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重新開始晚嗎?

我2005年畢業,學校是個三流外的學校,在學校成績還好。正是印證了一句老話,男怕入錯行,我不相信我入錯行,只是我的起點選錯了,我想重新開始,重新擺正心態,給我自己一個重新開始,一切從頭再來?只是三十的我已經成家,似乎有點遲,能不能麻煩給我一點指導,謝謝


是時候讓你們看看我的女神了……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侵刪


這是2015年才從零開始學建築設計、零美術基礎的我堂姐昨天畫的練習。她比我大九歲,我今年35。補充兩句:
她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才幾歲!
當時看了她的這幅練習,我瞬間覺得自己真的好年輕。


30歲是個很好的年齡,這時候大部分人已經放棄追逐真正的卓越,只是為一口飯、一個位子奮鬥,所以只要你還懷有夢想,競爭對手比起年少時,少了太多,勝算概率也大了許多。

十幾歲,你要跟荷爾蒙搏鬥,你要跟無數拚命考上好大學以改命的人去爭;

20出頭,你要分出很大部分精力去學習戀愛,考察未來伴侶;

剛工作,你要學習職場規則,為人處世。

到了30歲,愛也愛過了,婚也結過了,異性什麼鬼樣子都瞭然於胸,職場那些破事無非如此。所有這些曾經讓你分神、讓你分心的事情,統統不再能迷惑你。

終於可以心無旁騖地去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知識了;

終於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書學習,而不會被亂七八糟的「老師」忽悠著去報班了;

終於明白自己的智力能學什麼,不能學什麼,比如我就不再掙扎著妄圖學會量子力學;

終於可以大模大樣把所有家務外包,不用被主流價值觀影響著去強做家務了;

終於可以去高原看星星,在天文望遠鏡下,暗暗發誓:要永遠熱愛真理如同孩子。

30歲的意義,就是在於,能強大到不被那些庸常的大人所迷惑,重回純凈,在真理的知識的平原上奔跑。

再也沒有人能阻礙你了。


別老想著重新開始,而是多琢磨把你的一手爛牌打好……
想著重新開始是一個壞習慣,你會在每一個無可奈何的當下,都希望再來一次,重新開始


在能養家糊口的基礎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28歲時有了學中醫的想法,種種原因,33歲下了決心,IT轉中醫四年。
一-一-一-一一一_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謝謝各位關注,具體學醫的原因和方法恕不詳述。只能說年齡大了,逐漸地明白了自己究竟想要什,需要什麼。
上個月某天晚飯後,老父有中風跡象,腳軟、頭暈、耳鳴。我給父親號了脈,感覺是肝風挾痰上擾,逐抓了三付半夏白朮天麻湯的變方,當晚服下一付。次日晨,老父己能下床做飯。
說這些並不想炫耀什麼,我的初衷之一是因為在我們這個小地方,普通人發生重大急證,往往得不到有效地急救,比如夜間發生腦卒中,醫院MRI無值班醫生,病人要挨到第二天早上,失去了最佳急救時間。與其在重症監護室外無可奈何地焦急等候,不如盡自己所能為雙親盡孝。


一、晚與不晚重要麼?


這個問題通常有三種答案:晚、不晚、不一定,而我想說的是:這不重要。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個段子:

黃忠六十才跟劉備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為丞相,佘太君百歲挂帥,孫悟空五百歲西天取經,白素貞一千多歲下山談戀愛,你說你急神馬急?

蓋茨39歲成世界首富,陳天橋31歲成中國首富,孫中山28歲創辦興中會,王然23歲當局長,孫權19歲據江東,丁俊暉15歲拿世界冠軍,鄧波兒7歲拿奧斯卡,莫扎特4歲開始作曲,葫蘆娃剛出生就打妖怪,你說勞資急不急!~

如果是姜子牙,那麼30歲還太早,如果是莫扎特,30歲已經晚了(莫扎特才活了35歲),但如果姜子牙30歲學作曲是晚還是不晚呢?

吶呢?!

你可能會說:這什麼狗屁問題,跟我有啥關係?

對了,以上的案例跟你有啥關係呢?你誰都不是,別人的故事和標準對你有用么?

晚與不晚真的重要麼?

不重要麼?

重要麼?

那重要的是什麼?

重要的是你自己。

二、你為什麼要重新開始?
首先,讓我們回到問題本身。這個問題有三個基本元素,誰(你/我)、什麼時間(30歲)、幹什麼事(重新開始工作/事業)和一個疑問:晚不晚(可不可以)。我認為,如果拋開前面三個基本元素來單純回答晚與不晚的行為,是耍流氓!

然後,我想問一句:為什麼想要重新開始?我們來試分析一下你為什麼會有這麼這樣的困惑。通常想要重新開始的人都是對現狀不滿意,覺得工資太低、領導太二、離家太遠、公司沒發展、自己沒前途、平時看不上眼的老王剛升職成了自己的領導、同學聚會時發現當時總在自己屁股後面轉的小子當上了大老闆……理由太多,根本寫不過來。我試著分析幾種典型的情況:

被逼無奈型

可能是剛買了房、換了車、生了娃,月底一盤算髮現,原來舒舒服服的小日子現在過不下去了,加上媳婦整天嘮叨隔壁老王剛當了處長、同學小李開了公司、小舅子去工地賣砂石料一年下來都掙了好幾十萬……。想想每天上班面對著客戶老闆的臭臉,下班面對媳婦兒、丈母娘的嘮叨,再看看手裡的工資單,你對自己說,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老子要雄起!

恍然大悟型

有一天你坐在家裡無聊,不停按著電視遙控器,老媽在廚房做飯,老婆在哄孩子,一些都如往常一樣平凡又祥和。你突然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么?當初那些激情與夢想都哪兒去了?我要改變!

沒事找虐型

你就是喜歡折騰,沒辦法對一件事情保持長久的熱情。對同樣的事情很快就會感到厭煩,於是你不停的換工作、換女(男)友,到處去旅行,感覺生活過的很精彩。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30歲了,也開始想我是不是還要這麼繼續折騰下去?是不是該找個工作安定下來?找個人結婚生子?可是又無法約束自己「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心。

選擇困難型

經濟學把已經發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叫沉沒成本,把選擇做一件事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叫做機會成本,你現在可能正站在人生中萬千選擇路口的其中一個。這時候你往前一看,全都是機會成本,回頭一看,全都是沉默成本,好像怎麼選都是損失。靠,到底該怎麼辦?

難抵誘惑型

現在的工作又苦逼又沒勁還掙不到錢,要不去考了律師證?當律師也不錯。或者去學會計,公司的總會計事好像挺牛的。恩,我還是應該去深造繪畫,當初我還拿過全市小學生繪畫三等獎呢。彷彿面前有無數多幸福美好的職業在召喚著你,重新開始就能馬上變成高富帥、白富美。

不知你有沒有對號入座找到自己的類型,沒找到也沒關係。我前面說了,想要重新開始通常都是對現狀不滿意,因為「重新」這個詞,本身就代表著對過去的否定,你想拋開過去獲得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但是重新來過真的會比現在更好么?

