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閹黨和東林黨,誰才是作惡多端罪不可恕的一群人?

感覺明末好可惜,如果不是自己作死,大明挺過那幾年天災就能中興了。


說實話題主這個說明我真是看不明白,可能腦細胞不夠用了吧。不過說到題目里的仁義道德四個字,還是可以聊兩句。有些人經常活在自己的平行位面里,編造閹黨自認什麼「真小人」、「不滿口仁義道德」的謊言,好像這樣就很坦坦蕩蕩,符合他們的審美了,然而這純屬扯淡。閹黨在政治鬥爭方面的話語體系和東林沒啥區別,都是我是君子、你是小人、君子踩小人天經地義。隨便搜搜《熹宗實錄》就能搜出一大堆。比如大理寺右丞孫傑(逆案第六等,徒刑納贖為民)說:

大凡【君子】用世則擯【小人】為小人,小人當權亦毀君子非君子,此名色之互相溷淆者也。故為今日世道計,不盡在窮治彼之黨類,而要在簡押我之名行;不在目前之處置無漏網,在久後之圖維有遠猷。是必上與下交修,大臣與小臣共勉,使小人聞而服曰:「【正人】當軸持衡,施為正大,固如此也,與我輩往時罔上行私、夜聚曉散、呼朋植黨、納賄招權者殊大不類。」於是捫心自沮,噬臍莫及,不媿而死,亦悔而死耳。(卷60)

這裡孫傑說的很明白,我們閹黨才是「正人」「君子」,東林「小人」道德有愧,我們要好好表現,羞死他們。


再比如工部主事曹欽程(逆案第三等,論斬)彈劾東林人物,就明說被東林排擠的才是「正人」:

李應昇專為東林護法,排擠【正人】。亟引高攀龍以四年前一典史驟躋總憲,遂乘奧援,欲攘北直提學。(卷57)

當然閹黨絕不會承認自己是閹黨,在他們眼裡,東林才是真正的閹黨。且看熹宗給楊漣等人定罪的聖旨:

楊漣、左光斗、周朝瑞、汪文言,兇惡小人,目無法紀,素與內侍王安互相交結,妄希定策,首倡移宮,夤緣作弊,符同奏啟,威逼康妃,虧朕孝德。又與魏大中、袁化中、顧大章結成一黨,紊亂朝政。(卷63)

楊漣,你竟敢勾結司禮太監王安,你就是傳說中的閹黨啊!(其實這麼說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歷史事實,只不過東林自有其核心凝聚力,在王安死後並沒有土崩瓦解)


甚至閹黨內鬥,也是指斥對方混入了正人君子的隊伍。刑科給事中潘士聞(逆案第六等)彈劾曹欽程,熹宗批複就說曹欽程「不簡敗群」(卷67),因為個人行為不檢,敗壞了閹黨正人君子的集體榮譽;張文熙(逆案第六等)彈劾喬應甲(逆案第八等)和王紹徽(已死,追削官職),說喬應甲:

穢聲滿道,聞者欲嘔。王紹徽誤用一應甲而害鄉梓,朋比一應甲而負朝廷,因使天下人爭唾一應甲而並疑善類。(卷73)

本來王紹徽是我們「善類」中人,但由於他任用的喬應甲道德敗壞,天下人已經懷疑我們閹黨是不是「善類」,這是何其強烈的道德感呢?


至於閹黨講道德的高峰,當然是靈魂人物魏忠賢和孔廟同祀了。

監生陸萬齡疏奏:恭幸申岳毓靈,尼丘吐氣,篤生縂督東廠、司禮監秉筆魏太監,提不世之貞心,佐一朝之乾斷。我皇上沖齡踐祚,英邁夙成,天縱聖資,固是媲堯比舜;非有聖輔為引翼、為之啟沃,則有君無臣之治,自古難之。臣觀宣聖宮牆如七十子之外,漢唐宋諸儒少有功於聖門者皆芹藻生馨,辟雍有列。廠臣驅蔓連之【邪黨】,復重光之聖學,其功不在孟子距詖行、放淫詞之下。臣等佩服廠臣之教,訓念帝都為起化之地,而國學實首善之區,謹購國子監西偏民房空地一段,同心集鏹,以永祝厘,少展崇報之忱,用申仰止之意。恭建前楹以敬奉廠臣崇德,而更起後檻以祀寧國先公之蒙恩贈爵者,至於春秋二典,則與宣聖、啟聖之祠同舉並行。得旨:特允舉行。(卷84)

孔子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道德家,國子監里有中央級別的孔廟,魏忠賢都和這位最大道德家在國家意識形態中心地段做了鄰居,並列享受祭祀了,這不就是最大的「嘴上仁義道德」了嗎?為什麼還有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胡說什麼閹黨是「真小人」呢?連給魏公公拍馬屁姿勢都不對啊。


要說立道德牌坊,那是明末每個官僚都會幹的事情。因為明朝的官方意識形態是程朱理學,講究的就是以德治國,換了誰來治國也是要標榜道德的。只是閹黨的牌坊在崇禎二年都被推倒了,少見於後世記載而已。有人非要崇拜「真小人」,還是另請高明的好。我不忍見到這樣的歷史真相被埋沒,特此說明一下。


