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類研究的科研經費用在哪裡?

本問題已收錄進圓桌:動態 - 將科學研究進行到底
更多討論歡迎關注


這個問題正好可以拿我導師當例子。
幾年前,當我的導師告訴我他決定離開美國來德國的時候,我口無遮攔的問了一句:「為什麼啊?」他也很坦誠的回答了我:「因為錢多。」那時的我並沒有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準確意思。
現在的我可以稍微解釋一下。美國和德國的數學教授工資標準不同,一般來說,美國私立大學數學教授的工資要高於德國大學同樣等級數學教授的工資。因此,準確來講,我的導師由美國來到德國,工資不升反降。
那麼錢多在哪裡?
就是科研經費。導師在德國的經費是五年幾百萬歐(特聘,過了這五年就沒有這麼好了),而在美國的經費是三年十幾萬美元,錢多了不止一點!
那麼錢用在哪裡?
最大的花銷是招人!博士後和博士生。在美國的時候,導師的經費主要是支持他自己和僅有的兩三個學生參加和組織各種學術活動,沒有額外的經費支持博士後,甚至包括學生的獎學金也是來自數學系的TA工資(俗稱教學助理)。在德國,最誇張的時候,導師組裡有超過十個博士後或訪問學者和七個博士生,前者一年稅前工資大概有五萬歐元左右,後者大概不到兩萬。
剩下的花銷主要是學術活動。平均每年參與組織約一個學術會議,報銷所有與會者的差旅費。為研究組的工作人員外出參與學術活動提供經費。
花銷最少的部分是置辦辦公桌椅和辦公室電腦,印表機,紙和筆。

相關背景補充說明:
1,導師的研究方向是純數學。組裡所有人的工作基本都是看論文,想問題,寫文章。抽象程度非常高,基本沒有現實應用。
2,某種程度上,導師說的「錢多」不是指他的個人收入增加了,而是指我們所工作的這個領域經費變多了,從而能夠支持更多的年輕數學家繼續從事數學研究。在這個圈內,我的導師「最近幾年有錢」是出了名的,很多年輕的數學家都是從他這裡開始博士後生涯。
3,數學經費申請越來越難。即使在德國這種數學家很受尊重的國家,每一次申請經費都會聯合好幾個學校最好的數學家一起申請,每一次的申請也都會做好失敗的準備。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數學前沿領域太過抽象,而科研經費的審核又大多為非專業人士所把持。
最後,求不要苛責,數學家討個生活不容易!從我的經驗來看,如果不是因為喜歡數學,大部分人早就已經轉行。


前面匿名用戶已經介紹了國外的情況。作為過去幾年課題組的報賬跑腿專員,我以導師的自然科學基金為例,簡單介紹一下國內數學研究經費的情況:
15%的勞務費:用於給研究生髮工資(研究生的獎學金中有一定比例是由導師提供);
40%的國內差旅費:用於報銷課題組成員(包括導師和所有研究生)去外地參加學術會議的費用;
15%的國際交流費:用於出國參加學術會議,以及報銷邀請國外同行訪華的相關費用;
20%用於買書、買辦公用品等;
10%是被學校剝削走的管理費。
關於經費額度,以覆蓋面最廣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例,數學類的青年項目(限35歲以下年輕老師申請)大約是三年20-30W,面上項目(能申到的大多是教授)大約是四年50-60W。

補充說一下,國內和國外的數學研究經費差別很大,主要體現在:
1. 勞務費比例。國外科研經費往往可以有一半左右用來發勞務費(即給博士後和研究生髮工資);而國內的自然科學基金只有15%的額度可以用於勞務費,並且嚴禁超支。所以國外的數學教授可以靠自己的經費雇博士後,而國內數學教授的經費付研究生的獎學金都捉襟見肘(國內博士後的收入主要來自政府和學校)。前幾年國內數學類的面上項目只有三年20-30W,那時15%的勞務費連給研究生髮足額的獎學金都不夠,於是我的導師只能靠資助學生買移動硬碟之類的物品的方式來達標。
2. 申請難度。據說現在中國政府最有錢,所以在數學這樣的純理論領域內,國內研究經費的覆蓋面要比歐美大不少。在國內,即使不知名的二本院校里,也有一些年輕老師能夠申請到青年基金(雖然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但終歸有希望)。而在國外,我認識的那些還不是professor的年輕歐美同行只會表示:「經費是神馬東西,可以吃嗎?」即使已經是歐美知名大學的教授,在純數學領域申請經費也相當困難。

最後,做數學雖然窮一點(特別是像答主這樣註定只能做炮灰的數學民工),但有自由的時間安排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很養生。只要真正喜歡寫文章和上課,就別被老博士們調侃式的自黑嚇住了,勇敢地跳上賊船吧!


