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生應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識?

現在人們常說碎片化學習,特別是微信公眾號的出現,那麼請問各位法學生自己有這樣的碎片化學習法學知識的習慣嗎?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推薦?


利用好碎片時間的關鍵不是工具(智能手機、PAD、Kindle),而是有目的、有步驟的學習,而且要堅持讀信息密度高的內容,不要把碎片時間浪費在碎片內容上。

如果一個年輕的法律人堅持每天都能認真讀一篇實際案例(半個小時就差不多),10年下來,功底一定不會太差。我本人就是這麼做的,2003年執業後,基本堅持了下來(這幾年每天還要讀一篇商業報道)。還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我買了《人民法院案例選》,每天撕一頁放在口袋裡。

工具方面,我強烈推薦Pocket(蘋果、安卓都有,在PC、PAD、手機都能看),可以把網頁、微信中的內容都先保留下來,打上標籤,利用碎片時間閱讀。


王澤鑒去年在復旦做講座的時候說:法學院的學生出門要隨身帶一本小六法(註:就是台灣六法全書的袖珍本),等車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研究幾個法條。最重要的是,和女朋友約會要帶一本,女朋友遲到了就把小六法拿出來,安安心心看法條。從侵權法第二條看到第二十條,女朋友大概也就來了。女朋友問你是不是等很久了啊,你說沒有沒有,我也是剛到。

---------------

本來只是來說個段子的,稀里糊塗被拱到最上面了,所以補兩句吧。

首先,要給題主潑點冷水,不要對碎片化學習報以太大的期望。作為學生,不管學什麼,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完整的時間和高度的注意力,每天晚上花兩個小時晚自修才叫做學習。切切不能產生一種今天抽了十幾二十分鐘胡亂看了點東西,就算是學習過的錯覺。

至於碎片化的時間該怎麼利用,我個人覺得有這麼些事大概是可以做的。以下建議的切入點針對在校學生,不針對已經工作的人。

1. 看新聞 ,特別是財經類新聞。固定幾家媒體,報紙或者網媒都可以,每天堅持看財經類的新聞,熟悉真實的商業社會在關注和討論什麼事情,用比較裝逼的話說叫做培養business sense。

2. 看案例集。坦白講,王澤鑒老師看法條的建議對於學生來說是很糟糕的,因為學生缺乏實務經驗,肯定搞不清楚法條的含義,就算是把法條全背下來都沒用。相反可以看一些案例集,最高院有指導性的案例,各地的法院也有一些案例彙編類的書。十來分鐘可以看一個案例,琢磨一下判決的理由和法律依據。

3. 學英語。背單詞也好,聽聽力也好,讀文章也好,看視頻也好,反正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學英語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4. 看一些不重要的書。前面已經提到了,碎片化的時間沒法搞什麼正經學習的,不過倒也不妨礙看一些相對有用、有趣但不那麼不重要的書。什麼書算是有用、有趣但不那麼不重要的書當然因人而異,但是在包里隨身放一本書,放一個kindle或者在手機裡面存點書是一個好習慣。閑著沒事胡亂刷網頁也是看手機,認真看點書也是看手機。我工作第一年,一直去新疆出差,在機場候機的時間加一塊,把整本三國志看了一遍,現在想想……剛入職的時候真是閑啊。


1.在「法學生」階段不要指望碎片化時間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識

用完整時間段干正事,用碎片化的時間來爽。特別是看微信不能幫助你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識,微信公眾賬號的目的是宣傳和營銷。看那個當作獲取信息的手段就可以了,作為以後聊天/忽悠的談資。

2.在「法學生」階段不要搞出太多碎片化的時間

除了找工作/實習/追妹子/漢子階段,其他時候不主動折騰是沒什麼碎片化時間的。國內法學院壓力沒有大到約會都得隨身帶法條的程度,相反由於課業壓力一般而自學動力又不強,大家喜歡把時間搞得七零八落,好像需要碎片化的時間充實自己。看書就坐下來看一兩個小時,不用每天挑燈夜讀。每次一個小時,每天四次,足夠解決以畢業找好工作為目的的法學學習,剩下的時間想去社團想去實習隨意,那些不是碎片化的時間。如果你去國外讀法學,相信我,你不會有什麼碎片化的時間。