(註明一下:我回答的時候題目是「東林黨真是那種嘴上仁義道德實則干著賣國勾當的一群人嗎?」)


東林黨代表著地主官僚的利益,皇權則是地主官僚利益的代言人,閹黨寄生於皇權,代言人要是被換了閹黨也會跟著一起完蛋,但東林黨不會,他們可以投到新的代言人門下繼續做地主官僚。

當大明皇帝要有這個覺悟:這個朝廷如果被別的朝廷給替代了,軍頭到了新的朝廷還能當軍頭,地方大員到了新的朝廷還能當地方大員,唯獨姓朱的最沒資格和新的替代勢力討價還價。闖王進京的時候,崇禎只能找個老歪脖子樹上吊,而身邊只剩下個太監王承恩陪他一起吊。

東林黨整天在糊塗皇帝面前鼓吹不能與民爭利,最後的結果是江南那些富的流油的士紳商戶不用交多少稅,反倒是西北窮橫的農民要加稅。而那些士紳商戶通過代理人少交的稅會落到底層人手上么?當然不會,畢竟誰說的「與民爭利」那個「民」就是誰所代表的階層,不是那個階層的可千萬別自作多情(這個道理到現在都能成立)。你看閹黨敢去江南徵稅,抗稅死了五個人,就有人寫了《五人墓碑記》刻在碑上,這是赤裸裸的利益衝突啊。

西北的農民,朝中不會有人替他們說話。受了災還要多交稅,日子沒法過活不下去了,死了無數人也沒人給他們立碑。看過《1942》沒?一幫快餓死的人,看到地主的堡樓里藏著大量的糧食,會發生什麼事?很多人都說「你窮你有理」不對,但人都吃不上飯了還真是幹啥都有理,「善人」們不開倉放糧被吃大戶是必然的。

這些吃大戶的人要是有一人能振臂一呼,就能會變成農民軍。「闖王來了不納糧」這種口號實在太有煽動性了,只要流民不斷,農民軍兵源就不會斷(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員流動性被徹底封死,你就算餓死也無法造反)。今天你把高迎祥殺了,明天又會冒出一個李自成,今天把闖賊剿的就剩十幾個人跑掉了,過幾個月李自成把流民一攏又出來十萬大軍,這也是農民軍越剿越多的原因。

當年孫傳庭面對的局勢是很絕望的,表面原因是攤上了一個豬頭皇帝,深層次原因是:流民遍地的現狀不改變,就算把農民軍打敗十次,農民軍也會有第十一次捲土重來的時候,而他只要失敗一次,就會徹底完蛋。皇帝接到戰報,總是勝利勝利再勝利,然後敗了一次,就沒有然後了。農民軍有無數次試錯的機會,但官府一次機會都沒有。這就是大明官府剿匪必然失敗的原因。

闖王無意中逼死了崇禎,舊統治階級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這時候滿清打出了幫助明朝平叛為崇禎復仇的幌子,給了想投靠滿清的人一個完美的台階。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滿族統一戰爭的主力是漢人,反清最堅決的不是庸碌的南明貴族,而是舊農民起義軍的殘部。就像 @白頭豕 說過的:

因為真正的統治階級,並不是那幾個死節的權貴,而是無數霸王別姬中的袁世卿。他們在大清牛逼,民國牛逼,日本人來了也牛逼,日本人投降了還是牛逼,只有解放軍來了不牛逼。

南明打到最後就剩農民軍出身的將領的抵抗最堅決,而地主官僚們早就給自己估了個好價錢,等清兵來了開門迎降。清兵自然也是很默契的照單全收,原來是地主的可以繼續當地主,原來是官僚的可以繼續當官僚,當然,姓朱的沒有這個待遇。

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走投無路了,身邊只剩下以李定國為代表的農民軍頭子替他賣命,而想方設法抓到他給清廷邀功的恰恰是以吳三桂為代表的舊官僚。

很多人很難理解為什麼改朝換代對很多東林黨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但剃髮易服卻是無法接受的。你看清兵來了,我們地主官僚的日子過得比明朝還委屈,這清兵不白來了么?

自古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東林黨們完美的詮釋了這個道理,滿嘴仁義道德實則干著賣國勾當,這樣做完全符合自己的階級利益。

如果身為地主官僚階級的代言人不能代表地主官僚的利益會怎麼樣?請參考這個問題:為什麼雍正的歷史評價不高? - 知乎

有的答主說,並不是只有東林黨,當時還有秦黨(陝西人)、晉黨(山西人)、西江黨(江西人)、楚黨(湖廣人),它們都是東林的盟友,但不代表它們是一個組織嚴密的集團,只是後來閹黨打擊東林,所以不分區別將它們統稱東林黨。東林黨不是鐵板一塊,閹黨同樣也爭鬥不已。