三、重新開始一切就會不一樣么?
前陣子有一個很火的電影叫《夏洛特煩惱》,男豬腳夏洛在高中暗戀的女同學的婚禮上,發現自己是個人生的loser。當他穿越到高中時代重新來過的時候,他憑藉著來自未來的優勢和「才華」得到了他想要的生活,但是到最後他發現,自己還是希望回到原來。

這是為什麼呢?我想大概原因有兩點
1.人們總是念念不忘那些失去/得不到的東西,卻對正擁有的幸福習以為常。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相信"生活在別處"。人們很輕易的放棄一段愛情,一個朋友,一份工作,莫不是因為這種相信。可這世上並不存在傳說中的「別處」。你所擁有的,也不過是你手上的這些,而你兜兜轉轉最終得到的,也不過是你在第一個站台錯過的。

2.你自己才是這一切的根源

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你幻想中的更優秀的你,你以為只要重新開始,一切就都會不一樣,其實現在這一切的根源都在你自己。每一個你不滿意的」現在「,都有一個你不努力的」曾經「。昨天你把時間用在哪兒,決定了今天你是誰,今天你把時間用在哪兒,決定了明天你是誰。如果你自己並不打算做些改變,就算給你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如果你想要更健康,現在就趴到地上做20個俯卧撐,那麼在做俯卧撐的這幾分鐘,你就是個愛運動的人;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成績,現在就去讀書、學習;如果你想要更高的成就,那就努力工作,做好你現在能夠做的每一件事。如果我們依然不願在一個每天需要消耗8個多小時的地方讓自己成為一個很「牛"的人的話,那我們內心的那些夢想,生來的些許天賦,也許真的會終老一生了。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30歲了還是個loser,那麼你需要做的是改變自己而不是重新開始。


四、如何重新開始?
當然,我們也不能用戰術上的勤奮代替戰略上的懶惰,如果你經過認真思考,還是想重新開始的話,我們來聊聊該怎麼辦。既然一切問題的根源都在你自己,那麼要想找到答案,你需要回答以下3個問題:

我是誰?
我要什麼?
然後才是:
我行么?

1.我是誰?
回答這個問題是最難的,這是哲學三大終極問題之一,不過我們今天不討論哲學,只解決實際問題。從這個角度出發,我是誰包括我的出身、經歷、家庭情況、社會關係等等。
這裡邊還有一個我應該是誰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從自己在工作、社會、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入手進行分析。

2.我要什麼?
這個問題表面上很好回答:金錢、權利、地位、成就感、歸屬感、安全感……沒錯,這些我們都需要,但是它們對於你重要程度如何?如何排序?權重是多少?這個問題涉及價值觀的層面,每個人的答案都會不同。不過這個問題太抽象了,我們可以把它顯像化,你可以想像一下里你理想中的一天應該是怎樣的?早晨幾點醒來,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里?身邊都有哪些家人?起床之後怎麼吃早餐?如何去上班......這個辦法可以幫你清楚的看到你內心想要的生活。

3.我行么?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回答:能力範疇、社會環境。
首先是自己擅長什麼而不是喜歡什麼,因為我們現在討論的是事業,而不是愛好,這一點腦子一定要清楚。
其次是社會環境的要求,包括法律法規、道德規範、家人期望之類,違法犯罪的事咱不能幹對吧,而要想過的幸福快樂,後面兩方面是不得不考慮的。也可以做個SWOT分析,什麼?你不知道什麼是SWOT分析?那就趕快去度娘一下吧。
SWOT分析法_百度百科

回答了以上3個問題,你就不會再糾結於30歲重新開始晚不晚了。**因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在別處,它就在你心裡的某個角落,當你推開那扇門,你會發現,它一直就在那兒。
當然,要想回答好以上3個問題並不容易,需要花時間、精力去梳理自己,如果你說:我不想花時間去想,也想不清楚,你就告訴我答案吧。那我只能說:這是你自己的人生,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你想要什麼,如果你自己都懶得花時間精力去想想清楚的話,你又能指望別人給你多好的建議呢?換句話說:我敢說,你敢信么?

最後給你個建議,回到最初我的回答:「這不重要!」 是的,「30歲」不重要,「晚不晚」不重要,「重新」不重要,那重要的是什麼?重要的是「開始」!如果你真的想做些改變,那就看看現在可以做哪些事情能夠有所幫助,然後馬上去做吧!

再然後呢?


記得看過一個TED公開課《20歲光陰不再來》講的大概就是積累的黃金時期。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一切都不會晚,但題主要為所付出的艱辛與代價做好準備 , 你現在的作為決定著你的人生,加油!

去搜了下演講稿,部分貼過來。

Meg說:「第一,我常告訴二十多歲的男孩女孩,不要為你究竟是誰而煩惱,開始思考你可以是誰,並且去賺那些說明你是誰的資本。現在就是最好的嘗試時機,不管是海外實習,還是創業,或者做公益。第二,年輕人經常聚在一起,感情好到可以穿一條褲子。可是社會中許多機會是從遠關係開始的,不要把自己封鎖在小圈子裡,走出去你才會對自己的經歷有更多的認識。第三,記住你可以選擇自己的家庭。你的婚姻就是未來幾十年的家庭,就算你要到三十歲結婚,現在選擇和 什麼樣的人交往也是至關重要的。簡而言之,二十歲是不能輕易揮霍的美好時光。


When I was in my 20s, I saw my very first psychotherapy client. I was a Ph.D. student in clinical psychology at Berkeley. She was a 26-year-old woman named Alex.
記得見我第一位心理諮詢顧客時,我才20多歲。當時我是Berkeley臨床心理學在讀博士生。我的第一位顧客是名叫Alex的女性,26歲。


Now Alex walked into her first session wearing jeans and a big slouchy top, and she dropped onto the couch in my office and kicked off her flats and told me she was there to talk about guy problems. Now when I heard this, I was so relieved. My classmate got anarsonist for her first client. (Laughter) And I got a twentysomething who wanted to talk about boys. This I thought I could handle.
第一次見面Alex穿著牛仔褲和寬鬆上衣走進來,她一下子栽進我辦公室的沙發上,踢掉腳上的平底鞋,跟我說她想談談男生的問題。當時我聽到這個之後鬆了一口氣。因為我同學的第一個顧客是縱火犯,而我的顧客卻是一個20出頭想談談男生的女孩。我覺得我可以搞定。

But I didn"t handle it. With the funny stories that Alex would bring to session, it was easy for me just to nod my head while we kicked the can down the road.
但是我沒有搞定。Alex不斷地講有趣的事情,而我只能簡單地點頭認同她所說的,很自然地就陷入了附和的狀態。