3.那些車上、排隊中、等人時、工作間隔之類的所謂碎片化時間,想點自己高興的事兒就行了,實在不行玩玩手機遊戲搭訕美女帥哥秀個剪刀手發個朋友圈做點什麼都好。

4.研究生階段等你有了真正要做的項目,你想像中的碎片化時間其實都不是碎片化時間,你會恨不得隨時帶著項目資料趕緊看完的。


關注幾個微信公眾號:
人力資源法律
法客帝國
法律講堂
勞動法庫
什麼的。

下個無訟閱讀有事沒事地翻翻。

沒事翻下無訟案例,就查查自己感興趣的關鍵詞,看看人家的證據怎麼組織的,訴訟請求怎麼提的。看到說理很充分很精彩的判決書也可以收藏,然後有空就翻翻。

知乎關注一下徐斌律師、邏格斯、霍sir,還有幾個名字我忘了,想起來再來補充,別關注我,我主攻相聲話題。。。

看到覺得不錯的文章,可以丟到印象筆記里,有空就整理一下。
覺得不錯的表格類整理,還可以列印出來,夾在本兒里隨身帶著。


既然題目限定在「利用碎片化時間」這,那麼就一個辦法:背法條!!!

微信公眾號實驗過,沒有效果。畢竟對於學生來說,微信公眾號上的內容一般來說太過實務,不是現階段的我們能夠輕易消化吸收的。當然關注一兩個公眾號偶爾看一下哪些法律更新了,哪些規定改變了,這個可以有。

所以我覺得+我親身實驗+我結論: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最重要方法——背法條。

我的民法通則和訴訟法都是在火車上背的,刑事訴訟法是在輕軌上背的,法制史這種有趣的知識是在公交車上看的,婚姻法繼承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是放在家裡隨時翻隨時當著二老面拿出來解決家庭糾紛的(然而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於我一個已經老去的少年並沒有什麼卵用了→_→)。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這方法很死板啊中國很多法條制定的也很傻逼啊這樣一個書獃子形象簡直不忍直視啊!

然而作為法學生,擺在我們面前的司法考試考的就是法條,不管某些法條制定的有多傻逼,題目擺在那裡想做對就得選那個傻逼的答案。平時大塊的時間都用來研究理(裝)論(逼)了,哪來的時間再去背法條呢?當然是碎片時間啦。

不管是拿出手機點開一部中國法律法規大全,還是從口袋裡掏出一本紅彤彤的小本本,是不是感覺頓時學(裝)霸(逼)指數直升,身邊形成強大氣場,整個人沐浴在中國法律事業的使命感中無法自拔了?開年級大會時輔導員在講台上瞎bb很無聊怎麼辦?背法條啊!回到家裡你媽嘲諷你找不到對象怎麼辦?背法條啊!家庭聚會來一條,休閑娛樂來一條,等女朋友來一條,睡前醒後來一條,這一天過得該有多充實,多開心?

微信少關注些亂七八糟的公眾號,少看些奇葩案件和觀點的推送以防頭痛,一個學法網隨時關注法條和司考就足夠了喲。微博上少關注些道貌岸然的死磕律師,少和法盲們就「嫖宿幼女罪該不該廢除」打嘴炮以防被拉低人文素養,多關注些鍾秀勇啊劉鳳科啊司考名師隨時看看他們發的司考題才是正事。打開網頁不要看到張靚穎一句「你的時間非常值錢,我在天書世界等你」就傻呵呵地跑去玩兒遊戲了,點開北大法律信息網快速瀏覽一下有什麼新法律新解釋新規定出台趕緊看幾眼。刷知乎的時候沒有個人獨立思考的觀點和泰然面對噴子的心理準備就不要去某些明顯釣魚引嘴炮的題目下面評論,多關注些好律師好學長默默地看他們條理清晰邏輯縝密的回答跪著點贊就好。

