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年明月」的作品《明朝那些事兒》的爭議?

前幾天不小心回答了個關於當年明月的問題,說當年明月解讀的明史,很LOW,結果好像往糞坑裡扔了塊石頭,激起一堆蒼蠅圍著我嗡嗡嗡,這次聽聽大家意見。


樓主,其實你通篇想表達的只有一個意思:

我看《羅馬帝國衰亡史》、《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明末農民戰爭史》,所以比你們看《明朝那些事兒》有品位。

額,既然如此,我也只好回你一句話,你開心就好。

還是那句話,歷史是厚重而豐富的,不同人看歷史有著不同的視角與體驗。我既沒覺得看了《明朝那些事兒》有多高貴,也沒覺得看了《明朝那些事兒》有多LOW。我對當年明月當年和天涯那幫文人的恩怨不感興趣,我對他的了解也僅限於公務員的身份。

我對《明朝那些事兒》感興趣的緣由在於,他作為一個公務員,是如何去看待明朝歷史的,僅此而已。

公正地說,《明朝那些事兒》讓我對明朝那段歷史產生了興趣,然後我才抽空去斷斷續續讀了《明實錄》以及王陽明的《傳習錄》,不過,畢竟不是干這個的,現實中工作也還有點忙。看這些東西也是為了打發空閑時間,甚至為了省事,看的還是白話版。

作為一位歷史愛好者,我覺得對於大多數喜歡歷史的人說。最難的不是歷史本身,而是對歷史的興趣。例如我,至今對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歷史不感興趣,缺少的或許就是一個引子,一個橋樑,一個能激發我去了解這段歷史的動力。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是通過《三國演義》這個文學作品,才有興趣去了解更多三國的真實歷史,才會去看《三國志》,甚至是《資治通鑒》里三國的部分內容。

《大秦帝國》、《明朝那些事兒》、《李自成》同理,沒人會把它寫的當歷史真實,但它確確實實激發了我們對某段歷史的興趣,這才是最重要的。

文學作品與歷史著作是有區別的,倘若你連這個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先天性地就認為自己比別人高貴,我覺得,你離第二次封號也不遠了。

放心,我沒功夫也沒興趣舉報你,因為,讓你一直這麼頑固而愚蠢地活著,其也可以時刻警醒我自己:那就是千萬不要因為比別人多看了幾本書就覺得高人一等,決定一個人層次的除了學識,更多的是修養。


1.請題主把文章里的錯別字改一改,起碼人明月寫明事用字還是沒差的

2.知乎是提問分享的平台,題主這種自戀性質的自問自答建議您去開個公眾號或者去明事貼吧發貼討論,懟完明月懟孫皓暉。

3.在《明朝那些事》的話題下,普遍的共識是:雖然明事並不完美,但是基本上沒什麼史實性的錯誤,而且關於建文帝的去向推論很合理,是一部優秀的歷史讀物。題主自認為讀了顧誠先生的書就可以批判一番,我想顧誠先生九泉之下也會苦笑吧

4.建議您買一套《明實錄》,潛心研讀。這樣您可以在學識上更高一層,眼界也更寬一層。知乎也因此少一些沒意義的自問自答,豈不美哉?


我本來對歷史沒啥興趣,看了明朝那些事兒至少對歷史感興趣了,挺簡單的一件事


嘩眾取寵

6年前我玩貼吧的時候,當時剛玩貼吧,經常發帖沒人理,後來我發現了一個訣竅,就是製造爭端,製造異議然後帖子基本就能小火一段時間。然而,6年前我還是個高中生,玩了半年就玩累了,現在,我很好奇,我想請問一下現在玩這一套的題主是?


雖然你們噴題主噴的都對。
但是我真的想說,
很多人看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後就覺得自己精通明史了,
很多人真的認為于謙王陽明孫承宗是國士無雙,
個人覺得當年明月這個作者主觀喜好影響了太多了。
當然這不是當年明月的錯。
只怪跟風狗太多。


題主我給你講件事情。
知乎裡面有一個選項。
是分享。
你可以自己在裡面寫文章。
自問自答。
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不需要自己再提供問題出來釣魚。


那本來就是本小說,當不得歷史,他們看圖個樂嘛。


小說,明朝只是一本小說。


放口屁還想我們聞?


