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大報告稱中國財富基尼係數 0.73?

原標題:報告稱我國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財產

今天,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中國民生髮展報告2014》。該報告在國際前沿的研究視角下,對當今中國社會熱點問題展開研究與探討。報告的內容包括中國家庭的財產、消費模式、醫療開銷與負擔、家庭經營與自雇、住房、主觀幸福感六項子議題。該書對這些議題的探討為理解當今中國社會打開了窗口,客觀地展現了無數家庭與個人在中國社會經濟變遷浪潮中的得與失,折射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

報告指出,中國的財產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國財產的基尼係數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我國家庭凈財產的基尼係數達到0.73,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

北大報告稱中國1%家庭佔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財產 來自鳳凰新聞


中國的財富基尼係數達到0.73,最富有的1%家庭佔有三分之一的社會財富,其原因有以下兩點。

1,財富的積累過程使其不平等程度較高。

我在為什麼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里提到過這樣一個概念,一般來說,收入是一個人的邊際產出回報,服從對數正態分布;而財富則是由一組隨機增長率累計起來的,服從冪律分布。財富冪律分布的特點可以這樣表述,當我們觀察最富有的a%人口所佔有的財富占社會總財富的比例b%時,有這樣一個規律——每當a乘以10或者除以10,b僅會乘以2或者除以2。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美國前10%的富人大約佔有80%的社會總財富,而前1%的富人佔有40%的財富,前0.1%就是20%,前0.01%仍然佔有10%。這個數字仍然高於中國的情況,見下圖:

當然,美國屬於收入較為不平等的國家,在相對平等的歐洲國家,前1%富人所佔有的財富比例沒有40%那麼高,從7.9%(斯洛伐克)至28.9%(德國)之間不等,見下圖:

來源:http://www.ecb.europa.eu/pub/pdf/scpwps/ecbwp1648.pdf

從上圖中,我們還能看到一項有趣的信息,那就是在一些國家,前80%的家庭已經佔據了總財富的100%以上,那剩下的20%家庭豈不是擁有了負的財富?

沒錯,這是因為財富值最低的那些家庭往往會有借貸,他們實際上處於負資產狀態。北大的報告中顯示,中國最窮的25%家庭佔有總財富的1%,這引起許多人的詬病,但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即使在相對平等的歐洲國家,最窮的20%人口擁有的財富總量也一般在1%以下,比如在德國,該數字為-0.5%。

更不用提美國,用2010年SCF數據可以算出,美國的財富基尼係數高達0.84,其中最窮的36%家庭的資產總和,是零;而最窮的43%家庭的資產總和,才剛剛達到全社會資產總和的1%。

在高財富集中度下計算出的財富基尼係數,自然也就比較高了。上圖是2000年世界各國的財富基尼係數分布密度,來源在這裡。

可以發現,絕大部分國家的財富基尼係數都集中在0.6到0.8的區間內,財富基尼係數在0.7左右的國家最多。許多主要國家(地區)的財富基尼係數都大於中國。應該說,0.73這個數字,可以說是比平均值偏高一些,但也處在正常範圍內。更何況還有以下第二個原因。

2,大國的基尼係數一般偏高。

下圖列出了歐元區各國在2010年的財富基尼係數,同樣來自這裡:

上圖顯示,除了德國和奧地利之外,歐元區的絕大多數國家的財富基尼係數都低於中國的0.73。

但不要忘了,在地域更加遼闊的國家,由於地區差距較大,基尼係數容易偏高。中國尤其如此。在基尼係數臨界值靠譜嗎?這個答案裡面,我分解了中國的收入基尼係數。2010年中國的收入基尼係數達到0.48,但其中地區差距貢獻達到0.25。這個比例超過了美國和巴西這兩個不平等程度較高的國家。這說明中國的收入不平等中,最主要的拉動因素是地區間收入差距,但在地區內部,收入不平等程度反而不是很高。

比起收入來,家庭財富受到的地域影響更大。特別是由於財富包含了房產這一區域價格差異極大的資產,如果不考慮地區差距而簡單計算財富基尼係數,得到的會是一個偏高的結果。事實上,如果使用HFCS數據,將整個歐元區視為一個「國家」,並計算這個「國家」的財富基尼係數,那麼結果也會達到0.70,並不比中國的0.73低多少。