好了,碎片時間已過,該是用大塊學習時間去理解消化你在碎片時間獲得的這些知識了。祝好。


讀大一的時候,因為學校離市區遠,每次出去大概要坐40分鐘地鐵,當時為了不浪費時間,也試過帶著法條在地鐵上看(由於大一學的部門法就是憲法,所以帶的是一本紅彤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那個莊重威嚴的氣場可想而知……)。但這樣做並未讓我感覺自己法律知識有所提升,原因應該是:一、碎片化時間中,人所處的環境一般相對動蕩、嘈雜和不舒適,這樣是很難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學法條這樣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比較枯燥的東西的,即使記了一點,效果也肯定不如找一塊相對大塊的時間和安靜的空間坐下來專心地看。法條體系化的特點也決定了只有系統連貫地、結合上下文甚至最好是帶著某個問題去看,才能有效領會立法的精神和目的,在理解之後也更容易記憶。看一些相對艱深的理論書籍也是一樣的道理,即便能看進去,效率也很低。

我的建議是做一些比發愣或刷微博、看八卦有用但又不那麼費腦的事情。比如,看英語新聞,經濟學人客戶端(收費)和FT金融時報(免費)都是不錯的資源,對語言和常識都有幫助;看內容通俗易懂的法律、政治普及書籍,比如梁文道的《關鍵詞》、任東來等的《 美國憲政歷程:影響美國的25個司法大案》、龍應台《野火集》等;如果環境不算嘈雜,可以聽知乎Live中和法律相關的講座,有時我會一邊做家務一邊聽,所涉主題有法律職業經驗、法律學生留學等,選擇你感興趣的就好。

最後,祝題主在校時光充實愉快,法律還是要沉下心用大塊時間來學習,大學就是最好的機會了。


想不到這個問題引發了很多爭議,我就忍不住再說兩句。

在我遇到一種新的獲取知識的辦法或者方式時候,一般我是不敢輕易否定。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習慣,有時候僅憑自己的經歷和見解實在不敢太過肯定的去評判,但是分享自己的經歷卻是十分有意義的。

有的答友覺得法學學習應該用一塊比較完整時間靜下心來好好閱讀,碎片化不適合,也有的人說碎片化時間應該愉快玩耍等等。

這些都有道理,但是終歸要看個人習慣和追求,不是每個人都希望成為法學家,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在業務時間愉快的玩耍,畢竟也有學霸嘛。

比如我自己,法學專業,現在在互聯網法律領域創業,平常其實大多接觸商業方面的事務,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閱讀法學經典著作或者做些理論研究。但是對於本身專業的熱愛和學習的衝動,我的手機成為我閱讀學習的一個很好的工具。 澎湃新聞、鳳凰新聞、法律公眾號等等,這些媒體或者說自媒體精選出來的很多法學相關的精華文章,在地鐵公交等碎片化時間裡面的閱讀,讓我不至於離法學越來越遠。

這就是我個人的經驗,我想這個問題有很多點去需要去理解。比如法學知識這四個字,狹義的說可能就是一本法學經典或者理論法條等,廣義可能就是一篇短文、一篇報道等等。但是不可否認,都能帶來知識的提高。


畢竟學習無處不在,生活就是一本書嘛。

-------————————————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給我們的閱讀學習習慣帶來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我們不用像以前那樣,要閱讀或者查找資料,就必須到圖書館或者電腦面前。現在完全進入一個碎片化學習的時代,當然傳統閱讀方式也是不可缺的,只不過現在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閱讀和學習,比如等公交、坐地鐵或者說課間時間。

碎片化學習的終端主要是手機,當然也有IPAD等其他,入口的話有微信公眾平台、各類APP、UC瀏覽器等等。我這邊主要還是以自己的習慣作為例子,推薦給你。

我是一個重度微信使用者,幾乎所有的資訊和文章我都是在微信上面閱讀的,微信公眾號有幾千萬個,就單單我們法學類的也不計其數。作為法學生,我的閱讀主要是法學,但不僅僅局限於法學,結合互聯網時代和法律服務市場的未來趨勢,還有自己的興趣,我的關注微信號主要由這幾類,法學微信號、互聯網科技類、社會化營銷類微信號。

個人認為,法學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專業的學科,特別是法律人相對都比較傳統。互聯網滲透進了很多行業,卻在法律行業這塊進展十分緩慢。但是法律行業與互聯網的相遇結合這是一個大趨勢,作為法學生我們千萬不要做井底之蛙,等著被顛覆。自己思考一下,你對互聯網和法律行業結合的認識處在什麼位置,還有你懂什麼是互聯網嗎?目前法律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有什麼典例?有什麼公司正在做?這些或許你沒有精力去仔細研究,但是關注一些相關微信號,有一些認識,也是必須的。