已舉報。我們怎麼能知道你為什麼要扒當年明月的皮呢?這個問題問得宛如智障。你還是去弄明白知乎提問是怎麼回事再來刷存在感吧。


明朝那些事,挺不錯的作品,我讀它就是娛樂,順便了解了明史,和同學在酒桌上諞諞。我一個理科生,想了解明朝,你讓我去讀《明史》嗎?
很多人就是這樣的想法,你非要說讀明朝那些事low,什麼體現出國民教育程度低,那當然你開心就好了


2006年左右,《明朝那些事兒》(以下簡稱《事》)忽然火了起來,不管走到哪兒,都有人圍在身邊,告訴我,《事》真的非常好看。可是我有個毛病,對太流行的東西不太感冒,我不是說流行的東西不好,很多流行的東西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就很好,比如邁克傑克遜,比如鄧麗君。但大多流行的東西,我是避而遠之的,因為我認為,這些東西就像流感、SARS、瘋牛病一樣,來的快,去的也快。
到了2016年,因為長時間看同一類型的書,看得比較難受了,想換換口味,於是重讀了金庸的、二月河的,新讀了孫皓暉的、姚雪垠的一系列歷史武俠類的垃圾書。結果實在讀不下去,回頭又重讀《羅馬帝國衰亡史》、《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明末農民戰爭史》等,這個時候,一個朋友又給我推薦《事》。
因為10年過去了,《事》竟然還有人推薦,所以我有興趣看一看。但是說實話,過程很艱難,因為開篇我就讀了十來次,因為寫的實在太噁心。不管怎樣,最終還是咬牙堅持讀完了,整體感覺,就是寫的很爛,很LOW,非得給個評級的話,就跟《大秦帝國》、《李自成》等一個段位吧。
這種爛書,真的不值得浪費精力。所以沒多久,我也就忘記了。直到前幾天,有人在知乎探討袁騰飛和當年明月誰的爭議大。我上去回了一條:當年明月解讀的歷史很LOW。結果一下子不得了了,就像一塊石頭把屎上的蒼蠅全砸起來了,圍著我嗡嗡嗡嗡叫個不停。
大多數的意見就是,你牛,你寫個更好的看看啊。
我說我喜歡看「顧誠」的書,因為一直用拼音輸入法,錯誤的打成了「顧城」,結果很多人說我腦子有問題,一個寫詩的和寫史的有什麼可比性。我打了錯字,當然怪我,但我忽然發現,攻擊我的人,很多可能連「顧誠」是誰,都不知道。何其悲哀!
回了幾條之後,我就被封號了。然後我重新審視了一下這個過程,決定捋一捋。因此在網上搜索了一下《事》發表前後的前因後果,然後才發現,當年《事》在天涯發表的時候,就被圍追堵截,引起軒然大波。
2006年,天涯煮酒論史欄目的糞霸(赫連勃勃大王、簫讓等),面對當年明月這顆政治新星冉冉升起,採取了聯合絞殺的策略,經濟上扼殺、政治上批判、軍事上炸貼灌水,把當年明月搞得差點尿崩。對於赫連勃勃大王、簫讓這些毒瘤精英,我向來沒有什麼好感,一群急功近利、拉幫結派、高舉文化義旗的斯文敗類而已。
客觀的說,天涯是個分水嶺,之前是榕樹下,榕樹下的代表人物是李尋歡、寧財神、安妮寶貝等等,榕樹下還是有點古典英雄情結的,大家都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所以李尋歡罵高曉松的時候,我罵李尋歡,也沒什麼關係,不存在因為我罵了李尋歡,榕樹就封殺我的事情。但到了天涯時代,一切都變了,簫讓之類的文化妓女壟斷話語權,為自己的團體的謀利,這就非常噁心了,網路的東西你非得搞得很官僚,就像紅學會一樣,老不死的不死,新人永遠沒機會,你永遠得忍受周汝昌自比賈寶玉、劉心武強姦紅樓夢。
這個時候當年明月橫空出世,這個時候,當年明月是屠龍者,是英雄。當年明月非常聰明的利用了他推崇的王陽明的策略「知行合一」,我現在不跟你斗,因為我鬥不過你,但我牢記我的使命,是出書,揚名立萬。那麼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吃土吃癟我都忍。最終當年明月勝利了,並成功洗腦吸納了一批所謂王陽明的信徒。什麼心學?心學不就是實用主義嗎?故弄什麼玄虛?!
不管當年明月願意不願意,他還是沒能跳出歷史的詛咒,成功的從屠龍的英雄,變成惡龍。