"Thirty"s the new 20," Alex would say, and as far as I could tell, she was right. Work happened later, marriage happened later, kids happened later, even death happened later. Twentysomethings like Alex and I had nothing but time.
Alex說:「30歲是一個新的20歲」。沒錯,我告訴她「你是對的」。工作還早,結婚還早,生孩子還早,甚至死亡也早著呢。像Alex和我這樣20多歲的人,什麼都沒有但時間多的是。


But before long, my supervisor pushed me to push Alex about her love life. I pushed back. I said, "Sure, she"s dating down, she"s sleeping with aknucklehead, but it"s not like she"s going to marry the guy." And then my supervisor said, "Not yet, but she might marry the next one. Besides, the best time to work on Alex"s marriage is before she has one."
但不久之後,我的導師就要我向Alex的感情生活施壓。我反駁說:「當然她現在正在和別人交往,她現在和一個傻瓜男生睡覺,但看樣子她不會和他結婚的。」 而我的導師說:「不著急,她也許會和下一個結婚。但修復Alex婚姻的最好時期是她還沒擁有婚姻的時期。」


That"s what psychologists call an "Aha!" moment. That was the moment I realized, 30 is not the new 20. Yes, people settle down later than they used to, but that didn"t make Alex"s 20s a developmental downtime.
這就是心理學家說的「頓悟時刻」。正是那個時候我意識到,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的確,和以前的人相比,現在人們更晚才安定下來,但是這不代表Alex就能長期處於20多歲的狀態。


That made Alex"s 20s a developmental sweet spot, and we were sitting there blowing it. That was when I realized that this sort of benign neglect was a real problem, and it had real consequences, not just for Alex and her love life but for the careers and the families and the futures of twentysomethings everywhere.

更晚安定下來,應該使Alex的20多歲成為發展的黃金時段,而我們卻坐在那裡忽視這個發展的時機。從那時起我意識到這種善意的忽視確實是個問題,它不僅給Alex本身和她的感情生活帶來不良後果,而且影響到處20多歲的人的事業、家庭和未來。


There are 50 million twentysometh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right now. We"re talking about 15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or 100 percent if you consider that no one"s getting through adulthood without going through their 20s first.
現在在美國,20多歲的人有五千萬,也就是15%的人口,或者可以說所有人口,因為所有成年人都要經歷他們的20多歲。


Raise your hand if you"re in your 20s. I really want to see some twentysomethings here. Oh, yay! Y"all"s awesome. If you work with twentysomethings, you love a twentysomething, you"re losing sleep over twentysomethings, I want to see — Okay. Awesome, twentysomethings really matter.
如果你現在20多歲,請舉手。我很想看到有20多歲的人在這裡。哦,很好。如果你和20多歲的人一起工作,你喜歡20多歲的人,你因為20多歲的人輾轉難眠,我想看到你們。很棒,看來20多歲的人確實很受重視。


So I specialize in twentysomethings because I believe that every single one of those 50 million twentysomethings deserves to know what psychologists, sociologists, neurologists and fertility specialists already know: that claiming your 20s is one of the simplest, yet most transformative, things you can do for work, for love, for your happiness, maybe even for the world.
因此我專門研究20多歲的人,因為我堅信這五千萬的20多歲的人,每一個人都應該去了解那些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神經學家和生育專家已經知道的事實:你的20多歲是極簡單卻極具變化的時期之一。你20多歲的時光決定了你的事業、愛情、幸福甚至整個世界。


This is not my opinion. These are the facts. We know that 80 percent of life"s most defining moments take place by age 35. That means that eight out of 10 of the decisions and experiences and "Aha!" moments that make your life what it is will have happened by your mid-30s.
這不是我的看法。這些是事實。我們知道80%決定你生活的時刻發生在35歲之前。這就意味著你生活的重要決定、經歷和突然的領悟,有八成是在你30多歲之前發生的。

People who are over 40, don"t panic. This crowd is going to be fine, I think. We know that the first 10 years of a career has an exponential impact on how much money you"re going to earn. We know that more than half of Americans are married or are living with or dating their future partner by 30.
那些超過40歲的朋友不要驚慌,我想這群人會沒事的。我們知道職業生涯的前10年對你將來的收入有重大影響。我們知道到了30歲的時候,超過半數的美國人會結婚或者和未來的另一半同居或者約會。

We know that the brain caps off its second and last growth spurt in your 20s as it rewires itself for adulthood, which means that whatever it is you want to change about yourself, now is the time to change it. We know that personality changes more during your 20s than at any other time in life, and we know that female fertility peaks at age 28, and things get tricky after age 35.
我們知道人在20多歲的時候大腦停止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重組,以適應成年世界的快速發育階段。這就意味著不管你想怎樣改變自己,現在就是時間改變了。我們知道在20多歲的時候,性格的改變多於生命中任何時期。我們也知道女性的最佳生育時期在28歲的時候達到頂峰,35歲之後生育變得困難。

So your 20s are the time to educate yourself about your body and your options. So when we think about child development, we all know that the first five years are a critical period for language and attachment in the brain. It"s a time when your ordinary, day-to-day life has an inordinate impact on who you will become.
所以你的20多歲正是了解你自身和選擇的時期。當我們想到孩童的成長時,我們都知道1-5歲是大腦學習語言和感知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日常的普通生活都會對你的未來道路影響巨大。

But what we hear less about is that there"s such a thing as adult development, and our 20s are that critical period of adult development. But this isn"t what twentysomethings are hearing. Newspapers talk about the changing timetable of adulthood.
但是我們卻很少聽到成年發展期,而我們的20多歲正是成年發展期的關鍵。但是20多歲的人卻聽不到這些,報紙討論的只是成年年齡界線的變更。

Researchers call the 20s an extended adolescence. Journalists coin silly nicknames for twentysomethings like "twixters" and "kidults." It"s true. As a culture, we have trivialized what is actually the defining decade of adulthood.
研究者稱20多歲是延長的青春期。記者就引用傻傻的外號稱呼20多歲的人,比如「twixters」 (twenty-mixters)和「kidults」(kid-adults)。 這是真的。作為一種文化,我們的忽視的正是對成年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十年(從20歲到30歲)。

Leonard Bernstein said that to achieve great things, you need a plan and not quite enough time. Isn"t that true? So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s when you pat a twentysomething on the head and you say, "You have 10 extra years to start your life"? Nothing happens. You have robbed that person of his urgency and ambition, and absolutely nothing happens.
雷昂納德·伯恩斯坦說過:要想取得成就,你需要一個計劃和緊迫的時間。這是大實話啊!所以當你拍著一個20多歲的人的腦袋,跟他說,「你有額外的10年去開始你的生活」,你覺得這改變了什麼?什麼都沒改變。你只是奪走了那個人的緊迫感和雄心壯志,絕對沒有改變什麼。