另外,為什麼我還要關注一些社會化營銷類的公眾號呢,這個問題我想對於希望從事律師行業的同學更是應該思考一下。傳統律師獲取案源主要是依靠人脈關係等資源,這是大家公認的。我想這個情況很大程度上跟這個行業信息不對稱有關,但如今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的出現,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微博、微信甚至知乎去發聲,去建立自己的網路影響力。今天主要介紹碎片化學習,這塊就點到為止。總之,我是建議各位擺脫傳統法律行業的枷鎖,用互聯網思維,藉助互聯網的力量去做個人營銷。所以,有一些社會化營銷,特別是自媒體運營的知識,對於你個人未來職業發展也是十分有幫助的。

下面介紹我自己的碎片化習慣,我一般每天是要固定閱讀一些公眾號的文章,大概各種碎片加起來也得有一個小時(關鍵是我每天地鐵時間有一個多小時)。我每天固定閱讀的微信公眾號有這些:

第一個老樣子,介紹我自己參與運營的微信公眾號【法雨小院】,主要面對青年法律人,特別是法學生。主要內容其實就是我剛才提到的互聯網法律、法律人營銷,當然還有每個法學生十分在意的司考、考研等等。微信搜索「法雨小院」關注即可,做個廣告,請原諒,哈哈!

第二介紹【天同訴訟圈】,這個微信公眾號,主要是商事訴訟的內容,有很多關於律師乾貨,更值得一說的是他們關於互聯網法律之類的文章都有價值。

第三個其實就很多的,法律讀庫、法律讀品、法影斑斕等等,我覺得這些都差不多,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只要關注其中一二就可以。

第四是一些比較細的,就看各位需要,因為自己是微信公眾號編輯,所以我都曾經關注並學習過,比如關注司考的學法網、熊貓分享,法學留學的寄託法學人,知識產權的東方智合、知果果,個人號如徐昕、法律小常識等這些。

第五互聯網科技類的微信公眾號,我覺的這些裡面選一二關注就可以,創業邦雜誌、虎嗅網、i黑馬、快鯉魚等等,其實內容都很像,關於一二個,每天堅持閱讀一點,了解一下什麼是互聯網,雖然我們每天都在接觸互聯網,卻不一定能看到本質,包括我也在學習。

第六關於營銷類【 Social Talent 】、媒介360,其實社會化營銷、自媒體這塊我主要是閱讀書籍,推薦 《影響力》、《信任代理》、《影響力方程式》、《微力無邊》、《新規則》等等。

微信公眾號不在於多,找幾個覺得合適,符合自己定位和目標的就好,回答這麼多,還有些跑題和廣告嫌疑,真是對不住啦,謝謝大家啦!
有時間再繼續補充!碼的太快,有語誤請見諒哈


利益相關:大一法本生。

1.看微信公眾號,一般我比較常看的有「法制簡訊」、「青苗法鳴」、「刑事正義」,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官方公眾號。

2.看「澎湃新聞」的「一號專案」、「法治中國」、「社論」等欄目。有些人覺得太淺了,但對於法律初學者而言,還是能訓練你的法律思維的。

3.看指導性案例(和自己學過的知識相關的)。比如我現在已經可以看和民法總論、刑法總論、物權法相關的指導性案例。


法本大二生
因為學校的原因,經常要集合點名,所以碎片時間相當多。我一般的做法是:
MP3里下好一些法律講義音頻,走路或者周圍比較吵沒法安靜看書的時候聽,反覆聽,還可以加速聽。個人感覺對一些案例、考題會有更深的印象。
kindle上下了幾本法律相關的書籍,集合點名的時候十幾分鐘看看。但是因為時間非常碎片,所以我一般是看小故事,短片類的書籍的(大部分不是法律相關...)
然後手機上就是知乎之類的,微信也有關注,但是始終不怎麼習慣用微信,微博關注了幾個比較出名的律師,還有司考老師,經常翻他們的主頁看看。
然後法律相關的書籍(非研究類),就當小說看,但是一定要從故事中思考法律現狀,法律職業現狀。比如之前看《與絕望抗爭》的時候就順便看了死刑相關的一些文章、論文。
對學生狗來說還是偏應試,不過kindle里也有老師發的講義,等人的時候就掏出來複習一下,基本上十幾分鐘一個章節的樣子。自己覺得效果還不錯