如果要與歐洲各國進行比較,中國的「省」就是一個在面積和人口上都比較合適的單位

使用北京大學撰寫該報告時所使用的CFPS2012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出那些樣本數目在500以上的各省財富基尼係數:

從上圖可以發現,當我們把計算財富基尼係數的區域縮小到省的時候,各省的基尼係數幾乎都回到了0.6到0.7的範圍內,與歐洲各國的情況類似了。這組數據說明,中國與整個歐元區的不平等狀況實際上是十分類似的——各國(省)內部較為平等,但綜合成一個大經濟體之後,由於地區之間差異較大,就顯得不那麼平等了。

結論:

由於以上兩個原因,我認為中國財富的基尼係數達到0.73,並不是一個值得讓人憂心忡忡的結果。事實上他比我預期得還要小一些,我原本以為他至少會更接近美國的0.84,例如達到0.8左右。

同樣,我也不認為中國需要根據這個數字制定什麼特別的經濟政策。雖然我在應該向富人多徵稅嗎?這個答案中提到可能應當設置更高的邊際稅率,用於收入再分配,但如Piketty的建議那樣進行更直接的財富再分配政策,似乎對於中國來說仍然太早了。


被濫用的基尼係數 - 源素周期 - 知乎專欄


Part One


——2012年全國家庭凈財產均值為43.9萬元,較2010年增長了17%。

——中國家庭財產的不平等程度,也在迅速升高。其中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三成以上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僅擁有全國1%的財產。


——1995年我國財產的基尼係數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我國家庭凈財產的基尼係數達到0.73


上述所引,是《中國民生髮展報告2014》中的結論數據,該報告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組織調研完成。數據是一回事,怎樣解讀數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作為「中國自己的機構作出的正式調查報告」,藉助微博傳播,這份報告激起了更大波瀾。不忿者已經搬出了基尼係數的世界排名,驚呼中國高達0.73的基尼係數(相應的以百分數表示的Gini Index即為73)是多麼觸目驚心:

「這種程度的不平等,絕對不是什麼自由競爭的結果,只可能是逆向再分配(regressive tax)造成的。這種不平等還能繼續統治,靠的是戶口制度讓窮人無法在城市紮根而形成社區。」

但很多人顯然混淆了Wealth Gini Income Gini 二者之間的區別。前者,財富基尼係數,由居民所擁有的財富來定義;後者,收入基尼係數,則由居民的收入來定義。二者不具備可比性。


我們平時使用「基尼係數」一詞時,默認為後者,如維基百科給出的解釋:

基尼係數(英語: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紀初義大利學者科拉多·基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基尼指數(Gini index)是指基尼係數乘100倍作百分比表示。在民眾收入中,如基尼係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個人手裡,其餘的國民沒有收入),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絕對平等,但這兩種情況只出現在理論上。因此,基尼係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於0~1之間。基尼係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係數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圖中橫軸為人口累計百分比,縱軸為該部分人的收入占人口總收入的百分比,三條色線各表示不同情況下後者和前者的比例。綠線表示人口收入分配處於絕對平均狀態,藍線表示絕對不平均(即所有收入由一人獨佔),紅線則表示實際情況。紅線和綠線之間的面積越小,則收入分配越平等。

「財富基尼係數」可以仿照「收入基尼係數」來構建,只需將「收入」改為「財富」即可。「財富」與「收入」二者的不同,決定了構建其上的財富基尼係數和收入基尼係數的不同。由於財富具有代際和年際間的累積性,財富基尼係數通常會大於收入基尼係數。美國的財富基尼係數約為0.8,而收入基尼係數卻在0.4-0.5之間。


以基尼係數來談及中國的貧富差距時,總有人會提及美國的基尼係數,指出(無論是收入基尼係數還是財富基尼係數)兩國其實相差不大,甚至可以說美國的貧富差距大於中國。(因為中國的基尼係數有諸多版本,官方給出的數字又備受質疑,所以只能取中位數了。)