And then every day, smart, interesting twentysomethings like you or like your sons and daughters come into my office and say things like this: "I know my boyfriend"s no good for me, but this relationship doesn"t count. I"m just killing time." Or they say, "Everybody says as long as I get started on a career by the time I"m 30, I"ll be fine."
然後每天,那些聰明有趣的20多歲的人就像你們和你們的兒子女兒一樣,走入我的辦公室開始說:「我知道我的男朋友對我不夠好,但是我們的關係不算數。我只是在消磨時光而已。」或者說「每個人都告訴我只要能在30歲的時候開始我的事業,這就足夠了。」

But then it starts to sound like this: "My 20s are almost over, and I have nothing to show for myself. I had a better résumé the day after I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en it starts to sound like this: "Dating in my 20s was like musical chairs. Everybody was running around and having fun, but then sometime around 30 it was like the music turned off and everybody started sitting down.
但是實際聽上去卻是:「我馬上就要三十了,卻根本就沒有東西展示。我只是在大學畢業時有過一份最漂亮的簡歷。」 或是這樣:「我20多歲時的約會就像找凳子。每個人都繞著凳子跑,隨便玩一玩,但是快30的時候就像音樂停止了,所有人開始坐下。

I didn"t want to be the only one left standing up, so sometimes I think I married my husband because he was the closest chair to me at 30." Where are the twentysomethings here? Do not do that. Okay, now that sounds a little flip, but make no mistake, the stakes are very high.
我不想成為那唯一站著的人,所以有時候我會想我和我丈夫之所以會結婚,是因為在我30歲的時候,他是當時離我最近的那張凳子。在場的20多歲的人吶,千萬不要這樣做。這個做法聽起來有點輕率,但是不要犯錯,因為風險很高。

When a lot has been pushed to your 30s, there is enormous thirtysomething pressure to jump-start a career, pick a city, partner up, and have two or three kids in a much shorter period of time. Many of these things are incompatible, and as research is just starting to show, simply harder and more stressful to do all at once in our 30s.
當很多事都被擠到你30多歲的時候,就會有巨大壓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啟動一項事業,挑一個城市,找到伴侶,生兩三個孩子。這些事大多是不能同時完成的,正如研究表明,在30歲的時候要想工作生活一步到位,難度很高,壓力很大。

The post-millennial midlife crisis isn"t buying a red sports car. It"s realizing you can"t have that career you now want. It"s realizing you can"t have that child you now want, or you can"t give your child a sibling.
千禧年後的中年危機並不是一輛紅色跑車。而是意識到你不能擁有你想擁有的事業,意識到你不能擁有你想要的孩子,或者給你的孩子添個兄弟姐妹。

Too many thirtysomethings and fortysomethings look at themselves, and at me, sitting across the room, and say about their 20s, "What was I doing? What was I thinking?" I want to change what twentysomethings are doing and thinking.
太多30多歲40多歲的人看看他們自己,看看我,坐在屋子裡談論自己的20多歲,「我當時都幹麼了?我當時都想啥了?」我想改變現在20多歲人的所思所為。

Here"s a story about how that can go. It"s a story about a woman named Emma. At 25, Emma came to my office because she was, in her words, having an identity crisis. She said she thought she might like to work in art or entertainment, but she hadn"t decided yet, so she"d spent the last few years waiting tables instead.
這裡我想講個故事說明問題。這個故事是關於名叫Emma一個女人。她25歲的時候走入我的辦公室,因為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有自我認識危機。她說她也許想從事關於藝術或者娛樂的工作,但是她還沒決定。所以取而代之的是她花了過去幾年的時間當服務員。

Because it was cheaper, she lived with a boyfriend who displayed his temper more than his ambition. And as hard as her 20s were, her early life had been even harder. She often cried in our sessions, but then would collect herself by saying, "You can"t pick your family, but you can pick your friends."
為了減少開銷,她和她的男朋友同居,一個脾氣暴躁而無志向的人。正如她悲慘的20多歲,她早年的生活更加悲慘。她經常在談話過程中哭泣,努力鎮定下來後說「你沒辦法選擇你的家庭,但是你可以選擇你的朋友。」

Well one day, Emma comes in and she hangs her head in her lap, and she sobbed for most of the hour. She"d just bought a new address book, and she"d spent the morning filling in her many contacts, but then she"d been left staring at that empty blank that comes after the words "In case of emergency, please call ... "
有一天,Emma走進來,她雙手抱頭於膝蓋,然後抽泣了幾乎一個小時。她剛買了一個新的通訊錄本子,然後花了一整個早上的時間填寫她的聯繫人信息。當她填到「萬一發生緊急情況,請聯繫...」的時候,她沒有任何人可填。

She was nearly hysterical when she looked at me and said, "Who"s going to be there for me if I get in a car wreck? Who"s going to take care of me if I have cancer?" Now in that moment, it took everything I had not to say, "I will."
她幾乎崩潰地看著我並說,「如果我被車撞了,誰會在那裡?假如我得癌症了,誰會在那裡?」 在那種情況下,我花了好大力氣才忍住說「我會。」

But what Emma needed wasn"t some therapist who really, really cared. Emma needed a better life, and I knew this was her chance. I had learned too much since I first worked with Alex to just sit there while Emma"s defining decade went parading by.
Emma所需要的並不是理療師所真正關心的。她需要一個更好的生活,我知道這是她的機會。自Alex開始,我從這份工作上學到了很多,不能只是坐在那裡看著Emma十年黃金定型期白白消逝。

So over the next weeks and months, I told Emma three things that every twentysomething, male or female, deserves to hear.
所以接下去的幾個星期幾個月,我告訴Emma三件事,所有20多歲的男生女生都值得聽一聽。

First, I told Emma to forget about having an identity crisis and get some identity capital. By get identity capital, I mean do something that adds value to who you are. Do something that"s an investment in who you might want to be next.
首先,我告訴Emma忘掉她的自我認識危機,去獲得一些身份認定的資本。身份資本是指做增加自我價值的事。為自己下一步想成為的樣子做一些事一些投資。

I didn"t know the future of Emma"s career, and no one knows the future of work, but I do know this: Identity capital begets identity capital. So now is the time for that cross-country job, that internship, that startup you want to try.
我不知道Emma的工作將來是什麼樣的,也沒人知道將來的工作是什麼樣的,但是我知道:身份資本會創造出更多身份資本。現在是時候去嘗試你想要的海外工作、實習或者新起點。

I"m not discounting twentysomething exploration here, but I am discounting exploration that"s not supposed to count, which, by the way, is not exploration. That"s procrastination. I told Emma to explore work and make it count.
我不是輕視20多歲的自我探索,而是輕視那些隨便玩玩無所謂的探索,或者從某種意義上說那不是探索。那是拖沓!我告訴Emma去探索工作,讓她的探索有所回報。