【法本四年】免費系列講座邀請名校畢業生告訴大家法本四年如何過

8月2日晚上是劉景蘭師姐給大家講

只一個小時,資深女檢察官、中國政法大學師姐讓你四年學習不迷茫

為了幫助、指導法學本科生進行學習,法律職路志願服務隊邀請千聊網站專門開設了法律職路直播間,並請知名大學畢業的律師、法官、檢察官給大家講法學四年如何學習。

7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霸女生嘉賓楊馥銘師姐已經分享,有一千多人聽了講座。8月2日晚上,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中國政法大學高端公訴人研究生班劉景蘭師姐利用千聊給大家講,請收聽。

http://weixin.qq.com/q/02HRBo5lM6aFU1LEwA1p1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時間:8月2日晚八點

地點:千聊「法律職路」空間

主講人:劉景蘭師姐,現就職於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處,中國政法大學憲法與行政法、刑法在讀碩士。

加入方式:

1、點擊鏈接直接進入 https://m.qlchat.com/topic/220000509882893.htm?preview=Yamp;amp;amp;intoPreview=Y

2、掃碼

http://weixin.qq.com/q/02o8lL5cM6aFU1I9VAhp1J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weixin.qq.com/q/02G0w25rM6aFU1J2UAhp1B (二維碼自動識別)

3、加群

https://weixin.qq.com/g/Aaurf1GbnmEQkZ8K (二維碼自動識別)


關注這個問題很久了,現在回答一下。
碎片化的時間,我更加傾向於進行思考。學習,不僅是閱讀新的信息,還需要通過思考、實踐,把平時正經學習的東西真正地吸收好。

由於我是一個暈車的人,無法在車上看書看手機,就不能碎片化地閱讀材料了。但是,平時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資料,在碎片化時間裡可以回想一下這些資料。

1. 那些資料的作者有什麼觀點?對於這些觀點,他們是怎麼論證的?
2. 已經學習的知識里有什麼關鍵的概念,這些概念之間有什麼聯繫?這種聯繫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作者沒有直接指出這個聯繫?
3. 這幾天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法條,這個法條為什麼要這樣規定?我了解這個法條的制定背景嗎?這個法條在實踐中可以怎麼適用?
4. 最近遇到什麼事,和經典案例有哪些相似點,它們是相同的法律問題嗎?這個事特別有意思,裡面可能有什麼新的法律問題?
5. 最近研究了什麼法律問題,這些問題是真問題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與我的生活體驗、實證經驗相符嗎?相符或者不相符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真問題,有什麼研究角度可以切入?

如果想到什麼東西,記得一坐回書桌就馬上寫下來哦~
這些碎片化的思考,會促使你把平時用大塊時間學習的法律知識調用出來,逐漸內化為自己的法律思維。
在我看來,公眾號主要是消遣,休閑時看看挺不錯;背法條、看案例,的確是很好的能在碎片時間裡學習的東西,我也很贊同其他知友的意見。


法學其實是需要大塊的時間去思考的,而當今時間的碎片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題主所說的增加法學知識應該不屬於研究型的,而是屬於接受型的。這種情況下,以上題友陳壽松的回答其實十分有幫助。
不過看題主問的其他問題,大概是非法本?這種情況下,碎片化的時間在準備司考複習的話建議直接聽司考複習的音頻。所有路上的時間,吃飯的時間,課間,洗衣服等時間都可以利用起來。某校法學的同學們兩個月過司考都是這麼過來的。加油。


就是有機會有時間就拿手機閱讀,不過往往有時間,都選擇玩遊戲~~


法學生,在校好好學習好好泡妹,就是最佳的狀態。
好好學習,在學校能夠聽優秀老師,一流教授講課就是一種幸福。安心聽課。一定要有辯論和印證思維,如何去反駁某種觀點和證明某種觀點?這些是自己常思考和惦記的問題。如刑事訴訟中的證明標準和合理懷疑是什麼?是排除合理懷疑加印證證明,如何理解?推薦《審查起訴的原理與方法》一書。訴訟不就是打證據嗎?多看證據歸責系列書籍。
實務,了解民事訴訟的案由都有哪些?如勞動合同糾紛可以細分多少個小案由?此時需要多看某一類案由下的書籍。推薦《裁判要點與觀點》系列書籍。看完這11本書,就會覺得自己很牛逼,畢業後更牛逼。
司法考試自己要確保通過,然後有個男女朋友,你還會羨慕別人嗎?
沒有男朋友的找我!