民國時期派系複雜,蔣介石基本盤只有江浙一帶,還有東北張學良、山西閻錫山、西北馮玉祥、廣西李宗仁等勢力。但你能說因為這個蔣介石就不能代表國民黨?他們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曾經互相攻伐,打過中原大戰,就算到了後期快垮的時候,蔣介石還被李宗仁趕下台呢。這些都是史實。但誰在台上,哪派得勢,區別很大嗎?分的那麼細,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他們並不是因為都被共產黨收拾了,才被稱為「國民黨」的。


對於一個龐大機構的運轉來說,不解決致命的問題,指望個別人物的個人魅力去力挽狂瀾,不過是痴人說夢,國軍中也有邱清泉這樣要人品有人品要能力有能力的人物,然而在大勢中就像孫傳庭一樣,只能激起一朵浪花而已。


怪不得有人說知乎連貼吧都比不上。談到東林黨立馬就是維護商人地主利益,商人地主不交稅啊!都是貼吧玩剩下的,貼吧好歹還可以摘幾條史料,裝裝門面,可知乎呢?上來先說東林黨要求不與民爭利,所以江浙商人富的流油!你這是逗我呢?這之間的聯繫都不需要論證嗎?寫個題設,就直接能得出結論了,你這樣做題可是沒法得分的!還得去貼吧學習一下!

來知乎是交流學習的,這種沒有討論價值的東西就留給連史料都不摸張口就扯的人吧,畢竟知乎眾就吃這一套。在這裡我把崇禎初年議定遼餉時增加商業稅的史料放在這裡,真正願意學習交流的可以討論。

1、「至潼關一路為秦晉要途,龍車一寨當秦楚要害,商賈輻輳貨物鱗集孔道,便於營息榷稅,易於取盈,稅課大使額設已久曆數十年,民不稱厲。天啟七年,偶緣崔魏擅權,市恩商賈,致令潼關、咸陽、大慶、慶陽、鳳翔、漢中、臨洮、西安、三原之間一切報罷,而商賈熙攘之餘,不用以佐國家之匱乏,亦大失算矣。」恢復被閹黨廢除陝西商稅,這一提議是御史姜兆張提出的,姜兆張,曾經任陝西三原縣,長安縣縣令,因不同意為魏忠賢建生祠被削籍。

2、增加榷關商稅,這條的史料比較雜,我不全引原文。

天啟六年,為了修三大殿,各個榷關每兩抽羨餘銀一錢,但是稅收情況不好,有名無實,崇禎元年因為三大殿已經修好,就減免為五分,將所收銀兩收入太倉助餉,崇禎二年重新改為徵收一錢助餉。

3、增收雜稅,具體有:

①南京宣課司稅收太少,應該詳查增額。

②廣東澳門地區通海商業繁榮,應該考慮榷稅。

③福建、廣東下海船隻需要政府印帖來貿易,印一張需要繳稅4~10多兩,應該上繳。

④廣東南雄太平橋抽商稅43000兩,5000兩收歸戶部,剩餘作為本省的軍費(天啟年間何士晉曾加收太平橋商稅,被閹黨作為罪狀彈劾落職)

⑤浙江黃魚稅收歸戶部

⑥福建木稅等雜稅,山東泰山香稅原來因為有兵亂沒有徵解,現在征解戶部。

⑦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下海船隻比較多,所收稅收上繳,如有隱瞞不報的,處罰。

⑧牙行(即商業中介)的牙稅予以規定收歸戶部。

⑨查繳賈稅,除了行商商稅外,坐商的稅收查明徵解。


以上商稅增收的建議人,除了本部尚書畢自嚴外,還有曹於汴、解學龍、沈惟炳、姜兆張、楊鶴、申用懋、張鼎延、蔣允儀、陳良訓、劉學詩、王相說等

其中

曹於汴,曾「佐趙南星京察」,被王紹徽,喬應甲「屬其黨石三畏以東林領袖劾之,遂削奪」。

解學龍,在天啟五年九月被「御史智鋌劾學龍及編修侯恪為東林鷹犬,遂削籍」

沈惟炳,天啟六年被處以「黨邪害正,賣友沽名,著削了籍」,列入東林點將錄。

蔣允儀,在天啟年間被彈劾為「門戶渠魁,把持察典」,削籍。

陳良訓,天啟年間與魏大中等人一起上疏彈劾魏忠賢。


我在上面,盡量不使用東林黨人這一稱號,因為在明末黨爭中,黨派紛繁複雜,東林黨並沒有那麼龐大,就更別提代表江南地主商人利益了,與東林黨為政敵的浙黨,宣黨,昆黨都是江南人。東林黨並沒有龐大到佔據朝堂。即便是天啟年間,眾正盈朝的時候,也並不是只有東林黨,當時還有秦黨(陝西人)、晉黨(山西人)、西江黨(江西人)、楚黨(湖廣人)它們都是東林的盟友,但不代表它們是一個組織嚴密的集團,只是後來閹黨打擊東林,所以不分區別將它們統稱東林黨。例如,當時的江西籍黨人章允儒就十分討厭趙南星、魏大中,據黃尊素說章允儒曾經與阮大鋮結盟,合謀參劾左光斗,魏大中。人們都知道是傅櫆首先以汪文言為題發難東林黨,可實際上傅櫆的行動正是章允儒指使的。但章允儒並未像阮大鋮一樣被當作閹黨,章允儒在天啟年間被削籍,崇禎初年,他還曾為錢謙益說話,再次被處罰。