Second, I told Emma that the urban tribe is overrated.
第二,我告訴Emma不要高估自己的朋友圈。

Best friends are great for giving rides to the airport, but twentysomethings who huddle together with like-minded peers limit who they know, what they know, how they think, how they speak, and where they work. That new piece of capital, that new person to date almost always comes from outside the inner circle.
好朋友會載你去機場,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 瞎混的20多歲的人,他們的交際圈、知識面、思維方式、說話方式和工作層面都被限制住了。新的資本或者新的約會對方往往是從內部交際圈之外來的。

New things come from what are called our weak ties, our friends of friends of friends. So yes, half of twentysomethings are un- or under-employed. But half aren"t, and weak ties are how you get yourself into that group. Half of new jobs are never posted, so reaching out to your neighbor"s boss is how you get that un-posted job. It"s not cheating. It"s the science of how information spreads.
新的事情來自我們所謂的「遠的關係」,我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沒錯,半數20多歲的人處在失業和半失業的狀態。但是另外一半的人卻不是這樣的,「遠的關係」正是你融入一個新的群體的紐帶。有半數的新工作從來不公示出來,所以聯絡你鄰居的老闆是你找到那些未公示工作的方式。這不叫作弊,這是信息傳播的科學方式。

Last but not least, Emma believed that you can"t pick your family, but you can pick your friends. Now this was true for her growing up, but as a twentysomething, soon Emma would pick her family when she partnered with someone and created a family of her own.
最後一點也很重要,Emma相信你無法選擇你的家庭,但是你可以選擇你的朋友。可這只是她成長時期的狀況。作為一個20多歲的人,Emma很快會與某人為伴組建她自己的新家庭。

I told Emma the time to start picking your family is now. Now you may be thinking that 30 is actually a better time to settle down than 20, or even 25, and I agree with you. But grabbing whoever you"re living with or sleeping with when everyone on Facebook starts walking down the aisle is not progress.
我告訴Emma現在就是你選擇你家庭的時候。現在你也許會想相比於20歲,25歲或30歲時組建家庭會更好。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當你Facebook上的朋友都開始步入婚姻殿堂時,你隨便抓一個人一起生活、睡覺絕對不是組建家庭的過程。

The best time to work on your marriage is before you have one, and that means being as intentional with love as you are with work. Picking your family is about consciously choosing who and what you want rather than just making it work or killing time with whoever happens to be choosing you.
經營你婚姻的最佳時間是你還沒結婚的時候,這意味要像你為了工作一樣精心謀劃。選擇你的家庭是有意識地去選擇你想要的人和事,而不是為了結婚或者消磨時光,任意選擇一個正好選擇你的人。

So what happened to Emma? Well, we went through that address book, and she found an old roommate"s cousin who worked at an art museum in another state. That weak tie helped her get a job there. That job offer gave her the reason to leave that live-in boyfriend.
Emma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我們翻了一遍通訊錄,她發現她原來的舍友的表妹在另一個州的一家藝術博物館工作。這層遠關係幫助她在那裡得到一份工作。這份工作給她一個理由離開她那同居的男友。

Now, five years later, she"s a special events planner for museums. She"s married to a man she mindfully chose. She loves her new career, she loves her new family, and she sent me a card that said, "Now the emergency contact blanks don"t seem big enough."
現在五年過去了,她是一名博物館特別活動策劃者。她和一個她用心選擇的男人結婚了。她愛她的事業,她愛她的新家,她寄給我一張賀卡寫道,「現在緊急聯繫欄似乎不夠填呢。」

Now Emma"s story made that sound easy, but that"s what I love about working with twentysomethings. They are so easy to help. Twentysomethings are like airplanes just leaving LAX, bound for somewhere west. Right after takeoff, a slight change in cours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nding in Alaska or Fiji.
Emma的故事聽起來簡單,這正是為什麼我愛和20多歲人打交道。幫助20多歲的人很容易。20多歲就像離開洛杉磯飛往西部某處的飛機,起飛之後,一點小小變化都會影響到它最終將降落在阿拉斯加還是斐濟。

Likewise, at 21 or 25 or even 29, one good conversation, one good break, one good TED Talk, can have an enormous effect across years and even generations to come. So here"s an idea worth spreading to every twentysomething you know.
同理,在你21歲,25歲甚至29歲的時候,一次好的談話、好的休息、好的TED演講,能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幾代人的時間裡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這個想法值得傳達給每一個你所認識的20多歲人。

It"s as simple as what I learned to say to Alex. It"s what I now have the privilege of saying to twentysomethings like Emma every single day: Thirty is not the new 20, so claim your adulthood, get some identity capital, use your weak ties, pick your family. Don"t be defined by what you didn"t know or didn"t do. You"re deciding your life right now. Thank you.
這想法就像我後來告訴Alex的話一樣簡單。我應該每天都對像Emma這樣的20多歲的人說: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所以規劃好你的成年生活,獲得一些身份認同資本,利用你的遠關係,選擇你的家庭。不要被你所不知道的,從未做過的事所禁錮。你現在的作為決定著你的人生。謝謝。


我的一個長輩,四十歲的時候辭掉國內的工作,東渡日本,重新學牙醫,目前已在國內某大城市開設大型牙科醫院很多年,並且每天都在第一線工作,因為他喜歡他的工作。
我年齡跟答主相仿,目前轉行IT業不久,每天都忙到夜裡十二點,沒基礎就加倍努力,因為我喜歡我的工作,堅持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才能做好,答主加油。


30歲重新開始不晚!


去年偶然認識了一位中醫師,五十歲左右的大叔,他在我們這開了一家小小的中醫診所,當時我在他的診所待的時間不長,印象卻非常深刻!

首先是他的謙卑有禮和台灣口音讓我感覺有點不太一樣,接著我看到診室左側擺了一箱礦泉水,箱上貼了個紙條,寫著:如有需要歡迎自取,右側牆上掛了幾幅字,是各種版本的心經。

開始和他進行工作對接,發現他整理出來的資料實在是規範有條理、完整又詳實,使得工作上的事情很順利就完成了,我心裡暗嘆這位大叔素質好高哇!閑談時,他指給我看一個玻璃葯櫃,裡面擺放的都是小孩子在處方單背面畫的鉛筆畫。因為周圍很多家長帶小孩到他這裡看病,所以人多的時候,他就讓小孩邊畫畫邊候診,後來索性幫他們保存起來,他覺得小孩長大了看到這些"大作"會是很好的回憶。

他的診所通常只營業半天,每周有固定的時間在外義診,別人邀他講座也欣然前往,他說自己什麼都了解一些,很願意與大家探討分享。得知我對佛學感興趣,還將他有幸與星雲大師的合影拿給我看。離開診所時,我向他要了名片,希望以後有機會能聽他的講座。


———————————人生第一條分割線,沒什麼用處也要分割玩玩———————————


後來,我大概知道了這位大叔的故事,感覺他的每一個人生階段都全情投入,活得精彩!