以上所述,很多人沒有搞懂兩個基尼係數的區別。但這只是「基尼係數」這個指標被媒體和大眾濫用的一個表現罷了,更加被濫用的,是和「基尼係數」密切相關的另一個指標。

Part Two


基尼係數的計算依據是洛倫茨曲線。由於在畫洛倫茨曲線時,縱軸為該部分人的收入/財富占人口總收入/財富的百分比,所以很多研究者會關注另外一個和基尼係數緊密相連的指標:社會中前××%的人群佔據了整個社會××%的財富/收入。這一指標更為直觀,更能為普通人理解,在媒體傳播時也就更具有話題和標題效應。比如《中國民生髮展報告2014》中的「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30%以上的財產」就刺痛了許多人。很多人依據這個指標,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大於美國。

但他們同樣混淆了「財富」和「收入」的區別。上面的圖是美國「前××%的人群佔據了整個社會××%的收入」而非美國「前××%的人群佔據了整個社會××%的財富」。所以和中國的「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30%以上的財產」不具備可比性。

當然,依據美國「前1%的人群佔據了整個社會××%的收入」,我們也可以說美國的貧富差距情況並不比中國樂觀。很多美國媒體,也是以此為據進行抨擊。但是,「社會中前××%的人群佔據了整個社會××%的財富/收入」這種指標,真的是對貧富差距好的測度的?

問題在於「流動性」。無論是基尼係數,還是和基尼係數密切相關的Top 1%數據,都著眼於靜態時點,無法體現流動性。而能縮小社會整體貧富差距的,恰恰是收入和財富在社會不同階層間的流動性。美國前1%的人群佔據了過高比例的收入,但兩名學者, 華盛頓大學教授MARK R. RANK 和康奈爾大學教授Thomas Hirschl,在分析了長達44年的統計數據後指出:在美國,所謂的Top 1%的構成在不斷變化。在25-60歲之間,有12%的人會進入收入前1%至少一年,有39%的人會進入收入前5%至少一年,有56%的人會進入前10%,73%進入前20%,只有0.6 %的人能長期(十年內)穩定屬於前1%。From Rags to Riches to Rags 雖然拿不到關於中國的數據,但我不認為在受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雙重製約的中國,收入和財富的流動性情況會好過美國。

下次再讀到「基尼係數」或者「社會中前××%的人群佔據了整個社會××%的財富」時,請先停幾秒思考下「財富」和「收入」的區別,並多問一句:這是好的測度嗎?

———————————————————————————————————————————

看來很多人還是喜歡看簡單直接的結論性文字。那好,「如何看待北大報告稱中國基尼係數 0.73」?據上所述,總結看法如下:

1、這個0.73是wealth gini,不是通常人們認為的income gini,二者不具備可比性,當然,依然可以據此說中國的財富分配情況糟糕;

2、但嚴謹地說,基尼係數只是對貧富差距的近似測度,由於其忽視了流動性,所以在現今的解釋力已經弱化。不過,「雖然拿不到關於中國的數據,但我不認為在受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雙重製約的中國,收入和財富的流動性情況會好過美國」。所以即便將財富的流動性這一因素納入考慮範圍,我們也可以根據0.73這一數據說中國的財富分配相當不公。如果能有進一步的數據支持就更好了。

3、學術研究與探討,不等同於直觀、片面的生活體驗,也不等同於簡單的情緒宣洩。批判也請批判在點子上,不然豬隊友害人害己,徒增笑料。


我不是經濟學專家,但是受過一些嚴謹的經濟學訓練。
『與這個調查結論有關的』
1,這是一個中國這片土地上有史以來關於家庭財產做的最嚴謹的一個科學的調查。詳細數據備忘都在這個網站上:中國家庭追蹤調查
2,媒體能報道出來至少是好事。對大眾基礎經濟學的概念普及是好事。畢竟相關數據,確實讓大多數人心理不舒服。
3,調查對象:家庭資產,家庭凈資產。在一個私有產權,財產權還沒有被完全的徹底的明確的被保護的國家,北大牽頭做這個事情,至少是利國利民的。社會終究是進步了。2012年我國家庭凈財產均值為43.9萬元。放到40年前,在座各位平均來說都是資產階級,要被打倒的!
4,經濟學概念:公共品,私人品。
我國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財產。這句話非常容易有歧義。學校,公園,醫院,公路,地鐵,國有企業,等等所有,都不是這個裡面的分母。所有非私人財產都不在調查範圍內的。所以,這個調查不是說,1%的家庭佔有全中國的三分之一。是說:1%的家庭的私有財產佔有全國所有家庭私有財產的總和的三分之一。
5,根據樣本調查覆蓋,各類貪官的財產基本是不在被調查範圍的。各類灰色收入,有多少能在調查里覆蓋,我表示疑問。
6,家庭的絕大多數私有財產基本都是房產,金融產品,現金,汽車等。其中,房產占絕大多數。房產70年的使用權問題,在這裡被忽略。
7,如果房地產崩盤,家庭資產一定大幅度下降,財產基尼係數很大可能會大幅度下降。因為可以推測到,現階段財產多的人是房產多的,而房產貶值,對於擁有房產的人傷害更大。所以,社會結構沒有任何變化,房價就可以對家庭財產分布情況有劇烈影響。說明1,以房產為根基的財產都是紙面富貴。2,這個財產基尼係數本身也有局限性。