不僅僅東林黨不是鐵板一塊,閹黨同樣也爭鬥不已。比如馮銓與崔呈秀入閣之爭崔呈秀同黨彈劾王紹徽,亓詩教等。


至於,某些不讀史書的人,往往把東林,閹黨形容成組織嚴密,宗旨明確的政黨。拜託,那是東林黨不是共產黨,更不是共濟會。不過對於連史料都不摸的人來說,還是何新大師筆下的共濟會更對胃口,而東林黨就成為他們筆下翻雲覆雨的共濟會式組織。


不知道題主從哪裡看來的結論,估計又是什麼杜車別,灰熊貓之類的

崇禎用人的宗旨就是不結黨,所以在崇禎那麼多的首輔當中,執政最長的就是不結黨的溫體仁,總共八年(崇禎共17年),而溫體仁最有名的是」烏程殺一鄭鄤則道學無色,黜一黃道周則號召無人,逐一文震孟則報復無路,錮一錢謙益則奧援無門」,這四人都是所謂的東林黨,而其中錢謙益因為被溫體仁陷害問斬,最後托關係去找前朝閹黨大佬馮銓(此人到了清代順治朝依然是屹立不倒)和當朝大太監曹化淳幫忙脫罪,最後曹公公一言九鼎,最終錢謙益脫罪成功,回老家去泡柳如是去了。所以你說東林黨有什麼能量?更遑論可憐的鄭鄤,明朝大力宣揚的「鄭義門」的後裔,在京城被剮了3600刀,其肉又被首善之地的市民一搶而空(所以千萬別說京城人有多恨袁崇煥了,誰的肉都會搶的,因為人肉是藥引啊)。真正算是跟東林有點瓜葛的首輔是周延儒,可是這位在政治上又是溫體仁的盟友,當年跟溫體仁聯手將錢謙益排除出內閣(在所謂東林黨史觀影響下的明史里,此人和溫體仁一併被編入奸臣傳)。所以東林想通過操弄朝政賣國都無門啊,再說了廣義上的東林黨本就是當初閹黨造出來的,將所有反對他們的都歸為一黨,被歸入東林黨的估計自己都一臉懵逼(比如孫承宗肯定在想:我一堂堂整個明朝都少有的閣臣加實職兵部尚書加帝師,在東林黨人錄裡面居然天罡都混不上,這榜單還有TM的可信度嗎?),人自己根本不把自己當東林黨(比如東林黨人錄首席人物李三才不就說了「我是東林黨,我配嗎?」),所以崇禎元年有個小官叫倪元璐拼了自己的小命也要替東林申冤(什麼?崇禎不就是靠東林扳倒魏閹的嗎?怎麼還要申冤?),到了崇禎二年,東林才恢復了他的名譽。

最後,李闖破城,前面說的為東林平反奔走的倪元璐闔門死節,同樣名列東林黨人錄的左都御史李邦華率領御史守城,結果被預謀獻城的太監所拒上不了城,然後死節,還有一個范景文,這個是以不結黨聞名的,李闖破外城後,范景文去找崇禎了,結果崇禎已經跑了,已經跑了,已經跑了,人范景文找不著,有人就勸范景文你也跑吧,范景文說「駕出安歸?」,後來就自殺了,景文死時,猶謂帝南幸也。看到沒有,人死的時候還不忘替崇禎掩飾。破城時,殉節的文官多了去了,只列這三個人是因為他們是尚書級別的,正二品以上的大員,有這麼三個殉死,有什麼對不起你崇禎的?

所以說少看看這些青歷家的網文,真對歷史感興趣,南明史看看顧誠的書,明史看看樊樹志的書,看完就明白了崇禎的內帑到底有沒有錢?也就明白了,誰才是明亡的罪魁禍首。


看到上面的有些答案真是吐槽不能,什麼東林不收商稅之類的鬼話就不扯了,就說說兩點吧。
1、所謂的閹黨倒了,東林黨一黨獨大,原先的平衡局面被打破,所以大萌藥丸。
可難道不是魏公公在天啟年間整死一幫東林黨,導致閹黨一黨獨大,才打破了「平衡局面嗎」?
2、閹黨寄生於皇權,代言人要是被換了閹黨也會跟著一起完蛋。
這也是常見的太監比文官忠心的論調。可首先閹黨大部分也都是文官,和東林本質相同;再說所謂的閹黨依附皇權,崇禎皇帝有皇權,難道永昌皇帝和順治皇帝就沒皇權?實際翻翻書就知道,降清的閹黨和太監都不少,也不知道這神論怎麼得來的。


這種問題直接用生活中的常識就能明白,其實很多歷史上的事沒那麼複雜,用人之常情就能判斷。

(你要跟那些網路閹黨辯論,他們東拉西扯,胡攪蠻纏,所屬造謠的一張嘴,闢謠的累斷腿。實在麻煩,而且效果不一定太好。比如普通人去批評嚴嵩、秦檜,這些傢伙個個滿腹文章,引經論典一本正經的一通胡說,那怎麼辦?)

