綉春刀是明朝制式刀 卻為何至今沒有實物出土?

很好奇這個問題…綉春刀是否真實存在?


謝邀。

綉春刀雖然是明錦衣衛的制式武器,但其實數量極少

《大明會典》記載:

  凡大朝賀
  (皇上)御殿。掌領侍衛官、俱鳳翅盔、鎖子甲、懸金牌、佩綉春刀,一員侍殿內東,一員侍殿內西。勛衛分立於其下、少後。錦衣衛正直指揮一員、懸金牌、侍於殿內簾右。千戶六員、具朝服、侍於殿門外右檐下。捲簾百戶二員、候(皇帝)駕至、捲簾畢、出、同千戶侍立。傳鳴鞭百戶四員、立於殿門外、及丹陛上下、接傳鳴鞭朔望日同☆

看到了吧。大朝賀,皇帝上殿的時候,大殿上僅有兩位是配綉春刀的,一東一西,官職是掌領侍衛官。以下的正直(值班)指揮,以及六名千戶都沒有配綉春刀。百戶就不用說了,更沒有。

需要說明一下,大朝賀的意思,一年中,只有正旦日,也就是春節,一般是初三日(開假的日子,大年初一皇帝和百官也要在家過節嘛),還有就是皇帝、太后、皇后生日的時候,還有冊封太子、後、皇貴妃的日子也有大朝賀,貴妃以下及諸皇子就只有上表稱賀,就沒有朝賀了。

這個殿,就是指皇極殿(清以後至今改名太和殿),還有就是朝賀不是朝會,電影里演的一堆官員趴地上山呼萬歲,然後議事,那是錯的。朝會的地點一般不在皇極殿,一般是御門聽政,也有是在文華殿,或者文華門。

如果說,這是上殿帶刀的配置,那個接下來還有:

【大明宮詞】玉座遙瞻卓影臨,晨光滿殿集朝簪。綉刀鸞帶新承賜,異數爭誇武翰林。
《萬曆野獲編》【扈從頒賜】至尊初登極,行郊祀大禮,其四品以上,及禁近陪祀官,俱賜大紅織金袍。若恭謁諸陵及行大閱,則內閣輔臣俱賜蟒衣,或超等賜服,至鸞帶金銀瓢綉袋等物,以壯扈從。其次即日講官,以至文武勛戚、部府大臣,俱沾綉帶采帶之賜。皆主上肇行大禮,特恩殊典一次耳。惟閣臣未及受賜者,則於嗣舉補給,他官不爾也。又,錦衣衛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綉春刀鸞帶大紅蟒衣飛魚服,以便扈大駕行大祀諸禮。其常朝亦衣吉服,侍立於御座之西,以備宣喚,其親近非他武臣得比。以故右列艷之,名為武翰林。

這裡就更明確,配綉春刀的錦衣衛,只有「錦衣衛官登大堂者」。這是跟四品以上官一起,象皇帝登基這樣的大典才參與的時候。而且地位相當於武翰林,明代進士多,但是翰林極為寥寥,可見有綉春刀的錦衣衛其實真的不多。有這東西,恐怕也是當成傳家寶,未必會埋進土裡去。

再來,《春眀夢余録》卷六十三:

按:錦衣衛堂上官,每駕出,則戎裝、帶綉春刀扈從。綉春刀極小,然非上賜則不敢佩也。其校尉皆衣濟,遜其名,仍元舊也。

意思是,錦衣衛的堂上官,也就是坐堂的官員,一般是指錦衣衛都指揮以及南、北鎮撫司指揮這樣的。遇到皇上聖駕出御的時候,就帶著綉春刀隨從左右。綉春刀很小,不是皇上親賜的,不敢佩帶。這就象蔣委員長親賜的中正劍的意思了。其它的校尉都衣著濟色衣服,跟在後面,仍按元朝的舊制。

另外,再引一個有配綉春刀的人物,摘自《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它的作者張爵就是這樣一位極有地位的錦衣衛:

張爵(1485—1566),字天錫,號省庵。原籍湖廣德安府應城縣(今湖北省應城縣)人。明初,其高祖張珍臘「占籍燕山前衛軍役」(1),遂遷居北京。張爵年輕時,曾替父在興府補役.由於才華出眾,被委以書辦,「府中諸侍從子侄悉委訓之」(2)。正德八年(1513年)授冠帶。十六年(1521年),因請「封事」抵京,適聞迎立情報,遂不憚夙夜,七日返府,密奏秘聞,因而受到賞賜。嘉靖皇帝即位後,張爵因扈駕有功,遂升錦衣衛實受百戶,世襲。嘉靖元年(1522年),升副千戶,世襲。三年(1524年),因其「類奏有功」,升任正千戶。張氏「懼滿盈」(3),遂告退家居。然不久又委以職,因緝捕有功,升任指揮僉事、提督象房。十七年(1538年),侍駕巡幸山陵,授錦衣衛堂上僉書,「賜四獸麒麟服、鑾帶綉春刀、銀鎁瓢方袋三事」(4)。十八年(1539年),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張爵「充前驅使事,—切機務悉倚毗焉,仍加食都指揮僉事俸。自發駕以至迴鑾,飛魚蟒衣、帑金、廄馬、酒飯之賜,及宣召面諭之優,不可枚舉。」(5)二十年(1541年),張爵等「俱以潛邸扈從來京,願各分舍,……請給田舍如例,從之」(6)。後因功升指揮同知、指揮使。三十八年(1559年),張爵自請致仕,退休養老。他「任衛堂二十有三載,凡殿試、賜宴、監比考選,率多遇焉」(7)。張氏一生青雲直上,受寵極多,是一位深受皇帝信賴的權勢人物。
  (1、2、3、4、5、7)引自《張爵墓誌》。1957年9月出土於北京永定門外蒲黃榆。拓片藏於北京圖書館。又參見吳夢麟《明〈張爵墓誌〉考》。載《北京文物與考古》第二輯。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
  (6)《明世宗實錄》卷二五○。

掌衛堂23年的傢伙。衛堂,就是錦衣衛堂上官,能想像到的只有錦衣衛都指揮使,就最高領導人、或者南北鎮撫司指揮。實際鎮撫司不算衛堂,掌衛堂的也不一定就是都指揮使,有的時候是正使沒人,就指揮僉事代掌衛堂。

所以,綜上所述,綉春刀雖然是錦衣衛的配刀,但數量極少,肯定不是電影里演的,是個錦衣衛就人手一把的傢伙什。我個人猜想是,綉春刀是一種極小的配刀,可以用來戰鬥,但主要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明朝雖然只有幾百年歷史,很多看起來很普遍的東西,其實出土的數量也沒多少,就拿金元寶來說吧,我個人還是在定陵看到的,比想像的丑得多了。哪天真的有綉春刀出土了,說不定顛覆我們的想像也未可知。

對了,此問題應該圈路導來看看, @路陽 。


先說結論吧,高贊的那個說綉春刀是錦衣衛高級武官佩刀的答案並不對。
綉春刀並不只是錦衣衛的佩刀,一定品級以上的官員勛貴均可以獲得綉春刀,它可以通過御賜的方式賞賜給大臣就如蟒服飛魚一樣,綉春刀不過是身份象徵,屬於皇家御用物品,並非實戰用具。
順便一提,飛魚服也不是錦衣衛專屬,也只是身份象徵,六部尚書即有穿飛魚服的記載。

《明史》中介紹錦衣衛提到,「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恆以勛戚都督領之,恩蔭寄祿無常員……朝日、夕月、耕耤、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綉春刀,侍左右。」注意,佩綉春刀的人至少3品以上。
明史也記載過有一名叫做吳傑的太醫,因醫術高明,多次治癒正德皇帝的疾病,「積至太醫院使,前後賜彪虎衣、綉春刀及銀幣甚厚」,明武宗正德皇帝也將綉春刀與其他御賜物品賞賜給他。
看到了沒?太醫也可擁有綉春刀。