『從這個調查結果引申出去』
8,如果把公共資源的實際控制者的控制權都變現。這個基尼係數,一點更加匪夷所思。(比如:現有體制下,國企領導實際對國有企業資源的使用權控制權是遠遠超過經濟學裡的假設里「公共品對全民使用的非排他性」的定義下的,簡單的說,公共品應該是等效在所有公民身上的,但是,由於我們的體制,國有公關資源一定是按照金字塔結構往下分配)
9,中國的問題,不是私人財產的分配問題。而是,公共資源如何更合理分配的問題。教育,醫療,天然壟斷的國有企業的紅利,等等你所有能想到的不能被計算在私人財產里但是根據身份給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權的資產。這個是體制天然決定的,雖然,我們的領導人們已經費勁就牛二虎之力,用盡所有治理之術,在限制公共資源的實際控制者的變現能力。
---------------------------------------------------補充------------------------------------------------------
我這裡8和9的概念引入,是不嚴謹的。我想說明的問題是:實際的貧富差距,除了家庭私有財產,還有很多公共資源的分配的問題:比如,優質的教育醫療設施優先一部分人使用。公共機關有自己的養老機構,會所,有一小部分人是實際收益人,但是是既不能算在私人收入,也不能算在私人財產里的。
比如,其實,社會應該關注的是,1,把社會各階層的流動通道打通。2,嚴格限制一部分人對公權力的使用。
10,求贊。


樓上各種自認為大牛的人,用各種自以為科學的方法,拚命降低這個基尼係數新聞的嚴重性。0.73這個數字算高還算低?有什麼意義?要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比較。第一,根據樓上某人的圖表,中國的財富基尼係數,在歐元區里僅僅低於奧地利和德國,排名非常靠前。要知道這兩個都是發達國家,而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找世界銀行的相關統計數據,看在世界上排第幾。第二,縱向對比,1995年我國財產的基尼係數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達到0.73,而且這還不算貪官權貴的灰色收入。2013年的一則新聞指出,13億中國人里,工資達到5000元以上,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人只有幾千萬。現今貧富差距急劇擴大,而且看不見有什麼有效的糾正措施。不患貧,而患不均。按照目前的速度繼續下去,大家就可以看到《舊制度與大革命》了。


CFPS的發布會以及之後的數據培訓我都參加了,簡單談談我得到的信息和看法。

從一些細節談起。在周五那天發布之後就鋪天蓋地地有媒體報導,但是不知道是當時媒體到現場的記者沒認真聽,還是後來故意沒寫,一些發布會上的重要解釋很少見諸報端。以至於主持CFPS的密歇根大學教授謝宇老師在之後周一的培訓上半開玩笑地對我們說,有機會你們趕快告訴大家我到底是怎麼說的。

(1)為什麼財富基尼係數這麼高?

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白,0.73是財富基尼係數,不是收入基尼係數。而且前者遠高於後者是天經地義的。因為收入是一個流量概念,而財富,或者說資本,是能持續帶來收入流量的,是存量的概念。謝宇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人類文明經歷一萬年農業社會,1800年前,絕大多人幾乎沒有什麼財富,少數人有一些土地。大多數收入直接用來消費,沒有剩餘,就沒有積累,就沒有財富。

(2)有財就是富人嗎?富人就有錢嗎?

其次,中國人的財富到底以什麼形式存在?有財富就是富人?有財富就幸福嗎?

