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捐助(幫助)陌生人而不喜歡捐助(幫助)身邊人?

為什麼在需要向災區或是貧困山區捐款捐物時,大家都是很熱情的主動去捐助,也不會去考慮其它的或期待什麼,但當生活圈附近有貧困的人,卻很少主動去捐助呢?或是身邊有人家庭突遭變故需要經濟一時之助,個別捐助人雖然受組織號召進行捐助了,但當受捐人經濟情況變好了,就算換個新手機,出門玩一下,個別捐助人為什麼會表示很鄙夷的想:他都有錢去玩,當時為啥還需要我們捐助呢?


首先我覺得熟人之間相互接濟其實更經常地發生,而且一般數額很大。給災區陌生人捐款,一般是五十、一百,而給親戚朋友借錢,時常是一萬、十萬這樣。

至於有些時候我們不願接濟周圍有困難的朋友,怎麼說呢,有時候你越熟悉一個人,就越明白,他需要的不是錢。


原因之一:接濟別人不論數額多少,物品為何,都佔有道德和道義上的優越感;而接濟身邊的人,會有人情壓力,數額多少什麼樣的物件間接衡量和標價了你和這個人的交情,相對來說前者的快感更易獲得


救急不救窮。


升米恩斗米仇。
救急不救窮。

這兩條你看看,是資助陌生人更符合還是幫助熟人更符合?
我媽算是大善人了,幫她家親戚朋友和我爸家親戚朋友的,被「坑」了二十年才領悟老祖宗的話特有道理。
說白了我家現在不借熟人錢就是怕被訛上。要人還錢也難。基本上視關係遠近報個能提供給他們的心理價位,那個錢心裡就沒報希望拿回來。
要是懂事還了,那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不還,反正本來就是抱著最壞的打算借的,所以就當資助貧困山區了,或者算是花錢買認清人,省得以後被騙犯大錯。
關鍵是我家親戚朋友都不缺錢,缺安穩生活和知足的心。手裡有五塊錢恨不得辦五萬塊錢的事情,又沒那翻雲覆雨的能耐。笑人無恨人有。

有時候不想資助熟人就是因為太了解這人什麼奏行了,錢換成硬幣打水漂還能聽響呢,給某些人就是石沉大海。


上學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特窮的那種,學費交不起,每天上學放學走很遠的路回家,中午我們去食堂,他吃早上家裡帶的盒飯,除了米飯就是鹹菜,基本上沒有別的內容,那時候大家都十五六歲,正值青春期高速發育階段,有幾次學校周會暈倒,當時我是班長,心裡一直想著怎麼幫他,無奈我家當時也是貧困戶,家裡全力供我上學己經相當不容易
後來上中學,我家條件好轉,學校是寄宿制的,每個星期家裡人會給老師匯三百塊錢,然後老師再給我,頓時很土豪的趕腳,因為學習成績的關係,我又順利的當上了班長,更巧的是,那位同學也分到了我班上,那時候國家己經有補助了,他家不用擔心學費問題,他這時候面臨的問題是:再也不能每天走路回家吃飯了,而一個學期下來學校飯錢絕對比以前學費高,他那時候,形容枯槁,因為發育的關係,冬天露出被凍的青紫像只剩骨頭一樣的腳,上課好像也經常聽不進去,沉沉欲睡,為了幫他,我叫老師安排他和我同桌,每天一下課我就叫他和我一起去食堂刷,我吃什麼他就吃什麼,後來他身體慢慢變得和我們一樣,精力也開始充沛起來,經常和別的同學一起打籃球,我心裡也相當高興,後來,他找我商量,為了方便,我直接往他飯卡裡面充錢就是了,一起太麻煩,我覺得也是,就這樣辦了
再後來他不但身體產生了變化,心理也產生了變化,聽人講在追學校某女生,每天上課就會看到他拿著筆在我的信紙上用左手掩護著奮筆疾書,每天對著我欲言又止的樣子
一個星期後他終於說出了心裡話,四川冬天太冷,他衣服太單薄而且有洞,實在受不了,我心裡想好人做到底,問父母要了幾百塊錢買衣服,全給他了,叫他買了兩套衣服,剩了幾十拿回來給我了,說了些感謝的話
一斷時間後,他經常開始問我借錢,家裡急事啊…我基本上滿足,到後來己經發展到嚴重影響我的生活質量了,我當然開始選擇性支援,然後,班裡開始流傳我的負面言論,還得知到,他經常也私下問班裡條件好的同學借錢。我這時候開始拒絕了
後來有一天,他再也不找我了,生活也小康起來,後來得知,他親人在外面打工受傷了,人家老闆給了一筆錢,他漸漸遠離我,坐位也找理由調走了,然後他開始了真正的早戀,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他每次見我都像有話說,但說不出來的感覺,直到有一天,因為早戀的問題,他被不點名的方式全校批評了,但那時候,大家都能猜到是誰吧,第一次看到他在眾人面前流下了淚,我想試圖安慰他,但這時候他可能因為自尊心的關係吧,他開始刻意和我保持距離,直到有一天,發現教室里再也不見他了,老師每次點名也沒有出現他的名字…
後來才得知他退學打工去了…
中學最後一個學期,有同學開了個q群班級群,有位群成員一直活躍,對一群學生講外面的生活有多豐富而精彩,中學畢業後有一次同學聚會,我發現他也來了,和旁邊的同學聊的風生水起,只是故意避開了我,彷彿我是空氣
對這件事,我心裡還是愧疚的,如果當初…他是不是會繼續學習下去…
出身社會後,選擇了創業,經過一番打拚,事業慢慢成長,作為一名黨員,我開始關心起了別人,但是細細回憶這斷經歷,我開始思考…
因為當時心中的遺憾,我有想支援一些貧困的學生的想法偶然我認識了一位校長,問他要了幾份資料,和校長探討了一下,選擇了幾位學生,每個月打一筆給學校,學校再轉交給他們
去年接近畢業季的時候,校長約我喝茶,笑著給了我兩個信封,我打開,開頭是:「好人叔叔(阿姨)…」畢業典禮的時候,受邀請我去了,遠遠的站在教學樓上準備觀看節目,開場的時候校長和一位老師找到我,指著一位學生說:好苗子,他一直想見你,見一下不?我說:現在己經見到了,校長問老師:己經見過了?我和老師會心一笑…
最後…我必須可痴的匿了…


