文字。

你見過哪兩個縣的口音是沒有任何區別的,何況是古代,政令從背景傳到廣東,現在還有很多廣東老年人聽不懂普通話啊!

如果都用北方音拼寫,那南方人看起來拼寫跟讀音不一樣,那用拼音還有個屁的意義啊?

那些用拼音文字的,不是國家小就是民族信仰單一,你看看中國,能用拼音文字嗎?還是漢字最好,雖然讀音各地不一樣,但是寫出來就搞定了。

要不當年秦始皇「書同文」以後,為什麼不搞個「語同音」呢


漢字作為意音文字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土地遼闊。
如今南方仍有「十里不同音」的現象
如果用表音文字,中國早就是諸國割裂了。
同時因為文字能表意,即使語言不通,用文字也可以溝通(一定程度上,見日韓)

我時間不多,有機會收集一些漢字拉丁化的拼音方案給大家看看,當時拉丁化是各方言區都拉丁化的,如果實施,各地語音不通文字不同,歷史一下回到商周時期。


提供一種不一樣的觀點,畢竟勤勤懇懇跟著我系男神學了一個學期的文字。但我確實自己也有些遲疑。
觀點在前:漢字不表音嗎?(反問)
關於自源和借源文字,樓上有超詳細回復了。即:任何一種文字都是從圖畫和表意符號發展起來的。漢字也是。
而所有的文字都是建立在口頭語言出現以後的(這個沒有異議吧雖然我也不知道怎麼證明)。接下來我們換一種角度考慮,為什麼不認為文字元號是和語音而非意義直接建立聯繫的呢?事實上漢語就是這樣的呀。
有一個很重要的證明是漢語中的假借字現象。(高中語文的通假字包括假借字、異體字、古今字等,這裡說的是假借。)即借用文字元號表達其它同音字的現象。它的出現很早。比如高中課本上經常有「莫通暮」的說法:字元莫的原意是太陽落山(這個查它的早期寫法可以看到,日落於莽的意思。),原因就是「莫【字元】」被假借去當否定詞了,為了區別原來的字所以又造了新字「暮」。所以「莫【字元】」在以後的運用里,是表音的。也不能說這個字元和「不要」的意義有什麼表意關係。
英語也不是純粹表音的呀。反例:light,gh為什麼不發音?也有表意的成分,除了盎格魯撒克遜原來的語言中的一些極簡單基本的詞,大多數詞是通過希臘拉丁語里的詞拼合起來表達新意思,其實比中文更簡單粗暴。舉例 nostalgia(應該是這樣拼吧?)。和漢語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線性拼寫併線性地把所有詞根詞綴都讀出來,以區分意義;漢語一般來說會加減偏旁等,有時改變音調(如:長-帳,脹,張,漲)。
從更高的層面上來說,某種意義上,任何語言文字都是以「意義-語音-字元」的關係相鏈接的。鏈接之間是任意性原則支配的。漢字之別於很多拼音文字的地方,在於它的字元的意義相對更透明(大概就是很多情況下可以看一眼猜出字意);或者說,文字產生之初,像似性選擇在支配,而因為種種原因今天的人還能看懂這種相似,難道不是一種幸運嗎。
就是這樣。並非不表音。
(有些忘了,水平也有限,只能說到這裡了。)


文明是多樣的,西方不是標杆更不是唯一!


象形文字是原生文字,從最初的繪畫雛形發展來的。拼音文字都是落後文明借鑒其他文明的成果直接抄來的,拼音化之前,他們祖上全是文盲,沒有一點文字記載的東西,拼音文字讓他們進入文明社會。

所以他們肯定使勁吹拼音文字多麼先進多麼重要多麼革命啊,如果宣傳象形文字的好處,那和自家祖宗有一毛錢關係嗎?


定音權


韓國搞了一次廢除漢字運動,然後發現有些問題無法面對。


主要是因為漢語在很早的時候就向單音節化孤立化發展了。甲骨文中形聲字的比列已經很高了,形聲字本身就是拼音化的前奏。但遠在那個時代的古人就已經知道此路不通,字母無法解決同音字問題。所以漢字在字母化的道路上就止步於形聲字了。其實表音和表意是所有文字的兩個極端。完全表意的系統如阿拉伯數字和各種標誌符號,完全表音的系統是國際音標,其他所有文字都是取的這兩個極端的中間值。而這兩個符號系統都不屬於文字,因為他們不能用來表達語言。漢字只不過表意功能強大一些,拼音文字的表音功能強大些罷了。


看過一本書,《從語言文字看東西方思維》任見山寫的。那本書說最古老的各國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可是其他國家的語言的辭彙有形態變化,比如eat 就有 to eat,eats ate eaten等等變化,如果還使用象形文字的話文字數量會翻很多倍,那還得了……古漢語是孤立語,詞語沒有形態變化,「吃」不管是你吃我吃他吃都是吃,所以可以沿用象形文字。

不好意思很久以前看的,記不太清楚了,如果說錯了多包涵=。=


推薦閱讀:

漢語里「公司」這個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未來和地外文明發生接觸,數學和物理定律是通用的語言么?
為什麼要使用 Go 語言?Go 語言的優勢在哪裡?
Go 語言的面世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新的語言出現的動力是什麼?
很多西方人念漢語的「窩們歪果人」這樣的聲調是因為什麼?

TAG:語言 | 文化 | 語言文化 | 文字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