你可能會問,這重要嗎?答:非常重要。

謝宇老師強調,和美國大多數人持有大量金融財富不同,中國人最大的財富是房子,是不動產。所以中國人的財富增長是和近些年房價的飆升有非常大的關係的。因為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房價高,這些地方的老百姓都成了統計意義上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在那1%的人中,不少是這樣的人。

但是,他們就有錢嗎?他們就幸福嗎?

未必。為什麼?因為房屋資產的問題在於,和金融資產相比,流動性非常不好。比如,一個北京的家庭有個老房子。當他們家有孩子需要上學,家庭能把廁所賣了供孩子上學嗎?不能。要是把房子整體賣了,一家人住哪裡?所以,有財富不一定有收入。好的資產應當像一棵蘋果樹,可以持續帶來蘋果;但是房屋資產像一棵不長果子的樹(當然出租是另一回事),你想得到短期的收入,只能把它砍了。

也許更值得關注的是房子到底是哪來的。謝宇老師表示,中國的房產和個人收入的相關性遠遠沒有美國強。因為中國的大量房屋是計劃經濟時代以及後來國有單位分配的。所以一個值得關注的結果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雖然在私有企業的人們收入越來越高,但是因為國企員工有房,而房價一直在漲,國企員工成了財富的佔有者。

(3)基尼係數高怎麼了?

一句話回答,你要是不感覺怎麼就不怎麼。

基尼係數表明的是社會的相對收入、財富分布情況。國際上是有一些國際比較,說到多少就要完蛋。你要是感覺要完蛋就真完蛋了,感覺沒完蛋就沒完蛋。中國經濟從改革開放以來就是一直在改寫經濟常識,這一點也不例外。
但是,收入不平等是影響人民幸福的。還是根據CFPS數據,相對收入決定幸福感。
也就是說,人民的幸福感和到底有多少錢關係不大,但是和別人有多少錢關係很大。
套用《讓子彈飛》的台詞,對於老百姓,富人和錢都不重要,沒有富人非常重要。

說說我的看法:
(1)我們應當重視什麼?

收入分配不平均是天經地義的。我們不是沒有平均的時候,平均就成了農民工社記公分、吃大鍋飯。結果就是三年大饑荒的災難。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相對的,抽象的。你怎麼說什麼是平等什麼是不平等?父母辛苦耕耘,給子女留下財富,子女生活優越,這是不是不平等?

我認為不平等是永遠存在的,因為這是市場經濟激勵人們努力生產、創造的根本激勵方式。

我們更加應當關注的是,這個社會是否有足夠多的途徑讓低收入的人群快速通過教育、勞動、節儉來擺脫貧窮,稱為中等收入,甚至高收入群體的一員?

中國的處境遠沒有想像那麼悲觀。根據CFPS的調查,中國的低收入群體大多數屬於暫時性貧困,有60~70%的低收入人群可以短期脫貧。美國就遠遠沒有這麼樂觀,大量家庭是永久性的貧困。教育是中國人脫貧的重要手段,低收入人群中有70%的人希望子女得到高等教育。而對於教育的重視是改善中國階級固化的重要方式。

(2)我們應當提防什麼?

我們應當提防的是,以消滅不平等為旗號的對市場的過度干預。要知道,干預的後果不外乎兩個:一是真正有錢的因為種種原因高枕無憂,相對有錢的以及中產階級遭殃;另一方面,市場激勵機制系統性崩潰,改革的成功功虧一簣。


社會總是讓我們勤勞致富,但排行榜上的富豪沒有一個是工人的


wealth gini和income gini是兩回事。


補充一點,北大發布的基尼係數報告採取的是家庭凈財產的基尼係數,中國統計局官方採用收入的基尼係數,由於不同收入水平群體隨著時間累積產生的凈資產差異會逐步累積、放大,所以前者的基尼係數會大於或者。在引用數據和係數比較時,應注意概念定義。


一樓的評論關於財產分布的論述基本準確的,可能看了相關高手的資料。我也很認同。

但我發此貼的目的是希望一樓算的各省收入基尼係數不要誤導了讀者(有自我判斷能力的讀者)。作者很可能不是做收入分配研究的,也可能不是很了解CFPS數據。按照CFPS的介紹,CFPS數據只能算少數幾個省份的指標,基尼係數不一定都可以算。另外,各省基尼係數怎麼可能那麼高。按照《2013》的報告,2012年全國的基尼係數是0.49,按照《2014》年報告是0.55左右。中國的地區差異很大,省份之內的收入差距一般不可能大面積超過全國的收入基尼係數(尤其是當採用同一套數據的時候)。非常懷疑作者沒有加權,或者沒有將一個家庭內的收入平攤。這些都是基本處理過程。不常做這方面研究的人不一定了解。