所以,我喜歡用自己已經知道的歷史知識,配合生活中的常理來判斷問題。(我當初分析那些」專家「、」教授「尤其是」經濟學磚家「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時,就用這些簡單的辦法)


下面是我曾經提出的一個問題,網路閹黨沒有一個敢正面回答的。實在搞笑。

問題很簡單,就是:

請問,魏忠賢閹黨里有品格和能力都比較好的人嗎?


現在翻案是流行,給閹黨翻案的也不少。我想知道閹黨里有品格比較好的人嗎?如果有請舉例一些比較優秀的閹黨成員。說明做了什麼事,給國家帶來什麼貢獻,謝謝。

另外:賣官賣爵「寧死北」的馬士英就免了,不要給他貼金,給他洗地只會證明閹黨實在沒有一絲一毫像樣的人了。更讓我鄙視閹黨。馬士英無非是投降後逃跑被殺,或者因為名聲太壞兩邊都不要,躲在廟裡搜出來被殺兩種結果而已。他如果能洗白,那麼賈似道、蔡京就是白蓮花了。


我這裡就希望網路閹黨們能舉例幾個品格能力都很好的閹黨,或者哪怕是只要道德品行好的也行。畢竟能力這東西很難講,能做壞事也是一種能力。

我很奇怪那麼大一個閹黨,魏忠賢五虎十彪,五百兒孫,黨羽片天下。就找不到幾個拿得出手的人物嗎?這樣的閹黨,壞人壞事能找出一大堆(孫之獬、阮大鋮、田爾耕、許顯純、王鐸、馮銓等等等等),說他們是做好事利國利民是的政黨,不是哄鬼么?真當老百姓是任人擺布、任人煽動的無腦弱智么?

呸!


無論正史還是野史,甚至民間傳言,魏忠賢都是個人渣加惡魔,這種貨色,還個還要翻案嗎?

--------------------------------------------------------------------------------------------------------------------------

感覺明末閹黨好可惡,如果不是他們,大明挺過那幾年天災就能中興了。。明太祖朱元璋都說:過,太監不可干政!!中國歷史上就沒有過太監當政國富民強的,只有烏煙瘴氣!從東漢、晚唐、明朝無不如此。哪怕專制野蠻如滿清,後期等到小德張、李蓮英之流開始出風頭的時候,也就快完蛋了。

歷史上唐宗宋祖,文景貞觀各種盛世,哪個說重用閹奴治理國家的?


…看到第一句我挺無語的,感覺題主的想法是明末的朝廷不是閹黨就是東林黨…事實上東林黨沒你想的那麼大能量,具體請見有沒有一個對東林黨客觀的評價? - 知乎@溫體仁溫閣老很清楚說明了所謂的東林黨到底是什麼情況。包括所謂的廢商稅之類的鬼話也是空穴來風。思宗本人是相當厭惡黨爭的,不是像網上想的一樣扶持東林黨打擊閹黨然後發現被忽悠的云云,你大可以去搜下崇禎一朝的閣臣,很少能看見有明顯的派系。在崇禎一朝東林黨就沒得勢過,反而是天啟早期風頭挺大的,禍國殃民這詞給閹黨才是正確的。第二明朝挺過那年天災就能中興這是不可能的,說籠統點的,行政已經完了,官員貪腐嚴重,政令到了地方只會被層層拖延,。第二個是土地的問題,土地兼并一直是農耕社會一個解決不了的死循環:這裡引用如果張居正改革不被反攻倒算,明朝能撐得過1644么? - 知乎 蚍蜉王子的回答:帝國依賴農業稅——地主隱匿人口土地——帝國收不上稅財政實力被掏空——帝國管制能力下降——地主繼續隱匿人口土地——帝國更加收不上稅……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向下螺旋循環。這個死循環要是沒法解開,即便大明挨過這場天災,也多半有一個力量更強的李自成出現


滿口地主階級對抗農民的扯淡,政治術語用這麼溜就為了顯示自己是合格的洗腦產品?

我並不是否認階級存在的事實,可是試問一下,在中國如此廣闊複雜範圍,從古至今真有所謂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有鮮明階級自覺的全國統一階級認同嗎?滿清屠殺搶掠的僅限於農民而不包括地主?在各地抵抗滿清殉國的不包括地主階級?成了滿清順民的就不是農民?這種把複雜歷史用簡單階級化思維解讀的,非蠢既壞。

首先,明末流寇代表農民利益本就是鬼話。流寇、流寇,連基本地方秩序都維持不了,根本無法保障農業生產的流動匪徒團體怎麼會代表農民?而且流寇兵鋒所過,對所到之地殺戮破壞是全方位的,受害的是地方全體而不是單獨哪個階級。