當年明月寫《事》,大言不慚的稱「文中絕大部分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對話都是有史料來源的」,但是,為了流暢,不列舉出處(防止穿幫啊?);「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當年明月的意思是《明史》寫的不好看,他寫的才好看?那麼問題來了,憑什麼他認為自己寫的好看?因為他的讀者多。那麼為什麼讀者多?因為寫的庸俗,不要費腦子。那麼推導下來,就按照故事會的調調寫就行了。寫個戲說明朝、明朝傳奇什麼的,我沒有任何意見,但不要打著忠於歷史的幌子,行苟且之事!
《事》我認為硬傷很多,想到哪說到哪吧:
1- 精英治國論。當年明月認為就是應該由精英來治理國家,老百姓就是塵土炮灰。這個很好理解,因為清修明史就是那麼寫的,直接翻譯過來,通俗化一下,搞笑一些,就是我當年明月的東西了。但是,我提醒明礬們注意,精英治國和民主政治,是兩回事,一邊流著眼淚替崇禎心碎,一邊喊著要民主要權力,我搞不懂。
2- 權謀輪。當年明月把歷史簡化為君臣、臣臣之間的權術鬥爭。比如徐階為了當一哥,怎麼隱忍、怎麼努力,廢掉嚴嵩,比如高拱為了當一哥,怎麼隱忍、怎麼努力,廢掉徐階,比如張居正為了當一哥,怎麼隱忍、怎麼努力,廢掉高拱。這是臭大街的陰謀論。
3- 狹隘民族主義。當年明月為了美化而美化,動不動就來個人性的力量,信仰的光輝,這個心靈雞湯我不喝!這個論據實在太好找,比比皆是,我打開電子書,隨便滾一下,就粘貼一段:「東林黨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樣一點:他們或許狹隘、或許偏激,卻不貪污,不受賄,不仗勢欺民,他們的所有舉動,都是為了百姓的生計,為了這個國家的未來。」不貪污、不受賄?權力是利益的代言,你憑什麼說東林黨人不貪污、不受賄?東林黨人不貪污不受賄,為什麼免除富人的稅,徵收窮人的稅?東林黨不仗勢欺人?鄭貴妃被欺負成什麼樣了?為了百姓的生計?為了國家的未來?!我呸!
4- 論述信口開河,毫不嚴謹。說說我為什麼看了十來次,看不下去的原因。開篇「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當了皇帝,就喜歡黃色?他還姓朱呢,為什麼不喜歡紅色?!「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還是我的」,這是描述皇帝的權力,還是真的是朱元璋的座右銘?「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這個……)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鐘」當年明月的意思是,朱元璋的主要工作是撞鐘(出處在哪)?還是說朱元璋當和尚就是混子?」在此時,朱重八的夢想是好好的活下去,到十六歲的時候,托村口的吳老太作媒,找一個手腳勤快、能幹活的姑娘當媳婦,然後生下自己的兒女,兒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讓他們去地主劉小德家放牛。這就是十六歲時的朱重八對未來生活的幸福嚮往。「(出處?證據?),反正當年明月說了,我是為了行文流暢,瞎編唄,這就是我為什麼說,當年明月的書,應該叫戲說明史。但他偏偏打著忠於歷史的幌子扯淡!
5- 兜售大力丸。為什麼說當年明月兜售大力丸,因為不動腦子。大力出奇蹟啊!不管事情的真相是什麼樣子,畫個臉譜就好。比如「梃擊案」,就埋汰鄭貴妃就好了,清修明史讓東林黨人怎麼說,我就怎麼寫。明明疑點重重,圓不了了,就說鄭貴妃智商有問題,因為傻子嗎,再找個傻子打太子,邏輯上就沒問題了!萬曆皇帝那麼多漂亮的聰明的的不愛,就單單寵愛一個傻子那麼多年?!生了孩子,年老色衰,身材走樣,50多歲了萬曆依然對她不離不棄,然後當年明月你告訴我,鄭貴妃是個傻子?
總之,硬傷太多,看了當年明月的書,真是浪費生命!我依稀看到很多明礬又要撲面而來,就像雨後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仍然旺盛生長。