看完整個評論,發現知乎對財富不平等的看法,並不像之前對基尼係數那麼純粹為了發泄情緒。算是欣慰了。知乎還是相對冷靜點。


如何評價,差距很大啊。

基尼係數有個特點,就是洛倫茲曲線,換言之就是算出基尼係數的那個曲線,一定是凸的。所以說有個很簡單的定理就是如果一個國家簡單的按照前x%的人佔有了y%的財產,那麼這個國家的基尼係數一定會比y-x大。比如如果一個國家的財產符合2-8率,那麼這個國家的基尼係數至少是60%。

當然因為是大於不能直接用,但是如果粗略的擬合一下的話,其實真實值也不會比這個值偏到哪裡去。最多可能就百分之幾的誤差,特別是y-x很大的時候(因為這時候曲線的曲率已經很大了,再怎麼變化也不會對最後的結果改變太多)。所以粗略估算一下,假設說中國的財產基尼係數是0.73,那麼意味著中國後85%的家庭或許佔有的財產只有15%(這樣基尼係數一定大於0.7,但是因為這個時候這個曲線本身的曲率已經不小了,所以偏也不會偏的很厲害)。當然至少還是應該大於12%的。這說明什麼,說明貧富差距,已經不是一般的大了呀。我們一直用的2-8率來自嘲,結果發現我們自己比2-8率還要過分,不是很諷刺么?

有人說美國比我們還大,恩,美國是0.84。但是人家也覺得這是個問題啊,而且人家覺得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啊。要不為什麼要搞食品券,為什麼要搞窮人醫療,為什麼要收遺產稅。然後我們比美國低,我們在這兒慶幸,說美國比我們高嘛,那就說明我們沒問題了?怎麼看都是50步笑100步罷了。

還有人說財富主要集中在房子。這個說法有很大的問題。比如一對村裡來的小夫妻,七拼八湊省吃儉用湊了100萬,在京師買了個300萬的房子,貸款200萬,他們的財富就成了300萬了?錯,還是100W!因為他們還有200W的負債呢。所以說財富集中在房子反而更說明了貧富分化,因為在短期內(注意是短期內),那些湊了首付拼了老命買了個房子的屌絲夫妻們對財富分配的貢獻值是0!你原來多少錢,買了房子你還是多少錢,因為首付款本來就是你的,只不過換了個地方罷了,你的實際財富一分都沒加!財富集中在房產恰恰說明什麼,說明有一小部分人,在中國地價最貴的地方,比如北上深,有很多很多的房子,而且這些房子都是不欠任何人錢的!只有這樣才會算成凈資產,才會把基尼係數往上拚命的拉。所以說房子恰恰最反應出財富分配的不均衡了!

而且要我說,0.73可能還低估了。為什麼?我們國家的土地面積跟美國差不多,但是人口是美國的4倍。而且要注意,美國可是有2條海岸線的,換了我們卻只有一條。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我們的財富密度應該比美國更集中的,因為人家還有一條額外的海岸線可以分擔高端人口。人口是人家4倍(要知道高端人口跟低端人口的增長比例對總人口來說,可不是按照1:1配的,聽聽越窮越生這一個諺語就明白了),財富比人家更集中,然後基尼係數比別人低?我覺得我數學是學好的,因此我相信應該是北大統計的人數學沒學好。要我說美國是0.84,我們搞不好可能是0.9。我估計是北大實在是不敢放這個數字,就放個0.73,反正已經夠搏人眼球的了。


說明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非常非常嚴重,如果進一步擴展,社會穩定的根基都有可能受到破壞!

更應該說明的是,中國政府的社會管理水平還停留在非常非常低的水平,稅收政策和房地產政策實際上充當了幫手,大部分的政策實際上都在劫貧濟富!

社會改革的動力極具下降,本屆zf很會做長期的紙面規劃,但在短期執行手段方面還存在短板!