明末的矛盾,地方利己主義的影響遠大於所謂階級矛盾。發達、富裕而災害較少的東南地區,因其科舉的不平衡優勢,在政府中有最大話語權,極力減少本地為國家財政提供的分額,而將其轉嫁到其它地區。如果說在平時,按既有遊戲規則,這麼搞確實佔便宜。但在明末大饑荒背景下,在動亂向全國蔓延時,東南仍然這樣搞就是作死了。全國性動亂中,東南不僅不會獨善其身,而且會成為眾矢之的,東南不在此時提供超額財政支持明朝,意味著原有科舉政治規則將作廢,而在另一套新的武力規則下顯然東南將失去原有一切優勢,而又因財富必然淪為被宰割的一方。當時如果東南肯大出血,雖然明朝未必中興,但至少給東南提供外圍防護是不成問題的。但包括東林黨在內的東南官僚集團,過於目光短淺,迷信自己在現有規則下的地位,貪婪於現有秩序下的既得利益,根本沒意識到這一點,還以為自身優勢地位在動亂中仍會保持,所以一毛不拔。坑了明朝,坑了中國,也坑了自己。


東林黨是地主,你以為閹黨就不是嗎……但凡看過《明朝那些事》也得不出這個結論。
閹黨主力不是太監,還是文官,首領是太監而已。

明朝亡在整個官紳階層身上,上坑皇帝下坑百姓。這洪洞縣裡就無有好人啊~

至於東林黨部分人的個人氣節,倒不能說是虛偽。只是個人之小節不敵整體之大節而已。


以前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
現在都退化到只反文官不反皇帝了。

你們自干趙開心就好。


首先,明朝的滅亡不是熬過一兩次天災就可以避免的,具體原因請參考馬爾薩斯陷阱及相關學說,這裡不做進一步深入。

其次,東林黨在歷史上一直難以獲得太多正面的評價,是因為他們做的不夠好。他們曾經一度掌握天下的權柄,卻沒能扶大廈於將傾,解生民於倒懸,整個國家的暴力機器都在他們手中,他們卻沒能阻止這個國家的內耗,最後坐看這個國家走向毀滅。在中國曆朝歷代參與政權的士族統治者當中,他們毫無疑問是最弱的一群。
然而東林黨或者說明朝士大夫階層的弱勢是註定的。明朝不是一個對士大夫階層友善的朝代,朱元璋建國時就利用軍事勛貴打擊地方士族,因惱恨蘇州城民為張士誠死節,加蘇州稅賦三倍於他處,以致有明一朝蘇州沒有出過大地主。洪武十三年廢除丞相,將權力集於皇帝手中。朱棣兵臨應天城下時發詔稱願與天下共治之,暗示將相權還與六部,但接著就重建錦衣衛,打破洪武太監不得識字的訓令,培養太監作為心腹,成為明代閹黨的起源。嘉靖三年左順門案是明朝士大夫最後一次與皇權的正面對抗,當然最後以失敗告終。
如此先天不良的士族階層自然無法發展出強有力的政治團體,連帶著整個明朝的地方宗族實力相對於前代也孱弱不堪,而倉促間獲得權力的當政者缺乏足夠的政治智慧協調各派勢力,在毀滅來臨時更難以找出有效的對策。
但是即便如此宗族勢力最強大的地方依然是抵抗慾望最強的地區,我們可以看到當明朝政權崩潰時,帝國苦心經營的三邊防線大多不戰而降,而東南那些從不以民風尚武著稱的地區卻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的戰例。
至於所謂的東林黨投降滿清以獲得更好待遇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沒有史料表明清朝統治者曾推行過或試圖推行過提高東林黨及其背後士族階層政治地位的政策,相反滿清延續了明朝的打壓做法進一步削弱地方宗族的力量,以至於三個世紀後曾國潘李鴻章們站出來想要拯救這個國家時才發現基本已經無能為力。

最後對於那些天天喊著地主階層如何如何的,這裡引用一句馬基雅維利的話做結束:

你可曾見識過被放牧的羊群,
那牧羊的可以是人,
可以是牧羊犬,
甚至可以是狼,
但牧羊的絕不會是另一隻羊。

以上。


我一直不理解,你們究竟看了哪本網路小說,或者是中央台哪套連續劇,會把東林黨當成了明亡的原因。

明亡的表象原因是兩點,東北的入侵和西北的暴動,實質原因是崇禎上位後的獨裁。中國歷史(不是網路小說)告訴我們,中國每個朝代,不是亡於夷狄,就是亡於貧民,如果君臣同心的話,就沒有跨不過去的困境,但內憂外患同時爆發再加上君臣異心的話,就沒有一個王朝能夠挺過去。

為了避免外部的入侵,為了避免內部的暴亂,孔子提出了國家以民為本的理論,提出了民為重、君為輕的思想。而支持孔子理論和思想的就是儒家集團,在明朝就是東林黨。

歷史無數次證明,沒有任何一種外來的主義思想理論,比得過儒家思想。國家把人民當作根本,人民為國家效力,這就是中國數千年光輝榮耀的原因。

明亡的內在原因是,崇禎進行獨裁,既不依靠閹黨又不依靠外戚,甚至連文臣集團都擱置一邊,為了集中皇權搞個人獨裁。崇禎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把國家軍隊當成自己的私產,這才是最大的問題。中國這麼多人才但沒人幫得了他,物產豐富土地遼闊人口眾多,誰可曾想過這大好江山會被一個獨裁的皇帝斷送。