好吧,你們喜歡看故事會,是你們的權力!
我始終捍衛我追求美好的心


不請自來
首先我們來明確幾點
1,明朝那些事兒一書的的確確是戲說歷史的小說,書中有故意誘導讀者的嫌疑,尤其對於歷史不了解的讀者,很容易被圈粉,然後讀完後自以為對明史很了解到處賣弄 (這個現象親眼見的不少了,網路上更多)
2,而答主歷史功底比一般人深厚的多,看不起這種小說式甚至是故事會式的歷史講述也挺正常,文化素養不同,文化審美有差異而已,中國普通民眾平均文化素養本來就不高,這個也是事實

「xxx真好看!你們快去看啊!!!」
「可是這部電影劇情太爛了,小鮮肉演員演技差,還五毛特效,導演辣雞,幾乎沒有優點,簡直就是騙粉絲錢!」
「什麼,導演辣雞?你們知道他有多努力么!!!」
導演哭著:「是不是要我死了你們才不罵我!」

當然啦,事實歸事實,明朝那些事兒的確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史書,當年明月本人也是將其定位為小說的,縱然書中不嚴謹之處會誤導讀者,但僅作為對普通人的小說式歷史科普書已經合格了,很多人可能會因此而對歷史有一定了解甚至喜歡上歷史,要知道喜歡讀歷史肯真正研究歷史的人其實很少,要讓普通人去讀《明實錄》之類的太難了,那麼明朝那些事兒這種通俗幽默的歷史小說就很有存在的必要
明朝那些事兒最大的錯誤就是帶有過於強烈的個人情感和偏見以至於對只圖看個爽的讀者誤導性太大,稍微思考就能發現的錯誤也不少,答主的評價並沒有什麼問題
書本來就有問題
讀者們也不該將其奉為史學神作研究一番,然後大肆吹噓,並自以為高人一等,書不low,low的是這部分人
而答主講述的事實沒有問題,答主審美高不喜歡甚至看不起所列舉的那些書也無可厚非,都說了審美有差異嘛,而且我也不認為答主是為了釣魚為了引起爭端才自問自答的。
但答主不喜歡這本書你可以遠離嘛,去研究你的《明實錄》,不喜歡那些腦殘粉腦殘安利你也可以去勸說向你安利的人,點醒他們,然後反安利一波《明實錄》,豈不美哉。自以為是地將明朝那些事兒當成史書給予高標準要求,並判定其一無是處,然後顯露一番自己學識淵博真的好嗎?
你們都在同一條鄙視鏈上


《三國演義》實在太low了,不嚴謹又帶了太多個人喜好,不看《三國志》的都是垃圾。


我覺得題主簡直low爆了

讀歷史還看簡體字的書

嘖嘖嘖

我們都是看甲骨文的好伐


蹭我豬皇熱度?


特意開個題自問自答自賣自誇固然看上去神氣,但萬一答案被摺疊了呢……?


沒多少人想知道你怎麼想的



一千個人心目中就有一千個人的哈姆雷特歷史也本來就是個任人擺布的小姑娘你有什麼資格有什麼信心認為你看到的就是真正的歷史你有什麼資格有什麼信息貶低別人眼中的歷史樓主無非就是用小布爾喬亞的價值觀去貶低大多數人的價值觀以證明自己有多牛你說你始終捍衛你追求美好的心在我看來無非就是捍衛自己那顆敏感的自尊心


推薦閱讀:

《明朝那些事兒》里提到的那兩篇八股文是什麼樣的?
《明朝那些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和最具處世智慧的故事是什麼?
如何看待當年明月當副縣長?
明熹宗朱由校是文盲嗎?
如何評價《明朝那些事兒》的客觀性?

TAG:中國歷史 | 明朝那些事兒書籍 | 當年明月 | 暢銷書 | 明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