這個0.73是資本佔有不平等,而一般所說的的0.462是總收入不平等(勞動和資本)。資本佔有不平等是不平等的主要來源。


肯定不止0.73啊,至少貪官的錢都沒算進去。真算進去還了得。當然,北大也肯定不敢發這種報告。看看自己身邊這兩年土豪有多少,又多有錢就知道了。中國的土豪國外買個5000萬東西不眨眼真不是吹的,中國土豪的購買力就是這麼牛逼。上次都有人花幾億買個杯子。


其實這個話題吸引人就是因為大眾對社會貧富差距變大的不滿
現在也的確是這樣,社會的貧富差距在不斷擴大,馬太效應可以說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就個人所得稅而言,它的設計目的就是通過二次分配來調節貧富差距
但就現在而言受限於徵管手段以及稅制,它對收入最高的人群是比較難徵收到稅款的,稅款的絕大部分其實是徵收自中等收入以及低收入人群
比如說一個中等收入的人的收入是x,實際繳納的稅款是a
另一個人是50x,實際繳納的稅款卻很難達到50a,通過稅收籌劃,實際繳納的稅款可能只有20a乃至更低

ps:例子只是為了說明這麼一種可能的情況,數據憑感覺瞎編的,不要較真,只是說明一種趨勢,高收入人群完全可以通過合法的手段極大的降低自己的稅負,繳納的稅款與他的收入很不匹配,使得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的作用弱化


基尼係數不適合中國的國情。中國的土地分配製度是這樣的,城市土地的所有權歸國家所有,農業用地的所有權歸集體所有,宅基地的土地所有權歸農民個人所有。屬於集體所有的土地所有權如果轉換成為建設用地,須經國土資源管理局批准,集體雖然擁有土地所有權,卻無權變更土地的使用方式。農民雖然擁有宅基地,但是不得向城鎮人口轉讓,也不能向所在集體之外的人口轉讓。中國的這種土地政策,實際上限制了土地所有權的自由買賣。

城鎮人口的住宅,絕大部分屬於購買的土地使用權,使用許可權50-70年不等。貌似城鎮人口沒有土地所有權,但是,城鎮人口的住宅可以作為商品進行買賣、租賃、抵押貸款。而且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城鎮人口數量的增加,以及國家的貨幣政策的調整,城鎮住宅的貨幣價值可以隨之增加。而農村人口的土地,雖然用於產權,但是不具備流通性和金融價值,所以價值計算只能按照土地的產出進行計算。

從2000年到2017年,城鎮的商品住房價格至少增值了5-10倍,這就使得城鎮人口的資產貨幣價值增長了5-10倍。對於農村人口而言,土地的糧食產出貨幣價值的增長量相對較低,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的財富值按照貨幣價格計算,自然差距會逐漸增大。另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靠近城市的農村土地在城市擴張中,會逐漸成為城鎮或工業價值用地,土地的貨幣價值由於使用屬性的轉變,可以迅速提高。而遠離城市的土地,依然無法用貨幣價值來衡量土地的標準。特別是中國的西部欠發達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基礎薄弱,土地轉化過程中貨幣價值較低。如果單按照貨幣價值計算社會財富的基尼係數,實際上忽略了農村的人口擁有的土地變現價值和社會保障價值,自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農村人口的實際財富價值。

所以,以貨幣價值計算的基尼係數,並不完全適用中國的國情,所以基尼係數突破臨界點,也沒有什麼可恐慌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土地是國家最大的財富,中國的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業用地歸集體所有,通過貨幣價值計算的財富值,並不能真正反映財富的分配情況。農民依然擁有土地的所有權,就不會產生大規模的社會動蕩


這種局面不是人類社會常態嗎?


13億乘以1%=1300萬。好吧,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


中國經濟畸形,是不能聽那些數據的,看看多如牛毛的各種奴就知道了


可以


站坑
像看某些新聞或者某些聯播一樣


推薦閱讀:

如何解讀「我抽煙喝酒泡吧吸毒,可我知道我是個好姑娘,真正的 bitch 喜歡裝純」的言論?
如何評價知乎吉祥物「劉看山」?
如何評論少林寺和尚「我拿個手機,大家覺得不可思議,我開個車,大家說和尚開什麼車。可我們也是人吶」?
如何評價 Intel 新發布只有 SD 卡大小的 『Edison』 微型電腦?
如何評價香港攝影師 Wing Ka H 在華南師範大學宿舍拍的照片?

TAG:基尼係數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