就我個人經驗來看,用碎片化時間去學習是沒多大意義的,碎片化時間最多只是增長一下見文,要學習還得有個固定的時間安安靜靜的像一個美男子一樣沉著學


這個問題好,和我想得一致。我的方法是:
知乎+微信公眾賬號+為知筆記,
三效和一。
知乎有很多律師,多關注;
微信有很多律師,多關注;
為知筆記可以收集上述資料。
點滴積累,貴在堅持!


在校期間追求的應該是全面完整的學習。首先是法理層面的,這個真會跟你一輩子。其次是主要部門法的學習,法學方法論,法律邏輯。碎片學習是沒時間的妥協之舉


有一次在地鐵上,估計是高峰時段,當時人特別的多,我坐在位置上都覺得人湧進來,這時看到個男生,被擠到我的前面,他背著書包,帶著眼鏡眼鏡看著車窗,嘴裡念念有詞的,我當時以為這人肯定瘋了,後來細細聽到,原來在背東西,類似課文的長篇大段的,背的非常快啊。當時我做了3站,那幾站人都很多,他被人推擠著從左邊到右邊的,但是不為所動,仍然嘴巴不停的背著,彷彿他的靈魂飛走了感覺不得到身邊的人存在似得,覺得這樣的人才是利用時間的最高境界啊。
高二的時候,老師布置背英文課文,當時作業多,為了省時間,我一邊洗漱一邊背,穿衣服背,走路背,於是從起床到學校這段時間,那個英文段子背的滾瓜爛熟的,後來,只要提到這個文章,我立刻就能很快的背出來。
現在覺得,高效率的熟記還得看人啊,你覺得那個行就行,但是背東西不僅要利用時間還要有效率,就是一個快准狠!背到滾瓜爛熟的時候脫口而出!說白了就是重複再重複,什麼手機端客戶端軟體的都不如自己下定決心來的實在。
不然就會如手機內存爆滿然後提醒你卸載了,彷彿也是提醒你你有多久沒看書了一樣痛苦。


關注了好幾個微信,有時候一時忘記看裡面的文章,幾天後打開發現太多條未讀信息,直接導致沒有閱讀慾望,這就是個惡性循環。


就地取材,用知乎。

關注知乎【法律】類話題。
關注幾個高質量知乎用戶,比如法官、律師、檢察官、警察@坐以待幣丶 @DoonnerDie @皮耶霍 @王瑞恩 @霍sir @我是比茄多耳

碎片化的時間別想著學高深的,大腦不容易轉化模式,就學點生活雞毛蒜皮中的法律,養成法律思維就好。

沒學過的科目就別想著讀法條了,白費。當初沒學侵權法,看《侵權責任法》,覺得說的全是廢話,因為不知道有【過錯責任】、【過錯推定】、【無過錯責任】這些區別。沒學過稅法,看法條,那真是看天書。相反,學過刑法以後再看法條,哪怕法條里沒有寫出來的要件,也能自行腦補複習出來。
所以,讀法條真的不建議,不然要律師幹嘛,人人都能自己看法條打官司了。

另外,不方便看的話,下載司考培訓的音頻戴上耳機聽。
不是我打廣告,像厚大司考、瑞達法考這些,先修部分比較段子型的,很適合。當然你要是真備考,還是別聽這些段子,效率太低。個人覺得眾合不廢話,挺好。
人家官網有音頻,另外【喜馬拉雅】APP也有,不知道是官方上傳的,還是人家盜傳的,建議能用官方網站盡量用,尊重知產不是?


推薦閱讀:

天氣、氣候對犯罪有沒有影響?
商事仲裁相比訴訟的優勢及特點?
上海樓盤大降價,業主砸售樓處,這樣的行為違法嗎?
被精神病患者殺死只能認倒霉么?
如何評價顧維鈞的外交水平?

TAG:法律 | 律師 | 法學 | 法學院 | 法學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