至於普通的錦衣衛,那是沒資格的…飛魚服綉春刀都不是他們可以用的。

至於綉春刀是什麼刀嘛,其實也有蛛絲馬跡可尋

大明會典》其中有如下記載:
凡大朝賀御殿,掌領侍衛官、俱鳳翅盔、鎖子甲、懸金牌、佩綉春刀。
凡常朝御皇極門。掌領侍衛官、俱鳳翅盔、鎖子甲、懸金牌、佩綉春刀、直左右闌干首。

按這個形象去尋

看我紅圈裡的放大刀圖。看上去很像明代的雁翎刀。
可以推斷綉春刀就是一種御制的雁翎刀,擁有特殊的樣式罷了。

這樣就好回答題主的問題了,因為你並不知道現在流傳下來的雁翎刀哪個是綉春……攤手

注意,有人說下圖裡的人是錦衣衛佩綉春刀是不對的,因為下圖明顯是太監………


謝邀,該說的前面都說了。

再說一個,考古發現基本不算是一個概率題,而是一個運氣值,不是想挖啥就挖啥,尤其現在已經不允許主動發掘了。

另外就是,明墓由於年代相近,規模也不大,發現以後不受當地重視的很多,一些小領域裡人視若珍寶的東西,當地可能覺得不算啥,也不會播人去研究。而且大多子孫還在,所以墓葬被子孫再度遷墳重葬或者直接回填的情況非常多,而文物一旦被改變原來的保存條件以後,得不到保護,會快速朽爛腐壞。

之前關注過一座明墓:

請救救這座古墓!今天,我們要四百年前的文物而憤怒

顧朴墓後續:國家文物局的反饋、顧氏後人的澄清,及男屍的情況

這事本來只是出於服飾愛好者的關注,但是事後走向令我難以控制,後來別人再問我就懶得說了,尤其是國家文物局接電話的人員一開始說了非常多關於顧家索賠的事兒,我找顧家後人對過以後,顧家人認為是當地搬弄是非,然後文物局人員就開始否認這件事,並且認為是打電話的人傳話過程中自己添油加醋……

我現在的態度是,別對這些地下的東西好奇,別挖出來,已知未知的都要保護好,也希望它們運氣足夠好

有時候技術有了,學術沒有

有時候學術和技術都有了,心術沒有

所以,不發生的最好,現有的資料好好學習,把資料當資歷這種事不是我們「民科」操心得起的,知道了也就私下慪個氣,然後希望他們趕緊用完這些資料,有生之年能公布出來給我們「民科」看看,我也就是不枉愛好一遭了


所謂綉春刀,恐怕就跟尚方寶劍一樣,只是某種象徵,而並無規定的形制。也就是說,只要是官方配置給有一定官職的錦衣衛的佩刀,都可以稱之為綉春刀。可以是雁翎刀,也可以是雁翅刀甚至戚家刀、仿倭刀


謝邀。

秘色瓷,天子駕六,孫臏兵法,齊論語,燕然山銘等表示你能不能再等等

評論區好像有朋友不明白我什麼意思。其實就是這些當年都沒實物的玩意現在都隨著考古發現重現人間了,安心靜等就好。


因為綉春刀是只限於皇帝周邊極少部分錦衣衛使用的儀式兵器,普通錦衣衛公幹是沒資格用這個的。
本來存量就少,加上明朝後期兵器質量極端劣化不能長期保存,而且清朝就不用這個了,自然難以保留到現在。


只見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一些畫中,但還不確定一定是綉春刀。


問題是明明有實物出土


如果是錦衣衛腰刀徐州大同街武庫倒是出過一批,但是因為黃河水問題都銹一起了。。。


推薦閱讀:

古代騎兵能否與猛獸對抗?
《綉春刀2:修羅戰場》中出現了哪些武器?

TAG:武器 | 冷兵器 | 明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