文臣集團都是讀聖賢書,通曉治國之術的精英,對百姓仁義對國家忠誠。你們罵東林黨的時候,可有否找出幾個出賣民族的漢奸。最多是一個沒有殉國的錢謙益,但是錢不得已降清之後,並沒有出賣民族的利益,並沒有屠殺漢人同胞。相反辭官和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一起在民間呼籲號召天下反清復明。如果他不這樣做,滿清肯定會把他刻畫成足智多謀的紀曉嵐,或者忠誠耿耿的曾國藩。而事實上錢謙益散盡家財兩度入獄,即使不算忠義也算勉強及格了。

這就像你在外被人欺負被人毆打,像狗一樣感激主人今天沒有打你,回家卻對父母橫五橫六,指責父母生你養你卻虧待了你。事實上在網上沒有幾個人罵慘無人道的滿清大屠殺,沒有人罵背棄民族的北方漢奸,卻是眾人異口同聲的譏笑一個沒有成仁的東林黨人。(但你要罵紀曉嵐和曾國藩的話,很快就會被刪)

東林黨已經做得夠好了,明末為大明嘔心瀝血的孫承宗、袁可立、盧象升、孫傳庭.......吳三桂開關後為南明抵抗到最後的史可法、張煌言、堵胤錫.......這些領袖人物無一不是東林黨人。

而後天下傾覆,滿清對中國進行了大屠殺和文字獄,黑白被顛倒,為國為民忠義的東林黨被誹垢為罪人。可是你所有看到的讀到的古籍都是滿洲篡改過的,所以隨意單純幼稚的你,以為是東林黨在禍國殃民了。你稍微想一想東林黨可曾有一個出賣國家的?想來想去最多也就是一個「水太冷」吧。

你仔細想想,你可願為國家捐軀?錢謙益至少跳到了水裡,他曾經是想赴死取義的.......如果你先斷了自己的頭,那麼你就有資格指責謙益了,否則你憑什麼要求別人殉國?


知乎精神閹黨真恐怖,多看點史料不好嗎,一個個比明朝吧還明朝吧。


歷史的看,漢,亡於豪強。十八路諸侯,任何一路,都可以血洗一個少數民族。這豪強失去控制,國家內耗實在嚴重,但即便東漢末世,打周邊也是個玩。曹操的一個信使,就能威逼匈奴左賢王交出他的老婆蔡文姬,真真生離死別。孔明七擒孟獲大家都知道。

宋明,亡於儒學。這儒學能改變全民審美,精神上以四書為最美,以科學技術為最丑。肉體上以溫柔纏足為美,以健壯勇武為最丑。愚昧顛倒,尤其是明末東林黨,壓榨的錢只知窮奢極欲,不知招兵買馬,最後都跪送滿清。

這滿清一共沒有多少人,不足現在一個鄉鎮的人口,在接手了東林黨的巨大財富之後,才開疆闢土,徹底征服新疆西藏外蒙,使中國人口翻了十倍,至滅亡時,有四億五千萬人。英法聯軍,八國聯軍,都滅不了滿清。最後和平退位,比較體面。

這麼比起來,明代還是最恥辱的了,東林黨也是最愚昧最不負責任最自私最殘忍的了。

凡他們所不明白的事就褻瀆,而他們按本性所體驗的事,卻像無理性的畜牲一樣,這些人是有禍的,他們同人宴樂,毫無廉恥只顧自肥。

他們像無水的浮雲,隨風飄蕩,又像晚秋不結果實,死了又死,該連根拔出來的樹木,像海里的怒濤,四下飛賤他們無恥的白沫。

又像出軌的行星,為他們所存留的,乃是直到永遠的黑暗的幽冥。


複製下自己在另外一貼的回答 明朝閹黨和東林黨人哪個對國家危害更大? - 知乎

來看看導致明朝滅亡的幾個重要轉折點的鍋屬於誰吧

薩爾滸之戰——閹黨的鍋,因為主導這場戰爭的楊鎬所屬的浙黨後來發展成了閹黨

三餉——閹黨的鍋,東林黨反對

遼陽之戰——閹黨的鍋,雖然主將是東林黨的袁應泰,但是人家是被迫接手被閹黨去職的名將熊廷弼的攤子啊,東林黨是支持熊復職的

廣寧之戰——閹黨的鍋,本來這是東林黨的鍋,但是背鍋的東林黨人王化貞投靠了閹黨,閹黨把這鍋接了

西北農民起義——閹黨的鍋,西北農民起義爆發時,東林黨不僅被排擠出中樞還被整得半死不活中

己巳之變——東林黨的鍋,雖然才剛剛上位屁股都沒坐熱,但畢竟是你執政,而且導致遼東局勢進一步惡化的漢奸袁崇煥雖然不是東林黨,但和東林黨有聯繫

農民運動擴大化——楊黨、溫黨、周黨的鍋

吳橋兵變——周黨的鍋

松錦之戰——周黨的鍋

南遷爭議——周黨的鍋

南明黨爭——閹黨的鍋,雖然東林黨也參與,但是東林黨沒有將矛盾上升到軍事對抗,並為了緩和雙方矛盾推舉了桂王一脈繼承帝位,而閹黨直接武裝奪權並且激化矛盾

南京陷落——閹黨的鍋,在閹黨看來死在滿清手裡比死在左良玉手裡好,把用來防備清軍的軍隊調去對付左良玉導滿清長驅直入,而且大鬧江北破壞城防的高傑是閹黨的人、投降了清軍的軍閥劉澤清、劉良佐是閹黨的人,獻出南京城的主謀趙之龍是閹黨的人,搞剃髮易服的孫之獬是閹黨的人,修編《明史》的馮銓是閹黨的人,挾持皇帝降清的田雄馬得功還是閹黨的人,倒是東林黨一直致力於勸說左良玉不要東進