如果不需要做計算買機器/機時,那麼大多花在了招人(博士,博士後),請人訪問,組織會議和參與會議上。不要小瞧開會, 數學家開會並不是一起吃喝玩樂的,現代數學有大量的跨地域合作,很多數學家常年到處參會,除了作報告聽報告,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能和自己的合作者碰頭討論問題。


組織會議,報銷travel expense,提供本地食宿;
作為funding掌握者自己的科研花銷,主要是到各地去開會,包括在會議處的食宿,偶爾給學生報銷一下開會的花銷;
組織其他學術活動,比如開討論班,有錢的老闆就會把討論班設在酒吧咖啡店,帶幾塊白板去,大家開始enjoy,次一等的老闆會在討論班間隙或者結束時提供食物或者酒水,給大家吹牛扯淡的機會。

以上只是基礎數學的一隻小弱研究生在數學系的見聞概括,順便說一句,數學系的科研就是思考+交流,思考不需要花錢,所以錢都花在了交流上


在讀本科的時候申報了一個課題,問導師研究經費怎麼花,導師說做數學需要用腦子,就當營養費吧


有的時候要租用大型計算機。
好吧,再補充一下。
與科研機構,學校的交流差旅費。大量書籍的購買費用。再就是,非常普遍的一些辦公用品。這些都會算入這個研究所的經費當中。


主要是用在人身上了,所以數學系博士的獎學金一般來說都比較豐厚。
此外純數學領域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應用數學的話還是需要用到很多設備的。比如前段時間我們學校的應用數學系就入了一套GPU Cluster,清一色的Titan 貌似花了點錢。
不過學校自己有超級計算機的話還是能省下來不少錢的,所以雖然沒問過但我猜如果能剩下來錢的話大概教授都袋袋平安了吧。


大家都很嚴肅,所以我來娛樂一下。講個多年以前聽到的笑話——當然是杜撰的,應該是黑哲學的。

某大學校長對物理系主任抱怨年度預算太大:你們物理系每年都要花那麼多錢買設備,能不能學學數學系。人家就需要點紙和筆就好了,哲學系更好,連紙和筆都不需要。


美國平均養一個博士生的開銷是2/3的博士後。但是中國國內研究生工資那麼低,我就不知道錢去哪兒了。


給搞數學的發工資 工資發夠人家才有心思搞科研


開國際會議、購買或租借高性能計算機、學生勞務費、老師收入


題目應該改成不做實驗的研究領域的科研經費都用在哪了。
我的答案是用在讓有才華的人可以繼續做這個研究上。
不要覺得這類經費都花在人身上有什麼不好,事實上真正花在人身上的巨量的科研經費不是這些領域,而是需要做實驗的理工科,學工科的你們得承認吧。
我們要做的是讓這些經費花的更有價值,花在真正做研究的人身上不可厚非,因為知識是公共物品,市場是失靈的,所以多給些科研經費不過是一種必要的調節。問題是現在國內擴招的情況下很多所謂的做研究的完全做不出東西,很多學校化身為一個養人穩定就業的事業機構,已經類似於國企和公務系統,這是為了快速完成我國人才培養的必然步驟,也是就業難中小企業乏力的側面反映,但也與國企和公務系統一樣,是未來的改革方向。


招人,買計算設備(租大型機)。招人花錢很多的,我們學校搞數學的那些教授手底下的博士生有每月超10k的,簡直不能忍。


國內和國外情況不同,數學和工科也不同。要不我們把問題反過來,題主問成:把數學類的科研經費取消會怎樣?

結果是:多年以後,工科的真的成了藍領工人。


我們從來沒有勞務費茶旅費買書辦公費,還要幫老師取快遞往家裡搬水不逢年過節也要拜託老師安排時間請他老人家吃飯無論多大事兒從來不接你電話。
所以我覺得研究經費神馬的都已經存到老師戶頭上去了。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精髓,對科技的進步是大大的,但太抽象,難度又太高,所以嘛你知道的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研究透一篇 Paper 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013 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Randy Schekman 對國際三大頂級科學期刊的控訴是有道理的嗎?
天賦對於從事物理科研有多重要?想從事科研工作應該有什麼樣的心理預期?
有哪些學渣成了科研界牛逼閃閃的人物?

TAG:數學 | 科研 | 經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