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Maps for Android 7 對 Android Design 來說有什麼突破?

以及, 其設計有什麼可取之處? 還有哪些槽點?


唉, 自答一下好了, 就當是拋磚.

可取之處
首先, Maps for Android 顛覆了很多人對 Android Design 的一個固有的認知, 就是"Action Bar 是必須的". 雖然在 Earth 中, Google 就已經基本上消去了標準 Action Bar 的身影, 但是還為它保留了一個半透明的 Bar, 以及標準的 Drawer Hamberger. 而在 Maps for Android 中, Action Bar 完全的為 Search Bar 所取代.

仔細觀察一下這個 Search Bar, 就會發現這個 Search Bar 實際上比標準的 Action Bar 要高一些(包含了上方的 Margin).
和 Earth 一樣, Maps 里標準 Action Bar 存在的意義不大, 因為這個應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搜索→導航, 其他功能都是極少用到的功能(咳, 本來應該是常用功能的 Latitude 被 Google 自己給砍了...). 這就意味著, 沒必要採用熱門的 Drawer 來進行功能上的導航, Tabs 的意義也不大(因為不需要經常切換試圖——理論上來說). 而畫面中只剩下一個搜索欄的話, 也可以減少用戶認知的成本. 舉個例子, 舊版地圖中, 我要導航到某個地點可以有兩種方法, 搜索→導航或者導航→搜索. 實際上就是調換了順序而已. 而搜索框右邊兩個 Borderless Button 則分別是導航(可以直接由搜索框取代, 但是為了照顧某些用戶的需求保留)和個人(歷史記錄, 星標地點, 搜索記錄, 家/工作單位... 相當於原先的Action Bar Spinner), 雖然看起來元素少了不少, 但是依然能夠快速完成一個地圖應用最主要的任務.

那麼什麼應用可以參照這種模式呢? 答案很明顯嘛, 地圖應用以及其他以搜索為主導的應用.

另外, 新的搜索結果展示界面也證明了一個問題, 即"有一套 UI 可以同時在 iOS 和 Android 上都顯得很和諧". 例子是下面三張圖:

如果我把 System Bars 去掉, 這個界面放在 iPhone 上也是毫無違和感的. 好吧, 某些國內互聯網大公司, 學著點兒~

左側抽屜也是個很有意思的變化, Google 沒有採用標準樣式的 Drawer(Action Bar Hamburger, 覆蓋式 Drawer), 而是把 Action Bar Hamburger 挪到了下方, 變成了專門的 Drawer Handle——而且還保留了三道杠的外形, 很有意思. 和普通的 Drawer 一樣, 可以由點擊或拉動操作來開啟 Drawer.

地圖圖層切換(Less Frequent Actions)被放進了 Drawer, 和設置等排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 這裡的 Drawer 並沒有用陰影來展現層級關係, 而是用展開 Drawer 的動畫來表達. 這點我覺得十分值得商榷, 我個人並不是很喜歡這樣. 比起 Maps 的 Drawer 展開方式, 我倒是更喜歡如 Falcon Pro 那樣的細微的動畫.

對了對了, 搖一搖彙報 Bug 這個功能也很有意思, 之前在微博上討論的時候, @南雨北調 同學開玩笑說這麼設計的目的是"Google 期望用戶因發現問題而絕望地摔手機時, 能夠通過 feedback 進行吐槽反饋", 讓我笑了半天.

然後... 說說掉眼鏡的. 原本在 Android Design 上, Action Bar 的高度是有規定的(48dp), 但是在 Maps 的平板版本上...

Whoooooooa! 這麼高的 Action Bar!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更高的 Action Bar 提供了更大的顯示控制項以便於顯示名稱, 但是... 這樣的 Action Bar 和內容之間沒有任何分隔的呈現形式... 會不會有點山寨啊? (被山寨的對象, 你們懂的)

吐槽
把離線緩存做成隱藏功能實在是一個非常腦殘的舉動... 而且更搞笑的是在 Maps 里還沒有任何的相關提示. 我在上 G+ 之前一直就沒能發現如何開啟這功能... 還好在 7.0.1 版本里加回來了. 不過新版里想要打開離線緩存還是很麻煩, 我甚至寧願用老辦法來緩存地圖. 而且, 舊版的緩存功能也非常直觀, 還能批量緩存, 這對於網路不能隨時保持暢通的我而言是非常方便的功能.

不知道為什麼, 在手機版的詳情界面中所有的按鈕都變成了"卡片按鈕". 雖然我知道卡片的泛用性很高, 但是卡片真的不適合純按鈕... 卡片的隱喻適合"滑動", 但是和"點擊"的相性基本為零啊.

Google 在 Android Design 中明確表示過:"有其形者具其能"(出處:Design Principles), 但是在下導航界面下, 看起來似乎能左右滑動進行切換的 Tabs 卻不具備這個功能——我實在是想不出在這裡有什麼理由需要禁用左右滑動切換 Tabs 的操作. 算了, 反正不是第一次被騙了(Google+ 的個人資料也是這樣).

另外不得不抱怨的就是實驗室功能的消失. 比例尺功能和距離測量功能都是非常實用的小功能, 而且理應能夠毫無違和的加入新版的 UI 中, 我不知道他們是出於何種理由被幹掉的.

至於 Latitude... 其他人在其他地方的抱怨太多了, 我就不在這裡再散布負能量了...


偏題我也要吐槽!md周五就要出國啊全靠離線地圖啊!然後打開地圖一看md變成ios版本了啊!離線怎麼找都找不到啊!這是想讓我死在國外的節奏啊!


槽點有2:

1.輸入一個關鍵字,比如賽特,不去選擇搜索建議里的某個具體地點,直接確認,接下來出現的是:視野中顯示幾個重度相關備選地點所共同存在的某片區域。按照常規邏輯,這個區域的正中心點即視野的中心點,但是google沒有這麼做。它只是保證了視野里一定會出現那麼幾個備選地點而已。

更詭異的是,它強調了某一個地點作為最佳建議(用倒水滴形來標記。其他備選地點都用小紅圓點來表現)。可是按照常規邏輯,在視野中心應該強調所有重度相關的備選地點(也就是說所有重度相關都應該用倒水滴來標記)。

這種做法會不會太盲目自信了?

2:這次我搜索家樂福(家樂福是一個比「賽特」更具體的詞),直接確認,結果是,視野里只顯示某一個備選地點的地址,且該地點並沒有處於視野中心,但更大的問題是,google maps也沒有顯示其他家樂福。

那出現的是哪一家家樂福呢?這個就有意思了。
我曾經設置過家庭地址和公司地址,都是三元橋一代。
而google給的結果恰恰是國展家樂福(離三元橋最近的家樂福),從這個角度來看,google在試圖變得更smart。

這次我修改了家庭地址和公司地址,通通改到了其他地區且兩者距離很近,搜索結果就變成了離更改後地址較近的家樂福。

基於這一點我基本確認了google maps搜索的一個原則:關鍵字產生的模糊搜索結果,google會直接推薦與用戶的家庭地址和公司地址最近的一個。

但是我現在所在的坐標是通州,如果google只考慮家庭住址和公司地址,而不考慮我當前位置,那是不是就有些太強硬了?
-------------------------------
總結一下,這次google maps有些try to be smarter的感覺。


我有學生電話能找到他嗎


推薦閱讀:

TAG:設計 | Android開發 | Google地圖 | GoogleMapsforAndroid |