第一階段:大學會計專業畢業後,他最初在銀行任職員,但是覺得不喜歡工作體制,遂辭職做起生意,為了需要,自學英文、日文,生意風生水起,足跡也遍布了很多國家。走過路過看過,結緣一本佛經,心凈沉澱下來, 決定放棄經商,開始新的生活。

第二階段:40歲學識譜、彈鋼琴,熱愛古典音樂,去捷克布拉格感受起源文化;學水彩、壓克力畫、油畫,到歐美美術館親炙大師真跡;學攝影,用NIKON全手動職業級相機;學藝術,熟讀藝術史,跑遍台灣看各式前衛的裝置展覽、行動表演;學中醫,獲得行醫資格。

第三階段:忽然有一天覺得哲學、宗教、音樂、藝術皆相通,每一條路都通往同一個地方,於是再次放棄藝術,40多歲跨過海峽來讀中醫研究生。每天和20多歲的同學們一起在臨床一線摸爬滾打,磨練望聞問切、辯證思治。畢業後,他沒有回台灣,就開了這家中醫診所,願意找他看病的人也越來越多。

大叔每一個人生階段的轉變都那麼決絕和義無反顧,我不知道各中原由,背後的辛酸苦痛肯定不會少,但是,每一次轉變、每一片土壤都有開花結果不是嗎。他有強大的自信心和執行力,不計成敗,勇往直前,這種特質使得他已經體驗了好幾種不同的人生,不是走馬觀花,而是淋漓盡致!照這樣下去,六十歲他突然去沙漠開拓綠洲,我也不會覺得奇怪!

人生苦短,盡量出彩,有夢最美,希望相隨,30歲重新開始真的不晚!


題主,我可能要給你潑一盆冷水。
鼓勵是最容易的,也是最不會犯錯的。
但孤零零的一句話,一個例子放在那兒,其實是比較不負責任的。看看我多勵志,看看我多正能量,看看我這句話說的多燃。然後各位答主樂滋滋地去看女神爆照,去看男神講故事去了。

題主看完眾答案,心情激蕩如當頭爆擊,也喜滋滋地辭了工作,重新開始。
學著學著,唉卧槽,怎麼這麼麻煩,怎麼這麼難搞,怎麼這麼累,怎麼別人收入高,我收入這麼低。
或者遇到需要花錢的時候,卻拿不出一筆錢來,在家人不理解中,親朋好友冷嘲熱諷中,沸騰的心冷卻了。

曾經的喜好,執著,夢想,變成個笑話,變成心裡的一道疤。兜了個圈,原地踏步,遠遠落後於同儕。

值得嗎?
不知道,或許那時候他的答案是No。

三十而立。
作為一個男人,你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嗜好、癖好,但到了三十這個年紀,該靠得住的時候得靠得住,對你而言重要的人需要你的時候,你得能幫上忙,能辦成事兒,能不讓他們操心得要死要活。
對我們而言你問的是屁大的事兒,做成是神話,做不成也可以換換我們的眼淚和同情。但對你而言,這是一件大事兒,你考慮清楚了?

生活不是電影裡面一句從頭開始,
一個二十年後就跳到童話結尾的。

你已經成家了,也許有孩子了,為孩子和妻子考慮,很多事兒熱血過頭就是魯莽了。
並不是所有的重新開始都是否定過去的一切,改變是可以一點一滴積累的,也是可以和你當下的生活共存的。

並不是不否定你重新開始,
只是希望你慎重。

知道你的目的,想清楚用什麼手段,能不能留點底牌,需不需要孤注一擲。
都考慮全了,你依然點點頭,說老子非干不可。

那就干吧,哥們兒。
那時候,
老子給你點贊。



回答了之後發現之前有答案說到這個TED演講,這個對我觸動也很大,我剛聽完時候就一個念頭擊中了我:我20時候簡直就是沒腦子。

標題叫做《30 is not new 20》它的主要觀點是:「一定要好好把握20多歲的人生階段。因為一個人的一生中的80%的最重要的時刻發生在35歲。就是說每10個決定你的生命會是什麼樣的的經歷有8個發生在三十歲中旬。而在這之前你就得做好準備。女性的繁殖能力在28歲時達到峰頂,到35歲之後事情就有點難辦了。因此二十幾歲這個時間段就是告訴自己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未來的選擇的時候。」

如果你沒有把握好那個時間段,等
30多歲才開始上面說的這些事,可能會面臨在極短的時間內開始一個職業,挑選一個城市,找到一個伴侶
並且生孩子的巨大壓力。這些事情中有很多是不兼容的,比如想換工作,想生孩子,條件都不成熟。

所以要好好把握20歲,早些開始積累身份資本,別老跟同齡人一起瞎玩,從弱聯繫中更多發現工作機會,新鮮事物,甚至改變生活軌跡的資源。選擇家庭就是有意識的選擇你想要的人和物而不是單單想讓事情成功或者和選擇你的那個人浪費時間。

特別有道理對不對,這個年齡段就應該去學習,去社交,去奮鬥。想想我當時在做什麼?我當時在想什麼?恨不得說句髒話。簡直就是傻了吧唧的。

回想起大學剛畢業,23歲,來到北京,隨便找了個工作,每天上下班擠公共汽車3小時。打沒用的電話,做老闆塞過來的表格,站在商場發傳單。老闆通過手段來誘導你定製不可能的任務來打壓自尊心,讓要強的你覺得內疚,拚命去做,壓力大到經常哭。熬了一年,實在受不了,投簡歷,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在IBM的工作。

想到這些,懊惱極了,為什麼會在那個傻逼地方呆上了一年啊,為啥就沒有想到早點換個工作,干點正事。到了IBM之後,工作氛圍特別輕鬆,老闆同事人都特別nice。感覺一下從火坑到了天堂。每天工作有條不紊,可是現在回想起來,也只是把手頭的事情做完,別出什麼差錯,寬鬆的任務輕鬆完成,就感覺挺好了。電話銷售做了兩年多,做admin,之後管系統,之後做軟體課培訓owner,之後被老闆拉去到處救火。

每個崗位都是埋頭幹活。確實做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但是,如果當時有腦子想到職業發展,想到充分利用資源,想到好好跟師傅學,六七年前我的職業發展就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了。當時都在想啥?唉!為什麼我當時就沒想過這層道理?沒有聽到這樣一個TED,沒有遇到一個提醒我這件事的人呢?都三十好幾了,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事業上是這樣,感情上也是有如此。遇到一個人,第一次談戀愛,一年多了好像該結婚了就結婚。如果我當時知道結婚這件事要做那麼多準備,有那麼多要考慮的事,需要好好選而不是撞大運,我一定不會就那麼輕易結婚。現在看起來簡單的道理,當時就是不知道,想不到,腦子裡都是空氣。也可能是真空的那種。不忍回看的傻。

