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颱風來臨之前,商鋪在玻璃上貼膠帶紙,真的可以起到加固玻璃的作用么?

這周香港颱風登陸,看到很多商家的落地玻璃上面都用膠紙貼成一個大大的叉形,這樣做真的可以起到加固玻璃的作用么?能否科普一下原理是什麼呀~


不起任何作用。可能還有反作用。

權威來源:美帝國土安全部下屬的聯邦緊急事務署 FEMA 發布的防災指南:How To Prepare For A Hurricane 第 10 頁第 7 條,文檔鏈接在這裡 https://www.fema.gov/media-library/assets/documents/98105。

我的翻譯:

流言:如果我用膠帶粘在窗戶玻璃上,會保護玻璃不受颶風強勁風力的破壞。
事實:窗戶玻璃上粘膠帶會造成更大的、更致命的玻璃碎片(如果玻璃在颶風中被破壞的話)。
事實:想保護窗戶玻璃不被颶風破壞,安裝專用護窗板或者抗衝擊玻璃是更有效的方法。

貼膠帶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安慰劑。如果颱風能把玻璃吹碎,或者颱風捲起的樹枝、廣告牌等雜物能把玻璃打碎,那麼在這樣的衝擊能量面前,膠帶的這點受拉承載力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反而會幫倒忙,阻止玻璃碎成更小的碎片。本來只是一地的碎玻璃渣子,如果有了膠帶,可能會變成稜角尖銳的大玻璃片,在破壞的瞬間高速飛出,更容易傷人。

另外,颱風或者颶風中如果門窗被破壞,要第一時間在室內找掩護,保護自己,不要試圖去用身體頂門或者頂窗戶。門窗的金屬固定件、鋼化玻璃或者夾膠玻璃都頂不住了,一般人的小身板更沒有用,根本頂不住,反而很容易傷到自己。千萬記得要保護自己,安全第一。

PS 評論區不同意的大神們,請去 FEMA 當專家。

以及,颶風就是大西洋的颱風,颱風就是太平洋的颶風,學名都叫熱帶氣旋,科學上沒有區別。


告訴別人這裡有玻璃吧


一戰和二戰時期還是有用的。那個時候為了防止炸彈衝擊波震壞玻璃米字防震條被大量使用。

那個年代的玻璃大多很薄,所以膠帶提供的支撐力可以有效地加固玻璃;

那個年底玻璃尺寸很小,由於工藝原因大多不會超過A4紙大小。因此施加在單片玻璃上的衝擊波氣壓很小,總的壓力被窗框形變吸收。所以膠帶提供的那點支撐力顯得很有效;

也是由於工藝原因,那個時候的玻璃彈性差容易碎,且不會像鋼化玻璃那樣自動碎成小塊。米字防震條可以將玻璃碎塊粘,減少傷人事故。

反過來,現在的玻璃普遍比那個時候厚。玻璃自身提供的支撐力就很大。單片玻璃尺寸比以前大得多,就好像一片大帆。膠帶提供的那點支撐力就顯得很雞肋。


小時候有一回颱風,全家窩在家裡
第二天還是第三天,反正聽著外面沒聲了,媽就想去隔壁串串門(那時沒電話)

一開門(特別費力),廚房朝外的玻璃幾乎都碎了……
從那以後那些玻璃窗一直用膠帶貼著米字


本來也沒多想,看了這個問題下的回答才發現……
謝老天爺這麼多年不殺之恩


老觀念的遺留習慣,以前的老式玻璃窗這麼貼有效,現在這種大玻璃貼這麼細膠帶杯水車薪啊


壓根就不是加固玻璃好不好,只是提示有玻璃,颱風來的時候不要站在玻璃底下而已


KAWS每次颱風都這樣硬廣


不是防玻璃碎裂,是為了防止玻璃破裂掉下來砸到人


這是完全沒用的
鋼化玻璃碎之前只要跟玻璃保持一定距離完全傷不到人的。
玻璃碎裂的時候再強的颱風也不會瞬間把碎裂的顆粒吹出去的。
有興趣的可以找下玻璃碎裂的瞬間那種視頻看看,我感覺是挺爽的。


顯然是沒用 不過多少能防止玻璃碎掉扎傷路人


或許是一種習慣,就像貼對聯掛燈籠。至少是心理安慰。


原理應該是輕鬆發現哪個玻璃需要更換吧哈哈哈哈哈


在港劇里很有用
鏡頭一轉 電視里播本港今夜颱風過境 男女主角一起往玻璃上貼膠帶


不是為了加固,是為了防止碎玻璃掉下來扎到人


你肯定沒見過玻璃碎後象飛刀一樣被風劃的插到門上面。


難道不是為了防止玻璃碎了傷人?雖說對鋼化玻璃沒什麼意義


商家用的普遍是鋼化玻璃,貼膠布沒意義,但大家家裡的窗戶普遍是普通玻璃,膠布可以防止大的碎片掉下來


難道不是提醒行人:玻璃危險


推薦閱讀:

自家防雷接地,電器接地埋的接地體有什麼要求,為什麼一般用扁鐵,為什麼埋在地下的鐵一般焊成三角形?
串標、圍標、陪標他們分別怎麼操作?為什麼要這麼做?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嗎?
《冰雪奇緣》的冰宮是如何建成的,有哪些細節和特色?
鋼筋的粗細和建築的堅固程度有多大關係?
同層排水有哪些優缺點?

TAG:香港 | 建築 | 玻璃 | 力學 | 颱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