我父親曾經跟我說過,盡量不要跟朋友發生金錢關係。因為熟人之間的金錢來往並不能增進感情,反而會使人們感覺不舒服。我曾經有一回借給我一個朋友幾千元錢,然後他一直沒有還。我也沒想著這事,後來我每次聯繫他約他吃個飯之類的他都不來。再後來直接不接我電話不回我簡訊,到現在我都聯繫不上他。各位看官能相信嗎,就因為區區幾千元。


我想更多的人鄙夷的是——既然有錢換手機有錢出去玩為什麼不還我錢!


因為,他們在使用幫助他人的權利,不是在盡幫助他人的義務。
而,之所以是權利,他想幫誰是他的自由,不需要解釋他的理由。


捐助陌生人都是一次性的,而熟人有第一次就很可能會有第二次,再說了,救急不救窮啊!


一時被善念左右的衝動,道德上的滿足。知道錢捐出去收不回,但是借錢不一樣,會提心弔膽吧,會礙於面子不去追問但是又特別希望快點還錢,考慮你的生活水平,銀行存款多少,自己還有什麼想花錢去做的等等,前者捐出去的是道德,後者借出去的是生活。畢竟道德是虛的,生活是真的。所以借錢還是量力而行。


我覺得身邊的人,確實有困難,人們肯定也樂於幫助,而且視情況幫忙的多少都有。
但身邊也有這樣的現象,就是某人遇到的困難別人也遭遇過或正在經歷,但別人通過自身努力解決了,而某人並沒有全力以赴(或者別人看上去是這樣),所以大家就不願意幫。再有是某人現在所遭遇的困難是由於個人過去的不努力或消極過錯等造成的,大家就認為活該,認為是因果使然,所以難以激起大家的同情與理解。
歸根結底是我們對情況有目共睹,判斷出該出手或不該出手。
而對於陌生地方陌生人,我們只了解他所處的困境,不了解具體的原因和細節,特別是一些引起公眾憐憫的人或事,行善也有從眾心理吧。


首先幫助親友與陌生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親友就生活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基於生存本能,我們對於他們的幫助事實上會更功利,受感情,人際平衡等等因素的影響。而陌生人,我們完全是出於一種心理滿足,不求回報。


怕被當面拒絕。


推薦閱讀:

被 AI 「解放」的生產力,會被拋擲到哪裡?
進化心理學是科學嗎?
人們聚在一起笑點會變低嗎?
睡眠可以幫助大腦整理白天學過的知識嗎?
閱讀時,該如何靜下心來學習?

TAG: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 行為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