懊惱完了,日子也要照樣過。幾天之後,我參加了一個活動。一個年輕的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長得乖乖巧巧,面容精緻,穿著合身的淺黃色連衣裙,可愛又清新。可是她的分享讓我很驚訝:她說到清楚的職業規劃,說到努力發展的方向,說到首先愛自己,對愛情婚姻有一定的認識,才有能力去愛另一半。

總之,就是看起來只是個小女孩,卻在認真靠譜的規劃自己的人生。包括事業和感情。人家小小年紀怎麼就會想到這麼多,就有這個意識,就能抓住二十來歲這個重要的階段呢。感覺將來不說一定會是個人生贏家。至少這麼早做準備,應該會生活的很好。

休息時候,大家閑聊,我誇她:「你真棒啊。小小年紀就能想到那麼多,並且真的在努力去做。」。她說:「我不小了,今年29了」。然後笑意盈盈的看著我。我驚呆了,因為她看起來就像20出頭。

反應過來之後,想到那個讓我很懊惱的TED,我突然就想通了。二十九歲和三十一二有什麼差別,一年兩年的事,又能怎樣呢。是,很多事來不及,但很多事相比四十歲也是來得及的。縱然沒那麼早,沒那麼好,還是很多事可以做到,甚至重新開始。

大器晚成的例子還少嗎?而且,沒有意識到並不代表啥都沒幹。混著混著,婚也結了,娃也生了。其實每個人生階段,或多或少,還是被生活推著向前走的。想做什麼你就去做,有什麼來得及來不及的。
就不給自己灌雞湯了。理想的人生20多歲要做好哪些準備,我們30多歲開始也沒啥不行的。換句話說,現在30多的我還有哪些想做的該做的事趕緊做,免得40多歲了回頭看再懊悔。

從那天起,我好好想了一下我的職業發展,想去參加的活動,想學的東西,想去的地方。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裡,除了繼續在家辦公之外,我在拆書幫混了個分舵舵主,成了三級拆書家,現在參與到老師的一個還挺高大上的拆EMBA的項目里來;報名了人民大學資深培訓經理班,全勤出席上課及學習活動。

學了品酒,英國WSET二級品酒師英文考卷還考了個好成績;學了做咖啡,拿了個職業認證;學會了游泳;參加了太太下午茶活動,還被邀請去做核心人員-女主人。伴隨著兒子從一歲半長到三歲,讀了一些育兒知識的我分享一些資訊很受媽媽們歡迎,學過攝影的我成天拍照曬娃曬玩具,一度有朋友問我整這麼專業是不是搞代購了;買了智能鋼琴,給兒子彈兩隻老虎;甚至還陪著老公跟正宗的老師學了一陣太極拳。

出國玩了一次,國內去了幾個地方,其中,麗江大理因為喜歡去了兩次。現在想起在雲南的搓板路上,顛簸的公交車,曬得晃眼的陽光打在我顯示辦公郵件正在發送的屏幕上。

只要你覺得30歲開始不算晚,時間就像大海里的水。是,熬了很多夜,折騰出很多趕deadline得痘痘。但還是應該繼續。因為回頭看,不再只是懊惱,可能會覺得還挺值得。


寫雞湯有個卵用。

國外案例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比如里芬施塔爾之類的。

其實,我一直覺得,你不斷在知乎問問題就說明你成不了事兒。

比如,我教托福的,你看那種問如何能上托福110和100的人,多半就是上不了這個分數的。

為什麼?

在我成長過程中,我是被各種超級學霸包圍的。

真正成功,然後會來事兒的人,不會在網上問問題的。

那種每一步都要問人家的人,哪兒來的主動性?哪兒來的解決問題能力?

所以,如果你一開始學校沒弄好,你的一些毛病就根深蒂固,跟我接到的這上面很多孩子一樣,一開始就沒把習慣建立起來。

比如,我有的時候為了篩選學生,設置了小規矩,說加微信寫個「知乎培訓」,那麼就有奇葩說沒看見,我說這個是寫在微信號旁邊的,你加了微信你都看不見這四個字?

然後她就給我發一堆奇怪的什麼「嘔吐臉」之類的非主流東西然後拉黑我,我估計是知道我戰鬥力也蠻強,不敢硬碰硬。

這就是典型loser。

loser的問題就是,家庭保護太好,完全沒有辦法去體會社會的艱難,所以事事依賴別人,一出問題就不斷問問問,而不是自己想辦法去解決。

其實我很多成績好的學生智商也不超群,但是和成績差最大區別就是不斷動腦筋想事情,而不是一開始就問我怎麼解決。一般是先想好再問我什麼可行。

所以,30歲對於你來說,確實很晚。

因為我上次和我學生聊,他是去美國做工程師,之前在國企負責一些項目。我們談到某老師每天遲到半小時以上。他就說這種人不要給第二次機會,一個人成年後很多習慣就改不掉了,只會浪費公司培訓成本。最好就是當機立斷,開了他。

我是贊同的。這也是為啥某些學生找到我,我一旦發現我給了2次或者3次機會還是懶得一塌糊塗,我根本不期望可以改變他。立即退費,讓他自己去找其他人。

我覺得我還好,還要給學生機會。前天下午去市中心面試一個公司,那個女老師撇撇嘴,說你是不是在家培訓那些各家公司都去過了沒用的人。我說是。

她說:我不會培訓這些人的。我很挑的。學渣都一邊去,我們這邊孩子都是要衝刺藤校的,都是托福90以上的,我不想浪費時間給學渣。而且我到5點多要準時走人,給我這點工資我幹嘛拚命。

她了解到我學生租我房子我沒有收押金沒有記錄身份證號碼,他還要求上了一周才給學費錢之後,她大笑說:當我們做慈善的呢!

所以,有的人做人做事很失敗,這個是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

我自己覺得我每一次的成長,都是因為意識到了我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這個世界上只有我自己能拯救我自己。

這個時候我才會真正用心去做事,去嘗試,才會找出一條路來。

所以,你的第一步,是先把知乎戒了。

不要輕易在這上面問一些太general的問題了。

人生的事情,不可能有任何人告訴你正確的答案。

而且,一個男人,應該勇敢去面對自己。

把自己先放低,

我在困難的時候,我把自己放的很低的,只有我落在地面上的時候,我才能看清楚這個社會的各種真實情況。這是你天天混知乎看段子看不到的。


我覺得知乎上的問題大概都有兩個解決方法。
如果我告訴你晚了,你是否甘願這樣繼續生活下去?
如果我告訴你還可以努力,你是否能每天奮鬥堅持改變?
同樣的說法可以適用於轉行 戀愛 學習 健身。
我們可以告訴你看法,但不能告訴你結果。


有很多人25歲的時候就已經死去,只不過等到75歲才埋。有理想是你靈魂鮮活的證明。


我現在也要轉方向呀,也要念書啊。我念完博士出來也是快奔30了,大概還是要和青春洋溢的大學生們搶工作哇~而且美貌度肯定也是不及人家了,你懂一個女生的憂慮嘛!