=======

再看看那些被認為延續了明朝的英雄都是誰的人

孫承宗——東林黨

袁可立——東林黨

盧象升——東林黨

孫傳庭——東林黨

史可法——東林黨

夏完淳——東林黨

黃宗羲——東林黨

朱之瑜——東林黨

黃道周——東林黨

堵胤錫——東林黨

文安之——東林黨

張名振——東林黨

張煌言——東林黨

瞿式耜——東林黨

朱成功——東林黨

……

誰的危害更大,一目了然


看完種種三流野史答案之後,只想指出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封建文人士大夫很壞,這麼說沒毛病。
不過在某些生物眼中,似乎上至崔呈秀下至陸萬齡的閹黨群醜都不是文人士大夫啊?


明朝亡於中國傳統政治制度本身,明朝中期以後這個幾千年來縫縫補補的政治制度就已經釋放完了它的全部生產力,帝國國家機器上的各個零件都開始變得相互矛盾,且越來越難以調和。閹黨和東林黨不過是最後皇權和文官集團幾千年的鬥爭的白熱化產物而已。所以一定會出現閹黨和東林黨的,無法避免。


明朝那些事裡面把孫承宗和袁崇煥吹的神乎其神,可這兩人戰略水平實在差的可以。孫承宗是天啟的老師,又是東林黨,他要是有一點點的功勞都不會落到辭職捲鋪蓋回家的下場,號稱無敵的關寧鐵騎領著那麼多軍餉砍下的首級還不如東江軍那群烏合之眾的十分之一,難道是他們躲在城牆後面放炮把敵人的腦袋都打碎了?

至於袁崇煥被千刀萬剮真的是一刀都不冤枉,崇禎審他8個月,給他定的罪不說全部都合理,但是坐實的部分誅九族是肯定夠,崇禎饒了他家人,只剮了他一個人算是很對得起他了。

至於袁崇煥的罪,其中最證據確鑿的是殺毛文龍。首先毛文龍是總兵,有尚方寶劍,這意味著即使是皇帝要殺他也要走程序,他這種級別的武將袁崇煥說殺就殺,殺完之後還給領導彙報錢龍錫是主謀,我是劊子手。。。這和造反有區別嗎?光這一條就夠全家斬首了。

這兩個人就是東林黨鼎力支持的對象,其中袁崇煥還曾經跪舔過魏忠賢。從這裡都可以看出,東林黨對於國防是不是能防住敵人並不在乎,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價值觀能否得到實現,權力是否掌握在自己人手裡。像這樣的組織最後大規模投降滿清也不奇怪了。


有些人在評論下面說閹黨也吹牛,毛文龍也吹牛,這個和東林黨是偽君子黨,賣國黨有何關係?東林黨所代表的文官集團已經跟皇帝和農民劃清了界限,皇帝可以要挾,就算是皇帝的老丈人也不願意借錢給皇帝,農民可以壓榨,見了闖王來了看打不過就馬上投降,一副有奶就是娘的嘴臉。至於他們的貪污腐敗,那就根本不用多說。


應該這麼講,士紳地主階級代言人儒教文人士大夫階層,大多是滿嘴仁義道德實則禍國殃民之徒,東林黨只是他們的光輝代表而已。

當然很多閹黨也無恥,但閹黨既然已經不滿嘴仁義道德了,也就不是典型當不了代表了。

這樣,天天技術性辯論誰是東林黨誰不是的,應該就能滿意了。

我真的懷疑某些大V的腦子,難道不喜歡東林黨的人,就會喜歡閹黨么?別人罵東林黨,你就罵閹黨?這個邏輯能力,嘖嘖。

看來閹黨壞,你東林黨一定是偉光正了?呵呵

什麼叫立牌坊,把幾個販夫走卒之徒,在在國家危難之際,為了免交稅金,就公然襲擊國家稅務人員,還圍毆致死的暴徒叛賊,生生洗地洗成「君子」,幾百年歌功頌德,立碑刻傳,還登上了中國語文教材,這才是驚世駭俗的牌坊神功啊。


東林黨是典型的清流公知派,就和很多大學教授啊,媒體人,投資人差不多,做事靠嘴炮和關係,對基層不了解,以為江南地區就是全中國;碰到外有強虜內有大災的情況完全不行,看看民國的文人差不多就能判斷出所以然


推薦閱讀:

TAG:明朝 | 歷史 | 清朝 | 崇禎帝 | 明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