但是我曾經多次告訴自己,人生是有長度彈性的。
你現在所在乎的20-30歲,好像是最最最重的十年,但如果你能活到100歲,而別人只能活到90歲,那90-100歲彷彿對你又毫無意義了呢?現在只爭朝夕,而到了晚年又揮霍時光,是很不正確的人生觀哇!
老天爺讓我們活到多久,是善意的安排,所以人生每一個十年,每一個五年,甚至每一個一年,都是有道理的。我猜你最大的壓力大概來自優秀的同齡人。所以你最大的信心應該是來自於做自己。人生是你自己的,dont care其他人。


謝邀。

對於平凡人來說,24歲大學畢業,27歲工作三年,知道自己是不是適合這個行業。不適合的話,到三十歲已經猶豫了三年了。三年來什麼都沒做,就是在猶豫,如果最終決定在三十歲時候換一份工作,這不叫重新開始,這叫重新蹉跎。

我舉個例子吧,我關注過一個叫部隊的微信號,怎麼說呢,現役軍人吐槽大會。張三懷才不遇,李四遇人不淑,王五碰上改革,劉六名額被黑,孫二麻子描述自己簡直是個金光四射的完人,僅僅是因為跟領導鬧了點小矛盾(比如腳踢了領導)就被雪藏了,我看了之後都感慨孫二麻子這樣優秀的人才張召忠將軍居然錯過了,實在是戰忽局的損失。

在吐槽大會中,有那麼幾股清流,有的人在懷才不遇、遇人不淑、碰上改革、名額被黑的同時,仍然任勞任怨的干好工作,幹完工作晚上11點了,他們還拿出時間來準備司法考試或者會計考試,最終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證書,真正的「重新開始」。

小到公眾號上認真考證的現役軍人們,大到張瑞敏、趙新先、褚時健、史玉柱等風雲人物,對於他們來說,30歲不晚,40歲不晚,甚至70歲、80歲都不晚,為什麼?因為他們過去的歲月中,一直力所能及的為自己的將來鋪墊著基礎,他們的日子過成了磚,自己搭了一個台階,轉身時未必然胸有成竹、但至少腳踏實地。

反之,有些人一直在抱怨,一直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平台,豈不知抱怨什麼都改變不了,還會使自己成為牢騷滿腹的垃圾人。

另外,上面的答主舉出了一些比較偏門的例子,很正面,很勵志,但是我非常不建議你們模仿,你們要知道,我告訴你的真相和我所有的真相是不同的。比如A和B,都是真的。只不過告訴你的,是A罷了。

A:我的朋友做會計的,42歲重新開始學畫畫,現在3年了小有所成。

B:我的朋友當年跟我一起學的會計,工作三年就找了個好老公,天天衣食無憂,這幾年孩子上了大學,自己在家裡無聊的很,索性報了個班找幾個闊太太大家一起玩玩,三年下來還畫了不少,家裡又不指著她掙錢,自己開心就好啊。

你有試錯成本?人家畫賣不出去吃老公,你畫賣不出去要不要吃紙啊。

你要重新出發,也要找一些能養家糊口的路,別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啊。


更新一下狀態,最近零星點的被點贊。被人關心現在的狀態,感到很溫暖。
———————————————————————————————————————————
先說一下現狀,女,32歲,專科學歷,沒有結婚也沒有男朋友,剛剛轉產品經理一年,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還在待業狀態。
———————————————————————————————————————————
2012年,28歲,對未來一片迷茫,但我知道如果不離開,我會和大多數一樣,安於現狀,失去夢想;
2013年,29歲,開始了gap year,很不穩定的一年,對未來開始有了恐懼;
2014年,30歲,轉折的一年,這一年,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帶我進入了互聯網的世界,接觸到了很多新詞,CTO、產品經理、CPM....
2015年,31歲,對我來說是不安於現狀,折騰的一年,就是這一年,被轉成為產品經理,從魔都遷移到帝都,卻因為沒有處理好和前boss的關係被迫從帝都去了深圳,也就是這一年,我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2016年,32歲,因為不適應深圳的天氣,又回到了江南,也是這一年,體重從160+降到120+,雖然沒有工作 ,可自己確深信自己會變得越來越好。
———————————————————————————————————————————
2016年9月9日更新~
看到有小夥伴點贊,寫一下最近的狀態~
1.繼續堅持鍛煉,希望自己越來越好~
2.工作漸漸進入正規,感謝自己的不放棄,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繼續做產品經理;
3.給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每天會要求自己閱讀;
4.工作中每做完一個項目,都會各種反思,自己想不出解決方案的會請教別人;
5.愛上了交互,在考慮要不要考研……考研的目的不止是為了掙更多的錢,更重要的是想做出更好的產品:)

所以,30歲重新開始不晚。推薦一本書,采銅《精進》。
———————————————————————————————————————————
更新一下
2016年10月24日周一,妹妹打電話說外婆走了。一下子覺得自己的世界坍塌了。
怎麼可能走呢?明明上周剛剛打過電話給她,她還在抱怨外公不願意去海口過年。說好的過年回家陪她。
突然發現,原來自己堅強一直都是因為外婆。
有些人的存在,原本就能讓另外一些人更加堅強。
———————————————————————————————————————————
2017年3月10日,上周六剛剛考完專升本的入學考試,在等待通知中;
昨天諮詢了心理諮詢師三級考試,計划下半年考三級證書。
工作不太順利,在找好機會試著換工作;
感情還是沒有收穫,或許這種事情還是要看緣份。

祝我越來越好吧~
———————————————————————————————————————————
2017年3月17日,公司有兩個月工資沒有發。最近在找工作。今天妥妥地被歧視了一番。雖然沒有當我的面跟我說,卻讓我情緒有些波動。
對方說想找一個90後的產品。面試了七八家,要麼不滿意對方,要麼對方不滿意我。
不知道還要找多久。已經對公司提出離職。
希望我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只想說,30歲還在糾結自己的大學是幾流,還在回憶自己的成績不錯,的人,你媳婦真是單純善良啊。


如果按照一個人能活個七八十歲來看,30歲才不過度過了人生的42%多吧,還不到一半。想要幹什麼都不晚。退一萬步講,你七十九歲開始打算做一件事,都不晚。沒有晚不晚這一說,只有意識到自己喜歡什麼,喜歡做什麼那一刻,才是人生的開始,人生才開始計數,快點迎接人生的start多開心,沒必要糾結不合適的過去,對不對啦~


ps:我讀了七年計算機軟硬體編程,然後又花了三年時間日夜思考,終於發現自己的擅長和愛好,我也沒有因為編程行業高薪和穩定而去委屈自己的後面幾十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切終究會給你物質和財富的回報~

乖,以後別問這種傻問題了,想清楚就開始吧~


推薦閱讀:

TAG:30歲 | 個人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